📖 ZKIZ Archives


人工智能“降溫”只是暫時 馬斯克的“腦機交互”會變成現實

今年以來,人工智能在中國已經成為各類互聯網、科技金融大會的“逢會必談”話題。而當人們熱議完它的種種神奇和巨大的變革性之後,隨之而來的擔憂和威脅論開始加入話題序列。

風險投資追蹤機構Venture Source近日發布數據顯示,美國的科技創業公司近期的融資狀況增速明顯放緩;人工智能“同質化問題”也開始加入討論;霍金在其4月28日發表的公開演講中再次提出“人工智能可能終結人類文明”;近期由意大利比亞喬集團推出的Gita滾筒機器人和此前令華爾街震驚的多款人工智能解析系統讓各類職業陷入“失業”的恐慌。

種種現象是否說明人們對人工智能的態度開始趨於理性,人工智能的熱潮開始“降溫”?

全球規模最大的金融科技行業峰會Lendit聯合創始人Bo Brustkern(博布斯)在上周參加2017全球區塊鏈金融(杭州)峰會的間隙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請他談論對人工智能“威脅論”、“降溫”現象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的看法。

在Bo Brustkern(博布斯)看來,人類對人工智能這項技術的擔憂是歷史性的,每當有新技術產生,這些擔憂都會隨之而來。人工智能目前在矽谷雖然的確有“降溫”的趨勢,但這只是創新在伺機鳳凰涅槃的過程。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和所有正在努力改變世界的人一樣,他們的想象都有可能變成現實。

別慌,這種擔憂是“歷史性”的

第一財經:霍金先生近期發表演講,再次表達了對人工智能負面影響以及對人類威脅的擔憂,認為人工智能會導致人類文明的終結,互聯網巨頭掌控巨量數據對隱私具有威脅,一旦機器到達能夠自我進化的臨界階段,人類就無法預測它們的目標是否會與我們的一致。而此前,他也已反複表達過“人工智能會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災難”、“科技進步將毀滅所有人”等觀點。你會有這樣的擔憂嗎?

Bo Brustkern:是的,我也會有類似的考量,但我並不會因此失眠,因為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擔憂,包括特斯拉的創始人馬斯克。我認為人類有能力處理好這一挑戰,因為其實我們已經證明人類才是對自身發展的最大破壞者,相比之下,人工智能並不能造成更大的破壞。

事實上,此類擔憂一點兒也不陌生,這是人類文明進程中一直不斷面臨的問題。每當有新的有影響力的科技出現時,此類的擔憂也伴隨而來。

第一財經:市場近來對人工智能取代人工這個話題討論很熱烈,一定程度上一些職業會有失業的恐慌,例如律師、金融分析師甚至是快遞送貨員。你怎麽看這個問題?你認為人工智能中的“人工”和“智能”,這兩者的平衡點在哪里?

Bo Brustkern:我認為真正的挑戰在於,人類如何更快更好地去適應這種技術帶來的變化,被替代的人如何有效地通過再培訓,重新定位到新的工作領域。

上世紀以來,隨著各種新型科技技術的湧現,在取代許多原來由人力完成的工作的同時,也產生一些全新的行業。比如說旅遊業,旅遊度假曾經是只有一小部分金字塔頂端的人才能做的,而現在普羅大眾都可以享受。當今的經濟市場與50年、100年前是不可同日而語。如果人工智能帶來的變化是突然急速發生的,比方說在短時間內取代數以萬計的律師,那將造成嚴重的後果。但是如果這種變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將能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學習並找到新的職業定位。在這個過程中,人工智能是能幫助我們實現這一目標的一項有效工具。

暫時“降溫”在等待時機

第一財經:道瓊斯旗下風險投資追蹤機構Venturesource近日發布數據顯示,美國的科技創業公司近期的融資狀況增速明顯放緩,總量減少30%,有超過70%的公司在2015年之後就沒有融到資金。作為一名專業的矽谷風險投資人,在你看來,這是否意味著人們對金融科技開始趨於理性?還是說金融科技發展遇到了一些瓶頸?

Bo Brustkern:我曾經是一名矽谷的風險投資人,所以我非常清楚風險投資的周期性循環。事實上,與風險資本有關的每一次創新都會經歷一個類似的循環過程,從發現目標、到炒作擡價、過高估值,到產生質疑、價格下跌,最後能幸存的企業才能出線。

這一次又一次的循環周期,是可以預測的。在經歷了整個循環到達低谷時,才是真正有實力的公司觸底反彈的時候,例如Facebook和Google都經歷過這個鳳凰涅槃的過程。

所以對現階段我並不是特別擔心,這只會影響到我們對目前正在做的事業的感覺,是容易還是困難。如果所有的風投機構都在投資,我們當然會覺得容易,但當他們不註入資金的時候,才正是我們需要努力堅持的時候。

第一財經:中國的人工智能的研究目前存在同質化的問題,很多公司都在使用深度學習等模型算法分析海量數據、調用大量的計算能力,尤其是金融機構中的這種現象尤其明顯。在美國也是這樣嗎?

Bo Brustkern: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存在同質性,但這只是暫時性的。像數據科學和技術之外的許多事情一樣,如同你看待時尚、音樂甚至政治,如果有存在同質性,這一定只是暫時性的。在此之後會是創新從累積到爆發的過程,只是時機未到而已。

美國和中國的數據科學家都在試圖攻克非常類似的問題,我們也有大量的數據資產可使用,同時也存在許多問題需要突破,所以在中國和美國情況並沒有很大區別。

“腦機交互”會變成現實

第一財經:馬斯克正在試圖將人類的大腦與人工智能機器相結合,終極目標是開發一款腦際交互界面,植入人類腦部以增智力。你認為這會是未來人工智能發展的趨勢嗎?

Bo Brustkern:我覺得馬斯克現在在做一件非常神奇的事兒。我相信他可能是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企業家,他總是與最不可能的挑戰對陣,為此不惜投入他所擁有的一切。所以,馬斯克本身就是個奇跡。

回到“腦機交互”這一話題,這種互動的存在是有其意義的,如果我們可以想象它,它就可以成為現實。在短期內,可以預見會先對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帶來幫助,如提高工作效率,但這並不足以改變世界。將來如果能有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那必定是顛覆性的。雖然有些事情可能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但這些事兒就在馬斯克的想象中。

第一財經:好萊塢電影《I,Robot》為我們描述了2035年機器人與人類共處的畫面,你認為人工智能接下來十年的發展趨勢是怎麽樣的?

Bo Brustkern:我通常不喜歡做預測,因為我認為對未來會發生什麽的預測總是會有偏差的。如果我們回到1934年,看看喬治·奧威爾所著的《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一書,會發現書中預測的時間是錯誤的,技術也是錯誤的,但它關於如果我們失去自由會發生什麽的設想,卻也很有趣。因此我認為最有趣的預測不是關於技術,而是關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關於獲得更多自由或是失去自由。

我認為在接下來的十年中,我們將看到將機器學習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驚人的飛躍。這種變化也許不在深層次,但是以特定的形式,廣泛地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基礎產業中去。例如,在交通方面,汽車行業的自動化無人駕駛;在醫療保健方面,對簡單及複雜和基因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以及在安全和保障方面都會取得很大的發展,甚至是一些我們現在還無法想象的發展,包括我們如何使世界變得更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755

下一個交互周期的創業和投資機會在哪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22/163737.shtml

下一個交互周期的創業和投資機會在哪里?
熊貓資本 熊貓資本

下一個交互周期的創業和投資機會在哪里?

這是一次友好的“互懟”。

來源 |  熊貓資本(ID:pandavc)

某種程度上,在VC和創業圈,越是討論風口,背後越是浮現著對目標的迷茫。

眼下,我們正處於上一個移動互聯網周期接近尾聲,下一個交互周期尚未到來的時刻,對VC和創業者來說,顯得不是那麽的“生逢其時”。

在這種Gap期的尷尬時刻,什麽時候黎明才能到來,什麽時候會迎來爆發?或許沒有人能真正知曉。

但能確定性的是,我們可以“鑒古知今”,從上兩個交互周期找到一些蛛絲馬跡,更從容地迎接下一個周期的到來。

6月中旬,紅點創投合夥人吳峰(Tony Wu)熊貓資本合夥人毛聖博(Peter Mao)就當前的投資熱點、VC的投資路徑、下一個交互周期的預測以及可能有的創業機會等問題展開了一場對話,更準確地說,是一場毫不客氣的爭鋒。

比如,吳峰認為,下一個交互周期的主要爆發點來自於家庭和車領域出現的新硬件和新應用毛聖博則認為,能引領下一個交互周期的終端不是大型化的車,而應該是更小型化更便攜的電子設備。下一個周期里,將由新的傳感器帶來新的輸入參數,進而產生更豐富的輸出,帶來更智能的應用形態。

比如吳峰認為,老年人是值得投資的群體,是新人群,但毛聖博認為老年人傾向於排斥新事物,不值得投資。

有分歧當然也有意合。社交的投資方向上,兩人有一些共同的看法。兩人認為,在每隔5年就有一個社交機會的周期性規律的作用下,新的社交應用在2017年到了一個合適的時間點。新的大社交形態將在今明兩年的社交公司中產生。

因為這次友好的“互懟”著實精彩,熊貓君也在一旁悄悄做了記錄,與你分享。

對 話

41

吳峰 Tony Wu

紅點合夥人,擁有10余年的投資經驗,專註在TMT領域的投資。自2007年加入德豐傑起,先後在盛大戰略投資部、北極光創投任職投資總監,在進入投資行業之前,吳峰在電力行業及電信行業工作6年時間。業務時間,讀書和長跑是他兩大愛好。吳峰擁有華中科技大學動力機械碩士學位及長江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投資代表案例:Talking Data、糖豆廣場舞、橙光、快牙、APUS、墨跡天氣等。

43

毛聖博 Peter Mao

熊貓資本合夥人,2015年發起創立熊貓資本。此前,毛聖博曾任啟明創投副總裁。在啟明創投工作期間,他曾深度參與對小米科技和小米產業鏈的投資。毛聖博在智能硬件、雲計算、企業服務和消費升級等領域有深入研究,投資代表項目有摩拜單車、Face++、凹凸租車、七牛雲、石頭科技、Insta360等。在此之前,他還參與了小蟻科技、雲知聲、運泰利自動化、同盾科技等項目的投資。毛聖博目前重點關註IT技術、社交、消費升級、共享經濟等領域。毛聖博畢業於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擁有長江商學院MBA學位。

兩人談了這7個話題

下一個交互周期的想象

“神器”會是什麽?

下一個周期的市場規模

Gap期怎麽投?

社交應用的新機會

如何尋找新流量?

投資的時機?

對話 4884 字 | 閱讀 9 分鐘

下一個交互周期的想象

吳峰:預測下一個周期的時間點沒有意義。但可以從過去兩個周期的開始、發展和結束去揣摩下個周期來到來時,我們可以看到會有什麽確定性的事情發生。

我的研究發現,從硬件和軟件上來看,每個周期都會出現4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會有一個硬件的神器出現。比如PC機和iPhone;第二個階段,在硬件的基礎上形成軟件的抽象,比如Windows、iOS系統;第三個階段,在軟件的抽象上形成生態;第四個階段,衰退期,即在生態形成的過程中硬件變得同質化,變成紅海市場,然後同質化整個生態。

軟件方面,周期同樣有規律可循。第一個周期是互聯網,從1999年到2008年,第二個周期是移動互聯網,從2009年到現在。

每一個周期開始時的一個特征是工具性應用先起來,彌補硬件的不足;第二個階段,在用戶體驗不夠好的時候,會有高粘性的剛需應用出來,比如社交、遊戲;接下來會出現一些電商、社區等應用,此時用戶體驗變好,支付系統也達到了一定的滲透率;到達頂峰進入衰退期,就會出現O2O,周期最末端的時候,流量會變得非常貴,這時候都會變現效率最高的產品形態——直播,PC時有9158,移動互聯網時有映客等。

所以,從前兩個周期來研究,我現在比較看好新的下一代計算中心出現時,會出現兩個場景,一個是家里,一個是車里。更具體來說,下一個周期的交互可能是以語音為主,視覺為輔。

我們從亞馬遜的智能音箱產品Echo上能看到一些端倪。Echo第二代產品Echo Show新加了7英寸顯示屏,一個原因是,單純語音無法產生更多的人機交互,但語音和視頻綜合起來會更好。

44.webp

毛聖博:從VC投資的角度來說,只有當一個新平臺出現,好的項目才會成批出現,每一個周期里面都會有一個硬件設備的出現。我自己的看法是,這個硬件設備會變得越來越便攜。Tony剛剛也提到亞馬遜Echo交互的信息量非常巨大,單是語音不行,屏幕是必然會存在的,這個我很同意。

我們看前兩個周期,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最大的改變是什麽?我們可以看到拍照、攝像技術的提高,可以讓人們掃二維碼。更核心的是一個因素是人們輸入的參數發生了變化。當人們把位置信息、GPS信息加到網絡中,從中產生了O2O、導航等大量的應用。

所以移動互聯網最革命性的參數是GPS,我覺得,下一代硬件必然會有一個新的參數出現。這個參數或者說維度,會帶來輸入和輸出的巨大變化。輸入的變量變得更複雜,輸出更多元化,這會是下一波的機會。

“神器”會是什麽?

吳峰:亞馬遜Echo和電動汽車這兩種東西有點像神器當初的雛形。

從銷量上來看,迄今為止,Echo在美國的出貨量突破1400萬。值得註意的是,Echo是以家庭為單位,1400萬實際上占了整個美國家庭的5%以上。當一個系統在市場滲透率超過5%以上時,意味著臨界點已經來臨。

於此同時,Echo上的Skill市場應用超過了12000個,並且每天以80-100個的速度增加,雖然大部分是沒用的,但沒有關系,剛開始總是這樣有些零碎的事情出來。亞馬遜也在大力培養在Echo上的第三方市場開發者,就是要把這個生態營造起來,把硬件的滲透率向更廣泛的人群擴散。

車也是如此。以我們常說的自動駕駛為例。自動駕駛需要很多前提條件,首要的有兩個,全電動和全部聯網。在全自動駕駛之前一定要在車里面完成這兩個叠代,它才會出現第三個。未來在軟件和硬件上要滿足若幹個條件,才會出現大規模的自動駕駛。

坦率說,現在的電動汽車就像蘋果的iPod,真正的類似iPhone的電動汽車沒有出現。

毛聖博:我和Tony的看法稍有不同。

我認為下一代的神器肯定會更加小型化。PC比手機大,手機之後的下一代肯定是比手機更小的東西,但它能顯示的信息並不比手機少。手機雖然小,手機能顯示和輸入的信息其實遠超PC。以後出現的未來是更小的東西,也會遠超手機,輸入輸出方式、人機界面一定發生巨大的變化。2014年-2015年曾經有很多種智能手表出現,但是多數沒有成功,我認為,下一代電子設備往更小的方向走是對的,只是截止到現在,顯示、電池等技術上沒有真正突破。

但是,接下來更具革命性的輸入參數是什麽,我現在沒想明白。我覺得時間肯定是個維度。另外APP之間的數據交換可能是另一個維度。

現在的APP相對來說還是一個信息孤島,還是用跳轉的模式。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數據,放在不同的App端上。未來如果蘋果在操作系統端能夠讓信息打通。數據共享和交換的價值就是無限大,整個iOS端也會更智能。

下一代交互周期的市場規模

吳峰:有幾個指標需要特別關註,比如硬件的滲透率。我比較興奮的是,這兩個市場可能會比現在的移動互聯網市場還要大。

簡單地推算一下,手機是人手一個,現在市場規模在1-2萬億之間。車以家庭為中心,從保有量來說,它應該是手機數量的1/4到1/3,但是車的價格是手機的20倍左右,車的市場規模應該是手機市場的5-10倍。這還是光硬件的市場規模,還不算在上面疊加一些新的商業模型。所以,市場的巨大值得想象。

毛聖博:汽車價格是手機的20倍,所以這個市場就是20倍。這個說法我不同意。

首先有車的人也沒那麽多,其次車的使用頻次其實是在降低的。以後車自動駕駛後,大家都沒必要買車,就像現在大家都騎摩拜一樣。只要車自動就在路上跑,車本身就會變成一種基礎設施。

45.webp

現在我們還無法說到底是基於怎麽樣的交互可以更智能,可以想象的一個場景是,我只要告訴手機,今天三點鐘需要用車,到點了,自動駕駛的汽車來了,我上車就走了。這就是一種基礎設施。

Gap期怎麽投?

吳峰:過去兩年,整個TO C的市場可能相對在一個低迷期,但我覺得挺有意思,就是很多東西是在低迷期去孕育的。我感覺,其實現在可以投的項目挺多的。

新人群方面,就像我們之前投的糖豆廣場舞。從人群上劃分,從嬰兒開始到30歲,所有按照年齡段可能都已經做滿了,可能都是紅海。在我看來,有一個確定的趨勢是將來中國的老年人會很多很多。現在糖豆廣場舞的全網DAU已經快接近500萬,兩年翻了3-4倍。糖豆這個案子當時投資受到的挑戰主要是兩點,第一點是說這個人群不知道怎麽用智能手機,第二點是說這些人付費率不高。我當時特別開心他們提這兩個問題,2010年的時候,大家也不知道怎麽用手機App,再過五年,今天大家對老年群體擔心的這些問題也不會是問題。我們要從未來去看這個事情。

毛聖博:我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我不認為有新的人群出現,要看這個“新”指什麽。我說的沒有新的人群是指人群沒有變,他們只是在更替,新老更替,年輕人會老去,新的年輕人會出現。原來年輕人變大叔,現在少年變年輕人。這個就是所謂的新人群。

其次,我不太看好老年人群體。歷史上所有偉大的公司,他們所面向的人群肯定不是老年人群,“慢”是老年人群的特征,反應慢,消費慢,反對新鮮事物,他們總歸是慢的。日本老齡化這麽嚴重,也沒有看到一個很牛逼的針對老年人的公司上市。當然可以說,中國未來的老年人會更多,但那又怎樣。我覺得本質上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社交應用的新機會

吳峰:最近在思考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比如,我認為,每五年會有一個社交的機會。2012年陌陌出現,到今年剛好5年了。

美國已經出現了House party、Monkey,雖然對這樣的案子我個人是持保留態度的,但我覺得基本的條件是已經產生了。

這一代人群有一些跟以前的人群不一樣的東西,以前的人群,像我們完全經過PC階段,再到移動互聯網,而現在的新人群是直接就跳到移動互聯網,從五歲就開始玩iPad。這群人群是完全在網上長大。新一代的人群和世代已經形成,那麽在今年這個時間節點,會不會有一些更好玩的、更酷的社交機會出現?

過去,我經常和一些朋友討論,為什麽中國不會出現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為什麽以前沒有出現?那麽,將來會不會出現?

到現在,新世代的人群存在若幹個爆發點,該具備的條件都具備了,但是不是可能產生,以哪種形態產生,我們不知道。

640.webp

毛聖博:社交應用的出現應該是今年或者是明年,不會是去年。去年我沒看到過什麽好的項目出現。未來兩三年內,一定會出現一個社交平臺會很火。

未來火的社交平臺也不會是騰訊本身做的。微信已經成為通信基礎設施,已經成了全人群的應用。通信基礎設施市場很大,遠比社交大,因為它打全人群,每天使用頻率也特別高,所以騰訊不會去放棄這個兩千億的東西,去做一個可能只有兩百億的新平臺。所以騰訊再去做社交產品就不經濟。

我有關於社交的幾個邏輯。第一當然是從邏輯上推演出來的,因為投資人要先形成一些跡象,形成一些標準。大概我知道腿長什麽樣,再去摸摸其他。

第一,社交肯定是做年輕人,因為社交不能打全人群。你打不了全人群,每個人喜歡的東西就不一樣,你怎麽做社交?所以說到一定有一個年輕的人群,你看Snapchat基本上是25歲以下的。我覺得18-28歲,在中國是個核心人群。你不可能去打全人群。

第二,這個Founder肯定是年輕人,太老的人不了解這個群體,沒法做。然後他要懂產品,又年輕又懂產品,又要能管團隊,至少能管十幾個人的團隊。這種人其實很難找。Facebook原來是大學生出來的,Snapchat更年輕。社交是一個永遠有機會,但是永遠很難投資的行業,因為要找到這個Founder很難。

如何尋找新流量?

吳峰:講到新流量,我覺得還是跟新的需求走。大家現在也看到一波機會,比如迷你KTV、無人便利店,大家都在研究。實際上這個場景我也很熟悉,在2013年的時候已經演過一遍了。

2013年時,360的周鴻祎瘋狂地做一件事。那時候網上流量已經走完了,簡單的工具流量已經走完了,所以他拼命地在線下找刷機流量。因為互聯網本質上是個生意,所以他拼命去線下找刷機流量。

但實際上,還是要根據需求去做一些事情。比方說最近的娃娃機。本質上,像娃娃機也好、迷你KTV也好、無人便利店也好,如果抽象到一定的高度的話,其實就是一個東西。

毛聖博:70%以上的流量都已經被BAT等大型公司統治了,如何尋找新的流量?

首先,我就要談到中小企業的發展歷史,中小企業在那麽多大企業跟前為什麽會有機會?在於說,企業大到一定程度後,再去做某些小的事情,對它來說就不經濟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公司面對BAT等也是一樣。

小公司的機會在於,大公司做這些事情不經濟。

另外,我想說的是,它們統治的是那個戰場,或者簡單來說,大家還在爬第一個梯子,人已經很擠了,你爬不上去了。BAT已經爬很高,你爬上去一腳把你踹下來。

如果你能找到一個新的梯子,目前沒人爬。新的梯子可能是我剛和吳峰第一階段聊到的新平臺。假設一個新的平臺出現,大家都是新的,就像特斯拉它不做一個新的柴油車,要做電動車,原來的汽車市場也是幾大集團壟斷的,在電動車這個市場特斯拉就可以成為老大。

人的本性永遠都喜歡好的東西,喜新厭舊。有新梯子爬誰還爬老梯子?大船掉頭難,做小事情也不經濟。公司永遠都是有爬不同梯子的機會在的。

48.webp

投資的時機?

吳峰:我覺得投資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做過多的假設。最好的辦法是得出一兩個最基礎的假設。比方說我們確定電動車一定是趨勢,推導出來車、樁、網一定存在。這是一個大的Picture,VC要思考投在哪個點上,我就在這里去找機會,如果做太多的推斷的話,很難出手。

毛聖博:今天我們所料想的未來的這些趨勢,一是來的沒那麽快,可能來了再投也來得及。中段是最值錢的。

吳峰:是的,Peter這個說的特別好。

類比下,前兩波所謂的車聯網,就像是當年諾基亞手機上面裝的那些軟件。當那些真正是移動互聯網形態的產品,那些就很快過時了。 今天已經形成的東西,比方說移動支付、二維碼掃一掃,我們五年前就有變相的解決方案,但沒想到最終形態從這個路徑殺出來了。

我們有一個教訓,比方說我是從2008年開始投的移動互聯網,但是在2012年的時候我們的移動互聯網已經投完了。

我們事後複盤,其實互聯網里面最好的4個公司都是2012年以後出現的,滴滴、陌陌、快手和今日頭條。

仔細去看分析這四個公司,四個贏家,其實都具備一個特點,就是跟手機的特性相關。

所以,我們做投資離不開對場景的分析,離不開對手機特性的分析,比如碎片化。為什麽之前手機瀏覽器不能成為移動互聯網的入口,之前大家還在爭論為什麽H5的手機遊戲為什麽不會成功,這其實有必然因素。腦袋已經到了移動互聯網,但是你的尾巴可能還在後面。

我覺得大的投資趨勢其實不難看到,比方說自動駕駛是大趨勢,視頻、直播的這些機會,包括短視頻的一些機會,其實這些東西是不難看到的,難的是什麽呢?難的是說自動駕駛來的時候,你把路徑應該想清楚,這里面可能會存在著哪些細分的東西。眼睛的方向不會錯,但是你可能想不到那麽細。但是你要比別人要早一點,快一點。

交互周期 投資機會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783

一個用戶和地圖“全語音”交互的時代來了?搜狗地圖智能副駕發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18/164196.shtml

一個用戶和地圖“全語音”交互的時代來了?搜狗地圖智能副駕發布
黑智 黑智

一個用戶和地圖“全語音”交互的時代來了?搜狗地圖智能副駕發布

地圖產品正在進入“全語音”時代。

地圖行業也全面進入人工智能時代。

7月18日,黑智獲悉,搜狗地圖發布智能副駕,將語音交互技術應用到了日常出行領域之中。相比起目前的部分語音導航產品,搜狗地圖智能副駕支持用戶全程進行語音交互,要將駕駛員的“手”和“眼”完全解放出來。

搜狗地圖

搜狗地圖負責人孔祥來

目前,幾乎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將布局人工智能作為當下的戰略重點。而對於人工智能的應用落地,卻是大多數公司仍在探索的方向。據負責人孔祥來向黑智介紹,在搜狗地圖進行用戶調研時,在超過1萬份有效問卷中,有61%的用戶需求,都是和駕駛相關。基於此,搜狗地圖在人工智能的落地應用嘗試上,首先落在了駕駛領域。

不同於傳統導航產品,搜狗地圖智能副駕能夠全語音支持車內垂直場景的對話,並且實現了全程多輪語音交互。用戶通過搜狗智能副駕,可以語音查詢地點、發起導航,並且支持個性化地址和意圖表達,能夠適應用戶的口語表達。同時,搜狗智能副駕支持多項服務,包括語音設置途徑地點、設置路線、查詢路況、沿途搜尋周邊、語音操作地圖等。

例如,當用戶說出“我要去奧森”,搜狗智能副駕會進一步交互“您是去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園還是北園?”當確定了南園或者北園之後,智能副駕就會規劃出路線,並且給出路徑計算以及預計到達時間。在導航過程中,當用戶問出“前面是否堵車”時,搜狗智能副駕也會給出前方是否為緩行路段的提示,如果用戶臨時更換地點,也可通過純語音交互快速重新規劃路線。而當用戶問到“奧森附近是否有停車場”以及“是否有好吃的地方”時,智能副駕還會根據用戶的需求推薦附近的停車場和餐廳,並且告知價格、距離等,通過智能分析對比反饋給用戶合適的選擇。而且,搜狗智能副駕的全部反饋均可通過語音表達,並精煉語言播報結果。

“搜狗地圖能夠實現全程多輪語音交互這一突破,主要得益於搜狗在語音識別、語義理解、智能糾錯、智能搜索、意圖分析等方面綜合技術能力的緊密結合。”孔祥來說。據悉,搜狗每日有2.4億次語音請求量,積累了大量的語音語料數據。目前,搜狗地圖針對地理位置專門優化後語音識別正確率已達97%,考慮到車內環境噪音可能會影響語音識別效果,搜狗地圖還定制了車內環境降噪方案,包括風噪、回聲、兒化音過濾以及語音糾錯等功能。搜狗智能導航全程人機對話支持超過10萬的語義網絡,能夠細分場景,精細處理對話需求,理解用戶意圖。

據孔祥來介紹,搜狗地圖智能副駕在為用戶提供手機APP應用之外,也為車機廠商提供雲服務與語音助手定制服務。目前,搜狗地圖已經和福特、博世等車企開展了合作,搭載搜狗地圖導航產品的全新車型也即將面世。

地圖產品正在進入“全語音”時代。這或許不僅能夠推動地圖行業的技術革新,也讓語音交互成為地圖領域一個全新的應用方向,讓智能語音技術步入更大的服務空間。

黑智簽名檔

 

搜狗地圖 人工智能 語音助手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825

占領下一個交互入口,亮亮視野重新定義AR眼鏡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17/166947.shtml

占領下一個交互入口,亮亮視野重新定義AR眼鏡
zhangxiaojun zhangxiaojun

占領下一個交互入口,亮亮視野重新定義AR眼鏡

人並不會被AI所替代,而是通過實時交互增強認知,達到共贏共處。

深度學習、邊緣計算、大數據……從概念喧囂,到落地產業,AI時代全面到來:

Vansen Bourne今年發布的《AI企業投資報告》顯示,年營業額超過5000萬美金的各類大中型企業中,已有80%在生產、服務中接入AI。據IDC統計,目前全球有90億臺聯網設備;2020年將達到300億;我國數據存儲量將達到約39ZB,其中30%來自物聯網設備的接入。據埃森哲預測,2020年,以人機合作為主的環境將在工廠中普及。

圖片1

2018年1月17日,亮亮視野在北京MeePark發布新一代AR眼鏡與人機協作平臺。

AR眼鏡GLXSS ME(Multi-Edition),為產業AI場景而設計,意在通過第一視角交互,實現多維度的連接、認知與協同。

產品具有強大的AI認知能力,搭載Movidius® Myriad視覺處理器,自主研發神經網絡推理框架,可輕松部署各類算法模型。

GLXSS ME僅重33.4g,直連主流手機與專業終端,即插即用,可滿足各行業需求。

GLXSS Live人機協作平臺,深入產業業務核心,服務於人。

戴上GLXSS ME即可接入平臺,實現人與人、人與數據的實時互通,人與設備、人與業務的多維度協同。

發布會上,行業領軍企業代表、頂尖院校教授、產業咨詢專家濟濟一堂;深入研討AR眼鏡的技術創新,以及人機協作對於產業智能化升級的價值。

圖片2

第一視角交互——AR眼鏡的突破點

亮亮視野CEO吳斐認為,AR 眼鏡行業的競爭一直有兩條線路:國際巨頭偏重於“生態全面”,而創新企業強調“業務專精”。

經過持續深入的需求調研,亮亮視野總結出AR眼鏡必須滿足的三大條件:

首先,要讓人戴起來,必須要輕;

第二,交互核心技術要標準化;

第三,要有完整的應用服務體系支撐。

逼瘋自己,克己至簡

GLXSS ME就是在此基礎上誕生的,充分實踐了克己至簡的設計哲學。

基於亮亮視野《智能眼鏡人體測量學知識體系》,團隊嚴密考量人頭與人眼的尺寸、運動與認知數據,確保佩戴舒適,適應95%亞洲人的瞳距。

33.4g的GLXSS ME,在結構與硬件設計上堪稱大師級工藝水平。

智能眼鏡僅由十幾個零件構成,核心零件均做到多功能複合應用;在小拇指大的電路板上,布置了近400個元器件,走線寬度達到業界極限的70um線寬,比頭發絲還細20%。

經過用戶實地測試,GLXSS ME的佩戴感受與普通眼鏡無異,可以保障用戶在八小時工作中全程舒適佩戴。

圖片3

艱難的核心技術標準化

AR的本質就是數據與現實的融合,而解讀現實的能力就是最核心的技術之一。

亮亮視野認為,作為輔助人的“視——聽——說”三大感官,最重要的視覺接口,它的認知能力就必須像人的眼睛一樣,實時、精確。

第一時間與人同步的認知接口,就是第一視角交互的價值。

基於這樣的初衷,亮亮視野潛心鉆研積極布局,首次將擁有AI能力的Movidius Myriad 2芯片用於GLXSS ME這類智能眼鏡產品中。

這顆只有9.5mm*8mm的VPU擁有超高效能功耗比,相對傳統架構,計算性能提升至10倍,而功耗僅為1/5。

業內皆知,基於Movidius的開發是極具挑戰性的,因為同時需要AI/視覺/嵌入式開發的綜合能力。

為了保障算法模型順利部署,團隊歷經數月磨礪,首先研發出能夠適配主流訓練框架的神經網絡推理框架,解決了部署難題,同時在芯片原有的計算速度上,再獲取到2.25倍的加速。

有了前端AI的加持,GLXSS ME可以勝任很多高精度的前端采集識別工作,包括前端人臉物體的采集和識別。以人臉識別為例:人臉檢測在FDDB庫上,100fp達到92.8%的準確率;人臉識別在LFW準確率達到99.4%。

沖破“最後一公里”瓶頸

一直以來,硬件公司都面臨著一個普遍的挑戰:客戶需要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一個硬件。

亮亮視野很早認識到這最後一公里的重要和必要性,幾年來一直堅持第一線用戶調研、持續開發應用以及積極的布局生態合作。

亮亮視野針對工業、醫療、安防分別打造了出相應的第一視角交互平臺,如,基於第一視角的一體化合成作戰平臺。

這類方案確保了第一視角交互實現了從硬件到業務的真正打通。

很有意思的是,在商業應用的探索過程中,往往會找到技術的新突破點。

在亮亮視野開發企業應用平臺時,其中一個很關鍵的技術挑戰來自第一視角的遠程傳輸,因為在這之前,並沒有適合於AR傳輸的協議架構。

為此,亮亮視野投入到可以傳輸AR Streaming的協議開發,將GLXSS Live底層的流媒體平臺架構向AR Streaming的雙流架構升級。在已有的視頻流基礎上,依托AI與CV技術,把特征流和視頻流獨立開來,增加新的數據流傳輸閉環,實現雙向AR互動。

圖片4

此舉重新定義了流媒體與時間、空間的關系:

l 傳統的視頻數據:以幀為單位的、靜態的。

l AR Streaming的數據:以對象為核心的,每個對象都是獨立的、可交互的。

亮亮視野把它定義為:AR流。

最終,流媒體因為第一視角交互而被提升到了新的維度,讓AR交互真正走向智能。

圖片5

人機協作平臺連接產業AI,推動智能升級

目前,亮亮視野已經服務於通訊、制造、醫療、工程、交通等行業的領軍企業:

2017年,企業銷售額比去年增長10倍,平均一天就有1.2個客戶達成合作。世界500強客戶,占客戶總數的58%。跨國業務增長明顯,客戶業務遍及中國、美國、俄羅斯、德國、法國、荷蘭、波蘭、羅馬尼亞、北非、日本、韓國、新加坡、阿聯酋、泰國、孟加拉、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地區。客戶合作逐步加深,推動新業務模式的探索。

亮亮視野與必維國際合作,研發遠程聯合檢驗平臺,把全球6萬多名員工與後臺專家連接;並實現模式創新,建立多點跨國聯合檢驗;2018年,平臺還將融入必維的數字資產管理系統,實現實時監督與優化,邁向預測性運維。

在醫療領域,與宣武醫院合作,融入互聯網醫療診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麗江基地,連通北京專家—麗江基層醫生—古城居民,服務分級診療業務中的遠程會診、遠程急救場景。

圖片6

在智慧城市領域,亮亮視野與合作夥伴聯合研發一體化合成指揮系統,整合人臉、車牌識別等解決方案,在上海浦東機場等大型交通樞紐管理系統中取得關鍵性作用。

分析產業市場,亮亮視野CEO吳斐認為,客戶衡量是否采用一項新技術的關鍵在於兩點:

一是,將以往用人成本+犯錯成本與新技術成本進行比較;

二是,衡量通過新技術能否帶來新的能力,在更大範圍區解決問題。

以GLXSS Live平臺的遠程指導業務為例,據不完全統計:

2017年,亮亮視野服務的大中型企業達100家以上,國內外業務比例約為2:1,客戶全年共完成遠程指導180,000次,節省成本84億元。

2018年,亮亮視野預計,服務大中型企業將擴展到500家以上,為客戶創造的價值,將從節約成本發展為增強效率與模式創新,客戶獲得的價值將發生指數級增長。

2018年,GLXSS Live人機協作平臺全面升級,以人為本,以AR眼鏡的第一視角交互為基點,深入客戶業務流程與產業AI架構,實現多維度的連接、認知與協同:

人與人:通過富媒體交互,建立連接,增強遠程協作能力。

人與設備:實時識別讀取物聯網傳感器信息,連接邊緣智能,實現人機合作。

人與數據:通過業務的標準化梳理、智能化分析—匹配,建立AR知識庫,導向預測性分析。

人與業務:接入企業業務體系與資源管理系統,優化決策流程,實現管理協同。

圖片7

亮亮視野一直以來強調技術—商業的雙輪驅動,在與客戶的緊密合作中共同進化。面對未來AI在各產業全面落地的大趨勢,我們相信:

AR眼鏡的第一視角交互能力,必將成為人機協作的契合點。

人並不會被AI所替代,而是通過實時交互增強認知,達到共贏共處。

亮亮視野 AR眼鏡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351

美交互聯網域名管理權

1 : GS(14)@2016-10-02 13:35:21

美國政府昨日正式讓出互聯網域名管理機構ICANN(圖)管理權,交由一個由國際代表組成的委員會管理。共和黨人批評此舉等同將互聯網轉讓給俄羅斯與中國,或危及網上言論自由。1988年起美國開始擁有ICANN的最後話事權,爭辯多年後至2014年,華府才公佈讓出管理權的計劃。共和黨四州代表上周三入稟德州法院,指域名名單及數據庫等屬美國資產,因此需要國會通過才可讓出管理權,以圖叫停轉讓計劃,但法官前日宣佈不受理,ICANN管理權如期於昨日轉交。
ICANN今後由164名來自多個國際組織的學者、專家、私營企業及政府代表管理,美國僅佔其中一個席位,總部則留在加州洛杉磯。ICANN副主席蒙迪尼認為此舉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因美國仍能隨時收回ICANN的管理合約,交由另一組織管理。美國《華盛頓郵報》/英國廣播公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02/197884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9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