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韓國決定申請加入亞投行 申請國已達37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90981.html

韓國決定申請加入亞投行 申請國已達37個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5-03-26 22:53:00

據韓媒報道,韓國企劃財政部於當地時間26日發布公報稱,韓國政府經有關部門之間的協商後決定加入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並已向中方以書面形式通知此事。

據韓媒報道,韓國企劃財政部於當地時間26日發布公報稱,韓國政府經有關部門之間的協商後決定加入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並已向中方以書面形式通知此事。

韓國企劃財政部在公報中指出,在獲得現有的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的同意之後,韓國也將獲得意向創始成員國的地位。預計有關各方在6月內完成亞投行章程的談判並簽署章程後,韓國處理國會的批準程序,然後正式成為亞投行成員國。

另據韓聯社報道,韓國企劃財政部在聲明中稱,加入亞投行的決定是基於國家利益最優化的考慮而做出的。

中國已經成為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最大進口來源國、最大海外投資對象國。中韓雙邊貿易額超過了韓美、韓日、韓歐貿易額的總和。此前中韓自貿區的實質性談判也宣告結束,韓國正在為了在未來幾年之內成為世界範圍內一個重要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而不斷努力。

報道稱,一位不願具名的韓國企劃財政部官員表示,加入亞投行僅僅是個開始,真正的挑戰在於韓國如何在即將到來的決定各自地位的投票權重的爭奪戰中獲取一席之地。

亞投行是由中國倡導、專為亞洲量身打造的基礎設施開發性機構,總部將設在北京。2014年10月,中國、印度等21個亞投行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簽署了《籌建亞投行備忘錄》。

在過去的十天里,關於亞投行的消息不絕於耳。在英國率先宣布加入亞投行後,法國、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多國紛紛表態同意加入。盡管美國從一開始就阻撓各個盟友國家不要加入,但最終還是被這些國家拋棄了。

至此,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已達到37個,分別是:

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文萊、柬埔寨、約旦、哈薩克斯坦、科威特、老撾、馬爾代夫、馬來西亞、蒙古國、緬甸、尼泊爾、新西蘭、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卡塔爾、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斯里蘭卡、塔吉克斯坦、泰國、烏茲別克斯坦、越南、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盧森堡、瑞士、奧地利、土耳其、韓國。

(綜合中國新聞網、人民網等)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72

【聚焦】52個亞投行“小夥伴”的入行邏輯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83

【聚焦】52個亞投行“小夥伴”的入行邏輯
作者:辛繼召、羅瑞興等
聚焦:亞投行朋友圈

3月31日是亞投行接收新意向創始成員國申請的截止日期。截至4月1日24時,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共計有52個國家和地區申請或者意向表態成為創始成員。這些國家和地區遍布五大洲,亞投行究竟有何種吸引力,能夠讓原本計劃3月30日召開的工作會議議題推遲,目的是留更多時間,容納更多成員。

本期專題詳細解釋了不同成員國的各取所需。在其背後,是亞投行的目的性較為純粹,以發展亞洲區域基礎設施為目的,盡可能少參與政治因素。











各取所需:

52個亞投行“小夥伴”的入行邏輯

導讀:“組成亞投行的52個經濟體中,其利益訴求不一。”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陳曉晨認為,亞投行成員國分為亞洲國家和域外國家。亞洲國家是主要的投資目的地,是資金需求方,也就是借方;域外國家,尤其是英、法、德,他們加入亞投行有兩面性,一方面寄希望於為自己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從長遠看,意向創始會員國的身份獲得更大發言權。

美國人對世界銀行總部位於其首都華盛頓市中心,距離白宮不遠而津津樂道。

不出意外,中國的政治中心北京,也將迎來一個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參與的區域性金融銀行——亞投行。

德國是最新加入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的國家。根據財政部公布數據,截止到4月1日24時,加入到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的國家已經增加到31個。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除了31個意向創始成員國,財政部確認已提交書面確認函,預計將在4月加入的國家有15個;此外,還有6個國家或地區已表示申請。它們合計達52個國家或地區。

組成亞投行的52個經濟體中,其利益訴求不一。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陳曉晨認為,“亞投行是對現行國際體系的有益補充。現有體系沒有完全滿足很多中小國家搞基建的需求,也沒有滿足歐元國家的投資需求。”

東南亞、南亞、中亞:爭奪基建投資目的地

“亞投行成員國分為兩部分,亞洲國家和域外國家。亞洲國家是主要的投資目的地,是資金需求方,也就是借方。”陳曉晨認為。

在此情況下,東南亞13國、南亞3國和中亞的3國早早便提交書面確認函,成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同時,這些國家也是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的優先推動區域。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3月28日公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提出: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關聯緊密,要進一步推動合作,取得更大進展。

陳曉晨表示,“過去,亞洲中小國家更多是國際秩序的被動接受者,這些國家的共同目的是獲得比過去更大發言權,甚至有些國家是第一次在這種國際組織中獲得席位”。

加入亞投行的13個東南亞國家中,只有印尼是二十國集團(以下簡稱G20)成員之一,其他國家抱團在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這一體系中。南亞國家,只有印度同時是G20成員國和金磚國家。

2011年以來,東南亞、南亞和中亞各國都先後發布了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印尼2011年公布2015年國民建設規劃,僅2011-2014年的中期計劃投資總額即達4700億美元,基建工程投資占比約40%;同年越南政府提出2011至2020年投入4000億美元作為基礎設施建設,其中2011-2015年投入1600億美元。泰國2013年批準了726億美元、為期7年的投資規劃。

南亞方面,在中巴經濟走廊的框架下,中國政府承諾未來六年內對巴基斯坦投資456億美元,分別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投資118億美元,在能源項目上投資338億美元。印度總理莫迪2014年上臺後,便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印度鐵路升級計劃,計劃在未來5年內,對總長超過65000公里、壽命達100多年的鐵路投入約1370億美元,換代鐵路基礎設施。其中,包括建設長達5847公里“鉆石四邊形”高鐵網。

民生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由中央層面推動的“一帶一路”海外投資項目正在快速推進。收集到資料的20多個海外項目累計擬建、在建投資規模達524.7億美元,主要集中在中亞、南亞等地區,投資的方向更多以能源、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為主。僅2015年“一帶一路”海外投資規模或接近170億美元。

“多目標”的歐洲:英、瑞意在維持金融影響力

盡管受到美國的反對,英國仍然成為第一個加入亞投行的西方國家。隨即,法、德、意等國隨之紛紛加入。

“英國作為美國盟國加入亞投行,是要重整其作為老牌金融強國的地位,鞏固倫敦在全球的金融地位”,陳曉晨表示,英國與亞洲各國歷史關聯多,亞洲很多國家都曾是英國殖民地半殖民地,“英國實用主義的民族性決定了其要趕上東方快車的利益需求”。

對歐洲而言,英國、瑞士和盧森堡等傳統金融業強國為維持金融業地位,一般會加入國際性金融機構,並試圖影響該機構的政策制定和日常運營。2012年英國金融服務業占GDP的比重為10.6%,瑞士金融業占比GDP約13%。全球五分之一的國際銀行業務、接近三分之一的外匯交易、一半的國際股權交易和二級市場70%的國際債券交易在倫敦金融城完成。

“對於亞投行的域外國家,尤其是英、法、德來說,既是既有國際金融體系的獲益者,又對這個體系有一定的不滿,他們加入亞投行有兩面性,一方面寄希望於為自己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從長遠看,意向創始會員國的身份獲得更大發言權。”陳曉晨認為。

與瑞士、盧森堡等金融業發達國家類似,挪威等北歐國家,沙特、卡塔爾、科威特、約旦、阿曼等中東“土豪”加入亞投行,是借助亞投行成立機遇,將其積累的金融資產在全球範圍內的重新配置。目前世界上35%的主權財富基金集中在中東地區,沙特主權財富基金達7570億美元,科威特達5480億美元,卡塔爾達2560億美元。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挪威政府養老基金更是高達8630億美元。亞投行長期而穩定的基建收益,無疑對這些基金極具吸引力。

此外,制造業強國德國對亞洲特別是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出口已遠超美國,對華投資更是處於快速上升通道。德國加入亞投行,有助於該國增加在亞太地區話語權,並為本國產品和服務找到出口。

相比之下,法國、意大利等國雖然早已表示要加入亞投行,但遲遲未有其提交書面確認函的消息。法國出口產品60%以上為歐洲地區,對亞太地區僅10%左右,這或許是其雖選擇加入亞投行,但熱情程度不高的原因。

澳洲、巴西:搶占上遊資源輸出份額

澳大利亞、巴西等資源類國家而言,加入亞投行的更多是看中了亞投行基建投資需求對鐵礦石及其他礦產資源和能源等上遊資源品的需求。

澳大利亞出口商品份額中,以2013年統計,鐵礦砂及其精礦占26%,煤炭占15%,石油占6%,銅占2%。其中,澳大利亞三分之一的商品出口到中國,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不斷下行,對上遊原材料產品需求減少,澳大利亞2014年對中國出口下降了10.4%,澳大利亞迫切需要尋找新的原材料需求地。

巴西出口結構與澳大利亞相似,其商品20%出口到中國,2014年對中國出口甚至下降了3.6%,礦產品、農產品出口分別占到全部出口的22%、18%。

俄羅斯的出口結構更為單一。礦產品、賤金屬(賤金屬指鐵、鋼、銅、鎳、鋁、鉛、鋅、錫、鎢等)及制品分別占到2013年俄羅斯對外出口的66%和13%。俄羅斯也有能源出口的需求,但其情況更為複雜。2014年烏克蘭危機使俄歐、俄美關系緊張,國內資本外流。莫斯科國立國際關系學院專家舒姆斯基認為,俄羅斯決定加入亞投行,就是希望能讓俄羅斯亞洲落後部分的基礎設施項目獲得資金來源。“主要是出於實用主義。”

陳曉晨則認為,俄羅斯加入亞投行的原因受地緣政治影響,中俄兩國地緣政治十分重要。中國在其中做出了共贏發展的措施。比如在俄羅斯人擔心的西伯利亞鐵路運量被分流的問題上,中國一方面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另一方面投資俄羅斯國內的高鐵和其他基礎設施。在中亞的合作問題上,中國也強調“一帶一路”規劃與俄羅斯“茶葉之路”的對接,強調亞投行與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的“兼容性”。

借助亞投行平臺,中國將來自歐盟、中東國家的融資能力,來自澳大利亞、巴西等的上遊原材料供給,來自中、韓的工程基建實力進行整合,編入“亞投行體系”,投入到亞太地區旺盛的投資需求上,從而打造一個完整的“亞洲投融資鏈條”。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261

亞投行“微信群”,笑爆了!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91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4 08:57 編輯

亞投行“微信群”,笑爆了!
作者:今日時評















3月31日是亞投行接收新意向創始成員國申請的截止日期。截至4月2日統計,提出申請以意向創始成員國身份加入亞投行的國家(地區)總數已達52個,其中31個國家已成為正式的意向創始成員國,亞投行籌建邁出實質性步伐。

亞洲: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文萊、柬埔寨、約旦、哈薩克斯坦、科威特、老撾、馬爾代夫、馬來西亞、蒙古國、緬甸、尼泊爾、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卡塔爾、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斯里蘭卡、塔吉克斯坦、泰國、烏茲別克斯坦、越南、土耳其、韓國、格魯吉亞、吉爾吉斯斯坦、以色列、中國臺灣

歐洲:英國、盧森堡、瑞士、法國、德國、意大利、奧地利、俄羅斯、荷蘭、丹麥、芬蘭、瑞典、冰島、葡萄牙、西班牙、挪威

大洋洲:新西蘭、澳大利亞

南美洲:巴西

非洲:埃及

(北京時間4月2日統計)

重量級“朋友圈”: G20占13席

作為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洲區域新多邊開發機構,亞投行去年10月啟動籌建時,首批簽約的意向創始成員國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等21個國家。不到半年,絕大多數成員是亞洲國家的亞投行突然“火”了起來:

3月12日開始,七國集團中的英、德、法、意四國先後提交申請,希望以意向創始成員國身份加入亞投行。隨後,申請的名單越來越長,韓國、澳大利亞、丹麥、荷蘭、巴西、埃及、芬蘭、俄羅斯……

亞投行究竟會有多少個意向創始成員國,最終會在4月15日見分曉。但仔細分析目前52個提出申請的國家(地區),其強大陣容足見亞投行的魅力所在。

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已占四席:中國、英國、法國、俄羅斯。

G20國家中已占13席: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沙特阿拉伯、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澳大利亞、土耳其、韓國、巴西、俄羅斯。

按大洲分:亞洲32國(地區),歐洲16國,大洋洲2國,南美洲1國,非洲1國。

美國態度轉變:已準備好歡迎亞投行

美國前國務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3月31日在華盛頓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表示,美國在應對中國倡導的亞投行上“搞砸了”,“不應該這麽處理”。奧爾布賴特表示,美國“沒有料到”其他國家會願意加入亞投行。她希望美國未來能夠轉變態度並與亞投行進行合作。

3月31日,美國財長雅各布·盧在結束臨時訪華之旅後表示,“美國已經準備好歡迎中國倡導的亞投行”。

回頭看看,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美國一開始反對自己的盟友加入亞投行,但卻未能勸服其歐洲和亞洲盟友。

日本沒加入,但會考慮加入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沒必要急於加入亞投行,並以此向美國表“忠心”:美國應該了解日本是可信賴的國家了吧。

但英國金融時報網31日報道稱,日本駐華大使木寺昌人透露,日本很可能在幾個月內加入亞投行,此舉將意味著日本在這件事上與美國分道揚鑣。


來源:今日時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351

搶攻「人民幣離岸中心」 台灣再添新對手 倒戈挺亞投行 歐亞大國急什麼?

2015-03-30  TWM
 

中國創設的亞投行,將在三月底完成第一波會員招募。隨著英國開第一槍,歐亞先進國也相繼表態加入。當國際社會紛紛搶進,台灣該不該跟進?對台灣的影響又如何?

撰文‧蔡曜蓮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是近來的熱門國際話題之一。這個新機構,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二○一三年十月起主導,過去討論度並不高,直到三月十二日,英國宣布加入創始會員,瞬間引爆連鎖效應。

亞投行資本額預計一千億美元,中國持股五成,目的是協助亞洲國家改善基礎建設。一般認為,亞投行的出現,是中國亟欲擺脫美國,爭取更高國際發言地位之舉;想當然耳,美國對亞投行始終抱持反對態度,也因此,當美國最強盟友英國「倒戈」,所引發的震撼自然不小。

在歐洲,歐元區老大德國隨之表達加入意願,義、法等國陸續跟進;在亞洲,韓國、澳洲也已表態。利,當然是歐洲大國膽敢忤逆美國的主因,據估計,一○至二○年間,亞洲基礎建設需求達八兆美元。最近「密集倒戈」是因三月三十一日就是申請會員的最後期限。

北京目標:推人民幣國際化問題來了,三月二十六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台灣要不要表態?對此,中華經濟研究院副執行長李淳表示:「加入亞投行的利益,應分為『政治』與『商業』兩部分考量。」「台灣不該搶快。」李淳分析,台灣受制於中國,政治操作空間有限;商業方面,「台灣過去加入國際銀行機構以來,得到過多少好處?」無論加入與否,亞投行的另一影響,台灣卻必須做好因應,「北京的第一目標是開發更大的市場,發揮國際影響力;但還有第二目標,人民幣國際化。」交大財務金融系教授葉銀華說。

中國暨南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孫華妤解釋,亞投行雖以美元為資本額及支付貨幣,但隨著中國企業大量投入各國建設,人民幣國際化腳步必然加速。她解讀,英國首先表態,應該就是要鞏固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此外,德國法蘭克福、法國巴黎,都有藉此打造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意味。

人民幣國際化,是亞投行「附帶卻重要」的效果;打造人民幣離岸中心,是歐洲大國附帶卻重要的企圖。對台灣,無論政治與商業的精算結果如何,「因應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新對手們」,應該是在亞投行議題下,附帶卻重要的新課題。

亞洲基礎設施

投資銀行(AIIB)

發起年度:2013年10月

發起國家:中國

中國預估出資額度:50%預估創設資本:1000億美元

目前創始會員國:34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01

台灣加入亞投行 機會、代價全解析

2015-04-06  TCW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創始國申請期限為三月底,總統馬英九在截止日前,決定提出申請。

台灣決定加入亞投行,馬政府卻沒有官員告訴民眾,台灣參加的機會與成本是什麼?

亞投行是中國在二○一三年十月主導成立,目的在投資「一帶一路」(編按:涵蓋四十四億人口、六十六國、二十一兆美元投資機會的地區)的基礎建設;在中國宣布今年三月底前提出申請,才能成為創始會員國的時間表下,連日來,英、德、法等歐洲強國,俄羅斯、巴西等金磚四國,就連遠在北歐的丹麥,都申請加入會員,累計至三月三十日,已有四十七國申請。

潛在商機大涵蓋66國基礎建設大餅

台灣加入亞投行的機會是什麼?「在商言商,不加入就沒門票。」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認為,這張門票,是指亞投行未來將主導以「一帶一路」為主的亞洲基礎建設計畫。

以亞銀的運作模式為例,亞銀對會員國提供資金貸款及技術援助,會員國的橋樑、港口、鐵路等公共工程的投標、設計、執行,必須會員國才能參與;台灣是亞銀創始國,早年南北高速公路、石化工業的建設資金,都來自亞銀,台灣經濟起飛後,由借款國變為捐款國。

英、德、法等歐洲國家相繼表態加入亞投行,打的正是亞洲基礎建設大餅的算盤。

另外,「為資金找出路,」中研院院士胡勝正認為,台灣外匯存底高達四千多億美元,超額儲蓄有新台幣一兆八千億元(編按:超額儲蓄指一國的儲蓄減投資,意指游資),國際資產也有新台幣一兆四千三百億元,參與亞投行,進而取得參與中亞經濟建設的機會,就是一個資金的去處。

亞投行商機大,但台灣能拿到多少利益?成本又是什麼?

李淳認為,台灣公共工程的國際化程度有限,在這塊亞洲建設大餅下,台灣究竟能拿到多少利益?划不划算?需要好好計算,他認為,台灣如果只當個「低調的出資者」,就不要奢望有什麼國際經濟的機會,他更認為,如果重點又被放在抗議名稱上,這筆錢,不如拿去協助廠商拓展海外市場。

入會代價高光名稱問題就將吵不停

加入亞投行,一定要面對「名稱問題」,胡勝正說,台灣加入亞投行最佳模式是,美國不反對,中國不反對,台灣又能以主權地位參加,但,此種情況「困難重重」,因為,中國一定會反對。

台灣過去加入國際組織的名稱,有三種模式:一是APEC模式「Chinese Taipei」,是國家名稱;二是WTO模式「台澎金馬」,是經濟體模式;三是亞銀模式「Taipei,China」,這名稱是香港回歸中國後,亞銀以逗號中間無空格的方式,來突顯台灣跟香港的不同,香港是Hong Kong, China。亞銀模式,台灣抗議迄今,成為每回官員出席亞銀年會的主要戲碼。

「亞銀模式,台灣很難接受,」交通大學財務金融所教授葉銀華說,「中國何曾在任何國際場合,支持台灣加入任何一個經貿組織?」更何況,這是一個由中國主導的國際組織,光是名稱問題,台灣內部必須先有共識,否則,又是一場內耗空轉,代價更高。

台灣想加入亞投行等國際組織,我們的戰略是什麼?

官員立場變欠缺加入國際組織戰略

據了解,早在去年亞銀、APEC年會上,亞投行就是熱門話題,中國在會場上積極鼓勵各國參與,但台灣反應冷淡,認為這是中美爭奪世界主導權,台灣是「局外人」的財經官員大有人在。

相較韓國,國內很早就討論是否加入亞投行,雖然美國公開反對,韓國內部仍有自己定見,甚至提出將亞投行總部設在韓國的條件交換,最後,韓國也在三月底前提出申請。

反觀台灣,短短幾個月時間,由冷轉熱,態度大轉彎,三大財經首長紛紛表態支持加入亞投行,「這是在趕流行,沒有審慎評估,」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說。

「凸顯(官員)對國家戰略不清楚,」台經院顧問黃崇哲說,考慮是否參加亞投行,應就參與目的、資源、對象詳細思考,包括國內已經日益衰退的公共建設營造業發展,及對兩岸發展有何影響,都要用更高的視野,擬訂戰略。

胡勝正坦承,「參加不一定有機會,」但是,「不參加完全沒機會。」 因為只要參加國際組織,就會有國際經濟的「能見度」。他舉例,像去年緬甸開放外資銀行設立分行,金管會核准三家銀行赴緬甸設分行,但榜單出爐,第一批九張執照,沒有台灣,因為緬甸認為台灣沒貢獻。

「我們能變隱形人嗎?」他說,不參加國際事務,台灣能力會更弱,多邊談判,台灣需要更多經驗,亞投行是中國主導的第一個多邊組織,未來還有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台灣都要面對,累積更多國際談判的能力。

【延伸閱讀】台灣在國際金融組織的角色被中國排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34

「亞投行標誌著全球金融新格局開始形成」 訪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聶慶平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789

無論從經濟增長,還是地緣政治,還是歐亞一體化發展,都要求建立一套中國與亞洲國家融合發展的國際金融範式。

要採取更具包容性的發展模式,國家不分大小,經濟不分強弱,相互尊重,遇事共商。

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聶慶平,曾任職於中國證監會、人民銀行金融管理司,對中國主導的國際貨幣金融新體系有著密切觀察,他認為這標誌著舊範式走向終結、新範式破殼新生。2015年3月28日,聶慶平就此話題接受了南方週末記者專訪。

南方週末:目前已經有52個國家和地區申請加入中國發起的亞洲基礎設施開發銀行(AIIB),基本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會員國數量相一致,如何看待這一出人意料的結果?

聶慶平:我把這件事看作一個標誌,它標誌著一個嶄新的以中國為主導的全球化金融格局和全球化經濟發展方式開始形成,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0世紀的全球金融格局是以美國為主導的全球化舊範式,它體現為三個方面:第一,建立於1944年的佈雷頓森林體系,以美元為國際貨幣體系的支柱。第二,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美國擁有IMF最大投票權,可以說是一票否決權。IMF的目標主要是維持國際貨幣的穩定,是一

個救助組織,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發生貨幣金融危機時,它可向該成員國或地區發放貸款,提供援助。第三,成立世界銀行,支持基礎設施發展,包括馬歇爾計劃,幫助貧窮國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等。

這個範式在20世紀50年代前是成功的,但20世紀後半期,這個範式就不太成功了,表現在美國經濟相對衰落,美元對黃金1971年脫鉤,1974年美國開始允許各國貨幣兌美元匯率自由浮動,美國對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基本上就不承擔它的大國責任了。

南方週末: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這個體系搞不下去?

聶慶平:我覺得有這麼幾方面原因:第一,舊範式的市場化原教旨主義理念和普世價值觀導致了全球金融的不穩定。當新興經濟國家出現貨幣危機,需要獲得IMF援助時,IMF開出的藥方就是受援國必須開放市場,實行金融自由化改革,以及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但50年來實踐證明,這一藥方並不成功。新興市場國家接受這個藥方就遭受金融危機。20世紀70年代的墨西哥金融危機,80年代的拉美金融危機,80年代後期的日本金融危機,90年代後期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及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都證明了這點。

第二,舊範式下全球化和自由化使新興經濟體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新興經濟體過早被迫實施金融自由化,國際資本自由流動使得新興國家因資產價格急劇波動而帶來財富損失。亞洲開發銀行統計過,1997年之前東亞國家人均GNP與美國比達到60%左右,但金融危機之後回落到30%左右,這是一場資產運作的浩劫。索羅斯在《開放社會》這本書裡就說,戰後國際金融體系就像一個巨大漩渦,漩渦邊緣的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都會被中心國家絞殺或吞噬。

亞投行得以在全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中颳起旋風的另一方面原因,在於美國主導的舊國際貨幣體系的失效、式微與改革惰性。 (東方IC/圖)

第三,舊範式的國際貨幣體系也因「特裡芬難題」而難以為繼。美元的高估和超級寬鬆的信貸政策,對美國也是個危害,美國不具備足夠的商品製造能力來支撐這個體系,到了2008年矛盾掩蓋不住了,變成了全球性危機。

此外,美國主導的全球金融體系還是與意識形態掛鉤的,它在推行時,接受援助的國家必須接受西方民主觀、價值標準,文化也要改變。但世界是多樣性的,世界文明之間是存在差異的。非要其他文明在文化與意識形態上都要接受基督教文明價值觀,也是衝突的。

因此,20世紀以佈雷頓森林體係為軸心的國際金融體系雖然還在繼續維持,但已不能滿足全球新的發展要求了。

這套舊範式不符合發展中國家利益,改革停滯不前,大家只好另起爐灶。G8、G20都提出過金融改革,包括增加新興市場國家中國、印度、俄羅斯的投票權份額,但遭到美國國會否決。IMF之所以玩不下去,是因為它又想讓新興國家掏錢,又不給人份額和投票權,世界上哪有這種好事。

南方週末:那麼新範式是什麼?

聶慶平:習總書記倡導的「一帶一路」,中國成立亞投行和金磚銀行,是一種引領21世紀金融全球化的新範式。

新範式的特點:首先,全球金融與經濟合作不以意識形態為前提,不以事先建立一種標準為先決條件,而且以不出現大的金融動盪為前提,互利共贏。其次,中國在新的範式下真正建立多邊關係,尊重全球其他國家的差異性。再次,以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和亞太地區經濟合作為要務,根據亞洲經濟發展需要進行金融投資與合作,這是很好的經濟發展契機。

正是這種新的價值觀,新的經濟互聯互通的範式,得到了其他國家的認可。

南方週末:為什麼是中國來主導這個新範式?

聶慶平:目前只有中國具有探討全球金融化新範式的能力,日本經濟還在衰退,歐洲沒有走出債務困擾,俄羅斯在原油價格下跌後經濟危機揮之不去。從GDP總量、外匯儲備等看,目前有可能帶來新範式改革的只有中國,關鍵是中國有13億人的消費市場,這是全球增長的動力。

同時亞洲經濟是全球經濟的火車頭,它佔全球經濟比重的25%,人口50%以上。將來經濟發展的重心畢竟是在人口眾多、經濟水平又有待提高的亞洲地區。為什麼這麼多國家要加入亞投行,因為如果它不進入這個體系,就無法分享整個亞洲經濟發展中的機會,亞洲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一路一帶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設備和產品,有巨大的商機,德國的製造業,英國的金融市場,俄羅斯的資源,中國的勞動力和資本,大家都有所長。

所以無論從經濟增長,還是地緣政治,還是歐亞一體化發展,都要求建立一套中國與亞洲國家融合發展的國際金融範式。這些任務在舊有的範式裡是完成不了的,這時候中國只能在不影響舊範式的前提下,提出新的範式。

南方週末:中國要成功地主導新範式,需要做好哪些事情?

聶慶平:第一,從實體經濟入手,通過亞投行和絲路基金,調動整個區域內的資金,特別是社會資本,形成中國與亞洲其他經濟體共同推動基礎設施發展的經濟合作模式。第二,採取具有更包容性的發展模式,國家不分大小,經濟不分強弱,相互尊重,遇事共商。第三,人民幣逐步國際化,中國已經是貿易第一大國,無論從規避外匯市場風險,還是從簡化外匯兌換成本來看,中國與別國的貿易往來不必非要用第三國貨幣作為結算貨幣。第四,遵循全球金融一體化的公司治理結構、運行規則、交易方式、理念、標準和規則。中國也不是一張白紙,中國是世貿組織和眾多國際金融組織的成員,對國際規則和最佳實踐都有深刻理解。第五,進一步放開外匯管制,允許國際資本自由流動,政府監管實施負面清單,通過自貿區推動與國際進一步接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343

搭上亞投行的「末班車」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790

中國自身的經濟實力,亞洲經濟的發展潛力,歐亞一體化的巨大商機,與美國主導的舊金融體系的衰老,共同導演了這場亞投行的「末班車效應」。

「過去的一個月可能會留在人們的記憶中,這期間美國失去了作為全球經濟體系擔保者的角色。」美國前財長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2015年4月5日在《華盛頓郵報》的專欄文章中感嘆,他無法想像,自佈雷頓森林會議以來,有任何事件堪比如下變故:中國建立了一個新的主要(金融)機構,而且美國沒能說服從英國開始的幾十個傳統盟國不要參與其中。

過去的一個月裡,英國、韓國、澳大利亞等美國盟友和法國、德國、意大利、巴西、俄羅斯等,紛紛向中國發起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下稱亞投行)遞交加入申請,使亞投行的「朋友圈」激增到超過50個。G8成員國中,除了美國和日本,都申請加入亞投行。

不到半年前,亞投行首批21個創始成員國簽署備忘錄時,人們還在討論亞太區四個主要經濟體日本、韓國、印尼和澳大利亞的缺席。短短幾個月之內,亞投行在亞太地區的擴容不再是焦點,人們關心的是,它還將吸引多少歐洲、美洲國家加入,以及美國和日本何時、以何種形式加入。

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報導揭秘了這場「雪崩」是如何發生的。像多米諾骨牌一樣,英國得知有其他歐洲國家先向中國提交了書面確認函之後,提前5天於3月12日提交申請,隨後瑞士、法國、德國和意大利在一週內跟進。報導認為,歐洲國家不顧美國的勸阻,趕在3月底申請截止日期之前「爭相拜倒在中國面前」,是為了贏得人民幣結算業務,並爭搶幾個創始成員國的席位以及亞投行歐洲總部所在地。

如果說這是一場令中國人自己都感到驚喜的大逆轉的話,是中國自身的經濟實力,亞洲經濟的發展潛力,歐亞一體化的巨大商機,與美國主導的舊金融體系的衰老,共同導演了這場亞投行的「末班車效應」。

亞洲機會

如果它不進入這個體系,就無法分享整個亞洲經濟發展中的機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是國內最早向決策層提出亞投行構想的智庫,該中心是國務院前副總理曾培炎退休之後出任理事長的一家智庫。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們早在5年前研究過我國外匯儲備的創新使用,當時的外儲接近3萬億美元,主要投資渠道是美國國債。在國經中心的建議下,2012年國家外匯管理局成立了外匯儲備委託貸款辦公室。至2014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QDI首次超過FDI。

與外儲的創新使用一脈相承,2011年3月底,G20高層研討會就全球需要建立新的投融資機制達成共識後,國經中心向國務院提交報告,建議可以利用外匯儲備,發起成立一個開放性的金融機構,搭建一個平台,把亞太地區的高儲蓄率轉化為有效投資。後來的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時任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長金立群當時也有參與報告的討論。

半年之後,習近平主席於2013年10月訪問東南亞時,提出中國準備籌建亞投行。

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執行董事金中夏認為,「中國這次抓住了亞投行的主導權,是因為這些年我們通過發展具備了這個實力,在國際上,多邊關係的話語權最後還是看你的實力。」

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GDP總量僅次於美國,而且經濟增速還一枝獨秀地保持在7%左右。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是亞投行的強大後盾,亞投行首批註冊資本為1000億美元,中國出資500億美元,而2014年末中國外匯儲備餘額已達到3.84萬億美元。

而亞洲經濟目前是全球經濟的火車頭。亞洲佔全球經濟25%的比重,人口50%以上。其中亞投行最大的兩個創始成員國——中印兩國的人口就佔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並且是當今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兩個大國。

「將來經濟發展的重心畢竟是在人口眾多、經濟水平又有待提高的亞洲地區。」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聶慶平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為什麼這麼多國家要加入亞投行,因為如果它不進入這個體系,就無法分享整個亞洲經濟發展中的機會。」

關於亞洲基礎設施的資金缺口,一個被廣為引用的數字是亞洲開發銀行的預測,從2010年起到2020年,亞洲每年需要8.2萬億美元基礎設施投資,而主要定位於解決貧困問題的亞開行每年僅能為基礎設施放貸100億美元。

「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基礎設施的專家,那就是中國,中國知道怎麼做,無論是中國進出口銀行還是國家開發銀行,他們都有很多的經驗。」劍橋大學政治和國際研究系高級研究員雅克斯(Martin Jacques)近日在博鰲論壇上說。

舊體系的改革惰性

「美國沒能履行承諾,而美國支持的政策也阻礙其他國家通過現有體制提供或獲得各類融資,所以中國建立亞投行的障礙已經掃清。」

亞投行得以在全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中颳起旋風的另一方面原因,在於美國主導的舊國際貨幣體系的失效、式微與改革惰性。

薩默斯認為,英國等國家不惜冒犯美國,毅然加入亞投行,原因是美國的全球經濟策略由來已久的失敗。他指出,美國左翼的壓力帶來各種限制,致使很難通過現有開發銀行向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同時,美國親自推動的IMF管理改革,也由於美國國內右翼的阻力而沒有批准。「由於美國沒能履行承諾,而美國支持的政策也阻礙其他國家通過現有體制提供或獲得各類融資,所以中國建立亞投行的障礙已經掃清。」

基礎設施建設也是美國和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以及世界銀行在亞洲的重點業務之一,但長期以來它們的低效率和官僚主義廣受批評。比如在項目篩選上,亞開行和世行傾向於選擇與自己認可的政府合作,其嚴苛的勞工社會保障和環境保護標準在發展中國家往往脫離實際情況,因此將很多項目擋在了門外,即使通過審批也需要數年時間。許多尋求經濟增長和不想被過度監督的亞洲發展中國家,因此並不喜歡亞開行。

但已有48年歷史的亞開行堅持自己是在執行「最佳實踐」的高標準。對此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在3月22日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直言,「我多次表示過,我不認可最佳實踐。誰是最佳?剛才(亞開行)中尾武彥行長也說到,亞開行需要進一步改革,如果最佳就不需要改革了。」

亞開行副行長格魯夫(Stephen Groff)在博鰲論壇上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我們在安全、環境、社會保障等標準上有良好的記錄,而且這些標準的執行已經有悠久歷史,我們的股東要求我們必須有高的標準,我們相信這些標準有利於地區的穩定和項目的成功。」

對於外界詬病的官僚主義,格魯夫則表示,「當然,我們有官僚主義,任何歷史悠久的大機構都有官僚主義。我們現在正在努力提高效率,消除官僚主義,使我們的響應速度更快。」

在世界銀行,中國持有的投票權僅為4.9%,相比之下美國則高達16.3%。而IMF的一切重大事項需要獲得IMF成員國85%的投票,美國因為擁有其16.5%的投票權份額而具有一票否決權。德勤全球主席阿芒德(Steve Almond)在博鰲論壇上說,「我一直都說IMF和世界銀行應該改變一下它們的結構,但是現在有很多的惰性,既得利益者會抗拒變化。」

中國希望通過改革將自己的份額從目前的3.8%升至6.39%,成為美國(16.75%)、日本(6.98%)之後的第三大份額國。2008年金融危機後,IMF曾在2010年提出一個改革方案,旨在增加新興市場國家中國、印度、俄羅斯的話語權,這一方案經過各國理事批准,但是最終美國國會沒有通過該方案,由於美國在IMF有一票否決權,改革未能啟動。

雅克斯認為美國抗拒亞投行的根本原因,是美國人對中國崛起的現實還難以接受。「作為一個英國人,1945年我們是GDP佔了世界一半的帝國,現在英格蘭和蘇格蘭可能都不見得在一起了,這個過程讓我們不敢想像很難接受,但慢慢也就接受了。」他說,「二戰以後,英國就被看作美國的小兄弟,現在居然說英國也要拋棄美國加入亞投行了,這確實反映了全球金融體系的深刻變化。大國的起落可能會帶來一些爭端,美國要接受中國崛起這個現實。」

高效率和高標準的平衡

亞投行的主導權行使,實際上也是有技巧的。

3月31日,亞投行在哈薩克斯坦舉行了第三次籌建談判代表會議,並對《亞投行章程(草案)》修訂稿進行了討論。各方計劃於4月15日確定亞投行最終的創始成員國名單,6月商定章程終稿並簽署。亞投行正式成立時間約在2015年年底,總部將設在北京金融街。

擁有前世界銀行中國副執行董事、中國財政部副部長、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等背景的金立群被認為將出任亞投行首任行長。

樓繼偉表示,亞投行將採用三層管理架構,其最高決策機構是由各股東國組成的理事會,理事會選舉產生由非常駐董事構成的董事會,董事會將本著絕對中立的原則決定亞投行的預算和項目評估等事項,董事會之下是總裁和管理層。

投票權方面,亞投行的股權分配將以GDP為基礎,其中亞洲成員的股權佔比可能在70%到75%之間,亞洲以外國家分配剩餘的25%到30%股權。隨著成員國數量的逐步增加,每一個成員的股份比例都會相應下降,因此不存在中方尋求或放棄一票否決權。

中國承諾亞投行將更加務實和高效率,但國際上也存在對亞投行是否會因此而犧牲必要的規制的質疑,如何平衡二者的關係將是亞投行面臨的挑戰。

基礎設施項目通常有著很長的投融資建設和回報週期,雖外部性價值大但財務回報率並不高,且經常伴隨著腐敗和浪費。在其建設過程中,一些亞洲國家相對較弱的執行力、不穩定的經濟政策和政局將是其最大的不確定性。

比如據中國南車研究院的一位人士透露,中國在沙特和土耳其的很多輕軌項目都是賠錢的,「而且是巨賠」。亞投行創始成員國斯里蘭卡也曾因總統換屆,於2015年3月初叫停了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投資的科倫坡港口城市項目,該項目造價約15億美元。

美國和日本是否最終會加入亞投行,是目前最大的懸念。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近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如果亞投行滿足融資方法等審查條件的話,日本可能參與(加入)討論。」

日本和美國擔心亞投行以中國的利益為先,成為中國用來輸出產品和製造業產能的工具。

但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則認為,要解決上述擔憂的最好辦法,是加入亞投行參與到其治理結構和規制辦法的談判之中來,而不是袖手旁觀。

對此金中夏的觀點是,亞投行的主導權行使,實際上也是有技巧的,「很多人說英法德意加入進來是我們的一個勝利,但是《金融時報》說,『似乎』中國贏了,為什麼?美國當年TPP是一個大國抓幾個小兄弟國家,先把建章立制完成,然後新成員進來不是談判規則,而是接受或不接受規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344

財政部公布57個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名單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877

4月15日,財政部公布亞投行意向創始國全名單,一共57個,今後其他國家仍可加入,但只能作為普通成員國。 (新華社發 徐駿/圖)

4月15日,財政部公布亞投行意向創始國全名單,一共57個,今後其他國家仍可加入,但只能作為普通成員國。

截至目前,57個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分別是:奧地利、澳大利亞、阿塞拜疆、孟加拉國、巴西、文萊、柬埔寨、中國、丹麥、埃及、法國、芬蘭、格魯吉亞、德國、冰島、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以色列、意大利、約旦、哈薩克斯坦、韓國、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老撾、盧森堡、馬來西亞、馬爾代夫、馬耳他、蒙古、緬甸、尼泊爾、荷蘭、新西蘭、挪威、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波蘭、葡萄牙、卡塔爾、俄羅斯、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南非、西班牙、斯里蘭卡、瑞典、瑞士、塔吉克斯坦、泰國、土耳其、阿聯酋、英國、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

誰將成為亞投行行長?

亞投行創始國成員已全部確定,那麽誰將成為第一任行長呢?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鮑泰利接受法制晚報采訪時表示,任命行長的一項不成文規定就是“候選人必須被大部分的股東所接受才行”。毫無疑問中國是亞投行最大股東,因此一般而言將由中國來推選首位行長人選。而目前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金立群是最佳人選。

不過,金立群是否當選,最終還要由亞投行的董事會成員來決定。

去年10底,金立群辭去中金公司董事長一職,轉而牽頭主管亞投行的組建以及日常運營工作。金立群此前歷任中投公司監事長、財政部副部長、世界銀行中國副執行董事等職。2003年8月,金立群出任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任職五年,是亞開行成立以來首位中國國籍的高管。

《金融時報》此前形容金立群,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法語也不錯。

加拿大正積極考慮加入亞投行

路透社消息,4月14日,加拿大打破沈默,對是否加入中國牽頭的亞投行表態,表示其在積極考慮加入該機構。要求匿名的加拿大官員稱,加拿大希望確定亞投行的治理能達到同類機構該有的高標準,並需要時間去確認它是否是加拿大想要加入的機構。

至此,八國集團(八大工業國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加拿大及俄羅斯的聯盟)中只剩美國、日本兩國拒絕加入亞投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524

亞投行的故事之一英國申請加入亞投行----“英國人先幹的” 井底望天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vj3u.html

“英國人先幹的”


新聞鏈接:英國正式申請加入亞投行

  英國3月12日向中方提交了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的確認函,正式申請加入亞投行。成為首個申請加入亞投行的主要西方國家。亞投行由中國於2014年10月發起,資金規模為500億美元。中國財政部表示,英國有望於下月成為意向創始成員國。

  亞投行是由中國提出創建的區域性金融機構,主要業務是援助亞太地區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中國在內,目前已有27個國家表示願意參加。包括孟加拉國、文萊、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約旦、哈薩克斯坦、科威特、老撾、馬爾代夫、馬來西亞、蒙古國、緬甸、尼泊爾、新西蘭、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卡塔爾、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斯里蘭卡、塔吉克斯坦、泰國、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

  其中雖然也包括新西蘭和沙特等發達國家和富裕國家,但大部分是打算接受援助的國家。之前,據國際金融界人士透露,中國對歐洲國家表示,給歐洲國家準備了該機構的幹部職位,希望他們也能加入亞投行。

 

大家都是等一個人破局,結果英國人就幹了。然後所有人都指著英國人,他先幹的!

 

新聞鏈接:法德意宣布申請加入亞投行

緊隨英國之後,3月17日法國、意大利和德國宣布將申請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並將盡快向中方提交書面確認函。

至此,歐洲最大的4個經濟體均已決定加入亞投行。

 

(英國人看國際大勢比較準。問題是美國人會不會報複啊?)

美國如何報複英國?匯豐和渣打早就被當成ATM了。

 

新聞鏈接:匯豐和渣打交天價罰款“擺平”美國反洗錢指控

12月11日歐洲市值最高的銀行匯豐控股公司(HSBCHoldingsPlc)同意支付19.2億美元,就美國的反洗錢調查進行和解,這是美國歷來洗錢案的最高和解金額。此外,渣打銀行集團同意支付6.7億美元解決法律糾紛。

 

新聞鏈接:渣打再次面臨美國巨額罰單 罰金高達3億美元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正在商談,擬向紐約州最高銀行業監管機構支付最高達3億美元的罰金,以就某些指控達成和解。該行被指未能分辨可疑交易——盡管在兩年前因違反制裁法規而被罰款之後,該行曾承諾要改善工作流程。

 

(美國可以像罰法國銀行一樣,開個天價罰單)

那英國銀行體系退出美元體系啊,然後全力進人民幣體系,已經夠吃飯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52

亞投行的故事之二----亞投行對未來的影響 井底望天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vj8v.html


亞投行是中國的發展戰略中,四個支柱中的一個。對抗的是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基本上就是未來亞洲地區經濟、政治規則的制定權。

其他三個支柱,一個是金磚銀行,一個是絲路基金,一個是上合銀行,基本上是抗衡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國際貨幣基金會。

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的占比,大概是60%。只要到了50%,就失去國際儲蓄貨幣地位了。所以人民幣經濟圈的建立尤其重要,通過人民幣資金的對外投資,讓中國的基建能力可以釋放。而中亞-西亞地區人民,通過勞動拿到人民幣的工資,又購買中國的中低端產品,讓中國的這些中低端制造業在轉型過程中,有一個比較松軟的坐墊。

一帶一路要成功,政治外交是一個,軍事合作是一個,金融體系是一個。

同時中國自己產業要邁向高端,搶占部分高端和奢侈品市場。大家最近只看到反貪腐,把西方的奢侈品市場給打得蠻慘的。將來,那些為西方奢侈品市場搖旗吶喊的,都會找一找,你逃稅了嗎?吸毒了嗎?嫖X了嗎?

監督國內產品是重要的,但是無端抹黑國內產品,心懷不正的……。當年美國人扶持國內品牌,對付歐洲品牌,也經歷過這個階段的。

這次歐洲人沖進亞投行,表明了第一階段 made in China,第二階段 made for China,第三階段 made with China。

不參與的同學,像日本這種,只好吃翔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