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note 突破10億美金的五種力量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zhanlve/232678.html今年5月份,云筆記和儲存應用Evernote獲得7000萬美元投資,估值高達10億美元。成為又一家快速進入十億美金俱樂部的創業公司。小小的筆記軟件卻做成了大生意,它是如何做到的?筆者將從五種力量說起。
志向力
我們常和創業者溝通,什麼是大公司,我們的理解不在於規模、不在於資產、不在於銷售收入,而是在於創始人有沒有大的夢想和目標,這個夢想和目標有沒有成為整個組織的共識。這種共識就是我們通常指的願景。
Evernote毫無疑問是個具有大夢想的公司。
他的老總利賓說,「真正了不起的是去影響十億人。不管我最終做成了什麼,我希望人們能為之激動。我希望做出一個有豐富內涵的東西。」
他和合夥人曾如是評價:「利賓Phil是一個有執著夢想去改變10億人記憶習慣的人,並且他總能找到現實中可以實現功能的途徑。」
利賓想建一家百年老店,他把Evernote 鎖定在「個人生產力工具」層面,致力於打造一個革命性的產品。他強調「現在距離上一個生產力工具革命——微軟的 Office 誕生已經過去 25 年,我們希望再次掀起這個領域革命。」
記住:想做一種引發革命和引領浪潮的產品和想做一件賺錢的產品,境界大不相同,而這個起點就足以部分洞見了你未來的成就。
產品力
我們既然是強調產品力,你的產品必須有吸引力或者打動力,這個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USP,獨特的銷售賣點。
Evernote有三個特性最吸引用戶:1)收錄富媒體(網頁、圖片與聲音)筆記,幾乎涵蓋所有PC系統(客戶端與網頁版)與移動終端2)方便快捷云同步;3)它的絕大部分服務都是免費的。
這三個鮮明的特性為Evernote帶來了足夠的產品力。Evernote幫你記錄一切有價值的東西,摘要、文章、圖片、手寫筆記、聲音片段等。當你需要時,可以通過關鍵詞、標籤、筆記本或其他分類來搜索,數據在手機、pc等多平台上隨時同步。
雖然同類產品有Googlenotebook、Microsoft的Onenote等,Evernote的多平台、即時同步、易用性等仍足以讓它保持相當的競爭力,隨著人們越來越多地使用移動數據,老邁的onenote和Google不再更新的notebook望塵莫及。
此外,作為一家服務型的企業,Evernote永遠以用戶為中心,他思考的第一問題是用戶需要什麼,根據這種記憶的需求進行產品化,於是就有了各種
衍生產品。比如幫助人們即時記錄美食的「食記」,以及記錄新結識朋友的「人脈」。通過圍繞客戶的需求來設計延伸路徑,Evernote贏得更多用戶的青
睞。
品牌力
好的品牌一定要有好的定位,Evernote的產品定位為「記憶外包」。一款依託於云端儲存技術的互聯網應用,從創立之初即堅持的目標是「記錄點點滴滴」。利賓毫不掩飾自己的雄心,「我們要為用戶打造第二大腦」。
記憶外包簡單易理解,利賓還嫌不夠,用通過「第二大腦」和「外部大腦」這種更為通俗的語言強化顧客對品牌的認知。來幫助人們進行記憶(歷史信息)的組織與管理。
在推出Evernote以來,Phil Libin描述該產品最常用的兩個短語是「外部大腦」和「個人生產力工具」。顯然,在前者旨在幫助人們組織記憶的方向上,Evernote已經做得十分出色。
在Evernote官網上,除了一個」記錄點點滴滴」的直觀描述,更是通過「捕捉生命感動」「隨處隨心訪問」、「快速查找所需」三個品牌核心價值凸顯個性和魅力,激發嘗試著的使用慾望和使用者的情感共鳴。
營銷力
談到Evernote的營銷,有兩個關鍵要素:一個是免費使用,一個是關係營銷。
免費使用:曾有人說,對一個產品來說,免費可能是一場災難,也可能是偉大的決定,怎樣把握這個度,就是免費的藝術。
曾幾何時,免費試用是產品快速被規模用戶所接受的一個重要營銷手段,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進入成熟階段以及未來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讓營銷更有力量的第一個關鍵不再免費試用,而是免費使用。
免費試用經過一個週期後,用戶可能棄之而去,但免費使用用戶的生命週期會更長。這個過程只要你有耐心,就足以從規模用戶中以增值服務收穫盈利用戶。
在Evernote,新增用戶升級的比例並不高——在使用的第一個月,只有不到1%的免費用戶會升級到Evernote付費版。然
而,Evernote軟件的用戶往往是「慢熱型的」,他們使用Evernote軟件的時間越長,就越有可能進行升級。用利賓的話說,你越頻繁地使用它,它
給你帶來的價值也就越大,因此實現了讓產品隨使用時間增值。
對於免費,利賓一直堅持兩個觀點:第一,做出一個偉大的產品;第二,靠它賺錢
在這種信念下,Evernote成為執行免費模式的一個典範。該產品在多個平台(多平台支持:iPhone、Mac、Windows、Web、
Android)推出免費版,並對需要更多功能的付費會員收取5美元/月。於是,其成為和Dropbox一樣,又一個靠免費賺口碑的典範。
關係營銷:Evernote一直堅信,內容和社交媒體戰略是讓長期用戶升級到Evernote收費版的關鍵。他們把大部分時間用來通過博客、社交媒
體、播客、電子郵件和其他交流工具來對用戶進行培訓。同時發現,提供的內容越多,用戶參與的熱情就越高,用戶介紹新朋友和升級到Evernote收費版的
可能性就越大。例如,大約20%的社交媒體用戶使用的都是Evernote收費版,而僅有3%的一般用戶使用的是Evernote收費版。這更堅定了
Evernote利用社交化媒體開展關係營銷的決心。
遠見力
Phil Libin曾說:「對於我們來說,最簡單獲得100萬付費用戶的途徑,就是先獲得10億免費用戶!」
如今,其已經坐擁全球3000萬用戶,預計明年達到1億。而根據利賓的說法,Evernote 1%的付費用戶便可以實現公司盈利。這也就意味著,Evernote已經不存在盈利方面的壓力。
有了這種思想準備和遠見力,Evernote能夠做到以產品為中心進行營銷。
讓產品更加美好
利賓經常說,「Evernote公司不會花錢來找用戶。」即公司不會刻意地通過廣告宣傳來招攬用戶,而是專注於提高產品的質量,讓產品本身來吸引新的用戶。
他們所有努力都是為了讓產品變得更加美好。即便是營銷活動,也完全是以產品為中心的。他們甚至把營銷活動作為產品開發的延續,是為了讓用戶分享對於這些產品的喜愛之情。
這種以產品為中心的營銷方法在移動應用商店中找到了用武之地。超過一半的新增用戶都是通過移動應用商店才接觸到Evernote軟件的。一直以
來,Evernote軟件在iPhone手機上大受歡迎,而Android手機也開始採用Evernote軟件,這必將會極大地增加這款軟件的新用戶數
量。
讓產品伴平台而生
在Evernote軟件所處的行業中,做筆記被認為是一種無需動腦的活動。Evernote公司始終在不斷地改善自己的產品,力求讓它們比人腦出差
的概率都低。但是再好的產品也要用戶能夠接觸到才行,Evernote軟件已以應用程序的形式出現在了網絡、移動設備和台式電腦上。當然,還有未知的領域
等待著它去征服。利賓的目標是:哪裡有平台,哪裡就有Evernote軟件。
所以有傳言說利賓準備把Evernote軟件的體驗帶到電視機上。利賓也暗示過,為連接互聯網的電視機度身定做的Evernote應用程序正在開發
之中。利賓說,這種應用程序就是一種輕鬆梳理思路的方法,能讓你體會到做筆記的樂趣。Evernote一旦殺入電視平台,那真叫飛入尋常百姓家,錢途無
限。
Evernote是一款不錯的筆記軟件,雖然現在並沒有飛入尋常百姓家,在IT圈裡卻已有相當的知名度。此外,憑藉這五種力量,志向力、產品力、品牌力、營銷力和遠見力,筆者更加看好他的未來。
尤其近期筆者做了一個小調研,詢問了身邊的朋友,大家都是智力工作者,發現無一例外都使用Evernote,而且對之讚不絕口,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我
個人評價好產品或好公司的標準:「讓這個世界因為你的存在而有所不同」,當然一定要是正向價值,那麼你的產品或公司成為王牌應該指日可待。
創業中的五種虛假執行力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207.html第一種虛假執行力:無條件服從——只強調員工「服從」,不強調員工的智慧
很多人講執行力,很喜歡強調員工的無條件服從。這種觀念是OEM(代工生產)製造業時代的產物。實際上這是一種基於「規模製造」的虛假執行力,其本質是把人當成了工具。而現在與過去的不同在於:
過去OEM時代,強調員工無條件服從,目的是進行機械化大生產,規模效率;
現在是品牌創造時代,強調要激發和運用員工的智慧,目的是關注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獨特價值!
OEM時代,強調員工無條件服從
改革開放初期,當時的形勢是所謂的「兩頭在外」——原料在外,市場在外。在這個階段,我們打造出來的是一大批代工企業,以山寨模仿為潮流,以速度為競爭優勢。
拿溫州打火機舉個例子。20世紀90年代,國際上最新款的打火機,不出數月,溫州就可以量產,並且不斷改進,出廠價不到日本產的1/5。
溫州的模仿速度最快,成本又最低,加上絕對的價格優勢,市場幾乎為之癲狂。按有人的話說:「貨車就等在路邊,一下裝配線,馬上打包發貨。」
此時,以代工企業為代表的中國經濟發展,技術是西方的,產品是西方的。企業要做的只是模仿,要的就是快,要的就是把成本降低,要的就是員工服從。
此一時,彼一時,現在時代變了,「無條件服從」反而成了劣勢。
品牌創造時代,強調員工智慧
今天的中國經濟正在從製造轉向創造,從OEM製造轉向品牌製造。
以玩具行業為例。中國的玩具企業70%做代工,這幾年來,整個行業幾乎都在冬天掙扎。合俊集團,曾是全球最大的玩具代工企業,但是在2008年,在東莞說倒閉就倒了。在這種經濟局勢下,員工再怎麼無條件服從也無濟於事!再怎麼無條件服從,也不能讓企業活得更好!
這說明,能夠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再是員工的手腳,而是員工的頭腦。
在愁云慘霧的玩具行業中,當其他玩具行業都在掙扎的時候,有一家玩具企業正相反,活得非常好,這家公司叫奧飛動漫。我親自服務過這家企業,為這家公司提供過戰略與執行一體化服務。這家公司的前身叫「奧迪玩具」,也是一家傳統玩具公司,也做過代工。
奧飛動漫從2004年開始轉型,目標是做「中國的迪斯尼」。他們自己拍動漫、收購電視台、開發動漫玩具,打造「奧迪玩具「「奧飛文化」品牌。
2009年,在整個玩具行業最慘淡的時候,奧飛動漫A股火爆上市,被譽為「冬天裡的一把火」。
品牌創造的時代,企業需要的執行力不是無條件服從,而是對目標客戶需求的準確理解,而這種理解背後,需要的是員工的智慧。奧飛動漫恰恰就是抓準了目標客戶的娛樂需求。
奧飛動漫為了滿足目標客戶的這種需求,在產品的創意和製作上花費很大的心力,對動畫製作以及管理團隊的素質也相當重視。它的動畫製作及管理團隊有上百名成員,其中動畫、漫畫、電視劇等主要創意和製作人員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高薪從中國香港請來的。這支團隊打造了《火力少年》《鎧甲勇士》《電擊小子》《果寶特攻》等一系列經典動漫產品,深受孩子們的歡迎。
准,是這個時代的特點。誰能夠準確理解消費者的內在需求,誰能夠讓員工創造性地滿足客戶,誰就能活得好。
准,就要關注消費者,就要激發員工的智慧!
第二種虛假執行力:沒有任何藉口——只強調員工責任,不強調領導者責任
「沒有任何藉口」是前些年很流行的口號。這個口號在軍隊也許很有價值,但在講究品牌與創造力的今天,「沒有任何藉口」就是一種虛假執行力!
為什麼?因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讓人把「藉口」講出來,也許正是我們改進工作、創造價值的地方。有句話說得好,「問題即機會」!
要知道,
但「執行力」已經變成了領導者的首選藉口,如果公司做不好,一句話就推得乾乾淨淨——「執行力不行」。於是,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公司戰略是沒有問題的,就是執行有問題。」
這句話表面上沒有問題,但如果認真分析一下,就有問題了。我們只需要深入問一句:
拿學生學習打個比方。很多家長都會說:「這個小孩不認真讀書。」那麼,小孩為什麼不認真讀書呢?家長會說,他們其實給孩子制訂了一個計劃,給孩子構建了一個未來,戰略沒問題了,就是小孩執行力不行。
這樣講表面上沒什麼錯,但我們都有切身體會,知道孩子不學習,是因為不想按家長提出的計劃學習。換句話說:家長常常忽略了自己的責任,即尊重孩子,讓孩子自己做計劃。清楚了這一點,再去談孩子的執行力。執行力的天然結構是不能切割的。
我的結論是:這個工作主要是領導者的責任,不應該是員工的責任!
北上抗日,毛澤東也要自己做通團隊的思想工作。我們過去在強調員工執行力的時候,其實強調的是,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因此,領導者不需要多說什麼、做什麼,考核就行了!發獎金就行了!
這是一種什麼邏輯?!執行不是簡單地讓敢死隊衝鋒,這套邏輯的背後,是執行力的誤區:我們過分地強調員工的責任,不強調領導者的責任。
第三種虛假執行力:心態決定一切——只強調員工心態,不強調製度和流程
大家要明白一點:現在很多公司熱衷於心態遊戲。可為什麼執行力會變成心態遊戲?
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沒有花時間去認真研究一件事情的順序或者邏輯結構。公司沒花最大的力氣去做這件事,而只是呼籲讓員工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突破一切障礙、去戰勝一切困難,這時候,執行就成了虛假的心態遊戲。
舉個例子,有人掐著時間趕飛機,稍微一堵車,主觀能動性就出來了。他就猛跑、猛衝,甚至跟人吵架。為什麼?沒時間了。
為什麼沒時間?因為他沒有提前做準備。
反過來,這個人如果先在網上把登機手續辦了,然後坐地鐵去機場,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了。
這些準備工作沒有做好,他選坐出租車,可能選的還是一個駕駛技術不怎麼好的司機,然後時間還很趕,最後一切就都取決於執行力了。
所以,執行力有一個非常致命的假象:虛假執行力聽起來很好,卻很害人,因為虛假執行力導致的結果是:公司永遠做不大!或者,做大了也會總出事,就像今天的蒙牛一樣。強調員工的心態,不強調公司的組織制度和流程,公司小還沒關係,公司一大就出大問題,這是虛假執行力的典型表現。
第四種虛假執行力:集體利益高於一切——只強調團隊利益,不強調個人利益
虛假執行力的第四種表現,是強調在團隊執行時,提倡所謂的「集體利益高於一切」,卻不強調個人利益,更不強調個人利益與團隊利益共贏的團隊文化。
這樣的結果是:時間一長,大家都反感集體,覺得被集體愚弄了。
為什麼會感到愚弄?因為個人永遠是商業的出發點,或者說,每個人參與商業活動,首先考慮的是個人利益,然後才是集體或團隊利益。所謂的市場經濟,就是一種制度設計,讓個人追求利益的時候,他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同時得到實現。
市場經濟能夠勝利是有原因的。同樣,所謂的公司,也是一種制度設計。這種制度設計的核心在於,每個人為團隊利益考慮的時候,個人利益會自動得到實現,而不是損害個人利益。
我們要明白一個基本點:現在很多公司都在講團隊執行,把團隊抬得至高無上。這表面上沒有錯,但認真去看,會發現背後有很大的問題:在強調團隊的時候,這不是真正的團隊精神,也不是真正的團隊管理!真正的團隊是什麼?
問自己一個簡單的問題吧:家庭可以說是中國最好的團隊了,那家庭是如何形成的?我們過年為什麼要回家?清明為什麼要回去祭祖?為什麼要參加婚禮?為什麼要給老人祝壽?
請問,家庭只不過是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基於血液關係的一種利益認同。大家相信,每一個人的付出,都會得到其他人同樣的回報,這就是家庭文化,家庭凝聚力只是家庭文化的一個體現而已。
所以,真正的團隊是什麼?
只有讓一個員工內心對團隊有真正的歸屬感,感到團隊的強大就是個人利益的強大,這個團隊才是他的團隊。
如果我們內心沒有歸屬感,利益沒有實現的渠道,對公司有不同意見也沒有辦法反映,有人破壞了公司的利益(或者個人利益)也沒有辦法制止……卻在做一件事的時候說,「為了團隊你必須這樣做」,又會是怎樣的場景?
所謂少數服從多數,就成為強迫的藉口,第五種虛假執行力:「木桶短板」——只強調競爭力,不強調核心競爭力
第五個虛假執行力,體現在很多公司強調的執行中,沒有強調獨特的客戶價值,執行遠離了核心競爭能力的打造。
大家要明白:為什麼真正有效的執行不是做多而是做少?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中講得很清楚:要想真正有效,一段時間只做一件事,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放棄不值得做的事。
這就是說,執行力的本質並不是木桶理論,去補短板,執行力是長木桶理論,要揚長避短。
在木桶理論下,由於找不到方向,於是到處補短,彷彿執行力就是勤奮、加班,就是玩命地工作。這是虛假執行力盲目執行的表現,同時也是對執行力最大的誤解!
所謂執行,就是創造公司和客戶想要的結果。問題是,結果有很多,你想做出什麼結果?公司的事很多,員工的精力也有限,我們到底要做哪些事?
執行力的本質是做投資回報率最大的事,而最大投資回報率是由客戶決定的,講講我自己的故事吧。大學四年,我非常清楚地知道,哪些課對我的未來非常有價值,哪些課其實可學可不學。我花了最大的精力學兩門課,一門是數學,一門是英語。數學是一切東西的基礎,必須通過數學來訓練自己的邏輯能力。英語是我瞭解外部世界的窗口。
而非常空泛的課我基本不上,非常具體的操作性的課我也不上,未來要不要干這些事都不知道,現在玩命去學那些很專業的課幹嗎?所以,我與很多人相反,他們都強調專業課,而我強調基礎課!我放棄了很多課,但我把數學和英語學得非常好。
我們班還有另一類人,他們每門課都學得特別好,拿到了獎學金。我從來沒拿到過獎學金。但是現在來看,哪類人更有執行力?
我覺得我有執行力,他們沒有執行力,因為像我這樣學習的更適應社會。我們在大學時,所謂的計算機課是BASIC語言,我就不上,現在大家都知道,那東東可能已經成古董了!
如果凡事都要做好,就是讓大家都去拿獎學金,都去做三好學生,這個執行力就太難了!這就是打造執行力很痛苦,不容易做到的原因。
如果打掃衛生不外包,綠化也不外包,員工要把所有工作上的事都做了,上完班之後還要打掃衛生,有哪件事能做到真正的高水平?員工執行力就超強了?
所以,執行力有個非常重要的前提:領導者要把最核心的客戶價值(也叫獨特客戶價值)定義出來,作為員工的奮鬥目標!
而聚焦的做法,理論上,稱之為核心競爭力理論。核心競爭力強調的是發揮長處,而不是修補短板。
真正的執行力,強調的是「斜木桶理論」。執行力並不要求像木桶理論那樣,每塊木板都一樣齊。真正的執行力,要求的是,我們的優勢在什麼地方,就應該把那塊板加長,然後將木桶傾斜起來裝水,這樣不是一樣可以裝得了很多水嗎?
換句話說,缺的東西怎麼彌補?外包就行了,讓別人去做。
耐克把運動產品的設計能力發揮到極致:美國人工成本高,就把生產外包給亞洲。揚長不補短,所以優秀!
想要核心競爭能力?就要懂得一點:取長補短、全面發展,只會造就平庸。請記住一句話:「均好」與「平庸」往往是同義詞。
以上文章選自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執行》一書,作者:姜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