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內房股老總異常表現 李華華

2008-04-22 AppleDaily
做內房股老總認真難,先要面對中央唔知幾時推出宏調,近排仲成日被人話「缺水(資金)」。唔知係咪呢個原因,以下兩位內房股老總表現似乎有啲異常,一個撩交嗌,一個就爆粗。碧桂園楊國強:銀行家信唔過碧 桂園(2007)主席楊國強冇跟到其他內房股老總去台灣考察,但就留番喺香港撩事鬥非。貴為亞洲女首富老竇,佢撩邊個?點解撩?咪就係恒生銀行(011) 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柯清輝囉!話說楊國強噚日出席貿發局個CEO論壇,同其他講者包括柯大班、紫金礦業(2899)董事長兼總裁陳景河、復星國際 (656)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郭廣昌、國美電器(493)總裁陳曉,講中國企業嘅成長同挑戰。楊國強提到做生意嘅理念,話唔會只諗好事,一定預計埋最壞嘅 情況,好似「啲樓賣唔去會點?銀行唔借錢又點?」講到銀行唔借錢呢度,佢突然爆咗句,「大家唔好信晒啲銀行家,佢哋好多時話借(錢畀你),之後又唔借!」 前排有報道話,中央閂水閘內房股大旱,唔知楊總係咪有感而發。不過,正所謂言者無心,聽者……坐喺佢隔籬嘅銀行家柯大俠,亦反應速迅,回番句:「你講嗰啲 係國內銀行咋?」許榮茂激動爆粗內房股今年跌到四腳朝天,就連曾經當炒、交到業績嘅世茂房地產(813)都不能倖免,昨收報13.54元,比舊年11月歷史高位29.05元,唔見咗一半有多。難怪主席許榮茂一講到公司前景就非常肉緊,激動到爆粗,「仆街」二字衝口而出。彈起搶答為維護公司事 緣世房噚日開記者會講業績,順帶透露計劃明年將酒店業務分拆上市,今年會先出售部份股權,引入策略投資者,明年上市再賣部份股權,等兩年都有特殊收益咁 話。華華就奇怪,世房喺上海經營緊3間酒店,都未真正有錢賺,咁心急明年搞上市攞特殊收益,唔通賣樓生意有阻滯?但又話今年打算賣樓套現170億元人仔, 增長85%o架喎。許榮茂聽到條問題即刻彈起搶答,話公司未來賣樓前景秀麗,土地成本又平云云,講得激動,佢吐咗句:「唔係因為出年仆街,就將酒店業務分 拆上市補番條數。」分拆嘅主因,係酒店資產價值被低估,要透過上市反映出嚟咁話。其實大家都明嘅,許主席又使乜咁激動呢。電郵:mailto: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6

奪回主權 未來看我表現


2011-12-26  TWM

 


林鴻南

未來,群益證就是林鴻南的成績單,盈虧好壞,他都要概括承受,無所閃躲。這位台灣首富接班人,能否承襲之前姊夫陳田文打下的好根基?外界都在看。

紛擾多時,二○一一年八月,證券業優等生群益證終究還是換了董事長。

一場台灣首富家族的宮廷大戲在爭執了二年多之後,終於落幕,結局是:姊夫陳田文下,小舅子、同時也是宏泰建設總經理林鴻南所推派的劉敬村上;多數股權在握 的林鴻南,還是拿下主導權。

外界看林鴻南,總是一頭往後梳齊的油頭,精明有餘,一切都在計算之內。舉例來說,宏盛每有新建案要推,總會見林鴻南拿起計算機猛按,老爸爸、也是台灣首富 林堉璘每次看到,就會念他兩句:「只會按按按,你是多會算?」然而,親近林家的人士都說,「其實鴻南最像父親」,因此才能在上有兩位兄長的家族中,仍然成 為林堉璘欽點的接班者,地產、金融事業一把抓。

林鴻南是林堉璘的三子,也是大房所生的么子,其實迄今未有個人代表作。在地產上,宏泰集團最大的指標建案當然是第一豪宅「帝寶」,林鴻南雖是總經理,實際 上這是他另一位姊夫、現任展悅建設董事長許東隆的成績單;而宏泰集團的金融版圖中,最出色的成績當推群益證券莫屬。林鴻南也心知肚明,這些亮眼表現,大多 是陳田文打出來的天下。

也因此,四十五歲的林鴻南,當然也會心急,這恐怕就是他甘冒與姊夫撕破臉的風險,仍執意出手拿下群益證的主要原因。

這次群益證券易主事件,林鴻南與姊夫間的爭奪,表面上看來,他確實算贏了。只是,人生的輸贏,又豈是以一場戰役的輸贏就決定?畢竟,往後他獨攬大權,群益 證的表現好壞,完全就是他的成績,他都要概括承受,而且無所閃躲。況且,這場被大家當「熱鬧」看的豪門家族鬥爭,外界觀感總是不佳,尤其對林堉璘而言,兒 子與女婿,就如手心與手背,因此結局沒有太多的喜悅,恐怕還難掩一絲尷尬。

無論如何,如今全球股市前景堪慮,但坐擁台北信義計畫區地王的林堉璘家族,擁有最實質的土地資產,仍是最不受景氣波動影響的全台首富,因此未來接班人林鴻 南在市場的實力,值得關注。

︵劉俞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08

人們為什麼使用Facebook:滿足歸屬感與??表現欲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1795234725/

  導語:美國科技博客讀寫網(ReadWriteWeb)週一發表署名艾麗西婭?埃爾(Alicia Eler)的文章。文章通過美國波士頓大學阿什維尼?納德卡尼(Ashwini Nadkarni)和斯特凡?霍夫曼(Stefan G. Hofmann)發起的研究解釋了人們使用Facebook的原因。

  以下為文章概要:

  Facebook是人們公認的交流工具。在Facebook這個虛擬的社會中,用戶發佈領養寵物信息、宣佈各種喜訊、進行病毒營銷、張貼視頻以及建立各組織和粉絲群組。但是,人們為什麼喜歡使用Facebook呢?

   一項名為《人們為什麼使用Facebook?》研究或許能回答這個問題。這個項目是由美國波士頓大學的阿什維尼?納德卡尼和斯特凡?霍夫曼共同發起的。 該研究認為社交網絡滿足了人類的兩項基本需求:歸屬感需求和自我表現需求。研究也承認這兩種需求與用戶的年齡、文化背景以及性格有關。

  該研究將社交網站(Social Network Site)定義為「能為個體提供基於互聯網服務的三項主要功能。即:建立公開或半公開的個人資料;證明與其他人擁有共同的朋友;查看和跟蹤個人或者其他人的動態信息」。

  誰正在使用Facebook?

   在2009年之前,MySpace引領社交網絡的風潮。到了2009年4月後,MySpace風光不再。伊斯特?哈吉坦(Eszter Hargittai)在2008年的研究中提到,西班牙裔美國人佔到MySpace用戶總數的25%。相比之下,西班牙裔美國人只佔到Facebook用 戶的14%。Facebook的用戶構成與MySpace大相逕庭,女人比男人愛用,白人比西班牙裔美國人愛用。

  2009年,由雪莉?格拉斯穆克(Sherri Grasmuck)帶頭的研究發現非裔、拉美裔和印度學生比白人學生和越南裔學生更喜歡展示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這樣的研究結果與Facebook所掌握的數據大體一致。Facebook的數據表明,黑人和西班牙裔美國人在Facebook上的使用人數從2009年初開始穩步增長,不過亞裔使用人數卻在下降。

  什麼性格的人使用Facebook?

  此前的研究主要關注的是離線用戶性格與在線用戶性格的相似性,證明用戶的性格與Facebook上所表現的行為相似度極高。報告稱,外向型用戶擁有的好友數量最多,參與度最高。而擁有自律性、組織性和成就導向型的人群則很少使用Facebook。

   人們在Facebook上的活動往往會留下反映性格的虛擬印記,比如照片、視頻、鏈接以及狀態更新等。據羅伯特?奧爾(Robert Orr)等人於2009年進行的調查表明具有較強神經質性格的用戶稱Facebook Wall是其最喜愛的組件,而具有較弱神經質性格的用戶則說照片是他們的最愛。另據羅伯特?奧爾等人於2009年發佈的研究稱,害羞的人在 Facebook上擁有的好友數量要少於性格開朗的用戶,但性格內向的人會更喜歡社交網站,在Facebook上花的時間也就越多。

  2010年一份名為《自戀狂與社交網站》的研究表明自戀與使用Facebook密不可分,尤其體現在個人簡介和照片上,這兩項功能能夠幫助用戶更好地展示自我。研究發現高度自戀的人和缺乏自信的人每天在Facebook上花費的時間超過一小時。

  Facebook的活躍用戶具有高度的外向性格、缺乏自信、高度神經質和自戀情緒等特點。這項研究還提到,Facebook經常被訪問可能與社交網絡學術性不強有關,但是正由於這樣的環境才能體現出較高的自尊心和歸屬感。

  人人都需要歸屬感

  每個人都需要歸屬感。在我們網絡生活中,Facebook為我們提供虛擬的歸屬感。研究稱Facebook滿足了我們兩項基本的社會需要:歸屬感和自我表現。自尊和自我價值與人類最基本的歸屬感緊密聯繫。

   研究的最後一個部分側重於Facebook用戶的個人主義(強調的是個人成就)和集體主義文化(重點在與群組的關係)的差別。研究推測,相對於具有集體 主義精神的用戶而言,來自個人主義文化濃厚的成員傾向與其Facebook好友分享個人信息,也更喜歡挑起具有爭議性的話題。

  據埃德?迪納(Ed Diener)於2000年發表的研究顯示,具有集體主義精神的個人能夠忍受出現問題的家庭和不順心的工作。因此,Facebook可以為生活在集體主義文化下的人們提供支持體系,以幫助他們經常與Facebook上的好友進行聯繫。

  另一份研究則表明,Facebook能夠幫助用戶提升自信心,這一點在編輯個人信息時就能夠很好地證明。

  那麼Facebook能夠通過線下友誼提升自信心?2010年的一項研究顯示,Facebook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孤獨感,能改善用戶的社交生活,但並不能提高其自信心。

   不過,其他研究表明使用Facebook與提升自信心有一定的關聯。中國香港城市大學的學生通過對商學院本科學生的調查顯示,使用Facebook有利 於提升自信心。研究稱,自信心與使用Facebook的關聯複雜,可能與文化和社會環境等因素有關。不過,社交生活能否提高自信心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 明。

  使用Facebook與社會關係是否有關聯?據心理學家肯農?謝爾頓(Kennon Sheldon)於2011年牽頭的研究表明,尋找失去聯繫的朋友往往是使用Facebook的動機。

  Facebook滿足我們的自我表現欲

  一些研究表明,人們在Facebook並不會將自己理想化,而是呈現真實的一面。但是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的研究顯示,人們在Facebook上比在現實生活中更具有社交的慾望。

  那Facebook對一個人的印象形成會有怎樣的影響呢?舉例說明,如果你在約會網站上看上了某人,在未見面前最好的瞭解方式就是通過Facebook。此外,僱主也正在通過Facebook查看崗位申請人的情況。

  一項2008年的研究表明,Facebook上個人好友數量過多誇大了其受歡迎的程度。用戶的個人信息由於自我表現的需要而決定,而這種需要反過來使得用戶的行為、照片和朋友數量都成為迎合他人印象的工具。

  為什麼我們需要使用Facebook?

  部分Facebook用戶因為經常擔心其Facebook隱私設置,並普遍感到信息量過大,而選擇參與為期30天的「關閉Facebook帳號」行動。

  近期《紐約時報》發表的《Facebook抵抗者》的文章還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其關切的重點也是隱私、異化以及信息量過大。

   科技博客網站Mashable的寫手山姆?萊爾德(Sam Laird)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他於2011年7月關閉了其Facebook帳號。五個月後,他發表了《沒有Facebook的生活:一次社會實驗》。 萊爾德並沒有覺得停止使用Facebook有任何的不適應,而且他比以前花在電腦上的時間少了。不過,他覺得失去了兩樣東西。他看不到與朋友一起出去放鬆 時的照片,還有他只能在別人已經分享過的文章後跟貼。

  因此,我們可以下結論,我們之所以使用Facebook,是因為它能給我們帶來歸屬感和滿足我們的展示欲,當然,並不包括一大堆的隱私問題。(彪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34

1958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我們的業績在熊市表現更好

http://xueqiu.com/3191943504/21679042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歷來是眾多巴菲特追隨者的經典學習範本,其中體現的大師投資理念值得投資者反覆研讀。本博客將從今日(4月11日)起連載《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每日兩篇,期待能對投資者有所幫助。


巴菲特給合夥人的信 1958


1958 年股票市場的總體情況


一個運作中等規模投資信託的朋友最近寫到:浮躁易變的情緒是美國人的主要特徵,而這一特徵造就了1958 年股票市場。1958 年的股票市場,用「亢奮」這一詞形容最合適。我覺得這句話——無論從業餘角度還是專業角度——很好地概括了主導 1958 年股票市場的心理變化。在過去的一年中,幾乎所有的理由都被找出來,以證明市場是可投資的。無疑,相對於以前的若干年,現在的投資者隊伍中充斥了更多的浮躁人群。他們持有股票的時間取決於他們這樣的想法:多長時間內企業利潤可以快速且毫不費力地實現。越來越多的此種人群加入投資大軍,股票價格不斷地被抬高。雖然不太可能預測這種現象會持續多長時間,但是我相信:這些人群造訪的時間越長,他們退出的動能也會越大。


我無意於預測股票市場,我主要的精力是尋找被低估的證券。公眾普遍相信,他們一定可以從股票投資中獲利。然而,我深信這種信仰將最終導致麻煩。如果發生,被低估的證券價格(依我看而不是其內在價值)也將無可避免會受到實質影響。


1958 年的經營結果


在我去年的信中,我曾寫道:

「我們的業績,相對而言,可能熊市中表現比牛市中表現更好。因此,能有以上的結果,主要還是我們處在應當表現相對好的一年。如果哪一年市場總體有一個比較大的漲幅,能夠趕上平均水平我就已經非常滿意了。」


後句正巧是對 1958 年這一年的描述,我的預測成為了現實。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從 435 點上升到 583 點,再加上 20 個點的紅利,總體收益水平是 38.5%。整年運作的五個合夥企業獲得了比 38.5%略高的平均收益率。1957 年底至 1958 年底的一年時間中,他們以市場價值計算的收益率在 36.7%至 46.2%之間。考慮到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資產已經且仍然投資於從快速上漲的市場得益甚少的證券之中,我相信這些結果是相當好的。我仍然預測我們的投資結果在下跌或盤整的市場中將高於平均水平,但是在上升的市場中我們所能做的僅是跟上。


一個典型的狀況


為了更好地理解我們的操作方法,我想我最好回顧一下 1958 年具體運作。去年我提到我們最大持股約佔我們各個合夥人企業資產的 10%-20%。我得指出,我非常樂意這只股票的價格是下跌的或者是保持穩定,這樣我們就可以建立更大的頭寸。正是這個原因,這只股票也許會在牛市中拖累我們的相對表現。


這只股票是位於新澤西的 Commonwealth Trust Co. of Union City。我們開始購買這只股票時,保守計算,它的內在價值是每股 125 元。然而,儘管每股收益達到 10 元,它卻有充分理由沒有作任何現金分紅。其中最大的理由是其被壓低的價格僅有每股 50 元。我們擁有一個管理良好並且具有較強盈利能力的銀行,但是交易價格遠遠低於其內在價值。管理層對我們這些新股東很友好,該筆投資最終損失的可能性很小。


Commonwealth Trust Co. of Union City 的 25.5%的股權由一家大銀行持有。Commonwealth 擁有資產約達 5000 萬美元,約為第一國民銀行或位於奧馬哈的美國國民銀行的一半。這家大銀行一直想對 Commonwealth Trust Co. of Union City 進行合併。出於個人的原因,該併購一直被阻止。但有證據顯示,這種情況不會無限期地持續下去。因此我們有了這樣的良好組合:


( 1 )很強的防禦性特徵;

( 2 )建立在一個步伐上的優良穩定價值;

 ( 3 )儘管可能是一年或十年,但是這個價值最終釋放。如果後者屬實,其價值大概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大的數字,即每股 250 美元。


一年多以來,我們成功地獲得了 Commonwealth 約 12 %的股權,平均成本約在每股 51 美元左右。很明顯,我們具有保持股價不動而增持股票的優勢。我們所持股份將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張而增長,尤其是我們成為第二大股東後,就具有足夠的投票權以就合併事宜提供徵詢建議。


Commonwealth 大約只有 300 名股東,平均每月約有兩個交易商。所以你可以理解為什麼我說這部分股權從快速上漲的市場得益甚少了。


不幸的是,我們的確遇到了一些競價對手。他們將股價抬高到 65 美元,而我們既不是買家也不是賣家。對於一個並不活躍的股票,很少的購買單子就有可以創造價格如此的較大變動。

這就解釋這樣一個重要性:我們投資組合中的持股,不能作任何「遺漏」。

年底,我們成功地找到了一筆特殊的交易,這筆交易可以使我們以一個富有吸引力的價格收購而成為最大的股東。所以,我們以每股 80 元的價格售出 Commonwealth 的股份,於此同時,市場交易的價格大約打了 20 %的折扣。


顯而易見,我們還可以在 50 元左右的價格,耐心地、積少成多地收集股票。雖然我們相對市場的業績表現可能因此而不太好看,但是我仍將很高興地進行這樣一項目。一 旦

Commonwealth 實現了利潤的大幅增長,我們將變得十分富有。因此,當我們基於業績的長期結果而估計時,我們的業績表現在任何一個單一年份具有很大的侷限性。不過,我認為,投資這樣一個低估且有很好(安全邊際)保護的項目,是獲得證券長期收益的可靠手段。


我可能提到,在 80 元左右收購的買家多年後也將做得不錯。畢竟,80 元相對於內在價值 135元而言的低估程度,與 50 美元相對內在價值 125 元的低估程度比較,是不同的。在我看來,我們的資金應當在更好地形勢下動作,所以決定以 80 元賣出再以 50 元慢慢收集。這種新的動作力度要稍微大一點,Commonwealth 佔我們合夥企業的資金總量達到了 25 %左右。它的低估程度並不比我們現在持有的證券低估程度大多少,但是由於我們是最大的股東之一,我們可以利用這一優勢更快地修正低估狀態。正是因為這一特別的持股,我們確信在我們持股期間內,我們的業績一定會優於道瓊斯指數。


現狀


股指越高,被低估的證券就越少。我越來越感覺很難找到足夠數量的、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我寧願增加我們的 WORK-OUT 的比例,但很難找到正確的時間。因此,儘可能地,我試圖通過在幾個低估的證券上獲得較大倉位,以創造獲利了結。這種政策將會導致實現我早先預期:熊市或盤整中業績高於平均水平;牛市中業績處於一般水平。


我希望基於這樣的基礎被評價。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請隨時提問。


(上述資料來自網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93

1971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保險業務表現異常的好

http://xueqiu.com/3191943504/21704316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歷來是眾多巴菲特追隨者的經典學習範本,其中體現的大師投資理念值得投資者反覆研讀。本博客從4月11日起連載《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每日兩篇,期待能對投資者有所幫助。


巴菲特給合夥人的信 1971年


今天很高興報告我們1971年的營業利潤,扣除資本利得,我們的股東權益比年初增加了14%。這個結果大大高於美國工業平均值,而且是在我們紡織業務對利潤貢獻不大的情況下,這些都歸功於我們五年前開始的業務重組。我們管理層的主要目標仍然是提高資產報酬率和淨資產收益率。但是我們應該意識到保持這樣高的投資回報率比較困難,因為整個60年代的投資回報都不是很高。

紡織業務

和大多數紡織企業一樣,我們71年的業務經營比較困難,利潤率也不理想。管理層努力減低成本,生產一些價格不敏感利潤低的產品。然而,如果沒有這些努力我們可能會陷入虧損的狀態。這一年制訂計劃減少庫存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僱傭也比較穩定。

正如去年說的,Ken Chace和他的管理層在這樣一個不景氣的行業中苦苦抗爭。大環境不好他們付出了更加大的努力。最近我們加強銷售力量的努力產生了一些正面作用。隨著我們紡織業務的改善,我們期望在明年紡織業務會有更好的利潤率(儘管不會太高)。

保險業務

交通事故的降低以及今年沒有發生特大災難,這兩個因素加在一起使我們的財產人壽保險業務今年表現異常的好,雖然還存在一些不足,我們還是因此受惠。我們的傳統業務(仍然是最大的一部分)是一些處在特殊政策和非標準化下的保險業務。當標準化市場由於利潤較低而變得很難經營時,我們的業務增長了很多。這是幾年之前的情況,70和71年也是這樣。

既然保險業已經變成了高盈利的行業,更多的公司在這一領域尋找機會,在一些地區投保費用也發生了下降。我們繼續保持盈利狀態主要歸功於我們的主要目標,但是這意味著72年國民保險公司的業務將發生重大下降。Jack Ringwalt 和Phil Liesche 繼續指導這些業務的進行。再保險業務(在兩年中實現了很快的發展,這都要歸功於George Young)也是相同的狀況。我們在69年進入再保險領域,那時利率上升很快,市場容量也變得緊張。再保險業務71年表現的非常好。如今利率下降,又出現了很多強大的競爭對手。為了應對不利的環境,我們希望72年的業務有所縮減。我們不會為我們的保險業務設置目標(再保險業務也是如此),因為如果忽略盈利,任何虛幻的目標都可以實現。(鶴flying:有質量的增長才有意義)當出現大災難和保險索賠上升時,我們希望我們有能力調集足夠的資金來處理這些問題。

我們"home-state"保險業務在1970年開始,這一年我們建立了Cornhusker Casualty 公司。迄今為止,公司在市場或是保費水平上都發展的很好。因此我們又建立了兩家公司 Lakeland Fire & Casualty 公司(明尼蘇達州1971) 和 Texas United Insurance (1972)。這幾家公司都會在各自領域努力發展,為投保人提供大公司的水準,和小公司一樣的方便、靈活的服務。John Ringwalt 統一管理這幾家公司。他工作勤奮又很有天分,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這些"home-state" 公司現在仍然比較小,1971年只有150萬的保費收入。我們估計72年保費收入會翻倍。我們將建立更好的考核標準,對績效進行評估。

71年收購Home & Automobile保險公司(總部芝加哥)是我們的一項重大工作。公司由Victor Raab創建,公司開始時是由Victor投資的一家汽車保險公司起家,71年賺取了750萬的保費。Vic和 Jack Ringwalt ,Gene Abegg一樣很有天賦,而且對工作充滿激情。這三個人把公司不斷發展壯大,在把公司賣給了伯克希爾之後,他們得到了現金,現在仍然痴迷於自己的工作,並因此感到自豪。Vic創立公司後公司實現了快速發展,但是他的才能受制於資金的缺乏。我們為公司提供了大量的資金,這將使公司建立分支機構拓展業務,向其他人口稠密地區拓展。

總之,把Home and Auto公司業務增加到我們的業務中,將會抵消我們National Indemnity Company的再保險業務的下降,這樣做是值得商榷的。但是,我們在70年和71年業務的增長所帶來的額外收入將會使我們在未來幾年受益。這樣,儘管保費收入不盡人意,我們保險業務的前景還是相當好的。

銀行業

我們的銀行子公司(Illinois National Bank & Trust Company)在利潤上繼續保持著比較好的發展勢頭,1971年我們的稅後利潤超過了平均存款2%(稅後2% after tax on average deposits),這些都是在我們(1)沒有借款(除了偶然性的儲備平衡交易),(2)保持高於平均水平的流動性,(3)貸款損失率低於平均水平,(4)利用了超過了50%的定期存款,在一年產生了最大的利率。這些成就都要歸功於Gene Abegg 和Bob Kline卓越的管理。在1971年,貸款和投資產生的利率是很低的。最近幾年,Illinois National的存款大大高於行業平均值。例如,存款所付利息已經從1969年的170萬增加到了1971年的270萬。但是,銀行的盈利仍然保持著。這一年我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在的利率比71年還低,銀行業72年的獲利比較困難。Illinois National的存款收入主要來自於定期存款,但現在產生的利潤比較少。要想使我們72年的利潤達到71年的水平,就需要做好成本控制。

金融

因為71年我們保險附屬子公司的增長,我們重組了伯克希爾的銀行貸款,來為我們的子公司提供額外的資本。這項財務政策效果顯得特別正確,尤其是當我們今年購買Home & Auto 公司時。我們的保險和銀行子公司保持著良好的公眾信用。我們的基本信條是建立一個強大的金融體系,使我們能夠盡到應盡的義務。這樣,我們將會繼續推進我們的金融佈局,最大限度的增強我們的金融力量,使子公司可以達到母公司的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95

航運企業排名墊底 港口企業表現搶眼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8/wMNDE3XzQyOTMwMw.html

根據上海航運交易所《航運交易公報》昨日(5月7日)公佈的《2011年度中國港航船企創富榜》(以下簡稱《創富榜》),在上海、深圳、香港和台灣證券市場上市的約70家航運、港口及造船企業2011年共實現營業收入約6765億元,實現淨利潤約278億元。

榜單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航運上市企業淨利潤大幅下滑,共虧損102.84億元,中國遠洋(601919,SH)以104.49億元的虧損額墊底。相比而言,港口公司表現搶眼,26家港口上市企業實現的淨利潤208.26億元,佔到淨利潤榜單總額的75%。

對此,有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航運虧損的主要原因是運力過剩和燃油等成本的攀升。港口企業則受益於行業的相對穩定性以及資產結構的不同,加之2011年貿易格局並未改變,貨物吞吐量依然保持自然的增長。不過,也有人士指出,這並不代表港口業具有更高的抗壓能力,因為航運、造船與港口受到衝擊後的反應速度不一樣。

航運企業虧損102億

《創富榜》數據顯示,整體而言,2011年32家航運上市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3104.47億元,但淨利潤共虧損102.84億元,二者呈現倒掛現象。

以中國遠洋為例,該公司以689.08億元的營業收入成為2011年航運企業收入榜的榜首,但淨利潤以104.49億元的虧損額墊底,並成為2011年A股虧損王。

長江證券研報指出:「2011年度,航運業受結構性供需不平衡、燃油成本高企這兩大主要因素制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1%,淨利潤同比下降196%,在交運各子行業中墊底。」

分析人士指出,這主要是由於全球的貿易量並沒有大幅下滑,但運力過剩、運價下跌、燃油成本攀升等因素,蠶食了航運企業的利潤,導致「跑航次不賺錢」的現象。

據悉,儘管行業整體虧損百億,32家航運上市企業中依然有24家實現了盈利,15家進入淨利潤榜單的前40位。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這其中除中海發展(600026,SH)和海峽股份(002320,SZ)等外,大部分企業都是港台地區上市的企業。其中,2011年東方海外國際(00316,HK)就以11.73億元進入了淨利潤榜單前10位。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相較於大陸的航運上市企業,實現較好盈利的台灣地區航運企業規模都不是很大,而且一般有經營固定客戶和熟悉的航線,因此對於市場變化及危機處置比較迅速。

「國營的大型航運企業可能或多或少存在著效率、投資方式等問題」,業內人士馬途昨日表示,「他們肩負著國家戰略等方面的任務,比如有些航線並不掙錢,但不得不在高成本的情況下,維護市場份額。而香港及台灣地區規模不大的企業並不需要承擔這樣的任務,如果利益低了完全可以取消這條航線。」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航運業具有強週期行業,企業嚴重虧損也預示著市場的春天即將到來。中國遠洋董事長魏家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2012年有信心大幅減虧,但具體到什麼程度不好判斷。」

港口企業淨利潤佔比達75%

與航運企業的總體虧損相比,港口上市企業可謂表現搶眼。根據《航運交易公報》提供的數據,上港集團(600018,SH)以47.24億元的淨利潤排在榜首、招商局國際(00144,HK)以46.22億元位列第三,還有8家企業進入淨利潤榜單的前20強,16家企業進入前40強,且以在A股上市的港口企業為多。

據《創富榜》統計,雖然26家港口上市企業去年共實現營業收入1334.64億元,不及航運上市企業的一半,但實現的淨利潤則有208.26億元,佔到淨利潤榜單總額的75%。

「航運業低迷的罪魁禍首是運力過剩和成本上升。」業內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的進出口貿易、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等主要指標同比均實現較快增長,因此,去年港口企業業績受危機的影響較小。」

某券商研究報告也表示,2011港口行業表現可謂中規中矩,大部分公司都是依靠吞吐量的自然性增長來推動營業收入增長 (除資產注入的蕪湖港外),全國港口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增長13%和12%,而小港口和二、三線城市為腹地的港口收入增速更高一些。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由於港口企業一般都擁有較為豐富的土地資產和地方保護政策,因此,即使在行業低迷期,由於有穩定的貨源,其盈利情況一般也較有保障。

「總體來說,港口在整個行業中相對穩定,資產的結構也與航運不同。」馬途認為,這並不能代表港口業的抗壓能力更強,因為航運、造船與港口業受到衝擊的反應速度不一樣。

根據長江證券的近期研報,2011年度港口板塊實際收入增速為17%,淨利潤增速為2%,儘管港口公司業績基本不受燃油價格的影響,但人力成本等上升依影響其盈利。

造船企業不俗業績背後藏危機

造船業方面,儘管上市企業在《創富榜》淨利潤榜單中有不俗的表現,靚麗的業績背後難掩下滑態勢。如排名第二的中國重工(601989,SH)儘管2011年實現了47.06億元的淨利潤,但同比下滑13.65%。排名在前20的廣船國際(600685,SH)淨利潤同比下滑26.76%。

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報告,2011年全國造船完工量766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6.9%;新承接船舶訂單量3622萬載重噸,同比下降51.9%。截至2011年12月底,手持船舶訂單量1499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3.5%。業內分析人士認為,2011年度船舶企業的業績主要依靠造船完工量支撐,但許多企業三季度後就很少接到訂單,一旦手持訂單消化完畢,許多企業將面臨無船可造的窘境,業績會繼續下滑甚至虧損。

《航運交易公報》表示,受燃油成本上升、運費低迷以及運力過剩艙位不高影響,航運上市企業去年的業績普遍大幅下滑甚至虧損,拖累了整個行業的盈利水平。但今年2月後,為生存而戰的班輪公司連續3次提高集裝箱運費,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逼近去年高點,BDI指數(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也止跌回升,相信從二季度開始,航運企業的盈利情況會有所好轉,但造船企業的谷底可能還沒有那麼快到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75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摩根大通CEO:我行有些高管面對虧損「表現像兒童」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91

「倫敦鯨」巨虧曝光時隔近8個月,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戴蒙(Jamie Dimon)近日重提導致該行去年虧損62億美元的衍生品交易重大失策,稱本公司的高管在處理這一衍生品交易巨虧時「表現得像兒童」。

戴蒙在8日舊金山的會議上這樣評論那些摩根大通的高管:
 
他們非但沒有提供幫助,還像沒頭蒼蠅似地亂竄,一個勁問:『這對我個人意味著什麼,我的名譽怎樣?』有些人覺得可能讓它為個人所用,有意耍手段傷害公司。
 
雖然有些下屬「表現糟糕」,但戴蒙稱讚現在的摩根大通
 

有一支我一生中擁有過的最佳管理團隊。

 
戴蒙對目前摩根大通的工作表示信心,稱
 

我們有100人90天無休息日連續工作,就是為了幫助解決風險這個實際問題,它不是正在進行的監管審查,而是降低風險的現實問題,這樣我們就不會還有當前的風險。

 
去年5月10日,戴蒙令人意外地召開緊急電話會議,會上宣佈,摩根大通位於倫敦的首席投資辦公室(CIO)的合成債券倉位出現巨大損失20億美元,預計二季度該行虧損8億美元。
 
四天後,摩根大通首席投資官Ina Drew就引咎辭職。
 
二季度財報最終顯示,CIO內部綽號「倫敦鯨」的交易員Bruno Iksil押注CDS交易造成損失合計58億美元。
 
摩根大通解僱了與巨虧難逃干係的三名CIO交易員——Iksil及其主管Javier Martin-Artajo,還有CIO前歐洲地區負責人Achilles Macris,還決定向CIO成員追討已經發放的薪金。
 
除了整個CIO部門,摩根大通去年因倫敦鯨事件發生的其他重大人事變動還有負責監管風險管理的Barry Zubrow引退,前首席財務官Doug Braunstein降職成為副董事長。
 
曾是戴蒙繼承人熱門人選的摩根大通投資銀行首席執行官Jes Staley則是在1月8日離職,將加入利用倫敦鯨虧損獲利3億美元的對沖基金BlueMountain Capital Management。
 
如今,至少12家美國聯邦與州政府機構以及國際機構在調查倫敦鯨巨虧的那些交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516

1850年以來資產表現一覽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719
一幅圖表綜合了標普500、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黃金、白銀、WTI、10年期美國國債的表現,同時可以看到美國債務與GDP的百分比變化。
 
 
 
如圖所示,除了10年期美債收益率以外,現在大部分資產都接近或處於史上最高水平,其實美債價格也在很高水平,不過收益率是反向走勢而已。
 
一個半世紀過去,雖然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不斷,但這些市場都還夠「淡定」,它們表現出的彈性讓人吃驚。
 
 
以下是通脹調整後的表現。圖表都來自歷史金融數據提供及分析網站Global Financial Dat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76

6月對沖基金表現排行榜——伯南克是剋星?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9906

今年6月,對沖基金表現仍然普遍差於標普500指數的表現。

匯豐銀行近日公佈了2013年上半年對沖基金表現排行榜,下圖顯示,挑選出的32只對沖基金中,僅有4只基金的表現超越了標普500指數同期的增長12.6%。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自從伯南克擔任美聯儲主席以來,對沖基金的表現很少能夠超越標普500指數,一方面是因為QE對股市的刺激,另一方面,在美聯儲想要控制風險的同時,對沖基金似乎很難實現其價值。

下圖為匯豐銀行報告中挑選的32只對沖基金表現欲標普500指數表現對比:

下圖為今年截至6月底表現最好和表現最差的20只對沖基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9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