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打造一個爆款中醫連鎖 背後有哪些共享經濟秘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160.html

中醫名醫楊承祥去年從廣州某三甲醫院退休後,並沒有在家休息,而是把看病的地點挪到了固生堂中醫館。她表示,相比在三甲醫院,這里讓她覺得更舒適、受尊重,看病沒以前累,收入還比以前翻了倍。

除了把退休老中醫請出山,固生堂還做了件事,通過名醫工作室和國醫學堂系統培養年輕的中醫醫師。目前,基層中醫連鎖集團固生堂已經在全國範圍內開了20余家線下連鎖中醫館,不久前剛完成C輪融資,兩年內3輪融資加起來已達1億美元。

截至2014年底,中國中藥生產企業達到3813家,中醫藥工業總產值7302億元,目標到2020年中藥工業總產值占醫藥工業總產值達到30%以上。

創始人塗誌亮從愛康國賓離職後,於2010年創辦了固生堂。他接受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是中醫行業發展的最好時間,醫改要推分級診療,中醫的行業特點很適合這個導向,中醫產品的打造可以借鑒互聯網的爆款思維,以往靠人情和道德約束的中醫傳承模式也有望得到機制化。

廣州固生堂

“師帶徒”的共享經濟

怎麽把名中醫聚攏過來?

誠意是第一的。楊承祥告訴本報,她原本對私立醫院很排斥,但經過實地察看後,感覺固生堂從制度到設施,都是“正規看病的醫院的樣子”,並且固生堂還與廣州中醫藥大學有緊密合作,這讓她定了心。

楊承祥在原單位時,經常一整天坐診下來要看七八十個病人,有時候達到100多個。現在每周坐診4個半天,每次看大概40個病人,精力更充沛,收入也比以前翻了倍。

經濟紐帶也是固生堂能夠聚攏人才的重要原因。塗誌亮介紹,專家的收入有兩種收益模式:一種是技術性收益,包括診金分成,專屬工作室的收益分成和經驗處方產品分成;一種是資本性收益,固生堂集團優惠股權以及免費期權計劃,專家可以入股固生堂集團或單個門店。

名醫工作室則是固生堂比較特別的模式。在工作室里,學徒創造的收益,師傅有分配權。比如學徒會繳納收入的20%給工作室的教授,兩年以後出師了繳納5%,這樣老師傅就有動力帶徒弟。“老教授帶得越多,學徒成了體系,就可以漸漸形成中醫的流派,達到開宗立派的效果。”塗誌亮表示,從機制上解決中醫的傳承問題更具備可行性,目前已經有十位名中醫在深圳固生堂開設了名醫工作室。

名中醫一些好的經驗處方也被做成院內制劑,在固生堂內部流通。這些經驗處方的收益,擁有處方的醫生也可享有分成。在廣州固生堂醫館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看到很多牛皮紙袋包裝的經驗方,比如亮膚茶、靈芝護肝茶、健脾祛濕茶、四物湯等。

楊承祥透露,她的掛號費是100元,其中70元是她自己的收入。現在她在固生堂還有自己的經驗方“灌腸方”,賣得非常好,經常斷貨。

通過這些機制保障,固生堂的老專家和中青年醫師都能獲得比在體制內醫院豐厚得多的酬勞。平均下來,退休的醫生會高5~10倍,工作兩三年的年輕醫生也要比在三甲醫院的收入翻倍。“通過診療本身獲得的收入上來了,醫生行醫反而會變得更純粹。”楊承祥說。

固生堂的名醫墻

中醫傳承目前仍有很多問題待解。目前國內的中醫藥院校,普遍實行五年制教育,以及三年的規培模式,但一個中醫學生接受中醫藥學業教育的時間占比不到三分之一。另有數據顯示,每年中醫院校的畢業生進入中醫體系工作的比例不到30%,絕大部分都改行了。

固生堂希望改變這種局面,計劃通過與廣州中醫藥大學聯辦的國醫學堂,把大學的批量生產跟傳統的“師帶徒”模式結合,以此來培養傳統中醫師的人才體系。

《廣州中醫藥大學固生國醫學堂建設方案》明確,廣州中醫藥大學將聘請專註於傳統中醫研究的知名導師進行日常理論教學,並在全國中醫藥領域(全國中醫藥大學、三甲中醫院)不定期邀請國醫大師、名老中醫進行理論與臨床結合指導。此外,學堂還將邀請固生堂中醫集團旗下知名老中醫擔任中醫臨床導師,采用“1+3”(1個老師帶3名徒弟) 模式進行日常臨床教學。

用爆款思維做產品

IT思維在固生堂的模式中是一個重要的關鍵詞。傳統的“師帶徒”完全靠經驗,而固生堂則是通過對醫生處方的數據分析和跟蹤,獲取診療大數據,以便於加快對年輕醫生的培養,同時也有助於形成讓國外理解和接受的標準診療體系。

作為連鎖醫館,塗誌亮認為,雖然診療行為不能複制,但運營體系可以複制。固生堂正在建立一個互聯網上的閉環,建設智慧中醫館,從預約、付費、線上輕問診到醫患的持續溝通,均可以通過微信平臺完成。在技術及推廣方面,固生堂投入了70人的團隊。

塗誌亮透露,今年第三季度,固生堂會推出以醫生為命名的產品,會做一款藥食兩用的保健品,將其打造成一個消費者品牌。“我們會借鑒小米發布互聯網產品的做法,線上發布,線下訂購。”他說,“希望能把這個產品打造成爆款。”老中醫們大多很低調、名聲也是口口相傳而來,在如何打造老中醫個人品牌上,固生堂也受到互聯網思維的啟發,在其內部有一整套推廣方案,涉及線上的各種平臺和渠道。

固生堂的經驗方

穩健、長期的投資

從2014年開始,固生堂共計獲得3 輪總計超過1億美元融資,包括全球最大的醫療產業風險投資基金NEA投資上千萬美元,斯道資本Eight Roads(原富達亞洲風險投資) 投資3000萬美元,以及最新C輪由“史帶基金”領投、中國平安等跟投的7000萬美元融資。這一輪創下了目前國內中醫領域最大的單筆融資。

“選擇什麽樣的資本,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屬性。”在塗誌亮看來,醫療服務行業需要時間積累,追求快速回報的風投並不適合,而以自有資金投資的保險資本,恰恰追求穩健和長期回報,願意以10年以上的時間陪伴一家企業的成長,這跟固生堂的理念十分契合。

值得一提的是,C輪投資的史帶基金是世界保險之父格林伯格旗下的資本,而中國保險巨頭平安的產業投資版圖,則涵蓋了雲南白藥、上海家化和美年大健康等重量級企業,旗下還有互聯網醫療平臺“平安好醫生”。塗誌亮說,背靠這樣的巨頭,固生堂可以穩定而耐心地成長和經營,同時擁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得益於資本的推動,固生堂目前在北京、廣州、深圳、佛山、無錫、南京、蘇州、中山、昆山、成都等城市逐步構建起包括近20個中醫門診和一級醫院的連鎖服務體系,擁有近1200名中醫專家出診。

塗誌亮希望能讓傳統的中醫走向國際。“我們其實有很多offer,最終都選擇了美元基金,目的是能為固生堂提供走向世界的平臺。”中醫走向國際面臨的問題就是商業保險可能不認同、不支付。對於這點,固生堂顯然不必太過擔心。“因為我們現在已經拿到保險業的資金了,認同度會很高。所以走出去會容易得多。”

產業化之路

伴隨中華文明走了幾千年的傳統中醫診療,已走到了產業化的路口,新醫改更是讓中醫處在政策改革的關鍵階段。

2015年5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印發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提出:對於社會資本舉辦僅提供傳統中醫藥服務的傳統中醫診所、門診部,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區域衛生發展規劃不作布局限制。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規範的中醫機構,培育一批技術成熟、信譽良好的知名中醫服務集團或連鎖機構。支持社會資本舉辦中醫醫院、療養院和中醫診所。

“現在機會來了,”塗誌亮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醫改要推分級診療,中醫的特點就很適合分級診療。目前固生堂與廣東省中醫院合作開創了婦兒、皮膚、腫瘤等基層專科門診,落實國家分級診療政策。

政府對基層醫療的鼓勵政策體現在,基層的醫保定點單位擁有醫保支付的傾斜政策。在社區醫院就醫可報銷80%,而三甲醫院的報銷比例為45%,經過轉診的才可以報銷55%,而固生堂患者目前報銷比例比三甲醫院高30%左右。

當然,社會辦醫也有不少制約因素。塗誌亮透露,建一個醫館,需要花一兩年時間拿牌照,三四年達到盈虧平衡,五六年才賺錢。一個門診的投入是2000萬~3000萬。“這是蠻燒錢的行業,因此需要大的資本支撐。”

此外,基層中醫的評價機制尚未建立,不能像體制內一樣為醫生評定職稱,只能靠患者認可。由於行業進入門檻比較高,中醫還存在地域差異問題,盡管各地會有一些中醫館,但跨區域、連鎖化、品牌化、規模化的中醫連鎖平臺,目前還沒有。在當前複雜的環境下,做線下中醫館連鎖的固生堂未來能走多遠,也還是未知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56

用中醫上門出診服務搶奪8000億存量的市場,誰來買他的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4/157418.shtml

用中醫上門出診服務搶奪8000億存量的市場,誰來買他的賬?
甄不多 甄不多

用中醫上門出診服務搶奪8000億存量的市場,誰來買他的賬?

移動互聯網+醫療是為了讓資源得到更好的配置,但創業者不能過度迷信互聯網,線下服務才是王道。

與其他行業的互聯網創業相比,移動醫療項目因受國家政策限制發展得略顯緩慢。而自去年下半年資本市場不斷出現“互聯網資本寒冬”的聲音後,移動醫療的發展就顯得更加艱難。然而彼時,羅峰創辦的“看中醫”卻在“不太看好”的情況下獲得了5000萬元A輪融資。

看中醫成立於2015年6月,羅峰的初衷是通過提供中醫上門出診服務切入移動醫療市場,進而打造中醫領域的健康管理生態閉環,即線上主要做健康大數據管理,為用戶提供健康咨詢,並引導用戶購買產品和服務,線下則通過不斷擴張,讓診療環節回歸診所。

羅峰告訴i黑馬,移動互聯網+醫療是為了讓資源得到更好的配置,但創業者不能過度迷信互聯網,線下服務才是王道。

中醫的標準化

羅峰出身於中醫世家,多年來管理家族連鎖門診的經驗,讓他深知沒有標準化的傳統中醫市場存在巨大痛點。在他看來,傳統中醫開連鎖門診大多是為了節流,但如果門診與門診之間不能實現病人的共享、醫生資源的共享、病人病例的共享、信息的共享,這種連鎖就毫無意義,因為它無法令病人與醫生更有效率地實現對接。

鑒於此,去年6月份他著手組建團隊創辦了“看中醫”,其目標是用標準的理療手段去治療頭疼、失眠等“非標準的病”,讓傳統醫療資源在互聯網上達到最優化配置。

具體而言,看中醫主要瞄準預防市場,以亞健康狀態人群為目標用戶,以病癥作為標準化入口,在線上形成標準化訂單,在線下通過預約上門或到店就診兩種方式為用戶提供標準化服務,包括傳統的“望聞問切”診法、物理調理以及對癥開方。

目前看中醫平臺上擁有20多萬用戶,1700多位醫生。

“全民皆病已經是現在社會的常態,這是時代賦予中醫的機會。”羅峰說。

線上獲客線下服務

據統計,中醫存量市場巨大,有4000億的市場存量,而保健養生、休閑放松人群也有4000億的市場存量。但是如何撬動這些存量用戶,使之不斷轉化為平臺用戶,並進一步轉化為付費用戶是擺在看中醫面前的難題。

羅峰的做法是選擇退後一步,不再只做醫療輸出,而是做健康管理。通過用戶輸入、戴智能設備抓取等途徑,看中醫可以通過後臺算法形成用戶身體代謝、免疫力、睡眠質量、工作質量、體質等維度的健康數據,並為其提供詳細的解決方案。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和健康狀況篩選合適的中醫上門服務或預約線下門診。

“這種做法可以令許多觀望用戶轉化為付費用戶。”羅峰透露,在看中醫平臺,用戶從觀望狀態到付費購買醫療服務不會超過一個月。

此外,與其他移動醫療創業主要依靠第三方平臺提供服務不同,看中醫在北京擁有一家線下門診,不僅能提供賣藥、出診、掛號等全套資質,而且其本身也是個巨大的變現通道。“依靠醫療服務和醫藥售賣,看中醫創辦以來一直處於盈利狀態。”羅峰說。

目前,看中醫正在洽談B輪融資,下一步計劃在山東、四川、河北、浙江等城市拓展中醫線下服務輕連鎖,讓更多門診接入看中醫的SAAS系統。“這一輪融資中,我們會表現出更大的爆發力。”羅峰稱。

看中醫 移動醫療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016

中醫院掛號費要漲價嗎?看看藍皮書怎麽說

北京中醫藥研究機構正在呼籲提高中醫院中醫師掛號費標準,並對工作量繁重的專家給予適當補貼。

19日,北京中醫藥文化傳播重點研究室、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等共同發布《中醫文化藍皮書:中國中醫藥文化傳播發展報告(2016)》。

中醫文化藍皮書課題組介紹,通過對北京27所三級、二級及民營中醫院以及知名中醫館掛號收費服務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北京市各中醫院中醫師掛號費普遍偏低,與中醫師的勞動價值不太相符,尤其是大型公立醫院專家號偏低,或造成專家號價格與市場供求脫節。

調查發現,在北京市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及民營中醫院,醫生的普通號、副主任醫師號、專家號差別較大。數據顯示,三種醫院中,普通號並無差別,基本執行相關標準的4元掛號費,副主任醫師的掛號費在民營醫院略高,但專家號差別較大,民營中醫院的專家號高於公立中醫院數十倍,三級中醫院專家號略高於二級中醫院。

課題組說,盡管物價水平上升,但大部分公立醫院的掛號費仍沒有太大變化。北京大型公立中醫院普通門診的知名專家號仍是14元,專家號被戲稱為名副其實的“白菜價”,而醫院周邊服務收費早已翻了幾番。

藍皮書分析說,一方面,低掛號費或許會導致醫院的過度醫療事件發生,醫生為了找到合理收入的平衡點,只好通過其他途徑獲取收入上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專家號是稀缺資源,稀缺資源的市場價格應該偏高。但是,目前的專家號價格與市場供求脫節,尤其在大型公立醫院,掛號費並沒有顯示出醫生資源的差別,導致專家資源浪費。

調查發現,在北京大部分民營中醫院掛號費相比公立中醫院高出數倍,諸多知名專家在民營中醫院都會定期坐診。

課題組介紹,隨訪的幾所民營醫院中,有不少專家都來自三甲大醫院,大牌知名專家預約量較多,但相比之下,民營醫院普通醫生的預約較少,與專家號差別較大。在民營中醫醫療機構中,一些專病專科如骨科的專家,雖然沒有公立中醫院的從業經歷和頭銜,但因精湛的技藝和創新性研究,仍然受到民營中醫醫療機構的青睞,且專家診費門檻較高。

藍皮書說,在“百度”網頁中輸入掛號搜索詞後,出現諸多標明“掛號”的網站,如114掛號指南、就醫160掛號網、醫護網、名醫掛號網、預約掛號網等網站,進入網站後自動彈出一些醫院信息廣告,並有在線咨詢、名醫掛號、專家號等窗口,其真實性及規範性都不理想。

調查發現,公立醫院調整中醫師掛號費專家號掛號費過低除了影響醫生合理收入外,還會為醫院帶來諸如小病占大資源、滋生票販子等問題。雖然在大醫院掛號費用低,但並沒有改變老百姓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導致大醫院醫生工作量超負荷。

“專家號一票難求在北京各大型公立醫院並不是新鮮事兒,和綜合醫院相比,中醫師較低的掛號費與他們所付出的勞動價值並不對等。不僅掛號費如此,諸如針灸、推拿、拔罐等一些中醫適宜技術的收入也很低廉。”藍皮書說,就目前而言,大醫院的普通掛號費和一些社區醫院相差無幾,大部分老百姓選擇去大醫院就診,這樣的就診心理造成患者大量湧向大醫院,大醫院人滿為患。

調查發現,在大醫院工作的醫生忙碌一天後都倍感勞累,還要顧及職稱評定、發表論文、學術研究等工作,可謂身心疲憊,但他們的診費非常低廉,因此許多醫生認為付出的勞動與回報不成正比。此現象還導致了社區醫院幾乎無人問津,長期停留在簡單病癥的治療水平上,無法真正進入醫療資源的角色中,也無法有效緩解大醫院的壓力。

“這種局面不僅阻礙了社區醫生醫療水平的提高和規模的發展,還會對大醫院醫生形成更多的壓力。”為此,藍皮書建議公立中醫院根據科室發展及醫師水平,提高醫生掛號費及中醫適宜技術診療費用,並由政府主導盡快將調整掛號費列入相關政策規劃中,督導各類醫院落實。

藍皮書建議,醫院可以制定門診費提成措施。提高醫生掛號費後,可以實行和醫院三七開、二八開以及全部醫生收取等規定,將收費更多讓利於醫生,鼓勵醫生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在職業生涯中有充分的自信心和職業前景,形成良性循環。中醫院根據醫生業務水平,制定配套的系列鼓勵措施,對工作量繁重的專家給予適當補貼。

北京某醫院,主治醫師正在病房現場指導。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89

中醫藥“十三五”咋發展?提9大任務建10個健康旅遊示範區

日前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網站獲悉,8月11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式印發《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旨在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更好地為建設健康中國服務。

《規劃》提出發展目標,到2020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發展邁上新臺階,標準化、信息化、產業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健康服務可得性、可及性明顯改善,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和學術水平大幅提升,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建立,中醫藥產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之一,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更加廣泛,符合中醫藥發展規律的法律體系、標準體系、監督體系和政策體系基本建立,中醫藥管理體制更加健全,為建設健康中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貢獻。

《規劃》還提出大力發展中醫醫療服務、加快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弘揚中醫藥文化、拓展中醫藥服務新業態、推進中藥保護和發展、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積極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等九大重點任務。

《規劃》提出,深入研究中醫理論的核心內涵,加強對重大疾病、重大傳染病防治、治未病的聯合攻關和對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中醫藥防治研究,形成一批重大產品和技術成果。促進中藥工業轉型升級。實施中藥標準化行動計劃,持續推進中藥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形成中藥標準化支撐服務體系,引領中藥產業整體提質增效,切實保障百姓用藥安全有效。推動建立常用中藥飲片供應保障體系。實施中藥振興發展工程,提升中藥工業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建立綠色高效的中藥先進制造體系。加快中醫藥信息化建設。構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健康信息雲平臺。推進“互聯網+中醫藥”行動計劃,促進中醫藥各領域與互聯網全面融合,實現遠程醫療、移動醫療、智慧醫療等醫療服務模式創新。完善中醫藥信息統計制度建設,建立全國中醫藥綜合統計網絡直報體系。

業界認為,2016年或將是中醫藥產業投資的最佳時期。高層今年以來已經持續確定中醫藥發展支持政策,傳統中醫藥行業有望加速轉型升級。

此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旅遊局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基地、項目)創建工作的通知》,計劃未來3年在全國建成10個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100個示範基地、1000個示範項目。據悉,此次下發的通知是對國務院《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等文件精神的貫徹落實,也是對國家旅遊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出臺的《關於促進中醫藥健康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的一次具體任務部署,必將對打造我國中醫藥健康旅遊品牌,探索中醫藥健康旅遊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推進我國旅遊業轉型升級,提升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09

中醫西進:菲爾普斯“代言”拔火罐,針灸一次60美元

美國遊泳名將麥克•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在里約奧運狂掃五金一銀、創造四屆奧運會28枚獎牌紀錄的同時,也讓全球的觀眾記住了在他一次次躍入水中時,背上青一塊、紫一塊的拔罐印子。菲爾普斯在instagram上發布的一條關於拔罐的內容輕松獲得了超過3.4萬個贊。這些被美國媒體稱之為“神秘的紫色圓形圖案”(secret purple circle),著實讓傳統中醫在美國又火了一把!

那麽,中醫診所和中醫教學在美國的發展現狀究竟如何?帶著這個疑問,第一財經記者來到了曼哈頓中城一家小型的中醫診所。黎雲是Y&Y針灸診所的合夥人之一,在美行醫已有數十年的經驗了,她笑稱飛魚的免費活廣告確實為診所帶來了不少生意:“說實話,在這之前有些美國人還是挺在乎身上的印子。尤其是一些女性,夏天穿露背裝就覺得這不太好看。但是好像這次菲爾普斯這些運動員弄了以後,大家都覺得這是很流行的一件事情了,好像還挺自豪的。病人也多了,好多人來都喊著要拔罐。”

以黎雲的診所為例,針灸門診價格一般在60-90美元不等;拔罐則為30美元,但不包含40美元的咨詢費用。

除了與朋友合夥的中醫診所外,黎雲的全職工作是一名中醫學教師。從曼哈頓驅車一個多小時,第一財經記者來到位於長島賽奧賽特(Syosset)的“紐約健康學院” (New York College of Health Professions)。從名字上完全無從探知此地和中醫有什麽關系,然而這家擁有800多名學生的醫學院卻是地地道道的中醫學校。有些課堂上,甚至從老師到學生沒有一張華人臉孔。


喬安(Joan)在長島漢普頓的一家醫院工作,現就讀於該校的針灸碩士專業。幾年前,她遭遇了一場車禍。此後,為緩解疼痛和焦慮等的後遺癥,喬安開始接受針灸治療。她說:“我不用再吃止疼片了。躺著讓針灸師紮兩針,感覺整個人煥然一新。”喬安告訴記者,她所工作的醫院已經決定在她畢業後聘用她為針灸師。

學校教務主任宋阿麗是文革後第一批醫學院畢業生。說起中醫在美國的發展,她話匣子一開,滔滔不絕:“美國的中醫臨床教育一方面不容易,有其艱辛;另一方面也有其長處。這里註重講課教學和實際臨床操作相結合,尤其是和學生的思想互動,教學生去分析。”

除了教學用的教室以外,學校還配有數十間診療間。學生在執照醫師的監督下進行實習門診。診療間外,分別用藍、黃、綠和紅色的標牌分別表示采集病例、治療中、待導師檢查(ready for supervisor)和檢查完畢等四個診斷步驟,一目了然。

在多數中國人的概念中,針灸和中藥都是中醫的一部分。但在美國,這是兩個分離的概念。中藥從法律的角度還未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認定為藥品,而是作為營養品或是保健食品(food supplement)——不需要處方,也不被納入醫保範疇。另一方面,針灸師可以通過考試獲取針灸執照行醫。現在,美國越來越多的醫療保險也包含針灸診療。與西醫治療相比,中醫在美國還是一個較新的科目。從最初的不認同,到保險公司逐步接受針灸保險,宋阿麗相信“中醫西進”之路會越走越好。

當然,與西醫相比差距依舊明顯。她舉例說:“比如,有的保險公司一年只允許報銷20次中醫針灸治療。超過20次,它就不給你報。病人就得自己付現金了。”

黎雲補充說,對講究慢調理的中醫來說“效果”是最大的挑戰:“你要知道大部分美國人還是習慣看病有保險的。想要他不停地自己付錢,那就必須得是要有效果——這是最大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046

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利用中醫藥解決細菌耐藥等世界難題

從中醫藥管理局獲悉,9月21-23日,中國醫院協會中醫醫院分會第二屆年會暨2016年中醫醫院院長論壇在遼寧省沈陽市召開。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出席會議並指出,要推進診療模式創新,促進中醫醫院健康發展。在會議上,王國強提出要探索利用中醫藥辦法解決細菌耐藥等世界性難題。

王國強強調,中醫醫院要高度重視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的宣傳、貫徹和落實,充分彰顯中醫醫院中醫藥特色優勢,以推進中醫診療模式創新為抓手,促進中醫醫院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並就診療模式創新提出五點建議。

一要探索建立融醫療、康複、養生保健於一體、全鏈條的醫院發展模式。將亞健康人群、康複人群納入服務範圍,拓寬服務領域,形成一體化發展模式,既順應醫學發展趨勢,又可以彰顯中醫養生、治未病兩大優勢。中醫醫院要在做好醫療工作的同時,在康複和養生保健中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重點在服務模式探索、技術推廣、標準制定、人才培養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要探索多專業聯合診療服務模式。可以科室為抓手,也可以疾病為抓手;可以病房為主,也可以門診為主,要因地制宜進行探索。在中醫思維指導下,以患者為中心,制定綜合的、最優的診療方案,提高臨床療效。

三要完善中醫綜合治療模式。要探索總結中醫醫院中醫綜合治療區和中醫綜合治療室的建設經驗,特別是要探索完善中醫綜合治療區與其他科室有效溝通銜接的機制。要積極整理、吸納、總結和推廣中醫技術,並圍繞疾病治療,認真總結中醫綜合治療的效果,明確診療方案,對多種技術方法合理、有效利用。

四要積極推進現代技術與中醫藥治療相結合,提高診治重大疾病療效。中醫醫院就是要瞄準當前醫學的這些難點問題,積極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結合中醫治療理念和方法,探索形成具有中醫特色的疾病診療模式。

五要探索利用中醫藥辦法解決細菌耐藥等世界性難題。中醫醫院要嚴格控制抗生素的應用,認真總結中醫藥臨床經驗,深入開展相關研究,為解決細菌耐藥這一世界性難題作出中醫藥的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03

醫改基層觀察:中醫如何在威海找回尊嚴

在中國的大健康產業中,中醫的作用不能被忽略。

是誰在傷害中醫藥產業?事實上,中醫藥“錢途”成為制約其發展的內傷。長期以來,我國中醫醫療服務價格普遍偏低,收費項目少,虧損率高,收入占比少,嚴重挫傷了中醫藥從業人員的積極性。

“長期以來,我國中醫醫療服務價格普遍偏低,定價未能充分反映中醫醫療服務的特點和成本構成,價格調整機制僵化,嚴重挫傷了中醫藥從業人員的積極性。因此,根據中醫藥服務的自身特點和技術價值,改革價格計量方法,結合市場需求變化,建立合理的價格體系迫在眉睫。”10月15日,威海市衛計委主任王大虎對國家衛計委走基層媒體采訪團表示。

由此,中醫在威海市進行的中醫藥改革開始找回了應有的尊嚴。

中醫藥服務價格提高

在一些地方,一名經過數年培養的推拿醫生,單位時間內收費不如學習半個月就進行足療服務的按摩從業者,一名主任中醫師一天的門診業務收入,不如做一個大型檢查的收入多。由於中醫技術收費低,使許多中醫院從經濟收益考慮,只好選擇發展高收入的現代醫學技術,削減中醫藥特色診療項目的應用,在人才引進和培養上也側重於西醫,導致中醫藥特色診療技術手段減少。

如何在深化醫改中發揮中醫藥特色,放大改革惠民效果,是中醫藥行業一直探索的課題。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定價未能充分反映中醫醫療服務的特點和成本構成,中醫醫療服務定價區分性不強,新增申報項目困難,價格調整機制僵化。在這種現實情況下,根據中醫藥服務價值本身,改革價格計量方法,依據市場需求,建立合理的價格體系迫在眉睫,而我省開展的中醫優勢病種收費方式改革試點工作正是解決中醫藥‘錢途’與‘前途’矛盾的有效途徑。”王大虎表示。

“2013年開始,我們會同人社廳、物價局開展了中醫優勢病種收費方式改革,在威海、濟寧兩市先行試點,形成基本路徑後在全省範圍內推開,目前已有14個市出臺文件。”山東省衛計委主任襲燕表示。

提高中醫藥的服務價格的改革在山東走起。

“我們在全省率先研究出臺了中醫藥新的服務收費標準,充分體現中醫藥人員技術價值。聯合市物價局、人社局調整了醫療服務價格,中醫藥服務收費標準平均提高了11%,其中省級名中醫和市級名中醫診查費從20元分別提高到50元和30元、針灸推拿費用提高了50%。”王大虎表示。

事實上,早在2012年,威海市就開始嘗試,針對中醫藥服務收費偏低的實際,威海市聯合市物價局、人社局下發了《關於印發威海市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醫技診療類、中醫及民族醫診療類)的通知》,出臺了新的醫療服務收費標準,在大部分醫療收費標準調低的情況下,對中醫藥服務收費標準平均提高了11%。

“醫療服務價格提高之後,極大地提高了中醫藥技術人員運用中醫藥給患者服務的積極性,2012年威海市中醫院服務收費調整的項目收入增加了260萬元。”王大虎表示。2012年采用骨折手法整複閉合穿針治療患者3012例,比2011年增加953例,增幅達到46%。

優勢病種收費方式改革

在整體提升了中醫藥服務價格之後,威海市又在2013年底制定了中醫優勢病種價格、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

“試點病種收費標準以補償醫療服務合理成本為基礎,原則上不高於西醫手術治療總費用的70%。同時對改革病種實行按病種支付,具體付費標準參考本地改革病種收費標準、醫保基金承受能力等情況,通過談判等方式合理確定。比如,威海市對試點病種實行定額結算,第一批病種的定額支付標準在14000元-18000元。對於職工醫保患者,無論實際花費多少,醫保均按照定額支付標準支付給醫院,患者零負擔;對於居民醫保患者,醫保支付定額支付標準的60%,患者支付剩余部分。”王大虎表示。

自從優勢病種收費方式改革實施以來,以中醫整骨的文登市整骨醫院受益開始顯現。

“通過推行中醫優勢病種診療,大大地減少了耗材、二次手術等醫療費用,縮短了住院時間,患者醫療費用相比西醫治療下降了40%以上,切實減輕了經濟負擔。”文登整骨醫院副院長楊茂清表示。

據楊茂清舉例介紹,如鎖骨骨折,采用中醫優勢病種閉合穿針技術治療住院時間為10天,住院費用為11987元,病人自治療開始至完全康複需要10個周;而采用西醫切開鋼板內固定治療住院時間為19天,二次住院取內固定住院為10-14天,住院總費用為27962元,病人自治療開始至完全康複至少需要20個周,兩者相比較可明顯看到,采用中醫優勢病種治療,患者可減少費用15975元,同時住院及康複時間縮短了一半。另外,采用中醫優勢病種治療還避免了二次手術給患者增加的痛苦和額外經濟負擔。

“同時還有效節省了政府醫保資金。由於采取中醫優勢病種診療方法,大幅度地降低了患者的醫療費用,相應地醫保報銷額度也隨之明顯下降。”楊茂清表示。

針對上述的鎖骨骨折來說:采用中醫優勢病種閉合穿針技術治療總費用為11987元,按在職職工醫保報銷87.5%計算,醫保負擔約9788元,患者負擔2199元(含800元的過橋費);采取西醫切開鋼板內固定治療總費用為27962元(含8000元耗材費),醫保負擔22366元,患者負擔5596元(含800元的過橋費及20%的國產高值耗材費),兩者相比較可明顯看到,采用中醫優勢病種治療醫保資金可節省12578元。

如果按居民醫保報銷50%計算,醫保負擔5743元,患者負擔6243元(含500元的過橋費);采取西醫切開鋼板內固定治療,醫保負擔12931元,患者負擔15031元(含500元的過橋費及20%的國產高值耗材費),兩者相比較采用中醫優勢病種治療醫保資金可節省7188元。

“我們制定相應激勵措施,鼓勵和引導醫生開展和運用中醫優勢病種診療技術進行治療,比如規定運用中醫手法每做一例手術,醫院按手術總費用的10%的給予績效獎勵等。提高服務價格後,不僅給醫生帶來了積極性,提高了個人收入,也給醫院帶來了發展,同時讓患者節省費用。”楊茂清表示。

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醫改細節,使得走向沒落的中醫藥行業開始再次興起。為了更進一步加固人才梯隊,楊茂清已經開始了中醫的傳幫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86

需求井噴 官員稱中醫藥迎來“戰略機遇期”

“當前,中醫藥發展面臨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從消費需求看,人們對中醫藥服務無論是量和質都產生‘井噴式’的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特征日益明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於文明近日表示,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醫藥發展也正進入了新常態。

他是在“2016健康中國與中醫藥發展高峰論壇”上做上述表態的。該論壇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導、新華社《經濟參考報》主辦、中國中藥協會與康美藥業聯合主辦。

2016年可謂是中醫藥的政策紅利年。其中,10月25日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要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治未病服務、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在著力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中醫藥事業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

“從服務領域看,中醫藥服務正由主要提供醫療服務向提供融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複於一體、全鏈條服務的方向發展;從服務供給看,中醫藥服務正從主要由政府舉辦向由政府和市場共同舉辦發展;從服務模式看,中醫藥服務正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發展;從服務產品來看,中醫養生產品、小型保健理療設備等正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從國際來看,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重視開發和利用中醫藥,對國內發展形成倒逼態勢。”於文明說。

“互聯網+智慧醫療”等概念也開始讓中醫藥產業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傳統中醫藥企業和醫療機構也在抓緊機遇,與互聯網企業、資本機構不斷融合,共同推進供給側改革。

大連理工大學系統工程研究所所長郭崇慧認為,“互聯網+中醫藥”重構了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中醫藥電商平臺讓產業更加扁平化,冗余環節被壓縮,高附加值環節被保留;中藥材價格指數大數據分析實現中藥材價格的市場行情監測、整體走勢、未來預測、決策支持;健康醫療大數據分析助力用消費行為挖掘、指導健康保護、監測區域病情等;中醫藥道地藥材可追溯平臺確保道地藥材規模化、標準化和規範化的產業化種植。

康美藥業董事長、總經理馬興田在論壇上介紹,借助全產業鏈優勢,康美藥業承擔了國家多項中藥標準化項目建設,率先在中藥飲片、中藥材等級分類、中藥材價格指數、中藥材大宗交易及中醫藥編碼、互聯網醫療等方面制定了多個國家標準。

康美藥業不僅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的全國唯一中醫藥信息化醫療服務平臺試點單位,擁有國家網絡醫院資質,在9月初,康美藥業還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於10月底在北京啟動了“互聯網+中藥藥事服務標準化”建設項目,康美藥業是唯一一家入選的中醫藥企業。

康美藥業正利用自身中醫藥全產業鏈資源優勢,推廣智慧藥房,投建醫養結合站,開發智慧醫藥App,推出“中國健康雲”,打造“大健康+大平臺+大數據+大服務”體系,開創了智慧養老、健康旅遊、醫養結合等多樣化的醫藥健康發展模式。

馬興田介紹,目前智慧藥房已經進駐超過百家醫療機構,累積處理藥方近150萬張,服務患者數百萬人次;多個智慧醫療APP的上線,實現了全國2000多家醫院線上掛號,一萬多名醫生在線服務,服務覆蓋人群達2億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549

IDG資本合夥人李驍軍:早期投資像中醫,中後期投資像西醫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1648

(東方IC/圖)

12月19日,TOGETHER 2016南方周末年度盛典活動在北京舉行。活動選出了四位2016南方周末年度商業人物,IDG合夥人李驍軍名列其中。作為IDG合夥人,李驍軍在TMT這個創投行業的根目錄領域,投資過小米、果殼網和猿題庫等知名項目。

南方周末:你主要投哪些領域哪類項目?

李驍軍:我關註TMT早期。大家經常提投資風口,我覺得不要把註意力劃定在一個固定區域。做投資要從專才做到通才,不要給自己畫個框,永遠要想著跳出自己的固有思維。

南方周末:早期投資的特點是什麽?

李驍軍:早期投資沒那麽多數據和歷史可看,更像中醫,靠感性和經驗判斷比較多。所以早期投資每個人的招數都不太一樣,投資風格比較個性化。

做早期投資一定要樂觀,但也要有懷疑精神。樂觀是你要永遠相信未來是新的,懷疑是你要對自己誠實,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很多地方搞不清,也暫時搞不明白。年輕人不要怕面子,不要怕被別人挑戰。錯了不丟人,丟人的是錯了還不知道。

早期投資的隨機性和偶然性很強,沒什麽門檻,任何一個新手都有成功的可能性。所以現在做早期投資的人越來越多。但隨機性決定了投資這事不好幹。

有些事情分析過多、研究過多,忽略了早期的不確定性。早期項目,存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就算你做了再多分析研究,關鍵時候還是需要一閉眼和一跺腳的勇氣。

早期的投資就是找亮點,是否足夠一俊遮百醜,如果足夠,就可以投。這一俊,主要是人,也就是這個創業者是否有能力把所有困難克服。

但對人的判斷往往容易出錯,比如我們曾經遇到一個創業者,做盡職調查的時候,我們問了很多跟他有關聯的人,其中有人對他的評價給我們帶來了錯誤信息,導致我們沒投。這個公司後來發展很好,我們也是後來才知道,我們得到的評價是片面和錯誤的。

所以後來我判斷一個項目,就有意做減法。我們同事拿來二三十頁的調查報告,我說能否就兩個問題,如果這兩個問題存在的話,就可以做一個投資選擇。

南方周末:中後期投資的特點又是什麽?

李驍軍:後期投資理性較多,就像西醫,有數據、驗血、X光等診斷方法,有據可循的東西比較多。

南方周末:你認為優秀投資人的特質是什麽?

李驍軍:人有三個境界,一是聰明,二是會反思,三是有同理心,能理解別人在想什麽。去理解創業者很重要。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是聽創業者說。我們最重要的是兩個本事,一是問問題,二是聽。問問題永遠比回答問題更重要,是否會提問,對投資人很重要。

我在被投公司的董事會都不愛說,因為創業者比我了解公司,不應該是我告訴他公司應該幹什麽。我很擔心按照我的話去執行的創業者。我最怕開會的時候,創業者問我今年的趨勢是什麽,應該是他告訴我。

做投資和創業都不容易。但投資人不要把自己的情緒帶給創業者。投資人的焦慮可以理解,他需要回報。但不要給創業者太大壓力,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很多基金的周期是十年,短的也有五年,足夠你看清楚很多東西,沒必要著急。

南方周末:你有什麽投資經驗可以分享給同行?

李驍軍:我的一個小經驗是,第一次跟創業者見面不吃飯。本來見面就一個小時,上菜、吃飯半小時,聊天就剩下半小時。

做投資最重要的是判斷人。判斷人一是要有足夠多的時間,二是要有足夠多的事。其實做投資,有個十年,大家的基本判斷力都差不多。我的優點是,有足夠的耐心,更願意承受起起伏伏。投資人一定要有韌勁,要有反彈力。

南方周末:你投過不少獨角獸公司,你的經驗是什麽?

李驍軍:在每一個大潮流下,一定會出現一些大公司。但巨無霸公司的出現是沒有規律的,不知道在哪出現,不知道什麽時候出現。所以我們每看一個公司,都會問自己,這個行業的是否有機會?如果有,那麽前三名是誰?我們有沒有見過?

巨無霸的出現,有的是突然性,比如馬化騰;有的以前就很優秀,比如雷軍。對於前者,你可以組織一些創業者大賽來發現,對於後者,要跟他們保持長期溝通,當他們需要融資的時候,能想到你。

創業基本上天時地利人和都要齊全,還要靠運氣。但做投資,主要是靠運氣。我們經歷過正確判斷導致了錯誤的結果,很多我們看好的公司,最後失敗了。我們也經歷過錯誤判斷收獲了正確結果,很多我們投了之後不看好的公司,反而成長非常好。

南方周末:你是如何投資到小米的?能否以智能手機行業為例,闡述一下你的投資邏輯和方法論?

李驍軍:IDG很多合夥人跟雷軍認識很久,比如周全和林棟梁,在雷軍還在金山的時候就很熟了。後來雷軍出來做天使投資,又跟IDG合投了一些項目。我跟雷軍的合夥人林斌認識很久。

從功能機到智能機,是個巨大機會。市場上既有蘋果這樣的高端品牌,也有山寨品牌。但在山寨和高端之間,也就是1000元到4000元之間,需要一個高性價比品牌。

我們之前投資過手機行業,對手機產業鏈還算了解。所以判斷起來會快一點。做手機,很多人解決不了存貨問題,市場好的時候拼命備貨,在渠道壓著,突然有一天賣不動了,資金鏈也就斷了。互聯網渠道來銷售,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IDG資本合夥人李驍軍(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南方周末:怎麽看智能手機行業的下滑和小米遇到的困難?

李驍軍:我們當年投資小米的時候,它遇到的挑戰比今天大得多。當時小米只做了一兩款小應用和操作系統,手機還在研發中。今天小米手機的銷量超過了1億部,操作系統MIUI有2億用戶。小米在印度等海外市場發展不錯,小米生態鏈的協同效應也有了,線下體驗店發展得也不錯。

南方周末:如何看待投資人的價值?

李驍軍:發現好的創業者,用資本的力量和我們的經驗去推動他們更好地冒出來,這是我們的時代使命。我們有雪中送炭的時候,但更多時候是錦上添花。投資人不能因為一個公司上市了,就覺得都是自己的功勞。創業者對時代的推動作用是投資人無法取代的。我們絕不是主角。

南方周末:現在是投資界的冬天嗎?

李驍軍:冬天的說法好久了,快一年了。但現在實際上市場很活躍。尤其是投資早期項目的人民幣基金,很多新基金在湧入。2016年IDG在融資方面也取得了不錯進展。對投資公司來說,冬天影響不大,越是冬天,越能找到好的創業公司。因為冬天會凍死很多競爭力不足的企業。對創業者來說,冬天里的競爭不如資本熱潮時那麽激烈。

南方周末:IDG是老牌投資機構,現在市場上民營的和國有投資基金越來越多,你們如何自我升級叠代?

李驍軍:投資是個長期過程,經驗積累很重要。我們內部在培養新人,讓自己保持足夠的敏感,尤其是對創新事務的敏感。同時我們也擴充了投資領域的邊界,比如關註90後創業者。

這幾年,不僅是國家隊在進場,還有地方隊、上市公司和影視明星也參與到這個市場。有些項目大家確實有競爭,但更多是合作。比如我們當他們的接盤俠,或者他們當我們的接盤俠。我們的出資人里,也有國有資本、地方政府資本的支持。良性、健康的競爭不可避免,我們也是歡迎這種競爭的。

南方周末: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虛擬經濟沖擊實體經濟,你怎麽看?

李驍軍:虛擬經濟需要實體經濟來落地,實體經濟需要虛擬經濟來提高效率。蘇寧和海爾等實體企業都在布局線上,阿里和騰訊等線上巨頭也在向線下發力。大家在相互融合,國外也是這個趨勢。兩者並不是對立關系。

南方周末:創投圈都在說,模式創新時代過去了,技術創新時代來了。對於擅長投資模式創新的IDG來說,是不是挑戰很大?

李驍軍:IDG一直相信技術創新能提高生產力,帶來巨大變革。我們對此有準備,有專門的投資團隊關註技術創新,也已經做了投資布局。我們很多投資人都是博士畢業的工科生,對技術並不陌生,更不排斥。

南方周末:能否預測一下未來幾年的創投趨勢?

李驍軍:IDG內部做過很多調研報告,基本都認可三個方向。一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比如無人駕駛、機器人;二是消費升級;三是文化娛樂,比如我們投資了一個廣場舞項目。

其實我特別擔心對未來做判斷,因為太難了。就跟美國大選一樣,黑天鵝事件層出不窮。

做投資需要判斷趨勢,但千萬不要被自己的判斷所誤導。你的經驗讓你能對一些模式做出識別,但投資難就難在要敢於打破自己的經驗。做投資,一方面要積累經驗,另一方面時時刻刻要打破自己的經驗,這也是投資的魅力所在,不斷跟自己打。

南方周末:你也投資媒體項目,你覺得傳統媒體能走出困境嗎?

李驍軍:如今傳播的介質發生了很大變化。經過了報紙、收音機、電視、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變遷,未來可能會有新的介質,比如VR和AR。但媒體的核心沒有變,只要你能持續提供高質量內容,不管傳播媒介怎麽變,媒體都會有自己的生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38

中醫藥法亮點 :民間中醫有望獲證 中藥材質量全程監管

“有技無照”有望合法行醫,藥材質量將被全程監管,“片仔癀”等處方工藝將受“特殊保護”,“張悟本們”不得“忽悠”……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大背景下,25日審議通過的中醫藥法備受各界關註。

據新華社報道,“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文化資源和重要生態資源。”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指出,中醫藥法作為第一部全面、系統體現中醫藥特點的綜合性法律,內容全面豐富,在具體制度設計中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體現了中醫藥自身特點,符合行業和民眾期盼。圍繞這部法律,新華社記者采訪權威專家獨家梳理出四大亮點。

“有技無照”的民間中醫有望獲得醫師資格

中醫藥法提出:“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的內容應當體現中醫藥特點”;“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由至少兩名中醫醫師推薦,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中醫藥主管部門組織實踐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後,即可取得中醫醫師資格”。

民間中醫從業人員絕大多數具備一定的臨床技能和經驗,為基層百姓提供了必要的中醫藥服務,但現有醫師資格考試難以評價其真實水平。王國強說,中醫藥法在充分考慮醫療安全風險的基礎上,對師承方式學習中醫和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開辟了通過實踐技能及效果考核即可獲得中醫醫師資格的新途徑。這對進一步促進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壯大基層中醫藥服務隊伍,方便人民群眾就醫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中醫藥法,今後成為中醫醫師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醫藥院校培養的學生,二是規範師帶徒的人員和確有醫術專長的人員。”北京望京醫院院長、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會長陳珞珈說,中醫藥法根據歷史和現實實際,從法律層面肯定中醫師帶徒的人才培養模式,確定其合法性,為保存民族醫藥國粹、解決我國衛生資源不足和基層中醫缺乏的開辟可行途徑。

中藥材質量將被全程監管

為確保中藥材質量安全,中醫藥法規定:“國家制定中藥材種植養殖、采集、貯存和初加工的技術規範、標準,加強對中藥材生產流通全過程的質量監督管理,保障中藥材質量安全”;“嚴格管理農藥、肥料等農業投入品的使用,禁止在中藥材種植過程中使用劇毒、高毒農藥”。

對違規在中藥材種植過程中使用劇毒、高毒農藥的,中醫藥法規定,“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給予處罰;情節嚴重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5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違反本法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北京東直門中醫院院長王耀獻說,當前,中藥材管理領域標準化種植養殖落實不到位,不科學使用農藥化肥等投入品造成有害物質殘留;中藥材產地初加工設備簡陋,染色增重、摻雜使假現象時有發生;中藥材專業市場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制假售假、違法經營中藥飲片和其他藥品現象屢禁不止。這些問題嚴重危害公眾健康,阻礙中藥材產業和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中醫藥法對進一步加強中藥材種植養殖、采集、貯存等各個環節的質量管理作出明確規定,是非常必要的,將促進中藥產業“種好藥、產好藥、造好藥”。

堅持扶持與規範並重是中醫藥法的一大亮點。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黃薇說,針對中醫藥行業中存在的服務不規範、中藥材質量下滑等問題,中醫藥法作出有針對性的規定,特別是對在中藥材種植過程中使用劇毒、高毒農藥的違法行為,明確了處罰措施,以加大對危害中藥材質量安全行為的懲處力度,保證人民群眾用藥安全。

“片仔癀”等“國家秘密”將被特殊保護

中醫藥法提出:“中醫藥傳統知識持有人對其持有的中醫藥傳統知識享有傳承使用的權利,對他人獲取、利用其持有的中醫藥傳統知識享有知情同意和利益分享等權利。”“國家對經依法認定屬於國家秘密的傳統中藥處方組成和生產工藝實行特殊保護。”

陳珞珈說,中醫藥傳統知識產權有巨大商業價值和文化價值。在國內,許多資源被無序開發,中醫藥特有名稱被濫用,中醫藥特有標誌被商業性複制,中藥道地藥材被仿冒……

專家認為,中醫藥法將有針對性地保護中醫藥傳統知識產權,有利於保護那些寶貴遺產的延續和發展,促進醫學界和科學界對中醫藥傳統知識智力成果的承認、傳播和利用,保障中醫藥傳統知識資源商業化開發利益的公平分享。

“張悟本”等“偽大師”不得“忽悠”

近年來中國養生保健服務行業發展迅速,總體適應人民群眾對健康服務的需求,同時也存在標準缺失、服務不規範等問題。中醫藥法規定:“國家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規範的中醫養生保健機構。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範、標準由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制定。”

隨著中醫藥法出臺,規範中醫養生保健行為有法可依。黃薇說,我國將加大對中醫藥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針對中醫診所和中醫醫師非法執業、醫療機構違法炮制中藥飲片、違法配制中藥制劑、違法發布中醫醫療廣告等違法行為規定了明確的法律責任。

王耀獻指出,我國應加快制定相關中醫養生保健類規範和標準,研發推廣中醫養生保健類技術、產品、設備,加大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豐富服務內容。

他說,政府應引導社會力量舉辦規範的中醫養生保健機構,鼓勵中醫醫療機構為中醫養生保健機構規範發展提供支持;支持建立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行業組織,推動負面清單制度和第三方認證作為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市場管理的主要方式。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等媒介,進一步加大中醫藥健康知識宣傳普及力度,引導群眾規範就醫、理性養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5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