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醫藥發展面臨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從消費需求看,人們對中醫藥服務無論是量和質都產生‘井噴式’的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特征日益明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於文明近日表示,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醫藥發展也正進入了新常態。
他是在“2016健康中國與中醫藥發展高峰論壇”上做上述表態的。該論壇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導、新華社《經濟參考報》主辦、中國中藥協會與康美藥業聯合主辦。
2016年可謂是中醫藥的政策紅利年。其中,10月25日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要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治未病服務、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在著力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中醫藥事業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
“從服務領域看,中醫藥服務正由主要提供醫療服務向提供融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複於一體、全鏈條服務的方向發展;從服務供給看,中醫藥服務正從主要由政府舉辦向由政府和市場共同舉辦發展;從服務模式看,中醫藥服務正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發展;從服務產品來看,中醫養生產品、小型保健理療設備等正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從國際來看,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重視開發和利用中醫藥,對國內發展形成倒逼態勢。”於文明說。
“互聯網+智慧醫療”等概念也開始讓中醫藥產業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傳統中醫藥企業和醫療機構也在抓緊機遇,與互聯網企業、資本機構不斷融合,共同推進供給側改革。
大連理工大學系統工程研究所所長郭崇慧認為,“互聯網+中醫藥”重構了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中醫藥電商平臺讓產業更加扁平化,冗余環節被壓縮,高附加值環節被保留;中藥材價格指數大數據分析實現中藥材價格的市場行情監測、整體走勢、未來預測、決策支持;健康醫療大數據分析助力用消費行為挖掘、指導健康保護、監測區域病情等;中醫藥道地藥材可追溯平臺確保道地藥材規模化、標準化和規範化的產業化種植。
康美藥業董事長、總經理馬興田在論壇上介紹,借助全產業鏈優勢,康美藥業承擔了國家多項中藥標準化項目建設,率先在中藥飲片、中藥材等級分類、中藥材價格指數、中藥材大宗交易及中醫藥編碼、互聯網醫療等方面制定了多個國家標準。
康美藥業不僅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的全國唯一中醫藥信息化醫療服務平臺試點單位,擁有國家網絡醫院資質,在9月初,康美藥業還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於10月底在北京啟動了“互聯網+中藥藥事服務標準化”建設項目,康美藥業是唯一一家入選的中醫藥企業。
康美藥業正利用自身中醫藥全產業鏈資源優勢,推廣智慧藥房,投建醫養結合站,開發智慧醫藥App,推出“中國健康雲”,打造“大健康+大平臺+大數據+大服務”體系,開創了智慧養老、健康旅遊、醫養結合等多樣化的醫藥健康發展模式。
馬興田介紹,目前智慧藥房已經進駐超過百家醫療機構,累積處理藥方近150萬張,服務患者數百萬人次;多個智慧醫療APP的上線,實現了全國2000多家醫院線上掛號,一萬多名醫生在線服務,服務覆蓋人群達2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