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1-18/100329098.html
最近幾週,媒體上開始討論房地產市場是否已現拐點。根據對各地房地產市場銷售數據的監測,從9月開始,在全國主要城市的房產市場中,住房銷售量 同比都有一定下跌,二線和三線城市的銷售情況略好於一線城市。房價方面,一線城市周邊地區的一些樓盤價格有明顯下調,但二線和三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的中心 區,沒有太多下跌跡象。
類似情況,在過去幾年中發生過幾次。如2008年三季度中央政府推出刺激經濟政策前夕。一般而言,這種「不安」的狀態是在政府一段時間的調控 後,市場開始作出的反應。這是一個十分關鍵的時刻,如果調控能再堅持一段時間,人們對「房價必升」的共識將開始動搖,房價會因此理性調整,調整後的市場將 趨於成熟合理。好比A股市場,經歷過去十年兩個大周期的調整後,現在很少聽到股民們「買股票一定賺錢」或「打新股一定賺錢」的評論,這是市場慢慢變得成熟 的徵兆。
但多年來,每一次房地產市場的調控都功虧一簣。往往在市場剛進入調整時,政策便出現「急轉彎」,以致房價非但沒有調整,還出現了報復性反彈。久而久之,人們形成了一個「中國特色」的心理預期,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及政府意志導致了房價不跌。
房價不跌之「怪象」,對中國房地產市場長遠發展十分不利。一個運作完善的市場,從來都是看多與看淡的人並存,市場對基本面和資產價格變動十分敏感,不同參與者有很大空間去「發現」資產的真實價格,較少出現大起大落。 但在中國,基於「政府一定會救市」的心理預期,整個房地產市場的供求在本質上是扭曲的。
從供應上看,絕大部分的開發商在市場不旺時也不願割價求售,往往通過合法或不合法的途徑以極高利率的貸款來支撐。因為它們自身的成長經驗表明,誰最有勇氣冒傾家蕩產之險堅持到最後,誰就會成功,畢竟政府最後一定會救市。
同理,中國的很多富人把大量資金押寶在房地產。他們買了很多套房,甚至都不租出去,空著等升值。就是因為有這些人,才會有傳聞「幾千萬套房沒人 住,所以半年不用交電費的房子」。且不說這些空置房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它們的存在本身也對中國房地產市場構成了極大風險。試想,若有一天中國樓市真的出 現巨大調整,這些手持多套空房的人因為升值獲益不少,當他們集體作出賣掉幾套的選擇時,對市場具有很大的殺傷力。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不但供應上被扭曲,在需求上也是扭曲的。很多的「剛性需求」也是房價預期下出現的扭曲產物。一旦中國的房價預期產生變化,很多 「剛性需求」都會轉為觀望,房價會跌得更凶。幾個月前,一位知名大地產商質疑剛畢業的大學生著急買房,潛台詞是「別因為買不起房就埋怨房價高」。但為什麼 現在的大學生剛畢業就想買房,十年前的畢業生在房子很便宜時卻不著急買?原因很簡單,房價上漲得太快,他們怕現在不買將來更買不起。
中國樓市的現狀,讓我想起美國股市泡沫破滅前的「Greenspan Put」(格林斯潘認沽期權),大致是說格林斯潘主政美聯儲時,買美國股票不會賠錢,因為格老一定會在股市大跌時放鬆銀根來救市。這種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2000年-2007年美國股市和樓市的極大泡沫,而美國人到今天還在承受著泡沫破滅後的惡果。
基於中國房價這十年間上升了很多,筆者不敢斷言政府堅持調控樓市,經濟不會受到太大衝擊。但如果因為害怕對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致使此輪調控再次功敗垂成,那將來我們必將為現在的軟弱付出沉痛的代價。
作者為瑞信證券中國研究部主管
![]() |
香港住宅售價和租金走勢線性圖 |
![]() |
香港住宅售價和租金走勢對數圖 |
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主要品種幾乎全線上漲。
隔夜shibor報2.0233%,較上周五上漲0.23個基點;7天shibor報2.3411%,上漲0.51個基點;14天shibor報2.6400%,上漲0.40個基點。
1個月Shibor微幅上漲至2.7056%,這也是該品種自6月29日之後首次出現了上漲。
六個月期shibor報2.9000%,上漲0.40個基點; 一年期Shibor報3.0278%,上漲0.18個基點。
中長期利率中,只有3個月Shibor繼續下跌17個基點,至2.8028%。 該品種已連跌30個交易日, 為去年6月1日以來最長連跌周期,並創3月29日以來低位。
公開市場上, 中國央行公開市場今日進行了13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25%。另外,公開市場今日有1250億元7天期逆回購到期。
隨著高層對經濟增速低於6.5%的目標持開放態度的消息在周末的發酵,滬深兩市股指周一早盤不出預料的出現了快速下跌的走勢,不過指數的快速下行也誘發了市場自身技術性反彈的出現,再加上以金融股為代表的藍籌板塊集體護盤,滬深兩市股指最後居然雙雙以紅盤報收!不過兩市成交量整體仍小幅萎縮,這也使得股指暫時仍未擺脫弱勢反彈的性質,走勢的持續性如何仍待觀察。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受到上述消息面以及新股持續發行等利空因素的影響,滬深兩市股指周一早盤低開低走,跌勢一度較為迅猛,盤中一度探低3068.42點,超賣嚴重,而這也引發了部分抄底盤開始入市。午後隨著以金融股為代表的藍籌股集體發力護盤,股指開始震蕩回升,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122.57點,上漲12.42點,漲幅0.40%,成交1706億元;深成指報收10233.42點,上漲33.56點,漲幅0.33%,成交2077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1974.01點,上漲漲0.48%,成交551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3783億元,較上一交易日有所減少。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認為,市場自身調整需求的宣泄已基本告一段落,但近期,股市流動性、宏觀流動性、經濟增長預期和特朗普政策預期四個關鍵中期因素預期的擾動仍密集出現,成為了市場底部徘徊的驅動力量。
王勝認為市場特征已處於高風險收益比階段,但中期展望的複雜性需正視,市場仍需時間在震蕩中“磨底”,但微調“生物鐘”還是必要的。量化體系告訴我們,市場特征的修整已初見成效,市場自身力量驅動的調整可能已經告一段落。但通過對中期四個關鍵預期未來演化的分析,也可看到中期展望的複雜性需要正視。CPI環比可能繼續超預期,以及特朗普政策落地仍可能使得中期展望進一步惡化,觸發市場回調。只不過在市場特征處於高風險收益比階段時,回調的幅度可能低於預期,而出現“當跌不跌”情況的概率正在增加,市場的風險偏好也有望在這樣的過程中緩慢修複,微調“生物鐘”,避免自己被困於“反身性”的悲觀中還是必要的。維持市場回調最快的時候已經過去,但市場仍需時間在震蕩中“磨底”的判斷。
周一的市場走勢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著王勝的判斷。在早盤股指快速下跌、商品期貨市場跌勢迅猛的背景下,股指午後居然震蕩收紅的走勢出乎了不少投資者的預料之外,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市場人士普遍認為,以金融股為代表的藍籌股上漲以及舉牌概念的反彈是指數探底回升的主要力量,但成交上量能依然不足,加之年末流動性的相對緊缺,股指反彈空間仍需觀望。不過在短期企穩的背景下,市場可操作性大幅提升,不管是短線交易高手還是長線戰略布局都可有所作為了。
長城證券策略分析師汪毅等認為,在金融機構監管加強,年底流動性承壓下,投資者情緒偏謹慎,短期市場整體還是震蕩整固為主。但明年春季行情不會缺席,同時風格也不會變化。今年上半年國企改革推進緩慢,下半年開始加速。12月政策尤為密集出臺,預計明年國企改革,尤其是混合所有制國企改革將較快推進。同時預計供給側改革將繼續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值得重點關註。
高管離職潮又起。第一財經記者統計了解到,今年以來,A股市場上一共有472位高管離職,涉及到公司425家,占到了A股3183家公司的13.35%。其中有147位上市公司總經理,160位董事會秘書,此外,不少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等也選擇辭職。
而市場對於上市公司高管的辭職現象,基本上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成自然”的態度,大多數公司的股價並沒有因為高管的辭職出現大波動,只有一家公司股價隨之跌停,但這還和公司重組失敗有很大關系。另外還有些公司股價在高管離職公告發布後出現上漲,背後原因何在?
頻現高管集體辭職
在這472位高管中,有191位來自於主板上市公司,86位來自於中小板,195位來自於創業板。可見,在這波離職朝中,以主板和創業板的公司高管為主。
其中,董秘群體的離職現象尤其多,有160位為董事會秘書,具體原因一般都是語焉不詳,很多公司都是在公告中表示是由於“公司業務發展”或者是“個人原因”。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董秘在上市公司往往身兼數職,辭去董秘一職之後,可能還在公司兼任其他職位。
“畢竟董秘是上市公司與資本市場之間的一道橋梁,也是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聯系的一個渠道。如果上市公司董秘頻頻發生變動,這勢必影響到投資者與上市公司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甚至有可能影響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質量。所以,上市公司董秘應該以穩定為上策。董秘穩定也是上市公司高管團隊穩定的重要表現。”財經評論員皮海洲認為。
據了解,在這波離職潮中,出現了不少高管“打包”辭職的情況。2月28日,萬福生科(300268.SZ)的副總經理汪海峰、財務總監高先勇和副總經理兼證券事務代表熊猛均辭職。
事實上,因財務造假聞名的萬福生科,曾一度被認定會成為創業板首家退市公司。不過,它總能夠在關鍵時刻“化險為夷”,今年2月20日,萬福生科原大股東桃源縣湘暉農業宣布將所持公司26.57%股份全部轉讓給聯想控股旗下佳沃集團。
3月6日晚間萬福生科宣布停牌籌劃購買大農業領域資產,3月7日桃源湘暉向佳沃集團轉讓上市公司股權的過戶工作完成。在控制權變更的過程中,公司的管理層也跟著更換人馬,也就不足為奇了。
2月11日,科林環保(002499.SZ)發布公告稱收到公司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宋大凱先生及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王永忠先生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
尤夫股份(002427.SZ)近期高管流失嚴重,去年9月,總經理、財務總監等高管辭職,而到了今年1月,公司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陳彥也辭職。不過,公司股價並未受此影響,近期處於上升通道中。
股價不跌反漲
那麽,上市公司高管的離職,總體上會對公司股價產生什麽樣的影響?記者統計了解到,和很多人想象中的高管離職利空股價的情況不同的是,高管離職總體上並不會對公司股價帶來太大影響,甚至有公司股價還會在高管離職之後出現漲停。
數據顯示,在這472家公司發布高管離職公告之後,有192家公司的股價是出現上漲的,還有191家公司的股價是出現了下跌的,可見高管離職總體上並未對公司股價造成很大的沖擊。
在眾多公司中,公司高管離職之後,股價出現跌停的則只有匯源通信(000586.SZ),3月20日,公司的董事會秘書翁家琳辭職,公司股價也在當天處於跌停狀態。
不過,當天,引發公司股價跌停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公司之前計劃的擬重組一家通信行業的計劃落空。不只如此,在3月20日,深交所追問公司重組原因,同時質疑公司披露重組進展是否存在前後矛盾的情況。
匯源通信稱,截至目前,備選標的資產的盡職調查和交易方案商談工作較預期進展緩慢,且始終未能與交易對方就資產報價和初步交易方案達成一致意見。
公司的重組落空公告與公司董秘辭職公告在同一天發布,而對於公司董秘的離職原因,公告中僅僅只是語焉不詳地表示“個人原因”辭去董秘一職。
此外,有的公司高管在辭職之後股價反而會出現上漲態勢,如新易盛(300502.SZ)、先導智能(300450.SZ)、銀座股份(600858.SH)在高管離職公告發布之後的股價漲幅在5%以上。當然,公司高管辭職往往並不是股價上漲的直接因素,股價波動還受市場熱點等多方面的影響。
“上市公司高管辭職,主要有幾個原因,除了公告中常常可以看到的個人原因和工作變動之外,有些還和重組後新的管理團隊入駐、業績不達標有關,有些高管還會因為方便減持而選擇離職。”上海市某資深市場人士表示,高管辭職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是利空還是利好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有些公司本身經營不善,更換管理層反而會被認為是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