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古怪的事情不斷發生-友川集團(132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930/LTN20110930818_C.pdf

1. 問財仔借錢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1004/LTN201110041185_C.pdf

2. 睇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1004/LTN201110041185_C.pdf

3. 有關係的公司讓給這公司買,應用來還利息?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10708/GLN2011070805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11007/GLN2011100706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11027/GLN2011102704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1031/LTN2011103164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1115/LTN20111115566_C.pdf

4. 交易好像合理,但財顧...又是用來給利息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120/LTN20120120567_C.pdf

明天再詳細說說,但公司現金屬真實,但如果還是還不起錢,那下場就很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03

劉建位:巴菲特80多歲了還在不斷與時俱進

http://xueqiu.com/1287305957/21527354

雪球今日(3月2號)邀請到國內知名巴菲特價值投資理論研究者劉建位先生,與大家交流$伯克希爾哈撒韋(BRK.A)$四季度業務及「2012致股東信」內容。以下為訪談內容整理。與劉先生交流,請直接@劉建位天天學習巴菲特 

 

1、巴菲特為什麼買IBM/英特爾 為什麼不買蘋果


提問:劉老師,如何看待巴菲特投資$IBM(IBM)$?為什麼不是十年前就投資IBM。

劉 建位:巴菲特自己也後悔投晚了:他在信中說:「和我在1988年投資可口可樂以及在2006年伯靈頓鐵路一樣,我再一次下手太晚而錯過了買入IBM公司股 票的最好機會。我已經年年持續這家公司的年報50多年了,可是直到2011年3月的一個星期六,我的思考才突然清晰而明確。正如梭羅所說:「重要的不是你 看了什麼,而是你看到了什麼。」 (It's not what you look at that matters, it's what you see)」我前一段寫了好幾篇相關的 文章,請看我的博客。

 

提問:對其轉投科技類的IBM和英特爾您怎麼看?

劉建位:投資英特爾不到3億,是 Todd Combs做的。IBM是巴菲特的大運作,也是受到兩個新經理人的啟發。我覺得巴菲特80多歲了還在不斷與時俱進,難得。他為此調研了旗下幾十 家大公司的IT 部門,感嘆IBM的客戶粘性之強大,他總結說:IBM 是一個通過服務幫助企業IT部門做得更好的公司。

 

提問:巴菲特為什麼不投資蘋果?

劉建位:因為他覺得,和別人相比,他對蘋果的瞭解不夠,並沒有很大的優勢。我記得,他說過,像蘋果這樣的公司,後來的發展,是沒有人能夠事前能夠預測到的。他喜歡投資的是未來幾十年發展可以預測的非常穩定的公司。你對比一下IBM和蘋果。


2.巴菲特為什麼投資美國銀行 不投摩根大通


提問:巴和芒好像都對摩根的吉米戴蒙讚賞有加,可為什麼不投資$摩根大通(JPM)$

劉建位:關鍵是價格。巴菲特今年的信中說過,不管資金是用於收購企業還是用於回購股票,資本配置的第一條鐵律都是,在一種價格上投資是聰明的行為,但另一種價格水平上投資則是愚蠢的行為。

 

提問:巴菲特投資50億給美國銀行,有點貸款的意味(有6%的優先股股息,)個人投資者跟著他投資美國銀行是不是合適?

劉 建位:巴菲特買的是50億美元優先股附認股權證,相當於定向發行。他說他肯定會轉成普通股,相當於以固定的價格買了50億的股票。巴菲特今年信中對美國銀 行充滿信心:至於美國銀行,以前的管理層犯下了一些重大錯誤。其現任首席執行官Brian Moynihan在清理這些錯誤方面取得了極其出色的進展,不 過要完成這個清理錯誤的過程還需要好幾年的時間。與此同時他在把美國銀行培育成一家規模巨大的、具有吸引力的、基礎堅實的大企業,在今天的問題被人們遺忘 之後,能夠持續很久。我們可以購買7億美國銀行股份的那些認購權證將在到期之前可能將會具有很高的價值。至於你個人能不能買,關鍵是你覺得價格與價值比較 值不值。


3.巴菲特為什麼投資電力企業—中美能源


提問:請問劉先生如何看老巴投資光伏發電站?從大環境來看,目前光伏行業仍處於寒冬。此外光伏好像也不屬於巴菲特能力圈範疇。

劉建位:這是巴菲特旗下中美能源的投資。不是巴菲特本人的決定,但他對這麼大的資本支出肯定是支持的。因為對於電力企業來說,尤其是美國的電力企業,這是必須做的,這是趨勢。

巴 菲特在信中說:到 2012年底,中美能源的風力發電將會達到3316兆瓦,遠遠超過美國其他任何一家受到政府管制的電力企業。我們已經投資以及承諾將會 投資的風能項目總額達到驚人的60億美元。我們能夠做出如此規模巨大的投資,是因為中美能源保留了所有的利潤,而不是像其他公用事業企業那樣把大部分的利 潤都分配給了股東。另外,2011年後期我們上馬了2個太陽能項目,一個是我們 100%持股的加州的項目,另一個我們持股49%的亞利桑那州的項目,這 兩個項目需要投入30億美元進行建設。我們未來幾乎可以肯定還會建設更多的風能和太陽能項目。


4.巴菲特投比亞迪出於什麼考慮 為何收購鐵路


提問:劉先生,巴菲特投資$比亞迪股份(01211)$那一手,也算價值投資方法使然嗎?求解釋。

劉建位:第一,巴菲特投資比亞迪不到3億美元,只佔其股票組合的千分之5。第二,巴菲特一直說這是芒格的主意。第三,這肯定是價值投資,巴菲特8港元買的,你看看現在的股價,同時你再看看這幾年公司的業績總的增幅。

 

提問:請問劉先生,如何看巴菲特巨資收購鐵路?是看好美國本土貨運未來增長?

劉建位:巴菲特巨資收購鐵路,有兩個原因,一是他的保險資金太多了,現在賬上還有700億美元,而能夠收購的優秀公司太少了,而鐵路等公用事業儘管提供的收益不是太高,但相當高,而且規模巨大。所以他求其次。對於貨運增長,巴菲特認為這是經濟增長必須的。


提問:發現這幾個季度,巴菲特都在不斷減持$卡夫食品(KFT)$,請問背後有什麼原因嗎?

劉建位:巴菲特對卡夫收購吉百利非常不滿,請搜索相關新聞。

 

5.伯克希爾被低估了嗎 巴菲特接班人是誰

 

提問:您認為伯克希爾現在被低估了麼

劉建位:從巴菲特今年信中所說來年,巴菲特本人認為肯定是低估了,但是低估的程度,由於回購減少了。不過市場最擔心的是失去巴菲特這後這家公司還會發展這麼好嗎?巴菲特很多年以來都在解決和回答這個問題。

 

提問:伯克希爾的控股的各子公司的經理們是持有各自公司的股份的多呢,還是持有伯克希爾的股份的多?會不會將來有些經理經營的不好,其他經理會有意見呢?如果這樣難道撤換一個經理能解決嗎?

劉建位:這個沒有公開數據。巴菲特找的公司經理人都是已經管理這家公司很多年的經理人,愛這個企業如同熱愛生命。

 

提問:承認巴菲特這種方法非常成功。隨著時間流逝,經理們都老去,就比如說內布拉斯加的家具城,找不到一個B夫人的替代者,咋辦?

劉 建位:巴菲特不擔心,因為他們的兒子孫子會接班的。他今年信中說了這個問題: 我們和NFM公司以及管理NFM公司的Blumkin家族相處得都非常愉 快。1937年,Rose Blumkin(我們所有人都稱為B太太)創辦了這家企業,當時她只有用500美元和一個夢想。她89歲的時候把公司80%的 股份賣給了我,又一直工作到103歲。(她退休後僅僅一年就去世了。

我經常把這個退休的嚴重後果告訴伯克希爾公司裡面任何一個想要退休的經 理人。)B太太的兒子Louie,現在已經92歲了,他從二戰後退伍回家後幫助他的母親創辦了這家企業,他和他的妻子Fran過去55年來一直都是我的朋 友。後來,Louie的兒子Ron和Irv將公司帶到了新的高度,他們先是開辦了堪薩斯分店,現在又在全力準備開辦德州的分店。這兩個「男孩子」和我一起 度過了很多美好的時光,我把他們看作是我最好的朋友。Blumkins家族是一個非凡的家族。我從來不會讓這個家族非凡的基因浪費掉,最近Blumkin 家族第四代中有幾位已經加入了NFM公司,這讓我感到非常高興。

 

提問:請問劉老師如何看待巴菲特接班人的問題?巴菲特說他自己已經選定一名接班人,但還在賣關子。另一個問題是,巴菲特退休是否會比較嚴重影響股東對伯克希爾未來信心?謝謝

劉建位:巴菲特接受CNBC採訪說:他幾年前就選定了,一直沒有變,但並不是索科爾。而且這個選定的接班人本人都不知道。之所以不公佈,這是正常的,他反問,你知道現在蘋果CEO庫克的接班人是誰嗎?每個大公司都會選定幾個繼任人選,但並不會公開宣佈,只在需要時才宣佈。

 

6、巴菲特的投資方法與林奇有何不同


提問:我之前讀過劉先生的書,我也知道劉先生翻譯了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我想問劉先生如果看待巴菲特和彼得林奇兩人的投資?

劉 建位:巴菲特說過,投資成功不只是一條路,而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他本人的投資方法有很多地方和導師格雷厄姆並不相同,儘管基本原則相同。巴菲特與林奇最大 的不同,原因是巴菲特管理的使用期可以是很多年的保險資金,現在賬上有700億。而林奇管理的是基民投資的基金,申購贖回是經常的,期限沒有巴菲特的保險 資金長。而且巴菲特管理的是自己控股的公司,林奇管理的是基金都是別人的錢。這個差別很大,你想一想,你花你自己的錢和花別人的錢。

 

提問:請問劉老師,您研究過巴菲特當年組建合夥人公司階段的歷史嗎?他是如何與投資者分成的?自傳上對合夥人公司階段的介紹很少。

劉建位:網上有巴菲特致早期合夥人的信,介紹得非常詳細,請搜索。

提問:他以前投資的斯考特費澤公司現在怎麼樣了?

劉建位:現在做得很好,但是規模相對而言小多了,所以近年來巴菲特信中基本上不提了。請見www.berkshirehathaway.com/subs/scotfetz.html

 

7.其他相關提問


提 問:伯克希爾公司通過旗下保險機構可以十分低廉的成本利用資金,美國對保險公司的投資方向沒有約束性法律嗎?從資本成本角度,中國的保險公司或者私募投資 機構有無可能複製這個成功經驗呢?ps.最開始系統知道巴菲特就是看劉老師的視頻,現在還存著,享受跟偶像對話的感覺,真好!

劉建位:第 一,中國美國對保險公司投資方向都有法律法規約束,中國更嚴格。第二,中國保險公司可以根據中國國情學習借鑑巴菲特管理保險資金的經驗。比如現在國內保險 公司投資京滬高鐵等基礎設施項目,比如平安多元化發展。但是收購公司不是一個一學就會的投資本領,做對了收益很多,做錯了風險很大,看看平安海外收購就會 明白。第三,巴菲特是我們的共同偶像,我們一起學習吧。


 

提問:冒昧提個問題,1)劉老師的巴菲特教 你讀財報系列寫完了嗎?我一直都又在看,收穫很多。2)對於富國銀行的投資,巴菲特到底看重什麼呢?劉老師怎麼看國內的有類似的企業嗎?3)為了巴菲特一 直沒有通過伯克希爾買入沃爾瑪呢?4)北伯靈頓未來的營收有可能大漲嗎,老巴對其預期有多強?5)巴菲特持有的中美能源到底有多大規模,盈利情況如 何?6)索科爾難道真的就永不啟用了?太可惜了點吧?不好意思問題太多了,謝謝劉老師。

劉建位:1,我在中證報寫的巴菲特財報分析密碼系列,還在繼續寫。
2、巴菲特最看重是富國銀行的管理層,銀行最核心的是管理。
3、沃爾瑪是巴菲特重倉股之一。請看他的信。
4、巴菲特認為BNSF是美國經濟必須的服務,是能效最高的運輸方式。
5、中美能源在他信中有詳細數字,請看我博客中翻譯的信。
6、巴菲特說證監會正在調查索科爾,他們兩人沒有再聯繫過。


(雪球xueqiu.com獨家稿件 轉載請註明出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06

礦工囝仔不斷自學 翻身上櫃老闆


2012-03-12 TCW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二日,陰冷的 天氣,揮不去的寒意。

家登精密董事長邱銘乾當年十五歲,低著頭,靜靜跟在伯父身後,進入台北三峽海山一坑旁的小屋。屋裡堆滿的,是七天前在礦災喪生的九十三具遺體,兩人走過一 具具屍首,伯父示意邱銘乾「到了」。

父歿的恐懼,不斷跟隨他幫忙家計放棄升學,只能打雜謀生

邱銘乾瑟縮的抬眼,原本勤奮有活力的軀體,如今焦黑且面目全非,扳開屍首嘴巴,靠著早先落盤敲掉門牙的工傷特徵,他確認往生的父親。情緒潰堤,他高聲哭喊 著「阿爸……」。

那一刻,在他的生命,刻下一道永遠鮮明的分隔線。先前,他不懂無法選擇的無奈,之後,他時刻恐懼著,父親的境遇,會在他身上重演。

他不斷回想,父親罹難前的兩幕。

六月,海山第一次礦災發生,他與父親坐在電視機前,看著罹難者被抬出,邱父長嘆一聲:「我要換工作,礦坑太危險!」他趕緊說:「對啊!爸爸你應該也不要做 了。」父子的對話,他印象鮮明如同昨日。

事隔二十天,瑞芳鎮又發生煤山煤礦災變,父子兩人看著救災新聞,邱父又說了一次:「我一定要換工作。」但隔天依舊下礦坑。做父親的扛起一家子生計,死亡恐 懼當前,卻沒勇氣改變職業。同年十二月,父親工作的海山一坑煤礦竟也發生災變,「第三次就沒了,」邱銘乾緩緩的說。

父親燒得焦黑的容貌,讓即將面臨高中聯考的邱銘乾,整整一年渾渾噩噩,電視機前的兩幕不斷重播,他不懂:「為什麼我爸爸不立刻換工作?」

不只父親沒換工作,曾牽他陪同認屍的伯父,在親弟弟喪命後,仍回到礦場,一年後因煤礦災變,身受重傷,在醫院整整躺了一年。即使傷癒出院,多年累積的塵肺 病讓他失去工作能力,從此陷入低潮。

當年,一位遠房親戚,雖然在礦坑工作十幾年,但是在邱父罹難的礦災隔天,立刻辭職轉行,後來也過得不錯。面對恐懼,是否立刻做決定改變,竟是生與死的差 別。

「恐懼改變現狀」、「恐懼走出去」,是邱銘乾站在父親立場所能想到的答案。邱父只有小學畢業,沒有學歷、沒有一技之長,但是他在四十四歲過世之前,靠著用 高風險換來的高收入,已有兩棟房子。誘人的血汗錢,讓他不忍改變現狀,終於在命運與經濟的天平上,兩者均輸。

父親當然也不喜歡礦場的工作環境,一心期待兒子長大當老師。為強化恫嚇效果,小學五、六年級時,爸爸就把他載到礦坑口,看礦工一車車出坑,全身漆黑,輪番 去洗澡。他很震撼,自此功課一直保持前三名,立誓一定要上大學。

然而,災變後,媽媽籠罩在經濟陰影中,一句「你要幫忙家計,照顧弟妹」,他放棄大學夢,進入海山高工模具科。畢業後到鴻海上班,每月薪水交給母親。

不想待底層,決心要創業離家出走補習,沒有退路考上二專

但在鴻海裡,他因學歷低,工作以打雜為多,父歿所帶來的恐懼逐漸發酵。「他(父親)也知道恐懼,為什麼不換工作?是因為他沒能力換工作。如果我今天還在鴻 海,或者去當卡車司機(因薪水較高),也是在底層,那我是不是也跟我爸爸走在同一條路上?」他不斷自問。

這樣的恐懼讓他下決心:一定要創業!

只有創業,能讓他脫離社會底層沒有選擇的無奈。但高職畢業,低學歷、沒錢、沒人脈,創業何其容易?他決定踏出第一步,考二專,到學校充電。

不料,這決定讓母子大吵了一架,兒子去讀書,家中收入銳減,儘管有先前的社會捐款與政府補貼,媽媽的不安全感仍無法被撫平。但是,他決心脫離底層的宿命, 對媽媽拋下一句:「我一定成功回來給你看(台語)!」就離家出走,到台北補習。

沒退路的他,壓力更大,考不上的恐懼讓他失眠、無法讀書,二十歲的小夥子,竟得求助於精神科醫生。

「老醫生問我,考不上有這麼嚴重嗎?有盡力就好啦!你有沒有努力?我就說:有啊!」這番對話,竟讓他奇蹟式的釋懷,回去好睡幾天後,成績拉上來,果然考 取。

工專畢業後,邱銘乾到模具廠工作,他力拚技術第一,幾年後月薪達十二萬元,努力存錢,並結合朋友資金,二十九歲實現創業夢,成立了家登精密。

當起少年董,專業卻零分跟著客戶學,憑傻勁接台積電訂單

公司成立不到兩年,家登第一次跟國際級大公司台積電談訂單。他對半導體毫無所悉,憑著一股傻勁就殺去台積電,一大堆技術名詞,沒有一個聽得懂,只得硬著頭 皮問對方:「其實你說的這些我都不懂,你能不能教我?」對方勉強同意,條件是一定要做出台積電需要的產品來。

也許是上天疼憨人,家登竟做出台積電要的設備組件,自此展開長期合作關係,目標市場也從傳統模具轉為半導體。為了讓公司順利轉型,他高薪從業界挖角,引入 家登第一位名校碩士學歷員工,卻也引來生涯中的第二個恐懼。

被員工輕蔑,拚命學管理學位和獎項越拿越多,還開班授課

這位員工一到家登,就成了董、總以下第三號人物。他在特定專業技術與企業管理上,都比當時的邱銘乾要豐沛,時間久了,瞧不起老闆的情緒越來越不掩飾,開會 時,絲毫不理會邱銘乾說些什麼。但是,因為學歷與管理知識的差距,邱銘乾隱忍著。

兩人最大衝突發生那天,這位高學歷員工到邱銘乾辦公室說:「董事長你不要什麼都管,應該幫我們設KPI(關鍵績效指標)。」KPI?他從沒聽過這個名詞, 只得低聲下氣請教對方,員工解釋完,拍拍自己的額頭,輕蔑的說:「喔!這樣也可以當老闆?」自言自語走出去,留下驚訝又挫折的邱銘乾呆坐著。

「他可能早就忘了自己說過這句話,但我整整想了十年,」邱銘乾難得收起笑容,正色的說。當面訕笑事件發生後幾個月,這位員工就在一場會議中與邱銘乾互拍桌 子,邱銘乾放聲要對方滾,這位員工臨走前則撂下:「一群烏合之眾!」

重重的一擊,讓他正視自己的管理極限。「那次之前,我很認真在學習材料、專業的『術』;那之後,就拚命學管理,」他說。他陸續上台北大學學分班、碩士在職 專班(EMBA)、到中國參加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進修課程,今秋,他將到台科大讀博士班。

他每週讀數本商業管理雜誌,聽演講、上課,勤做筆記,十年如一日。辦公室書架上一排檔案夾,全是他的自學筆記,封面與封底,還有他練靜心的毛筆字跡。

儘管努力自學,學位、獎項等外在的肯定越來越多,但他坦言,直到最近這一、兩年,對管理技能不足的恐懼,才稍稍獲得緩解。現在家登有高達六成的高階主管, 是外部挖角的高學歷背景,面對國外的合作夥伴,邱銘乾能用英文對答,國際大公司該導入的制度與認證標準,家登一樣也沒少。

有了自信,他索性在公司裡開起名為「比爾有約」(邱銘乾英文名為Bill)的訓練課程,所有家登員工須先修滿為期半年的課程,才有資格談晉升。他以自己的 經歷,分享如何克服恐懼:「克服恐懼要先告訴自己,我一定做得到,第二要勇敢面對恐懼,持續學習與成長,才能有效降低恐慌,坦然面對未知。」

回頭來看,如果不是父親罹難、員工嘲笑帶給他恐懼,他不會從黑手變頭家,家登也不會升級,讓英特爾願意在金融海嘯後的不景氣中投資,也不會成為台灣唯一參 與十八吋晶圓設備的台商。「如果今天爸爸在,可能我今天不是當老闆,可能在某家公司當專業經理人。」他感慨的說。

接下來,邱銘乾勇敢挑戰「不可能的目標」:五年讓家登營收一百億元(家登去年營收約七億五千萬元)。還要以父親之名,成立五十億元規模的基金會。

當年父親沒做出的選擇,他做到了;曾為讀書與他鬧翻的母親,也在去年家登股票上櫃掛牌儀式中,說自己「歹竹出好筍」,惹得他心疼不已。曾是沒有希望的罹難 礦工之子,邱銘乾卻把恐懼變推動自己向上的朋友,也走出不一樣的人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92

經營權爭奪前哨戰 獨董推舉程序恐違公司治理 中石化紛爭不斷 主管機關在哪裡?

2012-5-28  TWM




距離股東會還有一個月時間,中石化的經營權之爭已經激烈開打,當獨立董事推舉出現違反公司治理的疑慮,主管機關此時不應再沉默,需要積極介入協調、要求說明,才能給廣大投資人及股東一個交代。

撰文‧王耀武

台股成交量低迷持續了將近二個月,儘管市場人心渙散,中石化經營權之爭卻隨股東會接近更加白熱化。五月中旬,公司的獨立董事提名審查風波,便將這場爭奪戰推向新的階段。

五月十五日,中石化發布重大訊息,公告由公司董事會推舉的陳瑞隆、朱雲鵬成為獨董候選人,力麗集團提名的馬嘉應、呂東英,以及法人董事蓁輝公司提名的沈中 華均未成為候選人,這三人之所以落榜,公司在重大訊息宣稱是因為「應備文件不齊全而未通過形式審查」。這種以「文件不齊」為由,硬是退掉市場派推舉的獨董 候選人舉動,也是台灣資本市場的頭一遭!

六月二十七日股東會改選完成後,中石化董事會將有九席董事,其中含兩席獨立董事。這次引爆公司治理危機的關鍵,就是這兩席獨董!

簡單地說,當初證交所標榜「健全公司治理,強化董事之獨立性,提升董事會運作效能,並落實專業人員及經營者之責任」美意所設的獨立董事,如今可能淪為經營 者操控公司董事會的工具。因為這次中石化董事會在送件的五位獨董人選中,只通過公司自己推舉的兩位,其他三位均未通過,等於已經取得二比零領先,未來在剩 下七席的改選時,只要拿下三席,就取得過半席次,也拿下經營權。

獨董提名人選閣員級陣容

這也是為何股東會還沒召開,光是這場獨董的提名人選之爭,就已經戰火喧天的主因。

檢視各提名人資歷,呂東英是前金管會代理主委、也是前櫃買中心董事長,馬嘉應是證交所上市審議委員會委員,朱雲鵬是前政務委員,陳瑞隆更是前經濟部長,沈 中華則是專長公司治理的台大教授,資歷之輝煌,讓這屆獨立董事提名人被外界視為「內閣閣員級」的黃金陣容。雙方都推出高規格人選,最後卻有三人因「文件不 齊」因素落榜,由公司推舉人選成為獨董候選人,令市場人士擔心,此次改選恐有違反公司治理精神的疑慮。

獨董產生過程

恐違公司治理

聽到中石化獨立董事提名引發紛爭的消息,一位專長公司治理的資深會計師就指出:「如果說這些提名人不符形式審查,按照法律,是不是資格認定或文件有問題? 這是很嚴重的問題呀!」他進一步呼籲:「這種時候,就看主管機關想扮演積極介入的角色還是消極面對;如果站在積極立場,主管機關這時候要do something(勇於任事),讓投資人更了解整件事,公司也應該說清楚。」一位證交所高層私下認為,公司董事會應對每位被提名人以相同審查標準考核, 如此才具有選任的一致性。這位高層指出:「它(中石化)要求條件,後來又增加一些條件,這是不是合理,時間是不是充裕,這應該要衡量,你應該給人家補充的 機會。」面對雙方的激烈角逐與訴訟,這位高層坦言:「爭訟結果還不知道,但眼前來講,要來選(獨立董事)的人,他的權益已經被你(指公司)先損害了嘛。」 證期局則表示已收到力麗申訴,證交所將就個案了解爭議;由於選舉辦法涉及公司法規定,條文須由主管的經濟部解釋,未來若有股東檢舉進而影響股東會召開時, 將一併交由司法裁決。

公開資訊顯示,中石化受理獨董提名時程是自五月四日起算,至五月十四日下午五點為止。不過在截止日前一天、周日晚上九點十九分,中石化另外發布一則重大訊 息,指出有股東要求公司加強公司治理,因此訂定獨董被提名人的應備文件表。這三人的「文件不齊」,原因應該就是與這份文件表的要求不符。

為了解中石化對獨立董事被提名資格有哪些要求,本刊自該公司網站下載文件表,從表格中可發現,獨董提名人須準備十六項文件供公司審查:除了學、經歷證明、 持股證明等基本文件,還須提供良民證、個人信用報告、個人財產資料,也要提供民國九十九及一百年度個人所得資料。這讓力麗集團十分不平。

「盡人事聽天命啦,公司派球員兼裁判……我們要跟它(中石化)玩真的很辛苦。我還是那句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認為不對的就去做(要求改善),只能接受,只能這樣而已。」力鵬企業總經理林文仲感嘆。

他坦承,公司當然有權要求被提名人提供相關證明文件,但前提是須給予充分準備時間。林文仲指出:「辦理良民證最少要三天以上?,法律上他合法,但時間上不 合理,給人家一天時間怎麼做?」面對力麗集團對外抗議中石化公司治理不良,公司也挺身而出,由代總經理王克舜召開記者會,對外澄清中石化遭到誤解。王克舜 開場時強調:「我需要很清楚地跟大家報告,截至今天為止,中石化並沒有因為違反任何公司治理的相關規定,而被處罰的紀錄。」他補充,由於今年將引進兩席獨 立董事參與公司經營,可以看出中石化願意符合世界潮流、推動公司治理的決心。

呂東英:紛爭恐增社會成本五月十八日中午,力麗集團推舉的呂東英難得露面說明這次獨董推選的轉折。身兼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及大同獨立董事的呂東英指出,五月十日他填寫的推薦文件和其他上市櫃公司雷同,完成後便將資料送交公證,並提交中石化簽收。

不料到五月十三日晚間,公司網站又公布須提供所得、財產證明及良民證等多項文件,呂東英只好趕在報名截止的周一當天親自跑文件,到各公務機關辦理證明。 「在赴各處申領文件時,我頗有感觸,即使全按該公司(編按:中石化)所列文件,也會被技術性地刷掉。」呂東英在親自撰寫的聲明中,談到自己當時的心情。

呂東英在聲明稿中指出,中石化公告獨董候選人當天(五月十五日),中石化董事長沈慶京再次約他見面,沈當面告知呂因形式審查不符,未進入實質審查;聲明稿中指出,沈慶京同時邀請呂東英擔任沈慶京的法人董事代表,遭到呂婉拒。但中石化發言人否認董事長有此邀約。

呂東英略顯遺憾地表示,中石化的改選時程已經定案,獨立董事提名不予接納的瑕疵,未來可能擴大、也可能風平浪靜,一旦釀成法律糾紛甚至重選獨立董事,將造成無辜股東更多負擔。

往年出現經營權角力的金鼎證、高興昌等,都是在股東會當天出現激烈場面,但距離今年股東常會還有整整一個月,中石化經營權爭奪戰便已打得難分難解,當雙方 在媒體、法院交鋒,最無助的自然是散戶和機構法人,究竟誰能給中石化股東一個合理交代?答案不應等到股東會當天,由股權較多的一方揭曉,而應由主管機關主 動說明!

前部長出馬、金管會官員助陣

各路高手聚集中石化大戰

中石化經營權之爭戰火喧天,雙方都請來高手助陣,中石化請出陳瑞隆、朱雲鵬兩位前內閣部長級人選擔任獨董候選人,力麗集團董事長郭紹儀也不遑多讓,雙方劍拔弩張。

推舉馬嘉應、呂東英為獨董候選人失利後,5月19日,力麗集團在報紙頭版刊登廣告徵求股東委託書,推派盧啟昌、歐宇倫為董事候選人。由廣告資訊得知,持股 20張的盧啟昌為現任華一銀行獨立董事,持股2張的歐宇倫則是現任仲裁協會仲裁人,同樣以推舉自然人方式出擊,凸顯力麗強調公司治理的主張。

此外,由於外資對中石化持股超過兩成,在此次改選中可能扮演決定勝敗的關鍵勢力。因此對外資溝通、進行法說等聯絡工作,力麗請前元大證總經理李鴻基為其操刀;在法律事宜方面,則聘請知名律師陳錦旋與金文悅擔任顧問。

其中陳錦旋曾參與建構證券集保劃撥制度,善於處理股東會爭議、委託書等股務問題,曾參與當年大毅對國巨,台航對中航,黑松對微風等經營權爭奪戰。金文悅則是前金管會委員,現任協合國際法律事務所資深顧問,專長是跨國購併以及資本市場籌資業務。

另外,據了解公司派也一口氣找了6、7位律師團助陣。雙方邀集各路高手各司其職,看來這場戰爭結果要到股東會當天才能分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35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試錯以及不斷試錯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815
 《紐約客》的何偉說中國人可能會對很多東西都逆來順受,但飯菜不在其列。「我認為,那正是他們長期以來既有一流美食,又有政治災難的原因之一。」 我覺得他說得頗為俏皮,不過這不是今天我想說的重點。我只想續貂地說一句,飯菜耐受力其實也是有差異的。據我目力所測,帝都人民最為堅強。今後如果失業, 我一定削尖腦袋,擠入這裡的餐飲業。因為在此地營生,一輩子都不會有什麼職業危機感的。


  在展開論述之前,讓我描述一個童年場景先。我小時候喂過雞,喂雞是一個兒童所能做的少數有成就感的事情。你都不用將米撒下去,只消手一揚,方圓兩百米 的雞都會聞風而動。在雞們的小腦袋裡,你是一家之主還是黃口小兒都不重要,只要你手裡有吃的,它們就過來參見陛下。特別乖。眼下,我看到的各大餐館就有我 當年的風範。手攥一把米,看云卷云舒,雞頭攢動,過得很是寫意,根本不用顧及那些像蝗蟲一樣結伴而來且飢餓難耐的就餐人士的感受。


  作為蝗蟲之一,看到這種不公平的社會現象,總是有點如鯁在喉的。當我早先還富有正義感的時候,尤其如此。我曾經發誓,永遠不踏入馬蘭拉麵半步。也曾指 著一家川菜館,對人說這家風格是做給叫花子吃的。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一家老北京餐館,請一個親戚吃飯。時間倉促,來不及打探,我看它古色古香,又是鳥籠又 是古裝片道具,還白牆黑瓦竹影婆娑賓客滿門的,就踏步進去了。保險起見,我點了香辣雞翅。心想這可是蒙著眼睛昧著良心都能做好的一道菜啊。十分鐘後,我們 就有幸吃到了此生最難吃的雞翅。最後10多個雞翅留在了桌面上,悉數完璧歸趙。這有點像弱勢食客的一次行為藝術,寓意化自賈島的詩句:「誰有不平事,今日 把示君。」走出店門,我深深地回望了一眼它,看裝修風格,也是投了點錢的,為什麼要跟火車站賣德州扒雞似的,一副看透生死,賣一單絕交一個朋友的做派啊?


  我感到不能理解,並歸咎於北方吃食的粗糙和遇店不淑。後來當我眼界變得開闊,經歷更多的時候,我開始明白,這根本不是什麼南方北方問題。舉個例子,前 幾天我在萬達廣場的草本工坊,點的就是港式點心,四人吃了四百多塊,出門時,他們返了我一張50的券。我在餘生如果使用了它,只有一種可能:我徹底走投無 路了。


  也就是說,難吃是大概率事件。在一個就餐人數過剩的背景裡,有一條簡單的真理,我們需要明白。它的要義只有五個字:你不吃拉倒。聽上去有點難受麼?那 看來你也得管理一下你的期望值了。所謂管理,簡單來說,即是調低。如何調到最佳狀態呢,我也為你準備了答案:試錯以及不斷試錯。我想,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就是不再吃到一盆難吃的菜就唧唧歪歪,叫苦不迭,而是微皺眉頭,然後掏出小本,將此店打上一把小叉吧。當然,如果你是更有擔當的人,你可以在微博上成立一 個類似北京傻逼餐館點評及預警的小組。這應該也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35

搶救無望世代》四十歲,你憑什麼留下來?黃慧珠不斷檢視志向、職能和跨界能力 台灣IBM新總座 靠自我盤點攀高峰

2012-9-10  TWM




如果將人生以每十年來區分,二十幾歲應是職涯的「播種期」,三十幾歲是「養成期」,四十幾歲則是「收穫期」;四十歲可謂職涯成敗的關鍵時刻。四十歲面臨的 機會、挑戰和轉折,你該如何脫穎而出?成功人士的經驗分享,幫你認清四十歲前該做好的準備,讓你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順利迎戰人生的下半場。

黃慧珠不斷檢視志向、職能和跨界能力台灣IBM新總座靠自我盤點攀高峰今年七月才被IBM延攬擔任台灣區總經理的黃慧珠,早在三十七歲時,就被拔擢為IBM工商事業群總經理,憑著不斷盤點自己職涯上欠缺的專業,讓她在四十歲前締造事業亮點。

撰文‧李建興、梁任瑋

身為資深上班族,工作幾年後,你會為了興趣和理想,勇於跳脫原本的行業,開創一條新路?還是寧願遺憾,留在雖然穩定但平淡無味、缺乏熱忱的老本行?好不容 易在專業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你可曾攤開履歷,看看還欠缺什麼能力,願意到別的單位歷練?抑或不願放下老鳥的身段,把自己當菜鳥從頭學起?而就算再怎麼經驗 老到,你會習慣回頭檢視上一份工作或專案時自己的缺點?或者刻意忽略自己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這一連串的問題是許多年近四十歲的人,在職場闖蕩十多年後,所面臨共通的選擇與課題;然而,這也是台灣IBM總經理黃慧珠能從一般上班族中,出類拔萃的關鍵分水嶺。

頂著一頭學生短髮、踏著平底鞋,乍見黃慧珠,其爽朗的笑聲、充滿能量的氣息總是令人印象深刻。外表嬌柔甜美的她,是今年七月台灣IBM剛剛誕生的新科總經 理。然而,一談起這位統領三百多位員工的職場女豪傑,最令一般上班族折服的,不僅這是IBM來台近一甲子以來第二位女性CEO,更因為她早在一九九九年、 三十七歲時就已經被公司拔擢為工商事業群的總經理。當時她進入IBM不過短短的十年,論升遷快速至今仍是外商圈最為津津樂道的美事。

一位自台灣基層爬升的年輕女子,如何在人才濟濟,甚至以外國人掛帥、男人為尊的跨國集團裡脫穎而出?雖然黃慧珠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比一般上班族更常問 自己要什麼、有什麼、缺什麼以及該補什麼!」但也由於這項最必要、卻也最容易忽略的小動作,黃慧珠多年來從不間斷的「自我盤點」,道出了在職場成功的簡單 哲學。

盤點職涯目標

認清志趣,問自己想要什麼?

事實上,在成為IBM員工之前,黃慧珠原本是國中老師,但執了幾年教鞭,具有雄心壯志的她,卻不甘埋首於千篇一律的工作中,反而對於每天得接觸各式各樣的人、面臨各種狀況的業務工作興趣十足。

雖然在當時世俗的觀感,女人在學校教書是再好不過的職業,既高尚又穩定;但黃慧珠告訴自己,惟有忠於自己的志趣,早點調整自己的職涯,才是長久之計。於是在二十七歲那年,毅然決然轉職到民間企業,從IBM基層業務員做起。

從發號施令的老師變成鞠躬哈腰的業務,原本個性靦腆的黃慧珠,面對人生的大轉彎也下足了工夫。她勤讀資料,用最短的時間熟悉外人眼中硬邦邦的科技術語;放 下身段,用最快的速度讓所有的客戶認識她,甚至還克服障礙學習業務須隱忍的挫折。因此,短短幾年,選對路線並堅持所選的黃慧珠,很快地成為IBM的超級業 務員,然而越做越起勁的她也告訴自己:「有一天我要當上IBM的總經理!」不過黃慧珠的成功,並不僅於完美的轉職,而是來自於其完整的職場閱歷,和無可取 代的專業職能。曾經與黃慧珠在同一部門共事過的台灣IBM經銷事業處副總經理薛淑菁表示:「Jennifer︵黃慧珠的英文名字︶這名字就等於IBM各部 門的代名詞!」自從立志要當上總經理,為了這項遠程目標,三十出頭的她,就給自己定下一門功課,就是學習當稱職的CEO。

盤點工作歷練

補職涯拼圖,問自己缺什麼?

和一般資深老鳥想的不一樣,黃慧珠深知,想要在職場上出人頭地,千萬不能墨守單一技能,畢竟職能只要多累積幾年,人人都可以成專家,但真正能讓專業加值的 則是能跨界整合的能力。因此在進入IBM後,她從不拒絕職務以外的新任務,甚至還主動爭取到別的部門歷練。例如,黃慧珠剛進IBM的那幾年,公司的大型客 戶幾乎十之八九都在金融業,是同事眼中業務穩定、較容易創造績效的好方向;但黃慧珠偏偏自告奮勇去挑戰當時還是處女市場的工商界客戶。憑著「為自己增加歷 練」的決心,她也拚出成績,因此後來被拔擢為工商事業群總經理。

值得一提的是,當上事業群最高主管後的黃慧珠,並未停止職涯的拼圖。相對於許多企業裡戰功彪炳的戰將,總認為憑著自己的專業經驗就足以橫行天下;但黃慧珠 的思惟不同,反而認為經驗越老、瓶頸越大,惟有跳出原有框框才能成長。二○○五年,黃慧珠居然再度放棄自己最得心應手也立下不少戰績的工商事業群總經理, 願意轉任亞太區行銷總監,負責執行IBM亞太地區行銷事務。

儘管在一般人眼中,從總經理變成總監,對職涯並無加分,但她認為,亞太區總監不但可以跨界學習行銷專業,並能從市場和全亞太的高度重新觀察IBM的運作。 也正因為這些歷練,四十出頭的黃慧珠,成了IBM裡少數既懂業務又懂行銷,同時又在海外歷練過的人才,而成了集團內部積極栽培的總經理人選。

但即使閱歷已經夠豐富了,黃慧珠卻不躁進。她認為,自己雖然在第一線的實戰經驗十足,但還缺「統領和管理」整個企業大軍的火候。為了補足這塊拼圖,她發 現,若要快速地了解企業用人、選才、帶人的藝術,就得要待在人資部門,於是○七年,黃慧珠竟然又勇敢地轉任台灣IBM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九年甚至還甘 心拋下在IBM累積多年的資源和光環,跑到信義房屋擔任人資長,為的就是要藉由待在人力更為密集,人才需求更為多元的房仲業,把人事管理的職能摸得更透 徹。

雖然許多人不明瞭,向來專精於業務行銷的黃慧珠,為何還花好幾年時間,去歷練與自己專業領域相去十萬八千里的人資領域。但後來事實證明,她這項職涯投資果 然是對的!黃慧珠在人資部門的歷練,除了學習到在人事上領導統御的技能外,她進而體認到,原來從一家公司徵才和員工教育訓練的角度,可以洞悉整個企業的策 略方向,「這是在第一線所看不到的高度!」黃慧珠得意地說。

盤點思惟模式

調整角度,問自己該想什麼?

更重要的是,隨著接觸到更多層級和單位,黃慧珠深深地感受到,身為管理者須拋開本位主義以及專業上的執拗,要懂得跨部門溝通協調。因此後來黃慧珠每每在執 行一件任務,或做一項決策,都會養成試著用不同的頭腦和面向看待事情,甚至在結束一件專案就會提醒自己停下腳步,回頭檢視過程中,別人的批評和自己的缺 失。

對於黃慧珠「自我檢視」的功夫,黃慧珠的特助、IBM電子商業資訊服務中心經理莊士逸就印象深刻。他表示,有別於一般外商CEO的高姿態與避諱媒體,黃慧 珠一上任就主動要求親自拜訪各大媒體,她的理由是:「從媒體的角度,企業才能發覺外界的看法,也才能知道該怎麼調整。」誠如知名企管顧問公司︱︱標竿學院 營運長陳威伸所言,一位好的CEO,須兼具專業技能、領導統御和決策高度三大職能。而在各大領域都走過一回的黃慧珠,功力如虎添翼,也難怪,IBM總部在 今年七月會決定延攬她回任,並賦予台灣區總經理之大任。只能說,在四十歲前後不斷歷練修正的黃慧珠,早已用自己的「盤點哲學」,詮釋了職場勝出的箇中奧 妙。

︵本專題分兩次刊出︶

黃慧珠

出生:1962年

現職:台灣IBM總經理

經歷:信義房屋人資長、 IBM工商事業群總經理學歷:交大資訊工程所碩士、師範大學數學系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一女9成上班族有職涯危機感,多集中在35至45歲8成6上班族對目前的職涯有危機感或不確定感對於你職涯發展,或工作的穩定性,你的感受是?

49% ˙雖然不致有危機感,但仍有不確定感。

37%˙具有深切危機感,隨時有失業或被取代的恐懼。

10%˙沒太多的想法

4%˙感覺前途光明,並且非常有自信。

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目前有高達8成6的上班族對於自己的職涯有危機感或不確定感,而其中《今周刊》走訪多位企業人資長,皆認為35至45歲的人是最具危機感的年齡。

對此,美商韜睿惠悅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王伯松分析,40歲左右的職場人之所以沒安全感,主要是這個年紀所面臨的各項挑戰最大:在公司,往往 同時兼任部屬和上司的角色,除了向上經營還得向下管理;而在家庭,又普遍是孩子出世,要栽培小孩,開銷最大的時期,無法像年輕時能率性地離職。

而104獵才顧問中心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指出,40歲上班族多為資深員工,對公司而言薪資成本最高,因此只要能力不夠,很容易被同事或新人取代;因此這個年紀的上班族對工作最會患得患失。

另1111人力銀行調查,上班族認為自己現階段最急需補齊的能力,以專業技能、跨界整合能力和人脈為首要。一般而言,40歲左右的上班族,在基本職能和領 導統御能力,本就該比20、30歲的人強,假使到了40歲職場上該有的能力還不能水到渠成,恐將面臨淘汰;因此,對於還沒到40歲的人來說,及時培養足夠 的經驗和能力,才能免於在人生下半場埋下失敗的伏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80

海碩盃幕後傳奇—— 送報生變身百億身價物流大亨 韓國福: 一件事情不斷重複做, 最後就會是贏家

2012-11-12  TWM
 
 

 

從十五萬新台幣白手起家,韓國福一手創立的海碩集團,三十年間,成為全球汎太平洋航線裝載量排名第二大的企業。

身價百億元的他,在台灣卻相當低調,這位神祕富豪如何打造出今日成績?

又為什麼對網球如此鍾情,連續六年舉辦「海碩盃」網球公開賽?

撰文‧許瓊文

十月底,國內的網球迷一睹世界各國好手的風采,包括排名世界第四十二的澳洲選手葛洛絲、日本傳奇女將伊達公子、前大滿貫冠軍得主澳洲的茉莉克,剛拿下大阪公開賽女單冠軍的泰國一姊塔納蘇甘,以及詹皓晴、張凱貞等台灣新秀,齊聚台北小巨蛋拚球技。這些國際好手是來台參加「台北海碩盃國際職業女網公開賽」,海碩盃與LPGA高球賽是台灣兩大國際認可的體育賽事。

這項提高台灣能見度的國際網球比賽,背後的重要推手,就是海碩集團董事長韓國福。海碩盃從總獎金五萬美元,到現在十二.五萬美元的規模,創下台灣女網新高,韓國福的一路推動功不可沒。

雖說海碩盃在網壇名氣響叮噹,但一般人對海碩集團卻很陌生,因為它出現在體育版的頻率,高於財經版面。到底海碩集團是什麼樣的公司?韓國福這樣低調的神祕富豪,有著什麼樣的創業故事?

出身窮 發願出頭天報答養父母恩海碩是一家海空物流運輸集裝公司,全球有五十一家分公司,每年貨運量超過三十萬個貨櫃,集團年營業額超過百億元。韓國福接受《今周刊》專訪表示:「這個行業的正式名稱,應該是國際複合運輸事業體,有別於長榮、陽明等業者是港對港的運輸,海碩是直接把貨從客戶手中送到目的地。」世界最大的主機板供應商、第四大筆記型電腦品牌華碩,就是海碩最大的客戶,可以說海碩是華碩在世界打江山的好夥伴。

像海碩這樣的公司,在台灣高達六、七百家業者,但海碩不僅做到台灣第一,還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台塑加上南亞兩家,每年的貨運量也不過一萬個貨櫃,海碩每年則超過三十萬個。」韓國福說,海碩在汎太平洋航線貨運量排名第二。

海碩由於未上市櫃,加上韓國福行事低調,在台灣企業界的知名度反而沒有體壇高。鮮少人知道,如今身價百億元的韓國福,其實是從送報生做起的窮小子。

韓國福出身台北市松山區的眷村,因家中貧窮又排行最小,出生不久就被一對沒有小孩的軍人夫婦領養。「雖然是被領養,養父母依然對我很好,即使不富裕,但我是他們唯一的兒子,他們很寵我,總是給我最好的。」韓國福說,一直到長大,他才知道自己的身世。

小學時期的韓國福,成績總是全校排名倒數,他回憶:「排在我後面的都是智能障礙的同學,你就知道我成績有多差,每天被老師打。」當時,義務教育只到小學,初中必須參加聯考,成績差的韓國福,被學校老師要求不得參加台北市的聯招考試。

但是,養父的一個舉動,卻讓韓國福一夜長大。

「我親眼看到父親低聲下氣拜託老師,讓我參加台北市的聯招,看到那一幕我很慚愧,當下我發誓要靠自己,以後決不求別人。」韓國福說起話來,聲音低沉洪亮,中氣十足,可以感受到他不服輸的意志。

之後,韓國福求學一路順遂,成績都維持前三名,讀育達商職初中部半學期後,便轉到方濟中學初中部,最後以全校第二名畢業,並順利考上第一志願建國中學。

高中畢業,韓國福考上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私立大學的學費並不便宜,韓國福的父親上尉退伍,當時的退休俸不過三萬元,一學期的學雜生活費就要一萬多元,父親為他繳完第一學期的學費後,對他說:「接下來,你要靠自己努力了,我們沒辦法供你學費。」雖然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往哪裡走,韓國福卻有個堅定的信念,「要擺脫貧窮,讓父母親過好日子。」於是,他開始半工半讀的日子,每天半夜三點半起床送報,晚上下課後再兼差當家教,兩份薪水相加月領八千元,除了自己的學費、生活費,還用來貼補家用。

拚創業 十五萬元資金、五人小公司起家大學四年辛苦的送報兼差生活,成為韓國福未來創業的養分。「每天半夜三點半起床,靠的是意志力支撐,尤其是冬天寒流來襲的時候,後來創業遇到困難,回想那段苦日子都熬過了,就一點也不覺得苦。」韓國福說。

努力想要改善生活的韓國福,畢業後放棄《英文中國郵報》月薪四千元的工作,選擇薪水多六百元的吉連航運(已結束營業)。「六百元改變了我的一生。」韓國福開玩笑地說,當初因薪水考量進入航運業,從此改寫了他的命運。一年多後,他進入英商怡和洋行,當時薪水從五萬六千元一路升到六萬四千元。

頂著外商高薪族的光環,韓國福並不滿足於現狀。他觀察到當時台灣處於家庭即工場、大量出口外銷的年代,台灣廠商必須透過四大洋行,將貨物外銷到世界各地,「因為需求大、供給少,貨物運送的費用都被幾家洋行把持。」韓國福敏銳地嗅到商機。

憑藉著過去在洋行的工作經驗,不到三十歲的韓國福決定創業,一九八一年他拿出十五萬元積蓄,先在台北市忠孝東路大樓裡租一間小辦公室,從五人公司開始,韓國福的太太曾祥娟管財務,也是創業的五人小組成員之一。

「我提供客戶便宜的價格,卻是更好的服務,在與四大洋行的競爭中,找到市場區隔。」很快地,海碩漸漸站穩市場地位。

創業初期,韓國福遇到的第一項挑戰,是合資的兩位小股東對他的經營方式有意見。當時公司正值草創成長階段,需要常搭機出差見客戶,股東總是挑剔出差費用太高,韓國福一氣之下,將兩位股東的股份以溢價近六倍的價格買下。「我將他們的股份買下來,從此不做合資生意。」韓國福的口氣有著不低頭、不求人的骨氣。

有遠見 建立大者恆大的規模經濟選擇好的時機點創業,除了帶點運氣,也要有足夠的能力與市場敏銳度,缺一不可,韓國福正是如此。

要建立市場口碑,就要提供良好的運送服務。韓國福深知,貨主將貨交給你,就是希望你能安全、迅速的把貨送到,「其他的應酬、關係都不重要。」因此,一個好的物流服務,在裝貨港、卸貨港兩邊都必須有一致的服務品質。

為了提供客戶運輸保障,韓國福一年有八個月在海外打拚,「就是盯著海外代理商把服務做好,把錢收到,順便拜訪客戶,當時很辛苦,但也培養出國際觀。」就近與客戶互動,韓國福看到全球的市場,他意識到海碩要跨出台灣。

「當別人只看到台灣本地的市場時,我已經在美國設立分公司,隔年到大陸設點。」一九九八年,是海碩成長的關鍵年,韓國福同一年在美國紐約、洛杉磯各設立一個據點,隔年又在大陸同時開設上海、深圳、香港等據點,接著東南亞包括泰國、印尼、越南、印度,都有海碩的分公司。

韓國福在市場未成形前,就已經嗅到趨勢變化,早同業一步布局。目前擔任公司總經理的曾祥娟回憶:「當時,建立海外據點很辛苦,人生地不熟,常被外國客戶大罵,每天我都要深呼吸一口,才有勇氣進公司上班。」走過布點的艱困期,海碩如今在全球總共有五十一個據點,點與點連成線,再交織成面的服務網絡,建立別人難以匹敵的競爭障礙,他說:「別人很難跟我競爭。」韓國福除了在拓點上很有膽識外,投資硬體設備更不手軟。韓國福投資上億元建立資訊系統平台,讓客戶可以隨時查到貨品出貨運輸的狀況,也能掌握最快的訊息。

由於業務往來而成為二十多年好友的東亞運輸總裁歐聖鐘,形容韓國福「是一條漢子」,例如貨物運送出了問題,韓國福總是二話不說,該賠錢給客戶的絕對賠,讓歐聖鐘佩服他的魄力與擔當。

重人才 帶人帶心激發員工創高績效闖蕩航運界三十多年,韓國福對外一直都相當低調,即使是公會的理事,他也指派代表人出席,只有一個場合例外,那就是每年的集團尾牙,他一定上台唱歌,全球五十一家分公司據點,他一定巡迴走透透,為的就是親自給員工鼓勵。因為他深知,企業經營能夠成功,最大的關鍵在「人」。

海碩紐約分公司總經理Anthony Fullbrook以自身為例,當年二十三歲的他,因為表姊的關係加入海碩,「在海碩經過兩年的訓練,我就被董事長派到紐約成立分公司,他交給我一張空白支票作為分公司的資本。」Anthony說,當時坐在飛機上的他,既興奮又緊張,初生之犢不畏虎,事後回想,他覺得韓國福也太大膽了,竟然將一張空白支票交給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小伙子。

「信任」與「分享」是韓國福的兩大管理利器。Anthony記得在分公司成立一年後,業績大幅成長,韓國福竟主動將獲利的二○%發給他當績效獎金。韓國福對所有分公司的總經理,也都大方地給同樣的分紅,甚至隨著績效更好,比率更高。

韓國福的「捨得」、「敢給」,不是一般企業主做得到的,但他卻認為,「我用二○%保障我的八○%,這樣一來,分公司總經理自然更加努力,同時也為我剩下的八○%賺進更多。」篤信藏傳佛教的韓國福說,「得是福報,但有捨的能力,才是更大的福報。」在韓國福的領導下,至今海碩有超過四十位、二十五年以上資歷的員工,沒有一位離職的,這讓韓國福感到非常驕傲。

韓國福帶人帶心,讓所有人都願意把海碩當作自己的事業。美國洛杉磯分公司總經理Todd Lin說,有一次韓國福在美國的別墅隔壁失火,Todd緊急打越洋電話回台灣,問韓國福要不要先幫他撤離家中重要資產,沒想到韓國福只說:「幫我把全家福照片帶出來,其他都不重要,你們的安全最要緊。」當下Todd對韓國福敬佩在心,覺得這樣的老闆很難得。

而當美國九一一事件發生時,韓國福親自打電話給紐約辦公室的每一位員工,「大約有二十多人,他一一確定每個人都安全才放心。」Anthony回憶,韓國福對每位員工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

最近公司有幾位主管得了癌症,韓國福眉頭也不皺一下,便承諾這些主管,「你們安心養病,無論病情如何,我薪水都照發,直到你們小孩工作的那一天為止。」韓國福的魄力與擔當,是員工願意努力用心的關鍵因素。

去年,韓國福剛過六十歲大壽,家人和員工精心幫他舉辦生日派對,員工還集資送他雕塑大師朱銘的作品,韓國福把它擺在辦公桌後方,記者訝異員工的大手筆,韓國福卻笑笑地說:「這樣你們就知道我對員工有多好。」做公益 舉辦運動賽事只為回饋社會韓國福經營事業有「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拚勁,他贊助公益活動也不遜色,積極推動海碩盃成為國際級的網球大賽,就能看出他的決心與企圖心。

舉辦六年的海碩盃網球賽事,不只是韓國福回饋社會的作法,其實他與網球的結緣,是透過兒子韓駿鎧就讀三民高中體育班時,認識兒子的同學——台灣女網小將詹詠然。從此韓國福便開始資助詹詠然打球,也與網球結下不解之緣。

對待選手就像是自己家人一樣,韓國福不為出名,也不為打廣告,只是單純的希望台灣的網球環境能更上一層樓,培育出更多優秀的選手,也因此興起辦球賽的想法。

陪著韓國福走一趟海碩盃網球賽的後台,幾乎每一位選手都認得這位「韓伯伯」。年僅十九歲的台灣選手李花塵,見到韓國福便開心地稱他為「韓爸」。為了激勵這位十九歲的女生,韓國福用父親般的語氣告訴她:「只要這次的表現比上次進步,我就算你贏,要去哪裡玩,韓爸幫你出機票。」李花塵得到莫大的鼓勵,微笑點頭應允。

對韓國福而言,無論是國際複合運輸的本業,或是網球的公益活動,都要一年比一年成長、成功,就如同歐聖鐘對韓國福做了絕佳的形容,「英雄肝膽、菩薩心腸」。

韓國福

出生:1951年

現職:海碩集團董事長

經歷:海碩盃創辦人、英商怡和洋行業務員學歷: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家庭:已婚,育有三子一女

海碩盃

台北海碩盃國際職業女子網球公開賽(OEC Taipei Ladies Open),自2007年起每年固定舉辦,為台灣年度代表性的國際體育賽事。2012年賽事升級,總獎金提高至12.5萬美元,成為全球首站被WTA(國際女子網球協會)認可的挑戰賽。

海碩集團

成立時間:1981年

負責人:韓國福

資本額:台灣公司資本額950萬元主要業務:海運承攬運送、國際複合運輸企業規模:51家分公司遍布全球,包括在美國、中國、日、韓、東南亞、歐洲等地大城市,每年貨運量超過30萬個貨櫃。

主要客戶:華碩

「物流大亨」韓國福語錄

一、人與人相處要有三分:「緣分」,讓兩個人相遇;「情分」,兩人互動所產生的感情;最後便要守「本分」,才能讓關係長久維繫。

二、一件事情,不斷重複去做,做到最後就會是贏家。

三、不用怕把財富分享給別人,因為「取」是能力,「捨」需要的是智慧。

四、市場景氣有好有壞,惟有強者可以改變環境,最壞的時機也有賺錢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39

投資隨想錄(二十一):不斷尋找和獵殺「嚴重低估」 牽牛星李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ce9290102ectv.html

 

   沒有不斷尋找和獵殺「嚴重低估」的強烈意識,沒有掌握股票估值的全套本領,就不可能在去年夏秋播下銀行股豐收的良種。

   在去年的夏秋季,有些銀行股甚至跌到號稱最苛刻安全標準即格雷厄姆標準的程度------低於淨資產的三分之二。我的收穫雖然沒有史玉柱先生那樣顯赫,但喜悅感是明顯的。這其中也包括收到了幾位朋友的感謝信,他們認為這次銀行股抄底之戰,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次改變命運的操作。

   喜悅之餘,就是感嘆。最大的感嘆是:不斷尋找和獵殺「嚴重低估」的意識至關重要,估值至關重要!

   投資是如此美妙。去年在A股中出現了一個優勢行業嚴重低估,低估到停業清算也比股價總市值更值錢,低估到買入它就相當於買入年息20%的存款……而不遠的將來,也許另外一個優勢行業在行業產量泡沫、塑化劑、限制三公消費和反對大吃大喝等各種不利情況的影響下,又會到壞得不能再壞,跌得不能再跌,最終出現嚴重低估的時候(當然,嚴重低估不能完全憑感覺,最好是在一二年之後,這個行業排除掉公款消費的因素,主要靠商用消費和民間消費的利潤增長率或自由現金流增長率數據出來之後,經過估值計算之後的嚴重低估),在那個時候殺一個回馬槍,把可能漲至四倍市淨率以上,明顯高估,在當時市場上被不理性追捧的銀行股換成它們,豈不妙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559

馬云應對大公司病策略:不斷分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3353.html

● 在這種框架下,誰將擔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反而是不那麼重要的問題了

誰敢於在公司大規模重組後不到半年就再次大動干戈?馬云敢。1月10日,他宣佈對阿里巴巴集團進行「組織、文化變革」,將剛剛組建不久的7大事業群進一步拆分成25個事業部。5天之後他又進一步宣佈:5月10日起自己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CEO一職。

這是爭強好勝的Jack Ma組織的一場賽馬,也是一場帶著多重任務的選拔賽:既要選拔出各大事業部的領頭人,還要找到阿里的接班人,更要賽出獨特的平台競爭力。

「把大公司拆成小公司運營,我們給市場、給競爭者更多挑戰我們的機會,同樣是給我們自己機會。」在關於組織變革的電子郵件中,馬云寫道,「我們希望阿里人一起努力把每一個事業部變成小而美、對生態發展有重大作用和價值的群體。」

馬云要解決的問題,其實也是所有功成名就的互聯網大公司所面臨的難題:如何面對新出現的挑戰,並在規模和靈活之間找到平衡?他要面對的挑戰,其實就是哈佛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里斯坦森所說的「創新者的窘境」:在面對破壞性創新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大公司都束手無策,直至被這種創新毀滅。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大公司無法克服組織上的缺陷,無法調動更多的資源應對那些初看並不起眼的破壞性創新。

在創新層出不窮的互聯網行業,這種顛覆也更為常見,以至於每過幾年,不可一世的老霸主就會被新的毛頭小夥所取代:雅虎取代了AOL,谷歌又將雅虎趕下了舞台;如今,Facebook又在野心勃勃地挑戰谷歌。

如何應對破壞性創新?克里斯坦森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從大組織中分拆出獨立運營的小組織,馬云就是實踐者。阿里巴巴最早做黃頁起家,但很快就發現B2B領域的巨大商機並切入,一躍成為這個領域的領頭羊。2003年C2C大潮來臨,阿里又組建了新團隊並推出淘寶,憑藉免費策略一舉擊敗了國際巨頭eBay。

此時的阿里已經成為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的老大,但也開始面臨更多的挑戰,馬云的應對之策就是不斷分拆。他意識到網上支付是個大難題,於是在2004年底成立了支付寶[微博]並從淘寶中獨立出來;2008年B2C來勢洶洶,京東商城[微博]等競爭對手開始崛起,淘寶又分出專門的淘寶商城(後更名為天貓[微博]);2011年淘寶又進一步分拆出了一淘(購物搜索)和聚划算(團購)。

歷次分拆當中,淘寶成了新業務的孵化器。而在最近的這次組織變革之後,新組織架構中已看不到淘寶的身影,因為淘寶已被徹底分拆成了更多的事業部。新組建的航旅、無線、旺旺和客戶端、音樂、本地生活等事業部,其實也代表了阿里下一步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努力方向:馬云不僅僅滿足於阿里成為實物和PC電子商務的王者,還希望阿里成為無線、虛擬物品、O2O、本地化生活等細分電子商務領域的領頭羊。

馬云給了高管們每人一匹賽馬,至於馬到底能跑多遠,就要看阿里「騎士」們各自的技藝了。分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團隊規模更小,更容易交流,也更聚焦於核心產品和業務。如果分拆業務能夠獨立上市,也能夠給業務骨幹們帶來更大的物質利益。2008年天貓從淘寶分拆出來之後,很快就在B2C領域站穩了腳跟,發展了6萬多家商戶。2012年「雙十一」購物節,天貓的交易額達到了132億元,繼續穩坐B2C老大的位置。在中國互聯網行業,分拆成功的例子也不少:早在2004年,搜狐就開始做搜索引擎並在公司內部成立了搜狗,但是由於與搜狐媒體業務衝突一直發展得不好。而當2010年8月搜狗分拆成獨立公司之後,立即迸發出強烈的進取心,迄今為止已經實現連續9個季度的高速增長。為了更好地發展微博業務,新浪也在新年伊始將微博與傳統門戶業務徹底分開。

從這個角度來看,馬云是中國互聯網行業中戰略眼光最好,同時也最善於行軍佈陣的領導者。在他帶領下,阿里沒有錯過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的任何一次大機會,無論是B2B、C2C、B2C,抑或是未來的C2B,阿里均站在了最前面。此外,馬云還通過支付寶、阿里金融、阿里云等分拆出來的公司,進一步深入到了金融和大數據等更廣闊的新領域。

但是,如果沒有搭建好技術和運營的基礎平台,沒有在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和企業文化上達成真正的共識,所謂的分拆就會變成各個事業部自行其是,就像一盤散沙,無法形成合力。例如,盛大集團將各大業務分拆成了獨立的子公司,卻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阿里努力打通淘寶和阿里巴巴B2B之間的技術平台,做到真正的用戶共享。在這次組織變革完成之後,仍然擔任阿里董事局主席的馬云也給自己佈置了幾件最重要的事情,分別是戰略決策、組織文化、人才培養、公益事業。

「你看今天,把淘寶解散了,淘寶反而增長得更快,發展得更加舒服。我們又出了三丰(姜鵬)、張勇、吳泳銘,一大批人,雨後春筍般在公司出來。三丰一個人的業務就抵過了當時老陸(陸兆禧)在淘寶管的業務,這樣人才就起來了。」馬云曾如此說,他最注重的當然還是高管人才的培養。在阿里內部,每位高管都需要培養自己的繼任人,這樣才能夠算是合格的管理者,他還專門在年輕的管理者中開設了培訓班,培養第三代乃至更年輕的接班人。

目前,「騎士」的選拔工作還沒有完成,阿里旗下的25家事業部仍然由集團戰略管理執行委員會的9位高管分管。不過,這顯然並不是最終狀態。未來,每家事業部顯然還會選撥出各自的負責人,而他們將是更年輕的阿里人。

在不知不覺之中,阿里新老交替將順利完成,至於誰將擔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反而是不那麼重要的問題了。經過此次組織變革之後,25家事業部將會享有更充分的決策權,同時也會被壓上更沉重的擔子。集團CEO會將更多權力下放給事業部的年輕人,給他們更大的發揮空間,而自己的主要職責則變成給前方提供資源和做好監督管理,這已經不是過去CEO馬云治下的那種意義下的CEO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1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