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百萬公頃煤礦廢地:從「棄兒」到「寵兒」 中國式復墾隱憂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費國,遺留了沉重的生態包袱——廢棄礦山。幾乎一夕之間,廢棄工礦地變成各地爭相復墾的「香餑餑」。劇變,由中國式的土地財政催生,而以追逐建設用地為目的的復墾模式,開始劍走偏鋒。

黃金十年,欠賬無數

100萬公頃土地,如果全部種植水稻,按照畝產600公斤、人均年消耗大米100公斤計算,它可供北京2000萬常住人口吃上4年有餘。

然而,這個可觀的數字只是世界煤礦產量第一強國尷尬的一面:截至2011年底,中國井工煤礦採煤沉陷損毀土地已達100萬公頃。儘管其中只有60%是耕地或其他農用地,但這足以令人感到觸目驚心。

尷尬在延續,煤礦損毀的土地面積每年還在以7萬公頃的速度飆升。而我國目前耕地與保有煤炭資源的復合度為10.8%,18億畝耕地紅線的壓力巨大。

這是2012年底在「北京國際生態修復論壇」上,中國煤炭學會透露出來的信息。礦山開採對耕地的破壞集中發生在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過去十年的開採量為歷史高峰,對生態的破壞也是歷史上最大的。」中國煤炭學會煤礦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胡振琪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復墾」成為急迫的課題。然而,另一個尷尬的信息是,國土部土地整理中心主任羅明曾透露,中國的復墾率只有25%。歐美國家則普遍維持在80%左右。

1980年代以來,白中科便開始在山西研究礦區復墾。這位國土部土地整治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表示:「土地復墾的第一個春天是1988年《土地復墾規定》的頒佈。」而另一個春天是在《土地復墾條例》和《土地復墾條例實施辦法》頒佈之後。前者於2011年2月獲國務院通過,後者將在2013年3月開始實施。

不過,兩個「春天」相去24個寒暑,而「復墾」土壤收穫的只有一堆尷尬的數據。

在國內煤炭主產區山西省,復墾歷史欠債異常繁重。山西省副省長牛仁亮曾表示,山西採煤形成的采空區達2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山西八分之一的國土面積。而僅2010年因礦山開發導致的地面塌陷及採礦場破壞土地就達20.6萬畝,其中12.99萬畝是耕地。

自2006年起,中國人民大學周珂教授便呼籲,出台一部全面的礦地復墾法,尤其要解決相應的激勵機制。

政策指揮棒

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礦被視為國內礦區復墾的典範。現已完成土地復墾3.1萬畝,礦區復墾率達50%以上,排土場植被覆蓋率達到90%以上,累計投入資金達20億元。

自1980年代,白中科便參與該項目,在他看來,20億元用於復墾,這在很多煤礦都不敢設想。尤其在2001年之前,煤炭價格持續低迷,「煤都賣不出去,還談什麼復墾」。

不過,即便煤價在過去十年大幅上漲,復墾率並未相應提高。然而,不經意間,這一轉變悄然發生。

2007年4月,國務院同意在山西省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的方案。根據該方案,所有礦山在開採之前,必須向山西省環保廳提交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2007年開始搞煤炭整合,耽誤了一段時間。2010年重新開始,現在方案編制了一半,三百多家的修復規劃已經通過審批。」山西省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協會理事長呂步云對南方週末透露,修複方案中有一部分就是耕地復墾。

在2010年左右,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明顯感覺到,自己變得更加忙碌,接的項目比以前多。

《土地復墾條例》規定,復墾的職能監管機構為各級國土部門,「歷史欠賬由政府承擔,新債由企業承擔」。面對「歷史欠賬」,地方的態度悄然發生變化。

這源於《土地復墾條例》的激勵措施。其第三十五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將歷史遺留損毀和自然災害損毀的建設用地復墾為耕地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作為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內進行非農建設佔用耕地時的補充耕地指標。

更大的突破發生在2012年3月。國土資源部下發《關於開展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在河北、陝西、內蒙古、遼寧、江蘇、安徽、河南、湖北、四川、山西十省份開展試點,通過對歷史遺留廢棄地的復墾利用,與新增建設用地相掛鉤。

而在此之前,地方政府已經在不同程度地試水。2008年,江蘇省做出加快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的重要決策,其規定,塌陷地復墾成耕地後可等面積置換為建設用地指標。

這一試點頗為大膽。其時,當時國土部的增減掛鉤試點還剛開始在重慶、成都等地開展。而在被納入試點之後,江蘇省推出了巨量的工礦廢棄地復墾計劃。以徐州為例,該市國土資源局規劃科技處副處長李佔江曾對外透露,全市共有工礦廢棄地總量約27萬畝。目前,這27萬畝工礦廢棄地的整治已拉開帷幕。

儘管有來自耕地紅線的壓力,但工礦廢棄地復墾成為用地機制的新口子,這是在土地飢渴症之下,地方政府與國土部的討價還價的結果。

土地飢渴症

「山西沒有很好地利用土地政策,現在要用地了,才發現遠遠不夠。」一位接近山西省發改委的人士透露。

南方週末從山西國土廳獲得的資料顯示,「十二五」期間,山西全省用地總量達到150萬畝以上,而國土部下達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70萬畝左右,此外,還可爭取國家重點工程使用國家預留的計劃指標15萬畝左右。這也就意味著,用地缺口高達65萬畝左右。

山西60%以上的國土面積為山地,「沒有土地,招商引資什麼的都是充饑畫餅。重慶這幾年發展這麼快,還不是仗著儲備的地多,招商引資最終拼的就是誰地價低。」上述人士透露。

1997年,浙江、深圳等地開始土地儲備制度。太原地處中西部,直到2001年才建立土地儲備制度,且儲備規模遠遠小於其他城市。而在被納入首批覆墾利用試點的晉中市,直到2006年才建立土地儲備中心。

而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徐州,土地飢渴程度並不亞於山西。徐州方面人士透露,「十一五期間,徐州全市每年用地需求不低於5萬畝,正常下達的計劃僅有6000畝左右」。

於是,向國土部討要差異化的土地政策便成了江蘇、山西共同選擇。山西把目標指向了以前的「棄兒」:獲得對採煤沉陷區、廢棄工礦地、劣質土地的使用和審批權;通過土地置換獲得更多的建設用地指標。

此後,國土部和山西省政府簽署《創新礦業用地管理機制合作協議》,支持山西省創新三項用地機制,即:創新礦業存量土地整合利用機制、露天採礦用地機制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機制。

2011年7月28日,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在全省領導幹部大會上透露,關閉了近1600座小煤礦,能開發整理13萬畝土地。中央支持對廢棄工礦地整理後等量置換。

山西成績不止如此。南方週末記者從山西省國土廳獲悉,2012年,國土部追加山西省2萬重點建設工程用地指標。時任山西省副省長李小鵬偕國土廳廳長劉建功一同赴國土部協商,維持了山西綜合改革配套試驗區的政策扶持。

而在工礦廢棄地利用上,江蘇則成為最大的贏家。據當地官員透露,2011年9月份,國土資源部調研探討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政策時,試點地區並無江蘇省。而在2012年2月份,江蘇省成為全國首個獲得一次性審查通過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專項規劃的省份。

而相比山西,江蘇工礦廢棄地復墾的胃口也遠比前者大。僅以徐州為例,徐州全市共有工礦廢棄地總量約27萬畝,在2015年之前完成16萬畝復墾利用面積。而山西在「十二五」期間也才安排20萬畝。

土地財政,劍走偏鋒

而對於擁有眾多廢棄工礦的城市而言,復墾不僅能為招商引資騰挪出更多的空間,置換出的建設用地指標也意味著真金白銀。

2011年,徐州市經營性土地成交均價為196萬元每畝。如果16萬畝工礦廢棄地能置換的建設用面積為10萬畝,給徐州帶來的收益近千億。而2011年,徐州的財政收入為555.33億元。

在土地財政催生下,以追逐建設用地為目的的復墾模式,已經開始劍走偏鋒。

南方週末採訪時得知,不少地方政府已經屢屢試探政策底線。「如果你把地級市復墾置換出來的指標拿到省會城市來用,地級市復墾還有什麼積極性?這兩地地價還不同,利益很難平衡。」一位熟知內情的人士透露。

國土部曾明文規定,工礦廢棄地復墾掛鉤指標重點用於試點縣、市的工礦發展、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不得跨縣級行政區域使用。

周珂曾提議,礦地復墾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設立統一的權威機構,既能「溝通礦業和環境兩方面信息和標準」,又能協調和平衡各方利益。《土地復墾條例》規定國土部門為復墾的主管單位,山西省環保廳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透露,儘管業務上有交叉,但二者溝通甚少。

工礦復墾涉及業務部門眾多,「水利廳在修築淤地壩時,沉積下來的土地不少復墾成了耕地。環保部門編制礦山環境恢複方案時,要求按原貌恢復的,其中一部分也有耕地」。

「九龍治水」導致工礦復墾數據並不一致,上述人士透露,各部門統計的口徑不一致,「不知道國土有沒有把我們的數據彙總上去」。

此外,各地置換到「真金白銀」的建設用地之餘,急需復墾的耕地卻是一個漫長的工程,但各地多以三至五年完成復墾目標。而以平朔煤礦安太堡礦為例,其從1984年開始規劃,歷經近30年才完成50%的復墾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716

假如“歐洲棄兒”希臘投奔普京 我只說假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5472.html

假如“歐洲棄兒”希臘投奔普京 我只說假如

一財網 周艾琳 2015-02-12 10:00:00

無論希臘如何叫囂“退歐”,在“減債”和“退歐”之間,顯然前者是希臘政府的終極目標。誰知歐盟近幾日對此並不買賬,於是乎俄羅斯便成了希臘的另一大籌碼。希臘國防部長Panos Kammenos在周二意外表示,“如果希臘不能就債務協議與歐元區達成一致,希臘可以向其他國家融資求助,這可以是美國、俄羅斯或中國。”

本周三和周四,歐元集團財長會議和歐盟首腦峰會紛紛拉開帷幕,主角無疑是未與歐元區各方達成協議的希臘。希臘和整個歐盟的政治博弈已經開演了近兩個月, “俄羅斯”這三個字的出現也令事態更具看點。

俄羅斯或成希臘“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普京怎麽突然在這場歐洲的內部博弈中變得有利可圖?

其實,無論希臘如何叫囂“退歐”,在“減債”和“退歐”之間,顯然前者是希臘政府的終極目標。誰知歐盟近幾日對此並不買賬,於是乎俄羅斯便成了希臘的另一大籌碼。希臘國防部長Panos Kammenos在周二意外表示,“如果希臘不能就債務協議與歐元區達成一致,希臘可以向其他國家融資求助,這可以是美國、俄羅斯或中國。”

希臘媒體近期報道,希臘外長Nikolaos Kotzias已定在本周三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舉行會談。此前,Syriza新當選領袖齊普拉斯(Tsipras)大選後會晤俄羅斯大使,並使出“殺手鐧”,暗示希臘或將在歐盟未來對俄制裁的計劃上投下否決票。

眾所周知,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雙向制裁便不曾“停火”,俄羅斯也遭受了眾多經濟制裁。在歐盟“全票通過”才能實行制裁計劃的特別規定下,一旦希臘投出否決票,制裁計劃便無法“通關”。

對於普京介入希臘事件的可能性,各界更是議論紛紛。“希臘人民以不勤勞出名,俄國出錢幫助希臘,這正好可以在歐盟內部得到一張反對票。估計雙方可能一拍即合,關鍵在於價格怎麽談。”分析人士揣測。

也有意見指出,希臘亮出“普京牌”迫使歐盟妥協,屬於一舉好多得。第一給歐盟施加了壓力,可爭取以更優惠的條件減債;第二也以此警告歐盟, 如果將希臘剔除歐盟,希臘就投靠他人,並以其“否決權”讓歐盟讓步。

此外,更有相關專家告訴記者,歐洲部分勢力在文化上有親俄傾向,這可能部分解釋了希臘投奔俄羅斯的可能性。

“不同於美國對俄制裁的強硬態度,歐洲對於制裁俄羅斯一直顯得較為被動。由於歷史因素,東歐對俄仍有反感情緒,但西歐則略好一些,他們更看重的是普京是否能為其帶來利益。”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馬奧尼(Josef G.Mahoney)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歐盟能否“強硬到底”

當前,希臘已經擺出漫天要價、破罐破摔的態度,然而歐盟的仍然強硬——不願減計債務,財政緊縮要繼續。

歐洲央行上周更是放出“狠招”,會在本周暫停希臘國債作為抵押品時可享有的信用評級豁免權,希臘銀行將無法通過抵押希臘債券獲得歐洲央行的緊急流動性。這種強硬能否持續?

“俄羅斯很明顯有機會去救助希臘,以此破除歐洲對俄制裁的共識。一旦希臘轉投俄羅斯,這或將讓普京在北約(NATO)領土上建造俄羅斯軍事基地。”英國皇家聯合軍種國防研究所(RUSI)國際安全研究部門主任愛爾(Jonathan Eyal)此前對Zerohedge表示。這對歐盟而言是不可想象的局面。

不過也隨即有意見反駁稱,“俄羅斯當前自身難保,拯救希臘就好比是‘希臘神話’。”

愛爾解釋稱,“盡管這一設想有些牽強,但一旦俄羅斯在北約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普京將在某種程度上獲得勝利。”當前,一切對於希臘而言都是一場政治博弈,畢竟近期“大出風頭”的希臘財長瓦魯法基斯(Yanis Varoufakis)在大學時代主攻的還是博弈論。

當前,希臘的理想場景是,在歐元集團會議上爭取到讓歐盟委員向其提供為期6個月的救助延長計劃。若協議達成,歐洲央行也將恢複接受希臘債券作為抵押品。否則,如果到本月底希臘仍不接受歐盟救助條件,其就將面臨近100億歐元的資金償付缺口。

至於最後的底線“希臘退歐”會否被沖破,希臘財長在歐元集團財長會議上表示了否定意見,加之民調顯示多數希臘人民不願意退出歐元區。對於歐元區而言,“希臘退歐”對歐元、歐洲銀行業造成的沖擊是其不想看見的,且歐元屆時可能永遠失去和美元抗衡的勢力。只是這次博弈,面對較過去態度更為強硬的歐盟,希臘可能得稍微多花點力氣了。

2月16日將舉行下一場歐元集團會議,再度審視希臘當前局勢;2月28日,當前歐洲對希臘的救助計劃到期,如果希臘能夠滿足三家馬車(IMF、歐洲央行、歐盟)的條件,就能獲得18億歐元的貸款。

編輯:孫紅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21

共享雨傘,資本棄兒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29/163855.shtml

共享雨傘,資本棄兒
鉛筆道鉛筆道

共享雨傘,資本棄兒

吸引10余玩家入局,共享雨傘是一樁多大的生意?

來源 | 鉛筆道(ID:pencilnews)

作者 | 鉛筆道 

記者 | 邱曉雅

導語

共享經濟高潮依舊。繼共享單車之後,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等新興共享產品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熱浪。

據艾瑞咨詢統計,截至目前,已有11家共享單車企業披露了融資消息,行業融資額已超60億人民幣。其中,ofo共享單車已完成D輪融資,摩拜單車已完成E輪融資。

共享充電寶也備受資本寵愛。據媒體報道,在兩個月時間里,共享充電寶行業對外宣布的融資總額已超12億元,入局者超22家。

相比之下,共享雨傘卻遭資本冷落。據統計,共享雨傘現有10余個玩家,只有5家獲得過融資,且均為天使輪。鉛筆道記者在報道魔力傘、JJ傘、共享e傘、oto四個玩家之後,特以此文解剖一下共享雨傘行業。

本文將要探討以下幾個問題:1、共享雨傘的市場規模及歷史由來;2、共享雨傘上遊供應鏈剖析;3、各共享雨傘平臺的優勢分析;4、共享雨傘盈利模式探索。

內容主要來自采訪,另根據部分媒體公開報道整理,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行業較早期 市場規模待驗證

今年59日,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2016年度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達39450億元,增長率為76.4%。此外,“共享經濟” 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市場規模將逐年增長。

共享雨傘是共享經濟的一種新形態,主要是企業在地鐵或公交站、商業區等提供雨傘共享服務。運營模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無樁”模式,另一種為“有樁”模式,前者可以隨用隨取,後者則需要找到固定借傘機。

盡管共享雨傘已有10余玩家,但由於行業處於早期,關於其市場規模,沒有相關權威數據。但根據采訪,記者搜集到兩種觀點。

其一、共享e傘創始人趙書平認為,共享雨傘每年的市場規模達200億元,雨天時用戶增速不低於200%,晴天時則不低於30%

其二、在春筍共享雨傘某高層看來,共享雨傘的市場規模是與出行市場掛鉤的。出行市場存在兩個選項,一是需要傘,二是不需要傘。前者同樣存在兩種可能,一是帶了傘,二是沒帶傘。

而用戶在沒帶傘時的所處狀態同樣影響市場規模。比如白領出地鐵一般會需要一把雨傘,但有車一族沒傘可能影響也不大。這是一個存量市場,在滿足存量之後,玩家還需要做一些增量部分。但從存量市場到增量市場,該高層並沒有很成型的結論。

共享雨傘是否是剛需且高頻的需求?關於此問題,唱衰者居多。有人認為,北方整體降雨少,而南方雖雨量多,但當地居民本身已經養成了隨身攜帶雨具的習慣。

國外星星之火未燎原 國內四大因素促誕生

從行業邏輯上看,共享雨傘是從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衍生而出的。它是一個標準化服務的分時租賃商業形態。

從全球範圍看,其它國家也有一些類似的業態。

一、瑞典、挪威。瑞典受地中海氣候影響,挪威則受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某些季節下雨頻繁。於是,兩國便誕生了市政工程式共享雨傘,用戶可以通過刷市民卡的方式使用雨傘。

但這只是星星之火,並沒有形成燎原之勢。由於移動支付程度以及信任體系的不成熟,共享雨傘並未被商業挖掘。

二、加拿大。其共享雨傘項目名為UmbraCity,在大學試點運行。它打通了校園卡,用戶刷卡即可借傘,還傘也是通過設備自動歸還。

從國內看,香港也有共享雨傘的業態。不同於內地有樁或無樁式的兩種投放方式,香港的Umbrella Here則是通過與陌生人分享雨傘的機制,聚集陌生人從而擴大社交範圍。用戶只需發出一個信號,就能告訴他人自己願意分享雨傘。

而共享雨傘之所以在國內誕生,或許離不開以下四個因素。

一、經濟水平提高。艾瑞咨詢《中國共享單車行業研究報告 》顯示,2016年國內GDP增長至74.4萬億元,經濟總量呈增長趨勢。

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據艾瑞咨詢統計,整體智能手機保有量穩步提升,2016年智能手機滲透率已達到 75.7%,智能手機成為多數用戶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之一,居民移動支付的習慣也隨之逐步養成。

52.webp

 註:本圖片來自艾瑞咨詢

第三、降雨量。雨傘不像單車隨時隨處可騎,天氣影響其消費頻次。地理國情監測雲平臺結合2000-2010年各地區地面氣象監測站數據,應用氣候數據空間插值軟件Anusplin預測全國年降雨量分布數據成果,得出全國各個省市自治區降雨分布圖。

53.webp

 註:內容來自地理國情監測雲平臺

我國年降水量空間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東南沿海的廣東、廣西東部、福建、江西和浙江大部地區年降水量為2000~3150毫米;長江中下遊地區為1000~1600毫米; 淮河、秦嶺一帶和遼東半島年降水量為800~1 500毫米;黃河下遊、渭河、海河流域以及東北大興安嶺以東大部分地區為700毫米左右;新疆塔里木盆地、吐魯番盆地和柴達木盆地降雨量最少。

而共享雨傘最初誕生於降雨量較多的南方。其降雨天數多超過100天,比如深圳的預計為136天,廣州為143天,珠海為146天。

第四、市場痛點。在oto創始人劉開儉看來,盡管每個家庭都有多把雨傘,但傘到用時方恨無。每到用傘時,手頭上總是缺的。再加上雨傘不方便攜帶,且即便是少雨之城,也有遮擋紫外線的需求。

上遊制傘企業多為OEM模式

54.webp 

共享雨傘產業鏈的逐漸發展離不開上遊供應商,原因是供應商的能力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企業的產品量產能力以及更新叠代速度。據某上市公司財報顯示,我國雨傘制造業存在以下特點:

第一、成品傘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80%,制傘企業超過2000,年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規模的企業有200多家,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制傘企業30多家,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兩省。

55.webp

 註:圖中信息來源於網絡

第二、從市場競爭的格局來看,目前銷售收入低於500萬元的中小型制傘企業占到國內制傘企業總數量的90%它們主要運用傳統工藝,使用傳統材料生產一般用途的晴雨傘,產品同質化嚴重,品牌效應不明顯,銷售手段普遍為低價傾銷。

第三、我國晴雨傘行業多采取OEM經營模式,少數優勢企業正提高自主品牌在業務格局中的比重,逐步由單純貼牌生產企業向品牌經營商轉變。

根據真格基金合夥人李劍威的說法,共享單車是將自行車從買賣關系變為了服務關系,即把傳統的一次性自行車銷售轉為持續的現金流。這意味著未來傳統的自行車生產商將成為OEM工廠。就像在摩拜、ofo等共享單車出現之前,人們對於自行車的印象在捷安特、永久、鳳凰等品牌商身上。

這一理論或許也適用於共享雨傘。有行業人士稱,未來為數不多的雨傘品牌商將退居幕後,沖在前方的將是共享雨傘等運營平臺。

無樁、有樁運營哪家強?

56.webp

 註:圖中信息來源於網絡

oto外,共享雨傘多以押金+租金方式運營。其中,春筍押金較高,為59元。押金不能用作使用計費,用戶需額外充值。關於收費方式,除了共享e傘,與共享單車類似,根據撐開傘的使用時長收費外,其它為從借到還的時長計費。

以上玩家中,只有共享e傘為無樁投放,其它的多與商城、寫字樓、地鐵等合作設樁投放。無樁投放能省去智能借還設備的成本,也為用戶使用提供了方便。但政府對此的態度並不明朗,6月22日,當5萬把共享e傘現身杭州街頭,卻遭到了城管執法人員集中清理。相關執法人員稱,共享雨傘在戶外公共區域投放時,存在占用公共設施的情況。

僅五玩家融資 且處於天使輪

57.webp

 註:圖中信息來源於網絡

如圖所示,共享雨傘領域已有10余玩家。其中,JJ雨傘、魔力傘、共享e傘、春筍、橙傘等五個玩家獲得過融資,且均處於天使輪階段。

相比於共享單車及共享充電寶的熱情追捧,資本對於共享雨傘相對冷靜。

誰用戶量多 誰使用率高

58.webp

註:圖中信息來源於網絡

衡量幾大玩家做的好壞與否的關鍵指標為:用戶量及使用率。就目前情況來看,共享e傘圈地速度較快,已有超過15萬用戶,並覆蓋超過4座城市。

一方面,這或許得益於資源優勢。就在不久前,本來打算投資JJ傘的大地走紅傘業有限公司,找到共享e傘,了解後表示願意投資,300萬現金,1000萬支雨傘,總價值為3.6億元。有了這樣的資源支持,共享e傘也便少了些後顧之憂,這也給快速複制提供了可能。

另一方面,據共享e傘創始人趙書平介紹,他沒做過任何推廣。這與他投傘看天氣有關。一般他會在下雨的前一天晚上或雨天晚上投放,這樣子第二天一早,共享雨傘的吸引力很大,獲客便成了自然而然。

共享雨傘的盈利模式

如今,雖然合適的盈利模式仍需探索,但就目前形勢來看,共享雨傘行業的盈利模式無非三種。

一、押金。在新華網的報道中,知名IT評論人磐石之心認為,押金是共享經濟企業看中的盈利點之一。“押金帶來的巨大資金沈澱,讓他們不擔心物品損毀、不還等問題。比如共享單車,只要一輛單車有5個人繳納押金,就夠了買車的成本。然後再把這些長期沈澱的押金用作理財,即可獲得盈利。至於共享物品使用的收入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二、租金。以共享e傘為例,租金為半小時0.5元,平均使用時長為1小時,單次消費為1元。

三、廣告。春筍高層覺得未來該行業一定是不收押金的。就像共享單車逐步取消押金一樣,共享雨傘亦然。接入芝麻信用後,用戶即可免押金使用雨傘。

在他看來,雨傘是一個天然的廣告媒介。相較於單車和充電寶,雨傘成本低而不低頻,可覆蓋室內室外雙場景。而廣告收益其實會有三個入口:用戶借傘時的自助設備、傘面或傘內、手機App或服務號頁面。

如今,共享雨傘行業發展還處於早期階段。記者采訪發現,多數入局者對於市場規模有多大仍不明確。他們還在摸索中前行,比如oto創始人劉開儉,他還在嘗試到底是免費好還是付費好。

關於市場上爭議的點:共享雨傘是否是偽需求,還亟待市場驗證。

正如春筍高層所說,共享雨傘是一個無門檻的行業。玩家只有借助資本的力量快速跑馬圈地,才能成就贏家。這會掀起燒錢大戰嗎?

共享雨傘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4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