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主动权下放 “央企千亿酒店资产重组”攻坚

http://www.21cbh.com/HTML/2010-2-3/164832.html
核心提示:超过1000亿的酒店资产将在128家央企间进行“体内循环”,其最终的走向,将取决于大股东与总经理、出让方与接收方的博弈。

2500多家酒店,超过1000亿的资产,超级酒店业央企呼之欲出。

这些目前散落于128家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中央企业的酒店资产,即将通过重组,向少数几家“以酒店为主业”的优势央企集中。

但由谁来整合、以什么方式整合,至今悬而未决。2月2日,本报记者从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局综合处了解到,目前,重组方案还在讨论和研究阶段。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本周,国资委将会召开会议,向相关央企解释这一重组方案。而国资委改革局综合处一位负责人也表示,下周一,国资委将召开电话视频会议,对外介绍相关进展。

国 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1月31日的表态,是对央企酒店资产整合强势推进的最好注脚。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李荣融表示,做好主业是国资委作为出资人对央企 的基本要求,央企要严格按照国资委要求,做大做强主业,严控非主业投资。而现有的128家央企中,仅有6家主业与“酒店”相关。

2003年 至今,央企的整合一直在沿着两条路线推进——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行业排头兵集中。由此,一方面,央企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至今已从2003年的 196家减少至128家,2010年还将减少至80到100家;另一方面,每个央企的资产都在向其主业集中,并逐步退出辅业。

“股东(国资委)说了算,而不是你总经理(央企管理层)说了算。”这是国资委对自身的定位,也是其强势推进央企重组的基础。但“总经理”亦有自身的考虑。

以此次酒店资产重组为例,出让方不仅希望收回投资甚至获得溢价,还希望藉此摆脱相关的负债和富余人员;而对接收方来说,最佳方案则是,通过“划拨”免费获得此等资产。

这是一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对垒。如何达到平衡?

2月2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发展与改革研究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国资委只是引导央企主动进行主辅分离,“并未否认拥有酒店的央企可以主动寻找承接者,以减少重组的阻力”。

体内循环

1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宣布“拟让央企剥离非主业的酒店和宾馆资产”。国资委改革局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李荣融的讲话很明确,央企非主业宾馆酒店分离重组的范围包括“不以宾馆酒店为主业的央企”及“其各级子企业投资兴办的各类非主业宾馆酒店”。

“李荣融近期的讲话只是再度强调了这一原则,也希望央企能够明确这一点,不应再进行类似的投资。”一位国资委宣传处人士向记者解释道。

在王志刚看来,央企早年因历史原因所形成的经营范围“包罗万象”,并不适应于现代企业发展,因此,“必须进行梳理,强调专业化运营”,酒店资源势必需要流向适合其专业经营的央企。

目前,几乎所有央企旗下均拥有酒店资产,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电力、中国电信、中国烟草、中国航天科技以及三大航空集团等。据中国旅游研究中心副院长戴斌估算,央企拥有的酒店数量预计在2500家以上,资产规模超过千亿元。

之所以选择央企作为承接人,盖因“震动最小,也最为方便”。

王志刚表示,国资委的难处在于,这些酒店资产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优质资产中掺杂着大量债务以及富余人员处置的问题。“这跟以往剥离学校、医院等辅业资产的困难类似。”

在他看来,重组必须要考虑到“资产转移时所一并带去的债务及富余人员”的处置,因此,央企非主业酒店资产的出让和接收,“并不是简单的把产权一卖了之,而是将其众多历史遗留困难一并转手,更需要出让者和接收者沟通协商”。

主动权下放

2月2日,中海集团战略发展部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海已经接到相关文件,并在做剥离方案,“国资委的态度很明显,我们也在积极的配合国资委的要求”。他透露,2月1日,中海集团内部还对方案进行了一次讨论。

但这位人士坦言,至今尚不清楚国资委对此重组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和安排。

事实上,早在2007年下半年,国资委便开始筹划“央企酒店资产剥离重组”。但直至两年之后的今天,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重组方案,仍未能出台。

据上述国资委改革局人士介绍,剥离的非主业宾馆酒店,将“通过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协议转让、市场转让等方式,重组到以宾馆酒店为主业的优势央企”。

但三条重组路径,具体如何选择?对于拥有“非主业”酒店资产的央企来说,如何稳妥处置酒店资产并获得相应的溢价,是其考量的重点。而对于酒店资产接盘者来说,通过“划拨”无偿接受,并尽可能减少包袱,才是最优方案。

王志刚表示,三条路径很明确,是给央企自主选择的,国资委并没有做出硬性规定。

他认为,国资委在重组中只是起“引导作用”,央企可以根据国资委的要求,主动寻找合适的承接人,双方充分沟通,协商利益点。“只要制定合适的重组方案,说服国资委放行就可以”。

王志刚强调,国资委会充分认可央企的主动权。

千亿资产竞逐

尽管重组方案尚未明确,但接盘者踊跃。那些“以酒店为主业”的央企,纷纷主动表态“自己最适合”。

“我只知道,我们是备选的资产承接人之一。”华侨城副总裁刘平春对本报记者表示。至于谁将与华侨城竞逐这一资格,他表示并不知情。

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管理专家赵焕焱指出,128家中央企业中,有4家的主业明确含有酒店,分别是中粮、华侨城、中化、南光。此外,港中旅、中国国旅以旅游为主业的央企,也同酒店业务相关。在他看来,有6家企业具备承接人的资格。

显而易见的是,上述企业若能获得这2500家酒店,哪怕是其中一部分,将奠立其超级酒店企业的地位。目前,华侨城仅拥有酒店30多家(包括经济型酒店),而港中旅也仅拥有近50家。

刘平春向记者表示,作为“以酒店旅游为主业”的央企,华侨城具备承接人的资格,而且,华侨城已有了非常完备的酒店资产和品牌,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益也非常突出,显现出良好的承接人品质。

至于承接方式,“当然,我们希望是划拨或转让的方式重组这些酒店,但若是用市场方式,我们也有资金实力。”刘平春称,华侨城刚刚完成整体上市,这些年在资本市场上的良好运作,使其具备资金实力,满足各种形式的承接方式,包括现金收购。

而港中旅一位负责酒店资产运营的管理层对本报记者直言,港中旅比华侨城还多一个优势:即有过整合国企(中国中旅)的经验,能够顺利重组其它央企的酒店资产。

但华侨城、港中旅等潜在接收方,最终能够取得多大的份额,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与酒店出让方的利益协商。

在赵焕焱看来,酒店资产重组应该采取市场的方式,通过股份制的形式来实现,这对资产的估值有益,也有利于那些不以酒店为主业的央企心甘情愿地退出。

不过,“通过划拨,左手倒右手,也是可能的。”某大型央企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国资委毕竟是央企的大股东,如果把这些酒店资产划拨给一个以酒店为主业的央企,对国资委来说,也无异于左手倒右手,并无分别。“果真如此,哪个央企会不听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21

能源審批下放:地方「發改文」決定項目命運

http://www.21cbh.com/HTML/2013-5-27/wNNjUxXzY5MzUwNQ.html

根據國家能源局思路,對已列入國家有關能源規劃需要審批或核准的項目,除涉及其他地區、需要全國統籌安排或總量控制的項目以及實行國家安全審查的外資項目外,一律下放。

風電和非主要河流以外的水電站屬於下放的序列。一位接近國家能源局的人士告訴記者,對於風電項目國家能源局的初步思路是,設定風電開發總量,具體能源項目由地方部門核定。納入大盤子的項目,可以獲得財政補貼。

大能源項目審批手續將大大簡化,但審批改革卻並非一放了之。行政審批權限從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到地方投資管理部門讓渡,無疑增加地方部門管理權限。有業內人士擔心出現「一放就亂」,風電、水電超規劃發展的問題。

此外,能源項目審批所涉及的財政補貼、土地預審難、審批部門過多等老大難問題並未因下放而解決。

「省領導一個招呼決定項目成敗」

在風電項目審批權完全下放之前,省級發改委仍然擁有「5萬千瓦以下風電項目」核准權。在過去五年風電大躍進歷程中,地方4.95萬千瓦風電云集,更催生了行業亂象。

一位風電行業人士向本報記者介紹地方風電項目核准過程中的潛規則。

「由於新能源投資向社會開放,幾乎沒有門檻。只要有關係,註冊公司後就可以在開發區域獲得風電資源,然後準備材料核准,核准後再賣掉。核准一個4.95萬千瓦的風電項目,成本最多在400多萬元,但可以賣到2000萬左右。這個巨大的利益空間,把各級政府有權部門栓到了一起。」該人士如是說。

地方發改委的路條是整個項目審批的關鍵。「正因為沒有門檻,任何公司都可以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簽訂風電開發協議,一般由地方發改局或招商局操作。協議簽訂後,往往不做測風工作,找與當地廳局關係密切的設計院做可研報告,報到省發改委批覆後,獲取路條。」

「隨後,編制環評、水土保持、礦產壓覆、地質災害、土地預審、電網接入等支持性文件,編制單位只要見發改委路條,繳納相應費用後就給做,起不到任何把關作用。組件齊了就可以核准。」上述人士介紹。

在項目申報過程中,涉及國土、水利、環保、規劃、電力等部門,個別還涉及文物部門。「這個過程少說半年,往往1~2年。但關鍵還得有高層某領導打招呼。省內大領導一個招呼就能決定一個項目能否核准,甚至已核准項目也有可能廢掉。」

有省級發改委官員自嘲是「發改文」單位。領導打個招呼就發個文,打個招呼就改個文。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文件的可信度在不斷降低。基於此,對於國家能源局下放審批權限,帶來新的擔憂:權利下放後管理將更加混亂。

目前,地方政府部門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風資源補償費「三免三減半」政策無法兌現,捆綁風資源要求裝備製造業同時落地。

為預防因審批權力過於集中帶來的腐敗問題,能源局內部文件特別強調:「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堅持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凡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能源改革方案、重大能源政策、重點能源工程項目,依法公開聽取群眾意見並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一個水電站需40~50個專題報告

在此輪行政審批改革之前,「主要河流上建設的項目和總裝機容量25萬千瓦及以上水電項目」均由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核准。相對風電而言,地方對水電管理空間極其有限。

一般而言,裝機容量2.5萬千瓦以下由當地市(州)發改委核准,25千瓦以下由省發改委核准,25~100萬千瓦電站由國家發改委核准,100萬千瓦以上由發改委報國務院審批核准。

水電項目建設的基本程序是:項目前期選點等前期準備工作-預可研-可研-相關技術部門審核-電力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國家發改委審核-國務院審核。

「一個水電項目前期工作十分漫長,除流域規劃之外的工作,前期預可研工作少則5年,多則數十年,建設期的時間很大程度取決於行政部門審批的時間,一般100萬千瓦水電站建設期不會少於5年。」一位國有企業水電開發負責人介紹。

一般大中型以上水電項目可行性研究過程要完成40~50個專題報告,約30個報告需要有關部門審查。

項目審查涉及的技術諮詢機構有水利水電設計研究院、中國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審批審查地方行政部門有省移民辦、省環保局、林業局、水利廳、國土廳、文物局、水產局、地震局、電力公司、鐵路局,最後是發改委。

在國家層面的審批涉及水利部、長江委(黃委、淮委、珠委)、國土資源部、環保部、電網公司、鐵路部門,最後是國家發改委及國務院。

由於項目核准進程緩慢,2011年水電新核准裝機容量僅1268萬千瓦,2012年為1900萬千瓦,2011~2012年規劃開工規模僅完成一半。

根據能源「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新增1.6億千瓦水電裝機,平均每年的開工量需達3200萬千瓦,完成目標難度較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75

財新網:IPO審核6月下放交易所 上兵伐謀zgz

來源: http://xueqiu.com/6078380931/36447545


中國證監會近日在系統內作出部署,為今年內按註冊制要求進行IPO審核加緊準備。註冊制正式實施的具體時點仍然取決於《證券法》修訂的進展以及國務院對相關方案的最終批準,但證監系統內傳達的精神是,從今年6月起IPO審核工作移交滬深證券交易所,各項準備也圍繞這個時點展開。
  元旦前後,證監會再次向國務院上報了一稿註冊制改革方案,其核心仍然是將發行審核權下放到交易所,證監會只負責證券註冊和對交易所審核行為的監管,不再具體幹預。另一方面,由於《證券法》總體修訂工作爭議較大、進展晚於預期,證監會正在推動全國人大常委會先修改註冊制改革必要的若幹法條,從而加快改革進程。
  上周,證監會主管發行工作的一位副主席召集各有關部門,就落實註冊制作出更具體的安排。在證監會層面,與現有核準制相關的一批行政規章將予以廢止,本屆發審委到期後不再續聘;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將出臺與註冊制相適應的一批行政規章和規則;同時登記結算公司也做好後臺流程的技術準備。
  目前有明顯變化的是發行審核節奏。去年,證監會考慮到市場承受度,按月平均安排IPO發行。今年以來,IPO節奏明顯加快;同時發行部對目前排隊中的600家IPO申請也在加快審核。部分企業“上會”(履行發審會程序)時間有所提前。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稱,此舉是爭取在滬深證券交易所接手審核之前,盡量多審核一批企業,為審核權順利過渡留足時間。
  “在發行改革這件事情上,國務院的決心很大,證監會也下了決心要簡政放權。現在比較考驗的是證券交易所,審核下放到交易所,也意味著責任的下放。”一位投行人士評價說。
  僅僅將發行審核權下放,並非註冊制的核心。業內人士認為真正的註冊制發行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法規和制度。
  明確定義多層次資本市場、完善退市機制、強化證券侵權責任,以及支持民事追償,都是本次《證券法》修訂重點討論的內容。接近修法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審核權下放給交易所已有共識,為了完成今年內推出註冊制改革的“政治任務”,對《證券法》先作最低限度的修改,在立法程序上是可能的;但這樣做必然會在許多技術細節上留下缺漏,尤其制度上缺乏有效的退市機制、侵權追責的保駕護航,其負面效果也需要高度重視。
  兩家交易所人士最關心的是註冊制實施之後的資源分配。目前證監會發行部門一方面掌握審核權力,另一方面也在兩家交易所之間均衡分配上市資源。今後行政安排的機制一旦打破,會不會出現交易所“無底線競爭”的問題?
  除了IPO之外,再融資審核也將由交易所審核,並且非公開的定向發行可能不再審核,由企業自主決定。投行人士稱,非公開的融資行為本無審核必要,但目前市場的現實是,上市公司的非公開發行的效率甚至趕不上非上市公司的私募融資。

蔣飛財新記者
http://finance.caixin.com/2015-02-09/100782643.html?from=b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534

IPO審核6月下放交易所 發行節奏有望再提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166

A股實行註冊制還有多遠?今年6月1日可能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財新報道,註冊制正式實施的具體時點仍然取決於《證券法》修訂的進展以及國務院對相關方案的最終批準,但證監系統內傳達的精神是,從今年6月起IPO審核工作移交滬深證券交易所,各項準備也圍繞這個時點展開。

報道還提到,上周證監會內部會議還就落實註冊制作出了更具體的安排。在證監會層面,與現有核準制相關的一批行政規章將予以廢止,本屆發審委到期後不再續聘;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將出臺與註冊制相適應的一批行政規章和規則;同時登記結算公司也做好後臺流程的技術準備。

目前發行審核的節奏明顯加快,從批文下發的速度到發審會審核的數量都有明顯的變化。去年平均每月批文下發的數量在10-14家左右,今年1月底猛增到24家。

中國證券報報道稱,下一步IPO有望再提速:目前監管部門對排隊企業的反饋、審核均已提速,甚至剛到2月,不少急於獲得批文的公司就已少見地更新完年報數據以滿足上市條件。市場人士預計,春節過後IPO批文的下發速度有望進一步增加。

該報引述消息人士預計,今年4月註冊制方案有望擇機公布,7月後正式實施,目前各項工作仍在按照這一時間表推進。

 “但這一時間表目前僅作為工作參考,具體落實變數較大。”前述消息人士對中國證券報指出,具體方案如何確定仍有待國務院批準,由於證券法審核時間延期,使得註冊制實施的籌備時間比預計的短了不少,如何在短時間內平穩過渡,特別是在今年上半年為註冊制實施打好基礎顯得尤為重要,目前IPO審批節奏的提升正是為註冊制推出鋪路之舉。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712

IPO受理空窗期備戰註冊制 審核權望五月下放交易所 上兵伐謀zgz

http://xueqiu.com/6078380931/36540359
近日,IPO審核權從6月1日開始下放至交易所的消息在業內盛傳。
  今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瞭解到的最新消息是,IPO審核權或在五一左右將下放至交易所,交易所已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一位接近監管層人士告訴記者,證監會在4月份以後將不再受理任何IPO申報材料,也不會下發任何反饋。
  「空窗期應該就是為註冊制進行準備。」該人士認為。

  近日證監會正加快新股審核速度。
  按照網上發行日期統計,1月份有22家新股完成發行。2月份新股發行數量達24家。2月10日有17只新股申購。
  「最近,審核速度明顯加快。現在材料報上去會馬上預審,然後給出反饋意見。」  南方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告訴記者。而這一切都似乎在為過渡到註冊制進行準備。
  此外,有消息稱證監會將廢止44個相關文件,取消發審委、重組委等。
  「我瞭解到的是證監會好多人都辭職從商了,發審委這些都要撤了。」北京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但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從審核制過渡到註冊制,需要一個過程。
  「在註冊制尚未推出之前,交易所或將建立類似發審委的制度。」上述接近監管層人士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866

21世紀:IPO四月暫停申報 審核權下放或提前至五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42

據21世紀經濟報道,IPO審核權或在五一左右就將下放至交易所,交易所已經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一位接近監管層人士告訴該報,證監會在4月份以後將不再受理任何IPO申報材料,也不會下發任何反饋。“空窗期應該就是為註冊制進行準備。”該人士認為。

財新周一報道稱,IPO審核工作從6月1日起移交滬深證券交易所,各項準備也圍繞這個時點展開。  

近日證監會正加快新股審核速度。 按照網上發行日期統計,1月份有22家新股完成發行。2月份新股發行數量達到了24家。2月10日就有17只新股同時申購。

中國證券報周二報道,下一步IPO有望再提速:目前監管部門對排隊企業的反饋、審核均已提速,甚至剛到2月,不少急於獲得批文的公司就已少見地更新完年報數據以滿足上市條件。市場人士預計,春節過後IPO批文的下發速度有望進一步加快。

該報引述消息人士預計,今年4月註冊制方案有望擇機公布,7月後正式實施,目前各項工作仍在按照這一時間表推進。

21世紀經濟報道今日還提及:

有消息稱證監會將會廢止44個相關文件,取消發審委、重組委等。“我了解到的是證監會好多人都辭職從商了,發審委這些都要撤了。”北京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從審核制過渡到註冊制需要一個過程。“在註冊制尚未推出之前,交易所或將建立類似發審委的制度。”上述接近監管層人士表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065

城商行境內外投資審批權下放至銀監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9405.html

城商行境內外投資審批權下放至銀監局

第一財經日報 楊柳晗 2015-06-08 12:11:00

原規定則要求城市商業銀行申請投資設立、參股、收購境內法人金融機構由申請人所在地銀監局受理並初步審查,銀監會審查並決定。

銀監會近日發布《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下稱《辦法》)。與修訂前的規定相比,《辦法》的主要變化在於對城市商業銀行對內和對外投資的審批權的變化,銀監會將城市商業銀行境內和境外投資的審批權下放至了地方銀監局。

對於境內投資,原規定和修訂後的《辦法》都要求,國有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申請投資設立、參股、收購境內法人金融機構由銀監會受理、審查並決定。銀監會自受理之日起6個月內作出批準或不批準的書面決定。

但對於城市商業銀行境內投資的審批權則下放至了銀監局,根據修訂後的《辦法》,城市商業銀行申請投資設立、參股、收購境內法人金融機構由申請人所在地銀監局受理、審查並決定。而原規定則要求城市商業銀行申請投資設立、參股、收購境內法人金融機構由申請人所在地銀監局受理並初步審查,銀監會審查並決定。

對於中資商業銀行境外投資,原規定和修訂後的《辦法》都要求,國有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申請投資設立、參股、收購境外機構由銀監會受理、審查並決定。

銀監會同樣將城市商業銀行的境外投資審批下放至銀監局。根據修訂後的《辦法》,城市商業銀行申請投資設立、參股、收購境外機構由申請人所在地銀監局受理、審查並決定。而原規定則要求由申請人所在地銀監局受理並初步審查,銀監會審查並決定。

此外,《辦法》還規定,設立中資商業銀行法人機構的註冊資本為實繳資本,最低限額為1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可兌換貨幣,城市商業銀行法人機構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億元人民幣。

對於境外金融機構作為中資商業銀行法人機構的發起人或戰略投資者的要求,《辦法》規定,最近1年年末總資產原則上不少於100億美元,銀監會認可的國際評級機構最近2年對其長期信用評級為良好;最近2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應當達到其註冊地銀行業資本充足率平均水平且不低於10.5%;非銀行金融機構資本總額不低於加權風險資產總額的10%。

辦法還《規定》,單個境外金融機構及被其控制或共同控制的關聯方作為發起人或戰略投資者向單個中資商業銀行投資入股比例不得超過20%,多個境外金融機構及被其控制或共同控制的關聯方作為發起人或戰略投資者投資入股比例合計不得超過25%。投資入股比例是指境外金融機構所持股份占中資商業銀行股份總額的比例。境外金融機構關聯方的持股比例應當與境外金融機構的持股比例合並計算。

對於境內非金融機構作為中資商業銀行法人機構發起人的主要條件,《辦法》規定財務狀況良好,最近3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年終分配後,凈資產達到全部資產的30%(合並會計報表口徑);權益性投資余額原則上不超過本企業凈資產的50%(合並會計報表口徑),國務院規定的投資公司和控股公司除外;入股資金為自有資金,不得以委托資金、債務資金等非自有資金入股,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376

專家揭秘走私肉背後真相 稱肉類低溫下放2年沒問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4711.html

專家揭秘走私肉背後真相 稱肉類低溫下放2年沒問題

一財網 馬曉華 2015-07-13 20:33:00

“我們的肉都是儲存在-18°下,國家建議是1年保質期,但沒有超過這個時間的,因為肉都賣完了。”一位肉聯廠老總表示。也正因為有如此大的肉類需求市場,勢必衍生出走私行為。

近日,有關“僵屍肉”的報道占領了各大新聞終端。這些“古董級”的凍肉不僅聽起來嚇人,很多人也在擔心自己會不會在餐桌上遇到“僵屍肉”。

7月12日,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海關總署、公安部發布《關於打擊走私冷凍肉品維護食品安全的通告》後,13日上午,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也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持續加大對凍肉走私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對所有查獲的走私冷凍肉品依法予以銷毀,切實維護人民群眾食品安全。

中國肉類協會副秘書長高觀表示:“我國家對凍肉的標準-18°以下保質期為一年,國際標準是-20°以下保質期為兩年。原來定的時間太短,因為當時肉比較緊缺,電也緊缺,80年代時,肉存不了那麽久就吃完了,所以國家定了-18°存一年。”

在高觀看來,“僵屍肉”作為存儲時間比較長的肉來講雖然不適合食用,但是實際上動物宰殺之後就變成了肉屍,從術語上說就是一個屍僵的過程,宰殺後必然成為僵屍,只是以前沒有這樣的表述方式。他認為,從食品衛生長期的管理來講,低溫就是為了防止腐敗,長期科學實踐證明,肉品在低溫下存放1~2年是沒有問題,可以正常食用。

與此同時,國產肉品存儲時間較長的發生概率似乎沒有這麽大。高觀表示:“目前中國肉類產銷形式非常好,國產肉是供不應求。”

“我們的肉都是儲存在-18°下,國家建議是1年保質期,但沒有超過這個時間的,因為肉都賣完了。”一位肉聯廠老總表示。

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有大量的肉品屬於進口。在商務部進口大宗農產品的數據中,2014年進口凍魚2102257.2噸、雞肉及其副產品進口442528.2噸、牛肉及其副產品317062.2噸、羊肉及其副產品進口量是287192.9噸、豬肉及其副產品進口量為1378546.1噸。

國家統計局在今年年初發布數據中顯示,2014年,中國肉類產量8706.74萬噸,按照80年代專家建議的最低營養需求每日每人2兩肉的情況下,這個量遠遠不夠。

也正因為有如此大的肉類需求市場,勢必衍生出走私行為。

“聯合國有個數據,人均GDP到了5000美元以上的時候,肉類消費會到一個快速增長的水平。十二五以來,中國正好處於這個階段,肉類需求增長特別快,國產肉類供不應求,所以進口量比較大,除了官方統計的數據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走私肉,這個市場非常好,所以有點愈演愈烈的情況。”高觀表示。

然而走私量變大勢必帶來兩個問題,首先是對國內肉品生產和銷售的影響,其次是對正常的、健康安全的肉品銷售的沖擊。

“因為走私沒有關稅,沒有檢驗檢疫,所以賣的很便宜。”高觀表示,“2013年以來走私肉的問題就很突出了,因為中國這個市場特別好,走私盈利特別高,打擊走私很難。雖然政府在2013~2015年采取了不少的措施,但是走私量有增無減。專家預估走私肉每年在200萬噸到300萬噸之間,但是這個數字也僅僅是牛肉羊肉,不包含豬肉和雞肉類。”

接近海關進出口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中國肉類進口非常嚴格,通過正規的渠道,有問題的肉是進不來的,但是非正規渠道進來的肉可能會存在過期肉品,甚至沒有通過檢疫的肉品。

“在國內肉類供不應求之下,加上不正確的消費觀,認為海外的肉品就是好的,助漲了走私肉的存在。”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同時,走私肉的監管也是一大難題,很多肉品走私都發生在國防邊界,且距離很近的地方,有的甚至就是活牛趕過來直接宰殺,根本不會去檢疫。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974

去哪兒網下放總部權限 總裁孫含暉離職做投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07/151848.shtml

9月7日,在線旅遊平臺去哪兒網宣布組織架構改組,全面推進扁平化。去哪兒網總裁孫含暉因個人原因將於今日離職,展開全新的創業投資事業。孫含暉將繼續擔任去哪兒網高級戰略顧問,幫助去哪兒網的業務發展和戰略投資。

其中,去哪兒網將技術部/支付中心等部門組成旅遊SAAS平臺事業群,吳永強將擔任旅遊SAAS平臺事業群CEO、集團執行副總裁,不再擔任公司CTO。

酒店事業部則升級為高星酒店及海外業務事業群,去哪兒網將對於目前占酒店30%多的高星酒店業務加大投入力度。彭笑玫將擔任高星酒店及海外業務事業群CEO、集團執行副總裁,不再擔任公司COO。

此前,去哪兒網擁有機票、酒店、無線、度假、門票、智能住宿、目的地服務七大事業部。2014年底,機票、無線事業部升級為事業群。此次改組後,公司將縮小總部,把更多總部職能變化為事業群,讓總部職能也開放給市場和行業。

改組後,去哪兒網的各大事業群將擁有更大的權限。過去,去哪兒網的事業群具備獨立的人事功能,現在所有的投資功能,也開放給了它們。“這樣,各事業群團隊除了業務手段以外,更增加投資並購的手段來發展自己的業務。”去哪兒網首席執行官莊辰超指出。

經董事會批準,去哪兒網還會有選擇地將部分新業務/事業部引入外部投資者,讓團隊更有創業的激情和動力。

在互聯網圈,去哪兒網的創業激情和激勵機制幾乎達到極致。2015年年會,莊辰超曾經指出,“從人才制度上來講,我們需要創造一個生態環境,對每一個員工提供的工作環境和激勵,等同於外面獲取PE、獲取VC的投資,如此才能促進公司高速發展。”而此次引入外部投資者,則進一步促進了該“生態圈”的多樣性和活力。

事實上,去哪兒網在2015年,已經實行了對內部優秀員工一年晉升四次的機制,特別突出者一年可拿30個月工資。

而加速晉升業績突出的業務領導人,也是去哪兒網特色。今日,去哪兒網宣布晉升目的地事業部CEO張強為目的地事業群CEO、集團執行副總裁。

張強加入去哪兒網不到兩年,已幫助公司建立了強大的地面團隊,簽約數十萬家酒店,鋪設了近萬人的地面推廣兼職網絡。無論從商戶端還是用戶端,都是去哪兒網過去一年多酒店增長的主引擎之一,他的團隊在內部被稱之為“鐵軍”。而據最新財報顯示,去哪兒網酒店間夜量的同比增加高達145%。

以下為去哪兒CEO莊辰超的內部郵件

各位去哪兒的同學:

我在這里告訴大家幾個重要的消息。

總裁孫含暉(Sam)因為個人原因離職,展開全新的創業投資事業。Sam將繼續擔任去哪兒網高級戰略顧問,幫助去哪兒網未來的業務發展和戰略投資。Sam於2010年1月加入去哪兒網,在去哪兒的五年時間里,領導去哪兒網建立的完整的財務法務團隊,完成了百度戰略投資以及在納斯達克上市等諸多重大事件。Sam還帶領了公司的品牌廣告銷售業務,五年間這個業務在他手中成長為公司的利潤引擎之一。他同時也創立了公司的預付卡業務,在他離職以後還會以戰略顧問的身份繼續帶領預付卡業務一段時間。他的嚴謹認真,直接坦率,幽默風趣都給去哪兒網企業文化的形成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祝他之後的生活工作一帆風順!也希望Sam繼續為去哪兒網的發展出謀劃策!

在2012年年底Sam及管理層設計開展了組織結構的變化,建立了事業部制度來讓各個團隊具有更大的自主權面對市場一線的競爭。這個制度在過去3年的時間里,幫助去哪兒網季度營收上升十倍,機票業務規模上升六倍。酒店業務完成了從純搜索到平臺到直銷的三步跳,業務規模上升十多倍。無線業務更是從0收入上升到公司70%的收入,單季收入達到6億。這些成績都是去哪兒的同學們日以繼夜的奮戰獲得的。

我們將繼續深入的發展事業部制度,把公司各個團隊都盡可能推到業務一線面對市場,參與競爭。以下是幾個措施。

1.縮小總部,把更多總部職能變化為事業群,讓總部職能也開放給市場和行業。我們將技術部/支付中心等部門組成旅遊SAAS平臺事業群,將對旅遊行業的服務商(包括線上線下的各類服務商)提供開放平臺和SAAS服務。吳永強(David)將擔任旅遊SAAS平臺事業群CEO,集團執行副總裁,不再擔任公司CTO。我們將酒店事業部升級為高星酒店及海外業務事業群,對於目前占我們酒店30%多的高星酒店業務加大投入力度,同時大力拓展東南亞及日韓的市場。彭笑玫(Denise)將擔任高星酒店及海外業務事業群CEO,集團執行副總裁,不再擔任公司COO。

2.加強事業群的權限。我們的事業群過去有獨立的人事功能,現在把投資功能也開放給事業群。讓事業群團隊除了常規業務手段以外,更增加投資並購的手段來發展自己的業務。(投資並購最後還是需要經過總部IC審批,重大投資並購還需要經過董事會審批)。

3.部分新業務/事業部引入外部投資。為了擴大生態圈建設,更多引入外部資源。經董事會批準,我們會有選擇的將部分新業務/事業部引入外部投資者,讓團隊更有創業的激情和動力。

4.加速晉升業績突出的業務領導人。目的地事業部CEO張強,加入公司不到兩年的時間,幫助公司建立了強大的地面團隊,簽約數十萬家酒店,鋪設近萬人的地面推廣兼職網絡。無論從商戶端還是用戶端,都是我們過去一年多酒店增長的主引擎之一。經過管理層討論並一致通過,張強晉升目的地事業群CEO,集團執行副總裁。我們希望在未來的時間里,張強及目的地推鐵軍為去哪兒網貢獻更大的驚喜。

有人問我,去哪兒網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麽?我想,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學習能力,市場需要無線能力,我們就學習無線能力,市場需要地推能力,我們就學習地推能力。只要我們開始學了,我們就會成為第一。

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為去哪兒網的高速發展加油,創造中國互聯網史上第一個大逆轉百億美元先行者優勢的奇跡。

Best regards,

Cc.zhuang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周路平,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056

國家發改委:2013年至今超6成審批事項已取消或下放

國家發改委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放管服”有關情況,發改委政研室巡視員楊潔指出,發改委采取了一系列減少審批、加強監管、優化服務的具體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

把審批做成服務

楊潔指出,簡政放權的成效主要體現在減少行政審批事項、以投資領域改革為重點,抓好“四個減”和減少政府定價範圍幾個方面。

發改委提供的數據顯示,與2013年初相比,目前已取消下放審批事項比例已經超過60%,其中近80%是企業投資項目核準。發改委已全面完成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清理,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類別和執業資格認定事項,包括價格評估人員、價格鑒證師、招標師職業資格認定,以及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等事項。

楊潔進一步解釋“四個減”包括減核準、減前置、減報建和減環節。發改委在2013年和2014年兩次修訂政府核準目錄,中央層面核準的項目累計減少76%,發改委核準工作量連續兩年“減少50%”;對涉及近20個部門的50項核準前置,發改委率先取消了18項屬於企業經營自主權的前置條件,且推動將其他的32項前置精簡為“兩項半”,除少數重特大項目保留環評作為前置審批外,只保留規劃選址、用地預審兩項前置;將投資項目開工前的報建審批事項由65項減為42項,推進項目審批提速;減環節方面,對列入規劃、符合條件的政府投資項目,實行“兩道並一道”,不再審批建議書,直接審批可研報告。

此外,發改委修訂了中央和31個省區市的定價目錄,中央、地方具體定價項目分別減少80%和55%。放開了除麻醉和第一類精神藥品之外的2000多種藥品政府定價,還放開了跨省跨區的電能交易價格。

據介紹,發改委按照“權力和責任同步下放、調控和監管同步強化”的要求,初步建成了“放管服”改革的“2張清單4個平臺”。2張清單指的是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權力責任清單;4個平臺即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12358價格監管平臺。這些平臺為放管結合、加強和創新事中事後監管,提供了抓手和支撐,而且已經在投資領域和價格領域進行了積極探索。

楊潔表示,“放管服”很重要的是優化服務,就是圍繞“簡化手續、優化程序、在線運行、限時辦結”,努力做到把審批變成服務。

從去年1月1日起,發改委政務服務大廳正式運行,非涉密的行政審批事項全部交由大廳一口受理、統一答複。此外,網上服務大廳於今年7月1日上線運行,審批事項實現了全流程的網上辦理、在線辦理。8月1日,發改委又開通了“發改委政務服務大廳”微信號,方便群眾辦事和信息傳播。

值得註意的是,發改委將投資項目的委托評估時間和委內辦理時間分別控制在30個和20個工作日之內,實現了審批“零超時”。

深化投融資改革 政策落地是關鍵

新聞發布會上,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羅國三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文件提出了四個方面的改革重點:一是改善企業的投資管理,充分激發社會投資的動力和活力。二是完善政府投資體制,發揮好政府投資引導和帶動作用。三是創新融資機制,暢通投資項目融資渠道。四是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升綜合管理和服務水平。

另外,還明確提出三個方面的保障措施,包括強化分工協作,加快立法工作,建立健全投融資方面法律法規體系,推進配套改革等。

《關於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18號文件)是投資體制改革歷史上第一份以中共中央名義發布的文件。羅國三強調,這是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投融資體格改革的總體部署。文件圍繞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明確了改革的目標,即建立完善企業自主決策、融資渠道暢通,職能轉變到位、政府行為規範,宏觀調控有效、法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資體制。

18號文件提出了四個方面的改革重點:一是改善企業的投資管理,充分激發社會投資的動力和活力。二是完善政府投資體制,發揮好政府投資引導和帶動作用。三是創新融資機制,暢通投資項目融資渠道。四是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升綜合管理和服務水平。

此外,文件明確提出了三個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強化分工協作,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具體方案,明確任務分工時間結點,進行督查強化問責;二是加快立法工作,建立健全投融資方面法律法規體系,維護競爭、公平有序、要素合理流動的投融資市 場環境;三是推進配套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要與其他相關領域改革協同推進形成改革的疊加效應,充分釋放改革紅利。

羅國三總結了關於文件落實開展的幾項工作,包括抓緊制定有關部門、地方的任務分工方案,盡快報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實施;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主任近期將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貫徹落實18號文件提出工作。

各地方也在研究起草本地的貫徹落實實施意見,共同推動18號文件落實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1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