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2 NM
中電主席米高嘉道理的母親Muriel Gubbay於月初逝世,享年九十六歲。上週三,嘉道理家族空群出動,在家族旗下的淺水灣影灣園,為嘉道理夫人(The Lady Kadoorie)舉行追思會,主題是「celebration of life」(生命禮讚),現場亦沒有哀樂愁容。不少達官貴人都俾面出席,包括曾蔭權、李嘉誠、李國寶及陳方安生等。 嘉道理這個猶太家族,為九龍及新界供電過百年,後人亦以香港為家。剛去逝的嘉道理夫人,可說是情繫香港。出生於香港的Muriel,書香世代,是一位鋼琴 家,二次大戰後,Muriel曾協助丈夫羅蘭士,開放半島酒店,收留大量猶太難民,備受族人愛戴。出身苦難民族的嘉道理夫人,見證香港過去一世紀的動盪、 繁華,最後在這個發跡地找到長眠之所。
上週三,淺水灣陽光普照,追思會於影灣園餐廳的帳篷內舉行。影灣園前身是淺 水灣酒店,是嘉道理家族早於二十年代,落腳香港時購入地皮興建的地標;八二年拆建後僅保留餐廳、花園。場內布置簡約,以素色為主,選用了白色及粉紅色的玫 瑰花,氣氛輕鬆祥和。嘉道理家族第三代掌舵人米高嘉道理打了條金色領呔,不時走到門口,笑着與親戚好友擁抱握手。 追思會以私人形式進行,主題是「生命禮讚」。場內擺放了多張嘉道理夫人的舊照片,不少是她丈夫羅蘭士嘉道理生前為妻子拍下的作品,還有鋼琴奏樂。踏正十二 時,追思會正式開始,米高嘉道理首先上台,憶述母親生平事跡,更表示十分榮幸能夠與一眾來賓慶祝這個歡欣時刻(I am very privileged to see all of you here and to celebrate with you)。米高透露,父母新婚第一晚正是在淺水灣酒店度過,所以在此搞追思會,別具意義。之後,米高的女兒Natalie、Bettina和兒子 Philip相繼上台致辭,不時提起往日趣事,引來哄堂大笑。孫兒Philip憶起祖母八十歲時,在青山別墅坐上他的一部高卡車,童心未泯,還特意挑了這 張照片放置在會場內。追思會歷時二十多分鐘,眾人其後走到花園享用茶點。米高與太太Betty,拿着酒杯,如穿花蝴蝶般,忙着招呼賓客,整個追思會沒半點 哀愁。
書香世家 熱愛音樂
Muriel Gubbay丈夫羅蘭士有「電王」之稱,是嘉道理家族第二代掌舵人,帶領家族走過戰亂,成為香港巨富。Gubbay、嘉道理(Kadoorie)及沙宣 (Sassoon)三個都是赫赫有名的猶太家族,祖宗同樣來自伊拉克的巴格達,家族成員之間甚有淵源。Muriel出身書香世家,一九一五年生於香港,父 親David Sassoon Gubbay是著名猶太學者,是猶太社群的領袖之一。十九世紀末,羅蘭士的母親Laura Kadoorie由倫敦來港,起初因為氣候問題,不適應香港的生活。後來結識Muriel祖母,成為好友,才逐漸融入東方的生活。當時,Muriel父親 David曾在沙宣旗下洋行工作,而羅蘭士父親艾利(Elly Kadoorie)亦曾在沙宣打工。Muriel是獨生女,與羅蘭士可謂青梅竹馬。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人結為夫婦,並前往中南半島度蜜月。那時候嘉道理 家族已經是富甲一方的猶太商人,家族已經擁有半島酒店、淺水灣酒店,且已入股成為中華電力的大股東。羅蘭士夫婦婚後一直居於九龍嘉多利山嘉道理道二十四號 大宅,並誕下女兒Rita及兒子Michael,即米高嘉道理。 Muriel父親David曾帶領猶太教莉亞堂(Ohel Leah Synagogue)合唱團,於教堂啟用時獻唱。耳濡目染下,Muriel亦熱愛音樂,尤其精於鋼琴。
經歷戰亂 收容難民
猶 太人可說是一個集優越與苦難於一身的民族。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嘉道理家族曾被拘禁於香港的赤柱拘留營,電廠及半島酒店均被日軍佔領。不久,全家再被送往 上海的拘留營,經歷了一段艱苦歲月。當時Muriel的一對子女只有十八個月和六個月大。後來Muriel透露在這段時間的首要想法是照顧兩個小孩,盡量 讓他們過正常的生活。「Your first thought was to look after your babies, to do everything you possibly could and try and live as normally as possible.」盡顯猶太人面對苦難的堅毅精神。
戰後,羅蘭士是第一個返港的戰俘,Muriel與一對子女仍 滯留上海,居於嘉道理大宅Marble Hall(後捐予中國政府,現為上海少年宮)。當時,大宅是戰後盟軍在上海的活動中心,Muriel曾為不少外交人員、將領、士兵及英國紅十字會人員演奏 鋼琴。三個月後,才回港與丈夫團聚。 大陸政權易手後,嘉道理兄弟羅蘭士和賀理士與猶太人難民組織Joint Distribution Committee合作,協助滯留上海的猶太難民移居海外,經港等候期間,半島酒店成為他們臨時棲身之所,酒店舞廳變成難民寢室,男女分隔安置。 Muriel一直協助丈夫接濟並照顧這些族人,並替他們保管在倉庫中的行李。 一向念舊的Muriel,生前一直使用一部古董賓利坐駕,寧願運往英國修理也不願換新車,車行經紀笑謂,運費及維修費較買新車更貴!
新界人淵源
追 思會上,米高嘉道理見到一位賓客就緊緊上前擁抱着,還特別安排他坐在前排,他就是今年已九十二歲的梁植——植叔,那天一早十時許,在妻子及兒子陪伴下,植 叔老遠從屯門藍地出發到淺水灣出席「老闆娘」的追思會。植叔一九五一年加入嘉道理農業輔助會,與米高嘉道理的叔父賀理士,攜手發展農業,協助新界人改善生 活,植叔以往在賀理士支持下透過養豬而發達,再把地皮發展村屋。現時家族上下一世無憂,在藍地開設超過三十年的嘉爵酒樓,取自嘉道理爵士,因他不忘嘉道理 家族對他的恩惠,說:「得人恩果千年記,賀理士對我好到老豆都無咁好呀!」今年五月,於大埔嘉道理農場,舉行了賀理士的銅像開幕儀式,嘉道理家族上下成員 與植叔一家人也出席,雙方關係細水長流,植叔不時盛讚米高嘉道理:「佢個人好好,無架子!」 每逢夏天,植叔到青山灣游水後,都會到嘉道理家族的青山別墅沖涼換衫,雙方儼如一家人。
第四代獨子現身
當日出席追思 會的嘉道理後人,大多在香港居住,生活低調。米高是羅蘭士夫婦的獨子,他與妻子Betty育有二女一子。身為第四代繼承人的Philip,亦在追思會上曝 光。儀式結束後,健談的Philip向記者表示,很珍惜與祖母生活的日子,「我成日問佢舊時啲嘢,特別係二次大戰,佢講過我曾外公原來唔識講英文,只係識 講法文。」Philip說。他指自己仍在美國讀書,打算選讀商科。 現持有上市公司中電三成五股權及大酒店五成二股權的嘉道理家族,賬面身家達五百億,是香港十大富豪之一。「老電王」羅蘭士一手建立中電王國,但生性儉樸, 襪子穿了也不捨得丟。現任「電王」米高生活奢華,生意則打穩陣波,自已只做中電主席兼非執行董事,將公司交予專業管理團隊打理。在兩代「電王」的努力下, 嘉道理打破「富不過三代」的詛咒,成為香港最有名望的猶太家族。
2011-12-22 NM
本週日(十二月十八日)清晨六時,過氣「楷女郎」Isabella(梁洛施)由多倫多秘密返港,昔日有小小超李澤楷安排公主式護航,保鏢、名貴專車 妥當周到,隨住兩人宣布分手,李澤楷身邊女伴氹氹轉,Isabella的待遇明顯降格。今次返港冇專車接送冇保鏢護駕,只有好友代安排租用七人車代步。 冇見半年,只有廿三歲的Isabella開始失修,吹脹水腫,忙住照顧三個小朋友,又冇愛情滋潤,Isabella大走樣!
山寨團護航
今 年二月同李澤楷分手後,梁洛施一度協議暫不回港,避開傳媒追訪。但「禁返期」一結束,Isabella猶如甩繩馬騮,繼五月尾同詹瑞文到西貢飯局後,本週 日(十八日)單拖由多倫多返港。Isabella晨早六時抵達香港機場,零化妝,明顯「吹脹」、面部浮腫的她戴住headphone,拖着行李步出機艙, 只見她邊行邊發短訊,估計是通知前來接機的人。 過完「e道」,Isaebella在「行李領取區」漫無目的地徘徊,返港的乘客漸多,有人指指點點說:「Isabella喎,真人幾高大!」行蹤曝光,她 於是坐埋一邊密密發短訊「搵救兵」。昔日坐正做「楷女郎」,有司機、有保鏢,今次Isabella只得兩個女性朋友前來接機,其中穿着灰色冷衫友人,是曾 於○九年底陪伴Isabella睇鄭秀文演唱會的Rosanna,當日她充當做保安工作,在機場接機大堂四圍「睇水」,確定無記者,才急call好友離開 禁區。 Isabella甫出大堂,便向友人報以燦爛笑容,其後發現有記者,其中一名友人代為看管行李,方便她離開並阻截記者追蹤。由好友組成「山寨」保安護 航,Isabella最終跳上一輛本田七人車離開。其間,七人車以不同車速測試有否被追蹤,之後往香港區方向進發。 至於拖住Isabella手提行李的友人,不斷諗辦法撇甩記者,時而跳上機場快線,之後又走去的士站,最終在「二號客運大樓」租可中港來回的七人車離開。
調虎離山失敗
至 於Isabella,最後到了灣仔君悅酒店,落車急步行入酒店大堂,記者上前追問她:「係咪帶小朋友返嚟探爺爺?」當事人笑而不答。在君悅逗留不夠五分 鐘,Isabella隨即經由毗鄰的萬麗海景酒店後門,跳上友人在機場租用的七人車,企圖以「調虎離山」撇甩記者,她們更吩咐司機「遊花園」,經灣仔落柴 灣,再由石澳入淺水灣,終在司徒拔道成功擺脫跟蹤。 據了解,Isabella今次返港是應朋友邀請提早慶祝聖誕。昔日同小小超拍拖,與朋友飯聚都要經過嚴格「審批」,時間、地點由男方「安排」,如今無王 管,Isabella自己話事。「Bella同李生分手之後,多咗搵我哋(朋友),咁啱講開Christmas前搞gathering,Bella一口答 應返嚟同我哋敍舊。」一名Isabella的朋友透露。 純粹同朋友見面,Isabella在香港三日兩夜,本週二下午三時四十五分,起程返回加拿大。換上藍色長裙加西裝外套,OL打扮的Isabella面對鏡 頭只報以微笑,繼續拒回答提問。
關係大不如前
小小超財雄勢大,對女伴照顧無微不至,保鏢、專車都是「楷女郎」的身份 象徵。由新相識的「法界新歡」梁芳(Ella),以至「天水圍灰姑娘」梁雯影(Kirsten),出入都有專車管接送。去年一月,當時在任「楷女郎」的 Isabella,現身紅館睇鄭秀文尾場演唱會,小小超安排Isabella發言人盧覓雪為女友擋駕,出動保鏢車隊,成功將女友運離紅館。今年五月,即使 二人已宣布分手,Isabella同詹瑞文到西貢飯局,小小超仍不遺餘力替前度攔截傳媒。至於今次Isabella返港,保鏢、專車冇晒影。 「Isabella係個聰明女,知道Richard唔會得佢一個,不過佢以為自己由灰姑娘變身,係special one,無諗過原來仲有個屋企住天水圍嘅Kristen(梁雯影)。」李澤楷身邊人說。
連累好友
Isabella當日母憑子貴,更帶挈一班閨中密友身居要職。據了解,Isabella同小小超拍拖未幾,便介紹兩位在電影界認識的女性密友,入職李澤楷旗下的「大國文化」,包括在機場護駕有功的Rosanna,被安排掌管電影及電視業務。 「Music Nation(大國文化)淨係做唱片同埋演唱會,邊有掂電視同電影吖?個職位形同虛設,根本白支人工。」一名知情人士透露。 人走茶涼,Isabella退任「楷女郎」後,Rosanna馬上收到「大信封」,淪為失業大軍,而當年一手撮合兩人的紅娘楊紫瓊,原本獲李澤楷泵水開電影及經理人公司,亦被閂水喉撤資,公司停止運作。 至於復出大計,正如發言人盧覓雪所講:「So far冇電影劇本送過俾我。」加上孖仔已入讀playgroup,大仔長治明年正式返幼稚園,作為單親媽咪的Isabella,索性疊埋心水,先專心湊小朋友。
行蹤神秘
同李澤楷分手後,Isabella繼續保持低調,但卻經常被網民揭發行蹤,今年5月,她就被發現帶住大仔長治在美國鳳凰城食麥當勞(左圖),6月,又與契爺黃秋生同遊法國聖心堂。
Isabella介紹好友Rosanna(右一)到「大國文化」旗下打工,但分手後,Rosanna亦被解僱,至於早前好友兼「紅娘」楊紫瓊獲李澤楷「科水」投資開設的星城娛樂公司亦停止運作。
曾經擁有
多得李澤楷,令梁洛施由灰姑娘變鳳凰,二人拍拖期間,李澤楷將女友改頭換面,打造成上等人,更不時賞賜珠寶、物業、股票等逾億元禮物。 2億贖身 08年,當時19歲的Isabella認識李澤楷後,隨即向英皇提出解約,李澤楷為撐女友,揚言幾多律師費都要打到底,更豪花二億,為女友請來夏佳理、吳正和等律師團,最終雙方庭外和解。 月花數十萬 李澤楷不惜工本,打造Isabella成為上等人,安排她入讀美國史丹福大學,三個月課程要四萬港元,Isabella在美國除了學英文,又有私人教練教騎馬、健身、Boxing等,月花數十萬。
包機慶生 梁洛施廿一歲生日,李澤楷為她在三藩市舉行盛大party,同時為李長治擺滿月酒,更出動價值3.7億港元的私人飛機,包機請來楊紫瓊、楊丞琳等到當地參加派對。另外,又有指Isabella獲贈兩幢三藩市豪宅、五千萬現金和首飾作為生日禮物。 豪裝石澳大屋 去年6月,Isabella再為李澤楷誕下孖仔,為迎接母子回港,李澤楷將位於石澳價值二億的大屋重新裝修,在屋內增設暖管、防撞膠、兒童王國等,確保Isabella母子住得舒適。 送遊艇 為獎勵Isabella一連誕下三子,李澤楷豪花千萬,購入一艘Sunseeke Predator 80「占士邦船」做禮物。
楷女郎
貴為城中鑽石王老五,李澤楷今年2月同梁洛施分手後,一直不愁寂寞,身邊「楷女郎」轉個不停,除了26歲女侍應梁雯影,又被撞破與葉梁美蘭的大律師姪女梁芳撐枱腳,早前有報導指他在北京與長髮美女密會。
梁雯影
同Isabella分手三個月,26歲,家住天水圍,中五畢業後在餐廳做侍應的梁雯影登場。今年5月,二人現身新加坡機場,其間李澤楷親自幫女方拎行李。9月,李澤楷與梁雯影再次同一時間現身北京,梁雯影逗留一晚後返港,登上電盈旗下公司登記的Benz回家。
梁芳
9月底,李澤楷被發現與27歲中歐混血兒梁芳(Ella),在中環的日本餐廳撐枱腳,Ella是名媛葉梁美蘭的姪女,現為香港執業大律師,李澤楷當晚在餐廳包房與Ella食足三粒鐘才離開。
長髮OL
10月中,李澤楷在北京公幹,相約一名OL打扮的長髮美女,在酒店內的酒吧消遣,其間二人全程用普通話交談,離開時,李澤楷更輕扶女方纖腰。
2011-12-12 NM
由「牛仔褲大王」楊釗創辦的上市公司旭日企業(393),單是旗下時裝品牌Jeanswest、Quiksilver及Roxy,在全球已有三千多 間分店,市值近三十億元。他還涉獵地產業務,九八年買入北京道一號,成為尖沙咀地標之一,物業估值達五十億元!他還發展位於九龍灣的商廈「一號九龍」全棟 作總部;按此推斷,楊釗的資產總值近百億元。 今年六十五歲的楊釗,非常低調,這些年來醉心佛學;他與太太又膝下無兒,外間一直盛傳他希望交棒予姪仔楊駿業。○三年,旭日企業與沈嘉偉的 I.T(999)合作,大舉北上發展,楊釗找楊駿業擔大旗,考驗這名未來接班人。 可惜I.T擴展過急,「接班人」鎩羽而歸後,迅即墮馬。這名三十五歲的富二代,不甘投閒置散,遂自立門戶入股時裝店Shine。去年他還以筆名楊大偉,在 雜誌寫「楝篤禪」,及在電台開咪講佛學,欲闖出另一片天。
記者與楊駿業在Shine的半島商場分店做訪問,這間 Shine面積約七、八百呎,在這裡買衣服的闊太,拿着衣服在鏡前左併右湊,讓記者和楊駿業分了神。但楊駿業事前要求在這小店做訪問,還透過公關要求訪問 內容圍繞Shine;雖然他仍掛着家族公司旭日創業投資的董事銜頭,但他堅持:「我而家投入喺Shine嘅時間,多過旭日好多!」 Shine十年前由著名時裝買手Gary Wong開設,由他親自前往外地揀選名牌Visvim、Mastermind Japan及Y's等當季時裝售賣,每件價錢動輒數千元,一向深得Twins、鄭秀文及容祖兒等明星客捧場。去年,楊駿業入股,成為Shine的大股東。 Shine的員工只有二十多人,香港及內地分店數目只有十二間,實屬小生意,與叔父楊釗創辦、員工萬多人、分店逾數千的旭日,當然不可同日而語。而這個時 裝王國,本來一度屬意由楊駿業繼承的。
回流香港擔大旗
旭日集團由楊釗於七四年成立,初時只是一間小型製衣廠,生產及 出口牛仔褲。其後他一手創辦時裝品牌Jeanswest,又與美國Quiksilver及Roxy合作,現時這些品牌在全球共有三千多間分店,去年營業額 達六十一億元,並為楊釗贏得「牛仔褲大王」的稱號。早年楊釗更拉攏其兄楊洪,即楊駿業的父親任其左右手,替他到菲律賓及印尼接管當地虧損的製衣廠生意。楊 洪回港後,有傳與另一名弟弟楊勳,爭做旭日副主席,最後楊洪落敗,八四年遠走紐約自立門戶,其後成立了時裝品牌Tommy Bahama,又代表旭日投資紐約的房地產。楊洪在當地打好基礎後,更帶同妻子及楊駿業三兄妹移民美國。 雖然楊洪離開香港旭日,但與弟弟楊釗的關係仍然良好。由於楊釗與太太聶雪蓮無兒無女,楊駿業跟這對叔嬸一樣是虔誠佛教徒,二十多歲就開始茹素,深得兩老歡 心。○三年,當時二十七歲的楊駿業,本來在美國幫父親楊洪管理當地物業,決定回流香港加入香港旭日,擔任楊釗的私人助理。叔父楊釗的辦公室在公司三十八 樓,他的辦公室就在旁邊,天天跟着他,並做旁聽生參與高層會議,公司上下都視他為旭日明日之星。同年,他更擔大旗代表旭日與時裝品牌I.T合作。雙方組織 聯營公司GSit,各佔五成股份,北上發展。當時得令的楊駿業,長駐上海,兩間公司更訂下三年開三百間分店的目標。
天堂跌落地獄
可 惜「行得快,死得快」。不足兩年,這間GSit前後虧損近二千萬元。而失敗疑與擴張過急有關。○六年旭日的年報指,GSit過去一年極速發展,令投資加大 及開支劇增,使虧損比去年多。最終I.T於○七年以二億六千萬元代價,其中八千萬為現金,向旭日購入GSit餘下五成權益,令GSit成為I.T全資附屬 公司,旭日亦因此收回成本,投資不至於化為烏有。據知楊釗一直很支持I.T老闆沈嘉偉,業務互有往來,拆夥並無影響雙方合作關係。但鎩羽而歸,楊駿業的 「考牌試」宣告肥佬。跟楊駿業說起I.T往事,他即回避說:「嗰時我咩都做吓㗎,請人、租鋪啦。都係唔好提I.T啲嘢,人哋而家都上咗市喇。」楊駿業當時 雖然繼續留在旭日,但已卸去董事長助理一職。他若有所指說:「無可否認,當時屋企係俾咗好好嘅機會我嘅。不過喺呢度(旭日)做咩,都係紙上談兵,我相信出 去會仲叻!」 至於楊釗,記者在他常到的北京道一號餐廳功德林找到他。問到他對姪仔有何寄語,他起初對其新投資侃侃而談:「佢係年輕人,出去鍛鍊一下係好事。佢有兩大條 件,第一係美國學成歸來,第二係屋企做生意,有商場背景,比好多人好。就算第日蝕錢,一來都唔係咩錢,當學嘢囉。想當年我都係由零開始,佢自己打個江山番 來,更加值得珍惜。」然而當問到為何不留楊駿業在旭日幫手及何人接班,他欲言又止說:「呢個係家族嘅策略嚟嘅,好難講。」提起與I.T合作的往事,他更耍 手擰頭:「呢啲唔評論喇。」
繼承無望 連番打擊
楊駿業該次「考牌」失敗,楊釗當然要另覓人選。有旭日員工指,近年醉心佛學的楊釗,已淡出公司日 常行政,現時,楊釗的弟弟楊勳及其妻張慧儀管理着旭日集團,前者是公司副董事長,後者是執行董事,還負責公司的品質管理,兒子楊昌業是副行政總監,張慧儀 的家姐及姐夫亦同在旭日上班,楊勳一家在旭日的勢力範圍較大。 至於楊洪一家,楊駿業入股Shine後,把Shine的辦公室搬到九龍灣工業邨的「一號九龍」,亦即旭日的總部。但他坐的位置已由昔日的三十八樓,降至二 十八樓。而自從其父楊洪於○九年過身後,這一家在旭日的影響力更加褪色。楊洪同樣醉心佛學,○三年把Tommy Bahama賣盤予美國上市公司Oxford,套現約三億美元,回港瞓身搞慈善。直至○九年,一向身體壯健的他突然患上癌病,還是末期。「爸爸只係六十五 歲,中氣好好,講嘢唔用咪,幾百人都聽到。我表面上要支持佢,叫佢唔好放棄,但醫生同我講,佢再做化療都無用。我唔可以同佢講,又唔可以同屋企人講,好辛 苦。佢做咁多善事,呢個世界唔係善有善報嘅咩?」
放開另尋出路
父親病了前後不足半年,就走了。這段日子,他說他想 通,不再固執留守旭日,「 爸爸走咗,反而開咗個窗口俾我去諗我想做嘅事。以前作為家族嘅第二代,好大壓力,驚人哋覺得我唔夠爸爸同阿叔咁叻,而家放開咗,唔再計較人哋點講。」父親 還留了十個字給他,終身受用,就是「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那一、兩年間,他四處物色機會:「做生意一理通、百理明。我由代理車嘅公司、童裝、餐廳都 搵過,有啲人哋唔鍾意我,有啲我唔鍾意人,有啲價錢唔啱。公司有高層同事,一直都知我想搵機會,佢認識Gary Wong,知佢都想搵Partner發展,就介紹我哋認識。我覺得Shine好有潛質,只係之前太低調,所以雙方好快決定合作。」 早在○○年,楊駿業已曾創業,但失敗收場。「當年與朋友成立軟件公司,很快找到venture capital,但遇上科網爆破,已經再搵唔到第二輪資金支持,無得再做落去。我做得好努力,但付出同努力成正比咩?」失敗後,父親楊洪沒半句安慰,反而 跟他說:「恭喜晒!」當時楊駿業很憤怒,甚至離家出走,一個人到北京、上海旅行,一去三個月。最終,他還是回到美國旭日,負責管理公司在紐約的物業。搞科 網失敗,父親早已有所寄語:「俾你咁早出頭都唔係好事!」
性格不服氣
但楊駿業的性格從來不服氣,他不想被睇死:「我係一個有志向嘅人,我想要有成就!」。他在紐約哥倫比亞大 學修讀工程,副修經濟。雖然身形矮小,但當年入大學住宿舍,遇上比他高出半個頭的女同學,他也不理身高差距力追,現已成為他的太太。上月中,他接受在中文 大學任客席講師的朋友邀請,擔任課堂嘉賓,題材是社會企業,他向記者坦言,沒準備講稿,打算臨場「爆肚」:「四十五分鐘好快過,以前有人請我講佛學,我都 係即場發揮。」 就算Shine十周年,在半島的商場搞慶祝派對,也由公關公司一手包辦。楊駿業愛打天才波,當記者問起現時Shine有什麼品牌,他還是要拿起「貓紙」唸 一遍。他解釋說:「呢方面始終都係Gary專業啲,我主要負責Marketing同行政。我有嘅係人際關係,我識得律師、landlord,我有嘅家庭背 景,Gary無,我哋可以互補。」加入Shine後,楊駿業說他最大貢獻是傾租約,他指Shine於中環及銅鑼灣都有分店。他加入後便在半島酒店商場開分 店。他說:「呢個鋪本來係Polo嘅,我知道Polo要搬去另一個位,於是我同半島講,你個商場有咁多大brand,多一個大品牌唔多,但我哋係 multibrand,可以為客人帶來更多選擇。最終傾咗唔夠三個月,半島就應承。」 家住中半山豪宅,以保時捷房車代步的楊駿業,為了闖出自己江山,還改了一個筆名——楊大偉(洋名David),在雜誌寫「棟篤禪」,並在電台開咪講佛學。 「我細個聽爸爸講佛,覺得好難明。於是我諗點可以令到年輕人都對佛學有興趣呢?」他想出了一些年輕人有興趣的題材,如以佛學解釋流行曲《苦瓜》、《囍帖 街》:「棟篤禪即係以輕鬆形式講佛,呢樣嘢,我好自豪㗎。」自立門戶後,楊駿業已無再想重返旭日,他坦言:「承繼?我從來無諗。喂,我家族好大,而家我阿 叔仲揸緊架車,仲有我啲兄弟呢?」要論資排輩?「或者咁講,我出去,成長得仲快。」
2011-12-22 NM
我叫胡逸鳴,阿Nik,曾在一間跨國企業任IT部主管,月薪過十萬。兩年前,人到四十,突然厭倦一星期公幹四日,還要向客人「呃呃氹氹」賣無用的電 腦產品的生活,毅然辭職,投資一百萬元在西貢開設Partymate,售賣派對及BBQ食物。我以為,從此可以找回快樂。 開鋪後才知道,原來醃雞翼、賣肉丸「咁難」。仲要連個天都唔幫我,開業連續六個週末都落雨,無人去燒烤,鋪頭蝕足九個月。 我不認輸,知道靠散客實「好快執」,回想以前打工時湊慣公司客,於是轉攻公司客,做遊船河派對及私人派對到會。One Man Band入貨、煮食、送貨,做侍應一腳踢。雖然生意轉虧為盈,但代價是一日只睡四個鐘。對着客人,我成日笑笑口,但背後的辛酸,只有我老婆先知。
上 星期五,保險公司AVIVA高層謝小姐在家和同事搞派對。派對八時開始,我六時半從鋪頭出發,捧着兩個載滿煙肉、羊排、春雞的保溫箱,揸車往清水灣道寶珊 苑。預早一小時到達,但十六個賓客已經到齊。我先攞出在鋪頭切好的煙肉片給他們送酒,然後將春雞在焗爐翻熱,轉身又幫他們開蠔。他們搖着酒杯細聲講大聲 笑,輪流唱卡拉OK。 謝小姐搭着膊頭對我說:「呢嚿黑毛豬我喺羅馬買的,攞去其他鋪頭切要收錢,但你就免費。」我連即場開蠔都唔收錢,謝小姐梗鍾意。她每次搞派對,只同我講參 加的人數和每個人頭大約二至三百蚊,食物種類由我決定。今晚收費大約五千蚊,我不會即場叫她找數,只需之後寫張報價單直接傳給她公司會計部。 晚上九點半終於甩身,謝小姐遞了杯紅酒給我,我俾面喝了少少,根本無心情。剛才記者拍我切牛扒更緊張到手震震。他們口中說當我是朋友,但我好清楚他們只是 客。做朋友生意更麻煩,個個見我開檔都話幫襯,但就叫我送多十杯蟹柳沙律,哪敢推?看着他們玩,我卻企埋一邊撈沙律,連水都不敢飲,驚他們說食物味道差。
對人歡笑背人愁
不 要以為到會只是端出熟食咁簡單,準備工夫花足一整天。今早九時返到鋪頭收生蠔,Tiramisu要雪半日,所以要快手攪雞蛋、熔芝士;十時多,伙記梅姐回 來了,她幫我拿出羊肉及牛肉解凍,我負責調味。老實講,我不懂下廚,弄到會食物全靠電腦內十幾款醃料配方,但怕落錯分量,每次都要開着電腦睇「貓紙」,像 傻佬般喃喃自語:牛肉用香草紅酒醃、羊配胡椒薄荷葉,雞翼用水牛辣……眨下眼到五時,時間愈來愈緊迫。突然聞到燶味。哎呀﹗一時忘記,麵包已經成黑炭,要 剷走再做過。 現時鋪頭的生意,佔六成都係公司客和私人酒會的到會,部分是我做IT公司時的客戶。他們好多以前叫開大公司到會,即使有投訴都無人理。所以我每次做到會都 自己去,公司客最鍾意我這種小公司服務夠貼身,所以要搵錢就要辛苦些。做有錢人生意,一次都不能錯。有次送漏咗一份沙律,我即刻飛車由西貢送到鰂魚涌,做 出信譽,就不斷有回頭客。公司客貪穩陣,覺得好就不會成日轉,比散客忠誠得多。 上年在朋友轉介下,有個住在南灣私家別墅,花園都成萬呎的客人,找我搞通宵生日派對,一單生意有三十萬元,賺近二十萬元。我花了一個月時間準備,打電話去 廣告公司搵DJ,安排音響燈光,買長枱鋪晒白布設自助餐區,又搭咗個酒吧台,派對由夜晚十點玩到翌日六點,燒烤完、煮消夜再煮埋早餐,請咗十幾個兼職廚師 先搞得掂,好刺激,賺到錢又賺到經驗。
日日望天打卦
想當初見住西貢村屋的人喜歡BBQ,但這區甚少同類型鋪頭。開鋪 前我在網上搵齊各區燒烤店的資料,自己去天后、大埔買料燒烤食足一個月,發現用香草、蔬菜作醃料的BBQ店少,走日式、印尼、泰國口味的更少,我決定行高 檔肉食路線。我識食唔識煮,只知泰國燒雞翼好食、牛肉配紅酒、羊架滴檸檬汁,但醃製分量一概唔知,於是搵喺半島、萬豪等酒店餐廳做過廚師的朋友配製,以為 萬事俱備。怎料,平時坐慣辦公室的我,沒意識到六月開業,七、八月份三十幾度無人燒嘢食。又時運低,連續六個週末都下雨,客人少之又少。唉,牛排豬排擺兩 日就變壞,派街坊都派唔晒,隔日就要拖住八十磅凍肉扔去垃圾站。開張後,每個月蝕三萬蚊,蝕足九個月。
我不想再望天打卦,做BBQ生意毛利僅兩成,雨天淡季沒人燒烤,好景時一個月只做七萬蚊生意,僅夠維皮交租買貨。我想將生意發展到全年有得做,於 是花二十萬元買了一艘二手的中式遊艇,做遊船河加到會,並非食菠蘿腸仔、咖喱炒飯,而係食鵝肝醬多士、意大利菜湯、刺身、芝士蛋糕,其他日子則主力做上門 到會,來買BBQ食物的街坊客變得次要,有時趕住準備到會食物及送貨,直情關門不做生意。現時,除租金、食物等成本,我有三萬蚊人工落袋之餘,仲有七至九 萬蚊盈利。不過一日未回本,我都唔敢亂使錢,要儲起佢,留來日後發展。
從頭做起 學醃雞翼
我之前在印刷公司PB任亞 太區IT部門顧問總管,去四季食飯閒閒哋三千元。直至開鋪做生意,先知道原來連切肉都唔識。有次供應商送來一整排羊肋骨,我拿住幾十磅肉,切咗十個鐘,邊 切邊流眼淚,覺得自己好無用。原來醃雞翼好難,雞皮脂肪厚,醃極不是太淡就太鹹。一次有師奶走進來,扔低袋雞翼鬧我:「你今日賭輸馬吖,醃到咁鹹點食。」 唯有退錢道歉。我連續三個月試不同方法,甚至買支針筒,把醬料打入肉,終於醃出味來。不過當訂單多時,怎樣逐隻打針?最後發現洗完雞翼後「飛水」,抹乾水 分醃夠二十四小時,味道最好。 以前部門百幾人由我管,依家?請個仔做兼職都搞唔掂﹗兩年內請咗超過二十人,無一個做得長。八十、九十後生仔,做事馬虎唔上心,叫他們送貨咁簡單都送 漏。有次我要煮四條船近二百人的食物,請個二十歲妹仔回來幫手,但她卻繑埋雙手,我嬲得滯扔隻鑊落地,她最終喊住走。打工十六年,老婆成日怨我周圍飛去 公幹,沒時間陪她行街去旅行,依家One Man Band,忙起上來,反而要老婆來幫手,把她的假期也剝削了。 雖然創業的路比想像中困難,人工不及以前高,但以前打工經常同人權力鬥爭,針鋒相對,心理變態,創業起碼間鋪頭屬於自己,心裡踏實。
開業資料
06/2009 租 金*$84,000 裝 修#$800,000 入 貨$150,000 雜 費$100,000 總投資$1,134,000 *兩個月上期,一個月按金 #包廚具、爐具、冷氣
營業資料
11/2011 總營業額$420,000 租 金$36,000 入 貨$210,000 人 工^$38,000 雜 費$40,000 盈 利$96,000 ^包老闆人工、一個全職 ####
2011-12-22 NM
我投資中國,而不是經濟一團糟的西方國家,何必擔心?我用已知的事實評估一間公司的價值,不會盲從瑞信、西門子的分析報告;我只買我知道的,按照個人投資哲學行事,一旦偏離,容易犯錯,例如思捷。
財爺言之過早
放 眼中國,出口放緩,但內需受到的衝擊有限。官方打擊投機活動及過度借貸的決心依舊堅定。如果你認定這是壞事,難道全民一窩蜂參與炒賣,妄想以小博大,才算 好事?看看西方,她們的愚昧是多麼令人髮指!你是否希望中國步她們後塵?第十二個五年計劃提到要重點發展多個行業,只要它們增長理想,利率將保持高企,新 職位會增多,工資亦有望上升,但幅度會比現時的一成五低。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說要放寬壓抑香港樓市的一番言論,蠢得交關。如果壓抑有用的話,過去二十八年,香港樓價就不會飆升三十倍。自一九八三年以來,歷任政府夾 份推高樓價,造就巨型的樓市泡沫,引致息口長時間低企;而礙於港元跟美元掛鈎,港府的貨幣政策亦與經濟形勢背道而馳。樓價高昂,港元貶值,是我們今天嘗到 的惡果。曾司長首要任務是解決樓市泡沫,處理香港經濟背後的「虛火」,而不是自作聰明,藥石亂投。 新鴻基地產早前減價賣樓,對其或者有利,但一眾過去五個月合共花了二十三億港元買樓的業主,卻遭殃。他們從其他發展商買回來的物業,所付出的樓價有多高? 新地股價較其每股資產淨值折讓四成,不無啟示吧?
中國無限好
如果有人想把中國當前經濟形勢跟○七年次按風暴前美、歐 經濟局面混為一談,簡直是妙想天開!不要忘記,在中國,資產價格過去四年實際下跌了七成五,全國只有一成人口擁有物業,遠低於西方社會的七成。我不認為上 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的樓市有泡沫,即使有,都不代表中國其他一百個城市同樣出現泡沫。事實上,這些地方的樓價只及香港、澳洲、英國的十分之一。淡友們想找 泡沫的話,最好另覓他方。 ○七年次按風暴前,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充斥市場,大部分獲評級機構評為3個A級別,投機情況前所未見。按揭資產被重新包裝成一張張按揭證券,賣給西方投資 者。他們亦買入形同廢紙的票據,其只不過是西方銀行家「合成」出來的產品。相反,中國沒有這種情況。我看不見有投資者過度槓桿、有機構依賴巨額借貸。過 去,我曾指出過行業中的害群之馬,但整體上,我覺得中國企業無虞。事實上,他們已透過發債,把風險轉移到投資者身上。 我亦見不到政府有缺水,銀行又如何?截至今年九月三十日,壞賬已充分得到撥備,金磚四國不良貸款的比率下降。存款增長比貸款快,服務收費成為銀行一大收入 來源。那麼,她們能有多糟糕?我不想妄下判斷,不如你告訴我吧!切記,不管唱好唱壞,都毋須理會,自行判斷,你的未來會更好! 祝君好運! 艾 薩mailto:[email protected]
艾薩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
2011-12-22 NM
創業便是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實力和意志力闖出一番新天地。事事都想找人幫忙的人不是創業的材料。當然有些人可能會這樣想:自己資源少,先借助別人的資源,然後才動用自己的資源,這樣做自己的資源不就變得更多、更充裕了嗎?
這 種想法無疑很聰明,但聰明不是創業的要素,性格才是。事事想依賴別人,即是沒有信心。缺乏自信,做起事來會三心兩意拿不定主意。遇到困難,心神忐忑,不敢 拿主意,因而小事化大,大事成災;最後他創造出來的不是事業而是災難。沒有錢,你可以問別人借,沒膽做決定,卻不能向別人借個膽來作決定。 常言有道,創業是冒險;而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包含極大的風險。沒有膽量面對不測的未來,那又怎能為生意作抉擇?在每個困難面前膠着,生意必然逐漸惡化,最後 爆發災難。不少人創業最後演變成災難,便是這個原因。如果你創造的是災難,那麼愈是依賴別人的資源,愈是用上更多的資源,最終你只會創造出愈大的災難。 事事依賴別人,那是因為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當災難發生了,這樣的人便會自我開脫:我沒做過任何決定,故此跟這場災難無關,都是別人之過。他因而理直氣 壯地把責任推卸給別人。
為什麼有些人會事事依賴別人?那是因為他們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怕自己負責任,也等於說要 別人負責,讓他坐享創業成果。這些人當然不會真的這樣想,他們只是認為借助別人的資源做生意便是精於運籌帷幄。可是依賴別人的性格卻出賣了他們事事要別人 負責任的潛意識傾向。自己創業卻要別人替他負責,這樣的人也是創業的材料?這樣的人創個屁也難啊! 我第一趟創業是開毛衫織造廠。事後視之,那來得理所當然:從十二歲起我便開始在毛衫織造廠當童工,到二十七歲創業,織造毛衫是我唯一懂得的行業。熟悉這個 行業創業起來也就駕輕就熟。創業之初,一切信手拈來按照舊老闆的做法;熟練是夠熟練了,但運作死板,毫無驚喜、毫無突破,得過且過,賺錢不多,是一盤非常 沉悶的生意。
直到我創造了miracle yarn(神奇毛線)事業才有了突破,得以快速擴展。那時候出口成衣到美國或歐洲都要配額(quota),而配額價格昂貴;出口一打毛衫去美國,視乎供 求,配額可能從幾百元炒賣至過千元。我新創業,毛衫廠沒有往績,也就沒有配額;買配額接生意,經營非常辛苦。 當時出口絲質產品不用配額,我於是想到給絲(只用廉價的絲腳)冚上不超過20%的兔毛,因而創造出不需要出口配額的毛衫。價格相宜因而熱賣,到那個時候公 司才迅速擴充成為大中型的毛衫織造廠。隨後我又創造了speed sourcing(快速產貨系統),讓我們成為香港規模最大和最賺錢的毛衫廠之一。
從 自己的經驗,我確信創業真的要靠自己,不單止不能依照別人的經營模式和做法,甚至不能依賴自己以前熟悉的經驗,因為創業便是創造個嶄新而獨特的將來,而只 有透過創新才可以創造個屬於自己的未來。既然那是你自己的事業,你便必須以自己的靈性來創造這個事業,因為你的創作包含了你的靈性。 創業就是創作,以自己的能量創造自己的事業。什麼是自己的能量呢?那便是源於內心、主動迸發的思維、主意。我們叫主動發自內心那道勁做靈性,創作便是靈性 推動、發揮的意念,所以我們叫那些像Steve Jobs那樣創作力特別強的人為天才。 天才便是如有天助之才,天性便是我們的靈性。靈性是上天賦予我們的,那是於我們與生俱來的真性,我們叫由真性造就的結果為創作。發乎天性的創作是完全屬於 自己的,不是向別人借來的,更不是抄襲別人的,此之為真正的創作。創作要靠靈感,靈感便是靈性發揮的作用。
既然靈 性是天賦的,靈感也必然與天地的靈氣扯上關係。因此創作的時候人們往往呆在那裡久久無動於衷,意識完全空白,不知所措,因為靈感完全不受我們控制。可是靈 感一來,思念便如潮洶湧,要停也停不了。這思念彷彿是天賜的,但也不是完全是天賜的,而是我們內心的靈性與天地靈氣互動所產生的意念。我們利用記憶中的經 驗跟天賦的靈性與天地靈氣交流,從中捕捉靈感,一旦給我們逮着,靈感便穿上思維的外衣成為我們的意念。 為什麼自己的意念對創業來得那麼重要?因為創業不是複製別的生意,別的生意有不一樣的人和事,無論環境或所涉及的思維都不同,創意的生意不可能跟別的生意 一模一樣。創業時我們極其量只可以複製別的生意的架構、它的外表,卻不可能複製其內涵;複製其人與事的關係、天時地利的條件及其前瞻性和意念。
得 其軀殼而欠其神髓,這樣複製出來的生意便猶如麻木不仁、毫無靈性的殭屍,那又怎可能有成功的機會?不,創業必須以自己的意念去創造,只有這樣創造出來的生 意才有內涵,才有神韻。這也就像一個有靈性的人得到天地靈氣供養的靈感,他創作起來才可以出神入化。 很多人以為創業靠的是聰明。不,創業靠的是性格。創業是創造未來,而再聰明的人也無可能預知未來。既然創業是創造出一個不測的未來,那當然是要冒險的了。 冒險便難免危機四伏、驚險百出。面對危機挫折,要渡過難關,創業的人要有百折不撓、堅毅不屈的性格而非聰明才智。故此創業便要勇敢地面對困難,在困難危機 面前處變不驚,保持頭腦清醒,不僅無懼困難,還要熱烈擁抱困難,因為只有困難才能指引我們走向成功之路,因為所有事業的王國都是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一磚一 瓦建造起來的。
解決了生意上的困難,事業也就向前闖進一步,而事業便是這樣一步一步地闖向成功。有困難那就恍惚是 上天在告訴我們那是一道通往前路的門,打不開這道門我們就要失敗了。可是我們毋須為失敗氣餒反而應該親近、擁抱失敗,因為失敗帶來教訓,故此是我們的朋 友,教訓可以令我們頓悟,令我們察覺:噢,左邊的路不對,可能右邊的路才對。如果右邊的路也不對,或許前面又或者後邊的路才對。只要不氣餒放棄,我們最終 是會找到對路的。 每趟失敗都包含走向成功的訊息,我們叫這些資訊為負面的資訊(negative information),創業成功靠的便是這些負面資訊的指引摸索前進。創業是一條蜿蜒崎嶇跌宕無常的路,只有充滿自信和意志堅毅不屈的人才配在這條路 上衝刺。創業是一場性格定輸贏的遊戲! ####
2011-12-22 NM
近期股市大上大落,不少投資者損失慘重,朋友A告訴我,他把所有股票沽掉,暫時離場。言語之間我察覺有異樣,於是追問真的「所有」股票沽掉?答案是 除了三隻輸了很多的股票。A解釋這三隻股票不算數,因他早已把這三隻放埋一邊,相信它們總有一日會升番。即是說,A沽掉「所有」股票的意思是,沽掉所有賺 錢的股票,繼續持有蝕錢的。你,是否就是A?
A沒有離場,他的投資組合仍有三隻股票,全部是輸錢,他「放埋一邊」 的意思是,不再去想這三隻股票。跟你和我一樣,A怕痛,他怕面對失敗的痛,因此,把沽掉這三隻股票的決定無限期押後。讀到這裡,讀者你在點頭嗎?你的投資 組合裡面是否也有三幾隻「放埋一邊」的股票?更大鑊的是,你的投資組合可能只持有輸錢的股票,因為賺錢的早已沽清。可能我們不能怪A,因為人的本性是怕 痛,人的腦袋千方百計尋求快樂,避開痛楚,面對現實是很痛苦,不如暫時氹吓自己。暫時氹吓自己當然是好事,但投資者的「暫時」可以是以年來計算。
一 個平日以理性做事的人,遇上投資的抉擇,特別是輸錢之後,忽然失去理性。假如我追問下去,A會承認他的行為不理性,這三隻股票「總有一日會升番」,是一個 全無事實根據的空想。下跌了股票的下一個方向,可以是升、不變、或下跌,跟投資者的主觀願望無關。遇上投資失利,A選擇不信理性,改信盲目樂觀。其實,基 於這一點點的資料,我要預測這三隻股票未來表現的話,我估它們不會升,最有可能是不變或下跌。這三隻股票當初下跌必有原因,可能是市場逆轉、管理層犯錯 等。我信物理現象,事情隨着現在走勢往下走的機會最大,扭轉形勢,談何容易。
行為投資學家以多種不同實驗證實,輸 錢的感覺令投資者難受,而且這難受感覺可以量化:投資者可選擇贏或輸同一個金額,投資者寧願不贏錢,也不要輸錢,心理上強度是兩倍。即是說,投資者輸 100元的痛苦程度大過贏100元的喜悅程度兩倍。除了怕痛,人喜歡認叻,特別是香港人茶餘飯後論股的時候,個個變成股神,股票一日未賣,投資者告訴自己 仍未結數,有賭未為輸,麻醉自己總有一日可復仇。
我的經驗是,分隔開專業投資者和散戶怎處理輸錢股票,存在一道鴻 溝。散戶把每一個投資決定的重要性放至很大,持有時間愈長的股票,感情愈濃烈,關乎自己的智慧、面子、人際關係等。專業投資者每日不停作投資決定,有贏有 輸,在100個投資決定,他們知道假如能長期贏51次,已是了不起。對於專業投資者來說,輸不是一件醜事,即使在投資環境理想的情況下,他也會輸49次。 因此,錯不是問題,最重要是錯完汲取教訓,希望下一次精一點。專業投資者買入一隻股票,一定有原因,即使是道聽途說也是一個原因,最重要是清楚這個購入的 原因。購入後股價波動,專業投資者會確認購入的原因有否改變,再決定下一步行動,假如原因改變了,專業投資者會把股票沽掉,不管是贏或輸。至於散戶購入股 票之後,股價下跌,散戶最叻是自圓其說,向自己解釋繼續持有的好處,而最大問題是繼續持有的原因跟當初購入的原因已不同了。散戶欺騙自己來換取不面對現實 的一時平靜。
散戶有冇得救?有,但不容易,我有兩個建議:第一、不要信自己,承認自己的不足,承認自己的理性判斷 力鬥不過自己的自欺欺人想法,把投資交予專業投資者處理,即是斬腳趾避沙蟲。第二、承認自己是一頭會呃人和會被人呃的動物,順勢想辦法去呃自己,例如告訴 自己:我不是沽股票,因此我冇輸錢,我只是把這隻股票「轉」去投資另一隻股票,或「轉」去北海道旅行;這是「轉」,不是「沽」。信我,一旦作出這個不管叫 「轉」或叫「沽」的決定,成個人輕鬆晒,膊頭上的重擔忽然消失了,世界再次變得美麗。信我,我清楚這感受,世上沒有A,A就是我。
蔡東豪 Tony Tsoi
idsdown:
唔係笑佢, 其實呢幾隻大部分人都唔會懷疑, 也會買入, 都輸得好甘下.
486 無左五成
494 無左三成
4 無左四成
408 無左四成
2888 無左兩成
388 無左三成
148 無左五成
2011-12-22 NM
近期股市大上大落,不少投資者損失慘重,朋友A告訴我,他把所有股票沽掉,暫時離 場。言語之間我察覺有異樣,於是追問真的「所有」股票沽掉?答案是 除了三隻輸了很多的股票。A解釋這三隻股票不算數,因他早已把這三隻放埋一邊,相信它們總有一日會升番。即是說,A沽掉「所有」股票的意思是,沽掉所有賺 錢的股票,繼續持有蝕錢的。你,是否就是A?
A沒有離場,他的投資組合仍有三隻股票,全部是輸錢,他「放埋一邊」 的意思是,不再去想這三隻股票。跟你和我一樣,A怕痛,他怕面對失敗的痛,因此,把沽掉這三隻股票的決定無限期押後。讀到這裡,讀者你在點頭嗎?你的投資 組合裡面是否也有三幾隻「放埋一邊」的股票?更大鑊的是,你的投資組合可能只持有輸錢的股票,因為賺錢的早已沽清。可能我們不能怪A,因為人的本性是怕 痛,人的腦袋千方百計尋求快樂,避開痛楚,面對現實是很痛苦,不如暫時氹吓自己。暫時氹吓自己當然是好事,但投資者的「暫時」可以是以年來計算。
一 個平日以理性做事的人,遇上投資的抉擇,特別是輸錢之後,忽然失去理性。假如我追問下去,A會承認他的行為不理性,這三隻股票「總有一日會升番」,是一個 全無事實根據的空想。下跌了股票的下一個方向,可以是升、不變、或下跌,跟投資者的主觀願望無關。遇上投資失利,A選擇不信理性,改信盲目樂觀。其實,基 於這一點點的資料,我要預測這三隻股票未來表現的話,我估它們不會升,最有可能是不變或下跌。這三隻股票當初下跌必有原因,可能是市場逆轉、管理層犯錯 等。我信物理現象,事情隨着現在走勢往下走的機會最大,扭轉形勢,談何容易。
行為投資學家以多種不同實驗證實,輸 錢的感覺令投資者難受,而且這難受感覺可以量化:投資者可選擇贏或輸同一個金額,投資者寧願不贏錢,也不要輸錢,心理上強度是兩倍。即是說,投資者輸 100元的痛苦程度大過贏100元的喜悅程度兩倍。除了怕痛,人喜歡認叻,特別是香港人茶餘飯後論股的時候,個個變成股神,股票一日未賣,投資者告訴自己 仍未結數,有賭未為輸,麻醉自己總有一日可復仇。
我的經驗是,分隔開專業投資者和散戶怎處理輸錢股票,存在一道鴻 溝。散戶把每一個投資決定的重要性放至很大,持有時間愈長的股票,感情愈濃烈,關乎自己的智慧、面子、人際關係等。專業投資者每日不停作投資決定,有贏有 輸,在100個投資決定,他們知道假如能長期贏51次,已是了不起。對於專業投資者來說,輸不是一件醜事,即使在投資環境理想的情況下,他也會輸49次。 因此,錯不是問題,最重要是錯完汲取教訓,希望下一次精一點。專業投資者買入一隻股票,一定有原因,即使是道聽途說也是一個原因,最重要是清楚這個購入的 原因。購入後股價波動,專業投資者會確認購入的原因有否改變,再決定下一步行動,假如原因改變了,專業投資者會把股票沽掉,不管是贏或輸。至於散戶購入股 票之後,股價下跌,散戶最叻是自圓其說,向自己解釋繼續持有的好處,而最大問題是繼續持有的原因跟當初購入的原因已不同了。散戶欺騙自己來換取不面對現實 的一時平靜。
散戶有冇得救?有,但不容易,我有兩個建議:第一、不要信自己,承認自己的不足,承認自己的理性判斷 力鬥不過自己的自欺欺人想法,把投資交予專業投資者處理,即是斬腳趾避沙蟲。第二、承認自己是一頭會呃人和會被人呃的動物,順勢想辦法去呃自己,例如告訴 自己:我不是沽股票,因此我冇輸錢,我只是把這隻股票「轉」去投資另一隻股票,或「轉」去北海道旅行;這是「轉」,不是「沽」。信我,一旦作出這個不管叫 「轉」或叫「沽」的決定,成個人輕鬆晒,膊頭上的重擔忽然消失了,世界再次變得美麗。信我,我清楚這感受,世上沒有A,A就是我。
蔡東豪 Tony Tsoi
idsdown:
唔係笑佢, 其實呢幾隻大部分人都唔會懷疑, 也會買入, 都輸得好甘下.
486 無左五成
494 無左三成
4 無左四成
408 無左四成
2888 無左兩成
388 無左三成
148 無左五成
|
||||||
只花了短短五年,SOGO復興館就成為百億大店,超級店長吳素吟原是締造百貨公司化妝品秒殺的幕後推手,她如何用「大膽」挑戰自己,創造出與眾不同的經營 策略? 撰文‧方沛晶、林讓均 今年十二月底,開幕即將滿五年的SOGO復興館,營收破百億元,將成為台灣最快突破百億營收大關的百貨公司,比起同系統的冠軍店SOGO忠孝館速度還快上 二年。 半路出家 一路做出好成績一年拚出百億高業績的超級店長吳素吟,早在一九八七年、SOGO忠孝館籌備時她就已經加入,百貨資歷長達二十五年。堪稱業界「招商教母」的 她,擔任化妝品樓管期間,把忠孝SOGO打造為全台灣彩妝保養品牌最齊備的大店,讓老外來逛都豎起拇指稱讚,「這裡簡直就是彩妝保養品的7- ELEVEn!」長年在美妝業深耕,吳素吟自有一套辦法,在活動時引進最優惠的獨家商品,讓SOGO化妝品年年引爆周年慶秒殺的搶購熱潮,業績也年年成長 一○%以上。 與吳素吟共事超過十年的櫃姊魏致平說,「吳店」在公事上很嚴謹,許多品牌業務對她都敬畏三分,而且只要她雙手抱胸、面無表情,光靠眼神就會讓櫃姊嚇到臉色 發白。不過,天氣冷的時候,私底下她也會燉雞湯到賣場給櫃姊喝,甚至幫忙站在前台銷售。 業績高、管理好,讓吳素吟在百貨業界赫赫有名。不過,其實她是半路出家,三十歲以後才從玩具設計跨入百貨業。 留日的吳素吟,一直非常喜歡日本百貨公司的氛圍,結婚之後,原本辭掉工作在家帶小孩的她,看到SOGO百貨徵人,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寄出履歷。「我在面試時 還問主考官,你的百貨公司,可以做得跟日本的百貨一樣好嗎?可以的話我再來。」當時老公看準吳素吟只是做三個月、玩玩而已,沒想到,這一做就是二十五年。 吳素吟一路在寢具、女裝、內衣、化妝品等各業種中歷練,二○○五年底,她以太平洋SOGO百貨十九年來第一位女性店長之姿,接下大家眼中的「燙手山 芋」||兼任復興館店長,全力籌備一年後開幕的展店事宜。 「其實當時是沒有男生敢接,大家根本都不看好!而我就是想看看,沒有SOGO忠孝館的光環,我吳素吟還有什麼能耐?」當時復興館的處境是「內外夾殺」,內 部和集團「老大」、每年大約吸金(年營收)一五○億元的SOGO忠孝館僅一街之隔,大家都不認為客人會想連逛兩家百貨公司。 外部則有已做出成績、精品風格濃厚的「微風廣場」,和復興館一樓同樣設置精品專賣店雷同,加上信義商圈的新百貨公司正蓄勢待發,恐將對忠孝商圈產生衝擊。 原本在百貨界「喊水會結凍」的吳素吟,第一次知道什麼叫作「人情冷暖」,什麼是隔一條街、兩個世界。 以前苦苦哀求進忠孝館的廠商,聽說復興館要招商,避之唯恐不及,甚至避接吳素吟的電話,「反正大家不看好,我就放手一搏、大膽嘗試好了!」她乾脆把之前在 忠孝館不敢做或來不及做的,全在復興館一併發揮。 膽量大 顛覆百貨三大潛規則第一個是「大膽」把餐飲變主角。以前在百貨公司做餐飲,大多是為了「服務」消費者,因為不是主要的營收來源,也很難在百貨公司吃到真正 好吃的東西。 吳素吟顛覆業界潛規則,她認為美食也是一種品味,所以想辦法讓鼎泰豐、點水樓、法樂琪,以及亞都麗緻飯店旗下的百賽麗廳等,跨出原有通路進駐復興館,讓美 食和時尚成為吸引人潮的亮點。目前餐飲已和精品並列為復興館的成長雙引擎,營收比重各占二○%。 第二是「大膽」打破不可能。就拿復興館地下二樓來說,一般百貨公司都規畫為小吃街,吳素吟卻引進堪稱台灣美食代表的鼎泰豐,她回憶當初登門拜訪時,董事長 楊紀華端出所有菜色,每上一道就問一句,「這道菜適合嗎?」吳素吟一面解釋自己的想法,一面猛吃。「吃了差不多有十幾道菜,最後看到炒飯的時候,我都快瘋 了,好險楊董終於點頭、答應考慮,但之後有足足半年,我都不敢吃鼎泰豐。」不過,要招到世界第一的小籠包進駐,可沒這麼容易。楊紀華列了一張多達一百題的 問題清單,包括內場(廚房)怎麼調配、排氣管線怎麼拉,吳素吟親自帶著工務部門,花了半年時間一一解決,光是內場就將近六十坪,相當於一個香奈兒專賣店的 坪數大小。 現在復興館的鼎泰豐,一天可以賣出二千五百籠小籠包(相當於一萬顆),業績僅次於永康街本店。而進駐復興館,也讓鼎泰豐找出一個可以複製到全世界的展店模 式,開始在中國的百貨公司設點。 吳素吟第三項「大膽」就是犧牲坪效、放大賣場。復興館九樓的日式庭園占地四百多坪,可以做出兩億元的業績。但在規畫時,她就認為這是個有「Fu」的空間, 可以讓客人在百貨賣場裡找到舒適感。 「還有老闆(徐旭東)的朋友去告狀說,九樓空地這麼多,怎麼不拿來做生意?」吳素吟說,別看消費者只是來閒逛,其實無形中為復興館帶來許多客人,例如一位 坐輪椅的長者,平常是外傭帶著來,但假日時可以帶三、四個家人來吃飯、買東西。 除了放棄兩億業績做花園,就連復興館的走道也放大為三米(忠孝館為二米),一、二樓的天花板也拉高為六公尺,所以比忠孝館大五○%的經營面積,只有約四百 個品牌數,僅忠孝館的一半。 大膽嘗試與眾不同,吳素吟讓SOGO多了復興館這隻百億金雞母,而且和忠孝館客群完全分開,讓忠孝館仍保有營收成長,不僅「復興」了忠孝商圈,也創造了另 一個百貨奇蹟。 吳素吟 出生:1958年 現任:SOGO復興館店長經歷:SOGO忠孝館營業部主管(歷任家飾寢具、內衣與化妝品等部門)學歷:日本大阪設計師學院、銘傳商專商業設計科 |
||||||
|
||||||
用「共生」經營術成就通路王從田庄仔到上市公司總裁,從手機通路霸主到無毒農業推廣者,林保雍用他長繭的雙手,創造自己的命運,也想辦法改變社會,他從農 耕中領悟到「共生」與「相剋」經營哲學,和中華電信合作,造就雙贏局面。 撰文‧翁書婷 十一月下旬,神腦國際台北南陽店裡員工耳語:「總裁等一下會來!」大家神色緊張,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息,「貼在海報上的透明膠帶有沒有指紋?立在店 外的廣告旗幟是不是九十度垂直地面?」店長盯著所有小細節,不斷地再三檢查。 沒多久,林保雍出現,他的眼睛炯炯有神,臉色透露著威嚴,短短十幾秒內,迅速一轉頭,將店內所有場景掃了一遍,員工戰戰兢兢,只怕被行事嚴格的林保雍看出 缺點。 林保雍在商場拚搏多年,眼神不經意露出殺氣與霸氣,他從白手起家到「小蝦米擊敗大鯨魚」,在二○○六年打敗比神腦規模大四倍的聯強,獨吞中華電信手機經銷 權,現在神腦的市占率躍升到五成,成為年營收近兩百億元的「手機通路霸主」。 但,鮮少人知道,林保雍除了忙於事業,他念茲在茲的,就是全力推廣台灣的無毒農業。 出身農家 全力推廣無毒農業林保雍出身台中石岡農家,他認為,「用化學肥料和農藥容易讓土壤酸化,除了讓田裡的田螺、泥鰍等生物都死光外,吃到人體裡若有殘留農藥, 就會生病!」他激動地說:「農夫比醫生重要,因為我們從飲食中攝取太多毒素,容易生病,若大家重視無毒農業,就可以減少看醫生,健保就不會虧空。」「你想 想看,IC晶片能當飯吃?新台幣、美金蘸醬油能吃?我們的科技大學太多,(政府)應該要多設幾所農業大學。」因為林保雍雙腳踩著軟泥長大,除了對農耕瞭若 指掌,對鄉土也有至深的情感。二○○九年莫拉克風災襲台,台灣的山林在暴雨的天災和水土破壞的人禍雙重肆虐下,生靈塗炭,再次觸動林保雍內心的鄉土情懷。 他積極規畫神腦基金會開設免費無毒農業課程,指導農人新種植法,一方面保護水土,一方面也可種出低汙染的蔬果。 林保雍從自己的家鄉|| 台中石岡附近的東勢農田做起,他出錢出力,還親自到場提供意見。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林保雍出現在台中東勢的一處果園,身影穿梭在結實纍纍的林木間,和一 群農人比手畫腳討論種植方法。目前神腦基金會輔導的無毒蔬果供不應求,經常得先預定才有。 林保雍低調推行無毒農業,而且身體力行,「平時就吃自己鄉下養的『放山雞』,而且雞吃的是草裡的蟲,絕對不是餵食基因改造的玉米;至於蔬果,則是家鄉親戚 寄上來的無毒蔬果。」從辦公室的西裝筆挺、不苟言笑,到穿T恤、在果園與農夫話家常,林保雍的轉變,其實與他童年的生活有很大的關係。 林保雍攤開雙手說,「我小時候的手長滿了繭,比現在還粗!」這雙手除了是他出生窮苦農家,從小忙於農事的辛酸印記外,更不斷提醒他,農民靠天吃飯,對作物 價格不能自主任由市場宰割,棄農轉商才有「脫貧」機會。 立志「脫貧」 學施振榮創業賺第一桶金一九五二年,林保雍誕生在台中石岡一處破舊三合院裡,父母的收入並不寬裕,他從懂事起就要耕田種菜,「別的小孩在河邊玩,我卻得挑 著糞做堆肥,用陳年尿桶裡的尿澆菜。」上了初中,每天凌晨三點天未亮,林保雍騎著一輛破舊的腳踏車,滿載空心菜、馬鈴薯、大黃瓜,從石岡騎十公里的山路到 東勢鬧區兜售。冬天寒風刺骨,但林保雍騎到狂冒汗,「這些菜全部有八十公斤重」,和他的瘦小身軀成強烈對比。 「攤販看我還是學生,要全部賣完才能去上學,都很捧我的場。你看,我那時就知道怎麼『去化庫存』。但十二歲到十四歲念初中時,我都打瞌睡過日子!」林保雍 笑著說。 為脫離貧窮,二十出頭的林保雍,轉行到當時的工商雜誌《實業世界》擔任廣告業務,這段時間,他開始接觸到電腦。民國六○年代,微電腦正起飛,二十七歲的林 保雍用當廣告業務掙來的錢,效法他的客戶||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創業賣起長距離無線通訊器材。當時的他,騎著一輛野狼一二五就出來打拚,「公司會取名神腦,就是當時覺得電腦太神奇!」曾任神腦副總經 理,現為華冠副總經理的洪一峰說,林保雍重感情、講義氣,「我的業務經驗就是向他學的。在商場上,他都是從交朋友開始,就是真誠的朋友,不是因為有利益關 係,所以他的朋友都交得久,感情很好!」林保雍則把朋友當成貴人看待,他惜福地說:「我是白手起家,沒有後盾,不敢舉債,創業初期跑三點半,靠朋友借錢度 難關,這些人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真誠、講義氣、豐富的人脈,林保雍業務越做越大,廣布中東、俄羅斯,「那時在台灣獨占九○%的維修市場,︵靠長距離無線 通訊器材︶賺的錢比現在還多!」 林保雍說。 堅持轉型 奠定神腦霸業基石不過,他並未因此迷失在巨大的財富裡。某天會議上,林保雍語氣肯定地向公司主管們表示:「公司必須大轉型,切入GSM︵全球行動通訊系統 ︶手機的代理。」主管們面面相覷,沒有人贊同,「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的技術,長距離無線通訊器材為利基市場毛利高,GSM是主流市場,毛利只能保四保五,大 家都不想做!」洪一峰回憶當時的場景。 但林保雍獨排眾議,靠著自己豐富的人脈,轉型做GSM的手機代理經銷。某位業界人士觀察,「中華電信入股,讓神腦成為通路王,但轉型GSM,才是奠定神腦 現在霸業的第一基石。」但真正讓神腦從B咖翻身到A咖地位,還是神腦與中華電信的緊密關係。林保雍透露,這是他從農耕中領悟到企業經營的哲學,就是「共 生」與「相剋」,「本來自然界的土壤、動植物都是相互依存!種果樹不要把樹底的草鏟光,草沒了,蚯蚓消失了,土壤沒有鬆動,這樣反而妨礙土壤蓄水。」因 此,林保雍的經營哲學,不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你死我活的殺戮戰,而是讓萬物相依相生的『共生』。神腦和中華電信的十三年來的合作策略,就是林保雍口中的 共生關係。 共生互利 成為最大手機經銷通路商「我們只和他們做生意,他們只和我們做生意,兩相獨家,很公平!」九八年,神腦取得中華電信的獨家經銷權,神腦與中華電信必須一起 面對台灣大、遠傳等競爭敵手。神腦雖然月營業額只有七億元,林保雍卻大膽地與摩托羅拉簽訂一筆破十億元的單款手機訂單,中華電信因此鞏固龍頭寶座,神腦也 藉著中華電信的訂單,在市場站穩腳步。 不過○二年,雙方關係丕變,神腦和中華電信的獨家經銷合約到期,競爭對手聯強虎視眈眈跟進搶食,○四年又增加震旦,結果變成三個和尚搶水喝,「共生關係被 破壞,手機廠利用震旦、聯強、神腦的競爭,拉抬價格,反而變成三家『相剋』,讓手機代理成為紅海,最後中華電信也沒得利,成為毀滅性競爭法則。」林保雍 說。 直到○六年,林保雍再度將「共生策略」發揮到極致。他將自己的三成神腦持股,以折價五成的價格賣給中華電信,中華電信一躍成為神腦的最大股東,林保雍自己 則退居總裁,由中華精測董事長俞進一出任神腦董事長。這一招,讓神腦第二次搶下中華電信「獨家」手機經銷權,一躍成為國內最大手機經銷通路商。中華電信入 股後,神腦每年EPS逾四元,連○八年金融海嘯也不例外,對中華電信是一筆賺錢的投資,雙方不僅共生而且互利。 有了與中華電信的合作模式,林保雍再度打出共生牌進軍大陸。他和中國第二大電信公司、擁有一億七千萬行動用戶的中國聯通合作,在上海、海西特區開分店,目 前有二十二家。由於中國聯通是中華電信用戶的十七倍,一位資深法人預估,「若神腦能將與中華電信合作的成功方程式複製到中國,獲利可能成長十倍以上。」面 對不景氣,林保雍說,「我會準備過冬,但我會大力投資。」他認為,明年景氣不好,可以藉此提高人力素質。不過這並不代表在中國布局上,林保雍就敢肆無忌憚 的往前衝。相反地,「要先營造『局部優勢』才行,莽撞不得。」在中國,每個省分都有不同的法令規定,「我做任何事情都要確定百分之百合法,在神腦的投資, 就不難發現我是很保守的人,不敢操作大槓桿,因為創業時我背後什麼都沒有,賠光光怎麼辦?」原來,那雙長滿繭的手,不但是林保雍向上發展的力量,也默默指 引著他經營投資大方向。 林保雍 出生:1952年 現職:神腦創辦人兼總裁 經歷:《實業世界》廣告業務 學歷:東勢初中 婚姻:已婚,育有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