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2 NM
中電主席米高嘉道理的母親Muriel Gubbay於月初逝世,享年九十六歲。上週三,嘉道理家族空群出動,在家族旗下的淺水灣影灣園,為嘉道理夫人(The Lady Kadoorie)舉行追思會,主題是「celebration of life」(生命禮讚),現場亦沒有哀樂愁容。不少達官貴人都俾面出席,包括曾蔭權、李嘉誠、李國寶及陳方安生等。 嘉道理這個猶太家族,為九龍及新界供電過百年,後人亦以香港為家。剛去逝的嘉道理夫人,可說是情繫香港。出生於香港的Muriel,書香世代,是一位鋼琴 家,二次大戰後,Muriel曾協助丈夫羅蘭士,開放半島酒店,收留大量猶太難民,備受族人愛戴。出身苦難民族的嘉道理夫人,見證香港過去一世紀的動盪、 繁華,最後在這個發跡地找到長眠之所。
上週三,淺水灣陽光普照,追思會於影灣園餐廳的帳篷內舉行。影灣園前身是淺 水灣酒店,是嘉道理家族早於二十年代,落腳香港時購入地皮興建的地標;八二年拆建後僅保留餐廳、花園。場內布置簡約,以素色為主,選用了白色及粉紅色的玫 瑰花,氣氛輕鬆祥和。嘉道理家族第三代掌舵人米高嘉道理打了條金色領呔,不時走到門口,笑着與親戚好友擁抱握手。 追思會以私人形式進行,主題是「生命禮讚」。場內擺放了多張嘉道理夫人的舊照片,不少是她丈夫羅蘭士嘉道理生前為妻子拍下的作品,還有鋼琴奏樂。踏正十二 時,追思會正式開始,米高嘉道理首先上台,憶述母親生平事跡,更表示十分榮幸能夠與一眾來賓慶祝這個歡欣時刻(I am very privileged to see all of you here and to celebrate with you)。米高透露,父母新婚第一晚正是在淺水灣酒店度過,所以在此搞追思會,別具意義。之後,米高的女兒Natalie、Bettina和兒子 Philip相繼上台致辭,不時提起往日趣事,引來哄堂大笑。孫兒Philip憶起祖母八十歲時,在青山別墅坐上他的一部高卡車,童心未泯,還特意挑了這 張照片放置在會場內。追思會歷時二十多分鐘,眾人其後走到花園享用茶點。米高與太太Betty,拿着酒杯,如穿花蝴蝶般,忙着招呼賓客,整個追思會沒半點 哀愁。
書香世家 熱愛音樂
Muriel Gubbay丈夫羅蘭士有「電王」之稱,是嘉道理家族第二代掌舵人,帶領家族走過戰亂,成為香港巨富。Gubbay、嘉道理(Kadoorie)及沙宣 (Sassoon)三個都是赫赫有名的猶太家族,祖宗同樣來自伊拉克的巴格達,家族成員之間甚有淵源。Muriel出身書香世家,一九一五年生於香港,父 親David Sassoon Gubbay是著名猶太學者,是猶太社群的領袖之一。十九世紀末,羅蘭士的母親Laura Kadoorie由倫敦來港,起初因為氣候問題,不適應香港的生活。後來結識Muriel祖母,成為好友,才逐漸融入東方的生活。當時,Muriel父親 David曾在沙宣旗下洋行工作,而羅蘭士父親艾利(Elly Kadoorie)亦曾在沙宣打工。Muriel是獨生女,與羅蘭士可謂青梅竹馬。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人結為夫婦,並前往中南半島度蜜月。那時候嘉道理 家族已經是富甲一方的猶太商人,家族已經擁有半島酒店、淺水灣酒店,且已入股成為中華電力的大股東。羅蘭士夫婦婚後一直居於九龍嘉多利山嘉道理道二十四號 大宅,並誕下女兒Rita及兒子Michael,即米高嘉道理。 Muriel父親David曾帶領猶太教莉亞堂(Ohel Leah Synagogue)合唱團,於教堂啟用時獻唱。耳濡目染下,Muriel亦熱愛音樂,尤其精於鋼琴。
經歷戰亂 收容難民
猶 太人可說是一個集優越與苦難於一身的民族。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嘉道理家族曾被拘禁於香港的赤柱拘留營,電廠及半島酒店均被日軍佔領。不久,全家再被送往 上海的拘留營,經歷了一段艱苦歲月。當時Muriel的一對子女只有十八個月和六個月大。後來Muriel透露在這段時間的首要想法是照顧兩個小孩,盡量 讓他們過正常的生活。「Your first thought was to look after your babies, to do everything you possibly could and try and live as normally as possible.」盡顯猶太人面對苦難的堅毅精神。
戰後,羅蘭士是第一個返港的戰俘,Muriel與一對子女仍 滯留上海,居於嘉道理大宅Marble Hall(後捐予中國政府,現為上海少年宮)。當時,大宅是戰後盟軍在上海的活動中心,Muriel曾為不少外交人員、將領、士兵及英國紅十字會人員演奏 鋼琴。三個月後,才回港與丈夫團聚。 大陸政權易手後,嘉道理兄弟羅蘭士和賀理士與猶太人難民組織Joint Distribution Committee合作,協助滯留上海的猶太難民移居海外,經港等候期間,半島酒店成為他們臨時棲身之所,酒店舞廳變成難民寢室,男女分隔安置。 Muriel一直協助丈夫接濟並照顧這些族人,並替他們保管在倉庫中的行李。 一向念舊的Muriel,生前一直使用一部古董賓利坐駕,寧願運往英國修理也不願換新車,車行經紀笑謂,運費及維修費較買新車更貴!
新界人淵源
追 思會上,米高嘉道理見到一位賓客就緊緊上前擁抱着,還特別安排他坐在前排,他就是今年已九十二歲的梁植——植叔,那天一早十時許,在妻子及兒子陪伴下,植 叔老遠從屯門藍地出發到淺水灣出席「老闆娘」的追思會。植叔一九五一年加入嘉道理農業輔助會,與米高嘉道理的叔父賀理士,攜手發展農業,協助新界人改善生 活,植叔以往在賀理士支持下透過養豬而發達,再把地皮發展村屋。現時家族上下一世無憂,在藍地開設超過三十年的嘉爵酒樓,取自嘉道理爵士,因他不忘嘉道理 家族對他的恩惠,說:「得人恩果千年記,賀理士對我好到老豆都無咁好呀!」今年五月,於大埔嘉道理農場,舉行了賀理士的銅像開幕儀式,嘉道理家族上下成員 與植叔一家人也出席,雙方關係細水長流,植叔不時盛讚米高嘉道理:「佢個人好好,無架子!」 每逢夏天,植叔到青山灣游水後,都會到嘉道理家族的青山別墅沖涼換衫,雙方儼如一家人。
第四代獨子現身
當日出席追思 會的嘉道理後人,大多在香港居住,生活低調。米高是羅蘭士夫婦的獨子,他與妻子Betty育有二女一子。身為第四代繼承人的Philip,亦在追思會上曝 光。儀式結束後,健談的Philip向記者表示,很珍惜與祖母生活的日子,「我成日問佢舊時啲嘢,特別係二次大戰,佢講過我曾外公原來唔識講英文,只係識 講法文。」Philip說。他指自己仍在美國讀書,打算選讀商科。 現持有上市公司中電三成五股權及大酒店五成二股權的嘉道理家族,賬面身家達五百億,是香港十大富豪之一。「老電王」羅蘭士一手建立中電王國,但生性儉樸, 襪子穿了也不捨得丟。現任「電王」米高生活奢華,生意則打穩陣波,自已只做中電主席兼非執行董事,將公司交予專業管理團隊打理。在兩代「電王」的努力下, 嘉道理打破「富不過三代」的詛咒,成為香港最有名望的猶太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