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傳奇過江龍 賣道亨勁賺三百億

2001-4-19  NM




▲經過一年尋尋覓覓,上週三DBS 終於落實收購道亨。左起:彭奕偉、郭令海、戴國良、蘇禮文、黃鋼城、英正生。(翟國翹攝)

擾攘多時的道亨銀行收購,於上週中旬卒名花有主。新加坡發展銀行宣佈,以四百五十億元高價收購道亨銀行全部股權。作為道亨銀行大股東的國浩集團,今鋪勁賺三百億元,真箇盆滿鉢滿。

於二十年前登陸香港的國浩集團,原是大馬過江龍,由豐隆集團郭令燦家族所控制。這位以冷面見稱的集團總司令,發達自有傳奇。

 

 

▲郭令海最近忙着收購談判,太太只好帶着三名子女到記者會見爸爸。(劉慈章攝)

上 週三(四月十一日)下午五點半,各大傳媒收到緊急通知,道亨銀行與新加坡發展銀行(DBS )就收購事宜,六點半舉行聯合記者會。逾百名記者於是蜂擁擠進金鐘萬豪酒店現場,霸定頭位爭發問。大家如此緊張,皆因這項總值四百五十億元的銀行收購,消 息傳了近一年,至今才塵埃落定。

然而場內最觸目的,並非在台上主持大局的郭令海,道亨銀行大股東國浩集團總裁,而是他那班坐在記者席內,專誠來為他打氣的一家大小。

拖着三個小兒女,十歲半的郭公進、九歲半的郭公運、以及抱着五歲女兒郭素平的郭太,操着半鹹半淡廣東話說:「佢哋爸爸為咗傾收購,上個禮拜五(四月六日, 道亨停牌當日)開始,就晚晚都好夜返屋企,起碼凌晨兩、三點。尋晚仲通宵添,打電話返嚟話只係食咗碗雲吞麵當晚餐,所以我今日帶啲小朋友來見吓爸爸。」

郭令海在記者會上,解說今次收購詳情:「今次收購係好突然,好匆忙,我同阿Jack (DBS 總裁戴國良),傾咗七日,就達成收購協議。」

正如郭令海所言,DBS 與國浩在清明節前後的個多星期內,雙方高層達成以三倍賬面資產淨值作價,收購道亨銀行後,律師團便即時開工,進行核數及草擬法律文件,並於上週三凌晨三點多,由代表國浩的郭令海,與代表DBS 的行政總裁彭奕偉,在收購協議上簽名作實。

東亞李家不肯賣

 

▲道亨在中環中心有三層自置物業,是銀行的總部。

其 實早於半年前,DBS 已與道亨銀行接觸,商討收購事宜。「DBS 委託的財務顧問高盛(亞洲),過去一年差不多與大部分香港銀行,都傾過收購的可能性。其中又以東亞和道亨傾得較認真,事關兩間銀行規模較合DBS 胃口,可令該行馬上夠資格打入大陸市場。」DBS 知情人士說。

按照中國銀行條例,外資銀行若想在大陸經營人民幣業務,銀行總資產值不少於二百億美元。而東亞當時總資產一千四百億港元(未收購第一太平銀行),而道亨則一千七百億港元。

「東亞銀行目前由李家(李冠春家族)控制,早於東亞未收購第一太平時,我哋有同佢傾過,但遭李家一口拒絕。其後同道亨銀行的國浩集團傾,郭家一開口便是數 倍賬面值。」該位DBS 知情人士表示,由於國浩開價太高,DBS 轉移視線,去競投大通銀行零售業務,結果去年底亦鎩羽而歸,因渣打以更高的賬面值四點五倍代價,搶走大通。

急於要衝出星洲,以建立區域性銀行的DBS 返轉頭接受國浩的要求,以三倍賬面值為收購代價,每股作價現金六十點一四元,較道亨停牌前的卅七元六角有六成溢價。國浩大股東郭家見價好,亦迅即拍板。

本港6 大銀行集團比併表

 

道亨銀行壯大圖

 

小股東賺兩個開

 

▲小股民郭先生指道亨管理層也姓郭,正合心水,故買該股。(黃綺珊攝)

DBS 高價收購道亨銀行,最高興者自然是一眾大小股東。上週四道亨復牌,股價急升五成,收報五十七元。

剛從台灣公幹返港,未暇閱報的郭先生,當獲知收購消息後便喜出望外。「我原本十多元買入的,現在有幾倍回報,試問做乜嘢生意或投資,可以咁快賺三幾個開?」郭氏笑不攏嘴說。

他於九八年以平均價十七、十八元,買了兩萬股道亨銀行,未幾港股便受對沖基金狙擊而狂瀉,道亨股價最低跌至七元,他一於無眼睇,「擺埋一邊無理。」結果無端端發達,卅五萬的投資,今天變成百二萬!他打算先在市場趁高沽出一萬股,餘下一萬股就接受現金收購。

大股東賺三百億

 

▲新加坡發展銀行才收購廣安兩年多,又出擊買道亨,不斷擴張銀行版圖。

至於持有道亨七成一股權的大股東國浩,可套回三百二十二億,不過要分兩期俾,第一期即時收二百一十五億元,餘下的一百零八億元則於明年底才收到。

國浩集團大股東,是大馬豐隆集團的郭令燦家族。郭家於八二年二月,透過豐隆以十億七千萬代價,收購香港道亨銀行至今。今次出售套回三百二十二億元,還未計歷年收息,投資道亨淨袋三百億,認真和味。

「國浩套現後,應該唔會將資金調返大馬,因為當地實施外匯管制,資金調入就好難調返走,咁唔符合大馬豐隆業務國際化的策略。相信佢哋會有其他收購目標。」DBS 附屬的唯高達證券分析員Sebatian Cheung 說。

吉隆坡TA 資產研究部主管關志勤說:「DBS 一直對大馬銀行業有興趣,不過大馬政府並不歡迎外資銀行,而豐隆銀行在大馬現在是十大主導銀行之一,相信DBS 要擴張大馬業務,有可能與豐隆合作。」

國浩股價大超值

 

▲董仲偉是道亨銀行創辦人之一。

大 馬過江龍郭令燦,憑藉一間道亨銀行而在港名利雙收,其間經歷廿年的耕耘。八二年,計劃以香港為擴張海外業務橋頭堡的豐隆,自英商建利銀行手中買入道亨銀行 後,其間不斷將銀行壯大,八九年收購恒隆,九三年收購海外信託,令道亨一躍成為全港第四大銀行,較東亞銀行還強,總資產達千七億,分行網有九十二間,股東 回報率有百分之十四點三。

而為了令香港旗艦壯大,豐隆亦透過收購新馬製衣借殼上市,易名豐隆集團,除將道亨銀行注入外,並在星港以至大陸各地開展其他金融、地產及實業性投資。集團於九一年再易名國浩集團,以與母公司大馬豐隆識別。

金融風暴後,國浩卻陸續出售非核心業務,先售大陸的瓷磚廠及電纜廠;繼而出售浩威證券,然後將香港的國浩地產售予和黃及愛立信。如今,連道亨銀行都賣埋,手揸三百億元資金的國浩,目前尚餘的業務,只有星洲上市的第一資本及菲馬上市公司少數股權。

事實上國浩集團股價,理因出售道亨而水漲船高,因單是收回的三百二十二億元,便令國浩每股值七十五點六六元。但實情卻是,國浩股價大偏低,股價停牌前收二十七點五元,到本週二收市報四十二元一角,顯然大超值,亦反映市場估計,國浩不會派發特別股息。

高回報投資選擇

 

星馬豐隆 原是一家

 

▲豐隆香港上市王國

 

▲道亨七十五周年酒會上,郭令燦以主人家身分招呼財政司曾蔭權。

揚威香港的豐隆集團,現時在港與大馬的業務分庭抗禮,兩地上市總值九百億元。今天風光的豐隆,原來並非由郭令燦所創辦,而是由他的叔父,於六十年前在新加坡創立。

豐隆集團由祖籍福建同安縣的郭芳楓所創辦。他出身於農村家庭,十六歲到新加坡謀生,投靠開五金鋪的親戚,後升職為總經理。一九四一年他二十九歲時,自立門 戶成立豐隆,專做建材、五金、油漆等採橡膠的器材。當生意有點規模時,郭芳楓把鄉下的哥哥郭芳來、郭芳良和弟弟郭芳改接到新加坡幫手打理業務。

二次大戰結束後,郭芳楓與三兄弟收購戰後剩餘物資再變賣,從中取利,漸漸把業務伸至大馬。六三年,新加坡脫離大馬獨立,郭芳楓與三兄弟在生意上亦鬧分歧,他於是把豐隆六成半股份平分給三兄弟,自己保留三成半,豐隆四兄弟,從此分道揚鑣。

留守新加坡的郭芳楓,龐大的業務交由兒子令明及令裕打理。而兄長郭芳來,則闖到大馬去,並由長子郭令燦發揚光大。八四年,郭家進一步分產,大馬郭芳來只分 得工廠及貿易業務,自此星馬兩家人互相競爭,務求要超越對方,雙方甚至曾鬧出不和。九四年,創辦人郭芳楓在新加坡去世,訃文沒有列出郭芳來的四個兒子名 字,招致郭芳來大仔郭令燦,揚言有能力倒置收購新加坡豐隆,顯示雙方關係認真麻麻。

攞銀行牌靠安華

 

▲豐隆創辦人郭芳楓(中間)與兒子郭令裕(左)和郭令明(右)合照。

分家之後由郭芳楓控制的星洲豐隆,以城市發展作為上市旗艦,主力擴張酒店業,不斷在世界各地收購酒店。九三年在新西蘭一氣買入二十間酒店;同年以十九億元購入倫敦告羅士打酒店、香港日航和吉隆坡麗晶酒店。最轟動一役是九五年,聯合阿拉伯王子,以二十五億元購入紐約廣場酒店。金融風暴後,該公司不減合併的胃口。九九年以接近五十億元,收購二十八家美國富豪酒店,令新加坡豐隆旗下的酒店,超過一百家。

至於郭芳來的大馬豐隆也不輸蝕。在英國唸法律的長子郭令燦野心極大,為了在短時間內令豐隆成為一家綜合大型企業,自八十年代起已不斷進行收購合併。「郭令燦有如一位公司醫生,他能夠把收購回來的公司整頓後,轉虧為盈,是大馬數一數二管理出色的公司。」Arab-Malaysian 分析員龍籍輝說。

郭令燦事業發展最神速,是於九四年,安華當上大馬財政部長之時。

那時的豐隆,在大馬尚欠一個銀行牌照。大馬政府於六十年代便停止發出新銀行牌照,要獲得銀行牌經營,只有靠收購。於九十年代已與安華相識的郭令燦,透過旗 下豐隆信貸,借出九億馬幣予安華的四名馬拉人支持者,用以收購《海峽時報》。有關貸款送出後,安華就親自出面,游說馬聯銀行大股東邱繼炳,出售該銀行予豐 隆集團。

亦由於在大馬成功取得銀行牌照,豐隆霸業成型,業務廣及金融、地產、港口及實業,規模媲美日本三井商社,當時在大馬、星洲及香港共擁有十二家上市公司,不單較星洲豐隆的六間為多,而且業務更廣泛。當時的郭令燦,成就已超越伯父郭芳楓家族。

拉攏華商避劫

 

▲豐隆大馬上市王國

 

▲郭令燦所住的寓所,保安嚴密,窗門不透明、外牆裝有子彈。

可 惜九七年十月,亞洲金融風暴掩至,大馬經濟七癆八傷;翌年更實施外匯管制,對豐隆集團打擊不小。而最傷的,更是郭氏老友安華,被總理馬哈蒂爾罷免兼坐監, 郭令燦在政治上頓失支柱,而且分分鐘成為大輸家。「郭令燦嗰時形勢好險峻,我哋都驚佢會俾政府拉去清算。」一名前豐隆高級員工說。

而事實上,在大馬擁有一百六十間分行的豐隆銀行和豐隆財務,九九年差點被吞併。金融風暴後,大馬政府下令把全國三十六間銀行合併,只可剩低六間,當中並無豐隆的名字。識得轉軚的郭令燦,於是又搭上「有牙力」的朋友幫手。

以往郭令燦沒有與華人團體往來,「佢甚少同商會有往來,大家不太認識。」吉隆坡中華總商會副會長繆進新說。九九年大馬不少豬隻染上口蹄病,令華人豬農損失慘重,甚少與「慈善」扯上關係的郭令燦,旗下豐隆銀行竟然肯低息借錢予豬農解困。

去年,豐隆更捐出在吉隆坡機場附近的一百畝(約四百三十五萬呎)土地,作為興建一所華文私立學院,並以豐隆名義捐三百萬馬幣(約六百萬港元)為建費。這項 交誼費很划算,不單可拉攏華商,同時還可謀利。原來豐隆在捐地周圍有大幅土地,已計劃興建為住宅,日後賣樓時自然吸引到富貴的華籍家長置業。

吉隆坡中華工商總會主席林源德便投桃報李,他與總理馬哈蒂爾會面時,就提出豐隆欲成為主導銀行一事。之後大馬政府宣佈,將主導銀行擴大至十間,豐隆銀行赫然在名單之內,令集團安然度過一場劫數。

豪賭低調 保鑣成群

 

▲郭令燦的密封房車,上週五駛到大馬豐隆總部。

 

▲九五年時,郭令燦與當時的大馬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安華(右)關係密切。

郭令燦雖貴為大馬百億富豪,生活卻極之低調及神秘,無論是私事或公事,他都是獨斷獨行。

在公事上,他是豐隆最高決策人,大馬以至香港的十二間上市公司主席。而三個弟弟,令海、令山及令成,當中只有令海最受大哥信任,主責大馬豐隆銀行及香港道亨銀行。二弟令山曾幫手打理證券業,最後因管理不善而調走。三弟令成現時是豐隆銀行董事,協助料理而已。

豐隆集團總部,位於吉隆坡市中心近「雙子塔」附近,而他所住的寓所,距離總部只有十分鐘車程,保安極度嚴密,連在豐隆總部的花王也說:「你見到我哋老細,仲難過中馬票!」

在他的寓所外,有兩三名保安人員看守,他擁有十多部房車,每天坐的車輛不同,全部車牌號碼用上「八」號或「八十八」。返工出車,先有一輛載有三名保鑣的車輛在所經街道巡一次,見到記者在屋外站着,亦停下來打量一下,然後再到公司總部停車場巡一轉,至十時左右,一部不透明玻璃防彈的平治房車,就把他載返公司

為防被認出,郭令燦從無接受傳媒訪問,出席公司周年大會後,亦由五名保鑣保護下匆匆離開。他沒有特別嗜好,一年只放兩星期的假期,喜歡到拉斯維加斯和蒙地卡羅賭場,上落數百萬美元亦面不改容。據一名豐隆前員工說:「年尾時,老闆會同我哋推介一些股票叫我哋買,輸錢就係佢嘅,贏咗就當係我哋嘅花紅。」

他的處事作風,大多被評為「冷漠」、現實,他對員工要求極高,與員工開會時,會問上一次開會的議程內容,答不出的四、五十歲高級員工,會被他罵,有時甚至 「人身攻擊,落人哋面」。而對於有能力的人他亦不會待薄,八二年成為道亨銀行的行政總裁林碧金,離開時獲得三百萬馬幣(約六百萬港元)的額外獎金。

五大搏收購銀行股

 

▲中外資銀行擬來港大展拳腳,如新加坡資本的大華銀行、中國農華銀行等,令中小銀行成併購對象,足以壯大資產。 插圖:馮志強

上週三新加坡發展銀行正式公佈以高溢價收購道亨,令道亨的股價復牌後即彈升逾五成,刺激中小型銀行股攀升。

須注意的是,被收購的銀行股價造好,但高價作收購的買方,市場擔心作價過高兼商譽要大撇賬,往往令股價受壓,因此股民只宜揀被收購者來投資。

論基本因素,今年銀行的經營環境困難,因貸款呆滯、樓按減息戰持續,七月利率協議全面撤銷,都令銀行經營成本驟升百分之零點二五。

然而,發展銀行以六十元一角四仙收購道亨,足足是道亨賬面資產值的三倍,令股價偏低的銀行股甚惹憧憬。

一般而言,二、三線銀行股的股價和賬面資產值差不多,「今次道亨收購價作價逾三倍,屬於國際性銀行估值,我會調高對中小銀行股嘅評價,一類係有收購概念,另一類是會與其他銀行合併。」野村國際銀行研究部主管陳永德說。

現時在港十四間上市金融股,屢傳賣盤或注資者包括華銀、港基與工銀亞洲,但後者市盈率高達二十倍,市場炒注資概念令股價持續企硬,高追小心;而港基的阿拉伯大股東持股動向難測。綜合基金與證券界的意見,以下五大銀行股為首選推介。

廖銀折讓最大

 

▲渣打、滙豐等大銀行相繼調高收費,但細銀行卻乘機吸客;如廖創興早在今年初宣佈不會徵收小額存戶手續費。

若不計兩隻金融股,本港十二間銀行股中,廖創興折讓最厲害,股價只是賬面資產值的零點七八倍。

「銀行呢幾年嘅前景唔會好,樓市唔掂、貸款增長又呆滯,只要有第三者肯出高價,相信廖創興大股東會心郁。」里昂證券聯席董事陳志銘說。

德意志銀行證券分析員也認為新加坡發展銀行以非理性溢價搶購道亨,以股價對賬面值逾三倍計,廖銀的合理收購價應為十六元,比現市價高出七成以上。

不過,廖銀最近已搶高一成六,若論抵買程度,不妨考慮母公司廖創興企業。廖企揸廖銀四成半,現價市盈率只得五倍,息率卻逾七釐,比廖銀五釐高,長揸收息無妨,萬一好價把廖銀脫手,分分鐘母憑子貴,身價大漲。

廖創興銀行(1111 )

4 月17 日收市價:$9.95 (一手1,000 股)

現價市盈率:9.5 倍

息率:5.3 釐

盈利預測*:今年料賺$5.36 億(+17.3% )

明年賺$6.15 億(+14.7% )

建議買入價*:現價

目標價*:$12.8 (一年計)

風險*:去年下半年息差比上半年跌

0.16% ,逾期及重組貸款急升近

3 倍,反映資產質素較預期差。

*資料來源:德銀證券

廖創興企業(194 )

4 月17 日收市價:$4.95 (一手2,000 股)

現價市盈率:5.1 倍

息率:7.04 釐

建議買入價*:$4.9

目標價*:$5.5 (一年計)

風險:過去半年每日平均成交僅14 萬股,股價上落1.2% 。

*輝立證券

大新取代道亨成基金新寵

 

▲大新金融積極推新產品,董事總經理賈世德(中)指下月推虛擬銀行,成為在港首間獨立電子銀行。

二線銀行股中,大新金融與道亨向來都是基金的最愛,兩者常爭寵,道亨倘私有化成事,最得益莫過如大新,因恒指服務公司若在九月挑選另一隻銀行股取代道亨成恒指成分股,中型銀行中,以大新市值最大,成大熱。

「大新的資產質素跟道亨近似,但股本回報率更高,外資想來港收購銀行,大新有機會成收購對象。」雷曼證券分析員推斷。

講到實力,大新絕不輸蝕,「大新力谷嘅消費性貸款,如私人貸款、信用卡等多以平息計,資金成本平,因此屬高回報產品。」野村的陳永德說。

大新金融(440 )

4 月17 日收市價:$40 (一手400 股)

現價市盈率:12.2 倍

息率:2.7 釐

盈利預測*:今年料賺$10 億(+23.5% )

明年賺$11.11 億(+11.1% )

建議買入價**:現價

目標價**:$50 (一年計)

風險:去年在網銀已花$3,100 萬,

今年再斥$2 億搞虛擬銀行,

首年料蝕$5,000 到$7,500 萬,2003 年才止蝕。

*摩根士丹利 **野村

永亨大股東不抗拒合併

 

▲永亨近期主攻高回報貸款產品,如私人貸款等。

永亨近期跑贏大市,除了盈利能力強,還因大股東最近露口風,指不排除合併的可能。

事實上,現時馮氏家族揸永亨兩成權益,唔夠Bank of New York 兩成半多。而上月永亨董事長馮鈺斌坦言,該行正有一套研究合併的準則,且願意認真研究合併的問題,而他只否認市傳永亨向永隆提出合併。

支撐永亨股價硬淨,不單只是併購的憧憬,還有基本因素支持,皆因該行剛派成績表,淨息差(簡言之即貸款收取的利息減去資金成本)維持在三點一六釐的高水 平,而呆壞賬撥備只減一成六,比同業如工銀亞洲撇七成四、中信嘉華六成六為少;加上每股派息增四成四,達一點二二元,比盈利三成二的升幅為高。

永亨(302 )

4 月17 日收市價:$28.1 (一手500 股)

現價市盈率:9.1 倍

息率:4.4 釐

盈利預測*:今年料賺$10.64 億(+18% )

明年賺$12.55 億(+18% )

建議買入價*:現價

目標價*:$35 (一年計)

風險:大摩最近調低永亨今年盈利

預測5.4% ,恐拆息與優惠利率

息差收窄,削弱其盈利。

*里昂證券

收購者與被收購者股價反應

 

永隆憧憬發展銀行增持

 

▲今年三月初永隆常務董事伍步謙(右)露口風,指新加坡發展銀行有意增持,刺激股價大升。

上月初永隆常務董事伍步謙接受訪問時首次承認,發展銀行曾提出增持該行股權,至今未達共識,但「斷斷續續」商談有關事宜。

佔永隆逾五成的伍氏家族更揚言不排除引入策略性股東,甚至放棄銀行控制權,翌日刺激永隆股價曾飈升百分之九,創三年新高。

「我們不時檢討手持永隆股權如何處置。」上週三發展銀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彭奕偉被問及永隆權益去向時的回應。

即使收購未必短暫成事,但長揸永隆無有怕,一來市盈率只是八倍,為銀行股中最平,息率亦近五釐。另外該行作風穩健卻不忘進取,最近斥資一億與IBM 合作強化個人理財服務,成為首間華資銀行利用新科技力谷綜合銀行方案,目標要省一成成本。

永隆(96 )

4 月17 日收市價:$34.5 (一手100 股)

現價市盈率:7.9 倍

息率:4.6 釐

盈利預測*:今年料賺$11.15 億(+10.3% )

明年賺$11.91 億(+6.8% )

買入價*:現價

目標價**:$40 (一年計)

風險:去年利息支出升幅比收入大,主因樓按

貸款息差收窄,令淨息差跌0.06% ,至2.44% ;且貸款增幅放緩。

*ING 霸菱 **瑞銀華寶

華銀賣盤呼聲最高

 

▲本週二華人銀行高層李永鴻坦言正有不少商人銀行主動查詢,為華銀物色準買家。

過去一年炒細銀行的併購潮中,以華人銀行賣盤的呼聲最高。事實上,上週四(四月十二日)大股東華潤創業見分析員,高層不諱言曾接獲洽購。

「中資股東個個都諗住點甩身,但以光大專注搞金融業,揸港基銀行都合理;而中遠太平洋未必肯蝕讓廖創興(每股成本價高達十八點八八元),反而國家政策要華創集中分銷與物流業務,賣華銀等非核心業務壓力大好多。」荷銀證券助理董事范卓雲指出。

華創高層暗示,只要準買家願以每股四點四二元洽購華銀,即華創入股的每股成本價就「有得諗」;而另一股東力寶也靜待善價而沽華銀。

提醒股民,自上週三起華銀連漲三天,升兩成半,破三元。「該股只宜投機性買入,搏收購,但盈利前景就麻麻。」大福證券分析員呂寶雯警告。

華人銀行(655 )

4 月17 日收市價:$3.025 (一手2,000 股)

現價市盈率:11.3 倍

息率:2.6 釐

盈利預測:今年料賺$3.58 億(-1.1% )

明年賺$4 億(+12% )

建議買入價**:現價

目標價**:$3.9 (假設華銀像太銀以1.5 倍賬面值出售)

風險:去年不計特殊溢利,本業只賺約$1 億,

令往績市盈率高達30 多倍;

若無收購刺激只值$2.5 。

*Multex Global Estimates 預測 **里昂

十四間銀行金融股評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25

炒家心聲大披露

2001-5-17  NM




香港人喜歡搵錢,除了股票、外匯、物業外,連史諾比公仔、鐘錶等,總之能搵快錢便炒作一番,甚至學生哥也加入行列。今期訪問了五十位人士,細說其投資故事。

 

後悔唔信太陽陳

 

蔡素玉,現任立法局議員,曾在新鴻基證券工作。

「投資我都算最失敗,八二年買樓不成,拿住百五萬元唔知點用,於是學人炒股,我都唔記得買咗乜,總之噏過堆數字,又賺過吓錢咁。

「八二年大跌市前一日,個市跌得好緊要,於是打電話問喺新鴻基做的陳新燊(太陽基金創辦人)意見,佢講咗個行頭術語就掛線,好似斬纜啩,總之我蠢到聽唔明,又打去問佢,可能佢好忙,大聲叫我賣哂佢就cut 線,咁我咪聽佢話沽貨囉。

「個市尾段又升番,我唔敢再打俾佢,怕俾佢鬧,於是打俾另一朋友,佢話啲別墅都係賣三百萬左右,我一時貪心想要層別墅,就無沽哂啲貨,搏個市反彈。點知第二日真係黑色星期五,個市跌哂,累我蝕幾十萬。」

一夜變光棍

 

董偉,七十一歲,證券經紀業協會首任主席,現為眾利證券老闆,由上海至香港,縱橫股壇逾半個世紀。

「我十五歲就入行做練習生,當時舊上海好繁華,我學人買鬼佬股票,好似怡和啤酒,然後趁高沽貨,賺到唔少錢,差不多晚晚上餐廳。

「點知四九年解放後,中共政府認為股票投資係投機倒把的行為,但我無諗過上海交易所會停市結業,揸住的藍籌股唔捨得放,結果一夜間變得一文不值。五二年隻身來港,光棍一條,要由頭做起。」

愈知情愈死

 

余志明,宜高科技主席,博學堂創辦人。

「八一年我喺獲多利做,包玉剛宣佈將旗下隆豐併入九倉,我哋幫佢做文件嘅,兩間公司老細都係同一個人,收購應該十拿九穩,便大手追貨,攞咗大部分資產來買隆豐股份,搏套戥獲利。好衰唔衰,包Sir 突然終止收購行動,搞到我輸咗十幾萬,差不多係我當時大半年的人工。」

最激氣管理層無義氣

 

歐陽伯權,信安國際亞洲區行政總裁,去年接受本刊訪問時,曾表示不會買科網股。

「都話科技股係泡沫,買股要搵大藍籌,點知揀咗電盈,佢扮藍籌原來係網股,累我蝕錢,十五個幾買入一萬股,跌到兩個幾,睇嚟真係要長期放在櫃桶底。

「股價低都唔緊要,最激氣就係管理層無義氣,個個高位套利,小股民就接晒蟹貨。」

累父母輸錢

 

顧承浩,周生生證券電子商貿部經理 港大畢業五年。

「我九六年買過明珠興業,五亳子買入,三元沽貨,心雄起來學人炒輪,點知一個金融風暴,連阿爸阿媽交給我投資的本金都蝕埋,足有六位數字。

「我最記得有隻六八八的輪,買入一元二角,諗住在一元四角走,點知第日朝早要開會,無時間睇,結果一朝早便跌至六亳,當時仍然不肯放,希望搏反彈,最後跌剩一仙。」

一元賣樓

 

藺常念,五十歲,富昌證券總經理。

「我八十年代在非洲尼日利亞一間搪瓷廠做經理,年薪過百萬,當地無消遣,三年後儲到數百萬,於是返香港炒哋產。九二年斥資八百萬人民幣,在鄉下湖南起樓, 當時住宅樓賣三千元一平方米,寫字樓就賣一萬元,兩者的建築成本相差不過每米幾百元。但九五年新廈落成後,商廈供應太多無人要,一直丟空,我無眼睇,唯有 用象徵式一元蝕讓比鄉里。」

股票變廢紙

 

林少陽,曾任財經記者,現為寬網研究部主管。

「九六年同女友夾錢,入咗二千股百富勤,由十二個半升到十八個半,開心過一排,點知間公司最後執笠。我當時無諗過,股票可以變牆紙,而女朋友即係依家我太太,就為咗呢件事足足哦咗我三年。

「我仲記得大概在九七年六、七月個陣,已經傳百富勤唔掂,但梁伯韜、杜輝廉出來否認,十月仲出聲明指公司財務狀況良好,叫人唔好信謠傳,我見出得聲明內容都應該可信,點知全部流料。倒閉嗰日,我做緊財經記者,仲要採訪梁伯韜,質問咗佢三次財務問題,佢都唔肯正面回答,真係嬲到想講粗口。」

蝕了半層太古城

 

謝志文,四十六歲,寶途集團企業發展董事

「我第一次投資賺大錢是八三年,拍拖無乜好去處,我就同女朋友去睇樓,當時太古城開始賣,有句口號,『住太古城,係好家庭』。女友鍾意,我就用七十萬買入一個千一呎大單位,後來結埋婚,愛巢至今唔捨得賣。

「至於第一次投資蝕大錢,就是後來用四十萬入咗八萬股真善美,當年間公司好巴閉,揸好多成衣配額,我仲收到風話有土耳其財團擬高價收購,點知無幾耐間公司執笠,埋單計我輸咗半層太古城。」

幫阿爸報仇

 

黃瑋傑,輝立證券董事

「我老豆七三年股災時輸咗差不多兩層樓,我細細個就諗住同佢報仇。十六歲開始炒股,但成績麻麻。至八七年個市升得急,期指長期維持三百點高水,較合理價五十點高很多,我見唔對路,於是做期指淡倉,沽出五張,個市第二天就大瀉,淨賺廿五萬,算係光宗耀祖。」

無端啃佳寧

 

朱頌田,七十歲,朱頌田證券老闆,六○年代入行,七二年開股票行,最近清理公司夾萬,發現有一大堆佳寧股票,怒氣未消,逐張撕掉。

「在七十年代尾,陳松青打骰的佳寧借殼上市, 唔夠三個月轉炒金門大廈賺七億,佳寧愈做愈大,股價也由亳子升到十七元,吸引很多客追貨,仲用孖展來炒。我已勸啲客見好就收,點知俾人鬧,話阻人發達。到 八二年傳出唔掂,股價係咁跌,由十蚊跌到五蚊,我又猛叫啲客要止蝕,但佢哋唔肯,後尾跌到得番幾亳子,我無迫的客斬倉,自己啃咗批貨,點知八三年公司清盤,無端端揸咗三萬股。」

叻就唔使講股

 

葉尚志,第一上海研究部經理。

「六年前,我試過一日買十幾次期指,覺得佢會升就做好倉,跌就做淡倉,考下自己入市時間準不準,玩了十幾日,試過一日賺了七倍,但過了幾日連本都蝕埋。

「無咗咁多錢,都係買番的穩陣藍籌股算啦。我雖然做講股呢行,叻就唔使出嚟講,一早收山啦。」

平均成本法牛皮市唔掂

 

林堅,結好投資董事總經理。

「我去年九月開始玩定期買藍籌碎股,雖然股市反覆,百幾萬本都賺到三、四十萬元。今年年頭開始玩,成績差得多,股市一直跌,而我持有五、六十萬元的貨,賬面虧蝕七萬元。雖然平均成本法穩陣,但在牛皮市都會蝕,若跌到萬一點,我打算清貨。」

信自己唔供強積金

黎展鵬,40 歲,卓柏斯產業顧問董事總經理。

「我唔係唔信投資,只不過唔信俾人去投資。我自己開測量顧問公司,本來屬於自僱人士,但我專登唔出糧俾自己,咁樣咪可以唔使供強積金。睇番轉頭,呢個決定好啱,事關今年第一季強積金的基金大多數輸錢,但我自己就將投資擺在毫無風險的產品,做咗好多份零存整付,每月供少少,好似小蜜蜂儲蓄咁,有啲五年前做的存款計劃,足足有九釐息添。」

以為分析真係唔同咗

 

郭思治,平和集團營業部董事

「我炒股廿幾年,見過不少股災,玩得好小心,豈料去年科網股熱,和黃賣橙賺這麼多,盈科又可鯨吞電訊,以為計公司的方法不同了,於是試吓買科網股,揀了榮文科技,業務成績都算不錯,三亳子買入一百萬股,豈料跌到變仙股。

「我在證券行這麼多年,沒想過股票會變仙股,例如酒店股差極都有實質資產,但這些科網股的資產都是無形,又話商譽、客戶關係網絡很值錢,任佢講。日後睇科網股,還是用回傳統基本因素分析。」

炒匯炒到做副總裁

 

沈世捷在福建漳州財經學校唸經濟系,十多年前由大陸來港,從事中國貿易,閒來為消磨時間,就到英皇金融參加外滙講座,結果由「客仔」變成炒匯專家,現為英皇金融集團副總裁。

「我試過炒外匯兩日賺廿四萬港元,結果外匯公司猛邀請我加入,由客人變為炒匯專家。當時是九八年十月七日,我睇圖表見日圓跌了好多,相信會有技術反彈,於是在一二九水平揸YEN ,其間仲加碼,咁啱日本央行話唔會俾日圓持續積弱,短短兩天內,美元兌日圓由一二九反彈上一一六,令我賺大錢。」

執條襪帶累身家

 

胡永健,宏陸證券行政總裁。

「我以前打工的證券行,九六年送了百萬股Option (認股權)給我,初時無意行使,但九七股市升到㷫烚烚,公司股價不斷升,又宣佈派輪給持股人,諗住不如連汁都撈埋,攞埋佢隻輪,於是行使了認股權,但無即時沽貨。

「除了花筆錢去換正股,因為行使咗認股權,繳交了一筆達六位數字的薪俸稅,點知個市跌番落嚟,我就做咗蟹。」

六四一鋪清袋百萬元

 

蔡國強,香港證券投資——理論與實踐作者,現任盈泰證券董事兼策略顧問。

「八九年六四那次政治市,我百多萬流動現金一鋪清袋。

「當時股市因局勢混亂變得波動,我覺得是大好時機,於是拿大部分資金去入貨,部分更是玩孖展及在證券行篤手指。萬料不到真會開槍,股市兩日由二千八跌到二 千一,幸好數天後有報章傳李鵬遭行刺,個市升番少少,我才不用抬錢贖身,但所有資金無哂。從此以後,炒股賺了先抽起本金。」

不熟不買

 

薛珍納(Janet De Silva ),加拿大永明人壽(國際)有限公司主席,今年來港工作。

「我以前不懂炒股,五年前跟朋友,用五千元加幣買了一隻煤礦股John Paul ,豈料由廿五仙跌至二仙,而我的朋友則把那隻煤礦股股票鑲起,框架比那張股票還貴。

「從此以後,業務不熟悉的股票我不會買,保險股至少知道那個時機最好,例如宏利九九年九月上市,股價升得不錯,我在十八元加幣買入,在三十九元半沽貨;永明人壽去年三月也上市,我知情況會跟宏利差不多,便在十四加元買入,現時都升上三十一元加幣。」

不要信專家

 

余先生,沙田南洋商業銀行散戶。

「我湊完個孫返學便嚟呢度,呢度很多女人盲舂舂,聽專家講就嚟入貨。

「我以前都好似佢哋咁,聽晒股壇專家話,在九七年有過百萬退休金,於是用來入貨,輸咗一半;上海實業買咗六七萬股,四十多元買入,而家得番十二個幾;北京控股又係四十幾蚊買入,而家得番七個幾。

「有次在電台聽到陸叔六十幾蚊叫人入中移動,佢話有買貴無買錯,我忍唔住要打電話去電台鬧佢。」

行完天橋股價全變樣

 

楊崢,香港著名模特兒。

「我經常不在香港,股市跌都無辦法。好像在九七年我買太古A 、中信泰富及中國海外,但做完嘢返香港隻隻跌哂,而家跌剩三分一,搞到我唔敢入市。

「力不到不為財,無時間還是找理財專家幫忙。」

表象迷惑我

 

雷賢達,寶源投資董事

「七十年代在外國讀書時,見到飛機航班多了不少,航空公司生意應該不俗,於是買了一隻美國航空股,豈料甫買入,股價即跌了五成。原來航空公司就算業務不前,航班只得小貓三、四隻客,都會照開,不可能即時縮減航班,外界哪知道。」

沽上實賺二百五十萬

 

蔣有衡,上海人,現任嘉洛證券董事

「九六年我在香港工作,我家鄉的紅籌公司上海實業來港上市公司做貿易業務。香港很多物資都要靠中國入口,而上海又是鄧小平重點發展城市,便在七元半買入十萬股,在二十元沽,之後又在廿二元買入,四十多元沽,前後賺過二百五十多萬。

「我最後一次沽貨,主要是因為市盈率高過一百倍,而我曾經問過鄉間親友,他們都說上實的百貨店,生意只是普普通通,我想沒有理由股價會好得這麼厲害,於是立即沽貨,果然紅籌國企泡沫爆破,我算是幸運吧。」

入貨前問行家

 

岑偉納,新世界證券研究部主管。

「買股最緊要業務夠生活化,例如我的愛股微軟,幾乎個個識電腦的都用Window ,有次我去微軟對手Linux 的講座,都是用Powerpoint 來講解,連對手都用其出品,微軟仲唔掂?

「我持有價值五十多萬元的微軟股票,雖然未有什麼錢賺,但我很有信心。正如以前我有個在塑膠廠做的朋友,加班幾個月做忍者龜,負責製造的彩星玩具,半年股價就由幾亳子升到七個幾。買股之前,問問做那行的朋友,你就知道是否買得過。」

要入職請賣樓

 

許沂光,五十一歲,許沂光投資控股董事總經理,專攻圖表分析。

「九六年我睇chart (圖表),見樓價蛇形咁升,覺得死梗,出席講座時,猛勸人唔好買樓,但樓價仲升,搞到俾人鬧。不過,我請伙記一定要他們先賣樓,因為明知樓市遲早跌,好易變負資產,供唔起層樓。

「我最記得九六年中有個應徵者想入來做投資顧問,面試時他指在將軍澳有層樓,五百萬買入,月供三萬五,我給他的月薪最多只是四萬,還有一個條件是『要賣樓才請』,他照做,結果避過九七金融風暴,事後好感激我。」

華置最無義氣

 

吳亮,八十一歲,永安祥證券行董事

「七三年香港地產市道開始蓬勃,聽到鄧肇堅話發展地產,咪慕名買佢隻九龍建業,當時以十元五角買入二千股,年年收七八釐息,又有股送,在前幾年更一拆一百,埋單賺咗一百八十萬元。

「最衰就是華人置業,八元三角買入,股價跌到六毫九,還經常叫人供股,買中環娛樂行賺了三十六億,都唔益小股民,最無義氣。」

Benjamin Graham 打救我

 

Burch Kealey ,四十歲,城市大學會計系副教授,來港近五年。

「我廿五歲開始投資,但最初八年的回報可能比銀行利率還差。直至七年前修讀博士,認真的看Benjamin Graham (價值投資之父)的書,方醒覺從前一味聽信報章股評,追捧熱門股,是多麼的蠢。」

九七租樓住工人都變臉

 

黃錦康,美聯物業策略規劃董事

「我九二年買入加州花園一個千八呎單位,但見九七年負利率變成正利率,銀行都有五至七釐利息,樓宇供應又出現過剩,於是急急腳放盤,五千元呎出貨,賺到五百四十多萬。

「當時話俾朋友聽我放樓,個個以為我唔掂,我租樓住,個工人知道是租的而不是買的,臉色都變埋,這些就叫做群眾壓力了,要嬴錢真係要對抗這種羊群心理。」

殼股無得炒

 

劉昇昂,信誠證券董事總經理。

「九七年的紅籌熱,不少紅籌國企來港集資,部分更在香港買殼。我看中業務一直無甚起色的新福港輪,當時輪價大約一元三角,而新福港又被中旅國際看中,股價由四元四角炒上九元五角,帶動輪價上升,最後在四元五角沽出。賺了多少錢?費事咁揚啦!總之賺到而家間中環鋪。

「不過而家啲殼多籮籮,要上市只要招股書加減無錯,又無打錯字,就可以在創業板上市,唔使買殼上市,殼股無得炒啦。」

聽朋友話渣都無

 

May ,小學程度的散戶,九七年中退休後跟朋友學技術分析。

「我最衰得慘就係佳寧嗰鑊,當時個個朋友都叫我搏吓,於是將死慳死抵儲起的錢,八個半掃一萬股。

「點知後來公司又話欠人數,又話被人告。我最後因為返咗工,唔知消息無沽到變晒廢紙。有個專家講得啱,賺錢係指沽咗袋咗入袋才叫做賺,否則都係一場數字遊戲。」

無睇新聞真蝕底

 

譚紹興,太平洋興業研究部董事

「九○年在加拿大讀緊書時,用亳幾子買入一隻地產股二十萬股,點知間公司後來財政唔掂,又話倒閉又話有債權人追數,股價跌了很多,我諗都無乜希望,就將佢擺埋一邊大覺瞓。點知聽電視報價話升到二亳半,以為自己發夢,咪再打去證券行問,我見係真嘅就好開心咁放咗。

「好衰唔衰當時無睇新聞,原來當日個價升,是因為傳出有注資,結果隔日還升上一元水平。所以買股票,一定要跟得貼,之後我就即刻裝有線電視。」

點跌都唔放

 

戴太,六十五歲,家庭主婦。

「第一次買的股票是鷹君,八九年六四時,以一元八角掃了一萬股,我當時諗大陸每日放少少人落嚟,香港都迫爆啦,果然在九三年升上六、七元,於是沽貨,賺好多。

「之後我買入孫福記,兩元買入一萬股,但見個價位有跌無升,於是在幾亳子時斬倉,點知隻股第日傳被收購,股價升番。如今我買股票唔捨得放,去年很難才抽到新意網一手,今日跌極我都唔放。」

為感情買金

 

胡經昌,立法會議員,已故金王胡漢輝之子。

「我鍾意買金,因為有感情價值,你諗吓我買一個金牌,擺十多年留俾自己個仔或孫,老實講金都不會值錢得去邊,但至少包含了我咁多年嘅心意,好過送股票,至少是實物。

「我每年平均入六、七兩,雖然不至於像部分二、三線股跌到一文不值,但都蝕了四分一左右。」

愈搏愈輸 愈輸愈搏

 

肥仔榮,曾在證券行工作,現轉行在電腦公司任工程師。

「我爛賭,乜都賭一餐,九九年底剛剛未有工作,去證券行搵朋友,見佢玩緊黑期篤篤吓幾過癮,自己又跟住篤,買咗六張,初時賺到四、五萬元;不過我見個勢好加碼,到頭來輸了四、五萬元,搞到要問朋友借錢贖身。

「原本無輸咁多,但由嬴變輸時,自己諗住橫掂唔夠錢找數,不如搏一搏,結果越輸越多。好彩間行跌過六百點就幫我斬倉,如果唔係輸得仲甘。」

以後唔掂報價機

 

吳太,黃埔區散戶,去年移民返港。

「我去年移民返港,見個市咁旺,咪自己買啲藍籌玩吓,當時都係諗住買滙豐和黃咁,點知去到股票行,又堆個頭去睇報價機,隻腳就開始不受控咁,衝入去掃貨,一買買咗六隻添。」

「輸得最傷都算係中移動,成六十八元入,之後跌到六十元溝貨,五十幾元又再溝,而家得番三十幾,我仲有成百萬元蟹貨,你話死唔死。

「以後買股票,一定唔會去掂部報價機,費事俾佢迷住。」

最衰炒多轉

 

林偉邦,CMG 商業發展部經理

「九九年底個個驚千年蟲,很多人都唔敢掂科技股,但有日荷銀基金經理同我講一定無問題,電腦供應商又話訂單多到接唔晒,仲缺貨,咁我諗買科技股都沒錯,於是買科技基金。

「原本基金單位價格五個月後,已由百一升到百九元,我跌番落百六嗰陣沽咗,賺咗啲錢。但我以為個浪仲會再上,又在百五入貨,點知科網爆破,訂貨的互聯網公司都執笠,影響電腦供應商生意,隻基金就咁跌番落嚟,最後百二元沽貨,原本賺嘅都蝕咗一半。」

搞網損失百萬

 

陳思恩,37 歲,財經網站寬網(Quamnet )的創辦人之一,持有寬網股權不足一成(如今寬網成功借殼華富上市)。

「去年四月我籌辦資訊網CDL ,無耐新世界話入股八成半,總投資三百萬元,諗住可以大搞,仲構思賣新聞資訊俾新巴,好似今日九巴分拆上市的多媒體公司Roadshow 咁;還獲得結好證券行等客戶幫襯,非常開心。點知網站在八月正式推出時,科網股熱潮已退,兩個月後新世界話想唔玩,我到處搵創業基金注資,但對方一聽到個網字都驚,在資金緊絀下,唯有在十一月被迫把公司結業,自己投資的一百萬輸晒。」

減壓變減身家

 

曾智華,47 歲,香港電台中文台節目發展總監。

「我在電台工作,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搞到血壓高,但行出嚟見人唔可以頭耷眼濕,為咗減壓,一得閒我就抽時間炒股票,以鬆弛神經。八七股災前我好似盲俠咁, 專啄細價股,以為容易賺到錢,又愛聽消息,仲好信名人搞生意的眼光,好似見黃創山搞精工隊波咁成功,於是用三元掃華基泰,股災後跌至兩、三毫子斬纜。

「八七停市四日,我差不多日日廿四小時在電台趕新聞,無理自己的投資;其後埋單計數,才知手揸廿隻股票,共蝕廿多萬,當時我每月的積蓄只是一萬元。交了寶貴學費後,如今我一股不持,只把投資放在債券與現金,最緊要穩陣。我仲有八年就退休,投資絕不容有失。」

靠滙豐賺三層樓

 

曾淵滄,城大管理科學系副教授,也替報章寫專欄。

「九○年滙豐突然高調宣佈該年虧損,令股價由七、八元跌到四元五角,我覺得很奇怪,因為滙豐一向會動用內部儲備掩飾業績失利。

「那時有消息指波斯灣戰爭影響滙豐業務,又話中銀取代滙豐地位,於是我推測,滙豐管理層故意質低股價,以便日後向米特蘭提出以股換股作全面收購時,米特蘭這些英國自己友可換多些滙豐股份。

「我於是在四元多、五元多大手入貨,不久滙豐和米特蘭合併,股價即勁升,在九三年升上百元時沽貨,賺了差不多當時三層樓的錢。」

炒郵票三日搵十萬

 

莊劍然,二十六歲,集郵二十年,原在酒店打工,九七年趁集郵熱入行炒賣郵票,現為莊氏錢幣郵票公司老闆。

「九七年三、四月我從電視上看到內地炒賣香港郵票的熱潮,受到啟發,便照辦煮碗。

「我看好當時剛推出的回歸郵票(香港特區成立紀念)、小全張和第十輯經典郵票,故在好旺角商場大量入貨。那幾天,清晨六時便起床趕火車到深圳,然後轉車到 廣州,再乘的士到達人民公園,已經十時了。甫踏進公園,就看見很多售賣古物的小攤檔;從袋裡抽出郵票,會有很多人圍觀、主動出價要買。四萬套郵票,不消一 小時就售光。

「如是者三天,我便賺了十萬;也算是第一桶金。」

中巴失專營權帶挈我

 

郭炳華,八年前開巴士模型鋪80M 。

「炒巴士模型最瘋魔都係九七年,當時中巴喪失巴士專營權,很多市民便一窩蜂搵中巴紀念品。

「炒得最好是第一部中巴,九五年出廠賣二百多元,現時已賣到千二元。另外九鐵接駁巴士、中華巴士都城嘉慕及九巴都城嘉慕款都抄得唔錯。

「其實它們質素麻麻,又無錢箱,又無倒後鏡及bumper ,炒得上只因當時出產商幾個月才出一部車,讓發燒友有時間儲錢買。但後來生產商一個月出四、五款,發燒友哪能一次儲這麼多錢買,搞到我很多貨都銷不去。」

俾次機會小小超

 

莫小姐,在凍肉公司任職。

「我九九年開始炒股,睇中得信佳,在五元七角及六元七角買入六萬股,電訊及盈動合併後,股價從廿八元回落至十八元沽貨,雖然並非在最高位放,但賺到七十幾萬,開心到瞓唔着。

「當時揀這隻股係因為信得過小小超,佢話哂都係李嘉誠個仔,班手下唔識科技都識財技。

「電盈合併後股價猛跌,累到很多人坐艇,我後來在五個幾入咗二萬股,一樣要坐艇。不過我無鬧小小超衰人,我覺得應該俾多次機會佢,唔好一沉百踩。」

我有三百隻Swatch

 

盧耀輝,Swatch 炒家,持有三百隻錶約值卅萬。

「九四年朋友送第一隻Swatch 給我之後,就愛上它,靚之餘又可保值,依家有成三百幾隻,以上年Swatch 出的天書(即市價表)計算,我批錶市值已由成本十萬升值到三十萬。

「以九一年出的Asetra 為例,四十美元買,沒多久就以三千七百港元賣出,賺逾十倍,我打算年尾飛往瑞士,參與歐洲一年一度的Swatch 拍賣會,價錢適合,可能整批錶賣出。」

民國舊勞賺到笑

 

高向勳,復興古董錶店老闆,收藏古董錶廿五年,特別鍾情勞力士。

「其實初初自己並不太喜歡勞力士,嫌它太俗氣;但十六年前偶然以九百元買下一隻『棺材仔』(泡泡背手錶的俗稱),戴着跟朋友飲茶,朋友一看即出價二千元求讓。那時我便想,這門生意有得做,於是開鋪。

「那時中國還未開放,有很多民國時候剩下的又殘又舊的勞力士賣,全是瑞士機械的。外國人不會相信那些貨來自中國,我卻頻頻北上上海、天津、廣州等大城市入貨,百多元一隻,每次買二、三百隻回來修理,再以十數倍價錢賣出,利潤好厲害!」

英國股票多優惠

 

何富國(Stewart Aldcroft ),英國人,天達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

「八四年在英國,選中了一隻餐廳股名為Garfunkels ,它以快餐形式推出意大利菜,較為少有,最重要是我喜歡這間餐廳的食物,做這間公司的股東有八折優惠。

「航運公司Peninsula and Oriental 更筍,我在八零年買入三百股,每股一英鎊,便享有終生橫渡英倫海峽的船票折扣優惠,一張票正價(一架車包四個人)要一百鎊,但公司給我們七折至八五折,我持有三年,每年去兩、三次法國,都值回票價啦。」

史諾比坐艇記

 

Tina Wong ,古粧店老闆,賣收藏品超過十年。

「我儲咁耐嘢,未見過麥當勞換史諾比嗰次咁墟冚,原本我喺泰國訂咗廿套來賣,唔使一小時就賣清,後來入多三十套,又係一日賣晒。嗰陣炒得好利害,旺角有人 連盒連公仔炒到一萬元。後來泰國攞貨來價由二百幾升到五百幾元,我見這個炒風千載難逢,焗住咁貴都入一百套,點知就出事。

「因為麥當勞見咁多人排隊,便改變策略,叫人換唔到可以申請換領,供應多咗,變相打擊我哋這盤生意,最後史諾比銷得唔好,好多而家仲擺咗喺度。」

炒鴕鳥蝕大本

 

呂先生,九六年移民澳洲,現已返港居住。

「做移民成日投資都係開餐廳,但我想融入當地社會,就試下同人夾錢投資鴕鳥農場,我出咗三萬港元。當時市場幾旺,因為爆發瘋牛症,個個唔敢食牛肉,同時鴕鳥肉又話營養價值高,個個咪炒鴕鳥,一隻可以賣到二千澳元㗎。

「不過我養大鴕鳥後,個市場供應多咗好多,一隻僅賣二百澳元,連飼料錢都蝕埋,結果做咗兩年,最後都改養番牛算勒。」

宏觀調控害了我

 

高廣垣,惠澤按揭行政總裁,九十年代初在新協城市建設任董事總經理,偶然要往返大陸處理土地發展及建樓業務。

「我在九三年花了二百萬元人民幣,在北京買了寫字樓,位於商業中心區,租金回報有二、三十釐,但自己不是經常上北京,又以為寫字樓有升無跌,沒有招租,豈料大陸突然宣佈宏觀調控,市道一落千丈,足足空置了八年,如今仍蝕了四分一。」

大學生兼職炒手機

 

Rockman ,城市大學電腦系高級文憑二年級學生,兼職炒手提電話

「炒手機其實都要講門路,又要識散貨,炒風得一兩個月,真係手快有手慢無。

「好似前排炒諾基亞8250 ,走貨一隻賺兩、三百元,如果炒返上大陸,隻手機又有中文顯示,仲可以賺多數百元,一部機賺六百元都唔錯。

「舊機都炒得㗎,在拍賣網上執平貨然後走上大陸賣,每個賺八十至一百五十元左右,當然有中文字又可以賣貴的。」

升極無我份

 

李太,在中環娛樂行附近擺檔賣香煙超過三十年。

「十幾年前買過幾千股滙豐,六個幾之嘛,買咗無郁,跟住滙豐供股,咪放咗佢,點知佢有日會升至百多二百元。七七年買入一萬股怡和,十幾元唔上唔落,又沽咗佢,點知一年後又傳李嘉誠收購,股價升又無我份。如果唔放,而家印印腳啦。」

股災令我反思

 

梁柱國,八○年從北京來港,八七年股災後開始整理投資筆記,目前珍藏十三本。

「我以前買股票都係亂咁聽人講就買,但八七股災後令我反思,唔明點解個市變化咁突然,於是每次去講座就做筆記,每次投資時就翻筆記,睇公司年報,有時更去圖書館睇年鑑。

「在九九年,我去圖書館翻查中國機械工業年鑑,書中提到東方電機,指該公司可以提供水力及火力發電等,我見其在深圳A 股的股價與香港H 股差一大截,一個九個半人民幣,一個六亳幾港元,於是買入五萬股H 股。結果升得唔錯,前排在近個三沽貨,賺了三萬多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26

破產富豪大追踪


2001-8-19  NM




申請破產人數勁升成為近日焦點,銀行更指有遭濫用情況。事實上,不少因業務過度擴張、債臺高築而破產的富豪,雖然資產遭沒收抵債,生活費有所限制,但仍能住豪宅、揸靚車,甚至保得住上市公司不 致流落外人之手,皆因之前部署功夫好,而關鍵在於有一個可信任的太太。由債務人呈請1 債務人若深知自己無能力或無希望償還債務,便可向破產管理署呈交資產負債狀況說明書,列出債項及資產詳情;繳付按金$8,650並宣誓其陳述屬實2 向高等法院提出破產呈請3 召開聆訊;若呈請有理,法庭將發出破產令4 破產人財產少於二十萬者,由破產管理署負責變賣資產還債;多於此數者,則可能須先召開債權人會議及成立委員會

還款優先次序:1 有抵押債權人(可以抵押品作補償)2 法庭訟費、行政費及破產管理署收費3 對僱員的欠薪、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等4 欠政府,而又十二個月內到期的法定債項5 業主(可扣押破產人物品以抵償)6 無抵押債權人

個 人自願安排程序1 債務人擬定建議書,說明償還債項及與債主妥協的方法;然後交予破產管理署並繳付初步按金$12,1502 債務人需呈交資產負債狀況說明書3 申請法庭的臨時命令:兩星期內,債權人不得提出訴訟或破產呈請。同時,債務人需付法庭訟費4 破產管理署會就債務人的建議書向法庭作報告;若得接納,即召開債權人會議5 會議上,債權人可修改建議;若建議獲大多數債權人(共持有超過四分三的債項總額)批准,即可付諸實行

破產程序債仔除了申請破產一途外,亦可考慮申請「個人自願安排」,由破產管理署作中間人,嘗試與債權人妥協出一個還款安排。不過,兩種方法俱花費萬餘元,若連這筆錢也付不起,就只有等債主申請破產了。

李 超凡破產日期:九九年十月四日有的士大王稱號的李超凡,因為深信赤鱲角機場啟用後,牌價會升至四百萬元,故瘋狂買入的士牌,高峰期達四百多個,豈料金融風 暴後,牌價大跌近半,李超凡欠債三億多而破產。李超凡中五畢業後做信差,八○年考到車牌,轉做車行推銷員。三、四年後買入一部的士,隨着的士牌價不斷飈 升,他以加按形式增購的士牌,至九○年已達一百部,後擴至經營的士專線及飲食業,九五年當選十大傑出青年。

陳天賜破產日期:二○○一年七月三十日和李超凡同屆當選十大傑出青年的陳天賜,現年三十六歲,以買賣二手車起家,後涉及物業投資,結果亦遭金融風暴吹倒。七九年由福建來港的陳天賜,中三開始日間當股票行交收員,兩年後轉到車行任職,豈料公司八七年倒閉,他遂以遣散費及積蓄合共三萬元創辦誠記,專做汽車美容,後經營二手車買賣,至九五年身家已逾億元。在法院宣佈其破產當日,他未有出庭,其友指他身在北京。

賴雁浪破產日期:二○○○年十二月十二日為了將公司三商行染紅,賴雁浪向光大購入英保良股權,結果英保良負債過高拖累三商行,為向銀行班水,賴雁浪作私人擔保,因而破產。不過三商行去年一月獲達利打救。原做海員的賴雁浪,八○年創辦三商行,經營成衣貿易,八六年開第一間Theme時裝店,大行其道,翌年公司上市。如今賴雁浪仍在三商行打工,五十三歲的他,去年底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四年後必定翻身。

其 他破產名人黃華破產日期:二○○一年四月二十日南方國際創辦人黃華,九七年五月以兩億三千萬元買入馮秉芬的南灣道豪宅,原用來自住,豈料還未遷入已和妻子 王小梅雙雙破產。黃華八三年和妻子來港,曾經營中港貿易,在國內經營手袋廠、酒樓及酒店,九二年開始搞房地產,廣州荔灣舊城區改建項目令他發大達。九七年 下旬他開始出現財政問題,卻仍往拉斯維加斯望以賭翻身,結果愈陷愈深。

破產原因

破產數字激增

家居裝修樸素謝瑞麟現居京士柏政府出租物業的中層單位,建築面積約一千八百多呎,客廳旁的大陽台可遠眺京士柏運動場,景觀宜人,據該區的物業代理透露,此類單位現租每月二萬五千元。不過,比起以往由公司持 有,由三個單位組成的複式巨無霸何文田住所連五個車位,卻是不可同日而語。謝瑞麟現居裝修陳設非常簡潔,客廳除了一台老鋼琴、兩張布藝沙發、雲石茶几和一 部電視機外,便什麼也沒有。連其他基本的家庭影音器材也欠奉,就只得一部過時的卡式機放在飯廳一角,比尋常百姓家還要尋常。而對於父親破產,謝達峰說: 「其實破產對一個人來說,是一件解脫的事。」他更指父親仍很有鬥志,無避開一切。

謝瑞麟救女免破產家人如斯重要,破產若牽涉多過一名家族成 員,有富豪便實行縮窄打擊面,謝瑞麟正是一例。謝瑞麟女兒謝穎怡欠國內商人約八千萬元,對方將謝瑞麟珠寶交付用以拓展國內市場的五千一百多萬元按金扣起抵 債,並向謝穎怡追討二千八百多萬元及申請將她破產。當時仍任謝瑞麟珠寶主席的謝瑞麟,和公司達成協議,讓國內商人在原定要找給謝瑞麟珠寶的貨款中,扣起二千八百多萬元抵銷謝穎怡債務,謝穎怡變成欠謝瑞麟珠寶約八千萬元,而謝瑞麟承諾替寶貝女分五年還款予公司。時為去年七月,當時謝瑞麟已因炒燶期權而遭申請破產,結果九月法庭發出破產令,而公司亦因此收不回八千萬欠款,但謝穎怡倖免於難,而其子謝達峰輾轉購入謝瑞麟押股,現持逾五成謝瑞麟珠寶,任公司主席,謝瑞麟則在公司任顧問。如今謝瑞麟依然堅持每天到公園緩步跑的習慣,只是以前日理萬機,得七時便起床;現在從公司前線退下,便可以多睡兩小時,才施施然穿上「白飯魚」早操去。不過,破產前,謝瑞麟腳踏的卻是Reebok運動鞋。物質上的改變,還可從居住環境反映出來。

被 法官指責不坦白而在他因欠款三百五十多萬而遭兄長申請破產的聆訊中,其家族信託亦是爭拗重點之一。在庭上,梁悅通要求自願安排清還債務,不用破產,但法官 指責他沒全面披露個人財政狀況,更謂應調查他是否信託基金受益人,故不接納他自願還款,判他破產。「個人自願安排是要令債權人以最少的行政成本,得到最高 的回報;根本無須理會我是好人或衰人、是否come with clean hands(意即身家清白)。」梁悅通對法庭判決憤憤不平。破產後的梁悅通,表示現居於信託持有的西貢低密度住宅,開的是公司的韓國現代汽車,他自嘲道:「這車正合我現在的身分。而且破產後反有着數,以前有大食大,現在則總有人找數。」「況且我一向很少乘的士,亦不是吃很多飯。」他自言對物質要求不高,破產後最不習慣的反是失去老闆身分。「現在於公司沒有職位身分,吩咐下屬做事,他竟說要問問某人。」梁悅通更自稱在太元工作並沒有薪金,如此看來,其一億多元的債務,勢難在破產令生效期內還清。

梁悅通 信託保公司同樣因為公司過度擴張,私人擔保公司債務而走上破產之路的梁悅通,相比起李兆峰只能靠家人買回小部分業務,他精明多了。自太元於九一年上市以來,法律系畢業的梁悅通,便以全權信託來持有公司股權,而他聲稱該信託的受益人乃其太太及子女;所以即使他今年三月初被頒令破產,市值千多萬的股權也不會旁落,公司主 席之位也只是讓坐予太太梁余愛菱便可。梁裕通辯稱,如此安排,當初只為保障家人,「破產是較次要的考慮」。問他不怕與太太感情有變嗎?他說:「錢,對我來 說不太重要,就由她吧!」不過,律師黃國桐則表示受益人何時或如何取得資產,其實完全視乎信託的條款而定,未必能夾帶私逃。

李兆峰再做廠佬其實並非所有富豪都像羅開福般要以搭巴士、地鐵出入,有的部署得宜,生活不致大受影響,甚至有望再戰江湖。兆峰陶瓷的李兆峰目下正是一例。他因為私人擔保上市公司二億元的債務,在今年五月正式破產,但他自住的三千五百呎康樂園豪宅,由於是太太透過公司持 有,故一家仍能有瓦遮頭,兒子仍可在英國唸中學。而該市值千多萬元的物業,九六年十月已按予銀行,至今未變成銀主盤,相信李太私己充足。而其HK395寶 馬亦是由太太持有。李兆峰太太原本相當疊水,在兆峰出現財政危機前,她沽出手頭兆峰股票套現一億餘元,另還有八間收租的私己物業。但由於兆峰陶瓷收購的德 國陶瓷機械生產商未能上市,九六年十月公司出現財困,李兆峰說服太太把物業出售,連同之前售股所套現金,都借了給公司,他本人亦將九四年以兩億八千萬元買下的深水灣道豪宅及兆峰股票按予銀行,加上私人擔保,班水救公司,結果公司還是不能倖免於難。李兆峰八五年向父親借一百萬成立兆峰陶瓷,其後靠輸入陶瓷生產線予國內合資的陶瓷廠,年賺近億元,九三年將公司上市。乘着中國熱,兆峰大受追捧,當時僅三十五歲的他,身家升至三十五億元,並在同年獲青年工業家獎。豈料宏觀調控,國內廠房生意走下坡,李兆峰遂藉進軍歐洲,企圖挽救公司生意,借近十億巨款收購德國陶瓷機械製造廠,卻反而埋下喪鐘。

北京忙救陶瓷廠記者致電找李兆峰,原來他身在北京,兜了一個大圈,以他的說法,「又做回廠佬」,「我正在北京努力挽救一間大型陶瓷廠,有排都不能回香港。」原來,他的弟弟正向清盤官洽購原屬兆峰的一間北京陶瓷廠,更有意連兆峰的殼也買回,短期會有所公佈,而成事後他只會任公司顧問。「北京申辦奧運成功,這裡很旺。」說時相當興奮,看來四十一歲的他有意東山再起。那末仍欠銀行的三億元會否提早還清以解除破產令,重獲自由身?「我只是擔保,又不是欠他們(銀行)錢,幹麼要還?」

不 要父親幫忙羅開福出身飲食世家,當日開大快活正是由在維他奶工作多年的父親羅芳祥打本,但他不想再找父親扶持,認為自己闖的禍,應自己承擔。「我爸爸已退 休,沒有入息,要一個八十多歲的人負擔我這麼沉重的債務,並不公道。」不過,麻煩並不因他申請破產而終止,協助他打理福多多的好友,因為遭追數公司不 斷騷擾,連工也丟了,收數的更曾摸上其父寓所三次之多。「中國古語有云: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意即最偉大的孝順,是令自己父母親得人尊重,其次 是令父母親不受侮辱,最後才是供養到父母親,我覺得自己是不孝子,三樣我都做到很失敗。」嘴裡把破產生活說得輕鬆的羅開福,提到連累父母,語調也低沉起 來。現年五十三歲的他,現得太太協助維持生計,他也沒有想過四年後東山復出,但求平平淡淡過下半輩子。「若有人找我,我也願意做義務導師,說說我的失敗經 驗。」

一擲百萬買鋼琴羅開福玩得瘋,花得狠,在樓市興旺之時為人津津樂道。見到心愛的鋼琴,他一擲百多萬元買下;興之所至和太太歐遊,花兩 百萬元租法國古堡留影。高峰期他月花數百萬元,試過碌咭過百萬元,弄得發咭銀行連忙致電問究竟。他坦言當日「新發財」,要嘗使錢使得放的滋味。「我自小讀 書成績甚差,總覺得給人小看,有意無意間希望藉此爭取認同感。」談起當日大花筒,羅開福不無悔意。如今由絢爛歸於平淡,羅開福每天找節目消磨時間,只因忙 透了,便不會記起輕狂歲月。他的節目是睇書、睇展覽、學畫畫、練大字、游水。「初初練大字,我一張紙寫一個字,書法老師指我浪費紙張,應由寫細字開始。」 由奢入儉也要慢慢學。而練完字,腹如雷鳴,最高享受原來是一杯阿華田,一件蛋撻,一件牛肉三文治。記者問他有否裱起得意之作,他答:「沒有錢裱,你知否裱 一張要三百元!」

持七十個嘉湖單位現在錙銖必較的他,自稱不曉理財,亦是事不離實。話說他九五年由加拿大回流返港,投入炒樓洪潮,小試牛刀 在海怡半島掃十個單位,半年間賺逾千萬元,於是大舉進軍樓市,尤其是嘉湖山莊,高峰期持有逾七十間,金融風暴後卻未有迅速斬纜。他的流動資金,原本夠供樓 起碼至九九年,但至九八年中他決定盡地一煲,轉戰老本行飲食,投資七百萬元開設福多多茶餐廳,希望藉生意養樓,可惜杯水車薪,九八年底,他終於積極減磅, 先把三十二個嘉湖山莊單位撻訂,迅即遭長實追收差價,隨後他逐步蝕讓單位,有的則遭銀行接管,債務愈加沉重,最後羅開福意興闌珊,連福多多也結業。之後他 左計右計,發覺無辦法還款,終決定申請破產,「中國人最要面子,破產不名譽,非到必要都不會行這一步。」

「師爺」破產署內拉客樓市不振,除 了一班苦業主叫苦連天外,也累及依賴按揭維生的律師行的生意。為了開源,部分律師行便紆尊降貴的派出代表(俗稱「師爺」),到破產管理署公然找客。上週五 早上十時許,記者目睹一個身穿全黑西裝、白襯衣,結着黑領帶的師爺,在破產管理署找尋獵物,當他發現一半禿中年男子,正皺着眉頭、看着壁報板上財務報表填 寫指南,便跟隨他乘電梯離開,然後開門見山向該中年男子問:「欠人家多少錢?」「四十多萬,因為家庭問題。」中年男人尷尬地解釋自己其實正很努力地想辦 法。「有沒有欠『財仔』(即財務公司)?」「有一個。」「帶齊文件沒有?今天有沒有時間?我立即幫你辦好(意指破產的申請手續),只收二、三千元。」說着說着,電梯到達地下,中年男子便隨「師爺」逐漸遠去。不過,律師行這樣做實已違例,而債務人其實亦毋須找律師行代辦破產手續,自行填表並不困難。

破 產生活限制多事實上,勇於面對債務者,只要努力還清債務,便能解除破產令,從此洗底,影星狄娜便是第一個能成功解除破產令的人。話說她拍罷《大軍閥》後, 便棄影從商。七四年因作貸款擔保,欠下七十五萬而被迫破產,但她打工四年,即還清所有債務,獲超過四分三債權人同意而撤銷破產令。若在破產令生效四年後, 未還清的債務亦可一筆勾銷,但破產人卻從此信譽破產,甚難再向銀行借到錢,而且任公司董事時,亦要公告曾破產,烙印一世不除,不像狄娜般可以洗底。而一般打工仔雖然沒有這煩惱,但破產期內人身限制多的是,出入境、改電話以至搬家,都要通知破產管理處,甚至連書信也可能要交破產官過目。

未 必四年解凍若破產人士乘坐的士、購買名牌衣飾,則顯示出他沒有盡力還款,債權人或破產管理署可以反對將破產令解除,最多可將破產令延長至八年。破產管理署 署理助理首席律師葉國正指九八年四月至今,已有三百一十四個成功反對破產令解除的個案。被延長破產期者,其中較知名的是上潤創辦人吳逸之。吳氏於九二年宣 告破產,但因擅自離港而沒有通知破產管理官,被判延遲其破產期至去年。另外,於九五年十一月宣告破產的前凍肉商人李達江(譯音),亦因破產期間表現不合 作,被破產管理署在九九年十月提出反對解除其破產令得直,高等法院頒令延長李之破產期三年。李達江上月告至終審法院,案件未有最後定案。葉國正亦提醒破產 人:一般的大機構招聘、移民等均可能要求申報者申報過去的破產紀錄,除非對方不問,否則曾破產者均須如實告之。換句話說,即使四年後破產令自動解除,但 「曾破產者」的身分卻會烙印終生。

羅開福日花百元破產已有五個月的嘉湖山莊最大炒家兼大快活創辦人羅開福,曾坐擁五、六億元身家,如今平均 每日只花百多元,用他的說法,是「一個天,一個地」,「初初真的很不習慣!」羅開福慨嘆。試過窮途潦倒滋味的朋友向他獻計,「他教我買香蕉食,最充飢。」 而他領悟過緊日子的要訣,是少出街少破財。「突然下大雨,一定要買雨傘,那便要花數十元,不然淋濕了生病,看醫生的錢比雨傘還貴;在街上等巴士等得不耐 煩,便會忍不住搭其他較貴的交通工具。留在家雖然悶,但容易控制消費,而要能夠長留家中,最重要是不要和太太爭吵。「如今太太比以前更開心,因我沒有錢, 便不會四圍去玩。」羅開福如是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27

借創業板過橋 科技小子掠四千萬

2001-8-19  NM




創業板成立只有二十個月,共有八十四間公司上市,但當中有六成半跌破招股價,五間變了「仙股」,令投資者焦頭爛額,對創業板股票避之則吉,連和昇證券老闆潘鑑韜想把其持有的雅灝在創業板上市,也因市況不就而無限期押後。事實上,投資者聽到「創業板」便即刻耍手擰頭,皆因創業板只是一個「掠水樂園」,而典型例子有去年上市的盛創企業,主席余宗榮一鋪掠近四千萬。最倉促成軍TOM.COM上市日期:1/3/2000集資額:$8.76億現股價:$2.025(較招股價升14%)去年業績:蝕$4.4億大股東:長實、和黃

和黃旗下的入門網站TOM.COM能在成立短短半年間,於二千年三月極速於創業板掛牌上市公司董事局及高級管理層,不得不倉促成軍。兩名執行董事包括財務總監陸楷及行政總裁張承勷先後在上市前四個月及三個月才加盟,其餘八名非執行董事亦只在九九年十月,TOM.COM註冊成立後才陸續委任。至於高級管理人員的名單,情況更離譜,十四人裡有十三人是二○○○年後才急急加入公司,如營運總監何考昌及網站發展總監陳慶源,在上市前一個月才返工。管理層急就章,TOM.COM上市其後便要不斷撤換高層,首先在上年七月,由王兟接替張承勷出任行政總裁,跟着營運總監一職由梁琨如頂上。上月份財務總監陸楷亦請辭,由周凱旋另一得力助手李國明代替。

最識花錢天時軟件上市日期:25/11/99集資額:$4.5億現股價:$0.66(較招股價跌78%)去年業績:賺$3,700萬大股東:辜振甫家族

天時軟件是首間上市的創業板公司, 當時其主席鄭健群曾語出驚人,自言自己「犀利過微軟的蓋茨」。雖然天時股價大跌七成,但鄭健群仍不減其招積本色。上週五,天時在港島富麗華酒店舉行股東周 年大會,身穿白西裝的鄭,坐着一部紅色積架房車到來,車上掛着無字頭「八○二八」的靚車牌,正是天時在創業板的股份代號。記者上前追問新靚牌來源,他即時 沾沾自喜說:「我哋舊年用三十萬投個牌番嚟,冧巴靚唔靚呀?」而他這部價值七十四萬的XJ8積架,屬上市公司所有,於九九年十二月,即上市後 一個月買入。雖然天時「大拿拿」用過百萬買車投車牌,但相對現時萬三呎的新寫字樓,算是濕濕碎。去年七月,天時軟件不再租用灣仔華潤大廈,向長實買入中環 中心頂樓全層,作價一億七千八百萬元,佔其集資額四成。這個億萬新總部不單能飽覽海景,會議室內的坐椅與滙豐銀行總行辦公室用的一樣,鄭健群解釋:「交租 都要成百萬一個月,租一年都會成千萬,不如買啦,高峰期呢層樓升過八成添呀。間辦公室靚啲,可以提高公司形象,外國投資者來到都有信心啲啦。」

董事逐個鬆首先「鬆人」的有公司秘書兼會計師黃嘉峰,他加入盛創只有四個月,公司上市後兩個月離職,而當非執行董事的張紹榮和劉偉成,亦於上市後半年內辭任。余宗榮解釋:「呵,原先會計師早已向我講過想離開,不過佢應承等公司上市後才辭職;至於兩位非執行董事都預料不到,隔三個月就要開董事局會議,認為兼顧不到才退任。」一手一腳把盛創搞上市的執行董事邱振輝亦「功成身退」,於六月份已辭任董事一職,不過他去年收取六十多萬元董事酬金,兼獲贈千二萬股盛創股票,現市值百二萬,一年內共斬獲二百萬元,現在他只留任作營運總監。余宗榮太太蔡少汶亦退任董事一識,只保留市場總監一職。短短一年間,公司人去樓空,剩下的盛創,去年業績差勁,由九九年賺二百六十多萬,逆轉至去年虧蝕一千萬元,公司更淪為負資產。創業板上市市委員會對這類「壞分子」都很頭痛,「唉,好多都係咁啦,佢無違反上市條例,你又吹佢唔脹。依家都諗緊創業板新例係咪要『鍊』緊啲,但又唔可以太緊,抓死個創業板又無人玩啦。」一名創業板上市委員對本刊說。

四出班馬搞上市余宗榮亦親自邀請幾位前理大講師當非執行董事,例如現任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分校之校長劉偉成博士,他說:「以前在理工佢係我學生,大家在理工工程系的畢業同學會有見面,舊年佢搵我做非執行董事,在公司傾咗四、五次,我諗住唔喺好多嘢做,又係我學生就應承。」但劉對盛創的業務卻不甚了了。而另一名已退任的非執行董事張紹榮博士,同樣是余宗榮在理工大學的老師。盛創上市時獲贈千二萬股股份,又以二百四十萬元認購五百萬股,手頭千七萬股盛創,現只值一百七十八萬。余宗榮自言在九九年底,即創業板開鑼不久,已有上市的念頭,當時與朋友邱振輝談起上市大計,雙方傾得興起,於是就着手部署,聘請對方加入公司。余宗榮與太太蔡少汶及邱振輝實行三人擔任董事上市一事,由做開企業財務的邱振輝一手包辦,他與東英證券相熟,於是由東英證券任包銷商兼保薦人。而東英證券的董事陳立基出身銀行界,人面甚廣,除了包銷股票外,又替盛創公司找核數師、公關、律師,來個創業板上市「全包宴」。盛創於是搬靚辦公室,由旺角亞皆老街的五千呎單位,月租六萬元的辦公室,搬到尖沙咀中港城十八和十九樓,接近一萬呎單位,月租已經要十八萬多,相較以前更注重門面。多番包裝後,盛創終於成功於去年七月十四日以配售形式上市,然而,甫掛牌,股價便一直向下插,至去年初升「仙」股之列,而公司漸漸現形,暴露了一副「作鳥獸散」模樣。

創業板統計上市公司總數:84間總集資額:$188億成「仙」股公司:5間蝕錢公司:34間總虧損額:$16.5億跌破招股價:55間股價跌逾八成:10間最熱門保薦人:BNP百富勤

最蝕錢公司TOM.COM去年虧損:$4.4億

沒有向用戶收費,只靠網上廣告支撐的TOM.COM,去年只得八千九百萬營業額,然而,該公司的 燒銀紙速度,遠高於收入能力。有四百員工,租用中環中心四層樓面的TOM.COM,單是行政費用,每月便燒了二千九百多萬,一年合共三億五,再加全年一億 二的員工薪金及三千七百多萬因重組香港網站業務時裁員作出賠償及出售固定資產成本,令TOM.COM嚴重入不敷支,結果勁蝕四億四。然而,其公司股價卻出奇地較招股價仍有一成四升幅。

最高董事袍金卓施金網上市日期:7/12/2000集資額:$8,042萬現股價:$0.03(較招股跌86%)去年業績:蝕$1,260萬大股東:陳發柱

陳發柱家族慶豐金旗下從事網上黃金買賣的卓施金網,上年只得四百六十五萬營業額,蝕了近千三萬。然而該公司董事局卻大派了二千四百七十萬董事袍金,差不多是營業額的五倍。執行董事中,最高人工的年薪千一萬,另外兩名董事,各年薪六百一十萬,最平人工的,也有百三萬。事實上,各位董事的人工「和味」,因為上市時都獲分紅股,而分得最多的是譚偉堃,約有五千萬股,由公司免費贈送,上市時賬面淨賺千一萬。譚偉堃於九一年加入詹金寶做風險管理,其後於瑞士銀行及大型金融機構出任投資風險管理要職,更於九八年出任亞洲期貨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直至上年一月,加入卓施金網做執行董事,協助上市。今年六月,譚偉堃功成身退,辭任董事

包 裝成科技精英余宗榮八六年畢業於當時稱理工學院的製造工程系。而太太蔡少汶從事電腦軟件的市場推銷工作。到九二年二人創業搞生產系統開發,專替中小工廠提 供電腦程式、監察生產程序,以減低成本。九五年,盛創推出一套由余宗榮編寫生產系統OMS為行內人所認識。不過,生意屬小型,全公司只得廿八人,九八年公司只賺二十二萬元。去年中,盛創為上市籌 備得如火如荼,主席余宗榮以科技精英形象出現,無論是會見傳媒或在招股書上,他都經常提及自己所搞的軟件開發生意,意念來自在理工讀書時的一篇關於「提高 生產力」的論文,並吹捧自己與理工大學密切關係,合作研究開發創新科技產品,彷彿是理大在創業板的科技代表。另外,他在公司網頁亦不斷重複提及九九年獲選為十大數碼青年等虛銜。

上市編號「八一○八」的盛創企業,大股東余宗榮於上月底進一步拋售兩成半股權,再套現八百萬元,約一年間持股權就只剩不足百分之九。記者曾兩度登門到盛創辦公室找他,又到他的寓所要求訪問,都不得要領;於本週二在「縱橫」財經公關公司安排下,接觸到余宗榮,他在電話解釋賣股原因:「我係做technical development(技術開發),好似微軟的蓋茨咁,想退一步專注做開發,我唔介意持有少啲股權,引入一些機構性投資者可以令公司透明度提高,唔使話好似我話晒事咁……」雖然他解釋減持股份是要專注做回老本行,但追查他的買賣股票紀錄,其實他已多番賣股,而且賣得既急且狠。根據盛創招股書披露,大股東在上市後半年內不能出售股份,上市後半年至一年內,雖可賣股,但大股東不得減持至少於三成半股權。今年三月底,半年禁售期限一過,余宗榮已分三次賣股,由五成減持至三成半,先套回六百萬。至上月底,一年禁售期限也屆滿,他賣得更起勁,大幅減持至僅百分之八,又套多八百萬。再加上盛創上市前進行重組,他配售總值二千一百萬元舊股給機構投資者,連同他及妻子去年取得二百七十萬董事酬金,一年內他利用創業板共掠水近四千萬元。這位年三十七歲的無名小子,全靠包裝,把一間小型軟件公司推上創業板,鋪出一條「嗗水」大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28

5朵金融之花

2001-8-16  NM




近日股票市場奇淡,經紀行與基金公司各 出奇謀谷生意,有的透過投資創富講座,以靚女做生招牌;有的用可人兒做客戶經理,金融知識一竅不通也無妨,難怪金融界愈來愈多女優。最多星探搵李頌慈酷似 影星周嘉玲的李頌慈,洋名Cheril,在街上走,偶爾有星探邀她拍廣告;股評人鄧聲興形容「從未見過咁靚嘅股市專家」。問Cheril幾歲,她笑而不 語,但其理由有別於一般人,反而是驚給客戶與下屬知道原來她這麼後生。「我返工喜歡著套裝,專揀深色,睇起上嚟老成啲、穩重啲。」卅歲未出頭的李頌慈說。 九七年初李頌慈加入法國興業衍生工具部門,短短四年間已成為外資大行的高級副總裁,年薪過百萬。難怪採訪當日,她身穿Armani套裝,配價值過萬元的 Franck Muller名錶,以及一卡重鑽戒;週末便服上班,都拿着一個三千多元的L.V. 手袋,台型十足。Cheril堅決否認單憑貌美助她極速上位,業界卻指出天時夾人和造就靚女冒起,皆因先前活躍於認股權證市場的個別外資大行,一度被禁發 行俗稱「窩輪」的股證,法興遂乘虛而入,銳意爭這個市場,在週末定期辦研討會,原先由另一副總裁李子建,主力負責推廣,其後見股民講座清一色男班,於是轉 以李頌慈做生招牌。不過,做騷只是李頌慈工作其中一瓣,平日上班動輒朝八晚十的她,開會頻頻,不是給銀行職員辦訓練班,向他們講解高息票據,以便推廣給散 戶,就是要為新產品度橋。買賣窩輪以短炒為主,但李頌慈的私人投資毫不進取,這並非她作風保守,而是外資行買賣股票涉及眾多申報手續,好麻煩,故此其私己 錢只放在銀行收息。

胡孟青測試滿分由股評人鄧聲興出了五條問題,考靚女專家,結果只有胡孟青全中,比起行家鄺民彬答中三題還厲害。五條問 題:1.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現為幾釐?2.繼8月21日聯儲局議息後;下次會期何時?3.哪隻恒指成分股排第三大市值?4.滙豐現市值多少?5.恒生倫敦參 考指數有多少隻成份股?

答案:1.3.75%2.10月2日3.和黃4.$8,000多億5.28隻

陳蓓敏(Kitty)職業:力寶證券聯席董事年 齡:少於35歲身高:5呎7吋學歷:90年加拿大約克大學應用數學學士畢業履歷:93年起在嘉洛證券任職七年,去年8月轉投力寶證券嗜好:旅行、網球,現 正學潛水擇偶條件:「對我好,唔需要一定高過我。」自我評價工作長處:「清晰知道自己立場,分析事情正反兩面睇,不會走極端。」測試成績:2分

張 佩儀自爆年薪過百萬「問我結咗婚未?唔講得,等我得閒報讀咗形象顧問課程,包裝好啲model answer才答。」有訪問即做的美國萬利理財總裁張佩儀(Denise),卻堅守私事免談。舉凡三圍數字、畢業年份、名錶鑽戒是誰送都守口如瓶的張佩 儀,可是突然問記者:「點解唔問我人工?我年薪過百萬。」獲舊公司羅德利贊助,唸過口才訓練班的Denise,說話夠出位,自謂市面上獨立的靚女理財顧問只得她一人,「龐愛蘭的年紀與輩分同我唔同。」訪問期間聲稱自己好有實力不下十次,她說以前在玩具公司做,「搵到錢要諗理財,但深感當時(九六年)香港無呢方面嘅專家(連資深的龐寶林也不算)。」於是張佩儀就放棄高薪厚職,轉行做理財顧問。「短短時間我做得咁成功,證明唔係一定要男性才做得到。」她續說。而行內人指其所屬公司在港知名度有待建立,做開荒牛的張佩儀,恐要繼續搏殺兼出位,才能為公司打響招牌。

張 佩儀(Denise)職業:美國萬利理財總裁年齡:30歲出頭身高:5呎6吋半學歷:浸會大學經濟系學士、英國愛丁堡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拒說畢業年份履 歷:去年底加入萬利理財嗜好:旅行擇偶條件:「一定要高過自己。」自我評價工作長處:「有實力,對金融股票樣樣識,真正幫到客搵錢。」測試成績:1分

胡孟青(Agnes)職業:高信證券董事兼副總經理年齡:35歲身高:5呎3吋學歷:92年英國列斯特大學經濟學士畢業;98年取得城市大學財務碩士履歷:曾在中銀旗下保險公司任 職六年;去年2月加入高信嗜好:駕車、打網球、健身擇偶條件:「夾,有偈傾,在他身上學到嘢,彌補自己的不足,如任性、生活無規律:可惜現時做IT嘅男友 缺乏上述條件。」自我評價工作長處:「同人易熟,客打電話來易傾偈,唔會顧住叫客買賣股票,反而市況不就時,勸他們離場。」測試成績:5分(滿分)

李 昂索女無心機扮靚「我貪佢有姿色,所以請佢番嚟兜生意,搵客買賣股票。」富昌證券總經理藺常念指着李昂笑言。花名「八○二」的李昂,是「富昌之花」,同事 皆稱她八○二,因其名與里昂證券(經紀冧把八○二○)同音。擁有模特兒身材的李昂,近期卻無心扮靚,背心、牛仔裙上班就算,事關港股成交不斷萎縮,她直 言:「這兩個月根本無可能做到大生意。」故此無法像過往「心情好、扮靚啲」。四年前來港的李昂,鄉音未改,在朋友的介紹下染身金魚缸,九七年炒紅籌國企連 賺佣,試過月入過十萬;可惜金融風暴後,來不及止蝕,蝕去三十多萬積蓄。刻下要重頭捱起,公司望以其姿色招攬機構大客,索女可派用場,如陪客打哥爾夫球。底薪僅五千的李昂,單靠賺佣難以維生,幸好公司給她頗大自由度,工餘後可賺外快;對於「秘撈」,索女秘而不宣。

較早前「新城電台」舉辦《少年股神爭霸戰》,中大、科大、理大等一眾大學生捧場,座無虛席。輪到專家答問大會,法興證券高級副總裁李子建、凱基證券董事鄺民彬和東泰證券董事鄧 聲興等爭着答,在旁的法興另一高級副總裁李頌慈就無機會搶咪。不過,會後問大學生對台上哪位嘉賓最深刻,男的不約而同投李頌慈一票,原因不外乎「師奶殺手 唔啱我」、「她的賣相最殺食、尤其是件low cut……又有台型。」連資深傳媒人香樹輝也說:「李頌慈年輕貌美,嘩!佢出席講座,最受歡迎……觀眾覺得許雪明(時富董事)與張賽娥(南華董事)無新鮮感。」難怪金融界近年愈來愈多用靚女省招牌,以下是由行內推介兼本刊評核的五朵金融之花。

胡孟青為工作一日睡四小時「舊年中公司上市,我喺城市大學讀碩士班同學,攞到(我公司)份招股書,第一時間揭去管理層嗰頁,然後睇我幾多歲……」高信證券董事兼副總經理胡孟青不諱言。「我委託過律師向聯交所查詢,可唔可以不報導年齡,結果係唔得。」現年三十五歲的Agnes失望地說。年半前才加入高信證券的胡孟青,主力幫公司上市,在衝刺掛牌前夕,曾試過兩晚沒睡,獃在辦公室趕文件。及至去年九月公司成功掛牌後,Agnes又要面對新挑戰,就是明年四月經紀最低佣金限制解除後,老闆恐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為了增加知名度,刻意讓Agnes包裝成明星,以便提升客戶信心。「缸」湖中人戲謔「肥版趙薇」的胡孟青,早出晚歸替公司省招牌,每朝六時半起床後,就刨熟三份報紙的財經版,接着寫即市股評,以便在不同的網站發表。八時返公司,再睇多三份報章,尤其是當前中國熱,要熟讀《大公報》。未幾即在辦公室的錄像機前,拍網上直播,在公司的網站內播放即市分析。「每日最辛苦係朝早,要睇晒啲財經消息,又要逐隻股票咪,當聽眾講起邊隻冧把,都知間公司發 生乜事。」胡孟青自嘲副總經理職位猶如打雜,連行政工作都要攬上身。訓練有素,難怪她是唯一答中五條測試問題的金融之花。上週四她的生活更緊湊,在「有 線」做完直播節目,又要趕往「新城」拍錄影,都沒時間食晏。天生為食的Agnes,一回到自己辦公室,即狂吃零食補數,朱古力、紫菜、餅乾,「一開就整包 吃掉,唔可以收口。」既然陋習難改,她唯有勤做運動keep fit,每個週日早上都躲在健身室三、四個鐘,還請來教練操練。最近更趁週二晚要上網站做直播節目,乘地利之便,晚上十時到就近的健身室再操練一句鐘。如 此頻頻撲撲,夜間只睡四小時。「運動可以加速新陳代謝,個樣唔會殘。」Agnes解釋。日忙夜忙,抽時間回家陪父母吃飯都難,雙親為要多見到她,最近學識 上網,在網站觀看愛女模樣。至於跟男友會晤,頂多一星期相聚一次。

李頌慈(Cheril)職業:法興證券衍生工具及結構產品高級副總裁年 齡:未夠30歲身高:5呎7吋學歷:95年加拿大西安大略省財務系學士畢業履歷:97年加入法國興業至今嗜好:滑水等水上活動擇偶條件:「我咁高好難搵男 朋友,況且又無時間拍拖,無固定男朋友。我唔需要個男朋友有錢或靚仔,但要關心我。」自我評價工作長處:「勤力,俾人付出多一倍時間,連週六都工作;而且 幫客賺錢之餘,公司又有錢賺。」測試成績:○分

李昂(Nancy)職業: 富昌證券客戶經理年齡:32歲身高:5呎7吋半學歷:深圳大學中文系畢業,拒說年份。履歷:96年來港,99年加入富昌嗜好:打哥爾夫球擇偶條件:「有本 事,着重工作,事業心重,仲要識打golf。現已遇到心上人,但未是固定男朋友。」自我評價工作長處:「肯學,做股票工作不斷搜集資料;又識諗,在不同處 境下想辦法求生。」測試成績:1分

陳蓓敏一顆恨嫁的心洋名Kitty的陳蓓敏,兩年多前開始拋頭露面做鄺民彬接班人,記得當時突然要上鏡仍 猶有餘悸,「有日舊老細同我講阿Ben(即鄺民彬)已辭職,叫我要代替他接受傳媒訪問。」其時她在嘉洛證券做分析員,鮮出幕前。剛巧鳳凰衛視有記者打來要 在下午五時採訪,搵嘉洛證券發言人評股市大勢,會拍攝兩個版本,一是普通話,另一是廣東話。驚到手心猛出汗的Kitty,忙找講國語的同事惡補,好不容易 才勉強應付過來,但礙於鳳凰衛視頻道並非普及,陳蓓敏看不到自己首次登場表現。其後她每次上電視都會錄影下來,以便翻看檢討。時至今日已跳糟力寶的 Kitty,出鏡無數,唯本週一早上七時半出席「新城」《金融雄才》時仍戰戰兢兢,平日晚上九時就寢的她,前一晚為「備課」,約十一時才睡,但睡得囉囉 攣;晨早六時扎醒,再重溫答案一次,連早餐亦趕不及吃。在半小時的直播節目中,Kitty拒望主持人香樹輝,只是一味垂頭看「貓紙」,「中移動呢個禮拜四 公佈業績,市場估盈利升五成,有一百三十億……」做完節目,「新城」財經台台長趙善真大讚Kitty聲線入咪,好好聽;但香sir就嫌她說話太快,好似一 輪機關槍。有話直說的Kitty,叫她自我評價一己的工作長處,滔滔不絕講足五分鐘;可是談到感情生活,卻無言以對。「我話俾老細(即力寶行政總裁胡平) 聽記者訪問我有啲問題唔識答,例如擇偶條件,佢話只需要用兩個字來形容:『恨嫁』。」Kitty事後補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29

中港台結盟 上商醞釀巨變

2001-8-23  NM




上海商業銀行董事長 史寶楚,日前病逝養和,享年八十八歲。在他管治下的上商銀行,作風一向低調保守,員工福利優厚,並強調不會炒任何一位老員工,然而銀行盈利連年有增長,去 年排名僅次於東亞及道亨而已。他的辭世,不單令老行員紛紛思量引退,亦為上商銀行大蛻變,營造有利條件。而事實上,在中、港、台三地均有關係銀行的上商, 正默默部署結盟。在大股東榮氏家族主催下,上商有可能發展為一間海峽兩岸三地的地區性銀行。旭和道塌樓累上商一九七二年六月十八日,在港島的寶珊道、干德 道、旭和道和羅便臣道四座大廈連環倒塌,成為震動一時新聞,其中旭和道四十一號的旭和大廈,部分單位是上海商業銀行的高級職員寓所,最後證實九名職員喪 生。憶起往事,上商公司秘書朱嘉華說:「當時同事都好震驚,嗰幢大廈發展商係我哋嘅客戶,佢優先俾我哋高級職員認購,所以先住埋同一幢大廈。」意外曾一度令上商管理斷層,青黃不接。

上 海商業銀行年表1910年陳光甫畢業於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大學,獲商學士後返回中國。1915年陳光甫與友好莊得之在上海寧波路六號成立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1949年大陸變色,國內私產遭沒收,陳光甫避難到倫敦、再轉到香港。1950年在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十二號,成立上海商業銀行。1954年上海商業儲蓄 銀行總部遷到台北。1956年香港上海商業銀行九成八股權,轉到一間在美國註冊的公司,上商在美資產得以解凍。1965年台灣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復業,由陳光甫主理。1976年陳光甫於台北逝世。1998年台灣上商轉讓兩成二股權予申聯國際投資,中、港、台上海銀行搭上聯繫。

上週三上午八時半,史寶楚的喪禮在香港殯儀館舉行。作為上海幫僑領以及銀行界老叔父,他的喪禮自然冠蓋雲集,而靈堂內亦多以上海話交談。上午十時,上商同 寅及蘇浙同鄉會先後進行公祭儀式,主祭者包括邵逸夫、利榮森、榮智權,以及一眾年逾半百的銀行高層。整個儀式至十一時半才結束。在靈堂內逗留個多小時的大 製衣商,溢達集團主席楊敏德說:「係我爸爸(楊元龍)叫我來。上商對工業好支持,做好多貿易融資,而且同班上海商家好close(密切)㗎。」而半島針織 創辦人唐翔千,透過太太向本刊表示:「上商喺上海嘅聲名好好,對我哋在港做生意時都好支持,大家好有感情嘅。」所以全城上海幫,差不多傾巢而出般出席史寶 楚的喪禮。而史寶楚與上商,原來已有六十七年賓主情。他於一九三四年自復旦大學畢業後,便進入上海的上商做見習生;四七年受命來港視察業務,五○年香港上 商成立時,他是創行行員之一。其後上商貿易融資起飛,他於七十年代主管該部門,並於八四年晉升為常務董事,九四年出任董事長兼行政總裁,一直是上商的靈魂人物。

奠 基上海榮家大股儘管香港上商的大旗手,已內定由甄錦栢接上,然而上商今後的發展方向,傳聞多多且甚囂塵上,至今未有官方答案。其中一項涉及中、港、台三岸 的上商銀行,計劃進行結盟甚至合併,以發展為一間地區性的私營銀行,則最廣受討論。而事實上,這個計劃看來事在必行,因三方銀行原有血脈及控股關係。這得 由上商歷史講起。上海商業銀行的蛻變,儼然是一部中國近代發展史。在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大學商業系畢業的陳光甫,在國父孫中山鼓勵下,於一九一五年與友好莊 得之、宋子文、孔祥熙、以及榮鴻慶集資十萬元,在上海寧波路六號,創辦一間小型銀行,名為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初期銀行專門吸納一班小額存戶,其後逐漸開拓 大型的紗廠及麵粉廠商業貸款生意,藉機引入企業股東為銀行增資。二十年代初期的上商,有三分二的商業貸款,都是借予榮氏家族的福新和申新集團,而當時榮 家,原來已持有上商兩成股權,較創辦初期的金融界股東所佔一成還多,成為上商的大股東。

銀行廠家相互扶持事實上,南聯實業、其士集團、以至 電視廣播等,數十年來主要往來銀行,就只有上商和滙豐銀行。「史伯生前說過,凡係我哋舊客的生意,就一定做,而且義不容辭,所謂一條龍服務。反而新客就要 審慎的,要慢慢睇吓盤數先至借錢。」在上商服務已有四十一年,主管貿易融資的副總經理劉啟樞說。上商與上海商家的關係,可追溯至五十年代初,大家都因避難 而來港發展。那時香港只是一個貿易港,而具有工業技術的上海廠家,如榮鴻慶、唐翔千、周忠繼以至楊元龍等,相繼在港興建紗廠、布廠起來。由於需要銀行融 資,自然找上在上海時已有來往的上商。「五、六十年代已是香港經濟起飛,發展工業之時,我哋與不少紗廠、布廠、製衣廠甚至搪瓷商等廠家,都有戶口往來,而 同原料商亦做好多貿易融資生意。可以講,我哋熱衷於做這瓣生意。」劉啟樞說。上一代已與上商有往來的新昌集團,主席葉謀遵還記得,「上商好了解做廠這門生 意係乜,當時滙豐都不大給廠家融資。而大新和浙江第一,當時規模都不及上商,形成上商同一班上海廠家好密切。」而據知,上商願意為廠家向歐洲訂購的機械, 提供長期融資,當時銀行業少見。

史伯一去老臣思退然而,將軍一去,大樹飄零。自覺年事已高的史寶楚,十年前早已部署接班人,八九年時副經理甄錦栢獲提升為總經理,九七年升為常務董事;去年三月更進一步,升為行政總裁,主管上商所有業務,而史氏自己只掛董事長 一職。史氏辭世,行內老員工,尤其是中高層年近退休者,均已思量退休大計。「史伯雖然咁大年紀,但佢生前仍然堅持日日上班,因為佢怕自己一唔理事,班老員 工就會俾人炒。」一位上商老員工說。「事實上,我哋過去幾年都已經凍薪,而且生意仲要孭quota(如新信用咭),要做到幾多交易額至夠數咁。有時我哋做 唔到,史伯會幫員工打圓場。佢去咗,上商會變化好大,聽聞會搞合併,唔知前途係點。」另一位分行高層預期,新人事自然有新作風。原來近兩、三年來,中小型 銀行為增強實力紛紛搞合併,除了銀行同銀行合併,包括東亞收購第一太銀,銀行之間亦會在業務上搞合作,例如銀聯信託,便是由本地十間華資銀行新組成的業務 聯盟,包括推行強積金業務,上商便是其中一分子。「我哋十兄弟(銀聯信託)都跟住上商㗎,佢做強積金應該係第一。淨係一間電視廣播公司,都成萬個客啦,佢仲有好多上海客幫襯添。」有份參與的廖創興銀行高級經理張南中說。

1915年上海儲蓄銀行成立,圖為上海總行外貌。

1938年陳光甫(左)代表中國與美國財長摩根韜(中)簽定桐油滇錫抵押貸款。旁為駐美大使胡適。

1965年陳光甫夫婦(左一二)到機場迎接投資台灣上商的美國富國銀行代表。

1965年上商台北復業的總行藍圖。

大 陸變色撤退港台四九年大陸變色,所有私產都充公,而曾有「中國摩根」稱譽的銀行家陳光甫,亦要避難倫敦,再轉到香港。他於五○年在港註冊成立上海商業銀 行,希望恢復經營,而他首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在美國遭凍結的銀行資產解凍。原來,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在解放以前,在美國有資產。大陸政權易手後,反共的 美國,即時凍結中國企業在美資產。陳光甫於是與美國政府周旋,為證明與大陸斷絕,他於五四年將上商的總辦事處遷往台北,兩年後更將香港上商九成八股權,轉 由一間美國註冊公司所擁有。結果,上商在美資產獲解凍,而香港業務得以飛騰發展。亦由於上商總辦事處已遷往台北,上商因利乘便,正式於六五年在台北復業。這間今天已成為台灣第七大私營銀行,大股東仍然是榮家,佔有約三成股權,董事長由榮鴻慶出任。

中港台上商大結盟而香港上商,九六年以前一直由台北上商,透過兩間海外註冊公司,控有八成股權。九七年市旺時,香港上商籌備上市,委任施羅德國際做保薦人,可惜其後出現股災,上市計劃擱置。及至九八年,香港上商股權出現變化,台灣上商將其中所持的兩成二股權,轉讓予申聯國際投資公司, 即時搭上與大陸的關係。原來,一間由上海城市合作社合併而成的上海銀行,於九五年十二月成立,股東除市政府、企業外,還包括私人股東。由於上海銀行是申聯 國際主要股東,換言之已間接控有香港上商,於是,中、港、台上商,形成一個鐵三角關係。憑藉大股東榮家,紮根上海逾百年的影響力,以及榮鴻慶是前國家副主 席榮毅仁的堂弟,海峽兩岸三地的上商,日後進行資產重組以至業務上的合併,以整合為一家大型的地區銀行,將是可以預見的。對於香港上商會否面臨巨變,與台 灣及大陸上商進行大聯盟,副董事劉啟樞不願多言,但眼神卻充滿希冀:「這個係我哋嘅目標,希望慢慢可以做得到。」

上商舊照片1910年陳光甫自美國返滬,眼見中國金融業淪入外資手中,醞釀創辦銀行。

轉 攻樓按不再低調於七十年代以前,上商的貸款業務中,最少有六成是貿易融資和企業貸款,為銀行提供穩定的貢獻,銀行盈利由六○年的五十二萬,遞增至七○年的 一千萬,到八○年更攀上一億一千九百萬的高水平。然而隨着大陸開放,廠家北移,工業漸漸在本港式微,上商亦要隨着客戶需求而轉到物業融資或按揭業務上。例 如九六年力谷居屋貸款新客,九七年向愉景新城新盤買家提供較低按揭息率。在此消彼長下,令上商貿易融資,去年佔總貸款額下降至一成三而已。「不過我要講, 我哋銀行唔係勇,史伯講過,千祈唔好貪做,不要投機,與客戶關係要細水長流。」副總經理吳騰輝解釋。近一年,上商分行內外,都掛滿色彩鮮明的橫額,都是些 網上銀行、股票戶口和信用咭的宣傳;此外,上商與浙一、廖銀、永隆、亞洲商業及永亨合作,推出「香港人壽」保險生意,力谷這類非利息收入。顯然,上商不再 低調了。不說不知,在華資銀行中,上商其實實力雄厚,去年總資產有六百五十四億元,固然較另兩間上海幫銀行——大新及浙江第一為大,而銀行分行有四十一間 (其中十三間自置物業),亦較永隆及永亨還多。至於盈利能力亦強勁,去年盈利有十億八千萬元,較上年增長百分之十三點六,在華資銀行中排第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30

九巴四大家族拆檔恩怨情仇

2001-8-30  Nm




從事地產投資的上市公司九 龍建業,近日放盤求售。本來周大福財團傾好收購,豈料臨門一腳撻Q,因而引起一場殺訂一億的風波。敢與周大福老闆鄭裕彤搞對抗的,原來是九巴四大家族,九 建背後的大股東。九巴四大家族,族長分別是鄧肇堅、余道生、雷瑞德以及伍時暢,均是三、四十年代已然發迹響噹噹的百萬富翁。曾與九巴有關連的九建,賣盤顯 然是四大家族要拆檔,內裡充斥恩怨情仇。租金縮水收購卡住但政府這批租約,原來於今年二月、八月及十月相繼到期。兩年前政府呎租要卅元,但今天續約時,市 價呎租已回落至十七、八元而已。換言之,始創縱然留得住政府這個大客續租,租金收入亦會縮水逾四成!加上租用兩層共六萬六千呎的宜家傢俬,明年八月租約亦 會到期,以目前樓市麻麻之下,九建的租金收入亦要縮一大截。其實競投九建的收購財團,不只周大福一家,據悉還有其他財團如恒隆、長實等,而代表九建談賣盤 的,則是主席伍兆燦。知情人士表示,有財團曾建議以每股七元,收購不逾三成半股權,避免全面收購。而九建四大家族目前持逾六成半股權,其中就只有伍兆燦家 族及有關人士,持有逾三成股權,上述建議,無疑將其餘三大家族拒諸門外,所以九建董事局 反對。至於周大福,則願意以每股約四元半,向所有九建股東提出全面收購建議,但睇數後卻要求減價,伍兆燦覺得無面,雙方談判因而僵住。無論是次收購會否成 功,九建賣盤已成定局,事關合作逾六十年的四大家族,早已貌合神離,數年前已為拆檔作出部署,到今天才正式動手而已。一直是私人公司的九建,九五年七月上市時,表明目的只是讓股份較易流通而非集資,所以上市是以介紹形式進行,並無發行新股。

家族淵源六十年三三年以前,九龍區行走的巴士公司,有九龍巴士和中華巴士,往來油麻地和深水埗一帶,兩公司競 爭激烈。直至三二年九月,政府有意公開招標承辦巴士專利權,港島區專利權,由顏成坤的中華巴士奪得,而九龍及新界區的專利權,則由太平紳士鄧肇堅,與澳洲 歸僑雷瑞德醫生合作投得。他們先收購啟德巴士,令旗下有一百零六部巴士;然後鄧肇堅找來一齊做過東華主席的譚煥堂、商人林銘勳入股;而雷瑞德則找在廣州做 開巴士的雷亮加入,齊齊經營九巴。四五年,日本仔攻佔香港,譚、林兩家想退股,於是雷瑞德找來兩個台山同鄉,伍時暢和余道生入股九巴,形成五大家族均勢。 除董事長鄧肇堅外,其餘家族的第二代均陸續加入幫手。六○年九巴專利權再續,翌年五月公開上市。九巴上市後票價不斷上升,服務惹來市民不滿。七五年政府實施利潤管制,只容許九巴每年回報率在一成六以下,令九巴股價表現疲弱,長期在四、五元水平,被市場謔稱為「老爺車」。

鄧 肇堅家族有「慈善王」之稱的鄧肇堅,已經過世十五年,香港人對於他的名字,仍然十分熟悉。然而鄧家身家不算豐厚,股票連物業亦只值兩億多而已。父親鄧志昂 創辦天福銀號後便建立名氣,是早期太平紳士,與羅旭龢、何東極為熟稔。鄧肇堅在聖士提反中學畢業後沒有升大學,跑回家族銀號做「後生」,慢慢模熟生意竅 門。鄧肇堅深明鑽營之道,要成功便先出名,年僅廿三歲便當上東華醫院總理,一九二八年更成為最年輕的東華三院主席。香港淪陷時,手上只有百多萬現金的他, 沒有到澳門避難。戰事結束後,他的家當已不多。他日日回九巴返工,更開始投資恒生銀行、油麻地小輪等,很快便再度冒起,活躍社交場合。鄧肇堅投資業務瓣數 多,有酒店、運輸、銀行、電台等,但都只是少數股東,所以他過身後,兒子及孫子都自行創業。如二子鄧日燊開設昇和公司賣 音響器材,九二年更跑到上海做汽車代理生意。經常中港兩邊走的他,住在跑馬地蟠龍道的「祖屋」,另外在上海浦西置業,作為他第二個家。而另一個較為出名的 鄧肇堅後人,便是長子伯勤的兒子鄧永鏘。作為長子嫡孫的他,雖然不為二叔鄧日燊承認是鄧家人(因鄧肇堅與伯勤曾脫離父子關係),卻秉承了鄧肇堅作風,擅於 交際。他搞的社區英語學習中心,竟可以請來英國王儲查理斯王子主持啟用典禮,在中國會辦畫展,又請到港督彭督出席。自言是世界上最忙的他,有自己的太平洋 雪茄、上海灘等生意,不過正職是當顧問,利用其人脈網絡,拉攏財團合作投資,是真正的「通天經紀」。

九建上市大賣資產及至去年年尾,九建將旗下全線物業資料,委託第一太平戴維斯及仲量聯行放盤。一位地產代理說:「這些老牌家族好少賣嘢,當其他人都趁低吸納,他們反而全線放盤,我哋覺得奇怪。」在全線放售物業的同時,九建亦開始清除零散業務。如伍家以成本價,購回網上原油貿易公司NetThruput四成股權;雷覺坤太太以市價九百萬,購回注入的證券公司四成股權。還有,最明顯的是九建將值錢的九巴股份,攤派給股東,擺明是散水格。今年五月,九建將所持五千二百三十萬股九巴股份,市值達十二億八千萬,以特別股息攤派給股東,股東可及時接收九巴於六月才派的末期息(每股一元二角半)外,並可藉着持有九巴,而取得剛自九巴分拆上市的 路訊通股份,一箭三鵰。伍家是九建最大股東,單計攤派九巴的收益便值四億元!踏入八月份,九建出售資產進入白熱化。首先,由百佳超市租開的藍田匯景二萬九 千呎商鋪,以一億六千三百萬賣予鋪王鄧成波財團;而位於旺角彌敦道的創建商業大廈,亦以一億五千八百萬轉手予周大福。「兩項物業資金回報都有九、十釐,而 出售價亦好筍,反映九建賣得好急。」有份參與交易的地產經紀說。這兩項物業均是九建於九四、九五年樓市高峰期購入,今次變賣卻帶來二億一千萬元的虧蝕。

伍 時暢家族一八八八年出生的伍時暢,二十歲便飄洋過海到秘魯搵食,其後南美爆發排華潮,他拿着當地政府的賠償,回港在上環開設萬信隆,將土產賣到南美、非洲 等地,其後更開設萬國茶行,以及開隆記置業搞地產。在萬信隆隔鄰開鋪賣菜種已六十幾年的陳伯說:「在上環一帶,無人唔識萬信隆㗎!佢哋有大把樓收租,好有 錢!」而伍時暢與香港其他姓伍的富豪,如永隆伍宜孫、伍絜宜,美心伍舜德、伍沾德,亦十分熟稔。在鄉下台山肯堂村的同鄉,亦無人不曉「時暢公」。「佢解放 前已經成日捐錢返嚟修橋築路嘞!」村長伍啟賢說。伍時暢的三個兒子超群、鈞惠、兆燦,都在鄉下出世,大仔和二仔早在解放前已經到港,細仔兆燦則六七年才來 港加入九建。伍超群太太,目前負責看守萬信隆「本業」;已退休的鈞惠,則時常往返家鄉,捐錢搞建設,「除咗小學、中學,仲有游泳館,所有鄉親父老有咩喜 慶,都係喺時暢紀念堂擺酒㗎!」世姪伍啟賢說,每逢農曆新年,每個超過六十歲的村民,以及困難戶,伍家還會派一百元利是。至於伍家資產,主要是持有九巴和 的九建股票,市值十四億元,連買賣物業利潤及置業,伍家估計至少有十八億身家,而族長目前由伍兆燦出任。

董事酬金分派不勻雷覺坤於七、八十年代熱衷搞「麗聲」戲院院線,及與黃百鳴、石天等合作搞金公主拍電影,而伍兆燦則負責公司的地產,雙方合作無間。直至九二年十二月,雷覺坤過身,公司由伍兆燦擔大旗做主席,九建由雷、伍兩家和平共管的日子隨即過去。九三年,九建為重建始創中心集資,而大賣五項資產,令公司賺取十三億元特殊盈利。九二年雷覺坤未死時,雷氏董事酬金有六百萬,而伍兆燦有五百五十萬。九三年公司賺大錢,伍兆燦一人獨得千六萬酬金,而其餘六位董事酬金各有三百萬,其中一人,是剛加入公司董事的伍永漢,伍兆燦的兒子,當年只有廿六歲。伍家獨享千九萬酬金,當然引來其他股東的嘀咕,雷家長子嫡孫雷禮權,於翌年加入九建做董事外,亦部署九五年將九建上市,令股東可以隨時散水。而發動九建拆檔的,是年屆七十的主席伍兆燦,「佢一、兩年前心臟有事,差啲去得,而且年紀大嘞,日日返公司好操勞,所以想退休。」一名九建高層說,伍兆燦一心想捧兒子伍永漢上位,早兩年已升兒子為助理董事總經理,職銜較雷禮權還多了一個總經理。但其他董事卻認為,伍永漢「未夠班」。事實上,伍永漢投資眼光麻麻,九四年他投資四億三千萬元,掃入灣仔霸田商業中心全幢,最近只能以一億三千五百萬出售,一鋪勁蝕近三億!

雷伍兩家本是世交輪到賣旗艦物業始創中心,九建以招標形式推售,八月十二日截標,結果周大福食過番尋味。「大家傾吓傾吓,就話不如賣埋間公司,而且好快傾掂,第二日就簽協議書,收埋一億元訂金。」知情人士亦估不到,最後橫生枝節。自九巴時代已然合作的四大家族,其間經歷三代人。九巴原由鄧、雷兩家創辦,其後伍、余兩家加入,初期四大家族合作愉快。及至六一年九巴上市前 夕,先分拆地產業務而成立九龍建業,而九建便一直由雷家及伍家主持。九建成立初期,由雷家第二代的雷覺坤管理,他同時是九巴負責人,經常要兩邊走。「他大 佬雷覺華,同伍家二佬伍鈞惠好好朋友,兩人都負責打理九巴。雷覺坤於六七年時,去廣州搵做獸醫的伍兆燦(鈞惠細佬)來港,幫手打理九建業務。所以好多人 話,伍兆燦是雷覺坤帶出身,人人都知。」一位家族友人說。「那時伍兆燦同雷覺坤都後生,兄弟班感情好好,工餘會碰頭聚會食飯,仲一齊在加多利山(卅五號) 買地起屋,一人一間屋,可以想像關係有幾密切!」一名熟悉內情人士說。

余道生家族余道生是四大家族中最低調的,所持物業亦最多,絕大部分是五、六十年代早期置落,未計海外資產,家族身家亦逾廿二億元。在海外居住的余淦超,近日因出售九建而返港。中環德輔道中三十七號余道生行,是余家象徵物業,大廈頂樓是家族公司多 福的辦公室;樓下不少是後人所辦的醫務所和律師樓,如余銳超有股份的余曾龍律師行。現時較為人所熟悉的家族成員,是余道生的曾孫女余桂珠,夫婿是「名牌公 子」,廸生創建主席潘建生,經常在社交圈出現。據余氏台山鄉里說,余道生父親余美和,原在美國打工,早年返港搞過金業。兒子余道生在二、三十年代,靠經營 黃金買賣而發財,當時鄧肇堅亦是經營家族的鄧天福銀號,雙方可謂是行家。現時位於上環永樂街的昌盛金鋪,四七年由一眾余姓鄉里創辦,余道生是其中之一,金 鋪還兼營貸款、按揭和找換生意,替台山僑胞做匯款的服務。五十年代余道生開始地產發展,「佢有好多物業㗎!單是收租已經唔使做。大仔(余振強)最鍾意數銀 紙,喺屋企開個夾萬,數住啲銀紙就開心。」一名曾與余道生長孫余啟超是同班同學兼同行的金融業人士說。除了五七年落成的余道生行外,早於五○年余氏已搜羅 德輔道中、西營盤、般含道一帶物業,六八年買地自建馬己仙峽道二十六號住宅,成為余氏後人的居所。余氏還經營的士,四七年與黃普新家族,在港島區合辦大來 的士公司,不過到六七年暴動後結束業務。家族公司多 福,現在由三子余樹泉佔一成三為最大股東,算是族中的長老。他那台山三八鎮鄉下的姪兒余元添說,余樹泉掌握族中財政大權,族人如有需要借錢搞生意,得寫一 份意向書呈交他審批。據九巴人語,余伯自奉甚儉,有時由中環去上環余氏大廈的余氏宗親會時,亦會拿家屬乘車證等巴士,而不肯花兩元去坐「叮叮」。

認 股權證再起紛爭賣盤導火線是去年六月,九建推行認股權計劃。「本來個屎坑就臭,但個計劃就掀開屎坑個蓋,有些股東終於出聲。」一名知情人士說。九建共批出 千五萬股認股權,行使價每股三元,到二○○四年才行使。問題出在其中九百萬股平分予伍永漢、雷禮權和老臣子劉少賢,而餘下的六百萬股,亦可能分派給伍穎 裳、雷兆貞及另一外姓高層,他們很多都未做夠十年。「計劃的原意,是獎勵服務了很久、對公司有貢獻的員工,但依家卻是伍雷兩家搞攤派。」結果不歡而散。九建賣盤的結果,是四大家族自九巴時期源遠流長的關係,從此一筆勾銷。

八月十三日,由四大家族控制的九龍建業,因賣盤進入最後階段而宣佈停牌。九日後九建突然復牌,表示買家周大福及禹銘,因「不滿意」九建提交的審查報告,有 可能撤銷交易。而有意出售股權的伍、雷及鄧氏三大家族,亦聲言可能會沒收買家那一億零二百萬元的訂金。買賣雙方有點劍拔弩張。「其實我哋仲傾緊,既然佢哋 俾咁大筆訂金,證明志在必得,但突然間話想減價,所以要慢慢再傾。」一知情人士說。以百分之五作訂金計,是項交易收購價約為二十一億元,與九建停牌前市值 差不多。賣盤交易觸礁,因周大福睇數後,發現九建租金收益未如報告中估計那麼理想。問題出在旺角始創中心身上。始創中心是九建重要資產,去年租金收入有一 億七千八百萬元,佔集團總租金八成。而大廈目前約五成樓面,分別租予兩大租戶,政府及宜家傢俬。其中政府的屋宇署、運輸署及勞資審裁署共租用十一層逾十九 萬呎樓面,一年交租六千二百萬元,成為始創的大戶。

新地敵意收購九巴九巴因業務關係,以廉價向政府取得九龍及新界區數百地皮作車廠,結果引 來新鴻基地產「敵意收購」。當時新地主席郭得勝已密密在市場吸納九巴股票,八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宣佈要購入九巴三成三股權,收購價每股十四元。九巴即時還 擊,找測量師為物業估值,結果資產淨值達十三元七角;若全部交吉,每股更值二十五元二角,較新地收購價十四元還高。新地吸納九巴股份,至二成六便戛然而 止。經此一役,五大家族在九巴的控股有所變動,以雷中元為首的雷亮家族,持股最少,其餘四大家族,雷瑞德家族仍是主要股東之一。九巴自新地入股後,便逐漸 由家族經營蛻變為制度化的大機構,董事長及主腦均由專業人士出任。如今加入九巴的家族分子,只是出任部門主管而已。四大家族退出九巴及九建舞台,然而家族成員活躍香港上流社會,而且身家豐厚。

九建大事記61年1月九巴上市前, 分拆地產項目而成立九龍建業,九巴四大家族因而亦成為九建主要股東。75年-79年開始戲院經營,先後購入深水埗樂聲戲院及紅磡金門戲院、油麻地民樂戲 院。77年購入金公主娛樂,從事影片發行,與十五間戲院合組上映華語之麗聲院線。79年參與電影製作,成立佳力影業和新藝城。82年購入11%九巴;同年 九巴附屬美居分拆上市。88年向新鴻基地產購入23%美居,將美居私有化。89-92年電影市道走下坡,凱聲、麗聲戲院先後結業。92年12月董事長雷覺坤逝世,伍兆燦接任,公司逐步退出電影圈。91-93年出售五項物業及華聲、樂聲、金聲三間戲院,籌資重建始創中心。95年7月始創中心建成,九龍建業亦正式上市。最後一部投資電影《和平飯店》上演。2001年8月周大福為首財團,提出收購建議,至今未有結果。

雷瑞德家族四大家族當中,風頭最勁、最為人熟悉的,首數雷瑞德家族,除了是因深水埗雷生春堂荒廢祖屋引來注目,第二代雷覺坤大搞電影生意,亦經常星光熠熠,第三代的雷禮權和雷兆光,更時常扮鬼扮馬,與太太雙雙出席大小ball場。身為雷瑞德長子嫡孫的雷禮權,雖然是九建董事,卻較少處理公司事務,「每逢有重要會議,要董事議 決通過,佢先至會返嚟亮一亮相。」一名九建員工說。但他可以花兩個鐘頭畫個花臉參加舞會,亦會用五十幾萬買部電腦,為的只是拼製特別效果圖片。而太太利蘊 珍亦系出名門,是利孝和二女兒,二人經常衣著華麗、穿戴名貴。而雷覺坤大仔雷兆光,與太太林靜怡的恩愛相,亦經常出現各報名人版。他繼承了父親對娛樂事業 的熱衷,開設了Phantom Media唱片公司,旗下有大陸歌手田震。而他自己亦愛 浪漫,曾經灌錄一張唱片向林靜怡求婚。「公子」們過着優游閒適的生活,做自己喜愛的事,皆因家族底子厚。四大家族當中,以雷瑞德家族所揸的九巴、九建股份 最值錢,市值十九億元,再加上山頂種植道獨立屋及其他物業,身家少說有廿五億。目前雷家話事人,是已經年近百歲的雷瑞德夫人魯潔華。雷瑞德家族發了財,不 過在家鄉台山錦龍村的鄉里,提起他都不大起勁。「佢出咗鄉之後就無返過嚟,喺香港發咗達,對家鄉一啲建設都無,佢間祖屋好殘舊破落,依家俾人用嚟養雞。」 一位鄉里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31

來港炒樓炒股 三九集團被「郁」


2001-9-6  NM




上週一,中國證監會公開譴責深圳掛牌的三九醫藥,指大股東三九集團,挪用上市公司廿五億資金,並呼籲小股民聯合起來,向大股東追究責任。本來,母公司違規挪用旗下上市公司資 金,在中國股市已司空見慣,但證監會是次高調處理,有點「殺一儆百」的意味。事關,三九集團於九八年「軍企」未脫鈎時,原是解放軍總後勤部的企業,有總參 謀部背後支持,有軍隊做靠山。今趟三九集團被祭旗,與去年集團肆無忌憚來港大舉炒樓,掃近十億元貨有關,結果引起北京的注目。三九集團業務廣泛

狂炒十億物業然而趙新先及三九集團,並不甘於平淡,曾於九八年初,計劃在香港分拆藥業上市,其後因市況不利擱置,不過三九上市夢,一直未有停止過。九九年十一月,專出「三九胃泰」的三九醫藥,在深圳發行二億股A股,每股售價八元四角半,集資近十七億元,為翌年三月在深圳交易所上市而準備。去年三月,三九醫藥正式上市,而總公司三 九集團亦開始在港搜購物業及投資,成為本港樓市大豪客。據地產界人士表示,三九集團透過代理人經紀李金城以及Charles賴,去年在港掃入逾十億元物 業,成為淡市奇葩。這包括斥資七億多元,一連掃入中區雲咸街八號及擺花街一號兩幢物業,市場側目之餘,還傳言三九更以兩億元,先後向明珠興業掃入信德中心 西翼三十五樓,以及灣仔太原街海源中心地鋪。此外,三九將投資觸鬚擴及股票。去年八月,斥資四百萬入股香港上市的華利資源一成二股權;繼而於十月,以九千萬入股百姓食品百分之八點六股權。然而前者已遭人申請清盤而停牌;而後者股價至今亦不見近兩成,三九集團投資損手。

深圳筆架山的三九集團總部內,設有陳列室展覽醫療儀器。以往,總部內經常有傳媒自由穿插找人訪問;但上週五,當記者行到總部大閘前,便已遭穿警服的保安人 員攔阻:「這是非常時期,不接受詢問,記者不得進入。」而位於深圳羅湖口岸、三九大酒店的三九齒科門診,開業不到半年,是集團旗下計劃開設千間連鎖店的第 二個試點。「我們好歡迎記者訪問,可是這幾天不行呀。」負責人對記者說。「為什麼不能安排訪問?」記者問。負責人答得小心:「也說不上什麼特別,就是總部 比較忙吧。」儘管他桌上已攤開一份《深圳證券時報》,上面標題是——《三九醫藥:敦促大股東還錢》。三九集團職員所說的「非常時期」,是因為集團剛遭中國 證監會嚴厲批評,佔用旗下三九醫藥超過廿五億元資金,佔上市公司淨資產百分之九十六。

早被北京盯住大股東利用上市公司,當作自己的提款機,在大陸本屬平常事,一旦遭證監會發現,公司只要發一紙簡單的整改報告,作作檢討就了事,事關挪用資金這等違規事,處罰一向不嚴。根據中國《證券法》第一七七條,上市公司若向股東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主管人員要罰款,違規者最多罰款三十萬元而已,比對挪用以億計資金,罰款根本九牛一毛。但中國證監會近期有意進行整頓,違規公司如ST猴王、銀廣廈等,均面對嚴峻的警告。今次證監對三九集團的疾言厲色,外界初期亦感到愕然,然而三九集團高層卻心知肚明,因為早於今年四月五日,三九醫藥董事會曾發出一段通告,撤去董事張 欣戎的財務部長職位,改由陳碧絮接任,隱隱然已露出事件的端倪。於九一年成立的三九集團,原是解放軍總後勤部的企業,地位較新興集團為低;主事人趙新先, 自言在企業內享有中將的軍銜及待遇。然而九八年中共總書記江澤民,為改革解放軍的腐敗貪污情況,進行「軍企脫鈎」,於是三九集團由解放軍的庇蔭下,轉為國 務院轄下企業,只享有局級地位,即正廳級待遇而已。而董事長趙新先,亦由軍轉民,解甲為一名官商而已。

證監發威攞彩亦由於三九集團在港豪氣干雲,於是引起中央的注意,最後揭發集團挪用上市公司資金去做闊佬,事件最終被抖了出來。上週一晚上,新華社報導三九集團挪資醜聞後,翌日三九醫藥即時停牌,並發出道歉啟事,董事會已「深刻檢討公司在工作中嚴重錯誤」,並將按照證監會要求糾正。週三股票復牌時,收報十二元六角六,跌近一成。再過兩天,三九集團再發聲明,提出首期共十一億元的退還資金建議,包括現金五億元,以及資產六億元,這包括三九生化的四成一上市股權(市值十億)、三九連鎖藥業項目,以及廣州腦科醫院等,預計於本月底落實;而第二批十四億元退還資金,預計於今年年底時完成退還。集團董事長趙新先,還親自去北京與證監會會面認錯,預計事件就此完結。

國 家領導人排場其實,翻開三九企業的歷史,集團一向進取冒險,這與領導人趙新先作風不謀而合。現年六十歲的趙新先,來自遼寧省營口市的船伕家庭。他於六四年 在瀋陽藥學院畢業,主修西醫;同年便入伍,到廣州第一軍醫大學附屬南方醫院工作。他在跟隨醫療隊到粵北山區巡診時,發現山民利用三椏苦、九里香來醫胃病, 於是成立專家組去研究。那時是七二年,他是南方醫院的教授及藥局主任,結果研究數年後取得成果。八五年,在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趙南起支持下,他向軍隊借 來五百萬,在深圳筆架山建立廠房,開天闢地,成立南方製藥廠,所製「三九胃泰」頗為行銷。及至九一年,趙南起升為正部長時,三九集團宣佈成立,那時集團已 初具規模,投資業務由醫藥擴及地產、製衣、電子、酒店以及的士高。到去年,集團總資產號稱有一百五十億元人民幣,而控制的兩間上市公司,三九醫藥及三九生化,總市值達百二億港元。雖然趙新先只是官商,沒持有集團及上市公司的 股份,但他有國家領導人般的派頭。例如坐駕就是最新推出的600型黑色平治,是國家規定高級幹部,才可使用的最頂級貨色;車牌是甲C00999,道出他的 身分,因為「甲」字頭車牌,是解放軍專用,而「999」正是三九企業的招牌。集團位於深圳深南路東的三九大酒店,貴賓廳內有他御用房間,裝修金碧輝煌,並 且充滿他東北家鄉的色彩,而他每月總會光顧四、五次。

專搞個人崇拜旗下新上班的員工,必須先熟讀「趙總」事跡,筆試合格方能上班。一酒店職 員說:「首三條考題就是:深圳三九大酒店總經理是誰?三九集團總經理是誰?南方製藥廠廠長是誰?答案都是趙新先,寫錯別字就不合格。」課程中描述他在筆架 山創業的艱苦生活,例如伙食差,睡在滿是蚊子、老鼠亂竄床上等「官方」答案。以往愛穿西裝的他,近年順應美國科技公司「便 服上班」熱,有時會穿着T恤返總部,而住家則位於筆架山內的宿舍大樓六樓。他與妻子王淑蘭,育有一子一女,大女趙茜華,在上海第二軍醫大學藥業系畢業,兒 子趙亮,則於深圳大學金融系文憑畢業。生肖屬蛇,揚言最少還要幹多十五年的趙新先,回顧從前時總對人說:「我第一次做生意是在十一歲,我買了廿五斤蘋果。 兩分錢一斤買入,零售時四分一斤賣出,結果數天內賣完。但我算一算賬,無賺也無賠。我回憶為什麼沒錢賺,發覺可能是弟妹偷吃了,我就想到管理的問題,一定 得有個制度,才能控制蘋果無損失!」然而,亦是由於管理出了問題,致令三九集團今次名譽掃地。

三九企業大事表1972年第一軍醫大學成立專 家組,研究三椏苦及九里香對胃病的療效。1985年趙新先向軍隊借五百萬人民幣,到深圳筆架山成立南方製藥廠。1987年正式生產「三九胃泰」、「壯軍關 節丸」及「正天丸」。1991年12月成立「三九企業集團」。1995年用一千萬人民幣收購四川雅安藥廠。1995年5月在紐約時代廣場上樹立「三九藥 業」廣告牌。1998年7月收購上市公司宜春工程(0403),並於2000年3月31日易名「三九生化」。1998年12月與軍隊脫鈎,轉屬國務院。1999年11月三九醫藥以每股$8.45,發二億股A股;去年3月9日在深交所上市。2000年主動接觸董建華,建議興建「中藥港」。2001年於深圳龍崗大龍動工興建「三九健康城」。2001年8月大股東涉嫌挪用三九醫藥二十五億人民幣資金,被中國證監會高調公開譴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32

富麗華酒店 傅家香港傳奇

2001-9-27  NM




澳門第一代賭王傅老榕,其四太太 何美仙日前在港病逝,享年八十八歲。而傅家在港基業的標誌,是矗立於中環與金鐘之間已廿八年的富麗華酒店,亦鐵定於十一月三十日正式結業,拆卸重建為商 廈。富麗華酒店,除了是本地富豪飯堂,政客聊天的聚腳點外,亦記錄了傅家逾半個世紀的香港傳奇。由於香港情勢已變,這個老牌家族,亦不得不逐步淡出。現金 向太古購地富麗華酒店原由兩塊地合併建成,其中一塊於五二年時,傅家在政府拍賣場上以三百六十萬元買入。該地舊址是「東方行」,二次大戰時由日本人佔用, 戰後成為香港警察總部。而毗鄰一幅地,是太古洋行的總部,名為「Praya」,自一八九七年已經盤踞在海旁。傅蔭釗為了併地,於五四年從太古手上買入總 部。傅厚澤說:「當時太古主要是做糖的貿易,政策是不想發展物業,是我們出價予對方的。由於先前已買入東方行,相連地一定有個溢價,所以售價會貴些。」兩 塊地共銀千二萬,平均地價逾五百元一呎。而傅家買地時,全以現金支付,無須按揭,豪爽兼錢多,這與傅家那雄厚的背景有關。原來,傅蔭釗父親傅老榕,早於 二、三十年代。叱咤於澳門賭業。他於三○年與押業大王高可寧合作,以豪興娛樂公司名義,在澳門開設賭場;三五年他更與廣東銀行行長霍芝亭在深圳開賭,財源滾滾來,結果引來綁匪的垂涎。

早於回歸前夕,傅家以六十九億元,高價出售控有富麗華酒店的上市公司予 麗新發展時,傅家與富麗華酒店,已然畫上句號。只是去年七月,負債纍纍的麗新,將富麗華酒店的六成半權益,以十八億五千萬賣予星洲百騰置業及AIA,計劃 重建商廈,並訂出關閉日子時,才再次觸動了傅家的傷感神經線。對富麗華酒店最依依不捨的,當然是傅家的族長傅蔭釗,傅老榕的長子。「有一次他在富麗華香島 廳吃完午飯,沿途行返東昌大廈寫字樓時,見到他戇居居的站在和記大廈,凝神望住富麗華成十分鐘,好像滿有感觸。」酒店內一名員工說。雖然傅家於四年前已出 售酒店權益,但酒店至今還保留了一泊車位,以及七折用膳的優惠給傅蔭釗,雙方依然情長。前富麗華主席、傅蔭釗兒子傅厚澤,在東昌大廈十九樓家族公司大本營內,亦不無感喟的說:「我爸爸放了許多心血在這間酒店上,酒店要拆,老人家當然有不捨之情。我記得幅地,是五幾年時爸爸親自到倫敦,跟現時太古集團榮譽總裁施雅迪的父親,John Kidston Swire傾談的,最後爸爸以八百四十多萬買入。」

澳 門第一代賭王四六年,傅老榕在澳門觀音廟午睡時,被「大天二」綁票,右邊耳朵更被賊人割下來寄給家人,恐嚇勒索九十萬元贖金。傅家情急下找澳門名人何賢求 助及付贖金,最後傅老榕被困五十七日後獲釋。經此一役,傅老榕深知濠江不宜久留,於是部署長子傅蔭釗來港發展,而自己留守澳門。傅家於四七年在港成立廣興 置業,以九十七萬買入位於雪廠街七號,並命名為Fu House球義大廈(球義是傅老榕父親名字),成為傅家在香港的首座地標。然後,便是併地興建富麗華酒店,並購入司徒拔道的眺馬閣全幢,作為子孫在港居 所。六○年,傅老榕去世,傅蔭釗無心戀戰澳門賭業。六一年,澳門賭牌公開競投,由霍英東及何鴻燊的財團取得,而傅家亦正式退出澳門。傅蔭釗專心發展香港的 地產事業,五四年成功合併富麗華地皮後,便足足花了十九年時間,酒店才落成啟用,箇中經歷幾番周折。

花十九年建富麗華「我阿爺同爸爸,對地 皮用來興建商廈抑或酒店,一直是猶疑不決。當時五十年代,富麗華地皮位置,實在屬於灣仔區,而不是中環心臟地帶,我們擔心在那裡興建酒店不會太理想。當時 九龍才是遊客區,而置地亦把旗下的告羅士打酒店(置地廣場現址)結業。」傅厚澤表示,傅家最後認為港島區欠缺有規模的酒店,所以還是決定建酒店,而且得到 恒生銀行創辦人何善衡的支持。「做酒店涉及的資金龐大,當時銀行界認為是高風險的投資。而富麗華由善伯領導外,並引入美麗華酒店做股東。」他指出恒生銀行 於六四、七二及七三年,共借出六千萬元作為興建富麗華酒店之用;而美麗華酒店創辦人楊志雲,則熟悉酒店經營,令新酒店相輔相成。而「Furama」的名 字,是由傅家的(Fu)和美麗華(Mirama)的(rama)兩字合併而來。為了力求完美,酒店設計方面,傅家聘用的則師,是香港十大則樓之一的甘洺, 他與傅蔭釗私交甚篤,而代表作包括澳門葡京賭場、九倉旗下的海港城等。

設計建築盡皆名牌而酒店正門的外牆設計更見特色,牆上面是一幅三千呎的壁畫,由本地藝術家李維安雕刻,壁畫原名「朝元仙仗圖」,俗稱「八十二神仙卷」,是 描繪道教神話中的八十二個神仙,朝見宇宙最高統治者,「元始天尊」的盛大場面,畫中盡現「富」、「麗」、「華」。傅厚澤現時寫字樓裡,仍保存着這幅具紀念 價值的再造版畫。然而酒店在興建過程中,卻出了岔子。原來地盤側邊,是大東電報局的水星大廈(麗嘉酒店現址),政府禁止富麗華打樁工程,怕影響香港通訊服 務,傅家找來金門建築,利用「沉箱」技術,工程才得以順利進行。排除萬難之後,富麗華酒店於七三年八月十八日開幕。最初兩年,只由內部員工負責酒店管理, 兩年後才找來英國的洲際酒店集團管理,成為中區一間擁有五百一十五間房的五星級酒店。

星光熠熠富豪飯堂富麗華並曾接待過不少中外名人,例如 於六、七十年代紅極一時的結他歌手Jose Feliciano、Bee Gees樂隊成員;而華光太子爺趙世光與何莉莉的婚禮,亦在富麗華酒店舉行。至於酒店的頂層,是全港第二間旋轉餐廳La Ronda,更成為富麗華酒店的象徵,「餐廳對公司的收入貢獻頗大,更成為酒店一種無形的推廣。」傅厚澤說。八五年,富麗華酒店上市,集資三千三百萬元,董事會主席由何善衡出任。由於傅家的關係,酒店當時引入不少富豪世家為小股東,如何添、許世勳、梁球琚和何佐芝等,成為一時盛事。而酒店上市以 來,每年收益都有增長,由八五年的六千四百萬,增至八九年的一億一千萬,其中傳言「金蛋」,來自餐飲業務,佔收入的一半。富麗華餐飲業務理想,與其成為富 豪飯店及政界聚腳點不無關係。由於鄰近立法局,午飯時不少政客都聚到一樓劉伶吧,如夏佳理、錢果豐、劉皇發等。而前大法官李福善,在十七樓包有長房達十 年,方便下午到酒店午飯及小睡片刻。至於最受富豪歡迎的,是供應中菜的香島廳。「我爸爸最鍾意食,想到什麼菜式,就邀請一班朋友到香島廳,讓阿烈煮出來 試。」傅厚澤說。他所言的「阿烈」曾超烈,便是富麗華酒店中菜部的行政總廚,阿烈熟知每個富豪的口味,已然成為「鎮店之寶」。八二年他仍是二廚時,因與總 廚不咬弦而離開酒店十個月,到食街做廚師,後來傅蔭釗再邀他回巢,便當上總廚的位置至今。

榮智健最豪爽在阿烈印象中,出手最闊綽的客人,要 算是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我同榮先生好熟,他細子(榮明隸)來這裡,由幾歲食到現時已十九歲。他的秘書一打電話來,我們就知道怎樣預備:例如請客的話, 要隆重些,通常有鬼佬和內地人,一些無骨的菜式如龍蝦球,燉鮑翅、蒸蘇眉等,價錢幾貴他一般都不介意。如果是一家人聚餐,鹹魚肉餅或咖喱牛腩,他都會吃得 津津有味。」榮智健最豪一次,是於九六年的除夕夜,他與一眾友好,如馬會女董事郭素姿, 高可寧家族的高福球,上海紡織世家陸鍾漢(方寧生丈夫)等,在香島廳筵開四席玩倒數。盡興的榮氏結賬時,每圍給予一萬元小費,在旁的郭素姿,還以為他喝醉 了,連忙將賬單的小費,改為總數一萬元。翌日榮智健知道後,卻堅持補回三萬元小費,令香島廳員工皆大歡喜。榮氏豪爽還不止此,每年的夏天,榮氏一家總會到 英國南部Sussex的大屋度假,還會聘請香島廳的一名廚師隨行,帶備鮑魚、燕窩等,到英國大屋下廚宴請親友。

擴充不成反出售盡得名士風流朝貢的富麗華,一直是傅家在港的旗艦,而傅家常思擴展,九三年本來有一次機會。原來毗鄰的水星大廈,年前賣了給日資的GGS集團,作為興建只有二百一十六間房的五星級麗嘉酒店。可惜當酒店於九三年三月落成時,碰上日本經濟泡沫爆破,GGS公司破產,其資產被銀行接管,包括這幢麗嘉酒店在內。傅家於是出價競投,擬以每間房四百萬元來收購,但麗新卻出每間房五百二十萬,結果順利奪魁,傅家因而落敗。傅家擴張夢難圓之後,更於九七年六月樓市勁升時,趁勢作價六十九億元,出售富麗華酒店的控股公司予麗新集團。由於傅家佔公司四 成半股權,賣盤令傅家一鋪淨袋三十一億五千萬元!當日這個決定,傅家成為樓市大贏家,鋒頭一時無兩。「當時我們睇到,地產市道已經去到盡,再等兩年我們就 會輸。那時決定賣盤,是基於酒店已經舊同落伍,難與新落成酒店競爭。我們抉擇只有兩個,一是降為四星級,收入自然減少,二是花三年時間搞重建,但兩者都對 小股東不利,最終都要計數。賣盤,是最後的決定。」傅厚澤解釋。

傅家淡出香港傅家完成出售富麗華後,於九八年一月,便向富麗華所有員工派發 花紅:做滿五年的獲分兩個月薪金,而做滿十年的,則獲三個月薪金花紅。「全部是俾私人支票,員工毋須報稅,傅家真是待我們不薄。」一名舊員工說。十一月三 十日,是富麗華的「最後一夜」,酒店員工上下,如今正接觸在美國做身體檢查的傅蔭釗,希望邀請他及傅家,當晚出席在香島廳舉行的惜別宴。無論是酒店員工及 傅家,對富麗華酒店均有依依不捨情;而逐步淡出香港的傅家,對香港更是情難捨。在東昌大廈的十九及二十樓,傅家後人如傅厚澤、他的叔父傅蔭興,現時都如常 上班,然而傅厚澤作出補充:「雖然香港是我們的總部,但私人總覺得,現時在香港做生意,比以前困難,主要是政府的態度,要做有規模一點的,就要埋堆,而並 不是公平競爭,有壟斷的成分。所以我們想做,就要一直等機會。」傅厚澤相信,香港的高地價政策已不復再,而回歸前傅家與恒基合作的南生圍住宅項目,已暫時 停下來,因為市況太低沉,反而傅家在海外的物業投資較為樂觀。他特別提到家族在英國倫敦投資的寫字樓和住宅,以及美國三藩市的酒店,都較香港的生意表現優 勝。對於香港的經濟前景,傅厚澤看得很淡,「現時政府的管治和領導,都欠缺方向,香港經濟難有突破。」說時有點無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33

太元梁悅通兄弟情仇

2001-9-27  NM




因為小股東向證監會告御狀,而遭 拖延的太元集團重組大計,上週一,終獲證監會開綠燈,豁免大股東全面收購。太元前主席梁悅通指小股東的行動,是其二哥梁悅強在背後「搞事」,更稱他為「全 職Y. T. Leung(梁悅通)迫害者」。不過,誰才是受害者呢?梁悅強把梁悅通追債至破產,結局都是逾千萬元追討無着落;而太元仍由梁悅通的家人牢牢操控,梁太余 愛菱及三名子女透過信託擁有八千萬資產。難怪梁悅強表示絕不放棄,會繼續和弟弟鬥下去。訪問當日,梁悅通相約記者於尖沙咀九龍會見面。九龍會是私人會所, 單人的公司會籍盛惠九萬元,顯然不合他破產人的身分;但梁悅通淡然的說:「這只是我太太的安排。」今年三月,梁悅通的破產令頒佈後,他須辭去所有管理及董事職位,太元主席一職便由太太梁余愛菱頂上。幾次強調自己已無任何身分職位、也再沒袋太元人工的梁悅通,做訪問卻出動一個太元的執行董事和一個高層陪同,十足大老闆的排場。訪問途中,梁悅通的手電不斷的響,太元高層李錦華說是一個韓國客人有投訴,「只有梁生才擺得平,足見他於行內的江湖地位。」梁悅通變成有實無名的公司高層,全因公私兩邊都在金融風暴重傷:上市公司搏到盡擴展,市況逆轉,銀行收緊信貸即現財困;私人投資一億多的商廈物業及花園洋房亦大跌值。

財 困照租豪宅給主席梁悅通忙於救太元之餘,亦不忘「照顧」自己的私產。他在九五年以一千九百萬元買入的四千六百多呎的西貢康曦花園獨立洋房,有三千呎花園及 千多呎車房。九七年起由太元向梁悅通租賃來作主席宿舍,每年租金百多萬元;到九八年太元陷財困,勁蝕近十七億元時,仍不解約,而去年債務重組遲遲未落實 時,還續簽租約!而梁悅通私人生意當然亦不會疏忽打理,他私人持有的公司和太元同樣經營 海事工程,至九八年底他想接生意,礙於頭寸不足,遂向梁悅強及其友人Sam Wong合資的Healthy Wharf借貸六百萬,豈料最後生意接不成,而梁悅通卻只歸還了一半錢。「餘下的三百萬其實拖欠了近一年,礙於大家有(兄弟)關係,也不可太公事公辦。但 我有朋友牽涉在內,我始終要交待。」梁悅強說。

持有值六千萬地皮梁悅強指梁悅通其實有辦法還錢,皆因兩兄弟持有的私人公司豐 凡擁有油塘物業,亦即太元船廠的所在地。那本是二人父親梁文廣的遺產,市值約一億,梁悅通的家族信託Harbour Front,佔三分之二,值六千多萬元,其餘三分之一屬梁悅強。拖至去年一月七日,雙方終開會商量債項如何解決。由於該油塘地皮只欠銀行幾百萬,梁悅強遂 要求梁悅通以此抵押借錢還債,豈料梁悅通的反應是:「問你借好過問銀行借啦!」其後梁悅通應允以油塘物業借錢,但卻堅持要借二千萬,除還錢予 Healthy Wharf及清還原有按揭外,餘下一千萬供他私人周轉。但這樣,地皮股東之一的梁悅強便無端端要承受額外風險,自然不肯:「梁悅通的意思係『無着數,我一 定不還錢給你』,又說『你有本事便破我產囉』。」

開會反面公堂相見這話登時激起梁悅強的怒火,他把心一橫,真的付諸實行。去年二月他辭去太元的董事職 位,並展開一連串的行動,包括:二月二十日以Healthy Wharf名義追債並申請梁悅通破產;九日後又告梁悅通及太元欠薪;一星期後再告他侵吞豐凡的租金等等,合共追討逾千萬元款額。梁悅強口說不是報復,但當 中欠薪一事卻是八年前的事了。第一單Healthy Wharf債項,法庭今年判梁悅強得直,但他卻一毫子也未追回,皆因梁悅通全副身家,不計人家欠他的三十五萬元及人壽保險廿二萬元現金價值,銀行戶口就只 有六百五十五元。原來梁悅通早在九八年,已密密將私人資產轉予Harbour Front信託名下,如借貸比例較少的油塘地皮,早在九八年二月已轉名。梁悅強不是不知情,但萬料不到弟弟有後着,出示文件指只有太太及子女才是信託受益 人,梁悅通完全無份。而該信託現擁有資產逾八千萬。

九八年轉資產對於為何在九八年將部分資產轉至信託,梁悅通無正面回答,只一味說此做法並 無不妥:「我成立家族信託當然有我的理由。」說到他隱瞞資產,他大大聲的說:「我哪時說自己沒錢?只是直至清盤那天才說沒有。如果我有錢,你(指債權人) 追債幹什麼,連有錢佬也敢追?一方面你又信我窮,要破我產;另一方面,你又說我大把錢,不應破產。「所以我不說自己窮,又不說自己有錢,就只一句:『那你 想怎麼樣?』我有,或者我可以給你,自然會給你;不能給你,我有和無也沒有分別。」梁悅通說得輕佻,真是債仔惡過債主的典範。正因為透露財產狀況不盡不 實,梁悅通才遭法庭判令破產。但梁悅通卻指是法官扭曲法律精神,有心要「釘死」他,他沒有錯。其實在訪問中,梁悅通多次指是其他人累死他,即使太元陷入財 困,也是市場的錯、社會的錯。

出問題是社會的錯「若不是金融風暴令填海工程減少減慢,我們獨霸市場的可能性幾乎是sure win(必勝)的。「若問財困是否因業務的伸展或管理的種類出現了問題?答案肯定是肯定的。我覺得如果我們開些外圍、走白粉,買些Giordano又或者 《壹週刊》的股份等諸如此類,能分散投資、在比較平衡的經營裡,財困的影響可能比較小。」梁悅通愈說愈離譜。其後梁悅通終承認自己也有過失,但仍口硬的辯 稱主因是「市場不遷就太元的發展模式」。至於向他追債的梁悅強,當然更錯,借錢給他是有心靠害,想謀他的地皮,而恩怨可追溯至梁悅通自小深得母親寵愛,惹 來梁悅強妒忌云云。無論誰對誰錯,紛爭仍不會停,梁悅強整間書房都是準備和弟弟鬥下去的資料,他表示手頭還有六宗官司準備告梁悅通,好戲會陸續上演。「這 件事中,我一直是奸的,我要討回公道,證明說謊的其實是梁悅通。」

太元歷史太元由梁文廣於四七年創立,專門打撈二次大戰後阻塞港口的沉船, 六六年,梁文廣因心臟病病逝,業務便交由弟弟梁文浩、梁文旺、妻子吳玉及長子梁文華主持。由於梁文廣生前並沒立下遺囑,財產遂由梁吳玉以信託人形式持有至 七三年去世,梁家六個子女才正式均分家產。「所有遺產管理者(梁家最年長三名子女)都認為遺產應均分,但梁悅通卻提議要根據大清律例,只分男、不分女。」 梁悅強指從這件事可見梁悅通的為人。七六年,梁悅通於英國法律系畢業後便加入太元,一手建立較明確的企業架構,八三年卻被董事局轟走,至八八年兄弟姊妹卻又邀請他重返太元救亡。梁悅強說:「直至一九九一年,梁悅通計劃太元上市,便聯同第三者以每股五千七百元向兄弟姊妹購回股權。不計及油塘地皮,梁悅通只約花四千三百五十萬便購得太元。」梁悅強表示直至九月太元上市,他們才驚覺公司原來值四億八千萬,即梁悅通只用十分一價錢便取得到他們手上的股權,梁悅強無奈苦笑道:「只怪我們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