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灣最富有商幫 不敗養金術

2010-11-22 TCW




台灣淨利率最高的加工絲廠老闆、今年六十歲的聯發紡織董事長葉清澤,手持兩支iPhone,一支不斷傳來台灣的紡織市場行情,一支傳來中國同業最新行情,還用iPad連線到自家工廠的即時生產線,隨時追蹤最新的產銷狀況。

「這裡不是華爾街,而是迪化街!」聯發紡織杭州總經理李淑雅說,聯發的公司管理全部M化(mobilize,行動化),就連應收帳款也用iPhone手機在管理。

老舊的迪化街,不起眼的建築內,迪化幫採用先進方式管理。到今天,全球最時尚的紡織材料由他們提供,不僅技術領先市場,還有一套獨門的「養金術」,讓他們至今仍是台灣最富有的商幫之一。

例如,所謂「士林三寶」(士電、士紙、新紡)中,新紡土地最多,來自於迪化街的吳火獅家族是士林大地主,連帶使得身為新紡第二大股東的新纖,股價看俏。

往台北市東邊看,內湖的大地主是義隆與理隆纖維的陳家。目前擔任義大皇家酒店董事長的陳敏薰,便來自這低調的迪化街紡織家族。

目光再放到新北市的新店,一般認為該地的大地主是裕隆,但另一個大地主是正大尼龍卻鮮為人知,據說其土地位置比裕隆還要好。不僅如此,正大尼龍還是北投、關渡的大地主。上述都是迪化街的紡織幫。

約一百五十年前,大稻埕就已經是台灣最繁華之地,聚集了一批最會做生意的人,經歷一個半世紀的優勝劣敗,仍在迪化街生存,自有一套獨門絕學。

養金術一:情報力

他們的養金術第一招是「情報力」。走進迪化街,老舊的布莊偶爾可以看到在裡頭有老先生或中年男子嗑牙聊天。別以為他們在浪費時間,從上上個世紀到現在,迪化街布莊就是這樣訓練他們的第二代,清早就要開店守到晚上關門,除了顧生意還要打探消息。

如今迪化街以及周圍的南京西路、西寧北路一帶布莊,許多仍是傳統紡織迪化幫親族成員所開,這些被暱稱為「辦事處」的店面,兼具情報中心功能。

銀行放貸前,先來探問財力實虛

聯發董事長葉清澤形容:「情報要做到昨夜誰被蚊子叮了兩下,也能知道!」原來迪化街不僅是紡織聚落,又有業內與金主錯綜複雜的資金互相借貸,甚至銀行授信要先問迪化街的業內人士,就能夠知道誰的財力好壞。

如今,情報力不只是街坊鄰居發生什麼事,還包括國際金融、原物料價格、同業與上下游動態,無一不透過科技工具,即刻傳到這些迪化幫手中。

先一步看穿景氣,買股年賺近兩億

情報力能養出錢來嗎?攤開上市公司公開訊息,今年七月,聯發公告賣出台化股票,賺了六千多萬,但轉手又買了五千多張的台塑,買進價六十七元左右。

到了十月底,聯發分了兩次賣出台塑股票,最高賣到了八十六‧一七元,一次賺了五千多萬,一次賺了六千多萬,今年以來聯發光是操作自己上游產業的股票,就賺了一億七千多萬元,兩個月報酬率,至少有二○%。

短時間內有高投資效益,葉清澤的情報力下得深。他說,碳纖維過去因複合材料有些技術瓶頸拖延了幾年,但波音與空中巴士已開始大量使用碳纖維做為飛機材料,讓全球碳纖維供應吃緊,現在台塑的碳纖維非常賺錢了。

把情報變成黃金,葉守焞固定與日本、德國設備廠見面,除了看看最新設備之外,也掌握中國同業買了多少機器、有什麼功能、能做出什麼尼龍來。現在他大膽的要擴張產能,因為日、德的設備廠未來兩年都交不出設備,產能已經全滿。

葉清澤打趣的說,「春江水暖鴨先知,我寧願當鴨,當鴨沒什麼不好,因為可以比任何人都早知道景氣的波動。」

養金術二:人脈力

養金術第二招是「人脈力」。現在資本市場熱門的話題是,威京集團旗下資本最大、營業額最高的中石化,明年董監改選可能易主,傳出好樂迪前董事長盧燕賢將挑戰威京總部集團主席沈慶京的控制權,此舉也牽動了京華城、中工到亞太會館之間複雜交叉控股,都可能一夕變天。

齊攻中石化股票,左右董監改選

如今號子裡的投資客可能都知道此訊息,但來自迪化幫的集盛、力麗與力鵬,卻早在去年上半年中石化只有十元出頭的時候就進場,消息靈通可見一斑。

但他們的目的卻不在賺短期資本市場價差。攤開其轉投資報表,集盛帳上掛著七千多張中石化、力麗二萬七千多張、力鵬一萬八千多張。以中石化股價近期一度突破三十元,這些公司帳上獲利相當驚人,賺了近兩倍。

何時會實現這筆收益,葉守焞卻這樣說,「這批股票到明年六月以前,我們都不會賣,但我們不想選中石化董監!」

原來這是人脈學之一。集盛與力麗不想掌握中石化經營權,卻要成為明年中石化改選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未來誰想掌握中石化,都必須跟他們談,成為關鍵的第三 者。等到未來經營權穩定後,中石化當權者就必須還這個人情,在原料供應上,回報支持他的集盛跟力麗集團。這是用實力來經營上游關係的案例。

陪王永慶長跑,養出夥伴關係

另一個經營上游關係的例子是葉清澤。三、四年前,他陪著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看杜拜飯店,還曾陪著跑五千公尺長跑,還經常陪王永在清晨打球。為了人脈,要練長跑還要天天清晨起床,十幾年如一日,這樣的毅力打出深厚關係,聯發跟台塑集團關係已經昇華到策略夥伴了。

人脈經營不止於上下游同業,迪化街紡織幫本身會固定聚會,雖然互相競爭卻關係深厚。上一代是街坊鄰居,第二代小時候彼此玩在一起,情分自然不同。

新纖董事長吳東昇用「大學棒球賽」來形容。「collegiate(大學的),大學棒球比賽這樣子;不像職棒,職棒打到你死我活,對不對?那這個大學棒球 賽大家都打球歸打球,以後還要喝酒聊天,還是一樣,」吳東昇並以「這個是文化很好,所以我們這個新進的幼稚園就有人帶……。」形容他接手新纖董座六年,對 其他紡織迪化幫而言,自己還是幼稚園生,蒙受前輩照顧。

迪化幫這樣獨特組織有很多,例如以前有加工絲五虎聚會、善德會、EG會,又例如現在葉守焞、吳東昇、義隆纖維董事長陳明祥以及儒鴻董事長洪鎮海等,組成固 定聚會。同業間經常彼此切磋,例如近日儒鴻董座洪鎮海就受吳東昇之邀,赴新纖演講;吳東昇在接受本刊專訪時,也頻頻強調,新纖未來雖有擴張計畫,但絕不會 搶客戶的生意。

這些人在產業上,上中下游互相支持合作,檯面下又有一個共同的嗜好:買土地、投資原物料。

養金術三:賺慢錢 不愛電子股,喜歡買土地與實物

迪化幫養金術第三招是「賺慢不賺快」。他們個性低調、保守,寧願賺慢錢也不願賺快錢,愛投資土地勝過投資電子業。

事實上,這十年來電子產業當道,他們也曾是電子業的主要投資者之一,例如宜進投資過新浪網、毅嘉,聯發投資過主機板與網路,但卻在這個行業栽跟頭。葉清澤 說,一開始投資幾千萬,然後增資到幾億,資金不斷進場卻上不了市,最後還不斷虧損賠錢,他甚至說:「電子業很多都是騙子!」宜進董事長詹正田則表示,電子 業大賺大賠,實在玩不起。

紡織迪化幫痛定思痛,多數選擇不碰電子業。這個抉擇,雖然讓他們無法賺到電子業一波波行情,成不了科技新貴,但也避開電子業的無底洞,例如面板與DRAM產業。

自掏腰包買,歹時機再賣地養公司

以實物起家的他們,最愛的還是實物,尤其是土地。

而且,他們投資土地有兩大特色,一、自掏腰包買土地,與公司資產切割;二、用零負債養土地。以確保土地價格波動風險不會波及公司財務,且老闆可用賣私人土地的錢,協助旗下企業度過難關。

集盛蘇家的三大創始股東之一蘇信,是迪化幫知名養地者。

葉守焞形容:「蘇信是早上來上班、下午就去看土地,他從公司賺來的錢,最後都變成了土地。」業者說,當年蘇信除了桃園RCA土地不敢碰之外,其餘台北、桃園能蓋房子的土地,基本上蘇信都看了。

迪化幫土地實力有多雄厚?葉清澤形容:「他們這些人(指迪化幫),買了三十年土地,到現在都還有,還沒賣完」、「所以有些迪化街紡織公司,本業連虧十年,公司卻不會倒,原因就是老闆比公司還有錢,拿自己私人的錢養企業。」

現在迪化街這群人又愛上了投資普洱茶、紅酒等實物。他們的手筆非常大,買普洱茶是用公噸做單位,買一瓶上萬元的紅酒,動輒用萬瓶來計算。

為什麼寧可投資實物也不投資電子股?這與情報力有關。葉清澤說,「伯南奇(Ben Bernanke,美國聯準會主席)上任時說,如果一九二九年全球大蕭條時,他是聯準會主席,他會開直升機到天空撒美元,刺激美國人的信心。那時候,我就 知道原物料要大漲了!」也是從伯南奇上任開始,葉清澤認定美元會走軟,不投資美元而改投資實物。

上一代做實物買賣,讓紡織迪化幫對實物價格特別敏感,也造就今日紡織迪化幫的投資邏輯,依然像當年新光集團吳火獅般,有錢不貪暴利,寧可買土地放著,積累出雄厚資產。

下次你經過迪化街時,千萬別小看這沒落老舊的地方,在那破舊布莊或大樓裡,也許就住著有錢又有土地的大地主,正用情報力與人脈力,賺世代綿延的慢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7

用「種」人才 取代「種」IC

2010-11-22 TCW




下一個竹科在哪裡?回答這個問題前,不如先看看這個故事。

距離竹科十五分鐘車程,這裡是台元科技園區。過去,這裡是裕隆集團旗下台元紡織的一部分,在園區的一頭,仍是傳統的紡織業,紡織機在舊煙囪下,轟隆的運轉,另一頭則是最先進的IC設計產業。

這棟大樓裡的星巴克咖啡,有來自各國的研發人員,忙著討論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只花了九年時間,台元就吸引兩百家IC設計公司進駐,有小聯發科之稱的晨星半導體,台灣類比IC龍頭立錡科技,都在這裡落腳。

硬體加軟體跨界合作! 單一民營園區,年創兩千億產值

這裡沒有晶圓廠,沒有林立的高壓電塔,卻聚集一萬個工程師,靠著他們的腦力,在這裡誕生十九家上市櫃公司,一年創造出兩千億元產值,是今年竹科產值的六分之一。

現在,只重科技製造、講求「種IC」的「竹科1.0」模式已經成熟。創造應用,讓硬體和軟體混搭,講求「種人才」的「竹科2.0」模式,是竹科成立滿三十年後,高科技產業現在最關心的話題。

台元只是民營科學園區的一個縮影,過去十年,包括台北內湖科技園區、南港軟體園區接連崛起。反觀科學園區的經營模式,在竹科之後,國科會又開發十六個科學 園區,光竹科管理局旗下,除了竹科還有竹南、銅鑼、新竹生醫、龍潭和宜蘭等六個園區,卻也無法再複製出另一個竹科。前總統陳水扁還因為龍潭園區開發案坐 牢。

「現在是應該檢討,園區的下一步究竟該怎麼走。」台積電副董事長曾繁城觀察,當半導體產業進入成熟期,IC設計也發展到一定程度,開發應用服務,是台灣科 技業的下一個商機,「對於不需廠房,需要腦力的IC設計業者,其實是可以融入城市,與居民更密切的互動,再設園區的必要性值得商榷。」

創新不一定來自製造! 節能、應用服務都是新商機

為什麼會有這個變化?資策會董事長史欽泰觀察,這幾年,科技業創造價值的方式已經改變,「以前創新是從市場、從技術改良來。」他在一場演講中分析,「現在很多創新商機,是政府和社會推動的。」像節能減碳的商機,高齡化社會需要的新產品,起源都是來自社會變遷。

「創新落實的方法也變了,」史欽泰分析,以前只有高科技公司的研發算是創新,現在,「非技術的創新,變得越來越重要。」他舉例,像iPod,這個MP3播 放器,並沒什麼不得了的技術突破,大家卻搶著模仿,就是因為應用創造的價值,「製造和應用的界線,越來越模糊。」這個時代,要創造價值,需要的是隨時能跨 界的能力,和不同領域的人合作、分工。

蘋果公司(Apple)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支售價六百美元的iPhone 4手機,製造成本只有一百八十七美元,負責組裝的鴻海,每一支只能賺到十三美元,大部分利潤都進了蘋果電腦的口袋。

竹科主動出擊找人才! 提供網路平台,把金頭腦拉進來

科技產業的發展趨勢在改變,竹科的成功模式,也應該跟著升級,未來,竹科該怎麼種出賺錢的金頭腦?清大校長陳力俊提出另一個「竹科 2.0」的新概念,計畫用虛擬的合作網路,連結不同的單位,「種」出更有價值的金頭腦。

竹科2.0概念,來自德國柏林科技基金會(Technology Foundation of Berlin),這單位負責整合柏林七所大學、一百二十個研發中心、五千個中小企業,讓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有個跨界合作平台。自二○○○年起基金會扶 植出的新公司,產值已增加兩成,創造十七億歐元(約合新台幣七百億元)產值。

清大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系教授簡禎富分析,只要符合創新條件的單位,就能加入竹科2.0的平台,研發新的應用,跳出新竹地理區域的限制,把台灣各地創新企業裡的金頭腦,連上竹科的高科技公司。

未來三十年,竹科該如何激勵人才,在人才戰中搶贏台北、上海,將是竹科下一個三十年發展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8

新光小王子 守冷灶五年翻身

2010-11-22 TCW




十一月十三日,新光合纖董事長吳東昇滿臉笑意來到台北國際花博新纖展場,因為新纖運用工程塑膠原料研發的「綠繪產品」花器,是唯一以非花農企業摘下國際室內花卉競賽佳作者。

養小金雞高手!轉投資友輝光電,大賺近一個股本

令他開心的,還有新纖轉投資八家公司,今年首度全數賺錢。成績最亮眼的友輝光電,去年EPS達十一.四元,大賺近一個股本,今年五月初興櫃掛牌首日均價就 衝上一百二十八元,目前則在九十元上下游走,是新纖旗下一隻小金雞。其他如新輝、達輝與新科光電,都有望複製友輝經驗。

轉投資占新纖獲利約一成,占獲利九成的本業化纖(聚酯絲、聚酯棉等)與塑膠(瓶用聚酯粒、工程塑膠等),今年也交出漂亮成績單。新纖全年稅後盈餘有望達二十一億元,寫下近十四年新高。

新纖是新光集團首家上市公司,對吳家意義非凡。十四年前,創辦人吳火獅長子吳東進,與三子吳東亮上演新纖經營權之爭;六年前,原本由吳東昇擔任董座的台証 證併入台新金,吳東昇以家族投資法人代表出任台新金的法人董事被無預警撤換,兄弟鬩牆鬧上檯面,其後在母親協調下落幕,吳東昇退居新纖。

當時,外界視新纖為夕陽產業,股價遠比兄長經營的新光金、台新金為低。吳東昇以一個哈佛法律系高材生之姿,經營紡織業,在業界亦屬罕見。

「(吳東昇)離開台証時是很大的挫折,畢竟是自己生出來的baby。」新光證董事長詹炳發回憶。「沒有其他機會,他(吳東昇)當然只能把紡織做好。」一位新光集團老臣形容吳東昇當年破釜沉舟的心情。

儘管出生紡織家庭,但化纖與金融天差地別,包括成本會計、庫存管理等對他都是挑戰。

組織再造高手!套用金融業績效制,追蹤獲利、成本

他親赴第一線,幾乎每天到工廠熟悉設備與產品,並構思帶進金融業的績效管理,試圖用組織再造提升生產效率。詹炳發回憶,當年談組織再造,吳東昇在紙上畫出一隻蝴蝶。意思是,只有先化身成蛹,經過蟄伏,才有機會破繭而出。

九十五年,吳東昇把原來新纖的塑膠、化纖兩大事業群中的塑膠再一分為二,拆成固聚酯粒與工程塑膠等聚酯泛用塑膠,變成三大事業群(編按:不含光電轉投資事業)。目前,各約貢獻營收三分之一。

其後,為讓成本控制和績效更明確,再按產品別與生產地逐一細分成十二個事業部,讓利潤中心變多。過去新纖是採績效較平均制;經組織再造,各事業部一一細分,可清楚追蹤每項產品、每部機台的成本、獲利,每位業務員績效也一清二楚。

賺管理財高手!毛利率五年翻兩倍,股價勝新光金

「做生意最大的困難就是沒賺錢,產品不賺錢的時候到底要怎麼辦?是要(選擇)不做,還是要擴大把cost(成本)攤平?」組織再造除了增進效率,也讓吳東昇掌握各事業部成本與獲利,並衡量市場,修訂策略方向。例如三年前,新纖便在綜合考量下,停掉一條聚酯棉生產線。

透過持續調整產品結構,新纖往高附加價值的利基市場挺進,吳東昇解釋,朝純對苯二甲酸(PTA)更上游原料發展,動輒百億的資本需求太高,規模又難以和陸企競爭,決定區隔、賺管理財。

新纖延伸到下游光學材料,除延長產品價值鏈,又免和客戶競爭。這變革,讓毛利從九十五年三.二二%,躍升到今年前三季九.三三%,近五年多出近兩倍。

看好紡織再起,新纖計畫三年投資兩百億元,未來將在中壢廠加蓋研發大樓,並視情況加碼偏光膜(PET膜)與纖維素薄膜(TAC膜)等光電事業生產線。「講 了要負責,假如到最後都沒有兌現,我就被股東抓去打,」吳東昇透露,以新纖集團今年營收約三百億元計算,希望三年後成長一倍,達六百億元。

十年前,擔任台証證董座的吳東昇,習慣穿深色西裝,一頭黑髮整整齊齊,髮油散發光澤,走路與講話飛快,舉手投足就像華爾街金童。如今,他的黑髮變白髮,深色西裝變灰藍西裝,談話細細斟酌,散發迪化街低調風格。

去年底,他接受媒體訪問時,曾比較金融與紡織業的差異,他認為,金融業賺的是「磨手皮」錢(台語),但生產事業只要抓對產品,就有爆發力,機器就像是印鈔機。預言新纖後勢強勁。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今新纖股價高於新光金、台新金,投資人對前者的興趣,遠高於後兩者,新光小王子沉潛五年後,終於擦亮家族老招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9

尼龍獲利王 賠錢更要開工

2010-11-22 TCW




十五年前,中國業者大量擴充產 能,一場聚酯加工絲的殺戮戰場,淘汰了一大群台灣業者。當時的集盛紡織選擇了不一樣的路,這十年來,紡織業被稱為黃昏產業的年代,集盛營收卻能夠成長三 倍;而且除了金融海嘯那一年之外,還維持了十年發股息給股東的紀錄,成為台灣最賺錢的尼龍廠。

民國四十九年,葉守焞跟蘇家兄弟蘇阿琳、蘇信三人就來到了迪化街,從布商開始,到一起創辦了集盛,今年,剛好是創業五十年。

最關鍵的一年!對抗中國搶市,八十四年往上游走

十五年前(民國八十四年),是集盛最關鍵的一年,集盛董事長葉守焞說,當時集盛以生產聚酯加工絲為主,那時中國開始急起直追。

葉守焞當時判斷,如果不選擇變,殺價競爭勢不可避免。放在集盛眼前的有兩條路,往上游走,從加工絲往上做聚酯;第二條路走尼龍加工絲的上游,做尼龍粒。兩條路各有利基。

但第一條路做聚酯,將遇到強悍對手,甚至可用路上有猛虎來形容;有台塑集團王永慶、華隆翁大銘、東帝士陳由豪。

往尼龍粒走就是藍海嗎?其實未必,這條路上除了台化,還有新藝、力鵬、福大等相繼投入。集盛有生產尼龍加工絲的優勢,可以垂直整合,所以,可以試著走下去。

最危險的一年!金融海嘯堅持開工,保住原料供應

十五年後,部分業者一個個出局了,集盛壯大了。民國九十七年金融海嘯就能看出集盛的本事,那年尼龍原料己內醯胺(CPL)跟著原油大漲,七月每噸飆上了二千六百美元的天價,接著金融海嘯發生應聲大跌,十二月跌到了每噸一千二百多美元,上下居然報價差距有一倍。

「CPL連裝貨都沒有裝貨,就打四折,集盛平均存貨有三十幾億元,」葉守焞說,光庫存跌價損失十八億元。那時,台灣吹起了停工風潮,葉守焞做了一個大膽決定,盡可能的開工,並把產品賣出去;每噸二千六百美元買的,用一千八百美元賣出去。

「自由落體,它要掉下來的時候,你在那一段抓住,就可以不必落到地下,就可以避掉損失;再抓住,又可以省掉一點損失,」葉守焞說。這年集盛虧近十二億元,是上市以來虧損最多的一年。

這是一種智慧,一種求生存企圖心所淬煉出來的智慧。原來台灣因投入尼龍粒的業者多,CPL僅有一家中石化供應,產能遠遠不足,於是有六成需要靠進口。

集盛開工率是台灣最高的,效果就出來了,集盛繼續買CPL,上游供應商也能夠繼續營運,減少了損失。說好聽是危機中患難與共,說穿了就是維持買賣紀錄。

因為石化界有慣例,你原本每月買多少,例如三千噸,下個月還能買三千噸。但一旦不提貨了,等到景氣恢復,想買料門都沒有,一切重新開始,甚至還要用高出市場價的方式來進貨。

果然隔年出現了大反彈,集盛不僅因為維持開工保住了員工士氣,也因為原料供應無虞,成為當年台灣最賺錢的尼龍粒廠。然而,光光取得原料並不能保證企業的獲利能力,本身產品也要有競爭力。集盛又憑什麼跟別人不一樣?

葉守焞說,一定要靠自己,同樣的機器,就是能做出不同產品來。這就台灣廠商的本事,例如下游客戶有天馬行空的想法,潛水衣是尼龍做的,如果能加入竹炭,可在水底保溫。但要在纖維中加東西,並不容易。

要試產,得先停機,但連續性生產的機器,一停就是損失,機台少、彈性高的台灣業者,這點就是優勢了。

接著開始試做,要一百公斤的樣品,可能要兩千公斤的原料去試做,大大小小集盛一年要試個二十次,重點是,開發了,市場未必就會歡迎,但集盛照樣做,光尼龍絲應用有六十多種規格。

紡速是兩岸第一!每分鐘跑五千公尺,比高鐵還快

元大投顧研究員何耀仁說,集盛的尼龍絲高速紡技術是台灣頂尖的,中國找不到第二家。以速度來說,每分鐘可以跑五千公尺,比台灣高鐵還要快,中國廠要是跑三千公尺就很厲害的。秘訣就是尼龍粒是由研發、由創意開發出來的。

現在放在集盛眼前的,就是ECFA能不能降尼龍的關稅,增加競爭力;接著的問題是,在中國尼龍生產技術往上追上來的時候,集盛要如何繼續拉開距離。所以,葉守焞說,眼前是春天來了,但還要專心專業,繼續找未來的生存方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0

拒絕西進 變全球尼龍霸主

2010-11-22 TCW




民國八○年代中後期,台灣的環境存活已經大不易,台灣紡織業選擇了兩條路:西進,也就是赴大陸投資;南進,就是往東南亞移動。當時力麗、力鵬郭氏家族做了一個關鍵的決定,選擇了第三條路;力鵬總經理林文仲說,「那時候郭家的決定就是,西進、南進不如上進。」

郭家決定力麗從加工絲往上去做聚酯絲,力鵬從尼龍加工絲跨進了上游尼龍,兩家公司分別走上了所謂的「上進」一路。

出生彰化,在迪化街崛起的力麗郭家,是台灣紡織業最近十年來的新明星;過去景氣低迷時,他們屹立不搖還持續擴張,爬上了全球尼龍粒老大的地位,集團總營收超過三百億元,是台灣紡織界的新興集團。

量少多樣高手!有清涼、機能等三百多種材料

林文仲說,郭家第一代郭木生原本在彰化開布莊,後來轉往迪化街發展外銷業務,開印染布工廠賺到第一桶金,接著買進假撚機跨進加工絲領域。力麗分別在民國七十九年、力鵬在民國八十一年相繼上市。

當時兩家公司總資本額加起來不到十億元,在那個由紡織三劍客華隆、中紡和新纖引領風騷時代,力麗不要說發言權,嚴格上只是個小角色。

其實,往上游走並不是什麼藍海策略,攤開當年紡織業投資,同期做聚酯絲的有王又曾的嘉食化、宏洲化工、東和紡織;做尼龍粒的有集盛以及其他好幾家公司。大家都一窩蜂的往上爬。

但力麗集團有什麼不同?林文仲說出了原因:「力麗做上游,是想把加工絲做更好,並不是(只)想賣聚酯絲,當時力麗苦於跟上游買聚酯絲,規格經常在改,每改一次,力麗的加工絲就要跟著改,也沒辦法做到最好,於是打定主意自己做原料,讓下面產品會更好(發展)。」

所以力麗走進上游,仍專心在發展加工絲。到了今天,力麗加工絲仍占營收比重達到八成,聚酯絲占不到一成;走進力麗的展示間,林文仲說,「我們隨時開發三百多種加工絲產品在展示,從過去的超細纖維,到現在有清涼、機能、環保回收各種材料,力麗走量少又多樣。」

節省成本高手!邊減人力,邊增加機器產能

至於力鵬,則走了另一條不同的路。台灣的尼龍產業,甚至全球受限於上游己內醯胺(CPL)供應不足,所以擴建量都是有限的。而力鵬選擇全力衝刺尼龍粒生產 的策略,一路擴增到今年日產能達到一千一百噸的尼龍粒,產能不僅超越了台灣的一哥台化,更超越德國巴斯夫(BASF),成為全球第一。

但光擴廠有什麼了不起,其實力麗郭家用的是去瓶頸,就是不買新設備自己修改,連工人也不用增加,而且生產線還採自動化;林文仲說,大陸尼龍廠,最少的要一千二百人,力鵬只要兩百人,六分之一的人力,當然有成本的競爭力。

接著設備雖一樣都是日本與德國人供應,但日產三百三十噸的機器,力鵬可以自己修改到四百四十噸,一樣的人力與成本,多出來的就是賺到的錢。

不過,也有同業質疑,雖然力鵬實際上並沒有開到滿載,而且尼龍的獲利能力也不是業界最頂尖的。

交出來的營收成績單可以說明一切。林文仲預估力麗集團今年營收可輕鬆超越三百億元,以台灣紡織公司來做比較,力麗郭家的紡織本業營收已經超越了新纖、南紡等老字號的紡織公司,儼然就是台灣紡織界最具影響力的集團之一了。

台灣紡織業這十年景氣慘澹,力麗郭家,特別是力鵬,一路擴增尼龍產能,其實經營相當艱辛,力鵬過去十年有五年是虧錢的,甚至從沒有發過現金股息給股東,力麗更有七年沒有賺錢,到了去年才是十年來第一次發股息給股東。

投資房地產高手!蓋豪宅賣錢,助本業熬過低潮

因此,雖然成長幅度很大,但經營壓力卻也不輕。力麗郭家跟其他紡織業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很擅長投資房地產,即利用房地產的收入來彌補本業的虧損。

而且力麗郭家還不是只用轉投資力麒建設的方式來投資房地產,而是直接與力麒合資興建,例如在南港推案時,力麗在這個案子持股一半,在民國九十五年那一年該案就貢獻了逾億元的獲利。

即便現在,力麗的營收組合中,有一成左右是房地產事業。因此出現了紡織公司一邊抽絲織布、一邊蓋豪宅賣錢;撐過了長時間的景氣寒冬,力麗郭家投資房地產的本事,也算是迪化街紡織幫的高手。

今年,力麗、力鵬都可望交出亮麗的獲利成績單,明年景氣也可望會持續,過去十年來,股東投資力麗集團,能拿到的股息非常有限,力鵬更是連一毛也沒有,現在應該是力麗郭家回報股東辛苦支持的時候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1

情報零時差 價格他說了算

2010-11-22 TCW




「嘉興節能減排未達指標,當地限電又要展開,滌綸(編按:大陸用語,指聚酯絲)減產五○%……,」訪問聯發紡織董事長葉清澤的兩個多小時中,他的iPhone不時傳來中國同業最新資訊。

看我們好奇,他直接秀iPhone畫面向我們說明,今年來,台灣聚酯絲(POY)一路漲,十月底一開盤就破紀錄,每公斤漲六元、漲幅一二%,「瘋了,是在 漲什麼?問題是我發瘋有人更瘋,訂單都進來,」一經iPhone看到行情大好,他馬上通知部屬,立即停售,再趕緊把聯發十一月僅存的八百噸產能,每公斤調 漲七元,「我要加一塊利潤,不然我替人做白工嗎?」他解釋,這一行,速度影響獲利,非常重要,否則庫存達到高水位、業務推不出去,「還唱高調(編按:指囤 貨不賣),就只有找死。」

聯發是台灣聚酯專業加工絲霸主,因此有能耐反映原料價格迅速漲價。「加工絲五虎(另四家是力麗、宏益、集盛與宜進)中,聯發最晚上市,卻是業界公認產量大,品質又最好的公司。」一位投顧業者形容。

「就像牛車碾過(編按:台語,引申為旁人到其他地方找活路),台灣整個七十五、五十丹尼平台(超細纖維)是我在喊價,我在做leader(領導者),」這位外表毫無霸氣的迪化街紡織家族第二代,卻在訪問中說了三次:「我說了算!」

葉清澤的父親葉進德,與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同為迪化街聞人,早期在台南經營布行,其後北上迪化街,民國六十一年創辦聯發紡織,專營針織布買賣。七十一年,么子葉清澤接掌經營,因紡織產業外移,再從針織轉進聚酯加工絲。

生在紡織世家,他很早就萌生把家族事業做大,立下加工絲領域第一的志向。為了拿第一,他時刻盤算著要有最好的機器、生產效率與產品。七十五年起,葉清澤大手筆從德國陸續購入高速機器設備,九十、九十一年引進的AFK2超高速假撚機,更是稱霸加工絲市場的關鍵。

「你可以娶錯老婆,不能買錯機台。」他形容,娶錯老婆可以離婚,買錯機台卻無處可賣,下場只有粉身碎骨。

光有好機器還不夠,他從管理與技術創新上動腦筋。經過十多年不斷更新軟體與程式,現在聯發除全面資訊化與自動化監控,每部機台也架設管制點,透過網路,實 際生產狀況、績效一覽無遺。而且,聯發的機台由每分鐘一千公尺的最高轉速,提升為每分鐘量產一千五百公尺,平均各機台產能,比中國同業硬是高出三成。

員工績效資訊化!每分鐘、每筆出貨數字,一目瞭然

速度,決定勝負,他把同樣的管理概念導入員工績效系統。八十九年,聯發開始推無紙化,九十二年,葉清澤再藉薪資與績效掛鉤的業務即時管理系統,讓每個人的績效表現攤在陽光下。

杭州聯發總經理李淑雅解釋,沒推該制度前,業務員接三百噸單,乍看營收亮眼,卻可能有應收款淪為呆帳的死角。

儘管改革立意良好,當時聯發的業務卻抵制變革,大量請辭,葉清澤親自到業務系統帶兵穩住軍心,再配合倒帳由公司負擔等政策,終於順利轉型。

目前進階到員工績效全面資訊化,聯發工廠員工每刷一次個人卡片,每天、每小時、每分鐘、每筆出貨的品質與相關數字,都隨時更新,績效一目瞭然。

靠著自小在迪化街培養的人脈力,連很少向外銷售聚酯絲的南亞供應鏈,葉清澤也穩穩切入;站穩台灣市場後,九十五年,他再跟隨台塑集團腳步投資杭州。

工廠系統行動化!帳款兩小時未收,手機馬上示警

「我杭州廠投資一億美金,才用兩百個人,中國工資漲到五千塊我也好舒服。」回想四年前投入比別人貴三倍的錢,打造全中國唯一一座全自動化加工絲廠,他不諱言當時大家都認為他是瘋子。

除了工廠自動化,近年來葉清澤把公司所有訊息盡可能「M化」(行動化),一有異常,系統馬上視嚴重程度分層過濾回報各管理階層,進公司只為處理異常。以應 收帳款來說,兩小時內款項未收會先傳給承辦人,經層層上報仍未解除,七天後,葉清澤就會在他的iPhone接獲警示。

「再細的財務報表都要進來,」為更發揮情報力,葉清澤也要求每月第一天就要看到集團上個月的帳。他強調,經營者要掌握公司最新狀況,才有機會領先同業布局;不只掌握過去與現在,目前聯發正努力開發預測未來接單情況的資訊系統。

外界對聯發的擔憂,主要來自產品與原料來源過度集中;不過,看好基本面,包括永豐、元大等國內投顧仍多次高喊買進,元大投顧更以「前程似錦」形容這家加工絲一軍。而葉清澤那來自迪化街近乎零時差的情報力,正是聯發葉家經營紡織業五十年不敗的實力來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2

網路霸主騰訊 遭「路人甲」狙擊

2010-11-22 TCW




你的電腦到底誰說了算?是你?還是電腦廠商,或另有其人?

在中國,揭開這個謎底一看,原來,你的電腦能用什麼軟體,不是你決定的,而是「網路即時通訊軟體」和「防毒軟體」公司說了算。這兩家公司大吵一架,你才發現,原來他們可以讓你的電腦配置互相不兼容,令你頭疼到不能上網和聊天;這種事情的發生,讓中國網友怒罵不止。

十一月十日,這件事情有最新進展。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批評這兩家公司衝突是「不道德」且「不負責任」,希望兩造能夠盡快解決爭端,調查處理情 況,上報國務院。四天後,這兩家的軟體又可以互相兼容了。這兩家被稱為「不道德」且「不負責任」的公司名叫騰訊QQ和奇虎三六○,被中國網友痛恨稱為 「3Q吵架」。

這其中最大的亮點是,騰訊QQ向來都是香港網路股股王,一股要價港幣近一百八十元,市值超過港幣三千億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一千億元),是中國互聯網行業霸 主。長期霸占香港網路股股王寶座的最大互聯網騰訊QQ,為何會在這一時間點突然遭到被稱為「路人甲」的公司狙擊呢?答案就是,路人甲並非你想像中這麼弱。

中國網路新貴崛起 仿前輩的方法,展開攻擊

最近一、兩年,中國互聯網行業出現大量的新貴。例如有比YouTube還早兩個月誕生的網路視頻公司土豆網、可以替代Google地圖業務的丁丁地圖。這 些網站的出現,顛覆了中國互聯網格局,一些細分領域裡更專業、市場區隔更鮮明的公司,已經逐漸形成氣候,敢於向傳統的入口網站發出挑戰了。

率先發難的奇虎三六○,在中國用戶數高達三億人,儘管相較於騰訊QQ八億用戶數,規模上還有一段距離,不過,這個絕對用戶數字也大到驚人。

過去,騰訊QQ是中國這些新近崛起互聯網公司的老師,它的本領就是在地化,正因為它比微軟的MSN更本土、更符合中國市場的需求,因此才能擊敗微軟。

現在,這些學生用老師的辦法攻擊老師了。丁丁地圖網總裁徐龍江就曾對《商業周刊》記者說過,「中國城市基建快,道路一年三改,我們的地圖有什麼看不清楚 的,就派人去現場看,Google就很難做到這一點。」打開丁丁地圖,看上去雜亂無章,到處是廣告,可是中國用戶需要的就是實在的資訊,而不在乎你長得醜 還是漂亮。

反觀奇虎三六○的策略重點也是細分在地市場。過去中國沒有自己的防毒軟體公司,都採用國外的防毒軟體,五年前,奇虎三六○就用很中國化的方式打開市場,它給所有電腦提供免費體檢,體檢結束,告訴用戶的電腦安全漏洞在哪裡,這樣快速賺取到客戶的信任。

隨後,它從使用卡巴斯基的防毒軟體到開發自己的防毒軟體,並且打破過去防毒軟體始終在後台作業的角色,而是主動到前台行銷三六○衛士系列商品,從操作啟動 欄刪減工具,到使用防毒軟體,讓對電腦不熟悉的中國網民都能類似使用傻瓜相機一樣,修理自己的電腦。「它和騰訊扳手腕的資本就是在這個時候逐漸建立起來 的。」擅長IT產品行銷的上海漫成行銷公司董事長王威這麼說。

場景回到「3Q吵架」事件。這一次「3Q吵架」的起因就是奇虎三六○說騰訊QQ會掃描用戶電腦裡面的檔案,因此,奇虎用很中國化的方式推出「QQ保鏢」,結果一下子吸引超過兩千萬人安裝,直接打開兩家吵架的導火線。

「3Q吵架」爆發 為搶用戶,互踩對方地盤

雙方交手過程,先是互相對罵,隨後騰訊QQ率先挑起系統不相容戰爭,此後奇虎三六○也搞出不相容進行反擊。

另一個重點是,奇虎三六○也推出自己的聊天工具,騰訊也有自己的防毒軟體,所以大家都朝對方頭上踩去。

只要你的電腦一打開,防毒軟體都在,過去國外防毒軟體公司都希望不打擾客戶的使用環境,可是到了中國,用戶都希望獲得安全資訊,這讓在地化生存的奇虎三六○,還推出自己的瀏覽器、隱私保護器、密碼保險箱,這些中國獨有的服務。

「其實,馬化騰(騰訊控股集團主席)最擔心的就是防毒軟體公司給用戶的這種信任感,以及同時線上人數。」王威說:「騰訊掃描用戶電腦的檔被稱為『不道德』,但實際上奇虎三六○每天都要掃描一遍,QQ不能做的事,其實奇虎也在做,只不過安全軟體做,是理所當然。」

防毒軟體公司是用戶最信任的人,就好比醫生與病人的關係。過去,中國曾經流傳著這麼一個笑話:馬化騰早年創業的時候,一直都賺不到錢,別人問他為什麼還要繼續,他說自己有兩億用戶,最差把這些資料賣掉,都值很多錢了。

現在,效法老師起家模式的學生成功了,這場互聯網的故事也又重新上演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3

收掉中國廠 加碼台灣十億

2010-11-22 TCW




紡織業十年風水輪流轉,中國廠的獲利反而比不上台灣廠?今年在台灣投資最積極的宜進實業就是最佳證明,它收掉了中國杭州廠,改當房東,回頭大舉加碼台灣。

返台投資大手筆!收購原料廠設備,做垂直整合

民國八十六年,當時宜進決定前往杭州設立加工絲的假撚、織布、染整一貫廠,預計投資金額六千萬美元,消息出來之後,杭州政府招商積極把宜進當作指標,喊出了給宜進十萬坪土地及「五免五減半」的各種優渥條件。

但十三年過去了,宜進董事長詹正田談到中國投資:「一樣是加工絲,台灣廠可以賺錢,但中國廠從沒有賺過錢,中國的加工絲沒辦法做!」他感嘆。光是內銷的一七%加值稅以及中國市場各種惡質殺價競爭,守法的台灣業者競爭不過中國業者。

於是宜進回來了,他左手花了八億元,買進了跟東帝士陳由豪家族有淵源的東和紡織聚酯絲廠以及土地,右手要跟遠東集團買力霸集團王又曾的嘉食化公司舊設備, 目前除了兩億元的舊假撚機設備之外,還打算要買嘉食化的聚酯絲設備。一連串的大舉收購設備,宜進現在是紡織業在台灣擴廠最積極的公司,詹正田打的是什麼算 盤?

有同業質疑,東和紡織投資這一套設備,跟宜進前往中國投資的時期很接近;東和自從投資了聚酯原絲的設備,並沒有賺到錢,雖然宜進買這套設備的價錢比新設備便宜,但過去不賺錢的設備,到了宜進的手中又怎麼會賺錢?

詹正田的算盤是,買東和的廠,第一是這個廠本來就是宜進的供應商,每個月有三千多噸賣給宜進,因此東和的廠關了,宜進等於少了一個原料來源,必須要把這一塊缺口補起來。其二是這個廠是連廠房土地與設備一起出售,還有足夠的廠房可以安裝假撚機,進行垂直整合。

買舊廠房一石二鳥!位置近台一線,兼做土地投資

宜進在明年第一季開始就會陸續把假撚機搬往東和舊廠,從加工絲的原料到假撚加工都在一起,省去了運費的成本,「一年光是運費,就省掉了一億多,」詹正田說,以一公斤運費兩元算,一個月六千噸就是省一千多萬。

接著,再把王又曾的二十台舊假撚機移到台南,宜進一口氣變得跟力麗一樣,具備了上游原料與下游加工絲加工垂直整合型公司,對於原料來源與品質提升有正面的效果。

詹正田接著滿意的說,東和舊廠的土地位置相當好,位於省道台一號旁,具有投資的潛力,只要他看上的土地,他相信市場有很大的接受力。原來宜進能夠走過中國廠十三年的虧損,再加上台灣長時間的不景氣,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詹正田擅長買賣土地,靠業外收益撐到了今天。

宜進在三年前景氣低迷時,先是將彰化花壇廠閒置兩千多坪土地順利賣給凌志(Lexus)經銷商,獲利逾億元;接著同年,宜進又將位於松江路上的宜進大樓出售,這棟大樓的帳面上並沒有獲利,但帶來了十五億六千萬元的現金。

詹正田說,還好當初花壇廠就是因為緊鄰台一線,位置好價錢高,宜進靠著投資土地來美化帳面。

賣大樓換來現金之後,去年金融海嘯讓房地產景氣一度低迷,詹正田又在內湖瑞光路、捷運西湖站附近,及台北市基隆路購置房地產。這兩筆各三百多坪的土地,今年出售,分別為宜進帶來近三千萬元以及五千多萬元的收益。

至於長年虧損的中國廠,詹正田做了一個很痛的停工決定。台灣大舉擴張,中國廠房租給康師傅,每年可以帶來人民幣一千多萬元的收入,比工廠開工還好賺。

雖然聽起來,宜進這家公司竟然在過去十多年間,似乎都在買賣土地彌補本業的虧損,但這就是台灣紡織界最真實的狀況,沒競爭力的出局了,能度過寒冬的才能看到景氣的春天。

急起直追機會財!銷日報價比中國優,又有成本優勢

也因此詹正田說,這十年來台灣加工絲產能只剩高峰時期的四成,而且能存活的,都走上了跟中國區隔化的路線,台灣業者之間做的產品也不太完全相同,例如宜進擅長車用、工業用的加工絲,有些業者則是擅長紡織或機能型的。

更重要的是,台灣賣往日本的加工絲就比中國高出了五%到一○%的報價,而且台灣電力供應穩定,電力成本也比中國低,詹正田預估未來三到五年,中國的薪資就要追上台灣,屆時台灣紡織產業競爭力比中國還要強,因此現在是台灣的機會來了。

只是,曾經走過十幾年的中國投資之路,宜進現在回頭耕耘台灣,不僅要賺到這一波景氣大好的機會財,更要急起直追提高台灣廠的競爭能力,才能擺脫那段買賣土地過生活的日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4

小廠打群架 稱霸機能布

2010-11-22 TCW




台灣網球選手盧彥勳,今年六月底 打進溫布頓網球錦標賽男單八強,一戰成名。只是,你可能不知道,這位因腰傷退賽而和廣州亞運網球男單金牌無緣的「亞洲一哥」,比賽時手上的球拍、腳下的球 鞋,以及身上的「戰袍」都代表台灣紡織業在世界攻城略地:Head球拍的網球線,來自台灣的耀億;愛迪達(Adidas)的供應鏈,則有福懋、宏遠、紡慶 等參與。

「Nike(耐吉)、Adidas,幾乎七成(機能性)用料來自台灣或相關業者(指台商)。」紡慶實業高級專員陳康生說,這代表台灣機能布料遠近馳名,且開發、生產都符合國際運動品牌大廠需求。

不只如此,台灣許多吸濕排汗、溫度調節與遠紅外線等機能性紡織品,也獲Patagonia、The North Face等知名戶外品牌青睞。從今年初在全球最大運動與戶外用品展、德國慕尼黑運動器材展(ISPO)場合中,台灣是唯一且最大紡織品專業展區,顯示各類 機能與環保素材產品是台灣紡織業優勢所在。

「十幾年前他們(中國)就崛起了,為什麼台灣紡織業還存在?」集盛董事長葉守焞認為,主因是兩岸市場規模與特性各異,台灣走出了一條不同的路。

比管理 交期與成本控制,其他國家有得學

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中國去年以五百九十八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八千億元)居全球最大紡織品出口國,出口額是台灣的八倍(台灣排名世界第六);不過,台灣紡織品在機能性、環保性材質仍位居全球重要供應地位。

紡拓會秘書長黃偉基認為,既然規模不比中國,台灣自然得從市場區隔下手。

「台灣機能性布料廠商提供品牌商的服務與管理,其他國家都還有得學,」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副所長連榮盛說,台灣廠商挾著過去的長期合作,不只品質、交期與成本控制持續精進,現階段和品牌關係多已穩固,又能發揮類似垂直整合的產業聚落優勢。

所謂紡織聚落,是指台北新莊、五股、泰山;桃園龜山、觀音;彰化和美、溪州、社頭與台南仁德、後甲等區域,約聚集四千多家廠商。如此,包括原料取得、產品開發與製程等供應鏈分工,可更快速回應生產管理與調度需求,同樣是國際一大競爭利器。

「別小看台灣紡織業,」紡拓會產經資訊處處長鄒瑞光指出,台灣機能性產品驗證難模仿,提高附加價值後利潤也較高。

以結合吸濕排汗、透氣防水、抗紫外線等複合機能的運動品牌服裝來說,台灣產業鏈首先是絲織業者自歐美布料展,掌握機能與流行紡織品走向,接著與國內化纖、 加工絲廠開發所需的特殊紗種;或採進口供應,織布業再配合國內或海外布局的染整與縫製成衣等加工處理,最後才供給品牌商與消費者。

這群螞蟻雄兵,擅長小量、規格複雜或交期短等領域。目前,除了只要一晚就趕出樣品的機動力,從接獲布料訂單到交貨,更從十年前最早的九十天,濃縮到四十五天,甚至二十八天,至少省一半以上時間成本。

比能耐 機台規格多變化,大陸追不上

「五十萬碼,對台灣就是不得了的大訂單了,到了大陸只能算試單,等於是生產線試車用,」一位針織業者就不諱言,只有台灣業者才能把五十萬碼做好、做精緻;中國量太大,難免顧此失彼。

集盛總經理蘇百煌也舉例,台灣工廠六十台機台有能耐每個月做六十種規格,下個月,又全部換成不同的;中國六十台則是同一個規格一路做到底,量大又單一。

「前有狼、後有虎,」不只中國崛起,陳康生觀察,台灣紡織業還得面臨日、韓等國際競爭的嚴峻環境。

比策略 台韓比高下,ECFA是勝出機會

日本衣著類紡織品產量較少,產業走向以生產航太等較特殊工業紡織用材質為主,雙方並未直接競爭;至於韓國紡織業發展模式則類似台灣,同是全球主要化纖生產國,也都由成衣進階到技術升級,與發展品牌等提高附加價值的策略,加上國家大力支持,可說台灣最大競爭對手。

目前,雙方都以占五成以上的化纖織布為最大宗出口品,且產品價格相距不到十個百分點,旭榮集團幕僚長張聿超直言,「有得拚。」台灣強項在變化較多的針織品,韓國則有下游服裝設計群聚優勢。

WTO統計,韓國去年為全球第四大紡織品出口國,金額達九十二億美元,比台灣多出十三億美元。「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是台灣打贏韓國的機 會,」黃偉基指出,紡織業早收清單共開放一百三十六項,占中國自台灣進口紡織品總金額二十七億一千七百萬美元的六九%,除聚酯加工絲明年出口中國免關稅, 布料目前五%到一○%不等的關稅,明年會先降到五%,後年再降到零關稅。若未來韓國與中國、日本與東協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也逐漸會在關稅上取得 減免,台灣紡織業應隨時備戰,甚至提早卡位。

紡拓會預估,以關稅降低有助出口額增加二○%計算,預期關稅利益可達一億二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十六億)。「ECFA趨勢不會下來,只會往上……,懂得運用就可以享受好處,」張聿超看好台灣紡織業技術、管理創新,以及設計研發等納入製造服務業思惟的客戶導向商機。

等機會 體質良好,只要接單就能賺錢

儘管台灣成衣業逐年外移等原因,導致台灣紡織業產值驟降,經濟部統計處數據顯示,紡織業去年產值不到新台幣三千七百五十億,較十年前縮水近四成,不過,包括ECFA在內的產業結構改變仍讓紡織業有機會風華再現。

「(紡織廠)經歷金融風暴後還能存活,代表都有本事,」黃偉基補充,經過這波汰舊換新,不只協助工廠消耗掉過去的庫存,體質獲得改善,加上原料上漲、價格提高,只要接單就能賺錢。

元大投顧研究員何耀仁也在十一月的一份報告中分析,包括華隆、中紡、東雲、力霸等業者產能大幅下降或退出市場,聚酯纖維超額供給又減緩、毛利提升,人民幣升值與中國勞工成本上升吸引台商回台投資等因素,從產業態勢來看都是利多。

經濟部紡織業發展推動辦公室主任徐興雄表示,目前正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機能性紡織品開發與「時尚台灣」等紡織發展三大計畫,有望讓產值從二○○九年三千七百四十八億元,在二○一五年增加到五千八百億元。

「紡織業這塊,design(設計)多一點、開發多一點,還是有可能在台灣繼續生存,」新纖董事長吳東昇指出。

在台灣看盡產業風華的業者都相信,這是一個全新的機會,市場再將聚光燈放在這個產業上;至於,聚光燈會停留多久,除了各憑本事,如何更大量走進國際市場,結合國際品牌,增加能見度,會是一個更嚴厲的挑戰。

【延伸閱讀】世足球衣、世博志工制服,都用台灣機能布——台灣紡織之光衣著用 公司:遠東新、力麗等 事蹟:提供南非世足賽國家隊球衣與耐吉環保材質球衣紗料,開發回收瓶用聚酯,獲可口可樂採用

公司:紡合、旭榮集團、長勝紡織等 事蹟:上海世博特約廠商,30萬志工綠色制服都來自其研發的可分解、超涼衫布料FLYCOOL

公司:福懋 事蹟:全球最大尼龍多富達布織造廠,知名運動品牌耐吉、愛迪達都是客戶

公司:宏遠 事蹟:知名國際品牌布料供應商,近期並研發出全球最細尼龍紗

公司:聚紡 事蹟:全台規模最大機能透濕防水布料廠,主要客戶集中全球前50大國際戶外品牌通路商

公司:興采等 事蹟:全球獨創機能性咖啡紗材質,打進耐吉、Patagonia Outdoor等國際知名大廠供應鏈

公司:薛長興 事蹟:年產潛水衣300萬件、全球市占率高達6成

公司:紡慶等 事蹟:新研發Led紗線,長期與愛迪達合作

家飾用 公司:美立信、祥順等 事蹟:以高附加價值家飾緹花布聞名,切入國際知名通路

公司:力麗 事蹟:提供歐巴馬白宮的桌巾,環保回收材質

產業用 公司:南良集團 事蹟:全球最大鞋材與袋材垂直整合王國,能從鞋墊做到防彈衣

公司:康那香 事蹟:台灣最大、全球前40大不織布廠,在衛生棉等衛生用品領域唯一能和外商抗衡的台廠

公司:台灣百合 事蹟:全球最大黏扣帶廠商,主要生產黏扣帶、鬆緊帶、織帶、鞋帶與反光材料等

公司:耀億 事蹟:釣魚線與球拍線生產大廠,Wilson、Head、Babolat等世界知名球拍品牌都是主要客戶

公司:福懋 事蹟:全球前3大輪胎簾布廠,是Bridgestone、正新、印度MRF等輪胎廠主要供應商

公司:盟鑫 事蹟:生產加勁格網、地工織布等材料,是亞洲最大的地工(主要用在邊坡或擋土牆排水、加勁、分隔等土木工法)合成材料製造商

公司:福基等 事蹟:通過法國空中巴士椅布品質系統認證,並取得亞洲最大飛機座椅製造商Koito部分訂單

資料來源:各媒體、工業局、紡拓會、紡織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5

避稅教室-特殊印花稅 味皇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7168

15%的特殊印花稅新聞熱炒,樓價應聲下跌,經紀散落一地

政府出招必殺技,就好似老夫子個傻樣最多咪識南斗水鳥拳,但居然使出八稚女咁驚嚇,唔聲唔聲嚇人一驚

必殺技好似好勁,其實跳一下就避開左,假設流王法開左一堆公司,用公司A名持有單位A,流王法將公司A賣比食鬼謙,咁雙方都不用交15%,因為單位 持有人是公司A呢點一直都冇變過

即是說買賣單位要交稅,但買賣持有屋契的公司股份就不用交稅,呢招是尊貴的人形物體精通的技巧,因此今次是針對中下流人的招式,對上流人士無甚影響

冇咁大過頭唔好戴咁大頂帽,周身冇蚊學人買乜鬼樓?現在的需求,其實是葡萄撚眼紅人地有得炒自己冇得炒,覺得唔公平就嗌嘈曬,學黃子華話齋,香港潮 人見人地篤魚蛋,人地5粒自已4粒就係度嘈,老闆比多粒自己唔要,而係叫人地嘔返粒出黎,損人不利己

講返避稅,仲有仲創新方法可以用,就係必買必賣契約的交收期設定在2年後,而買家的名字留空,契約張紙可以自由買賣,即係變左做樓花,咁就過到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