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新光小王子 守冷灶五年翻身

2010-11-22 TCW




十一月十三日,新光合纖董事長吳東昇滿臉笑意來到台北國際花博新纖展場,因為新纖運用工程塑膠原料研發的「綠繪產品」花器,是唯一以非花農企業摘下國際室內花卉競賽佳作者。

養小金雞高手!轉投資友輝光電,大賺近一個股本

令他開心的,還有新纖轉投資八家公司,今年首度全數賺錢。成績最亮眼的友輝光電,去年EPS達十一.四元,大賺近一個股本,今年五月初興櫃掛牌首日均價就 衝上一百二十八元,目前則在九十元上下游走,是新纖旗下一隻小金雞。其他如新輝、達輝與新科光電,都有望複製友輝經驗。

轉投資占新纖獲利約一成,占獲利九成的本業化纖(聚酯絲、聚酯棉等)與塑膠(瓶用聚酯粒、工程塑膠等),今年也交出漂亮成績單。新纖全年稅後盈餘有望達二十一億元,寫下近十四年新高。

新纖是新光集團首家上市公司,對吳家意義非凡。十四年前,創辦人吳火獅長子吳東進,與三子吳東亮上演新纖經營權之爭;六年前,原本由吳東昇擔任董座的台証 證併入台新金,吳東昇以家族投資法人代表出任台新金的法人董事被無預警撤換,兄弟鬩牆鬧上檯面,其後在母親協調下落幕,吳東昇退居新纖。

當時,外界視新纖為夕陽產業,股價遠比兄長經營的新光金、台新金為低。吳東昇以一個哈佛法律系高材生之姿,經營紡織業,在業界亦屬罕見。

「(吳東昇)離開台証時是很大的挫折,畢竟是自己生出來的baby。」新光證董事長詹炳發回憶。「沒有其他機會,他(吳東昇)當然只能把紡織做好。」一位新光集團老臣形容吳東昇當年破釜沉舟的心情。

儘管出生紡織家庭,但化纖與金融天差地別,包括成本會計、庫存管理等對他都是挑戰。

組織再造高手!套用金融業績效制,追蹤獲利、成本

他親赴第一線,幾乎每天到工廠熟悉設備與產品,並構思帶進金融業的績效管理,試圖用組織再造提升生產效率。詹炳發回憶,當年談組織再造,吳東昇在紙上畫出一隻蝴蝶。意思是,只有先化身成蛹,經過蟄伏,才有機會破繭而出。

九十五年,吳東昇把原來新纖的塑膠、化纖兩大事業群中的塑膠再一分為二,拆成固聚酯粒與工程塑膠等聚酯泛用塑膠,變成三大事業群(編按:不含光電轉投資事業)。目前,各約貢獻營收三分之一。

其後,為讓成本控制和績效更明確,再按產品別與生產地逐一細分成十二個事業部,讓利潤中心變多。過去新纖是採績效較平均制;經組織再造,各事業部一一細分,可清楚追蹤每項產品、每部機台的成本、獲利,每位業務員績效也一清二楚。

賺管理財高手!毛利率五年翻兩倍,股價勝新光金

「做生意最大的困難就是沒賺錢,產品不賺錢的時候到底要怎麼辦?是要(選擇)不做,還是要擴大把cost(成本)攤平?」組織再造除了增進效率,也讓吳東昇掌握各事業部成本與獲利,並衡量市場,修訂策略方向。例如三年前,新纖便在綜合考量下,停掉一條聚酯棉生產線。

透過持續調整產品結構,新纖往高附加價值的利基市場挺進,吳東昇解釋,朝純對苯二甲酸(PTA)更上游原料發展,動輒百億的資本需求太高,規模又難以和陸企競爭,決定區隔、賺管理財。

新纖延伸到下游光學材料,除延長產品價值鏈,又免和客戶競爭。這變革,讓毛利從九十五年三.二二%,躍升到今年前三季九.三三%,近五年多出近兩倍。

看好紡織再起,新纖計畫三年投資兩百億元,未來將在中壢廠加蓋研發大樓,並視情況加碼偏光膜(PET膜)與纖維素薄膜(TAC膜)等光電事業生產線。「講 了要負責,假如到最後都沒有兌現,我就被股東抓去打,」吳東昇透露,以新纖集團今年營收約三百億元計算,希望三年後成長一倍,達六百億元。

十年前,擔任台証證董座的吳東昇,習慣穿深色西裝,一頭黑髮整整齊齊,髮油散發光澤,走路與講話飛快,舉手投足就像華爾街金童。如今,他的黑髮變白髮,深色西裝變灰藍西裝,談話細細斟酌,散發迪化街低調風格。

去年底,他接受媒體訪問時,曾比較金融與紡織業的差異,他認為,金融業賺的是「磨手皮」錢(台語),但生產事業只要抓對產品,就有爆發力,機器就像是印鈔機。預言新纖後勢強勁。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今新纖股價高於新光金、台新金,投資人對前者的興趣,遠高於後兩者,新光小王子沉潛五年後,終於擦亮家族老招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