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廉輕巧耐用 「聚丁烯-1」製造 「卡壓」接食水管 解鉛水隱憂
1 :
GS(14)@2016-11-18 16:44:57【明報專訊】由啟晴邨引爆的鉛水風波,去年曾鬧得滿城風雨。鉛水問題備受關注,近期有公司引入在歐洲相當流行的「聚丁烯-1」(PB-1)食水管,它除了毋須焊接之外,更有耐高溫、耐腐蝕、無水垢、輕巧等特點,兼且具備成本優勢。
百里基建材有限公司董事何浩明、溫可瑩表示,該公司之所以會取得新西蘭Buteline公司的食水喉管系統的港澳代理權,要由何浩明家族企業說起。原來其家族企業乃小型地產發展商,在旺角擁有一個重建項目,將會在那裏興建23層高的大樓,主要作服務式住宅出租。由於擬長期持有作收租用途,故他們對於食水管相當謹慎,不希望採用以燒焊方式接駁的傳統銅製食水管,以免出現焊料含鉛、食水被鉛污染等問題。
因此,何浩明由去年開始尋找其他食水管方案。今年3月,他在英國一個環保建築展覽會中,得悉新西蘭Buteline的食水喉管系統擁有多個優點後,便決定將之引入香港。初時,他們只想將之應用於該棟服務式住宅。但因為即使只應用於一個項目,亦需向香港水務署申請許可信。於是,他們索性取得其港澳代理權,向市場提供多一種選擇。8月底,該公司獲水務署簽發許可信,可將Buteline喉管用作本地食水供應喉管。
無味無臭 可耐高溫
何浩明表示,引入新西蘭Buteline的食水喉管系統,除了因為新西蘭一向在食品安全方面予人信心之外,還因為這種以「聚丁烯-1」(Polybutene-1, PB-1)(化學方程式C4H8)製造的食水管系統,在歐洲已使用了數十年之久,一直紀錄良好。
「聚丁烯-1」是熱塑性高分子惰性聚合物,乃石油的副產品,在1954年由意大利化學家Giulio Natta發明,1964年開始工業化生產。「聚丁烯-1」的特點是無味、無臭,具有很好的耐溫性和化學穩定性。而且,這種材料重量輕、柔韌性好,又能夠耐腐蝕。這些特性令它應用於需要承受高溫和壓力的管道時,表現相當突出。歐洲的經驗顯示,「聚丁烯-1」水管即使長期承受95度高溫,亦不會釋出有毒化學物質、輕易變脆或積聚水垢(因沒有氧化物)。
因此,由1960年代中期起,歐洲不少採暖系統、供暖系統及冷熱食水管系統,就陸續採用以「聚丁烯-1」製造的管道。其後,澳洲和新西蘭亦廣泛採用。近年,連馬來西亞、台灣和哥倫比亞都有採用。
何浩明指出,市場上有多個品牌和生產商的「聚丁烯-1」食水管系統,但普遍都使用簡單的接駁方式,毋須以燒焊來接駁。因為毋須燒焊,自然就免除了焊料有鉛而污染食水的風險。以新西蘭Buteline的「聚丁烯-1」食水管來說,就是以「卡壓」方式來連接。所謂「卡壓式技術」,其原理是以電動鉗或手動鉗在連接件(Fitting)的外部進行擠壓,令連接件和內裏的喉管產生物理變形,以實現緊密連接。
專用手動鉗 防偷工減料
Buteline更有一種特別設計、專門用於接駁喉管的手動鉗。當水喉匠用這個鉗夾住連接件的外部施加壓力之後,要連續聽到3下響聲,才算完成擠壓接駁工序。更巧妙的是,若沒有完成整個擠壓接駁工序,那個鉗會無法鬆開。這種設計,可以確保水喉匠接駁食水管時,沒有辦法「偷工減料」,為了慳力或慳時間而得過且過。當然,Buteline亦有一些全自動的電動油壓鉗,可以協助水喉匠節省體力,提高工作效率。若有需要的話,該公司亦會引入。
成本低具優勢
何浩明強調,相對傳統的銅水管,Buteline的「聚丁烯-1」食水管擁有多個優勢,例如成本低。因為一般直徑15mm的銅水管,0.58m長要賣130多元。這還只是冷水管價錢。若是熱水管,相同直徑和長度就要200餘元。而直徑16mm的Buteline「聚丁烯-1」水管,3m長才賣60元,冷熱水都適用。
雖然銅水管的連接件廉宜,每件只是數元至十多元;而Buteline的「聚丁烯-1」連接件則較貴,每件要數十元。但燒焊連接銅水管需要使用無鉛錫和松香膏,而接駁「聚丁烯-1」水管卻完全無需其他材料。再加上工時上的明顯分別,故實際上,採用Buteline的「聚丁烯-1」食水管的整體成本應該會較低。
質地柔韌 方便運輸
由於「聚丁烯-1」食水管較為柔韌,沒有記憶效應,它還可以一卷卷的付運,沒有長度限制。再加上重量輕,故連物流費用也可望有所節省。若是應用於一些內部間隔較大的建築物,「聚丁烯-1」食水管可以減少接駁和使用連接件,但銅水管因為付運長度的限制,卻可能會出現為接駁而接駁的情形。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劉焌陶
[企業創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420&issue=20161118
特朗普唔環保令華裔無家可歸?環團道出隱憂
1 :
GS(14)@2016-12-03 05:12:29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對環保的不友善立場,意味這個排放全球18%溫室氣體的大國可能不遵守國際規範減碳而「走數」。有環保組織語出驚人表示,這「亦將導致美國有更多露宿者的出現」,甚至讓華裔低收入家庭無家可歸。而到底環保與美國嚴峻的露宿者問題怎樣關連?駐美記者:唐芷瑩奧克蘭市報道一般人總想新領袖能履行競選承諾。但除了很多人不希望特朗普履行在移民和經濟議題等的狂言,環保人士也寧可特朗普千萬別落實他選舉時揚言會「取消」《巴黎氣候協議》、奧巴馬的「潔淨能源計畫」(Clean Energy Plan)等政見,並千祈別把他「氣候變化概念是創作」等言論當真。如在加州,州政府近年採用「總量管制;允許交易」(cap-and-trade)來打擊工業氣體排放,成效顯着,收入所得進帳「溫室氣體減量基金」(Greenhouse Gas Reduction Fund),分配給州內弱勢社群。這個計畫目前已為奧克蘭(Oakland)的可負擔房屋項目賺取約4,978萬美元(約3.8億港元),受惠的包括梅里特湖(Lake Merritt)近12街的91個新單位、競技場(Coliseum)地鐵站附近的110個中等及低收入家庭單位等,對備受貴族化和房價高漲影響的唐人街華裔,絕對是喜訊,避免他們因被逼遷淪為露宿者。但半路殺出一個屢作反環保言論的特朗普。當地亞太環保網絡(APEN)的社區組織員對本報表示,憂慮新政會令社區在爭取環保和可負擔房屋的努力前功盡廢。何晶晶說:「這些資助與環保息息相關,因它會優先撥給有色族裔眾多的社區,這些社區飽受的環境污染是最嚴重,如唐人街是位處於高速公路旁。但特朗普明顯表示不相信氣候變化,他甚至有投資『達州輸油管』(Dakota Access Pipeline)工程,污染水源。」另一組織員黃曉茵表示:「雖然奧克蘭剛表決通過捍衛『庇護城市』(sanctuary city)狀態,但我們很擔心特朗普會令我們的房屋資源減少,影響唐人街的低收入家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2/19852829
華人區家庭旅館藏隱憂微信成非法溫床
1 :
GS(14)@2016-12-11 14:12:44美國加州奧克蘭一處倉庫上周五發生大火,造成36人命喪火窟。警方調查後發現,該倉庫被非法改裝成住所,內部不但規劃凌亂,而且只有兩個出入口,這些都是造成悲劇的主要原因。這次不幸的事件除了引起了許多人留意非法出租居住空間,洛杉磯各個相關部門也作出準備、嚴逞不法。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由於大洛杉磯地區的樓價始終居高不下,許多人為了省錢,會紛紛尋找非法的「家庭旅館」(Boarding House)暫時棲身。尤其許多華人城市,除了租客想慳,許多房東或是「二房東」也希望能夠透過超租來增加收入。而根據官方的經驗,微信的普及導致這種情況在華人居住區域更加常見。上月中,洛城近郊的蒙特利公園市才破獲了一處非法家庭旅館。出租者竟在五個房間、客廳、甚至車庫中,擺了多達28張床墊,以每床每晚10美元(約78港元)的價錢出租。小小的空間裏逼了20、30人,不但讓人驚訝,也引發了許多公共安全疑慮。記者實際來到該處,房門已被貼上紅色告示,禁止任何人進入,而後方也是大門深鎖,許多物品都被堆積在車庫外邊,十分雜亂。蒙特利公園市市議員陳贊新表示,其實市政府部門一直都知道這些非法家庭旅館的存在,也一直持續在追查。他呼籲這些出租者「千萬不要知法犯法」,因為不但很危險,也有可能涉及刑事責任。陳贊新表示,非法的家庭旅館有很多的安全問題,「尤其是火災問題,像許多華人都有電飯煲,如果在同一個空間裏同時使用多件電器就很危險,容易造成用電過多而起火」。而衞生問題也是陳議員的另一個考量;他表示,「如果一個房子塞了20、30個人,怎麼會有足夠的洗手間設備讓每個人都維持良好的個人衞生」,「而且人多垃圾也會很多,這都造成環境髒亂……狹小的空間也讓疾病容易擴散。如果一個人得了流感,在裏面的其他人都有可能會被傳染」。任職於蒙市「法規執行小組」(Code Enforcement)的資深官員斯特克(William Stecyk)專門負責相關議題。他根據多年經驗,詳細解釋了這種非法居住空間的危險性。他向記者展示幾個非法出租的案例來突出問題:從斯特克所拍攝的非法家庭旅館照片可以看出,很多房子都是用簡易的木板隔成狹小的空間出租,不但電線外露,走道被雜物所擋住,也沒有火災警報器,一旦發生火災,根本難以逃生。更可怕的是,由於住的人多,每個人的個人用電,都是「用拖板駁完再駁、再駁」,加上住在便宜的老舊房子中,都大大增加電力起火的可能性。斯特克認為「個人安全」則是另外一個該考慮的重點。他表示,住在這些非法家庭旅社裏,「你根本不知道誰是你室友,你也不知道今晚誰會睡在你隔壁,有很多可怕的事可能發生……尤其因為微信的普及,在華人圈更有許多這樣的情況」。他曾經跟一個住過非法家庭旅館的中國女學生談話,發現許多華人都使用微信,來尋找這些便宜的居住場所。為了實際了解情形,記者隨即透過微信,隨機使用「附近的人」功能搜尋,立刻就找到800米內便有兩家家庭旅館的廣告及聯絡資訊,十分誇張。記者也立刻打電話試圖聯絡兩家出租者,但也許是最近風聲鶴唳的關係,並未有人接聽,至截稿也沒有回電。雖然這些非法業者看似無所不在,但是斯特克也坦言,要破獲這些非法行為,並不是一般人想像中那麼簡單。他說,「很多人民眾以為只要政府部門接到通報,就可以破門而入,然後逮捕他們,但事實並非如此」。斯特克強調,美國是一個講求人權的國家,「就算我們收到投訴,我們仍必須證明對方有不法行為。就算我們去了,只要屋主拒絕開門,我們就必須尊重他拒絕開門的權力,只能離開……總之,我們必須『合法』的進入單位,不是像大家以為的說進去就進去」。但是他也重申政府權力並非無用,只是一切都要講究合法性。針對非法出租居住空間的議題,斯特克和陳贊新都強調,為了保障自身安全,屋主、租客、以及附近鄰居絕對都有監督的權利與義務。斯特克說,「在美國,屋主有絕對的責任也有絕對的權利。你可以拒絕任何人進入你的屋內,即使已經出租,你還是可以去監督並提出要求」,「不要用微信或網路去隨便找這種資訊,你根本不知道這有多危險」。陳贊新也說,「房東應該多去看看自己的房子,不是出租了就沒你的事了。你有職責,不要只是收房租;即使是二房東出租的(家庭旅館),責任還是在屋主身上,如果出了問題,房東是逃不掉的」。他也進一步向大家呼籲,除了本身不要知法犯法,非法出租,也多多注意自家附近的情況。「想想看,如果這樣的非法旅館燒起來,也可能波及到你自己家」。陳議員強調,政府部門會持續加強掃蕩這些非法家庭旅館,也希望大家配合檢舉,「如果你發現你鄰居的房子總是人很多,發出許多噪音。加上常有大量的垃圾,或是街上常找不到公共車位,這都是非法家庭旅館在你家附近的徵兆……趕快打電話給當地所屬的公家單位,我們會處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11/19862093
上游工業回暖 樓市外貿存隱憂
1 :
GS(14)@2017-01-21 12:03:40【明報專訊】從近幾個月的數據可見,中國經濟確有企穩迹象,PPI(工業品價格指數)由負轉正,反映上游企業生產轉趨積極,減低通縮憂慮;同時,被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視為更能反映經濟實况的「克強指數」,當中的發電量去年增幅4.9%,2015年全年是負增長0.2%,全國鐵路貨運量雖按年下降0.8%,但比起2015年的下降11.9%,跌幅也大為收窄,可見製造業回穩趨勢明顯。
去年依賴汽車地產增長
但展望今年經濟仍有隱憂。從三頭馬車佔GDP比重來看,消費支出的比重為64.6%,雖然比例最高,但比2015年的66.4%有所減少(見圖2),表明居民消費實際未如想像中旺盛;再者去年消費增長其實主要依賴汽車銷售和房地產相關消費,在內地今年降低汽車補貼優惠,地產銷售於去年10月之後有明顯遇冷之下,今年消費對GDP的貢獻會受較大壓力。
另一隱憂是投資,去年佔GDP比重由31.7%急增至42.2%,構成當中,民間投資全年僅升3.2%,對比2015年的10.1%有大幅放緩。相反房地產投資從1%增加至6.9%,為汽車銷售之外支撐經濟另一主力。不過中央重啟調控之下,內地一、二線樓市銷情在去年底開始遇冷,將會怎樣伸延影響房地產投資水平,進而左右GDP,是今年經濟另一隱憂。
特朗普外貿政策制約GDP
另一方面,淨出口去年對GDP呈負面作用,今年會否更拖GDP後腳,很大變數取決於特朗普就任總統後的外貿政策,這個未知之數,也將成為制約中國今年GDP能否企穩的不明朗因素。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680&issue=20170121
A股入摩機會逾半最後一關金融產品預審權成隱憂
1 :
GS(14)@2017-06-23 01:34:25【本報訊】A股「入摩」呼聲4年最高!MSCI將於6月21日清晨公佈A股能否入摩,自縮水版方案3月份面世後,A股第四度闖關,成功機會被指為4年來最高,惟A股海外金融產品預先審批權最後一關未見進展,成最大不明朗因素。基金界強調A股即使成功入摩,料初步進場資金只有百億美元,規模極小,A股沖喜作用不大。記者:余倩敏 黃尹華
今年3月MSCI就A股入摩提出縮水版新方案,建議將納入A股大減62%至169隻,對MSCI中國指數及新興市場指數佔比因而分別大減至1.7%及0.5%,主要是篩走178隻中型A股、61隻已有H股的A股,以及40隻長期停牌A股,大有為入摩讓步之勢。近日多間大行估A股入摩機會高於一半,大摩及摩通指機會高於五成,高盛指有六成,美銀美林的調查則指有41%投資者認為A股有機會入摩。
料初步流入百億美元
不過,由於A股入摩四大條件中,還有預先審批權一關未過,加上MSCI總裁費南迪斯上月開腔批評A股仍有過百隻股份停牌,令入摩熱情冷卻。惠理基金經理李以立表示,今年A股入摩機會較過去3年都要高,但仍不是大機會,主要由於ETF(指數買賣基金)仍有追蹤限制。工銀瑞信指數及量化投資總監陳志豪亦指,倘預審權限制仍未解決,機會只是一半。但要留意的是,市場普遍認為即使成功入摩,對A股的初期影響只是象徵多於實際。按縮水版入摩方案推算,假若最初只有相當於A股自由流通市值5%的規模獲納入MSCI指數,陳志豪料一開始A股的主動資金流入只有80億美元,被動流入更僅約20億美元,即初步流入合計約100億美元,與約3萬億美元的整體A股自由流通市值比較,規模極小。即使MSCI本周宣佈將A股納入MSCI指數,最快亦要到明年6月才生效,意味被動型基金屆時才會買入A股,而非即時湧入A股。李以立表示,0.5%的佔比極低,成功入摩與否對主導旗下基金變動的力度很小。鑑於內地正處於去槓桿,連同A股今年IPO數目多,滙豐環球投資管理高級市場策略師譚慧敏指,大部份外國機構投資者現時對A股無太大興趣。以滙豐資產管理旗下的中國股票基金為例,目前整體只有少於1%資金投放在A股,即幾乎全數資金均投資在H股或海外中概股。陳志豪亦指近幾年A股ETF資金規模減小,但認為市場對A股興趣不復當年勇,反而意味成功入摩不會造成大量資金蜂擁入場A股,並衍生股市泡沫。不過亦有基金指,A股入摩長遠影響不容忽視,上投摩根資深基金經理司徒芳華相信,外資在A股入摩後,投入到A股的研究精力與買入比重長遠會有所增加。
■李以立
【專家意見】
惠理高級基金經理李以立:「加入比例低及一年後先實施,帶動資金流少,主導基金改變組合嘅力度唔大。」
■陳志豪
工銀瑞信指數及量化投資總監陳志豪:「?家海外機構投資者關注A股熱情唔高,預計入摩消息公佈後,佢哋反而會關注多咗。」
■譚慧敏
匯豐環球投資管理高級市場策略師譚慧敏:「以現時環境嚟講,唔見到外資好有興趣去投資A股,H股平啲派息又高啲。」
■司徒芳華
上投摩根資深基金經理司徒芳華:「如果A股喺MSCI指數裏面,外資投入嘅研究同買入嘅比重可能會增加。」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9/20060611
外滙基金半年勁賺1,265億破紀錄第四季市場多隱憂 恐礙投資表現
1 :
GS(14)@2017-07-29 03:34:05■外滙基金上半年收益創新高,陳德霖指因全球股市表現良好。 資料圖片
【本報訊】上半年環球投資市場暢旺,香港金融管理局旗下外滙基金按年多賺1.9倍至1,265億元,創有紀錄以來新高,金額反映港人平均賺1.8萬元,亦令外滙基金資產值逼近4萬億元。不過有市場人士認為,面對美國聯儲局縮減資產負債表、加息陰霾、歐洲政局不穩、全球股市累積升幅過多等種種因素,下半年投資環境將相當困難。記者:周家誠 陳洛嘉
外滙基金上半年收益破歷年紀錄,單單是上半年已經超越過去3年收益總和,亦遠勝2008年至2016年間,每年度之全年收入。1,265億元收益中,香港股票投資貢獻278億元,海外股票投資則為401億元,兩者皆按年虧轉盈;債券投資收益為165億元,按年少賺63%;外滙估值上調343億元,按年升12倍;房地產及私募基金等「長期增長組合」投資收益增4成至78億元。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解釋,上半年全球股市表現良好,令股票投資組合取得近680億元收入。外滙方面,市場預期美國與歐、英等地的經濟表現及貨幣政策差距收窄,令美滙指數不升反跌,使外滙基金外幣資產換算成港元時,錄得約340億元的估值上調。
陳德霖:下半年環境不明朗
不過,陳德霖指上半年情況未必能持續,因下半年的投資環境頗多變數,包括美國利率正常化的步伐及縮減資產負債表的啟動時間,以及其他主要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會否逆轉。加上美國政府多項刺激經濟措施尚未落實、英國脫歐談判形勢變得複雜、部份地區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等,都可能影響市場情緒,故此將透過防禦性部署和投資多元化,爭取較好的長期回報。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坦言,下半年投資市場「好困難」,主要是第四季不明朗因素多,例如德國大選、英國脫歐進程、美國聯儲局縮表及年底加息等,對於資金流將會有重大影響。若縮表及加息落實,美國債息將由目前2.3%升至2.6%,影響債券收入,美滙指數亦會反彈,令外滙估值出現虧損。此外,港股已連升7個月,累積過多升幅,高處不勝寒,或有機會出現調整。
基金總資產增至39,049億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指,7月份環球股市及港股均造好,外滙基金第三季表現料會繼續亮麗,但及至第四季在美國加息及縮表背景下,債息料會見底回升,美滙指數年底料回升至95水平,將拖累債券及外滙收入。不過股市表現或有機會抵銷不利影響,加上預料首三季表現造好,料全年外滙基金表現將創新高。今年外滙基金支付予財政儲備存款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基金、法定組織存款的息率為2.8%,上半年相關費用分別為114億元及43億元,上述支出再加上扣除利息及其他支出後,外滙基金累計盈餘增加917億元。今年6月底外滙基金的總資產為39,049億元,較去年底增加2,862億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28/20104010
加密貨幣仍存風險 監管技術俱成隱憂
1 :
GS(14)@2017-12-03 18:14:46【明報專訊】今年比特幣價格愈升愈有,引起部分人士懷疑當中是否存在泡沫問題,彭博昨日一篇分析文章稱,過去幾年來,多個有關加密貨幣的潛在風險已逐漸浮現,雖然仍未對比特幣造成嚴重打擊,但值得投資者格外留意。
該報道稱,隨着比特幣出現更多「分叉」,或打擊比特幣價格。報道解釋,由於比特幣的網絡需要升級,各個開發商對比特幣更新存在分歧,最終需進行技術「分叉」,例如今年由比特幣分割出的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加密貨幣過度的碎片化亦反映出比特幣的缺點。報道引述對冲基金經理Mike Novogratz警告,「不是所有的東西(加密貨幣)都能贏」。
或作非法用途 各地收緊監管
分析又提到,多個非法集團利用比特幣,進行資本外逃及盜竊勒索等,各地監管機構對比特幣進行監督毫不稀奇,例如9月份時中國內地當局叫停所有比特幣交易平台。
除了監督風險,由於比特幣的數碼特性,持有人需面對黑客「偷錢」風險,例如東京比特幣交易所MtGox在2014年2月申請破產,該行聲稱破產的原因是當時遭黑客入侵,偷走價值近萬億美元的比特幣。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048&issue=20171201
會師中環:毛記的三大隱憂
1 :
GS(14)@2018-02-13 03:47:29毛記葵涌上次上市申請失效後,再接再厲,迅速再交申請,惟期內(截至11月30日止八個月,下同)稅前利潤極速收水,由3,924萬跌至841萬,相信令不少支持者大跌眼鏡。如果撇除約1,000萬的一次性收入(主要由毛記台慶及頒獎典禮產生),及約900萬的上市開支,稅前利潤跌約1,200百萬。如果大家細讀其上市文件,不難發現毛記有其隱憂。首先是發掘新客的能力,毛記期內有95%的收入來自重複客戶,是過去三年最高,新客只貢獻約250萬元收入,對比2017全年約1,000萬元的新客收入,不禁令人懷疑是否網上廣告市場已飽和,或者是毛記的輕鬆惡搞路線無法開拓新客源。講完新客,再講舊客。以六大主要客戶計算,頭四個大客都錄得同比下跌,收入貢獻減少約1,600萬。同底是甚麼原因導致舊客收入如此下跌?是不是網上廣告的成效不如預期,令客戶減少資源投放?還是毛記技窮留不住客人的Project?這反映了毛記有不少的客戶流失風險。最後,數碼廣告的毛利率下跌亦令人擔心。上市文件指制作費用上升,本人相信主因是第三方演員費用上升,畢竟毛記係賣創意而不是大製作,演出費用應佔最大部份。毛記要面對的問題是,當其他人知你咁賺錢,如何保證合作時他們不會開天殺價?高毛利率以後如何維持?篇幅所限,不能詳述,各毛記粉絲有興趣的話可翻閱一下上市文件支持腦細。神仙丁《審計搵丁》負責人
http://facebook.com/AuditSlave/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9/20300429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