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管局推「預警系統」 限業主私自加按

1 : GS(14)@2016-10-27 05:33:33

【明報專訊】 為應付不少業主私自將物業加按情况,金管局昨日發出指引,計劃明年初開始推出「預警系統」,銀行可向土地註冊處申請「加按」電子提示服務,一旦客戶將物業加按,土地註冊處將通知一按的銀行,惟須事先取得客戶同意;若客戶不同意,金管局建議銀行採取較審慎措施,如提高按息及減少按揭成數。

根據金管局昨日向銀行發出的通告表示,由於金管局發現不少有按揭貸款的銀行客戶,在未通知為物業承做一按的銀行下,私自將物業加按,金管局認為這樣增加銀行承受的風險;為了方便銀行管理有關風險,土地註冊處計劃於明年首季向銀行推出「電子提示服務(e-alert)」,當收到二按或以上的申請文件時,會通知相關的一按銀行,客戶亦可申請收到提示,以防範遭冒認並將物業「加按」進行貸款;收費由土地註冊處及銀行自行協議。

計劃只涵蓋新做按揭

不過,金管局只要求銀行為新做按揭貸款使用該服務,現有的物業貸款因達到數十萬宗,銀行要取得大量現有按揭客戶的同意的話,在操作上有一定困難,故不包括在內,但若現有按揭客戶與銀行取得共識,亦可使用該服務。有銀行界人士透露,事實上金管局亦強烈建議銀行為現有的高風險按揭貸款,採用該服務。

另外,銀行在向土地註冊處就物業申請電子提示服務前,必須事先獲得相關業主的同意,且銀行使用電子提示服務時必須符合私隱條例,並要有妥善措施去保障客戶個人資料。若客戶不同意銀行使用該服務,金管局建議銀行應採取較審慎的貸款準則,例如將按揭息率調高,或將按揭成數調低等,以管理好信貸風險。

若客戶不同意 銀行或加按息

中原按揭經紀董事總經理王美鳳認為,雖然金管局目前已指示銀行要不時檢查現有按揭紀錄,但累積個案繁多,故要銀行抽查出私自加按的個案有一定困難;故有關新措施有助銀行準確得知按揭客戶的加按情况,讓銀行可主動檢視有關信貸風險的提高,相信可有效防止未經銀行同意的二按出現,對銀行有正面影響,並可減低銀行體系之信貸風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618&issue=201610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567

金管局出招封殺違規二按若業主「偷雞」加按 銀行將獲通知

1 : GS(14)@2016-10-27 05:56:40

■金管局再出招打擊違規二按。 資料圖片



【本報訊】金管局出招杜絕違規二按!若果業主向銀行申請一按後,往後在財務公司「偷雞」加按,而未有知會銀行,土地註冊處將會發出電子提示通知銀行,該違規業主或會被加按息、追收貸款。新服務料於來年啟動,不過卻未能偵測舊客,僅針對按揭新客。記者:周家誠 陳洛嘉



金管局昨日向銀行發出的指引信中,提到有按揭借款人,未有知會銀行而往其他財務機構申請二按,令銀行風險大增,故此與土地註冊處合作,推出電子提示服務,協助銀行監察未核准的二按。



或明年上半年啟動

明年初起,土地註冊處將會接受銀行申請使用該服務,銀行亦將會要求業主,申請按揭、加按時須簽署同意書,令銀行獲得業主加按資訊;第二季則會將有關同意書接入土地註冊處系統,意味服務有機會明年上半年啟動。不過現行已申請按揭的業主卻不用牽涉入新規定,意味這些業主進行違規二按,銀行或許難以偵測。金管局解釋,現有的物業貸款有數十萬宗,執行上會有困難,故此建議銀行定期核查現有按揭客戶,以抽樣調查形式,視察客人有否進行未核准二按。據悉,銀行需要自費為新造按揭業主,在土地註冊處開設戶口,每宗達370元至420元,成本暫不會轉嫁至客戶。事實上,現時本港有業主,在未有知會銀行下,向財務公司申請二按,一經發現,屬違反按揭契據條款,銀行有權提高按息、要求借款人償還貸款,或提供更多抵押品等。富邦香港消費金融部主管谷祖明表示,去年內部曾調查違規二按,發現僅相當稀少個案未獲得銀行同意下,在其他財務機構申請二按,惟並沒有違反金管局按揭指引。他相信新制度下,無論是核查速度、風險管理均提高。


料不影響買家入市

中原按揭經紀董事總經理王美鳳表示,以往銀行在提供按揭貸款後,未必知悉借款人事後進行物業加借,抽查出加借個案有一定困難;新措施可有效防止新造按揭當中有關未經銀行同意的二按出現,可減低銀行體系信貸風險。樓市方面,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認為,措施對買家入市沒有影響,因現時買家入市計算資金時,普遍都不會太緊絀,承造二按業主或因財務問題要資金周轉。新服務亦似變相打擊偽造按揭文件、向財務機構乘機加按的騙徒,金管局助理總裁陳景宏在金管局刊物《匯思》坦言,該服務不能夠防止騙案發生,但有助及早發現物業被盜用作借取按揭貸款。



■金管局收緊細價樓按揭後,700萬元樓下物業一按最多做六成。 資料圖片

話你知:何謂二按?

金管局收緊細價樓按揭後,700萬元樓下物業一按最多做六成,變相增加首期負擔。不夠資金的業主或會選擇做二按,於一按銀行以外,再承造由其他機構如財務公司提供的按揭,但牽涉息率較高。此外,若未得到一按銀行同意下,「偷雞」將物業申請二按,甚至三按及四按,則會違反與銀行本身的貸款合約,或觸發銀行追回貸款。現時不少發展商向新盤買家提供九成按揭,其實事先已與銀行合作,銀行同意借出一按,餘下按揭部份則由發展商旗下財務公司安排「二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7/198135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620

金管局增人幣流動提供行 每日提供資金料達380億

1 : GS(14)@2016-10-28 05:58:39

【明報專訊】人民幣匯價再現逾6年低位,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昨日更一度跌穿6.79。儘管人民幣拆息未見抽高,但金管局昨日宣布,把人民幣一級流動性提供行的數目增至9家,意味可以即日注入市場的資金將增至380億元(人民幣‧下同)。

明報記者 廖毅然

金管局在2014年底首次推出一級流動性提供行計劃,當時由於每日2萬元的兌換限制取消,而且人民幣的需求日增,因此當局委任了7家銀行為流動性提供行,金管局可向這7家銀行每日提供最多20億元資金,以助他們在市進行莊家活動及提供流動資金。這項計劃不時發揮作用,例如今年1月離岸人民幣拆息抽高至過百厘時,金管局便向這批銀行提供資金。

計劃總額增至180億人民幣

當局昨日宣布,上述7家銀行的任期完結,並委任9間銀行作為提供行,除上一任的匯豐、渣打、中銀香港(2388)、花旗、工銀亞洲、建行亞洲及法巴,今次還新增農行(1288)及交行(3328)。由於提供行的數目增加,此計劃的總額度也由原來每日140億元增至180億元人民幣。另外,為提高透明度,金管局將於11月1日起,在路透社的專頁定時公布各提供行的使用情况。

高盛資深中國經濟分析師鄧敏強表示,除了給予流動性提供行的180億元,金管局的即日交收隔夜資金及日間回購協議亦分別有100億元,意味新措施生效後,金管局每日向市場提供的人民幣資金將達到380億元。他又認為,定時公布各銀行使用流動資金狀况亦很重要,因為此前資金緊張時,市場對流動性的不確定,往往加劇了拆息的升勢。

保持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

今年本港人民幣拆息曾經歷急升,一次是1月中,不少外資借貨沽空人民幣,而中資行則挾高拆息以對抗「大鱷」,導致翌日隔夜拆息一度升至163厘。而上月中臨近季尾,隔夜拆息亦曾升至逾20厘。人民幣匯價昨日則再現2010年以來低位,離岸人民幣一度跌至6.7947,在岸人民幣亦見6.7806。而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報告稱,人民幣9月份繼續保持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的地位,支付比例由8月的1.86%上升至2.03%。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雖然近日受到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規模略見縮減,但由於內地資本帳將繼續開放,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仍然前途無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125&issue=201610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721

金管局出招 經絡料500家「財仔」結業

1 : GS(14)@2016-10-28 05:59:43

【明報專訊】為打擊違規二按問題,金管局將與土地註冊處合作,向銀行發出電子提示,令企圖隱瞞銀行在外借二按的客戶無所遁形,不過,有業界認為,除業主借貸受影響外,規模較細的財務公司更有機會出現結業潮,料涉約500家。

經絡按揭轉介表示,財務公司不受金管局規管,但作為監管機構,金管局必須確保金融體系平穩,新措施下,兩大族群最受影響,其中包括急需資金周轉的業主,他們仍會向「財仔」借二按,但預料息口將調升,以平衡財務情况較差的借款人的拖欠風險。

「蚊型財仔」首當其衝

另「財仔」亦會「變陣」應對新措施,會進一步拓展一按市場,為求與傳統銀行競爭,物業貸款的息率有下調的空間,利潤因而下降,資金成本較高的「蚊型」財務公司首當其衝,財務市場將汰弱留強,預計達500家或會因無法適應市場轉變而倒閉,短期內將出現結業潮。

該公司又稱,據公司註冊處的數字,放債人牌照數目由2008年的760個,急升至今年9月約1800個,升幅逾1倍。

該公司研究部資料亦顯示,以2016年為例,物業加按用途以備用資金佔比例最高,達58.9%,其次為置業用途的20.4%及償還貸款的12.1%,正因為有龐大的需求,大量的「財仔」因而應運而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184&issue=201610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741

2047年地契問題 金管局﹕銀行毋須調整按揭政策

1 : GS(14)@2016-10-29 12:48:14

【明報專訊】本港2047年將有大量地契到期,或會影響本港物業市場,引起外界關注。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恆昨大派定心丸,稱已接獲政府相關政策局的回覆,表明政府有權批出為2047年到期地契的續期,業界暫毋須調整其按揭政策。

政府有權為到期地契續期

阮國恆昨日出席銀公例會後表示,金管局早前去信政府反映業界對2047年地契續約事宜的關注,昨日接獲當局回覆,並已經將相關回覆轉達業界。他續表示,當局清楚闡釋相關政策,並稱政府有權為2047到期地契續約,認為局方的回應清晰及全面。公會主席陳秀梅亦表示,銀行可以運作如昔,維持現有按揭業務政策。

他又透露,目前有8家銀行匯報出現客戶網上證券戶口被盜用的情况,涉及逾80個戶口;當中逾70個戶口出現金錢損失,合共涉資1500萬元,但銀行已悉數退還予相應客戶。他續稱,已要求銀行加強管理客戶網上證券戶口的安全,有個別銀行亦已經強制要求客戶使用網上戶口服務時要經過雙重認證。不過,金管局認為,要在便利及保安兩者取得平衡,故建議銀行應讓客戶自己選擇是否需要開通雙重認證服務;金管局亦會向業界收集相關數據,包括使用雙重認證的客戶數目等,再作檢討。

料明年首季推e-Alert

此外,金管局要求業界使用由土地註冊處推出的電子提示服務(e-Alert),阮國恆表示,雖然業界有抽樣查冊以作檢視,並無反映違規二按情况有惡化迹象,但始終仍有一定風險存在,預料明年首季推出e-Alert。至於銀行會否將成本轉嫁客戶,陳秀梅指相信此非銀行原意,又指重點在於銀行可更有效地防範風險,但會否轉嫁成本則由銀行決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572&issue=201610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881

2047地契到期金管局:銀行毋須改按揭政策

1 : GS(14)@2016-10-29 13:18:12

【本報訊】本港不少地契將於2047年到期,金管局引述政府回覆指,港府有權批出涉及2047年後的續期地契,銀行業毋須調整按揭政策。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昨出席銀行公會例會後表示,已收到政府就2047年地契續約問題的明確回覆,表明有權批出涉及2047年後的續期地契,故銀行業毋須調整按揭政策。銀行公會主席陳秀梅亦指,政府說法已相當清晰。另外,今年中曾爆出黑客入侵銀行客戶證券戶口,金管局指,目前累計收到八間銀行,共80多個證券戶口被非法盜用,當中70多個戶口錄得損失,涉資1,500萬元,但銀行已全數退款給客戶,另外有四個個案仍在處理中。他又指,本港8月至9月貸款增速錄輕微增長,料全年貸款增長會達中單位數。雖然過去兩個月特定分類貸款比例錄輕微升幅,但仍處於較低水平,信貸質素維持穩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9/198155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938

金管局:十數公屋無銀行分行

1 : GS(14)@2016-11-10 08:01:10

【本報訊】公眾關注銀行分行服務不足問題,金管局下周二出席立法會議提交的文件指出,本港逾200個公共屋邨中,有十數個在「可步行距離內沒有分行服務」,一些偏遠地區銀行網絡覆蓋亦有可改善空間,文件亦提及外界對天水圍北銀行服務不足的關注,指現時該區有6間銀行19部自動櫃員機,提供24小時銀行服務,較10年前升約4倍。截至去年底,本港零售銀行分行總數為1,174間,較10年前調查微增4.6%(增52間),期內自動櫃員機數目升37.6%至3,249部(增888部),約3成金融交易服務仍在分行櫃位進行,其餘透過自動化渠道完成。人幣滙率近期貶值加速,截至9月底,本地人幣貸款餘額因而創新高,達3,074億元(人幣.下同),較去年底升約3%。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0/198285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856

金管局﹕應用Blockchain問題仍多

1 : GS(14)@2016-11-12 05:25:17

【明報專訊】區塊鏈(Blockchain)在今年成為金融科技的寵兒,各大銀行及金融機構爭相研究,但香港應科院聯同金管局昨日發布「分佈式分類帳技術」白皮書,指這種區塊鏈所使用的技術雖然確有特點,但要實際應用卻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

增交易透明度降交易成本

區塊鏈技術是把數據庫分拆為小塊,再以不能更改的加密鏈連接,讓系統能在沒有中間人的情况下運作,大大增加交易的透明度及降低交易成本。白皮書表示,現階段香港應科院會聯同幾家銀行及相關業界,就此技術進行概念驗證工作,包括在按揭業務、貿易融資業務及電子身分管理中試用。

金管局助理總裁李樹培卻認為,區塊鏈技術尚未成熟,市場的態度應該保持審慎,在各種問題得以解決前,不應對其潛力感到過分樂觀。他指出,區塊鏈理論上可減低交易成本,但他對此感到疑惑, 而且銀行亦未必肯投入資源於硬件及基建上。在實際運作上,不同銀行的區塊鏈如何互通,及與其他非區塊鏈系統如何互通,都是重要問題。

涉及法律私隱問題

另外,使用區塊鏈亦涉及不少法律問題,例如私隱、跨境數據流動、法律責任、糾紛解決機制等,「在美國訪問時,當地的法律界都對這些問題有所研究,但我不肯定香港的法律界是否同樣有充足準備」。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則相信,未來會陸續有銀行使用「金融科技監管沙盒」,包括研究區塊鏈。他表示,自9月推出金融科技監管沙盒後,已有兩家銀行正在使用,主要用於生物認證,當局同時與數家銀行溝通中,估計未來數月陸續有銀行透過沙盒,推出區域鏈及人工智能等技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633&issue=201611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120

金管局:DLT技術未成熟盼明年推指引

1 : GS(14)@2016-11-12 05:39:34

【本報訊】金管局聯同應科院發佈包括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的分佈式分類賬技術(DLT)白皮書,認為應用DLT技術雖有機會減低成本及提高效率,但現階段仍未夠成熟,要先處理好法規、管理等問題,市場不宜對DLT技術應用過於興奮,應持審慎態度。金管局助理總裁李樹培透露,業界反映全港只有約20名進行DLT技術評估的專才,難以應付200多家認可機構的需求,而且要維持DLT系統的營運成本亦不低。此外,若將DLT技術應用在跨境貿易,將涉及多個地區的監管問題,業界希望監管機構能加強溝通並釋出指引。李樹培指,金管局最快或於明年推出監管指引。金管局高級助理總裁李達志則表示,首階段白皮書會對區塊鏈技術作整體研究,並就幾個項目作具體的實施議案,明年下半年將會發佈第二階段白皮書,將議案作更深入探討,探討有關跨境法規、保安以及私人資料保護等問題。隨着金管局上周批出第二批儲值支付工具牌照,本港現時共有13個營運商提供不同形式的零售支付服務。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於《匯思》撰文稱,近期反而聽到市民說支付工具選擇太多,「花多眼亂」,與早前聽到有人批評香港支付工具匱乏和落後的說法剛剛相反。至於金管局早前放寬監管政策推出「金融科技監管沙盒」,陳德霖指,已有兩間銀行參與試驗生物認證和證券交易服務的技術,另有數間銀行正商討在未來幾個月內使用沙盒,試驗範疇包括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2/198308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168

金管局兩輪批13牌 業界:市場難容納 儲值支付戰國時代 勢掀淘汰賽

1 : GS(14)@2016-11-15 07:57:24

【明報專訊】金管局早前完成第二輪發牌,共向13間公司批出儲值支付工具(SVF)牌照。一直各有各做的五大支付公司近期開始「釋出善意」,馬雲旗下螞蟻金服不諱言和本土企業合作才有機會,而TNG直接向其他4家發出合作邀請。有專業人士認為,以香港市場的規模,難以容納眾多支付工具,估計今後將掀起一場淘汰賽。

明報記者 武君、溫婉婷

在金管局舉辦的金融科技周活動上,5家首批拿到牌照的支付商坦言競爭將會非常激烈。八達通行政總裁張耀堂表示,市面上多達13家儲值支付,已經令消費者困擾。螞蟻金服國際事業部資深總監潘龘認為,未來2至5年,市場參與者會大幅減少。TNG行政總裁江慶恩稱,香港市場消費規模太小,只有合作才有機會。

TNG:只有合作才有機會突圍

根據媒體智能監察公司Meltwater數據顯示,首批獲發支付牌照的5家企業中,網上新聞和社交網絡佔有率最高的都是支付寶,騰訊(0700)的WeChat Pay和HKT的拍住賞(Tap&Go)緊隨其後,而O! ePay是網上曝光度和談論最少的。本報記者亦曾訪問市民,多數只使用1至2種儲值支付工具,八達通和支付寶使用率最高,惟八達通流動程式「好易畀(O! ePay)」認知度反而非常低。

天智合規顧問董事陳松年表示,香港市場容納不了十幾家支付商,「2至3家已經『好盡』」。他又稱,電子支付需要有一定規模、多人使用才能立足,資金和平台都非常重要,如八達通壟斷交通工具,具有規模優勢,但「好易畀」不太方便,若能改善則成功機會相對較大。而WeChat很多港人都有使用,存在優勢,但要廣泛使用需要銀行配合。至於TNG資金和平台都不佔優,定位較尷尬。

欲廣泛使用 需銀行配合

互聯網專業協會副會長陳家豪認為,目前環境不排除有惡性競爭,5家若能合作並打通和銀行帳號對接,都有機會跑出,「八達通擁有用戶量優勢,但守舊,必須跳出框框;Tap&Go只是食住既有用戶;TNG服務最全面,但香港用戶對小公司缺乏安全感。支付寶暫時只做線上,看來已知道香港市場環境不理想,做wait and see(靜觀其變)策略;微信支付或最有機會,但內地軟件短期很難被年輕人接受」。他續稱,必須投放大量資源才能改變港人使用習慣,但市場小,一些公司或覺得不值得。

學者:內地支付巨頭 志在攻國際市場

香港城市大學MBA課程協理主任兼客座教授陳鳳翔表示,香港支付市場由八達通獨佔鰲頭,其他企業想要有匹敵的規模較難,香港人在消費習慣上也有「慣性收視」,不習慣「轉台」。對內地支付巨頭而言,在香港志不在賺錢,而是建立國際平台不可或缺的市場,儲值支付只是初步戰略,就算份額不大,只要有牌照,以後才能進一步發展衍生業務和交叉銷售。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263&issue=201611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4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