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360啟動私有化:中國互聯網第一陣營將重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4182.html

360啟動私有化:中國互聯網第一陣營將重構?

一財網 劉佳 2015-06-18 19:53:00

中金分析認為,如果奇虎360回歸A股上市,其市值將高達3800億人民幣(613億美元),相當於市值擴大近七倍。目前,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市值分別約為700億美金、2100億美金和2000億美金,小米估值450億美元。

美股是座圍城。有中國互聯網公司擠破頭也要沖進美股市場,也有在美國證券市場搏殺短短幾年之後私有化退市者。

不同於此前市值約在幾億美金到十幾億美金的私有化中概股,這一次私有化的主角是中概股市場的“重磅股”——市值近百億的奇虎360。

中金分析認為,如果奇虎360回歸A股上市,其市值將高達3800億人民幣(613億美元),相當於市值擴大近七倍。目前,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市值分別約為700億美金、2100億美金和2000億美金,小米估值450億美元。

在互聯網分析人士葛甲看來,這份私有化要約,不管是從戰略上還是戰術上,都有可能是歷史上用意最為複雜的一份要約,因為這不只是360一家公司的事情,幾乎整個中國互聯網的發展節奏都會受其影響,一些不想與之發生任何關系的公司如百度、騰訊等,此時也被迫不得不做出相應的應對舉措來制衡。

“360只是中概股退市浪潮中的一份子,既不是開頭,也不是結尾。”易觀智庫分析師朱大林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互聯網的A股盛宴

“99%去美國和(中國)香港上市的公司都虧了,我給它們的建議是打死都要回來。”在經歷了36個漲停後,暴風科技CEO馮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這樣說。

眼下,創業板的暴風科技仍在享受A股盛宴,300多億人民幣的市值接近優酷土豆,相當於7個美國上市的迅雷。分眾傳媒三年前165億人民幣私有化,現在借殼A股沖刺千億市值。

可以看到的是,在國內上市不少互聯網公司的市值都超過了100億元人民幣(約合16億美元),而樂視網和互聯網財經門戶網站東方財富等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市值則超過了1000億人民幣。

“真是赤裸裸地拉仇恨。”一位分析師這樣感慨。

如果奇虎360成功躋身A股,中金預計,其市值將高達3800億人民幣(613億美元),相當於目前市值擴大近七倍。

中金的計算方法是將奇虎360各項業務按照A股類似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進行估值,然後進行加總。其中包括360 PSP業務估值1400億人民幣、搜索業務1100億人民幣、遊戲業務740億人民幣、企業安全業務420億人民幣、智能手機業務140億人民幣、凈現金10億人民幣,加起來就是3800億人民幣。其中,360 PSP業務2015年營收預計大約為A股上市公司海隆軟件的3倍,而後者目前市值為480億人民幣。

中金分析師陳昊飛和吳越指出,這還只是“保守估計”,既沒有對奇虎360的領導力給出溢價,也沒有計入奇虎360與國藥控股合作成立醫藥電商的進展。

“以暴風科技為牽頭,中概股回歸是市場大趨勢。”安永華中區主管合夥人、安永企業家獎2015中國項目聯合主席畢舜傑表示。

畢舜傑表示,最近一段時間,PE機構紛紛設立針對海外VIE拆分的基金,幾大投行也都聯合PE推進VIE回歸。隨著國內資本市場改進的更加完善,在中國資本市場募集資金的渠道越來越健全,那些原本業務在國內,當年因為“不合規”而走出的企業到了回家的時候了。

安永華北區主管合夥人曾鵬森表示:“現在回歸其實要比以前出去容易的多。因為畢竟在中國市場,企業會更了解規則,預計會有一批企業通過並購或重組回歸A股。但是,中概股也要理順回歸流程,並對海外股東負責。”

重構TABLE的節奏?

中國互聯網界流傳一個說法:第一陣營是一張桌子TABLE——騰訊、阿里、百度、雷軍系和周鴻祎。

如果回到兩年前,可以看到的是,市值百億的360和估值百億的小米還在爭奪BAT之外的第四大互聯網巨頭,但現在,360的競爭對手小米的估值已經達到450億美元,京東市值也已超過400億美元,而360則還在80多億美元徘徊。借助私有化退市,360或將重新在TABLE占據重要一席。

從奇虎360的現狀來看,盡管它仍在PC安全產品占據重要的一席,但財報顯示,基於PC的產品和服務的月度活躍用戶總人數增長趨緩,在移動安全和搜索領域,獵豹、百度、騰訊、搜狗等競爭對手紛紛發力。

但隨著中國信息化的加速發展,以及斯諾登事件暴露出的安全隱患,毫無疑問中國的企業安全市場將迎來巨大機遇。

360公司總裁、360企業安全集團CEO齊向東預計,中國企業安全市場最遲明年將進入高增長期,每年增速達50%,並將保持5~10年。同時這一市場的國產化需求將更為強烈,是中國企業的機會。

在IOT (Internet Of Things萬物互聯)領域,將2015年視作自己智能硬件元年的360已經開始在手機、智能路由器、兒童手環等多個硬件領域布局尋找“新入口”。

可以看到的是,這些硬件業務特別是手機業務仍然處於巨大投入期而非回報期,如果私有化退市,奇虎360或可擺脫股價腰斬、短期業績等資本方面的壓力,也不必花費精力對付做空機構可能跳出來的搗亂,而去專註、大膽放手去做智能硬件與傳統安全業務。

此外,私有化將同時為奇虎360旗下公司資本操作騰出更大空間。畢竟,是否私有化取決於公司戰略、私有化的成本與市場估值,重要的是借私有化實現公司價值和戰略空間最大化。

今年1月的年會上,周鴻祎曾表示,未來360的非核心安全業務將產生更多的獨立品牌,通過外部投資、內部孵化兩種方式,講團隊拆分成一個個獨立垂直公司,並支持它們獨立上市。

而周鴻祎也稱,360的私有化不僅是資本操作,更是360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重要助力。

如果奇虎360未來成功回歸國內上市,擁有更大的體量,也將為其與BAT和小米的競爭打下更雄厚的資本基礎。因此有觀點認為,進行私有化的360把皮球踢給了百度和騰訊。

“至於百度和騰訊會不會快速跟進360的步伐,就需要這兩家公司拿出大智慧了,反正360的決定已經作出,動作也不會太慢,應對者此時的抉擇往往是更難做出的。”葛甲分析。

事實上,此前百度曾多次表達了回歸A股的意願。今年兩會期間,百度董事長李彥宏曾表示非常希望能在A股上市,希望國內投資者享受回報,因為百度的主要市場在中國,客戶和收入來源主要來自中國。但因為VIE結構,在政策上有障礙。

騰訊董事長馬化騰不久前在證監會演講中稱,全球市值最大十家純互聯網公司中國占五席,能力突出,且發展空間依然巨大;但A股市場中,很多在行業中排不上號的互聯網公司連續飆升,完全看不懂。

回歸仍存變數

彭博匯總的數據顯示,自4月初以來,已經有超過14家在美上市中概股企業收到了私有化報價,是有史以來數量最多的一個季度。A股市場表現加上監管層承諾為高科技企業上市融資提供便利,讓海外上市的吸引力下降。此外,註冊制的腳步日益臨近,也成為中概股企業回歸A股市場的助推器。

回歸A股並不意味著不存在變數。

i美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CEO梁劍近日撰文指出,境外私有化,回歸國內,看上去很美,但也存在幾個悖論。

首先,國內股市互聯網公司相對高估,是因為供應有限,供應有限則因為審批制。如果實行註冊制,供應極大地增加,稀缺所造成的價高因素將消失。隨著貨幣流通進一步自由(滬港通、深港通、外匯開放),市場之間的估值差異將會被抹平。

其次,這些公司當初選擇境外上市的主要原因,主要為了避開這不可控的審批過程。現在離開的原因並未消失,貿然回來直接賺取估值差價,過於理想化。

更重要的是,國內股市高漲不是一直如此,更不會永遠持續下去。“一家境外上市公司從籌劃私有化開始,到最後完成退市,通常要近1年,此後再到完成國內掛牌,已不知道今夕何年。”梁劍說。

而正在智能硬件苦戰的奇虎360,如何熬過這段“非常時期”,時間將給出答案。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997

市值僅為高峰時一半 奇虎360不滿被低估啟動私有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3655.html

市值僅為高峰時一半 奇虎360不滿被低估啟動私有化

一財網 劉佳 2015-06-17 20:21:00

在移動互聯網上,360已經開始在手機、智能路由器、兒童手環等多個硬件領域布局尋找“新入口”。周鴻祎也稱,360的私有化不僅是資本操作,更是360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重要助力。

中概股“回歸”名單中再添一員——2011年成功登陸紐交所的奇虎360(NYSE:QIHU)。

6月17日下午18:44分,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在一封發給全體員工的內部郵件中稱,決定啟動360私有化戰略計劃。

“我們剛剛收到私有化郵件,十分突然,目前公司還沒有對員工做進一步說明。”一位奇虎360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周鴻祎在郵件中稱,這是他與齊向東經過審慎思考,特別是反複考慮當前全球及中國資本市場環境後,主動做出了私有化的戰略選擇。“我們當中的很多人認為,360目前80億美元的市值,並未充分體現360的公司價值。”周鴻祎在內部郵件中說。

私有化:從不理解到必然選擇

關於私有化,周鴻祎最早曾在2011年時做過表態。當時正值做空機構Citron(香椽)多次發布對360的做空報告。當時的周鴻祎對記者表示,對中概股私有化現象不理解。他認為,上市公司有較大透明度,在 享受國外資本市場和股民巨大回報之外,就應該接受資本市場的考核,也應該承擔市值的上下波動。周鴻祎強調稱,奇虎360將會堅持上市之路。

但如今,奇虎360對於私有化的態度已經發生巨大的轉變。

目前,奇虎360公司董事會已接到簽署日期為2015年6月17日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該要約來自公司董事長周鴻祎、中信證券及其附屬、Golden Brick Capital Private Equity Fund I L.P、華興資本、紅杉資本China I, L.P及其附屬,以每股普通股51.33美元(相當於每股美國存托股77美元)的現金收購其尚未持有的奇虎全部已發行普通股。

公司董事會將成立一個由獨立董事組成的特別委員會來評估該要約,而該特別委員會將聘請獨立的財務和法律顧問來幫助評估。

奇虎董事會提醒公司股東和其他考慮交易公司股票的投資者,公司目前只是接到了這份非約束性私有化提議,尚未作出任何決定。不能保證買家會給出最終的正式報價,也不能確保將來會達成任何交易。

周鴻祎說,360在2014年營業收入折合人民幣超過86億元,凈利潤超過21億元。2014年底公司總資產達206億元,現金超過100億元,財務總體非常健康。私有化是實現360公司價值最大化的必然選擇。

但現在,中概股私有化並非孤例,除了近期在A股受到熱捧的暴風科技之外,在美國上市的邁瑞醫療、世紀佳緣、人人等也相繼選擇私有化。

易凱資本創始人王冉也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絕大多數互聯網公司回歸A股是必然,有四種互聯網公司更適合選擇在國外上市:一是國外有非常牛的對標公司,比如滴滴、快的有對標公司Uber;二是市值足夠大,比如像阿里巴巴這樣千億市值的公司,在今天市場環境下,到了一定體量選擇去美國上市;明確國家產業政策導致不能在中國上市的公司,比如博彩類,雖然到了美國也可能因為國內相關政策的不確定性而“生不如死”,但起碼在國外有機會上市;第四種是出於個人原因作出的判斷。

“絕大多數回來是必然。”王冉判斷,但他同時表示,大家回來不是奔著創業板上市,而是兩個方向——“新三板和A股並購或借殼。”

而此前暴風科技CEO馮鑫在此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互聯網公司回A股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我給它們的建議是打死都要回來,99%去美國和(中國)香港上市的公司都虧了。”

不滿被低估?

國內外資本市場對企業估值的巨大差異,被認為是此輪中概股退市的動力。清科研究中心報告顯示,中概股估值依舊普遍偏低,但是很多中概股業績卻呈現高速增長,與其股價表現形成鮮明對比。除了價值被低估外,公司發展戰略、架構的調整與重構也是中概股選擇私有化的重要原因。

對比2011年上市當日的奇虎360,曾在上市當天創下27美元的開盤報價,較其發行價14.5美元上漲86.2%;收報34美元,較發行價大漲134.48%,市值達39.6億美元。以當日市值計算,當時的奇虎360一度超過新東方、搜狐、盛大,位列所有中概股第6位。到了2013年,360的股價一路飆升,市值首次超過百億美元;在2014年,它的股價一度突破100美元。

但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360的股價持續走軟,目前已經跌至2014年3月高峰時的一半。過去52周,奇虎最高股價為104.81美元,最低股價為44.56美元。

而這或與其在PC互聯網的人口紅利日益減弱,且在移動領域的“失落”有關。可以看到的是,奇虎360基於PC的產品和服務的月度活躍用戶總人數增長趨緩,而在移動安全和搜索領域,獵豹、百度、騰訊、搜狗等競爭對手紛紛發力。在移動互聯網上,360已經開始在手機、智能路由器、兒童手環等多個硬件領域布局尋找“新入口”。

而周鴻祎也稱,360的私有化不僅是資本操作,更是360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重要助力。

不過,作為奇虎360的競爭對手,獵豹移動CEO傅盛不久前剛剛對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媒體表示,作為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互聯網公司,獵豹也曾猶豫是否要上A股、港股。“A股當然很誘人,我看了幾次股市,覺得到處都是不公平,公司收入和股票是不成正比,但是你慢慢的就覺得沒有必要了,擺正心態,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是最重要的。”

值得註意的是,此前私有化的中概股市值約在幾億美金-20億美金左右,像奇虎360這樣已經將近百億美金市值的公司尚屬少數。

而站在美元基金的角度,BAI(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管理和創始合夥人龍宇也在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對於美元基金來說,拆VIE、向人民幣基金轉換,並不只是“接盤”這麽簡單,美元基金出資人和人民幣基金出資人之間的利益“有著百分之一百二的矛盾”,要想拆掉VIE,大家必須坐下來,進行新的一輪商業談判。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13

中概股退市潮襲來 私有化絕非易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7134.html

中概股退市潮襲來 私有化絕非易事

一財網 葛唯爾 2015-06-25 14:46:00

對於上市未滿1年就打算退市的中概股,紐約沃倫資本公司(JL Warren Capital LLC)研究主管李君蘅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時候,毫不客氣地稱之“奇葩現象”。李君蘅表示:“一些公司1年之前來上市的,過了1年就想退市。上市的費用和退市的費用,我覺得很浪費。換句話說,這個管理層沒有想清楚。”

“感覺非常好,比夢里想到的1000次還要好。” 2014年12月11日陌陌登陸納斯達克。唐巖風光滿面敲響開市鐘。

也許彼時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的還有中國股市會在2014年底拉開波瀾壯闊的上漲狂潮。今年以來,國內創業板飆漲125%;與此同時,陌陌股價卻長時間徘徊在發行價13.5美元下方。

2015年6月23日,上市僅半年的陌陌宣布收到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唐巖、經緯中國和紅杉資本中國投資管理公司(Sequoia Capital China Investment Management L.P.)和華泰瑞聯基金(Huatai Ruilian Fund Management Co., Ltd)發出的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

對於上市未滿1年就打算退市的中概股,紐約沃倫資本公司(JL Warren Capital LLC)研究主管李君蘅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時候,毫不客氣地稱之“奇葩現象”。李君蘅表示:“一些公司上市1年就想退市。上市的費用和退市的費用,我覺得很浪費。換句話說,管理層沒有想清楚。”

今年以來,已有超過20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宣布收到私有化要約,希望借機從美股市場退市。僅僅在6月,這一數字就達到13家之多。

去年8月7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樂逗遊戲母公司創夢天地CEO陳湘宇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曾侃侃而談上市理念:“創夢天地的上市過程就是按照這樣一步一步既定的計劃去走。我相信我們做的任何一個計劃也沒有受到外界的幹擾。重要的是看好自有的業務,更重要的還是心態。”2015年6月15日,創夢天地宣布收到陳湘宇的私有化要約。

這段話現在讀來,令人不勝唏噓。

6月19日,工信部發文在全國範圍內放開經營類電商外資股比限制,更為VIE結構中概股電商回歸A股大開便利之門。李君蘅預測,這波退市潮中可能還會有將近10只中概股陸續來報。

雖然,在這波中概股私有化過程中,股價被低估或是尋求更高估值是我們最常聽到的理由。不過與兩、三年前的中概股退市相比,現在所提出的私有化收購溢價(premium)要小得多。所以,一方面“抱怨”在美股價被低估,另一方面創始人或管理層提出的收購溢價卻也不高。這其中的邏輯令人費解。

而除了中國股市的高歌猛進令人垂涎外,企業發展遭遇瓶頸或許是另一個理由。李君蘅解釋說:“一些(想要)退市的股票最豐滿、最快的成長期已經過去。現在要尋找新的成長機會,在這個轉折的過程中,作為上市企業會比較累。任何決策都是在股東審視的眼光下。作為私有公司,操作靈活性就大很多。”

誠然,並不是每一個收到私有化要約的中概股都能退市。事實上,中國企業想要在美股市場私有化絕非易事。去年一整年,僅巨人網絡一家中概股完成了私有化退市。分眾傳媒從2012年8月宣布私有化,到2013年5月完成退市,耗費10個月時間。至今為止其借殼宏大新材回歸A股的路途依然荊棘滿布。據悉,不少中概股企業收到的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將可能面臨獨立特別委員會的審核,評估管理層的收購是否有損害小股東權益的嫌疑。退市再上市的整個過程可能耗費1年甚至更久的時間。

時間無疑是一大風險。J.Streicher董事總經理、紐交所交易員馬克•奧托(Mark Otto)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解釋:“從美國退市到回中國上市需要多長的時間呢?現在關於A股泡沫化的討論已經越來越多,不少分析認為可能在6個月內泡沫破滅。如果從退市到再上市的過程真需要花費1年的時間,那個時候A股能否牛市依舊?”

另一大風險則來自投資者的轉變。

馬克•奧托解釋說:“在美國絕大多數是機構投資者,而中國則以散戶為主。毫無疑問的,在A股上市面臨的股價波動更大。歸根到底,這是企業對長期趨勢的判斷。企業行為應基於長期考量,而非匆忙投入A股謀求股價飆漲。企業(管理層)應從股東和企業本身的長期利益來考慮。”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63

最高76%:中概股私有化套利是“遍地撿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3362.html

最高76%:中概股私有化套利是“遍地撿錢”?

一財網 劉佳 2015-07-09 20:19:00

超過70%的套利空間,令一位美股投資人士在雪球上感慨:這是中概股遍地撿錢的機會。

76%——這是中國信息技術(CNIT.NASDAQ)最新的私有化套利空間。

截止美國時間周三收盤,中國信息技術價格為2.52美元,較此前提出的每股美國存托股(ADS)4.43美元的私有化要約價格低1.91美元 。

超過70%的套利空間,一位美股投資人士在雪球上感慨:這是中概股遍地撿錢的機會。

不只是中國信息技術,中概股密集私有化帶來的,還有高溢價和巨大套利空間。

私有化套利選誰?

由於中概股私有化要約價格相比提出私有化時的股價,均存在一定溢價,這為海外市場的投資者提供了私有化套利的空間。

從私有化套利角度看,哪些收到私有化要約的中概股最有可能賺錢?

海通證券在一份荀玉根和張華恩署名的報告指出,可重點伏擊兩條主線:一是對於已提出私有化方案但尚未完成的公司,如果要約價格相對當前股價仍存較大 溢價,可采取買入持有的策略,分享套利空間。如中國信息技術、中星微電子、陌陌、奇虎360等當前股價相對要約價格仍有較大空間。第二條主線則是通過特定條件篩選出可能私有化的公司,提前埋伏,如果預判成功,套利空間將大幅增加。

海通證券認為,從可能私有化的特征看,小市值、股權集中、對應A股行業具備較高估值溢價的公司更有動力來推行私有化。經過初步篩選,橡果國際、達內科技、藝龍等進一步私有化的可能性較大。

可以看到的是,目前已提出私有化方案的公司中,航美傳媒、中星微電子、創夢天地、世紀互聯、奇虎360、陌陌等當前股價相對要約價格均有較大空間,分別在61%、55%、46%、 40%、39%和38%。

在中概股遊戲公司中,除創夢天地外,淘米、中國手遊、盛大遊戲、完美世界的私有化套利空間則分別在27%、18%、11%、7%。

而世紀佳緣收到的私有化要約,則已經從今年3月每股ADS5.37美元提價至今年6月提價至7.20美元,目前私有化套利空間在24%。

博納影業在6月公告收到來自董事長於冬、紅杉資本及複興國際的私有化要約,報價為13.7美元每股,較前一日收盤價溢價6.5%。但截至美東時間7月8日收盤,博納股價為10.46美元,溢價已經超過30%。

值得註意的是,在今年1月就收到私有化要約的完美世界,即將在7月28日召開特別股東大會,對私有化方案進行討論和投票。而從其7%的套利空間不難看出,隨著私有化進程的展開,溢價空間會逐漸變小。

套利與風險並存

私有化是一把雙刃劍,並非每家宣布收到私有化要約的公司都有套利機會。

其中最大的風險就是私有化失敗。假如失敗,投資者則可能損失慘重,此前因私有化而上漲的股價下跌後,很可能比宣布私有化之前的股價還低。

例如,公開資料顯示,泛華保險在2011年9月15日宣布撤回私有化要約,當天收盤價9.03元,比上一個交易日下跌15.37%,比宣布私有化後首個交易日收盤價下跌48%,比私有化前的股價低31%。

此前,曾出現因私有化要約方變動而導致私有化時間拖延甚至流產的情況,例如,盛大遊戲的私有化就耗時高達一年多,泛華保險、西藍天然氣等則終止私有化。

私有化失敗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投票原因,如僑興移動的私有化股東大會因股東數量未達到法定人數要求被永久性延期;有的是私有化資金不足,如西藍天然氣;有的則宣布撤回此前提出的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如泛華保險等。
面對可能存在的風險,i美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梁劍曾對私有化套利提出建議:要確信該公司的私有化是能正常進行的,而且就算是私有化失敗以這個價格買進,也可以接受。

此外,有美股投資人士提醒,還要看私有化要約方有沒有足夠強的私有化動力和實力;以及從公開或者其他渠道證實私有化正在推進中,如公司關於成立獨立委員會、董事會接受私有化、找到財務顧問、收購財團新增了資金方等,而在公布私有化以後遲遲沒有任何進展的則需謹慎對待。

一位正在操盤中概股回歸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當私有化的要約收購價高於當前股價時,在理論上,境外的股東是有套利空間的,但這只是一個表面的現象。因為對於買方財團來說,如果市場發生變化,他們可以不執行這個要約價,或者是幹脆放棄購買。另外,如果在這期間出現了新的買方,上市公司獨立委員會會對價格和買方進行評估,給投資者一個建議,到底接受哪個報價。

他提醒,中概股回歸時需要特別註意這個問題。

據其統計,中概股回歸的要約價一般會在市價的基礎上溢價20~30%。美國的機構投資者會比較謹慎地看待要約價,因為這個價格是沒有約束性的,如果過分看重套利,一直往上拉要約價,可能會導致自己最後被套牢。

該人士指出,中概股現在的股價波動和國內資本市場有一定關系,因為這些公司的主力業務還是在中國。境外投資者可以在當地市場上做一些空頭,把股價打下來。

“這個套利空間在近期會比較大,但如果A股走穩了,不排除中概股的股價會反彈。”該人士表示。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39

市場急冷:中概股私有化參與方各打算盤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2795.html

市場急冷:中概股私有化參與方各打算盤

第一財經日報 劉佳 江旋 2015-07-08 22:24:00

“回歸是一個特別慎重的決定,目前這種大環境下,充斥各種各樣的故事。越是這種時候,越需要冷靜的聲音,冷靜的思考。”華興資本CEO包凡表示。

“從美股退市到再上市A股,耗時可達1年時間。過去兩周我們見識了中國股市的大幅波動,誰又能知道一年後的中國股市何去何從?所以,那些還想從美股退市回歸A股的企業,現在應該三思了。”

J.Streicher& Co的董事總經理馬克·奧托(Mark Otto)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這樣說。他目前擔任500彩票網(WBAI)和樂居(LEJU)兩只中概股的指定做市商。

截至昨日收盤,陌陌股價收報13.96 美元,較唐巖提出的18.90美元的私有化要約價格低出25%;世紀佳緣收報5.95美元,一個月前它收到的私有化要約顯示每股ADS提價至7.20美元。

可以看到的是,在今年已經收到私有化要約的中概股中,目前多家公司股價已經下跌至其私有化收購價以下。與此同時,伴隨著IPO發行暫停,這股中概股集體拆VIE回歸的熱潮,是否會被這輪股市寒流打退?

另一方面,前期積累的火熱創業氛圍,是否會遭受此次股市震蕩的影響?對於PE、VC行業,特別是天使投資來說,是否遭遇了“連坐”,都是當下關註的熱點。

各打“算盤”

“我們不希望在拆完VIE以後上面有熊在等著就被吃掉了,或者回到國內之後,中國正好碰上熊市。”7月1日,在花費6個月時間完成VIE架構拆除後,互動百科CEO潘海東這樣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這家公司預計將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新三板掛牌。對於目前激烈的股市震蕩是否會給互動百科掛牌帶來影響,目前互動百科未對此表態。

而今年3月收到私有化要約的世紀佳緣,已經亮明自己的態度。世紀佳緣CEO吳琳光表示:“強烈支持政府的救市策略,作為有擔當的公司,世紀佳緣不會因為短暫的權益政策而改變私有化及回歸A股的戰略。

吳琳光稱,世紀佳緣選擇私有化回國並非一時意氣,而是因為一方面世紀佳緣的用戶在國內,選擇跟用戶盡量貼近是每個公司的基本原則,另一方面,世紀佳緣堅定認為,隨著我國的資本市場逐漸完善,回國發展是大勢所趨。”

和世紀佳緣堅定回歸國內資本市場的態度相比,收到私有化要約的人人則有些捉摸不定。

人人公司COO劉健在不久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一切皆有可能,但人人暫時不考慮A股市場。因為“中國的股票實在看不懂”。對於新三板,劉健說,新三板今年要上四千個企業,哪個國家一年上五千個,哪能個個賽神仙。新三板是一個登記,它不是一個IPO的概念。“人人不排斥,反正到時候再看。”

但對於目前A股正經歷的震蕩,他認為,“如果A股熊市提早到來,很多準備下市公司或已宣布下市的公司可能也不下了,因為回來沒有什麽優勢,為何還要大費周折地私有化。”

而早在今年1月就提出私有化的完美世界,雖然並未公開表態,但該公司發布公告顯示,將在北京時間7月28日召開特別股東大會,就此前收到的私有化方案進行討論和投票。

而作為拆除VIE架構的先行探路者,成功拆除VIE架構回歸創業板的暴風科技CEO馮鑫仍然鼓勵中概股“回家”。“我還是堅持認為,做to C業務的互聯網公司,回歸國內上市是不可逆的過程。牛市、熊市對上市企業都有影響,更多的是影響利用資本運作的效率和成本。”馮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從經歷IPO暫停到成功上市,暴風的經驗就是要有“一條道走到黑”的決心。

不過,停牌的暴風科技能否靠“互聯網+產業”躲過股市震蕩,目前尚不得而知。

可以參考的是,2010年暴風重組,美元資本退出,引入華為投資、金石投資等國內資本,上市方向轉向國內,卻遭遇了一次空前的IPO暫停。

而眼下的情形與當年暴風面臨的部分相似,奇虎360、世紀佳緣等一大批互聯網企業也正在面臨這樣的抉擇。

本報記者就此問題聯系了此前收到私有化要約的陌陌、樂逗、奇虎360等,至截稿時均未作出回應。

抉擇需冷靜思考

洪泰基金創始合夥人盛希泰認為,A股大跌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融資盤。資本市場發展20多年以來,從來沒有過這麽大規模的場外融資盤。中概股需要重新評估回歸的進程,因為任何市場都是有窗口期的,中國的窗口期就更加明顯,之前正在操作回歸的企業現在一定程度上是“撂在半道上了”。

“回歸是一個特別慎重的決定,目前這種大環境下,充斥各種各樣的故事。越是這種時候,越需要冷靜的聲音,冷靜的思考。”華興資本CEO包凡表示。

他稱,自己認可回歸這個大方向,但是怎麽做這件事情是很有講究的。“是不是每個企業都適合這麽做?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哪些關鍵的風險點是需要控制的?這些是需要考慮的。”

而在互動百科投資方之一盛景網聯董事長彭誌強看來,“VIE企業回歸,估值只是一個因素,最重要還是把業務市場和資本市場,把客戶和投資者連接起來。今天這個時代是粉絲股東化,這是最核心的因素。”

事實上,對於那些計劃私有化並回歸A股的中概股而言,目前的股市更多是參考意義。

包凡稱,美國通常下市在6個月到12個月之間完成,下完市之後再到國內,如果按照傳統的排隊上市的方式,可能是3年以後的事。即使註冊制真正下來了,到實施也是一兩年以後的事情。如果直接去新三板掛牌時間會更短,但新三板目前來說整體的融資能力,以及流動性還是有一定的挑戰。

此外,還有節約時間的選擇就是去借殼,但是目前A股市場主板的殼最少是30億,資金成本並非每個企業都能承擔。更重要的是,即便A股大跌,其市盈率仍遠遠高於美股。

可以看到的是,目前暴風科技超過800倍市盈率,同期百度約31倍,阿里約51倍。這意味著暴風科技被砍掉一半,市盈率仍會在高位運行,比美股要高得多。

一級市場投資會更謹慎

對於創業者來說,盡管B輪融資之前的創業公司距離上市還有距離,但是新三板以及未來戰略新興板的推出,都將極大地拉近創業公司和資本市場的距離。一旦二級市場風吹草動,傳導期會大大縮短。

“現在A股市場這種大跌的方式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比較擔心的是各方信心都受到打擊。”盛希泰指出。

本報記者走訪多個投早期項目的VC獲悉,現在,LP對於出資呈現出更為謹慎的態度,特別是當LP是上市公司大股東時,往往還面臨著大量的股權質押情況。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這波斷崖式的股價下跌,眾多股權質押的股票也面臨被強制平倉的風險。因此,金融公司會要求質押者要麽補充,要麽被強制平倉。通常來說,這些質押的股東會選擇補倉、加錢等。在這種情況下,LP和基金管理者對早期項目的投資會變得更加慎重。不過,有的出資人也可能為了分散投資風險,將二級市場的錢轉而投向一級市場。

因為早期項目回報周期長,天使投資機構的募資本身就並不容易。並且,中國的創業項目現在很多都是模式的創新,並沒有特別高的門檻。盛希泰表示,上述幾個方面的因素疊加在一起後,可能會對創業的氛圍造成一定的影響,創業者和投資者的信心需要維護。

不過,對於洪泰基金來說,盛希泰表示募資還沒有面臨困難,其透露,洪泰目前正在募集天使二期、A輪基金和新三板基金等2~3只人民幣基金。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69

當當網、歡聚時代宣布私有化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608

2015年7月9日晚間,電商企業當當網發布公告顯示,董事會收到來自董事長俞渝和CEO李國慶的私有化要約,國內首家赴海外上市的電子商務公司宣布踏上退市之路。同日,歡聚時代(YY)公告接到來自董事長雷軍和CEO李學淩的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加入私有化大軍。圖為中國國際新聞出版技術裝備博覽會上的當當網展區(2013年9月14日攝)。 (東方IC/圖)

7月9日晚間,知名的綜合性網上購物商城當當網(NASDAQ:DANG)發布公告,宣布公司董事會已收到來自董事長俞渝、CEO李國慶(下稱“買方集團”)的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以每股美國存托股(ADS)7.812美元的現金,較前一日收盤價溢價20%,收購買方集團尚未持有的公司全部已發行普通股。

公告顯示,買方集團目前擁有當當網35.9%的流通股份,相當於公司總投票權的83.5%。

同日,歡聚時代(NASDAQ:YY)也發布公告稱,接到來自董事長雷軍和CEO李學淩的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

而在此之前,陌陌、世紀佳緣、完美世界、中手遊等20多家中概股都啟動了私有化戰略(即控股股東把小股東手里的股份全部買回來,擴大已有份額,最終使這家公司退市,中概股這樣做往往被理解為回歸A股的第一步),排隊返鄉。

“私有化之後,企業可以有更大的想象空間,很多業務不用對外交代得那麽清楚,這在業務成長初期時很有作用,畢竟在美國上市,在產品包裝上無法‘註水’。”針對某些中概股的私有化問題,互聯網分析人士王利陽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一些中概股最近半年一直在謀求轉型,私有化對其顯然很有利,可以幫助他們在以後的投資運作上的空間更大。

當當網近日股價走勢圖。 (新浪財經網截圖/圖)

當當網抄底回購

《北京日報》消息,當當董事長俞渝在一封對員工的內部郵件中表示,“當當目前在美國市場5億多美元的市值,不體現當當的公司價值,所以我和國慶決定將當當私有化。”

當當網於2010年上市,股價一度攀升至35.65美元/股,其後大幅下滑,在10美元/股左右徘徊。

股價一直無法拉高的當當網選擇私有化,似乎在意料之中。以7月8日6.51美元的收盤價計算,當當總市值為5.57億美元,約為1/80的京東,1/23的唯品會,或者1/5的聚美優品。

互聯網分析人士王利陽表示,過去幾年當當網股價一直偏低,行業規模看似還行但由於高層謹慎持重,成長比較緩慢,在電商幾次價格戰中不幸跌出了第一陣營。近期當當網股價的大跌,卻讓其抓住了私有化的機會。

7月8日收盤,當當網下跌2.54%,盤中跌至6.02美元。顯然,此次私有化讓李國慶“抄”到了過去52周來的最低點。 即便溢價20%,買方集團的這筆回購也非常劃算。

艾瑞咨詢中概股分析師王亞謙表示,通行的私有化價格是過去20個交易日溢價20%,但是YY和當當網的報價都僅僅基於前一個交易日的溢價,而近幾個交易日中概股正跟隨A股陷入大跌,所以“兩家公司的私有化價格都是偏低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31

又一中概股要退市 “電商第一股”麥考林宣布私有化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23/932911.html

在麥考林的背後,曾閃耀著華平、紅杉等知名外資PE的身影。然而頂著“B2C電商第一股”概念的麥考林上市之後股價的表現卻慘不忍睹。與其股價相對應,麥考林業績也無多少亮點。上市後,麥考林每年的凈營收均以30%-50%的速度急速萎縮,凈利則持續虧損。

7月21日晚,曾經的“B2C電商第一股”麥考林發布公告,宣布其董事會已收到來自南京商圈網和Leading Capital於7月21日發出的初步非約束性收購要約,麥考林稱,以每股美國存托股(ADS)4美元或每股普通股約合0.114美元的現金收購買家聯盟尚未持有的公司全部已發行普通股。

目前兩家買方公司擁有的麥考林公司全部流通及非流通股票占該公司總股本的63.8%。董事會擬成立由獨立董事和無利害關系董事組成的特別委員會,麥考林公司將授權特別委員會雇傭法律和財務顧問以協助其評估此次交易。

曾以“服裝電商+目錄郵購+呼叫中心”為核心業務,憑郵購服飾而知名的麥考林於2010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電子商務B2C上市第一股,其上市發行價為11美元。

在麥考林的背後,曾閃耀著華平、紅杉等知名外資PE的身影。然而頂著“B2C電商第一股”概念的麥考林上市之後股價的表現卻慘不忍睹。與其股價相對應,麥考林業績也無多少亮點。上市後,麥考林每年的凈營收均以30%-50%的速度急速萎縮,凈利則持續虧損。

麥考林於1996年成立,早年以郵購業務起家,2001年開始,其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並將目標客戶從農村消費者轉到一線城市的白領,憑借質量好價格低的優勢,受到消費者歡迎,一度成為“中國最大的目錄郵購公司”。

隨著網購的逐漸潮起,1999年麥考林推出麥網。2008年紅杉資本入主麥考林,成為其第一大股東。與此同時,麥考林的線下店開始瘋狂擴張。

在2010年麥考林登錄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完成之後,麥考林實施了全面擴張計劃,希望實現商城、線下實體店、目錄銷售三駕馬車的業務實現。

嚴格來說,雖然麥考林有著中國B2C第一股之稱,但是其本身的網站營收業務在所有業務中所占的比重並不多。尤其是在剛剛上市之時,麥考林的互聯網業務收入只占總收入的50%,收入基本來自於線下店鋪和郵購。

然而大擴張並不能帶來及時效益,而戰略方向的錯誤更是放大了成本的支出。當時的“百城千店”計劃,更是讓成本急速上升。

其實,早在剛上市之時,麥考林披露的第一份財報的就預示著其一路狂跌的序幕。在財報公布的第二天,麥考林股價大跌39%,收報8.15美元。

在接踵而來的12月,麥考林陷入國外五家機構集體訴訟的漩渦,其股價更是一落千丈。一時間,輿論將麥考林推向了風口浪尖。

2010年上市時,麥考林凈利潤440萬美元。而此後的2011年、2012年,其凈虧損分別達3330萬美元、2240萬美元。

隨後過低的股價促使紅杉資本等機構選擇放棄了麥考林。

2014年麥考林與三胞集團、雨潤集團、新百集團等共同成立的南京商圈網達成了收購協議,後者擬以約3900萬美元的現金價格從麥考林多家當前股東手中收購2.905億股普通股,占麥考林已發行並流通普通股的63.7%。

2014年9月三胞集團對麥考林處在虧損的零售服飾業務進行了剝離,並選擇了向保健品美妝行業的轉型,效果也較為明顯。雖然麥考林虧損減少,但仍在四成左右。

“麥考林一直在虧損,未來也很難有過高的價值。”上海萬擎商務咨詢有限公司CEO魯振旺對鐳科技表示,麥考林在此時私有化是必然的選擇。“麥考林現在的估值大概也就兩個億人民幣,所以它收回股票的價格也不會很貴。”

周三,麥考林(NASDAQ:MCOX)股價大跌8.29%,報收3.21美元。

  • 鐳科技
  • 李怡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95

希臘私有化加速 天然氣巨頭甩賣阿塞拜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8239.html

希臘私有化加速 天然氣巨頭甩賣阿塞拜疆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08-27 20:52:00

當地時間周三,希臘私有化機構TAIPED確認了迄今為止第二筆大單:阿塞拜疆國有石油公司SOCAR確認以4億歐元收購希臘天然氣管網運營商DESFA的股權,且該協議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就完成。

在計劃通過私有化建立總額500億歐元的獨立基金之後,希臘私有化進程加速度推進。

當地時間周三,希臘私有化機構TAIPED確認了迄今為止第二筆大單:阿塞拜疆國有石油公司SOCAR確認以4億歐元收購希臘天然氣管網運營商DESFA的股權,且該協議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就完成。

TAIPED在聲明中表示,“所有相關方都重申其承諾,將盡快完成這筆交易。”

私有化進程推進神速

與2010年以來私有化進程的磨磨蹭蹭相比,為得到總額860億歐元的第三次救贖資金,希臘此次的私有化進程可以用“神速”來形容。

繼希臘政府在8月20日發布政府公報,批準將14個希臘機場以12.3億歐元價格賣給了德國最大機場集團Fraport的第一筆交易後,此次TAIPED又宣布了第二筆私有化項目,阿塞拜疆國有石油公司SOCAR確認以4億歐元收購希臘天然氣管網運營商DESFA66%的股權。

此前這個有“皇冠明珠級別”之稱的私有化項目在市場上備受冷遇。希臘政府曾在2013年計劃通過私有化籌資500億歐元以減輕債務,但隨後由於大部分項目無人問津而戲劇性地將目標降至190億歐元。DESFA在當時也僅僅收到了阿塞拜疆國有石油公司SOCAR的競購報價,後者是唯一的競標者。

此後,部分由於政治原因,部分處於反壟斷考慮,歐盟委員會對這筆交易充滿疑慮。當2015年希臘激進左翼聯盟上臺後,一度宣稱只願意將DESFA 49%的股權賣給阿塞拜疆國有石油公司SOCAR,但阿塞拜疆國有石油公司SOCAR則表示,必須購買66%的股權。

值得註意的是,為如期得到860億歐元的資金援助,希臘在此次的改革條款中同意通過私有化,成立總額500億歐元的獨立基金,且在2015年底要籌集到14億歐元。

為了完成這一任務,時任總理的齊普拉斯停止了要價的行為,打破了僵局,迅速地推進私有化項目,並在本月早先時候恢複了同阿塞拜疆之間的談判。

根據一位希臘官員介紹,為解除歐盟在反壟斷方面的憂慮,有可能先允許阿塞拜疆購買66%的股權,然後將至少17%的股權稀釋給希臘政府或者第三方。

阿塞拜疆的野心

希臘危機曠日持久,不僅關聯歐元區內各國的經濟,也牽動著南高加索地區最發達經濟體阿塞拜疆的神經。通過購買希臘天然氣管道運營公司DESFA,阿塞就可以進一步布局其跨亞得里亞海管道(Trans-Adriatic Pipeline)。

這一管道項目在2013年開始立項,計劃在2016年初開工建設,是阿塞拜疆南部天然氣走廊大型項目的一部分。按照計劃,跨亞得里亞海天然氣管道將途經希臘、阿爾巴尼亞和意大利三國,全長約800公里,建成後每年將通過希臘向意大利輸送約1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與此同時,希臘也支持跨亞得里亞海天然氣管道項目,認為此項目可以令希臘成為能源運轉的中樞,幫助希臘早日走出危機。根據希臘經濟和工業研究基金會估計,修建將在未來5年內為希臘吸引15億歐元的投資,創造約1.2萬個就業機會。該項目投入運營後,還將給希臘經濟增加180億歐元的附加值。

此前,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公司(Gazprom)表示也曾考慮參與希臘天然氣公司DEPA的拍賣活動。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59

中手遊董事長披露私有化之路 上市三年勁收23億港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8827.html

中手遊董事長披露私有化之路 上市三年勁收23億港元

一財網 何天驕 2015-08-28 18:53:00

張力軍向記者坦言,是在這輪A股牛市中手遊感受到了壓力,並最終選擇私有化,擇機在A股上市。張力軍坦言:“從中國本身手機保有量,它的手機遊戲仍然會保持很好的發展速度。但是如果以海外上市公司的框架來繼續運營相關的,以中國大陸為主的相關平臺,這樣的架構發展下去,會面臨諸多問題。”

2014年年底開啟的A股牛市雖然曲折,卻帶動了中國A股市場火爆上漲,以及一些內地科技股的“妖魔式上漲”,越來越多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正在謀求私有化和退市,轉回中國A股上市。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以來,有包括世紀佳緣(DATE.NASDAQ)、分眾傳媒(FMCN.NASDAQ)、學大教育(XUE.NYSE)、陌陌(MOMO.NASDAQ)等20多家中概股正在或已經從美股退市,其中不乏一批遊戲公司,諸如盛大遊戲、完美世界、淘米網,中國手遊(CMGE.NASDAQ)等。其中中國手遊8月剛剛完成私有化,上市三年成功進賬23億港元,中國手遊娛樂集團(下稱“中手遊”)董事局主席張力軍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專訪,獨家披露了私有化背後的故事。

上市三年獲利23億港元

第一視頻集團旗下中國手遊娛樂集團(2015年福布斯移動互聯網排行榜上排名第11名)目前是國內排名第一的移動遊戲發行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遊戲300多款,與包括迪士尼,好萊塢影城都有合作,跟MTK的芯片生產商也有合作。既然業務發展順暢,中國手遊為何選擇此時私有化?對此,中手遊方面並未披露太多。中手遊相關負責人坦言,在完成交割之前,由於交易的保密要求,我們不能過多透露詳細信息。目前,交易剛剛完成,張力軍向記者坦言,是在這輪A股牛市中手遊感受到了壓力,並最終選擇私有化,擇機在A股上市。

張力軍表示,正如當年選擇在美股上市一樣,此次從美股退市一樣經過了慎重的考慮。2012年選擇在美股上市,主要有四點原因,第一,國內手機遊戲在2012年的時候已經很熱,不斷地誕生很多競爭對手,新的公司發展很快,如果不成為上市公司,中手遊很難保持領軍企業。第二,中手遊成為中國第一支在美國登陸的遊戲股,對於今後爭取資本的支持是非常有利,在這個時間點實現上市,這個對今後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第三,按照上市公司的標準來管理和運營企業,企業管制水平會大幅度提高,讓這個企業具有強大的競爭能力。第四,遊戲業務板塊,會取得市場估值,會有價值,有價值以後,管理層股份也好,管理層團隊的利益,會得到明顯的彰顯,中手遊更容易吸引行業優秀人才,更能激勵手機遊戲的員工們去工作。

張力軍

上市後,中手遊的確獲得了快速發展,並獲得了中國主權投資的信賴,包括中國投資,中國社保基金,都入股中國手遊,巴克萊銀行(BCS.NYSE)也入股中手遊。而最直接的獲益則體現在此次私有化後,中手遊上市三年內實現了23億港元收益。

A股牛市讓中手遊承壓

不過,隨著大量遊戲公司在A股上市以及A股的快速發展,中手遊感受到了壓力。張力軍坦言:“中手遊私有化的決定是由集團發展大局所決定的。我們手遊私有化的運作是2014年的年初考慮這個問題,當時其實手機遊戲市場發展很快,還是很熱。但是我們在這個熱度中,我們看到了手機遊戲今後發展的方向。實際上作為手機遊戲的概念,我現在認為它還是能夠比較強勁地支撐若幹家上市公司,手機行業全行業的市值,100億也好,200億也好,大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我的看法是,從中國本身手機保有量,它的手機遊戲仍然會保持很好的發展速度。但是如果說,我們以海外上市公司的框架來繼續運營相關的,以中國大陸為主的相關平臺,這樣的架構發展下去,會面臨諸多問題。”

那麽具體會面臨哪些問題呢?張力軍表示,第一,結構上會有一些制約的因素在。因為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中國的A股市場發展很快,指數快速攀升,國內比中手遊差很多的企業,市值都比中手遊高很多,中手遊在發展歷程中經歷過做空機構的打擊,所以中手遊一方面承受做空機構的壓力,同時還有A股市場非常大市值的公司去競爭,長時間來講,對中手遊保持行業龍頭地位是不利的,所以中手遊如果能夠回歸A股市場,才能實現和國內同類企業平等的競爭。所以由於結構上的不同,這種差距造成我們競爭地位不平等,企業能力會受到打壓。

事實上,隨著很多國內廠商A股上市後,融資額非常大,這些企業憑借充裕的資金大價錢從中手遊挖人。此外,在IP(知識產權)競爭上,中手遊跟國內高市值的企業競爭,毫無疑問有相當大的壓力。基於這些想法,張力軍毅然決定還是回歸A股,他認為,這是戰略上比較理性合理的安排。

私有化之路艱辛

事實上,私有化並非一帆風順。2014年開始,中手遊團隊開始嘗試私有化,從美國退市回到私有市場,談判非常激烈。特別到2015年6月,中手遊發出要約,準備組建銀團,進行私有化的時候,希望競購的企業比較多,包括國內知名的互聯網企業,知名的媒體。對於這次私有化,在張力軍看來,私有化以後無非找一個國內的合作夥伴,或者是買家,讓中國手遊的業務能夠在中國繼續延續下去,這一下來了很多人,反倒不知如何選擇。最後,不得不組建一個應對小組,專門應對和競購中手遊的公司和人員。最終張力軍選擇東方證券(600958.SH),實現了並購。

中手遊私有化在財務上獲得了巨大的收益,並成功逃過了美股暴跌。張力軍透露:“當時我收購三個遊戲公司,現金加股票是5個億,在收購以後三年期間,手遊板塊對我們是有利益貢獻和分紅的,這基本上實現了收回成本。上市三年時間,直接私有化,實現23億港幣的收益。我當時成交的價格是22.5美金,現在中手遊在美國市場上,也未必能到這個水平上。美國股價暴跌,A股態勢也不是很好。我們以這個價格來實現中手遊私有化,現在來看是明智之舉。不僅僅是讓公司賺錢了,應該說在恰當的時機,讓中手遊回到A股市場。”

不過,A股牛市並非一帆風順,2015年6月中旬開始,A股經歷了大起大落,市場恐慌加劇,對中手遊回歸A股帶來挑戰。對此,張力軍認為,雖然A股市場是一個比較低迷的狀態。但是它今後會有一些真正的,擠掉泡沫以後,會有發展潛力的,有利潤生產能力的,有前瞻性和發展後勁兒的企業,還會有很大的市場,還會有健康發展的機會。中手遊現在回來了,在做韜光用晦的工作,好好把業務做好梳理,一定會對A股市場,對手機遊戲產業都是一個很好的安排。

編輯:霍光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357

首發 | 重磅回歸 愛康國賓宣布私有化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02/151798.shtml

今日,“體檢第一股”愛康國賓宣布啟動私有化。

張黎剛在致愛康集團員工、客戶和合作夥伴的公開信中稱:8月31日晚,張黎剛本人和私募基金方源資本向愛康集團的董事會正式遞交了將愛康集團私有化的提案。

愛康國賓前身為愛康網,成立於2004年,2014年4月9日在登陸納斯達克,是中國體檢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2014財年,愛康國賓營收為2.908億美元,同比增長43.7%;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的全年凈利潤為3630萬美元,同比增長60.9%。

在中美兩個資本市場,醫藥股存在很大估值差異,這是中概醫藥股私有化回潮的主要動因。在愛康國賓之前,藥明康德、邁瑞等行業領頭公司也紛紛宣布私有化。

張黎剛在公開信中稱:“新的十年征程開始之際,愛康開始了第三次轉型,這一次,愛康將通過移動醫療平臺整合健康體檢、疾病檢測、齒科醫療、私人醫生、外派醫療、抗衰老、疫苗接種等各種預防與醫療服務,把移動醫療平臺作為一切服務的入口,建立起一個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平臺。” 

以下為愛康國賓創始人張黎剛的一封公開信,全文如下: 

各位愛康人、愛康的客戶和合作夥伴, 

今天,愛康又走到了里程碑的一刻。在北京時間8月31日晚上,我本人和一家專註於中國資本市場的卓越的私募基金方源資本向愛康集團的董事會正式遞交了將愛康集團私有化的提案。如果私有化得以完成,愛康將從一家公眾上市公司轉為一家私營公司。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中國以及全球資本市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動蕩。在中國資本市場的巔峰期,在境外上市的中國公司紛紛選擇了私有化、謀求回歸中國的證券市場。今天,在中國資本市場的低谷,仍然決定將愛康私有化是經過審慎思考之後的決策,是一個為了把愛康帶入未來、建立起一個更大平臺的決策。而根據愛康在納斯達克的交易記錄,愛康在宣布準備私有化的在美中國上市公司中市盈率是最高的幾家公司之一,選擇私有化完全是出於戰略性的規劃而非被動的選擇。

愛康自2004年創立以來,已經經歷了兩次轉型。首先,愛康經歷了從B2C到B2B的互聯網服務模式的轉型,並在2005年創造了企業員工一站式體檢外包的服務模式。但在經過了兩年互聯網醫療的探索之後,為了給客戶提供更有價值、更有保障的服務,在2006年愛康開始了第二次轉型,從一家互聯網公司走到了線下,在北京擁有了第一家醫療中心。在2007年聯手國賓健檢,通過4年的努力建立起了中國收入規模最大的連鎖體檢集團,並從2011年開始,每年收入超過40%的複合增長率、從而一直保持著收入規模位居行業第一的領導地位。在2014年4月9日,愛康集團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成為中國體檢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 

在過去的十年中,愛康一直在探求著如何將IT技術和傳統醫療服務結合起來,從而建立起一個在“任何時、任何地”享受疾病預防和醫療服務的新模式。當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到來時,這個變革的機遇才真正到來。移動醫療將重新定義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關系,移動醫療將放大有限的醫療資源,移動醫療將改變現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落後的醫療服務模式,移動醫療給中國的醫改帶來了新的希望。。。因此在新的十年征程開始之際,愛康開始了第三次轉型,這一次,愛康將通過移動醫療平臺整合健康體檢、疾病檢測、齒科醫療、私人醫生、外派醫療、抗衰老、疫苗接種等各種預防與醫療服務,把移動醫療平臺作為一切服務的入口,建立起一個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平臺。 

在過去的十年中,愛康一直致力於將高品質的醫療服務提供給客戶,從而為客戶體檢、醫療數據的準確性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在2013、2014連續兩年中,愛康集團采購的羅氏診斷試劑在全國所有的私營體檢中心中排名第一。截止到2015年3月,在全國所有的私營體檢中心中,愛康集團采購GE 的64排CT、乳腺鉬靶、DR、彩超等同等級別的設備排名全國第一,采購飛利浦的64排CT、DR、彩超、除顫儀等同等級別的設備排名全國第一。同時,愛康集團采購西門子的128排CT、64排CT、3.0 T核磁共振、高端配置的DR、彩超等設備以及診斷試劑在同行業中也遙遙領先。以上這些品牌均為全球一流的醫療設備或診斷試劑提供商。 

愛康堅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從而有幸服務了華為、平安、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聯想、萬科等中國最為成功的創業公司,見證了這些公司從夢想成為了巨人。 

愛康有著同樣的夢想,愛康夢想著通過創新科技來驅動中國醫療服務模式的變革,愛康夢想著通過更為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來幫助中國人生活的更為健康、更為長壽,愛康夢想著幫助每一個愛康人實現愛康人的夢想。。。 

感謝支持我到今天的每一位愛康人,感謝選擇信任愛康的幾百萬客戶以及合作夥伴,比起以往任何時候,我對愛康和每一位愛康人充滿信心。 

                                                                           張黎剛

                                                                           愛康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2015年9月2日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i黑馬,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6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