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動畫●男女有別】女人要瞓多啲因為聰明啲? 精神科醫生拆解真偽

1 : GS(14)@2016-12-10 03:46:04

英國有學者推斷,由於女人比男人聰明,而且經常一心多用,所以需要更多睡眠。是真是假?



英國有學者發表報告,推斷由於女人比男人聰明,而且經常一心多用,所以需要更多睡眠。此話令一眾女士高興,卻引起男士質疑,事實到底是真是假?



一般而言,日間大腦活動越頻繁,晚上就要睡得越多,但本港精神科專科醫生黃宗顯回應指,醫學界並沒有研究顯示女士比男士需要更多睡眠。「反而有研究顯示,女性比男性睡得較長時間,質素亦較佳,而且上床後也較快入眠。」他續指女士比男士平均每日多睡約20分鐘。



精神科專科醫生黃宗顯回應指,醫學界並沒有研究顯示女士比男士需要更多睡眠。「反而有研究顯示,女性比男性睡得較長時間,質素亦較佳,而且上床後也較快入眠。」

女士比男士平均每日多睡約20分鐘。


瞓得較好但年長易失眠

女人睡得較多,未知是否與聰明有關。然而,可以肯定因為女性荷爾蒙是天然的安眠藥,女士的確會比男士睡得好。不過也有學者指出,隨着年齡增長,女士要兼顧工作和家庭,年長女士會比較易失眠。黃醫生直指這與女性有較多情緒障礙,如焦慮症和抑鬱有關。「人人都有壓力,但女性會比男性更關注身體狀況,亦更善於表達情緒和睡眠問題。」因此,醫生收到的失眠個案,都以女性為主。醫生提醒大家,不論男女,假如睡眠經常中斷、失眠問題持續多於三個月就要尋求專業協助。記者:黃凱婷攝影:周芝瑩



不過也有學者指出,隨着年齡增長,女士要兼顧工作和家庭,年長女士會比較易失眠。

黃醫生:「不論男女,假如睡眠經常中斷、失眠問題持續多於三個月就要尋求專業協助。」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09/198593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961

【關仁隱事】高分貝拆解有味笑話

1 : GS(14)@2016-12-11 14:12:50

美貌唔止可以同智慧並重,仲可以同好多嘢共存嘅。近日「高分貝」未拍電視劇已經接拍電影,憑嘅係高學歷同埋靚樣,咪以為學歷高嘅女仔就好離地,高分貝都好關心時下年輕人,而且同記者嘅關係都好好。話說有次高分貝同班記者吹水,原本講到假期長短,有記者忽然講邪嘢,問高分貝「要幾長先夠?」係人都知位記者講衰嘢玩啦,點知高分貝只係笑一下,語帶雙關咁話:「長短唔緊要,夠用就得喇!」唔知佢同時係咪暗示自己個男友都夠用呢?撰文:關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211/198615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207

蒂勒森就任國務卿外憂內患待拆解

1 : GS(14)@2017-02-05 10:39:27

擾攘多時後,美國國會終在前日確認蒂勒森(圖)的國務卿提名。不過外界普遍認為,蒂勒森將面對極大困難,無論外交形勢抑或國務院內部,都有大量問題尚待拆解。參議院在民主黨集體投反對票下,以56比43通過提名,蒂勒森同日晚上在特朗普及副總統彭斯的見證下宣誓就任。特朗普表示,美國是時候對外交事務採取新看法,有信心蒂勒森可讓國家更安全。


資深官員:已擺許多烏龍

多名現任及前任官員都認為,蒂勒森將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前朝政府遺留下來的敍利亞內戰、北韓核問題都相當棘手;如何與中俄兩國周旋,同樣考驗蒂勒森的外交手腕。更甚的是,特朗普就任不足兩周已引發連串外交風波,先後惹怒伊斯蘭國家、歐洲、墨西哥和澳洲等盟國,連國務院官員都深感不滿。一名資深官員表示,如今的狀況比過往都要惡劣:「我們已經擺了許多烏龍,新政府面對大量的混亂與不和。」再者,國務院官員是否能與蒂勒森充份合作也是未知之數。特朗普制訂穆斯林入境禁令時,並沒問過蒂勒森意見,也無助蒂勒森建立威望。近千名外交官員早前更加聯署反對禁令,將國務院和政府放在尷尬的對立面。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3/199162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259

拆解回購股份三式 高仁

1 : GS(14)@2017-03-05 22:37:58

2017-02-27 HJ
上文提要:電視廣播(00511)(下稱TVB)雄霸本港免費電視市場,原來大股東的控股地位卻並非十分穩固,最近可能想透過回購股份鞏固控股權,偏偏遇上攔路虎阻撓,與TVB大股東上演一場攻防戰。

各位「巴打」,上市公司除了可以提出回購股份要約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哈!哈!答案是有的,其他方式包括定向回購股份和在場內回購股份,高仁將在本文為各位「巴打」拆解這3個方式的特點。

登!登!登!登!第一個方式──提出回購股份要約,根據高仁「人肉搜尋器」顯示,本港股票市場並不常見,2014年及2015年各有南洋集團(00212)及石四藥集團(02005)共兩宗,2016年未有公司採用,2017年迄今則有TVB的一宗【表1】。

「要約回購」公平公正

以上3家公司提出回購要約的理由相若,不外乎是為股東提供機會以溢價或接近市場變現部分投資,或透過保留彼等的股權增加於公司權益比例,並參與公司的未來發展。

「巴打」們,回購要約的特點是,除了不參與的股東之外,上市公司是向全體股東提出要約,接納要約與否純粹個人決定,即使接納要約提交的股份數目超逾最高數目,也會按照特定公式計算處理,可說是一視同仁、較公平公正。

不過,上市公司提出回購最高數目股份,僅佔已發行股本某一個百分比,如果小股東接納要約提交部分所持股份,餘下未獲回購的股份不夠一手,就有可能變成碎股。

第二個方式──定向回購股份,上市公司建議向某一名或某幾名人士,按某一個特定價格在場外購回其手上所有或部分股份。由於回購可能提高大股東權益,亦可能對某特定人士做成優待,按規定需要召開股東特別大會,由沒有利益關係的股東投票批准。

「定向回購」或要給予「着數」

例子有康臣葯業(01681)於2月初建議向獨立第三方First Kind,以總代價約5.61億元在場外回購其1.46億股,相當於每股回購價3.837元,較公布前溢價約1.78%。

高仁認為,上市公司建議定向回購,除非是以折讓價格購回,否則可能要給予小股東「着數」,例如派發特別股息。事實上,康臣葯業亦建議派發現金特別股息每股0.1元,當然,First Kind是無份啦!

「場內回購」出價受限

第三個方式──在場內回購股份,上市公司就像其他投資者一樣,可以透過委託證券行排隊,在場內掛牌買入本身的股份。除了本身的股份代價之外,上市公司還要支付證券行佣金、交易徵費、股票印花稅等雜費。

但各位「巴打」,上市公司在場內回購股份,事先要得到股東批准,獲得一般性授權(general mandate)。港交所(00388)對上市公司在場內回購股份亦有所限制,例如在價格方面,購買價較股份之前5個交易天平均收市價高出5%或以上,就不得回購其股份。

至於股份賣方身份,上市公司不得明知而向核心關聯人士購回股份,而核心關聯人士亦不得明知而將其股份售予上市公司,以避免上市公司與關聯人士「打籠通」的情況出現。

總括而言,上市公司以提出回購股份要約、定向回購股份、在場內回購股份,3種回購方式都各有各自的特色【表2】,上市公司可因應本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

藉註銷提升每股盈利

無論如何,本港上市公司回購股份,除非獲得豁免之外,其他情況一律需要註銷,將有助提升每股盈利水平。

高仁連續第七年在《信報》拆局,首年撰寫了「裁縫佬」的魔術交易,各位「巴打」知不知道,原來「美容師」都識得類似的把戲。下周,高仁將拆解「美容師」找「泊車」疑為「繞道」的交易。

本欄逢周一刊出

歡迎交流上市公司的財技個案及招數,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高仁 #財經拆局 #財圈識真假 - 拆解回購股份三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914

【脫毛謬誤】毛越剃會越粗越生得快?醫生拆解皮膚點解會變黑

1 : GS(14)@2017-03-24 17:08:38

過多的毛髮令女生感到煩惱,陳醫生指激光脫毛是較安全和持久的方法,但沒有一勞永逸的永久脫毛,即使療程結束後毛囊仍可能會長出毛髮。



夏天為女生帶來煩惱,不想穿背心短裙時露出腳毛腋毛,除了做激光脫毛之外,很多女生都選擇自行清理毛髮。坊間流傳不少剃毛和拔毛的壞處,究竟會否令毛髮變粗甚至皮膚變黑?拔毛又會損害毛囊?我們找來皮膚科醫生一一拆解這些脫毛謬誤。

剃毛會令毛髮越來越粗?

毛髮在一般情況下都不會越剃越粗,皮膚科醫生陳厚毅解釋因剃完毛的橫切面變斜所以看起來變粗,毛髮繼續向上生長所以看起來也比較粗大。


剃毛後加快生長速度?

很多醫學研究都證實剃毛後不會令毛髮生長得更快,其實跟平時的生長速度一樣,只不過剃毛後我們會經常留意生長的情況,才誤以為生長速度加快。


自行脫毛傷害毛囊令皮膚變黑?

常見的各種脫毛方法不會令色素越來越黑或色斑沉澱,除非脫毛時引致毛囊發炎,令色斑沉澱皮膚才會變深色。


脫毛次數多令毛囊閉塞?

通常是化妝時塗上太厚的粉底和防曬乳,又清潔不乾淨才會引致毛囊閉塞。而使用止汗劑並不會阻塞毛孔,除非用止汗膏或塗得很厚才有機會阻塞毛孔。


拔毛不痛因為已損害毛囊?

拔毛不會對毛囊造成太大傷害,因第一次拔的毛髮比較粗壯,之後再拔的都是剛長出的幼毛,幼的毛髮生長得沒那麼牢固,毛囊相對不會黏緊毛髮,所以較容易拔而且沒那麼痛。即使做激光或彩光脫毛都要特別小心臉毛和唇毛的位置,這些淺色的幼毛需要用更大的能量來去除,甚至比自行脫毛更危險。自己清理毛髮其實不如坊間說的壞處多多,醫生說只要過程保持乾淨,不要弄損形成傷口和發炎而損害到皮膚內部,無論脫毛或植毛都沒有太大問題。記者:黎婉婷攝影:張志孟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臉部和上唇的毛髮比較幼和淺色,激光脫毛的效果不及脫腳毛和腋毛明顯,而且這些位置的皮膚較容易敏感,醫生提醒脫毛後需要好好護理皮膚。

陳醫生指脫毛的過程保持乾淨,小心不要弄損皮膚和發炎,就不會損害到皮膚內部。

不少女生會擔心植眼睫毛令眼部皮膚鬆弛,陳醫生說:「植眼睫毛通常較輕,少機會令眼部鬆弛,不過植毛後引致眼部痕癢,經常揉眼間接令眼部鬆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324/199680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692

【拆解劇情】首日百萬票房

1 : GS(14)@2017-04-22 10:41:53

《拆彈專家》昨日上映,截至昨晚8時即日票房已過110萬,相信仍在休養的劉德華可以放下心頭大石。戲中華仔飾演拆彈專家,因為一次卧底行動中令賊匪、姜武飾的火爆的弟弟入獄。執意救弟兼報復的火爆,以兩輛載滿炸藥的貨車,堵塞紅磡海底隧道,恐嚇要炸毀隧道,引華仔出現。戲中華仔右腳被火爆槍傷,跟現實中華仔下半身受傷不謀而合。結局華仔為避免紅隧被炸穿的危機,毅然二選一情況下剪炸彈線,雖然壯烈犧牲,但亦破解拆彈秘密。



緊貼「蘋果VR」熱潮,打開雙眼隨意門,讓「蘋果VR」陪您探索新世界:https://goo.gl/b5RQAB「蘋果VR」App
App store下載:https://goo.gl/0kW2cK
Google Play下載:https://goo.gl/4K7EHw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421/199961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171

拆解潮媽機場lookBaby熱捧Balenciaga

1 : GS(14)@2017-05-18 01:10:58

時下女星進出機場猶如行catwalk一樣,即使已身為人母都繼續潮,如楊冪、Angelababy都經常示範潮流穿搭。
Baby大前晚就在慶祝完母親節後趕赴機場,前往捷克布拉格拍攝《奔跑吧》。戴cap帽近排已成女星上機的指定動作,Baby再加一副大膠框眼鏡,配搭鮮紅色唇膏,好sharp好搶眼。藍色條紋襯衫襯牛仔褲好casual,但露臂的長袖款一看便是有料到,是紅星名人追捧的Balenciaga本季出品,攝一邊衫腳也是潮興穿法。Baby還孭住Dior的Diorama手袋,今季品牌為這個經典款加入窩釘細節,淑女款變得更cool更有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517/200242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161

中環迷你裙:拆解中資股轉勢玄機

1 : GS(14)@2017-05-18 02:06:02

港股終釋出好現象,市寬改善,上升股多於下跌股;國指跑贏恒指,近月罕見,內銀、內險和券商股都有份推高指數,市場預期A股今終會被納入MSCI,基金須進駐中國股市,大摩更預期,中資股未來10年在MSCI新興市場的權重會超過40%。6月公佈A股能否入摩前,憧憬仍在,MSCI今將公佈季檢結果,可留意會否拋下一些線索。中資股能重獲資金青睞,憧憬是其一,更重要還看A股氣氛,早前內地的監管風暴,蒸發A股年內升幅,人行和銀監近日釋出善意,開始維穩。國指過去一個月較A股硬淨,反彈力度亦較強,尤其是金融股,過去一個月守得穩,跌唔落就彈了。本周大佬,當然是騰訊(700),這個指數主前鋒能否交出一份優於預期的成績表,備受關注,有科技股可企定定,沒貨的可待績後再作決定。承如上文所說,一些內銀、內險和券商股出現轉勢,可跟進,但二三線股亦仍處於陰陽怪氣的狀態,揀股仍要小心。今日推介從事轉向及動力傳動系統的耐世特(1316),此股為電動助力轉向機(EPS)龍頭,擁大量訂單,越來越多傳統車廠用EPS來降低油耗,EPS與新能源汽車契合度高,對於自動駕駛自動轉向有重要作用。EPS收入佔比最重,達62%,收入23.8億美元,按年增長19%;液壓助力轉向機(HPS)佔5%,按年增長11%。公司產品主力銷往北美、亞太、歐洲及南美三大地區,佔收入比重為65%、23%和11%,三者均錄得增長,2017年更能受惠歐美復蘇的機遇。承如筆者揀股的喜好,此股也是績優股,純利大增43.5%至2.9億美元,毛利率提升1個百分點至17.2%。該股近日蘊釀再次破頂,可在現價(12.6元附近)買入,目標先睇15元,跌穿11.9元止蝕。
Samantha
http://fb.com/stocksamantha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6/200224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231

全球影迷拆解《異形:聖約》短詩歌曲樂章暗藏密碼

1 : GS(14)@2017-05-21 13:17:36

列尼史葛(Ridley Scott)套《異形:聖約》全球大熱,電影涉及很多深層意義,吸引不少異形迷討論。我們綜合了外國電影評論和網民留言,發現原來電影入面很多detail位,諸如一首短詩或一首歌曲,都和電影主題有密切關連。1.拜倫與雪萊《異形:聖約》其中一幕重要場口,就是第一代機械人David與進階版機械人Walter的智能對戰。其時David念出短詩《Ozymandias》的一段「Look on my works, ye Mighty, and despair」,然後說詩篇出自拜倫(Lord Byron)。到後來,Walter告之詩篇乃出自另一浪漫詩人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之手。導演引用拜倫與雪萊,跟前作《普羅米修斯》有莫大關係:拜倫於1816年發表過長詩《Prometheus》;雪萊於1818年開始寫詩劇《Prometheus Unbound》;而雪萊的妻子Mary Shelley,則在1818年發表了科幻小說《Frankenstein; or, The Modern Prometheus》,亦即《科學怪人》。更有趣的是,《科學怪人》就是講述瘋狂科學家本想創造完美生命體,最終招致「被造物者」反噬,跟《異形:聖約》主題完美銜接。說回電影,為何David會搞亂了拜倫和雪萊?有指其實David故意犯錯而令自己變得「人性化」,相反進階版的Walter只是一部機器,藉此證明自己比Walter優越。2. John Denver今集聖約號船員接收到生物訊號,後發現訊號原來是《普羅米修斯》女主角Elizabeth在唱出已故美國傳奇歌手John Denver的《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亦因為這關鍵訊號,令聖約號船員改變原定到Origae-6殖民計劃,而遇上異形。那為何用上John Denver的歌曲?首先,歌詞其中有句「West Virginia,mountain momma」,「momma」與太空船系統mother有關聯。其次是跟John的生平有關,他畢生熱愛飛行,生前致力參與NASA的外太空計劃。1985年,他通過體測,合資格參加穿梭機計劃,惜最終未被選中。他的離世,也跟飛行有關,97年,他駕駛飛機失事身亡,終年53歲。還有一點,就是John Denver的出生地正是羅茲威爾,亦即當年盛傳發現外星人的地點。結果,又跟電影的外太空生物主題扣在一起。3.華格納今集電影開首,創造David的Peter Weyland,命令David自選一首曲來彈,David選了華格納(Richard Wagner)的《Entry of the Gods into Valhalla》,這樂章後來成為David最愛,在結尾也要mother播放此曲,首尾呼應。這是華格納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第一部《萊茵的黃金》(Das Rheingold)的一幕,故事取自北歐神話,眾神之王佛旦(Wotan)為建築眾神之殿Valhalla,與巨人族約定,答應會獻出象徵青春與愛情的女神Freia為報酬。完工後,佛旦沒履行約定,終引致神人大亂。這個「約定」,就跟「聖約」不謀而合,也可預示David不甘當人類的僕人,要起來反抗。4.《2020》由《普羅米修斯》開始到今集的《異形:聖約》,主題已演變為生命之源和尋找生父/造物者的故事,今集更講述David要做神中神,利用異形殺死人類和人類的創造者Engineers。然而,這主題的本質,其實跟列尼史葛於1982年推出的另一齣科幻經典《2020》極之類似。《2020》講述複製人由殖民星球返回地球,要求製造他們的人類延續生命。這點就等同《普羅米修斯》裏,Peter Weyland登上飛船找尋Engineers如出一轍。此外,兩齣電影都有同一命題,就是「造物者」與「被造物者」之間的抗爭。分別是《2020》有bladerunner去獵殺複製人,而《普羅米修斯》和《異形:聖約》則有異形去獵殺人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521/200280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892

【專題籽】拾級而上 老外教授拆解樓梯故事

1 : GS(14)@2017-05-27 00:08:08

Melissa(左)跟Stefan設計樓梯遊戲,只希望更多香港人了解身邊樓梯背後的故事。



【專題籽:港情講趣】「第一次來到香港,相信與很多香港人一樣,慨嘆:『救命!為何有這麼多樓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助理教授Melissa Cate Christ如是說。她是香港唯一研究樓梯的教授,原住西雅圖的她,2011年來港當教授,始與香港樓梯結下不解之緣,本月更跟一眾藝術家舉辦了一個樓梯文獻展覽。



自小住在西雅圖高山上的Melissa,每天都上落山,生活與樓梯密不可分。她本身是一位園境師,專門研究地理環境,後來輾轉在2011年來到香港,發現香港樓梯空間有別於家鄉功能性為主的樓梯,「香港樓梯有非常悠久嘅歷史,而香港人亦視樓梯為公共空間,人會停落嚟同鄰居交談,而唔係喺扶手電梯打聲招呼就完。」香港樓梯的多元化,深深吸引了她,於是開始中西區的樓梯研究,碰巧當時政府提倡在上環磅巷興建扶手電梯鏟平所有樓梯階,「香港嘅諮詢程序同加拿大、英國好唔同,政府會有既定嘅發展藍圖先去諮詢公眾,但喺香港,公眾只有兩個月時間發表意見,最後計劃通常都會照去。」Melissa就想倒不如把對樓梯的研究與磅巷計劃結合,與磅巷關注組的一班街坊帶頭反對,始令計劃成功擱置。


道路應以人為本 樓梯有獨特風景

扶手電梯方便大眾,但樓梯是否不值得保留?她解釋在外國,路以人為本,但普遍香港人要讓車,結果大眾的走路方式向上升,只好走扶手電梯或行人天橋,「例如2008年前特首提議喺旺角區加行人天橋,對我嚟講係浪費公帑。香港要改善嘅係地面問題,例如疏通車流、擴闊行人路,以及提供足夠休憩空間。」換言之,路面需要切合人的需要,而非一味改變人的步行模式,所以磅巷的樓梯值得保留。數年來她還成立了研究資料庫,為中西區樓梯作詳盡記錄,全因香港的樓梯有很多外國沒有的獨特風景。「例如樓梯街有好多人做買賣,有人織鐵絲籃,新年期間會有人將針織裝飾圍喺樓梯扶手。」香港連普通公園也有十多項禁止項目,反而樓梯成為了另類公共空間,「任何人都可以好休閒咁坐喺樓梯、識朋友,又或者吸煙,任何事都喺樓梯間發生。」住在中西區的她,最難忘是樓梯遍佈塗鴉藝術,「香港對塗鴉較寬鬆,可以喺樓梯注入藝術元素而唔使申請。」樓梯,就是如此隨意和變化多端。本月她除了聯同一班藝術家舉辦「永遠在邊緣永遠在過渡」的樓梯文獻展覽,更與兩名遊戲設計師Mela Kocher和Stefan Schmidlin合作研發樓梯遊戲「Stair Quest」。玩家只需透過網站連線,去不同的樓梯做任務,例如數樓梯級、拍下樓梯照片、寫下有關樓梯的創作故事等等,再輸入樓梯的基本資料就完成。Mela說:「每條樓梯只要有三個人去過,就已經可以幫到我哋建立資料庫。集齊樓梯資訊後,就可以救出遊戲中嘅龍。」Stefan指靈感來自香港人最愛玩的Pokemon Go:「對象係乜人都可以玩,我哋想藉這個遊戲鼓勵人多啲周圍走。」他們加入遊戲元素,無非希望多點人留意身邊的樓梯,推動城市的步行文化。樓梯看似微不足道,但只要大家平日多走一步,不難發現香港的文化和歷史故事,其實就在我們腳下。



Melissa與兩位遊戲設計師Mela Kocher(左)和Stefan Schmidlin合作研發樓梯遊戲,鼓勵大眾做任務之餘亦協助學術研究。

住在中西區的她,最難忘是香港樓梯遍佈塗鴉,有着特別的藝術風景。

展覽展出了Melissa與一班藝術家對樓梯的研究傑作,相展、中西區平面圖,以及樓梯VR體驗。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6月3日時間:10:00-19:00地點:北角堡壘街18-20號華健大廈地下遊戲網址:https://quest.stairculture.com/



記者:鍾藹寧攝影:徐振國編輯:梁浩維美術:利英豪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26/2003348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1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