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汽車共乘責任保 合法性存疑

1 : GS(14)@2017-10-09 03:22:14

【本報訊】Uber乘客遇上意外有否保障,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會長羅少雄指出,私家車保單與營業保單不同,前者規定車輛不能作出租或收費用途,車主倘違反規定(作Uber載客用途),保單有可能失效,保險公司有權不作任何賠償或處理。
Uber今年2月曾宣佈,獲美亞保險(AIG)提供團體汽車共乘(ride-share)責任保險,每宗事故傷亡最高賠償額達1億元,其網頁聲稱「所有Uber行程都會受到保險保障,即使途中發生意外,Uber的全球保險都能涵蓋乘客及第三方的損失」。但羅稱Uber獲保險公司提供的團體汽車共乘責任保險,內容沒有向公眾交代,保障範圍及合法性存疑,因此究竟乘客有甚麼保障,確實令人擔心,認為乘客可以向有關人士了解保單內容。■記者譚健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930/201684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170

【文化籽】合法擴建舊宅轉手倍賺 港建築師:這些機會不屬於香港

1 : GS(14)@2017-11-13 03:42:46

倫敦對舊樓改裝需求很大,吸引港人林韶麟(右)與吳尚年搵真銀。這是林韶麟的新居兼示範作,600萬港元買來改成1,700呎花園洋房,羨煞樓奴。

【文化籽:胚芽故事】記得好些年前我訪問新世代建築師樓MVRDV的創辦人Winy Maas,對於香港建築他以「悶」字一錘定音。建築師本應為大眾塑造棲身之所,改善生活,但香港在發展制約下不是屢創奇「則」,就是砍樹填海拆舊樓起豪宅,齊齊違背初衷,建築師恐怕惟有出走,才能尋到真正舞台。「倫敦很少新建房子,住緊戰前百年舊樓的大有人在。政府鼓勵買入舊房翻新、改建內攏,表達對舊物的愛惜。有如此眼光、資金和心思時間,真係可以賺到錢之餘,循環再用社會資源,免得下下都拆卸重建。」移居倫敦十多年的建築師林韶麟,港大建築系畢業後前來英國讀第二個學位,就留下來生根。因為加盟英資小型建築師樓一腳踢,練就他瓣瓣精的生存絕活,殺出一條血路。


最初他利用港式地痞智慧,配合現代人生活方式幫客人改樓,例如戰前舊樓無沖水廁所、廚房面積細卻有千呎大花園兩個車位,他協助擴建廚房、加建溫室,將停車場或儲物室改建睡房,實用呎數一千變兩千。就算樓市不升,樓價亦會隨地積比率自我倍級升值。「倫敦基本上沒有地積比率的限制,只要不向高空發展,擴大實用面積不須補地價。唯一的風險是受規劃法(planning law)監管,倫敦33個區各自有發展法規,只要懂門路依法申請,基本上不是問題。」林韶麟認識一些投資者每年挑兩幢舊樓改裝套現,變成全職。「有人在切爾西區一帶狂挖三層,加上本身兩層,住五層的豪宅咪話唔爽。」

4,000萬買地買危樓 改建34房精品酒店

有圖有真相,林韶麟向我展示了一個位於Sewardstone Road的獨立屋的改造計劃,他甚至把車房連增建部份拓變成了第二間屋,是劏房2.0演變的劏屋。「所以呎價沒變,房子自動增值五成。」另一個位於Lonsdale Road連車房樓宇,他花兩年將實用面積增加一倍,結果此樓由1,600萬港元升值至3,300萬港元。位處倫敦北部Enfield鎮、林韶麟自住的老宅新居,自然成了他改頭換面的示範單位。香港人夢寐以求的天幕溫室延伸至近千呎草地上,拓建成飯廳,屋頂加建了客房。他只花約600萬港元買了這郊區的獨立屋,在香港同等價錢或許只能買新界400呎蝸居,改裝後實用面積倍增至1,700呎,樓價也翻倍。「記住,係合法擴建,唔係偷偷摸摸的香港式僭建。」同樣來自香港的建築師吳尚年補充。回報可觀又能一展創意,林韶麟與一班志同道合的建築師朋友索性成立財團聯手在倫敦尋寶,甚至變身迷你發展商,吳尚年便是其中一員。他們越戰越勇衝出倫敦,甚至在英國北部的Darwen買地買危樓,計劃改建為有34房、22,000呎的精品酒店。「平到你唔信,地買回來是500萬港元,連一家百年歷史遇過火災的丟空酒吧,政府不知幾想你幫危機重建,整個翻新項目投資約4,000萬港元,在香港買間公寓都唔得。」吳尚年說,英國跟香港不同,香港地貴、麵粉貴,所以做出來的麵包(房子)貴到超離地。「英國地大麵粉很便宜,最值錢是它的規劃許可(planning permission),才會令個麵包貴。所以英國很多潛在項目需要時間去尋寶、增值,加鹽加醋令不濟的項目變成好嘢。」近年英鎊滙率下降,不少外資都跑到英國買樓,令英國的房價亦炒起來。林韶麟指,受惠於大城市規劃(Big City Plan)發展藍圖,英國樓價近兩三年升逾20%,倫敦買樓要付印花稅,若放租要繳交收入稅,針對買第二層樓也有微辣招。「這裏的機會比香港多,香港來來去去都是四大地產商,做些倒模式的發展,沒有發揮空間。因為香港樓市太好,肯建四面牆出來就有人買,根本不需要思考如何令樓盤增值,這裏不是這樣。」吳尚年為香港建築業把脈說。林韶麟補充,除了賺錢外,他們有個信念,利用港式創意,在社區保育、環保、空間需求和城市規劃之間尋求突破,諗計建真正的安樂窩。


香港人夢寐以求的天幕溫室延伸至近千呎草地上,變成飯廳。林韶麟指改裝自由度大,風險是過城市規劃那關。

由屋內望出去,可見拓建的有景飯廳。


兩人都說英國機會較多。他們越戰越勇,決定衝出倫敦,與其他合作方在Darwen買地買危樓。

兩人在Darwen所買的危樓。

兩人把這危樓,計劃改建為有34房、22,000呎的精品酒店。


位於Lonsdale Road的連車房樓宇,未改裝前之貌。

他花兩年將實用面積增加一倍,結果此樓由1,600萬港元升值至3,300萬港元。



編按:報道刊登前,〈果籽〉接到不幸消息,受訪者林韶麟先生遇意外離世,本報特向他的親友送上最關切的慰問。鳴謝:http://homeaway.com


記者:鄭天儀攝影:王國輝(部分圖片由被訪者提供)編輯:翟純恩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112/202105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107

何濼生﹕僭建有條件合法化 助提升公眾利益

1 : GS(14)@2018-01-22 05:16:52

【明報專訊】公共經濟學一個經常關注的原則叫「柏拉圖效率」(Pareto efficiency)或稱「柏拉圖最優」(Pareto optimality) 。簡單地說,若有一做法可提高社會上一個或以上的人的福祉,而又不會損害任何其他人的福祉,公眾利益就算有所進步;當一切可以如此提升公眾利益的機會已用盡,社會就達到柏拉圖最優或柏拉圖最高效。

香港是一個寸土尺金的地方,基於物盡其用的原則,僭建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法例規管樓宇的改動,首要的目的是保證改動符合安全,其次是保證不影響其他人士和符合地契的規定。由於地契的規定會影響地價,偏離規定可能需補回地價,亦可能會影響應課差餉租值,因此,任何樓宇的改動都應循規蹈矩。不守規矩應罰,這點應毫無懸念,亦絕對合符公眾利益。

倘不損人利益 何必花費還原

然而,如果僭建符合安全,又不損害任何人的利益,為什麼必定要花費資源去把僭建還原?記得唐英年巨宅有僭建巨型地庫。地庫還原了、沒有了,建築廢物增加了,結果是堆填區將更早填滿,另一方面覓材料填回地庫也會進一步破壞環境。損害各方利益,就是為了「守法」。

是以本文以僭建有條件合法化為題,希望社會各界多一點討論這個議題。

愚見認為:違規擅自改動樓宇應罰。罰則亦當然要有適當的阻嚇力,嚴重違規須嚴懲;輕微違規應輕罰。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固然要拆除;評估後認為因任何理由不符合公眾利益的也要拆除。符合安全又無害於公眾利益的可保留,但要追回差餉差額,以及視情况追補地價。

要追回差餉及補地價

作為寸土尺金的地方,香港多僭建物有其客觀的合理性,不應全面取締,亦不應視而不見。當天林鄭為新界僭建物影相登記,算是什麼?沒有罰,沒有收差餉差額,沒有追補地價,是不是不了了知,存冊算數?

筆者建議,僭建物被發現後屋宇署應先要求屋主找合資格人士檢驗是否安全。如果他不願意,才發清拆令。

僭建有條件合法化符合香港的公眾利益;有條件合法化不但無損法治精神,還可以還法律服膺公眾利益的本意;相反,只為追隨法治而損害公眾利益完全無理。

珠海學院商學院院長

[何濼生 濼觀天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794&issue=201801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0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