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決定一家公司成敗的關鍵是,CEO是否掌握了驅動企業內部的方法。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投資人說(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轉載
最近,投投對創業中的兩類狀況深有感悟:一類是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大家特別有勁,半年後團隊士氣逐漸喪失;另一類就是剛融到了錢,在外人看來最風光的時候,公司內部卻士氣低落,合夥人開始鬧分家。
如何找到合適的合夥人?
如何提升團隊的管理效率?
如何促進團隊內部之間的融合?
前段時間,投投讀到了王建慶女士的這篇文章,讓我對這些問題,有了全新的認識。王建慶女士曾對聯想歷史上重要的成功及失敗業務進行過系統的分析總結,對考察、判斷CEO及管理團隊,和如何對被投企業提供增值服務做過深入研究,在她看來,最終決定一家公司成敗的關鍵是,CEO是否掌握了驅動企業內部的方法。
1.選人的原則:事為先人為重
君聯資本在2000年開始籌備,團隊都是聯想出身。那個時候我們一點也不懂投資,為了學習,我們在中國的創業者中做了個調研,一個一個打電話、面談,問他們什麽樣的投資人最歡迎,創業中你們會遇見什麽困難。最後,我們總結出了中國創業者的兩大難處:
第一大難處:就是沒有錢;
第二大難處:就是從來沒有人教他怎麽管理,完全都是自己摸索。於是,除了投資,幫助創業者做好管理就成為了君聯資本的一塊增值業務。基於君聯資本在做了一些失敗項目的複盤,我在找人、團隊融合、運營管理方面也有一些心得感悟。
我們有一個原則:事為先人為重。選人應該在能力強的人里選認同你價值觀的。對於不認同你的人要看什麽原因,有沒有可能轉變,沒有可能的一定要解決,不能嫌麻煩。
雖然說是CEO看能力選人的,但實際上創業早期雙向選擇的特征很明顯,創業者自己也要具備服眾的能力。第一個就是自己的業務能力。如果創業階段的CEO只負責人事或者財務,時間長了有可能大家對你不是太認可。
因為創業時期能早點解決生存問題,給大家賺錢是最重要的。所以說,創業早期的CEO最好是業務能力強,技術過硬、能拿單子、能整合資源。等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戰略、管理這些要求就上來了。你在早期的時候要想服眾,業務能力強是必須的。
CEO自己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手下要有獨當一面的帶頭人,這個帶頭人是可以接受任何事的挑戰,包括一些雜事。創業狀態往往是一個蘿蔔幾個坑,那些快速成長的企業也類似,當你看到一個蘿蔔一個坑時,這個企業可能就該走下坡路了,所以創業階段每個人做很多雜事兒是非常正常的。另外,這個帶頭人如果堅信公司的發展,未來想成為一個獨當一面的管理者,這些臟活累活對他都是學習和歷練。
如果你挑的這個帶頭人是專家型的,那你要想清楚,是不是一定讓他幹臟活累活。當然,我覺得,早期企業大家一起幹活的創業氛圍非常重要。骨幹們的帶頭作用尤為重要,如果這是一個需要帶人的專家,就應該也要做其它的事情。
這時候很多創業者就會說,我剛開始一沒資金二沒實力,找不來人。我來跟大家分享雷軍的一個經驗。當年他做金山的時候,金山的業務一度非常差,走下坡路,員工紛紛離職,當時公司只剩下27個,作為CEO怎麽辦?這是九十年代,沒有錢,也看不到前途,雷軍怎麽做?
首先,他很自信,認為在北京1000多萬人里找幾十個人,一定能找到。其次,他非常用心去找。他讓朋友推薦,把做軟件的牛人列了一個清單,大概20來個人,然後就請這些人吃飯,差不多平均請每個人吃了三頓飯,最後找來了兩個人。
除此之外,他還去清華大學,逮人就問你們計算機系誰學習最好,他就到人家宿舍里坐著不走,講什麽呢?講他對這個公司未來發展的理想,講他要做這個公司基本的價值觀,當然也講技術。
所以創業者們要好好思考一下,你是不是真正下到工夫了,這很重要。現在獵頭服務比以前發達很多,但找感覺這件事,是別人替代不了的。
2.團隊的三個重點:合夥人、空降兵、公司元老
有了人,不代表就有了團隊。創業團隊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調整,創業團隊很難一開始就是完美的,所以我們要接受不完美,但最好能提前減少問題的發生,比如,創始團隊的出走,空降高管的融合、公司元老的利益分配。
第一,想要團隊不分裂,不要忽略合夥人的感受。前不久我接觸了一個創業的CEO,他說他創業找了一個非常信任和了解的人——中學同學,在前3年兩人也是非常默契的。但今年在沒有任何癥狀的情況下,這位同學提出了辭職,搞得他非常被動,在公司造成了特別大的震蕩。
然後他跟公司里的人一個一個地談,最後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願意留下來,剩下的人跟同學走。他說怎麽也想不明白為什麽,後來跟這個人聊天,就問什麽原因,對方說因為覺得跟他在一起特別壓抑,什麽事都是你光鮮,你是老大,我永遠都是老二。
第二,不要空降高管一進來,就委以重任,試錯成本太高。引進人才的融合問題也是大部分創業公司都會遇到的。在創業的時候經常會說,我們就缺一個COO或CTO,人來了就一切都解決了。
這個時候你往往會對空降兵抱有非常高的期望,也為了盡快考驗這個人有沒有能力,然後把公司所有能給到的條件都給他,賦予他的權力特別大對他特別信任,招進來以後,蜜月期一過,馬上就不合適了。
其實找空降兵跟找合夥人是一樣的,一定要在能人中找價值觀相同的。引進來之後,先讓他做能看到結果、目標相對單一的事情,這是因為通過做短期看到結果和目標單一的事情,讓他來了解公司,讓我們來了解他。
空降兵的問題,大家老說是文化的問題,我們拿裁縫舉例。比如你找一個八級裁縫,要用絲綢做唐裝,但他是做西裝的,結果你把上好的絲綢給他,讓他上來就做絲綢唐裝,他能做嗎?你想想,你把公司那麽多的資源和時間成本給他了,他一剪子下去剪壞了,公司所有的人都看著他,說老板找了一個師傅,把事情做得這麽砸,然後大家就不願意配合。
但是如果你先給他一個布頭,讓他去做鞋,如果他基本功紮實且有悟性,一次就能做好,然後我們再給他大一點的布做個短褲,他如果善於學習總結,幾次就可以做你要的唐裝了。這樣風險也會降低很多。
前面每一次的成功都是他在公司建立信任的過程,同時也是他了解公司,了解公司做事風格的過程。但是招他來該給頭銜,該給待遇就給,不然可能招不來。但是進來後要有一個逐漸進入角色的過程,切忌高薪請來後就著急要大成績。讓空降兵成功是每一個CEO的重要責任,你要幫他創造條件,提供幫助。
如果你屢次沒有用好空降兵,員工會有三種心態:
1)、覺得你都用外人,永遠輪不上我們,對公司會沒有熱情。
2)、你老說我們不行,你找來的人也不行,對CEO會失去信任。
3)、第一次配合、第二次就觀望、第三次就可能拆臺,讓他早點兒走。所以必須在前面就把它當成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來設計。
第三,對公司元老,不能拿權力當回報。創業團隊大部分是以信任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但是建起來之後可能會發現他未必是你未來的核心成員,不要認為跟你創業的一定是核心成員,這就是考驗你是不是把企業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感情因素拿掉了。
但一定要想好創業元老的待遇,給他們相應的回報,這樣給後來的人也是一個積極正面的信號,他們會覺得對公司有貢獻的人老板都是記得的,千萬不要做卸磨殺驢的事,後來的人會看著你是怎麽對公司的元老。
3.管理的三個核心:信任、共識、考核
創業初期,大多是小團隊,暫時沒有建立完善的規範必要,但對於日常的活動,還是要有基本的規則的,這里有三個核心:
第一個核心,信任。CEO的行為是員工的榜樣,可信是最基本的要求。我在跟一位創業企業的CEO交流執行力的時候,他提到公司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通常是開會的時間到了,人總是到不齊,有的時候甚至連主持人都沒按時到會,然後就需要逐個給沒來的人打電話,問能不能來、幾時能到,這個現象讓CEO很頭疼。
後來我從公司內部的幹部、員工那里了解到,這位CEO有時候安排好一個會議,到開會的時候自己卻沒有來,也不會提前打招呼,害得大家在會議室里等半天,最後等到他「臨時有事,改日再開」的回複。而且大家說,這只是個最小的例子,還有很多公司的決定都是朝令夕改的,慢慢大家也習慣了,並且覺得公司任何事情定了都先別動,後面肯定還會改的。
做業績的時候CEO更要說到做到。我們作為創業者不能說我們是創業公司,能做到哪兒就做到哪兒。我見過一個CEO,比如今年公司的目標最好能到800,他非要把目標說成1000,為什麽呢?他說我知道我的員工,他們能完成800我就非常滿意了。
後來我就問,你說目標1000他們完成800你就非常滿意了,那你是不是要獎勵他呀?他說是啊!我說,那你的意思就是說不完成公司目標也可以獎勵了?後來他說這樣做好像不合適。我說這樣大家就會認為,老板說的事情都可以打八折。
柳總(柳傳誌)強調的是「做十說九」,如果每次說出來的東西都是做出來的打九折,員工就會想,老板說的目標我們每次都能超額完成,會越來越有信心。
第二個核心,共識。決策前遵循溝通機制,決策後在執行層面要有共識。關於溝通我覺得還是要形成機制,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比如多長時間必須要談一次心,多長時間要有一次務實會,什麽時候是務虛會,務實會幹什麽,務虛會幹什麽。
至於決策前的溝通,不能大家到辦公室才知道今天要做什麽決定,一定是提前溝通。決定一件事時,需要先溝通,能提前發現問題統一思想最好,然後再開會決策。
還有就是在看法方面達不成共識,這是非常影響執行的。如果達不成共識,有3個常用辦法:一把手拍板、表決、誰負責誰決策。事實上,在企業運作過程當中,第一和第三種方法用得最多,只有評先進時用表決多一些。
但是,不管誰決策都要對結果負責,這不光是為了算後帳,而是要讓拍板的人真的對決策過程和結果負起責任來。還要給大家強調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絕對不能有宗派,有話一定要放在桌面上。
在做決策時不管之前怎麽吵,一旦決策定下來,所有人對員工對外都要統一口徑,都要表現出對這個戰略的理解和支持,只有這樣這個決策才能執行下去。有班子可以群策群力,也是對一把手的約束。
第三個核心,考核。創業公司也可以考核,但不要像大公司那麽細、那麽系統化。把今年要做的幾件事說清楚,再把每個合夥人負責的事情想要達到的狀態描述出來就可以。另外,越核心的成員越要與公司整體掛鉤,對員工來講只與自己工作崗位和任務掛鉤就可以。
我們在做績效管理的專題研究時,對很多公司做了調查,也拜訪了BAT、小米、京東等等一系列新興互聯網明星企業,我們發現這些公司都有考核,而且絕大部分的公司都是強行分布,大部分公司有末位淘汰。
我們強調公司的核心高管與公司的整體目標掛鉤,因為他們的責任範圍大,需要有全局觀,而且一般都有期權,這些人應該共同承擔公司整體業績和長期發展的責任,所以應該與公司整體掛鉤。
你熟悉的科大訊飛是2001年我們公司成立後投的第一家公司,我們投的時候,劉慶峰剛剛碩士畢業,公司典型的學生創業團隊。但是早期持續幾年虧損,劉慶峰帶領的核心高管承諾完不成目標業績就拿70%的工資,其實他們工資本來就不高,結果在那幾年他們堅持只拿70%,但員工該拿多少拿多少。
當然,除了要掌握方法,早期團隊共享願景比什麽都重要。一把手你要提升大家對事業的理解,要有信心,要對創業的艱苦準備做足;另外也要用每年的營業額告訴公司,我們今年又擴大了,大家才能覺得跟著你幹真行,年年都在進步。
證監會會網站公布了2016年10月全國期貨市場交易情況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0月份動力煤成交738.36萬手,較去年同期增長逾305倍,去年10月份動力煤成交2.41萬手。
其他品種,2016年10月份錳矽成交32.8萬手,較去年同期增長逾184倍,去年10月份錳矽成交1770手;2016年10月份熱卷成交276.08萬手,較去年同期增長34.54倍,去年10月份熱卷成交7.77萬手。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日前報道,全球首列零排放的氫動力列車將於2017年12月在德國投入運營。這款列車由法國阿爾斯通公司於兩年前開始研制,並於今年初在德國柏林國際軌道交通技術展覽會期間首次亮相。這一突破標誌著汙染嚴重的柴油動力列車有可能下崗。
德國《世界報》稱,這種列車將於明年底在德國下薩爾森的線路上運行,該州交通部門已訂購了14輛,目前正在進行相關測試和驗證工作。據悉,德國目前已有4個州同法國阿爾斯通公司簽署了協議,總共將購買60多個列車車頭。阿爾斯通公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亨利·波帕-拉法基在聲明中表示:“這是清潔交通領域一項極具突破性的創新。”
據科技日報報道,這款列車名為“CoradiaiLint”(Lint是輕型創新型本地運輸軌道車輛的縮寫),它只釋放蒸汽和冷凝水,而且除了輪子和風聲外,幾乎沒什麽噪音。這款列車的配置同柴油列車一樣,但完全基於氫燃料電池技術。推動列車前行的能量由位於列車上方的大量燃料電池產生。這些電池讓氫氣和氧氣結合後產生電,然後將電存儲在蓄電池中。
阿爾斯通公司表示,每兩個車廂的列車需要一個燃料電池及94公斤的氫氣罐,滿罐氫氣能使列車搭載300名乘客行進800公里。
盡管新型列車最高時速約140公里,遠低於德國的城際快車及法國的高速列車,但它非常適合安靜舒適的短途旅行。
阿爾斯通表示,今年初亮相的試生產列車的基本測試工作將於今年底完成,隨後會在2017年全年經受更嚴苛的測試,有望明年底獲得德國聯邦鐵路局批準後開始運行。
中航動力11月7日晚間發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公司將以32.11元/股的價格,募資100億元,用於償還借款和補充流動資金。公司實控人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將以45億元現金認購部分股份。
公告顯示,本次非公開發行的股票不超過311,429,457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0億元,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擬將66億元用於公司本部及下屬子公司償還金融機構借款本息,剩余部分用於公司本部及下屬子公司補充流動資金。公司下屬子公司償還金融機構借款本息和補充流動資金事項,在本次募集資金到位後公司通過向子公司增資方式實現。
本次非公開發行股份的發行對象為中國航發、陜西航空產業集團、貴州產投、貴陽工投、沈陽恒信、湖南國發基金、諾安基金、東富新投、中航基金及中車金證。其中,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和中航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將分別以現金人民幣45億元和3億元認購本次非公開發行的股份。
公司的控股股東為西航公司,其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數量為596,635,147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30.62%。按照本次非公開發行的發行數量上限測算,本次非公開發行不會導致公司的控制權發生變化。
中航動力的三季報顯示,公司2016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125.99億元,同比下降9.39%,國防軍工行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3.65%,公司本季度營業收入環比上季度增長2.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0億元,同比下降41.78%。同期,國防軍工行業平均凈利潤增長率17.48%,公司本季度凈利潤環比上季度增長14.31%。
期貨夜盤開盤,動力煤跌近4%,焦煤、焦炭跌逾2%。
鄭商所通知,自今日夜盤起動力煤日內平今倉手續費調整為30元/手。11日晚夜盤交易時起,若某客戶當日在動力煤單一合約交易量超過8000手,且日內平今倉交易量超過2000手,對該客戶該合約當日交易手續費加收30元/手。
大商所決定自11月8日結算時起,焦炭、焦煤品種最低交易保證金標準提高至11%,漲跌停板幅度調整至9%。自11月9日交易時(即8日晚夜盤交易小節時)起,焦炭和焦煤品種非日內交易手續費標準由成交金額的萬分之0.6提高至萬分之1.2,日內交易手續費標準維持成交金額的萬分之7.2不變。
另外,有消息稱發改委將於11月9日,邀請陜西省發改委、煤炭局,山西省煤炭廳,內蒙古煤炭局,交通運輸部水運局,中國鐵路總公司運輸局,秦皇島港務集團,神華集團,中煤能源集團等單位召開會議,研究做好新增運力和有效資源的工作銜接。
三大期交所8日午間接連出手調控,其中,鄭商所通知,自今日夜盤起動力煤日內平今倉手續費調整為30元/手。11日晚夜盤交易時起,若某客戶當日在動力煤單一合約交易量超過8000手,且日內平今倉交易量超過2000手,對該客戶該合約當日交易手續費加收30元/手。大商所決定自11月8日結算時起,焦炭、焦煤品種最低交易保證金標準提高至11%,漲跌停板幅度調整至9%。自11月9日交易時(即8日晚夜盤交易小節時)起,焦炭和焦煤品種非日內交易手續費標準由成交金額的萬分之0.6提高至萬分之1.2,日內交易手續費標準維持成交金額的萬分之7.2不變。
受此影響,動力煤午後跌停,焦煤跌幅擴大至逾3%,螺紋鋼、鐵礦石、焦炭等漲幅縮窄。
盤面上,午後煤炭板塊跌幅擴大,金瑞礦業跌幅逾5%,陜西煤業、中國神華跌幅逾3%,恒源煤電、大同煤業等個股跌幅逾2%。
鄭商所9日發布《關於調整動力煤期貨交易保證金標準和漲跌停板幅度的通知》稱,經研究決定,自2016年11月11日結算時起,動力煤期貨合約交易保證金標準由原比例調整為8%,漲跌停板幅度由原比例調整為6%。
期貨夜盤開盤,多數品種保持日內漲勢。截至發稿,滬銅漲4.31%,菜粕漲逾3.79%,玉米漲3.11%,玻璃漲2.4%。
黑色系逆市領跌,截至發稿,動力煤跌近3%,焦煤跌逾2%,焦炭、熱卷跌逾1%。
發改委主管《中國改革報》刊文稱,目前的煤炭供應緊張只是部分地區的階段性現象,從整體上看,我國不存在“煤荒”問題。其援引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人士稱,從長期看,煤炭供應存在的“絕對過剩”格局並未改變;目前部分地區出現的供應緊張和價格上漲,主要是受冬儲煤季節需求、運輸,以及遊資、中間商炒作等因素影響出現的短期現象。
期貨市場收盤,鄭醇漲停,鄭棉收漲2.58%,橡膠漲2.26%,棕櫚、焦煤、熱卷、菜粕、瀝青漲超1%,玻璃、焦炭、鐵礦石、螺紋鋼等收漲。
鄭煤、滬鋅跌超3%,滬鉛、雞蛋、滬錫、滬鋁跌超2%。
17 日,發改委官網上發布了題為“加快簽訂中長期合同 建立煤炭行業平穩發展長效機制”的新聞 ,除了明確了電煤中長期合同基準價為 535 元/噸和保障運力等穩定煤價措施外,指出“所有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合法合規煤礦,在采暖季結束前都可以按照 330 個工作日組織生產”。 若全國合規產能均恢複 330,月均增產能夠達到 5200 萬噸左右水平。
東證期貨認為,短期動力煤價格將由於港口庫存累積、 電廠的延遲補庫行為以及煤炭供給大幅釋放的預期存在一定的下行風險。但由於處於旺季, 電廠耗煤量仍將季節性回升。即使價格回落,幅度也會比較有限,期價總體仍趨於震蕩。未來更大的風險在於冬儲需求存在預期差、供給可能超調以及行政性調控供給存在滯後性使得明年一季度動力煤存在更大的回落壓力。
期貨午間收盤,菜籽漲逾6%,甲醇漲逾4%,鄭棉、橡膠漲逾2%;滬鋅跌超4%,滬鉛、動力煤跌超3%,鐵礦石、滬鋁、PVC跌超2%,滬錫、滬銅跌超1%。
中信建投在研報中指出,美聯儲年內加息預期影響, 美元再創 14 年新高,有色整體承壓。
另外,統計局數據顯示,10 月銅產量同比大增 7.1%至 73.7 萬噸, 供應端供應壓力依然較大, 此外銅現貨升水轉為貼水,短期銅繼續回調概率較大。鋅受昨日統計局公布 10 月鋅產量同比增加 4.5%至 55.50 萬噸, 引發市場對鋅供給是否趨緊的擔憂, 鋅價出現回落。鎳受菲律賓部分地區雨季影響,供應端有一定趨緊,鎳價受到一定支撐。國內方面,通脹預期依然存在,有色不宜過分看空, 此外, 由於近期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多, 建議投資者註意風控。
高盛表示,未來三個月、 6 個月及 12 個月銅價預估分別為每噸 5,000 美元、 4,800 美元及 4,800 美元,此前預計為每噸 4,300 美元、 4,300 美元及 4,200 美元。高盛稱: “雖然強勁的需求促使我們調升對基本金屬價格的預估,但我們認為市場中一些金屬已經變得太利多太迅速,即銅,未來我們將繼續看到供應差異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