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岸三地:積極不干預名存實亡 Uncle Ray

2008-11-11  AppleDaily

自 港英到現在,香港政府一直以「積極不干預」為政策背後的指導思想,但問到這個口號的實質內容,政府的解釋一直是支支吾吾,只能說「如果市場失效時,政府就 必須干預」,但甚麼是市場失效?西隧在車流大跌時,違反經濟規律大幅加價,是否市場失效?政府施壓要銀行向雷曼苦主賠償,是否市場失效?油公司、街市豬 販、菜販加快減慢,是否市場失效?By the way,12萬港元一個月的政治助理及「搓my breast」的特首辦高級影印員,又是否市場失效?

該管不管

香 港管治班底之差勁,相信連溫總也始料不及。中台三通,香港航運業、物流業、金融業、旅遊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只草草了事地動用六、七百萬港元在台灣成立 代辦處,完全沒有任何針對性的部署;星展、高盛等大行紛紛裁員,銀行收緊水喉,中小企倒閉潮山雨欲來,港府無動於衷,除了成立甚麼「機遇」委員會外,一籌 莫展。曾特首與老董的距離大幅拉近,相信明年七一,人山人海的盛況又會出現。電台節目聽到陳局長大談政府一早已預知香港經濟變差,正好證明政府有預知能 力,但沒有處理好危機的能力,God bless Hong Kong。

肥上瘦下

目前政策的結果是大財團得益,但低下階層市 民出路及利益受損──領匯扼殺小商戶的生存空間,以禽流感為藉口趕絕雞販的生計,增加300元生果金又要入息審查;相反,紅灣半島、兩電那「搞笑」的 9.9%利潤協議、梁展文事件及東隧加價,總之大財團就肚滿腸肥。這都是「社民連」上位的背景。香港的堅尼系數是全亞洲最高,金融海嘯、超級富豪輸錢,從 好的方面想,香港的貧富懸殊拉近了一點。Uncle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1

中環在線:瀋陽官員夠積極感動綠城副主席 李華華

2010-7-26  AD





 

全中國有成600幾個城市,點樣先可以吸引到商家投資,真係好考起各市長嘅功夫。綠城中國(3900)近年計劃積極拓展東北市場,最終揀咗瀋陽市;集團副主席兼執行董事羅釗明仲有意未來3年喺當地投資300億人仔,睇嚟瀋陽真係有過人之處。

羅釗明話,瀋陽市官員嘅辦事態度好感動佢。嘩!做生意咋喎,使唔使出動到「感動」呢兩隻咁有力嘅字呀?

話說有次瀋陽市官員要同佢傾投資大計,不過嗰段日子佢好忙,只係得番某日喺深圳機場等飛機起飛時嘅一個鐘頭清閒啲,點知對方就決定由瀋陽飛到深圳機場,同佢開一個鐘頭會議。

仲有,佢發現瀋陽市市長嘅卡片印埋手提電話號碼,相當認真;而同當地官員開會效率高,唔需要陪飲好多酒。所以綠城決定喺當地發展房地產嘅同時,亦會參與當地嘅保障房建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54

腾讯12周年 马化腾承诺更加积极推动平台开放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17/2061315.shtml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100多年前,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写下这样的感叹。当腾讯公司迎来12周岁生日之际,腾讯CEO在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也发出了类似的感慨:“这不是最坏的时刻,也没有最好的时刻……”
这两句话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于揭示了世界上无处不在的二元悖论和矛盾统一。最顺利的时候,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最糟糕的时候,或许也正蕴藏着新生的力量。
这时候,腾讯QQ的注册用户超过10亿,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亿,腾讯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在腾讯的事业走过12个年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史无前例的危机,使马化腾陷入深深的反思,重新去思考腾讯未来的发展道路,寻找“再造腾讯”的新的力量 与智慧。因此,“再过12年,我们将会对这段日子脱帽致礼。”“或许未来有一天,当我们走上一个新的高度时,要感谢今天的对手给予我们的磨砺。”
这不由得使人想起任正非那篇著名的《华为的冬天》。在华为的事业蒸蒸日上、如日中天之时,任正非时刻思考的却是:“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 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同处深圳这块创业的热土,马化腾与任正非以及千千万万的特区人一样,具有那种挥之不去的深重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腾讯从 来没有哪一天可以高枕无忧,每一个时刻都可能是最危险的时刻。”
客户永远是对的。当马化腾重新审视这一段风波,他想到的不是自身的委曲,而是 “我们要在文化中更多地植入对公众、对行业、对未来的敬畏。”互联网行业是最为开放的行业,用户的选择最为自由。互联网公司必须时时刻刻把用户放在首位, 这是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如履薄冰的腾讯,始终担心用户的抛弃。“只有当有一天腾讯丢掉了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用户服务的文化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灾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马化腾反思的结果,绝不仅仅是一些心灵的感悟。度过12周岁的腾讯,将往何处去?腾讯的“未来之门”,将向哪一个方向开启。令人欣慰的是,马化腾给出的答案,是尝试在腾讯未来的发展中注入更多开放、分享的元素。
企业要在生态系统中和谐生存,不仅要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竞争对手的关系。成功的企业,从来都是懂得合作与分享的。一个封闭的企业王国,哪怕是不断创造好的产品与服务,最终也会陷入“华山一条路”:不断地高速扩张,停一秒就会死。
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凡是故步自封的公司,最终都走入了死胡同。自我膨胀的最终结果,往往是从巅峰快速滑落。只有时刻创新、不断求变、勇于开放的公司, 才是真正的王者。如今,IT界的开放平台,无论是苹果的APPStore还是Facebook的社交网站,都日益彰显出合作的力量与开放的价值。马化腾承 诺,腾讯将更加积极地推动平台开放,关注产业链的和谐。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到腾讯的开放平台中来,与腾讯一起开发应用开发中来,与腾讯 一起共赢。
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谦卑之心,马化腾立下誓言:腾讯的梦想不是让自己变成最强、最大的公司,而是最受人尊重的公司。但愿,未来的又一个12年,腾讯能够用自己的行动作出诠释。(董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31

皇朝傢私(1198.HK) - 肥了自己的積極擴充(一)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以下是幾年來皇朝傢私(1198.HK)的企業動作。
日期
企業行動
涉及股數
每股價格($)
佔當時已發行股數的百分比(%)
佔當時已擴大發行股數的百分比(%)
備註:
02-Dec-10
配股
75,000,000
3.03
13.38
11.80
 留作發展之用
10-May-10
收購
24,186,000
2.15
4.52
4.32
 現擁有71%; 尋求16.5%; 目標公司的資產淨值:HK$30mil; 目標公司的稅後盈利:HK$17mil; 收購市盈率: 18.8X
04-Jan-10
收購
68,180,000
1.1
14.61
12.75
 現擁有0%;尋求50%;目標公司的資產淨值:HK$11mil; 目標公司的稅後盈利:HK$2.8mil; 收購市盈率: 54.0X
16-Jul-09
MBO
124,373,000
0.33
26.65
26.65
 MBO: HK$41mil
16-Jan-09
供股
155,587,000
0.27
50.00
33.33
 2供1; 留作發展之用
09-Oct-07
收購
10,588,000
1.7
3.52
3.40
 現擁有19%;尋求19%;目標公司的資產淨值:HK$5.4mil; 目標公司的稅後盈利:HK$4.8mil; 收購市盈率: 10.0X
以$0.33作管理層收購(MBO),明顯低於內在價值,聰明!損失的是那些賣給管理層的投資者。
不問價發行股票收購,由$1.7-$3.03都有(未經股票增加而調整)。收購市盈率高達54倍。管理大一點的公司,權利多一點,荷包也滿一點吧。
而多年來的每股盈利卻......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1

太平洋恩利系列 - 積極擴張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617177

恩利其實今年有好多動作,主要都和中漁有關,現將非秘魯部份總結如下,秘魯果面下篇先講:

 

2006年2月20日之前,中漁只有七艘超級拖網漁船。2006年2月20日按「船舶經營協議」幫襯Alatir 增加七艘,該等船隻全部備有於北太平洋俄羅斯經濟水域作業所需捕撈配額及牌照,並具備先進技術,提升魚獲之餘,亦加強在海上捕撈處理能力。租船期十年,可再續十年,即之後船租每日艘每USD12,000, 再加減除固定船租後的經謍溢利的20%為浮出租金。「經謍溢利」即係唔計中漁租船的利息支出。

2007年1月4日,中漁簽定與Perun & Alatir 簽定「第三份船舶經營協議」,租用三艘大型拖網漁船,大型拖網漁船擁有所需捕撈配額及許可證,容許其於北太平洋運作。費用為USD150m, 為期18年,即每日每船USD22,831,再按以上方法加20%作為浮動租金。中漁之大型拖網漁船隊伍規模將增至17艘,總噸數由59,000噸上升至75,629噸,料可進一步提升營運效率,另獲得捕撈配額。租金係升左好多,資料不全,冇最初七艘的魚獲噸數,但似乎這些大型拖網漁船比以前的既大,以前每艘船魚獲噸數為59000/14 = 4214噸/ship, 新果d 係(75629-59000)/3 = 5543噸/ship. 不過肯定既係unit ton ship fixed rent 都係貴左,魚價續升,長租廿年加少少分紅的策略証實係好聰明的。

2007年1月25日,中漁和Perun簽定「第四份船舶經營協議」,再租多六艘大型拖網漁船,大型拖網漁船擁有所需配額及許可證,容許其於北太平洋運作。固定船租亦為每日艘每USD12,000, 再加減除固定船租後的經謍溢利的20%為浮出租金。中漁之大型拖網漁船隊伍規模將增至23艘,料可進一步提升營運效率,另獲得捕撈配額。今次睇唔到船有幾大和預料新增魚獲噸數,所以唔知船租其實係平左定貴左。不過船主明顯係醒左,今次只係肯簽五年約。

2007年5月22日,中漁斥1,050萬美元(約8,190萬港元),收購秘魯捕魚公司Pesquera Pocoma SAC全部已發行股本,後者3艘持牌圍網漁船,載魚量合共692立方米,交易令中漁的圍網船隊增至26艘。我估大型拖網漁船,即係超級拖網漁船,但佢地應該同圍網漁船唔同,圍網船應該細好多。這三艘圍網船會在秘魯作業,每船船價為USD3.5m, 魚獲噸數呢? 1立方米既水重量為一噸,海水有礦物質應該又重d,如果海魚輕過海水好多,應該好難沉到落去,就當魚: 海水重量為1 : 1,每噸魚獲量/每船價為; 692x /3 = 231噸,每噸船價為3.5m/231ton = USD15151. 上面「第三份船舶經營協議」既每噸固定船租為(USD22831/day x 365 days)/ 5543ton = USD1503ton,即係最多係10年回本。注意,因為USD22831/day只是固定租金,未定分紅,所以一定係買得抵。

由於加船主要集中在2006年年尾(恩利三月年結的),所以個full year results 其實未反映哂佢加船帶來的效益。另外,恩利表示其正磋商更改一份船舶經營協議之條款(有讀者留言話新加坡討論區講係第四份),增加固定租金,減少/消除浮動租金消除藉以提升邊際利潤。我見到挪威一間捕魚公司上市presentation 話全球捕魚量之後15年都唔會有咩增長,但我相信中國需求只會不斷上升,長期魚價都係看升,依招封後門唔錯。

大家睇下依條link 既P.7就會見到養魚量會急升,海魚量幾乎係唔升。另外 P.11係魚粉價格。http://www.auss.no/auss_no/documents/AUSSPRE21092006.pdf

不過恩利負債真的好高,雖唔雖要擔心呢 ? 風險是有的,但借錢主要在中漁果面,宜家中漁既profit margin% 係32.8%!!! 仲要係已計入近十厘的貸款利息,大部份船都是租回來的,我話唔借錢擴張船隊就笨。

如果只按超級捕魚船的加權平均數字看,06年(到3月底)是7.75艘,07年是15.65艘,08年如果唔再加船是23艘。值得一提的是,捉魚by common sense 估都係一個季節性極強的行業,冬天取暖和暑假開車都會令油價上升;不同時間可能係不同魚類的捕撈季節,可能好平均,可能好偏重某些月份;再者有些月份可能會捉到高價魚,有些月份可能以低價魚為主。所以除非你對捉魚好有研究,否則用Q2 比 Q1 是沒有意義的,要理解新船的效益,都係要等一年做year to year comparison.

另外由於CN產量追唔上,中漁賣比PAH,同PAH賣比CN的百份比年年跌,所以管理層已經有擴充計劃。在青島紅島新廠房料於07年7至9月投產,總投資額8400萬美元,現時集團已有20座廠房,共有九萬噸產能,當青島新加工廠房投產後,可令集團整體產能提升至15萬噸。主要用於把加工程序所生產的廢料轉化為如魚粉等增值產品,除可為集團增加產量外,亦可提升邊際利潤。

2007年3月尾,恩利宣佈供股,二供一,d 錢會用黎供PAH既股票,同時PAH宣佈一供一,由於怕新加坡PAH供股不足,所以再發了一些可PAH換股債券,供股跟CB的錢會用黎增持中漁shareholding, 增持完之後,恩利hold 住 PAH既shareholding 會最多由65%攤薄至57%,但如公眾供股不足,個shareholding 就會dilute 少左。恩利對中漁既effective shareholding 會由18.7%增至41.6%。假設新加坡果面全全供股,及以06H1的數據看,盈利會增加約28.6%,但股數增加令盈利攤薄33%。不過,由於中漁只恩利增長最快的部份,最受益魚價上升也一定是上游業務,所以前景應該看好。

PAH consol 的全年盈利已經出左,06H1 : HKD117941m;06H2 : 267464m,FY 增長 約50%,等如如果假設CN & others 盈利等如06H1的數字,恩利全年盈利= HKD327285m,EPS = 0.29,約增長58%,宜家2.74計PE 9.5倍,如果計埋供股既33% dilution 同相應增加的28%profit, 出年如果everything being constant, 即係唔計漁船加權平均數加左,收購左秘魯漁粉廠,人民幣升值既約兩至三成forex boosted profit增長,青島加左新廠,個08年PE大約為9.5/1.28/0.67 =11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65

復航積極擴張 本益比居大中華區航空股之冠 鎖定利基市場 獲利能力勝華航、長榮航

2011-10-31  TWM




在兩岸三地中,台灣的航空股因為受惠兩岸航線的高獲利,本益比領先同業。

相較於華航、長榮航有近四成營收來自貨運業務,以客運為主、鎖定亞洲航線的復興航空,經營績效明顯更勝一籌。待新機隊陸續加入營運後,業績可望更上一層 樓。

撰文‧周岐原

當景氣降溫疑慮增加,台股反彈也有氣無力。若大盤修正趨勢不息,因政策開放受惠的產業,挹注效果值得投資人多加觀察。因為有政策加持,產業往往會打開更大 的市場,對應在經營基本面上,個股業績也將出現大幅成長、獲利能力躍升的機會;航空產業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由於政府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兩岸通航,在二○○九年至一○年景氣回升期間,國內航空股曾出現強勁漲勢,當時華航最高漲到二十六.一五元,長榮航也來到三十 七.三元,雙雙創近年新高。然而今年國際油價明顯上漲,成本壓力使運輸業獲利受限;加上歐、美經濟復甦不振,上半年各航空公司的財報表現都不如去年。

買新機擴充規模

配合「黃金十年」政策 準備大賺陸客財像是德國漢莎航空(Lufthansa),雖然上半年營收仍成長,但虧損金額已達兩億歐元,相當於比去年同期上升九八%;至於華航、長榮 航,前九個月營收已出現負成長,獲利能力也嚴重衰退,華航上半年的合併營業利益率更不到一%。在獲利衰退的影響下,華航與長榮航股價連番回檔,目前股價都 停留在季線以下。

在大環境局面不利時,政府提出「黃金十年」政策願景,其中一項目標是準備在五年內,增加中國來台旅客至每年一千萬人次。同時,也將簡化陸客來台手續、增加 國際旅館與航空公司機隊。這一系列政策,都有助於提升國內航空業競爭力,若政策順利開展,未來航空股的動能,可望比亞洲其他業者更強。

在國內,華航、長榮航是航空業界的代表;至於十一月初掛牌的復興航空(簡稱復航),則是定位在亞洲地區中、短程航線的航空公司。由於兩岸航線的客、貨運載 情況十分理想,復航去年提出長期換機規畫,第一波訂購的八架客機,預定於一二年至一六年陸續交機,若加上今年訂購的新客機,未來新機加入營運後,整體規模 將進一步擴充,一八年機隊數量可望達三十二架,帶動營收、獲利的成長。

客運貢獻要營收

燃油成本較低占優勢 將持續開發兩岸航線復航的營收貢獻中,有四分之一來自國內客運、國際客運占三三%、兩岸客運占三二%,來自貨運及其他營收者僅有一成。以客運為主的復航, 和華航、長榮航營運比重十分不同,這是該公司營運特色,但也為復航因應高油價成本壓力,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從獲利表現看,去年三家航空的合併營業利益率,介於一○.八%至一二.四%。但今年上半年,除了復航小幅衰退到八.九%,稅後EPS仍有○.七二元,原來 獲利大幅領先的華航、長榮航,本業獲利均快速滑落,華航上半年稅後EPS甚至小虧○.一四元。兩者獲利衰退,主因是貨運營收比重接近四成,在國際貨運市場 衰退下,整體營收自然受到影響。

另一個因素是成本,經營許多歐、美航線的華航與長榮航,燃油支出約占成本四○%。相較之下,以亞洲定期、包機航線為主的復航,燃油支出只占成本二八. 二%,%,在去年油價低檔期間,支出甚至一度低到只占二三.五%,顯得節省許多。綜合比較,復航一開始就選擇利基市場經營,鎖定亞洲及兩岸客運的模式,明 顯為其創造相對出色的經營績效,尤其目前復航的負債比率不到五○%,相對於華航、長榮航七○%以上,復航的財務體質更加健全。

值得注意的是,為復航貢獻三二%營收的兩岸航線,占復航的獲利比重卻接近五○%,是最重要的獲利來源。若復航能在兩岸拓展更多路線,對獲利將更有加分效 果。

據了解,掛牌之後復航即將取得安徽合肥、江蘇徐州、廣西南寧、浙江杭州、湖北武漢等新據點,分別由高雄、桃園機場出發,未來直航班次將由現行每周三十二 班,擴增到四十四班。

此外,受到台日之間「開放天空」政策帶動,目前每周包機航次約二十班的復航,有機會新增加福岡、琉球、大阪等新航線,拓展東北亞的營收比重。估計自明年上 半年開始,積極擴增班次的效益,將逐漸顯露在復航的營收數字上。

其實,亞太地區的航空運輸市場,本來就是全球航空業顯著的亮點。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先前就做出預估,表示亞洲的航空客運業務,將是全球成長最穩 定的區域。而在中、短程航線對獲利較有幫助的情況下,專注客運的復航業績可望較穩定。

而且在近年兩岸開放帶動下,市場給予航空雙雄的本益比,已經略高於大中華區其他對手。如國泰航空目前本益比四倍,在H股掛牌的中國國際航空、東方航空,本 益比分別只有四.五五倍、五倍。但相較於本益比六.四倍的華航、五倍的長榮航,復航目前本益比約十倍,而且近年的經營獲利績效佳,又有新機隊、新航線陸續 加入,未來掛牌後,長線的投資價值將相當可觀。

三大航空公司復航獲利能力最強股票代號 公司去年稅後EPS(元) 上半年稅後EPS(元) 前9月累計營收(億元) 累計營收年增率(%) 去年營業利益(%) 上半年營業利益率(%) 收盤價(10/25,元)2610 華 航 2.31 -0.14 988 -4.6 10.84 0.06 14.90 2618 長榮航 4.06 0.11 772 -1.9 12.43 3.21 19.70 6702 復 航 1.91 0.72 65 4.5 11.65 8.94 22.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20

獨家調查:過半數民眾贊成電費漲價部分用以發展綠能彌補台電虧損外 政府應有更積極作為

2012-4-2  TWM




 

選後各項物資齊 飛漲,民眾痛苦指數持續飆高,根據︽今周刊︾調查,有超過八成的民眾認為電價不該漲,若將漲價部分轉為發展綠能,則有超過五成民眾贊同,顯然民眾希望政府 調漲電價後有更積極的作為,而不僅是彌補台電虧損而已。

撰文‧鄭淳予、林筱庭

國內的油、水、電價格長期以來不 只隨著國際能源價格波動,也隨著政治、選舉等因素,擺盪在漲凍之間。

時間回溯到二○○八年,馬英九就任總統後,即宣布油、電、天然氣價格解 凍調漲,而今馬總統連任成功,新任閣揆陳冲上任後,國內油、水、電價調漲價格的聲音再度四起!

從總統、閣揆、經濟部長、台電一連串的言論當 中,已經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這一波「油電漲價」勢在必行,目前行政院、經濟部與台電已在密集研議電價調整案,據聞最慢五二○總統就職前電價就會調漲,初步 計算這波電價調整,漲價幅度可能多達兩位數。

民調結果

不應為了彌補台電虧損而漲由於二月以來油價、瓦斯漲個不 停,甚至學費也醞釀調漲,現在又多一個電價要調漲,在萬物齊漲、薪水卻遲遲不漲的同時,各界對於電價調漲反彈聲浪四起。《今周刊》也特別委請波仕特線上市 調公司,針對台灣民眾對於電價調漲及了解程度進行問卷調查。

根據《今周刊》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一般民眾不僅對目前國際電價行情一無所知, 對於當前台灣的低廉電價也毫無概念,但卻是聞漲色變。

根據國際能源署二○一○年調查,台灣每度住宅用電為二.七元,在鄰近國家當中,除了南 韓電價與我國相當之外,香港一度電為三.九元、日本一度電為七.五元。台灣電價偏低,電價應該調漲嗎?︽今周刊︾問卷結果顯示,有一八.四%的受訪者認為 「應該」,但是有高達八一.六%的人認為「不應該」。

會有這樣的結果,波仕特分析認為,這是因為香港以及日本的用電度數高,但相對來說,這 兩地的人民所得也高,因此可以負擔較高的電費。

若以去年台灣家戶每月平均用電為三二三度,換算每個月電費為八八二元,若電費調漲,大家可以 接受的漲幅區間為何?結果發現,有八七%的受訪者表示「每度電漲一元以內」比率最高,其次是「每度電漲一至二元」有一○.二%,其餘比率都在個位數以下, 由此可知,電費若真的必須調漲,若調幅在二成以內,將是一般民眾可以接受的範圍。

我們進一步問到,如果電價分級調漲,使台灣電價合於公平正 義原則,漲價的部分由政府成立專款協助發展我國綠能產業,則有過半數的民眾表示贊同,真正持反對或非常反對意見者,只有不到二成,這足以顯示一般民眾其實 願意接受有積極作為當作前提的電價調漲條件,而不僅是為了彌補台電虧損而漲價。

問題癥結

過低電價造成企業投資 誤判國際能源署資料指出,二○一○年在世界三十四個主要國家中,台灣的住宅用電價格倒數第二名,工業用電價格則是倒數第四名,到了一一年價差更形拉大。 「能源價格低於國際水準,只會讓台灣整體的能源使用效率低落,不利於長期產業競爭力。」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啟源說。

「台電價格訂定本身 就是個問題,長期以來都是亞洲鄰國最低價,起初是為了競爭優勢,但卻造成整體產業結構偏向石化、鋼鐵等重工業。」國政基金會科技經濟組召集人、政大經濟系 教授林祖嘉指出,電價偏低等於變相鼓勵高耗能產業,使得台灣的「能源密集度」(編按:即每單位國民生產毛額消耗的能源數量,高密集度代表能源轉換國民生產 毛額的成本偏高)長期居高不下。

以用電量來說,根據二○一一年的統計,台灣一年工業用電量占總用電量的七成,住商用電僅占三成,不過在電價 的分擔上,工業用電電價占總電費的六成五,住商卻占三成五。

綠色行動聯盟董事趙家緯就說,台灣工業用電量是住商用電的三倍,不過政府過去五 年,每年平均卻要花掉約五百億元補貼價格偏低的工業用電,用電愈多者受惠越大,顯然不合理。

根據美國能源資料協會統計二○一○年,同樣為創 造一美元的國民生產毛額,台灣比日本多消耗近一.八倍能源,同時每人每年消費一單位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比日本高出四○%。

「一切都是 因為油、電價格太便宜,尤其工業用電需求高,價格卻偏低,完全不合理。」林祖嘉說,這次電價調漲,台電應拉開電價級距,讓用電大戶負擔高電價,調整電價結 構才能使能源更有效利用。

補救方法

根據電力結構分級調漲費率「尤其電價只占重工業成本不到二%,政府根本不用 擔心調高電價會使工業出走,反過來更應該調漲促成產業轉型,才能符合國家節能減碳政策。」林祖嘉認為,往「無煙囪工業」發展,例如觀光、服務業等,才是未 來發展趨勢。

不僅是石化、鋼鐵等產業,台灣經濟研究院五所副所長陳詩豪表示,台灣高科技產業有一部分的競爭力就是靠低廉的水電價所培植。

「高 科技產業擁有密集的全自動化廠房,這些都需要靠大量電力維持運轉,但最後大家都在賺二%至四%的毛利。」陳詩豪強調,不符合成本的電價已長期誤導企業界對 資源成本的估算。「就因為台灣的能源價格完全被低估,讓大家誤判台灣能提供投資高科技產業的條件,最後可能也造成產業升級的阻力。」「電價每度不到三元的 時候,造成了大量的投資,但是當電價恢復到正常合理的水準,可能是四元或五元的時候,就會造成原先產業結構的崩潰。」依此看來,唯有立即導正各界對於能源 價格的錯誤觀念,才有可能遏止惡性循環的發生。

國內工業用戶一直是致使高耗電成本機組必須發動的高用電戶,但政府過去卻站在產業補助的思 惟,形同「買越多,算得越便宜」的計價方式,陳詩豪認為,分級電價的出發點就在於回歸成本使用的重分配,用電量最高者,就必須分攤費率較高的電費,這已是 必然的趨勢。

長久之計

調整台灣產業與能源政策

從︽今周刊︾這次所做的問卷結果顯 示,有超過半數的民眾在符合公平正義原則下,可以接受電價調漲,且漲價部分能撥入專款,協助發展綠能產業,顯然民眾並非毫無理性地抗漲,而是希望主管機關 在漲價的前提下,可以提出更具體、更具有建設性的計畫。

這部分則需要主管能源及台電的經濟部能夠具體提出一套完善的漲價計畫及配套措施,而 不要讓民眾認為電價調漲只是為了彌補台電的虧損。

以目前台灣經濟部旗下能源局在綠色能源的開發來看,主要還是以風力發電和太陽能光電為重 點,之後能源局也將陸續提出「千架海陸風力機」以及「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

但根據台電高層主管指出,現行太陽能電力每度成本高達十二至十 五元,民眾能否接受反映成本後相對昂貴的綠色電力,後續還有待觀察。

林祖嘉認為,能源價格上漲是長期趨勢,民眾一定要有心理準備,電價即使 現階段不調,未來幾年內也一定會大幅調漲,「尤其台電是國營事業,虧損也是全體納稅人在負擔,不如早日調整價格,讓使用者付費,而非由政府一味補貼電價。 ﹂其實在這波電價調漲聲浪之下,政府與台電要思考的,不應該只是彌補虧損、減少虧損的問題,而應該更積極地全面規畫台灣產業及能源政策的發展方向,而不是 讓台電繼續躲在「因為不能轉嫁所以虧損」的羽翼下不求進步。

綠色電力

指來自再生能源所產生的電力,如風能、太 陽能、水力等。一般電力使用因無法區別電力來源,故不會以電力來源的不同徵收不同電價,但綠色電力具有較傳統電力低碳與低汙染排放的特性,在先進國家被區 別於一般電力,而收取綠色電價。

逾七成民眾不清楚台灣電價很低你知道除了產油國之外,台灣電價幾乎是世界最低的嗎?

知 道

27.9%

不知道

72.1%

註: 有效問卷1980份

逾八成民眾不贊成調漲電價目前台灣每度電2.7元,鄰近亞洲國家除了南韓電價與我國相當之外,香港一度電為3.9元、日 本一度電為7.5元,你認為台灣電價應該調漲嗎?

應該

18.4%

不 應該

81.6%

註:有效問卷1986份

大部分民眾只願意微幅調漲去年台灣家戶每 月平均用電為323度,換算每個月電費為882元,若電費調漲,你可以接受的漲幅區間為?

每度電漲1元以內

86.9%

每 度電漲1至2元

10.3%

每度電漲2至3元

1.9%

每 度電漲3至5元

0.9%

註:有效問卷1986份

過半民眾同意漲價費用轉成發展綠 能產業如果電價分級調漲,使台灣電價合乎公平正義原則,漲價的部分由政府成立專款協助發展我國綠能產業,你贊成嗎?

同意

38.1%

沒 意見29.0%

非常同意

15.2%

反對9.2%

非 常反對8.5%

註:有效問卷1834份

不合理!

工業電價比發電成本便宜!

政府每 年平均花500億元補助過低的工業電價!若能開徵能源稅、降所得稅,並取消不公義的工業電價補貼,則可大大提升用電效率,讓數百億元稅金回歸民生福利中。

工 業用電

每度2.45元<發電成本每度2.82元<你家電費每度2.94元註:台電2012年1月資料工業用電補助多!

過 去五年共獲得超過2600億元的補貼

年度 工業用電價格

(元/度) 發電成本

(元/度) 工業用電補貼

(億元)

2007 1.93 2.37 527.56 2008 2.12 2.90 913.36 2009 2.46 2.68 238.58 2010 2.46 2.82 449.07 2011 2.45 2.82 472.82 資料來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51

帝寶設定抵押一.三億 李珍妮積極理財?

2012-7-9  TWM




全台指標豪宅帝寶的住戶各個大有來頭,近日與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外遇生子而聲名大噪的李珍妮,也是住戶之一。她不但靠著帝寶豪宅增值,累積身家逾三億元,而且日前還再拿房子抵押貸出五千萬元,總計目前負債一.三億元。

李珍妮在二○○六年買下一戶一百一十二坪的帝寶,每坪單價約八十五萬元左右,與藝人小S公公許慶祥和老公許雅鈞購入時間差不多,這個時間點,同時也是她與宣明智的女兒出生之後。

隨著近六年台北市房價飆漲,帝寶房價也大幅增值,以目前帝寶在市場成交價每坪兩百八十萬元估算,登記在李珍妮名下的帝寶市值已跟著漲三倍,價值近三.一億 元。由於李珍妮近年從科技業跨足時尚圈,也引進國外服飾名牌在微風廣場設櫃,她也利用台灣銀行低利率的條件,過去幾年,總共靠帝寶貸出了一.三億元,包括 今年四月才貸的五千萬元,不知是因財務或其他投資需求。

李珍妮對房地產投資情有獨鍾,房市投資客圈也傳出,日前她曾經評估過台北市精華地段店面,想置產收租,只不過目前市場丟出來的物件少尚未成交,但即使如此,李珍妮光靠帝寶這幾年的增值,已為她賺進億元,穩居貴婦行列。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22

田溯寧:最積極的云投資領跑者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17/0MNDEzXzUwMDQ0Mw.html

寬帶產業基金董事長田溯寧毫無疑問是國內「云產業」最積極的引領者。

從2008年開始,田溯寧就大力聯合各種力量,推動云計算產業在中國的落地。在2009年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田溯寧就稱,寬帶資本下一步的主要投資將會以「云」為核心來構建投資價值鏈,從基礎設施、操作系統、軟件到應用、內容。

事實上,從2009年開始,田溯寧頻頻飛往硅谷,在那裡,他看了不少硅谷的早期的云計算公司,業務領域涉及芯片、交換機等等。寬帶資本也投資了幾家云計算產業鏈上的早期創業公司。

田溯寧甚至把云計算產業的高度,提到中國經濟轉型的國家創新實力層面。他認為,「云計算帶來的將是一場破壞性的創新變革,於中國機會巨大。」 他希望在云計算時代,華人要改變『做苦力』的產業地位,引領創新。

在成立了北工大軟件云基地之後,8月16日成立的中關村云計算產業基地,其背後也和田溯寧的大力推動分不開。這一次,他充分運用了他的政界資源,他包括工信部、北京經信委、中關村管委會、海淀區人民政府都紛紛出面表示支持。

中關村云計算產業基地的目標,是做一個中國云計算的「創新孵化器」,「在云基地內有效對接硅谷云計算最新成果,匯聚最優秀的云計算企業,以及資本、創投的力量。」

目前,該基地已吸納了包括硅谷企業Evernote在內的21家企業入駐,此前,云計算已經成為各高新區競相引進的「香餑餑」。

在田溯寧看來,中國是數據最大的國家,而伴隨著寬帶應用普及化,移動互聯網加速,「big data」(大數據)的時代已經到來,云產業也將開始有實質性的發展。

但是,從這幾年云計算產業的發展來看,真正有規模、有競爭力的云計算公司並未出現,整個行業處於相對早期,很多投資機構和投資人也頗為觀望,擔心投資週期太過於漫長,且對於技術的考證、行業的判斷、發展中的輔助支持,也要求很高。

針對這種情況,「抱團」投資開始出現。這一次,寬帶資本聯合了金沙江創投、北極光創投、紅杉資本、合毓資本共同發起「云天使基金」。

云產業:自上而下的推動

在田溯寧過往談及云計算產業時,他曾反覆強調,政府應該是云產業強大的推動力量。

在 2009年的那次採訪中,他曾經為政府推動云計算提了三個方向:一是市場推動,比如政府的信息公開,建立政務云。二是政策規劃,下一步云計算要發展,要訂 立很多規章制度,包括數據擁有權問題、隱私問題,應該前瞻性地提出中國的數據法。三是政府要比較擅長產業的規劃,比如園區的規劃,與企業密切配合,促進中 國的產業升級。

聯繫到今天的北工大云基地和中關村云計算基地,提出的第三個努力方向,似乎已經走在了前面。

「我們中國的云和美國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根據田溯寧近年來的觀察,在美國由於有亞馬遜這樣的資源提供者,云計算的應用發展迅速,生態系統容易建立,但國內情況不盡相同,需要有其它力量進行推動。

「云 計算」的概念在美國已誕生數年。2006年,亞馬遜率先推出彈性計算云服務,隨後,Google首席執行官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會上首次提出「云計算」概念。簡單地說,「云端」的分佈式計算代替了本地計算機或遠程服務器的運作形態,讓數據中心以互聯網 的方式實現運行。而「云」包括了存儲、物聯、安全等不同板塊。

在國內,「云計算」的提法已經從一開始的神秘莫測,到今天的風生水起。兩年 前,鄭州高新區「數據銀行」作為國內第一個云存儲中心投入使用;去年,云海創想云存儲產業基地在無錫高新區奠基。云計算平台方面,出現了阿里云、盛大云等 以亞馬遜為師的平台方,以及百度這樣的存儲平台。但是,業內普遍認為,國內公司尚無一家可與亞馬遜媲美。

「從我這個角度推動云產業和投資,比如建立云基地,在過去兩年內做基礎設施部分的建設工作」,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田溯寧並未掩飾自己的野心。

實際上,相比互聯網行業的其它領域,云計算更加依賴於資本,對用戶數據積累和技術積累的要求,遠非小型創業公司短期之內可以達成。而政府在其中亦扮演著微妙角色。像Evernote CEO菲爾·利賓這樣的硅谷企業主,對中國的互聯網管制更是充滿困惑。

寬帶資本的優勢恰好可以幫助企業彌補這些短板。截至目前,寬帶資本一共投資了9家云計算公司,從服務器到虛擬軟件和管理軟件。

另據記者瞭解,4月20日宣佈成立的「云天使」美元基金,初始規模1000萬美元,主要用於投資云計算技術和服務相關的早期創業企業,每個項目不超過80萬美金,約400萬人民幣。

它的官方名字叫作China Cloud-Tech Angel Fund Partnership,中文名只是一個尚未被核准的通俗稱謂,如基金負責人秦捷所說,這間接反映了「云概念」的火熱——相關名稱多已被註冊,「基本上很難弄到你真正想要的名字」。

分羹云計算:一場長跑運動

儘管概念火熱,云計算產業鏈上的公司,形成規模、盈利模式突出的卻並不多,大多云計算公司,尚停留在初期階段。

云計算領域的投資,目前集中在兩大板塊:第一是云計算技術,囊括虛擬化技術、云計算平台的引擎、集群管理、平行計算等。另外一個方向則是云計算服務。秦捷向記者表示,雖然沒有明確的預期比例,但後者將是云天使基金的投資重點。

「云天使看好移動互聯和SaaS(軟件即服務)」,秦捷進一步解釋,「移動互聯網範圍廣泛,各種各樣的應用可以在上面實現,只要使用云計算服務的提供形式。隨著移動終端功能的越發強大,隨時隨地的服務都可以推到智能終端上,市場潛力很大。」

在高德納諮詢公司(Gartner Group, NYSE: IT and ITB)的市場預測中,目前超過一半的企業正在使用某種形式的SaaS,這意味著該技術已經越過炒作高峰期,逐漸成為主流應用技術。但在複雜應用程序市場上,SaaS仍顯稚嫩。

這項針對企業用戶市場的在線服務在美國尚不成熟,在國內則更加滯後。不過,這也同時意味著可供填補的市場空白。一位專注於該領域的投資人告訴記者,他還未從國內發現一家如社會化商業軟件提供商Jive那樣,為企業做ERP的好公司,但未來一定會有類似企業出現。

對中小創業者來說,云計算領域內機會豐富,但不是每個部分都適合小公司單打獨鬥。秦捷認為,云計算服務的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提供云存儲和計算資源,更適合大型的互聯網企業和運營商來做。

其它一些試圖為國內個人用戶打造Dropbox的創業者也嘗到了挫折。上述投資人表示,「雖然快盤一類的云存儲模式對個人用戶非常有幫助,但在國內還是有資源儲備的巨頭來做這些事比較好,比如迅雷的會員服務。」

在 該投資人看來,個人云存儲業務還是「離錢太遠了」。中國用戶還沒有培養起使用付費服務的習慣,這是Dropbox和Evernote模式在國內推廣的一大 障礙。而免費的個人存儲可以由業內巨頭直接搶灘完成,其大數據分析能力強於中小企業,它們的進入對創業者們來說可能是致命打擊。

而不止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不必追捧「云」的概念,拓寬對大數據的理解,在細分領域中同樣可以找到合適的創業機會。互聯網廣告營銷即是未來大數據可以發揮效用的典型領域。

在 硅谷業已流行的RTB(實時競價)系統中,單個公司每日為廣告主完成的在線廣告監測以T來計算。國內公司如傳漾科技和MediaV,力推這種依賴大數據分 析的RTB模式——廣告客戶更容易精準定位,通過exchange平台即可完成廣告的自動投放。傳漾科技董事長王建崗曾說,「(RTB的實現)在中國只是 時間問題」。

一些擁有建設產業鏈夢想的投資人則試圖建立特定領域內的創業孵化器,整合多方資源,從頂部提供更為強大的數據挖掘和處理資源,讓進入其中的每一家創業企業可以分享大數據帶來的「福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49

庸才開始積極累積財富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5025

交叉人: 我個case係這樣的,有個80後,係2010年17x萬買入A樓,用父親名買入,老婆擔保,HIBOR+0.7, 做左7成按,月供$5500,現估價27x萬. 自住左一排之後,現收租$8xxx.仲差1,2個月滿ssd.另有1層B樓, 媽媽名已經供完, 2年前估價8X萬, 我做自己擔保,係MC做左8.5成按,用P按, 2.15% 左6X萬CASH出來,月供$4500,已供2年.現估價12X萬, 父親媽媽現住. 父親,媽媽無收入(但佢地有積蓄,夠生活)
*註: 現時加按最多只七成
因一些問題之前私樓A唔可以用自己同老婆名買入,而今已經無問題,有須要可轉回自己名OR老婆名,我月入2.1萬,老婆1.5萬, CASH現有80萬,工作十分十分穩定,無負債,現住公司宿舍.1.我的問題係諗緊賣唔賣左A樓,有地方住,賺左先2. B樓返按去7成, 甩我MC個PART, 多幾萬CASH,方便遲d再mc上會買)???(OR 2按A樓去多幾十萬CASH for 遲d買多層,但會無左h+0.7)???3.如果我同老婆想再買樓 ,因為我同老婆都各自做左擔保人.點轉D按,先可以取得最大購買力.)

交叉人現時境況解釋左點解市面冇樓盤。是咁的,佢係2010年買左間樓升值,用了Hibor+0.7%上會,而家供樓利息少於1%。間樓就賺左一百萬,就當佢每月可將收入一半儲起都要儲五年。一桶金放係面前,究竟好唔好止賺呢? 而家不少人遇到呢個happy problem,當然未成為業主既你可會黯然神傷,更擔心而家先走去做業主可能會更傷! 但出面放盤根本唔多,原因就係交叉人身上可見: 低息,水位多,放左間樓會冇左個超低息hibor之外第時買樓更要被額外印花稅綁三年,所以要經濟大動搖,先可令根基冇咁穩既業主割愛放盤。

用平息plan (Hibor+0.7%)等於約1%黎供樓,同而家2012年先供樓上會既分別,在於假設你借2.8mil分30年還,兩年前hibor plan一個月利息支出只$2333,而現時上會約為$5000。緊記呢個只係借2.8mil,三十歲左右既你好難儲到但又買唔到咩樓既數目。

所以A樓應該唔賣。仲有萬一交叉人再買樓,A樓可以隨時免稅出貨賣樓減磅,十分重要。至於好唔好轉做自己名? 如轉左名就要行ssd,就算自己屋企人或聯轉單名都要,所以你都係唔好搞啦。就因為你有「某些原因」,可以住係千幾蚊「公司」宿舍,咁就唔可以將A樓轉入自己名下囉。

至於B樓,諗樣諗為你做野令自己借貸力上升,弊少利多。去銀行再做一次按揭剔走自己個名啦,你亦可以等下年初銀行大搶按揭時搞呢個轉按,希望平些少息。仲有,而家地產商搞埋二按同財務,唔排除係政府行BSD,即係境外人投資稅後,佢地會提供低息按揭黎吸引大陸客,變相免息,間接拉低下年息口。總之而家買新樓,送全屋電器肯定有,回贈幾多「心意錢」就睇下個盤價開得好唔好。開得好咪將個15%用心意,珍式比返哂你。諗樣認為15%未免太多,不過「每人一半」做法,應該肯定會見到。

交叉人同大家都係庸才,相信佢自己都認同啦! 既然已經同老婆慣左分別擔保,同埋用屋企人名買樓,咁係往後投資探用分開買一人一間咁就肯定可將槓桿倍到最大。總括而言佢應先keep起A,再等時間入間C,有咩事可沽出A留條生路。所以趁自己後生搞掂個A,兩公婆一人一間C同D,第時有福氣老豆留返間B比你,咁咪庸才都可ABCD一身鬆囉! 「公司員工」唔使係居住方面大洗金錢,咁就可以積極開始庸才累積財富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