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例會預示中央或續收水
1 :
GS(14)@2016-12-31 10:16:56【本報訊】人行網站昨日公佈,日前已召開貨幣政策委員會2016年第四季度例會。之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加大去槓桿,預示中央明年將繼續收水。相關政策精神亦在人行最新季度例會反映。與第三季度會議公告比較,昨日的公告新提出,要求保持貨幣政策中性,並且刪除原有的「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字句。人行提出,要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表述較第三季度會議的「保持適度流動性」大為謹慎。會議指,世界經濟仍處於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但在分析環球經濟時,判斷用語有所更改。第三季度會議公告指「美國經濟溫和復蘇」,昨日公告則改為「美國經濟復蘇有所加快」,第三季度會議公告指新興經濟體有所改善,昨日公告則改為「面臨更多挑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31/19882180
人行顧問建議 降GDP增長目標
1 :
GS(14)@2017-01-02 11:47:58【本報訊】繼早前外電引述消息指,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放棄經濟增長6.5%的底線後,官媒新華社昨日亦引述人民銀行顧問、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黃益平表示,中國應設更靈活的GDP增長目標,2017年目標應為6至7%(2016年GDP目標6.5至7%),因通脹升溫、美國加息、人民幣貶值等因素,人行今年再大規模放鬆貨幣政策的可能性不大,更不排除有緊縮情況。另外,中國去年12月官方製造業PMI為51.4,較11月略為回落0.3個百分點,並低於市場預測中位數的51.5,但仍為去年內第二高,且連續第五個月處於50的盛衰分界之上,反映內地製造業繼續維持擴張。至於12月的官方非製造業PMI,則微降至54.5,11月為54.7。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12月製造業PMI生產指數為53.3,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是PMI輕微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新定單指數為53.2,與上月持平,連續兩個月處於年內高點,與生產指數的相差值降至三年來新低,反映生產、需求平衡較為穩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2/19883782
上海總部約見交易平台負責人 人行遏走資 比特幣曾挫17%
1 :
GS(14)@2017-01-07 06:48:26【明報專訊】因應人民幣持續貶值,內地監管機構近期收緊多種存在漏洞的走資渠道。其中,人行上海總部日前便約見了比特幣(Bitcoin)交易平台「比特幣中國」主要負責人,就新年伊始比特幣價格出現的大上大落進行了解。官方昨晚公布約談消息後,比特幣價格曾挫逾17%,但跌幅隨後收窄。
明報記者 陳子凌
人行上海總部昨日傍晚發出公告表示,就近期比特幣價格異常波動,為防範風險,維護金融穩定,與上海市金融辦及相關監管部門日前約見了「比特幣中國」主要負責人,了解平台運行情况,提示可能存在的風險。同時要求其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依法合規經營,並敦促該平台對照相關法律法規,展開自查並進行相應清理整頓。
提醒非法定貨幣 應注重風險
人行又重申,比特幣是特定虛擬商品,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呼籲機構及個人投資者理性投資、自擔風險、維護自身財產安全。
公告發布之後,比特幣價格隨即插水,比特幣中國的比特幣報價一口氣跌破6100元(人民幣‧下同)及6000元關口,另一內地交易平台火幣網的報價更一度從6100元跌至5720元,海外的交易平台blockchain.info的比特幣價格亦最高跌逾17%,但截至晚上9時跌勢已逐步收窄。
不排除春節前夕投資者套現
香港比特幣交易平台「比特通」行政總裁梁永熹表示,因人民幣貶值,部分內地投資者轉持比特幣作為保值或分散投資選項,故價格持續上升,但日前升穿歷史高位後,不排除有投機者趁機沽幣獲利,另外也不排除有部分內地投資者因春節臨近而賣幣套現。由於比特幣供應變動不大,故單一因素造成的需求變動會令價格出現大上大落。
港平台負責人﹕官方沒法禁止
對於人行召見內地比特幣交易平台負責人,梁永熹認為會令比特幣價格短期受壓,但並非官方要禁止比特幣交易,且也沒法禁止,相信是有關部門見近期比特幣價格波動大,為免交易平台良莠不齊而有意加強規範,以防出現平台「爆煲」造成市民損失,他亦認為,在加強監管及對投資者教育之下,避免投機者瘋炒,長遠對比特幣市場成熟發展有正面作用。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816&issue=20170107
人行開刀 內地比特幣狂插7% 交易平台遭搜查 外管局傳下令監管保密
1 :
GS(14)@2017-01-12 08:10:12【明報專訊】內地資本出逃渠道相繼落閘,輪到近日炒高的比特幣(Bitcoin),也遭人行檢查組封殺,令比特幣價格插水。除此之外,外國媒體報道,中國外管局嚴控每月換匯上限,又要求銀行對相關監管措施保密,有海外投資更悄然停止。分析師更被禁止唱衰人民幣,大客換匯也要約談。
明報記者 顧冷冰
據人行上海總部和北京營業管理部公布,人行檢查組昨日先後進駐「比特幣中國」、「火幣網」、「幣行」等交易平台,就外匯管理、反洗錢等相關法規的執行開展現場檢查。三大交易平台價格一度跌破或觸及5800元(人民幣.下同),日內跌幅超過7%。此前人行上海發出公告,已約談三大交易平台負責人,主要是就近期通過比特幣繞過外匯管制轉移資產的行為摸底。當時人行強調比特幣不能作為貨幣流通使用,要求各平台針對近期異常情况開展自查,進行清理整頓。
需求急增 15日內曾漲價40%
去年12月以來,人行一路收緊外匯管制,不少傳統走資渠道紛紛落閘,比特幣作為走資工具的熱門程度驟然升溫。自去年12月20日開始,比特幣開始上漲,由每枚5577元,漲至1月4日頂峰的7887元,短短15個交易日,漲幅達41%。有分析指,人行插手之後,比特幣轉移資產的功能必定消失,價格也可能面臨進一步暴跌,以高槓桿買入的投資者可能面臨大額虧損。
路透社昨日引用銀行業人士消息,指出外管局要求對其抑制資本外流的相關指令保密,並禁止分析師發表關於人民幣前景的負面觀點。銀行從業者指出,當銀行超出外管局設定的每個月外匯交易上限時,銀行必須拒絕受理相關業務,但不准解釋真實原因,此舉損害了銀行與客戶的關係。
外管局上海分局:消息不實
外管局還指示,銀行需對客戶進行訪談,以確保其外匯交易不是用於虛假交易,否則將面臨懲處。有銀行向員工發出內部通知,指外管局的處罰包括取消銀行外匯業務資格。外管局更希望銀行業者建議客戶買入人民幣並賣出美元,但從業者指,這種建議可能使客戶蝕錢。對於機構海外投資,外管局已加強審批,資本項下500萬美元或以上資金的匯出已需審批,原來則是5000萬美元。而即使已經有配額,換匯仍要排隊,等待時間不確定;部分海外投資計劃已經悄然停止。不過,外管局上海分局昨晚指消息不實,報道有違操守。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751&issue=20170112
人行遏炒風 Bitcoin一周跌35%
1 :
GS(14)@2017-01-13 08:11:02【本報綜合報道】人行出招遏止Bitcoin在內地「炒風」初見成效,Bitcoin的美元和人民幣報價周四續跌。Bitcoin兌美元價位最低報746.69美元,較上周三(4日)高位1141.16美元計,大跌近三成半。據CoinDesk統計資料,Bitcoin美元報價昨日最低見746.69美元,較上周三(4日)高位1141.16美元計,回落近三成半。Bitcoin成交金額較高峯期縮減逾兩成至約122億美元(約945.5億港元)。Bitcoin人民幣報價昨曾失守5,000元人民幣關口,至4,904.13元人民幣,及後回升至5,188.70元人民幣。人行上周五約見包括比特幣中國、火幣網及OKCoin等負責人「摸底」後,人行上海總部與上海市金融辦等單位,前日突擊搜查多間內地Bitcoin交易平台辦公室。比特幣中國在官網貼文,確認人行上海總部與上海市金融辦前日派員到公司辦公室現場檢查,強調該平台一切運作正常,並配合監管部門行動。有內地評論文章指,監管當局難以實行「一刀切」式Bitcoin監管,當局既不可也不能全面禁止Bitcoin交易。今次行動反映當局堵塞內地走資渠道外,又希望減少Bitcoin騙局發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3/19895208
彭博﹕人行要求銀行跨境收付須均衡
1 :
GS(14)@2017-01-14 11:52:52【明報專訊】為避免資本繼續外流,內地採取多種形式的限制,據彭博社報道,人民銀行要求部分銀行對跨境人民幣月度收付保持均衡,才能開展相關支付業務。
外管局﹕外匯管制消息不實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稱,人民銀行在本周對部分銀行進行窗口指導,要求各行的跨境人民幣月度收付比需控制在1比1之內,要量入為出,未達要求的銀行需暫停辦理個人居民及企業跨境人民幣支出業務。外管局其後在官方微信稱,個別媒體近日發布外匯管制消息不實,但強調將嚴厲打擊外匯市場違法行為,商業銀行應共同維護外匯市場穩定。
離岸人民幣匯價昨日先跌後升,早段一度跌156點子(1元等如10000點子),但午後倒升,至昨晚在6.84之間徘徊,約升180點子。在岸人民幣則回落至6.9水平。
港股則在石油股帶動下,回升108點,昨日收報22937點。中石油(0857)及中石化(0386)同創逾1年新高,分別升2.6%及3.6%。但據券商Jefferies引述EPFR數據顯示,中國股票基金在截至周三的一周,走資2.25億美元,連續第10周錄得淨流出。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458&issue=20170114
人行新規 支付機構須上交備付金
1 :
GS(14)@2017-01-15 09:21:34【明報專訊】人民銀行近日出台新規,規定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客戶備付金,自2017年4月17日起將按比例交存至指定帳戶,由央行統一監管,以目前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額超過4600億元(人民幣‧下同)計算,交存資金可逾900億元。不過業內卻直斥新規「荒謬」,認為該新規對支付寶和微信影響尚小,但對小型支付機構是致命打擊,和人行此前積極發展第三方支付的方向相矛盾。
最終目標 全由人行存管
所謂客戶備付金有三種形式,包括充值到支付帳戶的餘額,預付卡餘額以及銀行卡收單機構持有的代收款。根據新規,支付機構應將客戶備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機構專用存款帳戶,該帳戶資金暫不計付利息。交存金額根據上一季度客戶備付金日均餘額和交存比例計算,交存比例根據支付機構業務類型和評級結果確定,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在20%左右,最終目標是全部客戶備付金由人行存管。
若以支付寶和微信財付通的業務類型和評級,首次交付比例應在12%,內地傳媒昨日估算兩者需要各自上交200億元的客戶備付金。
支付寶回應表示,堅決擁護人行的新規定,微信財付通亦表示,將積極配合、主動落實有關方案。不過他們均表示不披露交付數字。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直斥新規荒謬,嚴重違反市場經濟基本原則。
劉勝軍斥荒謬﹕不付息是佔便宜
劉勝軍又表示,備付金和存款完全是兩個概念,備付金給消費者提供便利,雖然不支付利息,但維護消費體驗也需要成本,是和消費者的等價交換,如美國也對支付機構有監管,但仍允許用備付金購買流動性較高的資產如國債等。人行可以要求支付機構交付一定比例,但應計算利息,現在做法有佔便宜之嫌。
他續稱,新規對支付機構影響巨大,大型公司如支付寶、財付通本來也不靠利息賺錢,但小型支付機構將面對困境,人行此前還表示會積極發展第三方支付市場,現在的做法卻有所背馳。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112&issue=20170115
人行派「利市」 大銀行獲臨時流動性支持
1 :
GS(14)@2017-01-21 12:03:42【明報專訊】昨日一度傳出人行選擇性降準的消息,人行其後發公告,指通過「臨時流動性便利」操作,為幾家大型銀行提供為期28天的臨時流動性支持。分析認為當局變相否認降準傳聞,但同時披露新的「放水」手法,在釋放流動性的同時,亦不至於向市場發放實行寬鬆貨幣政策的信息。
釋放流動性 不等於寬鬆貨幣
人行昨日午後表示,為了保障農曆新年前的集中需求,促進銀行體系流動性和貨幣市場平穩運行,因此通過「臨時流動性便利」操作,為在現金投放中佔比高的幾家大型商業銀行提供了臨時流動性支持,操作期限28天,資金成本與同期限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大致相同。
較早前,路透社及內地財新網均報道,人行針對五大商業銀行,實行「階段性」降準1個百分點,時限為28天。其後人行的公告雖然證實針對個別銀行釋放短期資金,但由於有資金成本,且名為「臨時流動性便利」,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相信,新的手法是類似常設借貸便利(SLF)這類的方式,銀行要給予一定的成本才獲得資金,這是變相澄清降準的傳聞。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表示,人行沒有透露新措施如何運作及規模有多大,但由於這不需要銀行提交抵押品,將為銀行在融資時給予更大的彈性。他表示,不能就此得出人行會改變放寬貨幣政策的結論,但反映人行日後會採取更多不同方式向市場釋放流動性。
事實上,現時人行除了傳統的減息與降準外,已有多種「放水」方式,例如2013年創設的常備借貸便利(SLF)與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2014年起採用的中期借貸便利(MLF)等(見表)。而近期常用的則是逆回購,本周人行逆回購累計淨投放11,300億元人民幣,創下史上最大單周淨投放紀錄,現時逆回購累計未到期餘額達到19,500億元人民幣。
多家港銀人幣存息升穿5厘
中金發表報告表示,歷史數據顯示,農曆新年期間提取現金的需求可能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1月份還面臨繳納企業所得稅和銀行準備金等季節性資金需求,人行近期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加大了流動性投放,但仍未能滿足巨額的流動性需求。
香港銀行亦紛紛提高人民幣定存年息,以吸納人民幣頭寸。花旗表示,客戶以10萬港元等值或以上之資金兌換人民幣,並開立1個月人民幣定存,年利率最高為5厘。現時已有多家銀行的人民幣定存年息衝破5厘,例如上商、永隆、華僑永亨及交銀香港。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026&issue=20170121
人行實施臨時操作料釋放7,000億五大行變相獲降準
1 :
GS(14)@2017-01-22 02:14:25【本報訊】為防息口過年前抽高,人行昨公佈向國有大行提供為期28天的短期放水安排——「臨時流動性便利操作」。財資界指等同降低五大行臨時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料釋放近7,000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記者:劉美儀
分析表示,新做法亦較28日逆回購或其他操作,成本更低又直接有效。人行本周已經在市場大舉放水,首四天連續透過逆回購操作,淨投放逾1萬億元資金,創史上最大單周淨投放記錄。
人幣滙價應聲跌
昨午約2時半,路透社報道五大行日前獲准短暫下調存準率1個百分點至16厘,人幣應聲回落約100點子;傍晚6時在岸及離岸價,分別報每美元兌6.8804及6.8553人幣,每百港元兌88.37人幣。下午4時人行透過微博公佈,為保障春節前現金投放需求,促進銀行體系流動性及貨幣市場平穩,人行通過「臨時流動性便利操作」,為現金投放中佔比高的幾家大型商銀提供臨時流動性支持,操作為期28天,資金成本與同期限的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大致相同。內地春節假由下周五(27日)至2月2日止,期間外滙及利率市場休息。有滙商指中資行昨在離岸市場拆入資金興趣頗大,或與內地資金偏緊,故在港拆錢回流舒緩母行頭寸有關。
擬放鬆跨境融資
對於央行新安排,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指,是因時制宜的一次性操作,相比採取逆回購,成果受制於國債市場供應,常設借貸便利(SLF)又屬恒常動作,惟國有大行佔存款市場最大分額,在交稅及提款等過節前繁忙期,直接向大行放水,形同降準讓其庫存央行的錢,快捷有效。外界對此詮釋為臨時降準,及釋放多達7,000億元資金推算,均為合理描述。上商經濟研究部主管林俊泓亦指,新措施資金成本與公開市場操作相若。另外,有內媒報道,央行近日下發《關於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進一步放鬆跨境融資政策,要點包括在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下,將境內企業的跨境融資額度上限從一倍淨資產,擴大為兩倍淨資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1/19903897
人行中期借貸突加息0.1厘 分析﹕釋出貨幣政策未放寬信號
1 :
GS(14)@2017-01-25 07:31:47【明報專訊】臨近春節,人行剛通過創新的「臨時流動性便利」(TLF)為市場紓緩季節性「水緊」,昨日卻突對中期借貸便利(MLF)進行「加息」,國債期貨應聲「跳水」。分析認為人行或冀向市場發放信息﹕貨幣政策並未放寬,未來仍有收緊之勢。
明報記者 尉奕陽
人行昨日對22家金融機構開展2455億元(人民幣‧下同)MLF操作,其中6個月為1385億元,1年期為1070億元,中標利率分別為2.95厘與3.1厘,較上期MLF均上浮0.1厘,為自2014年推出MLF以來首次上調。
由於內媒《財新》昨日先於人行爆出此消息,國債期貨尾盤跌幅拉闊,10年期國債期貨收跌0.82%。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表示,人行上周進行TLF操作是為應對短期季節性資金需求,惟「放水」後突對MLF加息反映人行認為中長期仍應收緊流動性。澳新銀行高級經濟師楊宇霆則認為,由於人行較少通過MLF調節利率,市場或傾向判斷人行將收緊銀根,但人行此前已明言,今年將保持貨幣政策中性穩定,故即使加息亦未必代表人行「轉軚」。
廖群﹕通過微調收緊寬鬆流動性
計算上周銀行6個交易日,人行共進行1.44萬億元逆回購操作,對冲到期回籠資金後淨投放1.19萬億元,兩者皆創下人行公開市場操作單周新紀錄。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表示,儘管人行稱貨幣政策整體穩健,但實際仍屬寬鬆,上浮MLF利率並非正式加息,惟仍說明人行有意通過「微調」收緊較寬鬆的流動性。林俊泓則認為,較以往0.25厘的加息幅度,今次MLF加息0.1厘,反映人行較審慎,不希望因大幅去槓桿對經濟造成太大負面效果,料短期再加一次機會不大。
中金﹕表明人行無意放寬貨幣
人行上周五創新地通過TLF向幾家大型商業銀行提供臨時流動性支持,為期28天,此舉亦被市場解讀為貨幣政策放寬信號。不過,與波動較大的短期利率相比,6個月與1年期的上海銀行間拆借利率(SHIBOR)過去3個月升幅分別逾兩成與三成,顯示長端銀行間流動性仍趨緊。
廖群認為,TLF起到了「臨時降準」的效果,但現時經濟增長風險未明朗,人行沒必要明確降準。中金則發表報告稱,此次MLF「加息投放」表明人行無意放寬貨幣政策,中期來看勢必逐步退出寬鬆。渣打亦在報告中表示,預計今年內地貨幣信貸政策將適度收緊,未來或對不同貨幣工具加息0.2厘。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542&issue=2017012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