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深圳公寓大軍 入侵賈伯斯陣地


2010-04-12  商業周刊





四月三日,蘋果(Apple)的 iPad在全球引頸期盼下終於在美國各地正式開賣,不少人露宿排隊,只為了搶先嘗鮮;距離一萬多公里遠的中國深圳,同樣也有一群人為了iPad徹夜未眠。

動 機沒變上次仿iPhone,現在仿iPad

走在深圳的深南大道上,一間隱身在市區內的老舊公寓。屋子裡廚房衛浴齊備,唯獨缺少舒服的冷氣、 沙發、電視。四、五個年輕小夥子正在客廳埋首工作,他們有的緊盯著電腦,有的拿著測試儀器,有的在畫電路圖。

這裡,曾經是山寨手機的大本 營,過去三年,有將近百萬支山寨iPhone從這裡產出。但現在,iPhone已成過去式,他們關注的,是iPad帶來的新變化。

「蘋果在 全世界搞宣傳,我們就等著在這裡接業務。」人稱「山寨王」的業者老王(化名)說。他是這個公寓工作室的頭兒,年僅二十六歲,已是一家公司的小老闆,手下有 二十幾位工程師幫他做事,身價人民幣上千萬,出入談生意甚至還有自己的司機!

蘋果動向已經成為深圳ICT產業發展的風向球,從去年蘋果要推 出iPad的消息傳出,許多原本做山寨機的業者就已經摩拳擦掌,搶先推出各種類似iPad的平板電腦。

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的估計,今年六月 山寨iPad將大規模上市,以每月十五萬台計算,今年深圳製造的「類iPad」出貨量將可達一百萬台,將近是正版iPad銷售量的十分之一。

過 去,老王只是眾多山寨機廠商之一。大學時就幫企業架網站、搞設計,賺了第一桶金的他,畢業後選擇到深圳創業。剛好讓他搭上山寨機的熱潮,第二桶、第三桶金 滾滾而來,他也從老舊公寓裡的一人公司一路搬到市區,規模擴大到二十人。

兩度創業都嘗到甜頭,但老王並不滿足。山寨機在中國,畢竟還是個地 下產業,只有少數大廠能漂白成功,怎麼樣都無法光明正大;並且,利潤越來越薄,本來每支可以賺十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二十元),但現在「賺不到兩塊人民 幣,」老王說。

他也曾嘗試擴大項目,改做小筆電、電子書,但沒有一項是成功的,他還是只能回頭、等待,看蘋果的下一步究竟是要做什麼。

本 質變了 上回拷貝外觀,這次升級系統軟體

三年前,iPhone問世,造就了一批中國山寨手機大軍,開創了獨特的山寨文化;三年後,iPad 再起風雲,不同的是,這批當年以模仿創新起家的大軍,累積了新的技術實力,準備迎接新一波的轉型浪潮。

「蘋果太有話題性,山寨風只能跟著 iPad的氣旋向上轉,」拓墣產業研究所科技產業研究中心總監羅澤生說。這個意思就是:只有賈伯斯點名要做的,才會引爆商機。

然而,從 iPhone到iPad,蘋果把整個消費性電子產業的邏輯,從硬體轉向軟體。嗅覺敏銳的山寨業者,自然也感受到了這股典範轉移的風向變化。

過 去山寨iPhone的作法,主要是在核心晶片上,依靠聯發科提供的解決方案,再用便宜的模具仿出各大廠牌手機外觀,「就像堆樂高積木一樣,」老王說,完全 是硬體的思維。但蘋果的線上軟體市集App store徹底改變了這個產業邏輯,逼得這些山寨業者不得不想辦法應對。

當蘋果推出下一個殺手 級產品iPad時,外觀究竟是「高仿」還是「低仿」根本不是重點,「背後的軟體與內容才是靈魂所在,」拓墣產業研究所上海副所長張光平指出,這個部分無從 仿效起,本土業者只能想辦法自行開發。

張光平認為,從iPhone到iPad,蘋果帶給山寨電子產品一個數位匯流的方向。他表示,大陸現在 出現的「類iPad」,實際上是電子書、MP4及Netbook的綜合體,晶片廠商、內容提供商與系統廠商,都能在這個新平台上做出新的加值應用,而非只 是過去的模仿改造。

換句話說,「類iPad提升了山寨市場的高度,帶來了第二個春天,未來將有更多品牌由此而生,」張光平說。

產 業鏈變了 更多一人公司,轉做IC設計或程式

在iPad的帶動下,一條新的產業鏈於焉成形,越來越多的創新就此應運而生,類似像老王這樣的 創業模式,在深圳正風起雲湧。

根據深圳市科技會的統計資料,二○○九年深圳電子資訊產業中,高階與創新技術產品產值將近人民幣八千億元,占 全市產值的比重九成,在整個中國都受金融危機衝擊之下,還逆勢成長了一二%,遠高於全國平均。市場調查機構iSuppli指出,手機仍然是深圳最主要的產 業,去年出貨量超過四億支,在全世界市占率三成以上。

但如今,這批山寨大軍已經轉向。深圳工信部發布的《二○○九年電子資訊產業經濟運行公 報》也指出,山寨產品從手機行業日益向彩色電視、平板電腦等多個領域延伸,成為行業發展不容忽視的力量。

站在英龍大廈二十六層樓高往下看, 「一條深南大道上,就有兩、三千家『一人公司』,」二十年前就到深圳打拚,天鵬盛副董事長葉斌說。這些小型公司,絕大部分隱身在公寓裡,主要都是設計服務 公司(design house)。

他們過去從山寨手機起家,如今跟著蘋果的腳步,不是升級做高端的IC設計、軟體平台介面,就是轉做內容 與應用程式。

中國年輕工程師因為山寨文化展開創業之路,當美國人挑車庫裡創業時,中國人選在公寓裡發跡,「生活機能方便些唄!」山寨工程師 小張笑著說。餓了就在廚房裡燒點菜,累了進房間倒頭就睡。車庫精神飄洋過海,到了東方變成公寓文化。

「這種在地化的優勢,正是山寨轉型最大 的契機,」台大EMBA教授李吉仁說,因為「沒有人會比他們更熟悉大陸市場,」

山寨手機讓深圳業者賺到了錢,現在深圳的手機業者也在想辦法 突破。根據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一批處在「灰色地帶」(gray zone)的中國手機廠商,正想辦法取得認證,前往印度,成為合法供應商,好打入這個重要的國際出口市場。中國山寨手機正轉型技術升級成「正規軍」。

新 矽谷蓄勢待發 山寨能量,讓錢、人、技術都有了

場景轉到香港。四月十三日起一連四天,在香港舉辦的春季電子展,一群過去隱身地下的山寨業者 首度露面,串聯起來宣示轉型決心。

這個每年都在擴大規模的展覽,去年參展廠商超過二千一百家。當中有一千家以上的參展廠商,就是從沒沒無名 的深圳山寨仿冒業者跨入自有品牌之列。

從iPhone到iPad,遠在美國的賈伯斯一定沒想到,他的每一個創新點子,都在引領著今年步入改 革開放三十週年的深圳,這個中國科技重鎮的走向。

最近幾年,深圳市政府不斷提供小型創業者土地、租稅、買房上的補貼優惠措施,對於海外歸國 的技術人才提供的貸款、補貼的額度更高。深圳市政協常委樂正表示,如果政府對深圳山寨電子產品加以引導扶持,使之走上自主創新之路,山寨軍有望成為深圳建 設全球電子資訊產業基地的一支生力軍。

過去靠著山寨創新的經濟模式,吸引了大批資金、人才與技術的深圳,如今正站在山寨的基礎上,隨著賈伯 斯的創意,積極轉型,要成為中國新矽谷。

延伸閱讀:山寨轉型5大商機——2010年預估產值

手機硬體:3,000億元 網路軟體:2,000億元 類iPad商品:750億元 IC設計:300億元 手機設計服務:75億元

單位:新台幣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 究所、各網站 整理: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98

門外有山寨大軍 門內又缺乏內容 中國電子書大王會淪為一代拳王?

2010-6-7  今周刊





中國十三億人消費市場,是劉迎建 可以意興風發的主要原因,但是風光的背後,這位中國新股王也有一代拳王的危機。

撰文‧林宸誼

今年我們要賣出一 百萬台電子書閱讀器!﹂台北電腦展第一天,一位帶著銀邊眼鏡的五十七歲中年男子,對媒體發下這樣的豪語,他就是中國電子書大王──漢王科技董事長劉迎建。 去年他不僅搶下中國超過七成的電子書閱讀器市場,公司二周前更一度登上中國股王寶座。

劉迎建不僅口氣大、做事也很狂,五月十八日漢王在北京 發表的新產品──平板電腦TouchPad,就直接鎖定全球熱銷的蘋果iPad,他甚至當場敲碎冰雕的蘋果,大動作挑戰蘋果執行長賈伯斯。

但 是風光背後,這家中國新股王也有一代拳王的危機。十五歲入伍當兵,靠著苦讀自學發明中國第一套漢字手寫辨識軟體挖到第一桶金。一九九三年,劉迎建創立漢王 科技,但初期投資項目高達四十三項,做出來的產品卻沒有幾項,幾乎可說是一場災難;直到二○○八年開始生產電子書閱讀器,命運才開始改觀。

漢 王去年能夠賣出二十六.六萬台閱讀器,創下人民幣五.八億元(約合新台幣二十七億元)營收,成功搶下中國七成以上的電子書市場,最關鍵的就是劉迎建把漢王 電子書當禮品賣。

去年底,中國中央電視台的黃金時段不斷出現「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電子書!」的疲勞轟炸廣告,搶攻中國的節慶禮品市 場,今年第一季果然創新高,賣出十八萬台閱讀器。

但是當禮品的短期操作,卻也限制了電子書的發展,Google台灣區總經理簡立峯就曾透過 Google搜尋量分析指出,電子書的搜尋熱度多半只在聖誕節前後才特別突出,這意味著多數消費者目前仍把閱讀器定位是一種「禮品」。在此之下,如何將電 子書從禮品市場擴展到一般消費市場,將是一大挑戰。

另外,看到漢王去年的好成績,中國業者紛紛搶進,連劉迎建自己也坦承,電子書的進入門檻 不高,今年至少會有五十家業者加入戰局,漢王的地位將受到嚴重挑戰。

中國創投界名人、奇虎董事長周鴻禕就指出,投資界最擔心的是各路山寨業 者加入後,將會把電子書閱讀器的終端市場價格迅速拉低,領先者廠商如漢王等恐怕不得不降價因應,毛利率將大幅降低。

電子書閱讀器並非革命性 產品,對照於亞馬遜Kindle的經驗,三十萬本的線上購買電子書才是致勝利器。據了解,目前「漢王書城」的電子書只有三萬本,有許多是沒有版權的古書, 藏書並不豐富。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副主任洪春暉指出,未來電子書閱讀器勝負將由內容決定;中國的盛大網路文學成立雲中圖書館、上海世紀創 榮與補教業者合作攻入教育市場,今年中國的內容提供商都有搶攻電子書閱讀器的大動作,漢王將腹背受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51

技術聯盟對戰 棄PC闢行動運算新戰場抗Wintel大軍崛起 台廠兩邊壓寶

2010-6-14         今周刊 





後金融海嘯時代,行動運算大為盛 行的年代,過去在PC產業壟斷的Wintel不再不可被挑戰,Google、英偉達連手的抗Wintel聯軍,要用不同利基,來打破Wintel獨大的框 架,讓使用者有更多的選擇權。

撰文.賴筱凡

六月鳳凰花開,一年一度的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也正 式到來。若說年初的CES(北美消費電子展)是科技大廠概念新品的展現,那麼Computex應該就是年中正式產品推出的收成季。

不過,今 年的Computex很不一樣,因為當科技產業走過二○○○年的科技泡沫、○九年的金融海嘯,「今年,科技產業的機會更多了!」繪圖晶片大廠英偉達 (nVIDIA)總裁暨執行長黃仁勳興奮地說。

因為金融海嘯替資本市場帶來財富重新分配,更為科技產業帶來勢力版圖的移動。受到金融海嘯的 重創,壟斷PC產業的龍頭廠Wintel︹指微軟(Microsoft)與英特爾(Intel)的商業聯盟︺產業,壟斷堡壘不再堅不可破,換言之,非 Wintel的廠商機會更多。

Google加英偉達

迸出行動運算新火花

如果說, 二○○○年科技泡沫,走入蕭條的是電腦產業,最後撐過衰退期、帶領高科技產業邁向復甦的也是電腦產業。然而,○九年金融海嘯將電腦產業帶進衰退期,但V型 反轉後,這次帶領景氣復甦的,卻不只是電腦,還多了行動運算裝置(Mobile Computing),不論是今年生命力旺盛的智慧型手機,還是銷售火紅的平板電腦,都一再證明了這項趨勢。

而在這個趨勢下應運而生的,不 是別人,正是Google領軍而起的﹁抗Wintel聯軍﹂。一個是網路搜尋引擎Google,一個是繪圖晶片大廠英偉達,他們有一個相同的訴求:「使用 者可以有更多選擇。」在相同的期望下,兩家廠商之間開始出現交集,他們要證明Wintel的框架是可以被打破,微軟與英特爾更不是大到不能被挑戰。

「英 特爾是很龐大的公司,它很值得被尊敬,但不代表它就不能被挑戰。」黃仁勳話講得直接,對於英特爾、超微(AMD)與英偉達三家電腦晶片廠多年來的恩怨糾 葛,就算英特爾仍舊握有各家電腦廠的命脈,但當電腦不再單純只是電腦,當平板電腦讓行動運算迸出新火花,英特爾將不再是永遠的贏家。今年Computex 中,平板電腦大軍大大地露臉就說明了一切,Wintel不再是電腦廠的唯一選擇,取而代之的,是採用Android平台(以Linux為核心的軟體平台和 作業系統)與英偉達Tegra晶片的平板電腦。

﹁抗Wintel聯軍﹂揭竿而起,平板電腦只是第一炮,Google即將在下半年推出為筆記 型電腦量身打造的Chrome作業系統,更將是﹁抗Wintel聯軍﹂的新力作,台灣的PC供應鏈也不再只是追著微軟、英特爾跑,他們選擇的是兩邊壓寶, 所以今年的Computex格外地熱鬧,不論是﹁Wintel﹂或者是﹁抗Wintel﹂的場合,都能見到台灣PC廠、代工廠大老們穿梭來去。

回 歸中心思想:

到底使用者要的是什麼?

但要對抗Wintel豈是一件容易之事,帶領Chrome作業系統團隊,Google負 責產品管理的全球副總裁桑達(Sundar Pichai)想了想:「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但目標只有一個,到底使用者要的是什麼?」從兩年多前桑達的團隊動手開發Chrome開始,他們的目的很簡 單,當瀏覽器已變成電腦使用者最重要的窗口,就該將瀏覽器變得更簡單,因而創造了Chrome;但為了能讓Chrome程式跑得更順暢、更快速,就要有更 完備的使用環境,開發Chrome作業系統的念頭,就是這麼來的。

這個被視為下半年電腦產業矚目的焦點—Chrome作業系統,之所以受到 市場高度關注,原因無他,就是Google推出的Android平台實在太成功。僅僅花了兩年時間,市占率在今年第一季就衝上了九.六%。同一時間,在美 國知名調研機構Gartner的統計數據裡,微軟的Windows Mobile平台市占率卻掉到六.八%。桑達更直言,在部分市場,Android的市占率高達二○%,而即將接棒演出的Chrome作業系統,同樣也會有 相同的實力。

桑達是位標準的印度人,談到Chrome作業系統能否青出於藍?對比於四平八穩的專訪回應,他難得展現出十足的自信,「絕對會 (Absolutely)!」因為他很明白,在使用者為尊的新科技時代裡,消費者不再對電腦廠推出的產品照單全收,反過來,電腦廠要思考更多,到底使用者 要什麼,這也是為何桑達總把使用者經驗掛在嘴邊。

軟體、晶片巨頭地位難保

數位家庭商機成新興戰 場

同樣也胸懷扳倒大巨人夢想的,還有黃仁勳。

每年固定在Computex期間回台的黃仁勳,今年格外不同,除了安排兒子到台 灣英偉達辦公室實習外,他要談的不再是PC、超微、英特爾云云,「這次我回來,大家最想找我談的是3D、是Tegra。」黃仁勳的話透露出玄機。確實,金 融海嘯創造了產業板塊重整的機會,但英特爾在PC產業的勢力太龐大,英偉達要扳倒這個巨人,黃仁勳不打算正面迎擊,而選擇抓住新機會,從3D與行動運算的 平板電腦下手。

就在Computex開展第一天的下午,英特爾副總裁浦大衛(David Perlmutter)的年度演講上,也強打3D繪圖效用的新晶片「Sandy Bridge」,甚至直指有了這顆晶片,就不用額外加購其他繪圖晶片,等於是直接衝著3D領頭羊的英偉達而來。倒是黃仁勳聽了之後,沒有太大的情緒起伏, 「3D我們做了五年,才等到市場成熟。」相較於對手的敲鑼打鼓,英偉達寧願讓市場來決定產品價值高低。

但黃仁勳想做的事不僅僅於 此,Tegra晶片在平板電腦的成功,更是英偉達在行動運算上搶灘成功的另一例。其實,早在○八年的Computex上,英特爾就曾推出搭載在MID(行 動上網裝置)的Atom晶片,當時跟進的只有技嘉與BenQ,隨著金融海嘯襲來,英特爾的初期MID產品也幾乎都死在沙灘上。有了這樣的契機,讓黃仁勳嗅 著了機會。

當○八年會計年度英偉達首度出現虧損的時候,黃仁勳卻仍加碼研發費用,投入行動運算產品,「即使股東與公司內部反對聲浪不小,但 我還是把二○%的研發費用都投了進去。」黃仁勳的堅持,是因為他看到行動運算,這塊英特爾的﹁勢力﹂還沒全盤滲透的新利基,英偉達得好好利用這個機會。

顯 然地,即使英特爾已在CPU(電腦處理器)上大舉防堵英偉達搶進市場,卻仍在行動運算產品上,被英偉達抓住了領先的好機會;從Computex上的平板電 腦中,屢屢可見的英偉達Tegra晶片,就明白Wintel框架已不再穩固。

如今,當電腦產業的競爭延燒進入數位家庭,Google與英偉 達都有志一同地看到了電視的商機。誠如三星、宏碁先後揭開數位家庭的發展藍圖後,身為數位家庭核心的電視應用,成了這些科技廠的下一個競爭重點。

不 管是高調宣布與SONY(新力)合作網路電視的Google,抑或是對電視應用虎視眈眈的英偉達,都透露出在數位家庭年代來臨後,繼電腦、行動運算裝置, 這場大戰將一路打進核心的電視應用。

不論如何,在後金融海嘯的年代,當產業龍頭地位鬆動,讓其他廠商有了更多的機會,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 的科技產業競爭一樣會非常熱鬧。

黃仁勳

出生:1963年

現職:英偉達總裁暨執行 長學歷:美國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經歷:巨積(LSI Logic)工程師、超微工程師

桑達

出 生:1967年

現職:Google全球副總裁學歷:美國史丹福大學碩士、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企管碩士經歷:應材工程與產品管理、麥肯錫軟體 與半導體管理顧問

巨頭失勢

抗Wintel火苗從平板電腦延燒沒有行動裝置的時代,兩巨頭獨霸市場

PC 市占率

英 特爾 80%

微軟 91%

行動裝置帶動,平台系統百家爭鳴

平板電腦 市占率

蘋 果 51%

Android 24%

微軟 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08

幫統一超衝高營收的蔬果大軍

2010-6-21 商業周刊





五月營收公布,超商龍頭統一超以 九十六億元的業績改寫單月歷史次高紀錄。其中,鮮食產品占比超過一六%,換算一下,靠著賣便當、涼麵、三明治、沙拉等鮮食產品,統一超一個月就賣了十五億 元以上;若拿這個數字和所有的上市櫃食品類股相比,只低於統一和大成長城兩家大企業,遠遠勝過其他二十家食品廠。

在支撐這個數字的背後,除 了消費者飲食習慣的改變,還有一群禁得起磨練的「蔬果大軍」,每天即時提供高規格的蔬果,才會讓統一超的鮮食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做為統一超 鮮食部門的農產食材供應商,更經歷了一段幾乎可說是改寫台灣農業史的「超限度產業升級」。

「追量追不停,都要做到頭暈眼花了!」即使已經和 統一超合作十年以上,雲林縣新湖合作農場理事主席陳清山談到目前的供貨壓力,仍然戰戰兢兢。他的合作農場組織三十多個契約農戶,統一超販售的蔬果,約有一 半的量來自這裡。

在過去十年高度成長的過程中,陳清山與新湖合作農場的農家們,是最能直接感受到「成長壓力」與「成長果實」的一群。

種 植升級:農藥減量、分析營養成分

早期,合作農場扮演的角色只是單純的蔬菜供應商,把收成的菜賣給統一超旗下的鮮食廠。在各家便利商店投入鮮 食市場後,統一超商也推出「光合沙拉系列」,由於沙拉的食材主要為蔬果,食材來源更要嚴格檢驗與把關,「而且用量也開始增加,所以我們決定直接尋求供貨源 頭。」負責此業務的統一超行銷群專案部部經理吳勁甫說。

要做到差異化,讓農民徹底改變生產流程和態度是最大的關鍵。

過去,農 民扮演的是「愛什麼就種什麼,種什麼就收什麼、賣什麼」的生產者角色,當轉變為需要田間管理、產區移轉、分析市場需求,甚至連作物的營養成分都要分析,其 中當然有一段無可避免的磨合期,歷經數不盡的成長陣痛。

陳清山表示,以前大家沒有田間管理概念,農民儘管大量使用農藥,只要種得出來,長得 漂亮就好;而統一超卻嚴格要求符合農糧署規定的農藥殘留量,並請來檢測單位監測、管制。

一方面要求農藥減量,但對農作物的外觀和品質可沒有 降低標準,陳清山舉例,像是紅蘿蔔,統一超就希望每根都能長得一樣直,還拿標準色卡來比對顏色;芭樂的形狀也希望盡量是正橢圓形;美生菜外邊不漂亮的葉片 全得拔掉丟棄,只有內部脆度、甜度達標準才採用。

陳清山表示,起初農民會反彈:「這哪有可能!」而大家當然也想過要放棄,「為什麼要這麼麻 煩?」但是農民們也意識到,大環境已經改變,如果不轉型,遲早會做不下去,加上陸續有第二代加入,他們比起老一輩的農民更能接受這樣的觀念。

加 工升級:蔬果切洗、運送都有標準

除了種植過程講究,加工過程也有所要求。陳清山指出,為追求小黃瓜的適口性,切絲的寬度以○‧五至○‧七公 分為限,另外還要用絲瓜布將表面凸起的顆粒磨平,否則口感會偏苦,「就連清洗時間也有規定,因為他們說會影響脆度。」

碰到的難題還不只在農 作物本身。過去農民收成作物,簡單加工後,塞入紙箱就可以送出去賣,「現在規定要用四格籃裝,說這樣可以讓空氣對流,保持新鮮,還有方便堆疊,可降低耗損 率。」陳清山侃侃而談這些專業用語與原則,從他身上不難看出,這群人再也不是只會栽種作物的農民了。

此外,為配合便利商店供貨的穩定度與標 準化,合作農場要協調「產區移轉」,例如需較低溫環境才能生長的美生菜,夏季時就由位於海拔較高地區的契約農戶栽種。而為快速因應市場變化,合作農場也會 參與研發,隨時「生」出超商要的東西,「像是目前正主打的五色鮮蔬,一盒內就有十種蔬果,為了增加豐富性,我們特地引進罕見的黃蘿蔔來栽種。」陳清山說。

角 色升級:從供應商變合作開發夥伴

這套供貨系統的建立,是向日本7-Eleven學習的「製販同盟」,吳勁甫表示,這指的是供應商、製造商與 便利商店合作,透過便利商店的POS系統(銷售時點情報系統)進行商情統計、資料分析,並精確反映消費者需求,藉此共同開發出更具商機的產品。

統 一超從「採買」走向全流程開發,也連帶讓新湖合作農場面臨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如今農場不再只是單純的「蔬菜供應商」,陳清山驕傲的說:「我們現在是從生產 到加工,從農地到工廠,一條龍通通包辦!」

統一超商公關莊靜如表示,沙拉是屬於「體感型商品」,受天氣變化影響大,因此門市需求量差異很 大,又需要兼顧新鮮程度,因此合作農場要學會庫存備料的概念,以保持供貨彈性。

如今,新湖合作農場的蔬果產量已經是十年前的十倍,契約農民 也因此有了穩定收入,可以租或買更多土地來耕作,陳清山說,為了應付統一超龐大的量,今年年初趁淡季,把加工廠原本三條生產線擴充為五條,合作農場的規模 越做越大,他充滿期望的說,要實現農業企業化的願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19

鴻海大軍壓境 小廠高調狂拉產能 供需失調 觸控產業將陷泡沫危機

2010-11-01 TWM




受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需求推升,觸控業者預期成長本相當樂觀,但隨著新奇美全力搶進市場,其他業者也大肆擴產,未來一年觸控的市場很可能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甚至出現流血的殺價競爭。

撰文‧黃智銘、周岐原

觸 控面板產業今年因蘋果iPad、iPhone大賣而熱得燙手。除了專門生產電容式觸控面板的宸鴻,十月二十九日上市籌集六十一億元資金用於擴充產能外,其 他的競爭者如洋華、勝華及介面,也開始瘋狂募資超過二百億元加入戰局;甚至連擁有大尺寸面板生產線的友達、奇美電二隻大老虎也來搶食大餅。觸控行業未來還 有一波榮景,還是可能陷入泡沫化的危機?

「觸控行業實在是過熱了!」宸鴻董事長江朝瑞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憂心地說著,他針對的不只是全台五十八萬人參加宸鴻股票抽籤的瘋狂,同時也是針對大小競爭對手的瘋狂擴張有感而發。

觸控有多熱?看看連代工皇帝郭台銘都鞭策新奇美今年急行軍殺入觸控面板領域,就可以感受到它的熱度。

鴻 海進軍 觸控成「紅海」去年十一月中,群創宣布與奇美電合併,並和統寶共同組成新奇美。在尾牙時,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要求奇美電總經理段行建,希望他在三個月內全力 完成公司整合。如今,段行建的任務再添一樁,就是切入上游的觸控面板供應,加強與大客戶蘋果的垂直整合,以免被和碩、廣達等對手見縫插針;統籌鴻海集團面 板布局的段行建,將這個任務交給觸控部門的新主管周賢穎。

由於觸控面板研發進度對奇美電有高度指標意義,因此在分配資源時,由周賢穎領軍的 觸控部門,總能得到較多資源,私底下被鴻海其他部門稱作是「天之驕子」。有一位鴻海員工就透露,最近打開奇美電在人力網站的求職頁面,發現有半數以上職 缺,都隸屬於觸控部門;從公司徵才孔急的程度和規模研判,奇美電擴大觸控版圖的決心,可說是十分強烈。

霸氣的郭台銘從不打沒把握的仗,只要進入一個新領域,一定把那個領域變紅海,靠著上下游整合的優勢,用「優惠」的價格把競爭者逼退。這一次郭台銘還會祭出他的絕招嗎?

依 照郭台銘目前的規畫,觸控面板腥風血雨在所難免。目前奇美電計畫先以一座三.五代廠生產觸控面板。若以iPhone尺寸估計,這座三.五代廠全年可量產七 二○○萬片iPhone面板,占蘋果明年對iPhone銷售量預估的一大半。加上奇美電擁有另外三座三.五代至四.五代廠,只要有訂單需求,可以迅速地將 這些產能轉作觸控面板之用,總產能將十分驚人,郭台銘的大軍已準備好打一場消耗戰。

二虎緊盯 小廠擴充軍備雖然部隊已整軍完畢,但是兵練得如何?可以上戰場嗎?觸控面板比的就是良率,郭台銘急行軍有可能在短期內提高良率嗎?而且郭台銘一開始就投入困難度較高的投射式電容,可能要磨掉二、三年的練兵期。

抱 持這種想法的人,可能低估了郭台銘一舉拿下觸控市場的決心。相較於宸鴻、勝華,奇美電確實還是觸控產品的「後進」,然而股本八百億元的奇美電,除了五.四 倍於宸鴻加勝華的資本額,還保有群創加上統寶豐富的中小尺寸面板產能,加上背後有整個鴻海集團作為奧援,實力絕非一般競爭者所能比擬。

在外 界質疑聲中,奇美電第三季的試產良率就「大躍進」達七五%,跌破眾人眼鏡;進入第四季後,即可望達到量產規模,正式出貨iPhone。到了明年第二季,還 有機會直接打入iPad供應鏈,加入第二代iPad的生產行列。這個成績不禁讓外界驚呼,「老段(段行建)是怎麼做到的?」郭台銘用決心、產能、速度證 明,他對觸控面板決不是玩假的,而是真的想把蘋果的訂單從頭到尾吃盡,以搶救鴻海集團快速下跌的毛利率。

另一隻面板老虎——友達的李焜耀也 摩拳擦掌,準備殺入這塊肥美的新市場。先前媒體報導友達旗下的達虹,已靠著嵌入式觸控面板取得iPhone訂單時,還一度造成奇美電內部高度緊張,以為被 對手捷足先登;後來多方打聽,確認達虹的嵌入式觸控產線,生產良率尚未達到足以量產的標準,才讓郭台銘陣營鬆了一口氣。

不過,對擁有產能、技術的李焜耀和友達而言,殺入觸控領域,只是遲早的事。

除 了二隻大老虎大軍壓境外,宸鴻、洋華、勝華、和鑫及介面這些中小型觸控面板廠也開始購買軍火擴張。光是宸鴻明年的產能,就要擴充二倍以上,員工將一舉超過 三萬人;再加上其他二軍的瘋狂擴張,明年蘋果加上其他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的訂單真的能大幅成長,填滿這些飢渴的生產線嗎?

首先,以智慧型手機 和平板電腦為主的觸控面板產業,長期需求究竟是好是壞?答案是正面的。研究機構Display Search指出,觸控面板產業的年營收金額,可望由二○○九年的四十三億美元(約新台幣一三三三億元),一路成長到二○一六年的一四○億美元(約新台幣 四三四○億元);七年之間增加二倍,成長力道可說相當強勁。

帶動這股龐大成長的來源,正是來自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雙箭頭」。其中,平板電腦使用的玻璃投射式電容觸控,尤其是出貨大增的產品。既然長期成長不虞匱乏,產業的修正風險從何而來?

比起今年一月初亮相的iPad,有觸控功能的智慧型手機上市已有四年時間,從iPhone推出開始,每家手機業者都競相切入這個領域,產業秩序已然成形。相較之下,iPad儘管銷售良好,但觸控面板的供應仍顯不足,這個誘因吸引了現有業者全力擴充產能。

供過於求 殺價割喉戰重現在現有的觸控面板供應商中,有許多是原本生產中小尺寸面板的廠商,這是由於玻璃投射電容式觸控的前端製程,和面板及彩色濾光片(CF)的黃光蝕刻工法相近的緣故。

過去幾年,中小尺寸面板嚴重供過於求,相關產能一直是各家面板廠的燙手山芋;如今觸控面板興起,手上的既有製程大有可能翻身,腦筋動得快的廠商,自然急著把中小尺寸產能「轉進」,跨行投入觸控生意。

此外,即將掛牌的觸控大廠宸鴻,也傳出將擴產近二倍的消息。若以三.五吋的產品規格計算,宸鴻產能將由目前每月的五○○萬片,一口氣拉高至年底單月一二○○至一五○○萬片。

另一方面,同樣對蘋果出貨的大廠勝華,著眼於明年市場擴大,也將發行全球存託憑證,募資三百億元,以擴充產能達三倍。當各家產能增幅都以倍數計算時,很難不令人擔憂供給過剩的風險。

更重要的是,平板電腦並非典型的筆電,而是在原有產品區隔之外,「再切出來」的產品;因此,其銷售量並不如手機容易估算。想解開觸控商機多大的謎底,還得看平板電腦帶來多大購買力而定。

目前市場普遍預期,明年平板電腦的銷售量,將落在三千萬台至六千萬台之間;其中,以認為將達六千萬台「頂標」看法者最多。六千萬台,就是明年觸控產業會否遭遇泡沫化考驗的「魔術數字」。

近 來許多研究機構都指出,明、後年平板電腦實際銷售量,將直接影響中尺寸玻璃投射式電容觸控的供需狀況。摩根大通證券就預估,以明年全年額度計算,十吋觸控 面板產量將超過七二○○萬片,整整是需求的二倍;一家投顧法人更直言,一旦需求達不到全年六千萬台的預期目標,明年下半年起,觸控產業供過於求的問題,勢 必快速浮上台面。

也就是說,今年樂觀投入擴增產能的玩家,無論是郭台銘、宸鴻的江朝瑞,或其他小廠的老闆,明年都將接受市場嚴酷的考驗;但 若是景氣稍有動盪,導致銷售量下滑,大舉湧出的觸控面板無處消化,到明年年中,原本暢旺的市況,很可能一夕反轉,甚至因為產能過剩,出現削價競爭,投資人 一定要謹慎思考,切莫樂觀過了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5

用「碩市生」大軍 校園打頭陣

2010-11-08 TCM




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品牌是市場後進者,經濟規模與通路普及率遠遜於競爭對手,在幅員廣大的中國市場上毫無優勢,要怎麼做才能後發先至?

「用八○後年輕團隊,深耕年輕人市場!」對華碩電腦來說,成功逆轉局勢的答案就是讓年輕人跟年輕人直接打交道,但這說來容易,卻也困難。因為整個品牌行銷的成功之道,正與管理這群八○後所需要的新思維吻合。

今年第二季,國際數據資訊(IDC)的調查顯示,華碩打敗惠普等對手,以一一.五%市占率,排行第二,僅次於比它早十年耕耘中國市場的聯想;然而,十年前,中國筆記型電腦市場被國際品牌IBM、惠普以及聯想瓜分,華碩市占率不及一%,排名在十名之外。

透過一週訓練營,找到志同道合者 華碩電腦全球銷售副總裁許祐嘉,在二○○二年時任華碩中國區主管,面對一個被競爭對手盤據的市場,端出了秘密武器:「碩市生」。

許 祐嘉第一個抓住八○後優秀人才的秘訣,是找到「志同道合」的連結:首先,透過社團活動與年輕的學生產生連結,先從中甄選優秀的大學生。華碩選擇前提是「志 同道合」,人資部門會聯合其他部門的主管,舉辦為期約一週的訓練營,「你說你主動、有團隊精神,但是從普通面試過程,很難知道這是不是真的,但在一週的朝 夕相處之中,很容易就可以辨識,」許祐嘉指出,另一方面,參加訓練營的學員,也可以從課程之中,深入了解華碩的企業理念與文化,只有彼此可以相互認同,才 能夠拉近彼此的期望,減少日後的磨合。

第二個秘訣是創意放手:一旦成為碩市生一員,就可以向華碩申請資源,執行自己想做的品牌創意行銷,甚至包括這群人最重視的社會服務專案,都可以向公司申請,讓他們有自我成就的滿足感,而非接受命令做事。

第三個秘訣,則是透過碩市生執行市場調查研究工作,從3C市場最重要的年輕消費者手上,得到市場第一手訊息。

由於這群人擅長網路串聯,「想要了解年輕人要什麼,丟一個與消費行為或喜好有關的簡單問題,一小時之內就有答案。」許祐嘉描繪碩市生的能耐。

舉 例來說,華碩電腦二○○三年「校園機」,就是研究大學生的生活方式,了解他們高度仰賴筆電做為線上遊戲娛樂功能,但又希望便利攜帶,於是設計了全球第一個 在十四吋電腦中放入獨立顯示卡,可抽掉光碟機,又將重量縮減到兩公斤左右的機種,因為商品符合需求,成為當時熱銷的明星商品。

深入上百所大 學,建年輕人網絡 由於中國大學生與企業接軌的意識很強,碩市生的規畫很快獲得回響;十年來,隨著碩市生規模一年年擴大;今年碩市生總數已經超過四千五百名,深入中國四十六 個城市與省分、一百五十五所高校(大學),涵蓋了中國「一二一重點高校」的八○%,與校園年輕人的連結深度與廣度,令競爭品牌難以比較。

華 碩的做法至少帶來兩個好處:第一,3C產品三十歲以下消費者超過七成以上,是最主力的消費者,深度了解他們,重要性不言可喻,然而在中國市場,三十歲以下 消費人口高達四億,任何國際品牌的資源,都不足以建構涵蓋全國的年輕人網絡,碩市生幫助華碩深入中國,調查研究可以深入到六級縣城,對其他品牌形成競爭門 檻。

第二,以碩市生為核心,往外擴散,深入了解中國年輕大學生,從活動過程之中,還能夠持續挖掘人才。

然而,無論是聯想、惠普,這些華碩主要的競爭對手,無不設法舉辦各種酷炫流行的行銷活動,深入校園,華碩為何能夠獨樹一幟,吸引大學生認同,成為競爭優勢門檻?

八月十三日,上海市漕西北路上的百腦匯賣場,透過管道介紹,兩位八○後的華碩碩市生梁淼、李俊邑與《商業周刊》採訪團隊見面,談到他們最初從校園認識華碩品牌的經過,竟然是社會服務工作。

梁淼還記得,八○後的同學們都想要回饋社會,有各式各樣的點子,可是不容易獲得資源,可是那時透過碩市生的社團活動,他們發動了同學,捐出不要的書和衣服給震災災區的孩子,而捐贈的人可以獲得環保袋一只。

結 合社服活動,激起付出的熱情 在像這樣的社團活動過程之中,碩市生彼此以學長姊、學弟妹相稱,在活動中形成了強烈的向心力,並從其中獲得榮譽感;然而,在他們的認知之中,其實並不是為 了華碩這個品牌付出,而是因為活動本身讓他們的情感需求也獲得滿足,進而增加了對華碩這個品牌的認同。

福萊國際傳播諮詢公司(Fleishman Hillard)高級客戶主任于笑海分析八○後、九○後的年輕人,他們被誤解為自私自我的一代,然而,是充滿情感的一代,「他們在童年得到了充沛的愛,長大了也想付出愛,但是能夠付出的管道卻不多。」

八○後的大學生有很大的「共性」(共同點),他們需要「被需要」,而「我們給了渠道,讓他們展現他們的愛,」華碩中國業務總部副總經理鄭威進一步表示,如果再看年紀更輕的九○後都會年輕人,因為一出生社會就已經富裕,這個族群甚至比八○後更想付出。

而成長於網際網路發達,看慣各種商業手法的他們,會在網路上批判品牌過度商業操作。「他們在乎你是不是真的付出關心,而不是只想獲得品牌利益,」鄭威說明。所以在這些活動過程中,華碩並不做銷售,也不強制志願者用華碩電腦,因為重點是,「只有激起熱情,才有認同。」

一九八七年出生的陳希希是華碩電腦中國總部品牌團隊成員之一,她一人負責起華碩與中國科協合作的「科普計畫專案」,組織近千名八○後,甚至九○後的大學生下鄉,讓他們接受培訓,然後深入內蒙、雲南等上千個農村,教不識字的老農、小孩認識電腦。

她描述,因為這些大學生志願者高度認同自己參與的活動有價值,因此展現非凡熱情,當華碩請他們做二十份問卷時,居然有志願者一口氣做了一千份回傳,而志願者也在年輕人經常出沒的網路社群上討論他們所做的事,在貓扑、人人網等中國年輕人偏好的網站放上影片與紀錄。

這群年輕人就像是一群「青年軍」,上山下海,在實體與虛擬世界,散播著品牌活動的影響力。

根據中國「互聯網消費調研中心」(ZDC)十月份剛出爐的品牌調查,結果顯示,華碩躋身偏好度最高的三大筆記型電腦品牌之一。

中國在二○一二年,即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筆記型電腦市場,而與年輕消費者的連結深度,將是全球電腦品牌決勝最重要的關鍵。「品牌關注度不會馬上變成銷售額,然而,五年、十年之後,這些事會發酵,就像十年前我們開始進入校園一樣。」鄭威表示。

延伸閱讀:華碩看八○後 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大量的愛,也想付出愛

對應方法 1.用「碩市生」讓年輕人執行創意行銷手段,創造自我驅動力 2.以更長時間發覺志同道合者 ,並透過志願社會服務,滿足他們「給愛」的需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8

「防鴻」大軍再起 李焜耀發動新春第一炮

2011-2-21  TWM





今年剛開春防鴻大軍又開始串聯。這次發動的總司令是友達董事長李焜耀,戰線向外擴延到太陽能產業, 在鴻海因益通私募案鎩羽而歸時,防鴻大軍要趁勝追擊!

延續去年科技業的熱門話題,「防鴻、抗鴻」今年仍是科技業的一大趨勢。據了解,這次發起串聯防鴻的,正是積極揮軍太陽能產業的李焜耀,在益通確定花落英業達的隔日,李焜耀立馬致電英業達集團會長葉國一,希望「雙達」能在太陽能產業有進一步合作,共同抗鴻。

李焜耀會有如此大動作,其來有自。因益通的最大多晶矽料源供應商日廠M.Setek,正是友達大力砸錢投資的子公司,從○九年友達參股M.Setek開始,近兩年陸續增資,投資金額累計超過百億元,持股比率也逾七成。

不 過,在李焜耀主動邀益通加入抗鴻行列前,一度傳出鴻海搶親,差點影響益通與M.Setek的合作關係。業內人士透露,在鴻海公告拿下益通私募的隔日,友達 就致電益通撂狠話,「你們進入鴻海集團旗下,以後就是『公事公辦』。」言下之意,以後益通想議價,談都沒得談,這可讓益通捏了一把冷汗。看來,在鴻海日益 壯大之下,防鴻大軍的串聯活動只會多不會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08

高舉「聯日抗韓」旗幟 債留台廠? 爾必達來台招募抗韓大軍的盤算

2011-2-21  TWM




即將成為首度來台發行TDR的爾必達,打著「聯日抗韓」的旗幟,手握力晶、茂德產能,企圖縮短與韓廠的差距。「聯日抗韓」真能奏效?還是成就了爾必達,最後留下台廠滿手債務?

撰文‧賴筱凡

我愛台灣,我愛台灣人,我愛台灣的食物,我愛台灣的公司。」透過視訊,爾必達(Elpida)社長坂本幸雄用生硬的日本腔英語表達愛台灣的決心。

就在台灣DRAM大廠哀鴻遍野之際,爾必達成為「聯日抗韓」的新希望;但是坂本幸雄卻不願購併任何一家台灣DRAM廠,在這一波全球記憶體產業淘汰賽中他有何盤算?他真的可以成為台灣的救星嗎?

爾 必達召開視訊法說的這天,日本正下著雪,就像DRAM產業漫長又不見盡頭的嚴冬。台、日DRAM大廠去年第四季嚴重虧損,連爾必達也難逃虧損新台幣一○ 一.二二億元的命運,台灣從南科虧損一○四.三億元、至瑞晶小虧十八.一七億元,整個DRAM產業哀鴻遍野,只有韓廠三星、海力士(Hynix)市占率逆 勢增長。

是聯日抗韓還是助日抗韓?

喊了好些年「聯日抗韓」,爾必達陸續取得瑞晶、茂德多數產能,如今,連力晶都交出DRAM產品銷售權,再加上爾必達來台募集近四十七億元,抗韓大軍似已然成形,真的能相信爾必達會帶領台灣DRAM「慘業」殺出重圍嗎?

答案似乎是悲觀的。

隨 著DRAM產業的景氣循環加速,燒錢的速度有增無減,二○一○年短暫的回春,曾讓台灣DRAM廠以為「春燕真的回來了」;只是開心不過三季,DRAM價格 崩盤,DRAM廠重回虧損地獄,這次,連口袋深的台塑集團,恐怕都會縮手。美光(Micron)執行長艾波頓(Steve Appleton)不諱言,「虧損連連的台廠,已經沒有意願,也沒有財力再投資擴產。」攤開美光、爾必達為首的兩大非韓陣營,南科、華亞科大砍今年資本支 出,在不包含新一代三七奈米技術的製程投資下,南科、華亞科今年的資本支出縮減至一二○億元與一七○億元,對比去年大手筆砸下二三○億元與五五○億元,從 南科、華亞科的資本支出計畫,已嗅到台塑集團縮手的味道。

更別提爾必達陣營,力晶、茂德幾乎是舉手投降的狀態,爾必達與其子公司瑞晶的資本支出,也雙雙降低至四百億日圓(約新台幣一四○億元)與兩百億日圓(約新台幣七十億元)。

反觀韓廠,絲毫沒有要踩煞車的跡象。光是三星今年用在記憶體的資本支出就高達六.三兆韓元(約新台幣一六三九億元),海力士的資本支出也維持去年水準,投下三.三七兆韓元(約新台幣八八五億元),遠遠超出美光、爾必達陣營的資金。

更 別說,三星去年七月遙遙領先同業,轉用三五奈米來生產2Gb容量的標準型記憶體,成本比起四六奈米再減少三成。等於三星生產一顆2Gb容量的DDR3主流 記憶體,成本只要一美元,而台廠的平均成本卻仍在二美元上下,就連海力士的三八奈米也已量產,但台廠去年底才紛紛轉進四○奈米、四二奈米,根本競爭力完全 無法與韓廠抗衡。

這也難怪坂本幸雄會預言,樂觀的話,經過這一輪淘汰賽,全球DRAM廠可能會形成三強鼎立的局面,若是情況趨向悲觀,最後存活下來的DRAM廠則恐僅剩兩家。

也就是說,這波淘汰賽中,坂本幸雄並未將台廠列入存活的名單中,在台灣提供資金、產能等炮彈支援下,台灣只是扮演「助日抗韓」的配角角色,在美、日、韓大戰過後,台灣DRAM廠依然「斯人獨憔悴」!

這一場DRAM的軍事競賽,要勝出的兩項關鍵:一是錢、二是產能。坂本幸雄非常清楚這一點,比口袋深度,他贏不過有台塑集團撐腰的美光;比產能,他還有一些機會。

若以市調機構集邦科技的數據來看,去年底爾必達市占率一三.六%,力晶二.二%、茂德一.八%,爾必達掌握力晶與茂德產能後,市占率可望來到一七.六%,大幅縮短與海力士的差距。

爾 必達已表明不當台灣救星所以,在茂德、力晶無力再砸錢開發下一世代技術時,爾必達出面將新世代的技術開發重責攬在身上,而力晶與茂德則得將旗下產能交給爾 必達,但爾必達又明確地表達,不會「合併」力晶、茂德,因而形成爾必達、力晶、茂德之間的關係「既合又離」的複雜關係。

觀察DRAM產業多年的分析師指出,其實,坂本幸雄深諳「合併」絕對不是一步最佳的棋,因為一旦合併,力晶手上有高達四百億元的債務,與茂德待償的五百億元債務,馬上就會變成爾必達的龐大包袱,所以,坂本幸雄曾多次公開聲明,絕對不會「買」力晶與茂德。

形勢比人強,雖然爾必達早已表明不會當台灣救星,但是台灣還是甘願提供產能、資金給爾必達,作為下一代技術的研發費用,從根本加深台、日DRAM廠的合作關係,這就是希望台灣DRAM業能夠保住一息命脈,避免遭淘汰提早出局。

為了與韓廠一拚,坂本幸雄也不能讓力晶、茂德倒下,力晶、茂德手上的產能雖不及南亞科,但在這場DRAM淘汰賽中,也是爾必達不小的助力。

所以,在力晶全面退出DRAM銷售後,轉型成為爾必達的代工廠,甚至市場傳言,爾必達未來可能以代替力晶負擔部分債務的方式,進一步取得力晶最先進的工廠。

對比早就退出標準型DRAM殺戮戰場的旺宏、華邦電,轉投利基型記憶體後,各自闖出一片天,還深陷在虧損泥淖的台廠,也只能暗自垂淚。

至於即將來台發行TDR的爾必達,雖然TDR所募集的資金,將全數用在瑞晶,作為下一世代技術開發的資本,至於能不能獲得台灣投資人的認同,就看坂本幸雄要如何證明,他有多愛台灣了。

聯日真能抗韓?

——三星、海力士持續壯大

公司

市 占率(%) 營收(億元)三星 40.7 1032 1639 海力士 21.9 555 885 爾必達 13.6 345 140 美 光 12.0 304 870 南亞科 4.2 118 120 力 晶 2.2 133 160 華邦電 1.9 48 49.6 茂德 1.8 45 尚未公布資料來源:集邦科技、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13

集結Google平台 台灣品牌與代工廠分進合擊 台北國際電腦展 抗蘋果大軍的復仇

2011-6-13  TWm




當iPad 2全球賣到缺貨,當宏碁被高額庫存損失壓倒,台灣電腦產業一夕之間被焦慮籠罩。然而,即使今年蘋果拿走八成平板電腦市占率,但平板電腦不是唯一,戰爭才正要開始!

撰文‧賴筱凡、翁書婷

六月天的溫度高得有些嚇人,但每年的這個時候,在世貿、南港展覽館兩頭,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子廠採購、主管,頂著豔陽也不畏酷熱,他們的任務很簡單,就是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尋找年底的聖誕節商機。

一樣的電腦廠大老齊聚,一樣的華麗展場與看不完的show girl,今年的Computex氣氛明顯不同於往年。三年前的Computex,華碩的一場展前記者會,以Eee PC宣告小筆電世代來臨。然而,科技產品壽命有限,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如今卻是只聞蘋果iPad 2的新人笑,不見台廠小筆電這舊人哭。

一場由蘋果掀起的平板電腦風暴,在今年iPad 2篤定端走八成平板電腦市場後,其他品牌廠的平板電腦設計得如何,似乎無法成為消費者今年的採購重點。但市場變化真的是如此嗎?戴爾全球副總裁暨大中華區 董事長閔毅達(Amit Midha)微笑著說:「戰爭才剛要開始呢!」

贏者不可能全拿

抗蘋果大軍集結反攻

就在Computex開展前夕,一封發自全球網路龍頭Google的餐敘邀請函,一一送到了台灣科技大老們的手上,包含宏碁董事長王振堂、華碩董事長施崇 棠、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仁寶董事長許勝雄、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緯創董事長林憲銘等,幾大巨頭齊聚的目的無他,就是要商討如何在蘋果獨領風騷的時代,奪回 昔日光榮。

這場餐敘由Google發起的理由很簡單,殺不進蘋果的封閉式平台,台灣廠商得要有更厚實的靠山,那就是Google的開放平台,從Android到Chrome,Google成了抗蘋果大軍的新一代救世主。

他們不得不正視,蘋果推出iPad以來,確實在全球造成不小的風潮。縱使是iPad 2正式推出三個月後的今天,全球各地的iPad 2還是供不應求、賣到缺貨,「This is a critical time(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刻)。」施崇棠大聲疾呼著,因為iPad 2帶給台廠不只是追不上的壓力,更直接衝擊全球筆記型電腦銷量,率先中箭落馬的宏碁,就是最顯著又血淋淋的真實案例。

但,這只是一時。

「五年內會發生很多事,就像筆記型電腦與平板電腦,戰況會越來越多變化。」電腦晶片大廠超微(AMD)產品事業群資深副總裁Rick Bergman在Computex開展的早上才剛飛抵台灣,就開始了他一連串會見台廠夥伴的行程,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我們會跟OEM廠(原廠設備製造 廠,即代工廠)手牽著手一起面對挑戰。」於是,宏碁的第一款平板電腦,搭上了超微專為平板電腦量身訂做的核心晶片DESNA,不只用的是台積電四○奈米製 程生產,還是集微處理器與繪圖晶片於一身的加速處理器(APU)。

華碩動作更是跑得快,繼四月推出結合鍵盤的變形金剛後,六月再推Pad Phone,「出門時候,帶著手機又要帶平板,又重又麻煩,我們這次是要把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使用情境,全部整合在一起。」施崇棠顯得自信滿滿。

另一頭的宏達電也沒閒著,選在iPad 2台灣開賣的同一天,宏達電大動作地舉辦了年度派對。站在國、內外媒體面前,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更意氣風發了,因為宏達電的平板電腦flyer(飛行者) 光上市第一天,出貨量就超越預估值的一倍,以這種銷量估計,分析師不諱言,一個月要出三十萬台,一年更有機會上看兩百萬台。

抗蘋果大軍磨刀霍霍,更何況今年出貨量預估四千萬台的平板電腦,對比四億台的筆記型電腦出貨量,還是小巫見大巫,「競爭是會很激烈,但平板電腦能侵蝕筆記型電腦出貨量的程度有限。」閔毅達停頓了一下,偏著頭想了兩秒,「大概十%吧。」

平板不是全部

雲端、商用機種 機會更多蘋果iPad 2一路壓著其他品牌廠打,更把小筆電僅有的生存空間壓縮到讓雙A(acer與Asus)喘不過氣來,即使如此,抗蘋果大軍沒有多做歇息,「就算iPad 2,都還不算是平板電腦最完美的設計。」閔毅達的看法,在Rick Bergman口中獲得同樣的回應。

看著宏碁業績利空連番襲來,惠普下修財測,向來消費機種比重就低的戴爾,反成了iPad 2浪潮下的倖存者,「我們的商業產品比率高達八成,這也是為什麼戴爾第一季獲利能暴衝三倍,營收倍增。」有別於台廠的愁雲慘霧,閔毅達顯得一派輕鬆,確 實,平板電腦市場只是整體電腦產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這個市場還是正成長,只是成長幅度不若以往。」所以,戴爾去年在中小企業(SMB)產品線成長 十二%、政府部門產品線成長十三%,大企業產品成長九%,整體亞洲市場(包含日本)更成長了十五%,閔毅達不認為現在有悲觀的理由,「我們要做的是去創造 未來需要的產品,是去迎合消費者需求。」於是,我們看到Google、英特爾(Intel)在布局平板電腦外的產品動作,越來越 多,Chromebook、Ultrabook(超薄筆電)如雨後春筍冒了出來,「Chromebook只是開始,桌機、平板,甚至其他裝置,都有可能是 Chrome的下一個應用產品。」Google產品開發資深副總裁Sundar Pichai說。

英特爾執行副總馬宏昇(Sean Maloney)更有信心,「在二○一二年底前,將有四○%的消費性NB市場屬於Ultrabook。」另一方面,各家大廠也開始力鞏中小企業產品與雲端 服務。以第一季逆勢交出獲利倍數成長績效的戴爾為例,中小企業產品對他們來說,更是拉動獲利動能的最重要柴火,「所以,我們去年中小企業事業群在戴爾貢獻 營收比重將近三八%。」戴爾大中華區中小企業事業群總經理許肇元說。

隨著中小企業客戶對網路依存度越高,市調機構Gartner就預估,今年全球企業IT支出高達二.五兆美元,這也是為何多數品牌廠在消費市場踢到鐵板後,紛紛轉向商務機種與中小企業市場。

至於雲端服務,更是各家代工廠遇到毛利瓶頸後,思考轉型的第一重點,像廣達、英業達,都將雲端視為從NB代工轉型的最重要策略,閔毅達進一步拿出數據佐 證,過去十八個月裡,全球的數據量增加了一倍,未來十八個月,這個數字還會再增加一倍,雲端成了平板電腦浪潮下的另一個機會。

只是看在許肇元眼裡,在這些產品市場不能躁進,「客戶願不願意添增採購,重點還是在於你的產品有多高的性價比,能提供多完整的解決方案。」所以,戴爾砸下十億美元就為提供數據中心的軟體,即使戴爾自己本身不賣軟體,但戴爾要給客戶最完善的雲端服務。

就在雙A焦慮如何跟上蘋果的腳步,把所有iPad 2沒有的功能全做到自家平板電腦上的時候,抑或零組件廠、代工廠如何擠進蘋果供應鏈之際,或許台廠可以退一步來看。

閔毅達笑了笑,「這是一人多機的時代,誰也不會消失在市場上,平板電腦永遠也不可能取代NB。」為現今焦慮不已的台灣電腦產業,給了另一個不同觀點。

施崇棠:iPad真的很兇猛iPad浪潮衝垮宏碁防線,也讓雙A今年營收面臨苦戰。趕在Computex開展前,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接受《今周刊》專訪,分享他對平板電腦及市場競爭激烈的看法。

《今周刊》(以下簡稱問):華碩投入平板電腦,究竟有什麼優勢?

施崇棠(以下簡稱施):大家都在談Pad(平板電腦)的時候,喜歡說它只是做一個pleasure computing(娛樂電腦),可是卻沒有注意到Web 2.0的趨勢。現在其實越來越鼓勵大家一起來共襄盛舉,像社群網站的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都在鼓勵更多的輸入,鼓勵更多的 creation(創造)。

華碩雖然不是跟第一個Google一起做Honeycomb(Android 3.0)的廠商,但是我們的優秀工程師真的讓Google很impressive(印象深刻)。

我覺得蘋果是想建立一個比較closed(封閉)的生態系統,但Android是開放的觀念,有時候三個臭皮匠會大於一個諸葛亮。

問:今年華碩預期平板電腦的出貨量有多少?

施:我們其實也是很小心、很保守的在估計。iPad真的是很凶猛!我們希望在開放的陣營,包括Android與Windows,是絕對領先的。坦白說,出 貨數量現在估計其實不太準,但我們內部今年是有定了一個200萬台。我覺得在變動時代,這樣估的話意義不大,但華碩如果做得好的話,當然要遠遠超過這 200萬台。

問:華碩近年來面對的挑戰不小,你怎麼鼓勵大家持續精進、不斷前進的?

施:我最近在全球行銷會議上,給大家畫了一張圖:一個老和尚在做期末考試。

我在圖左邊,畫了一個易行門,右邊畫了一個難行門。然後這個甲和尚在考試的時候,他一下子就選擇了那個易行門,因為易行門沿途就是好漂亮的花啊,很好的食物。但是就是最後此路不通。

乙和尚選的就是難行門,沿途都是毒蛇猛獸啊,很多的考驗,可是最後他拿到了武功的寶藏。

丙和尚就是在那邊猶豫不決。到底是難行門還是易行門?結果喪失了先機。

我覺得中國的古老智慧很好,就是說易形門大家都會走,你會走也要走,你不會走也要走。我是鼓勵華碩同仁,寧願選一個比較難走的門。 (楊方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59

郭台銘能管好百萬大軍嗎?

2011-6-20  TCW




今年鴻海代工大軍達一百萬人,這是台灣史上製造業領軍最多人的企業,就連中國歷史上成吉思汗派兵西征領軍,也僅有二十萬人。

鴻海去年合併營收近新台幣二兆九千億元,今年預估超過三兆元,如果鴻海是一個國家,以二○一○年貿易總額來看,這個金額可擠下日本,成為台灣第二大貿易夥伴。

一百萬大軍的統帥、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創造歷史,七小時的股東會上,從營業利益率、成都工廠爆炸事件、比亞迪官司、鴻海西遷等,一一回答外界疑慮。

郭台銘承認,「營業額一億、十億、百億、千億,都是管理的關卡。」

根據研究機構iSuppli統計,去年全球設計代工(ODM)和電子專業製造加工服務(EMS)營收達三千四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兆八千億元),鴻海已 擁有二九%的市占,郭台銘認為,「如果市場留下兩家,其中一家也會是鴻海。」以每年營收成長一五%當目標,七年內就可能達到全球市占一半、比現在大一倍的 代工帝國。

郭台銘現在面臨千億美元營收的成長關卡,郭台銘面對的難題,也是台灣製造業前所未有的挑戰,代工皇帝的他策略為何?以下是在鴻海股東會後,他回答外界的質 疑,同時我們也請到台大EMBA執行長黃崇興、政大財務管理學系教授周行一,以及巴克萊資本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楊應超,解析郭董腦袋在 思考什麼,這盤棋他將如何走?

疑慮1:鴻海去年提出營收成長,由三成降到一五%,但為何營業利益率也減半?

郭台銘回應:遷廠加重成本,這是資本財投入

上次股東會我就說過,我們在西遷需要九個月到十三個月時間,在搬移過程中要蓋廠,搬的過程中要兩邊支出,成果還沒顯現出來,自然費用會增加,兩邊薪水我們要付,要加重兩倍我們的非直接成本。

我們不是只搬幾千人,一搬是搬幾十萬人,等於一個基隆市,三十幾萬人他有消防隊,衛生局都有,我們呢?不可能有。

未來深圳和內陸會轉型,像是自動化或半自動化升級,搬遷也學到一些經驗,這些我都認為是資本財投入,非消費財支出,這就是為何毛利會下降,這是其中一個原因。

專家解讀:遷廠告一段落,營益率會反彈

股東會開始,有別於一般進入報告業績程序,郭台銘花了半小時,先解釋鴻海營業利益率降低,因為所有分析師,估算鴻海目標價,已經從營收轉往本業的營業利益率。

當過上市公司財務長的楊應超認為,郭台銘釋出明確訊息,「營業利益率已經到谷底了,過去他很少講這麼明確。」

在遷廠結束後,支出會降低,第二就是蘋果訂單鴻海抓得很緊,蘋果占鴻海營收估算已經來到四成,蘋果又要求速度和品質,這別人做不出來,這兩個利多就足夠斷定鴻海的營業利益率將反彈,楊應超立即提高鴻海目標價到一百四十二元。

疑慮2:鴻海去年展開西遷,但中國工資全面上漲已經成為趨勢,難道鴻海要過逐水草而居的生產模式,不斷搬遷?

郭台銘回應:做扎根式遷移,最後走上自動化

說我員工移到西部,薪水便宜多少?我不是在做這個,我們在扎根,我們是扎根式的遷移,不是浮萍式的遷移。

在大陸投資,從沿岸搬到中西部,第一個考量是員工回家,第二個考量是當地有很多很好人才可以重用,他們專科學校有很多很好的技術人才,我們現在不僅不缺工,還可以挑工。第三個,他們有很多天然資源。

這整個過程中是一個產業製造生態的轉變,我們初到深圳投資時,一開始提供宿舍,吃喝拉撒睡,現在搬過去,我們把員工吃喝拉撒全交給政府,減少處理員工的情緒問題,回到本業,讓員工留得更久。

所以我們管理幅度不會增加,反而會減少,最後讓員工走上操作自動化。

專家解讀:政府幫忙管理,有助員工質變

成本降低不是郭台銘首要考量,重要是政府對鴻海的配合度。最終郭台銘理想是達到自動化工廠,如成吉思汗的精兵策略,二十萬人就可以征服歐亞。

黃崇興認為,鴻海加緊西遷是很聰明的做法,就算它不遷走,沿海也一定會因為服務業起來吃掉製造業就業的人數;此外,西遷可以讓流動率降低,加上內陸城市為 了爭取鴻海一定會提供稅率、土地多種優惠。讓政府幫鴻海處理員工的生活起居,還可以挑工,讓量成長、產生員工的質變;這是一石三鳥之計。

疑慮3: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興起,雲端技術已經讓硬體規格越來越不重要,價值在「雲」不是「端」的硬體,鴻海做「端」的毛利會越來越低?

郭台銘回應:硬體不會磨滅,不信品牌會長遠成功

你說端(硬體)的附加價值低,我不承認。能做好手機大量製造且便宜,是能力,就有它的附加價值,我認為宏達電也做端,怎麼沒附加價值?端絕對不會磨滅,永遠都要有製造,這個是我們公司在這個產業的定位,就算全世界剩下兩家,我們也是其中一家。

很多人都說,做品牌才有價值,我跟施振榮(宏?硈郈鴗H)想法不同,我不相信台灣品牌可以長遠成功,品牌不是保證賺錢的萬靈藥!你看夏普(Sharp)賺 多少?○‧六%(編按:二○一○年夏普淨利率○‧六%),我代工還賺得比他多,台灣沒有home market(國內市場)嘛!你專心把你的零組件做好,你的核心技術做好跟品牌廠合作。

就像是山東人要吃饅頭,山西人要吃醋,我不贊成做品牌,我沒有這個基因,我不見得對。

世界上分四種公司,第一是營業成長、毛利成長,這最好像是蘋果公司;二是營業不成長、毛利成長,我認為這是短暫現象;第三營業成長、毛利下降;第四是營業下降、毛利也下降;我們應該會是第二或第三。只要假以時日,把每個環節浪費降到最低,可以維持毛利。

專家解讀:就像賣牙籤,衝量大維持品牌

黃崇興分析,郭台銘說得沒錯,製造不會消失,鴻海就是代工的品牌,郭台銘想的是,我毛利只有三%沒關係,我靠量大,就像是賣一根牙籤一分錢,但是賣出兩億 根就有兩千萬元。郭台銘認為,利潤雖然會下滑,只要營收成長,還是每年可以分股利給股東;挑戰就是「出不得錯」,不然三%利潤很快就沒有了。

郭台銘的製造業獲利模式,隱藏在一個很簡單公式裡:股東權益報酬率。

這也隱藏著一個哀愁,就是他沒有辦法停止成長。

因為要提高資產報酬率的方法就是讓營收不斷成長,接單讓工廠的稼動率提高,降低固定成本,這就涉及到下個問題,如何一邊成長又做好管理。

疑慮4:鴻海過去的核心能耐就是快速、品質和靈活,是不是成長速度失控,犧牲管理的深度,才導致成都爆炸案?

郭台銘回應:管理就像學游泳,要嗆水才能學會

我說過,今天管理一萬人、十萬人、百萬人,都是一個關卡,今天我要勇於追求呢?還是退縮回來?

好,我說我三年不成長,停止,不成長,我慢慢來準備,管理就到位?不見得!管理在於越學我們越得到經驗,我認為才是管理精進的方法,管理是practice(練習),不是science(科學),所以,你只有越做越精。

你游泳就是越游越精,沒有說你游泳嗆水,你少游一點這個道理,你不嗆水就是多游啊!我女兒在學游泳,嗆水她媽說疼,我說小孩就是這樣訓練起才會游啊!

我跟所有同仁講沒有管理問題,只有責任問題,這次我們發生問題也不是管理的問題。想想,台灣有多少人帶過一百多萬人?我又沒有公權力,我又沒有警察局,又沒有衛生局,又沒有消防局,也沒拿政府特別的津貼。

一百萬人!我看不到管理一百萬人的書,但是科技在變、產品在變,今天我退回來就安全?是不是五萬人,員工每個安全?這個問題你們也想想。我會勇往直前,絕不退休(握拳敲桌)。

我工作十四個小時不行,我改十六;十六不行我改十八、二十小時。

專家解讀:先評估資源,勿盲目追求成長

黃崇興認為,郭台銘講得是實話,你贏不過變化,所以不可能為了弄好管理停止成長,只是別盲目追求成長,得看自己有多少資源,「大」確實是力量,但是背後要能撐起來。

黃崇興認為,鴻海面臨的是管理制度的調整,沒有接單來得快速;前線攻城略地,贏過後線補給積糧。這是所有企業的問題,管理者沒法說,「我先停下來準備好。」

《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作者柯林斯(Jim Collins)認為企業必須瞭解普克定律,正是鴻海客戶惠普(HP)創辦人普克(David Packard)提出:沒有一家公司營業額成長的速度,能超越他們網羅足夠的適任人才來推動成長,來達到卓越的速度。柯林斯提出解答,「企業主要問,有多 少比例放對的人到對的位子上?」何謂對的人?就是認為自己對工作有份責任,而不僅當成工作。

一位曾任職鴻海的高階主管點出問題:鴻海變大後要讓最基層的人有責任感,得明訂責任、懲罰,但是規定得太死,反倒會綁死鴻海引以為傲的速度和靈活,這是郭台銘的兩難。

疑慮5:二○○九年時,郭台銘提出萬馬奔騰計畫,要讓富士康員工到三到五級城市創業,並宣示四年要開一萬家店,產生有附加價值的創新模式,但至今通路業務仍看不到成效?

郭台銘回應:通路是做得不好,但也不能只求快

承認通路這塊做得不好,鴻海成功是靠速度,速度要快,最好找加盟,可是加盟就沒有文化。

所以通路我們不要求速度,我們要求品質,尤其在三、四、五級城市,它考驗我們兩個能力:第一個是維修保養能力,我們員工從製造業出去,這點絕對難不倒我 們。第二個供應鏈管理,我們在大陸每個工廠都有供應鏈小組,三年內我要把工廠都整合起來,每個地方都有倉庫,都有據點,只要我二十八省都建立(目前鴻海在 中國十三省設立工廠)。

可以提供客戶全套服務,我們又做製造,他新產品推出去,我馬上告訴他不暢銷,送貨到家、服務到家,甚至幫他收錢;我們不比速度,我們認為放慢一點比較好。

專家解讀:發展通路,要判斷消費敏感度

黃崇興指出,老子說過,「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這就是說,掂腳沒法久站,跨大步沒法走遠;成長基礎不夠,放慢腳步等文化基礎建立好,是對的。

周行一認為,鴻海現在面對的客戶是惠普、戴爾(Dell)等企業客戶,規格數量都由客戶決定;通路正好相反,鴻海要學的新能耐是對消費者敏感度。

疑慮6:鴻海的能耐在於速度和靈敏,如果分拆成子公司,可以維持速度和靈活,也能解決鴻海接班問題,為何不分拆?

郭台銘回應:計畫分拆認股,讓營運更靈活

控股公司讓公司有大規模,還有小公司靈活,大陸可以有控股公司,但是台灣不允許控股上市,所以我們現在做法是,分拆幾家公司也讓股東有機會認股,過去怕把 公司雞湯稀釋掉,現在鴻海不單要有航空母艦,要有第七艦隊,甚至很多小船,要打驅逐戰,巡邏戰,要靈活去打,不要把全部廠都放在大船,有時放在小船,戰術 運用比較靈活,也許在下幾次董事會,會有類似的規畫。

專家解讀:光財務劃分,就不易擺平股東

一位曾在鴻海工作的高階主管認為,郭台銘一直想分拆,可以讓巨型組織維持小公司的靈活度,只是難度很高,從最簡單的財務該如何劃分,就扯不清楚。從奇美分割光是擺平股東意見就一波三折,就可得知。

楊應超指出,更大的問題在分拆後,能否發揮效果,像是富士康分拆後,營運後來也走下坡。

【延伸閱讀】代工的命運!市值遠遠落後蘋果——蘋果、鴻海、宏達電優劣分析

附加價值高做品牌

蘋果營收:1兆8,777億元市值:8兆6,682億元蘋果營收只有鴻海的2/3,市值卻是鴻海的近9倍

宏達電營收:2,782億元市值:9,503億元同樣做品牌,宏達電營收只有蘋果的近1/7、市值是蘋果1/9,緊追在後

市場價值低做代工

鴻海營收:2兆8,942億元市值:9,646億元鴻海營收是宏達電的10倍,市值卻差不多,代工錢難賺

註:營收統計為2010年數字,市值以6/10收盤價計算,單位為新台幣資料來源:雅虎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