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3月份國務院發布《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國發〔2015〕13號)(下稱《方案》),近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促進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增加“中國制造”有效供給滿足消費升級需求。
“現階段,中國在消費品標準和質量的提升上,在保基本的同時,也要促高端,因為隨著中產和中產以上人群比例的不斷增多,中國高端市場的需求將越來越大”,中國企業聯合會副研究員馮立果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強化國家標準的同時,他建議,應給予企業標準應有的地位,讓企業根據需要自主制定、實施企業標準。
提升標準體現“保基本、促高端”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緊扣消費品質量安全要素,加快制定一批強制性國家標準。提高消費品國內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推動實現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
馮立果認為,這是此次會議的亮點,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可以起到保證消費品的基本質量安全的作用,從根源上杜絕像奶粉、疫苗等安全事件的再發生,這也是突出標準要“保基本”的特點。
“保基本是指,國家標準對與廣大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消費品的質量形成'硬約束',使得消費品的質量安全有基本保障;促高端是指,鼓勵企業標準和團體標準的發展,從而滿足中等收入家庭和高凈值人群的消費需求,同時提高中國企業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馮立果對記者分析道。
未來,由於 中產和中產以上人群在不斷增多,馮立果認為,中國提高產品質量標準、向高端方向發展是有可能的,
瑞信研究院發布的第6份全球財富報告《2015年度財富報告》(下稱《報告》)就顯示,全球中產階層成年人的數目已由2000年的5.24億人增加1.4億(27%),至2015年的6.64億,相當於成年總人口的14%。其中,中國的中產階級數量雖然僅占全國成年人口的11%,但按絕對值計算卻是全球最多,達1.09億人。該《報告》以美國作為基準國家,按當地擁有5萬—50萬美元的財富標準(按2015年年中的價格計算)來界定中產階層成年人。
鼓勵企業標準和團體標準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提到,要建立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支持社會團體、企業發展優於國家和行業的標準。馮立果認為,未來還希望政府能進一步闡明如何給予企業標準和團體標準發展空間。
《方案》曾指出,當前的標準體系不夠合理。其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均由政府主導制定,且70%為一般性產品和服務標準,這些標準中許多應由市場主體遵循市場規律制定。而國際上通行的團體標準在我國沒有法律地位,市場自主制定、快速反映需求的標準不能有效供給。即使是企業自己制定、內部使用的企業標準,也要到政府部門履行備案甚至審查性備案,企業能動性受到抑制,缺乏創新和競爭力。
因此,《方案》當時就已經提出,放開搞活企業標準。企業根據需要自主制定、實施企業標準。鼓勵企業制定高於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標準。建立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對企業產品標準的備案管理,落實企業標準化主體責任。鼓勵標準化專業機構對企業公開的標準開展比對和評價,強化社會監督。
“必須要取消政府對企業標準的審查性備案,因為很多都是變相的吃、拿、卡、要。”馮立果提出,要鼓勵企業做自己的標準,大力促進企業標準形成的自主制定和實施。
馮立果舉例稱,現在很多的創新型企業,比如華為、大疆等,他們產品的標準在某些方面已經是全球的最高標準水平。國家標準只是一個門檻標準,一般沒有行業內最先進企業的標準水平高。因此要鼓勵企業發展優於國家和行業的標準。
記者註意到,在培育發展團體標準方面,《方案》提出,在標準制定主體上,鼓勵具備相應能力的學會、協會、商會、聯合會等社會組織和產業技術聯盟協調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標準,供市場自願選用。
馮立果表示,這些相關市場主體在標準問題上形成聯盟,可以合作對外開發市場資源,在本國甚至在全球內形成更大的行業影響力和競爭力。
為迎接鄭徐高鐵9月正式開通,鐵路部門計劃於9月10號進行一輪大規模調圖。受此影響,此前很多地方的動車組列車都調整了預售時間。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在12306官網發布公告稱,為配合鄭徐高鐵開通,鐵路部門將自9月10日起對部分線路的列車運行圖進行調整。相關調整列車的車票,定於4日9時起開始發售9月30日之前的部分班列車票,9月5日開始發售國慶黃金周期間的車票。
據了解,鄭徐高鐵建成後,鄭州到徐州僅需1小時20分左右,較現有最快列車運行時間縮短1倍。而徐州與京滬高鐵相連,屆時,鄭州至上海、南京等地也將開通高鐵,目前,鄭州至上海的動車最快也得近8個小時,高鐵開通後,鄭州至上海將節約一半時間,只需4個小時左右。
受鄭徐高鐵建成影響,大面積的動車組列車都調整了預售時間,9月4號9點起各售票渠道將出售9月30號之前的部分班列車票。9月5號開始發售預售期60天內的車票,其中包含很多旅客非常關心的國慶黃金周期間的車票。對於可預見的即將到來的新增大客流,很多樞紐高鐵站也已經提前做好準備,擴大站房、增加站臺、新設售取票機。
另外,9月10日即將開始的鐵路運行圖調整後,上海至武漢、鄭州、西安或增加高鐵大站車,進一步縮短行程。具體看,滬西標桿車最快只需不到6小時,滬鄭標桿車最快只需約4小時。當然,鄭徐高鐵也不僅方便中原西北地區,使得中午離開上海,晚間就可以到達太原。從目前的列車運行情況來看,西安至青島運行時間最短需18個小時,運行圖調整後將縮短至9小時以內;西安至福州的運行時間將從最短的23小時18分減少到不到12小時;西安到南京、上海更是分別縮短到僅需5小時以內和6個多小時。
同時,調圖後武漢鐵路局管內新增6趟始發或經過的高鐵,使京廣高鐵鄭(州)武(漢)段、武(漢)長(沙)段以及滬蓉線客運專線高鐵動車運力更加優化。武漢鐵路局客運處副處長王同良介紹,調圖之前的襄陽火車站開行動車組,大部分是行駛在武漢到十堰城鎮之間,最遠則是到湖北境內的黃岡和黃石。本次調圖中增加襄陽~南京南D3084/D3083次動車組列車1對,經漢丹、寧蓉線運行。此外,革命老區紅安縣也首次開出始發高鐵,將開行紅安西-濟南西G1731-2次。
另外,鄭徐高鐵開通後,西安將開行至濟南、杭州、福州、青島、榮成高鐵,青島—重慶高鐵也將改道鄭徐。東北地區也有列車涉及調圖。記者從沈陽鐵路局了解到,其轄區內將新增開2對G字頭動車組列車,還有2對列車變更了經由線路。而鄭徐高鐵的開通也將緩解蚌埠南—徐州東區間的繁忙,讓旅客不再忍受合肥站換向的困擾,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可能。
“營改增”開打第四場戰役,目標是解決營改增中的各類問題,包括改進稅務部門的工作,幫助納稅人更好地適應新稅制和完善政策措施。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在京召開全國稅務系統營改增工作視頻會議,回顧了上述三場戰役成果,並部署了下一步營改增工作,提出開打營改增第四場戰役——“改進好”。自5月1日國家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增值稅(下稱營改增)後的四個多月時間里,國家稅務總局打了三場戰役,分別是“開好票”“報好稅”“分析好”。
普華永道中國中區公司稅業務主管合夥人李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營改增推進總體順利,但是某些特定行業的具體業務仍存在一些政策不明或實務操作方面的問題,由於相關政策尚不明確導致部分企業某些業務的定價和開票暫時受到一定影響,各地稅務機關在收到企業反映之後都積極地向企業進行訪談了解情況,希望主管稅務部門在調查研究基礎上可以就各行業最關心的問題盡快出臺明確的意見,打消企業的顧慮。
自全面營改增推開以來,政策補丁不斷,而意在完善政策措施的第四場戰役正式開打,也意味著營改增新一輪政策補丁將出。
減稅2107億元
5月1日起,營改增全面推開,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1000多萬戶納稅人正式被納入營改增。
面對營改增龐大任務,國家稅務總局先後部署了開好增值稅發票,幫助納稅人報稅,和對營改增運行分析、稅負分析、效應分析工作。
李克強總理反複強調,全面推開營改增要“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經過對全面營改增以來的三個月的相關數據進行匯總分析,稅務總局達成這一目標。
王軍在上述會議指出,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運行順利,呈現出逐月向好的發展態勢。首先,減稅面越來越寬。5月份4大行業稅負增加的戶數占3.9%,6、7月份已下降為1.2%左右。
其次,王軍稱,減稅規模越來越大。5-7月份合計減稅1260億元,加上1-4月份營改增減稅847億元,今年前7個月營改增整體減稅2107億元。
最後,各方反響越來越好。王軍認為,不僅納稅人辦稅更便利,滿意度逐步提高,而且營改增試點還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註和積極評價,認為是一項重大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舉措,也是在建立國際領先的增值稅制度方面邁出的重大步伐,展示了銳意改革的中國形象。
上海市稅務局局長過劍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上海的情況來看,隨著營改增推進,減稅規模越來越大。
營改增專家、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已經公布的營改增減稅數據來看,營改增減稅基本符合預期,初步實現了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今年有望實現5000億元以上的減稅規模。
政策補丁解決實操難題
盡管營改增取得了初步成績,但由於涉及面廣、推行時間緊和改革領域複雜,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作為多年來參與營改增調研的專家,李軍發現,企業在應對營改增時面臨不少實務操作方面的難題,“比如某種業務混合了不同類型的服務,既有檢測,清潔,也有維修,應該如何掌握政策以決定歸於何種稅目,適用哪一檔增值稅稅率,如何開增值稅發票,等等。一些業務遍及全國的企業,遇到了各地稅務部門對於同一業務在增值稅處理上答複不一致的問題,具體政策不明確也讓企業無所適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正常業務的開展。”
營改增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早已引起了稅務部門重視。此次王軍提出的打好第四場戰役“改進好”正是為了集中精力解決這些難題。
王軍說,打好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第四場戰役,總的思路是,總局要著力解決基層反映的問題、基層要著力解決納稅人反映的問題、上級要著力解決下級反映的問題、一把手要著力解決主管副職反映的問題,既改進我們自身的工作,又幫助納稅人更好地適應新稅制,還要完善政策措施,通過上下聯動、內外並促,使改革試點在不斷解決問題中逐步趨於完善。
他將第四場戰役分解成三個階段,並列出了時間表和任務表。
“從現在動員部署到10月20日為第一階段,主要是查找、改進面上問題。10月21日到12月下旬為第二階段,主要是結合前幾個申報期的稅負分析,研究提出並落實改進完善政策措施的建議。12月底到明年1月底為第三階段,結合“總結好”第五場戰役,對營改增整體運行情況進行總結、評估、改進、提高。”王軍稱。
他強調,對查找出來的問題,要分門別類,逐一改進。比如,對制度規定問題,對滯後於形勢發展要求制度缺失的,要抓緊制定;對制度操作性不強難以落實的,要抓緊完善;對一些確需調整的政策,要積極提出建議,並加強與財政部溝通等等。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其實自5月1日營改增推開以來,財稅部門一直在完善增值稅各項政策,目前營改增相關政策文件接近50份,大部分都是5月1日營改增推開之後出臺的政策補丁,而一些業內反映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比如,針對金融業同業免稅範圍不夠清晰的問題,7月財稅部門發布《關於金融機構同業往來等增值稅政策的補充通知》,首次明確將買斷式買入返售金融商品納入免征增值稅範圍,而持有金融債券納入免征增值稅範圍則意味著所有金融債券持有利息均免稅。這有利於減輕金融業稅負。
2012年開始,國內葡萄酒消費進入調整期,國產和進口葡萄酒雙雙進入寒冬。今年以來,進口葡萄酒複蘇突然提速,海關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瓶裝葡萄酒進口同比上升56%,創下5年來的增速新高,而進口葡萄酒的快速湧入,也讓國產葡萄酒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遭遇新一輪沖擊。
進口葡萄酒沖擊產業鏈
2012年起,受宏觀經濟放緩等因素的影響,進口和國產葡萄酒雙雙進入深度調整期,而從2015年開始,進口葡萄酒的複蘇不斷提速。
海關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我國瓶裝葡萄酒進口總量為2.23億升,同比上升56%,這也是2012年以來的最大增幅。進口總額為11.09億美元,同比上漲69%,而這一數字已接近2014年全年進口量(13.65億美元)的80%,平均價格4.97美元/升,同比增長8.3%。其中進口量最大的是上海6383萬升,其次則是廣東的5900萬升和北京的1866萬升。
在加速進入市場的同時,進口葡萄酒則進一步侵蝕國產葡萄酒的市場,根據尼爾森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進口葡萄酒在零售市場的增幅明顯,2015年-2016年,進口葡萄酒的市場占有率迅速整體提升了5個百分點,已占據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而比重還在逐年上升。
事實上,在東部沿海區域,進口葡萄酒的市場占有率則更高。
“作為消費大省,目前廣東市面上銷售的90%都是進口葡萄酒。”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葡萄酒分會秘書長陳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在進口葡萄酒的沖擊下,國產葡萄酒行業則複蘇緩慢。今年上半年,國內主要的8家葡萄酒上市公司中,只有威龍股份(603779.SH)和通天酒業(00389.HK)保持增長,而包括龍頭企業張裕A(000869.SZ)、中葡股份(600084.SH)等其他幾家葡萄酒業務收入均錄得不同程度的減少或虧損。
而這一輪的沖擊也沿著酒企傳導到上遊。據河北當地媒體報道,作為中國葡萄酒產業的葡萄主產區,該省葡萄種植遭遇困境,2015年當地的葡萄收購價格從2.6元/公斤最後跌至幾毛錢,在“中國葡萄之鄉”懷來縣甚至出現了果農砍掉葡萄藤改種其他農作物的情況。
緣何鬥不過進口酒?
為何進口和國產葡萄酒面臨雙重境遇。
陳泳認為,目前國內的釀酒技術已和國外沒有差距,但國產葡萄酒的生產成本更高,導致同等品質的國產葡萄酒價格反而更貴,因此性價比不高。一方面,國內產區冬季氣溫較低,葡萄藤需要埋土過冬,大幅增加了種植成本;另一方面國外對種植領域的補助較多,國內土地、人工等生產成本也高於國外。
如此一來,釀酒葡萄的成本能高多少。以威龍股份為例,澳大利亞釀酒商聯盟於2016年7月發布的報告顯示,澳大利亞2016年上半年釀酒葡萄的采購均價在526澳元/噸,折合人民幣約2600元人民幣/噸。而威龍股份在過去三年里,種植和收購的釀酒葡萄成本在3166元-3745元/噸間,相比要高出2到4成。
中葡股份董秘侯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種植成本之外,國外政府對葡萄酒產業有相當數量的補貼,國產葡萄酒的整體成本和國外比較的話,受這些政策因素的影響,會拉大差距。
而另一方面,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也導致了進口葡萄酒更受歡迎。在酒類營銷專家孫延元看來,國內葡萄酒行業孱弱,行業集中度低,中小酒廠占70%,小酒廠質量問題曾被多次被曝光,這也讓國內的消費者難以建立信任。此外,國產葡萄酒文化上培育落後,國人依然將葡萄酒視為舶來品,從消費習慣上也更願意購買進口產品。
在定價上,國產葡萄酒也存在不接地氣的問題。陳泳告訴記者,國產葡萄酒近年來品質提升較快,屢屢在海外獲獎,但獲獎之後往往身價倍增,與實際消費需求脫離,導致獲獎非但沒有給國產葡萄酒帶來更多的增色,反而拉遠了與消費者的距離。
零關稅下的新一輪沖擊
事實上,此輪進口葡萄酒的複蘇中,傳統的法國、意大利等舊世界產區增速穩定,而在自貿協定降低關稅的催動下,智利、澳大利亞進口量增長迅速。
根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的1-7月份葡萄酒進口來源地中,法國繼續以45.3%的市場占比遙遙領先,但澳大利亞和智利增長迅速,其中從澳大利亞進口4226萬升,同比增長34.72%,智利增長30%,兩者占據了34%的市場份額。
自2015年1月1日,中國已經對智利葡萄酒實行零關稅,僅征收10%的消費稅,中國現已成為智利葡萄酒的第一大進口國。而根據中澳自貿協議,2019年雙方關稅也將逐步減至0,澳大利亞比智利更接近中國市場。
除此之外,歐洲葡萄酒產國格魯吉亞與中國的自貿談判也接近尾聲,有報道稱,格魯吉亞農業部部長列文•大衛塔什維利表示,在完成相關手續後,格魯吉亞的葡萄酒有望在2017年下半年開始,以零關稅的形式進入中國。
業內認為,進口葡萄酒的綜合稅率為48.2%,其中包括14%的關稅、17%的增值稅和10%的消費稅,如果關稅取消,以100元的進口葡萄酒為例,整體稅負將從48.2元減少至30元,而一向以性價比取勝的進口葡萄酒的優勢將更為明顯。
讓競爭回到同一起跑線
中國的葡萄酒市場還有很大空間,根據歐睿信息咨詢數據,預計2013年-2018年中國葡萄酒市場規模複合增速4.5%,位列全球首位,沒人甘心將市場拱手相讓。
目前國內部分企業已選擇出海布局應對進口葡萄酒的沖擊,包括中糧、張裕、威龍等已經在海外收購酒莊或準備自建工廠。張裕早在2015年開始就從法國、西班牙等國收購多家海外酒莊。上周,威龍股份也宣布將斥資6億元在澳大利亞建設6萬噸產能的生產基地。
酒業專家孫延元認為,引入國外的葡萄酒固然有風險,但先通過國外的品牌酒建立國內品牌,再慢慢將國產的品牌導入,可能是條發展捷徑。在借鑒上臥薪嘗膽,慢慢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十年二十年後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不過出走海外的國產葡萄酒企業畢竟是少數。
侯偉告訴記者,中葡股份暫時沒有海外布局的想法,還將提升品質深耕國內市場。在他看來,目前零關稅對產業鏈的沖擊是整體性的,隨著市場的不斷開放,進口葡萄酒有巨大的先天優勢,也對國內葡萄酒行業帶來了比較大的影響,而且這個影響已經在顯現。
今年以來,一線城市和二線熱點城市、環一線城市房價節節走高。繼廈門、蘇州之後,近日杭州、南京、昆山也紛紛重啟限購政策,在房價上漲壓力之下,預計未來重啟限購的城市會超過十個。專家認為,本輪限購政策力度普遍不如上一輪,作用有限。
二線“四小龍”僅剩合肥未出限購政策
9月28日,緊鄰上海的昆山市發布加強房地產市場管理實施意見,非蘇州市戶籍居民家庭申請購買第2套住房時,應提供自購房之日起前2年內在蘇州市累計繳納1年及以上個人所得稅繳納證明或社會保險(城鎮社會保險)繳納證明。此次政策也是此前8月蘇州出臺的限購政策的延續。
南京市出臺的限購政策明確,在主城區範圍內,已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不得再新購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不得再新購新建商品住房。針對不同的購房需求,采取差別化措施,保護剛需和改善性購房,打擊投機購房。
加上此前已經出臺限購政策的廈門和蘇州,目前,今年以來房價上漲最為迅猛的二線四小龍(廈門、蘇州、合肥、南京),僅剩合肥未出臺限購政策,因此近期合肥限購政策出臺的呼聲亦隨之高漲。
在南京之前,杭州在9月18日宣布限購後不到10天,再次升級調控政策,自9月28日起,杭州同步上調公積金貸款二套房首付比例、商業性住房貸款二套房首付比例、暫停購房入戶。根據公告,二套房公積金貸款和商業貸款的首付比例將不低於50%。
業內預計,在杭州和南京之後,未來一些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二線熱點城市也將重啟限購。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從目前限購的既有版本和思路來看,主要遵循四個思路,一是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先出限購政策,即在全國房價漲幅位居前十的城市,政策層面最有可能收緊。二是市區相比郊區房價上漲壓力大,會先收緊。後續熱點二線城市的核心區域收緊的可能性會比較大,而郊區和郊縣等區域則不會收緊,這也體現去庫存因地制宜的原則。
三是新房上漲壓力更大,比二手房的收緊可能性會更大。四是外地戶籍受政策管制的可能性大於本地戶籍,尤其是部分大城市的炒房中,很多是外來的炒房客。
據此,後續有望重啟限購的城市包括合肥、武漢、鄭州、天津、福州、東莞、無錫、石家莊,加上已有的廈門、南京、杭州、蘇州,本輪重啟限購的二線熱點城市及環一線周邊城市將超過十個。
例如,鄭州樓市持續升溫,鄭州市房管局統計數據稱,8月份該市商品房銷售23471套(間),同比上漲109.65%,銷售均價突破一萬元。8月該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環比上漲5.6%,位居全國各大城市榜首,鄭州多數市民已難以承受高房價之重。
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馬懿近日表示,鄭州將加強房地產調控,優化商品房供給結構,穩控房價,促進房地產業健康平穩發展。
力度不及上一輪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早在2014年二線城市紛紛取消限購政策的時候,就認為一線城市和包括廈門、南京在內的十個左右二線城市不應該取消限購,因為這些城市的庫存本來就很小,土地供應嚴重不足。
這些城市的政策本來應該“一直高壓”,而不是去庫存的問題,但當時就是一刀切,把他們限購政策都放開了。“其實當時就可以預料到,他們放開後,再加上信貸這麽松,這些城市房價必然會爆發的。”張大偉說。
他認為,即使是上一輪限購政策執行期間,不少城市的房價都經歷了快速上漲。更何況此次這些二線熱點城市重啟限購,力度尚不及上一輪,因此效果將大打折扣。
比如,上一輪的限購政策中,對外地戶籍買房,至少都有繳納一年社保的規定。但本輪杭州、南京、蘇州對非本市居民購買第一套房,都沒有社保繳納的要求,蘇州非本市居民,還可以購買二套房。而對本地戶籍,多數城市則未加以嚴格限制。
張大偉說,很多城市都是在房價已經差不多翻了一倍的情況下才重啟限購政策,時間點已經晚了,導致調控力度偏弱的主要原因在於,目前其他行業整體疲軟,因此宏觀經濟尚需要樓市作為支柱產業拉動,這也導致房地產調控不敢一次到位,因此各地在出臺政策的時候都是“擠牙膏、口號式”調控。
他表示,這一輪二線城市收緊樓市調控政策是因為市場開始恐慌,漲幅刷新歷史紀錄,而出現這一恐慌的主要根源還是這一輪去庫存並未因城施策,在本來庫存就不多的城市執行了全面寬松政策,在資金潮影響下,市場出現了局部城市失控的現象。
“但目前的樓市調控依然沒有抓住本輪房價暴漲的根源。”張大偉說,現在房價爆發的原因是資金潮下的資產荒,導致購房者出現了恐慌。“未來要麽是降低資金潮,要麽是增加優質資產,或者降低購房者恐慌,三方面都需要加碼政策。”信貸不能只投入到房地產,要有政策約束讓信貸進入實體經濟,土地供應必須充足,才能給市場平穩的預期。
表1 8月份房價環比漲幅靠前的城市
表2 長三角五城土地市場情況
(數據來源:中原地產研究部)
有消息人士對創業家&i黑馬透露,在這筆融資公布前夕,掌門1對1的銷售總監季憶已經帶著整個銷售團隊出走,涉及人數超過50人,這件事情發生在中秋前後。
i黑馬訊9月29日消息 今日, K12在線1對1教學品牌“掌門1對1”宣布獲得新一輪融資,金額為數億元人民幣,投資方包括華興資本旗下華晟資本等投資人。
掌門1對1CEO張翼表示,本輪融資金額將主要用於品牌線下合作及自身建設兩個方向,並將正式開啟掌門1對1TO B端的業務形態。掌門1對1將在上課系統升級優化、教案及題庫完善和高端教研、師資人才引進等方面投入數千萬資金。掌門1對1已成立專項投資基金,用於幫助各線下機構及公校建立起完善的線上教學系統及資源庫,並將與合作方共享掌門1對1深耕教育行業數年所積累的題庫、公開課、教學系統等各方面的資源,和線下機構進行線上互補合作,共建智慧型校園。
據其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掌門1對1學員已覆蓋全國500余個城市,自有師資儲備已超過10000名,於最近新增設的大班課項目的月均學員數量也基本與在線1對1的學員數量持平。
不過,有消息人士對創業家&i黑馬透露,在這筆融資公布前夕,掌門1對1的銷售總監季憶已經帶著整個銷售團隊出走,涉及人數超過50人,這件事情發生在中秋前後。i黑馬就此事向掌門1對1求證,對方公關部門否認了這一說法,並表示目前銷售團隊整體穩定。
“跑地產報道十幾年,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漲法。”從大學畢業就開始做地產報道的記者劉麗琴這樣感嘆道。而研究了地產十幾年的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也說,這一輪房價上漲,是過去十幾年所從未見到的。
從去年到現在,深圳很多樓盤已經上漲了150%,合肥、廈門、蘇州等地的大部分樓盤價格也差不多翻了一番,其他很多城市也上漲了50%。去年底到現在,很多城市房價輪番上漲,而且這一輪房價上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來得更猛烈一些。
這種漲法前所未見
由於本輪上漲是在很高的基數上上漲的,所以從絕對價格上看,比往年都漲得多很多。不光是漲幅驚人,在上漲速度上,更為突出。比如以前一個城市房價從1萬到2萬,大多要經歷兩三年的時間,但這一輪上漲潮中,很多城市只需要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
一直對杭州情有獨鐘的王小姐6月份在杭州西溪看了一套房子,價格還是每平方米2萬,到今年9月的時候,已經漲到了3萬5,“算了,我也死心了。”位於廈門翔安、距離主城區很遠的一個樓盤,2014年底開盤時價格還是每平米7千多,現在已經漲到2萬2。
張大偉說,以前的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中,一個城市環比漲幅達到2、3個點,已經非常高了,因為指數上漲2、3個點,意味著現實成交中基本會上漲5、6個點,而現在價格指數環比漲幅動輒超過5個點,實際可能就漲了10個點了。“一個月就已經上漲這麽多,實在太可怕。”
表:8月一二手房漲幅前十名城市
為什麽本輪房價上漲如此猛烈?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在相對寬松的信貸政策下,大量的貨幣流向了房地產。為了保持經濟平穩增長,貨幣供應必須保持一定的增速。但過去,尤其是2008年以前,我國的外貿出口高速增長,2008年後的幾年,擴內需取得了明顯成效。也就是說在這段時期,實體制造業仍處在明顯的擴張過程中,增發的貨幣也有很大一部分會流向實體經濟。
但近幾年,在外貿市場和內需都逐漸飽和之後,實體經濟已經很難再保持以往的擴張速度,在這種情況下,增發的貨幣流入實體經濟的部分大大減少,在股市低迷的情況下,樓市是最好的避風港。
其次,在過去十幾年,樓市的發展特點是,所有的城市都在擴張,所有的城市房價都在上漲。但近幾年,隨著廣大三四線城市人口外流、庫存高企,區域之間、不同城市之間出現了劇烈分化,所有的城市房子都好賣,所有城市都上漲的局面已經一去不複返。在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環一線城市地區上漲的同時,廣大三四五線城市及弱二線城市仍然處於持續低迷的狀態,部分三四線城市由於人口外流,房價仍在持續下跌。
反映在土地市場上也是同樣的道理,過去開發商的觸角遍布全國,但近兩年,由於三四線城市的持續低迷,各大開發商均將資金集中到20多個一二線城市爭奪,比如碧桂園、恒大這些過去主要在三四線的巨頭,這兩年也主要回歸到一二線,這也是為何這兩年會出現史無前例的地王頻出的現象。
也就是說,過去流向各行業的錢,流向所有的城市的錢,現在主要流向了這20多個一二線城市及環一線地區的樓市,這種格局下,這20多個城市也就出現可史無前例的上漲。
三四線要活起來
這種區域之間、城市之間的分化帶來的一個局面在於,在這些一二線大城市房價快速上漲後,未來來自小城市和農村的青年要想在大城市擁有一套自己的居所將可能變得越來越難。
來自福建泉州安溪的陳先生2007年在泉州市濱海買了一套房子,均價是7千多,而同期廈門房價還不到一萬。8年過去了,他在想賣掉泉州的房子,但掛牌8千多都賣不出去,而同期廈門房價已上漲了5、6倍。同鎮的林先生則在去年初舉全家之力在廈門翔安購入了一套新房。“幸好是去年買,要是到今年,想都別想了。”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合肥和安徽省內其他的地級市之間。張大偉說,過去安徽很多地級市的房價大概是合肥的一半多一點,賣掉當地的房子到省城合肥買房,至少可以買半套。但現在,合肥房價已經翻番,而其他地級市房價沒變,因此這些地方的人即便賣掉房子到合肥,都付不了首付了。
“過去我們說小城青年要到北上深這樣的一線大城買房立足很難,但現如今,即便到廈門、合肥、南京這樣的中等城市,也難以立足了。”張大偉說。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近日發聲,質問年輕人生活不下去的城市,要怎麽樣才有未來?他表示,我覺得如果一個城市,年輕人覺得這個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待不下去的時候,這個城市是沒有未來的。
從區域協調發展的角度來看,要嚴控房價過快上漲,除了一二線城市收緊政策、增加土地供應之外,怎麽樣讓三四線城市與城鎮化更好的結合,讓三四線城市活起來至為關鍵。
廈門市政協委員、集美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李友華說,城鎮化過程中的人口市民化應該是一個梯度轉移,即村鎮人口主要向三四線城市轉移。但現在的問題是,農村的人口大多直接向一二線大城市發展,再加上很多三四線城市人口還在向一二線城市轉移。這其中的最主要原因還是三四線的活力不夠,產業發展不足,無論是就業機會還是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存在明顯短板。
貴州省政府參事胡曉登教授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要讓三四線城市真正發展起來,關鍵核心還在於公共產品的供給。比如好的醫院、學校、交通主要公共產品,要是仍然集中在一二線大城市,那三四線城市就很難真正發展起來。也就是說,三四線城市要努力做加法,如何有效增加產業和公共資源供給十分關鍵。
例如,在目前中西部的人口大省中,往往有且只有一個單極核心城市,即省會,比如武漢、合肥、鄭州等,假如這些省份擁有更多的區域中心城市,那麽城市之間、區域之間的發展將會更加協調,城鎮化的質量也會更高。
僅摩拜單車和ofo共享單車背後的投資方幾乎涵蓋了所有一線主流基金。
i黑馬訊 10月13日消息,摩拜單車今日向i黑馬確認,摩拜單車已於近日完成新一輪融資,高瓴資本、美國華平投資集團、騰訊、紅杉資本、啟明創投、貝塔斯曼、愉悅資本、熊貓資本、祥峰投資和創新工場等多家機構投資,同時得到了美團創始人CEO王興的個人投資。不過,摩拜單車並未公布具體融資額。
投資人、華平中國區聯席總裁魏臻表示,摩拜單車是中國乃至全球市場獨一無二的智能無樁共享單車平臺,為中國城市短途出行提供了健康、便捷和環保的解決方案。“此次華平對摩拜單車的投資,是繼對神州租車、神州專車、優信拍、e代駕等公司的投資以後,在出行領域的又一戰略布局。城市短途出行是出行領域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華平繼續看好中國出行市場的巨大市場需求和機會。”
資料顯示,摩拜單車成立於2015年1月,主打的是無樁、智能、可以通過手機解鎖的互聯網智能共享自行車,以綠色出行的環保理念、互聯網+先進制造的智能技術、健康時尚的外形設計、和本質性的便利體驗。
摩拜單車迅速崛起之後,城市共享單車市場受到各方關註,資本紛紛湧入,優拜單車、小鳴單車、OFO相繼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
10月10日,ofo共享單車宣布完成1.3億美元C輪融資。投資機構包括滴滴出行、美國對沖基金Coatue、順為資本、小米、中信產業基金、元璟資本、YuriMilner、經緯中國、金沙江創投等等。ofo也開始向非校園市場投放單車,未來,單車出行領域的競爭或許將複制當年的打車大戰。
一個值得關註的現象是,僅摩拜單車和ofo共享單車背後的投資方幾乎涵蓋了所有一線主流基金。隨著摩拜單車確認新一輪融資,單車出行企業在業務和市場的真正較量才剛剛開始。
據路透社報道,超級高鐵公司Hyperloop One表示,該公司已經完成5000萬美元融資,並準備為2017年第一季度全面測試Hyperloop系統做準備。
Hyperloop one該輪融資的投資方為迪拜世界港口集團(DP World Group),在獲得該輪5000萬美元融資後,Hyperloop One融資規模總額達到了1.6億美元。
迪拜世界港口集團CEO目前同時兼任Hyperloop One董事會成員,該公司今年8月與Hyperloop One簽訂了協議,希望建設一套超級高鐵系統,以便在兩個港口之間快速運輸集裝箱。
Hyperloop One的超級高鐵項目吸引了多家機構投資,目前其投資方包括137風投公司、科斯拉風險投資公司、法國國家鐵路公司和通用電氣公司等。
Uber 前CFOBrent Callinicos也被任命為Hyperloop One CEO Rob Lloyd和董事會的全職顧問。
目前還沒有一家公司開發出能夠真正使用的超級高鐵,因此批評人士認為,這項技術可能永遠無法從科幻小說變成現實
超級高鐵需要在真空管道內使用磁懸浮車廂來運送人員和貨物,最高時速可達750英里(約合1200公里)。這個概念最初由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2013年提出,他當時設想把洛杉磯到舊金山的車程縮短到30分鐘內。
繼10月10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意外跌破6.70重要關口後,人民幣仿佛開啟了“跌跌不休”模式。中間價連續下跌時間之長,人民幣匯率連續突破重要關口勢頭之猛,在去年“8•11”新匯改後並不多見,一時間各種言論喧囂塵上。
業內普遍認為,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主要來自美元的一路走強。“要不要換點美元?”再次成為個人投資者關心的話題。“最近咨詢美元理財產品的客戶明顯增多”,招商銀行理財顧問張女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本報記者發現,幾家大型銀行的熱門美元理財產品都存在“產品剩余額度不足”的現象。
“貶值不可怕,可怕的是個人投資者貶值預期的不斷累積”,北京某商業銀行外匯分析師王先生對本報記者表示,現在企業購匯行為較為可控,最大的不確定性來自於居民購匯。“積少成多,一旦人民幣貶值預期變得根深蒂固,明年初每人5萬美元的換匯額度重新發放時,人民幣恐面臨更大下行壓力。”
在岸人民幣一路跌破6.74關口
此輪人民幣貶值持續時間之長引發越來越多業內人士關註。
9月27日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連續走低,尤其是十一假期後首個交易日——10月10日中間價報6.7008,一舉突破保持近3個月的6.70市場心理“底線”。10月14日,中間價終於結束七連跌,市場看到一絲反彈希望。
然而,本周一(10月17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再次出現大幅下調,報6.7379,較上一交易日中間價貶值222個基點,較上周五收盤價跌超百點。
中間價的低開導致在岸人民幣加快貶值速度。17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開盤即跌破6.73關口,隨後在6.7330附近波動。直到午盤後,人民幣持續走貶,接近16:30收盤時,再次突破6.74關口報6.7405,跌逾200個基點,幅度為0.22%。最終16:30收盤報6.7396,創2010年9月15日以來最低收盤價。夜盤開始後,人民幣雖有小幅回升,但仍逼近6.74。
(年初以來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走勢)
當在岸人民幣跌破6.74時,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則跌破6.75,報6.7502,成為今年1月7日以來盤中最低價。
(10月17日 離岸人民幣對美元走勢)
美元方面,受10月14日美國最新發布的經濟數據向好,美聯儲加息預期強化的有利推動,美元指數17日繼續攀升至7個月高點。
廣發證券分析師糜韓傑認為,隨著美聯儲加息及國內資產價格上漲的壓力,人民幣仍有貶值的趨勢。
彭博經濟學家陳世淵則認為,中國未來幾年經濟內生動能較弱,人民幣可能會持續出現較大貶值壓力,需要加快匯改,一旦貶值預期過高可能觸發資本流出和金融風險。
“一次性貶值本來是比較好的方法,但是人民幣加入SDR後匯改估計會偏向漸進的貶值。” 陳世淵預期,如果經濟偏離基線大幅度下行至5-6%,人民幣匯率會沖破SDR約束,最快可能在明年完全放開。
人民幣貶值對各類資產影響幾何?
對於人民幣未來走勢的不確定性催生了居民購買美元熱情。《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目前30天美元理財產品年化收益在0.75%左右,90天為1.05%,180天為1.85%,起購金額大多為8000-10000美元,但值得註意的是,這些產品大多不保證本金且不保證流動性的需求。
不乏業內人士認為,“換美元最佳時機已過,目前美元的不確定性也在增加”。一方面,利好美元的因素仍存在諸多變數,一旦美國大選結束,若12月美聯儲再次讓市場失望未能加息,美元或出現快速下跌;此外,與美元、歐元、英鎊等大部分貨幣相比,人民幣波動性仍然較小,因此持有人民幣“按兵不動”不失為一種投資策略。
德國商業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周浩認為,雖然人民幣對美元的即期匯率已經突破6.7,但人民幣的一籃子指數已在94附近企穩,上周甚至出現較為強勁的反彈,很有可能成為兩個月以來的最高點。
“人民幣看似輸給了美元,卻贏了一籃子貨幣,看似一失的背後,也有一得(指數終於在94附近企穩。” 周浩認為,換個角度來看,打破6.7這一市場共識,創造波動性,也並非一件壞事。
中金固收研究團隊此前提出,人民幣匯率“短期看大媽,中期看美聯儲,長期看自己”。盡管人民幣匯率波動很大程度上由外部市場變化引起,但歸根結底,國內經濟表現以及市場信心才是支撐人民幣匯率的根本動力。
目前來看,頗受關註的房地產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產生了一定影響。中金固收團隊認為,房地產泡沫及其引發的經濟後續下行預期對人民幣帶來了內部壓力。
“在房地產泡沫膨脹的過程中,或有資金回流國內購房,某種程度上降低了貶值預期。但隨著中美資產價格水位差拉大,好比高壓鍋又加了一把火,無疑會導致國內資金有更強的流出或全球再配置沖動。”
中金固收認為,在房地產財富再分配的過程中,資產的所有者是贏家,但也是移民或全球資產配置傾向最明顯的一類群體。在這些群體心中,美元而非一籃子貨幣才是“錨”。
上述幾方面因素疊加,導致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相對美元匯率預計仍將承壓。
對於債券市場及股市而言,相對於人民幣在“8.11”匯改以及今年年初的兩輪貶值,投資者對於人民幣出現無序貶值的擔憂已明顯弱化,因此目前的貶值對債、股市場的沖擊較為有限。
具體而言,對於債券市場,中金固收認為外匯占款流出壓力仍大,央行貨幣政策受制於金融去杠桿、房地產泡沫和匯率壓力而難於放松,資金面擾動仍值得關註,加上息差較窄,不建議過度承擔杠桿風險。
“債券市場開放日見成效,但在人民幣貶值壓力較大、中美利差縮小的背景下,資金流入預計階段性減弱。”從更間接的影響來看,民眾的貶值預期會否升溫值得關註,這可能影響到銀行理財的需求並適度沖擊其配債行為。當然,外匯占款流出,存款派生難度加大,對M2和存貸比等影響值得關註,但難於判斷。
對股市而言,人民幣貶值或帶來小幅壓力,“8.11”和年初“熔斷”的陰影仍在,資金流出不利於股市資金面,板塊方面幾家歡喜幾家愁。此外,由於海外市場波動加大,風險偏好或有降低,前期H股上佳表現支撐A股的情況有所弱化。
對於黃金投資而言,中金固守分析稱,如果外匯管制加強,且美聯儲加息預期充分消化,全球定價的黃金有望得到增持機會。需要提及,所有市場的影響因素均頗為複雜,且人民幣貶值幅度有序、可控,不應誇大這一單一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