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重新定義互聯網金融:當傳統銀行業也搞起互聯網+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36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5-14 18:39 編輯

重新定義互聯網金融:當傳統銀行業也搞起互聯網+
作者:屈俊,沐華

摘要:

基於移動互聯、大數據、雲計算的互聯網金融有望助力實現普惠金融

互聯網+為傳統金融註入互聯網基因:凸顯長尾效應、放大鯰魚效應、弱化馬太效應,有望助力實現普惠金融。互聯網+借助於移動互聯、大數據、雲計算技術有望解決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重塑傳統金融。移動互聯網使得客戶偏好、行為、心情隨時隨地被實時發現和追蹤,從而使金融需求能夠更容易被低成本地發現;大數據分析豐富了營銷和風險管控的手段,雲計算降低了金融服務的成本並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效率。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錯位競爭中合作

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最大的區別在於傳統金融通常會將金融服務看成一條價值鏈,而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往往沿襲互聯網思維(用戶、雲、端)來看待互聯網金融。未來,傳統金融機有望在保持現有資本、產品、風險管控等領域的優勢,加大在渠道、場景端的創新力度。互聯網巨頭的傳統優勢在於平臺,過去幾年對場景的爭奪已初見成效,未來最有可能在基礎設施領域加大創新力度。

傳統銀行積極擁抱互聯網金融,打造自有平臺並積極與互聯網巨頭合作分享互聯網金融盛宴

傳統銀行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轉變積極,擁抱互聯網的動作不斷。一方面,興業銀行借助自有同業業務的優勢打造銀銀平臺和錢大掌櫃互聯網理財平臺,工商銀行發布互聯網金融品牌e-ICBC,構建包括“融e購”電商平臺、“融e聯”即時通訊平臺和“融e行”直銷銀行平臺三大平臺,以及支付、融資和投資理財三大產品線上互聯網金融產品。另一方面,微眾銀行、網商銀行等新興的互聯網銀行受限於資本金、利率和存款規模、網上開戶和虛擬賬戶等監管的限制,中小銀行如華夏和平安銀行等迎來合作良機。

繼續看好銀行股的表現,維持行業買入評級

銀行板塊利空基本釋放,貨幣政策延續寬松,管理層引導實體企業融資成本下行和利率下降,有助於持續推進債務置換築底,在貨幣政策持續寬松+基建地產拉動下,年內經濟出現拐點概率較大,繼續看好銀行股的表現。維持買入,推薦招商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

風險提示

經濟增長超預期下滑;資產質量大幅惡化;貨幣政策不達預期。

正文:

一、互聯網+改造傳統金融改造傳統金融助力實現普惠金融
李克強總理在1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首次將“互聯網+”納入國家頂層設計。

1、互聯網+為傳統金融註入互聯網基因
長尾效應:互聯網金融凸顯長尾效應。傳統金融主要服務大中型優質企業客戶,而互聯網金融的市場定位主要在小微以及零售客戶層面,具有小額支付交易頻繁的特征,能夠整合碎片化的需求並形成規模優勢。在適度有效的監管體制下,小額消費、高數量的互聯網金融長尾效應將凸顯,進而激活普惠金融市場的巨大潛力。

鯰魚效應:互聯網金融放大鯰魚效應。傳統金融存在門檻高、風險控制流程僵化、業務模式固化、創新動力不足等問題。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對傳統銀行構成嚴峻挑戰:第三方支付繞過銀行,部分切斷了銀行和客戶的直接聯系;P2P網絡借貸、網絡小貸、眾籌融資等新型融資模式的沖擊;余額寶貨幣基金等低門檻理財產品的沖擊;負債端存款份額的分流,加速了銀行脫媒。這些挑戰在一定程度上能倒逼銀行改革,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促進金融產品創新,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馬太效應:互聯網金融弱化馬太效應。傳統銀行在盈利壓力的驅動下整體將更多的資源投向高端客戶,小微客戶無法享受到同等的金融服務。互聯網企業利用自身積累的龐大數據庫和數據挖掘技術,顯著降低了尋找目標客戶的成本。另外,互聯網金融依托雲計算和大數據分析客戶的資信狀況,有助於改善傳統金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提升風險控制能力。這將有效降低客戶獲得金融服務的門檻,使更多中小微客戶擁有獲得金融資產收益的機會,進而弱化收入的馬太效應,使金融惠及全民。

2、互聯網金融覆蓋長尾客戶,有望實現普惠金融
傳統銀行側重於大中型優質客戶,主要是由於銀行體系有一套完整而嚴格的風險評估和控制機制,要求對客戶信息準確掌握,而大企業制度完善、財務透明,獲取信息的難度較小,而且大額業務可以有效降低單位交易成本,相對而言則難以覆蓋處於金融長尾市場上的中小企業、微型企業和自然人客戶,主要是由於中小微客戶的信息獲取較困難、小額金融業務單位服務成本高,並且存在著道德風險。

目前小微企業由於缺乏有效的抵質押物和完善的信用記錄,加之其融資需求小、頻、急的特點,往往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而隨著多層次多類型征信體系的完善,互聯網銀行、P2P、電商網絡貸款等新的業態將迎來高速的發展。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的移動互聯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雲計算技術和多層次多類型征信的發展也可以為傳統金融機構所借鑒,從根本上解決目前小微信貸投放中面臨的最大問題—信息不對稱問題,為銀行高效識別有效客戶提供了捷徑,幫助傳統金融機構真正實現小微業務的下沈,小微金融將得到爆發式的發展。

正是由於可以追蹤客戶在移動互聯網上的行為、交易、狀態,互聯網金融機構可以隨時隨地地發現客戶需求,並通過特有的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在多層次征信的支持下,快速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這將能夠有效地降低金融服務及交易的成本,同時發展出新的風險控制手段,降低了金融的門檻,互聯網金融有望獲得快速發展,使得普惠金融成為可能,並為經濟社會帶來巨大的效益。

3、基於移動互聯、大數據、雲計算的互聯網+有望重塑傳統金融
互聯網+基於移動互聯、大數據、雲計算,其特有的優勢有望重塑傳統金融。移動互聯網使得客戶偏好、行為、心情隨時隨地被實時發現和追蹤,從而使金融需求能夠更容易被低成本地發現;大數據分析豐富了營銷和風險管控的手段,雲計算降低了金融服務的成本並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效率。

移動互聯: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得以普及,高分辨率的攝像頭可以掃描條形碼和二維碼;地圖及定位功能可以與基於地理位臵的服務及產品輕松相聯;網絡連接便於人們實時進行各種信息查詢、支付和分享活動。移動互聯網使商業服務和金融服務得以無形地嵌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的創新和廣泛應用提供了基礎。

大數據: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幾乎所有數據都能得到記錄和保存,由此產生的數據量是過去的數百倍甚至數萬倍,而這些數據正在產生卓越的商業價值,可在了解客戶、交叉銷售、風險管理、運營優化等多方面得到廣泛應用,從長遠來看,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的信用體系對數據的分析和應用能力要求越來越高。



雲計算:雲計算是一種通過互聯網以服務的方式提供動態可伸縮的虛擬化資源的計算模式。雲計算是移動互聯與多屏互動的基礎,雲技術通過對信息的遠程存儲和處理,降低了對終端的要求,使得基於手機、平板電腦等輕終端的移動互聯成為可能,同時雲平臺作為跨終端的存儲和處理“後臺”,使得同樣的內容和應用可以在不同終端之間流暢切換、無縫連接,由此實現多屏互動。雲計算有助於顯著降低金融機構運營成本和創新成本,雲計算本身是虛擬的主機資源,具有較強的延展性和靈活性,無需巨額的初始投入,並且能夠從容應對互聯網突發高峰事件,因此能夠大幅降低中小金融機構和企業的系統投資及運營成本;雲計算為金融機構提供了低成本創新和試錯的基礎。

二、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錯位競爭中合作
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最大的區別在於傳統金融通常會將金融服務看成一條價值鏈,而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往往沿襲互聯網思維(用戶、雲、端)來看待互聯網金融。傳統金融認為一種金融產品或服務從產生到最後到達客戶端需要經歷基礎設施、產品、平臺、通信、渠道、介質和場景等多個環節,在做產品時考慮的往往是抵質押物、期限和價格等因素,在產品設計完成之後再考慮通過哪些渠道銷售給哪些客戶。而互聯網金融則認為:用戶是核心,一種金融產品的產生首先源自用戶的需求,當某種需求在某個場景中被發現後,再反向進行相應的產品開發,並最終將產品嵌入到場景中。

互聯網金融一共有四個制高點:基礎設施、平臺、渠道、場景。其中,基礎設施是大數據、雲計算以及征信體系;場景是金融的生活化依托以及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體現;平臺是互聯網行業平臺模式在金融領域的延續和創新;渠道主要依靠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針對這四大制高點,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巨頭、互聯網金融新興業態、通信等基礎設施提供商等各類機構已紛紛開始布局。


未來,傳統金融機有望在保持現有資本、產品、風險管控等領域的優勢,加大在渠道、場景端的創新力度。互聯網巨頭的傳統優勢在於平臺,過去幾年對場景的爭奪已初見成效,未來最有可能在基礎設施領域加大創新力度。
目前來看,作為傳統金融最具競爭力的競爭者可能主要來自於傳統的互聯網公司,現階段,互聯網企業跨界進入金融領域已經產生了多種業務模式,並對現有銀行業務構成挑戰。


傳統銀行憑借資金、人員、風控等方面的優勢主要服務於大企業、高端客戶的複雜需求,在一定時期內一直忽視甚至質疑互聯網金融所開啟的廣大長尾市場。但目前傳統銀行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轉變積極,擁抱互聯網的動作不斷。五大行和各大股份制銀行已紛紛開始以各種形式試水互聯網金融。

三、傳統銀行探索互聯網金融模式—大行自行打造,小行跨界合作
1、興業銀行打造中小銀行的銀行平臺—銀銀平臺&錢大掌櫃
銀銀平臺作為公司在國內率先推出的銀銀合作品牌,是結合了互聯網金融和線下金融的完整服務體系,為各類合作銀行提供包括財富管理、支付結算、科技管理輸出、培訓服務、融資服務、資本及資產負債結構優化等內容的全面的金融服務解決方案。
2014年經中國銀監會推薦,興業銀行申報的面向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金融雲服務平臺建設及應用推廣項目被納入國家雲計算工程,該項目是通過構建金融雲服務平臺基礎資源架構,突破異構虛擬化、分布式海量存儲、大規模資源調度與管理等雲計算關鍵技術,建設服務營運、服務管理、開發部署和運維管理平臺,解決服務計量、應用開發和自動化部署和運維一體化等關鍵技術問題,構建完善的金融雲產品平臺。該平臺建成後提供的可定制、可擴展的多租戶金融服務,有利於提高金融行業數據中心資源利用率,減少系統建設成本和運維管理負擔,助力眾多中小金融機構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快業務發展步伐,應對日益迫近的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化挑戰。同時,也將促進各類金融產品更加高效地向國內三、四線城市及廣大農村地區輸送,更廣泛地滿足城鄉金融需求。


客戶基礎不斷擴大,簽約、上線的客戶數量持續增長。銀銀平臺簽約和系統上線客戶數量不斷擴大,截止2014年銀銀平臺累計簽約客戶575家,累計上線客戶474家,櫃面互通累計聯結網點超過3.4萬個。

交易規模快速增長。2014年,興業銀行銀銀平臺:累計辦理銀銀平臺結算2,655.45萬筆,同比增長118.22%。累計結算金額20,420.19億元,同比增長54.98%。單年銀銀平臺結算筆數和結算金額均創歷史新高。

興業銀行於2013年12月推出全新互聯網線上理財門戶品牌—錢大掌櫃,依靠其銀銀平臺已具有的龐大的聯網實體網點以及互聯互通的銀行系統的優勢實現以線下帶動線上,線上線下相結合,以實現低成本線上業務拓展。

錢大掌櫃是興業銀行與520多家國內金融機構(包括銀行、證券、信托、金融資產交易所等各類金融機構)共同建設的專業化綜合財富管理平臺。通過對理財產品、貴金屬交易、銀證轉賬、基金代銷、信托產品、掌櫃錢包等財富管理業務進行整合,為廣大客戶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財富管理解決方案。

掌櫃錢包是由興業銀行與興業全球基金在互聯網金融平臺“錢大掌櫃”上聯手推出的余額理財工具,對接興全添利寶貨幣市場基金。具備7*24小時交易、“T+0贖回到賬”、“1分錢起購”、“當日申購無上限”、“最高當日贖回額度3000萬元”、“支持機構客戶”和“贖回資金瞬間到賬”等特性。

借助銀銀平臺和錢大掌櫃,理財銷售高速增長。互聯網金融業務新品牌錢大掌櫃業務規模和市場影響力持續擴大,截至2014年末,線上簽約總客戶數100萬人,其中掌櫃錢包作為新一代的現金管理產品,對接興全添利寶貨幣市場基金,產品規模快速增長至551億元。


2、工商銀行全面推進互聯網金融品牌E-ICBC
2015年3月23日,工商銀行正式發布互聯網金融品牌e-ICBC,成為國內第一家發布互聯網金融品牌的商業銀行。工行的e-ICBC體系基本搭建完成,e-ICBC互聯網金融品牌主要包括“融e購”電商平臺、“融e聯”即時通訊平臺和“融e行”直銷銀行平臺三大平臺,支付、融資和投資理財三大產品線上的“工銀e支付”“逸貸”“網貸通”“工銀e投資”“工銀e繳費”等一系列互聯網金融產品,以及“支付+融資”、“線上+線下”和“渠道+實時”等多場景應用。

融e購:定位於名商名品名店,現在該平臺上70%以上的入駐商戶為廠家直營,數碼、家電、服飾、旅遊等行業前十大品牌均已入駐。推進融e購一方面留住客戶,為現有客戶提供金融額外的服務;另一方面掌握客戶大數據,以此來推出更多定位更精準的產品。對客戶信息失去掌控力,正是傳統銀行在面對互聯網企業的一個失意,在其他電商平臺使用快捷支付,銀行只知道客戶發生了一筆交易,但是在哪個商戶發生的銀行完全不掌握,融e購可以有效解決數據信息的收集問題。但工行對入駐電商平臺的商戶設臵了不低的門檻,在保證商品質量的同時,商品種類並不太豐富,電商的價格優勢並沒有很好體現;接下來,隨著規模的膨脹,融e購還要考慮商品的服務問題;此外如何導入流量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融e聯:界面和騰訊的微信類似,分為“消息”、“發現”、“功能”、“我”四大板塊。“消息”頁面可以聯系客戶經理、購買理財產品,辦理轉賬等;“發現”頁面,可以查看朋友圈及推薦;通過“功能”板塊,可進行支付、消費等。從定位看,融e聯並不是要打造工行版微信,而是工行生態內的交流工具,比如在融e聯里鑲入各種支付場景,手機銀行、繳費、充值、購物。他們主要是為了規避使用第三方通信平臺帶來的客戶信息流失風險,通過把客戶信息全部留在銀行。

融e行:主要推出存款、投資、交易三大類服務。其中,存款包括定期存款、通知存款以及一款名為節節高的產品。投資方面,主要提供工銀瑞信的貨幣基金、分紅險以及一款56天的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交易類服務則提供黃金、白銀、積存金三個品種的在線交易。

工行發布e-ICBC的核心思路仍然是將用戶圈在自己的範圍之內,客戶有什麽需求,就提供什麽業務,這是e-icbc之下,工行提供電商、提供IM,提供直銷平臺等的邏輯。工行意識到了海量數據和基於供應鏈數據的重要性,如果工行不做,這些數據就轉移到了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等新興機構。

3、微眾銀行牽手華夏、平安等銀行,網商銀行值得期待
2014年12月12日,國內互聯網巨頭騰訊旗下民營銀行——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正式獲得銀監會批準成為首家民營互聯網銀行;12月28日微眾銀行官網面世;15年1月4日,李克強在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敲下電腦回車鍵,卡車司機徐軍就拿到了3.5萬元貸款,成為國內首家開業的互聯網民營銀行完成的第一筆放貸業務;15年01月18日,微眾銀行試營業。

微眾銀行作為一家純網絡銀行,雖是一種新型的營運模式,但本質仍是一家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存貸比等指標都要滿足監管部門的要求。當前微眾銀行的發展還要受到部分條件的限制:
第一,資本金的限制。在微眾銀行初創階段,微眾銀行資本金僅為30億元,按照8.5%的資本充足率來測算,公司最多可以支撐353億元的業務規模。而相對於騰訊QQ和微信龐大的客戶群來講,這個規模無法滿足業務需求。

第二,存款利率和規模的限制。在當前階段,利率市場化尚未完全完成,微眾銀行通過網絡渠道替代實體網點渠道帶來的成本費用的節約尚無法完全補貼存款利率,存款產品的吸引力尚無法吸引存款規模大幅增長。

第三,監管的限制。沒有實體網點,同時通過人臉識別遠程開戶的方案未獲得監管審批,仍受到限制,此外,目前虛擬信用卡還被禁止發行。囿於上述原因,微眾銀行目前要開展銀行,與傳統銀行合作成為不二選擇,借助傳統銀行的線下網點、賬戶、資金合作開展業務。

微眾銀行與傳統銀行合作是互惠互利的,微眾銀行利用大數據征信等放貸,的確是對傳統銀行構成挑戰,能夠倒逼銀行創新。傳統銀行在合作的過程中,有望享受騰訊集團以下紅利:

第一,騰訊海量的用戶。截止2014年底,騰訊旗下QQ活躍用戶8.2億,微信和WeChat活躍賬戶5億,綁定銀行賬戶的QQ錢包賬戶和微信支付超過1億。

第二,騰訊大數據及基於大數據的貸款審批模型。微眾銀行的數據來源被分為傳統數據、社交數據、交易數據和暫未獲知的其他類數據。其中,傳統數據來源於銀行,分為儲蓄數據、貸款數據和信用卡數據;社交數據來源於微信、QQ空間、騰訊微博、理財通、騰訊遊戲等平臺上沈澱的文字、語音與圖像數據;交易數據來源於參股的京東和易迅、財付通、微信支付等。

第三,騰訊征信提供的支持。騰訊坐擁的數億用戶的登錄頻次、在線時長、社交行為、購物偏好、交易方式、虛擬財產、賬戶流水等數據,都能為微眾建立征信系統與產品設計提供基礎。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到來和客戶行為方式的變化,靠網點支撐業務發展的傳統銀行模式運營成本快速上升,銀行必須擁抱互聯網金融。不管是傳統銀行還是互聯網銀行改變的是渠道和效率,金融本質不會改變,所以最終還是取決於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能否滿足市場的需要。微眾銀行此舉與其自身定位有關,主打個存小貸。而騰訊坐擁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將其應用在銀行零售業務上,精準銷售,降低交易成本,是傳統銀行難以企及的。不過,傳統銀行的對公業務,則是微眾銀行無法做到的。

微眾銀行突破當前困局的限制,還需要:
第一,加強主動負債。受制於存款的規模,微眾銀行的早期負債可能更多將來源於主動型負債,如同業存款、發行金融債等,較高的負債成本也促使銀行加強資產端配臵的效率。

第二,資產證券化加速資產出表提高資產周轉效率。由於存在資本限制,通過資產證券化的模式有望加快及提高其有限資本金的利用效率。(類似於螞蟻微貸大約有150億的存量貸款規模,而在過去兩年中螞蟻微貸通過資產證券化發行的產品達到60億。)

第三,加強同業與客戶的撮合等中間業務。微眾銀行可區別於傳統銀行,其盈利模式可不再主要依托存貸的利差,更多的是撮合銀行同業和客戶的交易等產生的中間業務收入。螞蟻金服、網商銀行值得期待。螞蟻金融服務集團正式成立於2014年10月,專註於服務小微企業與普通消費者。基於互聯網的思想和技術,螞蟻金服致力於打造一個開放的生態,與金融機構一起,共同為未來社會的金融提供支撐,實現“讓信用等於財富”的願景。螞蟻金融服務集團旗下品牌有:支付寶、支付寶錢包、余額寶、招財寶、螞蟻微貸、芝麻信用、網商銀行(籌)等。

借助於阿里巴巴和淘寶,螞蟻金服有望實現資金流、物流、數據流的統一,以支付寶為核心建立一個服務於各類交易的金融生態系統。未來網商銀行的發展可能也面臨微眾銀行同樣的困境,後續與傳統銀行的合作模式值得期待。

(來源:廣發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0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