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八月十三日,台北市青年創業協會總會教室,正在舉行長達八小時的課程。台下聽講的是來自富邦媒體、86小鋪以及各中小型企業的代表,台上講者則是賀淑娟。 賀淑娟是淘寶資深賣家,二○○七年開始在淘寶網開店,專為當地消費者代購台灣糕餅。二○一一年,她取得中國阿里巴巴淘寶大學教學證書,不僅是第一位淘寶官方認可的台灣人,也是在淘寶二百一十六位講師中首位海外講師。 淘寶大學在二○○六年由淘寶網成立,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官方教育部門,據點遍布中國超過四十個城市,以輔導網路商家為主。 賀淑娟的這堂課何以讓賣家趨之若鶩?因為,去年光是淘寶網(C2C,用戶對用戶的電子商務)和天貓網(B2C,企業對用戶的電子商務)的交易金額約新台幣七兆六千億元,幾乎是台灣一年電子商務總交易金額的十倍。而淘寶網的五億註冊會員,更是台灣人口的二十倍。對有意把東西賣到中國的賣家來說,如此龐大的市場,就是台下企業代表來上課的目的。不過,台灣人對中國淘寶網的印象是「買」,而非「賣」,顯示兩地網購並非雙向,比例失衡。 口袋要夠深運費、包材支出高於國內 「淘寶開店存活率低,」賀淑娟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表示,業者到淘寶開店,平均存活率只有一半。目前,在台灣經營淘寶的活躍業者只有一百家,年營收破億者,幾乎都是中國店家。 以C2C的淘寶網為例,網上約有七百萬家商店,相當於露天拍賣的七倍,在線商品則超過十億件。要讓自己的商品,在這個超大型百貨公司被消費者看見,最基本的是「口袋要夠深」。 前來上課的86小鋪國際貿易處副總經理卓星在表示,國際運費是「硬生生」的額外開銷,再加上為了避免長途運送造成的商品損壞,必須使用更堅固的包裝材料,以運送一公斤的商品為例,台北寄到中國,運費就將近國內的三倍。 賀淑娟曾經用鐵盒寄鳳梨酥到中國,原以為萬無一失,但卻收到買家客訴鐵盒凹了。「我看了一下,寄送地點是呼和浩特(內蒙古首都),」她推測,當地送貨員騎馬送貨,導致鐵盒受到外力撞擊,最後只好重寄一份新的過去。若賣家不夠了解兩岸物流差別,就必須承擔額外開銷的風險。 上架要「巴結」避免說自家商品第一名 此外,新開店要衝人氣,還要參加各式行銷活動,「一個活動櫃位,日租高達人民幣三萬元,而且參加(商品)就要對折,不會賺錢,常常是為了流量,」一位業者說。 就算成功開店,也只是做了基本功,後續商品上架和行銷,把「流量轉化成人民幣」,才是成敗與否的關鍵。光是商品在淘寶上架,就有不少「眉角」。例如,避免說自己的商品是「第一名」,「淘寶世界沒有第一名!」賀淑娟說。此外,就算當地人喜歡台灣貨,但千萬別說自己是「中華民國」。 關鍵字要在地小可愛叫打底衫,下錯碰壁 其次,還要知道當地人怎麼找商品。像國內熱門服飾網路商店OB嚴選,聘用當地人負責商品上架工作。OB嚴選行銷業務營運長張祐誠表示,起初淘寶開店時,不懂當地消費者搜尋關鍵字,搜尋人次一直拉不高,經過調整才有起色。 「『小可愛』到了中國叫『打底衫』,內搭褲就叫『打底褲』,洋裝就叫『連衣裙』,」他認為,更重要的是有了解中國市場和民情的員工在當地接應。 賀淑娟也說,兩岸電子商務生態不同,中國消費者希望,能即時和賣家議價和詢問商品資訊,因此賣家須熟悉阿里旺旺(編按:淘寶網供買賣雙方使用的通訊軟體),另外聘請客服人員也是一筆額外開銷。 標題要夠火扣熱門話題,吃和抹的最賣 她舉例,有一次曾在阿里旺旺收到網友傳來訊息:「店主,你們台灣有沒有賣吃了會跳舞的綠豆糕?」一開始,她滿頭問號,經過了解才知道,藝人九孔在台灣娛樂節目《康熙來了》介紹綠豆糕,主持人小S為了強調非常好吃,而在節目上跳舞。中國播出後,引起網友討論,消費者開始網上搜尋「吃了會跳舞的綠豆糕」。 「不是攀關係,而是利用話題,」賀淑娟建議,寫商品標題的時候,可多利用當地熱門節目,盡量把商品和「火」話題結合。 根據淘寶大學官方說法,美食和美妝是中國最受歡迎的台灣商品,「吃的和抹的賣最好,」卓星在說,開店之前要先評估手中的貨在中國會不會賣,便宜的不一定就賣得好,他舉例「五分埔的貨不就是從那邊來的,去五分埔批的衣服會在中國賣嗎?」 這也意味著,到淘寶網開店、賺人民幣,並沒有想像中簡單。搞懂物流、金流和系統建置,只是基本功,懂得抓住中國消費者的心,用MIT換人民幣,才是在淘寶「紅海」中的致勝關鍵。 【延伸閱讀】店家多又競爭,淘寶是露天拍賣整整7倍——兩岸電子商務店家數比較 ●C2C(用戶-->用戶)對岸》淘寶網:700萬台灣》露天拍賣:100萬 ●B2B2C(企業--->平台--->用戶)對岸》天貓:5萬台灣》2.4萬(台灣樂天 3,000、YAHOO!超級商城 4,000、PChome商店街 17,000) 整理:莊雅茜 | ||||||
據國際谷物協會預測,受益於良好的天氣狀況,全球玉米庫存有望創下2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周五,該協會表示,巴西、歐洲和烏克蘭玉米可能豐產,助推現貨供應,將2014-2015年全球玉米庫存預期調升300萬噸,至1.9億噸,有望創下1987-1988年以來的最高歷史記錄。該預估值較去年實際庫存量超出1700萬噸。
路透社援引天氣預報信息稱,中西部玉米種植帶將迎來降雨,有助於本季晚些時候的玉米灌漿,從而提振收成前景。
國際谷物理事會的最新預估超過美國農業部對全球玉米庫存的預測值,後者預計其將創下15年最高。這反映出產量預期再度被鞏固:全球玉米產出預期提升400萬噸,至9.73億噸。
麥格理分析師Chris Gadd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
玉米的情況好得令人難以置信,簡直突破了任何人的想象力。
當前,不僅是全球最大玉米出口國美國天氣利好農作物生長,甚至整個北半球玉米主產區都是如此。包括全球第二大玉米產出國中國在內,烏克蘭、巴西這樣的傳統玉米出口大國玉米種植帶天氣狀況都非常良好。
美國和中國今年的玉米產量均有望刷新各自的紀錄新高。美國農業部首席經濟學家Joseph Glauber表示:
現在看起來,似乎全球都將迎來罕見的超級豐收季。
美國農業界討論的不再是會否豐產的問題,而是豐產程度將有多高。最能引發業界爭議的一點在於:每畝產量將會達到多高的水平。
美國玉米期貨周五小幅走低,CBOT 9月玉米期貨合約收報每蒲式耳3.59美元。路透社報道稱,投資者在下周一美國勞工節假期前軋平倉位。在周五最後幾秒的交易中,空頭回補使價格逼近日內高位。
自8月12日以來,玉米期貨價格一直徘徊在四年低位附近。
近日,國內金融市場為央行以SLF形式向五大國有銀行註入5000億流動性的消息歡欣雀躍。然而,一些海外投行認為,利好歸利好,但是利好究竟有多少,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部分研究機構對中國央行此舉是否能有效刺激放貸持有質疑。
海外分析師稱,中國央行為五大銀行註入的流動性旨在解決現金供應的季節性波動,考慮到銀行較高的貸款風險規避情緒,此舉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可能有限。
瑞銀:
●中國央行似乎先發制人,為現金需求的季節性旺季提前打預防針。尤其是近期外匯占款在貿易盈余創紀錄之際仍出現減少。中國央行可能還意圖針對近期銀監會關於存款偏差新規帶來的負面效應設置緩沖區。
央行、財政部、銀監會9月12日聯合發布新規,要求銀行加強存款穩定性管理,約束月末存款“沖時點”,月末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
●為五大商業銀行提供不受存貸比約束的流動性可能促使其在更廣泛範圍內更容易地全面增加信貸供給。
●標準借貸工具的利率貸款可能保持在3.5% - 4%的範圍內。
●註入流動性可能持續下行的房地產業、過剩的工業產能和疲弱的商業前景影響不大。
巴克萊:
●自6月以來祭出的定向放松貨幣措施為中國央行提供了更多靈活性,為管理貨幣環境提供了控制力,也提供了短期流動性。但是,這對實體經濟和部分特定行業影響有限。
●政策措施可能無礙經濟增速溫和上漲;央行仍將在即將到來第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的某個時候降息。
花旗銀行:
●避免過於激進的寬松政策,同時還要提供資金支持的此次行動可能來自於12月有望大幅增加的財政支出,屆時,SLF期限將到期。
●SLF的期限意味著這些資金更可能被投資於債券市場,而非表外貸款。
●降息可能不是好的選擇;有限的利率工具意味著,削減當前基準利率可能觸發銀行業流動性外流。
野村證券:
●此次SLF相當於全面降準0.5%,這也是中國央行自2月以來首次使用SLF工具。
美銀美林:
●接下來的幾周可能出臺大量其他寬松和刺激措施,其中可能包括降低住房貸款利率,放松銀行存貸比。
●全面降準或降息的概率降低,尤其是考慮到新華社社評稱,期待降息是對改革的不信任。
●若央行向五大行註入資金5000億的消息坐實,國債價格可能反彈,利率互換曲線或將下行,尤其是短端。
●本次註入流動性比一季度3400億元的SLF規模大,考慮到IPO密集期即將到來,以及國慶假日,當即的流動性影響可能不如它看起來的那麽大。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東方匯理投行(Credit Agricole CIB):
●定向措施可能限制利率,其影響則很可能體現在利率互換短端,期限超過兩年的品種對本次SLF的任何反應可能不會持續太久。
●1-2年期或1-3年期在岸人民幣回購利率互換(CNY repo-IRS)曲線很可能變得陡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瑞銀集團(UBS)與全球超級富豪情報機構Wealth-X共同發布的2014年《億萬富翁普查》報告顯示,十億美元級超級富豪中,本科就讀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比任何其他大學都要多。
在這些超級富豪中,有25位本科就讀於賓大,緊隨其後的哈佛為22位,耶魯為20位。
美國的大學占據了前二十名大學中的十六席,並且包攬了前八名。
以下為UBS與Wealth-X列出的前二十名大學和相應的十億美元級超級富豪人數:
1. 賓夕法尼亞大學 -25
2. 哈佛大學 -22
3. 耶魯大學 -20
4. 南加州大學 -16
5. 康乃爾大學 -14
5. 普林斯頓大學 -14
5. 斯坦福大學 -14
8.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12
8. 孟買大學(印度)-12
10.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英國)-11
10. 羅蒙諾索夫莫斯科國立大學(俄羅斯)-11
12. 達特茅斯學院 -10
12. 密歇根大學 -10
12. 得克薩斯大學 -10
15. 杜克大學 -9
15. 紐約大學 -9
17. 布朗大學 -8
17.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8
19. 麻省理工學院 -7
20.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瑞士)-6
在其去年的調查中,Wealth-X把本科生和研究生放在了一起,哈佛以52席奪冠,賓大以28席摘得亞軍。(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北約稱俄軍已大批撤離烏克蘭,烏克蘭危機有緩和跡象。但俄羅斯總統普京並未放松對北約的威懾。近日俄羅斯遠東地區軍演規模罕見,出動海陸空部隊共逾15萬人。同時,代號為“快速三叉戟”的北約軍演正在烏克蘭西部進行。俄羅斯選擇此時遠東“舞劍”,警示北約的意圖明顯。
北約組織的媒體主管Jay Janzen中校發布聲明稱,烏克蘭境內的俄羅斯常規軍明顯撤離,仍留下了一些俄軍。從北約的評價來看,俄軍撤離是有助於烏克蘭政府與分裂武裝順利履行停火協議的好消息。但俄羅斯與北約對壘的火藥味仍未減少,說烏克蘭危機即將結束為時尚早。
本月19日起,為期六天、代號“東方-2014”的俄羅斯遠東軍演拉開帷幕。此次軍演規模驚人,共有4000輛裝甲車、632架飛機、84艘艦船參加,共計15.5萬俄軍參與,人數超過許多主權國家全國兵力。俄新社報道稱,俄羅斯國防部長Sergei Shoigu昨日表示,此次軍演的頭號任務是“展示俄軍的備戰等級已經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此次軍演雖在遠東地區,不少參與部隊卻是從4000公里、甚至6000公里外的西部調遣而來。新華社采訪的軍事分析專家杜文龍指出:
“這種舍近求遠的方式實際上顯示了俄軍強大的機動能力。普京想告訴北約國家,這種能力完全可以放在西部使用,‘我可以讓北約國家、讓周邊國家感到異常恐懼。我的攻擊縱深不是你們想象中的幾百公里。而是橫跨歐亞大陸的距離。’”
遠東軍演的地點是“很有戰略威懾層面的選擇,在這個地區的演練活動肯定是劍指美日。”
聯系到上周烏克蘭總統爆出普京聲稱兩天內可攻占東歐五國首都的消息,不難發現,遠東軍演釋放了俄羅斯也可能將東部軍隊迅速調往西部的信號,6000公里都是可打擊範圍。
此前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北約的軍演從16日持續到26日,地點接近烏克蘭與波蘭的邊境,將有200名美國軍人以及1110名來自烏克蘭、阿塞拜疆、英國、加拿大、德國、波蘭、挪威、羅馬尼亞、西班牙等國的人員。
本月初,俄羅斯宣布本月進行有關遠程武器的大演練,預計有4000余名俄羅斯現役軍人和約400支技術部隊參與,其中包括航空技術部隊。當時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外媒評論稱,俄方選擇北約威爾士峰會前發布軍演消息,指向意義明顯。
本月5日閉幕的北約威爾士峰會上,與會領導人就出臺“戰備行動計劃”和組建一支“尖鋒”快速反應部隊等達成一致。該快速反應部隊由數千精銳士兵組成,部署在東歐地區,將任命一位司令長官、設置一個指揮中心,並將得到北約空軍、海軍和特種部隊的強有力支持。
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強調,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北約都會有效保護自己的所有成員國,向“潛在的侵略者”發出明確的信息,即
“如果你有意攻擊其中一個北約成員國,你將要面對整個北約組織”。
而就在上周,德國媒體《南德意誌報》報導,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向歐盟委員會透露,普京在與他對話時威脅,不僅是烏克蘭首都基輔,俄軍也有能力兩天內攻占波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和羅馬尼亞五國首都。
除了烏克蘭,上述相關五國目前都是北約和歐盟成員。若上述言論屬實,就意味著普京首次威脅侵犯北約和歐盟成員國,任何俄軍侵入上述東歐五國首都的威脅對西方國家領導人來說都是嚴重的警報信號。
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面臨新的威脅,波蘭等東歐國家不得不迅速為自身安全采取行動。昨日烏克蘭、波蘭與立陶宛三國國防部長簽訂了成立一支三國聯合維和部隊的協議,預計合計投入4500人左右,旨在增強三國的協作及信心,加強地區安全。(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美國最大能源公司的幫助下,俄羅斯在北極圈發現大量石油。
俄羅斯石油公司(OAO Rosneft)表示,與埃克森美孚( Exxon Mobil Corp)一起在北極Kara Sea地區鉆出油井,表明該地區可能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原油產地之一。
俄羅斯石油公司CEO Igor Sechin表示,該油井約能開采10億桶油,周邊類似的地質狀況意味著周圍地區的儲油量可能超過美國在墨西哥灣的石油開采量。
“(儲油量)超過我們的預期,這一發現顯示北極有碳氫化合物的存在,具有特殊意義。”
彭博社報道,該發現加深了俄羅斯與美國就烏克蘭危機一事的爭端。該油井的開采只能持續到10月10日,這是美國政府設定的對俄制裁,禁止美國公司在俄羅斯的北極外洋工作的截止日期。盡管俄羅斯宣布發現大量石油,但俄羅斯石油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將暫時擱置對該地區石油的勘探與開發。
埃克森美孚發言人Richard Keil稱,“我們發現了碳氫化合物,但現在就預測任何潛在回報還為時過早。我們當前的重點是完成該油井的開采,並在美國政府設定的截止日期前安全結束開采。”
彭博社稱,北極原油儲備開采(可能耗資數百億美元、歷時幾十年)是普京的遠大野心之一。因俄羅斯在西伯利亞的油田逐漸枯竭,他們需要開發新原油儲備,與美國競爭全球最大原油和天然氣產出國地位。
北極油井鉆探的重要性是美國將近海石油勘測納入最新一輪對俄制裁範圍的原因。
美國金融博客Zerohedge嘲諷道,當埃克森美孚把臟活累活都完成,俄羅斯石油公司可能不再需要這位西方夥伴了:
Bloomberg First Wor原油分析師Julian Lee表示,一旦鉆井結束,會有許多結果分析的工作要做,這可能是俄羅斯石油公司能做的事情。埃克森和俄石油可能希望那時美國已經結束對俄的制裁,而他們也準備好開始下一次油井鉆探。
據彭博,埃克森美孚的主席兼CEO Rex Tillerson指望俄羅斯的發現能扭轉石油開采失速、從地下抽出原油和天然氣成本上升的趨勢。2012年和2013年,該公司油井的原油產量下滑,預計2014年將持平。
管理著3050億美元資金的Standard Life Investments全球主題分析師Frances Hudson表示,在對Universitetskaya地區和北極俄羅斯地區擁有的石油資源規模作出可靠預估前,需要做更多鉆取和地質分析。
“禁止美國和歐盟企業與俄羅斯企業合作,意味著俄羅斯在北極剛剛起步的原油勘探將胎死腹中,因為僅憑自己,俄羅斯石油公司和其控制的姊妹公司不懂如何在寒冷的環境下鉆取石油。”
據美國能源部的數據,美國在墨西哥灣的原油產量超過100萬桶/天,剩余儲量接近60億桶。(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一代債王比爾·格羅斯離職了。
他親手建立了規模近2萬億美元的世界最大債券基金PIMCO,並樹立債王的名聲。他頻繁出現在電視上,從帕麗斯·希爾頓的八卦到美國經濟的新常態,他都能發表有意思的評論。
此外,格羅斯過去十年的業績足以讓他立身行業的前5%。
所以當他離職的時候,媒體躁動不安。因為公募基金這個行業里,像格羅斯這樣的超級明星少之又少。
彭博的Ben Steverman在一篇評論文章中稱,對沖基金和PE的CEO們仍能博得大眾眼球,但公募行業卻日漸式微。曾經的彼得·林奇和比爾·米勒被投資者奉為神明,而現在最受歡迎的產品是那些壓根就沒有基金經理的指數基金和ETF。盡管這個行業越來越冷清,越來越偏向技術,但這對散戶來說卻是個好消息。
其實,明星基金經理對公司是一把雙刃劍。有時候段位比較低的投資者會折服於這種明星效應,盡管他們的表現並非最佳。而顧問也更喜歡投資客戶熟知的基金公司。
但是基金公司因此面臨著高風險。如果明星基金經理表現不佳,媒體會大肆諷刺。如果他們離職了,公司之前的宣傳和投入都付諸東流,資產也打了折扣。據Sanford Bernstein公司預計,格羅斯離職後會帶走PIMCO多達30%的資產。
所以,現在基金公司會在樹立個人品牌時反複思忖。如貝萊德和富達這樣的大公司,現在基本上已經不再有超級基金經理了,他們把註意力放在基金的表現上。
現在的投資者也變得更加理智。他們明白一支基金一年的收益率並不能與實力劃上等號,這里面多少都有僥幸的成分。
如今,收費更低的被動基金大行其道,波士頓咨詢公司預測稱,從2003年開始,被動投資的資產份額已經翻了一倍,而傳統的主動基金資產份額下滑了29%。追求低成本被動投資的Vanguard基金的資產規模已經達到了3萬億美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大宗商品價格在2007-2008年的大幅上揚讓很多投資者大吃一驚,而過去幾個月商品價格大跌走勢也讓很多人措手不及。原油、貴金屬、賤金屬和農產品價格均觸及多年新低。全球商品價格超級周期的轉換來的毫無聲息。
原油和金屬開采業在2008年產能大幅擴張之後,市場的供求關系逐漸發生了質的改變。農產品價格則在種植工藝改善和利好氣候的雙重因素下走低。美元整體走強也是大宗商品疲弱不堪的重要因素之一。
頁巖氣的崛起
中東、非洲、烏克蘭的地緣政治因素並未如大多數人預期的那樣給予油價一定的支撐。產能過剩加上需求不振使得油價熊途漫漫。美國在2009年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產出國,而隨著頁巖氣技術的橫空出世,美國在未來幾年成為最大的原油產出國也只是時間問題。全球經濟的放緩所引發的市場需求疲軟可能會進一步壓制油價。
金屬需求受到抑制
2007-2008年金屬價格大幅飆升之後市場大量湧入導致金屬產能同樣過剩。占到全球銅和鋁需求量45%的中國依然處於明顯的供大於求狀態。根據世界鋁業協會的統計,中國過去7個月鋁的產量同比增加9%,與此同時中國房地產市場萎靡不振則引發了金屬的需求驟降。鐵礦石同樣在中國需求減弱和澳洲產能過剩的影響下跌破80美元/噸。
美元走高使得黃金避險屬性也逐漸失去光芒。過去幾個月黃金、鉑金和鈀金的EFT流出十分明顯。中國7月從香港進口的黃金僅有22噸,為過去三年最低值;按照這個速度的話,中國今年從香港進口的黃金將從去年的1100噸下降到700噸。
農產品遍地豐收
農產品方面,印度在過去7月已經完成了水稻、油籽、玉米、都累和甘蔗的播種。農業部的數據顯示目前整體的播種面積和去年不相上下。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棕櫚油的產量處於季節性高點。管主要產出國巴西和印度氣候不佳,糖依然處於全球性的產能過剩之中。印度的棉花產量同樣將觸及歷史高點。
贏家和輸家
誰會因為大宗商品價格走低而受益?工業和農產品加工的制造商顯然會因為原材料價格走低而獲得更多的利潤。消費者對於黃金價格的下跌肯定也是雙手支持。不過對於印度5000萬農民而言,這顯然不是個好消息——目前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已經接近成本。農民收入減少將導致農村地區消費的萎縮,包括洗發露、肥皂、手機、水泥等的消費都將減弱。
大宗產品出口公司和出口導向性的國家同樣也是輸家。澳元對美元已經跌至7個月新低,澳洲的力拓公司則在鐵礦石價格暴跌下利潤大減。
對於大宗商品而言,最大的問題在於:除非全球經濟可以出現明顯增長,否則這種狀態可能會持續很久。市場永遠是適者生存。對沖風險、做空交易、遠期合約鎖定價格、成本控制、挖掘新市場等將成為未來對抗價格走低的多種選擇。(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年初我們曾盤點過15位來自“貧民窟”的億萬富翁,現在這份名單中多了一位來自中國本土的超級富豪——馬雲。從一無所有到家財萬貫,他們的人生故事中充滿著奮鬥、汗水和機遇。
1,拉里·埃里森
凈資產:480億美元
Ellison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區,他的母親是一位單親媽媽,他由芝加哥的叔叔阿姨撫養長大,阿姨去世後,他從大學輟學,此後的八年時間里他都在加利福尼亞打零工。
1977年他創立了軟件公司甲骨文,如今甲骨文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
2,喬治·索羅斯
凈資產:240億美元
索羅斯是一位美籍猶太裔的傳奇投資者。在早年,為了避免納粹的迫害,他扮作匈牙利農業部職員的教子。1947年,索羅斯逃離匈牙利搬到倫敦的親戚家。為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求學他在餐廳做過服務生,也做過搬運工。
畢業後,索羅斯在一家紀念品商店工作,後來才在紐約一家銀行找到了一份工作。1992年,索羅斯成功狙擊英鎊,這讓他一戰成名同時也一夜暴富。
3,馬雲
凈資產:202億美元
馬雲出生在杭州,從小家境貧寒,他兩次高考失敗,第三次終於被杭州師範學院錄取。畢業後,馬雲被分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英語,同時兼職做翻譯。
1992年,還在教書的馬雲與同時成立了海通翻譯社,三年後開始盈利,並成為杭州最大的翻譯社。
1995年馬雲第一次來到美國,第一次接觸到了互聯網。意識到中國在互聯網方面的市場空白,他創建了中國黃頁網,但最後以失敗收場。
1999年他已經年薪百萬,卻毅然辭職,創建了阿里巴巴。2014年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馬雲成為中國首富。
4,Leonardo Del Vecchio
凈資產:184億美元
Vecchio有四個兄弟姐妹,但是因母親無力獨自撫養五個孩子,他被送往了孤兒院。長大後他曾在一家生產汽車配件模具和鏡框的工廠里工作,這使得他的手指受到嚴重的傷害。
23歲那年,他創立了自己的模具店,專門生產眼鏡框。現在他創立的Luxottica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鏡和醫用護目鏡生產商,旗下品牌包括雷朋眼鏡、奧克利眼鏡、亮視點等。
5,Roman Abramovich
凈資產:95億美元
Abramovich1966年出生在俄羅斯的薩拉托夫,在他只有18個月大的時候,母親便去世,四歲時他的父親離世。因為失去雙親,他由叔叔和祖父母撫養長大。
隨後他去了俄羅斯工業學院念書,畢業後從事石油貿易工作。
據英國衛報報道,他人生的大轉折出現在1992年,他獲得了當時的俄羅斯企業界大亨Boris Berezovsky的青睞。
在Berezovsky因被控欺詐而逃往英國之後,Abramovich接手他的商業帝國,這包括俄羅斯第五大石油公司——西伯利亞石油公司80%的股份,俄羅斯鋁業寡頭——俄鋁50%的股份,俄羅斯國家航空——俄航26%的股份。隨後他開始進軍私人投資領域。
如今,Abramovich是俄羅斯最富有的人之一,他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遊艇,一家波音767,以及切爾西足球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