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放棄欣宜張玉珊:好難管到佢!

2013-09-26  NM
 
 

 

16歲開始,由張玉珊幫減肥的鄭欣宜,試過一年減走一百磅佳績,締造肥人福音,生活亦從此改寫。減肥十年,近年欣宜防線崩圍,甚至放肆到一餐飯吃五人分量亦面不改容,體重多次反彈,更翻脹到180磅危險線,連一手打造神話的修身堂老闆張玉珊,亦決定放棄,代言人身份不再。早前修身堂上海旗艦店開幕,張玉珊請外援袁詠儀做主禮嘉賓,無請欣宜。對此,張玉珊語帶無奈:佢都咁大個,我好難管到佢!剪綵用外援

今個月中,修身堂上海旗艦店搬遷開幕,張玉珊請Cool魔嫂袁詠儀做剪綵嘉賓,代言人鄭欣宜卻無影,據了解,近年體重有增無減的欣宜,已不獲續約。「Shirley(張玉珊)好錫欣宜,一路都有睇住佢,好多時欣宜失晒控狂食,Shirley都親自開解佢,點知欣宜唔領情,仲喺外邊唱Shirley,話之前減到肥同佢無關,係靠自己跳舞;呢個圈好細,啲說話傳到Shirley耳中,佢當然會好失望!」知情者說。唔識飲水思源,更甚是身為減肥代言人的欣宜堅持認為自己唔肥,拒絕忍口控制體重。自拆招牌,以至張玉珊最近連修身堂內地加盟店開幕,也不預欣宜剪綵。「肥姐過身後,欣宜自己搵錢生活,Shirley好放上心,兩年幾前,內地好多加盟店開張,每次Shirley都指定要搵欣宜去剪綵,每次都有幾萬蚊o架,就算星煥老闆何哲圖叫Shirley俾高啲價欣宜,佢都無所謂!不過欣宜近年好似吹脹咁,有次喺內地做剪綵活動,啲觀眾大嗌話佢肥,搞到主人家好尷尬,之後都唔敢再叫佢去剪綵!」

無份做義工

欣宜十五歲已經有二百三十五磅,令當時比女兒還要輕的肥姐十分擔心,親自搵張玉珊幫寶貝女減肥,肥姐患病後,亦曾託孤給張玉珊,大家關係密切;一○年,積極減肥的欣宜體重一度低見一百二十八磅。「之後欣宜再同修身堂簽咗新一輯泳衣廣告合約,點知佢突然故態復萌,仲搞到一發不可收拾,廣告拍唔成,合約亦不了了之!」知情者說。每年中秋節,修身堂有義工活動,欣宜都會陪住張玉珊到場,但今年只請了蔡一智,不見欣宜。

十年回歸

曾經由235磅減到130磅,曾經努力瘦身的欣宜,有過唔少美麗回憶。

個人選擇

對欣宜無出席今個中秋義工活動及無再用她做代言人,張玉珊表現無奈。張:今日係佢唔得閒啫!我哋合約係滿咗,所以無話特別搵佢!壹:之前同佢簽咗份泳衣廣告約?張:有同佢傾過,但嗰個階段佢自己都唔係太ready想去減!佢減咗咁耐,如果佢唔想,我都唔勉強佢,都咁大個,其實我都好難管到佢,最緊要佢開心!壹:未減肥前佢高血壓、高膽固醇,怕唔怕佢身體再出毛病?張:佢依家無以前咁重!佢咁長時間去減肥,精神上可能唔係太開心,反而身體方面我唔太擔心,當然我都希望佢靚。壹:佢一餐飯食五個人分量,有無勸佢要注意?張:等佢放縱吓先啦!放縱完可能有一日佢想再減!我當然希望佢又瘦又靚又健康,但佢咁大個,等佢自己選擇,呢啲嘢好難逼!壹:佢喺外邊同朋友講,話瘦到唔關你事,係靠自己跳舞!張:所有我無聽過都唔會當真,唔特別講嘞!

留下神話

三歲已經鮑魚做早餐,吞雞髀當食糖的欣宜,十幾歲體重已經高見二百三十五磅,買唔到衫,肥姐要買兩件成人大碼衫叫裁縫改給欣宜穿著,後來健康更出問題,欣宜八歲已經膽固醇超標,有高血壓;○三年,肥姐要張玉珊助女兒減肥,當時在加拿大讀書的她,暑假返港減肥外,張玉珊更搵營養師專程到加拿大照顧欣宜飲食,令她一年內成功減掉一百磅,變身美少女,留下神話。○五年欣宜推出《我的減肥日記》大賣十五萬本,成為肥人偶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823

險資炒股套路深,分業難管“野蠻人”

監管部門怒斥“野蠻人”,可能會使瘋狂的險資有所收斂,但也凸顯出了監管制度的缺陷。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3日措辭嚴厲地喊話“野蠻人”,斥部分金融持牌機構以來路不當的資金進行杠桿收購,挑戰市場規則。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隨後也做出表態,明確保險資金不應側重短期理財、股票投資及戰略投資。

12月3日,劉士余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上致辭

高層表態一出,市場一片爭議。有觀點質疑,何為資金來路不當?杠桿收購錯在何處?險資舉牌又何錯之有?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期限錯配、信披不充分、投資者適當性失當是部分激進險資在舉牌中的“三宗罪”。

“保險公司的主業是人壽或財產等保險業務,沒有足夠的經驗去管理一家上市公司,舉牌很正常,但不應成大股東。”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部分險資搶奪控制權的背後是希望獲得更有利的分配方案。目前最流行的一種方式就是大比例轉增股本吸引投資者跟風炒作,進而帶來股價上漲,從而獲利出逃,這對上市公司經營、中小投資者權益都不利。

他表示,劉士余與陳文輝的表態其實均透露出了分業監管的無奈。一行三會分業監管,跨領域資金監管就會出現盲區,“有的杠桿融資橫跨銀行、保險、私募,表面上看都能管,但實際上誰也管不了,這就是分業監管的缺陷。”

瘋狂險資的動機

在全球市場低利率環境下,“資產荒”降低險資的投資收益。去年“股災”之後,大類資產的收益率持續下滑,特別是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收益率下滑幅度明顯。

保險資金從期限上可以分為以人壽等為代表的長期資金,另一類是以萬能險為代表的短期資金。長期資金投資股市往往能夠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但是短期資金因其對流動性和收益率的訴求,則呈現出不一樣的投資特征。

有保險資管業內人士表示,在萬能險負債端成本普遍高於4%而全市場資產收益率普遍低於4%的情況下,保險資金通過“舉牌”來提高資產端收益的動力很強。

另一個動力源自會計處理。一位非銀行業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般保險公司投資按成本法確認收益,即投資上市公司需要獲得實際分紅才能確認收益,但是在上市公司股權分散的情況下,持股到5%以上一般就可以位列前十大股東,對公司決策產生影響。此時就可以向會計師申請采用權益法,即沒有分紅也可以計入賬面收益。

“這是保險公司很強烈的訴求。”該分析師表示,但這樣的會計處理對現金流改善是沒有意義的,“保險公司最重要的還是要有現金流入去應對給付。”

她分析稱,保險資金本身的風險主要來自三個方面:期限錯配風險、流動性風險、波動性風險。短期保險資金的期限有時只有兩三年,且保戶退保訴求也不弱,一旦出現大規模給付,就可能出現流動性問題。權益類資產屬於高風險、高波動的資產,對償付能力、賬面價值、資本的占用都會比固定收益類的要高,對整個保險公司的壓力會更大。

險資近期激進收購、舉牌,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改善收益率。在她看來,權益類投資的收益率確實比固定收益類高,但保險資金最完美的匹配是,能用到期分紅和固定收益來給付,“現金流入流出的角度上是要匹配的。”然而,除去分紅率特別高的上市公司,股票收益主要是以賣出來獲得二級市場差價,現金流上才能得到收益。

“股票可以配,但是要分散,拿的比例如果太重,比如7%、10%,這麽高的比例到需要拋的時候是賣不出去的。”這位分析師表示。

控制權之癮

一般而言,財務投資關註收益的同時也側重分散風險。然而,從萬科到南玻A,保險資金為何會謀求控制權?

董登新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舉牌上市公司並取代管理層經營公司,這不符合保險公司的主業優勢。而且,成為上市公司大股東後,就要承擔大股東的責任。

上述分析人士也表示,作為財務投資者,可以分散投資多只上市公司股票,無論是從金控集團還是行業整合的角度,險資都沒有控制上市公司的內在需求。

“現在保監會的態度很明確,鼓勵長期投資,而且大的政策環境是要求分業經營。保險公司沒有這個訴求、也沒有這個能力去幹預公司經營。”該人士認為,險資的直接目的還是獲取賬面收益,或者更激進一點,賺一點中小投資者的錢。

“險資舉牌上市公司,肯定不是為了把公司搞垮。公司股東和管理層希望業績好,保險公司也希望業績好,差別在於‘戰術’上的分歧。”一位公募基金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公司原股東可能希望公司長期持續發展,但保險公司追求短期回報,可能希望兩三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獲利了結,這會在原有的公司治理框架中造成沖突。那麽保險公司就會傾向於做好短期“市值管理”,套現走人。

董登新也表示,保險資金本質上確實是標準的“財務投資者”,即使搶奪上市公司控制權,也依然是為了獲取短期財務收益。一種典型的形式是影響分配方案,比如進行大比例轉增股本,吸引股民跟風炒作,甚至是10送20、10送30,帶來股價數倍暴漲,然後所謂的財務投資者就有機會高價出逃了。

險資之所以想那麽做,根源在於它們對於投資期限短和投資收益高的要求。據廣發證券測算,隨著險資規模的擴大,萬能險占比大幅上調,而萬能險的結算利率多在5%左右,顯著推升保險機構的負債端成本。2012年開始,保險機構的保費收入規模開始大幅上升,2015年增速高達20%。截至三季度末,今年的保費收入規模已經達到2.5萬億,超過去年全年的水平。經測算,今年前9個月的新增保費收入中,萬能險占比高達20%。

“部分險資舉牌的資金來源確實存在問題。”在一位保險分析師看來,劉士余對舉牌本身持中性評價,但是利用萬能險和結構化產品形成的長短期錯配的杠桿資金舉牌,本質上形成了長短期錯配的資金池,預計短期內監管部門將進一步規範。

縱觀市場上安邦系、寶能系、恒大系、生命人壽系等各路保險資金的舉牌路徑,主要是通過萬能險和結構化產品進行杠桿舉牌,萬能險本質上是利用長短期資金的期限錯配形成的資金池,容易引發流動性風險,政策層面亟須進一步規範。

分業監管困局

金融市場的核心就是為風險定價,與之相匹配的信息披露、投資者適當性是風險控制的重要機制。參與杠桿收購、舉牌的保險資金,可以投資股票,但不具有基金的信息披露要求、沒有信托投資門檻的限制,也沒有募資200人的限制,差別化監管標準,正是其廣受質疑的關鍵問題。

業內人士預計,對於目前比較典型的險資舉牌案例,監管層會根據資金來源、對上市公司影響等方面予以區別對待。

一位私募機構投資總監對第一財經表示,寶能收購萬科的資金存在較大風險,一方面資金來自於期限壓力較大的險資、信托資管計劃,同時以較高的杠桿撬動大規模資金。另一方面,險資在二級市場的操作因涉及關聯交易而多用於股東投資運作,這很難避免違背保險資金利益的情況出現。在他看來,險資在合理範圍之內的股權投資和使用杠桿是合規的,但是寶能系通過保險資金、理財型產品、銀行貸款和信托融資過度投資於單一項目,風險過大。另外寶能“入侵”南玻A、恒大人壽“割韭菜”也是備受爭議的案例。

南開大學保險系教授朱銘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證監會和保監會作為監管部門通過窗口指導和公開表態方式,把險資投資過程中的潛在風險,比如舉牌、杠桿收購投資上市公司出現的潛在風險有效提示和防範,本身具有積極意義。他建議,現有法律法規環境下,需要兩個監管部門密切合作,對險資不規範的行為予以監管。

事實上,證監會、保監會今年以來多次出手規範險資舉牌的激進行為。比如滬深交易所多次下發關註函、問詢函、監管函,追問寶能、恒大、安邦等舉牌的目的及計劃。

保監會今年3月發布《關於規範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對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的規模進行了規範,並對中短存續期產品規模進行了限定,這普遍被認為是保監會對於“萬能險”產品的限制。

不過,《通知》進一步設定了5年的“過渡期”規定:過渡期內,保險公司的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保費收入應當控制在基準額以內。業內認為該《通知》對於保險公司2016年和2017年萬能險規模的影響不會很大。

由於監管條塊分割,跨區域的杠桿融資監管依然困難。上述投資總監表示,信托計劃、資管計劃發行後向監管部門報備,這種流程決定了監管部門不可能在事前發現存在的所有問題。

“保險公司本身舉牌無可厚非,影響是逐步顯現的,監管部門很難進行事前監管。”他分析稱,現有的分業監管體系下,如果融資方通過多渠道融資,每個產品的發行在各自法律流程上是合規的,這樣的資金監管就涉及到交叉管理,需要多個監管部門協同進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170

梁智鴻:難管哪屆政府訂標準工時

1 : GS(14)@2013-06-08 15:24:5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608/news/ec_ghd1.htm




【明報專訊】標準工時委員會主席梁智鴻昨會見傳媒,指工時問題涉及所有階層,較最低工資更為複雜,希望能在3年內訂出方向性意見呈交政府。委員會或聘請顧問協助調查研究,又會選擇一至兩個與本港經濟體系相似的國家或城市外訪考察,不擔心會被質疑其目的。他強調會在任期內「本覑良心」、「交足功課」,但稱無法監管政策會由今屆或下屆政府才可落實。

擬考察類近城市

委員會早前召開首次會議,建議可分開5小組討論政策目的、對本港競爭力、兼職工、中小企、行業運作影響等問題,又指可在網上公開會議摘要,並決定每逢單數月的第四個周三開會,將在下次、7月份的會議提交時間表及更新工時數據。

被問及會否擔心議題被政治化,梁智鴻表示,現時所有議題都會與政治扯上關係,但有理據不怕市民不支持,又會考慮選擇一至兩個與本港經濟體系相似的地區,將委員分成兩隊外訪考察;他又認為現時的標準工時報告不夠深入,例如並無解釋何為工時、補水定義等。

重申3年內交意見

他重申,希望將3年分兩階段進行工時研究,但無講明階段分工、何時得出工時時數,又認為只要不「一刀切」訂出工時,而是加入其他豁免行業、條款或其他彈性辦法,可令勞資雙方接受及達到共識,不希望以投票方式解決;他現時已陸續接獲各界意見書。至於政府是否將責任推予委員會,梁智鴻認為,只要任期內「本覑良心……交足功課」,難以監管政策是由哪屆政府落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0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