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7個簡單策略幫助初創公司贏得風投橄欖枝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2/144883.html

我不想打破你美好的幻想,但是,你並不是唯一一個正在尋找穩定投資的創業者。我每天會和不同的創業者接觸3到5次,類似的活動已經變得老套。鑑於目前許多風險投資人和我面臨同樣的處境,作為創業者的你應該主動凸顯自己,不然會被風投直接pass掉。

究竟應該怎樣讓你的創業項目被投資人注目?想要打動投資人,要準備好以下七種武器。

1.有實在的生意

這點顯而易見。假如你只有一個所謂的「百萬美元創意」,並不能代表它已經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生意。風投會對投資實體運作的生意更有興趣,而不是投資那些希望被迅速收購的賺快錢公司。

最好先從建立一個實際的商業計劃開始,闡述你的生意究竟是做什麼的,市場狀況如何、公司商業組織架構、究竟需要多少資金等等。即使在會面時商業計劃可能有變,但早期進行的一切計劃能給你解決問題的空間。

2.建立關係網

商業計劃完成之後,在你準備通過電話和Email向各路風投「要錢」之前,要開始建立關係網,找到自薦或推薦的機會。

首先找到你想合作的風投資本。一旦認定,就要與聯繫人保持良好的關係。如果你能接觸到對風投有影響的人並打動他們,那麼你已經入局了。即使沒成功,也可以利用Twitter或LinkedIn間接和風投取得聯繫。你還可以考慮動用大學教授、CEO、商業律師等資源來獲得推薦。

坦誠的說,如果一個人沒有通過聯繫人直接找到我,我是不會給他投資的,就這樣。你必須瘋狂的建立關係。

3.遵循PPT演示文稿的10/20/30規則

這並不是什麼新鮮的理論,蓋·川崎(Guy Kawasaki)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這一觀點,但它至今仍是打動投資人的一個有用策略。簡單來說,這一規則要求你的展示僅包含10頁幻燈片,演講時長不超過20分鐘,使用不小於30號的字體。那麼這10頁幻燈片應該包括什麼呢?

問題

你的解決辦法

商業模式

技術基礎

市場和銷售

競爭對手

團隊

期望和里程碑

狀態和時間軸

總結

4.有說服力

你無需對於害怕公共演講這件事感到羞愧。我們都或多或少的體驗過那種恐懼。但不要讓害怕和焦慮在展示中壓倒你。如果你熱情、真誠、誠實、投資人會看到這一點。他們會注意到你對你的產品信心十足,而這會讓你變得很有說服力。

不用通過側手翻或者唱歌跳舞這種花哨的手段來吸引注意。做好準備,多加練習,微笑,看著你的觀眾。讓投資人知道這個項目對你意義重大。

5.證明你已做足功課

把能夠說明你的創意真正有市場的事例和數據展示出來。勇敢指出競爭對手,和你的與眾不同之處。通過一個生動的故事證明你的生意能夠賺錢。根據投資人Brendan Baker的說法,只有5%的企業家能講一個好故事。你真的想脫穎而出?就做那5%的少數吧。

6.面對現實

要面對現實,不要耍花招,用編造或誇張的數字糊弄投資人,他們會看穿的。提供並展示詳細的計劃和信息,其中必須包括最重要的幾個元素:價值驅動力(客戶數量、賣出價格)和成本(銷售和市場費用、銷貨成本)等。

7.不要害怕狡猾的問題

投資人不會主動接近你。當他們提出一個狡猾的問題時,他們希望從中看到你的知識面和積極的態度。一個類似的問題是,如果投資人團隊希望在某一時刻從外部聘請CEO,創始人的態度是什麼,是否會希望長期擔任CEO一職?不要覺得被冒犯或者給出避重就輕的回答。「我希望建立一個優秀的公司,而我願意為此做出讓步」,類似這樣的回答會給投資人留下好印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39

750 興業太陽能 : 初步簡單分析 Edward Lee 發掘十倍股

來源: http://edwardten.blogspot.hk/2014/07/750.html

這篇文章其實都寫得頗倉促,雖然這家公司工作上寫過,PAGE剛成立之時曾把它放了進低P/E高增長LIST,而股價升幅是最高。早一些日子,我研究IPO股王的時候又見到他,最近我研究CANSLIM選股方法,在用收入增長,ROE方法中有它的出現(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yxgDwsOeC9V5BKBRJvYs_YibyljakrXgveE-YTgt4Kg/edit?usp=sharing),在每股盈利增長篩選中又看到它的名字(未公開),它不斷在我的嚴格選股方法中不斷重複出現又出現,但我卻沒有為它寫過一次分析,我覺得很對佢唔住,所以,見佢近排股價下跌,價格變得合理一些,我忍不住要為它寫一下,介紹一間與我甚有緣的公司,或者,它能再一次成為十倍股!(其實20091月它上市價是1.05,歷史最高價是今個月出現$13.8,升幅已超十倍)

公司簡介:
集團是專業的可再生能源系統集成商及建築承包商,主要從事設計、製造及安裝傳統幕牆及太陽能項目。此外,集團亦從事可再生能源產品生產及銷售,包括智能電網系統及太陽能光熱系統。

公司歷史及往績
公司是20091月在香港上市,是港股氣氛最差的時間上市,當時集資淨額只有2800萬港幣,曾被傳媒戲謔為“IPO融資最少的公司”上市價1.05。當時上市價歷史市盈率低於5,因為市況差,難以高估值上市,而公司明顯不是為了抽水才上市,不過隨後公司曾3次配股抽水,2009715,2011527,20131112,發行價$3.4,$6.8,$8.1,抽水2.14,2.38,3.23,最近公司發可換股債,集資9.3,公司負債越來越重,集資原因建設及研發,以下是AASTOCK報導,http://www.aastocks.com/tc/stocks/analysis/china-hot-topic-content.aspx?id=200000362712&type=16&catg=3”整合珠海各工業園區的屋頂資源,計劃採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成500MW分布式光伏發電示範區。由興業太陽能整合投融資平臺,規劃建設運營,工業園企業無需承擔投資風險,而且能享受電價優惠。此外,公司正在甘肅武威參與當地1.1GW光伏電站規劃,並將結合西北地區自然條件,開展微能網應用及光伏電站建設對沙漠化治理等多項前沿技術的研究。

過往收入


上圖是公司每半年的收入變化,公司收入增長不算高,2008年下半年收入5億,2013年下半年收入近25億,5年間增長5倍,其實不算高速增長,2013年增長才明顯增速。這一個行業是有季節性,下半年安裝量較上半年為多,這間公司收入一直有強勁增長,原因是太陽能安裝工程增長,中國政府補貼太陽能上網電價是近年增長較快原因, 20097月國家提供100億元資金推動金太陽示範工程,於2-3年內,以財政補助方式支持不低於500兆瓦的光伏發電示範項目,推動了公共工程發展,公司主要收入來自政府項目,隨金太陽示範工程完結,公共工程收入亦下降。工商樓宇收入則繼續上升,原因是光伏補貼增加及光伏產品價格下降影響,投資回報率上升亦吸引更多人進行光伏一體化建設。

另外幕牆收入是另一個推動收入增長的來源,2013年下半年幕牆收入增幅明顯, 因政府為分類為「綠色建築」的建築物提供補貼,該等政策推動高端幕牆需求增加。集團獲得組件式雙層幕墻、可拆卸式電動內簾中空玻璃、內循環智能呼吸幕墻、橫梁通風玻璃幕墻、組合式組框邊角器、單索無孔點支承玻璃幕墻系統等專利。這些技術都是以不同形式維持室內溫度,有助減少使用空調系統,從而達至減少使用電力的環保建築。


未來收入增長動力強
2014年中國光伏裝機容量目標14GW,同比增17%,當中分散式容量8GW。集中於某幾個省,當中新增裝機目標高於1GW的省份包括山東,江蘇,浙江及廣東。集團主要營運地點是珠海,廣東省2013年新增裝機規模約0.33GW2014年目標超過1GW,因此,可預期14年新增裝機規模會大幅增長超過1倍,預期集團收入將大幅提高。管理層預計,今年計畫建設800兆瓦(MW)項目,當中500MW為工程總承包(EPC),300MW為建設-經營-轉讓(BOT)。集團2013年完成EPC項目低於320MW,而自建項目完成195MW,因此預期2014年交付的裝機容量將較2013年大增至少30%

幕牆前景亮麗,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預計,2020年前,中國用於節能建築項目的投資將至少達到1.5萬億元。按照現有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綠色建築分爲一星、二星和三星3個級別,三星爲高標準。現時補貼標準是二星級綠色建築每平方米獎勵45元,三星級綠色建築每平方米獎勵80元,綠色生態城區以5,000萬元爲基準進行補助。而補助是給予物業持有者或發展商,將會吸引業主及發展商增加使用綠色幕牆作為建設或更換幕牆時的考慮,預期工商樓宇幕牆收入會於14年保持增長。





公司收入增長強勁,但盈利能力?
2011-2012年增長下降是因為經營開支增長較高,2013年每股盈利(EPS)增長已回復加速,原因是收入增長高,毛利率雖然略跌,但毛利增長高於經營支出增長,推高淨利潤率,公司雖然11月配股,但預期攤薄效應對集團影響輕微。由於此部份需要多點時間分析,容後再補充。

本人見解
公司由傳統幕牆轉營太陽能幕牆及環保幕牆,未來會轉營為發電站,公司經營多年在行內有一定技術,訂單亦充足,未來一年保持收入高增長應不難,估計毛利增長仍然會高於經營開支,利潤會維持高增長,但發電站未來計畫是如何發展,要再了解公司管理層取向,因以往公司都是建設完就賣給其他公司,自己營運的極少,發電收入佔集團收入比率仍然很低,未來能有多少盈利來自發電難以預料。

現時股價已從高位調整近20%,已變得較合理,雖難保會否繼續下跌,但建議可逢低收集,今年目標價暫定為$15.2,如果公司成功轉營為光伏發電公司,估值可以再提高,目標價亦可相應調高,成為十倍股是有可能,但可能需要5年或以上的時間,但由於沒有太多時間搜集資料,未來再作補充

風險
公司仍然是高資本開支階段,難言會否再有集資需要,現時仍是投資期,電站或需一兩年才能對集團有所貢獻,利息開支增長或會削集團利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06

雅培FGM的影響及FELTL報告的簡單評價 HAIJINYAN

來源: http://xueqiu.com/8425332309/31370725

(本文原載於本人新浪博客。任何引用或轉載,敬請註明。)

雅培FGM的影響及FELTL報告的簡單評價

標簽: 股票 cgm dxcm分類: 公司研究

FGM的影響及FELTL報告的簡單評價

2014年9月6日日前,雅培宣布其FreeStyle Libre  FGM(Flash Glucose Monitoring)產品獲得歐洲的CE標誌,並將在歐洲7個國家銷售。FreeStyle Libre  FGM可以穿戴14天,(宣傳以及願景是)無需指血矯正,替代指血儀,用戶只需要用讀卡器掃描芯片即可獲得即時血糖讀數。

FreeStyle Libre  FGM見下圖:


這款產品的傳感器由於不加載發射器,尺寸很小,僅相當於 2 枚 25 美分 硬幣疊加,是目前體積最小型的穿戴式血糖監測設備。手持設備掃過時,血糖讀數顯現(RFID 原理)。手持設備是彩色觸屏,屏幕上可顯示 8 小時曲線以及預測走勢箭頭。血糖數據可以下載到電腦通過軟件構建患者的 APG(Ambulatory Glucose Profile,非住院環境可視化血糖分析報告),幫助醫生分析病情。

依據雅培公司自己的說法,FGM 產品針對 BGM(指血檢測)和 CGM(連續血糖檢測)之間的空白市場。雅培認為有一部分患者覺得BGM 疼痛麻煩容易遺忘且每檢測一次都有試紙成本,同時這部分患者又擔負不了或者不需要 CGM。這些患者如部分老人、小孩、孕婦、住院患者、部 分 II 型患者、糖尿病前期患者。FGM 是非連續監測因此無法提供預警也無法提供夜間讀數, 主要定位為 BGM Alternative。對已經依賴 CGM 的 I 型病患很難產生影響。

雅培公司定於9月15日發布FGM的詳細數據。但我們依然存疑:雅培公司的芯片技術真的實現了高精度以致於可以不再校正?由於雅培公司早先的CGM產品Navigator II在精度指標上相當突出,其FGM沿用這一芯片,我們有必要搞清楚雅培公司的技術進步。
在去年的一次會議上,雅培公司展示了FGM的MARD的一幅圖片。如下圖所示,雅培展示的數據顯示,這款FGM的MARD均實現了個位數:9.6%,8.5%。


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查閱了相關信息。在一份編號為NCT02073058於今年5月22日結束的臨床中,雅培公司評估了一個長達14天使用期限的芯片的精度。該臨床僅要求每日8次指血測量和3次靜脈血糖參考數據(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wear duration, the subject is required to test fingerstick glucose measurement at least eight (8) times a day for capillary reference glucose measurements and three in-clinic visits of a maximum 13 hours each for venous reference glucose measurements.)。這意味著該實驗規避了大量的數據點,尤其是夜晚數據和血糖急劇波動的時段。

而在另一份於2013年9月發表的文章中,研究者在臨床中評估了雅培Navigator改裝後的芯片用於14天的情形。該臨床使用了兩種不同的回溯算法,測試出的MARD分別為13.9%和12.2%。(詳見鏈接:http://dst.sagepub.com/content/7/5/1210.short

基於這兩份臨床報告,我認為,雅培公司的FGM產品精度並沒有實現個位數,該產品的測試時點規避了夜間的低血糖頻發時段以及血糖劇烈波動的時段。這在雅培的該產品網站上通過附註進行了提示。該提示明確指出,在血糖波動劇烈和低血糖時段,請使用指血儀進行測量。

其實,上述情形在最新的G4算法軟件的臨床中已經有所體現。新的算法下,G4的MARD已經到個位數,9%。如下圖:


上圖顯示,新算法下G4的MARD整體實現9.0%的精度,在血糖高於180的區域,精度為8.0%,在血糖位於70-180的區域,精度為9.7%;而在血糖低於70的低血糖段,誤差的絕對數值為6.4,這意味著當血糖處於64下方時,實際的MARD將超過10%。而另一份臨床研究也指出,當血糖每分鐘變化超過3mg/dL時,G4(舊算法)的MARD超過20%。所以,血糖劇烈波動和低血糖是傳感器芯片精度兩大最難攻克的區域。

當FreeStyle Libre  FGM在臨床中規避上述區域,便可以實現高精度的臨床終點數據。但據此去除指血校正,在真正的病患身上,卻沒有多少意義。按照我對美國FDA的理解,該產品是不能通過FDA授予無需指血校正的Label的。

FreeStyle Libre  FGM目前並沒有在美國上市,甚至沒有申請FDA。如果想進入美國市場,應該是2年甚至3年後的事情。DexCom認為FGM市場如果被雅培驗證,公司將開發同類產品跟進。基於FGM與CGM定位的完全不同,以及G4在新算法下能夠獲得single MARD的事實以及G6的進展,我認為FreeStyle Libre  FGM獲取CE標識導致的股價波動屬於市場誤讀。

下面我分析FELTL這家賣方分析師於昨日發布的看空DXCM報告的主要觀點。應該說,長線投資要重視不同觀點,尤其要重視完全相反的觀點。但是,不得不說,我們很多時候能夠理解的確定性,完全因人而異。有些人認為某個東西是非常確定的;而另一人則完全相反。這和知識結構有一定關系。但在我看來,確定性這個方面,更多和世界觀以及分析的方法論有關。比如我就不相信中醫。但是,迷戀中醫的,國人不在少數。至於方法論,芒格給出了很多人類大腦認知的誤區,我想,規避掉認知誤區,方法論上就不會出太大的問題。所以,這世間討論股票,有時雞同鴨講的不單是基本面與技術面以及資金面之間的差異,而卻是當聚焦所謂的基本面討論時,真正的分歧更多是世界觀價值觀的差異,以及方法論的差異。

在我看來,FELTL的這篇報告是典型的根據結論找論據,而在尋找論據時,又犯了典型的認知誤區的錯誤。FELTL看空的兩條核心邏輯:1、CGM的軌跡將遵循胰島素泵的歷史軌跡;2、以所謂的行業平均值來考察DXCM的OpM的可能情形。
下圖是FELTL列示的胰島素泵的歷史增長軌跡:


FELTL認為,CGM將按照該歷史軌跡進行成長,並且據此認為,在3年後,當年增長率將很快從40%下降到10-15%這一區間。

其實,一個很好的反駁是,為何非要選取胰島素泵的歷史增長軌跡作為CGM的增長軌跡呢?僅僅因為都是糖尿病病人的使用設備?為何不選取KEURIG的歷史成長軌跡作為參考呢?我想,熟悉我博客文章的讀者肯定會笑的。在我看來,如果CGM不是醫療設備,其成長軌跡完全可以和KEURIG增長軌跡高度擬合。現在看來,當G6發布,DXCM與KEURIG的成長曲線在速率上很可能高度擬合。讓我們回顧下KEURIG的簡單歷史:2007年,KEURIG銷售約40萬臺機器;2010年當年KEURIG大約銷售500多萬臺機器,目前年銷售機器1000多萬臺!

我認為,產品自身決定滲透率!胰島素泵的歷史成長軌跡僅僅是一個參考而已,並沒有太多實際意義。CGM的滲透速度以及最終滲透率將很可能大幅超越胰島素泵。

首先,CGM與胰島素泵的功效完全不同,客戶訴求完全不同。胰島素泵的功效,可以很大部分被其他方式攝入胰島素所替代。用戶可能並不認可胰島素泵所帶來的優勢,而堅持每日多次註射MDII,甚至最新的吸入式胰島素攝入人體。而CGM完全有別於傳統的指血儀,和指血儀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設備。指血儀只能夠完成時點的血糖測量;而CGM可以提供連續血糖測量,並提供預警以及血糖走勢預測。CGM信息量,是人體血糖的完全走勢圖的信息化再現,並且是未來的人工胰腺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CGM在提供人體血糖數據的同時,通過行為矯正以及用藥配合等,已經證實為可以切實有效降低並控制A1c,實現治療功效。二者對用戶行為影響的深遠(revolutionary)完全不同。根據胰島素泵的增長歷史來判斷CGM的滲透,可能完全錯誤;

其次,二者的價格以及使用成本不同。胰島素泵硬件價格以及年度使用費用均大幅高於CGM,這可能是限制胰島素泵緩慢成長的原因之一;

再次,創新趨勢不同。胰島素泵過去數年來並沒有多大創新,以美敦力為主導的公司堅持最早的設計,並沒有從用戶的角度去開發更新的科技來迎合用戶,限制了用戶的接受度。Tandem推出的仿iPhone式的設計以及更安全的註射方式,就是看到了行業的這一缺陷。Insulet的分離式胰島素泵算是另一個重大創新之一,盡管有其內在的局限。Insulet的用戶增速遠高於行業增速充分說明了這一領域的創新會迎來新的用戶群。必須提及的是,在Insulet的新增用戶中,高達50%的用戶為18歲以下的用戶。胰島素泵的這一創新低迷的格局正在被新進入者不斷打破,最新的嘗試是矽谷的新銳企業Asante。再來看DexCom在CGM的進展,就發現,創新正推動這個行業的大發展和加速滲透。G4的推出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證。G4更說明了這樣一點,精確的CGM芯片,將受用戶的追捧,並口口相傳。同樣,更精確的芯片,意味著保險公司願意報銷,CMS願意Medicare報銷,而這些均是CGM滲透率推動的核心要素。G4應用下的長期A1c下降帶來的醫護費用的下降,將最終被保險公司所認可。風險共擔的利益分成機制,隨時可能付諸實施,這也將推動CGM的滲透。而G6將在精度、便捷性、舒適性上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勢必滿足所有上述條件。這也是我判斷G6之後,滲透率大增的核心原因。

正是上述各種原因,我認為胰島素泵的歷史增長曲線不具有任何指導意義。而應該基於產品本身以及潛在用戶群以及保險報銷情況來做出滲透率和成長率的判斷。

產品而言,G5明年年底推出,實現新算法下的個位數MARD,FDA給予的label不知道會如何,但實際使用中,首日可能會需要校正;同時,G5發射器將變小,更加隱秘,算法集成於發射器;G5芯片可能仍然獲準的是7日,但存在提價的可能性;G5可以與手機通訊,這很可能擴散於部分二型人群;G5所產生的雲平臺的用戶數據的價值也將是一個挖掘點。至於G6,2016年底或者2017年上半年推出,G6芯片完全重新設計,可能在工廠校正完畢,用戶使用中只是偶爾校正(關於這一點,無法確定,之前數次談過原因),同時,G6芯片規避了和一些化合物的反應,故而可能應用於ICU等領域;G6芯片獲批的使用期限必然更長(必須提及現在G4芯片在使用中經常2周,甚至3周),價格必然提高。

潛在用戶群方面,我依然只考慮美國國內市場。就美國而言,一型病人約150萬人,每年增長5%左右;二型病人2500萬,其中類一型病人(高度使用胰島素,行為模式類同一型)約200萬。這350萬是CGM的核心目標人群。我認為,如果足夠精確,滲透率50%是非常容易的。

保險報銷方面,能夠convince各大商業保險和CMS機構的就是精度!因此,更高的精度,就意味著更好的報銷價格,更容易的報銷流程。

FELTL談到的第二大核心邏輯便是DXCM的Operating Margin最高為35%,並給出了數種情形。其核心依據為各大醫療公司的OpM平均為21.2。必須指出的是,FELTL的統計表中的ISRG的OpM為28.6%,而這一數據是錯誤的!在過去數年,ISRG的OpM均在40%左右!如較早的觀點,我認為ISRG的利潤率指標對DXCM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GM73%,OpM40%。

我早先提到過,DXCM的芯片毛利率遠景為80%。記得一點:這是沒有考慮漲價的情形下。而隨著G6芯片的更長使用期限獲批,價格必然提高(單日使用價格會下降),芯片毛利率走向85%甚至90%是非常合理的。如果芯片占比超過收入85%,公司整體毛利率接近80%是必然的目標區域。在這樣的毛利率前提下,我認為公司的OpM同樣將達到40%的高度!一個很容易的反證方式便是,當收入規模達到1B時,R&D如果還保持FELTL的預期,將是一番如何的情景呢?巨額的研發費用投向了何方?同樣的邏輯適用於SG&A的占比分析。要知道,全美能夠開具CGM的醫生數目大體是固定的。銷售的leverage幾乎是必然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77

樓市短打(63):以租養租,買樓可以很簡單

來源: http://notcomment.com/wp/?p=29998

渡船街

報章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分析一下樓市,按筆者觀察,無論樓市上升或下跌,報章總是傾向叫人不要買樓,樓市下跌當然不用說,輕易找到不少案例指出樓市仍未見底,至於樓市上升呢?不是說樓價就來會跌,就是說人工和儲蓄不足夠付首期,供樓更加不用說。

近日又有兩個買樓很危險的案例,其中一個是大公司高層一直擔心工作不穩定而選擇租樓,直到財政上稍為充裕,卻又追不上樓價令買樓計劃遙遙無期。另一個案例是有年青測量師,家庭總月入達到五萬,為了申請居屋而甘願減人工一萬。

很多人買樓只會從自住角度出發,揀樓只會從自己的喜好出發,例如作為公司高層,無論居住地區、單位面積,甚至物業硬件配套等都要中上水平,該等物業價格當然也屬市場上中上水平,本來要擁有都有一定難度,例如要有一定水平入息才能負擔每月供款,最近數年政府打壓樓市而收緊中上價樓的首期水平,想擁有中上價樓的置業人士,除了要有高收入外也要有能力付出高昂的首期開支,以1200萬的物業為例,現時銀行只可以按最高5成,也就是說,想買1200萬樓,請先準備600萬首期,再加上印花稅、律師費、經紀傭的開支,中六合彩頭獎(800萬)也只能夠俾首期。也難怪公司高層也要租樓。

可是只要改變買樓目標,由買樓自住改為買樓收租,再以租金津貼自己的住屋開支(即交租),情況就不一樣,舉個例子,假如公司高層改為買間600萬樓收租,雖然也要5成首期,不過首期開支就大幅降低至300萬,連同雜費開支大幅降低至330萬左右。現時價值600萬的樓大概可以每月收租1.8萬元左右,有了這筆收入,一方面可幫補自己的租金,另一方面又可以與樓市同步,避免樓價再升令置業夢再一步被拋離,也總好過純粹租樓只有消費沒有投資。

想實踐買樓夢想,其實有很多方法,下篇再分享下年輕測量師應該向上流還是向下流。

 

作者網誌:http://www.ccomentary.com

1,293 total views, 24 views today

以上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不應視為任何投資之建議或邀請,投資涉及風險,應先考慮個人因素,如有疑問請諮詢專業意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77

15年只做一件簡單的事 阿里巴巴6.6兆帝國進化史

2014-09-22  TCW
 
 

 

二○一二年五月,北京車展,一台亮橘色超跑Dream Car吸引了現場的所有目光。跟其他車展不同的是,介紹這一台橘色怪獸的,竟是兩個穿牛仔褲的中國小夥子。

原來,這台酷似藍寶堅尼的橘紅色超跑,全在北京一個胡同裡組裝完成。打造他們的,不是義大利原廠的老師傅,而是一對在北京胡同的年輕老闆──李林韜、王宇。

他們最重要的工具,是淘寶。

藉著淘寶這個平台,他們向全球蒐購製作超跑所需的數百種零件,從下訂、合約、徵信、付款、交貨,全在阿里巴巴打造的生態系上完成,硬是讓這台惡魔(Diablo)復刻版,在北京重生。

試車時,這台「淘寶版超跑」飆出了每小時三百一十公里的極速,表現不亞於保時捷911 Speedster。

兩個素人的故事,不僅被拍成五分鐘的微電影《夢的汽車人》,連赴美上市的公開說明書中,都花了半頁介紹這個中國夢。因為這台「淘寶版超跑」,就是阿里巴巴顛覆世界商業版圖的最佳展現。

大小商家通吃!提供一站式服務有賣場、徵信、倉儲,產品好就能賣

如果淘寶村發動的是一場窮人與富人的戰爭,這兩個中國素人老闆進行的則是中國?「小型」新進者與「大型」舊勢力的角力。這場阿里領軍的顛覆之戰,只花了十五年。

為了讓手無寸鐵的新進者打造「武器」,阿里巴巴所有投資及布建,只為完成一個動作:讓所有人都在網路上簡單做買賣。

eBay只管交易不管物流,阿里硬是把最困難的最後一哩,統一了起來;亞馬遜(Amazon)只在乎大商家、不管小買賣,但阿里巴巴卻能大小通吃。「一站式服務」從打造賣場、廣告、徵信、付款、客服、倉儲、遞送,在阿里都找得到。就算你赤手空拳,只要產品好,進了淘寶體系就能擺攤做生意。賣方如此,買方亦然。

如今,每年有超過二億三千萬個小買家透過阿里巴巴交易,每天在阿里巴巴體系上的交易量,比全球兩大電商亞馬遜、eBay加起來還多。

把「簡單」做到極致,成就了阿里帝國,最重要的養分,竟是中國貧瘠的商業環境。

十五年前,中國經商環境仍是一片荒蕪,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自己形容:「當時要扶植這些小企業,等於是把千萬隻不會爬山的綿羊,扛到喜馬拉雅山上!」一路以來,馬雲說:「?相信『哪裡有抱怨、哪裡就有商機』……,把別人不要、看不上眼的麻煩事,變成飽滿的商機。」

阿里巴巴成立於一九九九年,由馬雲領著十八位夥伴在杭州成立,希望藉由這個B2B(企業對企業)交易網站,把無人聞問的中國小工廠商品,賣到全世界。雖是後進者,但在網路狂潮拉抬下,成立不到一年,就引來高盛及日本軟體銀行的注資,不到兩年,馬雲就成為《富比世》(Forbes)的封面人物。

但千禧年初期的網路泡沫,差點也淹沒了公司,阿里巴巴的資金鏈已經接近斷裂,只能全面撤守,馬雲更把自己薪資砍半,屯兵杭州總部。

所幸二○○三年,在手機的帶動下,中國資訊產業重燃生機。這次,馬雲又有更大膽的想法,他打算把電子商務平台,從照顧小商人,擴大到一般大眾,二○○三年阿里成立了C2C(消費者對消費者)的拍賣網站──淘寶。如果成立阿里,是將千萬隻羊帶上喜馬拉雅山,「淘寶就是把他們再搬下山來!」馬雲說。因為當時全球拍賣霸主eBay轉投資的易趣,已經在中國掌握了九成的網拍市場。

完全免費!不向賣家收一毛錢搶得先機,再布局支付體系

為搶占先機,淘寶一成立就宣布絕不向賣家收取任何一毛錢,並搶先在二○○四年五月上線,於中國推出「支付寶」線上付費機制,當時eBay還偏安美國,等到回神,緊急在二○○四年十月在中國推出「安付通」,已經晚了五個月。

眼見對手已經加速追上,支付寶很快結合了中國重要金融機構,推出「全額賠付」機制,如果買家收到貨品不符需求,七天無理由退換貨。支付寶不甘只做線上收付貨款,接著推出小額擔保借款服務,這種大銀行不屑一顧的市場。

金流事業越做越大,水電燃氣費繳款、航空旅遊繳費、教育繳費、大型活動購票,都可藉由支付寶繳納。二○一三年更推出餘額寶服務,使用者可以利用支付寶帳戶內的餘額,購買基金產品,資金可以隨時轉入轉出,收益每日結算。短短半年,用戶量就超越A股開戶數,不消八個月,基金規模已經超過新台幣兩兆元,資金「吸血鬼」之名,開始在金融界不脛而走。

在「購物+金融服務」的分進合擊下,淘寶在二○○五年年底就輕取易趣,成為C2C的霸主,站穩全中國七○%的市場。

二○○八年,阿里進一步為較高價的商品成立淘寶商城,後更名為天貓;二○一○年,推出網購搜尋引擎「一淘網」,只用了一年時間,就成為中國最大的購物搜尋引擎;更在二○一一年,成立以團購為主的「聚划算」,專供旅行服務的淘寶旅行、線上教學網站──淘寶同學、專攻海外C2C市場的Ali Express,也在這個基礎上陸續建立。今年,以淘寶為主的C2C事業群,已經成為阿里巴巴集團中的旗艦。

只有電子商場、線上金融服務,生意只算做了半套,貨品必須順利送到客戶手上,買賣才算完成。但要為網路上的兩億小買家進行物流服務,何其困難?在淘寶之前,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家C2C廠商願意做這差事,連霸主eBay都在物流服務前止步,只有阿里一開始就打定主意,必須把這最後的一哩串接起來。

最難一哩路!拚物流卻不養車隊打造平台,讓網民選自己愛的物流商

但,阿里不願養車隊。

馬雲在史丹佛大學的一場演講說:「中國可能需要一千萬人送貨,我們怎麼可能開一間公司雇用一千萬人?」他結合專業物流業者,用一套大物流系統——「菜鳥網絡」取代。在這個系統內,賣家可以選定自己喜歡的物流業者合作,被選定的物流業者,則可直接從淘寶網站接受和處理客戶訂單。收到訂單的賣家,必須在三天至七天內,將貨物送抵淘寶在各地的發貨倉庫,若未按時送抵,交易作廢,負評立現。

這套系統,鞏固了阿里的江山,至二○一三年年中為止,全中國電子商務物流約二十一億件,淘寶帶來其中十一億件,不僅如此,更改變了中國物流的遊戲規則。全球物流霸主UPS等覬覦的花花中國江山,就這樣被與淘寶體系合作密切的廠商,如順豐、星晨急便,一點一點拿走。

除了物流、金流及資訊流這些基礎設施外,阿里還幫賣家打造了不少做生意的好工具。二○○七年成立的阿里軟件,提供各式各樣做生意需要的工具,包括:會計軟體、進出口表單等;同年成立的阿里媽媽,匯集全中國三十八萬個廣告版位,為賣家提供充沛的行銷管道;阿里更打造了淘寶大學,成為淘寶大軍培訓的基地,而這些「額外」的服務,也成為淘寶利潤最豐厚的來源。

一般公司頂多種了一棵樹,但阿里巴巴造了一座茂密森林,一個為中國十三億人,打造了一個向全世界賺錢的動態體系!也因為這個生態系,阿里巴巴市值能超越常春藤級資優生臉書(Facebook)及亞馬遜。台大商研所教授江炯聰認為,中國新興企業不少,但能真正做到這樣全球級破壞式創新的,可能只有阿里一家!

最關鍵創舉!把信用變最大資產透過機制,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和風險

商業模式固然可貴,但更進一步深層來看,阿里最大的創舉,「是改變中國人做生意的態度:讓信用變成資產!」台科大管理學院教授盧希鵬說,在阿里的體系內,建立了不少讓誠信出頭的機制。

淘寶買賣雙方的評價機制,不只在賣場,連金流及物流品質都包含在內;另外,網路交易最怕商品描述言過其實,說買一送三,最後只有買三送一,淘寶為防止言過其實的狀況發生,會透過轉換率監看,揪出那些看似生意很好(轉換率高)、實際上可能無法銀貨兩訖的廠家。一旦負評過多,評等遭調降,不僅無法完整分享阿里大數據的分析資料,連好的廣告版位都排不上,更很難參加雙十一光棍節的年度拍賣盛事。

此外,不論是買方或賣方,在上淘寶交易前,都得在淘寶的即時通軟體──阿里旺旺上註冊,一則方便買賣雙方溝通,若發生糾紛,上面的對話,都可以做為「呈堂」證據。

一位從事進出口紡織品多年的台灣廠商就說,以前做跨國交易時,都會請銀行開設信用狀(LC),保障銀貨兩訖,「現在我們都上淘寶交易,用支付寶交易,LC已成為歷史!」

簡單來說,阿里創新最迷人的地方不在技術,而是在於透過各種機制,讓交易成本及風險大幅降低!

交易成本,這個讓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現代企業理論始祖科斯(Ronald Coase)成名一甲子的代表作,竟然在七十年之後,被馬雲這個科技白癡,帶到了一個新境界。成就的地方,居然在「信用」沙漠──中國。相信這是去年才辭世的一代宗師,怎麼也想不到的吧!

【延伸閱讀】eBay、微軟、PayPal、Google,都曾被阿里巴巴超越!

■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連7年擠下其他B2B網站馬雲在杭州創辦阿里巴巴,到二○○六年為止,連七年當選《富比世》全球最佳B2B網站,獲日本軟銀及高盛注資,並於六年後收購雅虎中國全部資產

■2003年》淘寶網成立兩年,月交易額勝eBay易趣推出C2C拍賣網站,成立第二年,全月交易額開始超越eBay轉投資的競爭對手易趣;二○一二年淘寶和天貓(二○○八年成立)交易額超越亞馬遜和eBay總和

》阿里巴巴網路零售交易額成長:9,000萬元(新台幣)

■2004年》阿里旺旺一度擊敗MSN推出即時通訊軟體服務,一度擠下MSN成為中國市占率第二的通訊軟體

》支付寶9年後超越PayPal稱霸中國首個第三方數位支付平台,二○一三年日均交易額達新台幣五百零九億元,多PayPal三百九十億

》阿里巴巴網路零售交易額成長:41億元(新台幣)

■2007年》阿里媽媽日平均69%覆蓋率,贏過百度推出網路廣告交易平台,成立一年,日平均覆蓋率就達69%,超越排名第一的百度(五千三百萬人覆蓋數),成為中國覆蓋率最高的廣告交易平台

》2007年10日:阿里巴巴於香港申請掛牌以16.9億美元超越Google的16.5億美元,創當時全球網路公司募資紀錄

》阿里巴巴網路零售交易額成長:1,862億元(新台幣)

■2008年》天貓創人民幣百億銷售額達成最快紀錄成立主攻高價品的B2C網購商場,二○一二年成為中國B2C網購龍頭,當年雙十一(11月11日)光棍節,僅13小時銷售額即破人民幣百億元,刷新全球用時最短紀錄

》阿里巴巴網路零售交易額成長:4,598億元(新台幣)

■2013年》餘額寶從銀行業者吸金近人民幣兆元推餘額增值服務,用戶可用餘額購買基金,上線9個月用戶數突破8千萬,最高6.7%年報酬率迅速吸金,使傳統銀行流失人民幣九千四百億元

》阿里巴巴網路零售交易額成長:7兆3,968億元(新台幣)

■2014年》美國時間9/19:赴紐約IPO募資金額有望創全球最高達243億美元

資料來源:阿里巴巴公開說明書、《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阿里巴巴的網商帝國》、新浪科技整理:夏嘉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61

波動性回歸全賴美聯儲?沒那麽簡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68

美國私人財富管理公司Evergreen Gavekal認為,先是外匯市場,然後是商品、固定收益市場,現在輪到股市,波動性已經悄然上升。某種程度上說來,這並非意外。美聯儲結束第一輪和第二輪QE時,市場也是這麽表現的。所以當QE3接近結束,市場經歷一段不確定和緊張也是預料之中的。

MSCI

不過,僅把近期市場的波動單一歸咎於美聯儲的行動未免過於簡單了。Evergreen Gavekal從以下五個方面看待市場:

增長:除美國外,大部分國家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都令人失望,特別是歐洲和日本。而繼春季啟動“微刺激”以後,中國的經濟數據再度不及預期。幾乎沒有理由預期年底前中國、意大利、法國或德國經濟增長會出現實質性反彈。而包括俄羅斯、南非、巴西和委內瑞拉在內的新興市場也面臨顯著壓力。這共同構築了全球經濟增長疲乏的前景。

動能:自今年夏季以來,歐洲股市增長動能進一步惡化,歐洲央行宣布購買ABS計劃之後的13個交易日里,Eurostoxx指數有9天是下跌的。更令人擔心的是,過去幾周歐洲出現的股市負增長效應似乎正在蔓延。美股小盤股指數Russell 2000指數年線下跌。澳大利亞股指和馬來西亞KLCI股指亦然。

流動性:信貸利差走寬、美元指數上漲、歐洲央行TLTRO效果欠佳,且偶有公司破產下,多個跡象顯示流動性環境每天都在收緊。

行為金融學:我們推進行為金融學工作是抱著這樣一種觀念,即一個特定的市場中,2/3的時間是表現“正常”的。一些個股走勢很大程度上是無序的,且受許多不同因素驅動:比如原油類股跟隨原油價格波動,銀行類股受收益率曲線的變動影響。而剩下1/3時間,市場會陷入“反常”狀態,即所有股票走勢變得具有關聯性,且只受一個因素影響。在這樣的環境下,通過挑選股票已不太可能起到增值作用。從我們的行為金融指標來看,今天越來越多市場正顯現“反常”狀態。

估值:這是個頗具爭議的話題。在利率逼近零的情況下,很多人認為各地股市普遍估值偏低,即便許多市場股市從歷史水平來看並非如此。此外,也有人會說一個國家的股市被低估的原因在於大量板塊嚴重承壓(比如中國的國有企業,歐洲的銀行、公用事業、電信和石油領域)。

綜上所述,Evergreen Gavekal得出的結論是:股市環境正變得越來越糟。全球經濟增長令人失望,流動性和動能惡化,市場表現開始反常。當你考慮到9月和10月通常是挑戰股市投資者腦神經的兩個月份,也許就不難解釋近期這波獲利了結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578

驢媽媽融資3億破“露怯”傳言,洪清華內部郵件:簡單相信傻傻堅持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5/146782.html

i黑馬:此前,曾因一次促銷活動,“僅限非上海戶籍”這一宣傳語把驢媽媽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更有少數媒體揣測驢媽媽存在資金短板“露怯”了。自從攜程入股同程後,門票市場的“三國殺”瞬間變為了驢媽媽獨自對抗“雙程”的新格局。攜程聯手同程,驢媽媽在業內人士看來,資金的充沛程度遠不及“雙程”。因此,一次常規的蘇、杭地區1元門票促銷活動,卻遭來驢媽媽資金告急的輿論猜測。今天,洪清華發布一封內部郵件,稱融資的第一筆3億元錢已到賬。這樣此前的“資金露怯”猜測不攻自破。
 
\以下為內部郵件內容

全體景域人:

 

我想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驢媽媽最近幾個月一邊在埋頭發展業務,一邊在跟資本接觸,最近融資的第一筆3億元錢已到賬。本來想低調處理不專門寫信給大家,因為在資本有點狂熱的今天,融資沒有什麽值得炫耀的。激烈競爭的市場,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但光有錢也不是萬能的。傻大粗地花錢,對企業也許是災難的開始,只有圍繞企業願景和根本目標去花錢,才會最終實現我們的夢想。這筆錢我們將全部投入到產品創新、用戶體驗改善上,通過手機移動端來實現。我們堅信旅遊一定會回歸商業的本質,為用戶和遊客提供最有價值的服務的公司一定會得到最好的回報。目前狂熱的價格戰、黑公關只是旅遊快速發展階段中的噪音。我們要緊抓旅遊轉型、快速發展趨勢帶來的巨大機遇,大家在研究行業動態和發展趨勢時,一定要擦亮你的眼睛識別真趨勢和大噪音,很多看似客觀、公正的旅遊報道和行業數據研究背後也許會有某些企業的指使和手腳,包括有些知名媒體、自媒體發布的文章背後都有某些企業深度介入和運作的痕跡,還不用說那些一眼就能看出問題的報道。唯有用戶和遊客的聲音是真實可靠的。我們要將所有精力花在我們的用戶和客人身上。所以我們要做一家有人愛的企業,不僅有用戶和客戶的愛,更要有員工的愛。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僅僅做用戶滿意的產品遠遠不夠,我們還要給用戶創造驚喜和感動,任何企業沒有用戶的愛就沒有未來。驢媽媽的“驚雷”行動已經全面啟動,我也親自參與其中,期待真正能為市場帶來正能量和踐行“以用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的精神。

 

對於景域集團的目標,我們始終不忘初心。從2004年1月份我們創辦第一家公司的時候,就立下目標:此生要做一家世界上最受人尊重的旅遊運營集團,以運營提升中國旅遊業競爭力。直到今天,我們整整花了10年多時間,景域集團已經成為中國唯一的旅遊產業鏈O2O一站式運營集團,從景區規劃設計、景區運營管理、景區品牌設計和網絡營銷、電子商務、智慧景區、帳篷客特色酒店等六個方面為景區端和遊客端提供一條龍服務。

 

近幾年,景域所面臨的競爭格局越來越複雜,但景域人始終相信每家企業的基因決定未來發展方向,景域一定要堅持驢媽媽線上為遊客服務的能力與線下景區設計運營能力的互動,打造最具創新力的旅遊O2O企業的夢想。我們正處在中國從旅遊大國向旅遊強國邁進的關鍵時刻,在線旅遊有著前所未有的市場前景和巨大的成長空間,當然競爭也空前激烈,我們的未來一定會在這個戰場上披荊斬棘,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不僅驢媽媽會堅持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明確的夢想和目標——做門票和自助遊第一品牌,而且整個景域集團會在市場規模遠大於OTA市場的旅遊O2O產業中確立領軍企業的地位。

 

在今天的時代,景域每個公司板塊業務都要成為所在領域的翹楚,否則就難以生存。接下來十年,中國旅遊產業上遊資源價值將重新崛起,截殺渠道者也許僅僅是一個“刺客”,占據源頭者才是“革命者”。互聯網對旅遊最大的價值不是自己產生的新東西,而是對傳統旅遊企業、產品和資源的挖掘與提升。景域集團將通過旗下六大板塊的O2O一條龍服務使我們能更多擁有線下稀缺景區的經營管理權或開發權,利用這些獨特資源,並最大程度地通過資本或業務合作聯動擁有線下優質景區資源的企業,為驢媽媽用戶打包設計讓他們產生尖叫的品牌產品,使遊客價值、資源價值、全體景域人的個人價值和企業價值實現全面豐收。

 

簡單相信,傻傻堅持!誠信、激情、創新、多贏是景域從創辦第一天起就堅持的價值觀。我們一直崇尚創新,創新是一條很艱難的道路,在路上不僅有開辟新市場的太多挑戰,同時會受到很多質疑,從我第一次創業(在北京聯合創辦北京第一家民營旅遊規劃設計公司)開始,到後來我回到上海跟兄弟們一起創辦上海第一家民營旅遊規劃設計公司,都被很多人懷疑過;2008年我們創辦驢媽媽時,很多人認為門票產業不可能有大的作為,當時作為全國第一家景區門票分銷電子商務平臺,我們要面對很多質疑的眼光,而且很多景區觀望並不願意合作,但我們從未猶豫和放棄,支撐我們的就是“簡單相信未來趨勢,傻傻堅持心中夢想”的信念。創辦帳篷客風情度假連鎖酒店時,很多人認為我們是瘋子,我們從來沒有做過酒店,但我們心中始終裝著用戶和遊客的需求——他們希望旅遊就要住在最美的風景區中。目前,“帳篷客”剛一面市就受到了大量遊客的喜愛和追捧。所有這一切都告訴我們:景域人的“相信”和“堅持”是一股無堅不摧的力量。

 

景域的第二個十年一定能從紛繁的競爭格局中殺出一條血路,打造成最具創新力的旅遊O2O一站式運營集團。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沈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各位景域人,風物長宜放眼量,莫為浮雲遮望眼!讓我們一起努力,用互聯網思維和力量提升線下景區、目的地運營效率和價值,擁抱中國旅遊業線上線下創新帶來的巨大變化和機遇!

 

這是史上開拓進取最好的時代。再過20年,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一定非常羨慕我們這個年代。

 

我們生逢其時。

 

洪清華

2014/10/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060

簡單的企業概念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19.html

巴菲特買的股票或公司,都是一些非常簡單的生意,對一些複雜一點點的生意他也絕不沾手。最多人罵他的時期是科網熱潮,當時任何一只科網股只要公司名字有".com"的,或者有少許科技概念的,價錢每每都在數月間以倍數增長,巴菲特就一句:「我不懂科網股」,於是一只也不沾,雖不能分享微軟公司的利潤,但也避開科網大泡沫的爆破。 
長線投資是靠複利的威力,是用時間來創出暴利,往往動不動要穩健地投資二三十年以上,在這個時期中,你可相信什麼呢?信心來自哪裡?一個很好的CEO?帶領下屬一次又一次創出漂亮的業積?但如果投資期內有人事變動呢?或市場變動呢?怎麼辦?

正所謂「人會變,月會圓」,要計算這麼長的投資期內有可能發生的事情,真的不容易。看企業,可以看它的系統及產品。有好系統的公司,不會是一間人治的公司,而是系統主導,就是說張三李四也可升做公司的CEO,什麼人管治這公司業積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同時,公司賺錢的產品及賺錢的優勢,是很容易可以得以維持,還是需要投資很多金錢才可以得以維持呢?

一些公司,一些行業,是要人治,要出色的員工才能有優勢的,這是先天不足,要人為後天的補足。在投資角度上,止凡不喜歡投資這些公司,但在事業角度上,我反而會在這些公司工作,因為員工在這些公司顯然重要。有機會再說多一點吧!

此文章首次在 2008-1-16 發表於「取之有道」

後記:

今天回看這篇文章,想起一句巴菲特及林奇都曾經說過的名言:「我喜歡買連傻瓜(或猴子)都能經營的公司,因為有一天搞不好這些公司真的由傻瓜(或猴子)來經營」。一直以來,止凡的投資策略都是化繁為簡,盡可能找尋一些簡單的公司,找一些連自己的知識水平都弄得懂的企業,有足夠能力了解公司運作,主要原因正是減少出錯的機會。

所以,我經常在這裡表示,很多事情我都不懂,衍生工具又不懂,期貨又不懂,某些公司股票的行業又不懂,幸好投資世界不是「誰懂最多東西,誰就賺最多」。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過「投資的第一條準則是不要賠錢!第二條準則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亦說過「投資不是要想如何跨過7米高的欄,而是要找出低於1米高的欄,再想辦法跨過它」。

股神這些概念令我想起中學時對付英文作文考試的感覺,當年不知誰聽來的一個概念,就是英文作文考試的評分標準是扣分制(到今天還不知是真是假),即要拿高分,不需要展露太多艱深的英文詞彙及古文字句之類,只要簡單直接,沒有錯字,沒有離題,文筆通順,核卷員沒有扣分的地方,自然拿得高分。當然,如果考生能正確運用艱深詞彙,甚至莎士比亞名言詩句作點綴,這更是令一個級數吧。

就是這個簡單的概念,我越來越覺得投資也應該運用這個概念。投資多年,對巴菲特的名言了解若干年時間之後,今天有更深層的認同感。作為投資者,追求一些系統性的公司,公司內員工可謂 "anyone can be replaced",這是投資價值較高的公司,向這類公司作投資也是相對可取的。但作為打工仔,如果公司的系統都很完善,真的 "anyone can be replaced",每個員工都可有可無,這又不算理想吧。

投資多年,工作多年,個人有投資者及打工仔的身份,在投資路上及個人事途上,都會留意一家公司的背景及系統,留意員工的價值。不時宏觀一點看情況,人生匆匆幾十年,工作生涯更不到40年,知道自己在走什麼路,知道自己的價值及地位如何,走精明一點的路,人生也會精彩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74

【邱國鷺:投資中最簡單的事】 金融之王

來源: http://xueqiu.com/3349896301/32459550

【邱國鷺:投資中最簡單的事】

2014-10-25 邱國鷺 經濟觀察網

  投身股市已經22年,進入基金行業作為職業投資人也已經15年了,親歷過1992年排隊買認購證一本萬利的瘋狂,見證了1999年納斯達克雞犬升天的科技股狂潮和泡沫破滅後暴跌90%的大崩盤,也參與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對沖基金對華爾街投行的擠兌,在市場的風風雨雨中,時常會有感而發。

  投資本身是一件很複雜的事,宏觀上涉及國家的政治、經濟、歷史、軍事,中觀上涉及行業格局演變、產業技術進步、上下遊產業鏈變遷,微觀上涉及企業的發展戰略、公司治理、管理層素質、財務狀況、產品創新、營銷策略等方方面面。固然可以通過跨學科的綜合知識體系來應對這個複雜的問題,但是否可以化繁為簡、直接追問投資的本質?

  我在實踐中體會到,價值投資是真正可學、可用、可掌握的,因此這也是我一直堅持的投資方式。價值投資的價值支撐主要來自於企業現有的資產、利潤和現金流,更註重公司現在的價格P0是否遠小於公司現在的價值V0。我盡力去尋找一些歷史上證明是行之有效的簡單法則、簡單工具,然後長期地堅持。

  比如,我把選股的要素簡化為估值、品質和時機,並且淡化時機的必要性(不是因為不重要,而是因為難把握),於是選股的複雜問題就變成了尋找“便宜的好公司”的相對簡單的問題。然後,針對不同的行業特性,利用波特五力、杜邦分析、估值分析等簡單工具,去弄清這個行業里決定競爭勝負的關鍵因素是什麽、什麽樣的公司算“好公司”、什麽樣的價格是“便宜”。例如,對於餐飲業,回頭客多、翻臺率高、坪效高的就是“好公司”,對於連鎖零售業,同店增長高、開店速度快、應收帳款低的就是“好公司”,對於制造業,規模大、成本低、存貨少的就是“好公司”。

  另外,我會努力奉行一些簡單的原則,例如:

  第一,便宜才是硬道理。即使是普通公司,只要足夠便宜,也會有豐厚的回報。發現“價格合理的偉大公司”,難度遠遠超過尋找“價格低估的普通公司”。

  第二,定價權是核心競爭力。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有兩個標準:一是公司做的事情自己可以不斷複制,比如麥當勞和星巴克在全世界成功複制;二是公司所做的事情別人不可複制,具備獨占資源、品牌美譽度、專利、技術、寡頭壟斷地位、牌照準入限制等特征,最終體現為企業的定價權。

  第三,勝而後求戰,不要戰而後求勝。百舸爭流的行業,增長再快也難找投資標的,不妨等待行業“內戰”結束後贏家產生後再做投資。許多人擔心在勝負已分的行業中買贏家會太遲,其實騰訊、百度、格力、茅臺等在十年前就已經是各自行業里的贏家了,但十年來的漲幅依然驚人。

  第四,人棄我取,逆向投資。不論是巴菲特、索羅斯,還是鄧普頓、卡爾·伊坎,投資上的集大成者大多數都具有超強的逆向思維能力。A股的情緒波動容易走極端,任何的概念和主題,無論真假,只要夠新夠炫,都能在短期內炒翻天,但爆炒之後不可避免的是暴跌,因此對於像我這般手腳不快的人來說,“人多的地方不去”更是至理名言。

  這些規律性的東西看起來是投資中最簡單的事,卻也是投資中最本質的東西,並不會因為時空的不同而有大的差異,那些認為“這次不同了”的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將被證明只是對歷史的健忘罷了。

@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394

簡單背後的不簡單 小米內置實用APP點評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8/147270.html

i黑馬:近日,小米CEO雷軍在其微博上宣布,小米的產能不斷提升,目前小米絕大部分產品已保持供應,如小米移動電源/小米電視2/小米平板/紅米等,小米網可以隨時有貨,同時,雷軍還宣布小米4也將很快進入開放購買。消息一出,眾米粉歡欣鼓舞,摩拳擦掌準備下單。
 
\小米熱潮的背後,源自其對用戶需求的深度把握。除了從硬件、MIUI系統、基礎應用等方面不斷強化,針對用戶閱讀、聽音樂、看視頻等日常需求,小米在內置APP等方面也頗費心思,通過精選體驗極佳的實用客戶端產品,給用戶帶來更好的綜合體驗。下面我們就通過幾款內置APP,看看小米如何根據用戶需求提供產品服務,提升用戶體驗的。
 
一點資訊  從打發時間到價值閱讀
 
根據CNNIC發布的《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當前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5.27億,而手機網民使用最多的前10大應用中,新聞閱讀使用規模達3.91億人,滲透率高達74%。由此可以看出,閱讀是移動端的強需求。那麽對於廣大手機用戶來說,影響移動閱讀體驗的關鍵在哪里呢?這先要從設備終端發展和上網方式的變革說起。我們知道,手機界面的大小十分有限,因此傳統PC時代那種搜索海量信息,再從中挑選合適內容的閱讀方式顯然不再適用,同時,移動互聯使得碎片化時間增多,這些使得為用戶提供量身定制的真正符合他們個體需求的閱讀產品被提上日程。
 
針對用戶的移動閱讀需求,小米手機通過與一點資訊合作,打造米粉的專屬新聞客戶端,以智能化的信息平臺,圍繞用戶興趣,提供個性化的新聞資訊,深度滿足用戶長尾閱讀需求,進而幫助用戶方便快捷地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提升閱讀體驗。
 
 
\一點資訊主打“興趣門戶”,強調圍繞用戶的興趣提供最有價值的內容。小米內置版本的新聞資訊是一點資訊專門為其打造的定制化版本,除了進行針對性調整,以便更契合小米手機的軟硬件,在內容上則憑借推薦+搜索的模式,為用戶提供定制化、個性化的價值內容,從而將用戶從繁複無用的冗余信息中解放出來。
 
每個人的閱讀興趣都不盡相同,要實現真正的個性化,即所謂的千人千面,就需要深挖每位用戶的興趣方向。一點資訊在挖掘用戶興趣方面優勢明顯,首先結合綁定的社交賬號初建興趣模型,同時通過搜索功能,讓主動查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主動表達興趣,並且可以對相關興趣內容進行一鍵訂閱。而產品端也會根據用戶興趣,推薦相關內容,讓用戶便捷獲取精準內容。據悉,基於一點資訊的長期積累和深耕內容源,目前可以訂閱的興趣頻道超過100萬,能為用戶帶來豐富的內容。
 
\同時,一點資訊還能結合用戶的搜索、訂閱及點擊、閱讀時長、評論反饋等操作,深度分析用戶的長尾閱讀興趣需求,構建完整的興趣圖譜,進而推薦更多興趣內容。舉例來說,一位用戶是對明星感興趣的都市女白領,產品端會推送相關內容;經過進一步分析,發現她經常閱讀關於好萊塢明星的內容,那麽後續就會進行更精準更集中的推薦,幫用戶實現真正的定制化、個性化閱讀。而且這種閱讀體驗在應用操作上十分容易,所有繁瑣和複雜的分析運算等都依賴於背後的機器算法,真正實現將簡單留給用戶,提升用戶體驗。
 
當然,除了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閱讀需求外,對於熱點新聞一點資訊也可以完全可以滿足。真正實現,面對海量信息,智能的讓用戶從單純打發時間到價值閱讀。
   
\定制音樂 隨心而動
 
上班路上、工作中、做家務的時候,高興的時候來一曲勁爆,傷感的時候換一闋溫柔,音樂無疑是我們生活中一個貼心的夥伴。而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網絡的發展,隨時隨地享受音樂更加便利。不過,不同用戶的音樂愛好千差萬別,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段和場景,想聽的音樂也在不斷變化。如何滿足用戶的這種需求呢?小米和百度音樂聯手,提供了定制化的音樂解決方案。
 
\在百度音樂為小米定制的音樂APP中,用戶不僅可以從“發現音樂”中找到音樂榜單、新歌首發、音樂專題以及隨心聽等內容資源,滿足不同的聽曲需求,尤其是其“智能分類”個性化功能,更是可以根據手機的系統時間、用戶的運動狀態、用戶的地理位置等,給用戶推薦合適的聽歌場景和音樂內容。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其聽歌識曲功能,只要進入相關界面,音樂APP即可自動識別周圍播放的歌曲,最終得出歌曲結果,並提供播放、收藏、下載、分享等功能,而用戶的識曲記錄也可儲存其中。此外,手勢的支持也讓用戶輕松實現欄目和頁面的切換,從而獲得更加智能化的音樂體驗。
 
視頻觀看 打通娛樂與社交
 
視頻是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娛樂方式,針對用戶觀看視頻的實際需求,小米手機為用戶內置騰訊視頻APP,用戶除了可以獲得國產影視劇、歐美日韓等進口影視劇,《中國好聲音》、《爸爸去哪兒》等綜藝精品,以及自制劇等海量內容,還可以通過QQ、微信等方式,便捷地與朋友進行內容的分享、交流。
 
\比如通過微信登陸,實現與朋友圈一起看節目,公眾號視頻都可以看,而一鍵截屏,可以幫助用戶輕松留住精彩瞬間。通過內置的視頻應用,用戶可以將休閑娛樂與社交生活輕松結合,享受真正的智能化生活。
 
 除此以外,小米手機還為用戶提供百度地圖、豌豆莢等實用軟件。這些應用看似簡單,其背後無不是依托著先進的技術和大數據的支持。小米手機在內置實用APP上的用心,體現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理念,這是其能牢牢抓住用戶的關鍵,也是值得行業學習和借鑒的重要經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8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