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鹿晗、李易峰經紀變動背後,流量明星們在焦慮什麽?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08/1197406.html

鹿晗與壹心娛樂分手,李易峰找到新的經紀人。

幾天前,鹿晗發布聲明成立鹿晗工作室,身份升級成為鹿老板,離開合作了三年多的壹心娛樂,巧的是,李易峰也確定更換了新的經紀人。

一時間,兩位流量明星變更自己的經紀團隊,成為娛樂圈的熱點新聞。當然,變更之前的經紀團隊,是為了自己能有更好的發展,但是在這背後也暴露了流量明星長期良性發展的困難。

流量明星頻繁變更經紀團隊

2月28日,鹿晗工作室在微博上發布公告,結束和壹心娛樂三年多的合約,之前在壹心娛樂的所有工作都已經交接完成,此後鹿晗的所有工作都由鹿晗工作室獨立運營。

前腳鹿晗宣布離開,後腳鹿晗前經紀人楊天真女士在朋友圈發文證實了此事,並對鹿晗送上祝福,看上去鹿晗和壹心娛樂是和平分手。

其實,在鹿晗回國後與壹心娛樂合作的三年多時間里,最早的一段時間內壹心娛樂對鹿晗的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從鹿晗與SM公司解約起,到回國後延續在韓時的熱度,擴大在國內的知名度,鹿晗能坐到流量小生第一梯隊,這些成績都與其經紀團隊密不可分。

尤其是從2015年到2016年,鹿晗的資源是非常不錯的。

大銀幕上,參演了《重返20歲》《我是證人》《長城》等電影,挑大梁主演了《盜墓筆記》,相比其他流量小生,鹿晗的這些作品既有大卡司、大制作,又有一定的質量保障,遠遠超過了其他小生的發展。

而剛剛回國就加盟了《奔跑吧兄弟第三季》,這檔國民級綜藝節目給鹿晗帶來的曝光度,讓鹿晗一舉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熱度得以延續,人氣持續上升,之後的個人首部電視劇《擇天記》雖然口碑不良,但好在鹿晗高流量屬性,將鹿晗的人氣推向了高潮。

但是,從2017年開始,明顯地能夠感覺到鹿晗的後勁不足,先是沒有新的影視作品問世,之後和熱巴的過度炒CP遭到粉絲反感,在經紀團隊沒有拿出公關方法時,楊天真女士在節目中表明他們不會主動去炒CP的言論讓雙方粉絲矛盾升級,緊接著鹿晗公布和關曉彤的戀情,導致粉絲大面積脫粉,而經紀團隊除了祝福沒有其他安撫粉絲的舉動,更加傷害了一直以來支持鹿晗的粉絲的心。

作為流量小生,粉絲的支持是他們最大的保障,而鹿晗經紀團隊的做法,可以說是對鹿晗的不負責任了,那這次鹿晗離開壹心娛樂,也許會有更好的發展。

除了鹿晗,當天同時宣布更換經紀人的還有李易峰。同樣作為流量小生,李易峰的經紀約可以說是相當坎坷了。出道多年的李易峰直到《古劍奇譚》才算是正式紅起來。

雖然這次更換經紀人是因為合約到期,但因為李易峰之前多次更換經紀人,和不同前任經紀人之間都產生過摩擦,這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次更換經紀人的動機。早在2016年,李易峰駕車出車禍後沒有報警直接離開現場的做法,讓外界對於李易峰的好感度降低,不僅如此,相比其他流量小生,李易峰手里的資源並不是很好,沒有時尚資源加持,沒有綜藝節目的曝光度,就連影視資源也被粉絲多次diss經紀團隊。

雖然現在已經證實李易峰的新經紀人是早前在華誼時帶安以軒的經紀人鄧姝,可安以軒多年來一直不溫不火的狀態讓人為李易峰的發展捏一把汗。而在流量瞬息萬變的娛樂圈,稍不註意就容易失去粉絲的支持,而流量小生想要轉型,也是難上加難。

經紀變動的背後是流量明星的焦慮

作為流量明星,是粉絲經濟的產物,誰擁有的粉絲越多,誰得到的資源就能越廣。但是,隨著流量明星的負面新聞越來越多,許多早已積累人氣的流量明星就急於轉型。在這些亟待轉型的流量明星中,鹿晗和李易峰可以說是一直在努力向實力派演員靠近。

但是想要轉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流量明星的發展遇到瓶頸期時,他們面臨的困難和焦慮感就更加凸顯出來。

第一,前有一線大咖,後有TFBOYS等新一代小鮮肉前後夾擊的情況下,流量小生們想要沖出重圍,接到能助力他們提升自身的資源並不容易。

就目前來說,鹿晗和李易峰面臨相同的問題,就是手中的資源更多地是在消費自己的熱度,消費粉絲。就拿鹿晗的《擇天記》來說,雖然是改編同名玄幻小說的作品,但為了迎合粉絲和消費鹿晗的人氣,改編的面目全非,這種明顯的流量效應,對於鹿晗來說,不但不會給他帶來正面肯定,反而對他的戲路有所限制,這對他的轉型沒有一點幫助,更加深了他“流量明星”的身份。

第二,從流量愛豆轉型到演員,困難在於作品很多,卻難有自己的代表作品。

無論是鹿晗、李易峰,還是其他流量小生,都存在這個問題,雖然主演過很多電視劇,在大銀幕上也露過臉,但都是曇花一現,或者多是粉絲流量劇,很難拿出一部能讓大家拍手叫好,更不用說用此來作為自己的代表作了。

這里面問題最嚴重的當屬鹿晗,雖然主演了《盜墓筆記》和《擇天記》,但豆瓣上一個4.7分,一個4.1分,一個十分明顯的事實擺在大家面前,就是作品的質量太差,更不用說演技了。

而相對來說李易峰的表現會好一些,畢竟憑借《老炮兒》獲得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算是大家對他演技的肯定,也側面反駁了外界對他無演技論的說法。《老炮兒》之後,李易峰再也沒有拿出像樣的作品了。

第三,經紀公司的不配合,也增加了流量小生轉型困難的焦慮感。

關於鹿晗離開壹心娛樂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想打入京圈,而女友關曉彤手握的資源多數屬於京圈資源,進入京圈也意味是對自身能力的肯定,離實力派演員的身份又近了一步。反觀壹心娛樂去年並沒有為鹿晗轉型提供太多的資源,在外界看來,更多地是利用鹿晗的名氣獲得更大的收益。

李易峰也是如此,經紀團隊的不配合,甚至不能為藝人長久發展制定完美的計劃,反而破壞藝人資源的做法,阻礙了藝人進一步的發展。

流量明星轉型遭遇瓶頸,但也有轉型成功的例子,吳亦凡就是成功案例之一。雖然坊間傳聞回國後吳亦凡先後換了十多次經紀團隊,但吳亦凡在經紀團隊的助力下,早已跳出“流量小生”的隊伍,不僅國際時尚資源向他拋出橄欖枝,好萊塢的大門也向他打開,成功在國內外立足。

雖然吳亦凡轉型的路子不能複制,可鹿晗、李易峰們想要轉型,吳亦凡的經驗還是可以借鑒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388

年入5000萬人民幣的日本人 他戳痛每個中國人的焦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312/167528.shtml

年入5000萬人民幣的日本人 他戳痛每個中國人的焦慮
杜紹斐 杜紹斐

年入5000萬人民幣的日本人 他戳痛每個中國人的焦慮

不是「德藝雙馨」的蒼井空,不是「八千萬直男老婆」的新垣結衣,也不是畫「海賊王」的尾田榮一郎。在中國撈錢最多的日本人,是個推理小說作家,東野圭吾。

杜紹斐 |(ID:shaofeidu)

作者 | 杜少

在中國最賺錢的日本人是誰?

不是「德藝雙馨」的蒼井空,不是「八千萬直男老婆」的新垣結衣,也不是畫「海賊王」的尾田榮一郎。

在中國撈錢最多的日本人,是個推理小說作家,東野圭吾。

2017年,東野圭吾在中國拿下2200萬人民幣版稅,外國作家中排名第一。

版稅收入外,他的「嫌疑人X的獻身」、「解憂雜貨店」被中國人買下版權,改編成電影上映。此外還有20部作品版權被中國公司購入,最低價200萬人民幣,最高價1000萬人民幣。

粗略算下來,東野圭吾2017年在中國至少拿下5000萬人民幣。

寫推理小說的東野圭吾在中國賺錢,不僅因為他寫密室殺人、連環殺人、巧妙的不在場證明,也因為他在這些謀殺案中,還寫下了年輕人的創業、買房、愛情——

這些故事中,往往能看到中國年輕人的影子。

不創業只能拿一輩子的死工資,創業呢?

阿亮,18歲,沒讀大學,就成為天才創業少年。

他開發的遊戲一炮而紅,下載排行榜高居第一,遊戲截圖刷爆朋友圈。阿亮借此大賺一筆,還創業做了遊戲公司。

創業那年,正是消費主義登峰造極的時候。國內成了外國奢侈品的全球最大市場,一線城市夜店在周末人滿為患,揮舞百元大鈔也難在淩晨2點攔到出租車。

同一時間,年輕人紛紛創業做生意形成創業潮,大學生還沒畢業就在學校里研發軟件找投資。

幫阿亮成功的遊戲創意,就是從幾個計算機系大學生那里剽竊來的。比起只懂技術的學生,阿亮這樣頭腦靈活、懂得走捷徑的年輕人,更有可能創業成功。

就像阿亮一個同齡人說的:「如今的世道,腳踏實地就得受窮。虛張聲勢也好,故弄玄虛也好,押中大冷門才能贏。」

不過阿亮好運沒交太久。缺乏原創能力的公司,很快在慘烈的遊戲競爭中敗下陣來,堅持不到2年,草草倒閉。

第一次創業失敗,不妨礙阿亮繼續走捷徑。後面幾年時間,他開發盜刷電子賬戶的軟件,偷偷賺錢。又開了家小公司,一邊把二手硬件賣給圖便宜的門外漢,一邊做山寨遊戲賺快錢。

小公司成立不到1年,他盜版一款遊戲,卻遇到了全國嚴打山寨遊戲,阿亮的公司被指名投訴。

警察帶著封條沖進公司時,事先得到風聲的阿亮早已逃之夭夭,只剩下一臉茫然的員工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

阿亮從此隱姓埋名,再沒辦法創業。對於經歷坎坷的他來說,做遊戲曾是他人生走向正軌的最後一次機會,此後再無希望。

6年後,他親手殺掉調查自己的偵探,無法回頭。又過1年,他在被警察追捕過程中身亡。

微信圖片_20180312105832

作為東野圭吾「白夜行」中的主角,阿亮的故事似乎只在小說中才能出現。可在中國,卻能在現實中依稀找到他的影子。

1983年出生的茅侃侃,17歲高中退學進入社會,23歲創業成立自己的遊戲公司擔任CEO,成為創業明星,還登上「中國企業家」雜誌封面和央視「對話」節目,大談成功經驗。

但創業後的道路並不平坦。公司成立一年他就和董事會鬧翻,此後嘗試過開發醫療健康和交通領域App,均不甚成功,2015年他又做起了遊戲競技行業。

去年,有消息稱他的公司負債4000余萬人民幣,拖欠員工薪水200萬,連辦公室電費都交不起。

今年1月25日,茅侃侃自殺身亡,過世當天正是他約定向好友還債的日子。

茅侃侃和阿亮一樣,都在年少時靠創業走上了成功的捷徑。但在這個時代,捷徑或許也是條不歸路。

早知道,10年前應該多買幾套房

晴美19歲,高中畢業,抱著做白領的夢想,到一線城市開始辦公室生涯。

入職後才發現,工作內容不過是倒茶、泡咖啡、抄寫文件。月薪5000,付1500的房租都吃力,更別說存錢。

幸好她長相甜美,在KTV做起兼職。只是陪人喝酒就能掙3-4萬,還有客人提出包養,幫她開店做老板娘。

正考慮從了客人,卻有個陌生人大罵晴美一頓,幫她規劃另一條路:

把白天工作辭了,在KTV上班但不要和任何客人發生關系,這段時間要參加成人高考上學念商科,5年後用所有積蓄買房,離市中心越近越好,面積小沒關系,再過3年要把手里所有房子賣出。

晴美不明白,網上專家都說房價要降,幹嗎還要買房?但自己沒有別的路可走,她決定試試。

5年後,她拿出陪酒賺來的積蓄100萬,買了套二手一居室。出手時,房價正處於最低谷,連房屋中介也勸她買漲不買落,不如再等等。

但不到1年,中介又給她打來電話,問房子賣不賣。晴美明白,房價要漲了。

後面2年時間,晴美所在的一線城市房價漲了2.7倍,200萬的二手房漲到540萬,當初能付全款的錢到後來連首付都不夠。房子限購,仍擋不住徹夜堵在售樓處排隊買房人的熱情,有人甚至把自己的零件加工廠抵押套現用來炒房。

這段時間,晴美不斷買下房產再賣出,轉眼成為身家千萬的新貴。可眼看房價愈發瘋狂,她卻突然將全部房產賣掉,用手里資金和前幾年學的商科知識做起互聯網公司。

就在她出手後,房價開始斷崖式暴跌。泡沫破滅後全國公司出現破產潮,普通上班族被降薪,無力償還高額房貸,再賣房也只能得到原價1/3,不少人花20多年才將債務還清。

微信圖片_20180312105838

晴美的好運不可思議,因為給她提供建議的陌生人是從未來穿越而來,這種離奇的情節發生在東野圭吾小說「解憂雜貨店」中。

現實中,和晴美一樣運氣好的人出現在中國。

2017年3月,雄安人劉陽參加一場相親。婚事談得不順利,女孩要求在保定買套100平米的房,他買不起。

沒想到1個月後傳來一則消息:雄安新區成立。當地每平方米5000多的房價,火箭一般躥到2萬以上。女方馬上告訴劉陽:不要保定的房了,在雄安本地有房就行!

如今的劉陽,每天打幾盤「王者榮耀」,打完看看雄安新區修高鐵的新聞,他的未來一片光明。

雄安新區成立後,燕郊房價在5月份一個月下跌14%,但那是別人的事情,和劉陽全無關系。

房子幫劉陽改變了前半生的命運。可惜他不像晴美一樣有貴人相助,後半生的房價和命運如何改變,誰也不知道。

傻直男,賺再多錢也找不到女朋友

大武30歲,二線城市國企員工,月入7000。他有個隱憂,找不到女朋友。

80%時間砸在工作上,惟一能接觸的雌性生物只有公司女同事。不會和女孩說話,就算去夜店也不知如何打開局面。

回家就被父母催婚,可如今和父輩不一樣,沒辦法靠媒人介紹認識隔壁工廠姑娘。城市那麽大,一個人去哪兒找女朋友?

一樣單身的同事不少,都是到大城市工作的外地人,30歲上下,不擅交流。想早點結婚,可擇偶條件卻不放松,工作要穩定、收入要比自己低、要會做家務、未來在大城市混不下去要願意跟自己回家鄉,當然,最好是處女。

有同事在相親網站找機會,大武也跟風註冊個賬號,參加各種相親活動。

相親時他遇到了做保險銷售的小靜。白色連衣裙,厚厚斜劉海,一笑露出小兔牙,和外面妖艷賤貨不一樣,她用的包包不是LV之類的奢侈品。更重要的是,小靜不嫌他無聊,還主動找話聊。

大武認準小靜了。每天晚上發微信,周末請她吃過3次飯,看過1次電影。雖沒正式確認男女朋友關系,但大武覺得離結婚不遠了,連未來小孩名字都想好了。

急著想再進一步告別處男之身,大武決定帶小靜去近郊的山上過周末。做了詳細攻略給她看,上面還標好價目,就怕她不知道自己付了多少心血。

可小靜說去不了,保險銷售業績沒完成,要趁周末加班多拉幾單。一著急,大武拿出2萬塊幫小靜完成業績指標。掏了這麽大一筆錢,他覺得,穩了。

怎麽也想不到,小靜放他鴿子的次數反而越來越多,一個月見不上一次面。自己付出這麽多金錢和精力,按說應該對自己百依百順才是,他吼了小靜:

「我不是花了錢嗎?也是客戶了,你就應該聽我的,怎麽出門玩一趟這麽難?」

「你買保險就是為了開房?你以為我是那種隨隨便便的女人嗎?」小靜說完轉身就走,拉也拉不回。

大武不知道,小靜是個職業騙子。通過在相親市場物色獵物,她3年賺了50萬。選擇獵物標準很簡單,存款多,不擅交際,著急結婚的「老實人」。

和大武分手時,小靜已經鎖定了下一目標。這次不僅圖財,還要將謀殺兇嫌栽贓到獵物的家人頭上。

微信圖片_20180312105844

這個故事,被東野圭吾寫在小說「流星之絆」中。同樣的故事,在另一個平行時空中也在上演。

2017年,程序員蘇享茂37歲,一直忙於創業,遲遲沒有結婚,直到在相親網站上認識了叫翟欣欣的女孩。僅僅2個月後,認為找到真愛的蘇享茂結婚了。

戀愛結婚的4個月時間里,蘇享茂為翟欣欣付出了1300萬元。但這一切並沒能幫助他獲得真正的愛情,婚姻維持42天便宣告結束。

9月7日,蘇享茂發現翟欣欣曾有過婚史,且自己一直被她勒索財物,不堪重負,跳樓自殺。他身故後,網絡上開始有人爆料:翟欣欣隸屬於專業騙婚團夥。

不會和女孩聊天、著急結婚、以為花錢能得到愛情——「老實人」與真正的愛情之間的距離,顯得那麽遠。

寫盡中國年輕人痛處的東野圭吾,並沒想過寫中國,他只想寫一個曾經的日本。

微信圖片_20180312105849

80年代末,日本經濟泡沫期,房市、股市火爆,房價更是從1986年開始暴漲,主管財政的大藏省甚至被迫在1990年發布政策,限制不動產融資。

大量日本年輕人湧入城市尋求發展,高薪且有發展的職位在等待他們。消費主義盛行,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家。周末的銀座,揮舞萬元日鈔也難以攔下一輛出租車。

80年代一則商業廣告,記錄了那個年代的日本社會與日本年輕人面貌。他們臉上的笑容與朝氣,與今天日本的「宅男」、「佛系青年」完全不同,仿佛兩個世界的人:

東野圭吾描寫過往歲月時,文字雖無法穿越回去改變日本,卻意外照進當下的中國。這一點,或許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

在中國各個城市的火車站書店里,擺滿成功學和心理雞湯,告訴人們「如何發財」以及「發不了財怎麽辦」。

它們之外,總還有一排東野圭吾擺放在書架上,似乎想要說:

這一切不過是個輪回。

東野圭吾 推理小說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508

緩解購房焦慮癥:武漢要求四成新房源優先保障“剛需”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16/1199891.html

每經記者 程成 每經編輯 魏文藝

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不少城市的房地產市場走勢趨穩。但在熱點城市武漢,“日光盤”頻現,並由此滋生了“茶水費”“雙合同”等亂象,市民買房壓力陡增。武漢官方雖先後出臺多項政策打擊上述亂象,但持續火熱的樓市對購房者,尤其是對“剛需”購房群體而言,“一房難求”現象並未緩解。

3月15日,武漢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官網發布《武漢市剛需人群首次購買新建商品住房優先選房操作規程(試行)》征求意見的公告(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推出實際措施保障剛需人群首次購房可優先選房,“剛需”群體購房焦慮現象將有望得到緩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上述《征求意見稿》顯示,“剛需”群體將具備優先購買商品住房資格;新建商品住房中戶型面積低於120平方米的準售房源中,將有不低於四成的房源納入剛需優先選房範圍。

                                                武漢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官網截圖

 

至少四成新房面向“剛需”

如何界定“剛需”?根據上述《征求意見稿》,“剛需”須滿足三個條件:在武漢市無自有住房;符合武漢市住房政策限購規定;自本次購房之日起前3年內無住房交易記錄。同時滿足上述三條,即可在武漢優先選購一套新建商品住房。

需要註意的是,《征求意見稿》還對納入“剛需”優先購房的房源進行了嚴格限定,即:預售備案均價低於18000元/平方米的新建商品住房項目;戶型面積低於120平方米準售房源,開發商采取公證搖號的方式隨機選取不少於40%的比例納入優先選房範圍。

在操作流程方面,首先開發企業須在申報《預售房源銷售方案》前受理意向購房人購房登記,後經“網簽和備案系統”查詢意向購房人家庭住房情況後,確定優先選房人名單並在銷售現場、網絡等途徑進行不少於48小時的公示。之後,開發企業通過公開搖號方式確定優先選購房源和優先選房順序,並現場公示搖號結果,意向購房人按搖號順序選房。最後在公開銷售3日內,開發企業須通過“網簽系統”將購房人信息與選定房源關聯,以對房源進行“鎖定”,並通過武漢市房地產市場信息網對外公示。

根據《征求意見稿》,待上述剛需群體優先選房後,剩余房源可由開發企業自主決定銷售方式並納入準售房源統一面向社會公開銷售。

“剛需優先購房符合差別化調控的指導方針,既有利於保護剛需購房者的真實住房需求,又有利於穩定武漢樓市。”易居研究院研究員賴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記者註意到,上述《征求意見稿》明確要求,開發企業在受理購房意向登記時應主動向意向購房人宣傳武漢住房限購政策、剛需人群首次購買新建商品住房優先選房政策,並在銷售現場醒目位置進行公示。

據悉,上述《征求意見稿》自3月15日至21日征求意見。

“一房難求”現象有望緩解

作為中部六省中唯一的副省級城市,傳統工業大市武漢2017年GDP達到1.34萬億元,位居全國第8位,居中部城市首位。經濟持續向好,特別是近年武漢大力推進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硬件明顯改善,在吸引外來人口的同時,也讓武漢樓市一直保持著熱度。

官方數據顯示,武漢市商品住宅2017年成交2183萬平方米,同比雖下滑28%,但“日光盤”數量卻有增無減,一些購房者仍不得不面臨“一房難求”的局面。據《楚天都市報》報道,2017年武漢“日光盤”達到250個,而2016年僅有104個。

“武漢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城市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完善,始終保持著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這也是武漢近年樓市購房需求旺盛的主要原因。”賴勤分析認為。克而瑞數據顯示,截至2月末,武漢市商品住宅庫存量僅有409萬平方米,同比減少45%;去化周期僅為2.77個月,同比減少44%;供求比為1.08。

但賴勤同時認為,雖然長期來看武漢房價仍有上漲動力,但從目前的政策環境和金融環境來看,房價已沒有快速上漲的基礎,“日光盤”現象將有望緩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註意到,武漢市在試點“剛需”群體優先購房的同時,還進一步加強了對開發商預售資金的監管,通過設立預售資金監管賬戶,按照項目建設施工進度向開發商撥付預售資金,並對違反該規定的開發商予以暫停網簽資格的處罰。此外,房管部門還要求開發商須在取得預售證10日內一次性公開銷售全部房源。這些舉措也被認為將對穩定武漢樓市、保障購房者權益具有積極作用。

多位業內人士也向記者表示,上述一系列組合拳的落地實施,將使武漢房地產秩序進一步得到改善,“日光盤”數量將會顯著減少,而“一房難求”現象也將有望緩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564

同行開出三倍價碼挖人,大小房企各自面臨人才焦慮

房地產行業,表面的流光溢彩難以掩蓋從業人員高強度作業所承受的巨大身體和精神考驗。而一旦市場調整帶來業績壓力,最終將把房地產企業的人才焦慮癥推向高潮。

5月11日,陽光100中國(02608.HK,下稱“陽光100”)發布公告,林少洲因“有個人職業計劃”,辭任公司行政總裁職位,該職位將由執行董事兼董事會主席易小迪接任。

林少洲隨後透露,即將組建的公司將在股權和業務上與陽光100有密切的戰略合作關系,公司將面向所有的企業、機構和投資人,計劃發起文旅產業基金。陽光100將包括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來投資,並將一些低密度、郊區的文旅度假項目交由林少洲的新公司來運營管理。

林少洲的辭職,僅是國內房地產企業高管變動的一個再正常不過的案例,在過去幾年中,隨著大公司的快速發展以及小公司的超速追趕,行業對人員的需求量和人員流動頻率,呈現雙雙增長勢態。

然而,人才畢竟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累積,市場上綜合素質好的職業經理人無疑成為了各家公司搶奪的香餑餑,於是,一場搶人大戰在所難免,而小公司“求不得”,大企業“留不住”,註定成為許多公司在管理上最為頭痛的問題。

追趕型公司高價“挖墻腳”

國內房地產行業里最早的“挖墻腳”事件,可追溯至2000年萬科針對中海的優秀人才制訂了名為“海盜行動”的挖人計劃。彼時,萬科通過人力資源的努力斡旋配合王石、郁亮的親自溝通,在三年的時間內,從中海挖了大約50名業務骨幹,這對於提升萬科在工程質量和成本控制方面成效十分顯著。

時過境遷,行業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企業之間搶人的戲碼卻是愈演愈烈,最近幾年崛起的專職獵頭行業也在其中起到推波助瀾的關鍵作用。

跳槽不到一年的方瑛(化名)是一家TOP30房企的區域設計條線負責人,從今年春節過後,她幾乎每幾天都會接到獵頭的電話,薪資更是越開越高。

“以前跳槽可能有20%~50%的漲薪,現在offer最高的薪水開到了我現在薪水的三倍,職位也一躍升了兩級。”方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方瑛發現,最近兩年周圍的朋友跳槽頻率和職業發展速度都走上快車道,很多人在一家公司停留時間不超過1年,誘惑越來越多。這個時代仿佛被按下了快進鍵,所有人都開始行色匆匆,機會稍縱即逝,大家都開始不斷尋找更好的機會。

大多數稍有資歷的房地產行業從業人員,均有過方瑛類似的經歷,意誌堅決者往往直接拒絕獵頭的鼓動,而在公司內稍有去意者,則會主動加強與獵頭的溝通。至於獵頭活躍的根源,在於過去幾年內崛起了一大批中小型房企,它們試圖彎道超車的戰略,使得公司對於高端管理人才極度渴望。

“以前華夏幸福挖我,直接開到了3倍薪酬,我年薪已經超過200萬元,但是對方挖人根本不在乎開出高工資。”一位要求匿名房企城市總告訴記者。

事實上,過去若幹年內,一大批明星職業經理人均在此浪潮中從原有的大型企業加盟到追趕型中小房企的隊列。

最近幾年,包括中梁地產、祥生地產、新力地產、恒泰集團、弘陽集團等中小房企不斷崛起,老板為了快速做大規模,挖人開始不計成本,一時間地產圈挖人薪水水漲船高。

不過,比較理性的職業經理人更加看重房企的口碑和前景,這使得擴張型中小房企挖人難度也非常高,在沒有其他誘惑的情況下,薪資成為這些房企的“救命稻草”,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房企的人力成本在總成本中並不高,因此導致擴張型公司挖人價碼越來越高。

“中小房企為了挖人幾乎沒有薪資議價能力,稍微好點的人都需要幾倍工資,否則別人也不會考慮。”一位房企人力資源部總經理告訴記者。

“新力、恒泰、上坤,這些房企我之前都沒有聽說過,但是都有很宏偉的沖擊千億或者更大規模的願景,獵頭每次的描述都非常美好,薪資也是讓我自己來提出,開出的價格也是我目前薪資至少翻番。”一位TOP10房企區域投資總告訴記者。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多位獵頭發現,房企挖人目前漲薪至少需要30%~50%,核心崗位漲幅均超過100%,即便這樣,挖人難度也在逐漸增加,因為天上不會無緣無故掉下餡兒餅,對於房地產行業精英來說,任何價碼都代表著不一樣的工作強度和壓力指數。中小型房企選擇略有豪賭性質的擴張型戰略,雖然對於許多人來說足以構成短期誘惑,但這些企業並不健全的管理體制和企業文化,同樣可能成為埋葬精英的陷阱。

比如方瑛看到這樣的offer同樣非常猶豫,一方面非常高的薪酬確實很吸引她,另外一方面她對這個企業並不了解,擔心去了無法生存。“老板給你的薪資越高,對你的耐心就越低,如果短時間沒有業績,可能就會被幹掉。”方瑛告訴記者。

今年以來,市場調整跡象不斷顯露,而各家公司制定的年度目標如同頭頂上方懸著的寶劍,不少公司內部壓力頗有幾分令人窒息的味道。今年5月,《泰禾華東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區域上半年業績沖刺動員書》在地產圈流傳,動員書第一條內容就是,從5月4日起至6月30日,總監及以上級別管理人員取消所有休假(周末及節假日),深紮一線,加快推進項目實際工作進展。

快節奏的中梁地產同樣面臨焦慮,這家公司一周上班六天,周轉速度對標碧桂園,拿地設計院就開始通宵設計,盡快落實方案進行建築。

重賞型激勵機制頻現大房企

面對市場上追趕型企業在人才策略上的步步緊逼,大中型房企確實倍感壓力,培養人才並不容易,而且公司自身的許多戰略也急需成熟穩定的團隊來落地。因此,各大房企都註意到這樣的搶人危機,也開始不斷構建自己的防禦策略。

從組織行為學理論看,員工和企業的管理一般分為4個層次:職業共同體、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企業希望留住人更多的是把員工打造成事業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股權激勵和跟投因此成為近年來地產圈的主要激勵手段。

此前不久,融創中國宣布,其將采納股份激勵計劃,涉及的最高股份數目累計不超過公司於采納日期已發行股本總數的5%。融創中國目前總股本為4402279209股,5%股份約220113960股,按當日收盤價34.55港元計算,所涉金額達約76.05億港元,折合人民幣61.8億元。

資料顯示,這是融創自上市以來第三次推出的股權或期權激勵方案。雖然這家公司在過去十幾年時間內未曾有任何高管離職,但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如何進一步穩定團隊仍是不能輕視的課題。

該公司此番推出的股權激勵計劃,即便放到房地產行業內,也算得上一個對於雇員的大禮包。融創稱,本次推出股權激勵的目的,是為激勵雇員對公司未來長期發展繼續作出更大貢獻,並吸引及挽留對集團成長及發展有益的優秀雇員。

股權或期權激勵,成為當下許多房企用於激勵團隊的主要方式之一。去年10月,中國恒大曾公告稱,向7994名中高層管理幹部授予共計7.4357億股期權,從而成為行業內涵蓋人數最多的一次期權激勵。

除了股權層面的激勵,項目層面的激勵同樣如火如荼,以碧桂園、萬科等為代表的大多數公司,都已經在內部推行了項目跟投機制,試圖讓員工利益與公司利益實現捆綁,同時也體現了企業向雇員的讓利。

在紛繁的激勵機制下,房地產從業人員薪酬也是水漲船高,尤其企業高管的個人收入不斷刷新行業高度,年收入千萬級的職業經理人比比皆是,甚至不乏年薪上億的超級明星經理人。

重賞之下,大公司依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團隊穩定的問題。比如行業內排名前十的龍湖地產,在不足兩年時間內,就已經歷了執行董事顏建國、上海龍湖總經理張澤林、集團副總裁袁春、南京公司總經理李宏耕,以及集團戰略部總經理王亞軍等高層管理人員的離職。

市場急速擴容,公司飛速發展,房地產這個被若幹行業所羨慕的領域,同樣難以擺脫成長的煩惱,因為激烈的競爭和角逐,會讓身處其間的從業人員感受到莫大的壓力和煎熬,對於中小房企而言,在弱周期情況下快速擴張成為難點,而對於大房企而言,保證自己的規模發展同樣尤為艱難。

“事情推著你往前跑,每天都停不下來的節奏,根本無暇顧及休息。”一位從業人員如此描述自己的工作狀態,並流露出莫大的焦慮,擔憂自己身體吃不消,也擔憂工作中會出現什麽重大紕漏。

“今年房企普遍面臨融資難,很多企業都是外面找資本成本15%以上的信托,或者只能出售部分項目股權。銷售壓力也大了很多,不能及時回款可能影響企業現金流。目前看來,融資崗位的薪資提高非常多,這個也是行業趨勢。”一位地產公司高管告訴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132

蘋果索要三成:iPad新媒體焦慮控制權

1 : GS(14)@2011-02-27 13:44:33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28/yNMDAwMDIyMjcyNA.html

  
  
每個星期二晚上,這間偌大的辦公室幾乎都要通宵達旦——作為一家知名媒體新設的iPad應用部門,他們需要在雜誌交付印刷的同時,製作成iPad電子版。
「有時我們的iPad電子雜誌甚至比紙質版上攤還要早。」2月25日,這個部門的負責人面對記者時,一副興奮的樣子,「每天我都會收到iPad讀者發來的email,我要花整段的時間來回覆」。
蘋果iPad上市並大賣以來,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像這樣傾注的平面媒體不在少數,其中很多焦慮於轉型的先行者,已早早推出了自己紙質內容的iPhone、iPad版。
然而,這樣的興奮陡然遭遇了蘋果一項冷冰冰的新規定,讓他們心情複雜。
按照蘋果2月16日新推出的訂閱功能,用戶可以購買一個應用程序的固定時間長度的訂閱服務,並且在蘋果的應用程序商店付費。蘋果將處理這項訂閱服務的付款,就像所有其它的在應用程序中進行的採購一樣,蘋果收取30%的費用。

尼的Reader電子書應用由於沒有採用蘋果「應用內購買」(in-app
purchases)模式,就已被蘋果除名。美國時代公司因無法接受30%的提成,無法與蘋果就相關條款達成一致,其剛剛推出全新的《Sports
Illustrated》網絡版因此也就沒有包含iPad或iPhone應用。
在國內,蘋果新規也讓那些視iPad為出版未來的人,重新皺起了眉頭。
蘋果新規衝擊波
蘋果指出,它要求出版商在蘋果應用程序商店內部和外部都提供相同的訂閱交易。這項新服務的推出意味著出版商不再能夠在自己的應用程序中提供鏈接,讓用戶在應用程序外面購買內容或者訂閱服務。
一位在蘋果iPad上提供付費內容下載的平面媒體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蘋果訂閱新規的推出,確實給這類平面媒體的電子發行帶來了較大影響。
「我們很重視訂閱的功能。」該人士說,訂閱功能能夠解決雜誌和報紙按期出版的問題,給讀者一個可靠的上線週期。
按照蘋果此前的規定,蘋果對應用內購買的雜誌每期都要進行單獨的審核,這曾一度讓媒體出版人們感到十分沮喪。
「這個審核週期很不穩定,有時3天,有時10天。」該人士表示,蘋果的審核讓電子版雜誌的上線週期顯得很不穩定,因此許多讀者向他發來郵件投訴此事。
往好的方面看,現在蘋果推出訂閱新功能後,這一問題得到瞭解決。此外,蘋果的訂閱新規幫助媒體解決了支付方式。訂閱讀者將會是電子媒體主流的讀者群。在此之前,媒體很難將這部分訂閱的錢收上來,現在,蘋果為媒體提供了一條較便利的收費渠道。
當然,這些便利的代價則是,蘋果要從中分走30%的收入。
「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如果蘋果為應用帶來一個新訂戶,蘋果獲得30%的分成。如果發行商為應用帶來一個新/老訂戶,那麼全部收入歸發行商所有,蘋果分文不取。」蘋果CEO喬布斯為訂閱新規辯解道。在他看來,蘋果的規定十分公平。
但喬布斯的這個觀點,並不被他的媒體內容提供商認同。
「蘋
果正試圖從這些依賴固定收入的公司口袋中偷走一部分錢。」訂閱付費公司Zuora創始人左軒霆(Tien
Tzuo)就在博客撰文炮轟蘋果新政。他認為蘋果的新政侵害了本來就處境不易的發行商的利益。這家公司在過去一年中籤署了超過10億美元的訂閱服務合同,
而如今,蘋果卻要從中分走一大筆錢。
時代公司前執行副總裁約翰·斯科爾斯(John Squires)撰文稱,發行商的業務模式需要獲取用戶數據。而在蘋果的世界中,蘋果是唯一可以控制這些數據的一方。
《華爾街日報》則報導稱,美國監管部門已經瞄準了對蘋果的新訂閱規定,因為這一規則引發了一些出版商的不滿,對此,美國聯邦反壟斷監管機構可能介入調查。
此外,蘋果單一的訂閱模式是否能同時滿足多種不同報紙的需求?實際上,對於不同的報紙和訂戶來說,他們面臨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一些訂戶可能希望通過單期購買的方式閱讀電子媒體。
同樣讓媒體們感到頭疼的是,蘋果的新規無法幫助發行商將數字內容和紙質內容捆綁銷售。這也引起一些媒體的不滿。一些紙媒的訂戶希望同時獲得紙質版和電子版。
訂閱費之外的商業模式
《外灘畫報》新媒體業務負責人王曉光告訴記者,蘋果訂閱新規短期內對國內大部分媒體的影響不大,因為目前國內媒體在iPhone和iPad上的新媒體出版大部分是以免費形式進行。
然而,對於一些通過或希望通過iPad版收費的媒體來說,蘋果的新規是他們需要高度關注的。
「我個人認為將來新媒體出版中的收費媒體,不會很樂觀。」王曉光表示,今後電子出版的大趨勢還會是免費。他舉例說,目前國內App Store裡的付費媒體在內容上和免費媒體區別並不大,可替代性很強,因此看不到太多的優勢。
  
  
至於免費新媒體出版將來如何盈利,王曉光表示,未來可能產生大批新興的商業模式。給王曉光帶來啟發的是歐洲一本叫做《Monocle》的時尚雜誌,這本雜誌主要在機場銷售,但是它夾帶銷售許多商品,並獲得了成功。
王曉光認為,相對於紙質雜誌,電子版的雜誌具有這方面的天然優勢,因為電子版的雜誌可以直接和電子商務平台對接,帶來無限商機。
不過王曉光承認,至少在短期內這些商業模式還不夠清晰,因此在短期內,絕大部分紙媒的新媒體出版還是需要依賴廣告。
多位平面媒體負責人對記者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即認為:單純依靠收費來保證這塊業務盈利比較困難,因此更多的收入還是要靠廣告。
但讓他們困惑的是,蘋果並沒有公佈每家媒體在App Store上的下載和訂閱量數據,也沒有權威的第三方機構能夠提供這方面的數據。
這給他們的廣告業務開拓帶來困難。這是因為廣告客戶的投放需要瞭解讀者的詳細數據,例如總下載量(發行量)、讀者群體特徵、收入情況、消費偏好等。但截至目前,這些數據,蘋果並不會提供給媒體。
《The Daily》窗口

在蘋果推出訂閱新功能並備受非議時,谷歌推出了自己針對數字內容的支付服務——One
Pass。這被認為明顯是衝著蘋果來的,因為谷歌給媒體提供了更優惠的收入分成,媒體能夠從中分到多達90%,這比蘋果的70%高出不少,因此有分析指
出,會有不少媒體倒戈投入谷歌的懷抱。
事實上,谷歌Android平台面世以來,依靠開源和合作的手段,吸引了大量開發者和應用內容提供商參與其中,增長勢頭迅猛。

過,至少到現在,Android系統的移動設備,還並不是大部分媒體的首選。接受本報採訪的所有平面媒體的新媒體業務負責人都表示,Android移動設
備規格過多,屏幕尺寸差別很大,這讓他們倍感頭疼。他們認為,這是谷歌在將來要幫助媒體從技術上做到減少製作多版本雜誌的成本。
但無一例外,這些新媒體負責人仍然保持著對電子出版的信心。他們最近討論的另一熱門話題是傳媒巨頭默多克和蘋果聯合推出全新概念的電子報紙《The Daily》。
「《The Daily》讓我略顯失望。」《外灘畫報》的王曉光表示。每天早上起來,當王曉光打開《The Daily》的時候,這份電子報紙並沒有直接下載到他的iPad上,而是需要他花5到10分鐘重新下載。
「這樣的小細節,會讓訂戶感到不愉快。」王曉光評價道,100多頁的內容讀起來很累,而且全是短文章,也並沒有發揮出《The Daily》深度上的優勢。

過,《The Daily》上一些酷炫的多媒體效果,還是讓國內的同行羨慕不已。讓王曉光印象深刻的是,《The
Daily》報導埃及示威遊行時用了一個360度全景特效,讀者可以在iPad上通過拖動,看到埃及廣場示威時360度全景,這種特效給讀者帶來了不一樣
的閱讀體驗。
當然,《The Daily》高昂的運營成本,是國內媒體短期內還很少能夠企及的。默多克為《The Daily》投入了3000萬美元,一天的運營成本高達50萬美元——這已幾乎相當於許多國內平媒新媒體業務一年的開支了。
一位國內平面媒體負責人表示,國內新媒體出版上的人力投入和西方媒體還存在較大差距,比如,《連線》和《時代》雜誌各有一個30多人的團隊在專門負責這一塊的製作,而《The Daily》更是養著上百人的專業團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176

博弈男女:焦慮的新娘

1 : GS(14)@2012-01-10 23:20:4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76&art_id=15967882
女人是不是都在結婚那天必然緊張? I don't know。我從未結過婚,而在我認識的男女當中,似乎都是新娘比新郎緊張得多,在籌備婚禮的過程中如是,在舉行婚禮當天更甚。
我認識一個大男孩,他甚至忘了參加自己的婚禮,在婚禮舉行當天睡至中午,聽不到電話狂響,聽不到幾乎被按得破爛的門鈴聲, OOPS!差點忘了他那夜根本不在自己的家裏睡覺,他在豬朋狗友的家通宵看球賽,曼聯能否勝出比他能否娶到老婆重要得多。新娘和家人在全港通緝這個男人,最終在一堆爛醉如泥的麻甩佬當中找到自己的未婚夫。這位新娘有焦慮的理由。
But to be fair,這種男人畢竟也是少數,大部份男人只是相當不負責任,而非極端不負責任。那作為新娘有什麼理由要在這開心的日子焦躁不安呢?「因為全世界都在盯着我呀!絕對不能有任何差錯!」「全世界都在盯着我」?你以為自己是 Kate Middleton?雖說那是這對新人的大日子,但也無謂太高估自己的重要性吧。好朋友結婚,我當然是真心誠意替他們高興的。可是我曾參加的婚禮,絕大部份都是因為不情不願地被投放「紅色炸彈」,或基於禮貌而不能推卻的社交活動。新娘漂亮與否關我鬼事?又不是我的老婆。
新娘希望自己的表現和婚禮的安排十全十美的,於是給自己帶來很大壓力。有一回我參加一個女同事的婚禮,新娘遲遲沒有出現,原來她在休息室暈倒了,好緊張啊!全世界都在盯着我啊!放鬆心情,享受這美麗而幸福的時刻吧。相信我,並不是那麼多人有興趣盯着你,除了那位深愛着你的丈夫。

Daisy
2 : tom2288(5941)@2012-01-11 08:05:53

好多時參加婚宴, 都是想跟朋友聚聚, 理得佢邊個係新娘!
3 : GS(14)@2012-01-11 20:42:37

2樓提及
好多時參加婚宴, 都是想跟朋友聚聚, 理得佢邊個係新娘!


不過現在那些好長好悶
4 : 亞力士(1473)@2012-01-11 23:48:56

2樓提及
好多時參加婚宴, 都是想跟朋友聚聚, 理得佢邊個係新娘!


我係為左姐妹團
5 : 龍生(798)@2012-01-12 01:42:06

我暫時仲未見過好得的姐妹....

多數都異常奇形怪狀.....
6 : tom2288(5941)@2012-01-12 07:47:38

姐妹唔奇怪, 新娘唔會靚!
7 : GS(14)@2012-01-12 21:01:36

凡事要配合
8 : 龍生(798)@2012-01-13 01:58:31

無錯, 的姐妹多數都係新娘(精心挑選)的....

你都唔駛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207

女性一焦慮,工作更賣力

1 : GS(14)@2012-08-12 13:38:04

http://www.nbweekly.com/culture/frontier/201208/30758.aspx
文_酷炫腦科學
全世界大約每7個人就有一個人會經歷焦慮症。過度焦慮如果長期得不到緩解,會帶來嚴重的精神問題。雖然焦慮在處理突發事件,面對災難時能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在不需要面對洪水猛獸的現代社會,長期焦慮卻未必能在幫助人擺脫學習工作的困境中發揮積極作用,而女性可能是更大的受害者。
最近,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Tim P. Moran博士等人研究了人們在面對壓力時出現的腦電波變化,發現男性和女性面對壓力時的大腦活動是不同的。
研究者讓150名普通人坐在電腦屏幕前,分辨屏幕上出現的一串字符是否完全一致,如EEEEE是完全一致,而EEFEE則是不一致。
通過分析參與者的腦電信號,Tim博士發現,男性參與者和女性參與者在一種特定腦電波——錯誤相關負電位(ERN)上的表現迥然不同。顧名思義,錯誤相關負電位是錯誤反應之後的一種腦電波,起源於大腦的前扣帶回區域。當人們對一件事沒有作出應有的反應時,這個信號就會變得格外強。於是,當參與者不小心按錯了鍵,ERN就會出現並且被精密的腦電儀器記錄下來。簡單來說,錯誤相關負電位可以被認為是監視犯錯的一種大腦活動。雖然至今為止,ERN的大小究竟由什麼決定在學術界還沒定論,但許多腦科學家相信ERN越大,說明犯錯的人感到更羞愧,並且更努力地想要做好。
Tim博士的研究結果發現,女性在緊張時,犯錯誤帶來的錯誤相關負電位明顯比不緊張的男性要大,但正確率卻並沒有提高;而男性無論是否緊張,ERN都沒什麼變化。此外,參與者越是緊張,正確率就越低,表現越差。也就是說,雖然焦慮的女性在任務表現上和男性差不多,但她們的大腦卻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而失敗帶給她們的打擊也更大。焦慮的女性因為有更多的擔心和胡思亂想,所以她們在完成任務時需要花費更多精力。結果她們的大腦因為想太多而心力交瘁,導致學習和工作上的失敗。
在另一個研究中,劍橋大學的科學家調查了433名中學生,觀察他們解數學題的能力和焦慮的關係。雖然女生對數學有更多的焦慮,但她們的實際數學成績倒並不比男孩子們差。這也意味著,女生能降低焦慮感,數學成績或許會比男生更好。
事實上,女性由於雌激素的影響,對焦慮的敏感度要比男人高得多,她們得焦慮症的風險也是男性的兩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890

有壓力 八成中產感焦慮

1 : GS(14)@2012-08-16 10:42:2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816/16608377
簽卡驚青被誤會盜卡

仁安醫院資深精神科顧問醫生譚務成稱,曾有一名約20歲的年輕男病人,自小被同學欺凌,更因學歷低,一直未能找到滿意工作。他因為自卑,故經常坐立不安,並四處張望留意別人目光,焦慮症狀逐步浮現。有一次他到超市購物,以信用卡結賬時,因表現「驚青」,被店員誤會盜用他人信用卡,挑剔他的簽名有問題,要查看身份證,他拒絕離開,其後卻不斷投訴超市,遭超市報警,更被控恐嚇罪,轉介精神科治療才確診患上焦慮症。

譚務成表示,一般人易出現短暫焦慮,例如打工仔擔心上班遲到、「糧尾」擔心沒錢用等,這類偶發性焦慮屬人之常情,病徵持續六個月以上,方可確診為焦慮症。焦慮症主要分為廣泛焦慮症及特定焦慮症兩種,前者令患者無時無刻感到焦慮,後者則對特定情境感到恐懼。
焦慮症常見症狀
-廣泛焦慮症-
時常感到焦慮、經常坐立不安、容易疲乏、較難集中、易怒、肌肉繃緊及睡眠質素差等
-特定焦慮症-
對特定事件或情境感到恐懼,例如坐飛機、搭電梯、看見血液等。發病時會心悸、冒汗、氣促,甚至失控發狂
資料來源:譚務成醫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022

【奇聞】「無手機焦慮症」 廿問便知你有冇

1 : GS(14)@2015-05-20 08:52:21

當今世上,除了冇錢、冇車、冇樓、冇戀人會讓人十分焦慮外,還有一樣沒有了你或許會周身唔自在。這個就是跟你朝夕相對、親過老婆仔老公仔的手機大人。這個手機上癮現象不是鬧着玩,而是有根有據可驗證,科學家喚作「無手機焦慮症」(nomophobia,即no-mobile-phone-phobia),只要你依着問卷問問自己,就知自己有沒有。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圍繞着「無手機焦慮症」四大範疇制定問卷:一,不能溝通;二,失去聯繫;三,無法獲取資訊;以及四,不夠方便,並在301名學生身上進行測試。你是否不能沒有手機?答答以下的問題,1分為完全不同意,7分為十分同意,把分數加起來,找出答案吧!1.若不能持續從智能手機獲取信息,我會感到不舒服。2.若不能隨時隨意看到手機的信息,我會生氣。3.若無法從手機上獲取消息(如天氣、突發事件等),我會緊張。4.若不能使用手機的功能時,我會生氣。5.若手機電池不足,我會怕。6.若超越了每月數據上限,我會恐慌。7.若手機無信號或無法連接到Wi-Fi,我會不斷檢查是否有信號或接通Wi-Fi網絡沒有。8.若我不能用我的手機,我會害怕會給隔絶了。9.若有一會不能看手機,我有看它的慾望。如果我沒有攜帶手機,我會……10.我會感到焦慮,因為我不能立刻跟家人或/和朋友聯絡。11.我會擔心,因為我的家人或/和朋友找不到我。12.我會緊張,因為我不能夠接收短信和電話。13.我會着急,因為我無法跟家人或/和朋友保持聯繫。14.我會緊張,因為我不知道是否有人曾試圖找我。15.我會焦慮,因為跟家人和朋友的聯繫中斷了。16.我會緊張,因為跟上線的「我」分開了。17.我會不舒服,因為不能緊貼社交媒體和網絡資訊。18.我會覺得尷尬,因為我無法查看網絡和其他聯繫的更新通知。19.我會感到焦慮,因為我無法查看我的電子郵件。20.我會覺得奇怪,因為我不知所措。你的得分結果:20:完全不焦慮。你跟手機關係健康,分開也不成問題。21-60:輕度焦慮。你會因為手機在留在家裏或在某些地方卡住不上不到WiFi而坐立不安,但焦慮不算嚴重。61-100:中等焦慮。無論走在街上或是跟朋友一起你都要查看手機,聯繫不上會感到焦慮。101-120:嚴重焦慮。忍不到60秒不查看你的手機。你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和晚上臨睡時都要看一看,並且主宰整天大部份的時間。或許是時候要關注這個情況。



記者:恒仔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520/191532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511

【科健籽】洋甘菊茶有助紓緩焦慮

1 : GS(14)@2015-06-10 08:46:43

都市人生活繁忙,多飲用含咖啡因的飲品如咖啡及茶作提神之用,但吸取過多咖啡因,會產生焦慮、心悸、煩躁等反應,以不含咖啡因的洋甘菊茶代替咖啡或茶,對身體有莫大益處。洋甘菊茶有抗炎性、安神、放鬆肌肉作用,可紓緩情緒低落、焦慮及消化問題。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研究報告指出,五十七名情緒焦慮、低落的成年人,每天飲用一至三杯洋甘菊茶八星期後,精神狀況得以放鬆,精神壓力反應亦大大減低。資料來源:Prevention記者:楊麗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609/191769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7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