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放緩 供應商探尋客戶多樣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794.html

受到蘋果公司下調未來手機出貨量預估影響,蘋果公司大部分主要供應商一季度盈利遭遇重創。面對這一狀況,不少供應商都開始探尋客戶多樣化的道路,尤其是為國內智能手機制造商提供零部件,並大力開發汽車、醫療等新領域的市場。

全球最大的移動設備和封裝板材供應商之一的奧地利企業奧特斯(AT&S)5月18日發布的財報顯示,受到公司多元化業務的提振,上年銷售額升至7.629億歐元,漲幅達14.4%。

奧特斯全球總裁葛思邁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已經準備好使客戶組合更加多元化,我們的客戶中也包括了一些中國高端手機的生產商。至少在公司未來一個財年,來自於這塊業務的收入會保持穩定。我們的核心業務主要是來自於移動和智能手機方面的業務,在未來一年也會保持穩定。”

葛思邁表示,2015年智能手機銷量在全世界範圍內同比增長了10%,而筆記本、平板電腦市場則同比下降了9%,包括電視、智能手表等在內的消費電子類市場也同比縮水了1.3%。但是奧特斯的表現明顯強於競爭對手的平均水平。2015/2016財年奧特斯移動設備及半導體封裝載板事業部的銷售額為5.397億歐元,同比增長18.6%。對於蘋果出貨量下降對於供應商業績的影響,葛思邁說:“預計第一和第四季度可能會有季度性的波動表現,前景還不明朗。但智能手機市場總體仍在增長,可能沒有兩位數的增長,但仍會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

與此同時,奧特斯的業務也在向汽車、工業和醫療領域延伸。2015/2016財年汽車、工業、醫療事業部的銷售額從2014/2015財年的3.018億歐元增長至3.267億歐元,增幅達到8.2%。葛思邁表示:“銷售額的良好發展一方面源自於汽車業務對電子元件需求的加大,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醫療技術業務的整體市場需求量增多。”

對於下一款引爆市場的產品會是什麽?葛思邁認為,未來很難會有革命性的大事件出現,但是有很多小的、智能的產品會逐漸被市場接納,這也是和物聯網的發展趨勢相吻合的。“針對這種市場狀況,奧特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無論是在技術上、解決方案上、還是客戶的組合上,都做好了充分的應對之策。”

上個月,奧特斯正式啟動重慶工廠的半導體封裝載板生產線,並擴大了系統級封裝電路板的生產能力。而對於未來即將爆發的物聯網產業,奧特斯也早有布局。葛思邁表示,奧特斯將在今年底投入芯片埋嵌等一系列技術的生產,屆時也將成為全球唯一一家擁有全方位創新技術能力和高端互聯解決方案的領軍供應商。

而中國的供應商也在加大轉型的步伐。為蘋果提供一半以上電池產品的德賽集團已經開始將業務拓展到國內智能手機供應商,包括小米公司、Oppo和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並進軍個人電腦市場。另一家蘋果玻璃保護貼膜供應商藍思科技也在試圖進入智能汽車行業,向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供應玻璃保護貼膜。

不過蘋果供應鏈公司要從智能手機轉向汽車市場也並非一蹴而就。捷孚凱GFK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周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雖然理論上新能源汽車對鋰電池、交互面板、連接線等上遊市場產生需求,但從市場表現上看,手機供應鏈上遊企業進入汽車市場仍存在較大難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22

倫敦房市交易放緩 購房者轉向郊區價格窪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051.html

在全球投資者的印象中,倫敦的房地產市場一直是一個“避風港”。但最近,越來越多的分析師開始發出警告,隨著價格的飆升,一場房價的自由落體運動隨時可能發生。

郊區反哺市中心

近期倫敦房地產市場的確出現了放緩跡象。但是,這種放緩主要反映在交易量的下降,而不是全面的價格下跌。銷量的回落其實符合普遍預期,因為自今年4月1日起,英國政府實施了對購買者征收印花稅的新政,不少人搶在新政之前完成了交易,自然而然地,新政施行後,市場便出現了回落。

令人擔憂的是,如果市場失靈,焦慮的賣房者和中介機構可能會開始大面積拋售,從而引發房價螺旋式下降。

還值得註意的一個現象是,現有庫存的銷量高於新建住房的銷量,另一個現象是,購房者的支付能力不足,這是一個遍及整個倫敦的問題,尤其集中在某些區域。

目前的倫敦房地產市場似乎呈現出熱情從郊區反哺市中心的趨勢。

英國房地產專業機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首席經濟學家魯賓森(Simon Rubinsohn)認為,對購房者來說,關鍵的問題仍然是資金的來源(全款或按揭貸款)和價格水平,“這也解釋了為什麽房價較便宜的東區市場現在吸引了最高的關註度”。

漢普頓斯國際住房研究機構總監厄雷(Fionnuala Earley)也表示,在房價便宜的一些邊緣地區,比如倫敦西南郊的漢默史密斯(Hammersmith)以西以及沃平(Wapping)以東地區,目前房地產市場卻是最活躍的。由於這些地方的房價啟動得比較晚,因此新增印花稅對它們產生的影響比較小,再加上逐漸提升的名氣和未來的增長潛力,這些地方的投資價值會不斷增強。

哪里的情況最糟?

全球經濟的疲軟和匯率的波動,以及針對投資購房者的收緊政策,都成為倫敦房市降溫的關鍵原因。最近包括脫歐公投等事態的發展嚴重影響了國際投資者的買房動力,這個群體中支撐倫敦房市的重要力量正在逃離。英國政府關於打擊腐敗和增加財產透明度的呼籲和舉動也將會令倫敦在國際買家心中的吸引力進一步減弱。

與此同時,英國印花稅的大幅改革也打擊了國際買家的積極性。這種影響在2015年就已出現。漢普頓斯國際住房研究機構提供給英國《金融時報》的數據顯示,2014年前三季度,在高檔住房購房者中,亞洲買家占26%,但這一比例在2015年同期下降至6%,其中,中國買家的比例從9%下降至3%。另外,俄羅斯買家從7%降至1%。

不過,根據房源平臺居外網2015年第四季度發布的數據,中國人對倫敦房源的查詢量比2014年同期增加了69.5%。

居外網英國及歐洲總監莫瑞斯(Bernie Morris)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雖然由於人民幣對英鎊貶值以及印花稅等影響,2015年亞洲買家在倫敦豪宅的交易量有所下降,但中國買家對於倫敦及其他地區新建公寓的興趣有增無減。除了500萬英鎊以上的倫敦高檔豪宅外,中國買家還對倫敦及其他城市售價150萬英鎊以下的公寓以及用於出租的學生公寓青睞有加。

“脫歐”影響多大?

除了上文提到的因素以外,英國“脫歐”公投對於倫敦房市的影響若隱若現。用Propcision聯合創始人里奇(Michelle Ricci)的話來說,英國政府竟然沒有意識到 “脫歐”公投必然會抑制當地住房市場的發展,使得任何稅制改革都不起作用。

事實上,分析師達成共識的一點是,“脫歐”可能引發的最壞後果就是未來幾年里房價的不確定性加劇。但以少量優勢選擇“留歐”的公投結果也仍然是有害的,因為它同樣會導致房價的不確定。

總體來說,即將到來的“脫歐”公投對數據的影響相對溫和。仲量聯行住宅研究部主管查利斯(Adam Challis)表示,主流的住宅市場並沒有廣泛受到“脫歐”公投的影響,但脫離歐盟的風險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註。

然而,房地產市場的放緩絕不能和倫敦整體市場的負增長混淆。“歷史的數據表明,只要經濟和就業持續增長,我們就不太可能看到房價與去年同比出現下降。” 英國房地產評估公司Hometrack的研究主管唐奈(Richard Donnell)稱。

盡管如此,多數評論人士都認為,倫敦房地產市場的放緩至少將會持續到明年。倫敦中心城區的複蘇預期可能還要久一些。

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英國住房研究總監庫克(Lucian Cook)表示,減速的催化劑是2014年12月的印花稅變化和3%的家庭附加費用等。可能還需要幾年才能讓市場完全吸收這些沖擊並重現上升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26

並購重組審核上半年收官:審核放緩 通過率穩定

6月29日,並購重組委年內第46次會議召開,勤上光電、合眾思壯兩家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案,均獲有條件通過。審核結果公告的同時,也宣告並購重組委上半年的審核工作收官。與去年同期相比,年內並購重組審核無論是召開的工作會議數量,還是上會的公司數量都有明顯回落。並購重組的審核速度在上半年放緩。並購重組交易情況也受影響。6月實施的增發案例創近一年半來新低。

由監管政策而誘發的市場環境變化,是影響審核效率和市場交易的關鍵因素。自去年底以來,並購重組市場的監管風暴先後襲向定增、借殼等領域,全面壓縮套利空間、打擊違法違規、明確權責分屬、完善制度建設。而多位市場人士看來,待政策預期企穩、清理整頓步入正規,並購重組仍會在高漲的市場需求再度崛起。

審核速度放緩

據證監會官網和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9日,證監會並購重組委上半年共受理了205家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方案;召開了46次工作會議,審核了125家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申請。

與去年同期的數據對比來看,年內並購重組審核速度有明顯放緩。2015年上半年,並購重組委員會受理了190家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申請;共召開審核會議55次,145家上市公司上會。這意味著,上半年里上會審核的並購重組申請同比下降了14%。

然而,年內並購重組審核的通過率仍保持穩定。去年上半年147家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中,未過會的公司12家,通過率為91.7%。而至今年上半年,125家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中,為過會的有8家,通過率為93.6%。

審核速度的放緩,主要受監管層審核政策的變化、並購重組監管政策變化的影響。以定增為例,在年初規範定增定價機制和隨後收緊借殼標準後,今年6月A股僅完成了22起增發,創單月增發實施數量近一年半以來的新低。相比去年12月單月實施155起增發的峰值,更下降超八成。

監管政策劇變

比審核工作的變化更為劇烈的,是上半年並購重組市場監管的全面收緊。從去年底開始,定增定價、分行業的跨界轉型、中概股回A、借殼上市等交易領域先後都經歷了政策劇變。

去年底至今年一季度,定增市場成為新一輪監管風暴的起始點。據本報此前報道,針對定增的監管指導包括鼓勵一年期定增以發行期首日作為基準日;三年期定增定價增加不低於發行期首日前20個交易日股票交易均價70%的限定。同時還鼓勵以詢價方式和接近市價發行,對發行前調整發行價格等鎖定價差的行為予以限制、禁止下調。在此期間,多家上市公司修改定增方案,包括三年期定增改一年期、增加定價條款等。

至今年5月初,中概股回歸的監管政策驟變,市場再度隨之震蕩。根據證監會5月6日例會的表態,針對市場對境內外市場的明顯價差、殼資源炒作的關註,證監會正針對這類企業通過IPO、並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研究。而此後至今的中概股回歸實例來看,此類交易的監管目前尚未放開。

僅一周後,並購重組市場再遭遇“叫停四個行業跨界定增”傳言引發的巨震。根據《財新》當時的報道,涉及互聯網金融、遊戲、影視、VR四個行業的定增將被叫停。受當時市場監管日益趨嚴、窗口指導形式頻發的影響,該傳言迅速引發業內及上市公司的恐慌。證監會此後曾公開宣布相關政策沒有變化,但市場疑慮仍未徹底打消。直至涉及相關行業的並購重組過會,市場預期逐漸企穩。

值得註意的是,從該階段開始,針對並購重組審核的監管已開始全面收緊,如部分特定行業的定增要接受問核和底稿審查,用於補流和償債的配套募資被嚴查、頻修訂。這些現象,都可視為不久後重組辦法修訂的先兆。

6月17日,證監會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並明確此次修改《重組辦法》的重點就是進一步規範借殼上市行為。與之前窗口指導、“一事一議”不同的是,此次修訂重組辦法從立法角度細化了借殼上市的標準,極大打擊了此前盛行的規避借殼的交易。完善借殼上市的界定標準,通過配套融資的取消、股份鎖定期的變更等壓縮借殼上市的套利空間,並增加對規避借殼上市的追責條款、規定公司及大股東違法違規將不能被借殼。若按照該版本的重組辦法,多只“殼”股價值瞬間消失,欲借殼和以繞開借殼完成重組的公司也需要及時修改現行方案。

並購重組熱度難降

伴隨監管政策的全面趨嚴和不斷升級,市場亦出現了很多標誌性的事件,來記錄這半年來的市場劇變。

同“回爐”、不同命,這用來形容升華拜克和天晟新材極為貼切。在上半年並購重組委的審核結果中,升華拜克與天晟新材都二次上會;但不同的是,升華拜克在修訂方案會最終獲有條件通過,而天晟新材是在獲有條件過會後、再“回爐”時被否。天晟新材被否的理由,是公司實際控制人與交易方簽有約定重組期限的“抽屜協議”且未披露。

而並購重組市場的監管風暴,還在繼續。近日有投行人士在網絡媒體公布新一期保代培訓的要點,其中就包括未來減少審核結果的中間地帶,審核將主要按照無條件、否決來分類。“若重組只分通過和不通過,也不意味著沒有緩和余地。”上述投行人士稱,未來並購重組審核通過的關鍵,是看舊標準下有條件通過的申請如何適應新標準。

然而,市場環境的變化會影響交易和審核的效率,但並沒有遏制市場需求的增長。

“市場當前仍然有很強烈的並購重組需求。”某上市券商上海分公司高管表示,部分上市公司迫於業績壓力仍要推進外延擴張;而今年二級市場整體表現不佳,融資功能不能很好實現,並購重組仍然是條獨木橋。同時,A股市場當前極度喧囂,高溢價、高估值現象較為普遍,套利誘惑也很大,一定程度上仍在刺激並購重組的熱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00

豬肉漲幅回落帶動6月CPI增速放緩至1.9%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速為1.9%,環比降幅為0.1%;6月份的PPI同比降幅為2.6%,環比降幅為0.2%。

食品價格帶動CPI回落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解讀CPI數據時認為,從環比看,非食品價格和食品價格漲跌互現,導致CPI環比下降0.1%。6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下降1.4%,影響CPI環比下降0.29個百分點。其中,鮮菜、鮮果和蛋價格繼續下降,環比分別下降12.5%、2.5%和1.0%,合計影響CPI環比下降0.34個百分點;豬肉價格環比上漲1.1%,漲幅繼續回落,影響CPI環比上漲0.03個百分點。

非食品方面,6月份非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2%,影響CPI環比上漲0.16個百分點。其中,汽油和柴油價格環比分別上漲4.0%和4.2%;暑期臨近,出行人次增加,飛機票、旅遊價格環比分別上漲3.8%和2.1%;西藥、中藥和醫療服務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8%、0.5%和0.3%。

余秋梅表示,從同比看,6月份CPI同比上漲1.9%,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食品中,豬肉價格同比上漲30.1%,漲幅比上月回落3.5個百分點,水產品價格同比上漲5.5%,漲幅比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非食品中,護理費、家政服務、飛機票、衣著加工和學前教育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1.5%、5.6%、5.0%、4.5%和4.2%。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為,6月高頻數據顯示通脹下行速度有所加快。豬肉供給回升導致豬肉價格環比開始下跌,生豬存欄量2月以來連續回升,周度數據顯示6月豬肉價格出現近3個月以來的首次環比下跌,且跌幅在持續擴大。供給改善抑制了上漲空間,同時基數效應拉低豬肉同比增速,未來幾個月豬肉價格將對CPI同比增速持續形成負貢獻。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還進一步指出,英國“脫歐”公投和美元走強引發商品價格下跌,疊加國內需求疲軟正回歸中性,通脹壓力減輕,維持國內通脹見頂判斷。

海通證券姜超認為,6月以來菜價跌幅超預期,而且豬價上行趨勢也出現逆轉,預計三季度CPI有望穩定在2%左右,通脹壓力有望緩解,但6月下旬以來鋼鐵、棉花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反彈,意味著通脹預期依然未消。

PPI同比降幅收窄

余秋梅稱,6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由升轉降,由上月上漲0.5%轉為本月下跌0.2%。環比變動的特點一是部分工業行業價格由升轉降,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環比由上月上漲轉為本月分別下降5.1%、0.2%和0.3%;二是部分工業行業價格漲幅縮小,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9.1%和0.9%,漲幅比上月分別縮小3.2和0.9個百分點;三是石油加工業價格環比上漲4.1%,漲幅與上月相同。

余秋梅指出,6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6%,降幅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分行業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煤炭開采和洗選、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同比分別下降19.9%、11.8%、6.9%、6.1%和5.4%,合計影響當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約1.5個百分點,占總降幅的58%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78

北上廣常住人口增速放緩,超大城市誰走了誰還在?

原標題:北上廣常住人口增速放緩,超大城市人口疏解誰走了誰還在?

早上7點半,家住北京雙井的孫女士擠進了北京地鐵10號線,前往中關村上班,“人都被擠成了照片”。顧不得與陌生人嚴重擠壓的尷尬與苦惱,她很慶幸自己趕上了這班車。她不知道的是,即便如此,實際上,這條北京最繁忙的地鐵線路,在2015年全年減少了近1億人次的客流量。

截至2015年末,北京、上海、廣州常住人口總數達近6000萬人。但隨著這幾個城市相繼提出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去年,北上廣等城市隱現“人口拐點”的信號。北上廣三地政府今年上半年陸續公布的常住人口數據顯示,北京出現核心區人口減少,上海出現人口負增長,廣州出現人口增速階段性放緩。

面對人口疏解,哪些人走了,哪些人會留下,超大城市的人口疏解如何才能找到平衡點?

北上廣人口拐點來臨?

據“新華視點”記者了解,北京市2015年末常住人口比2014年末增加18.9萬人,但增幅下降,與2014年相比少增加17.9萬人。同時,北京2015年末城六區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比2010年下降0.6個百分點。

上海市2015年末常住人口總數比2014年末減少10.41萬人。這是新世紀以來,上海市常住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降幅為0.4%。

廣州市2010年至2014年5年內,廣州的常住人口總共僅增長了30余萬人,總體看,“十二五”較“十一五”增速出現階段性放緩。

北上廣人口增長的變化是不是一個拐點?對此有觀點認為,中國超大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在下降。在上海,有專家根據小學入學人數、公共交通客運量等較為基礎的數據分析,印證了2015年上海人口自然增長率的確下降。對於“賬面人口”的變化,也有專家指出,其重要動力是政策的驅動,其中大城市嚴控、疏解人口成為主因。

據了解,在被疏解的對象當中,與超大城市定位不符的批發市場、中低端產業從業與就業者占比較大。在北京中關村疏解低端電子賣場的背景下,僅存的幾家賣場之一--“鼎好”大廈負責保潔的陳先生告訴記者:“我在這里工作5年了。剛開始,鼎好一期加二期保潔員工一共150人左右,現在已經不足100人。”

實際上,北上廣地方政府近一兩年都在大力推進人口疏解的工作,而基層官員的任務壓力陡增,在考核指標上甚至排在GDP之前。“市一級大會上,區級官員談起人口疏解指標都十分謹慎認真,不像說起GDP那樣‘談笑風生’。”一位政府官員告訴記者。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認為,當一個城市經濟仍處於快速增長狀態,人口的增加就是必然的結果,做人口減法比做經濟加法確實要難。

記者在2016年北京地方兩會看到,核心城區都將人口疏解問題列入了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北京某區曝光地下公寓大肆改建群租房新聞後,該區區委書記曾親自查辦處理。

“地方政府設立人口紅線,每年設置人口疏解指標,起碼從‘賬面’上給不堪人口壓力重負的超大城市,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向,並以搬遷市場、拆除違建、清理群租房等城市管理形式積極推進。”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胡剛說。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被疏解者不願放棄機會

在地方政府強力推進人口疏解的同時,北上廣的巨大資源虹吸效應,仍然讓大量疏解目標人群不願輕易離開。

電視劇《北上廣不相信眼淚》曾經讓很多人看到在超大城市奮鬥打拼的艱辛,但實際上,為了能留在北上廣,很多外來人口努力在政策夾縫中尋找機會。

在北京,一直居高不下的房價、房租,證明了高中低各層面外來人口對於這個大城市的剛性向往。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對記者說,從銀行給房地產企業和購房者放貸的角度看,地產投資是人口流入流出的風向標,北京、上海地王頻出,恰恰印證了其強大的人口吸引力。

而在非核心功能疏解方面,根據北京市近期公布的人口疏解計劃,今年,故宮周邊、百榮世貿商城、永外城文化用品市場、南鑼鼓巷主街、簋街和東華門小吃街等區域都要啟動疏解。但在小店被疏解的同時,僅在北京東二環至東四環沿線,至少有十家大型購物餐飲場所數以萬計的中低端勞動崗位都是剛需。

記者日前在北京市東城區某危舊房改造後的新型社區看到,盡管小區里每套房子都價值數百萬元,但在樓房不起眼的入口下面,一條條長長的、坑窪不平的通道盡頭,是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在僅1.5米寬的狹長走廊兩旁,每個出租屋門口都堆放著鞋子、水桶、垃圾袋甚至還有自行車等各種雜物。走廊的盡頭是公共洗手間,擠滿了忙著洗漱和方便的住戶。空氣中飄散著油煙、香煙和發黴的氣味,隔著墻也能清楚地聽到出租屋內電視機的嘈雜聲。據“二房東”介紹,這類地下出租屋內多住著從事餐飲行業的服務員和廚師以及其他外來務工人員。

今年4月北京市職業介紹服務中心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北京市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形勢分析”顯示,北京市上半年服務業用人缺口高達17.6萬人。而中國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監測中心公布的數據也顯示,上海市今年一季度餐廳服務員、廚工的崗位缺口與求職人數比高達9:1。

在這種情況下,被疏解的人口只得一層層向外轉移。位於北京朝陽區與順義區交界處的孫河鄉,截至2014年底的戶籍人口2.2萬人,而流動人口達5.6萬人。記者多次在孫河鄉沙子營村調查,2016年,隨著產業調整、清理違法群租房等措施,該村外來人口從高峰時的1.6萬人減少至七八千人。離開的七八千人中,一部分返回了老家,還有數千人搬到了位置更遠的順義、昌平等地。

胡剛表示,外來人口集中居住在城鄉接合部,違建遍地,在傳統村莊外形成了外來人口聚居的“村外村”。

人口、資源與利益的平衡點在動態中不斷調整

除了北上廣面臨的虹吸效應與功能疏解之間糾結,大城市還面臨人戶分離帶來的戶籍人口機械遷入與“拖著不走”的問題。據了解,在城市核心城區,由於教育、醫療資源相對集中,不少人青睞將戶籍遷入,給城市人口管理帶來很多弊端,也與人口疏解的大方向相悖。

記者從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拿到的統計數據顯示,兩區戶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了約20萬人。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表示,人戶分離是北京人口疏解面臨的重要問題。而且在北京人戶分離的很多是高端人士,包括國外定居、調離北京、異地交流任職、經商人群等等,這些人“人不在戶籍還在”。

不管是哪一類城市常住人口,當下超大城市受限於資源與環境壓力出臺的人口疏解政策,都將繼續在實踐中尋找平衡點。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副所長尹德挺指出,人口疏解不能傷害城市自身活力,忽視對部分行業勞動力的剛性需求。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流動人口已成為北京黃金年齡段的就業主體,如在北京16-19歲、20-24歲、25-29歲的常住就業人口中,流動人口分別約占92%、70%和54%,部分行業對流動人口的剛需增強。

上海社科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周海旺表示,對於大城市的人口調控,更應該註重人口結構、素質和合理布局。

除了人口疏解問題本身,其帶來的整體城市功能規劃問題也需要一些新思路。在城市配套服務上,北京市政府提出,要註意批發市場疏解以後菜價、肉價的波動,不能說批發市場一走,菜價一下就上去了,要做好供應。

而對於大都市圈的整體規劃,目前工作在北京、上海,居住在燕郊、昆山等潮汐式工作生活帶來的交通、教育、醫療等問題,也需要統籌協調解決。張車偉認為,在人口調控中應重點解決中心城區人口過密問題,也要統籌都市圈的產業布局、經濟活動和公共服務,引導人口合理聚集。

這兩年受到高度關註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也與此相關。據了解,通州預計還能承接大約40萬人口。未來,通州將吸納城市核心區的優質醫療、教育資源,全面建立起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相匹配的三級醫療、教育服務體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72

國家統計局:6月55城新房價格環比上漲 房價漲勢繼續放緩

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了6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

一、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變動情況

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0個,上漲的城市有55個,持平的城市有5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4.9%,最低為下降0.5%。

與上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2個,上漲的城市有57個,持平的城市有1個。6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47.4%,最低為下降3.5%。

二、二手住宅價格變動情況

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4個,上漲的城市有48個,持平的城市有8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4.3%,最低為下降0.5%。

與上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6個,上漲的城市有52個,持平的城市有2個。6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39.7%,最低為下降5.9%。

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進行了解讀。

一、環比上漲城市個數繼續減少,漲幅繼續收窄。

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分別有55個和48個,分別比上月減少5個和1個;下降的城市分別有10個和14個,分別比上月增加6個和1個。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55個城市里,有33個城市的漲幅比上月收窄;最高漲幅為4.9%,低於上月0.6個百分點。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48個城市里,有21個城市的漲幅比上月收窄;最高漲幅為4.3%,低於上月2.0個百分點。環比漲幅總體繼續收窄。據測算,6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綜合平均分別上漲1.8%和1.2%,分別比上月收窄0.1和0.2個百分點。分城看,一線城市環比漲幅比上月略有擴大,二、三線城市環比漲幅持續收窄。

二、同比上漲城市個數繼續增加,但漲勢有所放緩。

6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分別有57個和52個,分別比上月增加7個和2個。同比總體繼續上漲,但漲勢有所放緩。據測算,6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綜合平均漲幅只比上月擴大0.5個百分點,而5月份擴大了1.2個百分點;二手住宅價格同比綜合平均漲幅與上月相同,而5月份擴大了0.4個百分點。分城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同比平均漲幅均繼續收窄,二、三線城市同比平均漲幅仍在擴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73

巴西寨卡病例增速有所放緩 你還敢去看奧運嗎?

巴西衛生部18日公布的寨卡疫情統計數字顯示,巴西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數的增速有所放緩,且沒有出現因感染寨卡病毒死亡的患者。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3日至6月11日,巴西共發現約16.59萬例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自2015年10月以來,巴西已出現1687起可能與寨卡病毒存在關聯的新生兒小頭癥病例。

衛生部的統計還顯示,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疫情仍在持續。今年以來,巴西已發現約134.5萬疑似登革熱病例,截至6月11日,死亡病例為318例。基孔肯雅熱病例數約為13.8萬,死亡病例17例。

巴西國會參議院本月初通過一項臨時措施,同意發放4.2億雷亞爾(約合1.29億美元)的特別貸款作為聯邦政府公共衛生緊急資金,用於抗擊埃及伊蚊及其傳播的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和寨卡病毒病。

值得註意的是,日前受寨卡蔓延威脅,BBC(英國廣播公司)體育記者理查德康威(Richard Conway)拒絕前往巴西里約報道奧運。一些BBC員工對寨卡也深感擔憂,他們可能會受康威影響,同樣不會前往報道。

據英國《太陽報》報道,記者拒絕前往里約對BBC公司來說是個難題,重量級記者康威的退出使情況更加棘手。BBC發言人則表示人員派遣將基於自願原則,對里約奧運的報道已有計劃,不會因個別員工而影響報道質量。

除了人們揣測的資金不足的原因,寨卡病毒的肆虐也導致高爾夫球賽和網球賽受阻。截至目前,男子高爾夫世界排名前4位的高手全部退出奧運會。

據報道,里約奧運會已采取相應措施應對寨卡威脅。運動員的床鋪將會布置上蚊帳,會場也采取了頻繁使用驅蚊劑等措施。寨卡病毒主要通過蚊蚋傳播,嚴重威脅孕婦及其胎兒和成人的神經系統甚至生命,患者表現出流感及嘔吐癥狀。

(綜合自新華社、環球網、廣州日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96

上半年電影票房增速放緩 業內預計600億目標恐難實現

商務部7月1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文化娛樂消費繼續保持景氣狀態。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收入累計達到246億元,同比上漲21%。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中國電影市場突破600億元的願景恐難實現,優質電影內容缺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紛紛發力內容端,助力行業成長。

全年600億票房難度較大

需要提到的是,由於去年票房創出紀錄,以及今年一季度票房的火爆,使得公眾對於今年我國電影票房市場的預期也極高,不少權威機構及人士均預計今年將 突破600億票房。但從上半年的“成績單”來看,246億元的票房尚未不及600億元的一半,因此,全年600億元票房預測是否能夠達到也成為懸念。

文化、科技領域知名投資人曹海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去年國內440億元的票房,也是幾部大片如《捉妖記》、《大聖歸來》等貢獻的票房,已 經突破了歷史高點。之所以預期今年突破600億元,是按照前幾年增速來推算的。但目前來看,今年要達到600億元的票房,難度是比較大的。文化創意產業的 增長是有約束性的,要持續增長一是靠項目的數量,二是靠項目的深度。從如今的中國電影來看,每年賣座的也就20部、30部,其余大部分僅僅是曇花一現。

“我們可以看到,《美人魚》之後,一些本來期待值較高的電影,如《夢想合夥人》和《魔宮魅影》等也沒有太好的表現。這是因為影視產業從前期籌備到後期發行,都需要時間,《美人魚》也做了幾年時間。”

對於我國電影產業高速增長的時期是否已經過去,曹海濤表示,電影產業的高速發展,從2009年到現在已經有7年時間了,未來幾年文化創意產業不會一 直呈現出黃金增長。電影市場的發展空間也是有過程,有天花板,一旦過度追求數量,在質量方面就會出現問題,現在很多片子都賣不出去,發不出去。因此,反而 積累是一個好事。”

加快內容端建設

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快速發展,大量資本湧入,大量影視公司不斷出現。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電影產業優質內容以及人才缺乏,公司數量增加進一步攤薄人 才。要解決電影產業“內容荒”應多角度入手,培養專業人才、發掘優質內容IP、引入先進技術。同時也需要相關政策對於規範行業發展,加大影視版權保護力度 等。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相繼發力內容端建設。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對記者表示,公司計劃在9月份開啟一項新人培養計劃,包括導演、演員的培養。

華誼兄弟副董事長兼CEO王中磊則表示,公司擁有產量、品質穩定的簽約導演團隊,不斷拓展更多的內容生產源;通過多種渠道拓展投資合作模式,在“內容供給”端不斷蓄力,聚合更多優秀人才和企業。

7月18日,由華誼兄弟投資的公司參與發起“聚本匯”青年編劇優秀劇本選拔大賽,旨在挖掘優秀編劇人才、創造出更有價值的影視作品、培養優質內容IP。

(綜合來源:中國證券報、每日經濟新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057

為應對智能手機需求放緩 索尼計劃出售電池業務

據外媒報道,為應對智能手機需求放緩,索尼公司表示已同意將其一部分電池業務出售給村田制作所。

這筆交易的細節尚未公布,不過,索尼將保留索尼品牌USB充電器、堿性電池等特定產品。索尼計劃在2017年3月完成該交易。

索尼在一份聯合聲明中指出,該協議涉及出售其子公司索尼能源設備公司的電池業務。該子公司生產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數碼相機使用的鋰電池。

村田公司表示,希望能通過收購索尼的電池業務帶給日本公司在通信市場上的優勢,這將幫助公司擴大汽車、醫療和能源市場。

村田制作所生產用於智能手機、家電、工業設備和保健產品的電容器、傳感器和其他電子元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07

達拉斯聯儲主席回應一財提問:英國央行已做好降息來應對經濟放緩的準備

北京時間8月4日晚7點,英國央行決定7年來首次祭出降息舉措,雖然一如此前市場預期,但其對於全球市場的影響仍在快速發酵。

美聯儲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主席卡普蘭(Robert Steven Kaplan)今晚在上海紐約大學發表題為“經濟條件與貨幣政策作用”演講期間,第一時間回答第一財經記者對於如何評價英國央行降息舉措時表示, 英國央行選擇降息意味著他們已經清楚地意識到“英國脫歐”一事對於英國經濟的影響將會持續多年,“英國央行希望降息來應對當前的處境,應對經濟的緩慢下降”。

而對於美聯儲今年是否仍存在加息機會時,卡普蘭表示不希望市場過分關註什麽時候加息,而是什麽經濟指標決定美聯儲可以加息,他呼籲市場不要過度關註短期經濟數據,而是“中性利率“,從其表述來看,美聯儲年內再次加息預期並不樂觀。

今日,英國央行宣布降息25個基點,至0.25%。自2009年3月以來,英國基準利率一直維持於歷史最低水平0.5%。

此外,英國央行今日宣布將資產購買規模擴大至4350億英鎊。英國央行會議紀要顯示,8月利率決議以9票全票通過降息舉措,但在QE與公司債購債方面出現分歧。據悉,目前大部分英國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預計在年底降息至接近零的水平。

在演講中,卡普蘭提出目前最讓美聯儲“揪心”的幾件大事。

一方面,他認為全球各主要經濟體都面臨人口老齡化的趨勢,無論美國還是中國,人口增長預期都在不斷下降,這對於勞動力市場,消費市場都將帶來明顯影響。

其次,隨著全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各國之間的經濟問題將互相快速傳播。“例如英國脫歐問題,不僅是對英國和歐洲的影響,對於全球經濟帶來的影響都將是緩慢而深入的”。

此外,隨著新型的顛覆性創新力量不斷崛起,卡普蘭認為像阿里巴巴、Uber等新模式、新科技都將沖擊著各個行業的運作模式和議價能力,導致勞動力失去工作能力,不得不接受再教育,重新進入勞動力市場。

在被問及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前景時,卡普蘭表示,對於中國政府改革的決心和正確方向感到振奮,同時,中國中產階級的快速崛起將給經濟增長註入新的動力。但他同時認為,中國面臨的債務占GDP比例過高、怎樣有效實現GDP增長目標,如何完成從投資驅動到消費驅動的巨大轉型等問題,都在考驗著中國政府的改革政策。

在被問及去年8月11日新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波動以及匯改進程是否過快時,卡普蘭表示否定。“我並不認為中國進行匯改的決策操之過急,我認為現在中國沒有必要以匯率貶值拉動出口來刺激經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6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