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611/t20161104_777574.htm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611/t20161104_777574.htm 月活用户抵半个微信,下载量比肩腾讯、阿里,被戏称为同时拥有“腾讯的用户,阿里的女人”的美图公司,能够扭转现时靠手机销售支撑收入的局面,成为下一个互联网巨头吗? 刘鲜花/文
本文原载于《新财富》杂志2016年10月号
8月22日,拥有“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美拍”等爆款影像应用的美图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请。
一旦成功上市,美图将成为继腾讯之后在香港挂牌的最大互联网IPO项目。再加上二者都是基于用户驱动,外界不免会拿来比较。腾讯从QQ出发,不断建立起统一且牢固的用户ID体系,进而在其社交帝国中不断加载更多的增值服务。今天的腾讯,市值已经超越阿里巴巴,成为中国第一大科技公司。被戏称为同时拥有“腾讯的用户,阿里的女人”的美图公司,能成为下一个互联网巨头吗?
以美图公司目前的经营现状来看,距离这一目标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家帮助4亿人“变美”的公司,招股书却亮出了不太“美”的家底—截至2016年6月30日,累计亏损高达63亿元。而且以修图软件闻名的美图,95%的营收居然都来自智能手机。对把图片影像应用做到极致的美图而言,眼下更为现实且紧迫的问题是,如何扭亏为盈,走出工具类App难以变现的怪圈?
月活抵半个微信
美图招股书最大的亮点在于,2016年6月,美图应用的月活跃用户数约为4.46亿人,同比增长81.0%(图1)。而腾讯控股公布的中期业绩显示,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升至超过8亿户。
定位于年轻爱美女性的美图公司,月活跃用户不仅已达到微信半数,且在应用下载量上也多次与腾讯、阿里、百度等巨头比肩。根据App 数据提供商App Annie的统计,以下载量计,美图已在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屡次与阿里巴巴、苹果、百度、Facebook、谷歌、微软及腾讯等全球互联网巨头一起跻身全球前八位iOS非游戏应用开发商之列。
美图庞大的月活跃用户数,得益于其专注于让女性“变美”这一主题而开发出的一系列美颜产品。2008年,美图公司推出首款修图应用“美图秀秀”。“美图秀秀”上线时,相关市场是光影魔术手和可牛影像的天下,为了迎头赶上,美图公司做了两手工作,一是将操作做到最简单极致,二是通过微博、论坛的抽奖等营销活动,培养大批忠实粉丝。因为比同行的操作简单了数个级别,“美图秀秀”得以迅速脱颖而出。目前,“美图秀秀”已占据了国内近70%的市场份额,美图公司董事长蔡文胜,也因此被认为“控制”了“爱美的女性”。
借助“美图秀秀”的成功,美图公司不断挖掘时尚自拍的用户需求,随后推出了一系列相机应用,包括美颜相机、潮自拍及美妆相机。
2014年年中,短视频产品“美拍”面市,这是一款可以把“小白”用户拍摄的视频加工成“艺术品”的强大产品,相当于动态版的“美图秀秀”。除了应用工具属性外,“美拍”还融入了社交元素。用户通过自拍分享,构建了互动交流的“美拍社区”。因为简单易用,“美拍”成了全球首个最快实现1亿用户的App。2015年1月,诞生仅9个月的“美拍”,用户数就迈过1亿门槛。相比之下,Facebook花了48个月,微博11个月,微信14个月,Instagram则为23个月。
同时,为了进一步迎合海外用户的需求,美图公司还于2013年推出了美颜相机的海外版BeautyPlus。目前,BeautyPlus提供英文、日文、韩文、泰文等八种语音版本。不同版本的BeautyPlus均针对当地用户主要面部特征、不同文化和化妆潮流而设计,因此截至2016年6月30日,美图拥有超过3.7亿海外用户,其中印度、印尼、日本、马来西亚、韩国、中国台湾、泰国、美国及越南的用户数均超过了1000万。
以“美图秀秀”起家,美图公司围绕“美颜”打造了一个自拍产品矩阵(附表)。六款核心影像应用,“美图秀秀”、美颜相机、BeautyPlus、潮自拍、美妆相机以及视频与直播社区应用“美拍”, 常年占据着应用商店免费影像与视频应用的榜首。据艾瑞咨询统计,2016年6月,中国约有95.3%的影像应用用户将至少一款美图应用列入其最喜爱的三款影像应用之一,而中国约62.4%的短视频平台用户将“美拍”列入其最喜爱的三款短视频平台之一。
智能手机贡献95%的营收
围绕“变美”这一核心,在智能手机火爆的市场背景下,美图公司还推出了首款“主打自拍”的智能手机。虽然在美图创始人蔡文胜看来,做手机只是“玩票”,“是美图软件的配套”,但招股说明书却显示,2016年上半年,美图智能手机的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95%以上。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网络摄像头等硬件的升级,自拍已然成为了一种时尚。QQ、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的繁荣,充分释放了人们爱美和自拍的天性,全民都加入了自拍和分享的队伍。2013年,自拍(selfie)被《牛津词典》编辑选为年度词汇。
作为自拍繁荣的助推者,美图公司在拥有爆款美图应用的背景下,于2013年推出了“主打自拍”的智能手机。奢华V系列定位高端,售价在3000元以上,旗舰M系列的价格则在2500元以内,基本与市场上的同类售价持平。
在美颜自拍领域,此前卡西欧TR系列一直被奉为“自拍神器”。而美图手机一经推出,便因其智能手机的多功能属性,完胜卡西欧。与同类以“自拍”为宣传亮点的OPPO、vivo等国产智能手机相比,美图手机因前置镜头的像素更高、独具夜间自拍功能等,自拍体验更好。
正因为如此,美图手机一推出,便受到了年轻女性的热捧。招股书显示,美图手机于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上半年分别售出手机约27917台、277595台、387775台及289079台(图3)。从销售数据可看出,2014年,美图手机的销量较2013年增长了近10倍,2015年和2016年的销量也稳步提升。
随着美图手机销量的不断攀升,美图公司的营收也大幅增长。2014年美图公司的营收较2013年增长了近6倍,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的营收也保持了约50%的年增长。同期,智能手机的销售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还在持续增加,从2013年的59.7%增长至2016年上半年的95.1%。
另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美图手机的销量无法与苹果、三星、华为等品牌相比,但其单部手机的利润表现却远高于国内同辈。华为、OPPO和vivo每卖出一台手机可赚取100元,但2015年以来,美图手机每台约赚300元左右,是一款典型的“小而美”产品。
多元化变现渠道尝试
尽管手机业务赚钱能力了得,但美图公司深知单一的收入渠道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更何况,越来越多的主流手机品牌开始将自拍作为卖点。如“以照亮你的美”为广告词的vivo X7/X7 Plus系列,集成了高像素前置摄像头和补光灯,其他诸如小米、华为等国产机也纷纷具备自带美颜功能。从某种角度说,在自带美颜功能几乎成为国产智能机标配的情况下,美颜手机的强势销量还能持续多久呢?
除了手机销售外,美图公司的另一收入来源是以在线广告为主的互联网服务。2013年以来,尽管这部分收入也在持续攀升,但不管是与智能硬件的贡献相比,还是与高达上亿的月活跃用户相比,美图公司在工具应用上的营收几乎都是“少得可怜”(图4)。也就是说,即便拥有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美拍等爆款影像应用,美图还未真正激活几大影像应用积累的用户价值。
为了尽早摆脱对手机销售的依赖,美图公司在招股书中强调打算通过多种途径多元化拓展收入来源。2016年,美图推出了两大变现举措。4月针对女性用户的休闲手游“美美小店”上线,美美小店的基本功能是免费的,美图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通过玩家购买虚拟物品。6月,美拍也开放权限,让用户通过购买鲜花等虚拟礼品表示对直播主播及短视频内容制作者的支持。
除了互联网增值服务外,美图还计划2017年上半年推出社交电子商务平台,专注年轻女性追捧的时尚服饰、化妆品、皮肤护理等类别的商品。按照美图的构想,电商平台的核心将是一个连接用户、时尚网红和广泛时尚品牌的社区。网红将被激励去分享其在搭配不同品牌的商品方面的经验,而用户可通过网红发现新的穿戴风格,并直接从品牌商购买相应的商品。
不难看出,美图公司的变现路径基本遵循的是互联网公司的老路,集中在互联网增值服务和电商领域,自然也少不了广告。其在招股书中指出,将凭借专有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升级广告基础设施,为业务合作伙伴提供更全面、更具创新性的广告解决方案。不可否认,每个领域都潜藏着巨大的商机并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几乎所有工具类应用的变现都在朝这些方向渗透,美图公司能否突出重围,是个不小的考验。
影像类应用变现有多难?
自2008年创立以来,美图公司的商业模式一直是利用免费的创新产品及服务吸引大量用户。如今坐拥4亿多用户,但截至2016年6月30日,累计亏损依然达63亿元,仅2016年上半年,净亏损就达22亿元。美图的巨亏,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影像类应用的变现真的那么难吗?
对标海外企业,Camera+、Snapseed和Instagram都是相对知名的图片类软件,每家的侧重各有不同,盈利模式也有所区别。相较之下,Camera+、snapseed更为相似,都主打修图应用,最大的优点是速度快、操作简单,功能强大,只需轻动手指,即可实现优化照片。不过,与“美图秀秀”的免费模式不同,二者走的都是付费应用的道路。
Camera+于2010年由开发商tap tap tap推出,一开始用的就是收费模式。由于广受用户喜爱,Camera+在短时间内就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据统计,2015年其用户总数达到 1400 万,销售额达到1800 万美元。2015年9月,Camera+在付费版本的基础之上又推出了免费版本。与付费版相比,免费版拥有大部分基础功能,而包括手动拍摄、无损 TIFF质量等高级功能则需要付费购买。不难看出,推出免费版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用户,最终实现向付费版本导流。
因为表现突出,早在2012年,Adobe、谷歌、Twitter等互联网企业相继表达过收购的意愿,但都被Camera+拒绝了。而就在同年,Camera+的竞争对手Snapseed被谷歌收归囊下。Snapseed原本在应用商店的售价是4.99美元,但自从被财大气粗的谷歌拿下后也走上了免费的道路。再加上出色的用户体验和强大的功能,Snapseed在海外拥有颇为强大的群众基础,也被视作是一流照片编辑应用之一。
除了付费应用和被巨头收购,美图还可借鉴哪类影像应用的发展模式呢?
影像类应用,除了单纯的修图应用类工具外,Instagram应该是活得最滋润的了。因与生俱来的的社交基因,Instagram于2012年4月被Facebook斥资10亿美元收购,2014年的估值就超过350亿美元,而美图公司目前的估值只有50亿美元。
Instagram于2010年10月发布,同样能为用户提供美化图片的功能,但与“美图秀秀”不同的是,它更是一个图片分享社区。就在Instagram被Facebook收购的同一年,有媒体曾把两者的修图功能拿出来比较,指出“美图秀秀”在便利性和人像美图功能上更胜一筹。而今,两者的月活用户也基本相当,Instagram的月活在2015年下半年突破4亿,但与还在努力尝试着多种变现渠道的美图公司相比,Instagram已经积累了一大批广告主,而这些都拜其社交属性所赐。
根据社群媒体调查机构Simply Measured的报告,前100大国际品牌中,拥有Instagram账号的比例高达86家。越来越多的商家将 Instagram 视作品牌与消费者互动的最活跃社交媒体平台,它们中的许多卖家,包括实体商店,都在Instagram上开设账号,在与消费者互动之余,促进商品销售。趋之若鹜的商家用户,让Instagram的商业前景一片大好。根据 eMarketer 的数据,2015 年Instagram 的营收达到了 6 亿美元,预计 2016 年的营收增长率为 149%,2017年或可实现28.1亿美元的收入。
与Instagram相比,美图这些年不仅一直停留在免费影像应用工具层面,且核心用户群较窄,而定位为“分享社区”平台的“美拍”错过了社交媒介的发展红利期,如今还在努力搭上直播快车的道路上跋涉。
当然,美图也有自己的优势,虽然采取的是免费策略,但从手机到拍照到修图再到短视频发布,依靠此前拿到的5亿美元融资,其产品矩阵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在这个围绕帮助用户“变美”为核心而打造的闭环中,要诞生一个美丽的资本故事,也许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
“30歲之前不想要,30歲之後要不到。”已經成為了很多育齡夫婦面臨的尷尬局面。據統計,不孕不育比例從上個世紀70年代的1%~2%,上升到如今的10%~15%,30年間增長10倍。
而除了時間在蠶食女性的生育能力之外,還有可怕的腫瘤。
“腫瘤年輕化與女性生育期後延的交叉,使得一些還沒有完成生育的女性遭受到更多麻煩。”北京協和醫院婦科腫瘤主任醫師譚先傑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國癌癥基金會助理研究員陳玉恒介紹,女性生殖系統常見三大腫瘤包括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根據最新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數據,子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中發病率最高的腫瘤(12.96/10萬),其次為卵巢癌(7.95/10萬)和子宮內膜癌(6.90/10萬)。子宮頸癌發病率在0-24歲年齡段處在較低水平,25歲以後迅速上升,在45歲達到高峰。卵巢癌的發病率在15歲以後開始上升,在55歲達到高峰,而子宮內膜癌在30歲時開始緩慢上升,在60歲時達到發病高峰。
“在20-40歲生育年齡段內,子宮頸癌的發病率呈現‘電梯式’上升,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發病率也呈現上升的趨勢。”陳宇恒表示。
對於婦科腫瘤患者來說,醫生不僅僅要考慮除掉腫瘤,治愈患者,還要考慮女性在治愈腫瘤之後的生活質量和家庭幸福。而且隨著價值醫學理念的不斷發展和腫瘤人性化治療的不斷深入,婦科腫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已成為腫瘤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臨床工作的重要內容。
2006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發表了第1個腫瘤患者(包括成人和兒童)保留生育功能診治的臨床指南。2012年,新版指南的總體推薦原則基本未變。在我國,婦科惡性腫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療也同樣受到重視。
“子宮頸是子宮的門戶,患癌以後自然會影響生育。以前對宮頸的癌前病變都采取連同子宮一起切除,現在對宮頸癌前病變,和極早期的宮頸癌,專業上稱Ia1的宮頸癌,都可以采取只是錐切切除子宮頸,而保留子宮的治療,這樣就保留了生育功能。對於稍微更重一些的宮頸癌患者,通過嚴格篩選後,也可以完整切除宮頸和宮頸周圍可能發生轉移組織,然後將子宮和陰道縫合起來,稱為根治性宮頸切除術來保留生育功能。”譚先傑說。
譚先傑介紹,對於曾經是“癌癥之王”的子宮絨癌,在北京協和醫院宋鴻釗院士的帶領下,已經被攻克,如果發現得早,治療得當,已經能夠獲得根治,而且患者能正常懷孕生育。
他還表示,對於子宮內膜癌患者,以前一般都是手術或者放射治療,目前也可以考慮通過藥物來進行逆轉,然後幫助患者懷孕,從而達到保留生育功能的目的。對於卵巢的惡性生殖細胞腫瘤,由於它常常為單側發病,而且有有效的化學治療方案,目前大多數情況下,只要患者有生育願望,都會采取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療。
但是,對於卵巢上皮癌,保留生育功能還是非常慎重的,除非是特別早期的、分化良好、比較“善良”的病理類型,否則不能保留,這種情況下,只能先保全自身,繁衍後代居其次了。
對於保留了生育功能但需要化療的女性,可以使用一種稱為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的藥物,暫時抑制卵巢功能,讓它處於不活躍的休息狀態,從而減少化療藥物對它的傷害。
譚先傑表示,對於沒有保留生育功能條件而又沒有完成生育任務的婦科腫瘤患者,如果已經結婚,可以嘗試冷凍胚胎,如果沒有結婚,可以嘗試冷凍卵子。胚胎冷凍技術已經很成熟,卵子冷凍技術也已經基本成熟。但無論是胚胎冷凍還是卵子冷凍,要獲得卵子都有一個促排卵過程,促排卵藥物是否會促進腫瘤發展,是需要考權衡的問題。目前還有直接進行卵巢組織冷凍的研究,以及將正常卵巢移植到身體的其他部位,等婦科腫瘤治愈後再動用它來進行生育。
對於因婦科腫瘤而失去了子宮的女性,目前也有嘗試子宮移植的研究。2014年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國際婦科腫瘤學會雙年會上,瑞典醫生報告了子宮移植後成功妊娠的病例,引起與會者的極大關註。
但是譚先傑說,解決失去了子宮或者因子宮本身原因不孕的另外一個方法更簡單,那就是利用其他婦女的子宮“代孕”。技術上並不複雜,關鍵是倫理學問題。西方一些國家已經通過了倫理審核,中國還在討論之中,目前尚不合法。但無論如何,代孕的現實需求是存在的,無視這一點並不是科學的態度。
英國《金融時報》近日評選出2016年全球年度女性,滴滴出行總裁柳青作為企業界人士入選,一同上榜的還包括全球多國女性領導人,例如英國首相Theresa May、巴西前總統Dilma Rousseff等。
今年8月,柳青與滴滴出行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程維一起贏得了與Uber的競爭。Uber將中國業務出售給了滴滴,獲得了後者17.7%的經濟利益。
但柳青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堅持認為,與Uber競爭的最終結果是雙方的共同意願,是雙贏。她表示:“大家說這是一場與Uber的戰爭,實際上我並不想用戰爭這個字眼。我們談論的是建設,是著眼於長遠未來。”
柳青還談到了滴滴將迎來的機遇。滴滴目前每天完成2000萬出行訂單,但柳青指出:“每天2000萬訂單只占中國每日城鎮人口出行總量的2%;;我們面對著巨大的增長空間。但為了開發這一潛力,我們必須取得重要的技術突破。我們需要投資發展各方面能力以及人才。”
滴滴當前的估值達到了350億美元,正在接近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作為滴滴的領導者,柳青收獲了國際媒體評出的多項大獎,今年她也入選了《財富》雜誌的“2016全球50大最具影響力女性”榜單。
為了再度鼓勵女性走出家門,進入職場,對受撫養的配偶減稅的修正計劃成為2017年日本財政預算案的重點之一。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財務省誓言要通過社會整體態度的“戲劇性改變”,解決日本這個嚴重老齡化社會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在具體實踐上,該部門將受撫養的配偶年收入稅收優惠門檻從此前的103萬日元(約合6.1萬元人民幣),增加到150萬日元(約合8.88萬元人民幣)。此前,受撫養配偶的年收入如果低於103萬日元,那麽家庭主要賺錢的一方就可以因為配偶是受撫養者而獲得大額稅收減免,而將門檻從103萬日元增加到150萬日元則是為了鼓勵家庭主婦增加工作時間。
有分析稱,這顯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希望通過鼓勵國民更多地參與勞動力市場,保持日本經濟增長。也有分析認為,這顯示當初安倍大張旗鼓推動的所謂“女性經濟學”改革更多的是幫助女性參與低收入的兼職工作,而非讓女性更容易進入職場,發展事業。
2014年,安倍在內閣會議上射出經濟改革的所謂“第三支箭”,即“女性經濟學”,稱希望提高女性在職場的參與度和活躍度,增加日本勞動力數量,促進經濟複蘇。他當時稱,各企業必須設定管理層中的女性比例,並制定自主行動計劃。
目前安倍的“女性經濟學”推行已2年多,然而取得的成果和進展並不盡如人意。此前,有日本官員唱衰稱,該目標仍缺乏社會共識。
另據世界經濟論壇此前發布的《2016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日本在144個國家中排名111位,和上一年在145個國家中排101位相比大幅退步,在七國集團(G7)中排名最低。雖然在教育和健康領域日本性別差距較小,但在政治和經濟上則差距較大。日本國會的女議員比例在全世界排名122位,管理職位女性比例排在113位。
據不完全統計,即便是在安倍內閣的19位成員中,也只有三位女性,分別是防衛大臣稻田朋美、奧運擔當大臣丸川珠代和總務大臣高市早苗,比例僅為15%。
此番安倍沒有接受完全取消受撫養者稅收減免優惠政策的提議,只是針對收入在1220萬日元(約合72.25萬元人民幣)以上的人群,讓高收入家庭面臨稅收大幅增加。這項改革從明年4月的新財年開始實施。
日本內閣會議22日通過的這項總額達到97.45萬億日元(約合5.7661萬億元人民幣)的預算案,比上一年增長了逾7000億日元,連續第五年刷新歷史記錄。其中,由於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預算案中僅社保開支就比上一年增加了4997億日元,達到32.47萬億日元,國防預算開支則增加了710億日元,達到創紀錄的5.13萬億日元。日本財務省預算局官員津田昌宏說,解決日本的債務問題仍然是政府工作中期的優先項。
要想創業成功,千萬不能有聖母病。
本文由創業家摘自王世穎《你適合創業嗎》,由創業家整理編輯。
女性和男性在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上都有很大區別,盡管有很多極端女權人士不承認這一點。這種區別造就了原始社會男女分工的不同,也造就了在當今社會,有些工作特別適合女性,而有些工作特別適合男性。按照男女的性別特征進行社會分工,並不是一種歧視,而是將人力資源發揮到極致的一種最優解決方案。
具體到創業這件事,其實男女並沒有什麽區別,創業是一項複雜的工程,其中某些環節特別適合女性,而某些環節特別適合男性,綜合下來,兩者的區別不大。目前我並沒有找到權威的統計資料證明男女創業者成功率的差異。就我個人的觀察而言,在我的周圍,反而是女性創業者的成功率更高一些。當然這也說明不了什麽,因為女性創業者畢竟偏少,很多女性創業者邁出這一步都經過了深思熟慮,準備得更加充分,因此成功率會更高。而男性創業者中,沖動創業的比例會比女性更大一些。
具體到創業、經營公司的各個環節,女性也有很多和男性不同的表現,這是由女性的心理特征決定的。換句話說,女性有一些普遍的心理特征,相比較男性,是不利於創業的。我們現在就要一一找出這些問題,認真分析,並給出解決方案。
你有聖母病嗎
我的那些走在創業路上的閨蜜們,不止一個人問過我這樣的問題:“我公司的某某某真的很讓我困擾,我應該怎麽辦?”接下來便是長時間的傾訴甚至控訴,內容全部都是關於這個人怎麽不好。
我有時候會耐著性子聽完,有時候會直接打斷:“為什麽不開掉他?”
“可是……”
這時候總是會有這樣一個轉折,然後是只需要一句話便可以說完的原因。
“可是他是我的創始合夥人啊。”
“可是我覺得我有義務帶領他和公司一起成長。”
“可是他在我這里好幾年了,我不忍心趕他走。”
“可是他前兩年為公司立下過汗馬功勞。”
“可是……”
我只能說:親愛的,你有病了,張嘴吃藥吧!
很多遭受家暴但是又不肯離婚的女性,總是會說這樣一句話:“他不打我的時候對我還是挺好的。”這就是聖母病的典型癥狀。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和絕對的惡人,任何人都有缺點也有優點。如果一個人的缺點讓你能說上20分鐘,而優點只能讓你說上兩分鐘,這個人對你的公司來說毫無意義,你應該果斷地把他清除出去。如果你的丈夫在一天中的23小時對你都挺好,但每天都要打你1小時,你不離婚還等什麽?等著被打死嗎?
判斷一個人能不能繼續留在公司,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對公司的正面作用是否大於負面作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這個人必須離開。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也要再細致分析一下,他對公司的正面作用減去負面作用是否和他的薪資相匹配,如果差距太大,也要考慮讓他離開。再有就是雖然這個人的正面作用大於負面作用,但如果他的負面作用是致命的,那也必須離開。比如如果這個人有貪汙、挑撥是非、出賣公司機密等對公司有重大危害的行為,無論他對公司的貢獻多大,能力多強,都應該被清除出去。
人們經常把“善良”這個美好品質過多地賦予女性,但是“善良”只要稍微出現一點偏差,就會成為“軟弱”和“優柔寡斷”。分析一下團隊中這個讓你深感頭痛的人,有可能是你的聖母病讓他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他第一次出現不良行為的時候,你做了什麽?是不是忍了?你並沒有明確地告訴他:“你這樣做是不對的,我對你感到失望,我以後不希望看到你繼續做出同樣的事情,否則我會按照公司規定處理。”你容忍了他的小小試探,他就會變本加厲。你對他的寬容,不是對他好,而是害了他。
要想創業成功,千萬不能有聖母病。你不會吃下腐敗變質的食物,這樣會損害你的健康,同理,你的公司也不應該包容有負面影響的人,這樣也會損害公司的健康。你留下了惡人,就是對好人的犯罪。地鐵口有兩個人,一個是乞丐,一個是賣小商品的老人,你在老人那里買了五毛錢的皮筋,還討價還價多要了一根,轉頭卻給了乞丐五塊錢,你這就是對一個自食其力的老人尊嚴的踐踏。同樣道理,你容忍那些能力低下,甚至對公司有負面作用的員工,就是在踐踏那些兢兢業業努力工作的員工的尊嚴。這樣的公司,肯定會劣幣驅逐良幣,逐漸走向衰落。
很多女性之所以在這一點上糾結,通常是對這個人,以及未來要發生的事還抱有幻想。如果開掉他,帶來的問題是實實在在的,需要馬上去應對。而不開掉他,反正一直以來都這樣了,你一直在容忍,感覺還有空間繼續容忍下去,幻想著萬一他會變好呢?萬一他會成長呢?萬一他其實並不會對公司造成太大危害呢?丟掉這些幻想吧!歸根結底這就是一種拖延癥,就是懶惰。亡羊補牢,還是來得及的。
他是合夥人?沒關系,股份保留,但不要在公司擔任職務。
他走了這攤事沒人幹?再招人啊!難道你覺得先找好下家才離婚是合理的嗎?當然要先離婚再開始新生活啊!況且並沒有人阻止你現在就尋找他的替代者。
他在我這幹了這麽長時間,都有感情了,出去之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怎麽辦?醒醒吧!按照國家規定,給他足夠的補償,如果你願意,可以幫他推薦一份工作,這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他曾經為公司立下汗馬功勞?那麽你補償他了嗎?有沒有發獎金?如果沒有或者感覺給得不夠,一並算在離職補償金里面就好了,說不定他會很滿意呢。
聖母病是女性創業第一大絕癥,只要一犯病,肯定難成功。所以大家要時刻自檢,千萬不要犯這種毛病。
不要試圖獲取員工的同情
相對於男性,女性更習慣於把自己軟弱的一面表現出來,習慣於從別人的同情當中汲取力量。遇到挫折,男性傾向於轉移註意力,通過飲酒、運動等方式進行發泄。而女性則更喜歡通過傾訴、哭泣等方式,獲得其他人的支持。這是由兩性心理差異造成的。你看到一個拼命夜跑的男人,可能不會猜到他正在經歷失戀或者公司瀕臨倒閉。但是你看到一個在咖啡館拉著閨蜜的手淚流滿面的女性,你一定知道她遇到了問題。更多這樣的現象累積起來,就造成了全社會對女性的“弱者”印象。
女性通過傾訴去宣泄負面情緒本身沒有問題,但註意不要搞錯對象。對於第一次創業的女性創業者來說,創業就像一場冒險,有太多未知的困難超出了你的預期,你經常會遇到一些讓你崩潰的局面,這時候你會迫切地想要找一個人傾訴。找誰好呢?親朋好友自然是最好的傾訴對象,但是他們通常不是創業者,很可能對你面臨的問題沒有切身的體會。
找合夥人傾訴可能會拉近你們的關系,尤其當合夥人是男性的時候,這也是性別武器的一種使用方式,但我個人建議要慎重使用這種方式。我見過一些女性創業者,在幾個男性合夥人之間遊刃有余,這是一種能力,但當你自問沒有這種能力的時候,最好還是謹慎使用。
找投資者傾訴也有同樣的問題,把自己軟弱的一面暴露給一個人,可以迅速增加兩者之間的親密關系,但也有可能導致對方對你的能力產生懷疑,對公司的經營產生擔心。公司遇到的問題,有些可以跟投資者說,有些則不能,他們只要知道最終的結果就好,不需要知道過程。如果你判斷這件事情適合對投資者講,同時對你也有好處,你也可以去嘗試。
我有一個閨蜜,公司遇到了困難,希望原來的投資者追加投資。在投資公司的走廊上等待約見的時候,一位男性投資經理安慰的話語讓她瞬間崩潰,於是伏在對方的肩上哭了起來。這一切被另一個女性投資經理看到,接下來的會議中,這位女性投資經理力主不要追加投資,理由就是她這樣軟弱,不可能帶領公司走向成功。
更為合適的做法是找一個顧問,他可以是你朋友中的一個人,但必須對你所在的行業和你的業務以及與創業相關的一些事比較熟悉。我一直建議創業者在初創階段至少有一兩個這樣的顧問,或者可以稱為導師,這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但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找員工傾訴,不能在員工面前表現出自己軟弱的一面。可能有些人認為,在員工面前敞開心扉可以迅速拉近自己和員工的距離,有利於管理和控制,這其實是一種飲鴆止渴的做法。
最常見的是老板痛說革命家史。這種老板非常多,只要一開會,不知道怎麽就會轉到創業回憶上去,什麽當年只有十幾個人七八條槍啦,什麽為開辟三四線市場冒著生命危險啦,什麽條件艱苦篳路藍縷啦,什麽被合夥人背叛被大公司挖墻角啦……剛去公司的新員工可能覺得新鮮,老員工耳朵已經聽出繭子來了,還要饑腸轆轆地忍著。真不知道這種老板的目的是什麽?從員工那里獲取同情?員工更同情的應該是自己的胃和耳朵吧。
在公司體系中,很多員工會把老板看成主心骨,至少也是帶頭大哥,帶頭大哥是不應該從小弟那里獲得同情的,而且小弟也不會同情你,只會覺得你可憐而無能。女性創業者更應該和員工保持適當的距離,距離產生美,也會產生尊重,這樣才會比較容易管理。
不要試圖改變員工
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你所雇傭的每一個員工,基本上都是成年人,甚至在大多數非低端產業,都是20歲以上且受過高等教育的成年人。一個人的思想觀念的形成,極大程度上受他的原生家庭影響,其他的如學校、社會、職場,對他的影響都微乎其微。人在成年之後,會因外力而改變的情況,通常只有兩種:一種是單純的應屆生初入職場,而所在的公司價值觀極為強大,則這位應屆生有可能發生改變。另一種是初婚,對方的氣場極為強大,有可能導致另一方的改變。當然,我們也會看到很多成年人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那都是因為自我內心的推動,他有讓自己改變的主觀意願,而不是外力作用的結果。
作為公司老板,對員工的影響力其實是微乎其微的,除非這個員工對老板懷有超越職場關系的感情,譬如暗戀。所以,作為老板,不應該試圖去改變一個員工的世界觀、價值觀、思維方式等固有的思想觀念,因為那是徒勞無功的。你能夠改變的,只能是員工的知識和技能,甚至在這方面,你的影響力也是很微小的。不論公司做了多少培訓和指導,可能很多員工的知識和技能還是在原地踏步,除非他有很強的內在驅動力促使自己改變。
當然,你可能不同意我的觀點,你會說:“情況並非如此,我的員工就隨著公司一起成長,能力越來越強。”
我會說:“你確定他越來越強的是能力,而不是經驗?”
一個程序員,他原來只會Java語言,現在學會了Html5,這是知識的提升。而他原來不會處理遊戲中攝像頭隨著角色移動而跟隨的問題,現在能熟練掌握了,這是經驗。在職場,人們積累下來的東西,大部分都是經驗。見識過了某個問題怎麽處理,也分析總結了這個處理方案的得失成敗,再遇到類似的問題,處理起來就得心應手,而且成功率也會高很多。
女性的母性,除了表現為呵護和幹涉之外,還表現為培養。所以女性創業者更容易陷入“員工夢工廠”的養成遊戲中不能自拔。她們毫不吝惜地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傾囊相授,苦口婆心地教育員工,希望他們能夠迅速成長。這種方式對有些人是有效的,因為他們有學習的意願,但是對另外一些人則是無效的,他們根本就不想學習,而且會對公司和老板的這種強迫學習十分抗拒。如果你在大企業負責過培訓,你就很容易觀察到,如果是那種自願參加的培訓,總有一部分人幾乎每次都參加,而另一部分人卻從來不參加任何培訓,對於後者,千萬不要強迫教他們任何事,不要試圖幫助他們提升,你覺得可以用就用,你覺得不能用就放棄。
也許你的出發點是好的,你在栽培後輩,但是你過高的期望值可能會讓他們壓力很大,或者他們根本就不想成為你希望他們成為的那種人。你認為他們會像你一樣,希望成為高管,掙更多錢,管理更多人,擁有更多資源,做更高層次的事,而他們則可能只是喜歡留在基層,在工作以外找到自己的精神支點,滿足於“小確幸”的生活。當你花了更多時間幫助他們成長的時候,他們可能會覺得你在針對他,找他們的茬兒。這可能導致你們關系緊張,甚至他們會因此離開公司。何苦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很多企業領導人都會在一定時期著力培養一個接班人,而接班人和他的“職場父親”反目的事情隨處可見。你一旦全力去培養一個人,就會不知不覺地對他有更多的控制欲望,而被你培養的這個人,由於你的青眼相加,也會不知不覺地膨脹,最終,沖突在所難免。而且,抓住一個人或幾個人重點培養,也會打擊其他人的向心力,冷了大家的心。接班人這種事情應順勢而為,無須刻意安排,等著時間沖刷掉那些浮在表面的塵埃,最終你想要的那個人,就會脫穎而出。
2017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副院長賴鐘雄在農業組小組討論中稱,政府應該重視支持女性就業、創業。2017年,大學生、中專生的畢業人數創歷史新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女性的就業壓力更大,應該給予高度的重視和支持。
賴鐘雄說,有兩類人的就業需要重視,一是農村中留守下來的女性,對這部分人的生活和就業、創業,政府應該在培訓、貸款等多個方面要更加重視。另一類是女研究生的就業、創業問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提高博士研究生國家助學金補助標準。
雖然自信低、升職難、家庭牽絆仍是職業女性所面臨的主要挑戰,但在中國向服務經濟和知識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女性在職場迎來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近年來,滴滴、摩拜單車、蜜芽、樂漾影視、諾亞財富、vipkid、papi醬等女性創業企業湧現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為傳統以男性為主的創業圈帶來了新氣象。
智聯招聘CEO郭盛表示,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使得女性在生產環節和技術環節的弱勢得以消失,共享經濟的特點和女性樂於分享、情感交流等特質完美契合。女性對於事物敏銳的觀察和創造力在職場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新經濟帶來新機會
智聯招聘在6日舉行的“她世界,她力量” 2017智聯招聘中國女性領導力高峰論壇上發布了《2017職場女性現狀調查報告》。這份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職場女性渴望提升自我,獲得個人價值增值以及接受更多的工作挑戰。
郭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經濟的轉型正在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職業上升空間,由於女性的分享、溝通能力以及她們對世界的感知能力都強於男性,她們在創新性的工作機會面前和男性完全平等,甚至更有優勢。
本次調查共收到有效樣本128576份,其中,未婚者占到57%,已婚無子女占到9%,已婚有子女占到32%。調查發現,婚姻狀況成為女性職業規劃的重要影響因素。報告發現,已婚並生育孩子的女性,在職業規劃的選擇上表現出了再一次的“拼搏”:願意接受更多工作挑戰、願意努力獲得升職,成為領導者或管理者的比例更高。
女性已經成為創業圈不可忽視的力量。2016年3月中國人民大學發布的《中國城市創業指數》數據顯示,在21座被調查城市中的2100位創業者中,女性占據的比重已達35.2%。
雖然性別給予了女性在溝通交流上的天然優勢,但並不意味著女性在創業中就能一帆風順。在殘酷的資本市場上,女性在起步階段往往要面對比男性艱難得多的境況。
與男性相比,家庭的牽絆是女性在職場打拼的一大阻礙。無論是來自大富之家的樂漾影視創始人甘薇,還是出身自外企白領的蜜芽CEO劉楠都認為創業者難以實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實際上根本沒有辦法實現平衡,當我去打拼電商這麽大一個紅海端市場的時候,只有工作,家庭是不能在這個階段被我照顧到的”,劉楠說。
甘薇說,在創業的時候也盡可能地去陪孩子,但由於發展的節奏太快了,所以有可能並沒有把握地那麽平衡。
突破自我認知的束縛
郭盛表示,21%的女性在職場上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同樣的感受僅在13%的男性群體中出現。同時,女性職業選擇上顧慮重重,渴望有職場導師為自己指點迷津。女性在職業發展上,存在著更保守、更缺乏信心、更容易將職業晉升受阻的原因歸結於個人能力和經驗不足。
報告顯示,在選擇就業機會時,女性表現出更謹慎的態度。在求職中,面對一份好工作,61%的女性會在自身條件與崗位要求匹配度 70% 以上時,才會進行簡歷投遞,高出男性 5%。
報告還顯示,女性對未來晉升信心不足。 在未來晉升周期的預估上,女性預測下一次晉升周期更長。65%(1年以內、1-2 年、3-5 年、5 年以上合計)的男性對於自己下次升職具有明確的預期,高出女性6個百分點。此外,32%的女性對自己 下次升職的時間無法判斷,而男性的這一比例為26%。
當詢問受訪者“您認為在晉升中遇到的最大阻礙是什麽”時,盡管主要因素來自於外界給予的晉升機會有限,但是從選擇比例上看, 性別之間存在明顯差異。
40%的女性歸為“個人能力和經驗不足”,做內在歸因,高於男性 8%。而更多男性傾向於歸因為“直屬領導不賞識”、“被動調崗,失去晉升機會”等外部因素。在這一方面男性表現出比女性更多的自信。
報告稱,不管身居何位,女性群體都認為公司提供的晉升機會有限成為她們晉升中的最大障礙。基層管理人員以下級別女性對於個人能力和經驗不足感知更為強烈,而中層管理級別以上的女性則對於照顧家庭導致職場投入減少的體驗更加深刻。
家庭的牽絆也是導致女性失去晉升機會的原因之一。報告數據顯示,女性從21歲到39歲,隨著年齡的增長,因為個人能力與經驗的不足導致晉升困難的比例從56%降至17%,因為照顧家庭導致職場投入減少失去晉升機會的比例則從3%升至28%。
報告認為,對於部分女性來講,根深蒂固的社會角色屬性仍在很 大程度上影響著她們的職業心理和職業行為,同時,基本上構建於男權意識的企業管理模式也或多或少造成職場上女性的“不自信”。
不同年齡段女性對於職場挑戰的感知呈現出較大差異。其中,24 歲以下的女性認為職場最大挑戰來自於職業規劃不清晰,25-29 歲的女性則認為是缺乏職業性的指導和幫助。30-39 歲女性認為職場最大的挑戰則是職業轉型困難,40 歲以上女性則表示職場變化太快,需不斷充電學習。
郭盛建議,女性在職場中需要表現出更多的自信,突破自我認知上的束縛。雖然外在的晉升機會有限,但是女性自身也要更加積極主動的爭取機會。同時,女性可以適當尋求“職場導師”的幫助,更可以通過與現有領導、前輩加強溝通,幫助自身看清方向,在職場上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
只有左右腦協同,體育產業才算完整。
本文由懶熊體育(微信ID: lanxionglanqiu)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韓牧。
在體育產業,女性不僅是品牌商們營銷的一個策略與各種“運動寶貝”的消費品,她們還是這個產業不可或缺的“右腦”。在荷爾蒙濃烈的體育產業,左腦已經足夠發達,而右腦則處於畸形發展狀況,所以只有左右腦協同,體育產業才算完整。
不止在一次體育商業場合,圍坐在一起的幾乎人都是男性,他們說話毫無顧忌,嗓門很大,表情誇張,偶爾還夾雜著陳舊的黃段子的味道。盡管有些不適應,但體育產業就是這樣的情況,很多體育創業公司的幾位合夥人也全是男性,包括懶熊體育也是,我們四位合夥人全是一水的老爺們。
我是覺得有問題的。這里無關乎平等、自由、歧視,當一個產業在一種直男癌的狂風大作之下,處處都被濃烈的荷爾蒙所包裹,壓抑得透不氣來。
這是典型的“右腦”發育缺失。根據人腦分工,左腦主要負責邏輯思維,例如記憶、時間、推理等,而右腦負責形象思維,包含了藝術、美術、音樂等富有美感和創造力的事務。所以體育產業的左腦已經足夠發達,荷爾蒙無比濃烈,而缺少女性的現狀已經使右腦處於“畸形發育”。
我們也是如此。於是,從去年底,我給負責招聘的HR下了死命令,我們招人女生優先,與此同時,我也在四處尋覓一位女性合夥人。這個人對我們未來的戰略、業務思考、思維模式等都意義重大。
“懶熊變了!”“懶熊歧視!”在我們的招聘發出後,很多用戶這樣略帶玩笑地抗議著。
但我比誰都清楚,這個世界正在發生改變,由過去善於“秀肌肉”的好戰對抗已經進入到了合作的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女性的軟性思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換句話說,如果一個產業無法包容並使大量女性進入的話,這個產業還屬於初級,體育產業的右腦無法增加更多想象力的情況下,體育還無法真正稱之為產業。
“這種時代的轉變,正好符合女性的特質。”管理大師德魯克這樣說。
我們也看到,在體育行業女性消費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女子馬拉松已經成為各個賽事主辦方不敢輕視的“粉紅運動”,包括耐克、阿迪達斯們也都在中國開設了女子主題的旗艦店。
“對我這樣喜歡跑步的女生來說,這里會是個很好的聚集地。我們一群女生在這一起約跑、一起運動不會有什麽壓力,還可以全方位了解跑步和健身的知識,打造自己的運動造型。”耐克領跑員Mandy說。
但更多時候,女性在體育競技領域還屬於花瓶式的消費品。比如,不管哪家體育新媒體直播平臺,各種穿著暴露、姿色誘人的寶貝們在直播間隙會來個互動——盡管這種互動看上去是一個“必需品”。而且,在去年歐洲杯期間央視一位女性評論員因為“長相問題”而被少量觀眾在社交媒體上吐槽。
“我們不僅僅是花瓶,在商業方面我們也會證明自己。”一位女性創業者這樣說。
一周前,在深圳小雨綿綿的天氣里,我參加了一個活動,“亞洲女子運動與時尚展”。大部分女性體育創業者都匯集於此,包括較為知名的王瀟、鐘玲以及深圳女子馬拉松的展示。這是少有的嘗試女性主題的展示,主辦方也做了很多努力,匯聚了80家公司以及120多家品牌,但在商業世界這仍然屬於“小而美”。
“我是小細分大融合,用濃縮果汁兌水。”深圳市卡司通總經理趙默雷說。這位曾經地道的北京人在輾轉上海等地後落戶深圳,除了身高已經看不出一點北京人的痕跡,他對體育女性有著自己的理解:“盡管很小眾,但我們還是希望做出差異化,做出特色。”
一些細節也能證明女性市場略顯小眾,不管是耐克還是手表品牌Garmin(佳明)們的女性用戶都在20-30%,勇敢地針對女性市場投入大量的精力需要一點勇氣。不過,隨著體育產業的真正開放,一些女性正式向體育產業遷徙,她們在改變體育產業,體育產業也在改變她們。
一位曾經做實業的朋友兩年前開始轉向進入體育產業,她從馬拉松賽事切入,並跟之前的業務融合,盡管相比較起來體育還是賺錢很難的行業,但她卻有意外的收獲。“我開始跑步,不僅我跑步,我的家人與朋友都跑步了。”她這樣說。
對於女性與體育產業的結合,她認為這是“天生的一對”,她的理由如下:
1.體育產業本身是美的事情,熱情、快樂、美麗、酷,天生與女性有關。投身體育產業,能夠展示這種美。我經常被體育一些美的打動,不再急功近利,不再急躁,盡管沒有賺到多少錢,但會讓我很愉悅,改變很多人,慢慢讓我有了耐心;
2.體育產業要耐心,女性的性別特征契合這種需求,她們會有很大耐心,反而有利於體育產業做大、做強。
這種好消息或許未來會是一種常態,但我一位關系非常要好的投資人卻堅定一條法則:“在體育產業,不投女CEO!”我真想透露他的真實名字,因為他的觀點是:“女性抗壓能力弱,家庭、孩子等感情會牽絆很多。”
也許存在我那個投資朋友說的情況,但一位女性創業者也直言不諱地指出,為了創業,女性們會逼著自己成為“漢子”,這已經不正常了。她說:“如果感情與家庭生活更甜蜜會讓我們可以找回做女人的感覺,這樣對創業更有利。”
顯然,體育產業的左腦已經夠發達,科學家將左腦稱之為“自身腦”,右腦稱之為“祖先腦”,這兩大半腦只有發生協同,達成合作關系,即體育產業的男女比例均衡,女性更多柔性的思考進入,這個產業才真正稱之為體育產業。我們已經註意到,很多女性管理者進入體育產業,比如,智美體育的任文、體奧動力的趙軍、超級猩猩的跳跳、薏凡特的劉寧娟、V+Fitness的Bella(周嬋)、檸檬健身的周雅娜、樂享動的高克寧、好色派沙拉的劉堯等等等等。
未來,更多的女性決策者、管理者在體育產業扮演重要角色,已經是大勢所趨。
健康素養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你具備健康素養嗎?山東省衛計委今天(2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全省每百人中僅有12人左右具備健康素養。
山東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於富軍介紹,健康素養使一個人能夠獲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務,並運用這些信息和服務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以維持和促進自己的健康。
目前,判斷一個人是否具備健康素養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來考察:是否具有基本的健康知識和理念;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是否具有維護和促進健康的基本技能。
於富軍說,有關調查顯示,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從2012年的6.48%上升到目前的10.25%;山東省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從2012年的8.16%上升到目前的12.08%,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兩個點,在全國處於較高水平。但要與部分先進地區,比如京、津、滬、蘇、粵等省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去年末,國家衛計委發布了《關於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居民的健康素養水平要達到20%,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比2015年要降低10%。
2015年7月到2016年6月,山東省衛計委以縣為監測點,在全省12個市、16個縣(區)開展了居民健康素養監測工作,數據表明,山東省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12.08%,也就是平均每100個15~69歲的人群中,有12.08個人具備了基本的健康素養,了解基本健康知識和理念、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內容、具備基本的健康技能。其中,城市居民的健康素養水平高於農村居民,男性高於女性,年輕的高於老年的,文化程度高的高於文化程度低的。
具體到數據上,城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19.78%,農村居民為7.98%;男性健康素養水平為13.07%,女性為11.07%;15~24歲、25~34歲年齡組高於其他年齡組,其中15~24歲年齡組健康素養水平最高,為18.72%,25~34歲年齡組次之,為16.41%,55~64歲年齡組最低,為3.9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健康素養水平低於全省平均水平,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不識字/少識字者最低,為1.71%,大專/本科最高,為30.29%;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高於其他職業,其中,醫務人員健康素養水平最高,為61.62%,其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次之,為30.72%,農民健康素養水平最低,僅為6.7%。
於富軍說,從健康素養的3個方面看,基本知識和理念素養為18.98%、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素養為11.45%、基本健康技能素養為1.11%。結果提示,健康知識目前尚不能有效轉化為健康行為。
下一步,山東在普及健康生活方面將針對超重肥胖比例偏高,有吸煙酗酒、久坐不動、高鹽飲食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群,完善政府牽頭、部門協作、群眾參與的健康教育工作機制,構建城市社區10分鐘健身圈。
關於基本健康技能素養僅有1.11%,山東省衛生計生委宣傳處處長王恩建介紹說,這也就是說,1000個人當中僅有11人基本具備了健康技能。本次監測當中涉及到的健康技能包括煤氣中毒的處理、火災發生後逃生方法、燙傷後的處理、人工呼吸等。這個結果提示的是,在今後的工作當中,不僅要註意健康知識的普及,更要重視健康技能的培養,從而為健康行為的養成打下良好基礎。
在公司的董事會中,女性少了好,還是多了好?答案是,要想把公司的業績做大,多引進一些女士吧。
4月11日,在聯合國婦女署等舉辦的“中國商業界兩性平等”研討會上,聯合國婦女署中國辦事處項目經理湯竹麗表示,“投資女性賦權不僅僅是慈善事業,也是對公司自身競爭力和整個社會的投資。”
湯竹麗介紹,目前,世界各地的公司已經開始意識到,企業中的性別多樣性和性別平等對公司自身是有好處的。
湯竹麗舉例說,佩珀代因大學的一項長期研究表明,在財富500強同行業的公司中,女性晉升進高層的比例最高的公司,比比例中等的公司盈利高出69%。此外,光輝國際獵頭公司的一項研究也發現,在中國,董事會中女性比例高的公司,遠比女性比例少於10%的公司盈利多得多。
“性別平等和包容的文化有利於企業發展,但很少有人思考其背後的原因。”湯竹麗分析說,有三個原因。
首先,研究表明,性別多樣性為創新提供良好的基礎。例如,一項對300多家挪威公司的研究表明,董事會中的女性成員更有助於公司的“組織創新”,即有助於創造或采用新的想法或行為。
其次,董事會的性別多樣性有利於公司更好的治理和董事會監督,有助於遏制違反職業道德行為。研究發現,董事會中女性人數越多,兩性董事成員的出席率越高,這對於公司的有效管理至關重要。中國的另一項研究發現,在董事會女性比例較高和由女性領導的公司中,較少出現企業欺詐行為,比如非法股份回購、股東貪汙和資產造假等。
第三,包容性強的工作環境有利於提高員工敬業度,這是企業發展的一大動因。為女性創造一個更具包容性的工作環境,會提高她們的參與積極性,研究也證明這與公司的生產力、盈利能力、留職率和員工的忠誠度息息相關。這表明,性別多樣性可以增加企業利潤,開拓新的增長機會。
湯竹麗說,就業上的性別平等不僅對企業發展,而且對整個社會和經濟發揮積極影響。女性就業率較高和議會中女性成員較多的國家,國內生產總值水平較高。此外,有證據顯示,性別包容的領導方式會推動較高質量的企業慈善事業,提高企業社會的責任感。
“只有在女性獲得平等的技能發展的機會時,以上願景才有可能實現。但現實是,全球範圍內,職場中的男女不平等現象仍然存在。”湯竹麗說。
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2014年的數據表明董事會成員中的女性只有10.7%,CEO中女性僅占3.2%。
南澳大學商學院研究團隊負責人鄧欣博士表示,“促進兩性平等的工作實踐,能使公司和員工都受益,這是企業社會責任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