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統計局數據顯示,韓國2月CPI同比上漲0.5%,漲幅創至少15年最低。通脹萎靡不振使得韓國央行降息的壓力與日俱增,行長Lee Ju Yeol已經明確表示,如果經濟出現惡化,央行可能會進一步降息。
韓國2月CPI同比上漲0.5%,低於彭博新聞社經濟學家中值預期的0.7%。此前公布的韓國工業產出數據大幅走低,出口數據也創近兩年新低。
Samsung Futures Inc貨幣分析師Jeon Seung Ji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不及預期的通脹數據增加了市場對於韓國降息的預期,不過這可能不太會對美元/韓元的匯率造成太多的影響,強勢美元目前主導美元/韓元保持上行趨勢。
彭博的經濟學家中值預期顯示,韓國央行有可能在今年第二季度將7天再回購利率從2%下調至1.75%。韓國央行貨幣政策會議將在3月12日舉行。
荷蘭國際集團也預計,下周四(3月12日)舉行的貨幣政策委員會會議上,韓國央行會將政策利率降至1.75%。由於一月工業生產指數亦低於預期,荷蘭國際集團同時同時將對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的預期從3.5%下調到了2.8%。
韓國財政部此前在聲明中表示,通脹走低主要是由於包括油價下跌在內的外部因素影響。剔除油價和農產品的核心CPI同比上漲2.3%。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25 08:46 編輯 中級調整或即將開始,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作者:李亞明 1市場短期觀點:大小指數即將進入中級調整 去年 12 月底到今年3月前,我們一直強調市場的主要機會在中小創,但是 3月1 日第二次降息以來,我連續兩次周報都是明確提出存量行情基本結束,然而創業版又上漲了10%,上證指數也站上 3478,我們的觀點是否因此而變化呢? 再次堅定重申我們年度策略以來的觀點:隨著再次降息,第一階段即寬松與改革預期不斷自我實現和強化階段的結束,第二階段即寬松與貶值沖突階段開啟,大小盤在1 季度也就是現在見到全年高點,未來2-3 個月進入大小盤中級調整階段,所謂中級調整是指20%以上的幅度,珍惜最後的撤退機會。市場整體難以實現從估值修複跨越到業績回升。 短期主板只有脈沖行情的可能,沖擊新高後大小盤一起回調。2季度市場機會將更加集中在個別增長明確的板塊和個股比如環保,核電,特高壓,部分化工,農業,消費醫藥等。 為何堅定認為中級調整展開? 1、當前央行幹預匯率無異於投鼠忌器,幹預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人民幣離岸市場是否配合,如果如過去一周,在岸和離岸市場價差擴大,必然會引發更大規模套利行為。而且中國版的量寬也不可能實現美國或日本式的效果即長短利率全面回落。 2、房地產投資增速很可能會滑向 0-5%,即投資增速遠未見底。開發貸增速底部都沒有看到,資金未流向地產。 3、2 季度不存在補庫存的基礎,下遊的地產,汽車,家電等當前庫存顯著高於往年同期水平,何需補庫存?上遊的銅過去幾年融資銅庫存淤積,今年共需偏寬松,進口需求必然下降,也不存在大幅補庫存需求。 4、當前創業板估值已經全面超越2000年納斯達克歷史高點時的估值。 2為何堅定認為即將中級調整? 2.1、央行幹預匯率的投鼠忌器 本周市場最大的事件之一人民幣/美元單周漲幅創 07 年以來新高。央行幹預痕跡顯著。中國央行的幹預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人民幣離岸市場是否配合. 如果離岸市場也跟隨在岸市場升值,並且二者差值縮小,則幹預是有效果的。但是,如果離岸市場不跟隨在岸市場一起升值,那麽央行的幹預必然會導致二者差值的進一步擴大,就如過去一周出現的情形,這樣的結果將會導致人民幣套匯資本洶湧,加速資本外流。如此中國央行並沒有足夠的底氣持續強行讓人民幣升值。 我們認為,美元指數在 100 附近的調整級別較小,不會出現連續的月度回調。當前認為美元中期見頂的主要理由是耶倫的鴿派言論,降低通脹和加息幅度預期,對於聯儲今年是否加息的預期大幅下降。 美元是否繼續走強並不取決於聯儲是否今年加息。關鍵在於兩點:一者,聯儲是否會持續收縮資產負債表,緊縮的方式很多,加息只是其中之一,在通脹下行之際,實際利率的擡升不一定要靠加息,況且美國企業層面今年盈利增速進一步放緩的壓力很大。二者,日歐是否繼續配合,我們堅持認為,日本將會加碼 QQE,歐洲央行的 QE 會進一步擴大負利率譜系。 ![]() 更重要的是,人民幣不存在走強的貨幣基礎。 1月中國基礎貨幣出現史無前例的零增長,中國版的量寬必須加碼。我一再強調,必須區分,好通縮(實際利率為正;CPI 很弱或為負;信用擴張,本幣升值)和壞通縮(實際利率為正;CPI 很弱或為負;信用收縮,本幣貶值)的區分。指出無論是美國80年代里根改革還是 90年代中國的朱式改革,成功的核心背景就是在好通縮中實現國企改革和過剩產能的調整同時釋放金融風險。 顯然當前的所有的跡象在表明中國進入的是壞通縮,中國央行必然會奮力反擊以對抗壞通縮,在目前局勢下,對抗的主要武器必然是啟動中國版的量化寬松,而所有的量化寬松階段,本幣是不可能走強。這就是我為何說當前進入第二階段:寬松與貶值沖突階段。 最要命的是,中國版的量寬一定實現不了美國或日本式的效果:即長短利率的全面大幅回落。不僅不能回落,未來的結果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這些觀點我在年度策略里已經講過。 ![]() 2.2 房地產投資增速很可能會滑向 0-5%,即投資增速遠未見底 過去3 個月,中國表內貸款連續創出近年新高,但是,我們註意到房地產開發貸款累計增速卻下降到零,可見貸款並沒有流向房地產,這是與 2009 年和 2012 年初顯著不同的地方。 去年 a4 季度以來房地產松綁政策力度不斷加大包括兩次大幅降息,但是 1-2月房地產銷售面積卻繼續顯著下降16.3%,加上銀行對房地產的惜貸繼續,開發貸增速在2季度見底並不確定,房地產投資上半年見底的可能性都不大,這個底部可能要下滑到0-5%。 我們註意到,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建部)正在醞釀發布關於穩定住房消費的相關文件,其中包括兩條重要意見:一是將使用公積金購買首套房的首付比例降至兩成;二是下調二套房商貸首付比例至五成,下調房貸利率。該文件目前已得到財政部和央行支持。 對於房地產,我們的認識是,在供需格局基本實現平衡後,美元上升大宗商品價格回落所產生的一系列負向反饋才開始逐步顯現,在居民收入趨勢性下滑背景下,很難想象房地產投資需求會因為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而大幅反彈。 ![]() 2.3、2季度不存在補庫存的基礎 市場認為 2 季度會出現補庫存的原因是,美元中期回調大宗反彈,房地產+基建拉動中上遊補庫存。對於美元和地產的認識上面已經講到,這里說不存在補庫存基礎,主要是說,我們看到當前庫存顯著高於往年同期,去庫存的緩慢嚴重制約補庫存的可能。 下遊的房地產和汽車庫存都在歷史高位,銷售放緩,何需補庫存?至於上遊的銅,不僅面對美元上升,而且今年供需格局偏寬松,去年融資銅庫存已經很高,今年進口需求必然是下降的,我們不知道為何要補庫存(當然正常的生產性補庫存除外)?有什麽樣的理由支持大宗需求和價格大幅反彈? ![]() 2.4、創業板估值已經全面超越 2000年納斯達克歷史高點時的估值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在 2000 年 3 月 10 日見到歷史大頂 5132 點,當天納指的 PE80 倍,PB7 倍,PS6.25 倍,而當前創業板綜合指數的 PE 為 82 倍,PB6.97 倍,PS9.94 倍,可以說已經全面超越了納指見頂時的估值水平。作為策略研究員,我們絕對不會在此時仍然大唱牛市來了。如果你認為神創板已經不需要看任何估值那就請繼續堅持自己的信仰吧。 ![]() 應對策略: 當前市場看多主板周期藍籌和創業板的邏輯出現分裂. 看多周期藍籌是因為當前的中國類似於 82 年後里根時期的美國,國企改革和利率下行共同推動股市慢牛;而看多創業板認為80倍PE也不高則是基於2000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的頂峰時期納斯達克的PE一度超過150 倍,10 年後這些公司的業績開始兌現PE 下降。 我們認為,既然是比較,主板和創業板放在一個時代背景下會更符合邏輯。既然你認為我們當前這種經濟持續下行個股市上漲類似於 80 年代美國里根時期的改革牛,那麽對於創業板,我們合理的比較對象就是80年代的納斯達克。下圖就是80年代的納斯達克指數,最多上漲了3-4 倍。 有人會提出,80年代沒有互聯網,二者不存在比較的基礎,所以要選擇 2000年的納斯達克進行比較。但是不要忘記的是,美國的主板和創業板在歷史上基本是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90 年代是美國經濟增長的黃金10 年,不僅創造了納斯達克的牛市,同時也是道瓊斯和標普500的大牛市。而這點顯然與我們當前的情況並不一致。 當前的中國與 90 年代的美國沒有可比性,這是問題的關鍵,90 年代是美國在 20 世紀黃金般增長的10 年,也是增長確定性最高的10 年,是一個生產率和投資報酬率顯著提升的 10 年,是一個技術提升可以戰勝通脹壓力的 10年。 而當前中國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投資報酬率不斷下降的時代,雖然未來將不斷改善,但是改善的過程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某種程度上可以說,90 年代是美國增長最好的時代,而當前的中國卻是最差的時代,增長的方向雖然確定,但是增長本身充滿變數。所以這樣的類比邏輯很難成立。 註冊制今年將確定性推出,深港通也已箭在弦上,當前中國互聯網生態早已融入全球甚至領先於全球,我們認為,如果一定要比較,那麽最理想的比較對象就是當前的納斯達克,這才是註冊制下創業板未來的圖景。 我們選取了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含 2600 多只股票)與中國的中小板+創業板(共 1150只股票)作了系統的比較。無論是絕對市值分布還是 PE,PB 分布,中國的創業板都是系統性高估。相對納斯達克,創業板享有高 PE 高 PB 的個股明顯過多。意味著在註冊制推出之前,中小創內部估值的系統性分化必然會出現,而接下來的這次中級調整就是系統性分化大浪淘沙的過程,雞犬升天的日子可能一去不複返。 ![]() ![]() 配置建議: 堅持認為中級調整將展開,本周不建議追高,減倉是合適的尤其是融資盤。2 季度市場機會將更加集中在個別增長明確的板塊和個股比如環保,核電,特高壓,部分化工,農業信息化消費醫藥等。一部分機會集中在強者恒強的白馬成長,另一部分建議關註當前價格仍在15 元以下,總市值仍在 50億以下的消費醫藥等個股。 具體來看,A、前期強勢的周期藍籌股比如非銀地產建築高鐵鋼鐵等反彈都是減倉的機會;B、對於一直推薦的白馬成長(消費醫藥信息技術中) ,可以繼續持有;C、中遊制造里面政策受益明確增長明確的行業,比如特高壓,環保,核電,汽車家電,部分化工(複合肥農藥印染等)等。D、農業比如農業信息化,種子等相關子行業,人民幣貶值中央最擔心的可能就是農業,事關穩定大局。 3中期觀點:再次降息宣告第二階段即寬松與貶值沖突的開啟 我們堅持在年度策略《兩路兩世界》中的判斷:我們將 2015 年市場表現分為 3 階段,再次降息宣告第一階段即寬松和改革預期自我加強階段的結束和第二階段寬松與貶值沖突的開啟。 我們認為1 季度大小盤出現年度高點概率極大。周期藍籌均值回歸已經結束,但新的上漲邏輯並未確立也難以確立。雖然我們一直強調轉型成長的大邏輯不應被顛覆,但是海外中概股的過去幾個月紛紛大幅下跌的事實也在提醒我們一味的看多創業板也不行。 過去兩個月中小板和創業板的創新高證明了我們的判斷,如下圖滬深300市值比重回升到基期的0.94倍後下降到 0.87 倍,而同時中小板和創業板的市值比重前期快速下降後大幅反彈到 1.23和1.83倍,(註:2012年 11月 30日,創業板指數在600點,市值最小的階段) . 中期來看,我們需要思考的是,一者,在當前的內外背景下,再次降息後寬松的空間有多大?隨著1季度經濟進一步惡化尤其是沖擊到就業後, 但考慮到人民幣貶值壓力以及去杠桿的結構調整任務,本次降息後再次降息的可能性已經很小。而降準則更是一個中性對沖政策,全年還有1-2 次。中國的結構性問題並不會因為降息就可以改變,傳統制造業產能過剩的問題也不是依靠降息降準就可以解決的,而且連續降息反而會再次觸發房地產投機預期。 二者,如果第二次降息後,投資仍然看不到見底反彈怎麽辦?能否看到寬財政?因為貨幣寬松後,必須有私人投資或者政府投資跟進才行,但是在政府收入趨勢性下降,舉債受限,PPP模式前途未蔔,投資能否跟進是不確定的。 三者,更重要的問題是,市場看多牛市,認為是改革牛所以可以忽視基本面的最根本的理由是,資本市場的繁榮可以降低融資成本,擴大直接融資比例,但是那些過去兩年通過定向增發,市值管理的所謂轉型升級的上市公司如果在 2015 年報出的業績一再低於市場預期,那麽所謂的改革牛最根本的邏輯就會崩塌,至少在今年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巨大考驗。 風險提示:地產銷售持續超預期好轉,量價齊升,帶動整個中上遊周期行業持續上漲。行情的持續性超過我們的預期。(國海證券) 來源:撲克投資家 |
沒有電的日子,曲比石鐵一家只能靠點松蜜,因燃燒時產生滾滾濃煙,墻壁屋頂早已漆黑,一年難得亮上幾回的燈泡早已看不出玻璃的顏色。 (南方周末記者 陳垚/圖)
本屆政府2015年民生任務之一是,力爭讓中國最後二十多萬無電人口都能用上電。而這二十多萬人口中,有約2萬在西藏,其余全部在四川。
常年無電,會是一種怎樣的生態?為了告別黎明前的“黑暗”,早日用上電,川南木里的彜族山民們又歷經了哪些鮮為人知的艱辛與努力?
從四川西昌先坐8個小時的大巴,再乘2個多小時的摩托車,抵達木里藏族自治縣項腳蒙古族鄉。沿著一條不足一米寬的山路繼續攀行,在海拔四千多米的比魯山深處,是一個因山得名的小山寨——比魯組。這里,就居住著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最後二十多萬無電人口”中的山民。
進出比魯山,如果沒有摩托車,就只能步行。由於高海拔、低氣溫,居住在這里的彜族山民能種植的農作物,只有洋芋和燕麥,而牧羊,也就成了當地人的重要收入來源。
放了半輩子山羊的彭伍合一直記得,他第一次看到電燈,是52年前讀小學時他在鄉中心小學的老師辦公室里。
從小學生,到年過半百的老人,彭伍合和弟弟彭伍呷一樣,在沒有電的夜晚中度過了大半生。
彭伍呷家的房子在比魯組算地勢最高,僅有的三間木屋和兩間牲畜棚掛在半山腰。由於木屋無窗,門小,在白天,從外面進屋,劇烈的光線反差讓人睜不開眼。等眼睛徹底適應屋里環境時,你會發現,從地上到墻壁,再到屋頂,一片油黑。彭伍呷說,這都是常年使用松蜜給熏黑的。
和山外的人不同,松蜜是比魯組人的照明工具。
所謂松蜜,是松樹分泌出的一種“油”,這種油脂會把樹幹染成淡紅色,直至松樹幹枯死去。正因含油,這種枯死的樹枝易燃,是天然的火種。但在燃燒時,伴有濃濃黑煙。“每天醒來,我們臉上、鼻子里,全是黑的。”彭伍合說。
一到夜晚,比魯山的顏色比天空更黑,更重。站在彭伍合家門口遙望,白天散落在四處的山民家,卻不見一絲亮光。
滾滾的黑煙之下,是松蜜燃燒時跳動的光亮。因為有地上火堆的柴火,屋梁四壁顯得更加黝黑發亮。圍著火堆,彭伍合一邊拔煙袋,一邊講起了燈泡的故事。
上世紀七十年代,有位勞模上縣里開會,看到會場掛著燈泡,就趁人不註意剪下幾個帶回了家。一到家,勞模就急忙把鄉親們召集到他家,要演示這個能發亮的稀罕物。搗騰半天,燈泡沒有亮。後來得知,燈泡需要通電才亮。
松蜜快燃盡,彭伍呷的大兒子又添了一根,火光又熱鬧起來。
火對於彜族有特別的意義,彜族火把節據傳說是早年常發生蟲災,彜族先民們在農歷六月二十四那天用火把驅趕蟲子,結果那一年獲得豐收,從此這一日被定為火把節。
火亦能成災。比魯組所屬的羊窩子村村主任彭小紅說,2015年春節前,因為有村民夜晚點火把走親戚,不小心點燃了村里的草料庫,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這樣幹燥的季節,更安全的是使用手電筒,“這里需要備很多電池”。
一到晚上,山風從木屋頂的縫隙灌進了屋里,掛在屋頂木梁的燈泡隨風搖曳。這樣一只在木里縣一年里只有6、7、8三個月份才能發揮作用的燈泡早已被松蜜、火堆熏得沒有玻璃泡原有的顏色和樣子。
木里有“最後的香格里拉”之稱,高山造就充滿生命力的景致,又是生命面臨的最大挑戰。 (南方周末記者 陳垚/圖)
木里縣隸屬涼山彜族自治州,全州山脈縱橫,高山深谷的相對高差最大達5633米,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在此經過,河流水能總蘊藏量高達三千多萬千瓦,占四川全省的20%以上。每年數千萬瓦的水電從這里源源不斷輸向廣東和江浙滬等區。然而,“高壓線在頭上過,就是沒有電。”當地山民說。
王友色家住羊窩子村甲爾溝組,2001年,他第一次把小水電引進到家門口,而木里縣的一家農機店老板曲比(化名)說,小水電最早在1990年代已經出現,那時他一年能賣幾百臺小發電機。
有一次,王友色在鄉上看到別人安裝能照亮屋子的小水電後,經過討教,他決定花一筆並不算小的投入——360元,在自己家附近的山溝也裝一臺。小水電與真正的水電站原理幾乎一致,都是利用水的落差,推動水能發電機發電。
會一手木匠手藝的王友色把小水電建在離自家幾步之遙的小水溝。他先選定一處較高的位置,把一根筆直的樹幹一分為二,掏空樹幹做成引水用的管道,山水順著樹幹往下流,經過約10米遠距離後,匯入一個由樹幹挖空而成的木桶里,即匯聚水能。水桶下,再連接一根管子豎直向下,在約三米高的下方安置一臺300W功率的小型發電機。激流帶動發電機渦輪旋轉,電由此產生。
從發電機發電,到把電架線送到家,王友色他們用的不是各地鄉村常見的水泥電線桿,而是樹幹,電線也是沒有膠皮包裹的裸線。王友色說,一共花了1000元。
那年6月,雨水充沛,小水電終於架好,王友色一口氣買了六只15W的白熾燈。王友色家有電了,一時成為村里的新聞,村民們紛紛到他家看稀奇,“高興得很,只有他家有電”,後來,為給兒子辦婚事,還把電線架到大兒子家。
然而一到冬天,王友色家旁的小水溝水量越來越少,無法帶動發電機發電。不得已,他重新把小水電裝在山腳下另一個水流更大的山澗,水桶也換成了鐵桶,發電機換成了1000W的。2005年,王友色把全村第一臺電視機搬進羊窩子村。這一回,全村老少更是驚奇。從此,王友色家也有了一個新的收入來源,他專門騰出一間屋子給山民們看電視錄像,大人收費1元,小孩免費。幾乎每天晚上,王友色家都有十多位村民來看錄像,有的還抱著嗷嗷待哺的小孩子。看完錄像,他們再點著火把回家。
如今,這臺已經很久沒有開過的20寸電視機仍擺放在王友色的正屋里,旁邊,是一臺屏幕更大的電視機。不過,山民們也不再來他家里看電視。
自從王友色裝上小水電後,村里其他人家漸漸效仿。因山澗適合安放小水電的位置有限,往往一處水坑並排三臺小水電,興起之初,山民曾因爭搶安放水電機位置還發生爭吵。
小水電普及後,山民也有了顧慮——擔心發電機被偷。不過,王友色另有應招,即使晚上睡覺也會亮著燈,一旦有人偷發電機,會造成屋里斷電而被發現。“剛開始,我還擔心一直不關燈會對燈泡不好,現在也都不在意了。”王友色說,事實上,那麽多年發電機真正被偷的很少。
而每臺發電機,通常只能用三年左右就報廢。最開始,由於發電機固定不牢固,很容易被水沖歪,導致渦輪葉片損壞,現在的發電機都會被一堆石頭牢牢圍住。而發電機長期浸泡在水中也很易被腐蝕。
由於起初不懂維護技術,發電機壞得快,王友色到現在已經更換過四臺。更常見的麻煩是軸承出現問題,同樣是價格15元一個的軸承質量卻有差別。王友色說,有的軸承內滾珠數量不足,無法緊密排列其中,這樣在渦輪高速旋轉時滾珠容易飛出。從此,在挑選軸承時,王友色會專門挑質量好的。
羊窩子村現在基本上兩三戶人家合用一臺小水電,功率多在1000W左右,即便是這樣大的發電機,也只能勉強支撐照明和電視機。
2010年,王友色把發電機更換到了2000W,以供他和大兒子兩家同時使用,而真正的政府電網也快要架到家門口了。
大山深處的比魯組,現有人家39戶。組長沈誌新說,之前沒有摩托車,他要想把一件事通知到每家每戶,通常需要兩三天。住得最高的彭伍呷家因為山高水小,每年只有6至8月份雨季期間才能有足夠的水流帶動起小水電。在組長看來,彭伍呷是屬於幸運的,因為比魯組能安裝小水電的人家只有三分之一。
沈誌新亦是一名巡山員,3月的山林易發火災。每年一到巡山的日子,山民們都會拉著前來宣傳用火安全的鄉幹部,說希望早日通電。可每一次得到的回複幾乎一致,“要跟著國家的指標走,有了指標才有項目,才有資金”。
項腳鄉一直在等上級政府的指標安排。在羊窩子村當了15年組長的彭小紅,經常聽到村民抱怨沒有電,每次向鄉上匯報,回複總是“我們正在爭取項目,盡力而為”。2014年,他還直接向縣電力公司寫了一次報告,和以往不同,“他們說也在向上級打報告”,之後再無下文。
從2006年起,國家電網公司力推“戶戶通電”工程。歷經多年努力,到2014年年末,以電網延伸方式解決了全國五百余萬人的用電問題。余下的二十多萬無電人口,力爭2015年年內用上電。
據新華社報道,最後二十多萬無電人口中約2萬在西藏,有18萬在四川。因山高路遠,交通不便,在川南山區的架網投入會高於東部地區。
曾在鄉里當了6年鄉長的遊昊說,“不是我們這里沒有電,解決無電地區用電問題是國家層面的規劃,必須依靠國家這個大航母才能解決。”作為依靠財政轉移支付的鄉政府的負責人,如今已是鄉黨委書記的遊昊說,“我想解決用電問題,但需要有計劃”。
因為資金所限,計劃有限,他們不得不采取“先易後難”的辦法,將項腳鄉兩個距縣城較近、交通相對便利的村,在2001年通過“農網改造工程”通上了電。
“最大的問題,仍是資金。”遊昊說,他們曾三次向縣里打報告希望全鄉早日通電,可得到的答複都是等待。最近一次遞交報告是2013年,縣發改委已把項腳鄉未通電的村莊納入農網建設規劃,還派人來調研,最終因為資金不足,規劃擱置。據了解,2013年木里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僅有4.84億元。
等了近半個世紀,彭伍合終於看到了通電的希望。
2014年,比魯組所在的羊窩子村農網建設工程終於落地,同年5月正式開工,整個項目投資八百多萬元,全部由國家出資。然而,在深山中架設電網並非易事,先要打通運輸線路,把電線桿運進大山里去。十幾名工人在山上一待就是四個月,因工程進展不順利,工期推遲了一個月,至2015年1月。遊昊說,他們正在爭取更多施工力量進山,力爭早日讓最後的無電村告別黑暗。
按照國家計劃,比魯組有望在2015年年底前全部聯網通電。
到那時,小水電也不用了,彭伍合說,“我們也可以買電飯煲了。”
(南方周末記者楊雪對本文亦有貢獻)
| ||||||
七年前,金融海嘯爆發,人們天天問:「經濟衰退何時才會結束?」 七年後的今天,人們的問題卻成了:「美國聯準會(Fed)今年何時會升息?」 這代表,全球經濟已進入金融海嘯後的新階段。利率,是景氣的溫度計;當市場預期利率將上揚,顯示景氣正在好轉,人們願意花較高的成本借錢、投資。 相較於一九二九年的「經濟大蕭條」,當時美國整整花了十年,靠著一場世界大戰,才恢復經濟榮景,但這次金融海嘯,美國只花了不到七年就走出來。 是誰終結了這個資本主義史上的最大危機?柏南奇(Ben Bernanke),去年甫卸任的美國聯準會主席。 他,內向、說話會顫抖不被看好,卻進聯準會當掌門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因此給了柏南奇這樣的歷史定位:「拯救世界的男人」。他救了美國,也因而救了世界。 聯準會,一個全世界力量最大、最神秘的組織,它,是全球中央銀行的老大。 聯準會主席的一句話,可以左右全球資金流向,影響力不下於美國總統;他,就像「金融教皇」般,手中握有調節世界景氣的至尊權杖。 即便金融海嘯發生至今七年,柏南奇的影響力,仍無所不在。 但是一開始,這位金融教皇卻不被看好。 身高一百七十六公分的柏南奇,有著發亮的大禿頭,說起話來像個害羞的學者,仔細聽,可以發現話中夾雜緊張及顫抖。 第一幕》有人說 「他不是華爾街的料!」不善社交又專研冷門議題,因小布希一通電話找進聯準會,在衣冠楚楚的政商金字塔世界,顯得格格不入。 「他天生就不是混華爾街的料」,他的戰友,美國前財政部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描述,「那些在錢堆裡打混的華爾街人,總是認為柏南奇太學術,對市場了解太少,經驗完全不夠。」 在保守的美國東南部鄉下小鎮長大,柏南奇是個內向的小孩。他的父親開藥房,媽媽是老師,典型的猶太中產階級家庭背景,讓他始終保持簡樸的生活習慣。任職聯準會時,他仍開著一部福特Focus小房車。 從小聰明過人的他,曾代表南卡羅來納州參加全國拼字比賽,差一個字而失掉冠軍;小鎮中學沒有開微積分課程,他從圖書館找書自學。哈佛大學畢業時,拿下這最高學府最優秀的書卷獎,後來學術之路也一帆風順。 不過,他投身一九三○年代大蕭條時期的貨幣政策研究,在當時是非主流,也讓他一直與學界桂冠的諾貝爾獎無緣。 因為研究的是冷門領域,「他不是那種席捲各大校園的重量級明星學者,」AIA財富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吳嘉隆,當年曾在教室最前排聽柏南奇演講。他印象最深的是柏南奇態度謙和、柔軟,不像學界常見想竄起的學者那般慷慨激昂、咄咄逼人。 然而,在冷門領域中,柏南奇沉穩蓄積著日後的能量。 他曾對《時代》(Time)雜誌表示,對大蕭條的興趣,始於小時候聽祖父母講故事,提到一九三○年代小鎮的鞋廠倒閉了,許多人因而失業,鎮上兒童窮得沒鞋子穿。「為什麼不打開工廠的門,做鞋子給大家穿?」年幼時想不透的問題,成了他一輩子研究的命題。 他始終相信:「要研究地質學,就要研究地震。研究經濟學,就要研究打擊美國和世界經濟的最大災難。」這個他口中「總體經濟的聖杯」,成為他日後改變世界的支點。 二○○二年,一通電話從此改變了歷史。 「你有擔任公職的經驗嗎?」因學界同僚推薦,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打算提名柏南奇擔任聯準會七名理事之一,他打了通電話給柏南奇。 「如果算的話,我曾任地方學區的教育委員,」柏南奇回答。那是他小孩就讀的學區,他獲得了九百五十三票而當選教育委員。?當時四十九歲的柏南奇,已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十七年,穿著總是輕鬆休閒。他曾說自己到聯準會後的最大改變,就是必須天天穿西裝上班,甚至開玩笑說,「要讓官員知道自己身負重任的方法,就是讓他們穿上不合適的工作服。」 小布希的這通電話,讓柏南奇穿上不合適的工作服,走出學術象牙塔,加入了聯準會。 對比當時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Alan Greenspan)的明星風采,柏南奇像舞台邊緣的小角色。連獲四位美國總統任命、任期長達十八年的葛林斯班,被小布希形容為「史上唯一擁有搖滾巨星地位的聯準會主席。」葛老曾在華爾街開顧問公司,與貌美的主播結婚,出入上流社會。 他,愛棒球、填字遊戲進出政界名流圈,照穿平價襪 但柏南奇愛看棒球賽,太太是西班牙語老師,夫婦倆共同活動就是每天一起玩《紐約時報》 (The New York Times)填字遊戲。即便到聯準會任職,他們也不愛跑趴、不善社交。 有次開會,小布希瞄到柏南奇深色西裝腳下,竟穿著不搭的淺棕色襪子,忍不住問他哪兒買的?「在Gap(平價服裝連鎖店)買的,三雙七美元,」他回答。在講究衣冠楚楚的政商金字塔世界,柏南奇顯得格格不入。 「我們並不確切知道,但我的想法是……,」柏南奇擔任小布希經濟顧問時,面對總統丟出來的各種疑難問題,總是如此開場。嚴謹、盡力的個性,讓小布希留下好印象,二○○六年提名他出任聯準會主席。主持聯準會內部會議時,他不像葛林斯班率先發言,總是最後一個發言,希望同儕們大鳴大放,再尋求共識。 他,上任就犯致命錯誤忙調解兩派,沒看見危機癥兆 柔軟而謙和的個性,讓他一上任,就犯了個致命的錯誤。 第二幕》質疑排山倒海:「為何沒看出金融海嘯前兆?」他辦公室掛著一幅大蕭條年代聯準會主事者黑白照片,隨時警惕自己,然而一句「這根本是華爾街設計的騙局!」仍使他錯估危機。 二○○七年下半,美國房貸投資業者AHM倒閉,但他認為情勢在可控制範圍內,沒料到會如滾雪球般擴大。「為何你沒有看出金融海嘯的前兆?」這是他後來常面對的質疑之一。 當時,聯準會裡兩派爭執不下,鴿派認為若不盡快降低利率、讓市場資金暢通,將演變成大危機,但鷹派卻不認為如此。「這根本是華爾街設計的騙局!」鷹派認為,若聯準會貿然出手,「外界一定會認為我們在幫助銀行賺錢……,」蓋特納描述。 夾在兩派之間,以和為貴的個性,讓柏南奇低估了危機。所幸,他研究大蕭條的扎實底子,成了後來翻轉局勢的根基。 在他的辦公室掛著一幅黑白照片,那是大蕭條年代時,四位聯準會主事者的合影,也是他特地找來,要時時提醒自己的兩個教訓。 「聯準會在一九三○年代未盡全力穩定銀行體系,」柏南奇指出大蕭條的第一個教訓是,「發生金融恐慌時,央行必須慷慨解囊,借錢給金融業者應急,以終止擠兌,」「第二個教訓是,央行必須奉行寬鬆貨幣政策,以免經濟陷入嚴重衰退。」 二○○八年一月,他看到情勢再度惡化,決定不再妥協。他告訴蓋特納,「如果我要上行刑台,也要依我的方法走上去,我可不願依他們的判斷,決定我的生死!」 堅持的定見,配合柔軟的身段,柏南奇沒有上刑台,反而把世界從大蕭條的邊緣拉回來。 第一,為了救經濟,他創造了十二種新政策工具。 傳統央行的政策工具,不外乎藉由利率升降,調節市場資金的鬆緊。可是到○八年底,柏南奇已經把聯邦資金利率降低到零,傳統工具用到了盡頭,金融機構仍止不住流血。 第三幕》「藍天」動腦會,創造12道全新武器在危急時刻,週日上班、睡在辦公室沙發上,拚著罵名,即便是「大到不能倒」的華爾街混蛋,他也救。 柏南奇領導的聯準會,不願束手待斃。身為研究大蕭條的權威,他曾主張央行其實可設計許多「非傳統方法」,以將資金注入金融體系。危機期間,他常召集聯準會幕僚到辦公室,進行他稱為「藍天」的動腦會議,鼓勵部屬天馬行空的構想解決之道。 「我們在十二個月內,推出了十二種新產品(指政策工具),」當時的聯準會理事華許(Kevin Warsh)回憶。譬如他們設計了一些新的機制,讓全美七千多家銀行可以拿市場上沒人要的房貸債券做抵押,直接從聯準會取得資金;或者讓非銀行的金融機構、甚至企業可以跟聯準會借錢。 過去,聯準會管的只是傳統形態的銀行,但在新金融商品氾濫的時代,這次出事的還包括像AIG保險集團、美林證券等大型金融機構。若是一個怕事的聯準會,大可用法令局限為由,縮手不管,把問題丟給財政部。但向來溫和的柏南奇,竟大膽的連推創新手段,來一個、救一個。 第二,他勇於面對國會,成為救火隊總指揮。 在金融海嘯最緊急的二○○八年第四季,正是美國總統大選的政治敏感期,當時的財政部長鮑爾森(Hank Paulson)一直避免向國會要錢(爭取緊急預算),但柏南奇知道光靠聯準會,錢不夠用。 「我們必須到國會去,」財經作家魏瑟(David Wessel)指出,柏南奇當時跟鮑爾森這麼說。他們向國會聯手推銷,要求撥款七千億美元成立「問題資產紓困計畫(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讓財政部有錢援助受困的企業。 他,救市沒有門戶之見提出財政懸崖警告助美國復甦 這再次顯示柏南奇的柔韌性,他沒有門戶之見,能與財政部通力合作,目的就是要救經濟。甚至,根據魏瑟所述,有次鮑爾森央求柏南奇陪他一起去說服反對派議員,因為他「需要柏南奇的沉穩和可靠。」而柏南奇也為此取消了原定的其他行程。 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曾受美國會之邀,在二○一○年與幾位經濟學者一起參加柏南奇的國會聽證,就坐在柏南奇身旁。辜朝明認為,柏南奇拯救美國,並間接拯救世界經濟的最大貢獻,是他率先提出「財政懸崖」一說,不斷發言警告國會若縮減政府開支,將使失業和經濟情況變糟。 他向本刊解釋柏南奇的難得之處,因增加財政預算本是國會和白宮的事,聯準會主席一向謹守分寸,「但他是唯一勇於說出(非權限內)主張的央行總裁,因為他,美國是唯一沒有經歷雙重底衰退的主要國家。」 柏南奇過去唯一擔任過的主管職,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經濟系主任,他常開玩笑說當系主任時最重要的決策,就是在每次開會前決定要買哪一家的甜甜圈。但在這場危機中,他的沉穩和學識發揮了力量,他成為美國救火隊的領導者。 第三,因為「大到不能倒」,他拯救了罪魁禍首。 以華爾街為首的金融業者,設計出各種複雜的衍生性商品,是釀成這次全球金融海嘯的源頭。然而,一家家大型國際金融機構財務出了狀況,聯準會卻提供金援,理由是它們的客戶牽連太多太廣,「大到不能倒。」 這政策讓柏南奇遭到最多國內責難。他後來說,在討論AIG救援案時曾氣得摔過幾次電話,「我懂人民為什麼生氣,(因)拿稅金去救它是不公平的,但當時我們別無選擇。」 他認為:「當大象倒下時,地下的草地會被壓爛!」 二○○九年,他接受電視專訪,帶著主持人回到老家,兩人坐在大街旁的行道椅沐浴著陽光,在鏡頭營造的輕鬆氣氛下,他卻說了一段嚴肅的話,「我來自一般市井民間,從未待過華爾街,華爾街對我唯一的意義是,它那裡發生的事情影響到了一般民間。」 第四幕》不只救美國,也扭轉全球經濟他一手打造史上最透明聯準會,每次會後聲明足足多出1.6倍,這位溫和卻創新的金融教皇,正是帶動美國復甦的功臣。 處理危機期間,柏南奇連週日也到聯準會上班,曾在辦公室的沙發椅上睡了一、兩夜。平時,這位全球金融教皇回家還要負責倒垃圾、洗碗盤。他仍是那個來自市井的人。 然而,二○一一年美國發生「占領華爾街」抗議行動,他還是逃不過群眾點名,指控他圖利華爾街,是造成貧富不均的元凶之一。 面對批評,柏南奇以行動回應,在第二任期內致力於金融改革法案,誓言不再發生「大到不能倒」。後來國會通過法案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聯準會也因此被賦予更多權力,例如可以管到傳統上不歸它管的保險業,提前阻止金融業把風險變大。 他,下鄉、上談話節目連最神秘的利率操作也能公開 第四,他造就了史上最公開透明的中央銀行。 過去聯準會主席談話就像猜謎遊戲,總讓市場捉摸不定。柏南奇認為,政策公開透明,才能降低市場的不確定性。於是,他是史上第一個在任內上電視談話節目、第一個下鄉舉行鎮民會議、第一個在聯準會決定利率的定期會議(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簡稱FOMC)之後舉行記者會的聯準會主席。 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統計,柏南奇時代的聯準會,比過去多說了一六二%的話。FOMC會後聲明的篇幅,從他之前的每篇平均二百七十七字,變成他任內的七百二十四字,多出一.六倍。 不像前任葛林斯班的高姿態,他把腰彎低,直接向公眾說明政策背景和對經濟前景的預測。他甚至還到軍營,對軍人和家屬說明聯準會在危機時做了什麼,並建議他們退伍時可利用政府補助計畫上大學。 「要記住,大學學歷平均比高中學歷有多一倍收入,並且少一半的失業率,」這位權力僅次於美國總統的第二號人物,用他的高地位、低身段諄諄教誨,安撫人心。 第五,他解決了危機,卻可能帶來新的危機。 柏南奇救經濟政策中,最難以蓋棺論定的,就是目前尚在退場中的「量化寬鬆(QE)」,指聯準會透過向市場購買債券來釋出資金。他任內推行三波QE,總共相當於撒了三兆九千八百億美元的鈔票出來,且許多都湧向新興市場,造成股、房等價格高漲。 印度央行總裁拉詹(Rajan)抱怨,QE成為新興國家麻煩的根源;我國央行總裁彭淮南也說它搞得全球「雞飛狗跳」,就像艘航空母艦,開出來時波濤洶湧,開回去時也波濤洶湧。 國際投資家羅傑斯(Jim Rogers)接受《商業周刊》訪問時激動表示,柏南奇不該拯救借那麼多錢的人(指造成倒債危機的房貸戶和金融機構),委屈了存一輩子錢的人。「他應該做的是讓系統自己恢復……,他做的事情,長期而言會毀了聯準會、毀了美國、毀了世界,」羅傑斯說。 他,阻擋了二次大蕭條成功讓美日歐經濟全面負轉正 QE,是柏南奇在這場危機中,實踐他學術主張的最後一個政策產品。他認為當經濟的總體需求一直無法提振時,透過QE,除了可避免通縮,還可因股價上漲、民間財富增加,間接帶動消費和企業投資。如今,美國民間消費確實有成長,但企業投資面的效果尚不顯著。 相較於一九三○年代那場資本主義的最大夢魘,這一次,柏南奇只花了不到一半的時間,就讓美國股市和經濟止跌。美國、日本、歐洲等主要國家的經濟成長率,全都在二○一○年由負轉正。他確實阻擋了第二次大蕭條。 他的方法,其實就是貫徹教科書上的基本原則:央行的任務,是在金融恐慌時,灌注資金到市場。而在巨浪狂潮的大時代裡,他就像壓不倒、吹不折的竹子般,運用其柔軟而堅韌的特質,不斷創造新工具、跨界合作、與國會溝通,才能在一個個金融機構財務連鎖炸彈引爆的巨大壓力下,堅持到底。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危機過後,柏南奇在一場校園畢業演說中,引用生物學家巴斯德的名言。他一輩子研究大蕭條的歷史教訓,彷彿就為在此時擔當大任。媒體曾形容他是全世界最有權勢的書呆子,他的回應是,「我非常自傲於書呆子的特性,事實上,這世界需要更多書呆子。」 柔軟謙和的個性,讓柏南奇在動亂時能調和鼎鼐,不閉門造車;而紮實的學術根基,則讓他在危機時擁有洞見,為所當為。這股柔韌的力量,謙卑卻不失立場,柔軟而不見怯懦,是柏南奇為我們親身示範的一堂課。 【延伸閱讀】柏老交棒葉倫,誰是背後那隻手?(文●蕭勝鴻) 為什麼葛林斯班會交棒給柏南奇?又為什麼是葉倫(Janet Yellen)接任?這只是總統偏好嗎? 按照規定,聯準會七名理事(包括主席)悉由總統提名,再送參議院同意,但實際上,由於貨幣政策有延續性,以後見之明來看,主席對誰來接他的位子,似乎講得上話,就專業領域而言,也似乎存在截長補短的邏輯。 以葛林斯班為例,由於他任內採取寬鬆政策,美國房地產市場出現十多年的大多頭,就算他在卸任時,無法預見金融海嘯,不過,如何在低利率的情況下,繼續有效的執行貨幣政策,就是繼任者的大挑戰。 柏南奇一直以來,都在貨幣領域上耕耘,雖然他選擇的「大蕭條研究」比較冷門,但因為其提出的「零利率下的非傳統貨幣政策」,在當時,算是處理低利率環境的創新看法,加上處世待人,比葛林斯班多了一份寬容及耐心,所以最後才會雀屏中選,從○六年開始接掌聯準會。 柏南奇擔任聯準會主席八年之後,時空環境已經改變,美國經濟開始快速加溫,當資產價格、短期通膨飛漲時,必定出現要求緊縮貨幣的聲浪,這時,如何說服美國國會與大眾持續寬鬆政策,成為繼任人選的重要課題。 葉倫以研究勞動市場和景氣復甦關聯性著名,在二○一三年後的多次公開演講中,她都主張即便失業率逐漸降低,但勞動市場復甦訊號不明確等理由,反對過早緊縮,在政策思維上,可以延續柏南奇的主張。 以近一年美國景氣來看,葉倫的看法是對的,所以儘管葉倫和歐巴馬總統交情不深,經濟觀點也與歐巴馬不同,但包括上百位經濟學家連署支持,連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曼也警告歐巴馬不任用她的後果,讓她出任聯準會史上第一位女主席。 【延伸閱讀】5大指標,證明他是經濟救世主 ■ 基本面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2008年:33.1 2015年:51.5(* 高於50,代表經濟擴張) 消費者信心指數 2008年:60.1 2015年:93(*消費意願增加) 失業率 2008年:7.3% 2015年:5.5%(*失業人數減少) ■ 金融面美元指數 2008年:80.87 2015年:91.66(*增13%) 美股S&P500指數 2008年:903.25點 2015年:2081.9點(*S&P500指數漲130.5%) 註1:以上均為美國數據,2015年數據中S&P500指數統計至4/13,其他指標計算至3月底註2:美元指數來源: research.stlouisfed.org/fred2/series/TWEXMMTH資料來源:聯準會 整理:蕭勝鴻 【延伸閱讀】搶救金融海嘯,3次QE撒逾100兆元——柏南奇任職聯準會時期爆發金融大事 2007年■ 8月 美最大房貸業全國金融公司爆發財務危機、法巴黎銀行三檔基金暫停贖回,全球股市崩盤,美次級房貸危機點燃全球金融風暴引信 聯準會動作與台灣政策:聯準會調降半碼貼現率和重貼現率,開啟連串降息 2008年■ 3月 投資銀行貝爾史登瀕臨破產 聯準會動作與台灣政策:聯準會為摩根大通購併貝爾史登案融資保證3百億美元 ■ 7月 美國兩大次級房貸機構房利美、房地美出現財務危機 聯準會動作與台灣政策:美政府後來接管房利美、房地美 ■ 9月 雷曼兄弟破產、AIG財務危機、Washington Mutual and Wachovia兩大銀行倒閉 聯準會動作與台灣政策: ● 聯準會融資850億美元金援AIG並使政府取得近8成股權 ● 國會否決7千億美元的TARP救援方案,美股重挫 ● 台灣:央行宣布調降存款準備率,展開連串降息 ■ 10月 冰島破產,風暴蔓延歐洲 聯準會動作與台灣政策: ● 聯準會等 6大央行聯手降息 ● 美通過TARP,後福特等3車廠請求金援 ● 台灣:行政院宣布國發基金規模由新台幣2千億擴大為1兆元,以投入股市護盤 ■ 11月 IMF年會宣布2009年已開發國家GDP平均估值-0.3%,全球經濟陷入衰退 聯準會動作與台灣政策: ● 聯準會與財政部、聯邦存款保險機構聯手救援花旗集團 ● 台灣:行政院宣布新台幣6千億元的大企業救災計畫 ■ 12月 聯準會動作與台灣政策:12月聯邦利率降到0% 2009年■ 1至3月 美國失業率攀升到7.4% 聯準會動作與台灣政策: ● 3月美股創新低,聯準會首次推出QE,注資1.7兆美元大買公債及房貸相關證券 ● 台灣:政府發放新台幣858億元消費券、提出新台幣5千億元振興經濟方案 ■ 10月 美國失業率飆破兩位數,達10.2%,創26年來新高 2010年■ 2月 歐元區危機引爆全球股災 聯準會動作與台灣政策:聯準會將貼現率和重貼現率各調升一碼,經濟仍差,維持低利率 ■ 11月 美通膨走跌,市場憂慮恐陷通縮 聯準會動作與台灣政策:聯準會第2次QE,規模6千億美元 2011年 ■ 9月 占領華爾街運動,抗議金融危機下的貧富不均 聯準會動作與台灣政策:聯準會推出6,670億美元的「扭轉操作」,賣短債、買長債,鼓勵銀行向中小企業放貸 2012年■ 9至12月 美全年失業率降到8%左右,仍處高點 聯準會動作與台灣政策: ● 聯準會推出第3波QE(3波總計3.98兆美元,約合新台幣124.6兆元),續買公債直到失業率降到6.5%以下 ● 台灣:行政院成立振興股市專案小組,推連串措施 2014年■ 10月 美失業率降到6%以下 聯準會動作與台灣政策:聯準會宣布QE退場;各界預計美將於2015年中升息 整理:田習如 【延伸閱讀】「我來自南方市井小鎮,從沒待過華爾街!」——柏南奇求學、任職大事紀 ● 出生 1953生於喬治亞州猶太家庭,父親是藥師,母親是小學老師 學術能力測驗,差點滿分》● 18歲 學術能力測驗(SAT)達1590分,差10分滿分● 22歲 哈佛經濟學碩士畢,拿書卷獎冷門學者,與諾貝爾獎無緣● 26歲 麻省理工大學經濟學博士畢,任教史丹佛大學● 32歲 任教普林斯頓大學,後來擔任經濟系主任,並經參選成為蒙哥馬利學區教育委員 小布希青睞,入主聯準會》● 49歲 小布希任命為聯準會理事● 52歲 小布希任命為經濟委員會主席,在總統身邊參謀● 53歲 接任聯準會主席● 55歲 金融危機爆發,開啟連串措施維持金融體系流動性● 56歲 家鄉狄倫的一個高速公路交流道被命名為Ben Bernanke交流道● 57歲 獲選時代雜誌2009年度人物;連任聯準會主席 解救金融海嘯,功成身退》● 61歲 聯準會主席交棒給葉倫,任職布魯金斯研究所 整理:田習如 |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5-5 09:09 編輯 幹貨 |中國體育產業即將爆發,規模不止5萬億! 作者:楊仁文 根據46號文規劃,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產值將達到5萬億元。中國體育產業為什麽會爆發?在什麽情況下會爆發?第二,中國體育產業的“大魚”在哪里?千億市值上市公司會是誕生於哪些核心領域?第三,中美、中外體育產業的差異?中國體育產業的未來圖景? 以下內容為方正證券傳媒與互聯網行業首席分析師、董事,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楊仁文在新財富【來吧】“大體育產業投資機會——體育O2O”沙龍上的演講。 嘉賓介紹: 楊仁文,方正證券傳媒與互聯網行業首席分析師、董事,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業界名號“體育哥”,持續地專註於“互聯網+體育、娛樂、營銷、教育、硬件、金融”等領域研究,代表作有全球互聯網巨頭商業史系列《動漫巨頭:迪士尼》(158頁PPT)、《遊戲巨頭:美國藝電和動視暴雪》(280頁PPT)等,體育產業系列專題研究-戶外、足球、籃球、路跑等。 演講主題:尋找中國未來體育產業巨頭 大家好,我是方正證券互聯網與傳媒行業首席分析師楊仁文,大家喜歡叫我“體育哥”。很榮幸參加新財富雜誌社舉辦的“大體育產業投資機會——體育O2O”沙龍做分享,今天這麽大一個會場都坐滿了,說明體育產業是一個現在關註度非常高的產業,包括最近,世界最著名的兩大拳王——梅威瑟與帕奎奧之間的“拳壇世紀大戰”備受關註。 作為賣方分析師,主業一般主要是研究上市公司、研究股票,但是我個人做二級市場研究的時候更喜歡去作一級市場的研究,包括更喜歡跟像邱秋(樂奇足球創始人)這樣的90後創客交流,因為我覺得“世界是他們的”,我是80後的,每次面臨90後,我還是有很強的危機感。我很喜歡跟一級市場的朋友交流,因為這是一個很真實的存在。 關於體育產業這一塊,今天來的各位朋友有不同的類型,很有必要從整個大的層面、從全球角度,就整個體育產業是一個什麽樣的圖景作一個掃描,包括未來千億市值的上市公司會誕生在具體哪些細分領域。今天分享嘉賓還有樂奇足球CEO邱秋,他們創業領域是互聯網體育,所以很多涉及到互聯網方面的經驗,邱總是專家。還有位分享嘉賓是運動天地創始人楊建波,他是站在體育產業孵化器角度做分享,這個產業以後起來的話這個領域也會有很大的機會,比如之前的遊戲行業就誕生了很多的孵化器或者是自媒體+孵化器的模式。 講到體育產業大家很清楚,真正整個市場資本圈或者產業對體育產業關註的提升是在去年9月份,一個是國務院常務會議,第二是後面有一個46號文,還有後面是足球改革的整體方案,其實是一波一波地推動整個體育產業變革。但其實,我們在整個市場還沒關註體育產業的時候,在2014年6月份就開始調研虎撲網,2013年的時候我們就對互聯網彩票做了幾十場調研,形成了系列深度報告。當然從整個上層的角度來看,我覺得不同的人看這次體育改革的訴求其實是有一點不一樣的,從整個上層來看,因為中國的經濟面臨很大的下行壓力,所以整個上層他是希望尋找一些新的產業,來尋找推動整個經濟發展的一些新的動力,所以體育產業成為他們看上的一個新的領域,這是第一個。現在大家都在說未來中國體育產業是5萬億,這個5萬億的算法說法不一,其實我個人認為中國體育產業規模應該不止5萬億。 我們今天分享的主題,主要是圍繞三大主線展開:第一,中國體育產業為什麽會爆發?在什麽情況下會爆發?第二,中國體育產業的“大魚”在哪里?千億市值上市公司會是誕生於哪些核心領域?第三,中美、中外體育產業的差異?中國體育產業的未來圖景? -------------------------------------------------------------------------------- 焦點1:中國體育產業為什麽會爆發?在什麽情況下會爆發? 記得在去年9月、10月,我講中國體育產業爆發的時候,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個笑話,因為在過去那麽多年中國體育產業其實很艱難的,包括很多人熬不住了轉行了,離開了體育產業。這涉及到一個問題,中國體育產業會不會爆發?在什麽情況下會爆發?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其實很難說清楚,但又必須首先要說清楚的問題。 每次我講到中國體育產業爆發,都很喜歡拿它跟中國電影產業進行對標,因為太多相似!我本身就一直是研究文化傳媒互聯網,所以電影產業我們研究非常深入。如果回到10年前,當時大家對中國電影產業其實並非很有信心,或者說對中國電影產業市場規模能上千億是沒有這種預期的!5年前,國產電影票房能做到3-4億,已經算大片。那什麽時候開始,我們認為中國電影產業開始爆發呢?這其實是有一些標誌性的事件,這些標誌性的事件是國產電影票房開始上7億、上10億,這個時間點發生在2012年底、2013年的時候,當時《畫皮2》,還有《泰囧》,還有幾部國產片突然連番爆發。之前中國的電影能夠票房上3、4億就算大片了,那個事情發生以後覺得好像上7、10億也是很普通的事情。為什麽中國的電影產業在那個時候突然爆發了呢?後面其實是有很多的東西在累積的,大概有三四個方面的因素: 1、這些影片爆發之前2、3年,當時整個產業界和資本圈正在討論一個機會,大家都認為中國影院行業存在很大的投資機會,導致很多的產業資本大舉殺入影院這個行業,開始投入建設影院。正好在這些國產片上的時候,中國的熒幕數上來了,熒幕數反映的是一個基礎設施問題。如果你有一部好的片子,如果你看電影要跑到5公里之外去看,他電影的票房肯定會大打折扣的。如果你現在有好的片子,然後你到附近可以看到電影,他整個的票房比會起來。所以第一個是熒幕數在那個時候起來了。 2、內容方面的因素。正好是在那個時間段當時有很多比較接地氣的片子比較符合整個新一代大眾消費需求出現了,這是內容的供給。 3、社交媒體的普及,包括微博、微信的普及。社交媒體不發達,很容易“酒香也怕巷子深”,票房可能起不來。社交媒體的普及,內容好,口碑、話題很容易起來。 4、中國老百姓對文體娛樂消費的需求其實是非常饑渴的,這種需求遠沒有得到滿足。很多人都會說這個片子好像拍得也一般,為什麽票房還上了10億?這里面其實反映的就是一個人口紅利,這麽多人對這個東西有這麽大需求,只要你提供的內容能夠基本滿足你的需求,那麽他的商業價值和商業空間就會起來,這里面其實反映的是一個人口紅利。 回到剛才講的體育產業,體育產業爆發跟電影產業很類似: 第一、體育基礎設施一定要上來。這是包括樂奇足球也好可能會去解決的一個事情,怎麽樣最大化場地資源價值。所以我們看到46號文里面明文規定人均體育場的面積不低於2平米,這是在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能滿足人們需求的體育賽事內容供給。說到中國體育產業的內容供給,說到中國足球,很多人很容易“呵呵”兩聲。上次亞冠,有幾場比賽踢得不錯,整個民眾的關註度劇烈提升,這里面其實跟中國電影產業非常類似,我不需要你水平太高,我就可以讓你有足夠的關註度和足夠的商業價值,這里面其實反映的是一個人口紅利在里面。 第三、互聯網、社交媒體的普及。因為中國的體育產業跟美國的體育產業不一樣的,美國的體育產業是在傳統媒體時代誕生的一個成熟的產業,它現在已經是個成熟產業;中國的體育產業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始崛起的一個新興產業,這是很大的一個不同。 第四、大眾到了對文體娛樂有巨大需求階段。中國民眾對體育消費的需求其實在快速提升,說電影需求爆發,可以去影院看看經常的、需要長長的排隊購票場景就可以看出。怎麽觀察中國民眾對體育消費需求正在爆發呢?比如,以前大家朋友圈可能會曬去哪兒玩,現在越來越多人曬今天跑了全馬半馬,這越來越變成一個普遍的現象。 還有一個更值得提的例子——中國廣場舞的泛濫。廣場舞的跳舞群體主要是大媽和大爺,因為體育是有社交功能的,廣場舞部分反映的是這群體的“空虛寂寞冷”,而且這個群體還是有一定的閑、也有一定的錢,所以對休閑運動的需求開始爆發。 而且,中國的90後、00後這一代是富有的一代,跟70後、80後是不一樣的,70後、80後還是比較苦的一代,中國體育產業希望是在90後、00後甚至是10後,這是一個全新的群體,正在改變中國體育產業。比如北京國安出現了越來越多的00後、90後球迷。 為什麽我看好體育產業爆發,我覺得中國體育產業爆發跟中國電影產業爆發是一樣的,幾大關鍵因素在持續累積,達到一定點的時候,因為某些現象級的賽事和現象級的東西,會開始成為一個拐點,會引發爆發。 -------------------------------------------------------------------------------- 焦點2:中國體育產業“大魚”在哪?千億級市值上市公司在何方? 每次講體育產業的時候,我都會舉娛樂產業的例子。體育產業鏈跟娛樂產業鏈高度相似。我們之前研究了迪士尼,寫了一篇影響力非常大的商業史報告《動漫巨頭:迪士尼》(158頁PPT),A股很多上市公司董事長、高管閱讀後都給予很高的贊譽!迪士尼現在市值大概是1萬億人民幣(大約1800億美金),是一個非常大的巨頭,迪士尼身上集合了幾乎各種娛樂業務形態,是全球娛樂產業的標桿。如果把迪士尼真正研究清楚了,基本上對整個娛樂產業變遷規律、商業模式、創意產業管理會有深度認知。 簡單說,娛樂產業鏈可以分為三、四層。產業鏈最上層,也是第一層是IP。關註娛樂產業的同學都知道IP是什麽,IP翻譯成中文就是版權或者是知識產權,背後代表的是粉絲經濟。一個人可以是一個IP,比如說姚明,他後面是一個強大的粉絲群體;一首歌也可以是一個IP,比如《同桌的你》,寄托的是70、80後一代的回憶。IP再下來可以開發成電影、或者是遊戲、或者是動漫,就是內容的生產,這是產業鏈第二層。有內容之後就要涉及到內容的傳播,就涉及到媒體,所以第三層是媒體,媒體又包括電視媒體、包括互聯網媒體,當然還包括影院,包括其他的劇場,這些都是一個渠道、一個媒體。媒體再往下就是第四層,主要有兩個東西,一個東西是主題公園;還有一個是消費衍生品,比如玩具。因為你有了IP之後可以授權可以生產玩具。你會發現整個娛樂產業的產業鏈是從上往下,最上面是IP,IP下來是生產內容,內容生產了,涉及到傳播是媒體,媒體再往下是主題公園和消費衍生品。 體育產業跟這個是一樣的,體育產業最上遊也是IP,比如一個球星或者是一個賽事都是一個IP,他背後代表了一個龐大的粉絲群體。再往下就涉及到體育產業內容生產就是一個賽事的整個組織過程,比如說電影他的結果是可提前預知的,但是你的比賽除非你操控,它是有懸念的,相當於一場真人秀節目。IP再下是賽事,有了賽事之後要傳播,傳播就涉及到媒體,媒體分成幾種,一種是電視媒體,在國外電視媒體肯定是一種主流媒體,中國新媒體反而有更大的機會。新媒體又涉及很多種,一個是視頻網站,比如樂視;還有就是社區,比如虎撲、樂奇。體育產業再往下,對應著娛樂產業主題公園的是健身場所,還有一個是對應著娛樂產業的衍生品就是體育用品、智能硬件。 整個我們可以看到體育產業整個產業鏈最上遊是IP、賽事、媒體、健身場所,然後是體育用品,這樣一條鏈條下來,周邊產業包括彩票、培訓、中介、保險等等,構成了一個龐大的、高度跨界的、未來的超級產業。 自從整個體育產業關註度起來以後,大家都在想體育產業的肥肉在哪里?似乎找不到特別賺錢的現成公司。於是,大家很容易會陷入一個困惑,中國體育產業真的有機會嗎?體育產業跟之前關註度很高的遊戲產業不一樣,遊戲產業變現能力起來非常快,體育產業從整個培育到變現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需要耐心。 在我剛才講的那些產業鏈環節里面,中國的體育產業哪些領域可能是有大的機會,我認為有幾個層面。剛才講的IP層面可以看到,那些大的比如說足球、籃球、拳擊、騎行、路跑等等,市場規模肯定是非常大的,因為這個可以看國外,比如說NBA,比如說英超,那個市場都很大。 關於這一點,很多人可能會質疑,中超和CBA能跟國外比嗎?我覺得還是要回到剛才講的電影產業商業邏輯。其實一個東西的商業價值跟他的觀賞水平並不是一個等同的關系,也許你NBA或者是英超可能是觀賞水平是最高的,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紅利的情況下,有可能中國的足球和籃球,你的觀賞水平只是別人的幾分之一的情況下,你的商業價值可能是趕超別人的。 整個大的IP層面,籃球、足球那些大的項目商業價值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從全球、尤其中國來看,我們都看到有一個問題比較尷尬,很難找到上市公司擁有這種超級IP。國外有比較大的市值上市公司是俱樂部,比如說曼聯,曼聯的市值大概是160億。回到中國來看,中超和CBA聯賽所有權和運營權放到上市公司體內,目前看比較難發生。大家在想在整個賽事的層面,對於我們很多公司來說,這種大的機會在哪里。 最近有一個新體育產業,大家越來越關註,我認為有可能成為一個大的超級IP,就是電競這個產業。電競雖然現在的商業價值還沒有起來,但是整個粉絲群體非常大,特別是90後、00。對於90後、00後來說,跟60、70、80後可能有很大不一樣,因為90、00後真的是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可能在他們眼中,電競跟足球、籃球沒有任何區別,甚至更有親切感。比如,金亞科技旗下的WCA,今年直播用戶會覆蓋1億人口(不是人次)!我相信它的未來商業價值一定會起來,而且會非常大。所以我個人認為在整個體育產業涉及到賽事IP層面,千億級市值公司可能誕生在電競行業。 第二個環節是我剛才講的媒體,我認為媒體是第二個可以誕生千億市值上市公司的領域。媒體分為電視媒體和互聯網媒體,電視媒體在國外有曲線上市公司,我們知道全球最大的體育媒體是ESPN,它是在迪士尼旗下,迪士尼現在市值是1萬億人民幣;如果你把ESPN單獨拿出來,這個公司的市值也得幾千億。所以我認為第二個領域能誕生千億市值的上市公司一定是發生在跟媒體相結合的領域。 在國內跟電視媒體相結合的上市公司很難找,因為國內的電視臺是不能上市的,可能跟他相關的就是一些營銷公司,做廣告代理的那些公司,因為他們可能拿了央視或者是衛視代理權,然後拿那個代理權再去找體育版權,然後再去播出。但可能面臨一個可持續性的問題,比如說過了5年之後那個媒體資源不是你的,怎麽辦,如何掌握核心資源,這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我覺得國內跟媒體相結合更大的機會點是出現在互聯網媒體這一塊。第一個是視頻網站,比如樂視,一直在大舉拿體育版權,其實在複制電視媒體ESPN的模式。還有一個是社交網站、社交平臺,如果你用戶量能夠達到幾千萬,這個商業價值也可能會出來。當然大家也在思考,現在有一些體育社區用戶量很大,怎麽變現,怎麽變成一個很大的蛋糕?最近也註意到這種做線上的公司開始在做線下,跟線下結合。因為體育行業跟其他行業不一樣,它的線下屬性其實是很強的,線下賽事是一個內容、一個入口,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認為,跟媒體相結合的領域,會是誕生千億市值上市公司的領域。 第三個誕生千億市值上市公司的領域,會發生在跟體育用品相結合的公司,包括智能硬件。這在國外已經有成熟的上市公司了,比如耐克、阿迪達斯,比如VF、UA,這些公司都是千億市值人民幣級的。 還有幾個領域也會誕生很大機會,一個是彩票,彩票的空間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彩票他涉及牌照問題,最近網絡售彩基本停了,牌照的發放會決定你蛋糕的切分,比如你發的牌照非常多,切的人非常多,如果你發得非常少,就幾個人切蛋糕,整個的蛋糕就很大了,作為一個上市公司很容易切到一個比較大的市場份額,市值可能會比較大。 還有一個領域按邏輯上是有很大的機會,但是現實中有很多的難點需要突破,就是體育培訓,體育培訓算是一個素質教育,如果應試教育方面,你參考新東方、好未來這些公司,體育培訓也會誕生這種大公司,邏輯上是這樣的,但是現實中有些問題需要突破、解決。 -------------------------------------------------------------------------------- 焦點3:中美體育產業的差異?中國體育產業的未來圖景? 最後我再分享一個觀點,這個看起來有點虛,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共識: 第一,體育產業具有深度跨界融合特性。很多人到現在說體育產業僅僅是限於狹義的體育產業,體育產業跟娛樂產業、跟營銷、跟教育、跟硬件、跟場所、跟彩票、跟旅遊,還有包括保險,其實關聯性非常強,如果你把這些東西有機地融入在一起,然後基於互聯網這樣的平臺,會誕生很多新的商業模式。我認為中國體育產業會有更多深度的跨界融合,我知道有一些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已經開始在做這樣的事情。 第二,現在對中國足球、籃球這種競技性的體育賽事商業價值期待很大,但其實如果仔細研究NBA、英超,你會發現,這種競技體育的商業價值的爆發是一個生態體系的重構過程,是從下往上從上往下一個體系的構建過程,需要智慧、魄力、需要商業化力量的主導,包括站在全球角度去影響中國足球產業。還有就是,大眾型體育賽事商業價值到底有多大?比如路跑這個市場有多大?在國內找不到數據,我們做了一個測算大概是400、500億的規模。是不是中國的路跑市場僅限於400-500億呢?我個人認為有可能超過,前提一定是有很多新的東西要進來,讓路跑不再僅僅是一個路跑的事情,有更多的元素融入進來,它的商業價值可能就會放大。 第三是絕對不容忽視的海量人口紅利。很多人經常會質疑,中國體育賽事水平差距那麽大,這個價值怎麽起來,其實這個跟以前大家在質疑中國電影產業是一樣的問題,大家也是質疑中國電影這麽爛,怎麽票房也有上10億,而且我相信國產片應該不會很久,有可能會出現20億的票房的片子。這里面內容肯定是很重要的,但是更大的一個因素還是一個人口紅利在里面,這個意味著,歐美有的商業模式中國基本可以有的,中國沒有的商業模式中國是可以創造的。就像我們之前也在研究中國公司在海外做互聯網,有個觀點很有意思:在一些小的人口國家,很多商業模式是不能實現的,因為人口太少了,中國很多的商業模式都能夠走通,是因為中國人口基數特別大。 第四點,我自己感覺中國體育產業的希望還是在90後、00後,我們70、80後基本上墊一下底完事了,新一代的群體更有爆發力。 第五點,歐美體育產業是傳統媒體時代崛起的成熟產業;中國體育產業還是一塊處女地,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始崛起的新興產業,需要我們重新創造!中國體育產業的爆發才剛剛開始,期待中國第一個千億級市值體育上市公司誕生! 以上是我作為體育產業分析師的一些基本分享,未來我們會做更深度的分享,謝謝大家! 來源:新財富雜誌 |
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下稱“金磚銀行”)近日捷報頻傳——上海秘書處地址和印度行長以及中國副行長人選紛紛浮出水面。
5月12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歡迎印度正式提名卡瓦曼·卡馬特(K.V. Kamath)為金磚銀行候任行長,並期待卡馬特盡快進駐上海,帶領金磚銀行前期管理小組開展籌建工作,中方將為該行籌建及卡馬特在上海開展工作提供全力支持。
更值得註意的是,外交部稱中方已於日前提名祝憲擔任金磚銀行中國籍副行長。“祝憲先生曾先後在中國財政部、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工作,具有豐富的國際合作經驗,相信他能和金磚銀行行長和其他副行長一道,加快推進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工作,使其盡早投入運行。”華春瑩表示。
那麽副行長人選祝憲的履歷如何?
據悉,祝憲於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之後長期在財政部工作,並官至財政部國際司司長。
之後祝憲在國際金融機構的工作經歷也非常豐富。公開資料顯示,1999年-2001年,祝憲出任駐世界銀行中國執行董事,2001年-2002年期間任職於亞洲開發銀行,2002年加入世界銀行,先後擔任過世行太平洋島國和孟加拉國的區域代表。
此前便有知情人士稱,2015年5月,中方已經提名現世界銀行副行長兼世行集團首席道德官、原財政部國際司司長祝憲出任金磚銀行副行長,金磚銀行秘書長一職很有可能由中方副行長擔任。
祝憲
由祝憲履歷可知,金磚銀行在人員選擇上同亞投行的標準相似——按照多邊國際金融機構的高標準,擁有多處多邊機構工作經驗,精通中西文化。
與祝憲經歷相似,候任行長卡馬特從1988起在亞洲開發銀行任職,先後負責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孟加拉國及越南的項目。此外,他還擔任過印度第二大銀行印度工業信貸投資銀行(ICICI)的CEO,印度第二大IT服務公司印孚瑟斯技術有限公司(Infosys Technologies Ltd)主席。
回顧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金立群的個人履歷,其與祝憲的經歷也非常相似。金立群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為英語文學碩士,歷任財政部副部長、財政部長助理、財政部世界銀行司司長、世界銀行中國副執行董事、中國投資公司監事長等。
至此,經過長時間的醞釀,金磚銀行終於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行長副行長人選基本敲定,金磚銀行也即將大戲開演。根據新華國際解讀,由於金磚銀行各成員國國情不一,戰略考慮不同,金磚銀行一事曾經“好事多磨”。如今,資金規模、出資額、行址等關鍵問題落實,行長和副行長等高管陸續到位,一個非西方參與的國際金融機構已是呼之欲出。
金磚銀行的職責有兩個:一是促進金磚國家和非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與亞投行相似,其對象都是“發展之中”的國家,公路、鐵路、能源等基礎設施欠缺,相應的資金需求很大;二是要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改革。這個職責不是一般的開發性銀行所能承擔的。金磚國家搞財金合作,既是為了可在國際經濟金融動蕩時“抱團取暖”,也是為了代表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組團抗爭”,打破西方在全球經濟治理結構中的壟斷地位。
值得註意的是,金磚銀行將汲取西方老牌多變機構的經驗教訓,避免如過度政治化、官僚主義嚴重等問題,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謀福利,不是國際舞臺的“搶食者”,而是要成為國際金融機構的有效“補充”。
金磚銀行初始資本金為1000億美元,由五個創始會員國平均出資;金磚銀行總部設在中國上海,並在南非建立金磚銀行區域中心。根據金磚國家共識,金磚國家 開發銀行將設1名行長、4名副行長,首任行長由印度提名產生,首任4名副行長分別由巴西、中國、俄羅斯、南非提名產生。而金磚銀行首任行長五年輪換一次; 首任理事會主席由俄羅斯人擔任,首任董事會主席由巴西人擔任,各成員國在金磚銀行中的平等權利得到體現。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846
在宣布獲得賽伯樂投資集團和重慶北部新區產業投資基金26億元融資之後,豬八戒網創始人朱明躍表示,“在C輪融資完成的同時,我們會立即啟動去VIE的工作。”此前,豬八戒網準備在納斯達克上市,此次融資完成後,豬八戒網將啟動境內上市計劃。
朱明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只要啟動拆VIE的工作,就相當於啟動了上市的準備,沒有一家公司它會花幾千萬元的律師費,花半年的時間,把VIE的架構拆了。可以認為當我們啟動拆VIE的時候實際上就已經啟動了上市的準備工作。”
2011年IDG投資1000萬美元後,為了在納斯達克上市,豬八戒網就開始布局海外。對於即將拆除VIE架構,朱明躍說,在這些戰略投資者中,只有IDG是美元基金。“IDG既有人民幣基金,也有美元基金,他們可以左手倒右手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該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
今年5月7日,國務院公布了《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鼓勵符合條件的互聯網企業在境內上市。6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幹政策的意見》,提出要推動特殊股權結構類創業企業在境內上市。研究建立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高新技術企業到創業板發行上市。
朱明躍向第一財經記者說,“隨著註冊制即將推行,我想估計有上百家公司都在蠢蠢欲動,會轉移到國內上市,那麽互聯網公司到底怎麽來估值,我想已經提到了不管是證監會也好還是證券交易所也好的議事日程上,我相信國內的資本市場也越來越成熟,對於我們這種平臺級的互聯網公司,會有一個合理的估值。”
朱明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14年豬八戒網的營收將近1億元,2015年我們的利潤會到1個億。“我們希望的是在今年能夠把服務的買家數從300萬家推到1000萬家,在交易規模上我們希望今年能夠過百億元。”
此次C輪融資,豬八戒網估值超過百億元,預計賽伯樂將獲得約10%的股份。朱明躍沒有公開目前的股權架構,他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個明年我們就公開了,總的來說的話管理團隊還是絕對控股,過去的投資方不管是IDG也好還是天使投資人熊新翔,他們都在這里面持續的看好,他們都認為未來豬八戒是一個千億級的公司。”
在豬八戒的商業前景上,業內往往將其與淘寶網類比。不過,朱明躍表示,豬八戒網與淘寶網商業模式上有很大不同,“原因在於實體商品的交易它遵循的是一個量的邏輯,服務交易根本就不是按量的邏輯來做,是極大地受到賣家的產能限制,每一筆交易都是個性化訂制,因此我認為不可能完全的用實體電商這個邏輯來看待服務交易。”
朱明躍說,“曾經有一個賣家花了一點廣告費在我們首頁的焦點圖那里買了一個廣告,結果一天的時間拿到了300多個訂單,那麽後面的結果是什麽呢,這300多個客戶都來投訴這個賣家沒完成工作。”他認為,做服務的眾包交易不能完全走他們的路,必須走出自己的道路。
但是,朱明躍也表示,“平臺的交易規模的倍數增長,不會因為服務交易個性化定制的特點而受到制約,原因就在於我們雖然每一個交易它需要個性化定制,每一個賣家它的產能是有限的,但是我們可以利用平臺的力量去匯聚更海量的賣家加入到這個平臺。使得我們整個交易規模它每年的增長都是倍增的。”
其實,豬八戒網的業務架構上仍然有著淘寶的影子,比如推出天蓬網。朱明躍說,天蓬網之於豬八戒網,就相當於天貓之於淘寶。“豬八戒是一個中低端的服務交易,也就是它服務的是中小微企業的需求,整合的主要是個人設計師、工程師或者是工作室,機構相對來說也比較少,但是隨著服務交易的互聯網化的迅猛發展,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中大型企業需要通過豬八戒來眾包他的需求,這個趨勢非常明顯。”
因此,“豬八戒有另外一個沖動,我們確實希望能夠進入到主流的服務交易市場,一定要讓中國上百萬家廣告公司、設計公司、科技公司在豬八戒網上來提供服務,我們就必須對市場進行分層,豬八戒網可能就成為中低端一般的服務交易的市場,而天蓬網就是相對高端的服務交易市場。”朱明躍說。
不僅如此,豬八戒網還推出“易極付”的第三方支付,和華泰保險合推出“雇主保障險”,和重慶銀行推出的信用貸款產品“賞金貸”。朱明躍向第一財經記者說,一個平臺做到最後,幾乎就三個東西,第一個東西它就是一個生態,第二個一定是大數據,第三個,所有的平臺未來都是金融公司,都和金融密不可分。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8636
作者:陈益刊
建筑业、房地产业、生活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四大行业营业税改增值税(下称“营改增”)总方案即将公布,这将直接影响四大行业800余万户企业,涉及年营业税税额1.6万亿元。
普华永道中国中区流转税业务主管合伙人李军告诉本报记者,估计6月下旬财政部和国税总局把四大行业的“营改增”草案上报国务院。若进展顺利,预计这个草案最快可能在未来两周内出台。
四大行业税率基本确定
四大行业“营改增”首先会出台一个框架性文件,随后(1个月内)各个行业营改增的细则会公布,最终四大行业正式施行。
“现在‘营改增’推行的时间很紧张,我们估计四大行业‘营改增’会在第四季度正式施行,最早是10月1日。”李军称。
5月份,《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将“营改增”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等领域。
四大行业的增值税税率基本的倾向性意见已经形成。针对一般纳税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增值税税率为11%,生活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则为6%。
目前,建筑业实行3%的营业税税率,房地产业、生活性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实行5%的营业税税率。
李军与他的团队今年第一季度对近20家房地产企业做的一项“营改增”问卷调查显示,受访企业最担心“营改增”带来税负明显上升,其次则是政策实施时间未定,准备时间不足。
受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等因素,一些建筑业内部测算发现,营业税税率从3%调整至11%的增值税税率,短期税负可能上升。
李军表示,房地产行业若适用11%的增值税税率,在土地、人工、土建材料等可能无法获得进项抵扣或进项抵扣有限的情况下,税负很可能上升。
不过,官方推行“营改增”的目的就是减少重复征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有超过95%的试点纳税人因税制转换带来税负不同程度下降,减税898亿元;原增值税纳税人因进项税额抵扣增加,减税1020亿元,合计减税1918亿元。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曾估算,若“营改增”覆盖至所有行业且税率调整完善后,将有9000亿元到1万亿元的减税空间。
关键细节问题受关注
相对于增值税税率,企业更加关注增值税的进项抵扣范围等细节问题。因为,这将直接决定企业税负增减。比如,房地产企业更关心成本支出中的大头——土地购置费能否抵扣。
普华永道的调查假定房企开发成本(包括土地、建筑安装、装修等成本)占收入的比例为60%,其中40%为土地成本,其余成本可全部抵扣。据此,“营改增”后,若土地成本不能抵扣,企业税负较之前上升2个百分点。而土地成本可以抵扣,税负较之前下降0.6个百分点。
“目前看起来土地购置费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政策制定者高度重视,我们估计会相应予以考虑,如果完全没有抵扣将对企业产生很大影响。”李军称。
另外,房地产企业的新老项目如何划分,老项目税务如何处理等问题都是企业关心的问题。
“分行业‘营改增’细则里会提到主要的税务处理,但不一定面面俱到,一些具体问题会先出一个指引性规定,各地在实务上难免会出现不同操作,之前其他行业‘营改增’也出现过这种情况,后续一两年时间内根据出现的具体问题对政策进一步调整。”李军称。(第一财经日报)
格隆汇声明: 本文为格隆汇转载文章,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16亿中国人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8636
作者:陈益刊 普华永道中国中区流转税业务主管合伙人李军告诉本报记者,估计6月下旬财政部和国税总局把四大行业的“营改增”草案上报国务院。若进展顺利,预计这个草案最快可能在未来两周内出台。 四大行业税率基本确定 四大行业“营改增”首先会出台一个框架性文件,随后(1个月内)各个行业营改增的细则会公布,最终四大行业正式施行。 “现在‘营改增’推行的时间很紧张,我们估计四大行业‘营改增’会在第四季度正式施行,最早是10月1日。”李军称。 5月份,《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将“营改增”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等领域。 四大行业的增值税税率基本的倾向性意见已经形成。针对一般纳税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增值税税率为11%,生活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则为6%。 目前,建筑业实行3%的营业税税率,房地产业、生活性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实行5%的营业税税率。 李军与他的团队今年第一季度对近20家房地产企业做的一项“营改增”问卷调查显示,受访企业最担心“营改增”带来税负明显上升,其次则是政策实施时间未定,准备时间不足。 受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等因素,一些建筑业内部测算发现,营业税税率从3%调整至11%的增值税税率,短期税负可能上升。 李军表示,房地产行业若适用11%的增值税税率,在土地、人工、土建材料等可能无法获得进项抵扣或进项抵扣有限的情况下,税负很可能上升。 不过,官方推行“营改增”的目的就是减少重复征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有超过95%的试点纳税人因税制转换带来税负不同程度下降,减税898亿元;原增值税纳税人因进项税额抵扣增加,减税1020亿元,合计减税1918亿元。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曾估算,若“营改增”覆盖至所有行业且税率调整完善后,将有9000亿元到1万亿元的减税空间。 关键细节问题受关注 相对于增值税税率,企业更加关注增值税的进项抵扣范围等细节问题。因为,这将直接决定企业税负增减。比如,房地产企业更关心成本支出中的大头——土地购置费能否抵扣。 普华永道的调查假定房企开发成本(包括土地、建筑安装、装修等成本)占收入的比例为60%,其中40%为土地成本,其余成本可全部抵扣。据此,“营改增”后,若土地成本不能抵扣,企业税负较之前上升2个百分点。而土地成本可以抵扣,税负较之前下降0.6个百分点。 “目前看起来土地购置费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政策制定者高度重视,我们估计会相应予以考虑,如果完全没有抵扣将对企业产生很大影响。”李军称。 另外,房地产企业的新老项目如何划分,老项目税务如何处理等问题都是企业关心的问题。 “分行业‘营改增’细则里会提到主要的税务处理,但不一定面面俱到,一些具体问题会先出一个指引性规定,各地在实务上难免会出现不同操作,之前其他行业‘营改增’也出现过这种情况,后续一两年时间内根据出现的具体问题对政策进一步调整。”李军称。(第一财经日报) 格隆汇声明: 本文为格隆汇转载文章,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16亿中国人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建筑业、房地产业、生活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四大行业营业税改增值税(下称“营改增”)总方案即将公布,这将直接影响四大行业800余万户企业,涉及年营业税税额1.6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