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五大股份制銀行2014年年報業績快報大PK 櫻桃之王

http://xueqiu.com/3105698726/36652386
截止2月13日晚間,五大股份制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的2014年年報的業績快報都披露完畢。這裡將這些快報放在一起對比下:

注1:浦發銀行四季度(12月)發行了150億元優先股。所以會增加相應的增長率(包括淨利潤,股東權益,總資產,營業收入等)。
注2:招商銀行2013年9月5日實施10配1.7股,此影響已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年度週期。但考慮到13年4季度不可能充分的利用這部分資源,所以最能反應招行同比變化的實際水平要等到2015年一季度了。

淨利潤(按季度)趨勢圖
民生銀行和招商銀行的四季度單季淨利潤都出現了負增長。銀監會剛出的數據顯示,整個銀行業第四季度淨利潤單季增長也是負增長-2.06%。



股東權益

浦發快報披露的股東權益是包括剛剛發行的優先股150億的結果,如果扣除此的影響的話,浦發的同比變為19.93%,環比變為5.95%。



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
銀監會披露的最新四季度銀行整個行業的ROE為17.59%。
ROE不論同比環比都呈現了下降的態勢。這個應該和央行的不對稱降息有一定關係。



不良貸款率
銀監會剛披露的股份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12%



總資產
民生銀行總資產同比增速最快



營業收入(按季度)
浦發銀行營業收入同比增速最快。



@櫻桃之王 的滾雪球目錄: http://xueqiu.com/3105698726/330160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294

大盤節後五大猜想,布局投資方向正當時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424

大盤節後五大猜想,布局投資方向正當時
作者:陳傑


今年春節假期結束後緊接著就是“兩會”的召開(3月3日),這將是窺探“十三五規劃”的一次重要時機,對於投資者布局全年乃至更長期的投資方向都意義重大。因此,我們想簡單談談對春節之後的全年策略節奏的一些猜想。


猜想一:在“存量經濟”的環境下,分母因素(估值)仍然遠重要於分子因素(盈利),政策面和流動性的變化仍將是市場的主導力量。今年1月以來,隨著A股市場陷入震蕩格局,很多投資者認為A股轟轟烈烈的估值修複行情已經結束,接下來市場趨勢將主要受基本面影響,即市場的核心驅動因素將由“分母因素”轉向“分子因素”。但我們認為,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已從“增量經濟”模式轉向“存量經濟”模式,作為“分子因素”的基本面將始終處於窄幅波動的格局,不管其是向上還是向下,對市場的影響權重都不會太大。相反,隨著中國經濟步入產業轉型和改革深化的階段,宏觀調控的基調、流動性的松緊、產業政策的導向都將會發生明顯的變化,這些變化雖然不會很快作用於基本面,但卻會迅速改變投資者的預期,從而對股市和行業的估值產生更為劇烈的影響。因此,我們相信2015年仍將是“分母因素”遠遠重要於“分子因素”的一年。


猜想二:春節後的兩個月,大盤指數有望從“垃圾時間”進入“蜜月期”,但可能也是大盤藍籌股最後的估值上行階段。今年年初的時候,投資者情緒本來十分高漲,但隨後市場卻陷入震蕩,且行業表現也非常紊亂,要想賺錢實為不易。我們此前也在多篇報告中提出了“三步走”邏輯(第一步:規範流向股市的資金渠道;第二步:加快新股發行;第三步:再一次貨幣寬松),其中前兩步是“垃圾時間”,而第三步邁出後市場有望重拾強勢。如今來看,“三步走”的邏輯已幾乎全部完美兌現,接下來還未兌現的就是大盤指數是否能夠重回強勢,在這一點上我們仍然充滿信心。原因在於:


1、在春節後隨著現金回流銀行,流動性環境將非常寬裕(從下圖可以看出,幾乎每年春節後兩個月的銀行間資金利率都處於全年最低的水平);


2、近期發布的宏觀數據仍然很弱,加上CPI和PPI再創新低,這意味著央行貨幣寬松通道將會明確打開,隨時可能出現再次降息或降準;


3、在前幾年里,“兩會”之前往往市場會在樂觀預期下出現明顯上漲,因此等到“兩會”真的召開之後又經常出現因為低於預期而下跌的情況。但今年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至今仍沒有看到市場因為“兩會”樂觀預期而推升的上漲,那反過來想,我們是不是也就沒有必要太擔心“兩會”召開之後會有什麽低於預期的事了呢?


就風格上來看,春節後兩個月我們將更偏好大盤藍籌股,但這也可能是大盤藍籌股最後的估值上行階段,因為我們相信隨著大盤股的上漲,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趁著股價高位推出新的再融資計劃,而傳統行業的再融資並不會帶來什麽成長性,市場遲早會對過度再融資做出負面反饋;且再往後看,隨著貨幣政策的持續寬松,對大盤股的推升效果也會邊際遞減。


猜想三:對於未來一個季度的配置思路,應從“受益於成本下行”的視角轉向“受益於價格回升”的視角:化工、油服、煤炭、有色、新能源汽車。去年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大幅的回落,這也使很多行業的成本端出現明顯改善,不過受會計核算、庫存調節等其他因素影響,這種成本改善帶來的業績上行很可能會延後到今年的財務報表中才會體現出來。因此很多投資者在關註今年哪些對成本敏感的行業會出現業績的大幅改善。但我們認為,股市總是領先的,那些對成本敏感的行業確實可能在今年出現實實在在的業績改善,但在去年他們的股價也已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如航空、航運等)。而近期隨著油價的觸底反彈以及全球貨幣寬松的加碼,今年資源品價格上行的概率反而更大,這時候由於股市有領先性,很可能會轉向關註那些受益於資源價格上漲的行業而不是成本敏感的行業,尤其是那些一方面積累了大量低價庫存、另一方面又跟隨性漲價的行業,盈利彈性將會非常大。因此,在傳統行業中,我們建議投資者關註化工、油服、煤炭、有色,在新興行業中,我們建議關註新能源汽車。


猜想四:下半年“註冊制”有望落地,但並不會就此宣判成長股的“死刑”。相反,我們認為這將真正打開A股市值結構向實體產業結構接軌的窗口——新興行業不再小眾化,而將成為市場主流。對證監會來說,讓“註冊制”落地是今年的“頭等大事”。而本周的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也確認註冊制改革方案初稿已完成並上報國務院。很多投資者擔心註冊制實施後會造成新興行業“放量供應”,從而擠破已上市成長股的高估值“泡沫”。但我們認為,在此前核準制的發行規則下, A股市值結構發生嚴重扭曲,大量效率低下、產能過剩的“夕陽產業”是市場的核心組成部分。而隨著新一屆政府堅定產業轉型的措施逐步落實以及經濟自身演進的規律,我們相信國內實體產業結構將會越來越向新興產業和服務型行業過渡,在這樣的環境下,也迫切需要一個為“朝陽產業”直接融資提供通暢渠道的股市。在註冊制實施之後,接下來我們很可能看到的是:新興行業通過股市直接融資擴張的速度很快,但這些產業自身發展擴張的速度更快,融資市場和實體市場相輔相成,和諧共生。因此,我們並不認為註冊制的實施會壓垮成長股,反而會使成長股的市值規模和投資者認同度都大大提升,逐漸成為A股市場真正的主流產業,並分流此前駐守在大盤股的資金。


猜想五:今年下半年以後,市場風格也許將長期不再偏好大盤藍籌股,新興成長行業進入數量和市值的快速擴張期,屆時我們建議關註那些符合中國產業轉型方向、資本開支正在迅速擴張的服務型行業——軟件、醫療、環保等。對於這些新興行業的推薦邏輯,大家可參考我們在去年12月3日的年會報告《迎接供給革命》中做出的詳細闡述。我們的建議是等到上半年大盤藍籌股估值修複過程結束以後,下半年再去重點配置這些新興行業。因為目前這些行業由於可投資公司的稀缺性造成估值過高,短期並不安全。而隨著下半年註冊制的落地,這些行業將註入很多新鮮血液,且剛好能吸納從大盤股分流出來的資金,從而迎來真正的行業市值大擴張階段!




來源:虎嗅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42

備戰歐央行決議 五大看點缺一不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874

北京時間20:45歐洲央行將公布利率決議,隨後21:30則將舉行行長徳拉吉的新聞發布會。在一月歐央行正式推出萬億歐元的QE計劃之後,本次市場又會關註哪些焦點問題?

最大看點:歐版QE細節即將披露

根據此前的決定,歐洲央行將從本月開始起每個月購買600億歐元國債,持續到2016年9月,若歐元區通脹回升接近2%則會停止購債。如果持續到明年9月的話,總規模接近1.2萬億歐元。

投資者首先關註的第一個問題將是QE啟動的確切時間。其次,在如何計算央行購買國債比例25%,同一發行者總規模33%的問題上,徳拉吉需要向市場做出解釋。此外,如何執行購債(正向或者逆向拍賣)以及透明度問題上,市場也存在疑問。

一些細節在近期已經浮出水面,比如歐央行執委Coeure曾表態將會購買市場現存的債券以減少對市場的影響力。徳拉吉可能會進一步明確歐央行的行動。

問題2:歐央行可以買到足夠的債券麽?

徳拉吉和歐央行都對於每月購債600億歐元充滿信心,但是一些市場分析人士卻認為歐洲央行可能買不到債券。摩根士丹利匯編的數據顯示,2015年主要經濟體(日英美歐)國債凈發行量不僅創下歷史新低,更是首次出現了負值。

如果沒有投資者願意出售債券,歐洲央行推出QE也枉然。它可能被迫以大幅高於市場價格的成本購入債券,或者推出額外的措施鼓勵投資者出售債券。

123

問題3:歐央行如何評估QE的成敗?

徳拉吉1月已經明確表示QE將延續直至“通脹情況持續改善”。按照目前歐央行2%的通脹目標和最新2月的CPI數據-0.6%來看,這其中的缺口異常明顯。投資者將關心是否有其他指標來作為QE進程的判斷。

花旗集團經濟學家Guillaume Menuet和 Antonio Montilla認為,

未來18個月通脹缺口不可能縮減到歐洲央行理想的規模。ECB不太可能停止刺激措施,相反,他們可能會推出更多的寬松措施。

124

問題4:歐洲央行是否還會調整利率?

在前兩次的利率決議中,歐洲央行均明確表示不會再對利率做出調整。彭博對經濟學家的調查也顯示無人認為會有利率方面的變化。不過在瑞士央行和丹麥央行大幅降息至-0.75%之後,市場可能想知道,在何種情況之下,歐洲央行也會選擇進一步降息。

問題5:希臘

有關歐洲央行是否在其直接融資操作中接受希臘國債作為抵押品、以及該行如何調整經濟通脹預期,亦將可能成為今天徳拉吉新聞發布會的話題之一。

希臘的救助計劃上周已經得以延長,但該國仍然依賴緊急融資。2月初,歐央行宣布拒絕承認希臘國債為抵押品。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458

非農前瞻:今晚你需要關註的五大焦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929

美國勞工部預計將於21:30發布2月非農就業報告。該報告將成為對美國經濟的檢驗:在全球增長普遍低迷的今天,美國經濟還能保持強勁增長嗎?

根據彭博新聞社對於經濟學家的調查,2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人數預期的中位數為23.5萬,前值為25.7萬。失業率預計為5.6%,前值為5.7%。

受惡劣天氣影響,美國華盛頓聯邦政府辦公室周五將延後兩小時開始辦公,非農數據是否會因此延遲發布尚不清楚。

《華爾街日報》整理了今晚非農報告的五大看點:

1、新增就業人數料將繼續高於20萬

20150305no1

2014年美國月均新增非農就業人數26.7萬,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的增長尤為強勁,三個月平均值創1990年代後期以來新高。經濟學家普遍預計二月的數據將有所回落,但仍將高於20萬人,這也將是該數據連續第12個月高於20萬。

2、工資收入是否持續增長?

20150305no2

在新增就業爆棚,失業率大幅下降的背景下,許多市場人士開始期待勞動者工資增加。今年1月公布的薪酬同比增長了2.2%,好於12月的1.9%,但和歷史水平相比仍然比較溫和。2007年之前的上一個經濟複蘇時期,工資增速在3%以上。

3、天氣因素有多大影響?

20150305no3

2月份美國東北部受到暴風雪橫掃。新英格蘭地區一整個月都在除雪,芝加哥經歷了1875年以來最冷2月。這些都可能對天氣敏感性行業的就業產生影響,比如建築業。糟糕的天氣還可能降低每周平均工作時間。

4、勞動參與率會增長嗎?

20150305no4

1月的勞動參與率從12月的62.7%增長至62.9%,不過該數據仍然處於1970年以來低位。如果勞動參與率上升,則意味著企業的招聘正在將越來越多的人吸引回就業市場。

5、油價下跌會影響就業嗎?

20150305no5

新增就業人數的行業分布將決定其他的就業指標,比如工資增長。近幾個月,制造業和建築業的就業開始增加,這兩個行業的薪酬要高於其他服務型行業。與此同時,受油價下跌拖累,1月份采礦業和挖掘業的就業低迷,這一趨勢在二月份可能會延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797

亨氏和卡夫合並 將成全球第五大食品公司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582

亨氏和卡夫將合並組建全球第五大食品飲料公司 這是在美國紐約曼哈頓一家超市拍攝的卡夫食品(3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雷/圖)

在沃倫•巴菲特和巴西3G資本的撮合下,亨氏和卡夫食品達成並購協議,此舉將產生全球第五大、北美第三大食品和飲品公司。

《華爾街日報》介紹,交易完成後,卡夫股東將持有新公司49%的股份,其余股份由亨氏股東3G資本和沃倫•巴菲特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此外,卡夫股東將獲得每股16.50美元、總額100億美元的特殊現金股息。派息由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和3G出資。

據兩家公司最新年報,新公司員工數量大約在4.6萬名。兩家公司員工約各占一半,其中亨氏全職員工2.45萬名,卡夫全職員工2.21萬名。

卡夫食品目前市值達370億美元,旗下擁有知名品牌包括奧利奧、麥斯威爾、果珍等。而亨氏原為上市公司,2013年2月被雷曼旗下的3G資本和巴菲特麾下的伯克希爾收購退市。

不過,卡夫和亨氏近年業績有所下滑。卡夫食品2014年第三季度凈利潤為4.46億美元,比2013年同期的5億美元下滑11%。而亨氏則在2013年下半年出現了7700萬美元的虧損。

巴菲特聯手3G進行食品業

並購顧問預測,卡夫食品收購交易可能令食品行業進入全盤收購交易模式,因為這些食品公司急於聯合起來模仿3G的成功,並跟上卡夫亨氏的競爭步伐。

《金融時報》介紹,3G的領導者是三個巴西人,他們的投資資金是從全球最富有的家族募集的。3G將目標鎖定於難以保持增長的美國大型消費者產品集團,這些集團如果采取積極的削減成本措施,就能迅速提高盈利能力。

過去7年里,3G策劃並成功實施了多項收購活動。包括斥資232億美元收購番茄醬生產商亨氏、合並快餐連鎖店漢堡王和加拿大咖啡和甜甜圈餐廳連鎖企業提姆霍頓、將啤酒巨頭安海斯-布希收入囊中。

在收購亨氏的交易中,3G為獲得資金支持引入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並給沃倫•巴菲特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這也為雙方之後的合作打下了鋪墊。

《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紐約時報》,當巴菲特和3G聯手買下亨氏時,他們已經認為卡夫是一個理想的合並對象。有關計劃在今年初已經得到了這兩大巨頭的通過。

這些交易也凸顯了巴菲特對食品品牌長期以來的鐘愛。值得一提的是,1988、1989年巴菲特重倉買入可口可樂,1997年底巴菲特持有可口可樂股票市值上漲到133億美元,10年賺了10倍,僅僅一只股票就為巴菲特賺取了100億美元,這也是巴菲特最傳奇的股票投資案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10

關註 | 五大城市群GDP占全國一半 發展面臨三問題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47

關註 | 五大城市群GDP占全國一半 發展面臨三問題
文/蒲曉磊


  商務部研究院產業研究員沈雲昌認為,當前城市群的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三個問題:城市產業同質化問題、財稅利益分配問題、地方保護問題。有專家表示,這些問題的背後,實質上是市場化所要求的一體化與行政權力分割之間的矛盾。

  “城市群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決城市健康發展的問題。城市群能否順利從口號到落地,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種新型的區域協作機制,這種機制既要依托於現在的行政區,又要超脫於現在的行政區,可以讓城市之間以合作共贏的方式解決共同的問題。”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4月初,國務院發布《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了長江中遊城市群的範圍和定位,這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出臺後國家批複的第一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至此,我國已形成了五大國家級城市群。

  但是,城市群要真正從口號走向現實,必須解決當前城市群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商務部研究院產業研究員沈雲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當前城市群的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三個問題:城市產業同質化問題、財稅利益分配問題、地方保護問題。

  “這些問題的背後,實質上是市場化所要求的一體化與行政權力分割之間的矛盾。”馮俏彬對法治周末記者分析。

  9年形成5大國家級城市群

  在中央於2006年3月發布的“十一·五”規劃中,“城市群”的概念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及,規劃稱“有條件的區域,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為龍頭,通過統籌規劃,形成若幹用地少、就業多、要素集聚能力強、人口合理分布的新城市群”。

  中央關於城市群的發展規劃,傳遞出了這樣的一種信號:中央確定了城市群的空間戰略方向,21世紀將迎來中國城市群大發展時期。

  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了“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要繼續發揮對內地經濟發展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加強區內城市的分工協作和優勢互補,增強城市群的整體競爭力”這樣的部署。

  經過9年的規劃發展,如今,我國已經形成了京津冀、長三角、長江中遊、成渝、珠三角五大國家級城市群。

  “推動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對於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中部地區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國務院在對長江中遊城市群的批複中寫道。

  可以預見,《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的獲批,只是一個開始。

  早在今年年初,就有消息稱,我國的城市群規劃已進入正式編制階段,初步確定打造20個城市群。包括5個國家級城市群、9個區域性城市群和6個地區性城市群。

  對於未來城市群的布局,2014年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要“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長江中遊、哈長等城市群,使之成為推動國土空間均衡開發、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是進一步明確,今年將“制定實施城市群規劃,有序推進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同城化”。

  5大城市群GDP占全國一半

  對於長江中遊城市群的定位,國務院在《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提出了四個“打造”:第一,打造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第二,打造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先行區;第三,打造內陸開放合作示範區;第四,打造“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

  從國務院的定位可以看出,未來長江中遊城市群無論是對加快中部地區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還是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都有重大意義。

  國務院對於長江中遊城市群寄予厚望的“底氣”,來源於幾大城市群在近些年的GDP成績。

  2014年,全國GDP達到了63.6萬億元,而五大城市群的GDP總和占據了半壁江山。

  長三角僅核心區16個城市GDP總量便達到了10.6萬億元,占全國總量的15%。

  珠三角9個僅占全國面積0.57%的城市,即以7.8萬億元的總量創造了全國12%的GDP。

  京津冀在2013年首次突破6萬億元大關之後,在2014年再次達到6.6萬億,占全國10.4%。

  已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中的成渝城市群,以3.7萬億元的GDP占到了全國6%的份額。

  剛剛獲批的長江中遊城市群GDP達到4.5萬億元,占全國7%。目前長江中遊城市群人均GDP超過6500美元,城市化率超過50%,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進行測算,2015年中三角GDP將超越珠三角(不算港澳地區),2020年超越京津冀。

  沈雲昌認為,五大城市群之所以能夠提升到國家級層面,有很多內在規律上的共同點:

  一是產業集群相互依賴程度高。各城市群的產業配套緊密,絕大部分都是在集群內實現近距離專業分工,集群發展的內部成本低、專業分工的效率高。

  二是城市功能互補性強。相較其他區域的城市發展而言,產業雖有同質化但程度較低,城市功能分工較為明確,服務業中心、制造業中心各有不同,功能相互補充、相互依賴,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在區域內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三是共同市場程度高。雖然區域之間不存在關稅,但是由於區域文化相似、市場經濟發展程度相近、產業需求客戶相同,五大城市群通過長期發展,形成了相對屬於自己圈內的共同市場。

  “城市群概念提出的核心目的,就是通過集群效應打造新增長極。通過城市群的規劃協調,能充分促進城與城之間的關聯發展,加速城市群空間組織的演進,進而實現城市群內部功能高效互補、專業分工深化、制度創新協同等目的。”沈雲昌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

  發展面臨三大問題

  值得註意的是,城市群迅猛發展之余仍然存有一些隱憂,而這些問題能否得以順利解決,是決定城市群從概念到落實的關鍵。

  沈雲昌認為,城市群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點:

  一是產業同質化問題。以成渝城市群為例,在產業分工上,迄今成渝兩地在多個方面仍有直接競爭,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是在IT產業上。成都曾制定“到2015年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將形成5000億元產值的IT產業集群”的發展計劃,而重慶則希望“在2015年達到1萬億元規模,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0%以上,成為國民經濟第一支柱產業”。

  除了“群主”中心城市,周邊的衛星城市往往都產業同質化嚴重,這在城市群發展過程中就會出現競爭過度、資源不能優化配置的問題。

  二是財稅利益分配問題。在城市群統一規劃協調後,對每個城市適合發展什麽、應該發展什麽才能實現群內最優化發展,涉及到各城市的產業調整、主體功能調整,進而影響到各城市的稅收變化,發展利益的變化。

  三是地方保護的問題。從我國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無論是國有企業、集體企業,還是民營企業,每個地方都有自己長期辛苦養大的“親兒子”,地方保護是阻礙市場相互深度開放形成城市群的障礙。

  馮俏彬分析後認為,在產業同質化、利益分配等突出問題的背後,是市場化要求的一體化與行政權力分割之間的矛盾。

  亟需新型區域協作機制

  對癥分析後發現,頂層戰略設計在城市群的發展中顯得尤為重要,是實現城市群優勢共振強化和功能互補優化的關鍵之處。

  馮俏彬認為,城市群要想將口號化為行動,需要在理念、規則、具體合作方式等方面作出改變,“這就需要一種新型的區域協作機制,既依托於現在的行政區,又超脫於現在的行政區,能夠以合作的心態來解決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設計具有剛性的協作規則、設立支持合作的機構、確定清晰的合作方向、制定政策手段、建立利益協調機制、吸取政府之外的支持力量……這些工作都是城市群規劃中亟需去做的。”馮俏彬對法治周末記者強調。

  沈雲昌同樣認為,新型區域協作機制可以起到“內外兼修”的作用:“內部要實現優勢強化、功能互補,解決好城與城之間的合作關系;外部要提升城市群競爭力,產業集群專業化、城市集群高端化、整體發展優質化。”

  沈雲昌認為,破除以上問題的關鍵是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政績考核目標多元化。城市群統一規劃、綜合協調後,就要求各地分工有序、功能互補。這樣勢必會出現有些地方多發展(例如產業基地)、有些地方少發展(例如生態水源地),有些地方重點發展制造業、有些地方重點發展服務業、有些地方重點發展農業……這種打破原來各地門門齊的局面。

  這就要求在政績考核上必須目標多元化,不同地區承擔的任務不同,就采取不同的政績考核目標,而不是統一標準的關鍵指標。例如,生態區域就重點考核生態優化,制造業區域重點考核產值、稅收、就業等。只有這樣,各地才會安心的各司其職。

  二是財政稅收分配合理化。既然在城市群大區域內合理進行城市分工,那麽在財政稅收的分配上就要合理化,這樣有些城市才會積極按照統一分工發展財稅少的產業,避免同質競爭。與此同時,財政稅收分配合理化才能促進城市與城市之間醫療衛生、學校等基礎設分布合理化,最終促進整個城市群健康發展。

  三是市場競爭自由化。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從市場經濟機制、行政管理制度、要素流動制約因素等各方面改進,實現更高程度的市場競爭自由化,才能進一步在城市群內打破地方保護主義。

(來源:法治周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024

重仓平安的五大理由 流水白菜

http://xueqiu.com/2340719306/42604093
对于一个长期投资平安的人来说,目前价位,不重仓平安,晚上睡觉都睡不好。这么说,我相信很多长线投资者会有同感。

1、15年涨幅大幅落后沪深300

 
2、平安一季度仅兑现36亿浮赢,利润就暴增。目前浮赢还有250亿以上。(海通证券)此外,4月份股市又带来百亿以上的浮赢。大多股票,一年就有一两个月极度活跃。这一两个月错过了,那么,这种投资就莫名其妙了,所以,目前不重仓平安,未来难以保持投资逻辑的一致性啊。
 
3、长期来说,平安最核心的两个动力源目前能量实足。一是寿险的新业务增长,二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季度,平安个险新单增百分51大幅领先同业;同时平安互联网用户规模近 1. 59 亿,陆金所估值百亿美元,其参股的众安保险也增值数十倍。
 
4、行业处于极佳的发展期。保险偏债,目前债券利率曲线陡峭化长期利好保险行业,陡峭化曲线意味着保险公司能够较低成本获得资金的同时进行较长期限投资获得较高收益率,持续陡峭利率曲线将明显环节行业利差受损担忧。(长江证券)同时,投资放开的今天,险资凭借债权计划、股权投资等方式积极参与PPP项目等能获得稳定收益。
 
5、说好的15年的递延税,今年应该不会无限期的拖下去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724

一季度疲軟終結?4月美國非農報告五大看點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44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5-8 14:32 編輯

一季度疲軟終結?4月美國非農報告五大看點
作者:江金澤


今年一季度美國的各項經濟數據明顯放緩,而本周五晚間即將公布的四月非農數據將為全球投資者揭曉,到底一季度的疲軟只是暫時的,亦或是更差後續的開端。

北京時間今晚20:30美國勞動部將公布四月勞動力市場的各項數據,彭博統計的經濟學家預測當期美國非農業就業人口將增加22.8萬人,失業率將較前月下降0.1個百分點至5.4%。本次數據中值得關註的五個點如下:

1.新增就業人數下降趨勢能否終結

今年一季度美國勞動力市場持續降溫,三個月的平均新增非農就業人口為19.7萬人,較去年均值26萬人大幅下降,不過26萬人這個數字也創下了1999年以來的最高值。

極端的天氣、西部港口的罷工加上強勢美元都對經濟增長造成壓力,影響了一季度就業的增長。如果四月的就業人數可以回暖,可以反映出雇主們已經擺脫了上述消極因素的影響,並且美國經濟可能也會在這個春天反彈。

美聯儲也希望在加息之前看到就業數字明顯上升,如果數據較好,美聯儲的加息時點可能提前至6月,但如果較差美聯儲甚至可能推遲加息時點至年底。



2.工資增速依然是重點

美國勞工部上周的數據顯示,繼上年第4季度薪水上漲0.6%之後,今年第1季又上漲0.7%。不含政府員工在內的個人收入去年上漲2.8%,是自2008年第3季度以來的最大漲幅,也暗示美國人的工資收入在經歷了數年的溫和增長後終於有所突破。但是本次非農能否表現出同樣的強勢呢?

3月的非農數據顯示,美國勞工平均時薪同比增2.1%,處在2010年以來的1.5%~2.3%波動區間內。如果工資上漲幅度加快,可以顯示金融危機以後美國就業市場終於接近“充分”水平。




3.臨時工的困境

盡管失業率快速在下降,但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是,就業人口中有大量得到的是臨時工作,無法做滿8小時。這也是美聯儲主席耶倫所認為的“就業市場仍存疲軟”的證據之一。

美國找不到全職工作的人數在3月時還有670萬人,較前月有所上升,並且這個數字仍處於歷史高位。但好消息是這個數字目前處於不斷下降的大趨勢之中,只是下降的速度較慢。

這個數字如果4月再度上升將顯示就業市場存在疲軟,並且可能限制工資上漲的幅度。




4.勞動參與率跌勢能否放緩

伴隨著美國勞動力人數持續萎縮至歷史低位,勞動參與率也降至62.7%,為1978年以來最低。當然美國的勞動參與率下降存在人口結構方面的原因,但美聯儲可不希望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放棄找工作。

從適齡就業人口(24~54歲)的勞動參與率來看,3月份也出現的下降,至80.9%,這個數字在1990年至2007年後期的均值為83.5%。




5.能源行業就業能否回暖

此前因油價大跌超50%,在美國經濟擴張當中一直扮演著增長引擎的角色能源行業開始大幅裁員,這可能是一季度就業市場疲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世界第二大石油服務公司哈里伯頓去年底以35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業內第三大企業貝克休斯。哈利伯頓在2015年1月裁員1000人,並打算一共裁掉6400人。作為被收購者,貝克休斯首波就將被裁員7000人。其他油氣開采與服務公司也紛紛裁員,據今年3月份的最新統計,石油天然氣行業已經裁員7.5萬人。

不過,隨著四月國際油價大幅反彈21%,美國能源行業可能暫緩裁員風潮,並且能源行業工人的薪資普遍較高,能源行業複蘇也會帶動整體薪資水平的上升。

(來自華爾街見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008

一汽借“東風” 徐平履新面臨五大重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5049.html

一汽借“東風” 徐平履新面臨五大重任

一財網 孫銘訓 2015-05-07 13:57:00

相對於東風汽車,一汽集團亟待解決的問題頗多,包括:如何盤活已經面臨退市風險的一汽夏利,如何做好備受關註、但不叫好、不上量的紅旗轎車,如何處理一汽-大眾股權調整,怎麽光複一汽解放的市場地位,如何實現一汽集團的整體上市。

中央組織部為一汽集團借來“東風”,調徐平任一汽集團董事長。

2015年5月7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幹部五局局長毛定之在長春宣布了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徐平任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下稱“一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的任命決定。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徐平在東風長袖善舞,但要解決一汽集團問題,需要他充分挖掘和調動一汽集團自身的優質資源。”

相對於東風汽車,一汽集團亟待解決的問題頗多,包括:如何盤活已經面臨退市風險的一汽夏利,如何做好備受關註、但不叫好、不上量的紅旗轎車,如何處理一汽-大眾股權調整,怎麽光複一汽解放的市場地位,如何實現一汽集團的整體上市。

上述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徐平在東風系能夠成功,主要得益於其大部分業務都已合資化,包括其商用車也分別是與日產、沃爾沃的合資業務。唯一沒有合資的就是其自主品牌風神,但風神卻處在眾多自主品牌中發展最差的一列。並且東風能入股PSA標致雪鐵龍,也確實是因為這個公司只能依靠東風。

相反,“一汽集團的合資夥伴——大眾、豐田——都足夠強勢”。兩大合資公司業績突出,一汽很難從合資公司中獲得技術支持。要解決自主品牌的發展,一汽集團只能依靠自己,好在“它優勢在於自身實力強大,在商用車開發方面,一汽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甚至東風商用車的制造基礎都是來自一汽,其次一汽還在新型發動機研發方面走在了前列,而且一汽還在科技人才儲備方面優於國內其他汽車企業”。

上述人士指出,徐平解決一汽問題的關鍵在於“對夏利問題的處理”。“一汽夏利涉及整個一汽集團自主品牌規劃和未來的整體上市,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

根據預測,未來一汽集團的整體上市計劃是由一汽股份整合一汽轎車(000800.SZ),吸收合並ST夏利(000927.SZ)和股權調整後的一汽-大眾,其中ST夏利的主營業務包括天津夏利品牌轎車的生產和銷售,而天津一汽豐田有限公司為該公司的參股公司,為一汽夏利、一汽集團、豐田汽車公司和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30∶20∶40∶10的比例共同投資設立。

受夏利品牌拖累,ST夏利2014年報出16.59億元的虧損,下滑幅度達245.71%。這是ST夏利繼2013年凈利潤虧損4.80億元之後,再創虧損紀錄。為爭取撤銷退市風險警示,ST夏利董事會取了“強化商品力、加快產品結構調整、不斷推出新的產品”等六大措施自救。

但實際上影響上市公司業績的關鍵是夏利品牌定位,按照此前一汽集團的規劃,天津夏利只能在A0級轎車“施展”,比如此前推向市場的夏利系和威誌系轎車,都未能突破這個範疇。

這樣的戰略,使得天津夏利在產品發展上受局限頗大,在中國汽車市場快速發展的時期尚未察覺,但隨著中國汽車市場進入升級換代的時期,ST夏利一下子就走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

如果一汽集團不能給夏利一個清晰的未來規劃和救市計劃,勢必影響整個公司的上市進程、整體估值,以及未來上市公司業績。其次如果夏利品牌的定位不夠清晰,所謂的救市也不治根本,未來甚至影響奔騰產品的發展和規劃。

徐平簡歷:

徐平,男,漢族,1957年1月出生,安徽巢湖人,198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2月參加工作,合肥工業大學電氣工程系發電及電力系統專業畢業,大學學歷,工學學士,清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1978.03-1982.01 合肥工業大學電氣工程系發電及電力系統專業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2.02-1992.07 第二汽車制造廠(1992.09正式更名為東風汽車公司)熱電廠技術科科員、生產辦副主任、生產技術科科長、副總工程師、值班主任;

1992.07-1992.11 中國第二汽車制造廠熱電廠副廠長;

1992.11-1995.03 東風汽車公司熱電廠副廠長(1994.05評為高級工程師);

1995.03-1997.07 東風汽車公司熱電廠廠長;

1997.07-1997.11 東風汽車公司工會負責人;

1997.11-1998.09 東風汽車公司工會主席(1997.12增補為中國機械冶金工會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98.09-1999.06 湖北省總工會副主席、東風汽車公司工會主席(1998.10當選為中華總工會第十三屆委員會執委);

1999.06-2001.07 湖北省總工會副主席、東風汽車公司工會主席兼東風汽車公司載重車公司黨委書記(2000.06評為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2001.07-2001.12 東風汽車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湖北省總工會副主席、東風汽車公司工會主席兼東風汽車公司載重車公司黨委書記;

2001.12-2003.07 東風汽車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2003.07-2005.06 東風汽車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東風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黨委書記兼副總裁(2005.05全面主持東風汽車公司的工作);

2005.06-2010.06 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東風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神龍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0.06-2015.05 東風汽車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29

中國宏觀經濟和微觀數據出現五大背離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19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5-14 09:34 編輯

中國宏觀經濟和微觀數據出現五大背離
作者:林采宜

本文為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林采宜點評中國宏觀經濟和微觀數據的背離

2013年,第三產業在我國GDP中占比達到46.9%,首次超過了第二產業,2015年一季度,第三產業占比為51.6%,在國民經濟中的分量占半壁江山,而制造業,隨著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結束,在經濟總量中的占比則逐漸下降,到今年一季度,已經降至42.8%。服務業和制造業增速變化以及他們的國民經濟中扮演角色的變化,使得中國經濟進入一個產業結構迅速變化的轉型周期,在這個周期中,人口結構、社會融資結構都發生了一系列變化,於是,我們觀察數據的時候發現:傳統經濟增長的宏觀、中觀、微觀指標之間的函數關系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一些宏觀、微觀指標的相關性弱化甚至出現背離現象。由於人口結構、金融市場結構以及國有企業預算約束方面的特殊性,用西方宏觀經濟學的常規邏輯關系已經無法解釋轉型期中國的經濟現象。

一. 就業指標和GDP的增速出現背離

五年來,GDP增速逐年下行,但是每年新增的城鎮就業人數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出現了上升。這與產業結構的變化相關,第三產業占比從2010年的44.3%,增長到2014年的48.2%。根據人社部2014年的統計數據,第三產業吸納就業的比率比第二產業高出20%。我國人口結構變化,出現劉易斯拐點是就業指標和宏觀經濟增長指標發生背離的主要原因,

其次,由於第三產業吸收就業的密度比制造業至少高出20%,因此,第三產業比重的上升和第二產業的相應下降從另一個方面強化了就業數據和宏觀增長指標的背離。


二.發電量以及鐵路貨運量數據與GDP的相關性出現弱化

最近五年來,我國發電量、鐵路貨運量一路下行,尤其是鐵路貨運量,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就已經跌入負增長的區間。但宏觀經濟總量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在7%以上的中速增長區間。可見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隨著單位GDP能耗的不斷下降和能源結構的改變(我國的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燃煤火電占到全國發電設備裝機容量的70%。而其中50%的煤炭靠鐵路運送),發電、鐵路貨運等以往反應制造業需求景氣程度以及國內經濟增長形勢的指標,已經難以客觀反映我國經濟增長的總體情況。發電量以及鐵路貨運量指標與GDP的關系在2011年後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弱化。與此同時,工業增加值與GDP的關系也相應出現了類似的弱化現象。


三.M2與物價水平的相關性有所弱化


從2011年以來,我國的CPI指數走勢和M2增速的相關性有所弱化,究其原因,2013年前大量流動性進入了房地產,推升了資產價格,因此,2013年以後大量資金進入了理財領域,其共同特點就是,都沒有進入實體經濟,對企業投資需求和居民消費需求影響不大,因此對物價的影響也相對較弱,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在金融創新工具層出不窮和融資渠道多元化的背景下,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在不斷下降。(基於類似因素,美國在90年代初就放棄了M2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改以基準利率作為中介目標)。


四.人民幣貸款規模和GDP增速之間的相關性在下降


2010年以來,隨著社會融資結構的多元化,人民幣貸款在社會融資總額中的占比在不斷下降,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和GDP增速之間的相關性也在下降。這一方面和傳統行業資本回報率下滑以及資金周轉率下降有關,每單位信貸所能推動的經濟增長動能在下降,新增一單位信貸帶來的GDP增長效應也隨之下降。另外,隨著信托等影子銀行規模的不斷擴大,銀行貸款不再是企業與地方政府資金的唯一來源。因此,新增人民幣貸款的增加對於實體經濟的影響也在減弱。


五.總量增長和企業微觀利潤之間的關聯性下降


根據兩千多家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數據,從2013年9月份開始,到2014年底,大部分公司的營業利潤率見底回升,中位數同比增速從-4.74%升至0.17%,但是同期的經濟總量增長數據GDP卻從7.9%一路下行至7.3%,宏觀總量增長數據和企業微觀利潤數據之間出現明顯的背離趨勢,反映了在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過剩行業去產能一方面帶來宏觀增長數據,尤其是制造業增速的大幅下滑,另一方面也帶來幸存企業經營環境的改善和微觀利潤數據的回升。因此,在經濟轉型期,觀察宏觀周期的變化,企業利潤數據往往比中觀行業增長數據和GDP數據更為重要。


總體而言,以上宏觀經濟數據和微觀經濟指標的背離說明了經濟轉型期,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在下降,結構調整對就業的促進作用並不亞於經濟增長。企業利潤和宏觀經濟的總量甚至行業的總量增長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正相關,因此,增長的質量應該看盈利水平而不是增長速度。(來源: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0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