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蝶并购投入上亿新业务或分拆上市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427/412328.shtml
每经记者 喻春来 发自北京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00268,HK)马上将宣布对一家办公自动化软件厂商的收购,这或将是该公司今年内 完成的第3笔收购交易。日前,金蝶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陈登坤在出席一个产业论坛时向 《每日经济新闻》透露,该公司今年并购的力度将超过去年,用于并购的资金至少1亿元,金蝶集团正着力培育一些新兴业务,或采取分拆或单独上市的方式在内地 主板和创业板上市。
“经历了去年的金融危机,一些行业和软件企业也正在寻找和我们公司合作的机会。”陈登坤说道,“今年公司的并购力度将超过 去年。”
今年1月22日,金蝶集团斥资2000万并购国内房地产行业专业软件厂商深圳市嘉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以加速拓展地产行业信息化市 场;3月2日,该公司又斥资2100万元,并购国内PLM专业软件厂商广州普维科技有限公司。
陈登坤称,今年用于并购的1亿资金可以随时动 用,有很多并购商机正在洽谈,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都会有并购案例能够达成协议。对于今年并购重点,陈登坤透露,主要目标对象是行业软件厂商和大型规模性的 管理软件厂商。
陈登坤预计,今年公司销售增长速度会比去年更快,将达到20%;净利润增长至少会在30%以上,利润增长都大于收入增长。
对于金蝶集团回归A股,陈登坤说,公司一直有这个想法,但由于相关政策还没有放开,短期内很难实现。不过,他表示,公司正在构建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平 台。
“现在,公司着力培育一些新兴业务,能在内地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这涉及到新业务的领域、架构和上市公司的分拆,目前还不能对外具体透露, 因为涉及到上市限制的问题。”陈登坤说。
华润燃气全国“圈地”郑州燃气A股上市受阻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428/412402.shtml
资本市场上总是存在着许多不可预知的变数,郑州燃气(03928,HK)A股上市计划受挫为这句话又添了一个注脚。
由于华润燃气集团与郑 州市政府之间达成的合作协议,郑州燃气不得不宣布:“由于此前华润燃气收购其股份,公司决定撤销此前的A股上市申请。”
“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 变更,包括我们的券商也认为,再做下去风险非常大,所以董事会决定撤销上市计划。”郑州燃气董秘办金部长日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郑燃A 股上市计划受挫
“走到这一步,如果再做下去的话,会支付更多的成本和精力,而结果可能仍不乐观。”金部长表示。
此前,郑州燃气已 经公告称,由于华润燃气收购其0.54亿股份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动,可能导致在取得上市批文时出现重大障碍。
这一结果出乎很多中小股东的意 料,不久前他们还对郑州燃气上市充满憧憬。
郑州燃气是郑州燃气集团的核心资产,于2002年10月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是内地第一家在香港 创业板上市的国有控股城市燃气企业,后成功登陆联交所主板。
金部长介绍,2009年3月,郑州市国资委启动了郑州燃气的A股上市程序,到6月 底,相关程序都已走完,包括初审提出的14条整改意见。“已经过了证监会两次意见反馈,就等着上市了。”
2009年11月20日,由郑州市国 资委和华润燃气共同设立的郑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成立。华润燃气将向合资公司注资7.6亿元,郑州市国资委将注资1.9亿元。合资公司将以4.22亿元向郑 州市国资委收购郑州燃气43.18%股权。此外,华润燃气还将支付郑州燃气及其员工约4.567亿元的赔偿金。算下来,华润燃气出资约12.2亿元。
郑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将取代原来的郑州燃气集团,成为上市公司郑州燃气的大股东,拥有43.18%股权。同样在香港上市的华润燃气将通过合资公司80% 的股权,从而间接拥有郑州燃气34.5%股权。
据悉,在新成立的郑州华润燃气中,华润燃气占据了重要位置: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郑州市国资 委只委派一名,华润燃气集团则委派4名,董事长由华润燃气提名。
这样一来,郑州燃气控制权改变,其A股上市之路也平添变数。
强制收购 郑燃资产
根据此前公布的合并股份方案,郑州燃气注册资本约为1.25亿元,由每股面值0.1元的7亿内资股和5.5亿H股组成,将按照内资股 和H股分别合并的方式进行,即10股现有的内资股合并成1股面值1元的内资股,H股的合并亦如此。此外,郑州燃气的H股股东可获每股0.08元的特别股 息,按其当时股价核算,股息创下H股的派息最高纪录,达到10%。
一位当地知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对于上市计划受挫,中小股东 意见很大,上书到证监会。因为郑燃股份属于H股,“他们还联系了香港监管部门。”
“我们也征询过部分中小股东的意见。发行A股肯定对中小股东 有利,但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包括我们的券商也认为,再做下去风险非常大,建议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对于撤销上市这一结果,金部长无奈地表示。
中小股东的反对,对整个事件的进程影响甚微。郑州燃气人士告诉记者,收购直接由郑州市国资委和华润燃气谈判,甚至郑州燃气在此之前也不知情。
在当地分析人士看来,华润燃气收购郑州燃气的背后,隐含当地政府对招商引资的渴求。2009年7月,郑州市政府与华润集团达成了涉及电力、商业、燃气、 停车场、医药、微电子、啤酒、水泥、超市等多领域多项目的战略合作协议,投资总额200亿元。收购郑州燃气,也是整体合作战略中的一部分。
双 方的合作还具有排他性。在合资公司的接牌仪式上,郑州市国资委承诺,合资公司成立后,郑州市政府在其管辖范围内不再批准设立新的燃气公司,不再批准其他企 业投资加气母站、加气站、燃气管道地方支线等相关燃气项目。
“目前收购已上报国资监管部门,尚未得到批准。一旦批准,接下来我们将启动相关的 要约收购程序。”上述郑州燃气人士表示。
由于收购将导致郑州燃气控制权改变,将触发全面要约收购,据公开资料,最初华润燃气提出以每股 8.45元向郑州燃气其他股东进行强制收购,不过随后的2009年12月14日,华润燃气宣布提高全面要约收购报价,由每股8.45元调升至12.96 元。
对这一报价中小股东并不买账,“按照目前情况来看,公司有2亿多元的利润,每股1.67元的收益。华润燃气却用6倍市盈率来买我们的股 份,是完全不公平的。”
华润燃气“跑马圈地”
通过资本运作,华润燃气完成了对郑燃集团绝大部分资产的并购。根据协议,郑州华润燃气将 承接现在郑燃集团 (含其分公司、子公司)的经营区域,加之此前控制的安阳市场,华润燃气将占据河南60%~70%的市场份额。
来自河南省燃 气协会的资料显示,河南燃气市场早已是“群雄争霸”。新奥燃气掌控开封、洛阳、新乡和商丘四城,中裕则坐拥焦作、三门峡、济源和漯河,外资英国富地拿下了 信阳市场。
“除了濮阳尚未改制外,目前河南城市燃气市场已几乎被各个资本方瓜分完毕。”河南省燃气协会一位人士表示,“华润拿下郑燃,将大大 强化其在河南市场的主导和影响地位。”
河南燃气市场的争夺只是燃气企业跑马圈地的一个缩影。记者检索华润燃气近几年的并购发现,截至2009 年底,华润燃气已经在10个省份经营27个城市燃气项目。今年华润燃气还将推出10个城市的工程项目。除收购郑州燃气外,同一时间进行的,还有11.6亿 元战略入股重庆燃气集团的投资。
退守新纖五年 本業、轉投資逆轉勝吳東昇規畫旗下四家小金雞上市
|
|
新纖從去年開始,旗下兩大關鍵本 業瓶用酯粒、化纖等部門轉虧為盈,電子材料領域在投資五年後,友輝光電終於獲利,達輝光電有機會止血轉盈,而金融事業大台北銀行和新光證券也穩定獲利中, 讓新纖進入收成期,在吳東昇規畫下,新纖不但本業要獨當一面,轉投資也要發光發熱。 撰文‧張惠清、張弘昌 以化纖原料起家的新光合纖,在二○○四年十二月由家族老四吳東昇接任董座之後,在內部提出產品大變革,切入獲利力較高的工程塑膠及電子材料面板領域有成, 去年本業開始獲利,旗下電子事業及金融兩塊轉投資事業更是新纖的小金雞。 對新纖來說,今年將進入關鍵成長期,根據法人資料顯示,受惠大陸需求強勁,新纖今年營收有機會挑戰二八○億元,較去年一九七億元,成長率超過四成,過去幾 年轉趨低調的吳東昇,似乎又要大放光芒。 電子材料事業布局有成 事實上,新纖歷經五年的整頓改造,不僅走出低潮,也開始大步向前邁進衝刺營收;此外,轉投資的友輝、新輝及達輝,在連虧數年後已經站穩腳跟,其中友輝去年 不但轉虧為盈,獲利還直逼半個股本,對新纖來說,這些子公司從過去財務上的大包袱,搖身一變成為會下金蛋的金雞母。 對電子材料事業看好的吳東昇企圖心不止於此,真正讓他最驕傲的還是今年開始量產交貨的TAC(三醋酸纖維素膜)廠達輝,上半年甚至將與國際外資大廠強強結 合,擴大經濟規模產能! 「達輝現在一年可以達到七、八億元的營業額,今年開始量產銷售給台、日、韓等大廠,我們準備要在五、六月增資,到時候會引進財務投資者或策略投資者!」吳 東昇證實,達輝今年上半年再增資十億元,目前有意合資的夥伴不是外傳的友達、新奇美等台灣面板廠,比較可能是日本通路商。吳東昇強調,增資的前提就是為了 開啟第二條生產線做準備,快速拉升獲利。 達輝目前資本額是三十億元,○六年新纖以十二億元買下德國LofoTAC膜廠,至今總投資金額達四十億元。由於TAC膜品質對光度、透明度的要求非常高, 關鍵技術在配方、製程等,進入門檻高,也讓達輝成為台灣第一家有能力生產TAC膜的化學膜大廠。不過目前經濟規模並不大,必須透過市場結盟擴大產能效益, 因此吳東昇才有意尋找國際外資大廠合作! 吳東昇坦言,達輝年產能也才只有三千五百萬平方米,與日本大廠相比規模仍小,尤其目前全球TAC膜市場主要掌握在日本富士與柯尼卡兩家身上,因此他對達輝 布局十分小心。不過,他認為TAC是可長可久的行業,因為隨著面板、電子書等市場熱賣,讓他更具信心。 事實上,近期新纖受到外資與法人圈注意,關鍵即是在電子薄膜材料領域布局有成。新纖先後共投資友輝、新科、新輝與達輝四家公司,在吳東昇的規畫下,每家公 司都要分別上市櫃。而最快讓吳東昇圓夢的就是友輝,預計五月將先上興櫃,明年上半年上市掛牌,是吳東昇接掌新纖後第一家掛牌上市的小金雞! 看好聚酯市場未來發展 吳東昇表示,他這幾年將新纖定位為材料公司,從本業的化纖、塑膠到電子材料化學膜的應用,並且跨入下游加工領域,在本業的布局上,他一直希望新纖能透過研 發找出差異化的利基產品,在傳產業賺行銷財、研發財,避開與大陸業者的削價競爭。因此,這幾年新纖在本業上有了改變,專攻毛利較高的聚酯薄膜、膠片等產 品,連帶也使營收比例上也有調整,至今塑膠產品類占總營收達五○%以上,已經超過化纖產品。 吳東昇十分看好聚酯市場的發展,目前新纖在瓶用酯粒占營收近五成,其餘為紡用化纖產品,且下半年還會針對工程塑膠與聚酯擴廠。他表示,聚酯每年仍有七%的 成長,需求還在增加,這是比較好的產品,燃燒沒有戴奧辛也可以回收,功能又很多,從纖維到光學用途多元化,而新纖投入瓶用酯粒最早,甚至還是第一家取得 「寶特瓶」註冊商標的業者。 目前新纖生產瓶用酯粒年產能約在七十萬噸,僅次於遠東新世紀八十萬噸,主要客戶在日本市場,另外新纖在泰國廠生產的瓶用酯粒更在當地擁有四○%的市占率, 目前在歐美市場也擁有固定客源,預計年底新增產能後,明年總產能將可達一百萬噸,是新纖下半年營收成長的新動能! 至於金融業投資部分,吳東昇手中主要有大台北銀行(前台北一信)以及新光證券,均在穩健獲利中。新光證去年每股獲利超過一元,表現相當亮眼,即使前年金融 海嘯肆虐全球,仍能保持單月獲利的實力。目前大台北銀行已經登錄興櫃,而新光證也準備在今年推動上市,未來新纖將享有承銷利益。 另外,新纖帳上擁有兩萬張的大台北瓦斯、十萬張的新光金控、二.八萬張的新紡、以及三千多張的新產股票,潛在收益不少,而土地資產也是新纖的重頭戲,其中 一九九七年在杭州設的華春廠占地三七○畝,時隔十四年該地已成為工商區,市價計算潛在增值利益可逾三十億元,以目前股價在帳面價值附近來看,新纖未來的股 價表現應該相當精采。 本業與轉投資皆有佳績 ——吳東昇事業版圖 製造 新纖 營收(億元) 稅後EPS(元)07年 254.2 0.46 08年 231.5 -0.05 09年 196.7 0.55(估) 金融(未上市) 大台北銀行 營收(億元) 稅後EPS(元)09年 6.61 0.15元(上半年) 新光證券 07年 4.6 1.43 08年 4.5 0.82 09年 5.1 0.66(上半年) 資料來源:股市觀測站 轉投資:電子材料面板(未上市)子公司 持股比(%) 主要產品 2008年EPS(元) *2009年EPS(元) *2010年 EPS(元) 新輝 100 PET / TAC的機能性薄膜 -0.31 -0.98 -0.22 友輝 79 背光模組所需的稜鏡片及聚光膜 -2.15 4.51 5.18 達輝 76 偏光板關鍵材料TAC膜 -4.55 -3.19 -0.18 *註:轉投資子公司09年與今年EPS為預估值 資料來源:大華投顧 |
不惧市场疲软 雷士照明第三次冲刺上市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507/499488.shtml
每经实习记者 李潮文 发自香港
就在全球资本市场眼下普遍疲软之时,照明巨头雷士照明(02222,HK)却勇赴香港上市,欲筹集资金约 16.46亿港元。
“我们对自己非常有信心,从这几天路演情况来看,投资者对我们也相当认同。”雷士照明董事长吴长江昨日(5月6日)在新股 记者会上表示。
第三次冲刺上市
根据雷士照明6日于香港公布的上市详情,公司计划发行7.28亿股,3363万股旧股,90%国际配 售,10%公开发售;招股价介于2.03~2.9港元,以中位数2.465港元计算,集资净额约16.46亿港元。从5月7开始至12日中午,公司接受公 开认购,5月20日主板挂牌;保荐人为高盛及汇丰。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这已经是雷士照明第三次冲刺上市。
雷士照明第一 次上市是在2005年9月,当时集团通过了美国证监会的聆讯,获得了在纳斯达克“买壳上市”的资格,但最终放弃这一上市途径;第二次是在2007年12 月,公司董事会通过了香港上市的决议,但由于金融海啸袭来,上市推迟。
但此次赴港上市似乎也并非好时机,近期全球股市普遍疲软,有公司甚至推 迟上市计划,如佳通轮胎(02138,HK)就将招股计划延迟。
“虽然现在资本市场普遍疲软,但我们有信心。我们是一个高速成长的公司,而且 从最近几日的路演来看,投资者对我们都很有信心。”吴长江对媒体表示。
资料显示,目前集团已经获得五名基础投资者注资约3.495亿港元,其 中包括中信证券约3885万港元(500万美元),建银国际约7770万港元(1000美元)。
未来将专注农村市场
对于集资的用途, 吴长江对媒体介绍道,“我们集资的30%大概会用于国内以及国际市场的扩张,包括并购等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雷士照明从2007年起就开始 海外扩张,当年6月,收购了一家英国的照明销售企业。随后又与国际照明巨头GE达成战略合作;随后雷士照明进入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尼等地,正式开始 以自主品牌展开全球营销。
“我们在英国有分公司,未来在发达国家会再收购一些成熟的销售渠道,在新兴市场会复制中国的销售模式。”吴长江说。
目前海外业务销售额在公司总销售额中占比约20.7%,国内业务占比80%。“目前海外业务比重较小,预计未来增长速度会超过国内业务。”雷士照明财务 总监张清宇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截至2009年12月31日,雷士照明销售收入在过去三个财政年度获得53.3%的复合年增长 率,但国内市场份额仍然不敌国际灯业巨头——飞利浦,位居第二位。
“国内飞利浦排名第一,其在国内已经有20年,但是我们只有12年,我们有 一个比较好的渠道,但是飞利浦没有。同时,照明里面有很多本地化的产品,我们在反应速度上更有优势。”管理层表示,未来会专注中国的农村市场,因为那里有 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步播报
LED照明企业暂难受益合同能源管理联盟
每经实习记者 郭荣村 发自广州
尽管国内首个合同 能源管理(EMC)联盟近期已经在广东宣告成立,但昨日(5月6日),中山市鸿宝电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先生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被LED照明界寄予厚望的合同能源管理,眼下并无任何实质进展。
合同能源管理(以下简称EMC)是一种基于市场运 作的全新节能机制。具体到LED照明产业上,市政路政工程LED化改造需要高额费用,作为灯具采购方的政府只需支付一定比例的资金即可向企业购买,资金缺 口则通过政府向银行贷款等方式来弥补。采用LED节能灯所节省下来的电费则用以偿还贷款。
然而,黄先生坦言,操作中很多细节难以处理,实际操 作并不顺利。
中山市半导体照明行业协会人士表示,能够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获得政府采购的条件较为苛刻,只有少数几家“幸运儿”,大部分 LED照明企业并不能因此受益。
制约合同能源管理顺利推进的因素有很多。EMC模式涉及政府、企业、银行等多方面,有的还有基金、EMC公司 等参与,多个主体衔接较为繁琐,而我国推行EMC模式时间不长,发展不成熟,政策不完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对 LED产业来说,目前仅几家企业试水,没有完美的案例可供参考。
上市房企融资之困:盘子越大股价越低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13/2NMDAwMDE3Njk2Ng.html
经过近一月的剧烈下跌后,5月10日,地产股略有反弹,但昙花一现,5月11日,地产股再次随大盘跳水,5月12日也是接续调 整。自去年8月以来,上证指数下跌22%,而房地产指数下跌43%,远超大盘。如今,地产股的股价普遍来到近一年的新低,动态市盈率关键指标则迅速回落, “招保万金”四大地产龙头的动态市盈率均低于25倍,金地集团当前已经低至5.83倍。本报记者从多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处获悉,市值大幅缩 水,开发商实际资产的市场价值和股市市值相比,严重倒挂,这已经成为高管最为头疼的事情。世茂股份首席财务官陈汝侠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时表示,目前世茂股份持有的土地、物业等资产的市场价值接近500亿元,但当前公司股市市值仅仅12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目前的调控 政策主要针对住宅市场,但倾巢之下,即使以商业地产为核心的如世茂股份,也难逃“牵连”。对于目前继续筹措过冬资金的上市房企,股价的大幅 回落,客观上令增发等再融资计划变得事倍功半,非常“不划算”。“对于稀释股权融资来说,伤害是巨大的,也必将极大影响企业的过冬能力。” 一位上市房企的高管坦言。市值被低估,抑或泡沫挤出?“五一”期间,已经跻身国内商业地产龙头的世茂股份再次推出重磅项目, 重金打造的绍兴世茂广场正式开业。记者从世茂股份方面获悉,该项目整体规模达到23万平方米,而今后,类似的大型商业物业将在世茂投资的众多城市陆续亮 相。“世茂股份战略中心转移到商业地产领域的多元化开发经营,凭借上市公司的有利平台,整合资源、扩大规模、突出主业,形成了辐射全国的战 略发展布局。”世茂股份董事长许荣茂表示。陈汝侠向本报透露,世茂股份在前两年完成重大资产注入重组后,总资产约从27亿元跃升至目前的约 174亿,净资产则从12亿元升至74亿元。“世茂股份目前拥有超过8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土地储备,土地成本不超过2000元/平方米,而当前旗下全 国项目的销售均价已经超过1万元/平方米,世茂股份盈利能力较强。”陈汝侠告诉本报。然而世茂市值远高于股价的市值。截至5月11日,世茂 股份股价10.25元,总市值仅仅119.99亿元,动态市盈率33.83倍。“公司的市值很明显被低估了。”陈汝侠坦陈。世茂股份的遭遇 在当前的地产股中极具代表性,非住宅类房企股价被住宅股拖下水、股市市值和公司实际资产市值严重倒挂,这已经成为许多上市房企高管最头疼的事。其他上市公 司高管同样意识到,超低股价令公司的股权融资即使能够获批,也变得“很不划算”。上市房企未雨绸缪对 开发商而言,当务之急,除了在营销层面及时调整应对外,最重要的则是展开融资,储备过冬资金。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告诉本报,这次相继 出台的政策对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造成了很大影响。影响最大的政策就是对预售收入的监管,因为房地产开发商周转资金中超过一半来自于预售收入,预售收入的监 管对房地产开发商的现金流的影响是最大的。其次,是银监会出台政策限制银行给房地产开发商贷款,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房地产开发商的现金流。通 过对近期大型开发商融资动态的梳理,本报记者发现,国内上市企业在融资渠道和方式上,普遍较港资内房股更为被动。目前华润、雅居乐、龙湖、恒大、碧桂园等 港资内房股均有较大规模的融资计划推进中,融资类型则是清一色的债券融资。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最新报告指出,在内地上市的如万科、招商等一批 大型房企,目前受政策直接作用较大,由于对房地产开发商融资的限制,去年提交的增发再融资申请至今未批。日前,国土资源部终于通过了广宇集团、天保基建等 八家地产公司的再融资审批,但最终成功完成融资,依然尚需时日。上市房企股价连续下跌普遍创下一年来的新低,即使能在一段时间后止跌回升, 但要回到企业高管股权再融资的心理价位,显然不是短期内能达到的。这对急需资金的开发商而言,寻求其他融资渠道已是燃眉之急。就在上周,浙 江广厦旗下的独资企业浙江天都实业公司信托融资成本即高达12%,比一季度成立的房产信托产品平均收益率高出30%。问题就在于,2009年10月,浙江 广厦股东大会批准修订公司2009年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1.8亿股,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12亿元,但直到如今该方案尚在中国证监会审核过程中。嘉 凯城集团有关高层近日向记者透露,自完成资产重组以来,嘉凯城并不急于盲目扩张,而是采取保守经营,加强成本控制,将手头现金流入项目投资。嘉凯城去年已 获取的规划项目共18个,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渗透,建筑面积均超过30万平方米。上述高层向记者表示,相对于一线城市政策的收紧,二、三线城市对于开发商 成为补充资金链的机遇。预计这些项目的陆续竣工结算将给嘉凯城的业绩稳健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雷士照明香港上市遇冷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21/zMMDAwMDE3ODMzMQ.html
国家紧锣密鼓的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以及资本市场的普遍疲软,让刚刚在香港联交所挂牌的内地照明龙头企业——惠州雷士照明感到 了一丝寒意。5月20日,雷士照明(2222.HK)登陆香港联交所。当天收报2.04港元,较招股价2.1港元,跌2.86%。而 根据5月19日雷士照明发布的公开发售结果,2.1港元的定价和13.73亿港元的募资金额都刚刚达到其预期的下限,37.65倍的超额认购也远低于投资 机构的预测,这显示出投资者对地产调控中受到牵连的照明行业的悲观预测。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地产调控对房地产行业和照明等相关产业的影响将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体现出来,对于前5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的雷士照明来说,这次上市的时机的确不太好。而在产业集中度极低的中国照明行业,雷 士照明、飞利浦、顺德华强本邦等前三名企业的占有率之和只有2.5%,在上市后雷士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而随着LED等节能照明产品取代传统照明的趋势日益 明显,雷士又将有怎样的产业布局?上市遇冷“在我们5月7日发布招股书的时候,包括香港在内的 全球资本市场都因为希腊危机而陷入疲软,而从今年4月开始的地产调控更是让投资者对受地产行业影响较大的照明行业并不看好。”雷士照明内部人士表示。按 照雷士照明招股书的计划,其招股总数为7.28亿股(其中公开认购占10%,国际配售占90%),募资规模净额为13.55亿—19.37亿港元。然 而在5月7日招股第一天,雷士照明等新股的认购并不顺利,一方面因为香港资本市场当天大跌,而此前上市的新股表现也不出色,很多投资机构一度担心雷士照明 可能无法获得足额认购而上市失败。对此,雷士照明内部人士表示,“在上市前我们预测会获得数百倍的超额认购,主要是因为我们快速增长的态 势,但是在招股初期我们的招股的确受到了大盘疲软的影响。”然而从5月10开始,随着香港资本市场大盘反弹,以及5月7日上市的欧舒丹 (0973.HK)大涨8%,代理雷士照明公开认购部分的8家证券机构公开发售金额已经达到2.11亿港元,这意味着雷士照明已经获得足额认购。虽 然没有达到预期中超额认购几百倍的火爆局面,但是雷士照明最终还是以37.65倍的超额认购上市成功,为了提高中签率,雷士照明还启动回拨机制,将公开认 购的规模占比从原来的10%提高到30%。此外,地产行业的调控也成为雷士照明上市遇冷的主要原因,根据雷士照明的招股书,国内地产行业投 资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是支撑国内照明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过去9年国内房地产投资复合增长率达到25.8%,而城市化水平也从36.2%提高到 46.9%,这直接带动国内照明行业的规模从50亿美元增长到337亿美元。然而地产行业调控和国内信贷政策收紧已使一线城市的房地产销售 从4月下旬开始大幅下降,而随着各地地产调整新政细则出台,地产行业2010年下半年的前景黯淡,这也导致A股和H股地产公司股票过去一个月中暴跌,而与 地产行业“唇亡齿寒”的照明行业受到的影响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体现。雷士照明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每当危机来临时都是行业洗牌的好时机, 雷士照明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成长性。”据悉,2007年雷士照明收入1.3亿美元,实现净利润1290万美元;2008年 在国内地产调控中依然实现收入2.56亿美元,同比增长96.9%;2009年因金融风暴影响,雷士照明高速增长的态势才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依然同比增长 19.53%,实现净利润1470万美元。正是因为雷士照明超强的增长性,其还是得到了众多投资机构的支持,除了此前以3200万美元成为 其第一大股东的风投软银赛富,高盛、深创投、贝恩投资亚洲董事总经理竺稼也先后成为雷士的股东,而这次上市前,中信证券、建银国际和Shine Profit Assets Limited又掏出4500万美元成为其基础投资者。瞄准LED 虽然国内照明行业的增长可 能会受到金融危机和国内地产行业调控的影响,但是LED等节能照明产品对传统照明产品的快速替代趋势却给行业增长带来了新的助推力,而雷士照明这次上市也 显然是为了抓住这次机会。根据招股书,雷士照明这次募集的资金中,30%用于国内外市场的扩张性收购,主要是节能照明和工业照明领域的潜在 收购;25%用于继续完善销售网络的布局,其中到2010年前使雷士照明的专卖店数量从目前的2461家增长到3000家;25%用于扩大产能,其中节能 照明、照明电器、灯具的产能分别提高15%、60%和25%。另外的20%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LED等节能产品的研发。招股书显示,节能照明产品销售额占雷士照明总收入比例,从2007年的37.5%一路上升到2009年的60.1%,年复合增 长率为94.1%。然而在新兴的LED照明领域雷士照明显然还没有做到成功。2009年,其LED照明产品的收入只占其收入的0.8%,而 传统的CFL灯管和T5支架则依然占其收入的近40%。5月7日,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表示,由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 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发起的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项目已经开始实施,项目总预算为1400万美元,实施周期为3年。而调查机构 Freedonia数据显示,中国节能照明份额将从2009年的35.9%,逐步提升到2014年的50.8%。记者了解到,与传统照明行 业数万家企业争夺,没有一家占有率突破1%一样,国内LED照明企业数量也超过3000家,规模都很小,而且LED芯片、外延片等产业链上游部件都必须从 日本丰田合成、日亚、美国科锐等厂商处购买。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要使关键 原材料以及70%以上的芯片实现国产化,上游芯片规模化生产企业达到3-5家。此后包括三安光电、德豪润达、清华同方等企业都加入到LED上游部件的投资 中。消息人士告诉记者,雷士照明也计划在上市后寻求并购或合资方式进入LED中上游的封装和芯片等领域。记者了解到,雷士照 明虽然已经成为了国内照明行业的领军企业,但是其销售规模占比依然不到1%,在上市后获得资金支持的雷士不仅要在中高端市场继续与飞利浦、欧司朗和GE竞 争,在中低端市场也与面临本土的顺德华强本邦、上海华钦电子等企业的竞争,其能否在LED照明领域后来居上依然是个未知数。
舒华中国上市启动 体育器材制造商资本破土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21/yOMDAwMDE3ODMyOA.html
体育用品产业的资本洪流,终于冲进了器材产业。5月20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等主办的第26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 览会上,舒华(中国)有限公司(简称“舒华中国”)营销事业中心副总裁曾水治向本报记者透露:“随着体育产业的升级,体育器材产业有大批的企业正酝酿上 市,未来三年,舒华也将完成上市。”据其介绍,由于国内体育器材产业与体育用品中的鞋服产业相比,相对小众且起步稍晚,目前的产业格局相对 分散且企业规模不大,因此,“整个行业的资本冲动来得稍晚”。“我进舒华中国是1998年,当时我们产值只有200万元,而2009年销售 额超过了7亿元。”曾水治称,面对分散的产业与市场格局,也使得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在舒华中国的总销售额中,外贸销售的比重占到近8%。资 料显示,舒华中国成立于1996年,是国内体育器材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之一,舒华中国目前核心产品为跑步机。2005年,舒华中国就开始发力全国市场,并 且于当年在美国注册了子品牌柏康,目前该品牌已经在20个海外国家拥有销售实体。“目前舒华中国已经在全国拥有1200家专卖店,未来我们 希望将专卖店数量开到3000家。”曾水治表示,由于拥有最全的体育器材产品线,舒华中国除了开拓了专卖店渠道,还将渠道深入电视购物、网购层面。作 为舒华中国的同城企业,安踏体育(02020.HK)无疑是其发展的目标。安踏体育2009年全年的销售额近60亿元,而据20日当天的股价12.30元 /股计算,安踏体育的市值已经超过了306亿元。实际上,国内体育器材市场拥有广阔前景。曾水治介绍称,以跑步机为例,目前跑步机全行业的 市场销售总额为10亿元,而按照模型市场推算,该市场在中国最大容量可达近千亿元。国内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也为相关企业带来了成长空间。根 据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公布的统计数据, 2007年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1265.23亿元,占当年GDP的0.49%,同比增长22.83%;2008年实现增加值1554.97亿元人民币,占 当年GDP的0.52%,同比增长16.05%。不过,国内体育器材企业也不可避免受到国外品牌的冲击。业内人士称,“以跑步机为例,很多 五星级酒店用的都是国外的品牌,而这些品牌的附加值也相当高,有些品牌的跑步机,一台的价格就达20万元。”对此,曾水治表示,国外品牌会 有一个高端市场的知名度,但是,问题在于在国内跑步机市场,国外品牌的售后服务是硬伤。据了解,由于国内拥有量小,国外很多品牌的跑步机的零部件维修都需 要等上月余的物流清关时间。
垃圾上市公司繼續踢爆! 林奇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8361
林奇:David Webb繼續對本港的垃圾上市公司口誅筆伐,繼續敢言,繼續踢爆那些超級無敵垃圾坑人黑洞無良莊家股,今天的主角是「化妝敗露:聯康生物科技(00690)及高寶綠色科技(00274) 的故事。」
林奇娓娓讀來,不禁要大聲疾呼:各散戶投資者還要繼續與虎謀皮,火中取粟嗎?那麼,將來可謂你死你事,與人無尤,死不足惜呢!
更 可惜和令人遺憾的是,香港只有一個David Webb!可能好些無知又貪婪的散戶投資者更愛說,我都唔識睇英文,點知唧!
那林奇不禁要 問:咁你又識得成日問冧巴?呢支股票點睇呀?嗰支股票又點睇呀?投資決定建基於別人的三言兩語之間,又唔係同你有親,答你即係害你喇!再者,閣下贏錢又唔 會多謝林奇,輸錢又會話,乜你又咁鬼死渣?早知唔聽你講喇!
之後,故事的推展當然是,不旋踵,不由分說便把閣下的真金白銀連棺材本統統投 入到那些超級無敵垃圾坑人黑洞無良莊家股身上!
奢望一朝富貴,唔駛「閉翳」!
這不是很好笑嗎?
林奇忽爾 憶起昔日友人於2007年摸頂買入中國礦業(00340)的故事,因為誤信大學友人(林奇按:許多年輕人的失敗投資經驗往往是由誤信身邊好友的讒言開 始!)說這支股票有潛力,搞礦嘛!變身資源股喎!前程無限!不旋踵便以2.2元買入,並聽說目標價會高見4元,之後,這個誤信山埃貼士的友人,還叫埋阿媽 瞓身買入,結果雙雙以摸頂價買入,到今天,這支超級無敵垃圾坑人黑洞無良莊家股的收市價是0.205元,若兩母子持有至現在,每股已慘蝕了1.995元, 期間有息收嗎?對不起!這支超級無敵垃圾坑人黑洞無良莊家股,從未派過一毫子息!更遑論會有理想回報!等運到就有!
謹記:你的股市虧損之 路,開始於你的無知、貪婪和一份不切實際的報告!
延 伸閱讀:
Cosmetic appearances - the story of Uni-Bio Science and Global Green Tech
25th May 2010
http://webb-site.com/articles/unibioggt.asp
温州民企:从“要我上市”到“我要上市”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31/0OMDAwMDE3OTc0OQ.html
2009年,温州市的GDP总量在整个浙江省位居第三,仅次于杭州和宁波;而温州的上市公司数量在浙江11个市中排名倒数第四。自 1997年诞生第一家上市公司以来,正泰电器是温州市的第六家A股上市企业。据公开资料,此前的5家温州上市企业为浙江东日、华仪电器、华峰氨纶、报喜鸟 和美邦服饰,其中后3家企业均为中小板上市企业。截至去年底,在国内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三个市场,同期的浙江主要城市中,杭州有46家上 市企业,宁波有27家,绍兴22家,台州15家。而在2010年,正泰电器上市前后,奥康、红蜻蜓、人民电器等温州的大型民企要上市的声音 又纷纷见诸媒体。这些积淀了多年的品牌为何现在要上市?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温州金融办上市工作处的处长吕金记。《21 世纪》:有观点认为,温州的企业没有必要上市,因为民间资本充裕,民间借贷也很容易。 吕金记:你讲的没错,温州民间资本确实很充裕,温州 的企业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也能筹到钱去解决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而且,对温州很多优质的企业来说,银行是主动找他们贷款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温州企业可 以说是“不差钱”。但这个“不差钱”又是相对的,如果企业想扩大规模,想在同行业成为领军企业,他就差钱了。原来很多民营企 业,还没发展到那个阶段,也缺乏更长远的规划,还没认识到上市的必要性,还缺少上市的氛围。《21世纪》:可能他们也缺乏这方面的引导?吕 金记: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做积极推动。首先就是营造企业上市的氛围。我们出台了一些政策,包括土地、税收等只要是在地方政府权限范围内的, 都会全力帮助企业去解决。再一个就是通过培训、宣传。在温州,一些基础知识性的宣传工作还是必要的。企业家实业做得很好了,当然也有一部分企业家已经是资 本运作的高手,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资本市场的认识还只是概念上的。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到底什么是资本市场,如何利用资本市场。主要是让企业认识到,政府推 动他们上市不是给他们添麻烦的,是对他们有好处的。《21世纪》:不过正泰电器上市以后,就有不少温州的企业也在准备上市。吕 金记:正泰是这两年我们浙江省在主板上市的唯一一家,它的上市,一方面对温州企业的示范效应还是很大的,柳市镇有好多这方面的企业,另一方面,我认为对其 它企业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温州企业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很多时候做事情,如果有一家企业做了,别的企业看了才会跟。原来大家都不上市, 正泰上市以后,就有很多企业已经有点坐不住了。温州有几大产业集群的,低压电器、皮革、服装等等,这些行业里的企业,如果有其中一家上市, 其它企业就会有压力。 所以,现在温州的很多企业已经从我们要它上市,转变成“我要上市”。《21世纪》:正泰上市也是筹备 了几年时间。也有其它一些温州企业,几年前就在喊上市,至今也未见动静?吕金记:温州的很多民营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还不太规 范,他们要上市的话,要先改成股份公司,就有很多东西要梳理,这些需要一个过程。上市这个事情也受到很多外部影响,比如证监会要求上市工作 要缓一缓,或者股市很差的时候,也是不能上的。《21世纪》:政府有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吗?吕金记:我们现在有3批, 共57家拟上市企业。这些企业我们每年都选一些重点的拟上市企业走访。会把他们的困难、问题进行整理,在地方政府的能力范围内尽力解决。有些即将上市的企 业,我们还会提供一企一策的方式,每个企业都由各个县市区的领导组成小组,专门为他们解决问题。我们还搭建了一些平台。比如 我们与一些交易所都建立合作合作。今年我们与上交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他们不仅在上市政策、企业改制方面有很多经验,还可以对已上市公司的兼并重组提供建 议。今年年初我们专门去拜访了香港联交所,因为我们接下来会有企业到香港上市。还有深交所、新交所等。同时,还搭建了企业与 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平台,根据哪些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中介机构,我们帮他们牵线搭桥。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