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海三季度投資者信心指數同比上升

上海財經大學應用統計研究中心對上海市企業領導人或企業家、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的調查結果顯示,2016年第三季度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市投資者信心指數為104.51點,環比上升0.36點,同比上升5.92點。指數位於樂觀區域,表明上海市投資者心態較為積極穩定。

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市投資者信心指數由一個指數系統組成,包括了投資環境信心指數、企業家投資信心指數、機構投資者信心指數和個人投資者信心指數等四大核心指數,四大核心指數又由17個分類指數構成。各季度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市投資者信心指數的運行情況參見下圖。

投資環境信心指數環比下降,指數位於樂觀區域

上海市投資環境信心指數反映了企業家、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對上海市宏觀經濟環境的滿意程度以及對未來的預期。

今年第三季度上海市投資環境信心指數為110.95點,環比下降2.40點,同比基本持平。指數位於樂觀區域,表明投資者群體對上海的投資環境看法仍較為積極。

本季度上海市投資環境信心指數的三個分類指數中,上海市企業家投資環境信心指數為101.16點,環比下降5.75點,同比降低2.08點;上海市機構投資者投資環境信心指數為112.37點,比二季度下降3.24點,同比下降2.78點;上海市個人投資者投資環境信心指數為119.33點,與前季度相比下降了1.79點,同比下降2.40點。

企業家投資信心指數環比與同比都基本持平

上海市企業家投資信心指數反映了企業家對於本企業生產經營現狀的滿意程度和對未來的預期。

今年第三季度上海市企業家投資信心指數為112.97點,環比與同比都基本持平。本季度企業家投資信心指數的分類指數整體波動幅度較小,其中表現當前企業發展狀況的企業發展水平信心指數為120.14點,較上季度上升1.83點,同比上升4.42點;反映企業銷售水平的企業銷售水平信心指數為117.21點,環比下降1.46點,同比上升1.16點;企業盈利水平信心指數為114.97點,環比與同比都基本持平。

企業預期發展水平信心指數為99.54點,較前一季度降低1.21點,同比下降2.30點。

上海機構投資者信心指數與二季度基本持平

本季度上海市機構投資者信心指數為101.95點,與二季度基本持平,同比上升7.50點,指數位於樂觀區域。上海市機構投資者信心指數的分類指數波動差異明顯,上海市機構投資者滿意指數為81.39點,比二季度下降5.95點,同比上升10.14點,指數仍在悲觀區域;上海市機構投資者期望指數為92.57點,環比大幅上升12.75點,同比下降8.77點;本季度上海市機構投資者下跌購入信心指數為81.94點,比上季度基本持平,同比上升15.77點;本季度上海市機構投資者不崩盤信心指數為154點,環比下降1.10點,同比上升10.99點;本季度上海市機構投資者投資價值信心指數105.62點,較前一季度下降2.80點,同比上升8.81點,指數仍位於樂觀區域。

個人投資者信心指數仍處於悲觀區域

本季度上海市個人投資者信心指數為90.84點,指數仍在悲觀區域,比二季度上升4.56點,同比上升14.20點。

本季度個人投資者信心指數的分類指數呈現四升一平,個人投資者滿意指數為44.02點,與上季度基本持平,同比上升17.21點,指數仍處於低位;個人投資者期望指數為77.09點,環比上升2.71點,同比上升2.74點;個人投資者下跌購入信心指數為57.29點,比二季度上升8.16點,同比上升22.71點;個人投資者不崩盤信心指數為160點,與前一季度相比上升9.62點,同比上升33.31點,指數相對處於高位;本季度個人投資價值信心指數為115.79點,比上季度上升3.12點,同比下降4.98點。

投資者信心指數回升原因分析

上海財經大學社會經濟指數系列課題組總負責人、上海財經大學應用統計研究中心主任徐國祥教授和常寧教授分析指出,隨著國內供給側結構改革和穩增長政策的推進, 三季度主要經濟指標有所改善,近期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持續大於臨界點, 工業生產有所加快,投資增速止跌趨穩,進出口增速好於預期,外貿呈現向好態勢,國內市場銷售穩中有快,企業效益繼續改善,企業補庫存及全球需求轉暖等積極因素的出現,是穩定投資者投資心態的重要原因。但是目前我國經濟穩定基礎尚不牢固,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同時從政策面看,實體企業經營中仍然存在融資成本高,出口退稅周期長等具體問題。使企業家群體對投資環境的心態不如前期樂觀,也成為導致三季度上海投資者投資環境信心指數小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此外,今年以來全球主要股市指數普漲,為我國A股市場吹來暖風,加上近期頻繁頒布的房地產調控新政對A股後市構成利好,A股市場仍具備合理上升空間等因素,使得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信心指數比上季度略有上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80

上海三季度消費者信心指數大幅回升

隨著全國一系列宏觀數據的企穩回升,上海三季度的消費者系列指數也大幅回升。

10月12日上午,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經濟信息社和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聯合發布2016年第三季度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市社會經濟指數系列,包括2016年第三季度上海市消費者信心指數及2016年第三季度上海市投資者信心指數。

上海市消費者信心指數包括兩大核心指數和8個分類指數,上海市投資者信心指數包括四大核心指數和17個分類指數。

三季度上海消費者信心指數大幅回升

根據上海財經大學應用統計研究中心最新調查結果顯示,2016年第三季度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市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16.2點,環比上漲7.2點,同比基本持平,略增加0.4點。其中,消費者評價指數為117.9點,較上季度增長5.4點,同比略降0.3點。消費者預期指數為114.5點,環比增加9.0點,同比上漲1.1點(見圖1)。

本季度各項主要指標呈現全面回升態勢,且幅度較大。這主要是因為本季度部分宏觀經濟數據出現了回升,上海市外貿形勢有所好轉,就業形勢也有望改善,同時經濟增長較為平穩;從國際形式來看,美元加息放緩,人民幣正式加入SDR,對人民幣匯率形成了一定的支撐,使得消費者對於上海市的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提升,多項主要指數均回複到歷次調查的較高點位。

消費者對經濟形勢樂觀判斷增強

從本季度上海市消費者評價指數的分類來看,上海市當前經濟形勢評價指數144.5點,環比回升7.2點,比去年同期仍下降1.3點,反映了消費者對上海經濟發展現狀較上個季度樂觀。

收入評價指數123.7點,與上季度相比下降了1.3點,同比下降5.7點,達到了兩年來的最低點位,也是本季度環比唯一為負的指數;就業評價指數108.8點,環比上升3.0點,同比下降0.9點,這說明消費者對經濟發展態度的回暖使得其對本季度的就業形勢滿意度有所提高。

特別的,本季度購買意願指數比上季度大幅增加12.8點,達到94.7點,同比亦上升6.5點。其中的買房意願指數、買車意願指數和買耐用品意願指數環比均呈大幅回升,分別提高了15.7點、12.6點和10.2點。三項指數均位於調查以來的較高點位。

本季度消費者對經濟形勢的樂觀判斷有所增強,尤其是對就業現狀的評價和購買意願顯著回升。從總體上看,消費者對本季度經濟形勢的認知較為客觀穩定。

購買預期指數大幅回升

第三季度上海市消費者預期指數的分類結果顯示,本季度經濟形勢預期指數136.7點,環比上漲幅度較大,為10.5點,同比基本持平;收入預期指數為129.1點,環比增加了4.7,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0.7點;就業預期指數為110.5點,環比增加6.0點,同比基本持平,略降0.2點,第三季度以來宏觀經濟數據較為穩定,消費者對經濟預期重拾信心,對於未來收入和就業狀況持樂觀態度。

購買預期指數81.7點,較上個季度大幅回升14.9點,同比上漲了4.0點。而買房預期指數比上季度顯著增加了15.2點,達到67.2點,同比亦增加1.1點;買車預期指數環比亦大幅增加了14.6點,達到了96.3點。可見對收入和經濟形勢的回暖預期使得消費者的消費意願有所增強,本季度突出反映在購買汽車等大件消費品上。

專家建議:控制好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關系

上海財經大學應用統計研究中心主任徐國祥教授、吳純傑副教授和崔暢副教授分析指出,近兩個季度上海市消費者信心指數的波動有所增強,本季度上海市消費者信心指數出現大幅回升,且多項指數回複到了較高點位,本季度指數走勢的成因在於:首先,本季度中部分經濟指標有回暖跡象,外貿進出口和工業生產價格等指標同比上漲或降幅收窄,結構轉型和創新因素的作用在經濟增長中逐步顯現,消費者對於經濟結構轉型所帶來的波動也能較為客觀的認識,使得本季度消費者對上海市經濟發展的信心進一步提升。

其次,本季度上海市出臺了系列促進就業政策,對於吸引人才和扶持困難群體就業意義重大,從而提高了就業方面的指數,同時,本季度上海市消費者對於市場的預期有所調整,導致購買類指數大幅上揚。

第三,從外部環境來看,本季度全球整體經濟形勢較為穩定,新興經濟體的複蘇力度有望增強,人民幣也正式加入了SDR,鼓舞了消費者對於國內經濟發展的信心。但應該看到經濟已進入深度轉型期,各種不確定性因素仍然存在,經濟內生增長的強勁動力尚未形成,同時上海市房地產市場在迅猛發展之後的走向問題都對上海經濟的未來發展提出挑戰。

為此,徐國祥教授建議:

1. 堅持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創新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上海應結合自身優勢進行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一方面以自貿區為著力點,逐步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全方位服務功能;同時整合各新興產業的新因素和新動力,整體提高上海經濟的產業結構水平。

2. 繼續推進有上海特色的供給側改革,立足上海已有的科技優勢和產業基礎,優化供給結構和產業空間布局,加快推進戰略性高新技術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從而增強上海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3. 控制好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關系,保持金融系統健康穩定,本季度上海市房地產市場的漲勢依舊,而房價高企需要有效需求的支撐,同時又會引發投資的虹吸效應和人才擠出效應,增加企業成本,這些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也不容小覷;但房地產下行會導致相關門類的投資和生產全面收縮,同時新增居民戶中長期貸款比重越來越大,房價如出現劇烈波動必然動搖金融系統的穩定,因此應將房價控制在合理的波動區間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82

傲雪寒梅!2016年前三季度金融業獲千億融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1012/159193.shtml

傲雪寒梅!2016年前三季度金融業獲千億融資
段昌興 段昌興

傲雪寒梅!2016年前三季度金融業獲千億融資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前三季度,我國金融業共獲得319次融資,累計融資金額不少於1050億元,融資金額遠超美國金融業。

 本文段昌興,系作者對i黑馬網投稿。

每年的十一長假,讓該年度的第三個季度完美畫上句號。距離2017年僅剩下80天的當下,統計今年前三個季度的數據,為最後一個季度的規劃做參考。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前三季度,我國金融業共獲得319次融資,累計融資金額不少於1050億元,融資金額遠超美國金融業。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分別獲得108次、85次、55次和35次融資,為國內城市前四。P2P、保險、理財和消費金融是獲得融資次數最多的四種細分業態。

不太冷的“資本寒冬”

今年融資次數整體呈現出下行趨勢,但月均融資次數分布較為均勻。

2016年金融業獲得融資的月度分布

通過和去年對比發現,天使輪、A輪和B輪融資次數均大幅度減少,同比分別減少58.6%、56.2%和40.7%。與去年一樣的是,走到C輪以後的企業少之又少。

階段分布

“資本寒冬”論似乎是從2015年開始盛行,但去年恰恰是投資機構完成投資次數最多的。2016年前三季度,319次的融資次數雖然遜色於2015年同期,但已經超越2014年全年融資次數之和。這說明現在固然處於“資本寒冬”,但這個冬天並不太冷。

金融業近六年融資情況

1998年,騰訊創立,並在創立一年後獲得IDG幾百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1999年,阿里創立,在當年獲得高盛5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現今,騰訊和阿里在亞洲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位置上輪流坐莊。

如果不是獲得了IDG、高盛等的風險投資,騰訊和阿里可能在2000年前後的互聯網泡沫破滅大潮時已經應聲倒下了。歷史不容假設,因為風險投資的存在,捉襟見肘的創業者終於贏得未來。風險投資不斷前進的內在驅動力是科技的不斷發展。帶來數量級提高的某項技術或者商業模式,無論其出現時的經濟大環境如何,總會遇到識貨的伯樂(比如谷歌就是在互聯網泡沫破滅期創立的,首筆融資的出資方就有世界頂級投資機構紅杉資本)。

幣種分布

幣種分布

當初,騰訊和阿里的錢都漂洋過海而來,今天就不一樣了,因為中國的一線城市已經雲集了頂級的人民幣投資機構,正在寒冬狩獵最佳項目。那麽問題來了,哪個城市才是未來的金融中心呢?

誰是未來的金融中心

今年的319次融資,分屬於東部303次,中部7次,西部9次。如果按照中國七大區進行統計,除了東北三省以外,其余六區今年均有金融企業獲得融資。那麽從融資獲得的城市劃分,誰將是未來中國的金融中心?

地域分布

按照城市統計,獲得投資機構青睞的企業最多的為北京,共獲得108次投資;其次是上海,共獲得85次;再其次是深圳和杭州,分別獲得55次和35次。

城市分布

通過近三年金融業融資數據對比,投資機構更傾向於投向北京的企業。

四地近三年金融業融資次數對比

一般來說,投資機構致力於發掘和培育明日之星。金融業今日的蓬勃創新,贏得的是長遠的未來。並且,北京是18家券商總部、59家保險公司總部、47家公募基金總部、11家信托公司總部,以及包含工農中建在內的14家大中型銀行總部;北京在與上海的競爭中已經占據優勢。北京在大眾心中的符號定位,一直是中國的權力和文化中心,未來很有望成為超越上海、深圳成為中國金融中心。這無疑給金融業創業者帶來啟示,選擇在北京創業,更便於了解國內的金融前沿,也在接近投資機構方面有地緣優勢,也即距離資本更近。

前三季度投資機構投了多少錢

實際上,在金融業諸多細分業態里面,基本上都是近十年才興盛起來的新金融(一般籠統稱之為互聯網金融)為主。比如,第一家P2P平臺誕生於2007年;第一家通過互聯網渠道銷售保險的平臺誕生於2006年;第一家互聯網支付平臺誕生於2000年。2016年獲得投資機構青睞的金融業態大多數也是新金融。

業態分布

在金融各業態中,P2P以85次融資居於榜首;互聯網保險和第三方理財以28次位列第二;消費金融類公司以25次位於第三;綜合金融服務類以24次位列第四;十多年來基業長青的第三方支付以22次居於第五;股權眾籌融資居於第六;專註於為各階層提供炒股服務的機構以15次居第七名。

2016年前三季度金融業獲得融資的金額披露次數

今年前三季度的融資中,共有184次融資披露了具體數額;58次融資披露情況為“數千萬人民幣”;35次融資披露情況為“數百萬人民幣”;8次融資披露情況為“數億人民幣”;6次融資披露情況為數千萬美元;5次融資披露情況為“數百萬美元”。根據已經披露具體數額的融資數據統計,我國金融業前三季度融資額累計1050.6億元人民幣。根據美國風險投資協會數據,美國金融業上半年累計融資額為14億美元,而中國僅螞蟻金服在上半年單筆融資高達45億美元。由此可見,中國遠遠超於美國金融業融資水平。

業態金額

(註:綜合金融服務為右軸,其余金融業態為左軸)

通過上圖可以看出,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的企業獲得遠超其余金融業態的融資數額。綜合金融服務類企業中,螞蟻金服和易生金服分別獲得45億美元和40美元融資,兩家企業融資金額之和占據今年前三季度融資總額的54%。世界頂級規模的新金融巨頭已在中國誕生。對於創業者來說,金融業還有哪些創業機會?

金融業的創業機會在哪里

風險投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家科技公司創辦的過程。通過投資機構投資的項目、投資輪次與金額這個獨特視角,實際上可以觀測到一種新興業態的發展情況及未來想象空間。現在國內頂級的互聯網公司,大多從一開始創業的錢就是來自投資機構的投資。如果社會出現一種理想情況,即投資機構將其每一次投資的情況詳細披露給公眾。那麽,創業者觀測一個領域,可以通過分析該領域投資機構的投資情況入手。

保險

接下來以互聯網保險和股票類金融業態為例說明。從2013年至2015年,互聯網保險和股票兩類金融業態獲得融資的次數,均以幾何級數增長(幾何級數增長是指成倍數增長,數學表達為A的n次冪的增長,類似於“翻番”。比如從2到4,再從4到8,再從8到16等等,就是幾何級數增長)。又比如,區塊鏈、智能投顧被媒體炒得很火熱,但實際上受到資本青睞的均不超過10家,大概是看不到此類技術如何在短期內產生商業價值。另外,商業租賃隨著國家政策放開,此業態註冊的公司大幅度上升,但實際開展業務的少,出現了無序價格競爭。筆者比較看好的金融業可以創業的細分業態有互聯網保險、股票、金融自媒體、消費金融和風控技術這幾類。

結語

從姍姍來遲的P2P監管細則,到陸續出臺對第三方支付的苛刻規定,金融業最大的風險首先是政策風險。創業者需要準確預測可能出現的政策風險,首先避免因為政策而出局,甚至淪為犧牲品。

馮侖曾說,“面對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只有始終堅持合作而不競爭、補充而不替代、附屬而不僭越的立場,才能進退自如,持續發展。”簡理財創始人林恩民持有與馮侖同樣的觀點,認為借助於移動互聯網而興起的新金融,是對傳統金融的很好補充。

幾十年前,通過腕式手表進行通訊還只是科幻漫畫中的無稽之談。現在,各式各樣的移動終端對孩子們來說都已駕輕就熟,已經不止有通訊功能,還可以進行支付,記錄跑步數據和睡眠情況等等。中國的金融業創業者們,在無股權不富的新紀元中,在引領世界金融創新之風的神舟大地,通過今日之智慧與拼搏,去迎接明日之美麗生活。

金融業 融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420

iPhone 7大熱帶動 臺積電三季度賺205億元創歷史新高

據彭博社報道,臺積電召開法人說明會稱,受惠於蘋果A10 Fusion應用處理器、輝達(NVIDIA)繪圖晶片、海思及聯發科手機晶片等出貨強勁,臺積電第三季度凈利潤968億元新臺幣(約合205億元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較第二季度增長33.4%,與去年同期相較也增長了28.4%;毛利率50.7%,營業利益率40.8%。

經查詢,之前臺積電保持的歷史紀錄高點是在2014年第四季度的799.9億元新臺幣(約合169.44億元人民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519

環保部公布前三季度空氣最差10城 河北占六席

13日據環保部網站消息,環保部今日發布了2016年前三季度和9月全國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空氣質量狀況。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介紹,前三季度,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0.3%,同比提高2.6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5%;PM10濃度為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2%。9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4.8%,同比降低5.1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9%;PM10濃度為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9%。

前三季度,74個城市中空氣質量排名相對較差的後10位(從第74名到第65名)城市依次是:邢臺、保定、濟南、鄭州、邯鄲、石家莊、唐山、衡水、烏魯木齊和西安市。

9月,後10位城市依次是:石家莊、唐山、濟南、邢臺、鄭州、保定、邯鄲、西安、太原和衡水市。

前三季度,74個城市中空氣質量排名相對較好的前10位(從第1名到第10名)城市依次是:海口、舟山、惠州、廈門、珠海、麗水、深圳、福州、拉薩和中山市。

9月,前10位城市依次是:海口、舟山、福州、拉薩、廈門、麗水、惠州、臺州、哈爾濱和張家口市。

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前三季度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60.8%,同比提高8.4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1%;PM10濃度為10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3%;O3濃度為18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2%。9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65.0%,同比降低11.1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5.6%;PM10濃度為9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2.2%;O3濃度為1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0.3%。

北京市前三季度優良天數比例為56.1%,同比提高5.6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1%;PM10濃度為8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9%;O3濃度為21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3%。9月,優良天數比例為65.5%,同比降低7.8個百分點,主要汙染物為PM2.5。PM2.5濃度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0.0%;PM10濃度為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0.2%;O3濃度為1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

長三角區域25個城市前三季度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4.5%,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PM10濃度為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3%;O3濃度為168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9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7.7%,同比降低2.2個百分點。PM2.5、PM10濃度分別為34微克/立方米、56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二級年均濃度標準,同比分別下降5.6%、1.8%;O3濃度為18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2%。

珠三角區域9個城市前三季度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90.1%,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PM2.5、PM10濃度分別為29微克/立方米、45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二級年均濃度標準,同比分別下降12.1%、10.0%;O3濃度為1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8.3%。9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1.7%,同比升高0.8個百分點。PM2.5、PM10濃度分別為32微克/立方米、48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二級年均濃度標準,均同比下降5.9%;O3濃度為17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9%。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柴發合研究員介紹說,2016年1-9月監測數據表明,今年以來全國及重點區域顆粒物濃度明顯下降,空氣質量總體呈改善趨勢。但9月份部分地區和城市顆粒物濃度出現反彈,其主要原因是,與去年9月相比,我國部分地區氣溫總體偏高,冷空氣活動相對較弱,逆溫出現頻率相對增多,氣象條件不利於汙染物擴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587

深圳惠程:再次甩賣8套房產 前三季度業績扭虧為盈

深圳惠程10月1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房產中介公司公開出售公司位於北京、南京、長沙、武漢、石家莊、福州、蘭州、長春等地的8套房產,根據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本次房產處置事項評估總價合計3,355.64萬元,占公司2015年經審計凈資產116,061.77的2.89%,預計產生收益約1,700萬元,占公司2015年經審計凈利潤12,833.15萬元的13.25%。

公司表示,本次處置房產事項能夠有效盤活公司存量資產,更好地發揮資產的使用效率。若本次處置房產事項能夠在2016年度內完成交易,將會對公司2016年度經營業績產生影響。

10月15日,公司發布2016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稱,2016年1—9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0萬元~55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5.08%~95.98%。此前,公司半年報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1800萬元至2200萬元。公司表示,業績修正系報告期公司為盤活資產處置了部分房產致收益增加;報告期公司投資性房地產產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公司利潤產生較大影響;報告期公司電氣業務銷售收入增加,同時通過加強費用管理降本增效,利潤情況好於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130

三季度景氣指數明顯回升  就業形勢趨穩

雖然官方就業數據尚待幾日才正式發布,但是第三季度全國就業形勢明顯好於預期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17日,中國人民大學就業研究所聯合智聯招聘發布《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報告》。報告稱,中國就業景氣指數(下稱“CIER指數”)持續了第二季度以來回升的勢頭,從1.93上升到了2.22。剔除季節成分和趨勢成分之後,CIER指數的周期成分已經明顯企穩,這表明當前就業形勢總體趨穩向好。

CIER指數(市場招聘需求人數與市場求職人數之比)是國內第一個就業景氣指數,它基於智聯招聘的在線數據庫。從智聯招聘此次選取的大類行業樣本來看,2016年第三季度智聯招聘全站在線招聘需求同比增長35%。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周表示,今年以來特別是到了第三季度,中國經濟運行好於預期,特別是就業保持基本穩定。今年前9個月城鎮新增就業1067萬人,保持了過去3年每年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人的勢頭,9月份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低於5%,為近年來的首次。

中國人民大學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三季度就業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新經濟的拉動,宏觀經濟指標有所回升,帶動了勞動力市場中企業招聘人數有小幅的上升。與此同時,受周期性因素的影響,同期的求職申請人數有一定程度的回落,這些因素均導致就業市場景氣指數回升。

報告稱,隨著結構性改革加速推進,前期產能與庫存的化解,部分在行業中的優秀企業開始恢複市場活力,新舊動能在第三季度同時發力,引發了整個社會對用工需求的擴張,總體來看我國的就業形勢顯現出轉好跡象。

從全國範圍來看,東、中、西部地區的用工需求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中部地區的用工需求同比增加55%,西部地區同比增加48%,東北地區同比增加36%,東部地區同比增加29%。

報告顯示,東部地區的就業景氣指數最高,在“中國智造2025”目標的帶動下,珠三角正在成為工業產業機器人的工廠,這股機器人浪潮為珠三角制造業帶來了新機遇。智聯招聘全網數據顯示,幾乎在制造業的各個細分領域,珠三角的用工需求都高於長三角與環渤海灣地區。

分行業來看,在國內經濟結構轉型的進程中,不同行業間的就業景氣兩極分化現象依然明顯。就業形勢最好的行業仍然為互聯網/電子商務,就業景氣指數為7.28。而能源/礦產/采掘/冶煉行業的就業景氣指數仍然最小為0.20,這表明隨著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政策的實施,相關行業的招聘需求人數遠遠小於求職申請人數,就業形勢仍然相對嚴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171

重慶前三季度增長10.7% 經濟高增長與低房價並行不悖

在國家統計局公布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後,地方的經濟“三季報”也將逐漸揭曉。

重慶市統計局19日公布的“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505.0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7%,比上半年提高了0.1個百分點,較全國高4.0個百分點。

分行業來看,重慶經濟增速高速增長,與工業制造業的高速增長密不可分。作為中國六大老工業基地之一的重慶,在全國工業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工業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前三季度,重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4%,較全國高4.4個百分點。

這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39個行業大類中33個保持了增長,占84.6%。在“6+1”支柱行業中,汽車、電子、裝備、化醫、材料、消費品和能源等行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11.1%、21.7%、10.6%、8.3%、5.7%、9.2%和5.3%。

在這些支柱產業之後,重慶的新興產業也已崛起。早在2014年上半年,重慶就開始研究部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2014年7月,重慶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大會,提出發展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集成電路、液晶面板等電子核心部件,物聯網,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石墨烯及納米新材料,軌道、通用航空等高端交通裝備,新能源及智能汽車,綜合化工,頁巖氣,生物醫藥,環保產業等。

重慶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勇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這幾年重慶的產業發展得非常不錯,尤其是汽車和電子兩大產業都做得很大。與此同時,重慶也在布局機器人、通用航空和3D打印等新興產業,確保未來後續產業也能跟得上。

在工業總產值快速上漲的同時,企業的效益也相當不錯。 從企業效益看,1-8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4093.47億元,增長10.2%,實現利潤總額834.42億元,增長16.1%,較全國高7.7個百分點。

值得註意的是,今年以來,全國民間投資增速持續低迷,但重慶的民間投資卻保持了較快的增速。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民間投資6155.32億元,增長12.0%,比全國水平高出了9.5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51.9%。

投資1.jpg

在實體經濟、區域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重慶的樓市卻保持相當平穩的態勢,區域經濟高速增長與低房價並行不悖。數據顯示,商品房銷售面積4122.19萬平方米,增長18.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16.2%。商品房銷售額2204.38億元,增長15.4%,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15.5%。

根據中國房價行情平臺的數據,9月重慶的均價為6869元/平方米,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在西部地區,這一價格排在蘭州、昆明、成都、南寧、西安等城市之後。

房地產1.jpg

相比一些城市大拆大建,依靠高房價、房地產拉動地區經濟,甚至出現實體產業空心化等現象,重慶經濟高增速,主要是得益於實體制造業的發展。較低的房價也讓人們更敢於消費。數據顯示, 1-9月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74.6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3.1%,比全國高出2.4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63

三季度實體經濟持續改善 專家提醒不能放松去產能

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數據,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52997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0666億元,同比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209415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279890億元,增長7.6%。

實體經濟的持續改善一定程度上體現在用電量上。根據能源局此前發布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約4388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增速較去年同期回升3.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4.8%、2.0%、11.5%和11.6%,增速同比分別回升2.1、2.9、4.1和7.0個百分點。9月份當月,全社會用電量約496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9%,增速同比大幅回升7個百分點。

從用電結構看,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對全社會用電增長的貢獻率繼續大於二產。前三季度,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合計對全社會用電增長的影響度達到66.7%,遠高於二產的31.3%,用電結構進一步優化。三產用電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用電同比增長15.3%,商業、住宿和餐飲業用電同比增長10.0%,金融、房地產、商務及居民服務業用電同比增長12.7%,9月份當月,3個行業用電同比分別增長17.1%、14.5%和15.5%。

從發電情況看,受來水偏枯影響,水電發電量負增長,火電發電量增速回升,核電發電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初步統計,9月份全國火電、核電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2.2%和18.1%,水電發電量同比下降12.8%。前三季度全國水電、核電、火電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9.6%、0.9%和23.0%。

國家電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9月用電增速較高,依然有前半月氣溫偏高的因素。排除氣候因素,實體經濟的表現也較樂觀,三產和輕工產業明顯回暖。原因主要是消費拉動,消費刺激企業生產增加,一定程度上促進用電量的提升。從4月份經濟觸底到之後開始的用電量回升意味著實體經濟的回暖。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中國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要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既要保持總需求力度,也要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 李克強總理近日在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指出。

但是,企業經營的改善同樣不能放松去產能,專家指出淘汰過剩產能要更有針對性。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本次統計局公布的前三季度原煤產量同比下降10.5%,說明這一次去產能力度較大,但這種趨勢更應該持續。有針對性地調整產能過剩首先要選取矛盾最大的領域,如鋼鐵煤炭,其次考慮結構調整的問題,再次是註意政策工具的使用。過剩產能產生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地方政府配置資源的權力很大,在GDP導向的作用下過多幹預地方經濟導致的。這種幹預,又單純從本地地方經濟出發,沒有考慮整個結構的調整和國家經濟發展的步伐。導致產能過剩的原因多年來基本相同。這一輪去產能成效更實在,因此有針對性去產能才能防止“轉軌”過快,引發就業等矛盾。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日前也表示,截至9月底,鋼鐵、煤炭兩個行業退出產能均有大幅提高,相關進度數據將盡快公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70

前三季度房地產對經濟增長作用明顯,貢獻率約8%

19日,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就房地產銷售市場的情況表示,三季度房地產市場銷售形勢不錯,商品房銷售量的增長速度跟上半年繼續保持高位,前三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26.9%。

盛來運介紹,今年上半年房地產銷售的增長速度為27.9%,三季度的總體銷量增長速度較二季度有所回落。不過今年以來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比較明顯,據初步測算,前三季度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8%左右。

另外,針對中央政府最近出臺房地產調控的措施是否會影響經濟增長的問題,盛來運表示,房地產調控對經濟影響不能誇大,還需要繼續觀察。此輪調控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和少數二線城市,主要是一些熱點城市,是局部的調控。短期來講,對於這些熱點城市的商品房銷售和投資,甚至對經濟都會帶來一定的壓力。但是對全局來講,盛來運認為,它的影響有待觀察,因為其他城市還在按照既定的房地產政策,像去庫存這樣的政策來管理。

此外,調控目的主要針對投資性和投機性需求,對剛需、改善性需求仍然還是支持的。還有房地產本身調控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房地產的大起大落對經濟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防止經濟的波動,它的調控目標最終還是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從這些角度來看,對全局的影響不像想象得那麽大,而且後期的走勢有待觀察。這是關於房地產影響的問題。

盛來運指出,國慶前後對一些熱點城市采取調控措施,是及時有效的,在8、9月份房地產價格出現較快上漲的時候出臺調控政策,可以使房地產市場降溫,使它恢複到理性,而且對引導預期,抑制房地產的過度投資都有積極的作用。

據盛來運介紹,從10月份上半個月的部分數據監測情況來看,調控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些熱點城市、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房地產的銷售在回落,還有少數城市甚至出現了環比下降,房地產市場高燒開始在退,房價走勢開始趨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