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南京經濟增速領跑江蘇:首位度不斷提升

作為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的省會,南京近幾年經濟發展不斷加快,中心引領作用不斷增強。

南京經濟增速全省領跑

南京市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南京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01.08億元,可比增長8.0%,上半年,全市GDP和服務業增速分別高於全省平均增長水平1.0個和1.8個百分點,增幅在省內十三個設區市中雙雙居於首位。

數據顯示,上半年,江蘇其他設區市GDP增長速度依次是無錫市7.5%、南通市7.4%、泰州市7.3%、常州市7.2%、蘇州市6.9%、宿遷市6.6%、揚州市6.4%、淮安市6.3%、鹽城市5.7%、連雲港市4.8%、徐州市4.7%和鎮江市3.5%。

從產業結構上看,上半年,南京市經濟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為1.9:37.7:60.4,服務業占全市GDP的比重創歷史新高,突破60%,達60.4%,比去年同期提升1.6個百分點。南京市服務業占比水平在省內設區市中高居首位;高於蘇南地區平均水平8.3個百分點,高於全省8.4個百分點,高於全國6.1個百分點。

此間的一大背景是,在改革開放後,靠近上海的蘇南地區憑借外向型產業的發展,經濟也隨之高速發展,多年來蘇州和無錫GDP分列江蘇一、二位,身為副省級省會城市的南京只能屈居第三,加上南京更靠近安徽的地理位置,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南京的首位度和省會引領作用不夠突出。數據顯示,2006年,南京GDP只相當於無錫的82.6%。

不過,近年來南京主要經濟指標一直好於全省、快於蘇南,南京與無錫、蘇州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並在2014年首度超越了無錫,上升至江蘇省第二。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南京的GDP已相當於無錫的112%。

江蘇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樹華此前對第一財經分析,南京作為江蘇的省會,在江蘇省內的首位度一直比較低,目前南京正在努力提高首位度,增加經濟體量。因為只有體量增加了,才能進一步增強和提高城市的輻射能力。

他分析,像南京這樣的省會城市的科教文化資源雄厚,各種高端生產要素在省會城市的聚集度比較高。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產業、價值鏈由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的過程中,一些高端要素資源必須要配套,在這個過程中,省會城市比非省會城市往往更有優勢。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日前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表示,上半年南京地區生產總值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增速都位居全省第一,這“兩個第一”,是南京發力提升產業首位度、堅持不懈邁向中高端、探索轉型升級新模式的階段性成果。

在創新驅動方面,數據顯示,上半年新增科創型企業1.3萬家,同比增長31%;新增境內上市企業6家,與深圳、上海並列全國第一。“寧聚計劃”半年吸納新就業參保大學生16.6萬人,增長50%。

張敬華表示,雖然城市服務業占比已超60%,這一比例在長三角僅次於上海,但南京在實體經濟、工業規模上還要奮力趕超。追趕路徑,是“移大樹”“孵幼苗”“老樹發新芽”三棵樹並舉。南京軟件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已形成產業集群,各環節有龍頭企業,關鍵點有核心技術,將打造自主可控、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特色產業地標。

首位度不斷提升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南京的首位度也在不斷提升,省會的中心引領作用日益凸顯。數據顯示,2017年,南京GDP占江蘇全省比重達13%,比2010年提高了0.8個百分點。

未來,南京的首位度將繼續上升。張敬華表示,南京要敢於對標國內一流、全球先進,千方百計謀首位,矢誌不渝爭首位,一心一意幹首位。要進一步增強省會意識、強化省會擔當,跳出南京看南京,著眼全局看南京,解放思想再深入,改革開放再出發,努力提高發展能級、發揮更大作用。

他介紹,南京所追求的首位度提升,應當具備五大指向,即創新首位度、產業首位度、功能首位度、生態首位度和開放首位度。

通過發揮南京的創新策源、資源配置、交通樞紐和綜合服務等功能,全力提升省會城市的樞紐、集聚、輻射、引領、服務功能,是未來南京將著重發力的方向。這里面,交通基礎設施的打造十分關鍵。未來將通過構建以南京為中心的“米”字型放射狀交通網絡,推動以南京為中心的全省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在揚子江城市群、寧鎮揚一體化發展中發揮龍頭作用,帶動全省更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相比蘇州、無錫,南京最大的區別是服務業的生產要素十分發達,包括科教資源以及一些區域性總部、金融資源是十分突出的。尤其是在金融危機之後,無論是擴大內需還是創新驅動,南京的優勢都是十分明顯的。

在科教資源方面,南京211、985大學雲集,而且在去年9月份公布的全國雙一流名單中,南京僅次於“教育第一城”的北京(29所)和國際大都市上海(13所),以12所排名全國第三,在校大學生超過了70萬人。

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田伯平對第一財經分析,一個城市的創新活力取決於當地的市場機制、社會文化、創新資源和政府政策扶持等幾個方面。南京的高教實力僅次於京滬位列第三。大學同創新有關聯,但大學僅僅是創新的源泉和種子,並不能直接等同於創新。除了創新的種子,更需要關註創新的土壤、市場環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汪時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447

上半年居民收入榜:9省份超全國均線,內蒙古重慶領跑中西部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

各省份之間的差別也很大。上半年,有9個省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且全部來自東部沿海地區;有4個省份超過2萬元大關,分別是上海、北京、浙江和天津。但還有7個省份低於1萬元,全部來自西部省份。

近年來貴州強力推進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

9省份超全國平均水平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的是居民家庭全部收入中能用於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部分,是反映一個地區居民收入水平和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是了解居民生活變化情況的基礎。

數據顯示,上海和北京兩大直轄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在上半年突破了3萬元大關,在全國遙遙領先。上海和北京作為強一線城市,現代服務業最為發達,金融、互聯網、科技研究等幾大收入最高的行業在這兩市最為集中,居民收入自然也最高。

浙江以2.4萬元位居第三,領先第四的天津3000多元,優勢相當明顯。值得註意的是,天津作為城市經濟體,城鎮化率已經高達83%,而浙江作為省域經濟體,還有大量的農村地帶和農業人口,城鎮化率也比天津低了15個百分點,因此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領先天津,高居全國第三,頗為難得。

“浙江最大的特色就是縣域經濟特別發達,每個縣、鎮都有自己的產業集群,產業競爭力很強,城鄉之間的差距小。”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改革開放後,浙江最早實行省直管縣,是我國市場化程度最高、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

來自溫州、從事皮具行業的陳先生表示,浙江因為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積較小,再加上靠海,所以很多人走出浙江,到省外甚至國外各地經商。這種情況下,浙江的商業氛圍十分濃厚。

雖然此次是天津首次半年突破2萬元大關,不過天津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只有6.6%,這主要與今年上半年天津經濟增速較慢有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天津市的經濟增速僅為1.9%,上半年則回升至3.4%。

江蘇、廣東和福建這三個東南沿海省份分列5~7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介於1.7萬~2萬之間,相互之間差距較小。這三省雖然與浙江有一定差距,但由於民營經濟比較發達,民間資本較為活躍,城鎮化率較高,因此收入水平依然大幅高出全國平均水平。

相對而言,第三經濟大省山東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雖然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與浙蘇粵閩等東南沿海省份還有較大的距離,甚至還低於東北省份遼寧。

原因在於,從產業結構上看,山東的能源重化產業占據較大比重。這些年山東轉型升級步伐較慢,目前能源原材料之類的基礎工業占比仍很高,高新技術產業占比明顯不足。

此外,一般情況下,城鎮化率越高、城市經濟體越大的地方,人均收入也會越高,反之亦然。由於山東的城鎮化率較其他東南沿海省份低,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收入水平。

西部7省份低於1萬元

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往往決定了一個地區的收入水平,這一點在內蒙古、重慶、湖北等幾個省份中頗為明顯。

數據顯示,上半年重慶和內蒙古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過了1.3萬元,分列第10、11位,在中西部各省份中領跑,湖北也達到了12541元,在中西部省份中位列第三。

值得註意的是,重慶和湖北省省會武漢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汽車、電子等產業十分突出,而內蒙古近年來的工業化發展步伐也非常迅速。

在工業化的帶動下,這三地的城鎮化水平也領跑中西部。數據顯示,去年重慶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64.08%,位列全國第9,超過了山東,僅比東部發達省份福建低0.82個百分點。內蒙古和湖北的城鎮化率分別達到62%和59.3%,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中部地區的安徽和湖南同樣得益於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居民收入位居上半區。

例如,在安徽合肥,隨著近幾年長三角、珠三角的土地、勞動力等成本大幅上升,合肥利用自身在成本等方面的優勢,在其原有的家電產業基礎上,承接了大量原來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家電產業落戶,一舉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家電制造業基地,區域經濟也實現高速發展。

湖南長沙這幾年在裝備制造業、文化產業、醫藥、汽車等領域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以裝備制造業為例,近年來長沙湧現出了三一重工、中聯、山河智能等在國內響當當的裝備制造企業。

而在榜尾端,有7個省份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1萬元,這些省份全部來自西部地區。

貴州省社科院研究員茍以勇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由東到西呈現了梯次推進、梯度發展的格局,沿海地區已經從工業化中期向後期轉變,但西部地區還處於工業化初期階段,基礎仍十分薄弱,需要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

以貴州為例,貴州在2010年10月推出“工業強省”戰略,同年12月,108家央企投資貴州47個項目,總投資達2929億元。同時,近年來貴州強力推進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截至上半年,貴州已經連續30個季度經濟增速保持全國前三位。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人均收入也節節攀升,今年上半年貴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達到了10.7%。

因此,未來要提高西部地區的人均收入,仍需加大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和資金投入,加快補齊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短板。茍以勇說,當前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欠賬仍然很多,只有先解決好基礎設施短板問題,才能談產業發展問題。

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方面,上半年西藏、貴州增速都超過了10%,雲南、安徽分列三、四位。這幾個省份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帶動收入增長較快。另一方面,大部分中西部地區的收入基數較低,雖然收入增幅較高,但在絕對數方面與東部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仍很大。

在榜尾端,有7個省份上半年收入名義增速低於8%,絕大多數來自東北、華北、西北地區。這些地方的能源重化產業比重較大,近幾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居民收入也受到不小的影響。

上半年各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單位:元)

上半年各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收入單位: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楊小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472

白酒半年報前三甲出爐 茅五洋領跑頭尾差距拉大

8月29日晚洋河股份(002304.SZ)發布了半年報,至此除了金種子酒(600199.SH)外,白酒主要上市公司半年業績均已出爐,記者註意到,貴州茅臺(600519.SH)、五糧液(000858.SZ)和洋河股份三家繼續領跑行業,但前三甲酒企和後續企業的差距正在拉大。

洋河股份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洋河股份收入145.4億元,同比增長16.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50.1億元,增長28.2%,整體增速較去年同期明顯提升,也是自2012年行業大調整以來的歷史新高。

伴隨著銷售的提速,洋河上半年銷售費用也大幅增長22.7%至11.7億元,全國化進程隨之加速,數據顯示,上半年洋河省外市場銷售67億元,同比增長30.2%,增速已超過省內。

記者註意到,在分產品項中,洋河上半年白酒銷售為139.4億元,同比增長24.9%,毛利率較去年同期增長12.8%。公告顯示,一方面是由於消費稅的核算方式變化,另一方面與上半年中高端產品銷售占比增長有關。

對於三季度的預期,洋河公司表示,公司積極把握消費升級趨勢,實現了中高端產品銷售持續增長,預計1-9月份的凈利潤增長在20%到30%期間,約為67億元至72.6億元。

在本輪白酒行業增長中,伴隨著消費升級,高端白酒增速最快,次高端次之。2017年,洋河高端產品夢之藍增長迅速,全年銷售45億元,增速超過50%,雖然此次半年洋河沒有公布具體的產品銷售構成,但據記者了解,根據銷售情況,洋河有意在今年推動夢之藍實現翻倍的銷售目標,進而沖擊百億大單品。

值得註意的是,隨著洋河半年報的出爐,國內19家白酒上市公司已有18家公布半年報,只有金種子酒尚未公布,但從目前數據來看,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分別以334億,214億和145.4億的收入規模排名前三甲,並進一步與之後的酒企拉開差距。

記者查閱2017年半年報發現,前三甲收入總共為534.2億元,2018年上半年,前三甲的收入為693.4億元,增長近160億元,而2018年上半年其余15家白酒上市公司收入329.5億元,比2017年同期(不含金種子酒)增長了60億元。

白酒分析師蔡學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此輪白酒擠出式增長的格局並未發生改變,增長還是集中於名酒產品。隨著行業逐步進入品牌時代,消費更加理性,對品牌的要求度更高,消費也更加集中,而且名酒本身也在完成“瘦身”動作,砍掉大量條碼,提升集中度,業績也變得更加好看。而從前三甲的增長也不難看出,市場向一線名酒的集中更為明顯。

隨著時間進入9月份,白酒行業也將迎來第一輪銷售旺季,此前出於對未來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市場對於白酒行業下一步增速的預期有所擔憂。

中泰證券分析師範勁松指出,目前白酒名酒旺季前備貨節奏正常,名酒的渠道庫存在1-2月,較前幾輪行業周期頂點相比渠道情況要健康的多。從短期來看,茅臺已經提前執行10月份計劃,有望增厚三季度業績;區域酒企去年同期收入基數較低;同時今年中秋在9月下旬,與國慶假期錯開有利於旺季動銷,整體三季度業績值得期待。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胡軍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47

「新媒體」領跑哎呀呀

1 : GS(14)@2011-03-06 15:10:47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305/189039.html
「小飾品的門檻非常低,」哎呀呀飾品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哎呀呀」)董事長葉國富說,「但如果你要做一個全球第一的品牌,那就不僅要理念超前,
而且要技術領先。」「70後」的葉國富非常善於用「80後」、「90後」的思維方式進行品牌營銷,更懂得如何用互聯網新媒體和數字軟件為哎呀呀品牌創造新
的感覺。
  2010年,哎呀呀斥巨資1500萬元引進海鼎ERP系統,其中硬件投入500萬元,軟件投入1000萬元,使哎呀呀企業步入
精細化管理戰略,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企業成本。從「接單、研發、採購、倉庫、出貨、財務」等各個管理環節環環緊扣、充分整合,提升各部門執行
力,使哎呀呀企業的擴張變得順利而穩定。「我們在ERP系統裡每半個月進行一次進貨量統計,哪些產品銷量第一,各加盟商都能看到,以便於他們及時補貨、訂
貨」。在安裝了ERP 系統的加盟店裡,加盟商可以直接在網上訂貨、下單和結算,而沒有安裝的則通過郵件訂貨。哎呀呀在上游和500
多家供應商有著緊密的合作關係,對他們的管理則採用了優勝劣汰制。
  由於哎呀呀的產品線很長,超過2000 個品種,1
萬多件單品,因此哎呀呀並不進行自主設計和開發,而是通過大量採購流行時尚飾品,快速應對流行趨勢。哎呀呀和每一個供應商都簽署了獨家供貨協議,來保證哎
呀呀產品的獨特性。當哎呀呀進行採購時,往往是多個廠家出設計,哎呀呀再挑選一款價廉物美的產品,將版式買斷,進行批量生產。由於渠道網點足夠多,而且銷
售量足夠大,哎呀呀對於供應商的誘惑在於可以保證其產品的銷售量,並且由於哎呀呀在顧客心中的品牌影響力,供應商的利潤不一定比銷售給單打獨鬥的飾品店
低。憑藉著建立品牌,以及比同行更加精細的管理,哎呀呀每年的增長率達到200%。
  葉國富正在考慮更換哎呀呀的形象代言人。韓國明星宋
慧喬、香港組合TWINS 都在他的視野裡,甚至他想請韓國小天王Rain 來代言。有了去年近1
億元收入的底氣,他認為「代言費不成問題」,關鍵是要能提升哎呀呀的品牌形象。他最近的心情顯然不錯,藍山、老虎等風險投資都找到他,表示了對哎呀呀的興
趣。
  早在2005年,葉國富就發現了網絡營銷的威力,他花了2400元做百度競價排名,果然每天都有意向客戶諮詢。嘗到甜頭的葉國富毅
然將大部分投入放在了百度競價排名和網站SEO上,如今,3000多家哎呀呀店舖至少有一半以上來自於網絡招商。依靠網絡營銷,哎呀呀精準地找到了潛在客
戶,並省去了大量的業務員溝通時間,從而實現了輕公司的轉變。但這並不是哎呀呀互聯網營銷的全部,「我們嘗試通過社交網站與目標消費者建立牢固的情感紐
帶,讓哎呀呀的粉絲們一起互動,參與創建品牌」。
  「一百年只做一件事,建全球最大的飾品連鎖系統」是葉國富永恆不懈的追求。從2004
年開始,葉國富開始大力投入到飾品市場,按照國際化特許經營連鎖的方式來經營飾品店。與此同時,哎呀呀還提供對會員發送全球飾品電子資訊、最新商品會員搶
先體驗服務等。通過為會員建立基本檔案,進行會員銷售分析,瞭解會員的性別結構、年齡結構等。通過實行會員管理,哎呀呀得以進一步瞭解與細分顧客,從而對
商品品類和門店服務進行相應調整,更全面地滿足不同顧客的購物需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2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