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企業赴美掛牌 敗興而回 部分擬私有化 回家東山再起
1 :
GS(14)@2011-01-02 15:19:282010-12-29 HT
華企業赴美掛牌 敗興而回 部分擬私有化 回家東山再起
《華爾街日報》報道,部分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對當初赴美掛牌感後悔,質疑估值被當地投資者嚴重低估,加上受美證監近日調查借殼上市的影響,有管理層擬將公司私有化,日後重返中國內地或香港上市。
內地企業向來視在紐約上市為身份象徵,因其代表公司成功外闖,得以面向國際大都會。然而,美國上市的中資股熱只是曇花一現,上市首年除了首日交投曾經熾熱外,其餘時間多是交投疏落。
華企新股升幅 遠遜標普平均
華企新股平均升幅為8.1%,看似不俗,但卻明顯滯後標普IPO的18.1%升幅,實為跑輸大市。逾半華企其後更跌穿首日收市價,令不少華企心碎。
有分析指,雖然中國經濟增長強勁,但不代表華企全都能藉此突圍而出。今年有近40間中國公司於美上市,合共集資40億美元。
當中科網業最為突出,內地視頻分享網站優酷網(youku)首日暴升1.61倍;相反,傳統小型企業待遇則有天壤之別,尤其與在中港兩地上市的同業相比,他們在美國上市的股價,更是大打折扣。
估值偏低 害群馬造假損名聲
以哈爾濱泰富電氣與傅氏國際為例,兩者明年預測市盈率分別為5.6倍及6.2倍,遠遜在港上市的中國自動化(00569)的17.2倍,及於上海上市的江西聯創光電科技的20.3倍,故有指兩家企業均有意尋求通過私募股權基金支持,將公司私有化,撤離傷心地。
美國羅仕證券(Roth Capital Partners)中國研究部總監馬峻(John Ma)亦指,少數借殼上市公司過往的會計違規行為,及缺乏透明度的管治,均使華企名聲受損。再者,美證監對這些公司進行調查,市場難以從中分辨好壞,只會一併對華企留下壞印象。
因此,中國不少優秀企業帶着錯的期待,於錯的時間,於錯的交易所上市,帶來遺憾。然而,有些華企坐以待斃,有些撤銷上市,有些貿然退市再上市,當中抉擇實不足為外人道。
第一代背藤籃打工 新世代赴美進修金樹山 老銀樓變身時尚珠寶商
1 :
GS(14)@2011-01-23 19:04:48[realblog]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1619[/realblog]
赴美上市:時間會證明一切
1 :
GS(14)@2011-02-13 14:49:002010年1月 新財經
文/ 本刊記者 王曉慧
2010 年,中國企業集體扎堆赴美上市,卻接二連三遭投資者集體訴訟 或被退市。美國市場上市門檻雖低,但監管很嚴,非優秀企業赴美上市還要三思2010 年12 月8 日,當當網和優酷網同時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就在同一周,6 家大陸企業和1 家台灣企業也赴美上市,成為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史上最忙的一周”。
但是,這個數據還不是最令人震驚的,據《新財經》記者瞭解,截至2010 年12 月10 日,2010 年有39 家中國企業去美國上市。這個數字已經超過2007 年的歷史最高紀錄,在2010 年美國證券市場IPO 總數中,中國企業占近25%。
低門檻吸引企業赴美上市
中國企業赴美上市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早在1996 年, 廣深鐵路的ADR(美國存托憑證)便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企業。
之後的十五年當中,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國民營企業赴美上市的格外多。
北京證監局原局長、現中國資本市場學院籌備委員會主任張新文認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放棄內地資本市場,選擇 赴美上市,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中國經濟增長強勁,在金融危機中率先複蘇並再次保持經濟高增長,使得國際投資者普遍看好中國企業的成長性和市場潛力。另一方面,金融危機後,國際投資者積極布局中國企業,扶持了一些中國企業赴美上市。
張新文強調,還有五大因素也促
使了中國企業赴美上市:
第一,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大都是民營企業,它們對內地上市渠道和業務不太熟悉。與此同時,海外的各大交易所都盯著中國潛在的上市資源,頻繁來到中國“游說”中國企業。
第二,一些中國企業在內地有逃稅、漏稅等行為,甚至存在違法經營的情況,這類企業如果在內地上市很容易露出馬腳給自己找麻煩。但美國不會追究中國企業之前的問題,大都採取寬進的方式,上市門檻較低。
第三,能夠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未必符合內地的上市條件。內地上市條件一般都要符合主板的上市要求,即使是創業板上市條件也比國外的創業板要高。
第四,美國擁有健全的資本市場,體系龐大、條塊結合、功能完備、層次多樣。既有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這樣統一、集中的全國性市場,又有太平洋、中西、波士頓、費城這樣的區域性交易場所。還有一些像美國場外櫃台交易系統和粉單市場這樣的場外交易市場。這種多層次的市場體系是中國內地市場所不具備的。
第五,內地市場對很多行業不太認同,比如互聯網、存儲等領域。這類企業雖然屬於高科技產業,但同樣屬於虛擬經濟範疇,一些網站雖擁有很高的點擊率,公司卻處於虧損狀態,而美國的證券市場對科技型企業的估值比較高。
記者從優酷網招股說明書中獲悉,優酷網2010 年第三季度虧損5312 萬元,如果按照內地創業板的上市條件,優酷網這樣的經營狀況顯然是不符合上市條件的。
站在企業的角度,記者簡單回憶了一下近幾年採訪過的赴美上市企業,大都將赴美上市的理由歸結為“贏得國際市場認同、提高全球知名度”。
的確,內地企業赴海外上市,一般都會有全球路演,一圈跑下來,很多公司在獲得國際資本市場認可的同時,也會獲得一次“廣而告知”的機會。
快進意味著快出
對於中國企業而言,“門檻低、上市快”是赴美上市看得見摸得著的優勢。殊不知,也正是這樣的“快進”模式造成了上市公司質量的良莠不齊,從而為企業日後的“快出”留下了隱患。
2010 年12 月11 日,在美國上市一個多月的麥考林連續遭到5 起美國投資者集體訴訟,起訴內容大致相同,均稱麥考林違反了美國《1933 年證券法》,未能正確披露與IPO 相關的登記聲明和招股書,以及未在IPO 之前展開充分的盡職調查。此後,麥考林股價出現暴跌,一度跌幅達50%。
麥考林在美遭集體訴訟並非個案。
光是2010 年美國162 起證券訴訟官司中,涉及中國公司達5.5%。這些公司被起訴的主要原因是:在IPO 之後發佈的財務狀況與招股說明書中的財務狀況顯著不同,這導致了公司股價下跌和投資者的損失。
細數一下2009 年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不難發現,公司質量良莠不齊,既有優酷、當當這樣受關注度很高的老牌公司,也有中華水電、聯合信息這類之前聞所未聞的“新新人類”;既有搜房、易車這樣的互聯網行業代表,也有鄉村基、尚華制藥這樣的傳統行業公司;既有被美國投資者熟悉的中國亞馬遜,也有連中國人自己都看不上眼的山寨公司杭州斯凱??
2010 年12 月3 日,綠諾科技收到美國證交會退市通知,理由是其向美國證交會遞交的2009 年年報營收與向中國審計機構遞交的1100 萬美元營收嚴重不符,從而涉嫌財務造假被勒令退市。
被退市的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不止綠諾科技一家。2010 年4 月,福麒國際接到納斯達克第一份通知,警告其儘快修改財報。隨後,5 月份又遭遇第二次點名,催促其儘快提交修改後財報。進入8、9 月,納斯達克傳票不斷,並警告福麒國際若不提交財報將 勒令其退市。面對納斯達克的不斷催促和警告,福麒國際卻一再推遲時間,最終在2010 年9 月30 日,福麒國際因未能及時提交財報,接到納斯達克的退市通知,股價大跌。
2010 年10 月14 日, 同心國際因為不能及時提交年報,被納斯達克勒令退市,股價暴跌,並轉至粉單市場交易。
除了被勒令退市外,2010 年也有部分中國企業選擇以“私有化”理由退市,比如大連傅氏、同濟堂、泰富電氣和中能集團。大家都知道,企業選擇私有化退市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平均成交量偏小、市盈率偏低、股價長期表現低迷,無法得到足夠的融資;二是由於需要維持較高的上市成本,並面臨美國各界的嚴密監管和審查,公司估值整體得不到美國市場和投資者的認可。
在納斯達克市場上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時間會證明一切。”
上市不是終極目標
“企業在美國上市很容易,但上市公司的日子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過。”張新文告訴記者,“美國資本市場或許會給企業提供很多豐厚的條件,但前提是企業必須優秀,企業只有足夠優秀,才能在市場上融資;企業的業績足夠好,發展足夠快,投資者才會給你好的估值。否則,嚴格的監管制度反而會讓企業走向困境。”據記者瞭解,美國證券市場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嚴格的要求,最典型的是財務報表要求:一年至少要披露5 次財務數據,這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與中國內地市場相比,美國的監督環境更為苛刻,不僅僅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監管,美國資本市場的監督還延伸至證券交易所、審計機構、律法機構、媒體、個人投資者??基本上是全民監督。
上市公司稍有不對勁的地方,誰都能站出來質疑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一旦被確認違規,將會面臨投資者集體訴訟,這些訴訟的賠償金額也會很大。
上市公司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這些問題,最終面臨的將是股價暴跌甚至退市的風險,這與此前企業興致勃勃去美國上市的場景形成很大的反差。
對此,張新文奉勸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符合在中國上市條件的企業還是儘量在中國上市,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再考慮選擇境外上市。對於將赴美上市的企業,我建議提前排除可能存在的財務等問題,提前預防。一旦產生危機,及時溝通對企業極其重要。同時,去海外上市的企業要在經營發展上有一個很好的規劃,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尤其是要誠實守信。”採訪最後,張新文表示,赴美上市的企業還需要擺正心態,“上市僅是一個新的開始,而不應把它視為一個終極目標”。
部分赴美上市中國企業欲離場 PE成幕後推手
1 :
GS(14)@2011-05-03 22:08:05http://news.imeigu.com/a/1304360193347.html
就在中國企業紛紛摩拳擦掌奔赴境外上市之際,也有不少已在境外市場登陸的中國企業反其道而行之,急於摘下境外上市的帽子。
不久前,泰富電氣(HRBN. NASDAQ)CEO楊天夫對外宣佈,已為公司做好私有化的資金準備。自去年11月以來,康鵬化學(CPC. NASDAQ)、大連傅氏 (FSIN. NASDAQ)等公司已對外宣佈將進行私有化退市。
目前,上述企業已啟動了私有化進程,包括成立特別委員會來評估私有化建議、委任私有化顧問、確定私有化價格等。與被海外資本市場「掃地出門」不同的是,這是一群主動提出離場的企業。
價值被低估?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楊戈看來,令上述企業做出私有化決定的主要原因是偏低的市場估值。
春華資本創始人胡祖六把這些企業比喻為「懸浮在海外的孤兒」,由於盤子小,往往無人問津。
最新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康鵬化學的市值僅為2.7億美元左右,泰富電氣的估值也不高,現市值僅為5.9億美元左右,兩家企業的市盈率均在7倍左右,總股本均維持在3000多萬股。
楊戈告訴記者:「企業的上市規模對在美上市企業後續的市場表現有相當大的影響。美國投資人對於企業上市後股票的流通性相當看重,一旦企業落入小盤股,其流通性就會差,容易讓投資人失去長期持有的信心,導致成交量、股價表現低迷。」
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企業的收益回報。美國羅仕證券有限公司中國首席代表馬峻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目前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的表現「冰火兩重天」。他在研究後發現,市值10億美元以上的中國赴美上市企業過去1年的平均回報為35%,而市值在5億美元以下的企業收益則下跌了近兩成。
大連傅氏就是一個典型。最新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大連傅氏市值為3億美元,市盈率為9.46倍。與其2007年在納斯達克上市之初7.37億美元的市值相比,已縮水近六成。
楊戈指出,交易不活躍也導致這些企業所獲得的收益與付出的服務費等上市成本不對稱,長期來看對企業的成長性而言是一種硬傷,退市尋求私有化成為這些企業的出路。
PE力挺私有化
部分赴美上市的中國小盤股市盈率處於低位,卻給了PE一個進入的機會。
記者發現,在這些宣佈私有化的企業中,PE成為了它們背後共同的推手。根據此前上述公司發佈的信息,大連傅氏董事長兼CEO傅利將獲得盤實基金的資金支持,以每股11.5美元現金向除傅利持有股份之外的所有流通股股東發起要約收購將公司私有化。
泰富電氣首席執行官楊天夫將和霸菱亞洲投資基金集團欲以7.457億美元收購這傢俬營汽車電機。楊天夫目前擁有泰富電氣31.1%的股權,霸菱亞洲投資基金集團將以債權和股本的形式為此次收購提供資金。此外,康鵬化學也外傳得到了春華基金的支持。
業內人士分析,從融資角度講,眼下PE的資金非常容易找,這些私有化的項目通過PE的進入,來替換小股東不失為一種好的手段。「目前,PE行業激烈競爭,挖掘國內民企的價值窪地變得越發困難,與在市場瘋狂時爭搶PRE-IPO的項目相比,此時這些謀求私有化的企業價格可能更為划算。」
據悉,不少尋求私有化的企業都有在國內重新上市的打算,這無疑給那些PE基金安排好了今後退出的通路。
然而,對於企業私有化的決定,胡祖六則表示,應從企業的商業戰略角度來考慮私有化的出路。
他舉例說,比如企業有新產品研發的計劃,則更適合做回非上市公司。「研發新產品本身難以確保在短期內的盈利,如果是上市公司的話,其業績報表會相對較差,容易引起股價波動,而此時非上市公司的身份就更為有利。」
胡祖六告訴記者,國內A股市場IPO較高的市盈率和巨額的超募資金的確容易吸引不少境外上市的中國企業。「如果只是因為國內PE值高而調頭的話,境外退市就會變相地變成一種尋求短期套利的行為,也就失去了企業上市的真正目的。」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李靜穎)
赴美上市基本功:做好机构投资者“公关”
1 :
GS(14)@2011-07-16 15:55:01http://news.imeigu.com/a/1310445182555.html
“勒令退市”与“破发”,成为2011年上半年中国赴美上市概念股的标签,对国际投行恶意做空的责难,无法遮掩涉案企业粉饰报表、夸大利润的事实,
而中美两国之间的监管真空,给这些企业违规行事创造了条件。针对连续出现的问题,中美两国证券监管部门应尽快实现跨境联合监管。
6月23
日,同天遭遇纳斯达克退市通知的中国概念股瑞达电源和双金生物,将今年以来中国概念股摘牌数量增加到10个,而除奇虎360外,今年以来赴美上市的中国概
念股系数破发,即便是表面“坚挺”的奇虎,6月24日开盘后也一路下滑,与发行当天的最高价相比,价格回落50%。
中国概念股破发早已不再
是新闻,借壳上市也早已变成了司空见惯的手段,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SEC)官员曾表示,自2007年1月以来,登记注册的借壳上市案例有600宗,其
中超过150宗的主角是中国境内外的中资公司。多数小型私人公司往往选择与已上市的壳公司合并,而非通过监管更加严格的途径(如IPO)变身上市公司,对
于这些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质量、监管机构针对这些公司执行证券法的能力、以及投资者能否挽回因不实披露造成的损失,存在系统性担忧。今年4月,SEC的委
员阿吉拉尔承认,SEC正在调查其中一些公司,尽管绝大多数此类公司可能是合法企业,但其中越来越多的公司或存在会计问题,或根本就是一个皮包公司。
SEC
主席玛丽·夏皮罗6月21日表示,该委员会正在考虑出台多种监管手段,来化解市场对那些通过借壳上市或实施“反向并购”公司的担忧。这也是SEC近期针对
此类公司一系列监管力度强化举动的最新步骤。SEC目前正在研究的对策清单,将是监管机构处理关于美国上市的海外公司财务和审计担忧的一个补充措施。夏皮
罗称,证交会目前正在权衡几个备选措施,其中包括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提出的一项要求,即拟上市企业在进入主板市场之前,其股票在次级市场上必须拥有一定交
易量。但她拒绝透露更多信息,认为“时机还不成熟”。
不过,曾发表过多份针对中国概念股“做空报告”的“浑水摸鱼”公司创始人卡森·布洛克
指出,把监管重点仅仅集中在公司是否是实施了“反向收购”的做法值得商榷,很多公司在其首次公开募股(IPO)环节同样存在问题。
尽管最近
130家中国在美上市企业被InteractiveBrokersGroupInc.公司列入黑名单,但这不能阻挡中国公司进军美国的脚步,对于近期计划
在美上市的企业,谢国良认为,反方向收购基本上走不通了,可以采用的是普通股与存托凭证(ADR)这两种方法。其中用ADR方式上市,可保留将来回来香港
或国内上市的弹性,是更为可取的做法。在公司重组与筹备上市的过程中,应该把握机会,把公司架构和公司治理设好,聘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称职的投资者关系
管理,以保证公司能够比较顺利在美国上市。
而对于已经上市的公司,如何尽快恢复投资者的信心,谢国良表示,从中国前往美国上市的企业,绝大
部分都是业绩良好,监管严谨的公司。尽管短期股价承担很大的压力,但真金不怕红炉火,有实力的公司,市场早晚一定确认它们的价值。在这时候,最重要是好好
的把本业做好,只要有良好的业绩,一定有投资者垂青,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投资者关系,跟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加强联系,积极做好投资者关系。现在最大的问题是
信心危机,只要投资者与公司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对公司有充分的了解,投资者就有信心继续持有公司的股票。
阿里巴巴将分拆中国万网赴美上市
1 :
GS(14)@2011-09-26 21:04:04http://news.imeigu.com/a/1316995560777.html
阿里巴巴披露称,中国万网上市发售文件正由相关证券监管机构审批。
此前根据公开协议显示,阿里巴巴于2009年9月支付现金人民币
5.4亿元分两期获得万网在中国营运的股权,第一阶段斥资4.35亿元获得万网85%股权,第二阶段是在未来三年内阿里巴巴还有权以1.0456亿元现金
再收购万网14.67%股权。当年12月28日,阿里巴巴宣布完成第一阶段收购交易。
据悉,投资中国万网是阿里巴巴公司上市以来对外单笔最大投资,也是中国电子商务服务商向互联网基础服务市场拓展的最大手笔动作。
资料显示,中国万网是目前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基础服务提供商,服务范围涵盖基础的域名服务、主机服务;企业邮箱、网站建设、网络营销、语音通信等应用服务;以及高端的企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和顾问咨询服务。(罗亮 彦飞)
2 :
GS(14)@2011-09-26 21:04:50http://news.imeigu.com/a/1317008790125.html
(i美股讯)阿里巴巴在港上市公司今天发布公告称,计划分拆旗下中国万网赴美上市。那么万网与阿里巴巴其它业务是怎样个关系?且看我们分析。
随着传统企业大面积地转向互联网经营,用电子商务来服务客户,它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建站。针对这一需求,万网去年推出“梦工厂”计划,即标准建站服务,包含面向网络零售业的“淘里淘外”以及面向工厂和贸易行业的“阿里阿外”两项建站服务。
1)“阿里阿外”主要面向B2B。通过“阿里阿外”,客户可以获得独立品牌网站,网站数据可以与阿里巴巴网站互通(例如绑定阿里巴巴会员帐号,公司信息、商品、会员数据同步),同时网站集成支付宝、电子地图、流量统计等互联网应用。
2)“淘里淘外”主要面向B2C,是阿里巴巴面向企业、淘宝卖家提供在线管理“双店齐开”的网络平台,实现淘宝店铺和独立网店的商品同步管理,一次铺货、同时更新。
除了企业建站服务外,万网还提供云主机、域名、企业邮箱等服务,这几项也构成了万网主要盈利来源。(详见链接)
马云的设想是,当一个传统企业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通过阿里巴巴便能享受到一站式服务:万网提供域名并为其量身定制网站;阿里巴巴(B2B)、淘宝网(C2C)以及淘宝商城(B2C)三大平台为其对接海量用户;支付宝提供结算服务;另有一淘作为入口为其推荐并输送流量。
2009年收购万网之前,阿里巴巴已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将万网揽入怀中,以及去年宣布的“大物流”计划,都是阿里力图加强其电商“后端”服务水平之举,以更好的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基础服务提供商。(i美股 胡龙飞)
3 :
GS(14)@2011-09-26 21:06:05http://news.imeigu.com/a/1317006047977.html
万网基础研究:万网的四大盈利模式
imeigu.com 2011-09-26 11:00:47 来源:
i美股
(i美股讯)万网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成员,定位为云计算与域名服务提供商。从官网中可知,其目前主要有四大盈利项目——云主机、域名、企业邮箱、网站建设,如下图所示:
1.云主机

万
网的云主机服务主要包括云享主机和云虚拟主机两项,使用对象包括门户型网站、电子商务型网站、SAAS应用型网站、游戏应用型网站、企业展示型网站等。其
中云享主机年费为5800元起,云虚拟主机年费198元起。目前有超过200,000个企业网站与应用采用万网的主机服务。
2.域名服务
万
网是世界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在中国的首批域名注册服务商,是国内最早的域名服务商之一。截止目前,万网已拥有200万域名客户,
包括新华网、TCL、清华同方、方正、LG、红牛等均为其客户。在万网上热卖域名类型包括国际英文域名(.com)、.cn英文域名、.me英文域
名、.tv英文域名,其售价如下:

除热卖域名外,万网还提供.org、.net、中文通用域名等各式域名服务,同时提供域名增长服务、域名转入服务、可信产品服务。域名增值服务包括域名自助管理、域名注册信息保护服务、URL转发服务和动态口令保护服务等。
3.网站建设
万网网站建设服务包括速成网站、标准建站。前者提供千种可以套用的模板,费用为980元;后者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由设计师根据要求设计,费用3888元起。如下图:

目前万网网站建设服务已有15万用户,除了速成网站、标准建站,万网还有其他与阿里集团配合推出的特色建站服务——阿里阿外、淘里淘外(taolitaowai.cn)。以下具体来看:
1)
“阿里阿外”是阿里巴巴-中国万网联合向工厂和贸易企业客户推出的专业网站建设服务(面向B2B)。通过“阿里阿外”,客户可以获得功能强大的独立品牌网
站,网站数据可以与阿里巴巴网站互通(例如绑定阿里巴巴会员帐号,公司信息、商品、会员数据同步),同时网站集成支付宝、电子地图、流量统计、在线QQ等
互联网应用。

2)
“淘里淘外”是阿里巴巴面向企业、淘宝卖家提供在线管理“双店齐开”的网络平台(面向B2C),实现淘宝店铺和独立网店的商品同步管理,一次铺货、同时更
新。淘里淘外主要解决5个问题:用户群问题(1.63亿淘宝用户接入淘里淘外)、打造独立品牌(www.品牌.com)、独立营销推广、与淘宝店商品同步
(开通网店时,系统自动导入淘宝商品,商品添加修改等也会同步更新)、营销订单统一管理。
“淘里淘外”标准网店目前收费是首年价格4980元,续费价格1980元/年;企业品牌网店首年价格为8980元,续费价格为2980元/年。目前超过50,000个网站使用万网的网站建设服务。
此
外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11月2日万网推出买卖网(
www.com.cn),定位为国内企业提供买卖信息的B2S(Buyer to
Seller)交易信息平台,由IDG(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和新桥集团投资一亿元人民币。截止目前买卖网已转型为“万网梦工厂”,重新定位为网站建设服务
交易平台,其主打产品包括四类——成品网站、标准网站、淘里淘外、阿里阿外。
4.企业邮箱
万网企业邮箱业务包括云邮箱、绿色G邮箱、集团系列邮箱等服务项目,可以通过支付宝账号进行快捷登陆。目前万网企业邮箱用户账号已超过1,700,000个。
(i美股)
4 :
idsdown(1658)@2011-09-26 23:00:28個市咁差, 仲要人人都懷疑中國股票的情況下係美國上市, 似乎好缺水咁bor
5 :
200(9285)@2011-09-26 23:11:18點解唔係香港上呢?
6 :
GS(14)@2011-09-27 20:14:345樓提及
點解唔係香港上呢?
認受性、估值高些
7 :
nothing3819(6149)@2011-09-27 22:33:28賣得三十五億到。大家點睇1688
8 :
GS(14)@2011-09-27 22:34:17一般啦,都是貴
9 :
idsdown(1658)@2011-09-27 22:39:22會唔會係籌錢買yahoo?
10 :
GS(14)@2011-09-27 22:41:33應該唔關事,香港上市規則是唔准買母公司股權
ATV擬賣家當出半糧 亞洲先生戶口曾剩$7.9 想赴美當僱傭兵
1 :
GS(14)@2014-12-24 01:40:03
■4名勞工處勞工主任到亞視開簡介會,解釋員工權益及申請破欠基金程序。朱家駿攝
【本報訊】冬至日理應闔家慶團圓,700多名亞視員工昨卻愁等出糧,勞工處昨派代表到大埔廠房講解破欠基金申請程序。戶口曾一度只剩7.9元的亞洲先生黃集鋒慨嘆,要考慮到美國試當僱傭兵謀生。亞視執行董事葉家寶引述主要股東王征指「差唔多完成歷史使命」,盛家不會再注資,或考慮先出「半糧」。據了解,亞視管理層昨開會時曾考慮變賣家當籌錢出糧。記者:佘錦洪 韓耀庭 黃曉妍
繼拖欠9月份薪金三周後,亞洲電視再度拖糧,至今仍未支付700多名員工11月份薪酬,涉款約2,000萬元。距月底法定支薪限期尚餘8日,4名勞工處勞工主任昨應員工要求,到亞視大埔廠房舉行簡介會,講解僱員權益及破產欠薪基金申請程序,並即場派發表格,其間又會見亞視管理層,促請盡快解決事件,逗留約兩小時後離開。約100多名亞視員工出席勞工處的簡介會,有與會員工事後指是次簡介會對員工幫助不大:「手續好繁複,勞工處有派form畀我哋,但好多同事攞咗都冇填。」至於藝員方面,因不屬一般僱員僱主合約,故對相關自動解僱的安排更感複雜和疑惑。據知有員工建議亞視成立工會,但獲悉成立工會時間要4個月以上後而打消念頭。另外,昨有讀者報料指,亞視員工在公司貼上「何時出糧無錢過冬好鬼心痛」等大字報及員工「倒數」等心聲。
■黃集鋒指會填寫表格申請破欠基金保障自己。朱家駿攝
「盛家差唔多完成歷史使命」
戶口一度只剩7.9元的亞洲先生黃集鋒表示,財政問題已在家人援助及收回早前借出的款項後解決,昨專程回到大埔廠房填寫破欠表格「攞一個保障」。他的合約今月31日到期,因自己過去當兵時曾與美軍僱傭兵交流,「有人講普通話,有人仲係潮汕嗰邊同我同一個鄉下」,會考慮到美國嘗試當僱傭兵謀生。亞視執行董事葉家寶昨再向員工致歉,指董事會昨已召開緊急會議,惟現時仍欠1,500萬元發薪。他引述管理層指曾接觸王征及亞視大股東黃炳均尋求資金,「佢哋話盛家過去加埋注資咗20億,差唔多完成歷史使命」,要求在股權糾紛中勝訴的蔡衍明應適時注資。
■亞視員工在公司貼上大字報表達心聲。讀者提供圖片
稱有兩三名潛在買家接洽
葉家寶稱目前正等待幾筆資金到賬,不肯定聖誕前可出糧,必要時會考慮先出「半糧」,「但相信唔會用到呢個程序」。他指亞視無意清盤,又指一直有人有意入主亞視,現有兩至三名買家洽談買盤,但並無透露詳情。據了解,亞視管理層昨曾開會,會上曾考慮變賣部份家當套現應急。勞工處回應指十分關注亞視欠薪事件,已發出勸喻及警告敦促盡快解決欠薪問題,處方已就涉違反《僱傭條例》完成初步調查和審視證據工作,現正向律政司徵詢法律意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223/18978578
小米擬棄港赴美上市港未接納同股不同權 又失千億「大刁」
1 :
GS(14)@2015-02-09 08:52:40
■小米堅持要同股不同權,赴美國掛牌似乎成為唯一的出路。 設計圖片
【本報訊】小米或棄港赴美上市!已錯失阿里巴巴的港交所(388),很可能再因同股不同權問題未能食「米」。據來自小米內部消息指出,集團有機會加快籌組上市步伐,內部暫已決定以美國作上市首選地,曾主動叩門的深交所也亦只能吃閉門羹。消息人士直指小米無法選擇不接納雙重股權架構的香港。有市場人士認為,港交所遲遲未進行同股不同權的正式諮詢,小米跟隨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是無可厚非,本港今次或勢再失千億元IPO(首次公開招股)「大刁」。記者:馮健鏗 石永樂 吳永強
小米近年不斷傳出上市消息,但創辦人雷軍去年仍對外堅稱「五年不上市」。但有小米的內部人士近日向本報透露,由於資本市場對小米反應熱烈,內部正商討調整加快上市時間。但小米採用的是VIE(可變利益實體)架構,像阿里巴巴一樣同股不同權,「注定我們要去海外上市,香港就不能嘛,只能去美國」。
周四赴美推介品牌
該消息人士又透露,深交所早前也曾主動向小米叩門,說服雷軍在A股上市,但最終也遭拒諸門外,原因是深交所現時也不接納同股不同權,又指雖然港交所就去年阿里上市而引發市場討論的「同股不同權」,極有機會展開正式諮詢,但相信「也沒那麼快完成」。據悉,港交所方面亦有與小米就上市一事接觸。小米堅持同股不同權,赴美掛牌似乎是唯一出路。但面對外國媒體一直狠評抄襲蘋果,疑似為上市鋪路的小米,將於二月十二日(本周四)到訪美國三藩市舉行媒體見面會。不過,有分析員指,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林斌與國際部副總裁Hugo Barra,屆時將向美國媒體介紹小米品牌,以加大品牌在美國的知名度,「要擺脫The Apple of China(中國蘋果)的名字,才能在美國取得更高估值」。對於港交所或有意邀請小米來港上市,港交所發言人指,「上市推廣部門一向有與不同公司作接觸,不會評論與個別公司的接觸及對話內容」。
估值高達3,500億元
另外,本報亦有向小米多位高層查詢是否決定放棄赴港上市,惟在截稿前均未有回覆。事實上,雷軍近日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也坦言科網企業棄港赴美背後,主要是香港不接受雙重股權架構,加上港交所的主板對盈利和收入設一定要求,自然對新興成長的科網企業造成壓力。難怪雷軍近三年先後將歡聚時代、迅雷及獵豹移動全數安排於美國上市。現時小米估值已達四百五十億美元(約三千五百億港元),易方資本投資總監王華認為,小米加快上市步伐,很可能是看中智能手機的升級潮,指中國用戶越來越追求手機性能,加上內地今年很可能爆發換機潮,不少手機廠商藉以推出價格更高的手機,「新推出的小米Note也賣超過二千元」,反映以物超所值見稱的小米也看好手機升級浪潮。小米從未完整披露其合夥人架構,但根據小米去年底入股美的的公告披露,雷軍持有小米科技77.8%,不過公司發言人指「公告的是小米科技,小米科技只是小米公司其中一家子公司」,強調雷軍在小米科技的持股情況也不能代表他在整個小米公司的持股結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209/19034831
小米擬棄港赴美上市港未接納同股不同權 又失千億「大刁」
1 :
GS(14)@2015-02-10 01:01:53
■小米堅持要同股不同權,赴美國掛牌似乎成為唯一的出路。 設計圖片
【本報訊】小米或棄港赴美上市!已錯失阿里巴巴的港交所(388),很可能再因同股不同權問題未能食「米」。據來自小米內部消息指出,集團有機會加快籌組上市步伐,內部暫已決定以美國作上市首選地,曾主動叩門的深交所也亦只能吃閉門羹。消息人士直指小米無法選擇不接納雙重股權架構的香港。有市場人士認為,港交所遲遲未進行同股不同權的正式諮詢,小米跟隨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是無可厚非,本港今次或勢再失千億元IPO(首次公開招股)「大刁」。記者:馮健鏗 石永樂 吳永強
小米近年不斷傳出上市消息,但創辦人雷軍去年仍對外堅稱「五年不上市」。但有小米的內部人士近日向本報透露,由於資本市場對小米反應熱烈,內部正商討調整加快上市時間。但小米採用的是VIE(可變利益實體)架構,像阿里巴巴一樣同股不同權,「注定我們要去海外上市,香港就不能嘛,只能去美國」。
周四赴美推介品牌
該消息人士又透露,深交所早前也曾主動向小米叩門,說服雷軍在A股上市,但最終也遭拒諸門外,原因是深交所現時也不接納同股不同權,又指雖然港交所就去年阿里上市而引發市場討論的「同股不同權」,極有機會展開正式諮詢,但相信「也沒那麼快完成」。據悉,港交所方面亦有與小米就上市一事接觸。小米堅持同股不同權,赴美掛牌似乎是唯一出路。但面對外國媒體一直狠評抄襲蘋果,疑似為上市鋪路的小米,將於二月十二日(本周四)到訪美國三藩市舉行媒體見面會。不過,有分析員指,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林斌與國際部副總裁Hugo Barra,屆時將向美國媒體介紹小米品牌,以加大品牌在美國的知名度,「要擺脫The Apple of China(中國蘋果)的名字,才能在美國取得更高估值」。對於港交所或有意邀請小米來港上市,港交所發言人指,「上市推廣部門一向有與不同公司作接觸,不會評論與個別公司的接觸及對話內容」。
估值高達3,500億元
另外,本報亦有向小米多位高層查詢是否決定放棄赴港上市,惟在截稿前均未有回覆。事實上,雷軍近日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也坦言科網企業棄港赴美背後,主要是香港不接受雙重股權架構,加上港交所的主板對盈利和收入設一定要求,自然對新興成長的科網企業造成壓力。難怪雷軍近三年先後將歡聚時代、迅雷及獵豹移動全數安排於美國上市。現時小米估值已達四百五十億美元(約三千五百億港元),易方資本投資總監王華認為,小米加快上市步伐,很可能是看中智能手機的升級潮,指中國用戶越來越追求手機性能,加上內地今年很可能爆發換機潮,不少手機廠商藉以推出價格更高的手機,「新推出的小米Note也賣超過二千元」,反映以物超所值見稱的小米也看好手機升級浪潮。小米從未完整披露其合夥人架構,但根據小米去年底入股美的的公告披露,雷軍持有小米科技77.8%,不過公司發言人指「公告的是小米科技,小米科技只是小米公司其中一家子公司」,強調雷軍在小米科技的持股情況也不能代表他在整個小米公司的持股結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209/1903483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