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4月23日從海南省發改委獲悉,為進一步擴大開放,充分發揮瓊港兩地比較優勢,促進互利共贏,經雙方政府批準,瓊港兩地決定在十個方面開展務實合作。
旅遊方面,香港配合推動海南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加強“一程多站”旅遊聯合促銷。繼續依托亞洲郵輪平臺促進合作。支持共同舉辦或互相參加雙方旅遊節慶。
經貿方面,香港探索在瓊建設服務貿易合作園區。鼓勵海南企業通過香港實施“走出去”戰略;香港支持瓊方企業在港發展總部經濟,支持瓊方在港舉辦總部經濟招商等活動。鼓勵兩地企業合作建立銷售網絡,互拓對方市場。
金融方面,支持海南企業在港發行債券及銀行貸款。鼓勵海南企業赴港上市。
會展方面,鼓勵兩地業界互相參與或共同舉辦展會。加強兩地會展場館服務技術交流,培養高層次會展專業人才。
文化體育方面,支持共同提高競技水平,推動全民健身。支持藝術團體交流。
青少年交流和教育方面,鼓勵香港青少年赴瓊遊學。鼓勵香港青年赴瓊開展義教、扶貧、實習等活動。積極開展“青年同心圓計劃”等項目。瓊方每年選派各級教師和優秀學生赴港培訓和訪學。推進職業院校合作。壯大瓊港姊妹學校規模。
醫療方面,支持港方在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設置醫療機構、執業。探討開展急救醫學培訓班及緊急醫學救援演練。
科技創新方面,依托海南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等重要平臺,繼續探討課題研究合作、共建實驗室等的可行性。
治安管理方面,雙方加強反恐怖、打擊預防犯罪、警務法制化建設、入境事務、消防勤務、交通管理、警務督察的交流合作。
氣象合作方面,執行《海南省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合作計劃》,共同推動瓊港兩地現代氣象服務業務發展。
今年4月20號開始,隨著四項政策陸續出臺,香港資本市場迅速成為國內業界熱議話題之一,也進一步吸引了更多的企業關註香港市場。目前小米、映客、陸金所等互聯網公司都已進入港股上市“進行時”。
盡管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香港交易所(下稱“港交所”)的上市新政可能會在一定程度和國內A股上市形成競爭關系,但也存在不同的看法,一位來自於北京的投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方面,長期以來,A股市場的IPO門檻本來就比港股市場高;另一方面,對於很多不夠達到A股上市要求的企業創造了一條上市‘快捷通道’,有條件的企業更是可以實現‘A+H’。從這些角度來看,H股市場通道拓寬,並不會正面對A股上市帶來沖擊。”
四項政策助力,業內看法不一
4月20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宣布,經國務院批準,H股全流通試點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將開展H股上市公司“全流通”試點,進一步優化境內企業境外上市融資環境,深化境外上市制度改革,聯想控股(03396.HK)正式成為試點推行的第一家港股上市公司。
而在此後一天的4月21號,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與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21日在北京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在滬港通、深港通之後,京港兩地市場也將打通,企業可以通過“3+H”方式實現兩地掛牌或上市。
4月24日,港交所在收市後公布上市規則修改咨詢結果,新修訂的規則將於4月30日開始生效並接受上市申請。新規則容許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容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以及為尋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華及國際公司設立新的便利第二上市渠道。這三個上市規則在4月30日開始實施。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此前對於新規則進行解讀稱,港交所的新政出臺是為了和內地的資本市場形成一種互補、良性競爭的關系,一方面降低了主板IPO的門檻,這對於內地輕資產型的創新型企業到香港IPO有更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通過將香港作為第二上市地,有望吸納內地小企業,尤其是新三板掛牌企業不需要摘牌便可到香港的創新板塊或者是中小板申報IPO。
證監會此前4月11日公布深港通、滬港通當日的額度比將提高4倍,5月1日開始正式施行。中國證監會的發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聯合公告》稱,為進一步完善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兩地證監會同意擴大互聯互通每日額度,將滬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額度分別調整為520億元人民幣,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額度分別調整為420億元人民幣。
日前,港交所北京代表處代表張曉夏在國泰君安國際主辦的港股上市交流會上表示,內地資金流入到港股,對於企業而言,最實在的利益就是盡管公司在香港上市,但是面臨的不僅是香港的投資者,還有來自於上海和深圳兩市的投資者,也就是在港上市的企業面臨著3個市場的投資者。此外,企業選擇上市地也要看當地市場是不是能夠認可,在這方面香港市場相較美股市場更有優勢。
去年有11家PE/VC投資的企業在香港順利上市,其中包括騰訊集團拆分上市的閱文集團(00772.HK)以及藥明康德(603259)旗下生物制劑研發服務商藥明生物(02269.HK)。
多數PE/VC機構認為此次四項政策的出臺將有利於PE/VC的退出,其中一家PE機構人士稱,“毋庸置疑,2018年將有更多內地企業赴港上市。”
但另一方面,一位中介機構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的確已經接到很多企業預備上市的消息,盡管有小米這樣的經濟巨頭前來上市,但其中也包括趁此時機尋求上市的部分企業,盈利能力和公司內控能力並不樂觀。
安永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沈巖總結了以往赴港上市企業被否原因,她表示,除了業績及違規等基本問題外,被否原因還包括過分依賴於控股股東、董事勝任能力及誠信問題以及物業所有權證存在瑕疵。
香港IPO沒有優先制度安排
在港上市的審批方面,張曉夏介紹,香港IPO不需要排隊,處於即報即審的流程,上市全部流程大概控制在6-9個月間,其中從交表到聆訊大概為3-4個月,路演和發行占用1-2個月時間。另外,她還表示“在香港上市的企業沒有沒有優先制度,按照遞交材料時間先後審核,誰的上市問題先解決誰就可以先上市。”
國泰君安國際投行部董事總經理梁婉君介紹,“在香港市場IPO沒有23倍(市盈率)的限制,只要投資者願意買,1000倍也可以買,主要看這個投資者對這家公司的估值。”她提到,香港市場首發IPO平均是25.47倍,比A股的23倍要高。生物醫療類的企業首發市盈率在63.46倍。
對於港交所這次對於“同股不同權”新規設立,梁婉君解讀稱,“同股不同權就是給新經濟的公司去上市,對於擬上市企業的市值的要求非常高,這種新經濟以及創新的公司,其實更多的投入都刷在拿流量上,包括研發。聯交所不看他們的利潤點,只是市值有一個相對高的要求。同股不同權也不是說每家公司都可以用,目前同股不同權的受益人只限個人,以公司為主體的還沒有開始咨詢,之後港交所會針對公司為主體開展咨詢。”
關於第二上市的章節,梁婉君介紹,港交所針對新興產業,在美股上市的公司來香港市場做第二上市做出了相當高的要求,對市值以及對過去2年的合規情況都有相應的要求。
5月4日,成大生物(831550.OC)公告稱,擬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 股) 並申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下稱“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大生物成為全國股轉公司與港交所簽署備忘錄後,第一家正式宣布要登陸港交所的新三板掛牌公司。
成大生物是全球人用狂犬疫苗龍頭,國內市場占有率達50%。公司表示,此舉是為滿足本公司業務發展需求,調節資本結構,進一步提高公司的資本實力和 綜合競爭力,深入推進公司的國際化戰略,目前該決議已得到公司董事會成員一致同意,並將提請股東大會審議。
成大生物稱,擬在股東大會決議有效期內選擇適當的時機和發行窗口完成本次發行並上市,具體發行時間將由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或董事會授權人士根據國際資本市場狀況和境內外監管部門審批進展情況決定。發行方式為香港公開發行及國際配售。
至於發行H股的數量,公司表示,不超過發行後總股本的25%,並可授予簿記管理人不超過上述發行的H股股數15%的超額配售權。最終發行數量提請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或董事會授權人士根據法律規 定、監管機構批準及市場情況確定。
根據公開資料,成大生物主營業務為研發、生產和銷售人用疫苗,是全球人用狂犬疫苗龍頭,國內市場占有率達50%。成大生物去年收入12.76億,同比增長23%,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6億,同比增長21%,今年一季度收入為2.48億,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5億。
昨日,股轉公司新三板年報官方點評指出,28家互聯網、新科技、文化娛樂、生物制藥等行業龍頭的新三板掛牌公司符合全球公認的新經濟獨角獸標準,市值超過10億美元,成大生物名在其中。
4月21日,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和全國股轉公司在北京簽約合作,邁出了企業在新三板、港交所兩地同時掛牌上市的第一步,成大生物作為新三板企業的代表也出席了簽約儀式。
出席簽約儀式的企業還包括,神州優車(838006.OC)、中投保(834777.OC)、君實生物(833330.OC)、天士營銷(872087.OC)、山水股份(833741.OC)、百合網(834214.OC)、新片場(834630.OC)、中青博聯(837785.OC)、中國康富(833499.OC)、原子高科(430005.OC)及一家港交所上市公司三寶科技(01708.HK)。
根據簽署框架協議,新三板企業可以在不摘牌的情況下在港交所發行H股,股轉公司不設前置審查程序及特別條件,但仍需要經過中國證監會核準以及港交所聆訊。
有分析人士指出,由於新三板流動性未能滿足一些企業的需求,有越來越多企業從新三板退市,3+H有利於防止新三板優質企業流失,能夠為頭部企業提供國際化融資渠道,修複低估的醫藥企業估值。
今日,有報道稱“喜馬拉雅被曝或以40億美元估值融資,重搭VIE赴港IPO”。第一財經記者聯系了喜馬拉雅FM聯席CEO余建軍,並詢問是否有意向準備IPO,對方回複“不屬實不可信”。
據天眼查消息,喜馬拉雅此前已經完成了10次融資。2016年6月,有消息稱喜馬拉雅完成C輪6000萬元融資,由青島城市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城市傳媒”)投資。
5月10日,城市傳媒發布了《關於擬參與認購美元基金的公告》。公告顯示,城市傳媒將以不超過4000萬美元的公司自有資金認購Grand Everlasting Limited Partnership(下稱“美元基金”)。該美元基金將投資國內某移動互聯網音頻行業企業(下稱“標的公司 ”),預計間接占據標的公司1%左右的股權。該美元基金將由隸屬興旺投資旗下的境外管理公司 Prosperity Capital Limited 擔任基金管理人,該美元基金對外投資的有限合夥主體是:Grand Everlasting Limited Partnership。
有報道據此向消息人士求證稱該標的公司為喜馬拉雅,此舉是喜馬拉雅想重新搭建VIE架構,把前海興旺等國內老股東“翻出去”,然後在香港上市。
目前,在2018年1月的投資人(股權)變更一欄中,並沒有城市傳媒的身影。第一財經記者向城市傳媒董秘郵箱發函詢問其在互聯網音頻領域的布局情況,截至發稿前暫未得到回複。但深圳興旺財富二號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深圳興旺紅籌回歸二號投資中心等的確在變更後的投資人名單之中。
推動企業通過“三+H” 上市,或獨立赴港IPO,加速打開的新經濟H股上市之門,正在成為VC/PE等退出投資的新渠道。
繼成大生物之後,新三板公司盛世大聯也在近日宣布,啟動H股上市,放棄A股上市計劃。第一財經了解到,除了前述已正式披露H股上市計劃的公司,還有部分新三板掛牌公司也有意籌劃赴港上市,並表示計劃在今年遞交H股IPO申請。
不同於成大生物等公司,部分企業赴港上市的意向,與A股IPO審核持續收緊、VC/PE類股東推動有關。“投資第一要考慮的就是退出,首先要保住本金。” 多名PE人士對第一財經稱,只要符合條件,相對於A股,H股上市更為快捷高效,而且估值也比A股並購要高。今後,除了A股IPO、並購之外,會考慮通過H股上市,實現所投項目的退出。
H股成PE退出新通道
5月14日,新三板公司盛世大聯董事會一口氣披露了九項公告,而其中的八項與H股上市有關。公告稱,該公司擬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並申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擬發行的H股數量,不超過發行後該公司總股本的25%。
此外,盛世大聯還在公告中稱,決定終止申請在A股主板的上市計劃,以及相應的上市輔導。根據公開披露,此前的2017年3月7日,盛世大聯正式啟動A股IPO計劃,與平安證券簽訂了上市輔導協議,並在監管進行了備案。
盛世大聯是第二家準備嘗試“三+H股”的新三板公司。此前,同在新三板掛牌的成大生物,已在5月14日正式啟動H股上市。第一財經了解,由於A股IPO審核趨嚴,除了上述已經披露相關計劃的公司,還有部分新三板掛牌公司,也有意籌劃赴港上市。
“我們投資的一家新三板公司,本來打算賣給上市公司,港交所新政策出來後,現在準備赴港IPO。”深圳某PE人士對第一財經稱,該公司最初的計劃是在A股IPO,由於去年以來IPO審核趨嚴,最終選擇了放棄A股獨立上市。
而港交所的最新政策,為這類企業打開了一扇窗。4月21日,全國股轉公司與港交所簽署合作備忘錄,就“新三板+H股”政策達成一致。只要滿足香港的上市要求,新三板企業可以用”新三板+H股”模式赴港申請上市,沒有任何制度障礙,也不需要在股轉系統摘牌,尚未通過任何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還可以采取同股不同權的方式到香港上市。
聯交所的新政策,不僅拓寬部分企業IPO之路的同時,也為投資者退出提供了新的途徑。一些企業計劃赴港上市,也與投資者推動有一定關系。
“投資第一要考慮的就是退出,首先要保住本金。”金盈谷董事長祝赫良對第一財經稱,此前,該公司的退出渠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獨立IPO,一種是PE+上市公司,與上市公司合作,圍繞其業務上下遊投資,成熟後由上市公司收購。但由於政策變化,獨立IPO之路並不順暢。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發審委共審核86家企業IPO申請,43家獲得通過,37家被否,6家暫緩表決,通過率(不含二次上會)為50%。而今年一季度,共有68家企業申請首發,32家通過,32家被否決,4家暫緩表決,通過率為47.06%。
5月18日,證監會發言人高莉表示,審核政策始終沒有變化。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嚴把市場準入關,防止病從口入,是發行監管工作的題中應有之義。這意味著,雖然4月以後的IPO審核通過率有所提高,但從嚴審核的情況並未改變。
“明、後兩年,將是我們的退出高峰期。”祝赫良稱,該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來,已在環保、智能裝備等領域,完成了萊茵環保、東元環境等十多個項目投資。隨著港交所新經濟IPO政策推出,除了並購,今後也會考慮通過香港市場IPO退出,其投資的一家新三板公司,目前正籌備今年到香港IPO。
H股估值提升
允許同股不同權、“三+H”等政策通道打開之後,不僅赴港上市的渠道更為通通,還帶了估值的持續提升,加上簡便高效的上市程序,使得新經濟企業對H股上市興趣大增。
近日在平安證券舉辦的一場新經濟H股上市政策推介活動上,聯交所高級副總裁鐘創新就表示,香港高效透明的上市審批制度、可預期的上市時間表,以及高效的再融資渠道,尤其具有透過港股通吸納內地投資者、提高企業市值等方面的優勢。
鐘創新還稱,對於公司用戶群體及業務重心均在國內的香港上市公司來說,既可享有香港上市的靈活性,又能得到內地的高估值,還能引入內地投資者以及國際投資基金,提供再融資和海外收購的機會。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港股通成交總額達到2.26萬億港元,同比大幅上升170.2%,今年一季度成交額則達到1.1萬億港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一半。其中,累計通過港股通南下的資金已經超過1.1萬億港元。
即便是相對傳統的行業,H股的市盈率也有所提升。以周黑鴨為例,2016年11月,該公司在H股上市,發行價為5.88港元,市盈率略高於15倍。但截至今年5月18日收盤,其總市值為159.2億港元,市盈率為17.472倍,比IPO時還有所提高。
周黑鴨上市前的Pre—IPO輪融資中,金盈谷也是投資者之一。祝赫良稱,從投資到最終退出,其在周黑鴨的投資時間,前後只有幾個月時間,但獲取的回報,卻達到30%以上。由於鎖定期較短,減持限制較少,退出較A股更為方便。
“跟A股相比,H股總體估值還是低一點,但肯定比並購高。”祝赫良稱,目前來看,H股部分IPO市盈率在14—15倍左右,而且市盈率20倍以上約占47%,但A股並購市盈率只有10倍左右。從投資回報來看,H股IPO明顯高於A股並購。
2017年在H股完成IPO的內地新經濟公司,整體估值也大幅提升。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IPO時估值高於50倍的,占比為10.6%,30—50倍之間的,占比12.13%。此外,2017年,港股工業、消費品制造、金融、公用事業等八個行業的平均股價漲幅為40%,而資訊科技、消費者服務業則分別上漲了82%、73%。
隨著政策調整,在H股上市,對企業及其股東來說,也會帶來新的利好。在平安證券上述活動上,有律師表示,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只有H股部份流通,原股東的股權無法流通,很難作為資產用於抵押貸款、支付收購價格等。但近期證監會已計劃進行H股全流通試點。
不過,內地企業赴港上市,也有一些事項需要註意。平安證券投行部總經理周淩雲稱,有意在香港IPO的內地企業,可考慮在明年初遞交材料。一方面可以為保薦機構、審計機構預留充分的時間,盡可能一次通過審核,減少不必要的成本;另一方面,實力雄厚的企業往往在政策出臺前期紮堆申請,錯峰遞交材料可以提高審核效率。
又一家“騰訊系”公司即將登陸港交所。
5月25日,創夢天地在港交所披露招股書。資料顯示,騰訊通過其全資附屬公司Tecent Mobility Limited持股20.65%,成為創夢天地最大的機構股東。
資料顯示,這家成立於2009年的公司,今年3月份估值已經超過了100億元人民幣,和二股東騰訊的業務合作緊密。
創夢天地此前曾於2014年在納斯達克IPO,以每股15美元的價格發行了885.50萬股美國存托憑證。彼時中概股堪稱被美國市場低估的窪地,創夢天地亦不例外。此後創夢天地管理層向上市公司發起了私有化要約。
至2018年,創夢天地再度吹響IPO號角,目標市場是港股。創夢天地稱,公司2017年錄得利潤比之發起私有化的2015年增長了104.2%;另外,資本市場狀況及投資者情緒明顯改善,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估值上升,董事會認為聯交所是合適的上市場所。
和上一次IPO所講的“故事”不同,一方面,它仍是一家中國引進及發行海外遊戲的獨立手遊發行商,發行《神廟逃亡》、《紀念碑谷》等代表性遊戲。除遊戲外,創夢天地提供的數字娛樂服務還包括線下體驗店、社交遊戲平臺“一起玩”應用程序和廣告服務等。
以平均月活躍用戶計,創夢天地2017年平均月活躍用戶數為1.22億,行業第二名和第三名同期數據分別為7890萬和4500萬。
以收益計,2017年,創夢天地營收為17.64億元,經調整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3.89億元。其中,遊戲收入占比達87.1%,以廣告業務為主的信息服務收益占比12.5%;發行海外遊戲的收入為2.67億元,占了12%的市場份額。
值得註意的是,作為“騰訊系”的創夢天地和騰訊的合作緊密。其在招股書中稱,和騰訊的戰略合作將給公司在用戶流量、內容及技術方面帶來優勢。
例如在服務器等基礎設施上,創夢天地使用了騰訊雲,還與後者簽約聯合打造遊戲雲平臺,將其遊戲運營能力模塊化並打包成一個解決方案對外開放;創夢天地“好時光影遊社”獲得了來自騰訊的獨家許可權,使用騰訊視頻的商標和視頻內容;IP孵化上,創夢天地與騰訊旗下閱文集團設立合資公司,以利用後者IP資源改編遊戲及開發其它數字內容。
資料顯示,創夢天地2015年到2017年三年在騰訊的采購額分別為3965.7萬元、2501.5萬元和2317.5萬元。
此外,騰訊還將一款自研遊戲交給創夢天地發行運營。2017年4月,騰訊向創夢天地授權一款遊戲2年的運營許可,預付許可費為350萬美元(約人民幣2407.90萬元),創夢天地還需向騰訊預付250萬美元(1650.80萬元人民幣)的收益分成;2017年創夢天地已向騰訊支付了50萬美元(344萬元人民幣)許可費、150萬美元(約人民幣949.60萬元人民幣)收益分成。
在美團醞釀赴港上市之時,傳統行業的IPO也沒有停下,江西銀行(01916.HK)6月13日開始招股,招股文件稱,江西銀行此次募資最多78億港元,而由於市況不佳,江西銀行此次找了5名基石投資者,大約占可供機構認購的國際配售部分60%。
招股文件顯示,江西銀行此次計劃發售11.7億H股,其中可供散戶認購的公開發售部分占7.5%,供機構投資者認購的國際發售部分占92.5%,每股招股價在5.94至6.66港元之間,募集資金在69.5億至77.9億港元之間。
目前,江西銀行已經與5名基石投資者簽訂認購協議,基石投資者已同意按發行價認購共4.91億美元的H股,如果發售價為5.94港元,基石投資者認購的金額將占到國際發售部分的59.98%,基石投資者包括Yango Investment Limited、Road Shine Developments Limited、Sinolending Fintech Company Limited、中華金融控股及富通保險。
江西銀行的5個基礎投資者中,Sinolending Fintech Company Limited是上海點融的戰略投資夥伴,專註於對點融在成長記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上下遊機會進行投資。江西銀行董事長兼執行董事陳曉明在香港的記者會上稱,未來與點融在業務上有合作的可能性,這將產生一定協同效應。
陳曉明稱,上市集資的資金將用來強化資本金,在利率市場化及更嚴格的監管下,江西銀行將進一步轉型,包括發展金融科技及零售銀行業務。
根據招股文件,江西銀行2017年營業收入達到94.52億元,凈利潤為29.15億元,江西銀行稱,未來的戰略目標是立足江西省、推進江西省與珠三角及長三角之間的經濟合作,成為一家協同高效、管理規範的城市商業銀行。
實際上,近日隨著全球消息不斷,香港股市波幅很大,對於新股的影響也不小,有市場人士稱,選擇此時上市應該多找一些機構投資者保駕護航,而到了下半年,利空消息出盡後,市場才會轉好。富邦銀行(香港)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潘國光稱,隨著美國第2季、3季經濟表現轉好,有望帶動香港股市重拾今年年初的升勢,恒生指數下半年也會有望回升。
而有市場人士透露,美團也即將赴港上市,美團最快將在6月底提交在香港上市的申請,擬集資約60億美元,預計在今年9月或10月正式掛牌,有望成為香港第二家采用“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企業。
資料顯示,美團去年10月完成40億美元的融資後,估值升至300億美元,當時吸引騰訊(00700.HK)、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及加拿大養老金投資公司等星級資本參與。市場人士稱,美團正朝著市值600億美元的目標前進,也不排除發行CDR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