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圖解阿里巴巴2014年二季度財報及投資邏輯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98&page=1&extra=#pid4549昨天阿里巴巴集團2014年第二季度財報全面披露,靚麗的財報業績可謂亮瞎無數投資者的雙眼。不過任何事情都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財說為您做360度全解讀,分析數據背後的投資邏輯,還有不得不看的風險提示哦。首先我們來看兩組阿里巴巴靚麗的核心財報數據吧!核心數據1:2014年Q2營業收入15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6.3%,環比增長31.1%
核心數據2:2014年Q2歸屬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123.44億元,同比增長181.6%,環比增長122.7%。
也許看到這裡您還是暈暈的,對各種財務數據不夠敏感。沒關係,在看財報之前瞭解公司商業模式是必做功課,因此先來看下阿里帝國構造的龐大的阿里生態系統吧!
相信你看了上圖一定興奮不已,傳說中那個很掙錢的支付寶也要上市了,還有聽說阿里金融很牛X,這麼多資產要去美國上市一定很值錢。且慢,可別有此誤區,阿里上市的資產並不包括支付寶、餘額寶等阿里金融旗下業務,就連同銀泰、復星、富春、順豐等集團成立的「菜鳥網絡」物流公司也不包括在列,上市資產的核心業務如下圖:
對阿里上市資產有了概念後我們就可以去看阿里的營收構成圖了
營收構成圖裡各項名稱所對應的資產分別為:
從以上兩個季度的營收構成圖可以看到中國電商零售業務佔比最大,超八成。也就是阿里上市的核心資產是淘寶+天貓。不過我們也應看到今年二季度國際電商零售業(也就是AliExpress)佔比大幅提升,從1.39%提升至2.27%。其他業務收入佔比也在不斷擴大中。對主要財報數據有瞭解後,財說就帶您細細梳理下財報數據背後的投資邏輯。
亮點1:活躍買家達2.79億,佔網購總人數九成以上
對互聯網企業用戶數永遠是發展之根本,所以首先來看看阿里的活躍買家數。2014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集團的總活躍買家數達到了2.79億,同比增加50.8%,環比增長9.4%,用戶數同比增長達到了2012年以來的歷史最高水平。而中國網購總人數也才3.02億(CNNIC去年年底數據),也就是說,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平台(淘寶、天貓和聚划算)」的用戶數就站到了整個中國網購人群的九成以上。
未來用戶數仍能快速增長的原因:1.淘寶近年來一直實行用戶和渠道下沉戰略。2014年7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已宣佈全面啟動渠道下沉戰略,集團旗下淘寶、天貓電器城、聚划算借助菜鳥物流標準化服務、手機淘寶二維碼掃碼購等,將大家電送貨入戶服務率先在全國2600多個縣市展開。2.UC瀏覽器的數億用戶將成為阿里用戶。使用UC手機瀏覽器的用戶有兩大目的:閱讀信息和購物,這使得較其他收購而言,UC的用戶能更直接的轉化為阿里用戶。
亮點2:總交易額同比增長45.1%,預計今年將超2萬億元
阿里作為一家平台型的電商,交易額的增長數直接影響著阿里未來的業績增長。2014年Q2阿里的交易額數據同樣亮眼,總交易額(GMV)同比增加45.1%,達到了5010億人民幣,加上一季度交易數據,阿里今年上半年的總交易額已經達到 9310億人民幣,距離 10000億僅有一步之遙。而2012年全年,阿里巴巴集團平台總交易額剛剛突破萬億,從上圖可以看到阿里所處的電商行業明顯有淡季旺季之分,通常Q3與Q4的業績會大幅度超過上半年。所以,預計今年阿里電商這塊交易額超過2萬億幾無懸念。
亮點3:B2C增速遠超C2C,天貓將逐步成未來增長驅動力2014年Q2天貓平台收入增長80.7%達1590億元,淘寶平台增長33.1%達3420億元。不止在營收方面,交易額方面,天貓增速也遠超淘寶,天貓在總交易額中的佔比不斷增長,截止2014年Q2已達31.7% 。總之,天貓增速迅猛,在未來具有更大發展潛力。這一判斷也得到了艾瑞第三方數據的支持。
B2C交易規模佔比不斷擴大:2014Q2 B2C市場交易規模為2845.0億元,佔比為45.2%,較2013年同期提高了6.7個百分點,C2C的佔比逐漸縮小;從增速來看,2014Q2期間B2C網絡購物市場同比增長73.1%,遠超C2C市場30.9%的增速。
而在B2C市場中,2014年Q2天貓繼續保持近六成的市場份額佔比,京東佔比達21.2%。
亮點4:移動端業務增長迅猛,或成IPO主要賣點
2014年二季度阿里移動端的月活躍用戶數上升至1.88億,在三個月內就增加了2500萬月活躍用戶。用戶的增長使得阿里的移動端數據異常亮眼,二季度移動端交易額1643億元,同比增長296.9%,環比增長39.5%。移動電商交易額所佔比重達32.8%,較去年同期提高了20.8個百分點,比上季度提高了5.4個百分點,移動端交易額佔比將不斷提升。
移動端收入及變現能力大幅提升:2014年Q2阿里巴巴移動端收入達2454億元,同比增長922.5%,環比增長111.2%。其增長勢頭猛烈,雖然目前變現能力(移動端收入/移動端交易額)仍較低,不到1.5%,但已較前幾季度大幅提升。
在交易額市場競爭格局方面,2014Q2淘寶無線繼續盤踞第一,佔比達84.2%,領先優勢明顯,手機京東位列第二,佔比為5.3%,手機唯品會排名第三,佔比2.0%
風險提示:
1.移動端變現能力仍有待考察
2014年Q2阿里收入153.71億元,總交易額約5010億元,考慮到C2C和B2C業務已經是阿里的主要收入,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阿里PC端的變現率(收入/總交易額)為3.15%,當然實際比率應高於此,而2014年Q2移動端的變現率(移動端收入/移動端交易額)僅為1.49%,上季度甚至僅為0.99%。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差距是因為阿里更多依賴廣告流量模式,而移動端,屏幕小,不可能掛廣告位,不允許那麼多競價排名,會顯著影響用戶體驗,所以移動端阿里的變現能力仍有待提高。
2.各細分領域的垂直電商正在蠶食淘寶天貓份額
兩三年前,淘寶天貓幾乎看不到競爭對手,無論是從整體上,還是垂直品類,真的是打著望遠鏡都看不到對手。而2014年Q2的市場競爭格局可以看到,就是淘寶天貓60%,唯品會、京東、噹噹40%。服飾品類曾是阿里最強勢的品類,現在已經被洞穿。圖書早已是噹噹的天下,3C通訊被京東的拿下,家電被京東蘇寧國美瓜分,汽車市場被汽車之家「掌控」。商超裡面有1號店;化妝品,聚美優品異軍突起;酒仙網在酒類裡面一枝獨秀。
3.電商2.0「去中心化」模式下阿里能否突破現有收入模式?
阿里旗下的淘寶、天貓是典型的電商1.0版本,採取的是聚合模式,其核心是聚合海量用戶,再賣流量用戶給商戶的廣告模式。流量用戶越來越稀缺,自然價格越來越貴,所以收入盆滿缽滿的快速增長。不過隨著微信的發展,電商2.0版本「去中心化」模式(把用戶交給賣家商戶自己管理,只收取佣金、支付費率以及其它服務費)正在迅猛發展,大量的淘寶天貓商戶開始湧向微信建立自己的公眾賬號,有更多的個人通過自己的微信賬號銷售商品,微信公眾賬號平台上今後可能出現單一商戶突破過億的商戶。但是去中心化模式阿里卻屢屢失敗——從2012年12月的微淘到來往,現在正重點推O2O,並把去中心化平台的重點放在了支付寶上面。阿里現有的收入模式能否維持下去還存在疑問。(來源:財說)
京東多重戰略佈局的依據在哪?從財報看劉強東的「倒三角戰略」 京東過程改進Tenn
來源: http://xueqiu.com/7228849225/31436576
$京東(JD)$有一本財報分析的入門書叫做《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我覺得書名說的很貼切。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經理人寫它,投資人和大眾讀它。通過財報,我們可以洞察一個企業的戰略、經營。一個專註的企業,它財報反映出來的數據應該是和其戰略保持一致的。如果財報與戰略宣傳不符,我們則需警惕。外行人看的數字,而內行人則會看到企業數字背後的故事。我將以京東的戰略為視角,再讀京東財報。
京東劉三角戰略
老劉早在2012年及後來的若幹公開場合介紹過他的“倒三角理論”,如下圖。用他的話說,每年京東都會做些不同的事情、戰略,但所有的戰略均沒有離開過這個框架。(目前來看,框架更多適合B2C業務,金融業務則需做些微調)
如圖所示,老劉將整個倒三角形分為四個橫向,最底層是“團隊”,倒數第二層是“物流系統、IT系統及財務系統”,倒數第三層是“成本和效率”,最上面一層是“產品、價格和服務”。這四部分對京東的意義分別是基礎、供應鏈、關鍵KPI以及用戶體驗。在這個倒三角形管理模型中,只有最上面一層,也就是產品、價格和服務,是面向用戶的,用戶可以直接看到,但下面的三層則處於“無形”狀態。我們結合財報,分別看一下這幾部分。

用戶體驗層:京東的用戶體驗來自於其品類的擴展和物流服務的持續建設
在劉三角模型中,最上面的,也是唯一用戶可感知的一層是用戶體驗。而老劉也在太多的公開場合反複強調,京東的使命就是持續的提升用戶體驗。目前對於某個電商用戶體驗的衡量指標,業界並沒有統一的框架(如果單純衡量網站用戶體驗的話,則可以從PV、UV、轉化率等指標綜合判定)。按照劉三角的描述,用戶體驗其由三個方面構成:產品、價格、服務。也就是說,用戶體驗體現在產品品類、種類是否豐富;產品價格是否有競爭力;是否有更快更好的配送、售後服務,以及網站、APP、其他京東入口體驗是否友好等等。

由於財報披露的數據有限,我們無法拿到各個細目的同比數據。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環比數據做個基本判斷:在上表中,京東Q2凈營收286億元,環比增長26%。對比活躍用戶數、訂單數、倉庫數、配送、分揀中心以及配送覆蓋城市數的環比增長數據, 我們發現,京東凈營收的增長(26%增長)主要依靠Q2訂單數的增長(27%增長)以及配送範圍的擴大(27%增長)、配送及時性提升(24%)等。同時,訂單數、活躍用戶數的增長也會部分來自於SKUs的增長,即品類的擴充。 其中,日用百貨的交易額占比增速要大於3C產品。因此,可以看出,上半年京東依然在進行品類擴張(重點是日百領域),同步進行物流服務體驗(便捷、安全、專業的物流配送服務)建設。這也是京東近幾年的主要拓展方向,是其主業。
中間層:三大系統建設與關鍵KPI
我們再看劉三角。如果京東要實現用戶體驗的不斷提升,必然要持續的進行物流、IT系統的升級改造。正如老劉在前不久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演講中提到的,自建物流的訴求來自於中國奇高無比的物流成本以及對於物流體驗提升的渴望。但無論是通過持續建設物流系統,還是打造高性能的IT系統,絕不是不計成本的,是要用效率與成本的KPI進行控制的。
一、效率
在零售行業,有一個核心的數據來衡量業績、經營效率好壞,就是資產收益率。這里有一個分解計算公式:
資產收益率=凈利潤率*資產周轉率=凈利潤/凈營收*凈營收/總資產=凈利潤/總資產(這里我們用了凈營收,主要用於獲利方面的分析)
也就是說,我們要評判一家電商公司經營效率,要看其每一元的資產投入可以帶來多少凈產出。這可以看做兩部分組成,首先通過經營,使資產先變成營收,然後營收中扣除成本與費用即是凈利潤。那我們也分兩部分來看:
1)利潤情況京東Q2凈利潤為負值(凈虧損人民幣5.825億元,後面會分析),我們暫且使用毛利率這個指標,做個基本的判斷。如下圖:

從近幾年京東的毛利率來看,基本保持在10%左右,Q2上升到11%。但相比蘇寧、國美等線下零售巨頭15%左右的毛利率,還是會低一些。這主要和京東目前的長期的低價戰略相關。
2)資產周轉率情況
京東近幾年的資產周轉率(次)上升到2.6次。2014Q2的資產周轉率(次)為0.45,較Q1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Q2的現金激增,以及吃下了騰訊的拍拍、易迅等業務,導致商譽和無形資產大幅增長所致。從資產周轉率可以看出,京東與騰訊的戰略合作後,資產周轉率環比下降了15%,這表明拍拍網、易迅,以及微信、手Q等流量入口還未真正對凈營收產生作用,Q2仍處於磨合、調整期。

如果我們以零售行業3%左右的平均凈利率來計算,乘以京東資產周轉率(作者做個預測:2014年資產周轉率[次]約為2.5),推算出2014年京東資產周轉率約為7.5%,將與沃爾瑪基本持平。
我們再看下京東的存貨周轉情況。可以看出,京東近幾年一直在進行物流系統建設,雖然不斷在進行品類擴充、訂單增長,2014年Q2與Q1數據卻基本持平,在2.7次左右。對應的存貨周轉天數在34天左右。可以說,相比於線下友商70-90天的存貨周轉,這是京東最大的競爭力所在。
二、費用情況
京東2014年Q2的費用率為13.8%,比2013年稍高(2014Q1有38億的CEO股權支出,不計入參考比較)。其中,主要的費用花費在與騰訊融合相關的物流員工、研發員工的招聘、薪金支出,618大促期間的營銷費用,以及與騰訊戰略合作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上。

總體來看,依靠Q2訂單量的增大以及穩定的物流體系升級建設,Q2繼續實現營收增長。但可以看出,Q2中營收增長的部分實際上與騰訊融合的戰略花費相抵消,並且還有近6億元的凈虧損。而Q3、Q4能否實現盈利的關鍵則是並入進來的易迅、拍拍、各種移動入口能否真正實現資產周轉,實現盈利。
基礎層:團隊
劉三角的最下面一層,也是框架的基礎是團隊,也就是人。老劉前不久曾說,任何一家公司的失敗,最終都是人的失敗。在互聯網行業,團隊組織架構相對扁平化。團隊的效率高低、執行力會更快的影響公司戰略的效果。京東上半年,在並入拍拍網、易迅等業務同時,也同步接收了原有的騰訊團隊(物流、研發等)。對於新形勢,京東也作出了相應的組織架構調整,成立了若幹事業部、子公司(京東商城、拍拍網、金融集團、國際部等),各部分有更加細化的戰略、經營定位。在財報中,我們也發現京東互聯網金融業務對現金流開始有了貢獻。不同團隊間關於微信、手Q、拍拍業務等跨事業部戰略項目也在快速叠代進行。新團隊應該如何與原京東架構對接,不同的團隊間應該如何合作,不同的價值觀如何融合等因素會是決定京東2014下半年業績的主要因素。
綜上,通過對劉三角的分析,我們發現近幾年京東基本專註於自身電商業務,履行了老劉說的用戶體驗建設戰略。通過分析Q2京東財報,我們可以看出,通過上半年不斷的品類擴充、訂單增長、物流建設,京東繼續專註於電商業務,並實現營收增長。同時,物流系統的建立也保證了京東的存貨周轉依舊保持在較高水平。但同時,京東在Q1並入了騰訊B2C、C2C業務以及獲得了微信、手Q等流量入口,這些戰略都對京東原有經營產生了一些沖擊和成本費用付出。對於下半年的走勢,我們也做個預測,隨著若幹公司戰略項目的進行,Q3將是微信等流量入口的變現期,戰略的實施期,Q4應該會真正看到相關騰訊融合資產的真正變現。
不管市場格局、資本市場如何變化,只有專註於提升用戶體驗,為用戶帶來價值的公司,才能得到大家的真正認可。
作者
@京東過程改進-Tenn,歡迎交流。歡迎關註作者微信公眾號“譚恩”,一起品讀互聯網幹貨
分享帖:滿倉入call賭奇虎財報的慘痛經歷,望引以為鑑 滄月映雪
來源: http://xueqiu.com/3808819063/31462862
$奇虎360(QIHU)$ @邱亮 兄弟,我比你慘多了,在這說出來讓你安慰下吧 我是財報前幾乎滿倉賭了qihu的call,財報後下跌途中還補過兩次倉妄圖等反彈,一直到現在已經全部被坑進去了,基本上已經認命要跌成紙。這幾天難過內疚的要命,一直在後悔自己操作出現這麽大的失誤...
對當時要不要止損,我自己的反思是這樣的:
財報上午出來我仔細看了,當晚的財報會也聽了,我當時的判斷是財報低於自己預期,可能會小跌,但是也不至於跳水,
財報主要就是在【利潤率、搜索商業化以及移動端收入增長】這三塊不太理想。
分別來看:
利潤率老周財報會議說了後續會改善,搜索商業化提到Q3也會加速(財報上說找到了不損害用戶體驗的商業化途徑),移動端收入確實低於預期(和騰訊相比),管理層解釋是沒有優質內容(這點我覺得比較扯,自己就是做網遊的,優質內容產出是不分季度的,可能是360助手在優質研發商爭取和分成方面沒有渠道優勢,不過也推出了蒲公英計劃在努力彌補),不過基本上環比漲幅是和市場盤子差不多的,只要今年手遊整體還在爆發,這塊也能分到一杯羹。
自己分析的財報利好因素:當時覺得搜索份額占了30%是個實質利好(現在看下來基本是做出來的數據,為了迎合財報的,我也被誤導了),另外還有個我比較好看的就是企業安全領域,其實這塊如果深耕做好了還是很有前途的,自從棱鏡門以後國內對安全領域還是很敏感的,如果能吃下這塊市場還是挺不錯的,之前也有人發了360贏得神華集團競標的新聞,我覺得還是靠譜的。至於智能硬件什麽的,那些都還沒實質進展,只能當個娛樂。以上是自己對這次財報的一些理解,僅供做個參考。
也是因為過於自信吧,研究和持有qihu大半年,算是個死多,
這次選擇了非理智的賭財報(入場以來第一次重倉賭,就被深刻的教育了...) 當天開盤大跌我就傻眼了,因為損失太大,舍不得割肉,再加上也受到國老、景哥還有一些人發言的影響,感覺財報前漲幅也不算很大,這份財報我自己看來也不至於跌10%,就忍住了沒割肉,幻想後面幾天能有反彈再出。再次欽佩下
@梁宏 的果斷操作,不愧是交易員出身,以後如果再有類似情況,起碼開盤我會先割掉一部分,當然我對財報解讀也有偏差,屬於自己理解和經驗都不足,還需要學習很多。
第二天高開了點正好公司領導找談話,沒能看到,到家時候已經跌下去了,說實話如果開盤看到的話至少會先出一部分,也不至於這麽慘了。我當時觀察了下,
覺得800多萬的成交量和6%的換手率,最後只跌了一個多點,可能是有買家在吃貨後續也許會反彈,不但沒拋還選擇了加倉,想攤平點成本。(昨天的走勢其實是和這天也稍微有點像的)第三天又是低開低走,開盤看到仍然是放量下跌我就比較崩潰了,當時自暴自棄不想去看盤。
其實如果理性操作的話,這里就應該可以斬倉走了,起碼第一輪反彈已經被證明失敗後續趨勢還是繼續向下了,想等的也等過了,既然預想中的沒來再難過也應該走的。這里是我自己的問題,當時已經完全沒有操作的意願,心理素質和承受力都還有待提高。
後面橫盤了三天,我看量終於下來了,覺得又有了點幻想的空間,到9月2號起碼還是個反彈的趨勢。其實當時大盤一直在漲,qihu反彈這麽無力,已經應該意識到後續還有下行風險的。到9月3號開盤小漲重新站上了90,我以為短期可能會有一波小的反彈,會從谷底走出來了,於是就用了最後剩下的一點錢繼續加倉,希望後續反彈後出貨,結果一覺起來又跌到了85...
第二次嘗試的反彈又宣告失敗了,其實這天如果一直在看盤的話,看到突破了前幾天87、88的低點也應該走人的,我覺得這是第二次走的機會。後面幾天一直在橫盤,我也沒做什麽操作,就找機會把一點近期的期權換成了遠一點的,每天想出貨又怕賣了就反彈,不賣就眼睜睜的看著它繼續跌,真的很煎熬。到9月8號開盤高開到了88,我賣了一點點換了遠期的,希望他第二天能延續反彈到90然後清倉,然後一覺起來看到高開低走,最後收盤是跌的,我就知道這一輪又完蛋了...當時還記得
@北方的牛 提到qihu的小幅反彈以失敗告終,我自己就知道,後面可能繼續還會陰跌。
這里其實是第三次清倉的機會,除了qihu本身下跌的風險以外,後續阿里路演也是明顯的風險因素。在這里我又天真的覺得qihu前期這麽大的賣盤,跌幅也比較大,該出的應該都差不多了吧,受阿里路演影響不大,事實證明我又傻了,兩天又跌了7個點砸掉了我最後一絲幻想。其實昨天反而已經不那麽難過了,可能也算是接受了這個事實吧,
清了一半的倉位,等量下來了或者阿里IPO以後再說吧,雖然已經快成紙了...不知不覺寫了這麽多,大部分都是自己糟糕到一塌糊塗的思路,在這里也是和大家做個分享吧。在雪球里跟很多大V學到了很多東西,雖然自己還是一只徹頭徹尾的菜鳥,這里也是希望大家看了能避免我的一系列錯誤,
希望大家跟我一樣能牢記:股市不能有賭博心理,及時止損,做好對沖。
目前已經虧成這樣而且沒有本金了,這一輪算是極度慘痛的失敗教訓,希望我這輩子都能記住這次交了這麽多學費買來的血淋淋的教訓。關於qihu後續的走勢,我自己也沒什麽明確的想法。假如自己是現在剛進場,
這個價位我覺得是可以逐步建倉正股的,80的qihu不算很貴,當然穩妥的做法可以等到這輪回調量下來企穩以後再逐步加倉。至於前期74的低點,我覺得不一定能下探到,畢竟現在大盤的點位和5月份相比還是差了很多的,
正股持有到明年初應該會有不錯的收益。
另外如果可以承受風險,我覺得可以買一點12月或者明年1月的價外call。只要後續大盤不出現大的震蕩,三個月以內還有有希望回到90以上的,當然也是要做好止損,畢竟阿里上市以後中概的走勢很不好說。
如果有球友能堅持看完這麽多廢話,也是表示非常感謝啊。可能這一輪操作和分析確實都是稀爛,也希望大家能少拍點磚,多點鼓勵。自己現在還是個小菜鳥,
雖然現在基本上已經賠的一無所有了,但是還是希望能有一天,把這些交掉的學費都再一點點賺回來。股市是零和遊戲,也是強者的遊戲,願賭服輸,希望終有一天,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強者。
也希望球友們都能經常吃肉喝湯,少吃點面
深度解讀阿里財報讓你知道:阿里上市,到底關你什麼事?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1613259
關於阿里上市的文章,已經數不勝數。有人看好,有人看衰,但卻很少有人能清晰地指出這件事對一個普通人到底帶來多大影響。
解讀阿里,公司財報是個絕好的切入點。財報是一個公司經營狀況最本質的體現,如產品服務結構、收入來源等。
讓我們看一下30多頁的阿里上市路演PPT帶給我們的深度信息:
阿里財報五大看點
第一,阿里最大一塊收入來自哪里?
沒錯,就是廣告收入,占比57.07%(2013年)。
凡是做過淘寶運營的人都知道,首頁焦點圖的右邊是鉆石展位,即P2P,俗稱叫直通車的關健詞搜索,還有淘寶客這種網站聯盟的方式,按照成交額提既定的傭金等,這些都屬於廣告性質的收入。
截至2014財年,這塊收入從57%略降為56%,卻仍然是淘寶系最大的一塊收入。
第二,相對來說,第二大營收是什麽?
就是天貓交易傭金,包括相關技術付費等。
2012年這塊收入占比接近20%,2013年上升至21%,到2014年達25%,占比持續增加。
但為什麽這塊收入在整體占比中越來越小呢?因為阿里B2B,即1688.com,這一部分會員制的收入占比在逐年減小,雖然絕對金額並無縮水。
此外,阿里國際零售,阿里雲計算服務、大數據的等其他營收占比總共不超過6%,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事實就是,阿里巴巴真正的收入來源是各種形態的廣告收入和天貓交易傭金。這一點很重要,反映出它的整個商業結構,即用豐富的商品信息聚集客流,然後用廣告形態分配流量到店鋪及其產品。
所以,天貓的強大之處就在於壓倒性的總流量與總交易量。據稱阿里宣稱,其GMV已經占到中國零售市場的10%左右。但GMV是一個非常不準確的定位口徑,它包含了實際履行的訂單加上未付款的訂單、退貨、退單的金額等總共加起來的總值。
第三,阿里在移動端的交易金額已達5000億的體量,GMV占比達32.8%(今年二季度數據)。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比重,說明移動端交易在一些品類上已經成為一個足以形成規模體量的市場了。
第四,阿里的收入過程。
在GMV結構中,一方面移動端的比重快速增加,另一方面就是阿里巴巴的跨境業務——全球速賣通迅速發展。後者一直被大家所忽視。
目前,全球速賣通產生的總營收(註意不是GMV),每年已達40多億。相對來說,它已經是國內最大的跨境零售平臺了。
為什麽要重視這樣一個新型平臺呢?要知道,中國不乏優秀的工業品制造企業和委托加工企業,缺的是品牌零售企業,這種現象也普遍存在於我們易觀天馬幫會員中。
隨著阿里的1688逐漸轉型為淘寶賣家的大貨場,更加限制了很多行業縱深發展的可能性,品類局限性日益明顯。
反過來說,原來全球速賣通對標的對象也被迫轉型,如敦煌網。
以敦煌網為例,其主營業務原為跨境電商里面的小額批發,而非零售,負責對接國內供應商和國際中小買家,業務集中於物流配送、海關清關、收費、支付等相關服務工作。
如今,敦煌網卻日益轉型為國際零售貿易商,目標客戶由國際中小買家延伸到國際消費者等。
尤其從去年開始,政府越來越多地出臺政策支持和鼓勵跨境電商之後,全球速賣通的重新定位和轉型就變得非常堅決了。
與天貓不同,全球速賣通並不提供大量可供塑造品牌附加值、提供包裝與誠信的工具和手段,更多地還是拼性能、價格比。
未來,全球速賣通很可能一方面向上擠壓敦煌網,另一方面又向下擠壓蘭亭集勢、大龍網等傳統跨境零售企業。
同樣,為很多人忽視的是,對於眾多消費品類,如消費電子、婚慶禮品、簡易的家具等,全球速賣通很可能是一個前景廣闊的商業平臺和絕好機會。
第五,阿里在解釋其快速發展機會的同時,強調了中國市場與美國市場不同的特點:零售基礎設施極其不發達。
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按人均線下零售面積統計,中國的人均線下零售面積非常之低,尤其在三、四線城市。恰恰由於中國沒有很好的零售和流通環境,所以塑造了阿里淘寶系快速增長的土壤和空間。
2007年,阿里在香港上市時,重點為會員制的B2B服務,以批發為主,工業品占大頭;今天,阿里卻以消費品品類為主,原來B2B交易的自營品類都壓縮到了以消費品為核心的主軸。
未來,阿里很有可能會在三、四線城市持續發力,生意不僅僅在一、二線大城市,不僅僅是90後!
通過以上五點,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今天阿里賺錢最多的肯定還是廣告,其次是無限端在快速成長,再次阿里的核心品類還是消費品類,尤其以服裝百貨為核心,包括消費電子等。
但另一方面,阿里的很多品類仍算不上特別成功,未來仍須努力拓展經營邊界,而這些舉措很有可能將引領下一波創業大潮,這將不僅僅成就數十個億萬富豪而已!
未來6大增長引擎
那麽,在既有現狀的前提下,阿里上市融資之後究竟會幹什麽呢?所有投資者都會問這個問題,你這243億美金究竟會怎麽投資?
作為國內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阿里更大的擴展究竟在哪里呢?其實,阿里上市材料早已指出其未來增長的6大引擎:
第一,進一步擴大阿里在消費者錢袋子中的比重。
盡管今天中國的網民總量已經十分可觀,大部分網民都已經成為淘寶的消費者,但消費者錢袋子分配到阿里系的總量還是不夠的,需進一步挖掘。這跟相關的產品擴充、服務擴充以及流量拓展有關。
第二,進一步鞏固和促進阿里和淘寶系賣家的成功經營。
註意,怎麽才叫進一步促進賣家的成功經營呢?
有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幫助那些不成功的變成功,第二種思維方式是只服務那些能做成功的人。
所以至今阿里還在講,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更加需要註意的是,成功經營不等於僅僅賺錢,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是應有之義,如剔除那些不能夠創造貢獻交易額,也不能夠為自己盈利的賣家,還不會降低門檻。
第三,進一步擴充品類與產品服務。
第四,加強雲計算和技術性的投入。
第五,擴大無線領域的領導地位。
據統計,在無線端的交易市場中,目前阿里無線淘寶占比達83%。但這是在總量很小的基礎上,未來阿里領導地位仍面臨多重挑戰,尚待鞏固,如騰訊微信、百度直通車。
第六,發展跨境電商,即全球速賣通。
這六大方向給我們提供一些很重要的信息。
首先,如果你是阿里賣家或者準賣家,就要做好準備,將來阿里對賣家的服務、標準和門檻都會越來越高。未來,大部分流量和資源都會進一步向天貓傾斜。
比如淘寶網的集市店鋪不允許再帶有特許經營、特許經銷、旗艦店、總經銷、總代理等字樣,這些提法只屬於天貓商家。
未來,阿里對假貨的打擊力度會越來越大,競爭將更加激烈,淘寶商家的經營能力亟待提升,如品牌能力、產品能力、供應鏈能力、團隊運營能力、整體策劃和執行能力等。
其次,擴大和豐富品類和服務類型。坦白說,萬能的淘寶擅長玩的還是輕品類,在其余很多品類中並不占優勢。上市之後,阿里將花大力氣打通重品類流程,這又是一大機遇和挑戰。
尤其考慮到阿里上市後資金的充足性,未來三年阿里很可能展開新一輪持續收購期,小而美的平臺很有可能全都落入阿里之手!
最後,發展跨境電商,尤其是那些位於長三角與珠三角的相關企業。這並非虛晃一槍,而是阿里上市後走向國際化的應有之義。如果你站在中國制造的整體格局去考慮的話,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制造業大國的轉型拐點。
不管今天淘寶有多麽強大,仔細想一想,不過是中國60萬億GDP中的很小一部分而已,而更大的采購則是全球采購能力。
今天,中東、俄羅斯、拉美以及東南亞亦擁有前景廣闊的消費潛力。中國制造的體量全部被內需消化是不現實的,走出去戰略已經正式啟動。
以手機為例,如今中國制造的手機及其軟件已經在大量走出去,遍布東南亞、拉美、非洲市場,作為互聯網公司的阿里巴巴更須如此。
總之,無論從制造業的轉型機遇,還是企業成長壯大的發展機遇角度上講,中國都已經迎來了新一輪的國際化全球化歷史機遇。“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頭腦。”站在歷史發展的新起點,這一輪創業大潮大幕已經徐徐展開。
文章來源:易觀國際
一嗨財報分析:營收規模與神州租車差距拉大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09/146538.html
i黑馬:國內又一家租車企業正沖刺資本市場。一嗨租車日前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IPO(首次公開募股)申請,計劃赴紐交所上市,擬融資2億美元。盡管一嗨租車虧損幅度減小,但仍處於長期虧損狀態。
此前,一嗨租車對手神州租車9月19日在港掛牌上市,融資34.5億港元,成中國汽車租賃第一股。神州租車上市首日股價漲幅28.94%,路演期間獲超額認購逾200倍。
如今神州租車股價較發行價已上漲接近40%,一嗨租車能否上演神州租車上市的神話?
從財報數據看,一嗨租車依然面臨重重的挑戰,盡管一嗨租車虧損幅度減小,但仍處於長期虧損狀態,此外,從營收規模來看,一嗨租車與競爭對手神州租車差距在拉大。
神州租車上半年營收是一嗨的5倍
一嗨財報分析:營收規模與神州租車差距拉大
一嗨租車2014年第二季度營收為2億元,較上一季度增長9%,較上年同期增長52%,一嗨租車上半年的營收一共為3.83億元,同期神州租車為18.62億元,是一嗨的近5倍。
一嗨租車Q2租車業務占比68%
一嗨財報分析:營收規模與神州租車差距拉大
當前無論是神州租車還是一嗨租車,租車業務均為核心業務,其中,一嗨租車2014年第二季度來自租車業務的收入為1.37億元,占營收比重為68%,上半年其租車收入為2.67億元。
神州租車來自租車收入占比更高
一嗨財報分析:營收規模與神州租車差距拉大
神州租車2014年上半年租車收入13.8億,其租車收入為同期一嗨租車的5.16倍。神州2011年、2012年、2013年及2014年6月,租車業務收入分別占比94.7%、96.9%、81.7%及74.2%。
一嗨租車車輛保有時間是3到4年,同期神州租車為2.5年到3年,這使得一嗨租車與神州租車每年都會面臨大量車輛更換。如今中國市場二手車市場逐步成熟,租車公司發展二手車業務對公司最大價值是,使舊車得到有效利用,回收剩余資金,並完成租車商業模式閉環。
一嗨財報分析:營收規模與神州租車差距拉大
神州租車營收數據(騰訊科技配圖)
從當前角度看,當前二手車銷售收入占神州租車比例在提升,分別占總收入的5.3%、3.1%、18.3%、25.8%。一嗨租車也在發展二手車業務,但在二手車更換方面並未形成規模效應。
一嗨租車Q2成本與費用1.8億 同比增17%
一嗨財報分析:營收規模與神州租車差距拉大
一嗨租車2014年第二季度成本與費用為1.87億元,與上一季度相比並未增長,但較上年同期增長17%。
一嗨租車Q2運營利潤首次為正
一嗨財報分析:營收規模與神州租車差距拉大
對於一嗨租車而言,沖刺IPO前運營利潤為正很具有意義,一嗨租車2014年第二季度運營利潤為1304萬元,運營利潤率為6%,上年同期其運營虧損2830萬元,運營利潤率為-21%。
一嗨租車依舊持續虧損
一嗨財報分析:營收規模與神州租車差距拉大
一嗨租車2014年第二季度凈虧285萬,較上一季度減84%,較上年同期減94%,這是一嗨租車最近3年以來最小的虧損幅度。但自2012年以來,一嗨租車已持續凈虧損3.48億元。
相對而言,神州租車運營情況更優,在經歷過去幾年高投入後,神州租車凈利大幅改善,今年上半年調整前凈利潤為2.183億元,調整後凈利達2.772億元。
摩根大通財報提前公布 成功走出去年虧損陰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85
周二,美國第一大銀行摩根大通三季度財報出爐。該銀行三季度凈利潤增至55.7億美元,總營收為242.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虧損3.8億美元相比,該銀行財務狀況總體實現反彈,顯示去年巨額訴訟費用的影響已經消退。
摩根大通三季度財報顯示:
三季度每股盈利(EPS)為1.36美元,預期1.39美元,二季度每股盈利為1.47美元,2013年同期為0.17美元。
三季度總營收為252億美元,較二季度增長5%。
三季度固定收益收入增長2%,至35.1億美元;股市收入下跌1.5%,至12.3億美元。
上個月,摩根大通財務總監Marianne Lake曾表示,公司交易收入可能弱於去年同期。但他還表示,若出現下跌,也不會像今年上半年那麽嚴重,因為客戶開始在波動性加大的市場中進行資產配置。
摩根大通去年第三季錄得3.8億美元虧損,合每股虧損0.17美元,凈虧損為4億美元。
這家全美最大銀行去年三季度之所以發生2004年以來的罕見虧損,是因為其遭遇監管當局的一系列調查,並為其付出高達72億美元的訴訟費用。
預計58歲的摩根大通CEO傑米·戴蒙(Jamie Dimon)將於美東時間周二晚些時候與華爾街分析師就公司財報召開會議。
對於三季度業績,摩根大通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這樣評價道:“公司業務依然表現強勁。根據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報告,摩根大通消費者及社區銀行存款增長超越全國同業,連續第三年排名第一。信用卡業務銷售額實現兩位數增長;按揭貸款業務繼續進行重新定位,並成功走出了周期性低迷期。”
另外戴蒙還表示,“盡管全球經濟複蘇仍然面臨諸多挑戰,美國經濟卻是個例外,顯示出穩定改善的跡象。美國企業狀況良好,資產負債情況穩健,就業市場趨勢不斷改善。摩根大通繼續對經濟複蘇提供支持。2014年前三季度,公司為客戶提供貸款和融資超過1.6萬億美元,其中服務於小企業的資金達到150億美元。”
自2006年出任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的傑米·戴蒙目前正遭遇新的挑戰:他的健康出了問題。該公司在6月晚些時候宣布他將接受咽喉癌治療。上周,他首次在公眾面前亮相。
投資者將密切關註摩根大通的交易結果,以及該銀行是否對其網絡安全系統進行任何升級。8月27日,摩根大通遭遇黑客攻擊事件浮出水面,部分客戶的聯系人信息被竊取。
上周,戴蒙表示將在未來五年將網絡安全開支在今年2.5億美元的基礎上翻倍。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表面上看起來顯然是正規銀行文件的財報發布在了一家名為shareholder.com的投資網站上,而且發布時間早於摩根大通原定的時間。摩根大通原定於美國東部時間早7點(北京時間晚7點)在其官方網站發布第三季度財報。這份文件公布後不久,就從shareholder.com網站消失了。
一位摩根大通女發言人稱目前無法置評。
摩根大通是美國第一家公布三季度財報的銀行,花旗和富國銀行也將於周二發布財報。美國第二大銀行美國銀行財報將於周三出爐。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銀行第三季度財報也定於本周發布。
彭博新聞社對經濟學家展開的預期調查結果顯示,受摩根大通財報較去年扭虧為盈的推動,上述六家銀行可能總計實現159億美元的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19%。
今年以來,摩根大通股價累計下挫0.6%。

數據公布後不久,標普500指數期貨上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iPhone銷售強勁推動蘋果財報超預期 樂觀展望節日銷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36
周一,受益於9月發布的新品iPhone 6和iPhone 6 Plus,蘋果四財季營收同比增12.2%,達421.2億美元。四財季Mac銷量大增創單季銷售紀錄,但iPad銷售不佳。蘋果樂觀展望本季度節假日iPhone消費。蘋果CEO Cook稱銷售速度比預期還快。
根據華爾街見聞網站實時新聞:
蘋果公司四財季EPS為1.42美元,預期1.30美元。
營業收入421.2億美元,預期398.9億美元。
毛利率38%,預期38%。
蘋果公司於9月發布了新品iPhone 6和iPhone 6 Plus,這推動蘋果四財季營業收入同比大增12.2%,達到421.2億美元,遠超預期。而這尚不包括在中國銷售部分,中國是蘋果公司最大的海外銷售市場。蘋果預計,在即將到來的節日期間銷售會再度攀升,預計當前財季營業收入可達635億美元,這相當於同比大增15%。下圖為近幾個季度蘋果營業收入和同比增長率情況。

iPhone是蘋果公司旗艦產品,盡管新版iPhone於9月推出,但這絲毫不影響蘋果iPhone銷量,四財季銷量達到3930萬部,好於預期,同比大增16%。

令人些許意外的是,四財季Mac銷量大增創單季銷售紀錄,達到550萬部。這或許與iPad銷量疲軟有關。有傳言蘋果將發布超級輕薄版筆記本電腦。
iPad銷售不佳,環比下滑超7%,同比下滑13%,達到1230萬部。iPad銷售連續第三個季度下滑。一些投資者預計,近期蘋果與IBM合作,可能會扭轉平板電腦銷量下滑的趨勢。蘋果和IBM旨在提升給企業客戶的平板電腦和手機銷量。

蘋果公司CEO Tim Cook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iPhone 6和6 Plus銷售好於預期,超過了去年5S。蘋果公司認為銷售情況會不錯,銷售速度比預期的還要更快。
蘋果盤後股價上漲1.6%,突破100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深度】蘋果最新季度財報全解讀 財說
來源: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2369931

今天一早
$蘋果(AAPL)$ 意外的將截至2014年9月27日的2014財年第四季度財報提前發布(按慣例10月28日發布)。做投資的人都知道財報提前公布說明公司財報業績表現不錯的可能性較大,果不其然,蘋果公布的這份財報可謂亮點多多,各種超預期,也正是受此刺激昨日蘋果股價大漲2.14%截止昨日收盤報99.76美元
。今天財說就為您深度解讀蘋果最新財報。@今日話題 亮點一:營收、凈利同比增速均超預期 蘋果2014財年第四季度(截止2014年9月27日)營收421億美元,凈利潤85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2.4%和12.7%。公司預計下季度營收為635-665億美元,屆時其新款iPad平板計算機與iPhone手機將同微軟以及亞馬遜的同類消費產品展開激烈競爭。


本季度毛利率為38%,高於去年同期的37%。
亮點二:iPhone受熱捧,銷量達3930萬臺 說起蘋果大家的第一反應當然是iPhone手機,尤其是今年9月19日iPhone 6和iPhone 6 Plus正式發售,蘋果能否續寫喬布斯時代iPhone銷量的神話成為投資人密切所關註的。雖然自上市以來有“彎曲門”、“IOS 8系統更新問題等負面消息傳出,不過iPhone銷量情況仍非常樂觀,發售的首個周末,即突破1000萬部。2014財年第四財季的iPhone手機銷量為3930萬部(其中包括了iPhone 6和6 Plus的銷量),環比增長12%,超出此前市場預計的3800萬部。目前iPhone6已經登錄32個國家和地區,到今年年底,該數字將達到115個。預計隨著春節和外國聖誕節的到來 iPhone 6 銷量將帶來持續的增長。

伴隨著銷量的火爆,蘋果來自iPhone的營收數據也相當靚眼,2014財年Q4來自iPhone的銷售收入達236.78億美元,環比增長19.9%,同比增長16%,同樣超出此前市場預期的3.8億美元。

更重要的是2014財年Q4蘋果手機的銷售均價高達602.9美元。從下圖可以看到每每有手機新品發售銷售均價均會出現大幅上升(2014Q1發售了iPhone5s),預計下季度此數據還會進一步提升。
亮點三:Mac銷量創新高,全球排第5且具可持續性 本季度Mac銷量達552萬臺,創近兩年季度銷量新高,環比增速達25.1%。Mac首次進入了全球PC出貨量的前五,取得了1995年以來最高的季度市場份額。

本季度Mac的營收為66.25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6.24億美元增長18%,環比增長19.6%,環比增速也再創新高。
雖然這得益於蘋果的降價和返校季,但潛力令人欣喜。因為PC市場已經非常成熟。不會有新的競爭對手沖擊,蘋果在PC市場的增長是可持續的。
投資風險:1.iPod將自然消亡,iPad連續三季度下滑成隱憂 本季度iPod營收為4.10億美元,環比下滑7%,同比下滑28%。從規模看,占比僅為1%左右,這塊業務可以說已經是可有可無,智能手機替代PMP播放器已經很多年了,iPod停產只是時間問題。

其實相比iPod的自然消亡,iPad的下降更令人不安。本季度共售出1230萬臺iPad,低於分析師預期的1300萬臺,同比下降13%。iPad的營收為53.16億美元。不管是銷量還是營收iPad已連續三個季度出現下滑。占到蘋果營收的12.62%這一塊業務出現問題,對蘋果影響甚大。而且iPad也是蘋果軟件和服務收入的硬件入口之一。
財說認為iPad連續出現下滑有如下幾點原因:a.相比較手機更換周期更長:有可能2-4年,甚至更為糟糕長達5-10年。
b.產品的更新並沒有足夠吸引力,沒有創新:從最新發布的iPad air和mini可以看到。
c.相比大屏手機缺乏優勢:iPhone的尺寸與mini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mini過去作為補充大屏手機的短板的作用已經在削弱。
d.相比其他Pad廠商缺乏優勢:其他搭載windows系統的平板電腦越做越大,逐漸突破蘋果設立的屏幕尺寸的同時,在重量和便攜性上也越來越極致,這對於辦公需求更大的商務人士,更換平板的首選開始由iPad轉移。
2.對iPhone 的依賴進一步加劇,營收占比高達56.2%
從收入結構上來看,蘋果對 iPhone 的依賴進一步加劇,iPhone 在硬件業務收入中的占比從上季度的 62% 上升到本季度的65%。在總收入中的占比也從上季度的52.8%上升至本季度的56.2%,該占比創近兩年來的歷史新高。
3. 亞太和大中華市場的增長乏力,占比進一步下降 從地域上來看,本季度歐美業績顯赫:美洲地區(北美和南美)營收為162.47億美元,環比增長11%;泛歐地區(歐洲各國、印度、中東和非洲)營收為95.35億美元,環比增長18%。而在大中華區和亞太其他地區,蘋果增長率遠不如歐美,甚至一些數據出現了負增長。大中華區營收為57.78億美元,環比下滑2.6%,同比只增長1%;亞太其他地區營收為19.23億美元,環比下滑11%,同比下滑3%。

從占比來看本季度大中華區和亞太其它地區占比分別為13.7%和4.6%,再創新低。

(註:分地區的收入均是指蘋果通過第三方銷售取得的收入)
這雖然可能和 iPhone 6/6 Plus 沒有第一時間在大陸首發有關。但不可否認蘋果在大中華市場遭到到了中國廠商的挑戰,而且在日本以外的亞太其他國家,也正是中國智能手機和平板的主要海外市場。小米進軍臺灣印度、金立在印度風生水起,OPPO在泰國有相當的知名度,天瓏這種國內不知名的廠商在東南亞有很高的市場份額。
財說簡評: 蘋果財報業績確實亮眼,但隱憂仍存,蘋果所做的布局是以硬件為核心業務再延伸到軟件生態,iPhone系列手機硬件是支撐蘋果品牌與軟硬一體化生態布局整座大廈的基石。過於依賴iPhone顯然存在一定的脆弱性,
近日大鱷伊坎(Carl Icahn)一直唱多蘋果甚至認為其股價至少值203美元。到底值不值,投資者還需多幾分清醒,多多關註伊坎寄予期望的Apple Pay 和Apple Watch的市場表現。閱讀財說更多精華文章歡迎點擊目錄鏈接:
阿里巴巴,Lendingclub,神州租車,聚美優品等等一網打盡!http://xueqiu.com/9041141730/32370964上財說,給您一張財富綠卡,讓您暢享財務自由!
【深度】蘋果最新季度財報全解讀 財說
來源: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2369931

今天一早
$蘋果(AAPL)$ 意外的將截至2014年9月27日的2014財年第四季度財報提前發布(按慣例10月28日發布)。做投資的人都知道財報提前公布說明公司財報業績表現不錯的可能性較大,果不其然,蘋果公布的這份財報可謂亮點多多,各種超預期,也正是受此刺激昨日蘋果股價大漲2.14%截止昨日收盤報99.76美元
。今天財說就為您深度解讀蘋果最新財報。@今日話題 亮點一:營收、凈利同比增速均超預期 蘋果2014財年第四季度(截止2014年9月27日)營收421億美元,凈利潤85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2.4%和12.7%。公司預計下季度營收為635-665億美元,屆時其新款iPad平板計算機與iPhone手機將同微軟以及亞馬遜的同類消費產品展開激烈競爭。


本季度毛利率為38%,高於去年同期的37%。
亮點二:iPhone受熱捧,銷量達3930萬臺 說起蘋果大家的第一反應當然是iPhone手機,尤其是今年9月19日iPhone 6和iPhone 6 Plus正式發售,蘋果能否續寫喬布斯時代iPhone銷量的神話成為投資人密切所關註的。雖然自上市以來有“彎曲門”、“IOS 8系統更新問題等負面消息傳出,不過iPhone銷量情況仍非常樂觀,發售的首個周末,即突破1000萬部。2014財年第四財季的iPhone手機銷量為3930萬部(其中包括了iPhone 6和6 Plus的銷量),環比增長12%,超出此前市場預計的3800萬部。目前iPhone6已經登錄32個國家和地區,到今年年底,該數字將達到115個。預計隨著春節和外國聖誕節的到來 iPhone 6 銷量將帶來持續的增長。

伴隨著銷量的火爆,蘋果來自iPhone的營收數據也相當靚眼,2014財年Q4來自iPhone的銷售收入達236.78億美元,環比增長19.9%,同比增長16%,同樣超出此前市場預期的3.8億美元。

更重要的是2014財年Q4蘋果手機的銷售均價高達602.9美元。從下圖可以看到每每有手機新品發售銷售均價均會出現大幅上升(2014Q1發售了iPhone5s),預計下季度此數據還會進一步提升。
亮點三:Mac銷量創新高,全球排第5且具可持續性 本季度Mac銷量達552萬臺,創近兩年季度銷量新高,環比增速達25.1%。Mac首次進入了全球PC出貨量的前五,取得了1995年以來最高的季度市場份額。

本季度Mac的營收為66.25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6.24億美元增長18%,環比增長19.6%,環比增速也再創新高。
雖然這得益於蘋果的降價和返校季,但潛力令人欣喜。因為PC市場已經非常成熟。不會有新的競爭對手沖擊,蘋果在PC市場的增長是可持續的。
投資風險:1.iPod將自然消亡,iPad連續三季度下滑成隱憂 本季度iPod營收為4.10億美元,環比下滑7%,同比下滑28%。從規模看,占比僅為1%左右,這塊業務可以說已經是可有可無,智能手機替代PMP播放器已經很多年了,iPod停產只是時間問題。

其實相比iPod的自然消亡,iPad的下降更令人不安。本季度共售出1230萬臺iPad,低於分析師預期的1300萬臺,同比下降13%。iPad的營收為53.16億美元。不管是銷量還是營收iPad已連續三個季度出現下滑。占到蘋果營收的12.62%這一塊業務出現問題,對蘋果影響甚大。而且iPad也是蘋果軟件和服務收入的硬件入口之一。
財說認為iPad連續出現下滑有如下幾點原因:a.相比較手機更換周期更長:有可能2-4年,甚至更為糟糕長達5-10年。
b.產品的更新並沒有足夠吸引力,沒有創新:從最新發布的iPad air和mini可以看到。
c.相比大屏手機缺乏優勢:iPhone的尺寸與mini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mini過去作為補充大屏手機的短板的作用已經在削弱。
d.相比其他Pad廠商缺乏優勢:其他搭載windows系統的平板電腦越做越大,逐漸突破蘋果設立的屏幕尺寸的同時,在重量和便攜性上也越來越極致,這對於辦公需求更大的商務人士,更換平板的首選開始由iPad轉移。
2.對iPhone 的依賴進一步加劇,營收占比高達56.2%
從收入結構上來看,蘋果對 iPhone 的依賴進一步加劇,iPhone 在硬件業務收入中的占比從上季度的 62% 上升到本季度的65%。在總收入中的占比也從上季度的52.8%上升至本季度的56.2%,該占比創近兩年來的歷史新高。
3. 亞太和大中華市場的增長乏力,占比進一步下降 從地域上來看,本季度歐美業績顯赫:美洲地區(北美和南美)營收為162.47億美元,環比增長11%;泛歐地區(歐洲各國、印度、中東和非洲)營收為95.35億美元,環比增長18%。而在大中華區和亞太其他地區,蘋果增長率遠不如歐美,甚至一些數據出現了負增長。大中華區營收為57.78億美元,環比下滑2.6%,同比只增長1%;亞太其他地區營收為19.23億美元,環比下滑11%,同比下滑3%。

從占比來看本季度大中華區和亞太其它地區占比分別為13.7%和4.6%,再創新低。

(註:分地區的收入均是指蘋果通過第三方銷售取得的收入)
這雖然可能和 iPhone 6/6 Plus 沒有第一時間在大陸首發有關。但不可否認蘋果在大中華市場遭到到了中國廠商的挑戰,而且在日本以外的亞太其他國家,也正是中國智能手機和平板的主要海外市場。小米進軍臺灣印度、金立在印度風生水起,OPPO在泰國有相當的知名度,天瓏這種國內不知名的廠商在東南亞有很高的市場份額。
財說簡評: 蘋果財報業績確實亮眼,但隱憂仍存,蘋果所做的布局是以硬件為核心業務再延伸到軟件生態,iPhone系列手機硬件是支撐蘋果品牌與軟硬一體化生態布局整座大廈的基石。過於依賴iPhone顯然存在一定的脆弱性,
近日大鱷伊坎(Carl Icahn)一直唱多蘋果甚至認為其股價至少值203美元。到底值不值,投資者還需多幾分清醒,多多關註伊坎寄予期望的Apple Pay 和Apple Watch的市場表現。閱讀財說更多精華文章歡迎點擊目錄鏈接:
阿里巴巴,Lendingclub,神州租車,聚美優品等等一網打盡!http://xueqiu.com/9041141730/32370964上財說,給您一張財富綠卡,讓您暢享財務自由!
美股進入財報季,當心地雷! 雷公資本
來源: http://xueqiu.com/9987866486/32376294
自10月14日以來的美股反彈很是強勢,並且多個行業指數出現連續向上跳空缺口。我不想據此判斷熊牛,只是對這毫無道理的缺口表示不理解。會不會補掉?我認為大概率上會補(指數留缺口那得是多大的利好啊?!)。時逢美股財報季,過高的預期很有可能會讓華爾街制造各種地雷陷阱!那些抄到“底”的勇士們還是見好就收吧。本人已於9月大幅減持美股,《今年的目標已完成》
http://xueqiu.com/9987866486/31984717,目前美股持倉不足50%,等待更好的機會。

當然,有一些個股自三月見頂之後就再也沒起來過,其中蘊藏著不少機會,俺就不點名了。客觀地說,美國依然是全世界經濟形勢最好的國家,沒有之一。美國的立國之本是創新,那麽我認為有相當一部分創新行業領先者值得擁有。但是,時機的把握尤其重要,我建議還是等財報出來再說吧,不急,資本市場最不缺的就是機會,缺的是耐心!
by:
@雷公資本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