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清邁,一個中國騙子橫行的地方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92l.html

   到泰南幾天,勾起清邁的回憶,和家人商量,寒假里是不是去清邁住住,並讓女兒到當地語言學校學點口語。

   去找了一些資料,也問了一些朋友,越來越皺眉頭。

    許多中國的渣子跑去了清邁,在那里不僅僅是混吃混喝,而是勾結當地,開始在語言學校、國際學校、地產項目等等各個方面開始欺詐中國人。一些被騙的學生家長,到論壇上投訴,騙子囂張到直接對罵,說你們這幫傻比怎麽怎麽,活該被騙。

    傻子夠多,已經不需要掩飾了。

    震驚。

    然後是當地人態度的改變,我在甲米府遇見一些服務生硬的,還以為是泰南偏不良一點,結果一些攻略中,已經描述當地語言學校到旅遊場所對中國人不加掩飾的輕蔑。一些正規的不是以騙錢為目的的語言學校,在中國人詢問時態度生硬,一副最好你不要來學的態度。

    何以如此?

    中國人自己的原因,不僅僅是騙子的問題,還有大量中國人過來,夾雜著諸色人等,整個印象就壞了。

    而當地官方的統計數據,更讓你瞠目結舌,清邁警方去年還是今年?逮捕了1500個開車或者開摩托車不守規矩的中國人。當地官方很客氣的說,不是為了懲罰他們,而是為了讓他們知道安全,對大家都好。

    至此,打消去清邁的念頭。

    在雙廊居住的朋友,和我聊起當地事情,那里也開始變得烏煙瘴氣,金錢牽扯在里面,騙子和豪強都開始出現,欺詐一些良善的移居者。後來他又發現了一塊清凈地,警告我不要在博客亂寫,否則有絕交的味道。

     是的,我一定不會再寫了。

    上次拍了一個地方的照片,許多人驚嘆那里的美麗,問我是哪里,我沈默不語。以後再找到一些合適的地方,就純粹自己住住,不再寫了。

     到哪里都是一樣,國人善於自欺。投資人移居去澳洲,當地華人還是階層蠻高的,拿新華人當牛宰,一套房子堂而皇之的加價100萬澳元。要知道這已經是全球化時代,新華人能夠出去歐美的,都眼界開闊,人情世故爛熟,但居然也有當地騙子要來玩這套。

    另兩個投資人和海外做生意二十年,對此清楚的很。移民過去,幹脆遠離華人社區,找當地白人幫忙。白人土著淳樸,一路安排妥當。

     所以,你要是出門在外,防賊防盜防華人,第一個不能依賴的就是華人陌生人,親朋好友可以考慮。

     我的言下之意是,讓親戚朋友賺點也就賺點了,肥水不流外人田。

     呵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546

貨幣寬鬆的終極猜想:終結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9a4.html

   早晨瀏覽新聞,提及日本國債市場在央行宣布擴大QQE規模後陷於死水狀態,日元對美元的高貶值幅度在突破TOPIX指數後,將會造成日元和日元資產的瘋狂下跌,全線崩盤。

    記得早年間有讀者不理解的問我,說老王你認為人民幣如果大幅度貶值,人民幣資產不是會有保值的功能,房地產反而會漲嗎?怎麽你會認為房地產會崩盤呢?

     我回答這個問題,大意是如果衡量財富的貨幣成了廢紙,資產也就成了廢紙,房地產只是一堆爛磚頭而已。到那時,市場會瘋狂的尋找安全資產,也就是強勢貨幣,比如美元,或者黃金這類天然貨幣。

     在這里我貼過一個自己設計的三周期模型,後來在橡谷論壇也講過,但當時為了讓嘉賓多講,我就沒有詳細闡述。

     這又回到經濟學架構,其中還摻雜了我對人類行為心理學和宗教哲學的認知。

     一切皆有價格,衡量價格的是什麽?

    是信用。

     信用的標度是穩定的貨幣。

     貨幣的質量在於數量和成本,也就是利率。

     世界各國政府完全忽略了貨幣的本源,他們以為貨幣是萬能藥,只要拼命寬松,壓低利率,降低貨幣成本,就可以刺激經濟上行。

     但是市場是一個平衡市場,貨幣必須建立在與市場平衡的基礎上,才能夠發揮效應。而在現代經濟體系下,人們不能無約束的印刷貨幣,導致貨幣失衡,因此各國政府和央行會以借貸的形式向未來借錢,並壓低成本,灑向市場。

     這已經超出了市場的容量,導致人們將低成本貨幣投向虛擬資產市場,而非實際的真正經濟市場。

     然而虛擬資產也是一種信用,當資產到達一個頂峰,然後向未來借貸的錢不能夠在預期的未來得到平衡後,貨幣的成本就會上升,從而導致實際利率上揚,於是資產崩塌,信用消失。

      此時貨幣尚殘存信用,人們離開資產市場,保留貨幣。

       但經濟迅速下滑。

       於是,央行們試圖再次寬松,到達另一個臨界點,貨幣失效。

       這就是日本面臨的終局可能,日元崩潰後,整個日本資產市場崩塌。

       不僅僅如此,中國也面臨同樣問題。

        人民幣在過去的十幾年里,以另一種形式出現,那就是以人口紅利換房地產市場,貨幣流動性泛濫導致除了宇宙間最偉大的房地產市場外,絕無其他市場可以得到青眼。

       起初,積累二十多年的改革紅利以房地產財富的迸發,伴隨著真實的居住需求,使得房地產良性循環。

       但在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不得不與美元共舞,且在美國為消除經濟周期危機而貶值和升值美元的遊戲里,被動跟隨升值,且被迫在美元貶值時升值,低利率和高匯率導致房地產成為貨幣扭曲的表象。

        然而地產和土地財政的良性循環過了臨界點,就變成惡性循環。

        到今天,整個經濟不僅僅要承受地產經濟留下的十萬億利息,而且房地產的綁架,使得上層投鼠忌器,不得不一再在整個利益集團要挾下,釋放貨幣支撐。

        但貨幣走向終局,也將是日本式的。當人口結構改變,貨幣實際成本上升,其他國家的貨幣和資產更具備吸引力,房地產內在的信用失效,整個經濟也就瞬間崩塌,讓我們用個經濟詞匯,也就是硬著陸。

        此時,如果央行和政府也會步日本的後路,進入宿命,大規模寬松支撐,未必再說是房地產,而是大水漫灌,則人民幣的信用進入某個臨界點的時候。

        崩塌也就出現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111

也談中央經濟會議紀要 橡谷智庫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9g3.html

    家兄早上打電話給家里,說侄子考上了某藤名校,一家人都很高興。

    我們家我這一輩和下一輩,除了我之外都異常出色。其中兄長是世界級科學家,外甥是名校博士生。

    我早年間大學畢業連學士學位也沒拿到,包工頭出身,居然混跡在金融業,不是說我能力強,而是這個世界的金融業實在是太差勁了。

    好吧,在觸怒業內所有人之前,我們轉個話題吧。

    然而上面是我最喜歡幹的事。

     笑。

     有客人問起怎麽解答這次經濟會議的內容,其實坊間經濟學家解答已經很多,我說的更通俗一點,治大國如烹小鮮,無非居家過日子。

     早年間文章,我曾寫到國家上層結構,無非人事和錢事二件事,前者和人鬥,後者和錢生氣。

     這兩年人事差不多已經做完,後面進入制度性反腐,要開始集中精力忙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又是騎自行車,不過現在總算捏著剎車慢慢行了。上一屆留下高杠桿和高負債,這一屆要去杠桿和減輕負債。

     先說後者,減輕負債,無非三板斧,一是開源,二是展期,三是賴賬。

     開源則需要經濟增長,稅負增加,想來這是目前最難的事情,又要去杠桿,又要增長率,不容易。但還是開了藥方,房地產作為存量稅,一定會成為稅收增長點。估計地產轉為永久產權的可能性大增了。明年不會,但一兩年後,開征遺產稅也是必然大趨勢。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國營企業的上交比例。

     另就是展期,行話是轉換債務結構,通俗點說,就是把目前高成本的債務,以直接融資和低成本融資辦法轉換。也就是需要穩定的股市和國債市場。

     所以,這也解釋了廟堂不喜歡業界拿著高杠桿融資狂炒股市,剛不可久。但上面也不希望坊間誤會,以為要滅了股市。所以證監會回答問題時,異常小心,對查券商融資的事情含糊其詞。

     爆炒的股市加上杠桿,不僅僅放大風險,而且吸走了債市資金,連帶著實體經濟失血,這可不好玩。

     賴賬一詞不好聽,但也大大方方明示了可能爛賬撇賬的風險,存款保險也實行了,地方平臺有些債務上面也不會幫忙接著的。

     再結合上面提及的收入問題,國企實體證券化和混合所有制是大趨勢,不過後面這點可能會步履蹣跚。

     房地產肯定是沒救了,但上頭也想明白了,市場的歸市場,市長的歸市長,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她去吧。所以只字不提。

     但暗地里還是會稍微撐一撐,免得下跌太快,盡量陰跌十年,最好二十年,千萬別崩盤。

      然後也備有後手,也就是高鐵和基建投資,以免經濟下滑太猛。一帶一路,就是為了高鐵輸出過剩產能;京津冀和長江流域經濟帶就是城市群建設。

     總而言之,當家做主,一家人要穿衣吃飯,撒潑扯淡,還得顧及民生,到處都是窟窿,要錢。所以,略微要增長點赤字,千萬別開支失衡。

     財政均衡是大要點。

     因此國際收支要平衡,出口還得促進。基於人口紅利的低端出口已經受到人工成本和人民幣匯率影響,東南亞和南亞也在急起直追搶份額,眼看著大勢要去,十年內必見分曉。所以要升級換代,也就是汪老當年坐鎮東南提出的騰籠換鳥,搶占世界高端制造業。所以要忙知識產權保護,要字幕組從網上消失。這里面還有一層發展文化產業的意圖。

     其實,制造業的自動化替代已經如火如荼。

    除了經濟增長,就是就業。

    就業是我朝重中之重,所以服務業一定要興旺發達。

    在這林林總總的經濟大觀之上就是貨幣問題,人民幣一定要維持均衡,或許要適度貶值,降息和降準都是大概率事件。但總體來說,上面要人民幣大幅度貶值的主觀意圖是缺乏的。因為人民幣要國際化,要維持穩定。但客觀會壓迫人民幣下行,形勢比人強。

    人民幣通貨投放還依賴盯住美元,依賴債券等新安全資產,用一攬子美聯儲式的靈活管理貨幣存量方式,在國債市場規模擴大到足夠時,還會受到美聯儲影響。

     美元升值,且加息;人民幣維持強勢匯率,且降息,則泡沫嚴重,驅趕資金入實體力不從心;如果人民幣調整一籃子貨幣中美元比例,去貶值,同時降息,則資本流失的潛在隱患,難以預料。

    可想而知,周行長頭大如鬥的困窘。

     所以,我認為人民幣總體傾向,在廟堂的算盤里,必須降息,且維持平衡弱勢。

     自然,這要考量我朝和美國佬政治壓力的較量了。

     經濟指標會下調,財政收入要均衡,股市和債市要穩定發展,出口要升級換代,服務業要蓬勃,創新產業要興起,一帶一路和大城市群要建設,民生要顧及,藍天要回來。

      這一切,都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

     不是借,就是產。

     俗話說,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大盤是漏的,小高地是有的。

     蒼天啊,大地啊,那個誰,來碗鹵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655

水錢和利差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9ix.html

    無數人與我一樣做交易為生,但你要問我什麽是最好的生意?

    期貨交易不是。

    股票交易不是。

    房地產交易不是。

    世界上最好的生意是開賭場,收水錢。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全世界各地的交易所才是最好的生意,擁有最好交易所的城市是最富有的城市,擁有最好交易城市最多的國家是最富有的國家。

    而要擁有最好的賭場和交易所,規則和契約必須是最系統化、最有公信力的。

    交易所是賭場,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的,但和賭場不同的是,交易所是來自於貿易,給貿易定價和規避風險的地方,因而規則和契約下的公信力是最重要的。

    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交易平臺莫過於美國,通過掌握規則,美國也就控制了金錢和財富,也就控制了力量。

   當你我說索羅斯和巴菲特是最富有的交易者時,他們只是玩家,不是制定規則者,只是在萬骨枯塚,他們是殘存者,賭場主需要一些榜樣而已。

    而洞悉交易所賭場一面的人,避開了賭博,轉向其根本的目的:定價和規避風險,為自己的商業和金融提供保護,轉向商業的根本盈利模式:獲取利差。

    在這個過程中,遊戲者守著自己的界限,生死有命,最愚蠢的賭場會下場參賭,讓規則和公信力變成廢紙,從而慢慢侵蝕自己商業的根基。

     自然,我這樣的賭徒是從來不會去這種交易所玩耍的。

     中國人至今還沒學會財富的真正奧秘,不是來自於耍賴和破壞遊戲規則,而是制定規則,並遵守,使之成為公信力,從而建立世界上最強大的財富聚集平臺。

     我博客名字曾用過一個副標題:定規則者贏。

     所以,我朝參與金融遊戲時,最喜歡越過規則,自己下場賭博,不僅僅是各種收儲行為,證交所上的隨意幹涉,經濟行為中的隨意插手,諸如此類。

     坊間專家提及股市大牛的根基已經奠定,抱歉,我不相信。

     這樣一個資金驅動的市場能夠牛逼多少時光?更主要的是,這樣一個老千、騙子、莊家、夾雜著時不時飛來的一只巨手不安分的幹涉,能夠牛到哪里去?

     在這樣一個混亂的交易場里,最好的生意來自於另一種利差,那就是融資管制和權力失衡下的貨幣利差。

     在內外之間,人民幣和美元之間的率差和息差;在內部,能夠順利得到低成本融資和高成本融資之間的利差。股市只不過是銀行放貸無處可去的情況下,信托和各種寶寶們變得利差稀薄,貿易融資因美元走強人民幣貶值變得風險巨大,這樣的背景下,資金通過各種杠桿工具,蜂擁而入,炒作股票。

     這只不過失去利差的資本,鋌而走險,進入高風險資本市場而已。

     而爆炒的結局,是沒有多少人帶著錢離開。

    投行們先走了,在鼓吹一萬六千點時,幾天間就跑的不見蹤影。然後是誰走了?爆炒杠桿的融資戶頭嗎?散戶跑掉了幾個?

    一個沒有完成遊戲規則和公信力的賭場,沒有經濟複蘇根基的虛幻市場,一個狂拉指數滿倉踏空的市場,能跑多遠?

    許多人跟我說起七八年前那個大牛,那個530暴跌前,曾有一次閃崩後再次暴漲翻倍再翻倍的牛市,他們告訴我說,今年會複制那一次大牛的。在臺風口,你只要找到那頭豬就行了。

     所以,你們的意思是後面仍舊是大牛。

    我不知道。

    當我再去,我知道水錢是一定會出的,利錢還不知道有沒有。人民幣暴跌了好幾天,利差要讓我的辛苦錢少了不少。這年頭,不知道誰玩誰,但自欺欺人還是毫無道理的。

     我且歇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656

原油的邏輯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9pn.html

   這曾是個私密博文,不過盧布已經跌破80,也沒什麽好隱藏了。

    我曾寫過十一個預言,其中提及原油會去65美元,後來這篇文章我隱藏了,不是為了原油的數字,而是其中有些預言,可能有人會不高興。後來我發現坊間廣泛轉載,知道沒必要再封閉,開放了出來。結果我有客人看到,問我能不能在65做多,因為已經到了。

    我堅決制止了他的想法,同時我告訴大家,我不是神,不是說我預測到了65,65就一定是底部。這個價格到來的速度遠遠超過了我的預計。

    然而原油暴跌的邏輯在哪里?

   坊間流傳很多陰謀論,但原油和陰謀論無關。

    第二次橡谷論壇,我放了兩個圖,美元和原油,告訴大家兩者的相關度。我對圖表使用不佳,在坐的教我把美元的圖倒過來,所有的人看著美元和原油發楞,因為圖形幾乎是一致的。

    純粹以美元計價,美元的上漲對原油價格的影響在10-20%之間,看不同的時段。

    而2011年開始原油達到2008年危機後的最頂峰,之後開始下跌,和國內商品之王橡膠暴跌的時間相差幾個月。內在的邏輯是中國經濟開始進入熊市,大宗先行。

    之後原油就開始進入螺旋崩塌,石油美元和中國外貿美元都開始下滑,伴隨著美元退出寬松的預期,悄無聲息的進入全球貨幣內縮的塌陷中去,沒有任何人意識到這點。無論是美國、中國、俄羅斯還是歐佩克。

    到了今年年中,隨著美聯儲正式退出寬松,臨界點到來,無論美元何時加息,都無關緊要,因為三大美元流動性的發動機全部熄火了。

    於是原油和其他大宗商品進入自我循環的歷程,美元流動性繼續惡性循環。

     我上周做了全球資本的流動路徑分析,其中重點分析了中國。一是貨幣正在流向美國,這是目前美國尚能維持經濟複蘇和股市堅強的原因。

     二是中國股市將在一次曇花一現的泡沫下,取決於明年政府是否能有能力托升股市和債市,主觀上這肯定是的。否則中國的貨幣塌陷將會即三年多的隱形發展後,迅速在明後年進入顯性塌陷。

     而原油將不會有太多的機會迅速複蘇,這不是2008年,下跌的時間不長,之後大量資金註入。

     而2015年是新興市場最危險的時間,2016年之後美國幸免的概率也不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831

A股市場20141218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a0t.html

     這些年來,我們評論美股市場,常從美元寬松的角度去分析,同時也明顯的看到其實際經濟的好轉,帶給納斯達克、道瓊斯、標普指數的上揚。而蘋果、特斯拉、能源這些企業市值的上揚,也顯示了美國股市是一個綜合性的,受到宏觀貨幣和經濟內在驅動的市場。

     所以,當美元升值,對全球流動性產生壓力之時,資金仍舊在流入美國國債和股票市場,這是其他市場不具備的條件。

     當然美股在這樣的位置,許多股票已經超買,美聯儲加息的預期還是在長遠的一端對美股產生微妙的影響。

    那麽,很多牛市專家在看A股時,是憑借什麽來判斷的呢?

    同樣是基於資金的寬松預期,和對政策促進經濟預期的體現。

     市場認為下半年已經有大量資金進入市場,同時明年降準降息的概率都已經是顯性因素,而政策面很顯然是想引導股債市場啟動。

     本質上說,這是一個資金驅動的A股。

     A股目前的漲勢與實際經濟無關。

     當我們檢查所有的板塊,與上證、滬深、股指上揚的相關板塊,幾乎全部是成分股。包括銀行、券商等等。而與實際經濟相關的制造業全部都在下行。

     這就產生了滿倉踏空的概念,實際上在9號暴跌洗盤後回歸,資金繼續炒作銀行、券商等成分股,並拉動股指上揚。

     我們每天看到的股指和金融板塊牽連上揚,其余的板塊一片綠油油。直到今天,資金通過拉動有色和機械板塊,維持指數,並從金融板塊撤離,留下散戶站崗。細分金融指數下跌最高達到200個點。

    下周開始凍結2-3萬億資金打新股,市面上資金成本急劇上揚,shibor全線走高,債券收益率據聞上漲二十倍。

     對於所有的實體企業來說,在這樣一個世道要抓緊時間上市,以解決融資渠道,否則你只能去借高成本資金,實體中不會再有便宜的資金了。不能夠上市,你就和那些直接融資的競爭對手輸在資金成本上。

     另一方面來說,難道地方債務平臺均可以通過上市圈錢來覆蓋其以往債務嗎?

     我曾經認為債券市場是地方債務展期的一個重要通道,但以這樣的走勢來看,債券市場至少目前難以看到好轉的跡象。

     人民幣正處於被動貶值中,是否能控制在6.2-6.5的區間內,我們並不得而知。從央行拼命支撐中間價的做法來看,主動貶值不是其意圖。但市場看空中國和貨幣的壓力過於強大。當然,中國有龐大的外匯儲備,想要支撐人民幣,似乎還是能做得到。

     以降息降準的預期,和資金驅動的A股市場,人民幣貶值的趨勢,這些結合點,能讓15年走到哪里,我們並不知道。

     是否存在一個割裂的市場,經濟歸經濟,股票歸股票,經濟教科書上無法寫的邏輯,一直在出現。這也解釋了,為何經濟學教授們投機一直失敗的原因。

     因為這是個充滿各種意圖的市場,歸結為一句話:圈錢。

     所以,也就是個大小莊家和散戶的賭場。

     未來,沒有多少散戶能帶著錢離開,哪怕現在他們帳上一堆浮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129

橡谷官網上線倒計時12天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a4c.html

問題1,何時上線?

2015年元旦

 

問題2,哪一些內容?

實時財經信息,橡谷數據庫,橡谷的觀點,產地氣象報告,預警(傳染病,地緣危機,金融突發風險),休閑欄目

其中實時財經信息和休閑欄目免費。

橡谷觀點為數據分析報告和分析師報告。

 

問題3,你還會在博客寫嗎?

博客本身是一些散文,不牽扯到咨詢核心內容,但由於官網上線後比較忙碌,微博和博客的更新都可能減少。

 

問題4,未來橡谷智庫的方向是什麽?

我們會朝向基金公司發展。在這之前我們會建立全球政治經濟全息圖,涵蓋全球所有國家的價值觀取向、行為模式、地緣政治經濟關系圖、大宗商品數據和分析、貨幣和股市數據分析、行業周期和地域變化趨向等等,從而基於這樣的核心研究,建立基金公司,做宏觀和全球資產配置投資。

 

問題5,那你說的上市呢?

上市公司計劃或許會剝離投資業務,但我們目前沒有定下計劃,只是朝這個方向努力。或許我們會維持私人公司面目。

 

問題6,這次上線哪些內容?

由於我們提前了半年上線,在最初的官網會有很多遺憾,只是相關於宏觀分析和少數大宗商品品種。後期在本年度會補充所有大宗商品和股票研究結果。

 

問題7,進展如何?

程序員正在和外包團隊共同合作,監控整個官網建設;兩名數據學家和氣象學家正在建立數據模型。

政治經濟學的同事正在針對美國、日本、東南亞和中國的地緣政治關系和國家策略趨勢,建立第一份智庫報告。但這份報告,我們不能確定會放到官網,需要北京的項目方確認是否可以公開發表。

 

問題8,你們的願景很龐大,你有信心嗎?

我不知道,我只是盡人事聽天命。對於這個世界,我們仍有情懷,但僅依賴情懷,是無法做成任何事的。我們為錢財,也為自由而努力。至於什麽是自由,我相信你我都有不同的答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686

A股市場20141219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a50.html

   我昨天預計周五會下調,原因在於幾點。

   一是打新凍結,今日6只股票,凍結一萬多億,周一4只股票,一萬億出頭。二是交割,價差較大。三是資金驅動券商銀行,成本正在上升,資金乏力。

    不過我預計可能調整兩個交易日的行情,在一個上午走完了。

    預料當中,的確出現了快速下滑,金融板塊連續兩天大幅度下挫,但資金在通過拉升有色和機械護盤,今天又補充能源進入,並在下午盤回馬拉升金融,於是藍籌繼續大漲,指數也重新回到高位,並突破站立。

    被犧牲的是草雞股,大量資金抽離,以彌補藍籌的缺血。

    收盤的時候我給股票小群里說,調整算完了,這麽利空的因素都可以迅速被消化,多頭大有上威虎山抓座山雕的味道。

     股市就是這樣,人來瘋的時候,不是說豬,而是大象肥牛漫天飛,風口不是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687

脆弱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a52.html

    微信里轉來一篇文章,寫的很傷感,談及人生和金錢。

    我後來轉發,寫了點評論。

    如何定義自己的人生?是如同世間大多數,以住哪里,開什麽車,穿什麽衣服,吃什麽飯來定義自己嗎?我定義自由自在的活著。

     盡管我粗俗,這是我越來越認識到的錯誤,導致自己不能夠灑脫,因而會計較別人的看法,這就像一面鏡子,反射自己的光線。這不是定義人生,只是定義一個人的修為。

    而我仍舊虛榮,否則就不能解釋自己要拼命在金融市場成功,從而驗證自己的存在感,以至於忽略了修行的本源。修行在於得到智慧和勇氣,而非斤斤計較貪婪,恐懼失去。

    我這些天在做股指,因為初闖入這樣的市場,它和商品不一樣。商品有成品,有實物交割,有買賣,就有界限。股指是現金交割,買賣的是數據,是股市資金的湧動和情緒。

    當我以周線日線結合小時線做商品的時候,我瞠目結舌的看見股指以15分鐘線打出各種趨勢線來,而k線圖的上下影線在那一瞬間全部失效了。它到達支撐是一瞬間,到達壓力位也是一瞬間,短線的止盈和止損都是稍縱即逝。所以,這樣一個品種只能去做長線。

    我知道短線也有巨大的機會,那是年輕人的專利,反應速度勝過一切。

    當我結合資金結構、驅動邏輯、股票板塊、波動率和形態、價差和套利結構去分析股指的時候,我很容易就找到了規律,而操盤是情緒和壓力的強力控制,尤其在短線中,這又和商品相去甚遠。

    我相信投資人看到我的賬戶會很不舒服,因為我正在試驗過程中把商品獲取的利潤輸在股指交易中,收益曲線寬幅震蕩,這對我未來尋求私募資金絕不是好事,而我卻必須越過這座山去。

    我知道傻做,依靠目前臺風口的豬象效應也能賺些傻錢,只是我會搞不明白所以然,對未來沒有任何幫助,easy money easy go。

     這也是修為。

     然而我仍舊不開心,在數個交易日里,大多數都看對了,在壓力下情緒沒有得到任何的控制,又頻繁交易失去盈利的部分。

     到今天收盤,我非常郁悶,吃完飯獨自去看電影。

     姜文這次故事講得不好,場面很華麗,但全部割裂,支離破碎。我仍可以建議你去看一看,美女們的康康舞還是值得一看,衣服穿的不多,頗為靚麗。希望他下次的故事能講的如同子彈飛那樣。

     出來後,我記起前不久另一部片子《星際穿越》,主人公說,當你有了小孩,你必須要讓她有安全感,不要讓她知道過多糟糕的東西。後來,在短短的幾個小時里,時間被黑洞扭曲,他回到飛船已經過了二十多年,傳來的子女影像中,他們都已經長大,且以為他拋棄了他們。

     主人公在忍不住抽泣抖動肩膀時,我也在哭。

     我承認我錯了,我不應該給女兒講這個世界的不公和糟糕,而是要讓她感到安全。

     女兒常常在飯後問我,爸爸你要去辦公室嗎?因為我經常要去公司做夜盤,或者看資料,或者寫東西。某些時候,我留下來,即使她在自己的房間里做作業,她也感到開心。

     那一瞬間,我理解主人公兩個子女的感受,他們認為遠在數萬光年外的爸爸遺棄了他們,而每一個孩子都無法彌補這樣的傷痛。

     我昨天和妻子吵架,吼了幾句。後來我後悔了,和她在公司下面散步深談,談及我的絕望。我的孩子正在治療一些病狀,而她不肯遵從醫囑,無論我如何講道理、威脅她,讓爺爺奶奶妻子盯著她,都毫無用途。

     第二天早晨,我送女兒去上學,談及自己的絕望,告訴她,爸爸多麽在乎她的身體健康,對家里人說她而不聽的絕望。我不知道怎麽辦,只是告訴她我的痛楚。

     女兒很沈默,晚上我回來,看見她在哪里,問她要做一些治療,她立即跑去拿了東西過來。

     我陪她玩了很久的牌,後來我終於明白,或許這只是一種故意逆反的心理,是要我關註她。

     某天,我們計劃寒假里帶女兒去澳大利亞過冬季,姐姐電話來問了下,準備到上海來帶父母走,去北方過年。我和爺爺奶奶商量了一下,立即明白冬天里,老人最好不要出門。於是和妻子打消出門的念頭。

     妻子有時候不理解我為何經常要尋找外面的世界,實際上我可能永遠也找不到一個安寧的地方,因為我的心靈並不安寧。

     因為我不是一個自欺欺人的人,以我在哪里活著,都可以活著,茍且或行走,都是毫不在意的。然而你有了小孩,有著家人,你會知道自由自在的定義是需要重新寫的。

     而另一方面,當我有了公司,再也不能不負責任,因為整個團隊七八個人跟著我,很多壓力需要自己扛下去。你不能讓團隊成員來鼓勵自己,告訴自己需要安慰。生意就像西西弗推石頭上山,永無休止。

     偶爾有一絲後悔,實際上,堅強和勇氣都是假裝,裝了許久後,才發現自己的心硬入石,真的就這麽扛著過來了。

     印度教義說,享樂是你的修行,工作也是你的修行,放棄一切是修行,慈悲天下也是修行。

     場面上老教父說,你不能流露出脆弱,但應該讓敵人高估你的弱點,讓朋友高估你的優點。

     既然選擇了交易,我不介意你看到我的脆弱,就像我不介意市場看到我的冷酷一樣。

     至於生存,你有多少錢,和沒有多少錢,本初的快樂和痛楚,都是一樣的,從未改變。

     這一篇,就不和諸君共勉了,我只是心情不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688

交易之術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aae.html

    好吧,我們接著幾篇交易文字再寫點交易技巧。

    我不夠資格給人指點,這里只是寫一點經驗之談。

    在另一個個人的微博里,我半年里曾經分別寫了棉花、銅、雞蛋等幾個品種的節點,許多人僅僅憑我說的幾個方向和時間就已經翻倍,甚至翻十倍的都已經出現,而我並沒有做到這點,說明我做單技巧還是有問題。

     其實並不複雜。

     比如說大道至簡,在一個方向上,有足夠的勇氣和信任,一次性下倉完畢,持倉。

     這是最好的方法。

     重劍無鋒。

     問題在於你的心能容納多少分量。

     比如我們空塑料,我說下200手單子,團隊問:老師,既然看準了,我們何不下600手,或者800手?我並沒有太深的認可說這個行情一定走,但概率上有,200手對於我們的資金來說我守得住,但800手我守不住。結果第二天上拉,我們守住了。後來總結說,如果是800手,有可能就守不住了。最後我們賺了70萬,問題在於你會說,800手你就賺280萬了。

      就像9號那天我們空20手股指,守住了就是二百多萬,但也守不住,是因為心里的容量問題。

     持倉,並不是表面那麽簡單的事情。

     某天我們下了2100手膠,但實際上並沒有賺到合理的利潤。為何?因為交易切入點未必通暢。在我們賺錢的大多數單子里,都是在一個合適的節點切入,然後持倉。

     即使是短線操作,日線級別的持倉也超過日內的敲擊,像何張兩位短線天王那樣的奇才不算,天賦秉異也。

    我做橡膠,即使做短線,也是一邊和人閑扯淡,一邊瀏覽財經新聞,一邊聽音樂,一邊做些雜事。然而到了股指,我就整個身心泡在里面,精神緊張,血液上沖,沒法子分心了。

    這又是對一個品種的熟悉程度,我不知道它為何漲,為何跌,什麽節點進,什麽節點出,大資金憑什麽下單。是長線還是短線。

     盡管我精研了一周,親自交易了一周,摸到了規律,然而就賺錢的目的而言,還是什麽合適做什麽。

     世界上最好的生意都是無趣的,就是始終有人買,加個差價賣掉了。

      最好的交易是雲淡風輕,結果還把錢賺了。

     所以,我回到膠上,把股指虧掉的一些錢慢慢找了回來。

     這就是另一個術的問題:交易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荷爾蒙分泌。

     交易到了賭博和吸毒的境界,就毫無意義了。

     這些天出了些驚心動魄的事情,甲醇逼倉暴跌,連期貨公司都要補保證金。這對我來說,都是很好的教育標的,我們能很深的理解交易。

      交易對於大小資金來說是不同的。比如我們只有一點散單,隨便進出,無所謂了。大資金對上的時候,我們旁觀者奇怪,為何對手盤不趁著有利的位置撤離呢?一是大家看法迥異,二是大資金的撤離本身動搖盤面。某一天我們自己在一個遠期合約做單,進出的時候,就自己帶動了幾十點幅度。當時沒有在意,因為我們不認為自己夠大,實際上錯了。

      這就是我們沒有想到自己可以影響一個小合約的行情,以那個合約的持倉量而言,我們並沒有想到這點。

 

      這可想而知,在期貨上走到一個級別上,遊戲的方式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越大的資金越來越拼研發,因為研究決定自己是否跟對了趨勢,這就是所謂的預測。剛入行時,我沒關博客評論,許多人和我爭議,說行情不需要預測,我此時才了解,原來是因為這些人的資金太小。

      對於大資金來說,如果無法對大趨勢有所預判,就好像開著泰坦尼克號開進冰山彌補的迷霧海域,當它發現錯誤的時候,已經無法剎車掉頭。

      所以,這也是大鱷間小心翼翼,盡量以吃散戶為主,不要相互杠上的原因。也是許多大鱷到最後不得不題外發揮,下三路里拼的原因。

      我後來教自己身邊的人,行情就像一頭大象跳進池里,短線技術分析穩定下來的漣漪,以為自己掌握了規律,可以賺些錢。不料大象爬出池塘的時候,所有圖形都翻了天。

       是的,我一直看技術,即使我是基於宏觀和基本面分析的,我還是看技術。

       但有些技術我是不看的。

       因我後來看到的大象越來越多,而商品最大也不過是個遊泳池,離海洋還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6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