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爾街銀行擬起訴監管者CFTC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5104

在監管下左支右擋的華爾街銀行決定在CFTC主席Gary Gensler離任前將該機構告上法庭。

彭博,金融行業的一些組織正在向律師諮詢,如何阻止Gensler離任前的最後監管努力。

Gensler是馬里蘭州民主黨黨員,此前曾是高盛的合夥人,在克林頓政府時期曾擔任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及負責國內金融事務的次長。他於2009年5月開始執掌CFTC,任期將於今年年底結束,美國總統奧巴馬已經提名57歲的財政部官員Timothy Massad作為Gensler的繼任者。

訴訟的焦點將集中在CFTC今年7月頒佈的一個指引上。由於該指引的第513條腳註存在漏洞,銀行和交易上都利用該漏洞規避監管,具體方法是在美國設立掉期交易,然後用倫敦的分支機構下單。CFTC今年11月14日追加相關規定填補了這條漏洞,讓業界驚愕不已。

據彭博,各家銀行本次準備起訴CFTC在頒佈監管條例時的程序不合規。華爾街主要的遊說機構證券行業和金融市場協會最近組織了一次電話會議,各家公司的法律總顧問和律師Eugene Scalia都參加了此次會議。Scalia律師曾參與了多場試圖推翻多德弗蘭克法案的訴訟。

另一家華爾街組織國際掉期和衍生品協會已經在諮詢法律公司Mayer Brrown關於Gensler行動的合法性問題。

Gensler執掌CFTC期間,提出了小型期貨監管機構的大致輪廓,廣泛與國會議員合作,制定了弗蘭克法案 (Dodd-Frank),列出了衍生產品交易的新規則。

他積極參與立法,使他更有權利去要求,場外掉期交易要在監管平台上操作,集中清算,從而降低違約風險。Gensler還堅持收緊沃克爾規則,禁止銀行進行自營交易。

彭博原因知情人士消息稱,訴訟將於本週內發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36

金融傳奇影片《華爾街之狼》將於聖誕上映 瞄準奧斯卡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6135

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的新片《華爾街之狼》的上映一波三折。原定於11月15日上映被推遲,又由於電影中的性愛和裸體場面,差點被電影協會評為少兒不宜級別。現在經過刪改後這部電影終於定在12月25日公映。等待它的,是聖誕檔期白熱化的競爭、奧斯卡大獎的評審,還有人們對於影片內容的疑惑——華爾街之狼,離我們究竟多遠?

騙子忽悠騙子的電影

莱昂纳多,华尔街之狼,电影

(圖:電影劇照)

該片原定於11月15日上映,之前也有人猜測由於聖誕檔期競爭激烈,製片方可能會推遲到明年2月上映。最終定下12月25日之後,也意味著該片以及主演迪卡普里奧有機會參與角逐今年的奧斯卡。因為根據奧斯卡的規則,只有在12月31日之前在洛杉磯商業院線上映過的電影才有獲得下一次提名的資格。據悉,今年准備參加奧斯卡角逐的影片有二十餘部,聖誕檔期上映的電影也比去年同期多了兩部,除了《華爾街之狼》外,備受矚目的還有霍比特人三部曲終章《霍比特人3》等等。

導演斯科塞斯素來以片長著稱,自1986年起他執導的影片沒有一部在兩個小時以內。這部《華爾街之狼》則是歷次之最,長達2時59分。雖然這位導演的票房成績一向不壞,如何吸引觀眾花將近三小時的去看一部講述「騙子忽悠騙子」的電影(紐約時報語),對製片方來說也是問題。

Jordan Belfort,华尔街之狼,华尔街

(圖:喬丹·貝爾福特)

真正的華爾街之狼

引人關注的是故事中折射出的華爾街的真實一面,電影原作是一名曾因洗錢、詐騙而入獄的原華爾街人士——喬丹·貝爾福特(Jordan Belfort)在獄中寫下的同名自傳。現年51歲的貝爾福特並非金融天才,他在牙醫學校裡呆了一天馬上退學,輟學後以推銷食品營生。這段經歷造就了他舌巧如簧的語言技巧,為他日後進入華爾街,建立經紀公司,從投資人那裡拿到資金,甚至進一步詐騙打下了基礎。這個過程中的每個細節書中都有描寫。

1994年,他的公司Stratton Oakmont在一場涉嫌債券欺詐的民事訴訟中同意向美國證交會交250萬美元罰金。貝爾福特和他的合夥人分別同意支付10萬美元的罰款。 貝爾福特和他的合夥人不承認與證交會達成和解。但是後來Porushy因為此案進了監獄;Greene由於另一筆投資案被刑事指控;而貝爾福特終身禁止進入證券業,在1998年被起訴。2003年貝爾福特被判4年徒刑,雖然他只在監獄裡呆了22個月,代價卻是1.1億美金的巨額賠款。

回顧往事貝爾福特並不感到罪惡。他在Bloomberg Businessweek的訪談中說:「我是個壞人。但一開始並非如此。你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麻木,在華爾街這很尋常。」 貝爾福特並不喜歡人們把他看成一個罪犯,「我知道這是真的,但這不是真正的我。我告訴自己的兒子和每一個旁人:我們不是自己曾經犯下的過錯,而是從過去的教訓中得到的經驗和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12

華爾街「死多頭」:摩根士丹利Adam Parker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6308

從最「熊」到最「牛」,摩根士丹利的Adam Parker正式完成他在美股的變臉。2011年他曾是華爾街最悲觀分析師,成功預測了標普500零增長。但如今,他卻是華爾街唯一認為明年標普500能上2000點的人。

作為摩根士丹利首屈一指的股票分析師,Parker預測2014年標普500指數將漲至2014點,還會從現有水平上漲11.5%。這一預測使他成為華爾街最「牛」分析師。

據wsj,他在週一的2014年展望中寫道:「人們唯一擔心的一件事就是,沒有人擔心任何事。這算不上真正的擔心。」

一方面是Parker的樂觀預測,另一方面華爾街其他的多頭代表普遍開始對2014年前景採取審慎態度。

今年,標普指數已經上漲了26%,頻頻突破歷史新高。但與此同時,公司的盈利增長卻停滯不前,市場對美聯儲可能撤回QE的擔憂也日益加重。

股票分析師們普遍期待這種上漲將會顯著降溫,大家對明年標普指數的增長預期均在5%至10%之間。

Birinyi協會追蹤的10名分析師的平均預測為增長5.3%。而相比之下,去年底對今年的預測為10%。

Parker對明年標普500指數上漲的預期為華爾街最高。他也是唯一一個預測值超過2000點的人。但即便是他的預測也表明,漲勢正在減緩。自金融危機以來,股市的年度平均漲幅為15%。

Adam Parker

Parker如今的預測與他之前的看法截然相反。2011年時,Parker是華爾街最悲觀,也是最準確的分析師。他曾成功預測2011年度標普500指數將保持零增長。

但2012年他的預測很糟糕。他預測2012年標普500將下跌8%,但實際上卻漲了13%。

他從今年3月份開始改口,開始看多股市。上個月,他甚至將股市與Bob Marley的歌詞聯繫起來,他告訴投資者只要聽從雷鬼樂歌手那句最著名的歌詞就行了:「don't worry about a thing」。

如今,Parker對美聯儲的預期持有相反看法。

他說:「回撤(QE)是件好事。我們知道,大家的共識是回撤和加息都對股市有負面影響。但我們並不確定這次也會如此。」

「市場可能在短期內有一波『巴普洛夫反應』式的拋售,但如果看遠一點,回撤有什麼理由讓人們擔憂公司的盈利呢?我們建議,如果明年春天回撤開始的話,在市場走到錐底的時候買入。當然,如果我們對公司盈利的預期嚴重惡化的話,就另當別論。」

他和其他分析師一樣,期待明年盈利溫和增長。但不同的是,他呼籲投資者為此投入更多錢。他在報告中寫道:

「我們相信,美聯儲能夠很好地把握回撤(削減債券購買)和收緊信貸(加息)的尺度。再加上公司盈利不會急劇惡化,明年的股市將進一步增長。」

Parker還預期全球經濟增長也將有助於提振股市:

「中國和日本經濟的走強也會有幫助。事實上,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我們可以預期2014年全球經濟會同步擴張。回撤與否並不是全部影響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13

比特幣價值幾何?華爾街頂尖分析師這麼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6739

比特幣已經開始吸引華爾街最頂尖的貨幣分析師的注意。

昨日美銀美林利率與外匯研究全球主管David Woo發表了該行對比特幣的第一份研報。

如華爾街見聞昨日報導,在報告中,David Woo認為:

我們相信比特幣能夠成為電子商務的一種主要支付方式,並且成為傳統貨幣交易的有力競爭者。我們認為,作為一種交換中介,比特幣無疑有著增長的潛力。

假設比特幣成為(1)電子商務和貨幣交易的主要力量以及(2)成為一個聲譽接近白銀的重要價值儲存中介,我們對其的公允價值分析顯示比特幣的最大市場價值為150億美元(1個比特幣=1300美元),這顯示今年比特幣的100倍大漲可能存在超過基本面的風險。

而花旗G10外匯策略全球主管Steven Englander也在思考比特幣的前景,他在報告中寫道:

我試圖研究比特幣的分析框架以及其是否可被看作貨幣。由於一些理由,我對此仍然感到困惑,看起來比特幣的供給方能夠限制比特幣的攻擊,但他們無法限制採取類似科技、與比特幣特徵相似的「山寨比特幣」的供給。這使得人們面對一大波類似的電子貨幣無從選擇,這將讓估值變得困難。

Englander在報告中解釋了這一問題:

與藝術品不同,比特幣能夠被精確或接近的複製。比如在比特幣需求旺盛時,一些人可以做有著類似特性的耐特幣(但可能挖掘的難度是比特幣的兩倍),而另一些人(可能是美聯儲)則可以創造哥特幣(比如挖掘成本可能更低些)。你可以說這些貨幣的相對價值由其在當時的挖掘成本決定,儘管比特幣至今的大幅波動顯示價格驅動的投機因素主宰了邊際生產成本。我的推測是,隨著不同「幣」被創造出來並先後引領潮流,我們會看到巨大的投機波動,更多人會擔憂這些幣種的價值中樞是什麼,沒什麼能停止其擴張。我認為,如果比特幣們沒有了匿名和可攜帶的優勢,其基礎的定價難題將導致其失去吸引力。

你可能會問比特幣與美元或其他貨幣的差異在哪。答案是在美國,你必須要接受用美元來對貨物和服務付費,而你並不必須要用比特幣,更不用說那些山寨比特幣。法律地位和供給端的獨一無二性可以引領美元在交易中的價值,而這是比特幣做不到的。美元是法定的貨幣,從長期看,如果沒有辦法區分比特幣們,那麼當前比特幣不受政府監管的優勢最終會變為劣勢。

Englander承認比特幣初期的成功,但他仍然不相信這會持續。

「如今,比特幣還沒有碰到真正的競爭,其魅力非常巨大。比特幣目前尚未因沒有收益而陷入劣勢,因為G4國家的貨幣實際上也都沒有。但我仍然持懷疑態度,因為看起來啟動一個替代品非常容易。

事實上,就在最近幾個月已經至少有54個類比特幣的電子貨幣出現,而其中大多數的價格都出現了飆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24

人才爭奪戰:華爾街不敵硅谷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6778

2008年金融危機後,華爾街金融精英逐漸流向硅谷科技創業公司。無論是在哈佛、耶魯還是普林斯頓,人才從金融流向科技公司趨勢逐漸加強。

在一家位於馬薩諸塞州劍橋的  創業公司裡, 一位剛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的年輕人正和公司        管理層 進行交談。 他雖22歲,卻擁有許多令同輩垂涎的東西。白天他在高盛公司從事金融分析工作,晚上則流轉於迷人的派對。他出生於美國西北部,如今在曼哈頓尋得棲息之地。他說        自己像個朝聖者,而今終於到達了聖地。

而今他要拋棄這光鮮的生活,轉而加入這家創業公司。 

華爾街正面臨人才流向科技創業公司的局面,它仍在正千方百計地挽留他們。過去幾年,金融產業從「常青藤」和其他頂尖機構吸收了大量高端人才。        

《華爾街日報》在9月份發表的一篇由CME集團總裁Terry Duffy撰寫的文章指出,2008年,普林斯頓、哈佛和耶魯分別有40%、28%和26%的畢業生進入華爾街工作。金融危機爆發後,因畢業生開始湧入科技創業公司,這些數字大幅下降。在以前,對於那些激情滿懷,壯志凌云的年輕人來說,華爾街是天堂,但是現在年輕人更喜歡硅谷。

這一趨勢也在MBA圈中顯現,過去幾年,華爾街見證了少有的光輝歲月,即使這樣,商學院精英卻依然從金融和貿易轉移到互聯網科技領域。

另一篇 《華爾街日報》專欄文章 寫道,「在2013年,哈佛商學院只有27%的畢業生從事金融工作,而去年則有35%。麻省理工大學斯隆商學院的這一數據從27%下跌至16%。斯坦佛商學院作為傳統意義上的電子精英聚集地,分別有32%和26%的畢業生進入科技和金融公司,兩年前,則各為13%和36%」。

金融機構人才流向科技公司早已司空見慣。Amazon創始人Jeff Bezos在1986年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後,只是D.E.Shaw&Co.公司的程序員,在1994年被提升為副總裁。Jimmy Wales作為維基百科的聯合創始人,在一家期貨與期權交易公司開啟了職業生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31

【華爾街面試系列之六】高盛:如何準備一場策略分析師面試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6938

高盛證券部門的副總裁以及策略師招聘主管Leighton Symons在其網站上分享了如何準備策略師(strat,高盛對strategists的縮寫)職位的面試。

高盛的策略師職位有點類似於數量分析師,但又有所不同。Symons提到:

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數量分析師在辦公室工作,更像是長期研究員,而我們的策略師在交易場所工作,和交易員一起創造價格模型以及經驗模型,以洞察市場行為。

在判斷一位求職者是否能勝任策略師的工作,他表示會更青睞GPA近乎完美的候選人,同時求職者也要在數學上有所造詣,掌握優秀的計算機相關技術。而在大數據、機器學習以及統計分析方面有研究的人才也會受到歡迎。

他承認策略分析師的面試確實非常難,但是也不是無章可循,以下是他提供的一些建議:

1,我們會集中在數理方面問一些brain teaser(結合邏輯與數理的難題),有可能是關於概率論方面的問題,也有可能涉及微分方程和隨機微積分,此外還包括不涉及金融領域的其他數學問題,有一些書、博客和在線資源可以幫助練習。我們希望看到求職者在遇到可能聞所未聞的難題時如何快速反應,這樣的情景經常在交易時發生。

2,我們關注的另一個領域是編程。我們並不是在尋找某種特定的程序設計語言,而是想看看求職者在編程方面的能力,以及他們是否善於學習新的編程語言。求職者應該要對編程懷有誠摯的興趣,因為我們的分析師都要對他們創造的模型負責。

3,最後我們向看看求職者是否對金融行業感興趣有熱情。在整個面試過程中,我們會讓求職者告訴我們為什麼他們想成為一個策略分析師或者為高盛工作。

而策略師出身的Symons大學學的是數學與工程,博士階段念了天體物理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32

【華爾街面試系列之五】投行實習如何才能留下來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2497

相信有很多人都曾為獲得像高盛這樣的金融機構的實習機會興奮,同時又為如何將實習的機會轉化為一份讓人豔羨的工作offer而犯愁。高盛證券部門副總裁Stratford Dennis談論了他對於這件事情的一些看法。

他首先提到:

實習生們在實習期間犯的最重大的錯誤就是很多實習生會聚成一團,卻沒有去努力融入到資深從業者的圈子當中。儘管喧囂交易大廳會讓初出茅廬的實習生感到有些怯懦,但是如果只是縮在一邊是無法讓其他資深從業者看到你身上的潛力。這對於能否通過實習來獲得一份工作是至關重要的。

Dennis本人就曾在大學期間到高盛實習。他據此談了實習生如何才能打動他,而想要打動他又需要做一些什麼樣的準備。Dennis首先介紹了一下的他的背景:

我來自康涅狄格州,從一所男校高中畢業之後,我去了賓大主修哲學,政治和經濟,主要是經濟學。我在大二到大三期間在另外一家銀行實習,之後在大三到大四期間來到高盛實習。從2004年開始我就一直在高盛。最初是從交易標準普爾股票期權開始做起,隨後的四年裡我一直在做新興市場股票期權交易。

關於證券部門所從事的工作,Dennis談到:

證券交易是一個非常大的部門,詳細的介紹要花費非常多的時間。大致的可以分為銷售,交易和其他部門。銷售部門整天都在和職業的資產管理人,養老基金,對沖基金,共同基金等等的基金經理打交道。他們每天的工作都是在幫助這些人獲得更好的業績。而交易部門的工作是管理這些公司的風險以及為客戶提供流動性。而其他部門工作則細緻一些,主要是為這兩個主要部門提供一些支持。

其所在部門實習生的主要工作和職責也是根據所處的不同部門都有所區別。但是由於實習生權限往往不夠,所以他們一般都不會獨立的承擔起銷售和交易的工作。他們要在正式員工基本開始上班時也準時上班協助正式員工完成工作,做一些事務性的工作。當他們的能力有所增長之後,他們可以開始參與一些分析工作。

但是給實習生的工作難度應該循序漸進從一些相對簡單一些的工作開始,漸漸增加難度。這樣可以摸索到他們的能力範圍,其實和正式員工是一樣的。

根據以往帶實習生的經驗Dennis給出一些他自己的建議:

作為一個實習生,最重要的工作有兩個,一個是展現態度,另一個就是展現能力。實習生的能力在選拔的過程中已經能夠證明,所遺留給實習生最關鍵的是展現他們的果敢,渴望和飢餓感,只有這樣才能在交易大廳這樣的環境中有良好的表現。

另外好的成績是必須的,但是豐富的經歷可以幫你脫穎而出。一個簡單的辦法是向人們講出你的故事,講出那些你所做過的非凡的事,向人們展示你的能力和對成功的渴望足以勝任這樣的一個工作。我想說的一點是:直接一點就好,沒必要委婉。要展現出你渴望得到這份工作的強烈慾望,特別是想要在這家公司為你的老闆工作的強烈慾望。這是非常關鍵的,否則即便你在實習期間展現出了非常強的工作能力,也可能不會得到這份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33

毒品、妓女和低價股,《華爾街之狼》刻畫人性原罪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6952

《華爾街之狼》將帶來巨大影響。這部電影將使15-55歲之間的男人記住一些難忘的場景,一遍又一遍回憶劇中的台詞。它會像《盜亦有道》和《無間行者》那樣成為經典。

我有幸提前看過這部電影。它是一部史詩巨著。

主演萊昂納多也把《華爾街之狼》比作現代版的《羅馬帝國豔情史》,他並沒有誇張。電影場景令人驚訝,以至於我的妻子發問,「狂歡的場景怎麼這麼多?」當然,我也不知道。這部電影有太多裸露鏡頭和床戲。讓我驚奇的是,在早期的版本中,這種場景甚至比這還要多。當然,公映的時候會刪掉一些片段。那麼,你就準備好看這些場景吧。

當然,還有毒品。

從安眠酮到可卡因等,這部電影有非常多這種毒品濫用場景,並且貫穿整部電影。萊昂納多所飾演的Jordan Belfort角色似乎能夠應對這些毒品。當然,電影講述的是美國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故事。

另外,這部電影長到令人難以置信。我覺得,我們所看的這部刪減版幾乎有3個小時。

在飾演的角色中,萊昂納多盡情狂歡。他這種狂熱的性格鼓舞著銷售團隊,使他們把糟糕的低價股賣給不知情的買家。

令人奇怪的是,這部電影講述華爾街的場景少,它更多的是在講述經紀商。

導演斯科塞斯極其關注原罪:貪婪、暴食、色慾、嫉妒和驕傲,然後這它們綜合到這部電影裡,讓人難以把目光從屏幕上移開。

這部電影將在聖誕節上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36

華爾街人必讀的22本金融佳作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7107

冬天特別適合閱讀,年底也會有各種書單扎堆出爐。正所謂「溫故而知新」,對投資來說其實沒有新鮮事,只有那些永恆的守則。這時候我們不妨回顧一下經典,BI列出了華爾街人必讀的22本金融佳作,既涵蓋投資技巧,也蒐羅了那些講述曾在華爾街上演的驚心動魄的故事,與讀者分享。

1、《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Benjamin Graham。格雷厄姆專門為業餘投資者所著,巴菲特稱之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著作」。

2,《怎樣選擇成長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Philip Fisher

巴菲特稱自己的投資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費舍爾」。

3,《投資價值理論》(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Value)John Burr Williams

4,《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Robert Shiller

作者羅勃·席勒也是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客》評論道:《非理性繁榮》不僅預言了市場的衰落,更為重要的是,它對於解讀投機性泡沫的產生和持續進行了嚴謹而有益的嘗試。

5,《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One Up on Wall Street)Peter Lynch

彼得·林奇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資專家,本書總結了股票投資的諸多技巧,向廣大的中小投資者提供了簡單易學的投資分析方法,這些方法是作者多年的經驗總結,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於業餘投資者來說尤為有益。

6,《與天為敵:風險探索傳奇》(Against the Gods)Peter L. Bernstein

7,《股票作手回憶錄》(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Edwin Lefevre

8,《金融煉金術》(The Alchemy of Finance)George Soros

本書是索羅斯的投資日記。索羅斯也許是有史以來知名度最高和最具傳奇色彩的金融大師。這本書講述了索羅斯如何分析個股、如何把握市場轉變的時機、如何面對不利的市場行情並及時調整對策。

9,《證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Benjamin Graham and David Dodd。格雷厄姆的經典名著,一直被各類投資者奉為價值投資的聖經。

10,《固定收益證券手冊》(The Handbook of Fixed Income Securities)Frank J. Fabozzi

11,《價值評估》(Damodaran on Valuation)Aswath Damodaran

12,《共同基金常識》(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John Bogle

13,《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Burton Malkiel

14,《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股份公司教程》(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巴菲特

15,《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Charles Mackay

16,《狂熱、恐慌與崩潰:金融危機歷史》(Manias, Panics, And Crashes)Charles P. Kindleberger

17,《門口的野蠻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Bryan Burrough and John Helyar

華爾街商戰的經典,《華爾街日報》的兩位記者以引人入勝的妙筆,曝露出當時華爾街最大的收購——1988年KKR公司收購雷諾茲-納貝斯克的來龍去脈。

18,《行為投資學手冊》(The Little Book of Behavioural Investing)James Montier

19,《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Andrew Ross Sorkin

作者是《紐約時報》首席記者及專欄作家,本書通過生動的筆調還原了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投行與監管者的眾生相。

20,《拯救華爾街: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崛起與隕落》(When Genius Failed: The Rise and Fall of 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Roger Lowenstein

本書對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興起與衰落做了一次大盤點,敘述充滿戲劇性,可讀性強,對金融世界的解析也非常到位。

21,《說謊者的撲克牌:華爾街的投資遊戲 講述所羅門兄弟公司的前世和終結》(Liar's Poker)Michael Lewis

22,《股市長線法寶》又譯為《股史風雲話投資》(Stocks For The Long Run)Jeremy Siege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28

在華爾街工作的16項隱性成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8110

沒錯,如果你在華爾街工作,你會賺很多錢,會外表光鮮。但為了裝“土豪”,你必須要在曼哈頓租間高檔公寓,要置幾身名貴的行頭,要去拉斯維加斯度周末,要年度旅行……這些,就是你在華爾街工作的隱形成本。讓我們來一起盤點一下(資料來源:BI): 1、在曼哈頓租套高檔公寓 開銷:每月3000美元起 雖然曼哈頓的房租在2012年略有下調,但每套兩局公寓的均價在3300美元,幾乎沒有低於3000美元的。   2、你得有幾雙像樣的名貴皮鞋 開銷:每雙200美元起,女士請翻倍 你必須有一雙黑色或棕色的鞋子,而且至少要滿足以下三個標準:不會輕易被擦破,能經得起日常在辦公室來回跑動,適合各種場合(從工作穿去雞尾酒會無需更換)。 說真的,如果你想體面一些,最好多買幾雙。   3、定期對皮鞋進行護理 開銷:每月20美元起 如果你希望皮鞋經常光澤亮麗,就得定期送去Minas這樣的高端皮鞋護理店。正如一個員工所說:“Minas是我進行皮鞋護理的唯一地方,雖然有點貴,但用不到100美元的費用省去了700美元的新鞋費,這是很值得的。”   4、至少有一套高檔西裝 開銷:1500至3000美元 一套好的量身定做的西裝最多需要3000美元。雖然不是所有人都得買這麽貴的,但如果你不想在老板面前顯得很土鱉,那麽你最好準備這筆不菲的預算。   5、咖啡和外賣費 開銷:每月600美元起 華爾街的瘋狂加班和少的可憐的休息讓你不得不依靠咖啡來保持清醒,吃飯也從來用不著浪費太多時間,通常來講,漢堡、熱狗等外賣是補充營養的主要選擇。   6、衣物幹洗費 開銷:每月80至125美元 美國普通家庭每年的幹洗費用大概是500美元。而幹洗行業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商務人士的幹洗費用每年高達1500美元。就算你不太修邊幅,但在華爾街工作,每月幹洗兩次衣服是最基本的。 所以,曼哈頓地區最受歡迎的幹洗店是一個前銀行家創建的,這沒啥奇怪的。   7、高營養的早餐和午餐 開銷:每餐30至50美元 一頓雙人營養早餐價格至少為65美元,午餐點一份沙拉至少要25美元。   8、加入精英俱樂部 開銷:入會費8.5萬美元 如果沒有家庭或業務關系,你連進精英俱樂部的門都進不去。除非有人推薦,你才有機會花大價錢進入這些俱樂部。比如私人俱樂部Glenwood入會費為8.5萬美元,著名的Seboback高爾夫俱樂部幾年前的打包會員價為65萬美元。   9、加入社交俱樂部Soho House 開銷:每年1800美元起 你既是商務精英,也是社交達人。匯聚了娛樂和商務精英的Soho House是你的必選項。以下是Soho House每年的會費標準: 本地會員1800美元 全球會員2400美元 27歲以下本地會員900美元 27歲以下全球會員1200美元 兒童250美元   10、雇清潔工 開銷:每月100美元起 考慮到你忙得滿世界跑,無暇估計公寓整潔,雇個傭人來做清潔是必不可少的。曼哈頓地區的公寓清潔收費根據面積大小、房間多少和打掃頻率而有所差異,但每月至少100美元的清潔費是少不了的。   11、安普頓海灘休閑 開銷:2500至30000美元 如果你年紀還小,你和朋友出去聚個會可能花不了多少錢。但如果你想顯得有點派頭,比如說去紐約州南安普頓海灘度個假,那開銷就不小了。南安普頓最低端的四居公寓月租是2500美元,但高端的月租高達3萬美元。   12、與客戶會談 開銷:200至500美元 如今這部分費用由銀行來支付。然而,在年景不好的時候你不得不自己承擔一部分。這還取決於你的工作,如果你是量化分析師,那麽你無需與客戶會面。如果你是銷售,你可能要去更高端的地方。   13、拉斯維加斯周末遊 開銷:約3250美元 銀行家們已經習慣周末去拉斯維加斯賭上一把,以下是一個典型拉斯維加斯之旅的開銷: 機票:650至700美元 住宿:430美元 餐費:350美元 酒吧:800美元 賭資:1000美元   14、去邁阿密度假 開銷:約2100美元 邁阿密也是銀行家喜歡的度假勝地。去邁阿密的正常開銷在2100美元左右。 往返機票:800美元。 楓丹白露酒店:559美元。 其他開銷:800美元。   15、健身 開銷:每月約200美元 如果你在Equinox健身,那麽你最開始要交費456.19美元,然後每月交188美元。如果你去Soul Cycling,那麽30節課的費用是850美元。   16、時常的“道歉禮物” 開銷:每次150至300美元 由於華爾街的工作實在很忙,你經常會爽約一些約會、晚宴、孩子的演出、體育比賽等等。你爽約的事情越重要,你的“道歉禮物”就越貴重。唯有這樣,你才能夠通過道歉來“維持和平”。   17、除去以上所有開銷,你還得存錢 我們剛才提到的總開銷已經超過了每年10萬美元(不含精英俱樂部會費),這還沒有計入孩子的撫養費和他們的教育投入,以及各種稅費…… 這只是粗略計算,但華爾街的收入是能夠承擔這些的。即便在衰退中的幾年,華爾街的平均實得年薪為36.3萬美元。 當然,以上開銷是一個典型華爾街人的開銷,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這麽生活。所以,如果你不向往南安普頓的海灘,不覬覦精英俱樂部的關系網,對賭城遊也沒有興趣,你可能會存下更多的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0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