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傳統行業不好做?看“垃圾食品”辣條是如何“鹹魚躍龍門”的?一個產品要變網紅,需要做哪些功課?
本文系苗慶顯給i黑馬的投稿。
2016年快收攤了,食品行業是冰火兩重天。
一方面是傳統大鱷、小鱷以及他們跟隨者的紛紛下滑,一片哀嚎,說了好幾回了,咱就不再提人家名字了。
另一方面是一些有創新型的產品,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在市場上站住,快速獲取市場份額,成為了一代網紅。餐飲界的麻辣小龍蝦,大上海魔性的“鹹蛋黃肉松青團”,當然最火的則是辣條,開了掛一樣,從“垃圾產品”的光榮代表迅速躥成了“食品界第一網紅”。其它還有蜂窩煤蛋糕、創意料理糯米蛋,那腦洞開的,辣心辣眼睛。
他們憑什麽會“紅”,我們能不能也這麽“紅”泥?接下來,老苗就開撕一把,看您有沒有可能也做個爆款的網紅產品。
熟悉辣條的比較多,咱拿它做栗子吧。
如果在食品行業說到聲名狼藉,辣條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二:“垃圾食品”、“黑心作坊”、“校園小賣部食品”,各種標簽貼的牢牢的,以至於做辣條的企業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辣條”的,而是說做“面筋熟食”的。
沒想到,忽如一夜春風來,鹹魚不光是翻身了,都開始躍龍門了。
這不得不提的一家企業,那就是衛龍。
他們家2015年才上線的天貓店面,在淘寶的自然搜索率達到了40%到50%,微博日互動話題最高達到10幾萬。打開衛龍的旗艦店,近百個單品中,動輒就是幾十萬的銷量,幾萬條的互動評論,讓那些花了很多錢買坑位、做直通車、聚劃算,卻銷量不盡如人意的品牌各種羨慕嫉妒恨。
在“第一食品網紅”的帶動下,辣條品類據稱也做到了500億的市場規模,光“大河南”每年的產值就達到300億。
而就在不遠的2014年底,由於受到負面信息、國家整治等影響,辣條“行業”還一片狼藉呢,整個行業從2000多家廠家,倒閉和被整治僅剩500多家,市場也供大於求,慘淡無比。
至於衛龍帶領辣條產業“鹹魚躍龍門”的故事,看官們可以到網上搜索,資料和段子齊飛,不亦樂乎,比咱這兒講的有意思多了。老苗這里就來撕一下,如何才能成為一個網紅產品,看官們也可以檢核下自己手里的產品,有沒有成為“網紅”的潛質。
關鍵詞一:腦洞
這一年多來,衛龍走紅的過程,就是一路腦洞大開的過程。從最初為辣條洗白,到與暴走漫畫的合作,微博段子手的炒作,天貓網站的發貨事件,網絡上的惡搞系列視頻,蘋果風,再到“國際奢侈品”。
衛龍秉承著不辣瞎眼不罷休的無厘頭精神,與網上年輕人愉快的玩耍著,受眾也一再被吸引,主動參與到辣條的口碑傳播中,根本停不下來。
無腦洞,不網紅,在這個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年代,不搞點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事情,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關鍵詞二:“認知基礎”
對於8590後而言,辣條伴隨著幾乎所有人的記憶,認知強大接受度高。
辣條不單單是美味零食,還有他們童年的記憶、校園的時光、兒時小夥伴以及父母對自己的管教,這個認知基礎被喚醒,就容易迸發出強大的市場能量。
由於辣條“不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多數人在童年時候吃辣條是被遭到壓抑的,而這種壓抑會隨著自己獨立和辣條本身形象的提升得到釋放,再次轉化為市場的能量。
第三個關鍵詞叫“混搭”
首先是產品屬性上的混搭。辣條在口味上的混搭創新是在原來辣中加入了甜味,使得辣條的味覺層次豐富起來了。另一個網紅食品——鹹蛋黃肉松青團,則是一改傳統青團的小清新,而是把重口味混搭進了青團。
這種手法在以往營銷中也經常應用,電腦混搭進了手機成了蘋果,維生素混搭進了糖果成了雅客V9,只不過要做個網紅,現在要求你的混搭必須更出位。
然後是形象上的混搭:蘋果是令很多人景仰的,但如果你是手機品牌,各方面模仿蘋果,即便你已經做到聲稱“東半球最好”,還是擺脫不了“山寨貨”嫌疑。但如果你是個休閑零食,各方面模仿蘋果,就會讓人眼前一亮。
選好模仿對象很重要,以前人們講究“食品就有個食品的樣子,衣服有衣服的樣子,電器有電器的樣子”,而網紅的思維恰恰相反,不想做廚子的司機不是好裁縫,各種混搭玩的不亦樂乎。
第四個關鍵詞叫“推手”
衛龍躥紅,暴走漫畫和微博段子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來包辣條壓壓驚”,“來包辣條靜靜”、“怒吃十包辣條”等網絡流行語皆是來自這些推手,他們不但是內容制造者,而且也是推廣的樞紐。
暴走漫畫為衛龍辣條創造的“蠢賤形象”與誇張的“自傲”形成了強烈的沖突點,成為互聯網上一個重要的談資。其創意的主線則是把辣條的普通跟消費體驗的誇張形成對比,形成戲劇性,引起8090後的情感共鳴。
好,列位看官看到這里,是不是有“不想和老苗說話,並向他扔上一堆辣條”的沖動呢?
除了流行語,還有各種奇葩炒作,也離不開這些推手。旗艦店被黑事件“耍”了無數人,形象上的“蘋果風”讓人驚艷,外教吃辣條、“國際奢侈品”給互聯網添加了很多談資。
這讓老苗想到雅客陳老板的一番話:“雅客願意把品牌建設完全交給像益合這樣的團隊,因為外腦公司一定會比企業自己更加了解市場的變化、更加會做消費者的溝通。”這不僅又讓人神往麥迪遜大街的輝煌年代,廣告人、創意人、營銷人都在第三方工作,源源不斷提供創意和專業服務,而生產商專註與做好產品,無數偉大品牌和偉大公司如可口可樂、耐克、李維斯、萬寶路、奧美、麥肯等等都在那個時代、在這種美妙分工下走向了輝煌。
而近幾十年,生產企業自己開始品牌運營,並導入了成熟的品牌管理制,裁判下場踢球的畸形狀況成了常態,企業跟服務方成了“互罵傻逼” 的“甲方乙方”。
從雅客陳老板的表態,從衛龍的操作,以及市場上不少有遠見卓識企業的步伐,我們似乎看到,在內容為王時代下,更專業的內容分工正在形成。
關鍵詞五:“粘度”
如果不是衛龍變了網紅,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家企業在2010年就請了一線明星趙薇做形象代言人,隨後又請了當紅花旦楊冪做代言。然而這些代言人形象都被一個帶著頭套的王尼瑪秒殺了。
形象代言人是典型的“渠道為王”時代的做法,利用明星效應,快速形成一個品牌形象,然後利用大廣告、大鋪貨迅速實現形象和產品跟消費者的雙重見面。這個方法現在還有用,但成本已經很高,而且效果變差了。
渠道為王下的內容訴求講究“銳利”——刀鋒般的銳利,跑馬圈地嘛,渠道資源為王嘛,一句讓人記住的、印象深刻的畫面、廣告語、形象都極為關鍵。
但現在的玩法變了,訴求不是講究銳利,而是粘性。一個信息過來,進入消費者腦子要像漿糊一樣黏住,揮之不去。信息不再單純,而是有故事,有曲折,有前因後果,受眾願意轉述,能夠成為話題。
如何做粘度,還是回去看看衛龍的段子手們的精心創作吧。
第六個也是最後一個關鍵詞:渠道黑洞
渠道黑洞,就是指那些收取各種費用或攫取利潤,但不提供渠道核心價值的渠道商或者零售商。對於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大型超市都屬於渠道黑洞;對於缺乏推廣能力的小企業而言,一些只負責配送,但卻拿著經銷利潤的經銷商也是渠道黑洞;而渡過了紅利期的淘寶,目前平臺費用極高,流量超貴,可能是最大的渠道黑洞。
對於線下渠道,辣條企業普遍沒有采用所謂“通路精耕”或“直控終端”等渠道模式,而是相對粗放的代理制,甚至有些是大代理制。地面推廣職能通過有經銷能力的代理商運作,線下的渠道黑洞得以避免了。
而作為“網紅”,電子商務是不可避免的,目前天貓的流量之貴已到了大半企業都虧損的地步,阿里幾乎把讓在天貓經營變成“天下最難做的生意”了,說天貓旗艦店是“當下第一渠道黑洞”也不為過。
衛龍卻獨辟蹊徑,不但成功避開了渠道黑洞,還通過天貓的平臺把自己從傳播上的網紅變成了銷量上的網紅。方法看似很簡單,卻是很多企業不敢想的:那就是減少站內推廣,做互聯網推廣,做站外引流。這看似更曲折的道路,在衛龍“好內容”的催動下,卻把引流價格做到了更低。
當然作為網紅產品,大部分屬於熱潮型的,從商業規律上看是興也快衰也快。但它的優點也十分明顯,即市場啟動成本低,成功率高,爆發迅速,能夠為企業快速帶來利潤和關註。同時,一些產品品類,比如辣條,有很深的認知基礎,可以借網紅之勢拔地而起,但並不屬於熱潮產品類型,前景要美妙的多。
世易時移,很多人都跟老苗聊傳統的方法好像不管用了,而很多產品看上去“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瞅著心里不踏實。
但只要您多了解人性,多了解消費者購買行為的模式,洞悉市場變化背後的道理,會發現看似繁複的表面有很多規律可循,掌握了這些,做成功一個產品和品牌比傳統的“跑馬圈地”還要容易的多,說不定下一個網紅產品就出在您手里。
編者按:
今年的雙11活動期間,阿里將每天推出2位明星和9位網紅的直播。電商發展如火如荼,與順應娛樂至上的大勢而誕生的“明星”行業——網紅,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兩者究竟如何相輔相成?我們用一組報道帶你看看網紅成長與成名背後的故事。
網紅的淘寶店截圖
杭州市東北近郊的余杭區紅普北路上,一棟8層高的白色大樓里,如涵服裝公司的700多名員工正忙碌工作。一樓上方拉著一條備戰“雙11”的紅色橫幅,電商是這家服裝公司的命門。置身這個遍布服裝加工廠的區域里,如果不是特意打聽,很容易在城鄉接合部式的雜亂無序中迷路。
這家公司因簽下了一個在微博上走紅的上海模特張大奕,在服裝電商公司中嶄露頭角,短短兩年已發展成一家掛牌新三板的企業。張大奕的魔力在於每一次服裝“上新”時,她總能在微博和淘寶店一呼百應,把粉絲關註度轉化成購買率。
內容營銷,在這兩年席卷了整個互聯網。微博從當年的明星大V策略轉型扶持草根紅人後,與內容營銷、網紅電商的成長路徑產生了交集。
如涵公司CEO馮敏在這棟樓里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感慨,現在漲粉和拉新的成本越來越高,但他仍打算繼續簽下更多網紅,從現在的50多名爭取到年底時達到100名。單個淘寶店還好打理,但當擴大規模後,需要考慮的難點也越來越多。
預售靠魅力
盡管主業是設計、生產、銷售服裝與化妝品,但馮敏將公司定性於科技公司。在2014年開始做這塊業務之前,他一直在科技和電商類公司工作,“我在公司IT系統上投入很大,比如ERP系統。”與傳統服裝公司最大一個區別是,如涵通常采用預售模式,將成衣庫存降到最低,他估算只有線下模式不到五分之一的庫存率。
距離如涵不過2公里路是一家名叫緹蘇的服裝電商公司,它們之所以都選址在杭州東北近郊,是因為這里是全國第二大服裝產業加工帶,周圍大大小小的服裝加工廠星羅棋布,更靠近生產源頭。
設計師品牌孵化器平臺茉客(FounderofMOCC)創始人黃潔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一件成衣通常要經過設計、選面料、打版(將設計草圖變成模特身上的立體版式)、生產、品牌化(branding)、渠道等步驟,哪個環節都不容易,如果訂單規模小,工廠通常會出於成本考慮拒絕接單生產。可見,憑借公司就在服裝產業加工區的優勢,他們更容易找到一些小工廠或作坊接單,一般是每款一兩百件的小單。
這些公司模式如出一轍,擁有自己的設計、客服和互聯網運營團隊,招募在時尚領域有意見領袖潛質的網紅,這些網紅通過微博、直播平臺等把握、引領潮流,將粉絲意見反饋給設計團隊,樣衣在旗下淘寶店里開啟預售,再交給附近的工廠或者作坊批量生產。隔很短的時間“上新”一次,周而複始。緹蘇創始人施傑對本報記者稱,這種柔性生產方式一般會比傳統服裝產業生產流程快幾個月。
據馮敏介紹,之前設計的一款女裝,距批量生產前3個月就開啟了預售,采用C2B模式,最後GMV成交了200萬元。當時上新只有一件樣衣,工廠根據預售訂單按需生產,去掉庫存。
這種模式相當考驗網紅的魅力,她們需要通過自我展示,告訴粉絲一件還沒上市的衣服好在哪里,並盡可能地將流量轉化成交易。目前,如涵公司旗下有簽約網紅50名左右,一般網紅要擁有50萬以上粉絲、在擁有較成熟的展示能力後,公司才會給她開淘寶店進入交易層面。
微博粉絲助力
這些網紅很多是從微博上火起來的。張大奕目前在微博上有450萬粉絲,和一線明星比起來,這只能算一個零頭,然而一線明星數量有限,且變現成本高,這些明星大V總體上也不像前兩年那樣活躍。現在再打開微博App,與最火的那兩年(PC時代)相比,平臺上多了很多內容分享與交易欄目,比如基於一直播平臺的直播欄目、好物分享推薦、可鏈接到淘寶店的商品展示等,從最初的媒體平臺轉變得更趨生活化。
微博電商與時尚事業部余雙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微博從2014年開始做中小V扶持計劃,主要扶持垂直領域中擁有數十萬粉絲的號,並給予推廣資源傾斜。這些號的活躍度比大V更高,也直接帶動了2014年下半年微博活躍用戶數的提升,為當年上市後的財報貢獻了漂亮的數字。
隨後,微博開啟了對內容營銷的組合式支撐。除了自身的粉絲頭條、粉絲通等廣告與推廣工具外,2015年年底,微博領投了視頻App秒拍的母公司共計2億美元D輪融資,為微博平臺豐富了短視頻入口。時下,短視頻創業的火熱也給微博帶來了更多流量。微博紅人“蟲蟲Chonny”就是一位利用視頻與粉絲們分享美妝心得的女孩。她現在的微博粉絲量超過165萬,近期在微博上發布的一段時長3分半鐘的眼線教學的秒拍視頻有830多萬次點擊播放。
她是新浪微博與馮敏共同相中的KOL(意見領袖)。平時,發在微博上的內容分享會鏈接到她的淘寶店里,完成從流量到交易的導流。隨著阿里巴巴這兩年入股並增持微博,微博與淘寶的合作越發緊密,微博上的內容創業者可以更順暢地為自己的店鋪聚集流量。此外,這些KOL也會利用微博的直播平臺為流量開源。
紅人在從微博獲取流量資源的同時,也在反哺平臺。據微博今年二季度財報披露,2016年6月的月活躍用戶數(MAU)較上年同期增長33%,至2.82億,特別是短視頻與直播視頻用戶。微博CEO王高飛稱,微博從社交營銷得到高度認可中獲益,二季度大客戶和中小企業營收同比分別增長73%和107%。
另一個流量更巨大的平臺淘寶也在想方設法去豐富平臺上的內容入口,淘寶頭條、直播、有好貨、微淘等社區最近一年來聚集了大量UGC和PGC用戶。在線廣告越來越貴、導流成本高企的趨勢下,電商的內容營銷手法給這些創業者找到了一個相對低廉的聚流量方式。
難消化的成本壓力
“現在漲粉越來越難了,我打算最近回到澳大利亞好好想想,在視頻內容和質量上做些創新。”蟲蟲Chonny對記者說。她之前在澳大利亞的珀斯留學,偶然錄制美妝節目發到網站,漸漸走紅。在一年前迅速“收割”了一批粉絲後,她現在漲粉進入了一個瓶頸期,她打算嘗試一些情感類的微電影。
這個問題同樣困擾著馮敏,他記得去年一個丸子頭型紮法的視頻就能吸來30萬粉絲,今年不可能了,需要更高質量的內容去拉動。“去年是閉著眼投廣告,漲粉很快,現在要做精準化的投放了。”他說,新流量的獲取成本越來越高。微博給這些創業者提供了粉絲頭條(在已有粉絲的內容中置頂顯示)和粉絲通(競價排名)等廣告工具。但就像淘寶店一樣,持續投廣告去賺取曝光和流量,一般店主難以輕松消化這個成本壓力。
財報印證了這一點。據如涵控股2016半年報顯示,在經營成本中,紅人服務費和廣告宣傳費是公司兩項主要消耗,加在一起過千萬元。馮敏計劃在年底時將旗下的意見領袖人數從現在的50名左右增加到100名。但他眼下的目標是降低內容生產成本,同時提高傳播效率並增加粉絲黏性。這兩個看似互相抵觸的目標的確需要他更精細化思考與運營。
馮敏告訴記者,他現在正在拓展極限運動、戶外、旅行等領域的達人,在美妝與服飾之外嘗試拓展更多內容類目,他看重那些有正面形象、內容真誠、有使用價值的達人。
馮敏選擇進入的都是服裝、化妝品這類高毛利率的品類。網紅電商這種模式也決定了只有這類高毛利商品,才能覆蓋成本。拿服裝為例,設計、打版需要花大錢,規模化批量生產能攤薄每件衣服的成本;但如涵、緹蘇這類電商公司均采用小訂單模式,如果毛利不高,小規模生產的壓力就會凸顯。此外,粉絲偏好的改變、網紅的去留以及這波內容創業熱度的持久性等不確定因素,都在考驗著網紅電商的可持續性。
近日,一段視頻在網上流傳,成了擊穿大涼山地區偽慈善誌願者群體的一枚“穿甲彈”。視頻中,兩名男子在快手直播平臺上直播做慈善,安排涼山州某村村民站成兩排,隨後直播給村民發錢,而在直播結束後,這些人又從村民手中把錢拿回來。
事後,發錢男子承認,先發錢拍視頻,拍完後再收回來,確實是自己所為,目的是為了增加粉絲數和觀看量,讓“粉絲多刷禮物”。更諷刺的是,這名男子其實是第一個在快手直播揭秘偽慈善的“旗手”,不過,被他的揭秘對象在反撲時,使出殺手鐧,放出了這段偷偷錄下的視頻。
事實上,先發錢再收回去的“偽慈善”並非這一起。在網絡直播興起之後,多名打著慈善名義前往涼山州的“誌願者”,實際上卻從事著借慈善斂財的勾當。
“這是‘快手慈善圈’的通用法則,直播慈善能上熱搜榜,粉絲漲得快,有了粉絲,就有了一切。”卷入偽慈善風波的主播“快手傑哥”說。
【視頻曝光】
先發錢直播 拍完後再收回去
當事人承認:發錢後拿回去只為漲粉
做“偽慈善”的主播“快手傑哥”將發給村民的錢收了回來 視頻截圖
此前直播時,主播“快手傑哥”稱要給村民發錢 視頻截圖
這段流傳於網絡的視頻,成為揭開部分“誌願者”偽慈善的有力證據。
視頻中,一名穿黑色襯衫的男子從畫面中離開,邊走邊說,“待會給你們發東西啊……”在他身後,另一名男子從一群老人和小孩手中拿回一疊疊百元大鈔。隨後遞給黑衣男子,這名黑衣男子一邊埋頭數錢,一邊招呼,“取東西哈。”把錢裝到手提包後,又接著喊,“繼續拍,排好隊,排好隊,我們繼續拍!”一群小孩子圍在車子後備箱後準備取東西。
與這段流傳網上的視頻相對應的,是另一段視頻,同樣的地方、同一群人,黑衣男子站在老人和小孩的一側,右手揮舞著一疊人民幣,“各位鐵粉們、黑粉們,我傑哥說到的話一定做到,我答應把這3萬塊錢全部發出去……發給這個村15位最貧困的家庭,每人2000元。”黑衣男子在念完臺詞後,將錢挨個遞到了身後村民的手中。
發錢當天,黑衣男子一行人租用了當地客運公司的長安車,從車牌信息可以看到,這是一輛涼山州昭覺縣的車,記者隨後聯系到車主,他表示自己只是縣里客運中心的司機,車子可以出租,前段時間確實有人租車去村里,是不是發錢,他就不太清楚了。
通過調查,記者了解到,視頻中發錢男子是快手直播中的一個主播“快手傑哥”,近段時間,“快手傑哥”正在直播平臺,與另外幾名主播互掐,相互指責對方在做“偽慈善”。視頻曝光後,他告訴記者,自己被別人偷錄了視頻。對於這段視頻,這名主播有些氣憤。而“快手傑哥”也曬出對手的視頻,曾經一起做慈善的“東北狼王”“快手黑叔”都成了他揭秘的對象。
“我承認我發了錢又收回去了,他們敢承認嗎?”在快手直播平臺上,“快手傑哥”承認自己犯了錯,並反複強調自己去大涼山做公益的目的,“只是為了給快手直播號漲粉絲,讓粉絲們在觀看自己獻愛心的時候刷禮物”。當時曾與“快手傑哥”同在發錢現場的一名網友也在網上確認了此事。
一次“偽慈善”背後
主播相互揭短:對方作假
“快手傑哥”爆料: “他們對受捐對象怎麽慘怎麽弄”
在自己被曝出“假裝發錢”後,“快手傑哥”不甘示弱,又陸續曝出了對手不少“偽慈善”的內幕。
在他的直播視頻中,“快手傑哥”爆料稱,快手直播平臺上另一名以在大涼山“做公益”出名的主播“快手黑叔”在發錢時,將1000塊發給一名老人,發一次拍一次視頻,拍完後再收回來,再發給另一名老人,先後發過7名老人。不過,“快手黑叔”並未正式回應此事。
“快手傑哥”還透露,這些不遠萬里到涼山州做慈善的“誌願者”,面對受捐對象,也都是怎麽慘怎麽弄。他在視頻中爆料稱,這些“愛心人士”往小孩臉上抹泥巴,突出他們的悲慘。
在現場,除了主播,負責攝像的人不停指揮著老人的動作,並告訴愛心人士應該怎樣站位,往哪走。在這些主播的主頁上,一段視頻結束,往往還要配上一段傷感的音樂,《九兒》《愛的呼喚》在這些視頻中耳熟能詳。這些獻愛心劇本幾乎都一模一樣,除了給老人們直接發錢,其次就是拿一塊肉放到孩子手上,拿一只雞遞給他們,讓他們面對鏡頭大口開吃,或者給老奶奶送一盒牛奶,幾個人拿著手機拍半天。
直播中相互攻擊:
你說我“假公益” 我說你“是眼饞”
“快手傑哥”已有65.9萬粉絲,根據他的資料顯示,他今年27歲是安徽宿州人,在大涼山“做公益”已有兩三個月。
成都商報記者從多名從事“慈善”的主播處了解到,主播涼山行,通常兩三個人為一個組,住在縣城里的賓館,白天到山村“做公益”,通常是租一輛車,購買一些衣服和文具後,就開始尋覓一個偏遠小學或村莊,將禮物發放出去,拍視頻直播。
“快手黑叔”是哈爾濱人,發布了1050個作品,粉絲67.8萬,在粉絲群體壯大後,他開始招攬一些“徒弟”。其中同一陣營的“東北狼王”粉絲64萬。“快手傑哥”原本屬於團隊中一員,後來因為內訌,成了團隊中異類,用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氣勢開始揭秘。
對於內訌,“快手黑叔”另有一套說法,“後來眼饞我們掙得更多,才與我們爆發矛盾。”
現在,幾名“慈善”主播每天直播的主要內容,就是聲討對方做“假公益”。“快手黑叔”用一口東北話在直播間開罵,“當初是誰罩著你?現在逮誰咬誰。”他透露說,發錢後再收回來,是“快手傑哥”最先想出的點子,而他揭秘是因為眼饞他們掙得更多。
“快手黑叔”告別:
留言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11月4日,因受此事影響,“快手黑叔”向粉絲告別,並留言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直播視頻中,他坐在汽車後座,抽著煙,表情落寞。
在此之前,“快手傑哥”曾多次曝光“快手黑叔”在涼山州做假慈善,作為回應,後者則曝光了“快手傑哥”先發錢再收回的視頻。
這場內訌風波後,多名“慈善”主播承認曾欺騙大家。一名主播“山東梅姐”在回應粉絲指責時道歉,稱“我也不想欺騙大家的。”
在被曝光發錢又收回去後,“快手傑哥”11月4日晚發布直播視頻,直播畫面上打著“傑哥承認錯誤,給粉絲道歉”幾個大字。直播中,為了表達認錯的決心,他當場喝下一瓶消毒液,隨後被送往醫院治療。
主播們這樣賺錢
“快手黑叔”曾透露“到明年五月份可以賺兩千萬”
這些依靠“慈善”作為直播節目的主播,在直播平臺上掘得了第一桶金。長期在快手直播看視頻的趙先生對這些“慈善”主播漲粉的迅速深有體會。“剛開始關註他們時才800多粉絲,短短兩個月,已經63萬了。”
和多數觀眾一樣,趙先生在最開始的時候也給這些群體點贊、刷禮物。“因為直播能夠引起粉絲同情,讓他們通過刷禮物來完成捐款”,據介紹,讓自己的鐵粉壯大,除了粉絲刷禮物可以壯大收益,還可以借助粉絲團體大搞微商、在直播間做廣告。
據了解,在快手中要給主播刷禮物,就必須充值快幣,6元可以充值60快幣,一塊幣就是一毛錢,在發放的禮物中,一朵鮮花要1快幣,一杯啤酒就要10快幣,一個鳳冠298快幣。
粉絲就是生產力,有了粉絲就會有人刷禮物。如果運氣好,一天掙個一萬塊,不在話下。在直播過程中,同樣是在大涼山做“公益”的“快手黑叔”,更是在直播時透露,“要靠老鐵(粉絲)刷禮物,合起來才能去做公益,到明年五月份以後可以賺兩千萬。”
【警方說法】
現象引起當地相關部門高度重視
此前曾有多名主播被警方傳喚
據涼山相關部門知情人士介紹,前段時間,的確有多名主播在昭覺、布托等地搞直播活動,他們通常拿出錢分發給一些村民,直播作秀完成後,又將這些錢收回,“他們通常給村民很少一部分錢作為‘辛苦費’,或者給點吃的,拍完之後就走人,欺騙當地民眾。”這樣的行為被揭露之後,引發當地民眾及網友的反感。同時,這也引起涼山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當地的公安、民政等部門都介入調查此事。事發後,多名主播被警方傳喚。
據這名知情人士介紹,近年來,來涼山做慈善的公益團體及個人比較多,隨著網絡直播的發展,一些主播湧入涼山,通過直播吸引眼球,吸引粉絲增長,同時獲取利益。該人士認為,這樣的偽慈善不僅影響了涼山的形象,欺騙了當地民眾的善良,而且給外界傳遞了錯誤的信息。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涼山州慈善總會獲悉,目前,布托等地的公安及民政部門正在聯合調查處理此事,“目前調查處理結果還沒有出來。”
【各方回應】
當地慈善總會:違反新《慈善法》
據涼山州慈善總會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已了解到多起這樣的事情,有的是照片故意擺拍,有的是惡意引導村民說一些貧困的問題等在網絡上傳播。”該負責人介紹,這樣造假、造貧的方式,損害了涼山以及當地老百姓的形象。
該負責人表示,新通過的《慈善法》明確規定,個人不能發起公開募捐。“這些人的行為已經違反《慈善法》。”
律師說法:情節嚴重可追究刑責
北京盈科(成都)律師事務所寇翼律師指出:此種行為,嚴重違法律和社會公德。受騙網友可向騙錢的網絡主播及主播所在的運營平臺追索相應的損失,同時可向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舉報,若受騙金額較大,可直接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騙人者相關刑責。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律師袁嘉也認為,這些主播做“偽慈善”的行為屬於用虛構事實騙取大家在金錢上進行支出,他們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取得了別人的錢財,情節嚴重,屬於一種詐騙。
【最新進展】
快手直播平臺:目前尚未回應此事
快手直播是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一款直播軟件,其官方網站宣稱,該直播軟件有3億用戶。
對於一眾“偽慈善”主播的行為,快手直播公司是否知情?有無義務中止其直播服務?昨日下午,成都商報記者通過快手直播在網上留下的郵箱賬號,發送采訪提綱,試圖對此進行采訪。截至昨晚8點記者截稿時,對方尚未回複。
“雙11”電商促銷季來臨,網紅開始了一年最忙碌的工作。長期看直播的你也許會心疼這些“朝夕相處”的錐子臉女孩,但想到有些可以日入廣告費5萬元起,恐怕更多的還是羨慕。
你想成為網紅嗎?畢竟,“能賺大錢”往往是最簡單粗暴,也是最有力的宣傳利器。也正因如此,在制造網紅的產業鏈上,各家公司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
顏值仍是第一要求
如今的網紅不僅包括顏值美女,還包括在新浪微博、微信、豆瓣等社交平臺活躍的各垂直領域的意見領袖及達人,包括遊戲、美食、寵物、時尚、教育、攝影、股票等領域。從網紅構成來看,主要以20~25歲的女性為主,在某些公司男女比例甚至達到了1:30。
“有才藝固然重要,但如有顏值,那就更容易紅,更容易變現。我也留意到現在有一些用中年顏值不高的人做直播的平臺,這些直播變現能力幾乎為零,很難做成。”網紅經紀公司上海迎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章瓊支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正因如此,網紅成為了對年輕人頗有吸引力的新興職業。根據QQ瀏覽器發布的關於2016年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的大數據結果,在最向往的新興職業排行榜上,54%的受訪者渴望當“網紅”。但這條路並不好走。章瓊支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應聘的大學生中,大約3%能被選中,試用期又會淘汰三分之二。
章瓊支介紹,網紅構成中大學生約占30%,社會白領約占50%,醫院與娛樂場所各占10%。很多網紅經紀公司都會跟整容醫院合作,一方面來通過整容醫院宣傳來尋找整容成功女子並培養成網紅,另一方面,經紀公司也會把公司招聘進來的女子送去整容醫院進行整容。甚至一些網紅經紀公司會跟幾十家整容醫院互推。
而娛樂場所能成為網紅的重要來源,是因為這些娛樂場所的女子一來已經過篩選,有較好的顏值,二來娛樂場所中的工作經驗讓她們取悅直播受眾能力更強。
這些都說明了一件事兒:顏值是成為網紅的首要因素,其次才是互動聊天和一定的才藝。
“長達數小時的直播,如果口才不好,也沒點才藝,靠什麽撐下去?”章瓊支反問記者。
通過招聘,公司還會對準網紅進一步培訓。除了化妝要求100%學會,根據後來的發展方向還會有舞蹈、歌唱等基礎培訓。
網紅每天的工作也並非外界想象的那樣輕松,每天基本要工作8個小時,除了固定的兩到三個小時以上的直播時間,還需要培訓,出通告(參演廣告、微電影、商業活動等)。如果不能獲得簽約機會,新人只是底部數量龐大的UGC主播之一。
“明星能給平臺帶來很多新的用戶和很多的流量,並且提升品牌調性,而中部力量主播會幫平臺留住很多的粉絲,保持用戶的活躍度和貢獻度。素人雖然數量很多,貢獻的流量占比其實不會太大。”花椒直播副總裁郭鶴解釋道。
直播網紅推手秦毅告訴記者:“直播網紅很辛苦,她們為了留住粉絲,每天要固定直播兩場,由於害怕掉粉,很多網紅堅持周末還要做直播,非直播時間還要化妝,學習才藝、尋找好的內容和話題,這些網紅相比大多數普通白領而言還是要辛苦一些,當然她們的收入也很高。”
收入差距巨大
艾瑞咨詢公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8月底,網紅張大奕微博粉絲444萬,2014年5月,其開設了淘寶店,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淘寶店收入3億元,網紅雪梨的淘寶店年營收也過億元。遊戲主播中也不乏年入千萬的人,2016年,當紅LOL(英雄聯盟)遊戲解說MISS簽約虎牙直播,年薪3000萬……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以鬥魚為例,簽約主播大約分為兩類,一類是早期直接與鬥魚簽約的知名主播和有一定人氣的主播;另一類是後期通過經紀公司簽約的主播,結算時由鬥魚先與經紀公司結算,經紀公司再與主播結算。但不管哪種,簽約前平臺都需要對主播的人氣、遊戲水平等多方面進行考核。
雖然簽約主播的收入和流量水平、用戶打賞意願、開播的頻次時長息息相關,不同類型主播依賴的收入不同,但據龍珠直播副總裁趙旭楓透露,這些簽約主播的月收入起碼在六位數以上。
不過,想成為直播平臺流量貢獻中堅力量的簽約主播也並不容易。在龍珠直播的平臺上,9月份開播的主播超過10萬人,其中簽約主播4847人,占比不到5%。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不少主播的收入都是靠粉絲打賞獲得,具體方式是同平臺分賬。目前行業主要的分賬方式是,平臺與主播一般七三分,部分強勢的主播可以和平臺五五分賬。
“不同類型主播依賴的收入不同,比如流量型主播可以要到更多的簽約費和底薪,而美女型主播在用戶打賞方面的吸引力更強,很難用一個準確的數字去概括她們的收入,但月收入起碼是六位數。”趙旭楓這樣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相較而言,娛樂直播是南方姑娘做得比較好,因為比較愛撒嬌,容易吸引粉絲打賞,而電商直播火起來後,北方女孩更占優勢,因為她們性格開朗,特別會叫賣,而且是段子手,很適合電商直播。
隨著淘寶也開通了淘寶直播和雙11的到來,直播網紅受到了廣大商家的追捧。據章瓊支透露,此次淘寶直播為雙11確定250個直播網紅名額,各大網紅經紀公司爭相搶奪這些名額,因為這將給網紅以及網紅經紀公司帶來巨大的收益。
章瓊支給記者算了筆賬:“按照目前的收入看,淘寶直播網紅收入分兩塊,基本廣告費和銷售提成,基本廣告費方面,雙11期間(10月20日~11月11日),按照淘寶的規定,淘寶直播的一個網紅可以給20個品牌打廣告,直播中,每個品牌最多只能有兩個位置。目前每個位置一小時最低600元,照此計算,一個網紅放置40個廣告位置一天直播八小時,就是近20萬元的收入,這20萬如果按照25%的提成來算,就是5萬元,這只是每日的底薪,如果加上10%~30%的銷售提成,收入就更可觀了。”
但這些只是極少數人的成功。根據今日網紅調研發布的《中國網絡主播生態調查報告》,不同主播在收入方面差距懸殊。有近50%的主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只有13%的主播月收入在3萬以上。
“我們這邊最差的每個月收入5000元左右,屬於即將被淘汰的,多的也有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章瓊支說。
除了收入,網紅還要面臨殘酷的競爭壓力。
“一般而言,網紅的生命周期是6個月到18個月,雖然我們公司走高精品路線,經營的網紅也只有36~48個月。”中櫻桃CEO張展豪告訴記者。
網紅為了吸引粉絲還需要研究文字、聲音、圖片、視頻,通過社交媒體、直播平臺等各種渠道進行宣傳——為了延長生命周期,她們必須走在用戶喜好前面。
越度傳媒網紅事業部運營總監楊濤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那些生命周期能夠在一年以上的往往都是前10%的頭部主播,排在後面的網紅主播如走馬燈一樣不停更叠。
未來的明星
今年9月,花椒直播舉辦的《花椒之夜》邀請到了範冰冰、張繼科、王祖藍、張震嶽、吳莫愁等30多位明星大咖出席,而這些明星半數隨後也在花椒平臺上進行了直播,創造了行業內明星同一天集體直播紀錄。
當直播平臺成為娛樂明星聚攏粉絲的營銷新陣地之後,越來越多的明星開啟了主播之路。明星什麽時候直播、說什麽話、展示什麽,這些背後都有一套營銷推廣的方案。對於明星來說,做一次直播和上一次通告差別並不大。
“明星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他們很難提供長期穩定的直播內容,相比之下平臺更需要的是網紅主播們提供內容。市場活動可以一年半年都不做,但是沒有那些主播一天都不行。”趙旭楓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在郭鶴看來,二八原則同樣適用於直播平臺,能給直播平臺帶來80%收入的網紅主播們在數量上可能占比還不到20%。“從平臺來說,我們不會去主動淘汰主播,因為一切都是用戶的選擇。頭部優質主播的粉絲量大,吸金能力也強,花椒的前一百名主播月收入都在10萬以上,而更多的社交型素人主播,雖然數量更多,但吸金能力有限。”
在郭鶴看來,優質的網紅主播資源未來必將會成為直播平臺爭搶的重點,花椒平臺每年給主播分成在15億元以上。
而更長遠的目標是打造明星。鬥魚直播在今年9月宣布投入1億打造“明星主播養成計劃”,對旗下主播進行培訓、包裝、宣傳等全方位養成,打造業內首個主播人才生態鏈。
花椒直播的野心是,未來利用這些網紅主播的資源進軍娛樂。據了解,花椒已經正式推出了“造星計劃”,用以培養比較有潛質的主播,與正規經紀公司簽約後向娛樂圈拓展化發展,為他們開啟明星之路。
從出現到爆紅,網紅經濟用了不到三年時間便快速完成從火爆概念到產業鏈的叠代。傳統投資人、謹慎的投資機構也逐漸走出觀望圈,從靜待變成主動出擊,入局到這場網紅爭奪戰中來。
達晨的投資一直以穩健、謹慎著稱,對於C端(消費端)的消費趨勢,即便是大熱的標的也難以讓其隨波逐流。
在O2O最火爆的時候,達晨並未有一例投資。然而,在部分投資人並不看好的情況下,達晨布局了不少網紅平臺,對此,達晨創投消費行業投資負責人高洪慶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網紅對於未來的消費生產模式都將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尤其對於目前零售行業的沖擊。
“對於網紅,我們一直在找個人超級IP,這個個人超級IP一定符合三個特點:持續產生內容、自帶流量、具有人格魅力。”
“重倉”年輕人
刷微博、刷視頻已經成為80、90後生活方式之一。特恩斯市場研究公司(TNS)一項研究報告顯示,16~30歲之間的用戶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平均為3.2小時,中國手機用戶平均使用時間為3.9小時。而這些時間46%用於社交網絡平臺,42%的時間用於觀看視頻,而用於網購的時間只占了12%。
對於新一撥消費主力軍而言,傳統品牌優勢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個性化的消費方式。“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已經到了下半場,不可能再有爆發性增長。現在網民在網上花費的時間已經接近極限,一切商業模式到最後都是為用戶節省時間。”高洪慶說道。
小爽是一家外企白領,在她的微博賬號上關註了不下10個大V網紅,這些網紅背後都有自營的淘寶店。小爽告訴記者每個月她都會看這些網店的新品,每家網店的上新速度不一樣。“這些網紅的品位比較高,他們都做好了搭配,有時會直接買一套,買了之後也可以跟其他買家交流,如果不合適收到貨就直接轉出去了。”
“現在的時代,個性是生產力,原來消費者和品牌關系是與商品之間的關系,現在可能是跟你這個創始人之間的關系,你們之間的互動。”高洪慶對記者說道。
緹蘇電商是杭州一家知名網紅孵化公司,旗下擁有VCruan等多個淘寶網紅品牌。
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起步階段,緹蘇創始人施傑就看中了網紅電商的機會。“最初女裝市場有很多不同玩法,這些玩法在整個生態起伏勢頭不一樣,網紅在所有玩法中表現最優秀。”施傑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作為早期涉獵網紅電商領域的代表,緹蘇旗下具有100多家服裝廠的生產資源,公司100多人負責樣衣打版、采購、質檢等程序,此外還有300多人的運營團隊,其中包括客服、倉庫發貨。
自家的工廠和工人,意味著大大縮短生產時間並提高了供應鏈的可控性,降低風險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成本。
對於網紅電商而言,內容和商品是不可割裂的兩個元素。“傳統品牌不輸出內容,但是對於網紅而言,他們每天輸出有價值的內容。”施傑說道。
今年5月,光線傳媒3000萬買下緹蘇6%的股權。對於光線而言,投資網紅電商平臺是把握新興的主流消費人群,保持公司在新生代中的品牌影響力的手段。
“目前一些時尚網紅,能夠持續產生內容並且提供一種生活方式。未來的一些直播平臺如果還是一味地秀腿秀胸,太過千篇一律,很容易審美疲勞。”高洪慶說道。
平臺降低風險
孵化器以及經紀公司為直播平臺、電商等行業送去源源不斷的網紅資源。對於投資人而言,投資這些公司比投資網紅個人更能規避風險。“網紅的生命周期是不確定的,投資更上遊的公司,才有更大的機會。”高洪慶告訴記者。
在緹蘇之後,達晨創投看中了成立於2013年的娛加娛樂,並與王思聰創辦的普思資本跟投B輪,娛加娛樂的A輪投資者IDG也跟投了B輪,對於創業公司而言,早期投資者跟投是對企業以及所處行業的信心。
對於投資人來說,平臺規模化、短周期、輕資產的運營模式能夠快速產生利潤。
與傳統經紀公司的模式相比,網紅經紀公司模式更具靈活性,也為公司發展帶來更多可能。而資本的註入促進產業發展,作為內容生產的經紀公司運營模式也發生改變。
“目前,產業正在從零散變得組織結構更完善,早期我們都是自己先招人,再分梯隊培養,後來有更多渠道,就跟藝校等關聯性較強的機構合作,保證有更穩定的網紅來源。”娛加娛樂CEO王春雷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批量簽約下來的主播會參加娛加的培訓,所有主播培訓時間都在兩周以內,培訓及活動基本都集中於線上。三年發展,目前已有20000多名網紅為平臺帶來每年超過3億元的流水。
“直播內容正在垂直細分化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未來趨勢或許是成為各行各業的標配,在這個趨勢下,大眾化現象級的明星會隨之消亡。”高洪慶說道。
這兩年網絡直播大熱,受到很多年輕人的青睞,甚至有人把在直播平臺當主播當做一種職業。可最近卻有人在當主播的路上,掉進了“坑”里。
在幫某直播平臺直播近1個月後,西安約500名主播不僅沒有拿到承諾的底薪,甚至無法登錄賬號兌換直播獲贈的禮物。主播經紀人“討薪”近1個月,至今仍沒有任何進展。
主播:直播1個月 始終沒有簽協議
荷包蛋(網絡昵稱)是西安一所高校的在校大學生,也是一名直播主播。9月中旬,荷包蛋得到一份工作通知,“說是‘要播’平臺招聘主播,每天工作2小時,一個月工作20天,完成40個小時後,就可以拿到底薪2000元,粉絲禮物可以和平臺按照三七開分成,我們拿七成。”於是,荷包蛋將此消息通過微信發布,“一開始有100個人報名,後來堅持下來的有包括我在內的52個人。”就這樣,荷包蛋第一次當了經紀人。
“以前在平臺當主播,開播前經紀人都要收集個人信息,像身份證、銀行卡這些要報上去,然後簽訂一份協議才會正式開播。”荷包蛋說,但這一次始終沒有見到書面協議。9月21日正式註冊開播後,中間也催過協議的事,可直到10月20日直播結束,她們始終沒見到協議,連賬號里的禮物也不能兌換或提現。而且直播期間被告知,每位主播需要完成相當於300元的禮物任務,很多人就要求朋友送,或者自己買讓朋友送,結果現在都沒了。
華商報記者下載了“要播”APP,按照提示註冊後看到,“我的收益”里星幣數量即為主播收到的禮物,“300元能買9000個星幣,我們有的主播收益都有10萬多個了,換算下來就是3000多元錢,但是我們好多人根本登錄不了賬號,所以收益也無法兌換。”記者根據荷包蛋提供的大量賬戶信息試圖查找主播,但卻顯示好多賬戶信息並不存在。
“如果要不到錢,估計以後都很難在這行幹了,因為不會有人再信任你了。”過去的近一個月,荷包蛋一直在替她召集的51名直播主播“討薪”,但並沒有什麽結果。
組織者:負責招募的經紀人失聯
荷包蛋“討薪”的對象是她的上級經紀人小雨。小雨也曾是一位直播主播,此次直播她是招聘主播西安區域的負責人,她召集了像荷包蛋一樣的近10名經紀人,涉及直播主播的要求及其他事項,她會發進微信群,再讓荷包蛋她們在各自的微信群里傳達下去。
“9月份,重慶的朋友說要播平臺要招募主播,底薪2000元,我覺得條件不錯。”小雨說,她通過微信聯系了招募事項的經紀人周某,周某稱此次是為一家名為“克拉克”的經紀公司招募主播,小雨查詢後,發現這個經紀公司情況與周某所說基本一致,法定代表人為朱某。
“最後在西安招募了500名主播,這些主播的費用問題都是我協商的。”小雨說,在正式直播前她多次與周某就簽訂協議的問題進行溝通。而在和周某聯系期間,周某稱曾收到7.5萬元的款項,“但他說這是他和另一聯絡人周某某的酬勞,並不包括我們的錢。”再後來,周某多次變換微信名稱,最後將小雨拉黑失聯。
在與“克拉克”公司及一位要播直播平臺的相關負責人聯系後,小雨被告知款項已轉給周某,而周某可能“攜款潛逃”。
要播:已支付25萬主播服務費
為了尋找周某及周某某,小雨她們發動大量人力在網絡上搜尋。而為了討個說法,小雨她們也不斷在微博上發布信息。
“要播app官方微博”上,11月8日和11月10日先後兩次發布了《要播官方聲明》,到了11月17日,記者再次瀏覽其官方微博,發現11月8日的微博已經刪除。
聲明中稱,近日,霍爾果斯嗚哩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發現有多名聲稱在旗下移動互聯網直播平臺“要播”進行直播的主播未能如約取得相應底薪或服務費的信息,而此事實際上是要播平臺長期合作機構天津一文化工作室於今年9月21日至10月20日期間招募主播在要播平臺進行直播工作,隨後工作室將合作項目轉委托於自然人朱某負責,達成合作協議僅針對輸送主播所產生的虛擬禮物收入進行分成結算,而朱某又將合作項目轉委托給自然人周某、周某某等經紀人負責,周某、周某某等人又將合作項目轉委托給某微信用戶微信號等主播組織者負責,但部分主播並未與朱某、周某、周某某等經紀人以及微信用戶等主播組織者簽訂任何書面協議。
聲明中稱,朱某、周某、周某某等經紀人、微信用戶等主播組織者在未取得書面許可及充分授權的情況下,對外明示或暗示承諾的“2000元底薪”系其個人行為,相關後果與要播平臺無關。工作室已於11月2日向朱某支付主播服務費等全部款項25萬余元,並附上相關合作協議、朱某的個人聲明及收款證明等照片。
而在小雨提供的一份個人聲明中,周某稱已於11月4日收到西藏克拉克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朱某的匯款,事由為在要播平臺組織的9月21日至10月20日直播主播的費用,並聲明因為主播已產生或可能產生的糾紛負全部責任,與“克拉克”公司與要播直播平臺無關。
小雨說,要是按照底薪的說法,持續完成直播的西安區域主播的“欠薪”將近100萬元,主播們收到的禮物可兌換15萬元左右。
連日來,華商報記者試圖聯系周某、周某某未果。11月17日,記者多次撥打要播微信公眾號上的客服電話,均無人接聽。
律師:可向勞動監察投訴或申請勞動仲裁
11月18日,陜西瑞森律師事務所律師馬旖旎表示,網絡是一個虛擬的平臺,網絡交易或溝通時容易出現一些問題,此事件中主播們應該先與直播平臺進行溝通,在溝通無果的情況下可向直播平臺公司所在地的勞動監察部門投訴或者直接向所在地勞動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其支付報酬。在這個事件中,因證據有限,可能需要先向仲裁委申請確認勞動關系是否存在。
記者 韓元佳
10萬+的速度在變慢
年初的高調入股和2200萬的天價視頻貼片廣告,還是不能抵擋不是真愛的“貌合神離”。近日,羅輯思維撤資papi醬一事甚囂塵上,這場由利益開始的合作,最終也因為利益分道揚鑣,羅輯思維“原價”退出了papi醬項目,而papi醬在獲得了空前的關註度和高估值後,也在琢磨新的商業模式。
羅振宇在4月為papi醬運作首場視頻廣告拍賣會時就坦言,剛剛投資就搞拍賣會,就是要“提前收割,落袋為安”。
羅輯思維原價退出
11月23日晚間,“papi醬”的經紀人楊銘在朋友圈明確表示,“羅輯思維在明確‘得到’業務後,原價退出了所有投資項目,我們只是其中一家。”楊銘所提到的“得到”,是羅輯思維於2015年底上線的一款產品,通過訂閱專欄、付費音頻、電子書等方式為網友每天提供新聞、知識、書籍等內容。
北京晨報記者查詢工商資料也發現,“分手”遠比公開的時間更早。今年8月,北京思維造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即羅輯思維運營實體)從papi醬公司的股東名單中消失。最終,papi醬的運營主體“春雨聽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股東為楊銘、姜逸磊(papi醬)、天津真格天弘資產管理合夥企業、上海光諾源創業投資合夥企業、寧波星圖股權投資中心。
papi醬投資人、真格基金合夥人徐小平昨日也確認,真格基金已接手了羅輯思維所持papi醬全部股份,持股比例達到10%。
分手早有預謀
早在今年7月,羅輯思維CEO“脫不花”就曾經表示,要專註於“得到”的知識變現業務,“投資這件事兒要畫句號了,再也不能做了。”脫不花將投資稱為“恥辱”,並表示,“不是我們投得不好,我們投的都是很好的公司,但就是因為他們太好,投資上我們可能要賺很多錢,我們就容易受到誘惑。所以,這是我們的恥辱,為什麽?說明你沒有把精力放在你最該幹的事情上。”
“關於papitube一切都在探索,papi也不是一下就紅起來的。不想說太多事,不想回應很多事,知道拍賣新聞把你們煩著了,就想踏踏實實,低調前行。短視頻這事,在中國,還很漫長。”楊銘所說的“拍賣新聞”曾讓papi醬受到空前關註。
今年4月,羅輯思維幫“papi醬”運作了首場視頻廣告的拍賣會,拍賣會高達8000元一張的門票和最終拍出的2200萬的價格,將這場被稱為“中國新媒體史上第一拍”的拍賣,最終成為“papi醬”、羅輯思維、廣告商的共贏。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當時就坦言,papi醬不會一直紅下去,剛剛投資就搞拍賣會,就是要“提前收割,落袋為安”。
papi醬需要尋找新商業模式
papi醬和羅輯思維的分手,是商業邏輯迥異的必然結果。今年4月,廣電總局曾通知要求將《papi醬》系列作品下線,原因是“以直接、暗示、辱語等方式表述粗口、侮辱性語言內容較多”。
流量下滑也是事實。在微信公眾平臺上,papi醬的每篇頭條推送閱讀量都能達到10萬+,但10萬+閱讀量的完成速度正在變慢,網友贊賞數也在下滑。2015年11月28日papi醬開通贊賞功能時,贊賞量達到922人,2016年11月11日的贊賞量僅為77人。
目前,papi醬的商業模式以廣告收入為主,客戶包括歐萊雅集團、閑趣、湯臣倍健等廠商。除此之外,papi醬也推出了自己的網紅孵化平臺“papitube”,網羅了大量的內容生產者,形成內容矩陣。據悉,papitube的人員規模在30人左右,微博有41萬粉絲,集中於美妝、遊戲等熱門話題的垂直領域內容生產者。
大數據產業發展至今,最大痛點,就是數據源之間難以建立彼此融通的機制。BAT之外的互聯網公司往往只專註於一個垂直領域,但垂直領域的公司往往只有“小數據”,而真正意義的跨界大數據才能更清晰地勾勒出或者充分說明用戶的行為。然而,沒有共識,難以共贏,互聯網公司數據之間天然的隔離性,使數據價值的共享成為一件困難的事。
“只有數據才能打破互聯網的信息孤島,而前提是要有人先打破數據的孤島。”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總經理黃磊認為,這正是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的使命,也是其搭建數據開放平臺的願景所在。一份聯合15家互聯網數據源的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將在CBNData主辦的“萬有引力第一財經數據盛典”發布,這被認為是國內最大規模的跨行業、跨公司、跨數據結構、跨數據產權的研究分析嘗試。報告將通過不同緯度數據的交叉分析,繪制出一幅中國互聯網經濟的全景圖,探尋數據價值的大共享與大共贏,打破數據源價值共享之間的藩籬。
大數據的運用已經走進了商家。今年9月初,阿里巴巴帶領10位APASS(Alibaba Passport,阿里巴巴黑卡俱樂部)會員開展為期九天的意大利之旅。他們參觀了一家瑪莎拉蒂工廠,La Perla的旗艦內衣店和梅佐考羅那酒莊(Mezzacorona)運營的葡萄園。這場旅行有一部分在天貓App和優酷上直播。阿里巴巴稱,葡萄園之行吸引了40萬次瀏覽量,並且推動了相關產品的銷售。
APASS會員被阿里定義為中國互聯網的高端消費人群,要“萬里挑一”。他們是如何被“鎖定”的?
阿里巴巴花了幾個月時間,設置了多重指標,根據不同的權重,通過大數據平臺的複雜算法,才確認了APASS成員。淘寶數據顯示,APASS會員30%的購物行為是海淘,數據比天貓淘寶館的消費比例還高,並且在2014年天貓國際上線前就已經開始頻繁通過支付寶海淘。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管理學教授馬歇爾·梅耶表示,APASS是“一種非常聰明的促銷方式,是一個很棒的宣傳噱頭”。
今年,阿里巴巴發布了一份《互聯網高端消費橙皮書》(下稱橙皮書),對APASS會員做了畫像。APASS會員由資深淘寶達人、新中產潮媽、商務精英、創一代四類人群組成,消費金額是互聯網消費額中位數的5.5倍以上。《橙皮書》分析認為,到2020年,網絡渠道將在零售領域占主導地位,規模達到1.6萬億美元,超過2014年澳大利亞全年GDP。這將為中國貢獻約0.9萬億美元,占比42%的消費增量。其中高達90%的增量將來自於移動端市場。
麥肯錫《世界城市:全球消費視野》報告曾指出,2030年中國勞動人口(15~59歲)消費額,將占到全球消費總額的12%。人均消費額將由當前的4800美元增長至2030年的10700美元。隨著收入的增長,中國消費者對“第一必需品”消費年增長率將為6%-7%,到2030年預計可達家庭支出的37%。
對於企業來說,沒有比找到高頻消費者更重要的事情。高頻消費者通過天貓App和優酷等互聯網平臺,將自己的消費心得、購物經驗分享給社會公眾,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些新的消費潮流、消費熱點,有可能因為分享的行為,瞬間成為“爆款”。
事實上,這種針對“特殊”人群的會員服務體系並非阿里巴巴獨有,亞馬遜也在中國推出了Prime會員服務,以滿足中國消費者對包裹遞送速度的要求。
根據美國市場調研機構CIRP的統計顯示,Prime會員在亞馬遜網站上的平均花銷大於非會員的兩倍——會員平均每年消費1200美元,非會員僅500美元。會員服務將促使他們進一步增加消費。根據BI Intelligence的數據,2015年Prime會員給亞馬遜平臺貢獻了58%的GMV。
“APASS會員熱愛分享。”阿里巴巴客戶體驗和創新主管汪海說,“在我們的APASS會員地帶,每天都有大量會員分享他們的日常生活故事,如購物小貼士,炫耀一下他們購物單等等。許多APASS會員都是認證博客主。”
讓客戶持續消費正變得越來越關鍵。“止步不前是不行的,因為競爭對手正緊追不舍。”投資咨詢公司博達克中國(BDA China)創始人鄧肯·克拉克表示,“花點時間照顧揮金如土的購物者非常值得。”
阿里巴巴表示,APASS會員數量將在明年實現翻番。這是一個大膽的目標,但考慮到遠離實體店的富有消費者爆發性增長,該目標或許能夠實現。雖然電商目前僅占私人消費的15%,但波士頓咨詢公司預計,未來五年該數字將達到24%。
普華永道思特略合夥人徐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電子商務的增長驅動力正發生變化。過去的快速增長由新進網購人群驅動,來自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網購。而近期,網購人群的滲透率正逐漸成熟,電商的主要增長來源則成了錢包份額,即消費者在線上的消費比重提升。電商增長將更多由品類擴張等因素所驅動。”
特別是在電商新增用戶邊際效應遞減的背景下,挖掘存量用戶,讓存量用戶掏更多的錢花在電商上,或者進入其他領域的消費,是電商的未來之路。網紅促銷,也成為了一種分享和示範消費,激發了消費的潛在可能。
根據CBNData發布的《2016 中國電商紅人大數據報告》顯示,2016 年紅人產業產值(包括紅人相關的商品銷售額,營銷收入以及生態其他環節收入),預估接近 580 億元人民幣,將超過 2015 年中國電影總票房,也相當於國內最大連鎖百貨百聯集團 2015 年全年銷售額。
這屆“雙11”結合大數據分析,新增了內容導向營銷:通過後臺大數據,監測出熱門產品,從11 月 1 日到 11 日每天安排直播,篩選優質達人對產品進行預熱宣傳。這些達人,包括KOL、媒體、自媒體等接入到阿里系統內的內容合作夥伴。
這些達人接入阿里系統後,可以直接從賣家處獲得訂單,並為產品撰寫文案或進行直播,從中賺取傭金。這些內容,最後構成了“淘寶頭條”、“淘寶直播”這些欄目里的信息。為了鼓勵大家多接單,阿里在幾個月前舉辦了一場 500 多名達人參與的“雙 11”達人動員大會。
幾個月前,一條關於YSL星辰口紅的軟文在朋友圈中傳播,再一次展現了內容營銷強大傳播速度。對於網紅、達人等內容制造者而言,如何持續生產有趣、帶動大流量的內容,是每日的工作之重。
“最初女裝市場有很多不同玩法,這些玩法在整個生態起伏勢頭不一樣,網紅在所有玩法表現中最優秀。”施傑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內容和商品是不可割裂的兩個元素。“傳統品牌不輸出內容,但是對於網紅而言,她們每天輸出有價值的內容。”緹蘇電商創始人施傑說道。
對於網紅電商來說,衣服、護膚品、箱包等就是最好的“吸粉”內容,而本身的衣著品味、個性定位就是賣點。在淘寶上,不乏張大奕、雪梨等粉絲上百甚至上千萬的電商博主。
一方面,這些博主通過微博等社交平臺維護所定位形象,用互動等方式來吸引維持粉絲數量;另一方面,淘寶等電商平臺是這些粉絲數量轉化為經濟效益的出口。網紅每次上新往往能從社交平臺帶來更多新鮮流量,最終在淘寶中轉化為成交量。
達晨創投消費行業投資負責人高洪慶告訴記者,自帶超級IP的網紅,必須具有自帶流量的特點,這就要求其具有不斷產生足夠引發熱點內容的能力。
事實上,網絡紅人、達人等內容制造者在努力將消費價值體現最大化。張勇曾經將“網紅經濟”稱為“新的經濟現象”,依靠個體影響聚集粉絲,產生商業機會。
數據互通互聯是否還能夠創造更多可能的商業價值?
CBNData即將給出答案。12月8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將在北京舉辦 2016第一財經數據盛典。盛典上將會正式發布中國互聯網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標誌著CBNData搭建起一個開放的平臺,通過合作鏈條,把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利益訴求的互聯網公司聯系在一起,邀請全行業人士見證數據價值共享所創造出的無限可能。
從明星級產品到增速放緩遭受質疑,再重新回到行業中心舞臺,微博七年多來的發展軌跡幾乎沒有先例。
本文系作者王冠雄對i黑馬投稿。
在中國百億美金市值的互聯網公司中,微博比較獨特。這個獨特體現在,從明星級產品到增速放緩遭受質疑,再重新回到行業中心舞臺,微博七年多來的發展軌跡幾乎沒有先例。
在掌管百億美金市值互聯網公司的CEO中,微博的王高飛也有獨特的氣質。這個獨特體現在,他喜歡在社交網絡上表達自己的戰略觀點,主陣地不用說是自家的微博。而且,相比其他刻意風輕雲淡、遠離群眾的百億美金公司CEO(有些小公司CEO也染上了這種莫名其妙的“大佬幻想癥”),他和你交流時也不雲山霧罩,不講情懷、故事、價值觀那些,而是直言不諱,甚至願意加你的微信。這些特質,都讓他成了一個理想的采訪對象。
在中國互聯網江湖,從業者、媒體到VC都有一組心照不宣的等級線:市值十億、百億、千億美金。我粗淺地分成,十億美金量級(通常也上市了),算有了字號,譬如迅雷、獵豹等;百億美金量級,就是平臺級公司了,譬如京東、360;千億美金量級,那必須是生態型公司,譬如騰訊、阿里巴巴。
其中,百億美金是一個“鯉魚躍龍門”的重要分界點。實際上,在2010年移動互聯網大爆發之前(想想也就六年,真快!),也就BAT三巨頭市值超越百億美金。在這幾年凡是市值超越百億美金的互聯網公司無不引以為豪,媒體按例也都是要做深度的。
一個多月前的10月18日,微博市值(113億美元)首次超越美國Twitter(112億美元),一度摸高至125億美元。我從年初就看好微博,也寫了文章分析(詳見FT特稿《Twitter衰落與微博中興》)。對於微博的未來,與股東阿里巴巴的關系、投資秒拍的戰略考量、與今日頭條推薦引擎等的競爭,都是業界非常關心的熱點話題。
帶著這些問題,最近我和王高飛進行了深度交流。對話幹貨很多,我用心地整理了以下要點,以回饋多年來支持我的讀者。
阿里是微博的最大客戶:戰略協同才是最好的投資
王冠雄:我看了微博的最新財報,來自阿里收入的占比從最高時候的40%降到了5.3%。阿里是中國互聯網營收最強的公司,這麽大的金主而且也是微博股東,為什麽雙方收入都在增長的同時,反而阿里收入在微博的占比下降這麽多?
王高飛:首先,阿里現在還是我們最大的客戶,四季度因為有“雙11”廣告投放會增多,全年可能會占微博將近10%的收入。阿里在外部營銷合作最多的媒介平臺,微博也是其中之一。
從業務角度來看,阿里投在微博的廣告主要有兩個部分,一個是阿里巴巴自身的品牌廣告,還有一個是阿里媽媽廣告,後者前兩年占的比例比較大。今年,微博上來自於阿里媽媽部分的廣告降低了,但天貓的投放量相對來講比較穩定,而且淘寶也開始在微博上進行投放。
從長期發展考慮,我們希望微博的收入結構變得更加健康。預計未來,來自阿里的廣告收入能繼續占到微博總收入的10%左右,微博也應該能夠繼續成為阿里排名前三的投放媒介。
王冠雄:說實話,大家有點擔心阿里因為股東關系在微博投放多了,就在其他互聯網公司投放少了。這樣不能說不公平,但確實涉及到許多複雜的競合關系。另外我看到有人分析說,雖然微博利潤創新高,但卻在加速遠離阿里,不知道你怎麽看待?
王高飛:我認為,A公司投資B公司:最差的情況是B公司收入一直依賴A(這叫套牢);好一些的,B公司收入逐步正軌,A獲得投資回報(這叫財務投資);最好的情況,就是B公司收入不依賴A,而且產生商業協同效應(一起賺錢),甚至戰略協同效應(一起開發新市場)——這叫戰略投資。
(王冠雄註:雖然王高飛沒有直接說明,但微博與阿里的合作無疑就是典型的戰略投資。)
移動廣告市場規模足夠大,和今日頭條是友商
王冠雄:最近張一鳴在業內活動上首次說,今日頭條今年的收入會過100億。這在圈內引起了很大震動,它流量上升的很快,沒想到貨幣化也這麽快。廣告商們都在關心流量的轉化率,如果把微博與今日頭條為代表的智能推薦引擎做個對比,對客戶的獨特價值在哪里?你們兩家會有競爭嗎?
王高飛:對於客戶市場來講肯定是有競爭的,因為都是同樣的客戶群體。但是廣告市場太大了,我們即使做到今天這個樣子,所占據的市場份額連5%都不到。
目前的互聯網廣告市場足夠容納微博和今日頭條,因為廣告投放從PC轉向移動,帶來了很大的市場空間,大概有幾百億的規模。此外,廣告投放從電視轉到移動視頻,從報紙轉到移動渠道,也催生了幾百億的市場空間。轉移的過程中,大部分廣告投放可能會進入到百度、騰訊,也有相當一部分轉向新興的媒體,包括微博,包括今日頭條,也包括一點資訊,網易新聞,大家都是受益者,我覺得是友商的關系。
王冠雄:你這是“政治正確”的回答啊,但是從爭奪用戶駐留時長的角度看,大家還都是有競爭的,畢竟用戶的時間有限,在社交媒體上多了,在推薦引擎上就少了。
王高飛:從用戶市場來講也會有競爭。但是我覺得從長期來看的話,微博的市值只要在幾十億美金、100億美金左右,在市場里面永遠都會有競爭對手,而且是給我們很大壓力的競爭對手。
所以微博永遠都不缺壓力,更多還是關註自己的發展方向,比如遇到您這種情況,我們會思考這幾個問題:
第一,在未來幾年的移動互聯網市場,社交媒體的份額到底是上升還是下降?這是最關鍵的問題。我們去看日本、美國、歐洲市場,用戶使用時長排名前十的產品是什麽,你會得出一個值得投入的領域的基本判斷,無外乎Messenger(IM)、Socialnetwork跟Socialmedia。中國市場可能會比美國和日本稍微慢一兩年甚至兩三年,但趨勢上還是有一定借鑒意義,所以微博會堅守社交媒體陣營,因為這是趨勢,是未來。
第二,微博在社交媒體領域的份額是不是在增長?我們不希望出現Twitter的情況,雖然社交媒體市場在增長,但是Twitter在社交媒體里面的份額已經落到靠後的位置了,這真是很遺憾的事情。
至於新發展起來的產品品類,比如新聞客戶端,比如手機遊戲,比如直播,它們在某一年甚至幾年的增速是不是超過社交媒體這個品類,是我們次要考慮的事情,什麽品類這兩年火,就公司轉型做什麽品類,是有些投機的,微博更多關註的還是自身產品定位。
如果進入新聞客戶端市場,所有進入者要面對的一個挑戰在於,無論你再強,BAT永遠都不會退出這個市場,這是因為這是用戶的基本需求之一。所以我們看到,百度改了信息流、UC也改信息流,BAT都在想各種各樣的辦法切入這個市場,這樣一個紅海市場,進入的意義和終局是什麽,我們應該在戰略上有所判斷和抉擇。我覺得今日頭條在目前的競爭情況下已經做的非常不錯了,可能中國新的創業公司里面,唯一沒有跟BAT結盟的就是它。
已經走通了社交電商,幫助電商大號獲得百億多收入
王冠雄:微博已經百億美金市值了,還能走多遠業界都很關註。這里面,社交媒體電商無疑是一個重要增長點,像現在網紅通過社交媒體成功導流的現象就讓企業很動心。現在看,微博的社交電商的路子走通了嗎?微博讓這些流量直接跳轉到淘寶和其它電商平臺,而不是自己搭一套所謂社交電商的基礎設施,原因是擔心什麽?
王高飛:我覺得嚴格意義上,社交電商其實不是一個電商的垂直品類。舉個例子,就像3C數碼電商和京東淘寶的區別一樣,一個獨立的3C電商很難長期做大,一家獨立的社交電商也是類似,社交電商更像是一個用戶和營銷的渠道,進行比傳統電商營銷更有效率的平臺。
在社交電商上,微博也走過彎路,幾年前微博和淘寶興沖沖地做社交電商,其實一開始還是想簡單的從流量角度去解決問題,並沒有從社交角度解決問題。微博在相關位置向用戶推薦個性化的商品,給淘寶導入流量,社交在里面起的作用非常小,最多是賬號打通,結果大家也看到了。
過去的一兩年內,我們也考慮過是不是應該自己做交易體系,但是發現很難。後來我們確定了只做中間平臺的策略,微博還是回到自己最核心的領域,專註內容和傳播,堅決不做服務,服務都跳到第三方比如淘寶去,我們做好中間頁策略。這里面有一個關鍵性的舉措,用戶點擊商品鏈接後也不是直接跳轉淘寶,而是跳轉到一個中間頁,中間頁里面有一些簡單的展示,用戶喜歡就加進購物車,如果想買了就點“寶貝”跳到淘寶去買,當你不追求控制一切的時候,才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形成平臺效應。
我們從前年和淘寶合作開始做這個產品,已經積累了一年多經驗。其實上,去年下半年以來,有很多網紅店鋪發現它在微博上的交易額開始超過了傳統店鋪的渠道,一旦超過之後這些店鋪就開始往微博上大量投入精力。
另外,還有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問題。最開始,當手機淘寶客戶端鋪的量不夠多的時候,微博也起不了太大作用,用戶點擊微博上的鏈接跳過去又不能買,比較影響用戶體驗。去年,手機淘寶的用戶規模迅速擴大,而且跟微博的用戶重疊度達到了百分之六七十,協同作用就顯現出來了。
我覺得社交電商這步,國內互聯網還是領先的。在國外,Facebook也在摸索社交電商,最近還推出了Marketplace,很多商家在上面可以直接賣商品。但是Facebook可能會把微博前年犯過的錯再犯一遍,因為後端的物流/服務這些東西比較複雜,我們真的是吃過不少苦頭。後來有些大V想在微博上開店鋪,我們都建議他先開淘寶店,因為淘寶的基礎設施,無論是交易成功率還是物流、服務都更加完善。
王冠雄:對,中小企業主就是這樣,哪兒的流量效果好就往哪兒鋪。社交媒體上的網紅、大V、意見領袖如果足夠重度垂直,那麽粉絲群極其精準,轉化率很高。社交電商的規模越做越大,在自身營收這塊,微博是怎麽考慮的?
王高飛:我們在2013年時定的策略就是,學習淘寶2006年的策略,先讓大號能夠賺錢。淘寶其實考慮的很清楚,只要是從平臺里長出來的店鋪,為了提升品牌一定會在平臺內進行投放,這是企業的基本需求,如果賺100元可能會拿出其中的5%作為營銷費用。我們的策略也類似,幫助這些大號先掙錢,他們掙了錢之後就願意在微博上投入營銷費用。今年電商大號通過微博已經做到了100億交易額,這只是從微博鏈接點過去帶來的效果,不包括直接在淘寶上完成的交易,這些大號願意拿出大約2%到3%的交易額投到微博里面進行營銷。
(王冠雄註:今年以來,自媒體作者通過微博已經獲得117億元收入,其中電商類的收入達到108億。)
社交媒體整體規模還在增長,希望在短視頻市場形成網絡效應
王冠雄:因為微博的二次崛起,讓業內不少人在反思,因為自己用得少了就低估了社交媒體。而且美國Twitter的下滑和微博的上升也差異很大,美國社交媒體的現象並未在中國重現。這是為什麽?
王高飛:首先,我個人覺得Twitter在美國並不能代表社交媒體市場了,如果按規模來看,早就被Instagram超過了,如果我們看Instagram,還是在迅速成長,而且市場份額也在快速上升,我覺得Twitter的問題是在社交媒體從文字到圖片到視頻的進化過程中,被其他社交媒體競爭對手甩開了,但是即使這樣,Twitter在新聞/體育等領域,相對傳統媒體的優勢,依然很強。
而且從國外社交網絡的發展來看,即使是Facebook也把自己的產品慢慢分割開,原來的Facebook就是一個社交網絡,現在已經裂變成兩種產品了,一種是IM,包括Whatsapp跟Facebook Messenger,還有一種裂變成social media,包括Instagram和Facebook里面的很多Page,它的信息流里面關於社交媒體的部分也已經占到了相當高的比例。這樣一個趨勢,是我們在兩三年之前梳理戰略的時候,也沒有想到的,我們並沒有預測到社交媒體在整個社交網絡里面的份額還能擴大,我覺得還是跟整個內容的發展有一定關系。
王冠雄:前天一下科技宣布融資5億美金。微博和新浪的股份加起來是最大股東了,我的問題是,第一個,雙方現在已經結合的很深了,未來如何在移動視頻和社交網絡的融合上做一些更大的動作?第二個,在移動直播上,我們看到陌陌的表現很搶眼,為什麽這塊業務在微博收入上的體現並不明顯?
王高飛:從內容形態的演進來看,社交媒體一開始以文字為主,後來變成圖片為主、視頻為主,今後還有可能變成直播為主,我們如何抓住趨勢,在社交媒體領域占領更多的份額?嚴格意義上,微博只有做到最大或者具備了壟斷優勢,公司才能生存下去,而這個市場比圖文社交媒體大很多,只靠微博一家公司也很難吃的下來,所以我們選擇我們自己做的同時,通過投資方式,投資一個專註於做視頻社交媒體的公司。
而且從資源競爭角度看,目前中國幾乎所有的資本都看到了短視頻的發展趨勢,由於微博的資本結構,他們又很難直接投到微博,我們通過這家視頻社交媒體公司,能夠集合市場上主要的短視頻投資資本,大家共同投入,否則,這些資本就會投向競爭對手。
實際上,短視頻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一家暫時不可能占有很高的份額。在這種情況下,微博拿出了一部分資源,在平臺外做一個視頻平臺公司,去吸引社會資本加入到市場競爭里面來。在短視頻市場,假如微博能單獨占據20%的份額,同時秒拍也能做到20%的份額,那麽微博加起來就能占據整個市場30%多的份額,就會很快形成一定的網絡效應。
具體到移動直播,它其實是平臺上面變現效率很高的產品形態,有點像遊戲。對微博來說,需要重點考慮到是,到底選擇平臺還是選擇產品,選擇平臺的話,收入里面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廣告費用,選擇產品的話,就會出現越來越多地產生相關產品的收入。我們還是想選擇平臺,這樣的話,受用戶行為變化和整個行業變化以及宏觀調控經濟變化的影響會小一些,作為平臺,最有效率的變現方式,就是幫平臺上各種各樣的賬號、各種各樣的群體去做營銷。
微博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保證明星用直播在微博、媒體用直播在微博,所有的大V用直播在微博。至於秀場類的美女用直播是不是在微博,有了最好,放在一直播上面也可以,跟電商一樣,他們在微博賺錢了,投入5%做做營銷就挺好。
它以美妝短視頻UGC起家,成功開啟了女性經濟的“潘多拉魔盒”。
i黑馬訊 12月14日消息,由創業黑馬主辦、摩比神奇冠名的2016年創業黑馬社群大會今日在京舉行。小紅唇APP獲獎“2016創業黑馬TOP100”,其創始人姜誌熹發表了極速演講。
小紅唇APP獲獎理由:它以美妝短視頻UGC起家,成功開啟了女性經濟的“潘多拉魔盒”。它通過短短一分鐘視頻俘獲1200萬15-28歲年輕女性芳心,日活躍用戶超50萬,成為女生變美的一站式服務平臺。
以下為經i黑馬編輯的演講節選:
今天的問題是,電商的紅海如何突圍?確實,電商是一件非常苦逼的事情。我剛剛還在處理一個典型的用戶投訴。簡單點說,我覺得我們做了一些小的嘗試和創新,讓我們在現在這個紅海里面有那麽小小的一席之地。
我們做了三個關健詞,這三個關健詞從我們去年開始做,從沒人認知,到現在變成一個所謂的風口或者熱門,我們做了三個事:
1、社區。小紅唇APP是個社區電商,有很多網友和達人在上面分享優質的內容,指導你買什麽、怎麽買。這個東西非常重要,傳統的電商獲取流量的方法都是去買,我們獲取流量的方法是通過優質的內容。如果類比的話,淘寶和京東在解決買不買得到、便不便宜的問題,而我們在解決推薦和發現的問題。
2、短視頻。我記得,去年做短視頻的時候,好多人還都還不太理解,但我們做了一段時間發現,短視頻的魔力就如同電視購物一樣,它是一種非常豐富的表現形式,很多圖片和文字說不清楚的產品,用短視頻去講述,它會變得非常生動。
3、網紅。大家都知道,今年淘寶的主要關健詞也是網紅,微博複蘇的關健詞也是網紅,我們平臺有很多網紅,網紅最好的優勢在於,網紅會自己帶流量。
所以綜合來看,我們在電商這個領域做了小小的創新。所以,我們在電商這個紅海的競爭領域,有了那麽一點點的競爭優勢。但我覺得,我們整個企業也在探索,我們更看好中國在未來,無論是消費升級還是消費變革上趨勢的機會。
大家都知道,寶潔等這些傳統大品牌,在通過電視鋪廣告、線下鋪渠道的消費方式已經行不通了,我們也在探索一種新的方法,更好的引領或者更好的教育消費者,引領他們消費,指導他們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