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32份假文件搞禍純官私有化

2014-06-26  NM  
 

 

上週新世界中國(917)(下稱「新中」)舉行特別股東會,投票議決私有化,但最終被否決,超乎財經界意料,亦打爛了新中主席鄭家純的一番盤算。最戲劇性是,在表決「數人頭」階段,反對的小股東有四百多名,超逾半數;但他們持有的新中股份,只佔投票總股數少於百分之零點二。本刊追查,發現在公佈私有化後,這幾個月突然多出約六百個神秘「股東」,在過戶處登記戶口。其中最少一百三十二個,所報的地址經查探原來是假地址,律師指這已構成「欺詐及使用虛假文書」罪。有新中小股東已揚言,會藉此向證監會投訴,並傚法電盈種票案,考慮入稟法院,推翻結果。

一直以來,新中的小股東,雖不滿私有化價格每股六元八角,較資產折讓達三成,但由於較公佈時(今年三月)的股價有三成二溢價,小股東都傾向贊成當「放生」,當中包括早年以低價買入、持有逾二百萬股的投資者陳先生。他為支持私有化,月前還親自到股份過戶處,提取手頭部分股份,好讓股東大會當日可親自投票,「我去到撞到好多人,有個阿伯話投反對票,我勸佢:『新中喺內地嘅地皮係好值錢,但揸咁多年都唔發展,往績係間公司永無益人,走得好走啦!』」上週一陳先生出席股東會,怎料點票竟要一個多小時,較平常多,叫他愈等愈不安。結果公佈,雖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獨立股東支持(按股數計),並少於一成股東反對,過了第一關。但到第二關「數人頭」,即要有過半數出席股東會的股東(包括proxy)支持時,卻撻了Q。當日投票人數共六百八十一個,支持者二百二十三個,但反對者竟有四百五十八個,推翻了私有化議案。陳先生嬲到即時拍枱走人。翌日開市即沽貨,但因沽貨者排山倒海,股價累跌六成,令他賬面蝕了三百多萬。記者向陳先生透露,發現有人以「種票」形式反對私有化,並使用假地址,他揚言會蒐集證據向證監會投訴,並會號召其他小股東,入稟法院,要求推翻當日投票結果。據知,證監會亦已因這次私有化,收到大量查詢及投訴。

「種票」股東虛報地址

本刊在股東會後,前往過戶處查閱新中的股東名冊,發現在今年五月中開始,出現了大量新增的登記戶口,當中有人名亦有公司登記,不少持股量只是五十、一百等碎股,非常離奇。在五月二十九至六月九日期間,更是登記的「癲峰」。當中最可疑的,是一百三十多個以公司名義登記的戶口,全屬海外註冊公司。名稱如Able base Profits Limited、Aniplus Products Limited、World Treasure Limited等,會重新組合成新的戶口登記,而這些公司在過戶處登記的地址,俱集中在六個地方,印證屬一個有組織的集團所為。

不過記者摸上這六個地址,卻發現都是虛構。如被十九間海外公司登記的葵湧太平洋貨運大廈四一四室,記者上門發現整幢大廈只有三層高。另被十九間公司登記的九龍灣合力工業中心一三○八室,現場全幢樓只有八層。而被三十五間公司登記的DD68Lot20A大埔坪朗大菴路,全港沒有一個地段是DD68Lot20A,最貼近的DD68Lot20在沙頭角自然保育區,並不在大埔。另外有大批公司報屯門虎坑路十七號,但從土地註冊處及規劃署資料,虎坑路並無十七號。根據慣例,現時股東想親自去股東會投票,要先到過戶處登記身份,以便在股東會時核實身份。海外公司還要先填寫委任表格,並在表格上填寫被委任者的姓名及地址等資料。到場時,上市公司職員只會核對出席者的身份證姓名。過戶處及上市公司,都不會核對身份證號碼又或所報地址真偽。現時有集團報假地址,明顯是想避過事後被「查出真身」。不過,陸偉雄大律師指,使用虛假地址有機會觸犯欺詐及使用虛假文件罪行,「要睇嚇提供地址時,係咪專登寫錯,如果只係小量出錯,有機會係手民之誤。但現時有過百間公司,重複使用幾個不存在嘅地址,犯罪可能性好高。」他呼籲蒙受損失的小股東,可以報警,由商業罪案調查科調查,亦可向證監會投訴。

「人頭」大湧現

除了上述多間海外公司湧現,私有化前還出現一批「可疑」小股東,普遍在五月尾登記,持一百股碎股。他們真正來自五湖四海,有的報住公屋、有的從事五金生意、有的是退休人士,但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乜都唔知﹗」例如家住佐敦的陳婆婆,表示自己不知道什麼是「新世界中國」,「係一個做會計嘅朋友叫我買,咁我就買,我冇出席咩會議,亦都冇委任其他人投票。其實我都唔知買來做咩,係朋友叫我買嘅。」有住在大埔林村的足球教練陳先生說:「係阿爸阿媽幫我買o架,我自己唔知咩事,亦冇理呢啲嘢。我同父母一齊住,但從來唔過問父母係做乜嘅!」另外還有中資公司的生意拍檔、候任馬主、疑似衞星公司職員、以及中國海外附屬公司等。究竟誰人在背後攪局,財經界人士都猜得非常興奮。市場人士分析,純官「自編自導」,再從中獲利的機會甚微。據知有人早在過去一年,透過海通證券(前身為大福證券),低價向市場收集了不少街貨,私有化成事會獲利極豐。另一可能是藉沽空搵食的基金。這一、兩個月新中的沽空金額不斷上升,似有春江鴨在過戶處登記上找到「玄機」,搭程順風車搵食。他們以一至兩釐年息於市場借貨沽空,如私有化失敗股價下跌,每借一百萬股在扣除成本後,現賬面起碼賺百多二百萬元。但這次「種票」由基金策劃的機會甚微,特許財務分析師梁傑文指,身邊確有基金朋友,沽空新中並拆細股票投反對,但他們拆票時,都會報真地址,否則當公司有任何現金或股份分派時,便難以收取。這次碎股,有很多都是呈報虛假地址;「用得假地址,就預咗新中派任何嘢都收唔到,顯示呢班高手唔志在錢,目的只係為咗唔使披露身份。如果換著係基金經理,佢哋就無可能願意做到咁盡。」

新中種票疑雲

替純官「緝兇」

如此「大仇口」,誓要攪局;要追查真兇,就要看純官的豪門恩怨。新世界中國雖然一直是新世界發展的子公司,但過去是被割據了的地盤。這個地盤過往由純官的妹夫杜惠愷打骰。杜惠愷的父親杜若波,早年從上海來港開設豐盛珠寶,與彤叔老友鬼鬼。當年杜惠愷從美國碩士畢業後,與彤叔的女兒鄭秀霞結婚,後被安排加入新世界。彤叔對杜惠愷信任有加,由他替集團在國內南征北討,內地的新世界大廈、巴黎春天大酒店、新世界花園,都由他策劃。九九年從新世界分拆上市,鄭家純雖擔任主席及總經理,但眾所周知,打天下的是副主席杜惠愷。一名純官身邊人說:「純官同杜惠愷唔係好傾得埋。杜惠愷間屋喺山頂,大過純官嗰間!早年純官被人話同王穎妤一齊,佢身邊人向傳媒放料,話杜惠愷喺上海都有好多紅顏知己,不過最終無人影到。」杜惠愷執掌下的新中,往績普通,但就讓杜家食了一大啖「肥豬肉」。新中曾有附屬公司持有的上海地皮,以公司轉讓形式,轉售予杜惠愷作私人持有。當中最為市場討論的是去年杜惠愷以八十億元人民幣出售上海黃浦區的豐盛皇朝,該地皮是新中早年以低價購入,其後陸續賣予杜惠愷,市場估計地價連建築費等,成本只需廿多億元,杜惠愷一鋪賺近五十億。過去幾年,鄭家純已陸續把子女安插於新中任執董。鄭裕彤入院後,杜惠愷地位進一步被削,去年更辭去新中副主席一職,而持股量只有0.02%;並被調至新世界發展出任副主席及非執行董事,「明升暗降」,年薪只有十多萬元。杜惠愷的兒子杜家駒,任新創建執董,內裡職員指他並無實質工作,今年六月十一日,即私有化結果公佈前幾天,更突被調任為非執董。

大劉「馬仔」亦涉其中

今次調查新中,亦發現在今年五月初,有八名手持二千至一萬股的股東,報用的地址同樣是北角華匯中心,亦即中南證券老闆莊友堅的大本營。當中包括報華匯中心二十九樓(漢基控股)的周志華;華匯中心一六○一室(民豐證券)的Hong Ning Kiu,及報華匯中心三十二樓(威利國際)的Alexander等。莊友堅一直被市場中人指是大劉劉鑾雄的「馬仔」,早在八六年,莊友堅於美資投行信孚銀行打工,便已替大劉的華置配股包銷。眾所周知,大劉的前女友王穎妤,正是純官現時的紅顏知己。彤叔昏迷後,Sogo租約一滿,即搬離尖沙咀新世界中心,大劉今年三月亦辭任利福國際的非執董。彤叔昏迷至今已有六百多天。純官正式坐正的這段日子,一直希望透過公司重組,削弱「皇親國戚」的權力,卻造成處處火頭。追隨彤叔多年的老臣子相繼離開,包括在新世界工作四十年的工程總監周桂昌、財務總監周宇俊及企業事務總監關則輝,而原為集團總經理兼純官「師傅」的梁志堅亦過檔會德豐。他的弟弟鄭家成,以及兩名兒子志恆、志謙,更被「發配邊疆」。任周大福執董的志恆,負責鑽石、寶石採購以及生產管理,但去年周大福與鑽石切割廠簽約,不見其影蹤,有指他被家族認定為花花公子,早前其韓籍女友割脈自殺,又有私生女的負面形象太深,故「被放逐」到新加坡。今次三月舉行的周大福週年晚會,鄭家成一家,已不被安排坐於主家席。再加上今次私有化失敗,純官勢將繼續「留意」身邊人,意圖揪出「幕後真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046

1988年12月8日: 利豐正式通過第一次私有化

1988年12月7日,利豐股東表決,絕大多數股東同意私有化,最後交易日會在1988年10月16日。

利豐的私有化價格為每股8.5元,較1973年上市價1.65元高出415%,但不知是否拆股合股等變動,不過1988年當日恆生指數約在2,700點,較1973年上市時的約1,000點,高約1.7倍,可見未計上股息都已有一定的交待,總算跑贏大市。

馮國經稱,當日只有9萬8千股反對,佔估計股本不足0.2%,餘下股東均接受收購,可見作家都頗合理,至於收購之原因,移轉家族的股權及進行公司重組,不排除會於幾年後重新上市,當年仍未有槓桿收購及管理層收購這個詞語,但這項收購確切地反映了這項收購的性質是槓桿收購及管理層收購。其稱,未來如果市況許可,會有分拆業務的打算,但是或會進行股份的配售,未來引入策略性股東及在1992年7月1日上市,確能反映了這一點。

被問為當年不少上市公司私有化,他稱每間公司都有自己私有化的原因,今次的原因是移轉家族股權及和業務合理化,至於其他公司這種情況,其實使用此方法都合乎邏輯,但如果作價和資產值有分歧,或會造成小股東反對,這和未來的私有化利和經銷(前編號2387)和漢登(前編號448)同出一轍,作價均偏向頗為慷慨的水平。

上一代在交接時,用私有化就解決了問題,但隨著利豐的規模不斷擴大,由1間上市公司,變成了4間上市公司,私人也擁有一定的業務時,傳至下一代確有點困難,今次利用利豐分拆品牌業務的利標(787)上市,進行接班的準備,一來使下一代有接班的機會,二來可讓專業管理層可以維持其原有業務管理,二來可以不用一次過把全部業務一次交由新一代負責,減少接班的震盪,實在一舉三得。

筆者對於他們未來接班的部署,仍然充滿期待。

同場加映三泰電業上市的新聞,大家猜猜是哪一家上市公司? 提示: 呢排隻股曾經炒爆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532

湖南有色推進私有化 有色巨頭告別香港市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33

u=3083609935,2199372413&fm=23&gp=0

有色金屬巨無霸湖南有色即將從香港退市,進行私有化。作為湖南省內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企業,湖南有色在2006年時曾創下了港交所701倍IPO的認購紀錄。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多名知情人士處證實,目前,湖南有色私有化的進程正在推進,而此前的10月29日,湖南有色也停牌發布公告,稱“以待發布可能進行的私有化安排的公告。”

這家以產量計算,穩坐中國最大有色金屬綜合生產商頭把交椅的行業霸主,其旗下資產未來將如何進行梳理也備受外界關註。

2009年12月28日,中國五礦與湖南有色簽署戰略重組協議,根據協議內容,中國五礦將通過旗下的五礦有色金屬控股公司以55.59億元的作價向湖南有色增資擴股,獲得後者49%的股權。

同時,湖南省國資委也將持有的湖南有色2%的股權無償劃轉至五礦有色控股,由此,五礦有色控股也一舉獲得了湖南有色51%的控股權。

但中國五礦完成對湖南有色的收購後,對其資產的整合及業務管理的對接始終未能實現協同效應。不過,隨著湖南有色的一紙停牌公告,中國五礦對這家公司的資產梳理也拉開了序幕,並重新給業內對中國五礦將如何整合湖南有色下屬資產提供了想象空間。

湖南有色一名高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湖南有色)從香港退市已經籌備了好幾年了,這些年湖南有色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不是很好,上市公司融資平臺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加上五礦收購後重新對戰略有了新的定位,退市是遲早的事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49

希臘高級官員:比雷埃夫斯港將繼續私有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12

Piraeus-port-

一位希臘高級政府官員表示,希臘財長Yanis Varoufakis將在周三的歐元區財長會議上表示,希臘將繼續比雷埃夫斯港(Port of Piraeus)的私有化進程。這與希臘左翼政府此前的表態相反。

一位希臘資深財政部官員向《華爾街日報》表示:“Piraeus港的出售依然有效,將按照計劃進行。”知情人士向《華爾街日報》透露,該港口的出售價值可能高達8億歐元,預計將於今年3月接受有約束力的出價。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希臘負責航運的副部長1月28日表示,將中止前政府啟動的出售最大港口Piraeus多數股權交易。該港口多數股權原本將出售給中企中遠集團。上月22日,中遠擴建該港,總理李克強還致信祝賀。

不過,該副部長1月30日又改口稱希臘新政府尊重與中遠已達成的協議。法新社援引分析人士觀點稱,希臘新政府的這些舉動意在“擺姿態”,將不會對中國在該港口的投資構成影響。

按照希臘政府和國際債權人達成的私有化協議,去年選中中遠集團及其它四家競標者作為Piraeus港口管理局67%股份的最後潛在買家。

目前中遠集團管理著該港口的兩個集裝箱碼頭。2008年6月12日,中遠集團以43億歐元代價,在希臘Piraeus港集裝箱碼頭私有化招標中擊敗和記黃埔、迪拜國際等對手,成功中標該碼頭35年特許經營權。同年11月,中遠集團與希臘Piraeus港務局簽署了該碼頭經營權的轉讓協議。從那時起,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已經向該港口投入了8億歐元(超40億人民幣)。

2014年11月20日,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宣布再投入4億歐元(約30.71億元),將該港口打造成地中海最大、增長最快的港口之一。《華爾街日報》當時指出,經過5年的建設,中遠在希臘的投資成為希臘近幾年來最成功的私有化案例之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745

湯同仁手記系列:新世界發展(17) 私有化新世界中國(917)三問三答

2年3月13日,新世界(17)突然宣佈以3股供1股比例,每股供股價6.2元,集資139.9億元,並同時提出以每股6.8元,總價186億,全面收購新世界中國(917) ,關於這項收購的解釋,特製作幾項問答,供大家參考。

(1) 收購有沒有內幕交易嫌疑?
公司在3月13日私有化,但在3月10日已停牌,所以仁者特地查找了前1個月的股價紀錄、成交紀錄及中央結算紀錄,有以下發現:
a. 股價表現
在前1個月的成交方面,公司在前1個月的21個交易日中,其中只有7日跑輸恆生指數,另外14日均跑贏大市,可見他有強於大市的行為,相對其他內房股如富力(2777) 、碧桂園(2007)、恆大(3333) 等大型內房股呈下跌或平穩的情況,均表現反常。雖則在2月底公佈的中期業績優異,但在碧桂園業績不俗,不過股價並無重大反應,或許有內幕交易的嫌疑。

 


b. 成交紀錄
根據過去1個月成交892.73萬股,扣除業績公佈當日和前後一日的數字約為513.56萬股,但停牌前幾日成交均不到500萬股,成交表現都合理。
2月11日,有3,804萬股的股票由渣打銀行(2888)、摩根大通及花旗銀行轉移至摩根史丹利,相若數量的股票在3月13日又轉回摩根大通及花旗銀行、渣打銀行(2888)及匯豐銀行(5)及美林遠東。2月24日,有5,500萬股由創興銀行(1111)轉移至前鄭裕彤旗下、前稱大福證券的海通證券(665),除此之外,大手反常行為較少,前者應該只是正常調動,但後者的交易也有一些特別。








綜合來說,除了中央結算紀錄有一些懷疑外,成交沒有特別變化,股價上升方面也許可以以業績變化解釋,相信可以被解作沒內幕交易嫌疑。

(2) 今次私有化值得嗎? 為甚麼2011年不值得私有化? 供股意圖為何?
今次私有化價格約為1.02倍PB,相對於新世界發展現時的PB 0.43 倍,還高137.2%,況且今次尚需要供股集資,所以今次供股加私有化是不利的。
如果以2011年新世界中國供股前價格溢價32.3%,即2.96元私有化,所花的資金大約45.37億,相對當時新世界發展集資113.32億元,其實當時私有化時機更有利,但是可能由於恐怕基金和內部人對賤價私有化有反彈,故此當時並未私有化,加上當年主力負責營運新世界中國的杜惠愷在2013年辭任,轉任母公司新世界發展,相信為整合管理資源,故現時才進行私有化。

筆者認為,今次供股及私有化的意圖其實是讓內部人以高估價售出新世界中國套現,並以低估價購回新世界發展的,實際只是利用股東的錢轉回給內部人,然後讓內部人進行更好的投資,他們既然這樣做,為何不跟進?

(3) 供股後的股價走勢會如何?
從供股往績看來,根據明報的報導,2004年股5供2,每股5.4元,供股後其後因港股進入多年的大牛市,股價節節上升,2007年11月中已達28.7元,回報達4.3倍,讓投資界大跌眼鏡。之後該股在2011年再進行2供1,每股供5.68元,雖然供股入場費「加價」,但是到去年1月下旬股價高見15.08元,回報率仍然高達1.65倍。今次條款方面,大股東也有額外包銷股票,但礙於2%的增持限制,故餘由前一次供股的包銷行匯豐餘額包銷,所以今次供股相信也算是利好,但在政府打壓香港樓市下,中國內地房市也回軟,究竟會否再重覆奇跡,也很難定論。

綜合來看,這次供股應該相信是利好的,值得期待,但仁者認為,也需要留意最後的供股反應才可作定論。如果反應不佳,利用相反理論,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84

$恒盛地产(00845)$ 私有化的思考 何纯在南国

http://xueqiu.com/2657407918/41613740
恒盛地产上次数人头未过私有化失败之后,显然老板张志熔没有死心,1年时间刚过就发布了可能私有化的公告。本来此事应该顺理成章,很快就有结果的。
可惜张志熔旗下另外一家企业熔盛重工出事,本来打算入股的一个关键人物王平被抓,引起大家对恒盛地产的老板张志熔是否卷入腐败问题的疑虑。张志熔为了熔盛重工能够顺利重组成功,私人为57亿元的熔盛重工的可转债提供了担保。如果熔盛重工出事而无法顺利重组,相信没有哪家金融机构敢借钱给他,毕竟57亿元的潜在负债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4月21日,也就是昨天,熔盛重工传来喜讯,重组事项稳步推进,相关政府机构就涉及潜在交易事项与各相关方召开会议,并就支持推进江苏熔盛重工的潜在重组方案达成一致意见。

根据公司公告,潜在收购方为一家A股上市公司,熔盛正与潜在收购方就相关资产与负债的范围和列表及交易条款及安排进行进一步磋商,各项工作进展良好,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与此同时,熔盛已获多家主要债权银行签署同意函,主要债权银行已经有条件同意重组事宜,具体来说就是债转股,放到A股里面去。考虑到A股的大牛市,这应该都不是问题。
详见: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newstock/zxd

具体表现在股价的一飞冲天,几天功夫,熔盛重工从0.7元涨到现在的0.97元。而熔盛重工的可转债的转股价格为1.07元每股。也就是说,只要重组大体成功,熔盛重工的可转债持有人就可以顺利转股,张志熔的私人担保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张志熔个人没有贷款的问题后,自然原先的金融机构就很乐意提供贷款了,一切似乎都水到渠成。

再看下恒盛地产的资产情况。
用最简单的办法衡量下恒盛地产资产和负债情况。
目前公司的所有负债为374亿元人民币。
公司在上海的土地储备就有168万平方米,徐汇区、普陀区这些上海核心地段的土地储备面积超过90万平米,最保守的估计这些土地总价值超过450亿元。
除开上海,公司还在长江三角洲拥有750万平米的土地,按1000元的土地价值计算,价值75亿元。在北京和天津拥有389万平米的土地,最保守的估计也超过70亿元。
公司在东北还有些土地资产170万平米,但是开发不顺利,就权当账面价值5折计算吧,也有8亿元。
这些土地的估值总和超过了600亿元。
公司还有100亿元的投资物业,按账面价值5折计算,也有50亿元。
我只非常保守的计算了公司的储备土地的价值和投资物业,没有考虑公司所有的在建工程和待售物业。
这些资产合计超过650亿元。

按照这种最保守的方法估计出来的净资产为276亿元人民币,对应的股价超过4.5港元。而公司目前的市场价值只有80亿港元,对应1.03元的股价。

当然,公司还有卷入腐败丑闻的风险。考虑到佳兆业带来的连锁反应,我相信政府应该不会再采用那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了。即使佳兆业经历这么多故事,老板也已经重新上位了,恒盛地产面对反腐的压力应该会好很多。

如果我是张志熔,能1.6-1.7元左右私有化公司,确实是一桩不错的买卖。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估计好事即将上演。熔盛重工的重组喜讯已经传来,等到股价站稳1.1元以上,差不多张志熔就该出手恒盛地产了。

即使没有私有化失败,按照现在的股价,下降的空间也非常有限,属于潜在回报很高,而风险极其有限的机会。

以上是我个人判断,并持有一些仓位,也欢迎诸位拍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663

【悬疑】港股私有化之局中局——“数人头”案 首募钱厚-Tcoins

http://xueqiu.com/8301293543/42492855
导读
: 老千股”、“私有化”以及“炒新”称得上港股投资的三大雷区,市道好时高价再融资,市道差时低价私有化,私有化的各种故事也是港股投资者茶余饭后的谈资。 哪里有江湖,哪里就有传说,港股江湖中流传的各种关于私有化的故事,其中也不乏疑案和悬案,比如当年阿里巴巴的私有化,比如盈讯科技的“种票”事件。今天 小编就扒一扒香港私有化的故事,其中“数人头”案最有看点,其中荣辱与心酸,也只有局中人才能体会。
港股私有化也算是港股上市公司体面的一种退市渠道,然而并不是所有私有化的上市公司都是烂公司,对于优秀的公司来说,私有化仍是一种资本运作的手段,比如当初的阿里巴巴。
港股市场上每年都有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准备私有化,对于初入港市的投资者来说,了解“私有化”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何为私有化

所 谓上市公司“私有化”,意思是将公司的股份全部卖给同一投资者或大股东后,从而使上市公司转为私人公司。简单而言,即大股东悉数收购小股东所有股份,而大 股东便可完全操控公司,届时,公司会取消上市地位,大股东就可以对公司行使完全的权力,不需要公开公司的行政策略,发展计划,亦不用开股东大会给小股东同 意,大股东亦有权动用公司任何资产,包括资产变卖。

为何私有化

1、股价低迷交投清淡
上市公司私有化的一个普遍的原因都是公司价值被严重估低,交投清淡无法有效融资时,往往选择在回购成本较低时退市。

2、母公司资源整合
私有化要约一般是母公司发起的,而如果母公司有着较好的平台希望独立运作,目前已经上市的公司,让其更好地发展,同时节约成本,母公司就有可能发起私有化上市公司的提案,港股上市公司新世界中国和长城科技就是这样的案例。

新世界发展于去年3月15日提出私有化子公司新世界中国,公告显示,新世界中国未来有庞大的资金需求,但其股份的流通量低,且在联交所的成交价较新世界中国每股资产净值存在大幅折让,上市平台通过于公开股市筹集资金的能力有限。

新世界发展认为,公开股本市场未能向新世界中国提供稳定资金来源,并相信私有化后,新世界中国可通过新世界发展雄厚的财务实力,为较大型物业发展项目提供资金。

与新世界发展类似,长城科技私有化原因也是母公司资源整合。长城科技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由国务院国资委控股)旗下的高科技企业,目前核心业务主要涵盖计算机核心零部件、计算机整机制造等领域。被母公司私有化收购后,长城科技将从H股退市。

国务院国资委曾要求央企深入推进改革,加大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力度,缩短企业链条以及提高决策与资源配置效率。中国电子认为,H股收购建议及合并将有利于中国电子及其附属公司简化结构、提高管理效率。

3、大股东转卖上市公司
如果有企业想收购上市公司或大股东想变卖上公司,为了保证资产的完整性,港股上市公司也会选择私有化退市。

4 月9日,在港上市不满三年的美即控股宣布退市,并正式成为全球化妆品巨头欧莱雅旗下一员,欧莱雅此次收购美即花费65.38亿港元。美即于2010年在香 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上市当年销售额6.31亿港元。业内人士认为,美即被收购是意料中事,日化企业中,没有一个单一性公司能够生存,美即只经营面膜,产品 构成无法多样化。

去年12月,恒盛地产创办人兼大股东张志熔按每股1.8元价格向持有24.78亿股的恒盛地产小股东以协议安排形式私有化。但今年1月,恒盛地产的私有化议案未能通过。分析人士称,张志熔私有化收购恒盛地产或是为了趁股价较低时全盘拿下再择机整体出售。

私有化的条件

港交所的私有化条件相当有意思,除了满足港交所定制的硬性要求外,还需要满足上市公司注册地的法律法规,比如开曼群岛的“数人头”条款。而很多上市公司的注册地都不在香港,因此也引发了一些很有趣的故事。
先扒一扒港交所对于上市公司私有化的硬性要求:
•出席会议的独立股东所持表决权的75%或以上同意
•就该决议所投的反对票不超过全部独立股东(包括未出席会议者)所持表决权的10%;
•对于未接受要约的独立股东所持股份,收购人有权行使并正在行使强制性收购(compulsory acquisition)的权利。

何谓“数人头”?

然后回过头来看开曼的“数人头”条款:即需获得过半数出席的股东人数赞成。这种做法在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和南非也很常见。这种模式之所以比较受欢迎,是因其所需要的赞成股份的门槛较低,而且收购的过程可以更快。而通过传统的收购或直接从股东处购买股份,这种情况在香港需要获得至少90%投票股的股东支持。
举 个例子来说,一家上市公司只有一个大股东,股权占比99.9%,同时有2个小股东,股权占比0.1%,当大股东想要把公司私有化的时候,2个小股东不同 意,则大股东推动公司私有化的方案不会被通过,因为不符合“数人头”条款。恒盛地产和新世界发展这两家公司达大股东就栽在这条奇葩条款上。
“数人头”条款很好的保护了小股东的利益,但万事都有两面性,协议私有化门槛低,但是由于要经历“数人头”,更容易让人通过分割股份,获得更多的投票权,被人操纵,下面就有案例。

案例

1.电讯盈科(0008.HK): “数人头”游戏中作弊

香港在2012年前也有“数人头”的规定(现在被废除),因此当年电讯盈科私有化时,就面临着“数人头”的问题。

2008 年11月4日,盈科拓展(简称盈拓)、中国网通(现为新联通全资子公司)及电盈联合公告,宣布盈拓与网通以每股4.20港元的价格收购35.5亿股电盈股 票(约合52.42%的股份)。盈拓是李泽楷的新加坡控股公司,而网通则是电盈第二大股东,两者分别持有电盈22.54%和19.84%的股份。就是说, 李泽楷联合联通欲斥资154.9亿港元私有化电盈。

至于融资安排,李泽楷的打算是,先通过短期借贷或其他融资方式支付给小股东私有化的报价,私有化方案完成后,电盈将于20日内向盈拓及联通派发180多亿港元的现金特别股息。因此,有评论称,该交易有“空手套白狼”之嫌,盈拓及联通不费分文即可将电盈收入囊中。

这已经是李泽楷第三次尝试私有化电盈,前两次均无功而返。很多观点认为,此次联通的加入会使资本运作变得可行。不过,收购价格却受到外界普遍质疑。经过一个多月试探后,李泽楷宣布提价,由原来的每股4.20港元增至4.50港元。

引发私有化电盈争论的核心是所谓“种票事件”(即指在相关公司股东集体投票前,知情人提前布局入股,以影响该公司最终决策的一种行为)。令李泽楷意想不到的是,恰恰在电盈股东大会之前,“种票事件”东窗事发。        
                     
2009年1月30日,香港独立股评人David Webb向香港廉政公署及香港证监会举报,1月中旬曾收到一份匿名信,数百名富通保险(亚洲)有限公司(简称富通保险)的经纪,每人收受一手(1000股)电盈股票,作为在股东大会上投私有化赞成票的回报。

香 港媒体报道称,David  Webb调查发现,仅在1月21日,至少有30人登记成为电盈股东,每人均只持有一手股份,其中20位股东名字与富通保险经纪在香港保险业联会的登记姓名 相同。此事引起轩然大波,更激发了原本就抱反对意见的小股东们的集体愤怒。最后,电讯盈科退市方案被撤销。

2.新世界发展(0017.HK):小股东疑被利用,“数人头”又增悬案

2014年3月,新世界(注册地为开曼)发布公告称,拟以每股6 .8元私有化新中,新世界供股集资140亿元,当中部分资金用以私有化新中。

据 公告显示,该注销价较新中于2013年12月31日的每股未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6 .68港元溢价约1  .8%,并较新中于最后交易日根据联交所所报收市价约5 .14港元溢价约32  .3%。不过,有业界人士分析称,表面上小股东看似利润丰厚,但假若与新中去年经调整资产净值10 .07港元比较,私有化价格实际上折让32.5%。

事实上,新世界考虑私有化新中,被业界认为是新中的低迷股价等因素可能影响新世界。在私有化公告中亦披露,由于新世界中国股份的流通量低及在联交所的成交价较每股新世界中国股份资产净值大幅折让,公开股本市场并未向新世界中国提供稳定资金来源。

针 对私有化的发展,该公告称,新世界中国就其未来发展将会有庞大资金需求。在无须遵守以独立公开上市公司形式来营运而涉及的有关规定的情况下,新世界中国得 以利用新世界发展雄厚的财务实力,包括新世界发展以更具竞争力的融资条款筹集银行贷款的能力,为较大型物业发展项目提供资金。成为新世界发展的非上市全资 附属公司后,将可取得新世界发展提供的集团内部融资。

不过,6月17日该议案遭遇否决。新世界的股东会表决时,虽然反对票多达三成,仍以69%赞成票通过私有化议案。但新中股东会上,虽然以股份数目计算,获99%票数支持私有化,但于由于“数人头”时,有66%人反对议案,最终令私有化方案被否决。

新中私有化失败了,但是其在金融圈则引发了一桩谜案,很多人对这群小股东十分好奇,这一群小投资者,背后有无操纵者。

这部分小股东的身份的确可疑,新世界中国的股东名册显示,至少有超50名股东是透过公司持有新中小股股东,重复使用八个相同登记地址,当中五个疑造假,散布在九龙工厦不存在的楼层、大埔山上,以及屯门空地。因此,“数人头”案又多了一桩悬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717

中美光伏公司市值差異大 晶澳私有化或為回A股鋪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9204.html

中美光伏公司市值差異大 晶澳私有化或為回A股鋪路

第一財經日報 王佑 2015-06-08 06:00:00

今年4月底,一家中概股公司的董事長曾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現在很多在美上市的能源公司被中美投資者幾乎拋棄了,反觀中國A股市場,待遇天差地別。“這勢必會導致在美上市的企業退市並回流。”

今年4月底,一家中概股公司的董事長曾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現在很多在美上市的能源公司被中美投資者幾乎拋棄了,反觀中國A股市場,待遇天差地別。“這勢必會導致在美上市的企業退市並回流。”

而不久前,光伏企業——晶澳太陽能控股公司(JASO.NASDAQ,下稱“晶澳”)主席兼CEO靳保芳提出了私有化意向,斥資額約在4.14億美元。

盡管晶澳並未公布退市後的規劃,但多位分析人士稱,其有望殺入A股。

市值差距

據靳保芳提出的要約,他本人及其控制的英屬維珍群島公司晶龍集團公司,將以每股9.69美元的出價收購其余股份。《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發現,他本人在晶澳的持股數約在15.63%,因此按照上述數據預計,靳保芳可能斥資4.14億美元回購,晶澳或將從美股退市。

2014財年,該公司的實際營收為113億元,運營利潤6.625億元,凈利潤4.46億元,一改2013年虧損4.265億元的局面。此外,當年該公司的毛利率為15.6%,總出貨量高達3.1G瓦。上述出貨量,相當於2014年中國光伏裝機量的近三分之一。

與諸多A股光伏公司不同,晶澳的全球化特性明顯。

去年年報顯示,目前其擁有多個生產基地。其中,電池線主要設在河北、江蘇;電池組件放在了上海奉賢、安徽合肥及河北,矽片則集中於江蘇連雲港、河北等地,2015年馬來西亞工廠電池片將有400兆瓦的擴產,南非有150兆瓦的電池組件項目,因此其電池總量將達到3900兆瓦的規模,而電池組件和矽片分別為3650兆瓦、1000兆瓦的規模。

該公司用了2年的時間做了整體戰略調整,從一家電池占比較高的公司,逐步過渡到電池組件占比較大。如在去年,組件和電池占收入比重分別是82.3%和16.1%,而在2012年,分別是60.2%和35.1%。

2012年、2013年,晶澳來自中國市場的收入約有30.87億元和30億元,2014年增長至37.42億元;而去年,隨著日本和其他地區收入的提升(如日本由2012年的4.36億元增至38.53億元),使得其全年總收入大增。

即便有較強的海外布局及運營能力,收入及利潤也領跑行業,但靳保芳對於其在美國的市值及股價表現,未必滿意。不僅如此,它和其他中概股的市值,被A股的中小規模公司甩出幾十條街。因此多方判斷,晶澳此次私有化的背後原因在於A股的強烈吸引力。

去年,業績突出的幾家太陽能美股企業為阿特斯(CSIQ.NASDAQ)、天合光能(TSL.NYSE)和晶澳,前兩家公司的收入分別為29.61億美元(約183.68億人民幣)和22.86億美元(約141.84億人民幣)。

A股組件公司中,*ST海潤(600401.SH)的去年收入約50億元、航天機電(600151.SH)和億晶光電(600537.SH)去年則有38億元和32.5億元人民幣的營收。A股企業不如美國公司收入高。

而在6月6日的私有化消息刺激下,股價大漲後的晶澳市值也不過為4.58億美元(約28.41億人民幣),同日的阿特斯、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市值分別為18.3億美元(約113.52億人民幣)、9.55億美元(約59.24億人民幣)、9.19億美元(約57.01億人民幣)。

6月5日,*ST海潤、航天機電和億晶光電的市值則為224億元、192億元和155億元。用阿特斯對應海潤來看,前者的收入相當於後者的3.6倍,但市值僅為後者的二分之一。

其他的A股企業中,還有闖過300億元市值大關的,這些例子包括:隆基股份(601012.SH,354億元)、陽光電源(300274.SZ,315億元)等。

多位行業分析師對本報記者表示,去年以來,受到國內光伏政策的鼓勵、國家電網及其他相關部門的配合、光伏電價補貼到位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再加上A股市場的全面回暖,國內上市的光伏企業市值都有大幅增加。以億晶光電為例,1年來其股價從10.25元漲至26.42元。而隆基股份更為突出,2014年4月中旬其股價約14元,用了12個月就沖高至70元,同比上揚了4倍之多。但回看美股市場,阿特斯在1年內的股價漲幅僅為38%。晶澳和天合光能、晶科等也並不理想。

私有化正當其時?

或許當下是晶澳實現私有化並回歸A股的恰當時機。

首先,晶澳股價並不高,有利於其將84%左右的在外股份以較低成本拿下。

其次,目前A股市場的估值明顯高於海外。一位中概股光伏企業的管理層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海外光伏企業的市盈率在10倍左右,而國內部分光伏企業的市盈率有的被炒到了上百倍。“假設參考隆基股份,2015年和2016年其市盈率估計在60倍和40倍左右,也要比美國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高。”

另有光伏企業人士分析,如果晶澳回歸A股還要面對一些風險,其中就包括“回A”時間點。

比如它在2015年退市、2017年“回A”,這期間的估值是否如退市所預料的那樣,算是一個考驗。不過前述中概股管理層則認為,不可否認目前A股市場確實很瘋狂,不少新能源企業的股價已被捧上天,但晶澳等一眾美國公司治理較好、綠色特性及企業本身成長性等特點,使得它們的估值應不會低於美國市場,“估值比海外高,是大概率事件。”

他也表示,相信晶澳對於“回A”也做了相當多的考量,包括近幾年的融資如何解決、估值是否會得到提升等。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379

邁瑞醫療開啟私有化進程 中概股忙“回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8819.html

邁瑞醫療開啟私有化進程 中概股忙“回家”

一財網 王悅 2015-06-05 14:07:00

6月4日,邁瑞的三位管理層向董事會提交了一份無約束力建議書,三人將以30美元的價格從其他股東手中收購公司的所有流通股份,該價格比公司6月3日的收盤價高出9.2%。

曾經不被美國投資者認可的中概股正紛紛回潮,分眾傳媒借殼宏達新材回歸A股市場近日棋子落定,作價457億元人民幣,增值超過7倍。而包括藥明康德、邁瑞醫療、三生制藥在內的諸多醫藥類中概股也於近日開啟了私有化進程。

6月4日,在紐交所上市的邁瑞醫療(MR.NYSE)股價大漲10.92%至30.47美元,創2012年8月以來最大漲幅。交易量更是暴漲至650萬股,是過去三個月日均交易量的9倍還多。

據外媒報道,暴漲起因是因為資本市場盛傳這家中國的民營醫療器械公司將有可能被私有化,而更引人關註的是傳言可能收購邁瑞的私募公司中包括中信集團。

據悉,邁瑞的三位管理層當天向董事會提交了一份無約束力建議書,三人將以30美元的價格從其他股東手中收購公司的所有流通股份,該價格比公司6月3日的收盤價高出9.2%。

估值偏低是這些中概股回歸的主因。目前,邁瑞醫療市值35.90億美元,折合約223億人民幣,而在A股市場,魚躍醫療市值343.39億人民幣,估值多出其三分之一。

根據邁瑞醫療2015年3月9日公布的財報,2014年該公司的凈收入為13億美元,比2014年同比增長9.0%。其中,在中國的銷售額大約占公司總收入的一半略低,為6.067億美元,同比增長10.1%。而海外市場的銷售額增長了8.0%,是7.161億美元。

除此之外,面對需求和市場正在迅猛增加的國內醫療器械市場,回潮有助於這些企業拿到更多的市場份額。

邁瑞醫療首席投資官李文楣此前表示:“中國政府最近出臺了鼓勵醫院優先購買國產品牌產品的政策,雖然這個政策切實成為商業機會需要時間,但從長遠來看,我們認為我們將是這一政策的受益者。”

在國內,邁瑞的主要客戶是中等規模的縣級醫院。事實上,新醫改給基層醫院的醫療服務帶來的政策優惠,以及國產醫療器械品牌的支持力度讓基層醫療器械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三大進口醫療器械巨頭GE、西門子、飛利浦均已布局。據悉,目前GE已經推出專門面向基層的醫療器械產品,並將在中國市場醫療器械產品的中高端和基層產品銷售比例由8∶2調整至5∶5。此前,飛利浦推出面向基層市場的“蒲公英工程”,涉及產品開發、銷售模式調整,以及額度500萬元的“零利率”融資方案。西門子則更早推出了面向經濟型產品的S.M.A.R.T戰略,對醫療業務做了劃分——40%立足於基礎醫療,60%面向中高端。

另一方面,包括聯影、邁瑞、魚躍醫療在內的額國產品牌也不甘示弱,嘗試通過技術升級以及創新方式擺脫傳統國產醫療器械產品“低質低價”的帽子。

“從2008年剛進入中國市場時的第一個產品開發項目起步,近年來我們的訂單量成本的增加,中國本土醫療企業對自主研發和創新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提供醫療器械產品研發設計服務的英國產品化機構IDC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戴一非對記者。

“在整個醫療器械市場,目前國產醫療器械與進口醫療器械最主要是在用戶體驗和安全性能上有所差距。中國的企業對成本控制格外有要求,但我們現在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產品設計、創新上的投入正在增加。”戴一非補充。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410

如家為何被“私有化” ?股價、市值被低估是根本原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609.html

如家為何被“私有化” ?股價、市值被低估是根本原因

一財網 樂琰 2015-06-12 16:56:00

如家的確在中國市場發展得不錯,但是如家的酒店項目基本都在中國,其實海外投資者並不十分了解中國市場的情況,而且由於中國市場發展迅速,有些模式和策略非常符合中國市場但是卻並不能完全被海外投資者理解,這也就造成了如家在美股市場的股價和市值被低估了。

6月12日早晨,一則爆炸性新聞把酒店業人都震醒了—— 如家酒店集團 (下稱"如家",NASDAQ: HMIN)宣布,該公司董事會於2015年6月11日收到了由首旅酒店集團、寶利投資(首旅集團子公司)、攜程網、沈南鵬(創始人、聯席董事長)、梁建章(創始人、董事、攜程網的主席兼CEO)、孫堅(CEO、董事)(上述六個機構與個人以下統稱為“買方集團”)聯合署名的收購並私有化的非約束性提議函。

這是繼7天之後又一家擬從美股市場私有化的大型本土經濟型酒店企業。有知情者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首旅酒店是發動此番私有化收購要約的動因,由於涉及溢價收購,因此其他股東也很滿意。而根本原因與7天退市一致——認為自身股價、市值被低估,投資人並不十分滿意,因此不如私有化。

溢價私有化計劃

“買方集團”聯合署名的收購並私有化的非約束性提議涉及的私有化交易將針對除以上買方集團所擁有的股票以外的全部流通股票。其中每股美國存托股票(ADS)以32.81美元的價格進行收購,該價格是以如家股票在過去20個交易日的平均價的基礎上,加上20%的溢價。

目前,該買方集團合計擁有如家約35%的股份。所有買方集團人員在此交易中的意願為續持並獲得全部如家酒店集團股票。

根據上述意向書,買方計劃使用如家公司的債務/權益資本和股權轉換投資等綜合方式來資助此次交易的應付報酬。目前,如家董事會已經組建了一個由三名獨立無利害關系的董事組成的特別委員會,此特別委員會計劃雇用一些法律和金融顧問來幫助評估此次交易。

與此同時,如家董事會提醒投資者稱,該公司剛剛才收到買方的非約束性協議書,目前還未就此次提議中的交易作出任何決定。現在如家董事會還無法確保最終會達成任何正式的協議,也無法確保會執行任何協議,更無法確定此次交易或其它任何形式的交易會獲得批準和最終完成。

如家董事會還提醒稱,除非相關的法律規定,該公司並不承擔任何發布此次交易或其它形式交易相關的更新消息之義務。

據悉,如家作為本土經濟型酒店大佬,其這幾年已開始做多元化擴展和發展。除了如家這個標準經濟型酒店品牌之外,還增加了高端定位的和頤,莫泰也翻牌整合,最近期還推出了中端酒店新品牌“如家精選酒店”。

如家首席執行官孫堅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如家看到了中檔酒店市場的潛力,但經濟型酒店企業要尋找新的盈利點最關鍵的是要創造一個新模式,比如今後的擴張不會是簡單的自己一家一家去開店,而是要有合作夥伴。“傳統意義上的加盟當然可以,比如我們新開店中85%為加盟店,但我們還有自己新模式——‘家盟’平臺,我們要用這個新平臺聚集市場上閑散的中小型酒店以整合資源,我們有約2500家酒店的完整工程、預訂、人員培訓、產品展示等能力,而眾多閑散中小型酒店就缺乏這些能力,可是中小酒店有自己的特色,這是如家缺乏的,如家和這些中小酒店可通過‘家盟’平臺來共同發展。”孫堅表示。

緣何謀劃退市?

9年前,如家赴美上市,成為中國酒店業納斯達克第一股,如家這幾年以每年數百家新店的速度擴張,應該說一直穩坐本土經濟型酒店企業第一名位置,緣何突然會做出私有化的計劃呢?

“這顯示出如家創始股東和大股東對中國市場、民族品牌的信心、期待和共識。在當前的國際國內商業環境下,這應該是如家酒店集團戰略轉型發展的良好契機。”孫堅表示:“從收購並私有化意向至其完成將會需要一定的持續時間。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此過程得以達成,如家現有的管理架構及人員都將保持穩定並良好的發展。”

有知情者透露,此番提出私有化要約的買方都是如家原本的股東團隊成員,因此可見是董事會考慮之後的決定。

“說到底,還是覺得如家的股價和市值在美股市場被低估了。如家的確在中國市場發展得不錯,但是如家的酒店項目基本都在中國,其實海外投資者並不十分了解中國市場的情況,而且由於中國市場發展迅速,有些模式和策略非常符合中國市場但是卻並不能完全被海外投資者理解,這也就造成了如家在美股市場的股價和市值被低估了,既然被低估了,那還不如退市,這樣對於如家而言是最有利的。”上述知情者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另有一位知情者進一步透露,此番私有化計劃中有個關鍵的推動者是首旅酒店,首旅酒店停牌至今就與發動此番私有化收購要約有關,由於涉及溢價收購,因此其他股東也很滿意。

如家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的財報顯示,截至2015年3月31日,如家今年第一季度總收入約為人民幣14.7億元,在公司之前給出的預測範圍之內。第一季度調整後的歸於股東的凈利潤約為人民幣196萬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2015年第一季度 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約為人民幣1.77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調整後的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約為人民幣2.17億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並非本土經濟型酒店企業第一次提出從美國股市退市的計劃,此前7天已經從美股退市,並重組為鉑濤酒店集團。而7天當年退市的理由與如家如出一轍——其認為自身股價和市值被低估,那麽不如私有化。

至於如家一旦未來私有化成功後,將如何發展,如家方面表示並未有具體說法,而且目前私有化要約只是剛剛提出,之後還有一個過程。

“如家的股價高時達到過40多美元,但低的時候只有20多美元,我們可以理解因為股價和市值被低估,所以業者采取退市以讓投資者獲得更加滿意的回報的做法。畢竟投資人要看的是財務數字,一切都是趨利的,其實上市也好、私有化也好,一切都是手段,利益訴求是根本。但值得註意的是,退市之後的運作,隨著這幾年物業成本的逐年增加,經濟型酒店通過外部融資的方式擴張難度加大,我記得有一年,如家、漢庭和7天三大公司的凈利潤總額同比降低了1億元,這都是入住率和房價雙雙下滑所致,所以如家更應該關註的是私有化之後的實質發展。”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分析。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2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