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影視行業出現“語言空轉”現象 範疇術語華而不實被詬病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03/1100995.html

原標題:看不懂的“新詞奇象”讓影視出現“語言空轉”

“亂拳打死老師傅”幾乎成了影視圈的碎碎念。事出有因。3天不更新業界新聞,許就錯過了“新詞”發布,甚至產生閱讀障礙。

圈內最新潮的發言是這樣的:“九千歲極難取悅。他們看得透融梗、撞梗,戳得穿摳像、倒模。但只要九千歲站定CP,那些IP就有屠榜可能。”嚴格說來,這段話對漢語的使用極不規範,讓閱讀者如墜雲里霧里。偏偏,這樣的“新詞奇象”在近來的影視圈愈演愈盛,幾乎已是“行家必背 (備)”。

蔚為壯觀的“新詞奇象”里,有些是新業態使然。而另有些被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申小龍視為“語言空轉”的表征。“當創作者沒有真實感悟但又想遮掩空洞時,語言就開始空轉了。”面對此類外表時髦的“新詞”,他提醒道,“任何樸實的言說者,無論專攻何種術業,都需要與流行但華而不實的範疇術語,保持審慎的距離。”

“日日新”不是流於表面的塗脂抹粉

不可否認,隨著互聯網時代開啟,影視確乎一個“茍日新,日日新”的行業,也的確催生了新現象、新詞匯。

但許多時候,一些所謂新詞並非技術叠代的伴生物。最熱火朝天的例子莫過於“IP”一說。追溯“IP”的發跡史,它本棲身於互聯網,後面常與“地址”相連。但自從“IP”中關於知識產權的一部分意思被發掘,這兩個英文字母搖身成了影視圈的高頻詞,不僅統領所有的網絡小說,還大包大攬地指代一切可供改編的原作,出版物、繪畫、音樂、甚至一個概念符號都被納入其中。可瞧瞧那些“IP”的擁護者所言,“《西遊記》 是最大的IP,張藝謀的 《大紅燈籠高高掛》 《紅高粱》 都是IP電影”,恰恰證明,影視人口中的“IP”不是新物種,它在內涵上也並不大於“可改編的原作”。

在申小龍看來,當人們偏愛某些徒有其表的“新詞”時,“語言空轉”就發生了。其內因不外乎三種———從業者沒真正弄懂一種想法,而又想把這種想法表達出來;創作者沒什麽真實感悟,但又想在語言形式上遮掩自己的空洞;理論研究者出於懶惰或媚雅的心態,只顧操弄時髦的概念術語,而罔顧這些詞對於事實的理解究竟有什麽價值。

在影視圈,還有不少“新詞”都能在經典的話語體系里找到原身:“人設”是角色形象設定,“CP”指人物關系配對,“IP買手”“劇本醫生”幹的就是文學策劃和編輯的活。去除塗脂抹粉的功效,這些詞的意思未變,它們所“服務”的影視創作的基本法則也一以貫之。

有專家認為,所有的文藝創作,內容始終是黃金屬性,不然400多年前莎士比亞的劇作打動不了幾個世紀的人。“新詞”只見一時美貌,內涵才能砥礪恒久時光。

囂張的詞語面具背後,藏著“忽悠”的高音喇叭

既是空洞無意義的,“新詞”憑何泛濫? 申小龍從學者的角度分析,“語言空轉”一定程度上折射浮躁的心態,“在囂張的詞語面具下,真實的自我遁形了”。好比“九千歲”,令人咋舌的比喻本體其實是90後和00後的並稱,它完全是由個別盲目迎合年輕人的從業者所炮制的低姿態。當委身資本的人習慣性虛張聲勢,“九千歲”和“霸屏”“炸裂”“屠榜”等詞,多多少少都有虎皮大旗的影子。

編劇余飛站在從業者的立場談得更鞭辟入里:“來路可疑的詞語面具背後,其實藏著一只高音喇叭,最終目的不過是忽悠業內,搞暈觀眾,掩蓋真相。”

“融梗”“撞梗”,乍一看,容易讓人會錯意,以為是“融會貫通”或者“巧遇”的新提法。可揭開它們的老底,“梗”指代影視劇里的橋段,“融梗”是把已有的各家橋段拆裝整合的戲法,“撞梗”則寫著“你融我融大家融”之後相遇時的尷尬。直白點說,“融梗”就是抄襲的高階版本。“融梗”與抄襲如有區別的話,差異僅在於前者抄襲的手法更隱蔽。即將開庭審理的 《錦繡未央》 原作涉嫌抄襲一案中,寫作者秦簡(本名周靜) 可謂“融梗”的代表。已公開的證據顯示,周靜在全書294章中只有9章原創,其余285章至少融合了209本書的各種“梗”。她借來 《長歌天下》 的故事框架,整段複制 《香墨彎彎畫》 對於服飾的描寫,又把 《逆水寒》 《雍正王朝》 《瑯琊榜》 等廣為流傳的情節隨意嫁接到文中。周靜曾辯稱,“融梗”不同於抄襲,頂多算是借鑒。但明眼人都能看穿———從抄襲到借鑒再到“融梗”,詞語帶來的羞恥感在遞減,它們所掩護的抄襲手段卻在升級。

為什麽中國電視劇年產1.5萬集、電影一年上映超300部的成品隊列里,雷同絕不巧合,創新程度不足10%? 為什麽被註了水的大數據、鏈條化的“造假產業”風生水起? 風靡的“新詞奇象”或可解答———當誇誇其談的推廣功夫蓋過內容創作的筆耕不輟,當“語言空轉”為造假打著掩護,影視藝術的匠人匠心太難安放。

“新詞”背後

融梗:被美化的用詞,掩蓋不了的抄襲

早在2015年12月,網絡論壇上就有網友發帖指證某網絡小說作者為“融梗大王”。漸漸地,這一說法被不少涉嫌抄襲的人用作擋箭牌———是“融梗”不是抄。

但這改變不了事實,“融梗”從本質上就是更高明的抄襲,將其他作者的橋段,拆分整合融到 自 己的作品里。可以說,“融梗”是被美化的用詞,但掩蓋不了的,是寫作者背後惡意抄襲的行為。業內痛恨抄襲,更痛恨“融梗”,因為“融梗”比抄襲更難發現,也更難舉證。按這兩年始終致力於抄襲打假的編劇余飛所言,“融梗的作者能把原文改得一字不重,讓軟件沒法監測,但無論從人物關系架構還是戲劇沖突的設置,其實都是抄襲了原作”。

為了抵制“融梗”這樣的抄襲行為,網友自發制作並普及“調色盤”的概念。簡單說,“調色盤”是涉抄文章與原文進行比對的表格,制作者會用色條來標註出抄襲的相同點。

九千歲:一個詞盡顯對收視率的無底線迎合

今年的上海電視劇制播年會上,劇評人李星文援引某些行內人說法“現在得九千歲者得天下”,引起一陣嘩然。此處“九千歲”指代90後和00後的並稱。炮制出該詞的人認為,現在的影視行業,應該都看年輕人的臉色,應該以年輕人的喜好、品位來為他們定制作品。在這些人眼中,90後、00後是大IP的忠實擁躉,最喜愛的題材是玄幻、仙俠,最追捧的則是高顏值偶像明星。於是,“九千歲”的鼓吹者直接或間接推動過度娛樂、脫離現實、追捧明星等創作傾向。

但在同一個論壇上,導演郭靖宇回應道:“我從不知有九千歲,也不認為90後、00後就是淺薄的代名詞。千萬不要低估中國之少年。”在他看來,所謂“九千歲”只是某些人偽造的年輕人的審美,其背後是對收視率、點擊量的無底線迎合。

屠榜:虛張聲勢,為假數據提供溫床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網絡遊戲中,指戰勝了各個排行榜上的玩家。近兩年,“屠榜”屢屢出現,一來因為各類排行榜單數量泛濫,良莠不齊,為一些自吹自擂的“爆款”提供滋生的溫床;二來,因收視率、點擊率深陷造假漩渦,網上動輒出現“百億網播量”俱樂部,各類影視宣傳手段在互相攀比中節節升高,形容詞非頂級不能用。於是,“屠榜”“爆款”“劇王”成了爛大街的自賣自誇。

IP:一年半時間,從紅透半邊到人人慎言

在2014年之前,IP見諸新聞,多半指IP地址、網絡電視等。據公開信息,2013年底,奧飛動漫加快產業布局的消息中,第一次把IP當作知識產權寫入了企業公告。此後,樂視、華策、騰訊等影視或娛樂互動公司,先後將此概念運用到電影、電視、動畫、網絡小說、遊戲等產業領域。只是,2014年5月之前,IP影視的報道,多數出現在財經版面。

2014年6月的上海國際電影節,輪番登臺演說的影視公司負責人紛紛將“IP開發”當成最時興的概念。他們給IP下了這樣的定義:可改編,有粉絲基礎,有全產業開發的可能。從此一發不可收拾,IP成為影視從業者言必提及的熱詞。一家影視公司手握多少個IP、大IP、超級IP,幾乎成為衡量企業競爭力的一桿標尺。

但隨著電視熒屏迅速被網絡小說改編劇填滿,電影銀幕又接連被粉絲電影、綜藝電影等IP電影的變身占據,從2015年開始,逐漸有輿論提出反對意見。及至2016年,“IP開發過度將損害原創力”“天價IP標誌著行業的泡沫”“IP功利化是抄襲泛濫的根源”等聲音不斷湧現。當年下半年,《幻城》《青雲誌》等IP劇在收視與口碑兩端的失敗,更讓“IP藥效失靈”的說法不絕於耳。

只用了一年半時間,IP已從紅透半邊到人人慎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174

數據分析: 公款吃喝現象正在得到有效遏制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4566

5月10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五一端午期間第二周通報,曝光61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其中涉及違規公款吃喝問題5起,處理10人。從最近10次每周通報數據看,2016年中秋國慶四周通報中涉及違規公款吃喝問題分別為9起、9起、8起、7起,2017年元旦春節四周通報的數據分別為4起、5起、3起、5起,2017年五一端午期間前兩周通報的數據分別為3起、5起。分析這10周通報的737起問題,涉及違規公款吃喝的問題有58起,占通報總數的7%,總體呈下降趨勢。

違規公款吃喝是節日期間易發多發的問題,社會關註、群眾痛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圖)

違規公款吃喝是節日期間易發多發的問題,社會關註、群眾痛恨。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違規公款吃喝問題,特別是奢靡享樂大量嘚瑟到群眾眼皮底下的不正之風,從嚴查處、通報曝光。同時,堅持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推進,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推進,讓全黨全社會感受到了黨中央持之以恒糾正“四風”的堅定決心,在短期內實現了黨內正氣上升、社會風氣上揚。

據中央紀委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3月31日,全國共查處違規公款吃喝問題1.2萬多起,處理1.8萬多人,給予黨政紀處分近1.3萬人。其中八項規定實施以來至2013年底查處1134起,處理1206人;2014年查處873起,處理1462人;2015年查處4761起,處理6591人;2016年查處問題5229起,處理7964人。

數據的增長,一方面反映了四年多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違規公款吃喝問題力度不減、執紀更嚴;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公款吃喝問題存量大、增量降、總量升的交織局面。(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圖)

數據的增長,一方面反映了四年多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違規公款吃喝問題力度不減、執紀更嚴;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公款吃喝問題存量大、增量降、總量升的交織局面。

財政部公布的中央財政預算數據表明,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中央本級公務接待費分別為12.09億元、9.2億元、5.42億元、4.19億元,連續四年遞減,降幅高達65%。

“一升一降”兩個數據,讓廣大群眾切實感受到了整治公款吃喝的力度與成效。(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圖)

“一升一降”兩個數據,讓廣大群眾切實感受到了整治公款吃喝的力度與成效。“一升”,意味著懲治的節奏不變、力度不減,震懾作用持續發揮;“一降”,意味著查處的成效逐漸顯現,公務接待費用連續四年遞減,公款吃喝現象正在得到有效遏制。

前幾年,違規公款吃喝由明轉暗,花樣翻新,少數領導幹部把中央禁令當“耳旁風”,有的還費盡心思、想盡歪招,試圖逃避監督。

吉林省原副省長谷春立半年時間接受公款宴請次數達三四十次之多……

中石化原總經理王天普公款宴請同學,喝了8瓶茅臺酒、7瓶紅酒,一頓飯就消費了4萬多元……

天津市醫藥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建津,把年份茅臺酒裝進礦泉水瓶,吃一米長的鱷魚尾……

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里這些公款吃喝、鋪張浪費的鏡頭十分打眼,由此衍生、引發或隱藏的腐敗問題更為公眾所痛恨。

回應社會關切,中央紀委每年都采取新招數。

2013年,中央紀委二次全會要求,嚴肅整治公款大吃大喝行為,落實公務接待有關規定,嚴禁以各種名義用公款互相宴請和安排高消費娛樂活動。

2014年,中央紀委三次全會要求,堅決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規範並嚴格執行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

2015年,中央紀委五次全會要求,“緊盯‘四風’的新形式、新動向,警惕穿上隱身衣的享樂主義、奢靡之風”。

2016年,中央紀委六次全會提出,“密切註意不正之風的新動向、新表現,查找隱形變異的‘四風’”。

2017年,中央紀委七次全會強調,“密切關註新動向,不斷采取新招數,堅決防止不正之風反彈回潮”。

從最初處理公款聚餐的組織者,到“違規吃喝一人出問題,其他人一律要向組織說清楚”,再到不分“主角”還是“配角”、不分普通幹部還是領導幹部,參與違規公款吃喝的人員都要受到追究處理。抓早抓小,動輒則咎,越往後執紀越嚴、處理越重。

天下之勢,以漸而成。從通報情況和數據分析看,公款吃喝現象正在得到有效遏制,但鞏固壓倒性態勢,須臾不可放松,必須以滴水穿石、鍥而不舍的勁頭,馳而不息,久久為功,把糾正“四風”往深里抓、實里做,堅決防止不正之風反彈回潮,交上作風建設合格答卷。

(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024

眾泰成長的非典型現象:先要里子 後要面子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6-02/1113001.html

_____2017-06-02___91102.thumb_head

5月31日晚,眾泰汽車為新車眾泰T700上市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中國風發布會,濃墨重彩的背景色調與現代豪華的T700相得益彰,上千人的經銷商、媒體、意向購車者為這款超低價“中國豪華SUV”鼓掌。

眾泰T700盛大發布會對於習慣了眾泰“悄無聲息”上市新車的媒體們來說,確實有點不適應。近年來,大眾對於眾泰的印象就是“山寨名車”,消費者就等著眾泰給大家奉上便宜實惠的“保時捷、蘭博基尼”等等。在一路的嘲諷與謾罵中,眾泰由2011年銷量僅為9萬輛、處在生死邊緣的汽車企業,一躍攀升至2016年的33萬輛,同比增長高達50%。

筆者記得,早期眾泰汽車並沒有一味“山寨名車”,靠著購買國外淘汰生產線、靠生產低價的小型車一度也是混得風生水起,2009年年銷量就已經突破10萬輛。2010年是眾泰汽車品牌元年,實現了從SUV到家轎領域的跨越,但銷量卻開始走下坡路.直到2011年眾泰全年乘用車產銷量僅為9萬余臺,一舉跌到銷量排行榜第35名左右的位置,一場事關眾泰汽車生死的變革勢在必行。

彼時,不少汽車界人士紛紛提出,“十一五”是中國車企的資格賽,“十二五”是選拔賽,“十三五”將是淘汰賽。無疑,2011年的眾泰汽車在選拔賽階段處於劣勢,由於銷量不理想現金流也是捉襟見肘,企業處於風雨飄搖見,活下來才是第一位的。

所謂,窮則思變,變則通。2013年年底,前臉模仿大眾途銳、側面模仿奧迪Q5的眾泰T600上市成為“爆款”,一度占據眾泰汽車整體銷量半壁江山。嘗到“山寨”甜頭的眾泰汽車此後作品層出不窮,模仿途觀的大邁X5、模仿奧迪Q3的眾泰SR7、模仿保時捷Macan的眾泰SR9都在市場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也為其提供了近年來銷量跨越式增長的基礎。

簡單的“山寨”只能是自主車企第一階段“求生存”的無奈之舉,只會山寨沒有創新的車企終究會被市場無情的拋棄,雙環、力帆汽車等就是前車之鑒。眾泰汽車也深知這個道理,此次上市的眾泰T700沒有了以往那些低劣的模仿,原創的氣息多了不少。

筆者註意到,眾泰T700沒有如此前T600那樣徹頭徹尾的抄襲,更多是采用借鑒手法,將時下消費者所喜愛的多款車型的外觀、內飾糅合到一起,讓這些似曾相識的元素勾起消費者購買的欲望,相信這款車在市場上會有不錯的銷量成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57

數據戰爭:互聯網時代新現象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5158

菜鳥和順豐的“數據斷交”持續兩天後,在國家郵政局介入下告一段落,目前淘寶已恢複可以使用順豐的狀態。(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6月8日《南方周末》)

日前,一場商業戰爭爆發之後又迅速結束。中國最大的物流及供應鏈平臺菜鳥網絡和中國最大的快遞物流公司順豐打了一仗。順豐直接關閉對接菜鳥的數據接口服務,而菜鳥也不甘示弱,在淘寶、天貓的物流選項中取消了順豐。

撥開雙方口水戰的硝煙,仔細看雙方的官方聲明及大量內部信息,你會發現,這場商業戰的核心矛盾可能超越了簡單的商業利益,其核心是數據爭奪以及數據爭奪背後的信息安全焦慮。順豐指責菜鳥索要非淘寶系的數據,而菜鳥否認,菜鳥反過來指責順豐超出合理範圍調取淘寶系物流數據接口。總之,雙方都指責對方不配合維護數據安全,都聲稱對方試圖要騙自己的數據。

數據,數據!今天中國互聯網巨頭的發展已經處在世界前沿水平,而商業戰爭早就不再只是眼前的市場份額這些看得見的蛋糕,用戶數據成為核心爭奪要塞。數據是什麽,數據就是這個世界每個個人和每個市場主體的抽象本體。某種程度上,數據呈現了人類方方面面的真相。

順豐和菜鳥的戰爭就是數據爭奪戰。或許菜鳥想拿順豐的數據匹配,或許順豐想拿菜鳥的數據匹配,或許雙方都沒有覬覦之心,但隨著數據的戰略價值凸顯,誰都無法承擔其中的風險。無論是菜鳥還是順豐,他們都聲稱要保護用戶數據隱私,這不僅僅是一句公關說辭。

智能時代的矛盾顯露無遺。順豐和菜鳥的戰爭最後和勒索病毒給我們的警示一樣,那就是,到底誰是這個時代信息安全的真正守護者。美國安全局這樣的政府機構可信還是谷歌、臉書、亞馬遜這樣的巨頭可信?順豐可信還是菜鳥可信?

不只是巨頭掐架,關於數據安全的爭端已經到了法律層面。就在5月,全國第一例服務器提供商被訴侵權案判決。這起案子很有意思,一家遊戲公司的服務器由國內雲計算第一巨頭阿里雲提供,但是這個服務器被他人侵占涉嫌運營侵權遊戲。這家遊戲公司發現後向阿里雲申訴,要求阿里雲停止服務。矛盾出現了,阿里雲認為,作為雲服務提供商,他們無權審查用戶數據,也就無法停止服務;而遊戲公司認為,服務器提供商有義務刪除侵權遊戲數據。

到底哪一方的訴求是合理的?服務商是保護用戶數據隱私至上還是要伸出手進行幹涉以保護服務對象的知識產權?如果法律認為他們可以伸手,難道你不會害怕這些掌控無數數據的雲服務商們威脅到我們的隱私安全嗎?如果法律認為他們不能伸手,那些不懂數據技術的用戶受到侵犯又找誰投訴?

數據爭奪與數據安全已經成為智能時代的新問題,超越了商業層面,未來在社會層面和政治層面都可能產生新的倫理問題。

公正、權威、無利益關聯的第三方和仲裁機構,或許是這一矛盾的解決之道。人類不存在一個全知全能的仲裁一切的上帝,只能像過去每個新的時代來臨,社會大變革時那樣,用人類的智慧去探索能夠平衡並做出符合人類文明利益的決斷的權力機構。同時,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必須及時跟上。總之,一切應變亟須開始,智能時代變化太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393

春節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勿輕視 客運車輛超載現象仍存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12/1192297.html

0cfa18e7-5655-414f-8f9d-a54c776ac947.thumb_head

關註理由

春運是一年中公路客貨流量最集中、人員流動最頻繁的時期,也是道路交通事故的易發、高發期。平平安安回家過年,是每個家庭的心願。

2月10日13時40分許,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316省道楓林鎮路段,一輛載有11人的江西牌照面包車與一輛湖北牌照半掛貨車迎面相撞,導致面包車上10人死亡、1人受傷。

來自陽新縣公安局的消息稱,經初步調查確認,涉事面包車核載7人,事發時車上共有乘員11人,涉嫌超載。目前相關情況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春節將至,公路客運流量集中,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也隨之多發。

早在1月28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就發布安全預警稱,2018年春運期間,多重不利因素疊加,道路交通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超載讓乘客不安

春節前,人們或回家或旅遊,一些交通安全隱患隨之浮出水面。

張心是北京林業大學的一名學生,放寒假後不久,她便回到四川廣元老家。乘坐火車到廣元,張心還要換乘大巴才能到家。

“出城就不停拉客,大巴準載16人,最多的時候載客23人。”張心說。

張心給記者發來一張照片,內容是大巴車內的情形:狹窄的過道站滿了人,有拿著氣球的小孩,還有坐在小箱子上的老人,大家都緊貼著。

張心上車後就覺得很不安,司機一路都在招攬乘客,車子搖搖晃晃,超載之後很讓人擔心。

有類似經歷的不止張心一人。不久前,在貴陽上學的李琳與另外兩名朋友一起去昆明旅遊,在火車站門口搭乘出租車。

“我們3個女生在一群司機的圍堵環繞中被迫上了車,然後司機又接上一家三口。”李琳說,狹小的出租車上一共坐了6個人。“因為擔心安全實在不敢坐,最終我們3人借故下車,還被司機要求微信轉賬12元的起步價”。

自駕出行風險高

對於一些選擇自駕車出門的人來說,交通安全更不可忽視。

李可在浙江義烏開了一家淘寶店,從事計算機銷售。每年春節,他都會和父親一起開14個小時的車回廣東老家。因為擔心出發太遲會開夜車,視線不好不安全,今年2月6日早晨4點,他們就踏上了回家的路。

李可告訴記者,他曾經一個人開過,但實在太累,所以選擇和父親一起作伴,也更安全。

“如果是開長途,一般司機都會多停、多休息,畢竟大家都想著平平安安回家過年。”周圳在北京做生意,每年過年都會帶著妻子和一車年貨回老家安徽過年,今年是第四個年頭。

“交通安全比什麽都重要。”周圳反複對記者說。

關於自駕出行的安全問題,公安部交管局在此前發布的預警專門提及:自駕出行越來越多,容易發生交通事故。近5年春運期間,私用車輛肇事致死人數占總數的58%。

“黑車”半路拋客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除了常見的一些交通安全隱患之外,有的人在春節返鄉路上還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安全問題。

不久前,在揚州大學上學的王千從廈門旅遊後回到上海,一下飛機就趕往上海客運南站,她提前訂好了當天下午4點從上海到老家江蘇宿遷的車票。中午12時,她發現班車因大雪停運,於是到車站退票。

退完票,一名男子問王千去哪兒,他的車可以走,並稱“大雪封路,再不走就沒法走了”。

王千說,當時他們就在離售票窗口不遠的地方,而且對方穿著與車站工作人員差不多的衣服,於是跟隨那名男子來到車站旁的一個標有“票務代理處”的地方。

很快,就有人來收車票錢。對方稱,因大雪路況不佳,所以平時的120元票價要漲為150元。而且,他們是車站的附屬機構,還要交60元中介費。王千說,剛交完錢,對方又稱司機雨雪天加班費還需再收60元。“前後一共交了270元”。

一上車王千就意識到了不對勁,因為車上的旅客目的地根本不同,覆蓋了江蘇數個城市。

到揚中市時,司機要求王千下車。王千認為自己的終點站是宿遷,此處距離終點站還有將近300公里,自己沒有理由下車。

“幾番爭執後,司機說,‘雪太大,我們不走了,要麽你就在這兒等個十天半個月雪化了我再把你送回宿遷’。”王千無奈只能下車。

“我一個小姑娘,從來沒來過揚中市,根本不認識路,司機就這樣把我半路丟下,萬一出事怎麽辦?”王千說,事後,她撥打了有關部門的投訴電話。目前,司機已經向她道歉並賠償400元。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記者杜曉實習生劉潔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113

專家剖析中國高鐵實現技術趕超,有兩個有趣現象

中國的高鐵技術日漸在世界範圍內實現趕超甚至引領,成為中國的一張外交名片。

中國高鐵為什麽能夠實現技術趕超?

4月24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給記者提供的研究報告稱,中國高鐵成功的某些因果關系和具體的做法完全可以為其它行業所學習;產業政策既要考慮激勵,也要考慮到政策制定和實施主體能力的問題。

報告同時表示,“不能因為高鐵在目前的成功,就認為高鐵中所有方面都是好的。所以,改革是高鐵創新發展永恒的主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小企業與創新創業研究室主任賀俊說,中國高鐵案例中有兩個有趣的現象引起了學者們的普遍關註。一是在經濟學上看,中國高鐵的成功好像與西方經濟學所提倡的競爭有效、私有產權保護有效的基本理論相悖,中國高鐵在發展過程中貫穿著政府幹預,且企業主體大部分是國有企業,但卻取得了巨大的技術成功;二是通常越簡單的產品越容易進行技術改造和技術學習,但是高鐵技術複雜度非常高,高鐵8列編組的零部件數就有4萬多個,非重複零部件1.5萬個左右,它是一個大系統、甚至巨系統。中國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實現了技術的趕超和飛越,這是值得研究的。

中國工經聯智庫專家在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考察。攝影/章軻

賀俊說,動車組只是高鐵系統中的一小部分,高鐵系統還包括線路技術、高速動車組、接觸網、信號通信、運輸組織、運營維護、工程建設。但這里主要分析高鐵動車組,一般而言它包括九個核心的技術,即轉向架、制動系統、牽引變壓器、牽引變流器、牽引電機、牽引控制、動車組的總成、車體、網絡控制,這些都是高鐵的關鍵技術。

中國高鐵的整個技術發展大致經歷了技術模仿、正向設計和掌握自主知識產權三個階段,在12年間實現了從模仿到創新的“三步走”:

2007年,青島四方從以川崎重工為主的日本企業聯合體引進技術並合作生產時速200~250公里的CRH2A,就開始在滬杭線和滬寧線投入運營,在此之前我國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研究和試驗上;2010年,青島四方獨立研發設計制造的CRH380A在滬寧城際高鐵首次載客運營;

2016年,中國標準動車組首次載客運行,掌握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高速動車組的九大關鍵技術和十項配套技術的供應商實現國內企業主導設計制造。中國高鐵動車組在不到3年的時間完成了技術引進、消化與吸收,不到4年的時間形成了正向設計能力,又在大約4年的時間掌握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形成了獨特的技術能力。目前我國高鐵的核心技術能力在於系統集成,並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產業創新體系。

在高速動車組技術水平上,中國在產品序列上非常完整,基本上與法國、日本、德國三個高鐵強國都有對應的產品。

賀俊說,中國高鐵技術對世界具有極大的貢獻。首先,它終結了動力集中與動力分散的爭論,中國通過實際運營證明了動力集中是主導的技術路線。其次,我國提供了時速350公里運行經驗和數據,日本並沒有達到這麽高的時速,而積累數據正是優化高鐵設計非常重要的資源。最後,中國目前具有最強的系統集成技術。

賀俊分析了中國高鐵技術趕超的微觀激勵結構。他說,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使用自主創新的概念,這對於今後中國技術能力的提高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政治決心是中國高鐵技術實現趕超的微觀激勵結構的重要部分。

研究顯示,無論是原鐵道部還是現在的鐵總,其主要領導幾乎都是一線管理人員或技術專家出身。“這些人的技術能力都很強,所以對技術人員會起到更大的激勵作用。”賀俊說。

此外,“產業組織與企業創新的激勵”“治理機制改善、管理提升與企業創新激勵”等也是中國高鐵成功的重要因素。如四方公司,剛開始是三個整車廠里技術能力最差的,但其股份制改造特別快,能力提升也非常快,現在四方在三個整車廠里技術能力最強。

截至2017年底,全國擁有鐵路機車2.1萬臺。其中動車組2935標準組、23480輛。攝影/章軻

“很多人認為中國高鐵的成功是由於中國巨大的市場,但是這過於片面。中國高鐵自主創新的成功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在很多條件下成功的。”賀俊總結了主要有三個方面:

市場機會、技術機會與創新能力提升。雖然中國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在高速增長,但並非所有行業能夠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實現技術趕超。市場機會並不是技術發展的充分條件,技術機會才能夠引致高強度的技術學習。

商業化應用導向的自主創新。中國的重大科技項目往往是以產品和產品開發平臺的建設為目的,對於高鐵,原鐵道部堅持產品開發和產品開發平臺建設的應用導向。賀俊說,這種應用導向需要一定的組織基礎,首先是容錯,其次是糾錯。高鐵是典型的複雜產品系統,試驗(反複叠代)是產品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提高的重要機制,大大提高了用戶“糾錯”的能力。

賀俊說,中國高鐵的成功,還得益於中國式的合作型供應鏈。中國的行業技術能力提升所遵循的規律是:首先從國外集成商購買核心零部件,學習集成技術,然後再從國外集成商的供應商那里買產品和零部件,然後不斷進行替代,構建自己的供應鏈。目前,高鐵是國內極少數的能做到全行業的技術實現自主化的行業。

賀俊說,對於核心零部件的“突破”,中國高鐵采取的是“集體突圍”策略。對於核心零件突破的模式,主要有政府拉動型和主動突破型,正是這幾個條件,使得中國高鐵在核心零部件上實現了突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980

網誌促成千萬豪宅成交 罕見現象 靠代理勤力更新資料

1 : GS(14)@2010-10-27 23:05:5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596389
【本報訊】市民網上搵樓置業蔚然成風,地產代理透過網上發放物業資訊促成交易亦有增加趨勢。如馬灣珀麗灣剛錄得島上歷來最大宗二手成交,便是外籍銀行界人士透過代理網上個人網誌搜尋單位,終以 1500萬元買入 26座頂層連天台「特色戶」。業界指出,透過網上促成物業交易多以中小型單位為主,或以租務佔多,涉及千萬元豪宅買賣則較罕見。另有業者指,經該網頁促成交易的比例,每年都有雙位數增加。
記者:湯家明 朱連峰

樓價攀升,連帶較冷門的小島馬灣,本月亦頻錄逾千萬元成交。中原分行經理黎子華表示,剛易手的 5期 26座頂層連天台單位,面積 1766方呎,附設 668方呎露台及天台,成交價 1500萬元,呎價 8494元,為珀麗灣有紀錄以來最大銀碼二手成交,同時為「珀麗天際屋」首宗二手買賣。原業主 07年底以 1342萬元一手買入,賬面賺 158萬元,升值 12%。
上載單位相片吸引準買家
放大圖片

12345678910

據促成上述交易的中原地產高級營業員陳煜祺表示,該名買家為任職銀行界的外籍人士,原居於西環,經上網瀏覽代理網誌物色珀麗灣特色單位後,再透過電郵查詢,其後相約睇樓,參觀單位後一周拍板買入。他指出,與市區相比,馬灣交通較為不便,準買家透過網上搜尋心水單位,會傾向選擇附有相片單位,反而「叫價貴啲都無所謂」,故他亦盡量將放售單位相片上載至個人網誌,增加吸引力。
該類特色戶僅設 12伙,以附設天台及大型露台為賣點,發展商按買家需要於天台提供按摩池設備。該類單位尚餘 1伙一手貨,連全屋裝修意向呎價 1.1萬元。二手市場約 3個放盤,最平叫價每呎 1萬元。美聯營業經理姚潤琪指,本月珀麗灣暫錄得 3宗逾千萬元成交,上月僅得 1宗。
互聯網興起,科技資訊發達,代理將買賣個案及放售資訊上載網頁,以供市場參考已成趨勢。美聯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指,資訊流通性越來越高,代理上載大量樓盤於網頁內,成資訊平台,市民可隨時查詢圖則、價格等資訊,間接推動物業成交。雖然交易平台增加,惟相信網上置業未必能完全取代傳統實地睇樓的買樓方法。
業界料難取代實地睇樓

中原地產董事總經理陳永傑表示,隨着 iphone等智能手機興起,上網搵樓已成趨勢,相信亦會成為市民未來搵樓主要渠道之一,而經該行網頁促成交易的比例,每年都有雙位數增加,以今年為例,比例高達兩成,較去年上升逾一成。
美聯集團執行董事兼集團住宅部行政總裁陳坤興亦指出,市民現時只要有手機,就可睇樓及掌握市場最新動向,如造價等,相當方便,該行未來亦會因應市場需要,進一步加強這方面業務。
馬灣珀麗灣本月大額成交

• 1座高層 D室* 面積: 1496方呎 成交價: 1421萬元 呎價: 9499元
• 26座高層 D室 面積: 1766方呎 成交價: 1500萬元 呎價: 8494元
• 5座高層 C室 面積: 1546方呎 成交價: 1220萬元 呎價: 7891元
資料:中原
*為一手成交
2 : GS(14)@2010-10-27 23:06:12

善用科技
80後經紀靠網突圍
正當 80後嚷着置業難之際,對於從業地產經紀僅一年多的陳煜祺而言,或許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他去年中投身地產代理業,今年首 10個月營業額已達 130萬元,扣除與公司拆賬,個人收入已達約 30萬元,戰績絕不遜於資歷較深的地產經紀。
今年才 25歲的陳煜祺,原為製衣廠文員,因公司倒閉,去年 7月轉投地產代理業, 10月獲取牌照後,主力馬灣物業買賣。他指,「近年興上網,馬灣又少 walk-in客人」,因而憑對科技資訊的掌握,將獲委託的盤源上載網頁,增加交易機會。他直言促成交易中, 70%客路是透過集團網頁上的「代理個人筍盤 Blog」而來,當中包括剛促成的千萬元物業。
該個人網誌最多可上載 60個放盤,可租可賣,他透過不停更新網誌內容,以及盡量提供單位相片,瀏覽量有增無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13

石田宏树:未来将有“1台手机创业”现象

1 : GS(14)@2010-11-20 17:29:10

http://www.iceo.com.cn/tyzl/2010/1108/203464.shtml

未来将出现“1台智能手机创业”的现象。大型企业的竞争对手将从创业企业变成个人,个人不仅能够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还会形成一种产业

9月28日,在亚洲创新论坛(AIF)上,我与索尼公司前董事长出井伸之以及英特尔(日本)公司董事长吉田和正对“网络发展带来的个人特权”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这是一个颇有意思的话题,想与大家分享。

出井伸之自1995年就任索尼公司董事长以后,就预见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提出数字梦工厂的口号并对高速发展中的索尼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使他成为了世界性的“梦想家”并为人们所熟知。吉田和正拥有30多年的英特尔工作经验,对IT革命的基础——摩尔定律的过去和未来了如指掌。

IT的发展已经成熟。我们可以将10年前设定为IT革命的“预感期”,将实现了当时预言的今天即2010年设定为“感知期”,将10年后的2020 年设定为“体验期”。在从预感期过渡到感知期的10年间,摩尔定律发挥其功效,将CPU的处理速度提高到了原来的175倍。也就是说,10年前需要175 台电脑完成的工作,如今1台就可以轻松完成。这样,不仅减少了电力的消耗,还使网络服务成本得以大幅度降低。可以说摩尔定律是目前主流的免费增值商业模式和云计算的“本源”。同时它也是IT革命从预感期发展到感知期的最主要因素,并使今天进入到小企业可以和大企业竞争的时代。

吉田和正提到,“英特尔为了能在感知期向体验期过渡的未来10年间,继续发挥摩尔定律的作用,早已开始进行技术上的预测。”也就是说,在未来10年间处理速度“进一步”提高到现在的175倍,同时计算成本“进一步”大幅度削减。那么换个角度看,也就是说原来需要运行100台以上的服务器才能完成的服务,如今只需1台智能手机就能够实现。

拥有惊人计算能力的便携智能手机能与大型数据中心匹敌的时代已经来临,或许会出现凭借“1台智能手机创业”的现象。而且,大型企业的竞争对手也由创业企业变成了个人。个人不仅能够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同时还会形成一种产业。

出井伸之指出,在10年后的“体验期”来临之际,最重要的是改变支撑这个时代的基础设施。其中之一是教育基础设施。在个人拥有庞大计算能力的时代,对计算能力、使用方法的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此外,由于SNS(社交网络)等的进一步发展,在个人传达信息能力不断增大的同时,收集信息能力也不断提高。截至目前,个人是通过媒体接触到第二手信息、第三手信息,而通过连接到社交网络时,个人就能够取得大量的第一手信息。而在体验期内如何消化吸收这些信息则成为个人的重要技能。另一个是金融基础设施。原来为了支撑产业而形成的金融系统的力量将不断增大,金融将逐渐占领主导地位而产业则处于次要位置。

个人拥有强大计算能力的时代已经来临。企业家应该预见并着手展开相关业务。10年后数据中心将消失,个人持有的大量的智能手机将在IPv6网络环境下相互连接,到时也许会形成直接相连的分散型计算环境。

当前的企业,是应该赞同上述观点并制定战略,还是应该恪守现有的商业模式,在了解了从“预感”到“感知”的这IT革命10年历史后,答案不言而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675

近期大比例供股現象 蘇麗珍

1 : GS(14)@2011-08-19 08:12:49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d88ad406-6bfd-4e51-87da-cb7fde7cb460-356085?query=%E6%8A%95%E8%B3%87%E5%8D%9A%E5%AE%A2%20not%20%E6%8A%95%E8%B3%87%E5%8D%9A%E5%AE%A2%E5%AE%A4,P
2 : Sunny^_^(11601)@2011-08-19 08:41:01

D老千股都係少理好喇.佢大比例供股,姐係真係超困難既時候.但係睇反佢集資所得都只不過係幾億,跟本做唔到咩野
3 : GS(14)@2011-08-19 16:00:44

D錢仲會無端端不見了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801

利字當頭:大陸的壓力煲現象 利世民

1 : GS(14)@2011-11-25 08:42:5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8339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7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