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幹貨】實現制造業服務化的七大訣竅,這些你都知道嗎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01/59117.html

制造業服務化是一個不斷探索、持續創新的過程,實現制造業服務化需要一定的套路與技巧,如解決客戶問題、細節決定成敗、持續不斷創新、擁有客戶關系、多種業務模式、面向終端客戶、專業設計診斷與咨詢等,都可應用於制造業服務化的實施過程。1、從客戶的角度出發,解決客戶的問題有時候從產品出發已經不足以洞察客戶的本質需求,不足以了解客戶試圖通過產品解決工作中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期望在產品的幫助下達成何種目的。市場上時刻都存在著不同的需求,並非所有客戶都可以接受付費獲得服務,滿足客戶需求的思維是超越產品的。很多年前,筆者同公司的服務經理定期審核服務工程師的維修單,發現在一段時間里空氣壓縮機的電機保修的量快速上升。服務工程師的工作量大幅提高,而客戶的的滿意度有所下降。如果電機的故障發生在保修期內,在公司增加成本的同時,影響了客戶的生產運營。如果電機的故障發生在保修期外,公司可能短期增加備件的銷售收入,而客戶的利益受到雙重打擊(生產運營中斷而又需支付備件費用)。為什麽客戶需要購買新電動機?因為沒有保養。為什麽沒有保養?因為當時市場上只有大桶的電機潤滑油。而絕大部分客戶只擁有幾臺空氣壓縮機。對這類客戶而言,五十年都用不完一大桶的潤滑油。為此,英格索蘭公司就在15年前推出小包裝的電機潤滑油。從此,該公司就看到電機的故障率大幅度下降。英格索蘭不僅潤滑脂的業務取得了市場的青睞,同時有保障、有繼續服務的新空氣壓縮機的銷售更提高了忠誠顧客的滿意度。2、細節決定成敗制造業服務化要求從關註客戶需求細節出發,將服務做到最好。臺灣嘉義的王永慶米店以其周到細致的服務從當地30多家米店中脫穎而出,備受客戶青睞,其獨到處就在於細節。減輕客戶負擔。為了減少砂子、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導致的客戶淘米的麻煩,王永慶將夾雜在米里的秕糠、沙石之類的雜物在出售之前提前揀出。悉心收集客戶信息。在送米上門過程中關註米缸的容量、人數、飯量等,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定期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里。專業細致。幫助客戶將米倒進米缸,若米缸里還有米,他就將舊米到出來,將米缸擦幹凈,然後將新米置於舊米的下面,防止存放過久而變質。主動幫助客戶解決困難。對有經濟困難的客戶,約定到發薪之日再上門收錢的辦法。以上幾個細節大大提高了服務滿意度,也讓王永慶掘到了第一桶金。3、持續不斷地創新在制造業服務化方面,創新的機會很多,有針對自營產品展開的創新,也有針對競爭對手產品服務展開的創新。針對自營產品服務的創新機會不僅限於零部件,也可延伸到整機,不僅限於本公司產品,也可延伸至行業同類產品,不僅限於整機產品,也可以延伸至上下遊設備。以空氣壓縮機的維修業務為例,從空壓機的零部件的維修延伸至整機維修,從英格索蘭空壓機的維修延伸至其他品牌空壓機的維修,從空壓機的維修延伸至幹燥劑的維修。針對服務增值的創新機會圍繞顧客價值產生。節能評估。如公司根據多年來積累的經驗,使用3到5年的系統,浪費至少存在20%。當今世界提倡環保經濟,公司通過空氣系統的評估,掌握了大量節能的機會。自來水模式。如公司客戶真正需要的並非壓縮機,真正的需求是純潔的壓縮空氣。例如客戶獲取自來水,並不需要開水廠,只需水表、水龍頭並進行計量付費。同樣的,空壓機的客戶可以通過壓縮空氣的管道即可獲取所需空氣。幫助客戶改善。客戶也經歷著競爭壓力,幫助客戶提高管理水平即為客戶增值,如領導力培訓、精益六西格瑪培訓,售後服務的改進,通過專業知識為客戶增值。4、擁有客戶關系制造業服務化的客戶關系管理非常重要。通過專業的知識與客戶的各個部門、各個環節建立個人的聯系。對售後服務而言,原來提供整機、備件服務,現在是所有設備1年甚至5年的維修保養,是整個壓縮空氣系統的評估。原來服務工程師接觸的是客戶單位里的設備主管、采購主管,而隨著服務內容的增加和服務價值的提高,服務工程師還會與用戶的決策者打交道。實施服務化的制造企業需要與客戶的基層和高層人士都保持良好的聯系。5、開展多業務模式公司可以在同一時間部署一個或多個業務模型支持服務。對制造企業而言是成千上萬的客戶,有外企、國企、民企,既有大企業,也有小微企業,對服務均有需求。針對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商業模式,他們可能在一定範圍內有使用權,而非所有權。例如,許多商業航空公司使用飛機引擎,僅支付通用電氣和勞斯萊斯小時收費,而不是購買。6、面向終端客戶制造業服務化就是要直接面向客戶、接受客戶。例如Dell在電腦直銷業保持領先地位。Dell的成功不僅在於其供應鏈和直銷,且客戶能夠自主選擇與配套,並做到提前支付。用戶在選配中遇到的專業知識和問題都可以通過Dell’sPremier Pages得到技術、管理和產品支持。英格索蘭提供成千上萬種純正配件,所以產品的包裝幾乎全部英格索蘭的標記,甚至對核心的、高價值的零部件,都刻好英格索蘭的商標,對關鍵的技術不能出錯。還有一種辦法是直銷,把產品和服務直接銷售給客戶。7、專業設計診斷與咨詢專業設計診斷與咨詢是企業依據豐富的行業經驗,面向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指導建議,以此建立行業專家地位,發揮杠桿效用。例如,空氣壓縮機不僅僅需要一臺設備,壓縮機的客戶還需要起動器/開關箱、冷卻塔、空氣過濾系統、幹燥器、過濾器、管路、儲氣罐、氣動工具以及集成的工具,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所提供的基礎設施的集成設計實現服務價值。再如,企業現有客戶在用設備可能超過了十年二十年,消耗件、耐磨零件、檢修、維護、監控設備都需要服務和升級,需要針對客戶需求為中心提供系統升級、更新等專業服務。此外,變免費為收費、消除內部浪費、服務銷售團隊、新的獎勵政策、健全設備工具、打造核心能力等訣竅都可應用於制造業服務化的實施過程。  相關公司: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作者:余鋒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790

從英國到埃及 你都有機會去當主管

2014-02-24  NCW
 
 

 

「不想要按部就班的人有機會了!」王品集團副董事長王國雄年前宣佈,因集團旗下品牌「舒果」今年五月即將在新加坡開店,未來包括店長、主廚、中階幹部,甚至連一般服務生都有機會外派!

不只王品,台灣餐飲服務業海外市場正蓬勃發展,從珍珠奶茶到麵包、小籠包,足跡遍佈全球。

過去,台灣餐飲連鎖品牌走出海外,多半是被動式,而這一波則是主動出擊,或是當地企業找上門,請求品牌授權與技術移轉,台商的涉入程度高,甚至成立合資企業、獨資開店。這時,外派人才的需求紛紛湧現。

鼎泰豐董事長楊紀華說,雖然目前鼎泰豐海外展店都是以品牌授權為主,沒有固定駐地的外派人員,但隨著品牌知名度提升,以及消費者期望值越來越高,未來會成立海外事業部門,把目前每半年一次、約一至兩天的輔導期拉長,加強各國店舖的教育訓練與管理。

雖然餐飲服務業要在海外異地長期發展,終究需要培養在地化人才,但王國雄說,初期仍需台灣人去建立基礎營運架構,較能傳達品牌精神。餐飲服務畢竟是人的產業,以及許多細節、在地化調整等,「不是一本SOP(標準作業流程)就可搞定的。」

充飽「企圖心」人生地不熟,也能單兵作戰

所以,餐飲服務業正要登上國際舞台之際,有營運經驗的管理人才,如店長、海外區域督導,或專業技術人員,例如大廚、麵包師傅等,就成了此時的重要角色。那麼,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才能夠跟著這趨勢抓住機會呢?

「最重要的是要有強烈的企圖心!」負責85度C海外事業的烘焙總監尹自立說,當初他要在內部找師傅時,聽到可以去美國,不少人都很興奮,但真正願意跨出去的人並不多,原因是擔心自己英文不好、人生地不熟、害怕孤獨等,「有實現夢想的機會,卻沒有做夢的勇氣,很可惜。」

王國雄表示,他常在大學演講,發現台灣年輕人走出去的意願真的不高,「這一代年輕人被父母保護得太好了,吃不了苦。」外派常是單兵作戰,沒有總部隨時支援,需要高度的獨立性和隨機應變的能力,工作加倍辛苦。

另外,還必須認清夢想和現實間的落差,因為,餐飲服務業的本質並不會因到了異地而有改變,即使是店長也要端盤子,督導也要擦桌子,「很多人常常對『外派』兩個字有錯誤印象,或遠近狀況沒弄清楚,」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李培芬說,她曾經幫一個在美國開七家眷村菜餐廳的台商來台找人,結果很多人去了兩、三個月就後悔想回家。

養足「適應性」政策民情不同,也能穩住脾氣

除了工作本身的辛苦,適應性則是另一關鍵。

王國雄舉例,曾有位優秀的幹部被派到中國,結果後來快得憂鬱症,原來他個性很急,外派後遇到太多不可控因素。例如,在台灣四十五天可開出一家店,在中國光是申請一個證照就有可能卡半年,他的情緒與工作節奏調不過來,最後只好回台。

就因為到海外的挑戰完全不同,所以比起一階階往上爬,有國際歷練通常就可以「跳得比較快」。

看準這趨勢,越來越多高學歷背景的人投入。清大經濟系畢業的陳曉雯,四年多前拿到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MBA要找工作時,發現未來最有機會表現、最賺錢的就是在中國與東南亞發展的民生消費產業,所以決定加入在這個區塊有佈局的台商企業。七年級的她如今已是CoCo中國華北區管理部經理,負責八十多家店的後勤系統。

然而,多數往海外發展的服務業者皆表示,在找人時,最常見的就是語言問題。森邦副總經理吳信泰說:「也許英文在某些產業已不算是優勢,但以現在的服務業來說,英文好,競爭力一定加分。」

想外派勇闖世界,你準備好了嗎?

【延伸閱讀】知名連鎖店外派需求,合計近200人!——台灣服務業國際展店佈局

王品海外版圖:中國、泰國、新加坡(5月開幕),美國洽談中海外店數:90家(中國88家)海外人力需求:目前約50人

鼎泰豐海外版圖:中國、香港、日本、韓國、美國、澳洲、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澳門(6月開幕)海外店數:88家(中國22家)海外人力需求:共約10~20人

丹堤咖啡海外版圖:印尼、中國、菲律賓、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4月開幕)、埃及(籌備中)海外店數:23家海外人力需求:展店調派內部人員,海外營運為輔導顧問,約1~2人

森邦(拉亞漢堡)海外版圖:中國、印尼、馬來西亞海外店數:9家(中國3家)海外人力需求:15~20人

CoCo海外版圖:中國、香港、美國、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南非、英國海外店數:1,150家(中國1,100家)海外人力需求:外派督導約60人(中國約40人、海外約20人)

日出茶太海外版圖:中國、香港、澳門、日本、韓國、越南、緬甸、柬埔寨、泰國、新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印度、阿拉伯、加拿大、美國、澳洲、英國等海外店數:900家(中國約150家)海外人力需求:未來3年增加10~15人,需求以海外營運經理為主

85度C海外版圖:中國、香港、美國、澳洲海外店數:437家(中國419家)海外人力需求:未提供

鮮芋仙海外版圖:中國、韓國、澳洲、馬來西亞,美國(籌備中)海外店數:400家(中國370家)海外人力需求:今年將新增30人

資料來源: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上述業者 整理:黃玉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930

你還在煩惱招聘嗎?這十個方法你都用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19/153861.shtml

導讀 : 對於早期公司,一定要把搶人、招人、招牛人這個事情提前來做,時刻保持著招聘的狼性和韌性。

近期,經緯HR小組針對企業服務初創公司的細分招聘需求,做了一些技巧分享。HR小組劉霄Vivian從啟動時間、招聘技巧、決策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分享,希望對早期創業公司有所幫助。以下是來自她的分享,Enjoy:

大家好,首先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經緯的投後招聘團隊,我們小組三個人,要支持三百多家經緯系公司。主要提供兩種服務:一種是做重點和業務關鍵崗位招聘;另一方面,我們會利用經緯兄弟品牌優勢幫大家做一些聯合活動和橫向聯盟。比如去年40家企業的聯合招聘,我們差不多收到四萬份重點高校學生的簡歷。接下來,我們還會為portfolio提供更有針對性和高效的服務。

接著介紹一下我自己,我在招聘行業從業過程中,一部分是在擁抱互聯網,例如從09年大量中概股在美上市的時間點,到最近幾年和A輪B輪公司打交道;另外一半時間在服務傳統大的IT廠商,比如微軟、intel、Apple、Netapp等廠商,一年半以前加入經緯。我們的團隊是中國的風投里面比較早一波兇悍的提供全面投後招聘服務的。

今天分享的內容源自我最近遇到的一些真實的案例,針對這些真實案例,我們想分享一些便於操作的方法,可能更適合一些早期比如在天使輪或者A輪公司。

很多早期創業是純產品技術團隊出身,類比夫妻,你是技術出身,那你只是一個單身狗,你要尋找你“門當戶對”的另外一半,如果恰好他/她也有著“高尚的情操”,靈魂的伴侶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然而,銷售和市場人員和技術出身的人,本身是兩種不同的基因,也可能是金星和火星的距離。今天先簡單分享一些如何找到火星人的10個方法(怎麽找到市場銷售的另外一半)。下次有機會,我們再分享如何讓火星金星人“相愛”的方法~~

初創公司需要專人輔助CEO招聘  

首先要給大家敲一個警鐘,在公司創業的非常早期,你就要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去找一個專門的人來對招聘這件事兒負責,這個行動越早越好,最好從現在開始。大家可以找一個專門來輔助CEO或者是輔助核心創始團隊做招聘的人,也可以在創始團隊內部找一個招人經驗比較豐富的核心創始人讓他專註到招聘上。

那麽,如果有這麽一個人到位了,我作為CEO,是不是就可以把所有招聘的東西全部交給他呢?不是的。對一個好的公司管理者來說,在各個職能上都應該至少做到60分。如果你在招聘上什麽都不管,那這一項你就是零分。我們的CEO要嘗試修煉內功,提升自己在人員招聘上的方法論,包括看人眼光和鑒別能力。我覺得每一個方面大家最少也要做到60分,並且努力朝80分的方向發展。千萬不能有任何一項是零分。

 打磨產品時間,請配置BD人員  

市場銷售的崗位,我們從什麽時候開始看呢?我觀察有一部分朋友可能並沒有那麽著急,很多人會說:“我還在很努力打磨我的產品,並不需要銷售與市場人員介入”。

我們有一個經驗性的總結,你在做小版本的時候,你就應該找一個人去專註前期BD。你現在產品沒有出來,也許提銷售還太早。但這個時候,你需要有一個人專註在客戶上,他可以是全職也可以是兼職,或是內部早期創始團隊有專人投入精力去做BD,確保你的小版本定期能向你的種子用戶溝通,分析出真正的需求,確保你的產品叠代的方向是對的。

 啟動招聘先做好“自我營銷”

可能另外還需要提一個醒,技術團隊基因的創始團隊,尤其要註意這一點,千萬不要過於陷在技術世界里而忽視了商業端。建議大家可以和已經發展到B輪和C輪的經緯兄弟公司多多交流,聽聽他們在銷售及市場團隊搭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踩過的坑。

我們怎麽啟動市場和銷售的招聘呢?

我舉個形象的例子。你要像一個好的銷售賣產品一樣做招聘,銷售在賣東西時候,需要講好你產品的故事,做好競品分析,準備好白皮書,用這個東西來說服高端客戶。那我們在招聘優秀人才的時候,也要準備一份公司的白皮書,創始人自己的白皮書,這個團隊的白皮書。

具體怎麽操作呢?

對早期公司來講,首先你要給你的公司或者產品線起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名字。經緯系portfolio里也有提供知識產權服務的,大家在起名字時,可以問下在這塊有沒有一些風險需要規避。

當你一旦走入市場,你再想去改變你的產品名稱時候,對品牌是有影響的。一定要避免你自己品牌的名字和競品的名字容易混淆的情況發生,這對公司發展,人才招募,都有影響,這些都是有真實案例的。

另外,你的公司白皮書,還應當包括你整個公司發展的脈絡,整個產品線的故事,公司簡單的組織結構。這些都是你要準備的,關於公司的賣點。對於早期公司來講,我們要說服一個候選人加入我們早期的團隊,最重要的是你講這個公司的業務和發展夠不夠有吸引力,你的話語夠不夠有力量。

 “自我營銷”的話術與技巧  

發展階段的描述方面,中國的語言藝術非常精妙。如果我們的發展還在初期,那麽是否可以闡述為我們是非常高速發展的早期公司,未來發展潛力和空間更大?包括整個市場是否發展足夠快等等這些,你都要對候選人去分析的足夠到位。

我們作為創始團隊,需要對自己的行業有非常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你們想要的目標候選人,是對業務起到絕對關鍵作用的市場銷售人員,往往位高權重。他很在意你對市場的理解包括你對公司戰略打法的思考。

你對市場的了解程度,你對競爭對手的了解程度。他會在跟你溝通過程當中逐步感知你對這塊思考的清晰與否。如果你對市場的信息比較模糊或者你對戰略和打法還未思考成熟,胡吹還不如很實在的一起探討。否則溝通也會很低效,最後效果也肯定不好。

剩下還有三個故事也要講好。我們要會講技術的故事,這個技術如何形成?比如從某個開源社區起家,技術賣點要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講一個通俗易懂又有應用場景易於傳播5分鐘內能講明白,讓對方聽上去非常激動的技術故事。

人和團隊的故事也很重要,我們要在一個泛眾的市場找到對事業有幫助的銷售與市場候選人,就需要讓他們在情感上和我們產生共鳴。

分享你的創業經歷,比如三、五個人的團隊,相愛相知的故事,革命戰鬥友誼故事要分享給對方聽。對方有可能會被革命友誼,戰鬥情感所打動和你產生共鳴,這是非常加分的一點。

 設置合理的招聘預期  

另外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提前對所招聘的職位本身有深入思考。銷售或者市場VP,也不是萬能,我們不要有不合理的期望,想清楚幾個點:半年到一年中他可能會面臨什麽樣的挑戰,你希望他解決什麽樣的問題或者是困難。前提都是基於合理的預期和合理的判斷。

我的第二個關於早期團隊的比喻是基於我以前招聘經驗中,對量上的統計。在座各位都是做企業服務,我們對銷售漏鬥的概念是非常熟悉的。其實做招聘管理和管理整個銷售漏鬥的原理非常類似。

 1-15-100?請乘以2

我們有一個國外軟件行業招聘的參考值。如果我們要去招聘一個人,至少要接觸100目標候選人,從這100人里篩選10-15個人來面試,。而事實上,我們經緯內部幫助早期團隊招聘的實際操作經驗表明,遇到的困難和挑戰比這個數字還要大。至少應該都乘以2。因為我們的公司階段更早期,市場上人才也更稀缺。對人才追求的所有質變都是基於量上的飛躍。

 讓公司每個人都參與招聘,尤其是中高層  

早期公司,我比較推崇不僅僅是HR或者是CEO做這個事情,我希望全員皆“招”,每個人都要參與招聘。並且,“我招你”不是說一個簡單的動作,而是把“我要持續吸引最頂尖的人”變成公司基因的一部分。

這里再分享一些落地的方法。我經常會碰到創始人或者CEO會問說:“Vivian,我最近想找個銷售,你能幫我問一下嗎?”

我首先要說,這個發問的方式是錯的。千萬不要用開放性的問題尋求幫助,你要學會誘導性發問。我們想想FBI,間諜片里,他們是怎麽去誘導性發問在短時間內得到最關鍵的信息,我們可以去參考他們的方法。(不要問開放的問題,要誘導性的發問,誠懇的尋求幫助,信息落實到人名聯系方式甚至多維評價,不放過任何一個keyperson 推薦的機會。)

要讓團隊每一個人都要為招牛人做出努力,把“招比自己還要牛的人進來”作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不停給內部人宣傳這種價值觀。

另外,需要關註內部推薦率指標,尤其是總監以上中高管的推薦比率,這個最能夠能夠體現出你的團隊里的個體對這家公司內部的認同感。

我們要充分利用到我們內部的人脈。舉一個例子,我們把人脈分為1度、2度、3度的人脈,我的創始團隊和新團隊要利用好1度人脈,把2度人脈迅速轉化成1度人脈。早期團隊來講,同學、校友、前同事、同一個開源社區的朋友都是你的1度人脈。我們每一個核心創始人都應該積極做內部推薦,為公司延展脈做貢獻。

另外,除了剛才提到1、2度的人脈,對於市場和銷售的崗位還有一定的特殊性。銷售人員是非常客戶導向的群體。他的客戶在哪里,他一定在哪里。換位思考,我能不能延展到我想要銷售對應的客戶那里。請客戶幫我拓展銷售候選人。

 招聘技巧:持續的更新公司進展  

為什麽面試一定要“面對面” ?讓他來到你的工作環境和你的地盤感受你的風格。現在都說互聯網思維,讓他來到你的地盤,感受你的風格,我們要營造候選人的粉絲經濟。讓他來你的地盤(公司環境)感受你的風格(公司文化),讓他對你個人更欣賞(領導力)、更著迷(個人魅力),這對最終他去做決定加入是有幫助的。

如果早期我們辦公環境艱苦一點,完全可以借用經緯的辦公室來見候選人。一定要讓對方有更好的參與感。銷售和銷售人員不是說辭職就能辭職。他可能來自大的世界100強的公司或是關鍵崗位,他會有一種觀望的心態。當你圈定目標人選,一定要定期主動聯絡他,公司的融資消息,新的新聞,PR的稿件定期發給他,把利好消息持續給輸出給他。即使他一開始可能拒絕了你,也要隔一段時間就表達“我依然想讓你來”的開放態度,這樣才能加大你成功的概率。

 打好做持久戰的準備  

另外,就是你務必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因為越重要的崗位,可能越需要你花六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來去找到。我記得前一段時間跟一個團隊交流,我說你如果要找銷售合夥人,需要做好六個月的時間準備。他說,這不可能,我覺得這兩個月就能搞定。我說,你人才市場看人面人就需要兩個月,你去追蹤幾個候選人又需要兩個月。即使談妥了,他去提離職,一個關鍵崗位的人提離職不是那麽快,又需要兩個月。他來你的平臺上適應的時間可能又要更長的時間。

這樣算下來,對於早期公司,六個月都已經是非常快的進展了。我們一定要把搶人、招人、招牛人這個事情提前來做。時刻保持著招聘的狼性和韌性。

 正確下招聘決策的三項考量指標  

如何下一個比較正確的決策呢?針對銷售及市場的崗位,一些很小的技巧對我們早期公司創始人可能會有一些幫助。有時候,候選人的的簡歷,包括候選人口頭描述,會把自己說的很虛或很大。我們其實就可以把傳統IT行業里面的銷售、市場的工作,拆分成各種模塊來問。

你可以有邏輯的問,他在整個組織體系里到底屬於哪部分?這樣我們才能判斷他在整個業績貢獻到底是屬於哪塊。見招拆招很重要,我們還要繼續拆解,他以前所在銷售崗位業績核算方式、激勵等等這種問題上都要比較強勢問到。如果你不問到,將來掉進坑里就是我們自己,一定要用拆解方式問他整個任務與達成。Team的Quota還是個人Quota,破冰的潛力,對競品的人、項目等細節信息的了解程度等等信息來綜合判斷。

如何做一個比較正確的決策呢?外腦的力量一定要去借鑒,特別是我們團隊本身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的時候。我們團隊只有技術、產品,我在引入銷售或者市場這樣的人的時候。首先,你要請一個外部比他級別更高的人幫你做面試和評價,可以是他的前任領導,或者之前合作過級別較高的人。

第二,如果這個人的基因給你們帶來一些新的血液的話,我建議你們一定把這個人直接匯報給CEO一段時間。他和CEO的溝通緊密,對於你引入新的基因加強團隊力量就越有幫助。如果他總是跟下面一級的溝通或者跟他業務完全不相關人匯報,那麽這種人你招來你也留不住。

另外前文提到的“早期團隊觸角延伸的100法則”會幫你拓展你的直接人脈,這也會在你的決策上產生人脈紅利。這也是為什麽我們一定要去培養整個公司內部招牛人的文化,並它放在我們自己企業文化的原因之一。

最後,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背景調查是要貫穿整個招聘流程的始終。這個東西可松可緊,我有一些簡單的信息供大家參考。對於銷售和市場人員比較重要幾點:信用記錄、商業利益沖突、薪酬範圍等等,你在前期了解細致一些,對你後期談判和入職以後降低管理成本更有優勢。做好背調是我們避免掉到用人大坑很重要的渠道手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18

不管你是哪種類型的朋友圈,你都是在“曬優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12/155142.shtml

導讀 : 本文是銅雀叔叔(林瑞)在IDG資本的分享,他創辦的金剛文化剛獲得IDG資本領投的4000萬天使輪融資。

一、年輕人正在給你制造“高門檻”

這幾年我在新媒體領域,平均每天執行40個案子,每個月策劃項目大概有100個左右。我們見過也經歷過不少失敗的案子,這里就分享一下新媒體推廣方面的經驗以及需要避免的問題。

首先,為什麽要做新媒體營銷?或者說,為什麽做廣告?做廣告本身其實是為了省錢。因為如果不做廣告營銷,那只能雇無數推銷員敲門“安利”這些產品。廣告的另一個優點在於,相比於推銷員,它可以把信息傳達得更標準化一些。那為什麽會產生新媒體營銷呢?為什麽這麽熱呢?也是同理,新媒體營銷更便宜,更省錢。這點是一定要明白的,因為便宜才采用新媒體營銷,如果違背的話還不如不用,這是第一個前提

新媒體營銷和社會化營銷,兩個概念其實不一樣,好多人混為一談。

什麽是新媒體?對於傳統的報紙、電視媒體來說,騰訊、新浪這樣的就叫新媒體,但在這些公司里面,他們還會有一個新媒體部門。新媒體其實是一個很廣的概念,我們通常指的是微博微信。

社會化傳播其實是由來已久的東西,人們互相說一個段子,講一個笑話,都是社會化傳播的表現。只是由於社交媒體和新媒體的出現,社會化傳播的效果加倍,變得便宜了,所以大家開始用社會化傳播。所以新媒體營銷和社會化傳播兩個概念完全不一樣,只是媒介恰巧一致而已。我們從兩個角度分開說,在講具體的營銷操盤之前,還要講最重要的一點——年輕人的特點。

新浪微博的最低谷是在2014年初,整個日活900多萬,但是最近一次發布的數據,日活已經過億,尤其是90後,占到90%以上,可以說已經完全是年輕人的天下了。我自己做項目的時候,和粉絲去聊天、調研,發現最大年齡的不過1994年。

年輕人的特點是什麽?我總結兩個最重要的:第一有足夠多的可能性,第二沒有自知之明。第一個很好理解,因為年輕,當然有很多的可能性,年輕人總認為只要給他一個機會,就能達成他想要的,所以同時,也沒有自知之明。年輕人由此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叫屌絲,另一種叫中二;屌絲是已經認為自己沒希望的一群人,中二是沒有自知之明的一群人。年輕人創業的大多是中二這群人,認為自己會成為下一個喬布斯,下一個馬雲。他們不在乎現在,而在乎將來的可能性。通常這些中二青年少年們,收入屬於屌絲群體,但心態不屌絲,所以他們不能跟真正的屌絲受眾放在一起傳播,還是有很大區別。

年輕人還有一個特點是“小圈子化”,越來越分化、細分。在座的有多少人聽過「現充」?它的意思就是現實生活中很充實的人,相當於中二宅男的反義詞。有一個段子是這麽說的:

- 你是不是現充?

- 我是。

- 你肯定不是。

- 為啥?

- 現充不知道現充這個詞。

還有 「盾冬」和「盾鐵」你們聽說過嗎?盾冬指的是美國隊長和冬日戰士之間的CP,盾鐵指的是美國隊長和鋼鐵俠的CP。這兩群人之間會互掐得很厲害,基本每條微博下面都對罵幾千條,他們甚至會討論大半天誰攻誰受的問題,用一整套的語言體系去分化。為什麽?他們是要提高你接觸的門檻,讓你越來越難融入他們的圈子。人們之間的對話體系已經完全不一樣,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為什麽我們現在頻繁地提起「社交恐懼」?其實以前,社交是很難的,人們需要不斷妥協來獲得安全感。比如說你生活在一個小城市,個性也許有點叛逆,父母在當地口碑也一般,身邊大多數人對你是持有偏見的。這時你發現在互聯網上,很容易找到一群和你一樣的人,交流成本很低。於是當你再進入現實社會中,和身邊的人進行社交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和你很不一樣,與他們交流的那套語言體系特別“累”,所以你對社交變得越來越恐懼,圈子也就越來越分化,這也是年輕人群體很大的特點。

從馬斯洛需求來看,年輕人底層的需求大多在一出生就已經實現了。那麽一個年輕人還有什麽可實現的?學習成績、家庭、長相、特長……這麽一想其實緯度還是挺少的。這時候他們就需要通過不斷表達自己的另外一些東西,以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也就是審美需求。他們是在通過不同的審美,不同的喜好分化出無數圈子。

二、朋友圈都是在曬優越啊!

回頭看朋友圈大家都在曬什麽?

歸結起來主要是三點:第一曬智商,曬優越的收入,優越的生活和一些人脈,本質上來說是因為智商優越才有這樣的結果;第二曬身體優越,曬臉,曬自拍,或者曬健身相關的東西,比如跑步成績;第三曬孩子優越。這三個的本質是什麽?都是基因優越。為什麽曬它?因為它難,你才曬。為什麽難?因為基因決定的,很難改變。

有一本書叫《自私的基因》,里面提到很好玩的觀點——為什麽男性會潛意識選擇更多的女性?因為男性需要很快散播他的基因,而女性則會潛意識選擇優秀的男性,這也是生理條件反應,這些都是基因決定的。

在我們這個圈里有個特別著名的總結,做營銷的一定要註意:優越感對於人類而言,和吃飯、呼吸、睡覺同樣重要,沒有優越感人是活不下去的。這是人類基因本質不斷的追求,因為優越才會活下去。

有的人就會問了,當人們無法在自身找到更多優越感時怎麽辦?答案是:一部分人通過看不起別人,判斷他人失敗來獲得優越感。比如大多數人多多少少都有點盼馬雲出事的那一天,這是人性根上的東西。另一種情況,是把優越感投射給另一群人。比如說李宇春,很多粉絲把自我的優越感投射給她,通過她的優越證明自己的審美優越,她努力了代表我努力了。總之會以各種方式側面追求自我優越感,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基於以上,其實現實當中99%的矛盾都來自於你耽誤了別人自戀(追求優越感),你可以仔細回想一下是不是這樣。

舉個例子,前幾天《疫苗之殤》被瘋狂轉發,後來就有文章跳出來說其中的觀點並不科學,“殤”字也用的不對,所以認同轉發的都是學歷不高的,文盲。這樣一來就耽誤了之前轉發過的那些人自戀,他們看到這篇文章時候就會很。生。氣。再舉一個例子,“別人家的孩子”,其實並沒有耽誤你什麽利益,和你並沒有關系,但他的存在證明了你不夠優越,所以你恨他。所以盡量不要耽誤別人自戀,哪怕耽誤別人利益也不要耽誤別人自戀。

第二,如果你耽誤一個朋友自戀了,不要指望能修複你們的友情,不要浪費時間精力,基本不可能。做營銷最主要的關健詞就是“自戀”兩個字。一個人他上社交媒體,只有一個目的——生產出一個會讓自己愛上的自己,為此他會放大他想要的標簽,掩蓋他不想要的標簽,這是唯一目的。我們看到有人也會自嘲或者自黑,但自嘲的東西一定是自己不在乎的東西,他自己認為這個缺點是很可愛的。因為真正在乎的東西一定不會拿來自嘲。

“優越感”這三個字,是我做社會化營銷最重視的點。每個人、每個網民都是極端自戀甚至自私的,這是我的觀點。我也是通過這個觀點,衍生出了一系列玩法。各位做內容也好,做產品也好,我認為能否滿足人們對於優越感的需求都是很重要的一個事。以上是我對人性的思考,下面再來說一下傳播。

三、做傳播:你幫用戶裝逼了嗎?

不管是做產品還是做傳播,最終極的一個問題是:粉絲表達喜歡你的時候,他們獲得的是什麽?

拿羅輯思維舉例。如果周圍都是二三十歲的青年,我轉發一下羅輯思維,證明我愛知識,我是有優越感的。但在高等圈子里面,轉羅輯思維是起到反效果的。再比如有人說他喜歡李宇春,難道他就是真的喜歡李宇春嗎?不見得。他只是在表達我喜歡這種中性的,獨立的性格和思想。我要說的是,當人們表達喜歡一個東西的時候,通常都不意味著他喜歡這個東西本身,而是喜歡它帶有的標簽貼到自己身上。這是他跟周圍人區分的關鍵,這是最重要的。所以你要思考的是,當粉絲表達喜歡你的時候,你能不能帶給你的粉絲,提供一個區分周圍人以及確立他優越感的東西。

另一方面,當粉絲去傳播喜歡你的時候,你千萬不要主觀下判斷,他可能因為什麽喜歡我?去跟粉絲直接聊一下,你會發現事實可能和你想的並不一樣,這對CEO、項目負責人來說尤其重要。像我自己,如果沒事的話,甚至會花10個小時去看網友評論。舉個有趣的例子,陳赫出了事以後,他被罵了。我做了分析,絕大多數罵他的人其實是沒有談過戀愛的,他們認為愛情是那樣的,不是這樣的,所以他們罵陳赫,否則沒有辦法顯示自己的優越感。一旦有一個人喜歡這個東西,就一定意味著有第二個人也是這麽喜歡的,可以把他喜歡的聲音放大。

就做法來說,我總結出三把斧頭:

第一、深刻了解網民有多自戀,追求優越感有多麽的強烈。

第二、去溝通,去放大這些人愛你的證據。千萬不要誇你自己好,沒有人信。就像你點外賣的時候,每家做盒飯的都說自己安全、健康、好吃、營養,但正是因為每家都這麽說,所以你哪家也沒法信。核心的傳播點是什麽?還是別人愛你的證據。比如黃太吉剛開始的時候,他宣傳的點是買煎餅的人隊伍排了很長,這就是愛他家的證據。

說到底,營銷作用更多是讓消費者來看一看、試一試,至於能不能留下是靠產品本身,不合適的留下也不是好事,反而會壞事的,要留下愛你的人。而這些愛你的證據就容易引起可能愛你的人來試一試。就一個群體來說,一般10%人固定喜歡,10%固定討厭,80%是不在乎,這80%的人就是營銷的重點人群。他們玩遊戲不是因為遊戲好玩,而是因為無聊;他們去看劇不是因為劇好看,而是因為沒事幹,需要消磨時間。他們因為看到很多人喜愛,降低了他選擇的成本。

但是制作和放大愛的證據是很難偽造的,這些愛的證據怎麽來?

第三、做新媒體的一定要“吾日三省吾身”:你幫用戶裝逼了嗎?是用戶裝逼?還是你在裝逼?這是每天一定要想的問題。好多東西就是在自嗨,當然不可否認,自嗨是有用的,它確定你在行業內的地位,你的員工,你周圍的人也覺得很嗨,這很重要。但在做傳播的時候,你做的內容,替你的用戶裝逼了,這點更重要。認真想想,在用戶眼里,你獲得了幾輪融資,獲得了世界第一,跟我又有什麽關系呢?用戶不會覺得怎麽樣。但當他們去表達我喜歡的時候,所獲得的東西,才是用戶真正想要的。

如果我們為「社會化傳播」下一個定義,那就是:以運營為核心,創造一個傳播的理由,從而讓受眾因為品牌和自身的結合,主動靠社交關系去傳播(而不是靠媒介傳播)。

社會化傳播有很多種形式。比如段子,這樣的東西比較符合邏輯傳播,這是技巧;但從本質上來說,用戶願意主動去傳播你,這是特點;從社會化、新媒體、年輕人來說,做傳播就是你不斷地去聊,找到用戶喜歡你的理由,並把愛的證據花精力放大。就是這些事,遠比找媒體有用得多。

例如我參與的 “背誦《嶽陽樓記》,免費登樓” 這個商業案例,規則特別簡單,創造一套玩法,讓每個人都能參與進來。如果我是學霸,我可以去炫耀這件事,如果我是學渣背不出來,我也可以自嘲是學渣。很多人喜歡拿這個事嘲笑或者表達自己的標簽,這跟是不是免費登樓的關系其實沒有那麽大,就是一種自我表達。

再說到新媒體傳播,關鍵是要利用好新媒體上的一些技巧。做廣告也好,新媒體也好,本質上來說要的不是一炮而紅,這個概率太低了。你指望每個案例都紅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怎樣能夠少浪費一些錢,這已經是很難的事情了。之前我在TED Talk上也說過「三個半轉發理論」:第一喜聞樂見,第二感同身受,第三Mark一記,第三個半轉發是抽獎。一個人轉發某個內容的原因,歸根到底“比我慘”、“和我一樣”、“對我有用”,核心都是“我”。一定充分相信網民的自戀程度,只在乎自己,“通過表達你,我獲得什麽”,這是他們唯一在乎的東西。

四、微博、微信、知乎,都一個玩法?

這一部分講講微博、微信、知乎這幾個新媒體平臺的區別。

微博

之前有人說微博衰落了,我一點不覺得。微博是越來越好,尤其是在年輕人這波。第一波人確實不用了,是年紀大的人不用了而已,年輕用戶還是非常非常活躍。我定義的微博是基於興趣的新聞社交平臺,比如某個明星對誰笑了一下,這可能不算新聞,上不了任何頭條,但對粉絲來說這就是大新聞。粉絲需要這個信息,沒有別的地方有但可以在微博上看到,而且還能找到組織,組織還有比拼,誰轉發更高。所以這是他們進行比拼,體現價值觀、優越感的地方。第二,真正的社會娛樂一定是在微博爆發的,這毫無疑問。現在不管什麽傳播,最終都是在微博進行放大。

微博上供營銷的幾塊,第一塊是草根號,排行榜,笑話精選這些人。他們的特點是快速地“抄襲內容”,獲取大量流量。他們只有流量需求,這是事實。最早時候幾百塊錢一條,現在幾千塊錢,可以看做是信息進行快速傳播的工具;第二塊是媒體,進入微博的這些媒體,商業價值並不大,效果比較差,但它可以起到評論和蓋棺定論的作用第三塊是明星、網紅、KOL,現在的微博價碼20-40萬不等,60萬一條的也有,大部分號其實是用來資源置換的,並不是真正買賣的。

第三塊他們的作用是什麽?假設我是個賣面膜的微商,找明星用了以後,微博截圖放到商店里去,這種方式就比較實惠;而讓他幫你轉發一條活動,這是非常虧的行為。這塊真正所謂社會化媒體用得多的還是網紅、段子手、漫畫手、美女、帥哥、主播,主流的也不拿他們做渠道用,而是發揮其屬性。總結一句話:大號作用,是示範作用,而不是傳播作用。因為他有兩個價值,第一原創價值,第二渠道價值。所以最好的用法就是示範作用,發明一套玩法,讓大V示範。網民可以這麽去表達自己,做這麽個事,甚至轉發也是一個示範。

關於微博熱門話題。其實這套玩法是我發明的,2013年七八月份,營業額從一個月六七萬,經過兩三個月一下到了四五百萬。後來不到半年時間,我讓業務員一定不要推薦這種玩法了。說白了,熱門話題這東西,就是乙方騙甲方,甲方騙領導。它真正的作用很小,只是好看,完成一批PR額而已。所以千萬不要迷信數據,看不見的東西才是真正的東西,尤其是營銷,不要看數據,真的靠感覺。

微信

目前來看,微信還完全是工具。拿朋友圈來說,做營銷的人,朋友圈里的好友也許1000人不奇怪,往往有兩三千人。但一般人,微信好友也就一兩百人。對他們來說,信息遠遠沒有到夠用的程度,他們很缺信息。高中生也用微信不多,一是因為老師和家長都在上面,很無聊,不夠酷;二是因為沒有需求,同學們還沒認識過來呢。所以他們對微信並不是很感冒,對他們來說還是微博,快速找到和我溝通成本低的人,這對我更重要。如果你覺得微博沒有意思的話,還是因為你沒有找到人。和你一樣的人其實有大把大把存在的,是非常有趣的群體,找到他們後你是離不開他們的,會變成每天的生活必需品。

微信有三個途徑,一個是公眾號、訂閱號,訂閱號很簡單,發出去多少人看、轉發。標題寫的好就有轉發,標題不好就沒人轉發。第二個是H5,其實H5打開第三頁的概率已經低於0.05%了,除非你要一個針對少數鐵粉需求的工具,否則我不認為他是傳播用,甚至說所有說他好的都是行業內的人,僅此而已,多數是自嗨。第三個就是朋友圈,平常刷朋友圈,發一些你在努力工作的狀態。而努力通常並不能改變結果,努力只是讓人願意幫你,這就是刷朋友圈的好處和作用。它並不能帶來什麽實際結果,但是長時間努力總會讓有能力改變結果的人幫你,這是微信的用法。

知乎

知乎是一個講理的平臺。每個時代、每個朝代,被記錄下來的,只有幾十人,最多上百人。為什麽只要幾百個人?因為他們在講理,在用理進行PK,把理講得好的,會被十萬粉絲小號、微信公眾號抄走。能產生值得被抄走的內容,這是他們真正有用的地方。

因為是講理的地方,在知乎上,危機公關用的比較多,屬於技巧性的用法。當然還是能夠在里面通過占理的方法,讓產品和品牌樹立相對好的口碑,其他人再把內容進行複制放大。

剩下一些平臺,豆瓣也好,天涯也好,都不是主流了。現在是把其余平臺上適合的內容進行截圖,再反過來在微博、微信、知乎上進行傳播。 

五、新媒體傳播法則,六句話

第一、確認是否適合新媒體傳播,是否劃算,是否有必要。新媒體傳播並不是萬能的,有些落在媒體做不一定好,地推好就用地推;如果能讓用戶自發傳播東西,也沒必要買大號傳播;想明白是不是符合年輕人(新媒體受眾)定位,是不是能被人用來表達自己,否則沒必要做新媒體。

第二、想清楚第一批受眾是誰,先告訴他們,讓他們幫你去傳播“你的好”。

第三、切忌大而全。有人說我先做一個開始,然後高潮,結局這樣,我從來不相信這些東西,在新媒體上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四、扔掉戰略、點點突破。找到幾個核心點、功能、重要點的傳播。舉個例子,當時做灰姑娘電影的傳播,重點只討論一個點,就是里面裙子和鞋如何漂亮,連男生都想穿。抓住這一個點反複擴大,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不是大而全地去說特效怎麽樣,故事怎麽樣。在過程中,如果發現好用,就追加資源,不好用趕緊撤掉,這是不斷試出來的結果,不是我想這樣就一定是這樣的。我一年能做幾千個案子,都是不斷變化的,這非常考驗速度,也很辛苦。

第五、能簡單理解的就別怕硬。好多人做廣告時候害怕硬轉發不起來,就各種軟,甚至隱藏自己的品牌,沒意義。為什麽?如果你的東西是需要被理解的,就要大量的前後文讓大家幫助去理解;如果內容是0.5秒鐘就能理解的,比如雙十一大促,這是不需要“理解”的東西,就不要怕硬廣,新媒體上硬廣不見得就是壞事。

第六、溝通!溝通!溝通!需要和大量人去溝通,為什麽喜歡,為什麽不喜歡,為什麽這樣評論?其實真正的新媒體傳播是運營非常重的,和傳統推廣不一樣。以前廣告做一個文案、視頻,找渠道推就好了,新媒體則是要和不同人、大量人去溝通。為什麽在新媒體時代公關和廣告分不開了?因為你要理解他為什麽不喜歡,這是繁重的溝通過程。

春節期間上映的《美人魚》電影,它的口碑營銷是我做的。公司14個人,半個月時間,和1000多個KOL、大號們溝通,能不能看電影、告訴意見?能不能發表一些相關的漫畫或者輿論?他們覺得東西不那麽差,就願意替我們說句好話。這部電影的整個新媒體預算500萬左右,以前電影的預算一般最多七八十萬。所以這是一個口碑的時代。最後出來的效果是,當時B站上好幾個美人魚相關的視頻都火了;漫畫轉發過萬的有十七八個;加上影評四五十篇大號,轉發過10萬+的有24篇。這些東西都是靠溝通來的,不是強買強賣。

六、官微不怕硬,硬才是硬道理

最後說一下官微運營(微博運營、微信運營)。官微運營的核心,第一點是發聲渠道,第二點是粉絲數嗎?就算你有200萬粉絲,誰天天看你?你關註海爾的時候是因為你想買海爾冰箱,而不是因為覺得他們微信的東西寫得好。

企業就是企業,企業不是媒體。你想做媒體,不如偽裝成一個粉絲,可能反而更有效。就微博來說,因為很容易通過關鍵字去找到評論你的人,他們為什麽喜歡你,為什麽罵你?去聊,去溝通,把喜歡的聲音放大,把不喜歡的聲音私下溝通,微博就是這個用處。

真正喜歡你的人,就在微信上去運營他們,找到那些有影響力的用戶,他們分三類:

本身有影響力,比如說一個現實生活中很有影響力的人,或者大V;

有創造力,會畫漫畫,會寫小說,會寫段子。

很活躍,有大量時間。

三者符合其一就是有影響力的用戶,把他們找出來,組成一個粉絲群,給一些福利,讓他們去出謀劃策。

創始人/CEO/高管,要非常了解他們是做什麽的,需要什麽,這個東西就會成為無限的寶藏——他們在乎的就是其他人在乎的,他們覺得不好,就是其他人覺得不好。在真正出事的時候,他們也會幫你發揮危機公關的作用,遠遠比你花錢的作用大。

有的人覺得在官方微信上打自家廣告很丟人,遮遮掩掩。但你要知道,人家關註你官微就是想知道你的信息,這事要想清楚。關於創始人本身的公關PR,如果你是一個那樣的人就做,不是就趁早別做,沒必要。

作者介紹:林瑞(真名),90後,曾經創辦鼓山文化,公司簽下七成微博大號段子手,成為微博經紀行業的“帶頭大哥”。銅雀叔叔現在是金剛文化的CEO,新公司主力做長內容,剛獲得IDG資本領投的4000萬天使輪融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185

友邦的股價和香港的保險 你都要關心

現在大新聞的頻率真是讓公號狗操碎了心,比如現在到能不能在香港刷銀聯卡買保險?

 

銀聯國際的公告是這樣的:


 

意思就是說,以後要在香港買保險的話,只能買沒有儲蓄成分的消費型保險,有儲蓄、分紅性質的儲蓄型保險畢竟是要記錄在資本項目投資下的,不可以再走銀聯的通道了。

 

二級狗的第一反應:AIA下周一要掛了,QAQ...

 

吃瓜群眾第一反應:趕緊深夜排隊去香港刷銀聯買保單啊!

 

(我只想說昨晚剛折騰回內地參加朋友婚禮,結果周六白天就全搭在這事上了,現在下午兩點零三分,衷心希望可以在盆友結婚前發出來推送,下面進入打雞血分析階段。)


 

首先,銀聯想針對誰?

 

去年811開始的人民幣貶值潮,朋友圈中對此發言最多的為以下兩類人:各大券商的首席經濟學家對近期人民幣匯率的點評,各大香港保險經紀在人民幣匯率貶值後對美元保單的安利。

 

數字為證,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的數據,2015年向內地訪客發出的新造保單有245950份,保單保費為316.44億,占2015年新造個人人壽業務總額的24.2%2016年一季度向內地訪客發出的新造保單保費為132億,占同期保費(385億)的34.2%2016年上半年向內地訪客發出的新造保單保費為301億,占上半年新造保單保費(815億)的36.9%

 

就是說今年上半年,大陸的同胞們在香港買的保單金額幾乎已經達到去年全年的水平,真是又有錢又不低調啊。

 


從莎莎國際到友邦保險,論內地消費力在港股市場的Alpha轉換。

 

香港也是友邦保險新業務價值最高的地區,占比達到39%;過去六年新業務價值平均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8%,同期新加坡為15%,大陸、泰國均為14%,馬來西亞、韓國為7%


 

不過新業務增速的加快爆發是從2015年四季度開始的。


 

相信大家也都猜到了原因:人民幣貶值後,土豪們通過銀聯卡購買大額保單,實現資產美元化。如此濫用通道,銀聯當然需要進行管理啊。

 

第二,對廣大人民群眾有何影響?

 

一個晚上加早上的時間過去了:從保險經紀到保險股分析員,都還在等待政策的具體落實細節;還沒有保險公司正式發表聲明,所以也還沒有任何保險股分析員把差不多可能已經寫好的報告發出來。

 

已經了解到的情況是:帶有儲蓄、分紅性質的保險很大機會之後都沒有辦法走銀聯的渠道。這當然會影響到還沒買、但想買香港保險的吃瓜群眾,但正常三口之家,如果真的有儲蓄險的需求(具體險種我放第三點里講),算上兩邊老人,六七口人一年就算是換匯額度怎麽也有三十萬美金,難道還不夠你買保險麽?

 

銀聯的聲明,影響到的只有做大額儲蓄險的土豪們。

 

這些想把資金弄出去、但又不知道海外投資什麽的土豪,就比較喜歡買香港美元人壽保險,每年五萬美金起存(總之不太適合錢少的滾雪球),複利算到100歲的話,少一點人壽成分的話,三十年複利年化7%(多人壽成分年化複利大概6.4%,給孩子買這麽個保險,不就等於出去買了個美元理財麽(父母的出發點肯定不是小孩萬一有事我能拿多少錢對不對)。

 

而且高端客戶還能把大額保單拿去私人銀行做個保單融資,完美地解決了資金出境及資金流動性問題。

 

年初的時候,銀聯對境外刷卡單次不超過5000美金的規定,令得大額保單的付款方式變成了一張保單刷上N次卡;


新規定如果見招拆招呢,那只能土豪在內地銀行多開點戶,一次帶個十張二十張卡的,每天去保險公司刷一次,一天刷不完那就刷上個一個星期(順便為香港的零售行業做做貢獻);


或者就幹脆不走銀聯,用VisaMasterCard,比銀聯貴出來的手續費部分,問問保險公司願不願意幫付了唄;


或者親自帶著錢飛來香港繳費(每人每次出境最多帶5000美元);


最後,如果以上解決方案都不能滿足土豪的話,那土豪們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吧。

 

第三,不是賣保險的我來說說,如果想買保險,該買什麽保險?

 

網上有句特別殘酷的黑雞湯中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差距只有一場病,所以沒有被銀聯禁止的消費型保險中的醫療險是值得考慮的(博主是在今年四月份買的)。

 

醫療險是一個最簡單粗暴保險方式,每年向保險公司交納保費,如果生病住院,只需要自己墊付一定的醫療費(這部分一般公司的保費已經可以覆蓋),多出來的醫療費用保險公司實報實銷。價格主要看你想選擇看病的地區(不包括美國的話便宜很多),所住病房的類型(四人間比單人房也便宜很多)。當時買完這個保險,感覺就算沒結婚沒小孩,以後就算生病住院也不怕錢的問題了。

 

再說人壽險,特別適合家里的經濟支柱。因為受益人拿到這筆保費的時候,你可能已經不在了,但至少保單在經濟上能給還在的家人一點補償。(所以聰明的妹子,結婚時候可以要求老公買好人壽險,並且將你的名字放在保單受益人上)

 

還有一種險叫做重疾險,根據你的投保額度,每年存錢。算是以上兩種保險的融合,沒病時候算是儲蓄,有病時候賠付(重疾對發病的各項要求指標比較高,你得真的病到厲害了去),如果肩負房貸的話可以看看,至少不會讓你生了場大病,啥也沒有。

 

以上比較多是針對正在工作的吃瓜群眾,還在茁壯成長的小盆友們,多買的就是醫療保險和儲蓄保險(存點上大學的錢),小孩身體都不差,很容易上保險,價格也便宜的。

 

但是給我們爸媽買保險就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了,因為超過65歲保險公司就不會接納他們投保了;買儲蓄險呢,存續的年限又不會很長;買壽險的話你說你是孝敬呢還是不孝呢?所以如果爸媽還沒有保險,那就必須多給他們轉發十大養生秘笈,督促他們多多鍛煉身體,保持健康(比如讓爹媽養只狗,每天帶狗出去散步就不錯)。


然後生孩子是沒有任何保險的,所以男同胞們你們都要對還沒生孩子的老婆好一點。

 

第四,友邦的股價怎麽辦?

 

好在這是個國際化公司,亞洲其他國家他們也是做生意的;香港市場的新保費占公司比重為39%,按上半年香港市場36%的比例都為內地訪客貢獻計算,內地土豪的新業務價值占對友邦比例約為14%

 

盡管銀聯未對消費型保單做出規定,但這一類的保費價值相對較小,不能支持香港地區業務的高增長;而由於儲蓄型保險往往都是和消費型保險捆綁銷售,因此很難在這個層面再將兩者占比區分清楚,所以這對香港及友邦整體的影響,現在真的很難講。萬一這下子更激發了土豪的逆反心理,拼了命的來香港買保險呢。

 

如果你是友邦的投資者,想想公司的一大塊主要收入來源,都是這麽幾十張卡天天刷、人肉快遞帶錢出境,加上去年下半年已經有了這麽高的基數,你說你短期還坐得住麽?

 

本人並非香港保險銷售,對境外保險產品的描述僅為個人消費體驗,並非宣傳任何境外保險產品。


最重要的:支持國家對非法使用境外保險作為資產配置轉移的行為表示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081

何君堯, 你都有今日

我對於功名利祿從不感興趣, 值得做的事我會獨排眾議, 勇往直前去做, 不理會也不介意別人的看法。除了讀書時參與過學生組織的選舉外, 其他的選舉自己都不參與。何君堯落選, 諉過於任建峰, 這是明報的講法:

何君堯今晚回應《明報》查詢時表示,對結果失望是人之常情,不開心是正常,他認為自己得票低,「事件有插曲,導致這個結果(低票落敗)是可以理解」,表明是與律師任建峰的誹謗言論有關,「任建峰的言論影響是事實」,強調會繼續循法律程序跟進。


律師會選理事, 就憑任建峰的言論就可以影響大局? 你以為那些選民是老人院推輪椅去投票的耆英, 連一四七二五八號候選人是誰也不知, 只依據掌心被寫着的號碼去投票嗎? 衰衰哋就算耆英律師也是律師, 何況何君堯多年來一直是理事, 頃刻之間, 憑任建峰「抹黑」, 他就一臉灰炭了! 咪呃人喇, 這是多行不義, 聲名狼藉的結果。

近年何君堯負面新聞多, 人又寸嘴, 料子又有限, 寫信給袁國強要求覆核雙學三子的刑罰, 信又寫得不專業, 儼然出自茂里手筆。夥拍梁教授創作了「辱警罪」草案, 又非驢非馬, 失禮死人。在高院自拍, 知法犯法, 卻臉無愧色, 一直死撐。這種質素, 已近乎使專業蒙羞, 選民除非弱視, 才會視若無睹。人貴自知, 參選有勝有負, 敗選除了不開心, 諉過他人, 也要學下躬身自省, 認清自己失敗的原因。他看似豁達地講life as usual, 卻掩不住噴出來那股酸氣。何君堯, 你都有今日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678

MS, 你都有今日

各大報章都報導了MS被入稟索償的新聞, 明報是這樣講: 官指拖長審訊 伍珮瑩大狀夫遭索償。我黑心, 看了很高興, 你都有今日喇。歪種的可恥大狀, 這一次會接二連三受到教訓。我很難想像申索會不成功, 只是賠多少的問題。上訴庭詳盡的判辭是申索人(非禮案被定罪而後來上訴得直的被告)強而有力的依據, MS可爭辯的地方只是有關虛耗時間抗辯方法而引致律師費不必要的增加, 至於申索人因抗辯方法而導致被定罪作為索償理據的話就必然失敗, 上訴庭對於原審裁判官裁定申索人非禮罪成判決認為理據無械可擊, 判令上訴得直純粹是MS的專業失職對申索人不公所致, 講到底錯的是MS一人。我在誰為非禮受害人討回公道?一文, 已引用了判辭第218段來說明。

若果非禮案的受害人因為被非禮, 因為在作證時受欺凌、侮辱的盤問方式而心靈創傷, 也可以入稟要求兩人賠償, 贏面也很高, 唯一要證明的是她身心受創。從這角度看我希望她不會申索, 希望她已忘掉這次不愉快的經歷, 以看戲的角度來看這件申索案, 尤其放長雙眼來看MS的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679

【海馬襲港】就算只得一個杯麵 你都可以對自己好啲!

1 : GS(14)@2016-10-22 22:29:23

颱風天,儘管只剩下一個杯麵,當配合一些簡單食材,也可以製作到美味的料理。



外面橫風橫雨,衝唔切去超巿與街巿搶貨?唔緊要!就算家中只剩低一個杯麵,只要配合一些簡單食材,已經唔駛頹食,可以對自己好啲!



方法一:牛奶代熱水先把牛奶煮沸,替代熱水淥麵,可以令杯麵的湯底更鮮甜,減少味精的油膩,而且冇咁鹹。方法二:日式蒸蛋食完個杯麵仲有啲肚餓?啲湯都唔好浪費啊,只要把食剩的湯底,倒入已經攪拌好的雞蛋,再放進微波爐叮約2分鐘30秒,熱騰騰又嫩滑的日式蒸蛋就會呈現於眼前。方法三:加蛋加葱花有時用熱水淥杯麵,感覺真係好頹,其實只要加隻雞蛋,臨食前再撒一點葱花。單憑賣相已經加晒分,加上半生熟的蛋漿與麵條混合後,味道的確十分配搭,而且葱花的香味有錦上添花的作用。打風買唔切餸,其實煮個杯麵都可以好好吃,無謂要別人在強風下為你送外賣吧!記者:黃凱婷、吳業紅攝影:周旭文


不想用熱水淥咁單調,可以牛奶代替。

善用杯麵湯底,倒入已經攪拌好的雞蛋,再放進微波爐叮約2分鐘30秒,熱騰騰又嫩滑的日式蒸蛋呈現於眼前。

杯麵加蛋加葱花,吃下去有點茶餐廳湯麵味道,非常驚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22/198084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187

浪漫月巴睇90s - 月巴氏 有得揀,你都唔係你人生的老闆。 2016年11月11日

1 : GS(14)@2016-11-13 22:17:41

http://www.am730.com.hk/column-337084

「Choose Trump. Choose Hillary. Choose a president——Sorry,呢啲唔輪到你去Choose。」

1.當我們唔知點解地被掟落呢個塵世,就面對一個情況:有啲嘢死都冇得揀/有啲嘢死都要你揀。
2.死都冇得揀的包括:你父母、你的國籍、你家族是顯赫定貧窮還是普普通通——以上,先驗地決定了你的身份。你的身份主宰了你很多,但又(似乎)主宰唔晒。
3.死都要你揀的就大把:生活,工作,事業,家庭,電視機,洗衣機,車,CD,電動開罐器,健康,低膽固醇,牙醫保險,定息貸款,屋,朋友,衫,行李箱,各種布料的西裝……以上,是《Trainspotting》一開波就由男主角Mark所提及到的。
4.選擇,令我們(誤)以為擁有了自由,而快樂地投入地去揀;但Mark不同,這個(天生便注定是蘇格蘭人的)青年,面對大量選項,索性統統唔選,又或懶得去選。
5.「I chose not to choose life. I chose something else. And the reasons? There are no reasons. Who needs reasons when you’ve got heroin?」——我選擇不去選擇人生。我選其他。原因?冇原因。有了海洛英還需要甚麼原因?Mark如是說。1996年,當坐在戲院、將面對畢業後揀乜工(嚴格來說是揀寄求職信去邊度等人哋揀)的我,看著電影那超級精彩的開場,我茫然,茫然在讀咗咁多年書,竟然從來冇一本教課書、冇一個搣時或阿Sir,能夠如此準確指出真正關乎我整個人生的事。
6.當然我不是說海洛英及各類軟性毒品才是人生必需品——真正重要是,原來我絕對有權唔去揀,乜都唔揀。當然,我冇咁做,1997年5月交埋最後一份Paper,我就快手寄出5封應徵信,等人哋揀我去In……但很多同學比我更快手,早在一年前已經摸熟就業市場,選定未來事業方向,然後寄信,In定先。
7.1996年香港,還沒有「廢青」這稱呼,但我心知肚明如果畢業後不立即搵到一份穩定工作,就同廢人無異。回看《Trainspotting》裡的Mark,何只廢,仲吸埋毒,毒品令佢誤以為全蘇格蘭最污糟廁所內屎塔的屎水,是一個寧靜澄藍的海洋,可以暢游其中。他多次試圖戒毒,但戒極戒唔到,他總能想出一個完美原因說服自己食番;直至有一天,把毒針打進血管後,昏迷,入廠(這時候配樂竟然是Lou Reed的《Perfect Day》);出院後,對他不離不棄的老竇老母決定鎖佢喺房,用最原始方法令佢遠離毒品——他成功搣甩毒癮。然後,健康的Mark恍如新造的人,到了光鮮整潔的倫敦做地產經紀,過著世人眼中健康進取的資本主義式生活,直至佢班豬朋狗友搵佢參與一宗賺硬的毒品買賣……
8.二十年前,是甚麼原因驅使我睇《Trainspotting》?是被雜誌介紹吸引:A.Danny Boyle拍攝技巧極度有型;B.片中穿插大量英國經典搖滾金曲(當時正值我學聽歌):C.男主角Ewan McGregor型到痺(還有我自行發現的D.——首次拍戲的Kelly Macdonald靚到爆)。只是點估都估唔到,齣戲給我的竟是如此深邃的人生反思。
9.二十年後,我看到朋友Share的《Trainspotting 2》Trailer,看見那個在二十年前給我演繹了一次生命選擇的Mark,以及佢班別來無恙的豬朋狗友,還有步入中年依然美豔動人的Kelly Macdonald……我感動到想即刻喊出嚟,同時諗緊好唔好撳個Share掣——最後,冇。我專登揀唔撳,在愈來愈多嘢唔到我揀的景況下,我要確保自己還擁有這麼一個微小而卑微的選擇(前設當然是:我選擇了成為Facebook用戶)。
10.有得揀嗎?有,大前提是在一生不可自決下,選擇做一個努力返工以便買樓結婚得閒去旅行散心的人——買邊度娶(或嫁)邊個以及去邊度旅行?全部由你話事。


90年代,可能是我們最後的快樂時代。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390

【實用片】垃圾手作版主示範 收納好物你都做得到

1 : GS(14)@2017-01-18 22:22:54

Facebook專頁「垃圾手作」版主方奕恆(阿恆)。



常人眼中的垃圾,其實還有價值,只是缺了一雙協助重生的巧手。「垃圾手作」版主方奕恆(阿恆)在幾個月前創立這個facebook專頁,將「垃圾」如水樽,清潔劑瓶,舊牙刷等化身成一件件實用小家具,正正是抱着一個這樣的想法,「我小時後喜歡做勞作,當時會用硬卡紙,但長大後發現香港人製造越來越多垃圾。」他搖搖頭。「我樓下的回收箱常常爆滿,到底這些東西真的會否回收?我有時也很懷疑。」



於是,他創立「垃圾手作」,一方面為了記錄自己創作垃圾的過程,另一方面,他希望家中正好有這些「垃圾」的人,可以作為參考。專頁暫時有十多款作品,最新力作是用金莎盒,酒塞和萬字夾做的國際象棋盤,連記者都大呼過癮。他笑說,這個專題最大好處是沒有壓力,想到就做,「我開設這專頁只是業餘興趣。」而他絕對歡迎大家「盜用」他的創意,專頁開首便寫明「歡迎偷圖或偷換概念自行發揮」,歸根究底,都是為了環保。但阿恆卻說自己絕不算是環保人士,「如果出街太久,帶不夠水又口渴,我也會去買樽裝水。」唯一他提及的的環保習慣,是平日只用肥皂洗頭洗面,不過太太和女兒卻有一瓶瓶的洗頭水護膚素,無形中增添了不少所謂「垃圾」,這些垃圾便通通成為他的創作材料。「我太太常常用火酒,每兩個月家中便會多一個火酒樽!所以我最常用火酒瓶創作物品。」他走到廚房,在「垃圾堆」中翻了一會,便拿出一個大樽火酒瓶。以下兩款收納工具,遙控座是為「果籽」特別製造,大掃除後找出一堆「垃圾」,又正好缺了個收納工具?何不試試親手製作?記者:胡可欣攝影:鄧鴻欣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阿恆為作品取名為「隨機攞襪器」,如果有選擇襪子困難症,交由死物決定也不錯。

遙控座是他特地為「果籽」製作的,可放三個遙控器再加手機。

他提醒,用鎅刀時安全第一,一定要戴上手套,有些膠樽比較硬身,要更加小心。


製作需要的工具不多,剪刀、鎅刀用作鎅開膠樽,油性筆標示位置、砂紙磨滑邊緣、間尺量度位置,還有手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18/199001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1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