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服中心四問ST慧球“1001議案”:董事會是否被動機不端的個人操縱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1-08/1068168.html

ST慧球“1001議案”事件引發市場熱議,周末,上交所微博已披露事件細節。8日,投服中心的質問亦拋向公司管理層。投服中心最新的聲明中,圍繞“董事會忠實勤勉的義務和操守何在”、“監事會如何履行監督職責”、“董秘如何履行信息披露職責”、“相關信息如何被泄露”四問,擲地有聲,明確表達了態度。基於ST慧球目前情況,投服中心在“四問”之後,呼籲全體股東積極行使股東權利,罷免相關董事、監事,讓破壞公司治理的不良之人擔責,讓上市公司盡快回到正常發展軌道。

以下是投服中心聲明全文:

投服中心:應讓破壞公司治理的不良之人擔責——四問ST慧球董監高

近日,ST慧球“1001議案”事件再次引起市場熱議,成為輿論焦點。上交所已及時從信息披露角度采取監管措施,證監會也再次啟動了立案調查。

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簡稱投服中心或本中心)認為,在上交所已就1001項議案內容嚴重失當提出整改要求的情況下,公司董事會仍不執行,擅自在非信息披露平臺發布,表明相關董監高嚴重失職,股東權益因此受到極大損害,將適時采取法律手段維護廣大中小股東合法權益。對於此次事件,投服中心提出以下問題:

一問董事會忠實勤勉的義務和操守何在

此次泄漏的1001項議案數量創造了我國資本市場之最,但是如上交所在監管工作函指出的,議案內容大多邏輯混亂、前後矛盾、內容重複。例如,不僅有全體員工加薪與降薪議案並存、公司地址一連變更18次、調整雙休日時間遍及一周等視同兒戲、極為不嚴肅的議案。此外,還有建立健全員工戀愛審批制度、第一大股東每年捐贈上市公司不少於100億元現金等超越股東大會職權範圍或者強加股東義務的議案。

《公司法》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關於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的指導意見》中規定,獨立董事應認真履行職責,維護公司整體利益,尤其要關註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

公開資料顯示,ST慧球董事會現有五位董事,分別是董事董文亮、溫利華,獨立董事李占國、劉光如、劉士林。

請問董文亮,作為董事長,此次1001項議案是否依法召開董事會審議?董事會是如何召集的?議案是如何提出的?哪些董事出席了董事會?董事的表決意見是什麽?董事會的表決過程和結果是什麽?請問三名獨立董事是否參加了董事會?是如何表決的?對相關議案表決意見是什麽?在此次事件中是如何履行“維護公司整體利益,尤其要關註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職責的?董事會是否被動機不端的個人操縱,成為傀儡?

請問劉光如獨立董事,作為法律專業人士,如何評價諸多涉嫌違法違規的議案?

請問李占國獨立董事,作為會計專業人士,如何評價ST慧球及十余家子公司同時向多家銀行申請巨額授信額度等議案?

請問劉士林獨立董事,在第八屆董事會第三十四、三十五、三十七、三十八次會議(根據公司公告,無三十六次會議決議)均未親自參加會議,也未委托代理人,是如何履行獨立董事職責的?

本中心認為,此次事件主觀惡意十分明顯。其是對股東的惡意侵犯,董事會長期把持上市公司肆意妄為,嚴重侵害了廣大股東的權利;也是對上市公司的惡意損害,上市公司成為資本市場反面“明星”,被監管部門立案調查;更是對監管的惡意挑釁,不斷觸碰監管底線,漠視和挑釁法律法規。本中心質詢:董事會和相關董事忠實勤勉的義務和操守在哪里?

二問監事會如何履行監督職責

《公司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公司監事會需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的行為進行監督,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公司章程或者股東會決議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提出罷免的建議;當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行為損害公司的利益時,要求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予以糾正”,第五十四條規定“監事可以列席董事會會議,並對董事會決議事項提出質詢或者建議”。

請問監事長潘大明、監事顧雲鋒和顧遠,是否列席了本次董事會?對存在諸多問題的議案,提出哪些質詢或者建議?對議案“炮制”以及信息泄漏采取了哪些監督措施?是否糾正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

三問董秘如何履行信息披露職責

《公司法》規定,董秘負責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和董事會會議的籌備,辦理信息披露事務等事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規定,信息披露義務人應當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披露信息,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實際上,1001項議案披露不完整,所有議案僅披露標題,沒有披露具體議案內容,對重大事項也未按照臨時公告格式指引的要求單獨披露,一些議案涉嫌違法違規、誤導投資者。不但不落實交易所提出的監管要求,而且相關議案和交易所監管工作函等內容在網絡泄漏。

作為信息披露事務的直接負責人,董秘陸俊安不但不具備任職資格,而且信息披露屢次出現重大問題,嚴重不稱職。請問,為何如此任意妄為?

四問相關信息如何被泄露

2017年1月3日,ST慧球向上交所提交了董事會決議公告和臨時股東大會通知,因其內容違反信息披露規則,上交所發出監管工作函,要求ST慧球進行修改。但其並未按照要求修改。1月5日,上述公告文件和監管工作函在股吧、論壇等網絡上全文泄露。據媒體報道,還出現了以ST慧球股票代碼“600556”為域名的網站,發布相關公告。此前,ST慧球已多次出現信息泄露事件,此次再次泄露,請問ST慧球董事、監事和董秘,信息泄露是如何發生的?是否故意泄露?是哪些人泄露?責任人是誰?

本中心呼籲,全體股東應積極行動起來,行使股東權利,罷免相關董事、監事,讓破壞公司治理的不良之人擔責,讓上市公司盡快回到正常發展軌道上來。投服中心將持續關註事態進展,適時采取參加股東大會、提起訴訟等措施,維護廣大中小股東合法權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544

專訪前印度央行行長拉詹: 貿易戰太狹隘, 中國並非“匯率操縱國”

2017年儼然成為了最具不確定性的年份——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的貿易保護政策會否付諸實踐?其減稅、去監管、擴基建等主張會否持續推升通脹預期?中國如何應對轉型過程中的內外部沖擊,並應對潛在的“匯率操縱國”指控?

針對上述問題,在上海交大高級金融學院(SAIF)主辦的“上海金融論壇”期間,前印度央行行長、芝加哥大學傑出金融學教授拉格拉邁·拉詹(Raghuram Rajan)接受了第一財經的專訪。

“特朗普說全球化加劇美國失業,但可能各界對貿易過度關註。過去50年以來,美國制造業占GDP之比始終在12%的水平,因此並非美國的制造業不再具備競爭力,而是美國不再生產鋼鐵煤炭,轉為生產更高科技的產品,技術進步也使生產率提升。”因此拉詹認為,過度強調貿易戰其實存在指鹿為馬的嫌疑,重要的是關註技術進步,政府要對低技能員工進行再培訓。

針對各界關註的人民幣問題,拉詹也建議,中國應該“兩步走”——首先要強化各界的信心,其次則是應該暫時強化對非法、投機性資金出境的管控。“其實我們可以看到,近期中國當局在做的都是在支撐人民幣匯率,而非刻意使其貶值,因此特朗普的‘匯率操縱國’指控是站不住腳的。”

值得註意的是,拉詹是當年極少的幾個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就預言風暴即將來臨的經濟學家之一。2005年,拉詹在美聯儲舉辦的一個會議上宣讀論文,對日益擴大的金融證券化所帶來的風險提出警告。這一警告並沒有得到廣泛響應,美國前財長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甚至批評該論文提出的“假設簡單而且帶有一點勒德主義(Luddite,指厭惡技術進步)”。當然,之後發生的一切眾人皆知——美聯儲過於寬松的貨幣政策、監管缺位、證券化等金融創新過度成了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

支持加息 低利率扭曲價格

拉詹是美國財政部名譽經濟顧問和美國金融協會的前任主席,他在2003年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年輕的首席經濟學家。2013年,拉詹放棄在美國的學術生涯,臨危受命,出任印度央行行長。如今,拉詹則重新回歸學術研究,他對全球宏觀經濟方面的研究具有絕對的權威。

早在2013年5月,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毫無先兆地表示——美聯儲可能逐步退出量化寬松(QE)。話音一落,新興市場出現了瘋狂的資金外流,這一事件也被稱為“削減恐慌”(taper tantrum)。當時,拉詹曾在不少論壇上“炮轟”美聯儲,認為美聯儲應該關註其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加強市場溝通;但另一方面,過去一年來,拉詹在多個場合表示,低利率可能會造成價格扭曲,他也支持美聯儲加息。

針對這兩種不同的表態,拉詹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稱:“如果要修複金融體系,當時QE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經濟體系中積累了巨量債務,因此對於這些政策沒有很好的響應。QE此後沒有創造額外的增長,反而招致蓄意削弱貨幣之嫌。”

“QE導致大量流動性進入新興市場,推高了這些國家的貨幣幣值和債務水平,可見QE不僅加劇了發達國家的脆弱性,也加劇了新興市場的脆弱性,對價格機制有強烈的扭曲作用。正是由於發達國家創造了這一系列問題,因此我才強調,在美國退出QE、加息的過程中要與市場充分溝通,不能突襲。”拉詹解釋稱。

如今,他支持美聯儲在經濟複蘇的條件下漸進加息,並對美聯儲當前的溝通工作表示滿意。“持續的寬松政策會加劇全球風險,退出QE、加息永遠沒有最好的時機,如果始終猶豫不決,全球經濟就無法擺脫這個狀態。因此,美聯儲提出因為經濟好轉而準備加息,我認為這是非常合適的,也可以給其他央行一個信號,不要過度依賴貨幣政策,也不要對加息反應過度。”

“好消息是,美聯儲如今在政策聲明中,總是會提到全球其他經濟體的狀況,包括中國經濟,信號更加明確,”他表示,隨著2017年正常化進程推進,希望日本和歐洲央行也能效仿美聯儲的溝通做法。

此外,正是由於美聯儲加息,外加特朗普對於財政刺激的政策主張,全球通脹預期持續擡升,這也導致此前債市出現了恐慌性拋售。對此,拉詹認為通脹的確存在上行風險,但仍需要關註其後續的政策落實。

“近期發布的就業報告顯示,美國平均薪資增速不錯,說明就業好轉(找工作的人減少、薪資上升),這是經濟的利好消息,過去的通縮風險已逐步消散。但通脹是否足夠強還取決於其他因素,例如財政刺激能否實現。此外,企業稅制改革仍停留在語言層面。”拉詹稱。

全球貿易並非失業本因

除了貨幣政策,貿易也是全球各界關註的焦點。過去近二十年,全球化的不斷深化讓世界各國都斬獲了巨大經濟紅利。然而,一切似乎都在2016年發生了突變。

在全球經濟整體疲軟的背景之下,來自政治、民粹主義的反對聲音正在逐漸擡頭,特朗普認為全球化是導致美國失業、制造業失去競爭力的主因。在很多人看來,“中美貿易戰”似乎一觸即發。一時間,“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成了焦點議題。

拉詹對“貿易戰”風險表示關註,但他並不認為這是失業問題的核心。

“特朗普的競選言論可能和其實際政策會有所出入。如果說全球化導致美國失業上升,這可能並不準確。”拉詹認為,過去50年以來,美國制造業對GDP的占比長期都是保持在12%的水平,因此並不是美國在制造業方面不再具備競爭力,“只是美國改變了從前的做法,他們不再生產鋼鐵煤炭,而是實現了價值鏈升級,轉為生產更高科技的產品。”

與全球貿易相比,拉詹認為,更應該關註的是技術進步而造成的失業。“技術進步導致生產率提升,勞動力需求下降,科技對失業的影響只會不斷加大。同時,即使美國存在就業崗位,但低技能勞動力無法滿足崗位的要求,因此不應該只是關註貿易,而應該關註真正的問題和解決方式,即要加強對低技能人員的再培訓(retraining workers)。”

此外,德意誌銀行的研究也發現,“中美貿易戰”並非那麽容易。名義數據顯示2015年美國對中國的商品貿易逆差為3660億美元,幾乎占到美國商品貿易逆差總額的50%, 但這一數字存在誤導:中國對美出口中很大部分出自加工貿易,約37%實際來源於全球供應鏈上從其它國家進口的部件。

因此,經計算加工貿易影響後得出,中國或只占美國年度貿易赤字的16%,僅略高於第二位日本的13%和第三位德國的11%。若中美發生貿易戰,勢必將牽扯全球供應鏈上的所有參與者,其中也包括一些美國公司。

中國不是“匯率操縱國”

眼下,人民幣匯率的走勢也是全球最為關註的話題之一。人民幣在2016年對美元貶值近6%,而美元走強的趨勢似乎在2017年仍在持續。

拉詹認為,部分資金外流是因為中國企業提前償還外債,這在美元走強的背景下是明智的。拉詹認為人民幣不會持續但邊走貶,但他也建議,為了應對持續的資本外流,中國可以做兩手準備。

首先,他認為中國要強化國內信心,因為中國經濟基本面仍然強勁;第二,中國刻意暫時增加對投機性、非法資金出境的門檻或障礙(friction)。

“第一步則是一切的根本,如果不強化信心,資金外流無法避免;但第一步並不充分,因為一些有信心的人可能會擔心其他投機者的資金外流,也開始提前換匯,因此要‘兩手抓’,”拉詹認為,第二步其實是宏觀審慎監管政策,當資本外流壓力減小時,也可以減輕類似的管控。

他強調,盡管人民幣過去持續貶值,但這是基於市場供求的浮動。此外,“中國當局近期的做法都是在支撐匯率,這並不符合特朗普所稱的‘匯率操縱國’名號。”

截至1月13日收盤,美元/在岸人民幣報6.9022,一周累漲236點或0.34%。

2016年伊始,中國並加強了對資金出境的審查。同時,從1月4日美元出現回調以來,人民幣便逆轉了此前持續近一年的單邊貶值走勢,連續數日走升。由於離岸人民幣市場流動性告急,離岸空頭慘遭“踩踏”。人民幣隨後連續三天大幅上漲,離岸人民幣期間大漲了1130個基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34

徐翔、王巍、竺勇操縱證券市場案一審宣判

據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官方微博23日消息,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被告人徐翔、王巍、竺勇操縱證券市場案進行一審宣判,被告人徐翔、王巍、竺勇犯操縱證券市場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有期徒刑三年、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三年,同時並處罰金。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569

特朗普指責中日“操縱貨幣” 中方回應

針對特朗普指責一些國家“操縱貨幣”時提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3日對此表示,中方從來不會把貨幣戰作為謀取貿易優勢或提升貿易競爭力的手段。這種貨幣戰對中國自身並不利。

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近日特朗普指責一些國家“操縱貨幣”,他提到了日本和中國。你對此有何回應?

陸慷回應稱,特朗普總統評論日元的問題,我不作評論。

“關於人民幣問題,我們已經多次表示,中方從來不會把貨幣戰作為謀取貿易優勢或提升貿易競爭力的手段。我們無意打貨幣戰,從長遠看,這種貨幣戰對中國自身並不利。”陸慷說。

陸慷指出,中美經貿關系中存在的一些分歧,是可以通過友好協商來解決的。事實證明,中美關系發展到今天這一步,給兩國商界和兩國人民都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樣一個良好的局面和勢頭是可以、也應該被維護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269

被指控操縱歐元 德國可能成特朗普下一個貿易懲罰目標

自從特朗普政府上臺後,德國經濟部里的電腦系統就從來沒有消停過。通過動態隨機一般均衡(DSGE)模型,德國的經濟官員們一直沒有確定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一言一行可能對德國經濟造成什麽樣的影響。

甚至“2016年德國再次超過中國,回歸全球第一大貿易順差經濟體”的消息也沒有在德國媒體間激起更多喜悅之情:此前特朗普已對德國汽車制造商發出開征35%的關稅威脅,而近日來自特朗普身邊近臣對於德國的巨額貿易順差是“以鄰為壑”以及“操縱歐元匯率”的批評,更令德方提高警惕。

美國戰略預測智庫Stratfor則在最新一期簡報中點破德方更深層次的憂慮:盡管特朗普方面可以叫囂對德進行貿易執法,但在國際貿易法的框架下,其可以施展的空間畢竟有限,而特朗普方面對於歐元的攻擊有可能擴展為對整體歐元區的攻擊,並引起區內貿易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的回潮,這才是真正令德國感到焦慮的。不過為了避免成為美國下一個懲罰性貿易措施目標,“德國將采取措施保衛其巨額貿易順差”。

美國指責德國操縱歐元匯率

在德國IFO經濟研究所的2016年貿易順差數據出爐後,德國並沒有像往常那樣對其巨額順差顯露出引以為豪的情緒。

上述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16年德國回歸全球第一大貿易順差經濟體,其貿易順差再創新高,達到2970億美元,而美國在2016年的貿易逆差為4780億美元。

除了2015年外,自2010年以來,德國一直是全球第一大貿易順差經濟體。需要指出的是,中德都是貿易順差國,但如果考慮到德國是一個人口規模比中國要小得多的國家,即以人均標準來衡量的話,德國的人均貿易盈余則比中國大多了(見圖)。

以人均貿易盈余為依據的全球出口及進口前六大國排名,圖片來自德國《明鏡》周刊

有一點尤為重要:通常中國和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大國會通過出口產業實現盈余,然而伴隨時間推移,其國內需求增長,出口盈余將實現一定程度的下降。相比之下,德國是世界上最成熟的工業經濟體之一,內需增長面臨瓶頸,如維持其競爭力不變,其貿易盈余將繼續不斷增長。

然而特朗普方面看到的並不是德國產品的競爭力,而是歐元的走弱對德國出口的利好。

候任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彼納瓦羅在1月31日表示,歐元目前被“嚴重低估”,這損害了美國和歐盟其它成員國利益,這種剝削造成了德國與美國和其他歐盟成員國的貿易不平衡現狀,且其原因是德國操縱歐元匯率。

德國總理默克爾隨即表示,德國不會操縱歐元匯率,歐元匯率屬於歐洲央行的職權範疇,德國一直支持歐洲央行的獨立性,並且不會改變這一立場。

2月5日,德國財政部長朔伊布勒的回應就沒有那麽客氣了。朔伊布勒表示,相對於德國的競爭力,歐元匯率確實太低,但是這是由歐洲央行的擴張性貨幣政策造成的,該政策還推高了德國貿易順差。

“在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開始制定擴張性貨幣政策時,我就告訴過他,這將推高德國貿易順差。”朔伊布勒並表示,德國無法制定匯率政策。

此前,德國經濟部就在特朗普當選後作出的應對預案報告中指出,德國的高貿易順差是由於德國的工業基礎結構造成的,弱勢歐元也持續推高了德國產品的競爭力。

德國經濟部在這份報告中指出,歐元和石油的雙雙走弱,影響了德國近三分之一的貿易盈余;如果歐元和石油走強的話,德國的貿易盈余將自動縮水。

德企將因巨額貿易順差成為替罪羊

這並不是美國政府在歷史上首次指責德國的巨額貿易順差是“以鄰為壑”,不過同以往來自美國財政部的批評相比,這樣的批評直接來自於總統顧問,而德方高層也尚不清楚,特朗普政府在這條路上能走多遠。

在德國,一種普遍的悲觀預期是,在特朗普的貿易戰名單上,德國就緊緊排在中國和墨西哥之後。以2016年的數據來看,德國對美國貨物貿易順差就排在中國和日本之後。

2016年前11個月德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僅次於中國和日本,圖表來自英國《金融時報》

白宮發言人斯派塞(Sean Spicer)此前表示,美國希望對這些有貿易逆差的國家的進口產品征收關稅。

德國經濟智庫DIW主席弗拉茲舍(Marcel Fratzscher)表示:“我們正面臨同美國的一場貿易戰,我們必須面對這樣嚴酷的事實。”

德國Ifo研究所所長菲斯特(Clemens Fuest)則表示,如果美德間經濟關系停擺,德國將為此減少160萬工作崗位。

“我不得不說,我開始有點緊張了。我以為在就職之後,(特朗普)的立場會有些改變。”菲斯特表示,“我的擔憂是,他的政策是不會奏效的。那麽接下來他就要找替罪羊了。而德國企業作為替罪羊來說太合適了。”

特朗普意在攪亂歐洲

Stratfor在簡報中提出,美國財政部此前對德國的巨額貿易順差提出了警告,特朗普政府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指控,不過美國也就在貿易戰的路上能和德國走這麽遠了。

實際上,根據美國貿易法律,美政府可以出於保護國內產業免受進口威脅的目的,使用暫時的貿易保障措施,但是這些保障措施只能針對進口產品,而不能針對具體的國家。

如果美國使用上述貿易保障措施,德國將立即可以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對其發出質疑。 如果特朗普政府試圖針對德國,那麽就必須證明德國政府出臺了不公平的支持德國出口商的政策,並對德國出口實施了反補貼稅。

但實際上,德國的許多貿易盈余都是結構性的,譬如老齡化問題。德國經濟部在前述報告中指出,德國社會喜歡為了養老而存錢,此舉抑制了消費,德國的貿易盈余中有3%都源於此。同時,德國人又使用這筆存款對美投資,令美國人有足夠的錢可以購買德國產品,這樣的資本輸出也推高了資本賬戶盈余,德國對美的貿易盈余中有2%的部分則受此影響。僅有1%受到德國政府的經濟政策影響,譬如對德國基礎建設進行投資或減稅等。

這份報告的結論是:“德國經常性賬戶盈余,絕大部分是由於國內外市場經濟進程和市場參與者的決策造成的。”也就是說,並不是德國政府造成了高順差,政府也無意幹預。

不過,Stratfor指出,在這場論戰中,德國真正憂慮的是,特朗普的民粹主義仍將傷害德國這樣的出口型經濟,並且在歐洲其他國家引起共鳴,令人感到“貿易保護主義是奏效的”。而2017年,如果具有相似民粹理念的政府在歐洲上臺,這將真正對德國構成威脅。

與此同時,德國也將對特朗普政府對弱勢歐元的攻擊轉化成對整體歐元區的攻擊。Stratfor指出,這將令其他歐元區成員焦慮,他們也會成為白宮貿易保護主義所針對的一部分。

來自特朗普政府方面的指責,有可能削弱歐元區。眾所周知的是,特朗普從來不看好歐元區,雖然德美雙向貿易量巨大,但歐元區才是以出口為主的德國經濟真正的基石,德國每年約有56%的出口是銷往其他歐元區國家的。

漢堡地區經濟學家斯陶布巴爾(Peter Straubhaar)表示,德國並不真的需要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型,但是“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於一個繁榮的歐洲,內部市場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530

視點丨默克爾駁斥“操縱歐元論” 呼籲歐盟團結一致

2月3日,歐盟各國元首齊聚馬耳他首都瓦萊塔參加歐盟非正式峰會,商討英國脫歐後的歐盟發展前景,以及讓外界矚目的移民政策。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記者會上表示,在與美國進行外交事宜時,歐盟必須保護自己的價值觀,但同時她也認為歐盟必須承認自己和美國有共同利。此外,默克爾還呼籲歐盟各國應該團結一致,公平履行自己的職責,因為她認為只有歐盟成員國才能決定歐洲的未來發展。

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顧問指責德國操縱歐元匯率,特朗普也批評歐盟的難民以及貨幣政策,並直言歐盟是德國的“工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537

頻頻涉嫌股價操縱 “高送轉”歪風應剎住

每逢歲末年初,A股投資者熱衷的“高送轉”炒作大戲都將上演,今年也不例外。而這場炒作盛宴,近日因一家處在風口浪尖的上市公司涉足而引發廣泛關註。

這家公司就是樂視網。昨晚(2月13日),樂視網發布高送轉方案預披露公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賈躍亭先生提議,公司將以19.82億股為基數進行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20股,共計轉增39.63億股。

這就意味著,一旦“高送轉”成行,樂視網總股本將增加至59.45億股,近60億的股本,不用說在創業板,即便是主板也算得上大企業。實際上,樂視網2010年8月登陸創業板時,總股本只有1億。此後幾年公司即多番“高送轉”:2010年實施10送2轉增10股、2011年為10轉增9股、2012年10轉增9股、2014年10轉增12股。

上市公司“高送轉”的目的,主要是迎合A股投資者對低價股的炒作熱情。但對於樂視網而言,蹊蹺的是,在一個月之前的投資者交流活動上,賈躍亭還提到,通過自身努力,上市公司業務肯定會進入爆發期,“希望各位齊心協力讓它快速達到100元”。此舉甚至引來監管層關註,1月20日,深交所向樂視網及公司董事長賈躍亭下發監管函,就賈躍亭“千億美元市值”、“股價過100”的言論,提醒公司及賈躍亭遵循相關規定的要求,保證公開披露的信息中不存在嚴重誤導性陳述。

一個月之前剛剛聲稱要讓“股價過100”,一個月後又提議“10轉20”,賈躍亭此舉不但讓處在風口浪尖的樂視網披上一層迷霧,且令“高送轉”這個老話題再度引發關註與質疑。

上市之後不斷通過“高送轉”擴充股本,讓股價維持在低位,可以說是不少中小板、創業板股票的“套路”。從歷史數據來看,近年實施“高送轉”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大量增加,2015年年報10股送(轉)10股及以上分配方案的上市數量為335家,創歷史新高(2014年為303家),尤其是10股送轉20股及以上者增長迅速,2013年只有2家公司實施10股送轉20股及以上的方案,2014年有9家,而這一數據在2015年實達到62家,昨天公布預案的樂視網即為“每10股轉增20股”。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在盈利之後實施利潤分配方案回報股東,理所應當。但在A股市場卻出現奇特的現象——虧損公司熱衷“高送轉”。當然不少公司在實施利潤分配方案時並不會真正拿出真金白銀,或者現金分配只占小部分,而是熱衷送紅股或通過公積金轉贈股本。

從財務理論上分析,上市公司送紅股或通過公積金轉贈股本的方式擴大股本,對上市公司本身的價值並沒有任何影響。但A股市場卻把“高送轉”視為利好,“高送轉”方案的公布對股價絕大多數時候能產生顯著刺激。樂視網昨晚發布“高送轉”預案後,今日股價一度大漲逾6%,截至收盤上漲3.67%,同日創業板指數則是收綠。

“高送轉”對股價的刺激亦可從以往數據中窺得一二。以2015年度報告公布10股送轉20股的其中36家為例,這些股票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的7個月時間里平均漲幅達到96.2%,而同期上證指數漲幅為-3.2%。而且,因為2015年股市出現了大的波動,大多數股票的價格在2015年6月份之後都大幅度下跌,直到2016年6月份大多數股價只是2015年6月份最高價的一半左右,但這36只股票價格卻在股災之後均創歷史新高。

實際上,“高送轉”作為利好,以便操縱股價,已成為A股市場半公開的秘密,投資者對此亦心照不宣,很多人也樂此不疲,參與到這項“火中取栗”的炒作盛宴之中,如果遇到高位接盤,也多只是自怨自艾。

正因為如此,“高送轉”成為大股東和各路莊家操縱股價的手段,包括在減持之前公布實施“高送轉”,往往百試不爽,這也成為近年上市公司利潤並無多少好轉的前提下,“高送轉”方案卻日漸攀升,在“10轉20”普遍之後,“10轉30”應運而生。

如東方通2月12日晚間披露“高送轉”預案,擬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30股,公司股價即在13日、14日兩個交易日連續漲停。就在東方通“高送轉”方案披露的一周左右之前,持有東方通總股本比例約3.43%的監事會主席朱律瑋披露了其為期半年的減持計劃,據公告,朱律瑋因個人資金需求,擬在未來六個月內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1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0.83%,若以今日(2月14日)股價計算,其套現金額可超8000萬元。

換言之,“高送轉”無益於上市公司本身的價值,但時常與公司主要股東和莊家的股價操縱密切相關。那麽該行為是否涉嫌違法,監管者應該采取措施有效應對,都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命題。監管層不應姑息,讓“高送轉”歪風破壞A股生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391

獨家丨操縱匹凸匹、大鬧ST慧球,揭秘“律師”鮮言的監管對抗之戰

鮮言很神秘,互聯網上連一張清晰地照片都難以找到;但鮮言絕不低調,無論是在“匹凸匹”更名鬧劇之中,還是慧球科技的奇葩議案背後,鮮言無時無刻不透露出對股東權利的無視,以及對公司治理機制的蔑視。

這一點在“1001項奇葩議案”事件中暴露無遺。“稽查人員到他的‘大本營’湖北荊門漢通總部取證,保安說不讓進就不讓進。在當地公安機關的配合下,終於進到辦公室,他又拒絕提供公司資料。稽查人員自行收集的材料,他又拒絕蓋章。”參與調查的稽查執法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鮮言先後在匹凸匹、慧球科技有多項違法,他控制的法人賬戶、自然人賬戶非常多,調查取證遇到非常大的困難。

2月24日下午,證監會新聞發布會宣布擬對“1001奇葩議案”等8宗案件作出行政處罰,總計罰沒款近35億元。值得註意的是,僅鮮言在2015年牛市期間操縱“多倫股份”(“匹凸匹”)股價一案,罰沒款就達34.7億元。

“辦了這麽多案子,沒見過這麽囂張的。因為公司材料對我們來說都是作為證據的,這些證據對調查對象來說可能是不利的,對方不配合提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一般的公司,會以’材料在哪里不清楚’、‘公司失火材料被毀’等等一眾理由來搪塞,也絕對沒有直接說‘我就是不提供,哪怕你們證監會來了我也不提供’這種話的。”另一位了解案情的調查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鮮言本身是律師出身,對抗行政監管“連個理由都懶得編”了。

“1001專案”

“‘1001項議案’事件淋漓盡致地暴露出涉案人為所欲為、狂妄囂張的違法氣焰。”一位稽查執法人士告訴記者,ST慧球奇葩議案事件是一場鬧劇,實質上是挑戰監管權威,也是對公司治理機制的無視。

1月4日,慧球科技“1001項”奇葩議案通過股吧公布,市場一時嘩然。因為這上千份議案當中,名目繁多、內容荒謬,在嚴肅的資本市場上,慧球科技的信息披露卻盡顯“頑童”之氣。

這一案件引發證監會自上而下的高度關註。第一財經獨家獲悉,1月5日,證監會對“ST慧球”立案調查;1月9日,北京、上海展開網絡調查取證;1月12日,調查組赴荊州現場調查,同一天,證監會高層對案件作出批示,“1001”專案組成立;1月15-17日,稽查局在武漢召開案件協調推進會 案件相關公司及人員所涉全部案件由稽查局統一指揮、強力督導、提級管理。

ST慧球,原名廣西北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重組後改名為慧球科技。2016年以來,公司屢次未按規定披露信息,且拒不改正。“據分析,通過這起奇葩議案事件,鮮言可能想達到兩個目的,一是保住控制權,因為當時上市公司正面臨舉牌方瑞萊嘉譽提議召開股東大會更換管理層,此時鮮言策劃1001項議案,企圖炒作攪局。”一位稽查人士告訴第一財經,鮮言第二個意圖,就是抵制監管。

因為早在8月份,上證所暫停了慧球科技的信息披露直通車資格,十天之後又對其股票實施了停牌處理,9月13日對其實施ST風險警示處理。另外,證監會在8月15日因另一起違法對其立案稽查,並向廣西自治區政府通報風險,對當時任職證券事務代表的疑似實際控人鮮言進行調查。

事情緣起於鮮言與慧球科技實際控制人顧國平的一筆交易。

2016年4月,兩人達成協議,鮮言購買顧國平持有“慧球科技”(現“ST慧球”)6.66%股權,在支付4億元後,鮮言任公司證券事務代表,並派出3名董事實際控制公司經營管理權。

2016年4月26日,鮮言與顧國平達成股權轉讓意向;次日,鮮言實際控制的上海躬盛與顧國平簽訂相關協議。雙方約定,轉讓對價為7億元,收到首筆股權轉讓對價3億元後,顧國平將其及一致行動人持有的2630.17萬股ST慧球的表決權委托給上海躬盛,上海躬盛再向顧國平提供借款1億元;若同年8月1日前,顧國平能完成對斐訊通信的重組,則向上海躬盛支付15億元,上海躬盛全面退出ST慧球的管理,歸還相關印鑒、證照、文件給顧國平,否則,顧國平全面配合上海躬盛完成包含但不限於對ST慧球的法人、董事會、監事會、公司章程等的實質變更及過戶手續。

不過出乎意料的是,因為未支付原股東瑞爾德嘉等關聯方2億元“買殼費”,顧國平持有的上海斐訊股權被輪候凍結,將上海斐訊註入上市公司的計劃失敗。同時,顧國平通過資產管理計劃持有的股權“爆倉”無法按約過戶給鮮言,鮮言在掌握了公司的經營管理權後並沒有如期獲得公司控股權。

去年上半年,資本舉牌上市公司案例密集出現,而此時的慧球科技齊備了“盤子小”、“股權分散”兩大特點,頓時成為深圳市瑞萊嘉譽投資企業(有限合夥)的狩獵目標。

2016年9月,瑞萊嘉譽通過二級市場買入“慧球科技”股份,後再次增持直到持股比例達10.85%,成為公司控股股東。但是,遭到鮮言方面抵抗無法進入公司管理層,雙方彼此激烈纏鬥,深圳瑞萊嘉譽要求罷免ST慧球全體董事,鮮言這才一手策劃出了“1001項”提案的“焦土戰術”。

“鮮言拿到3個董事席位,但是沒有拿到股份。這也就意味著,一旦開股東會,受鮮言控制的董事就可能被選掉。所以他一直拒絕開股東會。但是,當瑞萊嘉譽持股超過10%,鮮言就沒辦法了,”一位稽查人員告訴記者,此時的鮮言想出來一個辦法,就是提出更多的議案,將瑞萊嘉譽的議案淹沒掉,混淆股民投票。另外,也是拖延時間,保住公司控制權。

另一位稽查人士告訴第一財經,鮮言及其團隊核心成員對抗調查意識強,經常直接拒絕調查或是刻意隱瞞、編造虛假事實,甚至無所不用其極,如以荒唐理由要求調查人員回避,胡攪蠻纏;對配合調查的保安立即開除;即使是調查組在當地警方配合下開展工作時,被調查對象仍采取軟對抗手段,拒絕在相關證據上蓋章確認。

42歲的刑辯律師

鮮言是誰?第一財經記者曾多方聯系希望可以對鮮言本人進行采訪,然而都未能成功。不過隨著案件調查的深入,他的個人形象也逐步浮出水面。

圓臉,略胖,發際線靠後,戴一副眼鏡,時刻笑容滿面。這是見過鮮言的人對他的直觀印象。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鮮言出生於1975年,湖北襄樊人。公開資料顯示,鮮言於2005年至2010年任上海賓利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2011年至2012年任精九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後更名為上海柯塞威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2011年至2012年任北京天依律師事務所律師。2012年7月,鮮言以3.4億元從李勇鴻(香港公民)處收購香港多倫投資100%股權(持有上市公司多倫股份11.75%的股權)成為多倫股份(600696.SH,主營房地產)實際控制人。

如此靚麗的人生履歷,讓人很難將其與資本“碩鼠”的形象聯系在一起。其多年的律師執業經歷,不但沒有讓其成為市場良性發展的助推者,反而成了他對抗監管最有利的武器。

“他對法律非常了解,也認為行政處罰不能把他怎麽樣。心中沒有任何敬畏感,連基本的禮貌都沒有。”一位執法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刑訴律師的特點就在於對程序問題的辯論,鮮言就在對抗證監會監管的過程中,充分利用這一點,去設置重重的程序性障礙。

鮮言作為證券市場違法違規的“慣犯”、“累犯”,早就是監管部門的重點關註對象,自其進入資本市場開始,監管部門就從未停止對其和相關公司的調查,因同時涉嫌多項違法行為,監管部門依法對鮮言實施了限制出境措施。

恰恰是這一點,讓鮮言感到非常“不爽”,他才終於選擇“露面”。

“2015年他到上海稽查局,當時調查人員要對他進行問詢,但是鮮言一再逼問一個問題,是哪個工作人員對他實施了限制出境措施。調查人員解釋這屬公務行為,是單位的決定。而鮮言對此回答並不滿意,更以此為由要求調查人員全部回避。”一位稽查人士對第一財經說,他當場就啟動回避程序,寫出一個回避申請書,但是理由十分荒謬。比如一個調查人員懷有身孕,他認為這對他造成心理壓力,必須回避。

最終,上海稽查局根據法律程序討論,依法作出“不予回避”的決定。

事實上,在多倫股份更名匹凸匹的過程中,鮮言的做法也備受質疑。“不是所有的更名都是重大事項,但是匹凸匹涉及變更經營範圍,這是有重大影響的。但是公司卻沒有按規定進行披露,對投資者造成非常大的誤導。”一位稽查執法人士告訴記者,在不具有資金儲備、人才儲備、經營基礎的情況下,卻通過變更公司名稱、經營宗旨、經營範圍,以”立誌於做中國首家互聯網金融上市公司”等煽動性語言向投資者傳達了上市公司確定的轉型意圖,誤導投資者。

而對於上市公司獲得“www.p2p.com ”網站域名授權對發展金融服務業務的影響,也進行了誇大和渲染。

在策劃事項公告時,鮮言的法律“專業優勢”再次體現出來——匹凸匹在無任何金融服務業務的情況下,利用中小投資者對公司名稱的高度關註進行誤導,同時又在在相關公告中如實陳述了“上市公司尚無金融服務業務”的實際情況,規避法律紅線。

“互聯網金融”掩蓋股價操縱

在2012年5月成為匹凸匹實際控制人之前,資本市場上並沒有鮮言的故事。然而,誰也沒有料到,僅僅不到5年的時間,鮮言就能將A股市場兩家上市公司攪得天翻地覆。

2013年11月、2015年7月、2016年3月鮮言及其全資公司香港多倫分別因為“實際控制人變更未及時披露”、“減持未披露”、“對外重大擔保、訴訟未及時披露”先後3次被證監會處以警告、罰款共70萬元的行政處罰。

通過操縱匹凸匹炒作互聯網金融概念、誤導性甚至虛假披露信息,讓眾多不明真相的投資者被“忽悠”接盤,作為“幕後黑手”的鮮言賺的盆滿缽滿。

行政處罰告知書顯示,2015年4月9日,根據鮮言指示,匹凸匹員工周建萍向上海市工商局提出了變更公司名稱的申請。然而,按照正常程序,公司更名需要上市公司董事會討論決策,而彼時作為匹凸匹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鮮言並未在意這些“流程”。

根據《企業變更名稱預先核準申請書》,此申請的申請人為鮮言,具體經辦人為周建萍。4 月16 日,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準了申請,同意上市公司名稱變更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行業為金融信息服務。

鮮言改名“蹭熱點”的手法並沒有立刻發酵,因為直到5月7日,匹凸匹公司東沒有就名稱變更,以及經營範圍變更進行討論。5月11日,匹凸匹集中發出多份公告,宣布了上述事項。終於,立竿見影的效果出現了,股價連續漲停。之後,公司因收到上證所問詢函而自2015年5月13日連續停牌。5月28日,匹凸匹複牌之後再度連續拉出4個漲停板,並在4個交易日後,股價沖高至歷史最高價25.51元/股。匹凸匹自更名後至當年6月8日,21個交易日累計上漲101.09%。

鮮言操縱匹凸匹股價尤為受到監管關註。證監會周五通報對慧球科技信息披露違法等8宗處罰案件,其中匹凸匹實際控制人鮮言利用信息優勢、資金優勢、持股有時連續交易,在自己控制賬戶間多次交易,虛假申報等,操縱匹凸匹價格。對鮮言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及操縱股價案,罰沒款總計34.7058億,並遭到終身證券市場禁入。

實際上,在匹凸匹股價出現異動之時,上證所就曾多次發出問詢函。“交易所向公司提出問題,是為了讓公司來答疑解惑麽?”有經辦此案的稽查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如果是這樣,直接通個電話就可以了。以公開方式發出問詢,目的是為了督促公司做出更加充分的信息披露,讓投資者能夠有更多做出判讀的依據,同時這本身就是一種警示。

市場監管是證監會的重點工作,但是目前法律環境下,行政處罰的威懾力相對有限。有稽查人員向記者表示,希望《證券法》修法過程中可以考慮加強對行政執法者的授權,使得執法者獲得與市場發展程度相匹配的監管權力,能夠更有力的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781

外交部回應“匯率操縱”:無意用貨幣貶值獲貿易優勢

23日,特朗普在接受路透社專訪時,再次抨擊中國操縱匯率,並稱中國為匯率操縱中的“總冠軍”,並表示自己對這些認定從沒有退縮過。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24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多次重申,中方無意通過人民幣貶值來獲取出口上的優勢,人民幣也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我們希望有關方面能夠客觀正確地看待人民幣匯率問題,能夠多做有利於雙方互信與合作的事情。

耿爽表示,如果非要給中國戴上“總冠軍”的帽子,我可以說,中國確實是“總冠軍”,但我們是經濟發展的“總冠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在這方面我們是當之無愧的“總冠軍”。

對於中國是否為匯率操縱國的問題,美國財政部長努欽較為保守。23日他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財政部會按照正常程序來評判美國重要的貿易夥伴是否操縱匯率,因此在審核過程還未結束之前,他不會對中國做過多判定。據悉,美國財政部每年在4月15日及10月15日會發布一份半年度外匯報告,而中國的匯率評估也將是報告的一部分。

耿爽表示,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我們已經多次表明有關立場。我們將在繼續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同時,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中方無意通過競爭性貨幣貶值獲取貿易上的優勢,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希望有關方面客觀正確看待人民幣匯率問題,多做有利於雙方互信與合作的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829

特朗普抨擊中國為匯率操縱“冠軍” 美財長則稱不會過早評判 | 視點

2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路透社專訪時,再次抨擊中國操縱匯率,並稱中國為匯率操縱中的“總冠軍”,並表示自己對這些認定從沒有退縮過。

對於中國是否為匯率操縱國的問題,美國財政部長努欽較為保守。2月23日他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財政部會按照正常程序來評判美國重要的貿易夥伴是否操縱匯率,因此在審核過程還未結束之前,他不會對中國做過多判定。據悉,美國財政部每年在4月15日及10月15日會發布一份半年度外匯報告,而中國的匯率評估也將是報告的一部分。

此外,努欽還表示盡管外界對進出口銀行存在許多擔憂,但他還是相信進出口銀行在幫助中小企業出口方面會有很大作用。同時,除了稅收改革,他還承諾在特朗普政府的帶領下,還會進行住房改革、對網絡安全進行監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8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