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速降費”要邁出更大步伐,目前進展如何?
5月2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政策吹風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稱,從工信部角度來講,提速降費工作不僅僅是送給消費者一個紅包,也是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有利於推動國民經濟轉型升級和促進“雙創”,也有利於激發信息消費需求、擴大內需。
4月,工信部和國資委聯合發布了《關於實施深入推進提速降費、促進實體經濟發展2017年專項行動的意見》,從加大電信基礎設施投入、深挖寬帶網絡降費潛力、鼓勵寬帶應用融合創新,優化提速降費政策環境四個方面提出了17項任務舉措,對全年的提速降費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
辛國斌稱,目前,我國寬帶用戶平穩增長,網絡速率持續提升,用戶體驗不斷改善,各項降費舉措逐步落實。
截至今年4月底,固定寬帶方面,我國固定寬帶用戶達到3.15億戶,其中光纖寬帶用戶達到2.5億戶,在固定寬帶用戶中的比例達到79%,為全球最高。我國固定寬帶平均接入速率超過50M,是2014年底的7倍多。
在移動寬帶方面,4G用戶總量達到8.49億,在移動電話用戶中的占比達到63%,居全球前列。用戶使用方面,今年以來,平均每用戶單月手機上網流量均保持在1G以上,4月份達到了1.3G,是2014年的6倍多。用戶普及方面,根據寬帶發展聯盟剛剛發布的數據,一季度我國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較上一季度提升3.9個百分點,達到64.3%,移動寬帶用戶突破10億大關,普及率達到75.4%,比上一季度又提高了4.2個百分點。
在降費舉措,尤其是全面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工作方面,據了解,三家企業兩會後已經進行了全面部署,現在正全力以赴地按照提前實施的目標推進系統改造等相關準備工作。
辛國斌稱,提速降費為傳統產業發展註入了新動能,促進了“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有力推動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比如,4G網絡的廣泛深度覆蓋,支撐了共享單車的火熱興起。據統計,一季度我國兩輪腳踏自行車產量同比增長17%,很多傳統自行車廠商又重新進入了忙碌的生產狀態。可以說,“互聯網+”應用為自行車行業又註入了新的活力,對推進這個行業的轉型升級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在本次百強榜單中,出現了大量創新驅動的高新技術企業。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協會聯合發布2017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榜單。騰訊、阿里巴巴、百度位列前三,這已是BAT連續五年保持這一排行,其他上榜企業還包括京東、網易、360等企業。值得註意的是,滴滴落選本次百強名單。
榜單顯示,前十名依次為騰訊、阿里、百度、京東、網易、新浪、搜狐、美團點評、攜程、360;除了知名上市公司以外,多家“獨角獸”創業公司也入選該榜單,包括小米、今日頭條、餓了麽、WiFi萬能鑰匙等。
本次榜單主要基於互聯網企業2016年度發展數據,綜合考慮企業規模、盈利、創新、成長性、影響力和社會責任等六大維度的7類核心指標,並以相關數據計算企業在規模、社會影響、發展潛力和社會責任四個維度上的得分。
騰訊阿里利潤占行業七成
報告指出,2016年,互聯網百強企業的互聯網業務收入總規模達到1.07萬億元,同比增長46.8%,72家企業互聯網業務收入增速超過20%,其中有31家企業實現了100%以上的超高速增長。
另一方面,互聯網行業呈現出“贏者通吃”的行業特點,“兩超”格局愈發凸顯。
排名前二的騰訊和阿里收入達到2958億元,營業利潤達到997.52億元,占全部互聯網百強企業互聯網業務總收入和營業利潤的28%和73.2%。
前10位的企業包攬了67.5%和88.5%的互聯網業務收入及營業利潤;前30名企業的互聯網業務收入和營業利潤占比分別達到了87.2%和93.8%,前50名企業互聯網業務占據互聯網百強企業互聯網業務總收入和營業利潤的94.2%和95.8%。大企業的競爭優勢明顯。
美團頭條等上榜 滴滴落選
隨著“互聯網+”的進程不斷深入,百強企業服務覆蓋的場景也不斷豐富,新聞、網遊、視頻直播、互聯網金融等垂直行業註冊用戶數量不斷攀升。
本次有13家“獨角獸”企業上榜,包括美團點評、小米、餓了麽、今日頭條、WiFi萬能鑰匙等。但是,此前同樣受人矚目的滴滴出行並未入選,正經歷資本風波的樂視也未能進入百強。
報告指出,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格局仍然在不斷變化,競爭格局並不穩定。與2016互聯網百強比,在今年的榜單中有35家企業排名上升,36家企業新入榜。榜單的變化一方面說明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經濟發展新動能發展迅速;另一方面也說明互聯網行業存在部分“明星企業”曇花一現,被市場過度追捧的企業興起快,衰亡也快的客觀現象。
大數據企業占比近半
在本次百強榜單中,出現了大量創新驅動的高新技術企業。
2017年互聯網百強中大數據領域相關企業近一半,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近20家,區塊鏈相關企業不到5家。根據日均活躍用戶量分析,人工智能業務的用戶量最高,大數據和雲計算次之,區塊鏈的用戶量最低。人工智能、大數據和雲計算的技術較為成熟,用戶量大,產業化程度高,物聯網和區塊鏈領域還有待企業加強研發投入、戰略布局和市場拓展。
與此同時,互聯網企業的技術研發投入也不斷增加。2016年,互聯網百強企業研發投入達到749.6億元,同比增長29.7%;研發人員達到15.6萬人,同比增長17.65%,研發人員占比達到19.5%。
以下為中國互聯網百強名單:
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黨代表集體采訪記者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苗圩回答了關於新能源汽車健康發展的相關問題。
苗圩表示,去年在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少量企業鉆政策的空子進行騙補,我們已經對五家汽車制造企業進行了查處並處理。同時,修改完善了補貼政策規定,再加上去年年底,財政補貼政策退坡,退坡以後一段時間確實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有一些影響。但騙補是少部分企業非法的行為,大部分企業還是好的。
苗圩指出,在去年政策調整後,年底產銷量出現大幅度沖高,今年年初大幅度回落。但是到三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又恢複到正常發展的階段,1-9月份累計產銷量比去年同期都增長了30%以上,現在我們月產銷規模接近8萬輛,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年底可能會比去年大概有30%左右的產銷量增長幅度。“下一步,我們還要密切關註這個產業的發展,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扶持這個產業發展。9月28日,我們剛剛公布了雙積分管理辦法,這就是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苗圩說。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針對環境保護部核查發現存在汙染物排放不達標、OBD功能性檢測不合格等問題的山東凱馬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山東唐駿歐玲汽車制造有限公司進行約談,了解違規問題詳細情況及企業整改措施。
工信部要求企業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強化車輛產品生產一致性管控,嚴格做到誠信自律,確保環保合格產品出廠。
4月20日,工信部印發《2018年有關重點工作關鍵業績指標》,其中指出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確定首批示範區創建名單,預期完成時限為2018年6月。智能制造工程試點示範項目遴選數量100個左右,預期完成時限為2018年12月。
能否在7月1日如期取消流量“漫遊”費,放寬汽車外資股比限制有哪些具體舉措,下一步將如何加快核心技術攻關?25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有關負責人就社會關註的熱點話題一一作出回應。
確保7月1日取消流量“漫遊”費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取消流量“漫遊”費,工信部隨後明確日期為7月1日。目前進展如何,能否順利完成?
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在發布會上說,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已加大人力和資源投入,目前正在開展套餐梳理和規則調整工作,並同步開展系統開發和改造。工信部將持續跟進、督促企業各項工作進展,讓廣大用戶7月1日如期享受到政策實惠。此外,還將通過加大不限量或大流量資費方案推廣力度、開展流量套餐擴容降費、推出特色流量產品等,降低流量消費門檻。
在中小企業寬帶、專線降費方面,將進一步降低專線價格10%至15%,針對中小企業推出特色寬帶產品。
費用降下來,網速也要提上來。工信部今年將推動電信企業為用戶提速,上半年會出臺相關標準。
加速放寬汽車外資股比限制
近日,我國宣布對汽車等領域加大開放力度,引發全社會關註。下一步還將采取哪些具體舉措?
工信部總工程師陳因在發布會上說,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是雙贏之舉。中國汽車產業一直堅持對外開放的原則,鼓勵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中國汽車市場是全世界最開放的汽車市場之一,幾乎所有知名國際汽車集團公司在中國都設有合資企業,且獲得了良好發展。
陳因說,我國將在制造業已基本開放的基礎上放寬汽車行業的外資股比限制,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並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限制。
同時,工信部在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研究制定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確定後將盡快發布。
加速核心技術攻關
核心技術是產業命脈。近年來,我國創新力度不斷加大,成果湧現。
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11.9%和7.9%。符合轉型升級方向的智能、綠色、高端產品快速增長,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15.2%和29.6%。城市軌道交通、通信設備等中高端制造業投資增速均超過70%。
陳因說,以集成電路為例,在市場需求的拉動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整體實力顯著增強,產業規模壯大。下一步將堅持走創新發展和開放合作的道路,加快推動核心技術突破,加強國際間產業合作。
陳因說,工信部加快組織開展創新中心工程建設。截至目前,已建設了動力電池、增材制造、信息光電子、印刷及柔性顯示、機器人五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相關省培育了約60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下一步,工信部將著力構建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制造業創新體系,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高耗能行業之一的鋼鐵行業的節能技術不斷突破,正在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
近日,在由中國節能協會冶金工業節能專業委員會和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主辦、河鋼集團邯鋼公司協辦的汽輪機冷端優化節能創新專項技術現場推廣會上,工信部節能處處長尤勇表示,鋼鐵行業作為傳統高耗能行業,正在改變依賴資源消耗和低成本要素投入的傳統增長模式,技術是節能工作的立足點和主要推動手段。
尤勇稱,今年前兩個月,水泥行業的能源消耗增長最快,其次是鋼鐵。鋼鐵行業中煉鐵一項的能源消耗是下降的,其他都呈現上升,整個工業的能源消耗還是壓力很大的。推進鋼鐵節能工作,首要是要對行業和企業的用能情況進行摸底,同時要培育第三方評價中心。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表示,我國鋼鐵企業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伴隨著高溫超高壓機組、超高溫超高壓機組的快速普及,企業自發電水平逐年提高,2017年鋼鐵行業自發電率已接近50%,合計年發電量約為1900億千瓦時。
“汽輪機冷端優化節能技術能夠提高汽輪機發電系統的發電效率,極大提升鋼鐵企業自有電廠的整體運營水平,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節能減排效益。”李新創說。
汽輪機冷端優化節能技術,在2014、2015年分別入選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這一技術通過在冷端系統設備消耗最小的前提下獲取最有利的運行真空,進而實現降低汽輪機熱耗和降低冷端系統設備用電率的目標,提高汽輪機發電系統的發電效率。
以河鋼邯鋼1#60MW發電機組為例。實施汽輪機冷端優化節能技術後,2017年年平均提升發電功率達7%以上,多發電1600萬千瓦時,電價按0.5元/千瓦時計,年創造經濟效益800萬元/年,折節約標煤5100噸/年,減排二氧化碳13300噸/年。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披露的一組數據顯示,鋼鐵行業目前年總用電量約4000億千瓦時,自發電約占40%達到1600億千瓦時。汽輪機冷端優化節能技術在鋼鐵行業全面應用,按照平均發電功率提升5%計;增加發電量約80億千瓦時/年。以0.5元/千瓦時計,汽輪機冷端優化節能技術可創造年經濟效益達40億元。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實行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提出全國單位GDP能耗下降15%,2020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
李新創表示,目前鋼鐵企業資源能源消耗和排放總量仍然·居高不下,企業之間綠色水平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行業面臨的環保、碳減排壓力仍然巨大。越是在企業形勢好的情況下,越是要居安思危,越是要考慮長遠,要充分重視企業節能環保、綠色發展工作。
《中國制造2025》中提到,全面推進鋼鐵等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加強節能環保技術、工藝、裝備推廣應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回收利用效率,構建綠色制造體系。
作為工信部評定的“綠色工廠”,也是河北省唯一一家入選第二批綠色制造名單的鋼鐵企業,河鋼邯鋼的固定投資全部用於節能環保項目,累計投資150億元,實施了汽輪機冷端優化等100多項節能減排、環保升級項目。
河鋼邯鋼設備能源動力部專家張懷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作為“綠色工廠”,河鋼邯鋼以技術為核心推動鋼鐵節能,建立起完備的環保配套設施和運行體系,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環保設施和工藝技術,促進能源高效利用、資源高效循環、廢物高效再生。
一季度工業通信業延續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實現了良好開局。
工信部總工程師陳因25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工業經濟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制造強國建設加快推進,去產能降成本防汙染深入實施,信息消費持續擴大,融合應用創新活躍,物聯網產業鏈不斷完善。
他同時表示,國際貿易摩擦升級,國內工業一些行業還面臨較大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壓力。
新動能加快培育
今年一季度工業經濟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工業生產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比去年全年快了0.2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
企業經濟效益持續改善,前兩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6.1%,比去年12月份加快5.3個百分點,扭轉了去年3月份以來回落趨勢。行業發展信心不斷增強。3月份,大中小企業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均進入擴張區域,工業用電量、工業出口交貨值等指標與工業生產匹配吻合。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有企業和大中型企業的盈利增長相對強勁,表明除了受到去產能的紅利之外,在提質增效上也開始逐步改善,一季度中央企業成本費用占收入比重呈現下降趨勢。在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轉型過程中,互聯網+、大數據、高端制造等新興業務對於企業利潤貢獻明顯提升。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負責人黃利斌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一季度工業領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長了9.6%,快於整體工業增速2.8個百分點,符合產業轉型升級方向。智能、綠色、高端產品產量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的產量增速分別為139.4%、15.2%和29.6%,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7.9%,像城市軌道交通、工業機器人、通信設備等中高端制造業的投資增速均超過70%。
在去產能方面,工信部對化解3000萬噸過剩鋼鐵產能年度任務進行了分解,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持續推進,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加快落實。與此同時,大力實施綠色制造工程,開展第三輪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2017~2018采暖季工業企業錯峰生產專項督導。
推動制造業擴大開放
陳因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立足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全局,落實《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任務,推動制造業擴大開放,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促進工業通信業高質量發展。
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是雙贏之舉。陳因透露,將在制造業已經基本開放的基礎上,進一步落實汽車、船舶、飛機等行業的開放要求,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的外資股比限制。
“在2018年將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的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將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將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並且取消在華設立合資企業不超過2家這樣的限制。”陳因說。
據介紹,工信部已經積極配合國家稅則主管部門研究制定相當幅度降低汽車的進口關稅,確定之後,將盡快發布。
J.D.Power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梅松林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降低汽車為代表的進口商品的關稅,符合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大方向。中國汽車行業將迎來巨大變化,產品的豐富度將會加強,國外新能源車、智能型汽車,小品牌汽車將紛紛進入中國市場。
制造強國建設加快推進
一季度制造強國建設加快推進,“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高標準推進,“中國制造2025”五大工程深入實施,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加快發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不斷深化,工業繼續向中高端邁進。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11.9%和7.9%,快於整體工業5.1個和5.9個百分點。
陳因表示,工信部將從四個方面,努力提高制造業供給體系質量,不斷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升級的適應性,加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步伐。一是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增強中高端供給能力。二是加強制造業質量品牌建設。三是以培育高端綠色消費帶動供給質量提升。四是營造有利於提高制造業供給質量的良好環境。
今日, 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取消流量“漫遊”費目前進展到套餐梳理、規則調整、系統開發和改造階段,確保7月1日如期兌現。此外,還將加快不限量或大流量資費方案推廣力度、開展流量套餐擴容降費等。在中小企業寬帶、專線降費方面,將進一步降低專線價格10%至15%。
4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陳因,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新聞發言人聞庫,新聞發言人黃利斌介紹2018年一季度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並答記者問。
聞庫介紹,在流量降費方面,為落實30%降費的目標,電信企業五個措施:
一是,到7月1號正式取消全國流量和本地流量的資費差別,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流量“漫遊”費。“漫遊”是加了引號的,並不是說原來流量“漫遊”費的概念,而是本省的或者本地的和全國的一個流量的資費差異。剛才你問在7月1號能不能實現,據現在了解,企業在加班加點並行工作,這方面可以告訴大家是能實現的。
二是,加大不限流量或大流量資費方案的推出力度。部分企業在新推出的套餐當中已經將本地流量升級為全國流量。
三是,開展流量套餐的擴容降費,對主流套餐推出優惠銷售,贈送用戶一定的通信費,對套餐里面所含的一些流量再進行加大擴容。
四是,根據用戶使用的一些特色,推出一些流量產品,不斷豐富現有的互聯網的流量產品,持續推出流量月包、假日流量包、流量日包,降低流量消費門檻。
五是,推廣流量放心用的惠民服務,流量超出後,自動的一些疊加的優惠流量安心包,以及快到接近的時候及時提醒用戶流量的使用情況等等。這是整個在完成30%的指標上我們了解到企業所做的一些工作。
在家庭寬帶方面,聞庫稱,企業將繼續實施家庭寬帶的優惠,推出寬帶優惠的資費方案。特別是開展一些提速不提價,加大固定融合套餐的推廣力度,在中小企業寬帶專線方面,企業將進一步的降低專線的價格,今年預計能夠下降10%到15%。針對一些中小企業也推出了一些特色的產品,支持中小企業的“雙創”。
聞庫指出,在網絡提速方面,今年要進一步促進用戶寬帶的速率提升,今年的引導目標是希望超過一半的家庭寬帶用戶都能夠使用100兆以上的寬帶速率。同時,今年還將推動上行速率的問題,上半年將出臺相關的上行速率的標準。
據工信部網站15日報道,2018年5月10至12日,為貫徹落實2018政府工作報告關於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的戰略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帶隊赴成都調研重大短板裝備發展情況並組織召開重大短板裝備座談會。辛國斌指出,要把握大勢,深刻認識促進重大短板裝備創新突破的重要意義;要正視困難,切實找準影響重大短板裝備創新突破的主要癥結。
辛國斌強調,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把重大短板裝備發展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來抓,要凝心聚力,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協同機制,切實推動新時代重大短板裝備取得突破性進展。
辛國斌要求,各有關方面要加強支持配合,抓緊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全面推動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為加快制造強國建設作出新貢獻。
調研期間,辛國斌實地考察了成都牧甫、東方電氣、普什寧江機床、成都精密光學工程研究中心、成都中建材、成都航宇、中電科29所等單位生產裝備創新發展情況,了解下一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