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高管增持潮来袭频现1手 投资者吐槽:你也好意思?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6637.html


上市公司股东或者高管增持自家股票,往常都是一个利好。但近日,在证监会“五选一”的要求下,部分上市公司的“增持”变了味,只增持100股的“一 手哥”纷纷冒头。昨日,有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指出,投资者需要看清增持的数量和占比,以判断上市公司“自家人”是否看好企业前景。面对如此情形,有投资者 表示,“有些公司高管增持,居然100股、几百股地增持,这种公司,大家应该把它扔入垃圾堆,永远不要碰它。”还有股民认为,“他们就是想圈股民的钱呀, 大家不要买他们的股票了。”

同是增持差别大

市场动荡之际,证监会开出“大股东增持、回购股票、董监高增持、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的“五选一”维稳药方。在大部分上市公司积极响应的同时,也出现不少颇显“小气”的公司,一些上市公司高管或股东增持数仅仅为100股。

据记者统计,从7月8日到目前为止,约有超400家上市公司增持自家公司股份。这其中部分企业增持金额也让人看得有点“醉了”。如中国铝业公告称, 监事会主席赵钊于近日以自筹资金增持了本公司股份,增持数量为5100股,购买价格为6.36~6.41元,执行董事、副总裁蒋英刚也好不了多少,增持了 10000股。这样的“手笔”,可能连不少散户都比不上。

兖州煤业尽管也是人均100手、50手这样数量的增持,但至少发动了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监事会主席等10位高管人员增持股份,显得稍微有诚意一些。

当然,其中也有更为“实在”的公司。如辽宁成大,昨晚公告称,承诺出资不超过一亿元人民币增持公司股份。此前,更是有欧菲光表示,将向银行贷款 1.78亿元用于公司核心团队23人增持公司股票,增持后的锁定期长达一年。建发股份也曾表示,公司复牌后1个月以内,如出现收盘价格低于16元的情况, 建发集团将出资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在符合相关监管规定的前提下增持建发股份股票,并承诺6个月内不减持上述增持的股票。

增持比例大才有意义

从7月8日开始,截至昨日,有54位高管及个人增持少于1000股。其中,西藏发展、苏常柴A、正海磁材、冀凯股份、中联电气、美晨科技这6家公司有高管或个人仅增持了100股。

此外,艾派克监事宋丰君以402元的价格买入公司100股股票,同一天,永高股份董事卢震宇同样仅仅增持了100股。

苏常柴A一位董事的亲属在7月8日增持100股,涉及金额约765元;7月9日,西藏发展一位董事增持100股,均价9.58元/股,涉及金额约958元。在一周以前,西藏发展另外一名董事马高翔以16.99元/股的价格买入200股,花费3398元。

同时,仅仅增持300股、500股的上市公司高管也不少。

根据梅雁吉祥的公告,该公司监事计划增持公司股票300股以上。按照7月8日梅雁吉祥的收盘价3.32元/股计算,这位监事的增持总额约为996元。增持金额之少,也遭到投资者的吐槽。

此外,数据显示,长春高新监事李茜仅增持了400股;中航动控高管张姿也增持了400股;时代万恒高管罗卫明增持了200股。

还有上市公司有多位高管增持几百股。其中,中航三鑫高管侯志坚、王霞各增持500股,高管姚婧增持了800股,还有两位高管各增持1000股;蓝鼎控股有两位高管各增持600股;方兴科技有两位高管各增持800股。

“一手哥”受唾弃

有市场人士认为,相比上市公司高管掏出真金白银来增持,只增持10手甚至1手的上市公司恐怕会让投资者失去信心。如此少的增持金额都不如散户,高管都对公司没有信心,投资者更会避而远之了。

有不愿意具名的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增持100股的上市公司高管多是迫于市场和公司的压力而做出护盘的姿态,但目前来看,这种增持并没有太大意义。

申万宏源一能源分析师表示,上市公司董监高增持股份,更多是一种姿态,彰显对公司未来发展具有信心,对于上市公司的股价,有一定的提振作用。

深圳市前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金少华表示,“五选一”落实下去的时候,每个公司的执行力度都不一样。“如果公司高管和股东确实看好自身的发展 前景,那么投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资金去回购股票,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既增加了股数加大控制权,又能获得投资回报收益。”金少华说,“如果觉得自身股价 离真正的价值还有非常大的溢价,那么增持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

金少华认为,通过增持的力度,投资者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参考信息。“在之前牛市的一波行情中,很多公司公布非公开发行定增方案后,股价涨幅都非常可 观。但在现在增持成为常态的情况下,这种暴涨可能不会重现,投资者需要更加留意公司增持的金额和股份占比,额度越大的自然潜在利好越大。”

对于之前两名董事仅仅增持100股和200股股票的西藏发展,监事仅增持一手股票的艾派克,监事仅仅增持300股的梅雁吉祥等“小气”个股,都受到 了投资者的“鄙视”。股民“上海道哥”表示,“有些公司高管增持,居然100股、几百股地增持,这种公司,大家应该把它扔入垃圾堆,永远不要碰它。”另一 位股民“炒小股挣小钱大快乐”也说,“他们就是想圈股民的钱呀,大家不要买他们的股票了。”

高管增持最多的10只股出炉

据统计:截止目前,在此轮恐慌性杀跌过程中,获得高管净增持、排名靠前的十家公司分别为:亨通光电、豫金刚石、康恩贝、永高股份、新洋丰、金科股 份、永清环保、三星电气、海思科、康达尔。其股份金额分别为168000万、40810万、18711.75万、18493.21万、14989.88 万、13639.54万、10747.13万、9837.88万、9435.83万和9225.24万。

有分析师认为:暴跌中的主动增持行为传递积极信号。个股的短期回调幅度前所未有,许多股票的估值趋于合理,不少个股重获大股东或董监高的增持,增持 很大原因出于维稳以及估值判断(低估),同时也表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增持价位可认为是股价较安全的一个区间,但选择标的时应综合考虑股东的增持意愿 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规划等。

(综合深圳商报、证券日报、武汉晚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48

珠江啤酒拋48億定增:國家隊“包底”外資“頂格”增持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59900.html

珠江啤酒拋48億定增:國家隊“包底”外資“頂格”增持

一財網 陸琨倩 2015-07-24 14:31:00

資本推動在行業擴張初期,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但目前行業格局趨穩,即使是大手筆投入格局也會不馬上變化,有滯後作用,未來資金推動對珠江啤酒的作用有多大,還需要觀察。

經過一個多月的停牌,珠江啤酒(002461.SZ)的定增計劃終於曝光。

珠江啤酒7月23日晚間披露,將以定增的方式募集不超過48億元,定增對象包括剛剛擔任控股股東的廣州國資發展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國發”)、二股東百威英博以及員工持股計劃。

珠江啤酒的公告顯示,這次定增主要投入兩個項目,其一是16.6億元投入啤酒產能擴大及搬遷工程中,包括在南沙、東莞、湛江設有啤酒項目,其次是以15億元投資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創意園區改造升級項目。此外,還將投8億元到現代化營銷網絡建設及升級項目,2.4億元建設精釀啤酒生產線及體驗門店等。

這次定增,蘊含著廣州市國資委的改革動作。因為就在6月2日,珠江啤酒根據廣州市國資國企改革的部署,控股股東珠啤集團100%國有股權被劃入廣州國發,這家公司一直是廣州市國資改革的“能手”,此前,廣州國發已經參與廣州市國資委屬下多家企業的國資改革,比如廣州友誼百億元定向增發募資收購越秀金控100%股權的行動,廣州浪奇定增6.5億元也引入了廣州國發作為戰略投資者,不久前,白雲山的百億元定增案也有其身影。在變更控股股東之後,珠江啤酒隨即停牌。

此次,廣州國發也是投入最多的,擬投入不少於25億元參與這次增持,而且還對定增“包底”,根據定增方案,廣州國發認購數量將是以總認購金額減去百威英博和員工持股的金額確定,資料顯示,目前廣州國發占股52.82%,定增後,廣州國發的持股量還會增加,占股不會低於52.83%。

“給力”的還有二股東百威英博,持股將從25.62%上升至29.99%,增持不會少於16億元,這也是百威英博摸著“紅線”增持,因為根據規定,百威英博的持股在任何情況下不應達到30%或以上。百威英博方面對《第一財經日報》稱,“該協議需通過各類監管單位審批後生效。本次增持將有助於深化百威英博與珠江啤酒的戰略夥伴關系。”

剩余的定增份額將由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廣證鯤鵬1號、2號出資認購,總計認購金額不超過13041萬元。其中,廣證鯤鵬1號由公司董監高出資認購,認購金額不超過3830萬元;廣證鯤鵬2號則由公司及下屬企業員工出資認購,認購金額為不超過9211萬元。

珠江啤酒稱,通過本次增資,將推動外資股東在珠江啤酒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繼續深化上市公司與百威英博的合作與交流,充分利用百威英博的資金、管理經驗以及國內外市場渠道,提高珠江啤酒管理水平,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和國內外市場的開拓,增強公司的國際化水平和品牌影響力。對於深化合作,百威英博稱,“具體的合作計劃,我們正在與珠江啤酒保持密切溝通,共同打造深化合作的具體計劃。”

這是一次“逆市”的定增計劃,因為在2014年,中國啤酒行業產量為4921.85萬千升,同比下降0.96%,是我國啤酒行業產量連續24年增長以來的首次負增長,標誌著我國啤酒行業已經進入微增長、調結構、提質量的新常態。但啤酒業實現利稅總額346.5億元,比上年增長4.97%。

一位熟悉珠江啤酒的業內人士陳華(化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在啤酒行業,市場環境和資本推動是兩大因素,其中資本推動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這次珠江啤酒募資的資金,在啤酒行業算是一般投入,還沒達到可以全國擴張的水平。資本推動在行業擴張初期,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但目前行業格局趨穩,即使是大手筆投入格局也會不馬上變化,有滯後作用,未來資金推動對珠江啤酒的作用有多大,還需要觀察。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06

消息稱前海人壽將聯合生命人壽等增持萬科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8-08/936788.html

前海人壽據稱將聯合生命人壽和前海開源基金繼續增持萬科各5%,這幾個一致行動人總持股比達到20%時,將撼動萬科控制權。

20100116193406cdbed.thumb_head

強勢打入房企“朋友圈” 險資進地產,想要更多(圖片來源網絡)

本報記者 陳小瑛 深圳報道

萬科近期被前海人壽的強勢舉牌擾亂了陣腳。

一位接近姚氏兄弟的投資家告訴記者,前海人壽還將聯合生命人壽和前海開源基金繼續增持萬科各5%,這幾個一致行動人總持股比例達到20%時,就將撼動萬科的控制權。

“險資青睞地產股,謀求的並非只是簡單的財務投資者角色,而是有更大的戰略意圖。”業內一位分析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目前,金地地產的戰略決策已受險資影響,萬科如果反擊不力,也或將步金地後塵。

實際上,房地產行業已成為險資重點投資領域。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在133家A股房企中,險資進入前十大股東的房企有23家,占比達17%。

截至目前,遠洋地產、金地、佳兆業的第一大股東均為險資企業,碧桂園、萬科、金融街、華僑城等房企則均被險資參股,成為第二大股東。其中部分險資企業已在業務上展開與地產公司的合作。

意圖參與房企決策

前海人壽與一致行動人鉅盛華在7月份接連兩次舉牌萬科,耗資約160億元取得萬科10%股份,一舉躍升為萬科第二大股東。而截至一季度末,萬科第一大股東華潤集團持股14.9%。

面對突然出現的新股東,萬科高層顯得頗為緊張。萬科董事局主席王石與萬科總裁郁亮立即拜訪了第一大股東華潤集團決策層商討對策。

“收購萬科股份之前,前海人壽並未與萬科商量入股意圖,而這樣大手筆的操作也並非只是簡單的財務投資。”上述業內分析人士稱,由於股權分散,萬科有可能在經營策略上受到股東影響。

萬科如今的境遇,行業內早有先例。金地地產去年被生命人壽和安邦保險聯合舉牌,兩者占股比例分別達到29.99%和19%,雖然目前只有2位董事進入金地,但已經對金地的經營戰略產生了影響,比如今年5月金地管理層提出的核心員工項目跟投議案就遭到否決。

“去年萬科股價低的時候前海人壽沒有增持是因為資金不足,今年融資環境改善,前海人壽可以借錢買股。”上述投資家稱。

前海人壽是寶能系旗下的金融旗艦,其董事長由寶能系掌門人姚振華擔任,近兩年來姚氏兄弟在資本市場動作不斷。去年,前海人壽曾舉牌深振業、天健集團等深圳本地國有房企,股權占比升至5%,但遭遇深圳國資委[微博]的反擊後,最終前海人壽放棄了增持選擇退出。此後,寶能又在今年耗資70億元參股華僑城,占股比例達12.1%,成為華僑城第二大股東。

“如果前海人壽聯合其他投資機構控制萬科後,就可以直接並購或整合其他房企。”上述投資家稱,前海人壽肯定會幹涉萬科的事業合夥人制度以及員工項目跟投制,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經營公司。

“別看20%的比例不高,也無法絕對控股,但他們可以聯合中小股東,在提升市值的目標上,中小股東是樂見其成的。”上述投資家說,深康佳中小股東逆襲大股東控制董事會的案例證實了這種可能性。

尋找投資“捷徑”

目前,險資持有地產股的單一比例都在30%的要約收購紅線以下,如生命人壽將金地的持股比例控制在30%以內,但聯合安邦保險的股份占據金地約一半,基本上掌握了金地的未來走向。

安邦舉牌金融街股權時,金融街管理層也曾與安邦溝通,但安邦拒絕透露收購意圖,這也引發了金融街及其大股東對安邦的警惕,從而進一步增持至29.2%,鞏固控股地位。

2009年,央企中遠集團退出遠洋地產後,中國人壽持續增持成為遠洋地產第一大股東,目前持有遠洋地產29.51%。此後,中國人壽的多個公建項目由遠洋地產承建,遠洋地產也在拓展養老、房地產金融等業務上與中國人壽有所交叉。

“這些大舉買入房地產股票的險資,大多是出於財務投資目的,看好房地產行業的未來,也有一部分則是出於業務轉型需要,看重養老地產等上下遊業務,希望通過控股和收購龍頭房企擴大地產業務。”上述投資家告訴記者。

業內人士分析,前海人壽之所以舉牌萬科,主要是看中萬科的行業龍頭地位,萬科本身就有資產儲備,也有物業管理的能力,前海人壽進入萬科董事會後,會讓萬科放慢開發速度,轉型做其他產業,這樣可以從估值上提升萬科市值。

實際上,萬科從去年開始已將重心放在轉型路上,郁亮在今年的年度股東大會上也表示,萬科將成為有多業態上市平臺的一個控股集團,進而實現萬億市值目標,近期萬科提出要打造物業、精裝、產業三個事業部分拆上市。

“股東重視的是資產回報率,現在萬科等地產企業的估值較低。”上述投資家說,險資也不光持有地產股,同時也會直接購買地產物業作為長期投資。

以前海人壽為例,公司成立三年來,前海人壽有5次受讓地產企業的股權,5次涉及對地產關聯企業借款,3次涉及對房產類企業增資,還有2次屬於直接購買寫字樓物業。

目前,泰康人壽、中國人壽、合眾人壽等保險公司在北京昌平、上海松江、廣州蘿崗、蘇州等地拿地建設養老項目,而這一趨勢仍在延續。

深圳一家保險公司高管對記者說,房地產行業的回報率目前仍是諸多產業中較高的,而險資企業手握重金,通過控制一家地產企業再並購其它房企,這是一條迅速做大企業的捷徑。

“這是一個大趨勢,保險資金投資策略首先考慮的是穩健、安全,其次才是收益,萬科今年的股價相對穩定。

  • 華夏時報
  • 李凈翰
  • 陳小瑛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171

華潤增持萬科 從前海人壽手中奪回第一大股東權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1140.html

華潤增持萬科 從前海人壽手中奪回第一大股東權杖

一財網 吳斯丹 2015-09-05 13:55:00

華潤在8月31日、9月1日兩次增持萬科,分別以每股均價13.37元人民幣增持約752.15萬股、每股均價13.34元人民幣增持約2974.3萬股。增持完成後,華潤共計持有約16.89億股萬科股份,占萬科總股本(110.48億股)的15.29%。華潤這兩次增持共耗資約4.97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華潤以微弱的優勢壓制了寶能系,重回萬科第一大股東。

記者 吳斯丹 發自深圳

萬科股權爭奪戰正在全面升級。

在寶能系連番叩門奪去萬科企業(0202.HK,000002.SH,下稱“萬科”)第一大股東寶座後,華潤低調增持,一周後重新拿回了第一大股東的王座。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詢港交所股權披露信息發現,華潤在8月31日、9月1日兩次增持萬科,分別以每股均價13.37元人民幣增持約752.15萬股、每股均價13.34元人民幣增持約2974.3萬股。增持完成後,華潤共計持有約16.89億股萬科股份,占萬科總股本(110.48億股)的15.29%。華潤這兩次增持共耗資約4.97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華潤以微弱的優勢壓制了寶能系,重回萬科第一大股東。

此前,寶能系通過旗下公司前海人壽、鉅盛華在7月至8月間連續三次舉牌萬科,耗資逾200億元,迅速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8月26日,前海人壽、鉅盛華通知萬科,截至當天,兩家公司增持了萬科5.04%的股份,加上此前的兩次舉牌,寶能系合計持有萬科15.04%,以0.15%的優勢,一舉超越了萬科原第一大股東華潤集團。前海人壽在8月27日回複《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其對萬科的投資純粹是財務投資。

此後,前海人壽還對外宣稱其看重的是萬科長期投資價值,公司有專門的投資研究團隊,購買萬科經過了深入研究分析。萬科作為行業龍頭,市值近期約1500億元,ROE超過19%,分紅收益率接近4%,屬於標準的藍籌股票;萬科業績和股價一直較平穩,在適宜的市場環境下具備一定的上升空間,符合監管要求,符合前海人壽保險資金穩健和收益安全的資產配置要求。

不過,在萬科管理層的眼中,寶能系儼然已經成為一個“野蠻人”。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在寶能系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的第二天(8月27日)發布微博:濱海爆炸,萬科三個小區首當其沖,一萬多居民撤離家園;股市過山車,野蠻人強行入室...,此值特區成立35周年,萬科進入31周年之際,萬科人應對的姿態。

而就在寶能系增持期間,萬科管理層曾與華潤集團會面,以尋求第一大股東的支持,據萬科總裁郁亮透露,當時華潤集團已經表示將繼續支持萬科。

8月27日,《萬科周刊》還發表一篇題為《第一大股東換人之後|萬周春秋》的文章,以此來影射萬科當前的處境和態度。文章主要內容是知名雜誌《經濟學人》在第一大股東換人之後所發的對外公開信,其中提到一點,即一個負責且積極的少數股東將會增持。

此番華潤增持也印證了上述文章的隱射。8月31日,在萬科201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王石表示:“萬科一直是股權高度分散的企業。對於萬科而言,中小股東就是我們的大股東,雖然沒有絕對控股,但是有相對控股,萬科多年以來已經適應了這種股權結構,我們對董事會負責,萬科的管理層有積極的發言權。”

目前,華潤、盈安合夥、萬科工會委員會、個人股東劉元生可以確定為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萬科股權21.2%。

編輯:夏越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920

360與酷派和解,並增持奇酷股份至75%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18/152036.shtml

u=1275684129,360741944&fm=11&gp=0

老周的一招狠棋終於逼得酷派做了退讓。

360公司今日正式對外宣布,公司已經與酷派集團就雙方合資公司奇酷科技的股權調整問題達成了新協議。360在奇酷公司占股增至75%。

360方面表示,基於新協議,合資公司奇酷科技將會贖回酷派集團持有的一部分股權。為此,酷派集團將撤回其此前向奇酷科技註入的、與“酷派”品牌智能手機相關的部分互聯網運營業務。

協議簽署後,酷派集團持有的奇酷科技股份將由50.5%降至25%,而360公司所持奇酷科技股份將增加到75%。

360公司與酷派集團雙方還同時表示將繼續在知識產權共享、供應鏈、產品研發及應用分發等方面保持合作。

360公司董事長兼CEO周鴻祎與酷派集團董事局主席郭德英同時發聲,稱“這是一個雙贏的解決方案”。

”東莞的愛情“目前來看得以繼續,但截止記者發稿時,關聯方樂視方面還未做出反應,未來這一場三角戀的格局還需要看樂視方的動作才能做出最終的判斷。

事件回顧:

2014年12月16日,奇虎360與酷派結成戰略聯盟,向酷派投資4.0905億美元現金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奇虎360將持有該合資公司45%的股權。而酷派方面持股比例為55%。

根據新浪科技的報道,其協議中規定,如果酷派違反了不競爭條款,則360可以以每股E-Commerce股份227250美元,即認購股價的一半收購股酷派在奇酷公司的所有股權;或者360可以要求以當時市場價格的兩倍將所有360持有的權益賣給酷派,完成交割後酷派將持有100%的電商公司股權。

2015年5月6日,周鴻祎正式發布“奇酷”這一手機品牌。2015年6月9日,奇酷正式完成對大神手機業務的收購,周鴻祎直接操刀奇酷品牌與大神品牌。同一天,周鴻祎把大神手機價格降到最低399元,

複雜的一刻出現在2015年6月28日晚間。樂視旗下樂風移動宣布斥資逾27億港元向酷派大股東郭德英收購18%股權,成為酷派第二大股東。郭德英以每股3.508港元出售手中780,38萬股股份,持股減至20.3%,不再為控股股東。

6月28日淩晨,周鴻祎迅速做出反應,發出了那條很有名的朋友圈:”誰在我背後捅刀子試圖screw我,我的原則是一定fuck回去“。

9月6日,周鴻祎通過朋友圈發布消息稱,“我這個人從來不說大話空話不吹牛逼,我說了的事情一定會做,不惜代價,不計成本,寧可玉碎,同歸於盡……。“為這場風風火火的糾紛打出了信號彈。

9月8日,360正式宣布已向酷派發出通知,將行使賣出期權,要求酷派從奇虎360手中收購奇酷的49.5%股份。

360表示,根據股東協議,奇虎360持有賣出期權,可以將持有奇酷的全部股份出售給酷派,而總價格將相當於市場公允價值的兩倍。當酷派違反競業禁止義務時,這些賣出期權可以行權。由於酷派一系列違反競業禁止義務的行為,奇虎360已向酷派發出通知,要求對這一賣出期權行權。將行使賣出期權,要求酷派從奇虎360手中收購奇酷的49.5%股份。

當日上午,酷派高管蔣超通過微博隔空喊話,號召員工緊密團結,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會畏懼擊敗邪惡的任何力量,取得勝利。酷派官方也分別通過微博和公告的形式發表聲明,稱不存在違約行為,將保留追究360法律責任的權利。

9月10日,關聯方樂視發布消息指責360出爾反爾。

9月11日,360再發布消息,稱將於本周公布違約詳情。

9月14日,風向突然轉變,酷派高管蔣超微博稱:“縱然風雨連綿,但也總會有晴天。”此意按時與360可能和解。

9月18日晚間,蔣超微博稱:“伴們相處久了,難免會有爭執,但共同的夢想和追求,會讓爭執只是成功路上的過程,人生一場,悲喜自知,相互體諒,相互信任,才能榮辱與共,共鑄輝煌,也能給我們的孩子們留些傳奇,當年你們父親們是這樣走過。”此意暗示與360和解已成定局

9月18日20點,360對外宣布,已與酷派集團就雙方合資公司奇酷科技的股權調整問題達成了新協議。


版權聲明:本文為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113

招商局大舉增持招行14.77億股 持股比例提升近6個百分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4683.html

招商局大舉增持招行14.77億股 持股比例提升近6個百分點

一財網 楊佼 2015-10-09 08:14:00

自2013年以來,安邦保險曾兩次大舉舉牌招行,並在2015年7月份進入招行董事會。截至今年中報數據,安邦保險合計持有招行約27億股,占總股本的10.7%左右。而經過此次增持,招商局集團在招行持股比例,已經達到安邦保險的2.5倍左右。

時隔安邦保險兩次大規模舉牌之後,招行銀行控股股東招商局集團終於出手,大舉增持14.77億股,一舉將持股比例提升近6個百分點。

招商銀行10月8日晚間公告稱,於當天接到招商局集團通知,招商局集團通過其附屬公司間接累計增持其14.77億股,持股數量從52.82億股增加至67.59億股,持股比例則躍升至26.8%。

招行公告顯示,自2015年7月11日至10月8日期間,招商局集團通過其附屬公司間接累計增持該行14.77億股,其中A股14.28億股,H股4862萬股。而招商局集團此次增持招行,主要是通過其旗下子公司進行。在上述增持的股份中,招融投資通過上交所競價交易系統增持招行A股4.19億股,以資管計劃增持2.23億股,晏清投資、楚源投資則分別通過上交所競價交易系統增持5.1億股、2.75億股,BIL通過香港聯交所競價交易系統增持招行H股4862萬股。

此次增持後,招商局旗下的招商局輪船持有招行31.62億股A股,持股比例12.54%,仍為該行單一第一大股東,晏清投資、楚源投資、招融投資則分別持有招行12.58億股、9.27億股、9.24億股A股,持股比例分別為4.99%、3.68%,3.66%;BIL則持有招行5814萬股A股和2.04億股H股,持股比例為0.23%、0.81%。

招商局集團表示,增持的理由是基於對中國經濟和中國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堅定信心,特別是對招行的公司價值和未來持續穩定增長的信心,並積極發揮股東作用,平滑股價異常波動以及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等原因,故此決定增持招行股份。未來12個月內,將根據市場整體情況並結合招行的發展等因素,決定是否繼續增持。

截至10月8日,招商局集團通過其附屬公司,間接持有招行67.59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為26.8%。其中,持有A股65.54億股,約占招行總股本的25.99%;持股比例則躍升至26.8%,持H股2.04億股股,占比約為0.81%。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5年7月10日,招商局集團合計間接持有招行20.94%的股份。此次增持後,招行持股比例上升了5.86個百分點。

自2013年以來,安邦保險曾兩次大舉舉牌招行,並在2015年7月份進入招行董事會。截至今年中報數據,安邦保險合計持有招行約27億股,占總股本的10.7%左右。而經過此次增持,招商局集團在招行持股比例,已經達到安邦保險的2.5倍左右。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898

8月中國逆勢增持美債 “零利率”時代推升債牛預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8604.html

8月中國逆勢增持美債 “零利率”時代推升債牛預期

一財網 薛皎 2015-10-18 23:08:00

繼7月份創紀錄拋售美國國債後,8月份中國逆勢小幅增持美債。與此同時,上周中美國債市場不約而同跌破重要支撐位,全球似乎正在迎接“零利率”時代的到來。

近期,債市成為全球市場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美聯儲加息預期明顯回落,中國降息降準空間再度打開,當全球資金“泛濫”與資產配置慌並存時,債市成為逐利資本追求穩健收益的優選之一。

繼7月份創紀錄拋售美國國債後,8月份中國逆勢小幅增持美債。與此同時,上周中美國債市場不約而同跌破重要支撐位,全球似乎正在迎接“零利率”時代的到來。

招商銀行同業金融總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9月份中國通脹率迅速降溫,使得此前市場擔憂的通脹擡頭壓力得到緩解,也側面印證流動性遠未達到推升通脹的程度,貨幣政策調整的窗口再次打開。“預計近期央行將實施降息,甚至不排除雙降,預計利率債將在這種氛圍下進一步走牛,進而帶動信用債走牛,債牛行情仍會延續,暫時不需要擔心市場反轉。”

8月中國小幅增持美債 比利時現大幅拋售

10月17日,美國財政部發布最新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8月份,外國政府和央行拋售的長期美國國債規模創紀錄,凈賣出規模達到411億美元。

此前,德意誌銀行證券部首席經濟學家Torsten Slok援引TIC數據表示,截止今年7月份的12個月內,海外央行對一年期以上美債的凈出售額高達1230億美元,成為該數據自1978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大降幅。

對於外國央行今年來拋售美債的原因,目前業內普遍認為,受全球大部分國家經濟複蘇緩慢、美國經濟增長低迷,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以及此前市場對因對美聯儲(FED)9月份加息預期較為強烈,吸引大量資金回流美國,導致新興市場國家不得不拋售美債以以支持本幣匯率。

而與此同時,中國在8月持有的美債的規模卻較7月份小幅增長17億美元至1.27萬億,依然穩坐美債最大持有國第一把交椅,排名第二的日本所持美債規模為1.20萬億美元,較7月份減少38億美元。

對於中國逆勢增持美債的做法,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院長陳家樂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全球經濟波動性的加劇,較為安全的投資標的並不多,相比之下,美債算是不錯的選擇。“中國擁有大量外匯儲備,要投資出去。雖然從投資回報來看,近期投資美債收益有所下降,但從資金安全角度考慮,未來美元會繼續升值,持有美債至少不會虧本。”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8月份中國小規模增持美債,是基於7月份創紀錄大幅減持的基礎上。TIC數據顯示,今年7月,中國大幅減持美債304億美元,成為今年1月份以來首次減持。同時,減持幅度也創下了2013年12月份(當月減持478億美元)以來最大的單月減持額。

有分析人士認為,考慮到中國央行8月11日主動進行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機制改革,7月份減持美債或是提前預防措施之一。而最新公布的8月份數據證明,中國央行並未如市場預期的再度大幅拋售美債以維穩匯率。

值得註意的是,長期以來市場對於中國是否通過其他渠道調整美債規模的疑問,在8月份中國逆勢小幅增持美債,同期比利時卻大幅減持美債的對比下,再次引發關註。TIC數據顯示,8月份比利時所持美債規模大幅削減了448億美元,由7月的1555億美元降至1107億美元。

由於TIC數據公布的只是第三方托管賬戶持倉情況,並不能反映債券的真正所有權。媒體報道認為,中國被認為調整美債持有量的渠道包括直接賣出美債、通過比利時、瑞士等代理買賣美債。

美國TIC報告是由美國財政部每月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數據,包括外國購買和出售美國國債、政府債券、企業債券和公司股票的動向,用以衡量外國對美國債務和資產的需求狀況。與股市更多受到本國經濟狀況和企業盈利狀況的影響不同,美國國債數據的變動更能體現國際資本的流動趨勢。

全球市場似乎正迎接“零利率”時代

在剛剛過去的一周,中美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雙雙跌破關鍵性點位3%與2%,導致兩國利差收窄至僅100個基點,為四年來最低。由於近期兩國相繼公布的經濟數據不及預期,美聯儲加息預期再度回落以及中國降息降準空間再度打開,全球似乎正在迎接“零利率”時代的到來。

10月14日,中美兩國國債收益率不約而同出現跳水。

中國方面,因1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不及預期,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也同比大降5.9%,連續43個月下滑,使業內人士普遍預測降息降準空間再度打開。

受此影響,同日新發行的10年期國債中標利率為2.99%,成為自2008年12月以來首次跌破3%,10年期中國國債收益率進入“2”時代。

無獨有偶,10月14日,美國最新公布的9月份零售銷售數據僅小幅增長0.1%,PPI亦出現八個月來最大降幅,避險需求快速上升導致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2%大關,創下五個多月來低點。

雖然截至記者發稿時,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上漲至2.035%,中國10年期國債為3.1216%,均小幅回升至重要支撐位,但從長期來看,作為對於全球經濟有著重要影響的中美兩國,國債收益率幾乎同步的下降趨勢以及中美利差的不斷收窄,足以引發市場的高度重視。

“零利率是全球金融市場的長期趨勢,因這些年全球經濟增速越來越低,各國央行競相貨幣寬松乃至量化寬松,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無處可去的資本,實體經濟低迷,融資需求疲軟,最終資金掃蕩高收益金融資產,資本回報率大幅下降。” 海通證券宏觀債券首席分析師姜超分析稱。

“長期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將會導致非常規的結果。” 匯豐債券策略師史蒂文(Steven Major)近日大膽預測,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今年四季度將平均上升至2.10% ,而隨後將在2016年三季度跌至1.5%。

如果美聯儲遲遲不肯加息將利率維持在目前低位,投資者的資產配置將受到何種影響?

有媒體認為,利率無法上升意味著通縮風險正在蔓延,在通縮環境下,購買長期固定收益債券是合理的,因其對加息最為敏感。目前收益率僅2%的十年期美國國債,通縮時會更有吸引力,期限更長的債券也一樣。

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董事總經理梁大偉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從資產類別的角度判斷,美國高收益債券的價格已經調整到有投資價值。如果投資者需要分散海外的投資,在美元市場,除了考慮美國的股票市場,也可以考慮美元高收益的債券。”

同時,美聯儲降低加息預期,或將有助於債券收益率走勢保持溫和。“對於各種美元債券配置,我們仍然傾向於平均5年的到期時間組合。”

中國迎來長期債牛

中國債市方面,國信證券分析師董德誌預計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跌破3%大關後,或將挑戰2.7-2.8%一線。

恒生銀行高級經濟師姚少華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由於中國目前通脹處於較低水準,經濟增長放緩壓力仍大,以及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仍高企,預期央行將在第4季繼續放松貨幣政策。“人民銀行或再調低存款準備金率兩次,每次50個基點,以及減息1次”。

海通證券更是預計,2016年中國10年國債收益率或將下降至2.5%。

“2008年和2002年我國10年期國債利率最低到過2.7%和2.3%,但08年人口和地產周期尚未結束,02年中國新一輪城鎮化啟動。目前我國人口紅利和地產周期都到了尾聲階段,城鎮化最快的階段也已過去,因此長期國債利率的最低點理應比前兩輪更低。” 姜超說道:“對長期利率創新低趨勢的堅信,意味著長期債券牛市的來臨。”

然而,收益往往與風險並存,中國債市牛市的到來,已經引發業內擔憂。

華創證券首席債券分析師屈慶認為,6月股災以來,銀行理財加大了利率債的購買力度,帶動利率下行,一旦後期這部分資金撤出利率債,又會導致市場出現大幅波動。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56

上市公司增持舉牌不減速 機構都換倉了你還不快點下手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1271.html

上市公司增持舉牌不減速 機構都換倉了你還不快點下手嗎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5-11-13 10:07:00

數據顯示,10月以來,重要股東二級市場總體呈現買入大於賣出的狀態,期間增倉參考市值達到563.7億元。各路資本的逢低增持甚至舉牌顯示出市場已經度過階段性底部,大股東增持更是成為市場“定海神針”。

伴隨著大盤指數和交易量的節節攀升,各路資本二級市場增持、舉牌潮重新再起。數據顯示,10月以來,重要股東二級市場總體呈現買入大於賣出的狀態,期間增倉參考市值達到563.7億元。各路資本的逢低增持甚至舉牌顯示出市場已經度過階段性底部,大股東增持更是成為市場“定海神針”。

霸氣險資組團舉牌

險資組團舉牌已經成為A股一景。不差錢的險資繼續扯起舉牌大旗,不僅有老面孔,新晉“小夥伴”也頗為激進,思路、擇股方面深得前輩真傳,呈現出較高的一致性。

11月11日,浦發銀行公告稱,截至11月10日,富德生命人壽通過集中競價系統買入浦發銀行股份累計已達27.98億股,占公司普通股A股總股本的15.00%。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富德生命人壽3次觸及舉牌線,持股已經逼近浦發第二大股東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舉牌均價估算,富德生命人壽三次舉牌已耗資超過500億元。

“舉牌大王”前海人壽近期也是繼續舉牌。南玻11月2日晚公告稱,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已共計持有南玻A股5.29億股,B股3554.5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25.05%,構成第五度舉牌,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股份占比遙遙領先。除了南玻A,前海人壽還舉牌了萬科A、明星電力 、合肥百貨 、中炬高新 、韶能股份和南寧百貨 .

除了熟悉的前海人壽等老面孔外,百年人壽 、上海人壽、君康人壽等持續加入,使得險資舉牌團顯著擴容。

萬豐奧威 10月9日晚公告稱,百年人壽累計買入公司股份4291.09萬股,從而構成舉牌。資料顯示,百年人壽成立時間並不長,公司於2009年6月3日正式開業,總部選址大連。公司註冊資本35.3億元人民幣,由萬達集團 、東方資產、國電電力 、融達投資、大連港集團、大商集團 、時代萬恒 、新光集團、一方地產等股東構成。

大股東增持增多

6月市場非理性下跌時,為了穩定資本市場,證監會發布政策,鼓勵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持股5%以上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通過增持上市公司股份方式穩定股價。隨即眾上市公司紛紛公布增持計劃,並明確增持金額下限。

三季報窗口期一過,多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及高管加快了增持步伐據記者不完全統計,10月至今,已有同洲電子 、慧球科技 、華蘭生物 、諾力股份和浙江醫藥等多家上市公司完成增持計劃。10月10日,信達地產發布控股股東信達投資完成增持計劃的公告,控股股東增持2234.08萬股,涉及金額15012萬元。紅日藥業 、壹橋海參 、中國西電等控股股東也完成增持計劃,且增持數量均達到1000萬股以上。

除了承諾的增持計劃外,部分公司大股東近期發布公告大舉增持。*ST松遼11月3日晚公告,截至11月3日,公司控股股東文資控股通過交易系統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增持公司股份623.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756%,增持金額為14014.01萬元。此次增持計劃完成後,文資控股持股比例為22.884%。

上海家化 11月1日晚公告,上海太富祥爾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向除上海家化集團及上海惠盛以外的上海家化股東發出部分收購要約。太富祥爾是中國平安一致行動人。本次要約收購股份數量占上海家化總股本的31%,要約收購價格為40元/股,較停牌前的收盤價34.46元/股溢價16.08%。基於40元的要約收購價,此次要約收購所需最高資金總額為人民幣83.58億元。

控股股東完成增持計劃的公司,股價往往走出一輪行情 ,平均漲幅跑贏大盤。近期完成增持計劃的威創股份等公司,股價上漲幅度均較大。根據相關規定,股東在增持行為完成後一般承諾6個月內不減持。因此,大股東增持尤其是承諾外的增持,明顯向市場釋放了積極的信號。

三季度基金逃離互聯網概念 大舉增持藍籌

三季度A股巨震,建材、機械、農業等傳統行業紛紛進入基金重倉股名單,而二季度火爆的互聯網+概念遭到基金遺棄。

百只基金力推網宿科技

根據三季報,興業銀行、中國平安、浦發銀行位列基金重倉股前三位,基金持有市值分別達到93.03億元、83.58億元和64.79億元。招商、易方達、華夏、富國等基金公司均持有興業銀行超過10億元;基金對中國平安持股相對分散,易方達和南方基金持有最多,持有市值分別達到20.13億元和22.38億元。

三季度市場的調整對基金的打擊是全面的。基金前50大重倉股中僅10只未出現浮虧,其中怡亞通、通策醫療、海南海藥、華信國際等4只個股三季度漲幅為零,實際上僅6只實現上漲,其中僅網宿科技、信維通信兩只個股漲幅超過10%。

值得註意的是,網宿科技雖然位列基金三季度重倉股第五位,持有市值52.35億元,但是持有的基金數量達到104只,這也是唯一一只被超過100只基金持有的個股。同時,網宿科技也是三季度基金增持力度較大的一只個股,增持市值達到22.27億元。其中,建信基金旗下14只基金重倉該股,共計持有4.38億股,而興全旗下基金興全全球和興全社會持有網宿科技7.81億股,成為最大的贏家。

此外,招商、上投摩根、南方、景順長城、嘉實、華安、華寶興業、廣發、富國、大成基金三季度均持有網宿科技超過2億元。

互聯網行業遭棄

大盤藍籌受寵

由於三季度市場的大幅下挫,互聯網+概念所屬的多只個股遭到了基金的一致拋售。其中遭減持最多的是恒生電子,二季報時,有多達72只基金重倉該股,到三季度末,僅剩下18只基金,持股數量也從二季度的6964.51萬股降至2917.42萬股,減持市值達到65.29億元。東方財富、萬達信息、信雅達緊隨其後,被基金減持市值分別達62.43億元、58.86億元和37.77億元,以上個股的重倉基金數量也減少了50%以上。

從基金減持最多的前50只重倉股中可以看到,信息技術行業股票占15只,而這50只重倉股三季度平均跌幅達到了41.29%。上半年受熱捧的同花順、皖通科技、安碩信息、歐菲光等多只個股紛紛從基金三季報的重倉名單中隱去。

三季度市場調整之中,基金轉而大規模增持大盤藍籌股,農業銀行、浦發銀行、貴州茅臺、中國人壽、民生銀行等個股均被基金增持超過15億元。

社保基金新進或增持156只個股 三板塊受追捧

隨著上市公司三季報業績的密集披露,素有“國家隊”之稱的社保基金的最新布局路徑逐漸顯 現,並成為市場關註的熱點。數據顯示,截至10月27日,278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社保基金的身影,有156只個 股在三季度被新進或增持,主要集中在通信、公用事業以及食品飲料等三大領域。

截至昨日,在278只三季報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社保基金的個股中,有156只個股為社保基金本期新進或增持。其中,社保基金新進或增持6只通信股,占社保基金持有通信股比例為75%,位列社保基金所持行業占比第一;12只公用事業股,占社保基金持有公用事業股比例為70.59%,位列社保基金所持行業占比第二;7只食品飲料股,占社保基金持有食品飲料股比例為70.00%,位列社保基金所持行業占比第三。

今年三季度社保基金持股數量增加最多的通信股是永鼎股份,持股數量增加了1085.39萬股,最新持股數量為2255.62萬股;持股數量增加最多的公用事業股是聚光科技,持股數量增加了2185.53萬股,最新持股數量為5043.74萬股;持股數量增加最多的食品飲料股是中炬高新,持股數量增加了300.00萬股,最新持股數量為4661.04萬股。

QFII三季度增持新進61股

隨著三季報加速披露,作為外資進入A股的主要渠道,QFII的動向也浮出水面。根據Wind統計,截至昨日下午5點,QFII三季度末現身95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合計持股數為13.42億股,市值達299.53億元。這其中,截至三季度末QFII新進35只個股,此外還增持了26只個股。

從數據來看,三季度QFII增持數量超過1000萬股的分別為燕京啤酒、海康威視、宇通客車和福耀玻璃,增持股數分別為3420.14萬股、1958.4萬股、2100.79萬股和1909.9萬股。而QFII新進超過1000萬股的分別有華電國際、招商地產、內蒙華電和格林美,其新進數量分別為3480.69萬股、1476.09萬股、1052.89萬股和1003.99萬股。

從行業分布來看,醫藥生物、計算機通信以及專用設備制造業成為QFII布局的重點。已披露的QFII重倉股來看,多達8只醫藥股三季度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出現了QFII的身影,其中精華制藥、桐君閣、泰格醫藥等均為三季度QFII新進個股。此外,立訊精密、海康威視、歌爾聲學等TMT個股被QFII有不同程度的加倉。

根據Wind統計,截至昨日下午5點,QFII三季度增持和新進的個股中,持有流通股比例最高的前五名分別為梅安森、新宙邦、東安動力、海天味業和惠而浦,持股流通股比例均超過了3%以上。

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與國內多數機構采取順周期的投資手法不同,QFII往往采用逆周期操作,也就是說,每當市場偏弱時,QFII反而會選擇增加倉位,反之亦然。“就風格而言,二季度QFII還是偏保守的,大消費成為其主力,但是從目前數據來看,QFII三季度對創業板個股的反彈把握非常到位。”

11月以來增持規模居前個股

(綜合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證券日報、大眾證券報)

編輯:羅懿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70

財政部釋疑國企負債單月暴增:部分企業因國有股增持被新納入月報範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4871.html

財政部釋疑國企負債單月暴增:部分企業因國有股增持被新納入月報範圍

一財網 重華 2015-11-20 17:44:00

對於為何財政部所統計的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負債數據從9月份開始出現近6萬億暴增的情況,財政部已回應稱,這源於9月份以來,部分企業因國有股持股比例增加納入國有企業月報範圍,致使國有企業資產、負債有較大幅度增加。

對於為何財政部所統計的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負債數據從9月份開始出現近6萬億暴增的情況,財政部已回應稱,這源於9月份以來,部分企業因國有股持股比例增加納入國有企業月報範圍,致使國有企業資產、負債有較大幅度增加。

這是財政部在11月20日公布10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營數據時增加披露的信息。

今年10月,財政部曾公布數據稱,截止9月末,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負債總額776827.6億元。這一數據較8月末暴增了約5.93萬億元,其中來自中央企業的負債增加就達到約5.55萬億元。考慮到全國國有企業的資產總額也只在百萬億級別,因此這一巨額數據變化引發了市場極大關註。

當時,有經濟分析師曾懷疑可能是原來計入政府的部分債務正式劃入企業,有外媒推測這可能暗示了國內政府負債情況,也有學者分析這可能意味著國企負債惡化。但有官員對記者分析,這應該源於正常的統計制度調整,因為只有出現統計制度變化或者擴大了統計口徑,才可能出現如此大的數據變化。

至於為何出現部分企業國有股持股比例增加,又有哪些企業出現了持股比例增加,財政部的新聞稿中沒有進一步披露這些信息。

不過,外界能觀察到的是,為了應對6月末資本市場下跌,中央企業在資本市場上出現了一波增持潮,但增持部分所放大的資產負債增量同近6萬億的規模是否匹配還需進一步分析。

財政部所統計的國有企業包括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包括中央企業和3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的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但不含國有金融類企業。

國企利潤下滑幅度進一步擴大

2015年1-10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以下簡稱國有企業)經濟運行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財政部的數據顯示,一是國有企業利潤同比降幅繼續擴大。1-10月國有企業利潤降幅(-9.8%)比1-9月(-8.2%)擴大1.6個百分點。

二是地方國有企業利潤連續三月出現同比下降,降幅逐漸加大。1-10月地方國有企業利潤同比下降6%。而1-9月地方國企實現利潤同比下降幅度為2.7%,1-8月同比下降幅度為1%。

三是部分行業繼續虧損。1-10月,交通、電力、電子和輕工等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幅較大;石化、石油和建材等行業實現利潤同比降幅較大;鋼鐵、煤炭和有色行業繼續虧損。

在資產負債上,10月末,國有企業資產總額1173475.6億元,同比增長16.8%;負債總額779163億元,同比增長19%;所有者權益合計 394312.6億元,同比增長12.9%。但10月份沒有再出現資產和負債數據暴增的情況。

其中,10月末,中央企業資產總額633226.5億元,同比增長20.1%;負債總額428949.6億元,同比增長24.2%;所有者權益 204276.9億元,同比增長12.4%。

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額540249.1億元,同比增長13.2%;負債總額350213.4億元,同比 增長13.1%;所有者權益 190035.7億元,同比增長13.4%。

編輯:汪時鋒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224

今日早上以1.46元增持10萬股296英皇娛樂酒店

再跌再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