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吳建民:2016年中美關系將經歷一段摩擦多發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488.html

編者按:

第一財經記者從武漢有關方面獲得的消息,6月18日淩晨4時許,武漢梨園隧道南出口發生一起車禍,致兩死三傷。死者為前駐法國大使吳建民和武漢大學信息學院教授朱曉馳,同行的武漢大學司機、武漢大學水電學院一名副教授和大使秘書陳偉傑受傷。

斯人已去,思想永存。吳建民先生去年年末曾給《第一財經日報》“年終特刊”撰寫文章,再次轉錄於此,以做緬懷。

2015年過去了,這一年的國際形勢跌宕起伏,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點:

一、時代潮流不可阻擋。

今年國際上發生了很多事情讓人眼花繚亂,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繼續向前推進。有幾件事特別能說明這一點:

(一)習近平主席對美國成功的國事訪問。

習主席今年9月22日至25日對美國的訪問是國際媒體十分關註的。中美兩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關系如何不僅會影響到中美兩國,而且會關系到全世界。今年以來中美關系在繼續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摩擦和矛盾,特別是圍繞網絡安全、南海、人權等。今年在習主席訪美之前,我先後兩次去美國,會見了一些美國朋友和關心中美關系的人士。他們說中美關系的氛圍不好,很擔心這種氛圍會對習主席訪美投下陰影。國際媒體對中美之間的分歧做了大量的報道,好像中美關系註定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訪問結束後,中國外交部公布了49項成果清單,比去年11月奧巴馬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達成的27項成果多22項。訪問的成功受到中美兩國人民和國際社會的普遍歡迎。中美不僅沒有迎頭相撞,而且在各個領域的合作繼續向前推進。

(二)習近平與馬英九舉行了歷史性的會晤。

11月7日,習近平主席與臺灣領導人馬英九舉行了歷史性的會晤,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消息傳來,不僅受到兩岸同胞的熱烈歡迎,而且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和肯定。會晤雄辯地表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是符合時代潮流的。

(三)伊朗核協議終於達成。

7月20日,安理會五常國、德國和伊朗關於伊朗核問題經過10年的艱難談判終於達成協議。伊朗核協議受到全世界包括伊朗國內的歡迎。伊朗地處中東,而這個地區正是全球動蕩、局部戰爭、沖突和仇恨的中心。如果伊朗核問題談判久拖不決,勢必會加劇本地區的動蕩。伊核達成協議不僅對本地區,而且對全世界都是好消息。

(四)東亞地區的矛盾和分歧得到了管控。

東亞地區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中心,然而近幾年來由於領土爭端和歷史問題出現了一些緊張形勢,矛盾和分歧有所發展。然而,在有關國家的共同努力下,這個地區的矛盾和分歧得到了管控。

中日關系是亞太地區很重要的一對雙邊關系。2015年對中日關系來說是十分敏感的一年,因為這一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日本安倍首相8月14日發表有關歷史問題的談話,中國在9月3日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不少人曾擔心正在恢複和改善的中日關系可能今年再度出現波瀾。然而事實情況是,中日關系盡管仍面臨著困難,但兩國關系改善的進程在繼續。

4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雅加達會見了安倍。

5月23日,習近平主席會見了由日本自民黨總務會長二階俊博率領的3000人代表團。習主席在講話中強調:“中國高度重視發展中日關系,盡管中日關系歷經風雨,但中方這一基本方針始終沒有改變,今後也不會改變。”

中日韓三國首腦會議在推遲了3年之後,終於在11月1日於韓國首爾舉行,開啟了中日韓合作的新階段。

2014年中越兩國因為領土爭端,兩國間的緊張局勢一度升溫。9月2日至3日,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訪問中國並參加了閱兵儀式。11月5日至6日,習近平主席訪問了越南,兩國首腦年內實現了互訪,達成了一系列的協議。雙方一致同意發展合作、管控好分歧。

中國和菲律賓圍繞海洋領土爭端,兩國關系出現了緊張。11月10日王毅部長訪問了菲律賓,會見了總統阿基諾。習近平主席出席了11月17日至20日在馬尼拉舉行的APEC峰會。中菲兩國的高層來往顯然對緩和兩國的緊張局勢是有益的。

(五)美國和古巴恢複外交關系。

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後,美國與古巴的關系急劇惡化,到1961年1月斷交,美國始終對古巴實行封鎖禁運的政策。然而今年雙方經過談判,達成了複交協議,於7月20日正式恢複外交關系並重開大使館,兩國關系50多年的死結終於解開。

(六)巴黎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達成協議。

12月13日,巴黎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經過長期的艱苦談判,終於達成最後協議。消息傳來,舉世歡騰,這是2015年年終最好的消息。

氣候變化是人類當前面臨的嚴峻挑戰。氣候變化已經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現實。2015年是自有記錄以來人類歷史上最熱的一年,溫度在升高,冰川在融化,極端災害的天氣越來越頻繁。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這也涉及到各國的根本利益,所以談判非常艱苦。200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哥本哈根大會未能達成協議。人類曾對氣候變化大會達成協議持悲觀態度,但此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特別是2014年11月,奧巴馬總統訪華期間與習近平主席達成了應對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美首腦的聯合聲明給陷於僵局的聯合國氣候談判帶來了希望。2014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在秘魯開會,各方談得非常艱苦,仍未能打破僵局,最後大家決定采用《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的提法才達成了協議。2015年9月中美首腦又就此發表了第二個聯合聲明。中美兩國是全球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國家,兩國首腦達成協議,對於應對氣候變化的談判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11月2日至3日,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的東道國法國總統奧朗德訪問中國,氣候變化是兩位首腦會談的重要議題之一。兩國首腦共同發表了《中法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

11月29日,習近平主席抵達巴黎後,當晚與奧朗德總統進行了工作晚餐;11月30日,習近平主席在巴黎會見了美國總統奧巴馬,一致同意共同推動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取得成功。

12月11日,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的最後階段,習近平主席又與奧巴馬總統通電話,雙方重申中美要同各方加強協調、共同努力,確保巴黎大會如期達成協議。12月13日,在會議達成協議後,奧巴馬總統發表電視講話,盛贊中美合作對達成協議發揮了關鍵作用。

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達成的協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如此多的國家參加,並在如此高的級別上達成的應對嚴峻氣候變化挑戰的協議。這個協議的意義非同小可,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也是人類共同的勝利。

時代潮流不是抽象的,時代潮流是由時代主題所確定的。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主題,主題既反映了這個時期時代所面臨的主要矛盾,又指出了解決主要矛盾的路徑。盡管世界不少地區還面臨著沖突和動蕩的形勢,然而上述6件事雄辯地說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這個時代的潮流在繼續向前推進。

二、代表舊時代的冷戰、對抗、沖突、仇恨的潮流仍在頑強表現,並有新的發展。

時代主題從“戰爭與革命”演變為“和平與發展”,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和進步。然而,今天的世界是從舊世界演變過來的,代表舊時代的冷戰、對抗、沖突、仇恨的潮流仍然不肯離去。歐洲曾是昔日美蘇冷戰的主戰場,中東是美蘇當年爭奪的關鍵地區。長期的冷戰所形成的強大慣性仍在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動,並有新的發展。

2015年對歐洲來說是多事之年,烏克蘭危機、恐怖襲擊、經濟危機、難民危機接踵而來。恐怖主義成為歐洲當前關註的首要問題。

1月7日,蒙面槍手襲擊了法國諷刺漫畫雜誌《查理周刊》的總部,造成12人死亡,其中包括4名漫畫家。槍手在襲擊時自稱來自也門的基地組織,並高呼“為先知(穆罕默德)報仇”。

11月13日晚,巴黎市中心及其北郊的法蘭西體育場發生系列恐怖襲擊事件(7起槍擊、6次爆炸、1起屠殺人質),造成132人死亡,352人受傷。僅在巴塔克蘭劇院,恐怖分子就打死了100多人。法國總統奧朗德隨即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封鎖了邊界。11月14日,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當日在社交網絡上發表一份正式聲明,宣稱對11月13日晚在巴黎發生的系列恐怖襲擊事件負責。消息傳來,世界各國同聲譴責恐怖主義的暴行,並向法國政府和人民表示同情和聲援。

2015年我多次去歐洲開會,發現難民危機成了歐盟面臨的大難題。盡管歐洲接受了一部分難民,但這僅僅是開始,還會有大批的難民源源不斷地向歐洲湧來。德國總理默克爾是一位頗得民心的總理,但德國民眾有不少人對她處理難民危機的辦法持異議,她的民望在下降。

我出席了9月16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慕尼黑歐洲安全峰會。會議一開頭,巴伐利亞州負責歐洲事務的國務部長在會議開幕式上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歐洲正在經歷著嚴重的難民危機,造成這場危機的根本原因是什麽?”許多歐美人士先後發言,對難民潮帶來的複雜因素進行了分析。但沒有人明確回答出現難民危機的根本原因是什麽。

我在會上發言指出,難民危機的根本原因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美國及其盟國發動的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這三場戰爭。這三場戰爭把中東地區原有的脆弱平衡打破了,導致這個地區陷入了長期的動蕩、戰爭和沖突之中。

2003年2月,希拉克總統與我有一次單獨談話。他告訴我:“布什總統下決心要打伊拉克,我反對。打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歷史證明希拉克總統的判斷是正確的。

為什麽布什總統當時堅持要打?那是因為他相信打能解決問題。習近平主席說得好:“不能身體進入21世紀,腦袋停留在過去。”腦袋停留在過去,以為按舊時代的遊戲規則辦事能行。殊不知時代主題變了,遊戲規則變了,戰爭解決不了問題了。

10月26日,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接受CNN采訪時承認,他曾積極支持小布什總統打伊拉克,現在看來打伊拉克打錯了。沒想到把薩達姆搞垮後,帶來了這個地區的大亂,打出了一個伊斯蘭國。他承認他自己有責任,誤信了錯誤的情報。

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在他即將發表的家族自傳《命運與權力》一書中,異乎尋常地點名批評當時小布什任總統時的副總統切尼和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過於強硬,害了他的兒子。他還批評他的兒子在2002年國情咨文中把伊拉克、伊朗和朝鮮列為“邪惡軸心”,他說:“歷史將證明這些言論沒有任何益處。”

我們都很清楚,政治家要公開承認錯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什麽布萊爾首相要公開承認自己錯了?老布什為什麽要寫書批評他兒子當年的重臣切尼和拉姆斯菲爾德?重要的原因是,在新世紀美國發動的三場戰爭造成的嚴重惡果正在越來越多地表現出來,證明用戰爭的手段來解決國際爭端越來越行不通了。

2014年6月29日,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自稱為哈里發,將政權更名為“伊斯蘭國”,並宣稱自身對於整個穆斯林世界(包括歷史上阿拉伯帝國曾統治的地區)擁有權威地位。伊斯蘭國成立之後,策劃了各種恐怖襲擊,殺害人質,引起了世界的公憤。

2014年9月22日美國宣布對伊斯蘭國實行空中打擊,此後美國的盟國也參與了空襲。

2015年9月30日起,俄羅斯空軍開始對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目標頻繁出擊。

美國及其西方盟國和俄羅斯都說在打擊伊斯蘭國,照理講各方可以聯合起來,形成統一戰線,集中打擊伊斯蘭國。俄羅斯多次倡議成立反恐聯盟,但美國不予響應。雙方打擊的目標不一樣,相互之間的指責愈演愈烈。

11月24日,俄羅斯一架轟炸機被土耳其擊落,這是北約成員國的武裝部隊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首次擊落俄羅斯戰機,俄土之間的緊張關系、俄羅斯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之間的緊張關系驟然升溫。

盡管雙方都試圖控制緊張局勢升級,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但雙方都講了一些狠話。俄羅斯總統普京11月25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警告說,俄方不能排除未來還會再次發生類似事件的可能性。如果類似情況再次發生的話,俄方必須做出必要的報複行動。26日普京還說,在俄方看來,土方正蓄意把俄土關系推進“死胡同”。普京同時表示,他仍在等待土耳其方面就擊落俄方戰機一事道歉,並與俄方商討賠償事宜。

針對普京的談話,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26日表示,“如果有一方需要道歉,侵犯我們領空的人才需要道歉,我們的飛行員和武裝部隊只是履行職責。”但此後的11月28日,埃爾多安對俄方戰機被擊落表示遺憾,希望事件不要繼續升級,同時謀求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期間會見普京總統。

俄羅斯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緊張關系在持續;中東的大動蕩看不到盡頭。

三、單極與多極之爭近一步凸顯。

在回顧2015年的國際形勢時,亞投行問題是一個引人矚目的問題。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金融問題,而是單極、多極之爭的反映。

2013年10月2日,習近平主席提出籌建亞投行的倡議,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等在內的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在北京簽約,共同決定成立亞投行。2015年6月29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簽署儀式在北京舉行,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財長或授權代表出席了簽署儀式。截至10月9日,共有53個國家正式簽署《亞投行協定》。

3月12日,在亞投行的籌建過程中,特別引人註目的是,英國在歐洲大國中率先作為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投行,這件事情對美國震動很大。繼英國加入亞投行後,共有17個歐洲國家加入了亞投行,美國顯得十分尷尬。

東亞地區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中心,過去幾十年,東亞經濟的增長率約為全球平均經濟增長率的兩倍多。幾十年的大發展使東亞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中心。然而東亞也好,亞洲其他地區也好,基礎設施不足成為越來越明顯制約經濟增長的短板。中國倡議成立亞投行,就是為了彌補這個短板。

美國對中國倡議成立亞投行十分敏感,不僅自己不參加,還試圖阻止其盟國參加。但美國的許多盟國沒有聽美國的意見,自主決定加入亞投行。

10月19日至23日,習近平主席對英國進行了國事訪問,受到高規格的接待。英國報刊評論稱,英國試圖同中國建立“特殊關系”。英國一向以與美國有“特殊關系”感到自豪,今天卻要同中國建立特殊關系。

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兩極體制壽終正寢,從此世界進入了一個走向新格局的過渡時期。過渡時期國際關系的主線是單極和多極之爭。美國在蘇聯解體後成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還想“再領導世界一百年”,美國要建立一個單極世界的意圖是十分明顯的。

但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不贊成單極世界,因為一方面世界在走向多極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一個多極世界可能是一個更加和平、更加民主、更加繁榮的世界。

不久前我去新西蘭,出席一次關於中美關系的研討會,聽到不少澳大利亞、新西蘭朋友的發言,他們希望美中兩國關系繼續向前發展,而不要走向對抗。他們強調他們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不選邊站隊”是世界上許多中小國家的共同呼聲。需知,澳大利亞、新西蘭這些國家都是美國的盟國,作為美國的盟國提出不願選邊站隊,這是意味深長的。這說明在世界走向新格局的過渡時期里,一大批中小國家的獨立性增強,不選邊站隊本身就是對世界走向多極化的支持。

四、全球經濟需求疲軟,經濟增長乏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為3.1%,與今年7月份的預測相比,下調了0.2個百分點,比2014年低0.3個百分點。預計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提高至3.6%。

具體而言,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在2015年、2016年將分別為2.0%、2.2%。美國和英國的複蘇進展最快,貨幣政策看來會逐步收緊,而歐元區和日本的複蘇更為不確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美國2015年經濟增長為2.6%,2016年將升至2.8%。得益於石油價格下跌、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金融條件的改善,歐元區經濟溫和複蘇,2015年、2016年將分別增長1.5%和1.7%,但各經濟體的增長表現依然不均衡,預計2015年、2016年德國經濟增長分別為1.5%、1.6%,法國經濟增長分別為1.2%、1.5%。2015年日本經濟將恢複正向增長,預計日本經濟增長2015年為0.6%,2016年為1.0%。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長2015年、2016年將分別為4.0%、4.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發表不久,消息傳來,日本經濟2015年二、三季度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陷入了衰退。

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從根本上說是由於需求不足造成的。如何應對需求不足成為全球經濟中的頭號大問題。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絲路基金、亞投行就是針對需求不足而提出的。

我出席了11月1日至3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讀懂中國國際會議,會見了美國前任財政部長薩默斯。薩默斯是在國際經濟領域中最早指出“需求不足”的人士。我肯定他發現了這個全球經濟面臨的大問題,同時告訴他,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亞投行、絲綢之路基金就是針對全球需求不足而提出的。如果這些倡議能得以實施,那不僅中國會受益,全世界都會受益。然而為什麽美國對於亞投行、“一帶一路”、絲路基金如此保留?大概是誤讀了中方的好意,薩默斯表示贊成我的看法,稱美方確實誤讀了。從全球範圍看,要求加強國際合作、創造有效需求的呼聲在提高。

展望2016年的國際形勢,盡管國際形勢變化莫測,要準確地預測是困難的。但從目前情況看,有四點比較明顯:

一、中東和北非地區持續動蕩,應對恐怖主義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突出問題。

中東和北非地區成為全球動蕩、沖突、局部戰爭和仇恨的中心已有快5年時間了。今天全球大國在這里角逐,地區大國在這里爭奪,阿拉伯與以色列的沖突在這里延續,教派仇殺在這里愈演愈烈,民族矛盾在這里爆發。因此,這個地區的大動蕩、大搏鬥不會在短期內結束。中東和北非地區的政治版圖正在發生深刻的調整和變化。

2016年上述狀況會繼續,成為困擾國際社會的難題,吸引大國外交的主要註意力。同時,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動蕩會繼續給世界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恐怖主義的襲擊和難民潮就是其突出的表現。歐洲會繼續是中東和北非動蕩首當其沖的受害者。

2015年是恐怖主義襲擊大爆發的一年,各國進一步認識到恐怖主義是人類的公敵。如何應對恐怖主義的威脅將是2016年國際社會面臨的突出問題,各國在應對恐怖主義方面的合作會進一步增強。

二、俄羅斯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緊張關系會持續。

烏克蘭危機使美國等西方國家與俄羅斯的關系跌入了冷戰結束以來的低谷。美國等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加劇了俄國內經濟的困難,但俄羅斯民眾對普京總統的支持有增無減。

圍繞敘利亞危機,俄羅斯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矛盾在深化,雙方對立的情緒在加深。奧巴馬、德國總理默克爾、英國首相卡梅倫、意大利總理倫齊和代表法國總統奧朗德出席的法國外長法比尤斯,在今年11月中旬土耳其安納托利亞舉行的G20領導人峰會期間舉行了簡短會晤,決定針對俄羅斯的制裁再延長半年,即延長到2016年7月。

俄羅斯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緊張關系在2016年看不到轉圜的可能。雙方緊張關系的持續會增加解決敘利亞危機的難度。

三、亞太地區的爭端會繼續受到管控,中國對國際關系和全球經濟的積極影響將進一步顯現。

展望全球,亞太地區特別是東亞是全球局勢中的光明地帶,也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中心。對比中東、北非的動蕩,歐洲面臨的各種難題、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長對於全球而言顯得更加珍貴。2015年亞太地區的緊張得到一定的控制和緩和。

2016年,盡管由於美國的因素,南海地區的複雜形勢可能還會有一些曲折和變化,但從總體上看,這個地區的緊張有可能進一步降溫。特別是隨著中日關系的改善,南海地區行為準則的談判加速,這個地區的緊張局勢會進一步得到控制,東亞地區的合作勢頭會逐步增強。

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國集團的峰會將會在中國杭州舉行。這是中國第一次舉辦二十國集團峰會,世界各國對這次峰會均很期待。今年11月16日,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峰會的工作午宴上介紹了中方的打算,提出2016年峰會的主題確定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受到各方的好評。

2016年杭州峰會定會對增長乏力的全球經濟帶來一股清風。特別是隨著“一帶一路”、亞投行和絲路基金作用的發揮,全球經濟需求不足的現象會得到一定的改善。需求增加了,就會增加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

四、中美關系將經歷一段困難和摩擦的多發期。

2016年是美國的大選年,民主黨、共和黨在大選中的角逐爭鬥已經開始。2008年奧巴馬競選總統時,中國問題不是爭論的焦點。然而今天則不然,從選戰中所暴露出來的情況,可以看出中國正在成為爭論的焦點之一。在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的選戰中,不顧事實地拿中國說事的情況在增多。

不久前在香山論壇上我會見一些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他們私下不無憂慮地對我說:“今後兩年可能是中美關系的多事之秋。美中雙方如何攜手合作共同應對,使中美關系不出大問題,這成為一個擺在美中雙方面前的課題。”

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當中最突出、最敏感的問題。2016年1月16日臺灣將舉行大選,臺灣政局的變數增多。此外,最近美國官方人士稱,奧巴馬政府將於2015年12月中旬宣布向臺灣出售10億美元的武器。這些均會增加中美關系的複雜性。

鑒於此,2016年將是中美之間的摩擦、矛盾多發期。如何處理好這些矛盾和摩擦,成為中美雙方外交上面臨的重要課題。

盡管世界面臨的問題還很多,但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對國際局勢的發展感到悲觀。人民要和平、世界要發展、國家要合作,已經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時代潮流。不管今後代表舊時代的潮流如何頑強表現,造成國際局勢的動蕩和曲折,但時代潮流是不可阻擋的。

(作者系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前駐法大使、外交學院前院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